用四乙二醇醚萃取芳烃

用四乙二醇醚萃取芳烃

一、用四乙二醇醚抽提芳烃(论文文献综述)

北京炼油设计研究院工艺室[1](1980)在《重整装置中环丁砜抽提工艺技术经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我国目前催化重整装置的单位能耗与国外相比差距甚大的原因作了详细分析,主要在于芳烃抽提溶剂和工艺的落后。若改进溶剂及工艺,不但可降低能耗,而且还能大幅度地节省设备、钢材、投资和操作费用。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综合研究所四室[2](1977)在《简化乙二醇类溶剂芳烃抽提工艺流程的试验》文中提出 一、前言对于国外芳烃抽提的生产和研究工作,我们作了一些调查。可以认为:国外芳烃抽提的新发展,一是搞了几个新溶剂,如环丁砜、N-甲基呲咯烷酮、二甲亚砜、N-甲酰基吗啉及三乙二醇醚、四乙二醇醚等。从国内来讲,前四种溶剂目前来源有困难,而乙二醇类溶剂则来源丰富,可立足于国内。生产乙二醇时副产相当数量的三乙二醇醚和四乙二醇醚。针对这种情况,

许杰,朱玉明[3](2005)在《苯类芳烃分离技术》文中提出综述了国内外苯类芳烃分离的主要方法——溶剂抽提法和吸附分离法。溶剂抽提法包括Udex,Sulfolane,Arosolvan,IFP以及Formex法,分别介绍了5种溶剂抽提法的工艺流程、操作条件、芳烃回收率及消耗指标;对抽提溶剂进行综合比较,认为环丁砜综合性能最好,其次是N-甲酰吗啉和四乙二醇醚,但N-甲酰吗啉作为抽提溶剂将是新趋势。介绍的吸附分离法是美国UOP公司开发的Parex工艺,包括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装置、钡离子或钾离子交换的X或Y型沸石吸附剂,甲苯、混合二乙苯、对二乙苯以及1,2,3,4-四氢化萘脱附剂。

罗象荣[4](1995)在《重整油芳烃抽提装置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文中认为本文论述了重整原料油馏分范围对芳烃抽提效果的影响。对于乙二醇类溶剂抽提装置,为使芳烃回收率大于95%,并能用抽余油生产出芳烃含量合格的120号溶剂油,适宜的重整原料油馏分应为初馏点~140℃。采用改进的乙二醇类溶剂抽提流程,可以达到优化生产的目的。

袁忠勋[5](1994)在《几种芳烃抽提工艺技术的分析对比》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几种工业化的芳烃抽提工艺方法,并对这些方法在溶剂性质、工艺流程、芳烃产品回收率和纯度以及公用工程消耗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在各种芳烃抽提工艺方法中抽提-抽提蒸馏工艺技术较好,并且在其工艺技术中以环丁砜为溶剂的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建议国内今后新建装置应以选择环丁砜抽提为主,老的Udex装置改造也可考虑Carom工艺。

张宝欣[6](1984)在《国外芳烃抽提剂的发展动向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前言近年来,随着芳烃作为石油化工原料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在这方面甚至超过乙烯)和轻芳烃作为汽油的一个组份增加汽油的辛烷值,减少或不加四乙基铅,以及能源危机,燃料价格上涨,各国都在积极改进芳烃抽提剂和抽提工艺,增加产量,提高芳烃回收率,降低能耗,增加经济效益。

易兰[7](2020)在《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中芳香族化合物缔合结构解析与组分分离》文中研究说明酚类化合物和蒽是两种高附加值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高纯度的酚类化合物和蒽可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颜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其中酚类化合物占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煤焦油和煤直接液化油)含量在10%以上,蒽占煤焦油含量在1.21.8%。如果将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直接进行加氢转化生成汽柴油等,不仅浪费了宝贵的酚类化合物及蒽资源,增加氢耗,同时反应生成的水,既影响煤炭中有效元素转化效率,降低产品价值,又会影响生产效益并增加生态环境处理成本。因此,依据项目研究思路,本文先从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中分离出酚类化合物和蒽产品,再进行加氢转化的技术路线,重点开展如何从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中分离酚类化合物和蒽的基础研究。目前,工业上主要用碱洗法提酚,不仅需要使用强酸强碱,也会产生大量的含酚废水,增加了环境压力和污染治理成本。蒽的工业分离,先采用溶剂结晶脱除粗蒽油中的菲,再经过精馏得到工业蒽,该方法分离能耗大、蒽产品纯度低。这些工业分离方法已逐渐不能满足绿色发展的要求,开发分离容量大、选择性高、分配系数大的萃取剂已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低共熔溶剂凭借优良的特性,虽未应用于蒽的提纯,却已成为分离酚类化合物的研究热点。通过对现有分离方法的调研分析,本文将低共熔溶剂作为萃取剂或添加剂进行酚类化合物及蒽的分离提纯,旨在建立绿色高效的分离方法,为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中高附加值化学品分离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中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缔合结构的研究。联合FG-DVC模型和NLP理论对煤热解产物及焦油组成进行了分析预测。针对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组分复杂、分子缔合形式尚不清楚,结合分子光谱技术和量化计算探究了酚类化合物、芳烃、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的缔合形式。结果表明:FG-DVC模型和NLP理论的结合能实现原煤到热解各产物组成的预测,原煤中氧含量高会获得酚含量较高的焦油。芳烃与酚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与酚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与酚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与芳烃、含硫化合物与芳烃之间,以O-H...π、C-H...π、π-π、O-H...N中的两种或多种作用进行缔合。酚类化合物、芳烃、碱性含氮化合物三者之间以酚和吡啶氮之间的O-H…N氢键为主;酚类化合物、芳烃、非碱性含氮化合物三者之间以O-H...π、C-H...π及π-π作用形成环状缔合结构;酚类化合物、芳烃、含硫化合物三者之间以O-H...π及π-π作用形成环状缔合结构。2.萃取剂的设计。在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缔合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酚类化合物抽提及蒽提纯的萃取剂,即低共熔溶剂。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与低共熔溶剂之间存在O-H…O氢键,两者的相互作用能(-77.5 kJ/mol)明显强于酚类化合物与油中其他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能(-32.6-24.5 kJ/mol),也强于低共熔溶剂与油中芳烃的相互作用能(-41.9kJ/mol),为低共熔溶剂萃取提酚奠定了基础。咔唑与低共熔溶剂之间存在N-H…Cl氢键,两者的相互作用能(-88.3 kJ/mol)强于咔唑与蒽(-40.3 kJ/mol)及低共熔溶剂与蒽的相互作用能(-58.0 kJ/mol),为低共熔溶剂高选择性分离蒽和咔唑提供了可能。3.低共熔溶剂萃取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中酚类化合物的研究。针对现有分离方法含酚废水排放大或不易用于真实油,采用低共熔溶剂萃取模型油及真实油中的酚类化合物。结果表明:低共熔溶剂萃取提酚时,酚类化合物相转移的吉布斯自由能变(?G)是芳烃?G的69224倍。氯化胆碱-丙三醇低共熔溶剂在最佳工况下,对模型油及真实煤直接液化油、煤焦油的酚萃取率在96%以上,中性油夹带量为221%,分离性能优于文献值。低共熔溶剂回收重复使用四次,酚萃取率基本不变,结构也未发生明显变化。低共熔溶剂与酚类化合物之间的氢键是萃取提酚的主要推动力。4.低共熔溶剂萃取提酚过程中性油夹带的研究。针对溶剂液液萃取得到的酚产品会夹带中性油,严重影响酚产品纯度及混合酚的进一步分离,采用分子光谱技术和量化计算分析了中性油夹带的本质原因,据此提出“分离中减少中性油夹带”。结果表明:中性油与酚类化合物及低共熔溶剂之间存在O–H…π、C–H…π、C–H…O等作用,这些分子间相互作用无法通过物理手段完全消除,使中性油夹带不可避免,但通过低共熔溶剂的设计或分离对象的甄选可减少夹带。在考察的不同氢键供体和氢键受体组成的低共熔溶剂中,未添加水的氯化胆碱-丙三醇低共熔溶剂的中性油夹带量最少,为66.1 mg/g。同时,将富酚馏分油的高温点从230°C降至220°C,可将中性油夹带量从283.2 mg/g减少至113.5 mg/g,也避免了烷烃及茚类化合物的夹带。低共熔溶剂萃取提酚时,带有特定结构的化合物易夹带。5.低共熔溶剂-助剂混合溶剂提纯粗蒽油中蒽的研究。针对工业提纯蒽的能耗大、传统有机溶剂分离蒽的重复实验次数多及溶剂用量大,首次尝试将低共熔溶剂和传统有机溶剂混合用于蒽和咔唑的分离,并对分离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低共熔溶剂分离效果对比,低共熔溶剂和有机溶剂的混合能显著提高蒽和咔唑的分离效率。四乙基氯化铵-丙三醇低共熔溶剂和N,N-二甲基甲酰胺以摩尔比1:9混合的溶剂对蒽的单次分离纯度可达97.5%,优于文献值。低共熔溶剂与有机溶剂混合,显著提高了萃取剂与咔唑的相互作用而对萃取剂与蒽的相互作用无明显影响,从而有效提高目标产品分离选择性。

许杰,朱玉明,郝立刚[8](2005)在《芳烃分离技术进展》文中指出简介了国内外芳烃分离溶剂抽提的5种方法:Udex法、环丁砜(Sulfolane)法、N-甲基吡咯烷酮(Arosolvan)法、二甲基亚砜(DMSO)IFP法及N-甲酰基吗啉(Formex)法。比较了抽提蒸馏(ED)、重整汽油抽提蒸馏脱苯工艺(SED)和环丁砜工艺技术经济指标。

施志国,张翠金[9](2018)在《芳烃抽提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国内外已经工业化的芳烃抽提工艺方法以及各方法所用的溶剂,阐述了芳烃抽提的基本原理,对比了各种芳烃抽提工艺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展望了芳烃抽提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王健[10](2007)在《芳烃抽提过程流程模拟研究》文中认为芳烃是石油化工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芳烃抽提工艺是采用溶剂抽提的方法将原料油中的非芳烃除去,得到浓度较高的芳烃产品。初步研究和对比发现,将目前已公开的热力学模型用于该过程的模拟时,均存在较大误差。本文采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利用UNIFAC官能团法对照已公开发表的现场数据,对用于描述抽提过程的热力学模型进行修改,从而实现了对芳烃抽提工艺流程的准确模拟。芳烃抽提体系含有溶剂环丁砜和水,非理想性很强,该状况对全流程的计算机模拟造成了很大困难。通过对各塔的初步模拟可以看出,Aspen Plus提供的模型的内部参数群对环丁砜和芳烃体系非理想性描述不准确。只有现场多元气液平衡数据才能作为计算依据,但大部分此类数据没有公开发表。此时软件现有热力学模型合理选用或可用性验证成为本项研究进展下去的关键问题。通过参照已有数据以及根据UNFIC官能团法及部分文献,对气液平衡数据进行了估算。本文针对流程中模块的特点分别使用不同的热力学模型进行筛选,最终确定抽提塔和抽余油水洗塔使用根据工艺包数据修改后的UNIQUAC模型;提馏塔使用GRAYSON模型;水汽提塔使用WILS-RK模型;回收塔使用NRTL-RK模型;由于换热器和混合器这些模块的条件和其相关的塔比较接近,所以采用相近原则选择模型,所得结果十分理想。利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定进料条件的芳烃抽提工艺流程可以作为工艺软件包来使用。

二、用四乙二醇醚抽提芳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四乙二醇醚抽提芳烃(论文提纲范文)

(7)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中芳香族化合物缔合结构解析与组分分离(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符号说明
术语表
1 绪论
    1.1 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的来源
    1.2 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中化合物分子缔合结构研究进展
        1.2.1 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定性定量分析
        1.2.2 酚类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2.3 蒽和咔唑的性质及应用
    1.3 典型化合物分离研究进展
        1.3.1 典型化合物结构特点
        1.3.2 分离原理
        1.3.3 酚类化合物分离
        1.3.4 蒽和咔唑分离
    1.4 低共熔溶剂及其在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分离中的应用
        1.4.1 低共熔溶剂的性质及分类
        1.4.2 低共熔溶剂在酚和蒽萃取中的应用
        1.4.3 低共熔溶剂在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其他化合物分离中的应用
    1.5 量子化学计算在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1.5.1 量子化学计算简介
        1.5.2 量子化学计算在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目标
2 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缔合结构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与计算
        2.2.1 实验试剂
        2.2.2 煤热解实验
        2.2.3 红外光谱分析
        2.2.4 氢核磁共振分析
        2.2.5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低阶煤热解产物分布及煤焦油族组成分析
        2.3.2 酚类化合物与芳烃的缔合结构
        2.3.3 酚类化合物与含氮化合物的缔合结构
        2.3.4 酚类化合物与含硫化合物的缔合结构
        2.3.5 芳烃与含氮化合物的缔合结构
        2.3.6 芳烃与含硫化合物的缔合结构
        2.3.7 酚类化合物与芳烃、含氮化合物的缔合结构
        2.3.8 酚类化合物与芳烃、含硫化合物的缔合结构
    2.4 小结
3 萃取剂的设计
    3.1 引言
    3.2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萃取提酚的萃取剂设计
        3.3.2 蒽和咔唑分离的萃取剂设计
    3.4 小结
4 低共熔溶剂萃取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中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与计算方法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的精馏
        4.2.3 模型油的配制
        4.2.4 萃取分离实验
        4.2.5 标准曲线的绘制
        4.2.6 分析方法
        4.2.7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的组成分析及模型化合物的选取
        4.3.2 低共熔溶剂萃取提酚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4.3.3 低共熔溶剂萃取提酚的影响因素
        4.3.4 低共熔溶剂的循环使用性能
        4.3.5 低共熔溶剂萃取酚类化合物的机理
        4.3.6 和其他分离方法的比较
        4.3.7 低共熔溶剂萃取真实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中的酚类化合物
    4.4 小结
5 低共熔溶剂萃取提酚过程中性油夹带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与计算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2 模型油的配制
        5.2.3 萃取分离实验
        5.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5.2.5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5.2.6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中性油夹带的原因
        5.3.2 芳烃结构对中性油夹带的影响
        5.3.3 低共熔溶剂种类对中性油夹带的影响
        5.3.4 低共熔溶剂中添加水对中性油夹带的影响
        5.3.5 富酚馏分组成对中性油夹带的影响
        5.3.6 低共熔溶剂对真实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萃取提酚中性油夹带的影响
    5.4 小结
6 低共熔溶剂-助剂混合溶剂提纯粗蒽油中蒽的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与计算
        6.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6.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6.2.3 溶解度的测定
        6.2.4 实验过程
        6.2.5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6.2.6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蒽、菲、咔唑的结构特性
        6.3.2 粗蒽油中菲的脱除
        6.3.3 单一溶剂分离蒽和咔唑
        6.3.4 低共熔溶剂-助剂混合溶剂分离蒽和咔唑
        6.3.5 萃取机理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工作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芳烃抽提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芳烃的抽提原理
2 芳烃的抽提工艺
    2.1 国外芳烃抽提技术
        2.1.1 Udex法
        2.1.2 Sulfolane法
        2.1.3 Arosolvan法
        2.1.4 IFP法
        2.1.5 Morphylane工艺技术
        2.1.6 GT-BTX工艺技术
    2.2 国内芳烃抽提技术
        2.2.1 SUPER-SAE-Ⅱ技术
        2.2.2 SED技术
3 国内芳烃抽提技术展望
4 结语

(10)芳烃抽提过程流程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芳烃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1.2 芳烃的分离工艺
        1.2.1 溶剂抽提
        1.2.2 精馏和抽提精馏
        1.2.3 结晶分离
        1.2.4 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
        1.2.5 其他分离技术
    1.3 芳烃的溶剂抽提法
        1.3.1 芳烃抽提原理
        1.3.2 芳烃抽提方法
        1.3.2.1 Udex法
        1.3.2.2 Sulfolane法
        1.3.2.3 Arosolvan法
        1.3.2.4 IFP法
        1.3.2.5 Formex法
        1.3.3 芳烃溶剂抽提方法比较
        1.3.3.1 抽提溶剂溶解力及选择性比较
        1.3.3.2 抽提溶剂密度与比热容比较
        1.3.3.3 抽提溶剂综合比较
    1.4 化工流程模拟技术的发展
        1.4.1 内容与作用
        1.4.2 基本问题
        1.4.3 数学方法
        1.4.4 发展趋势
    1.5 芳烃抽提工艺的计算机模拟
第二章 芳烃抽提模拟的理论基础
    2.1 ASPEN PLUS数据库
    2.2 ASPEN PLUS单元操作模型
        2.2.1 换热器
        2.2.2 精馏塔
        2.2.3 抽提塔
    2.3 热力学理论模型
        2.3.1 气-液平衡计算
        2.3.2 状态方程方法
        2.3.3 活度系数方法
第三章 各塔工艺流程模拟与分析
    3.1 抽提塔工艺流程模拟与分析
        3.1.1 模拟流程的建立
        3.1.2 BLOCKS与STREAMS外界条件的选取
        3.1.3 模拟计算
        3.1.3.1 计算模型的选取
        3.1.3.2 热力学模型的修改
        3.1.3.3 工艺过程的模拟计算
        3.1.3.4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3.1.4 小结
    3.2 抽余油水洗塔工艺流程模拟与分析
        3.2.1 模拟流程的建立
        3.2.2 BLOCKS与STREAMS外界条件的选取
        3.2.3 模拟计算
        3.2.3.1 计算模型的选取
        3.2.3.2 热力学模型的修改
        3.2.3.3 工艺过程的模拟计算
        3.2.3.4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3.2.4 小结
    3.3 提馏塔工艺流程模拟与分析
        3.3.1 模拟流程的建立
        3.3.2 BLOCKS与STREAMS外界条件的选取
        3.3.3 模拟计算
        3.3.3.1 计算模型的选取
        3.3.3.2 工艺过程的模拟计算
        3.3.3.3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3.3.4 小结
    3.4 水汽提塔工艺流程模拟与分析
        3.4.1 模拟流程的建立
        3.4.2 BLOCKS与STREAMS外界条件的选取
        3.4.3 模拟计算
        3.4.3.1 计算模型的选取
        3.4.3.2 工艺过程的模拟计算
        3.4.3.3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3.4.4 小结
    3.5 回收塔工艺流程模拟与分析
        3.5.1 模拟流程的建立
        3.5.2 BLOCKS与STREAMS外界条件的选取
        3.5.3 模拟计算
        3.5.3.1 计算模型的选取
        3.5.3.2 工艺过程的模拟计算
        3.5.3.3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3.5.4 小结
第四章 芳烃抽提装置全工艺过程研究
    4.1 模拟流程的建立
    4.2 模拟计算
        4.2.1 计算模型
        4.2.2 工艺过程模拟计算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四、用四乙二醇醚抽提芳烃(论文参考文献)

  • [1]重整装置中环丁砜抽提工艺技术经济分析[J]. 北京炼油设计研究院工艺室. 炼油设计, 1980(01)
  • [2]简化乙二醇类溶剂芳烃抽提工艺流程的试验[J].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综合研究所四室. 石油炼制与化工, 1977(02)
  • [3]苯类芳烃分离技术[J]. 许杰,朱玉明.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5(01)
  • [4]重整油芳烃抽提装置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J]. 罗象荣. 石油炼制与化工, 1995(03)
  • [5]几种芳烃抽提工艺技术的分析对比[J]. 袁忠勋. 石油炼制与化工, 1994(06)
  • [6]国外芳烃抽提剂的发展动向及应用[J]. 张宝欣. 燕山油化, 1984(02)
  • [7]煤直接转化液体产物中芳香族化合物缔合结构解析与组分分离[D]. 易兰. 浙江大学, 2020(07)
  • [8]芳烃分离技术进展[J]. 许杰,朱玉明,郝立刚.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05(03)
  • [9]芳烃抽提技术研究进展[J]. 施志国,张翠金. 化肥设计, 2018(02)
  • [10]芳烃抽提过程流程模拟研究[D]. 王健. 天津大学, 2007(04)

标签:;  ;  

用四乙二醇醚萃取芳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