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课程改革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编译课程改革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一、汇编课程改革的开放教学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张胜男[1](2020)在《基于前沿教学理念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变迁与发展,社会对多元复合创新型人才需求迫切,个体对教育需求也更加多样。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工具纷纷走入中小学校园,对未来学校规划设计理念、学习空间形态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变革势在必行,未来中小学校将走向一个全新时代。首先对中小学教学概况和建筑设计概况展开讨论,了解教学发展和学校建筑发展历程,并探讨教学理念与学校建筑设计的关系。从教学理念、班级制度、教学方法、技术革新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前沿教学理念与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并将新旧教学理念的变化进行对比,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对未来中小学建筑空间提出的需求。提出学生为中心、自由开放灵活、高效复合多元、智慧可持续发展四条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指导原则。其次对我国采用前沿教学理念和技术的六所中小学校进行问卷调研并展开数据分析,了解中小学校前沿教学理念实行情况、学校空间现状及未来空间需求,深入探讨前沿教学理念对学校空间提出的要求。最后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指导原则下,结合师生对建筑空间需求、教学理念对空间要求以及国内外优秀学校建筑设计案例,建构前沿教学理念下的中小学校建筑。宏观上探讨适应前沿教学理念的中小学校校园布局、空间结构、房间组织设计方法;微观上探讨适应前沿教学理念的中小学校教学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教学辅助空间等具体建筑内部空间设计方法。探索适应我国新时代需要的未来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给未来学校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马妮[2](2020)在《高中地理开放式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认知结构与学习能力的培养,追求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开放式教学要求建立开放的教学系统,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在教师引导启发下以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实际需要、兴趣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并开展教学,增加教学的互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为有效教学提供更多的策略选择。然而目前我们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实施开放式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对高中地理开放式教学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依据大量相关文献提出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了研究方向,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其次,界定了相关概念,分析了理论基础;第三,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开放式教学现状调查,并利用Excel、SPSS软件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第四,根据文献研究及实际调查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新教育观念等应用对策;第五,根据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及实施对策,结合人教版必修二的内容设计了案例。最后,总结主要结论,提出研究的创新之处、不足与展望。基于问卷对现阶段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的学生地理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地理学习较感兴趣,但学习地理仍以机械训练为主,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学生期待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而现阶段教师的教学与学生所期待的有一定的差距。基于教师问卷进行调查,发现虽然教师对开放式教学内涵的理解比较全面,同时也意识到开放式教学对学生发展具有较多的积极影响,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够全面、教学内容有待丰富等。并且通过调查发现,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来自社会、学校、教师等多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策略: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积极探究,把握各种开放式教学资源;开放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开放式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对策,本文选取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课时)》进行了教学设计,以期为其他教师应用开放式教学提供借鉴。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开放式教学水平有待提高;(2)缺少相应的硬件设施和长期的应试教育等是影响开放式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3)提出了高中地理实行开放式教学的策略。创新之处:研究角度的创新。关于开放式教学,理论研究的比较多,但缺乏实证研究,本文采用了问卷、访谈等方法对开放式教学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做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并进行了对策研究。

杜衡[3](2020)在《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开放发展理念是关于开放发展新的认识和观点,是结合我国的具体社会实践应运而生的,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而高中思政课作为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战略任务,对严格贯彻党和政府的教育路线和方针政策,勇于承担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负有重要责任。因此,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中思政课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开放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即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全面开放及共赢开放。此外,它也具有丰富的当代教育价值,即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人本价值和学科价值。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在高中思政学科的发展需求、高中学生的发展诉求、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等方面表现出了现实必要性。同时,开放发展理念与高中思政课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及教育内容的相通性,都为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提供了可行性。但是,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也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学方法单一,方式有待创新;教育内容缺乏,素材开发较少;教师重视不足,素质有待提高;教育实践较少,宣传引导不足;教育实效不高,融入效果不佳。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开放发展理念的认识理解不足;二是教师对开放发展理念的实际运用不足;三是学校对开放发展理念的现实需求不足等。针对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具体的应用策略也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以教材为载体,挖掘课堂融入开放发展理念的教育资源。一是厘清融入内容,找准融入的关键点;二是挖掘教学资源,切实增强融入效果。其次,以教师为主导,树立课堂融入开放发展理念的责任意识。一是培养教师开放的教学视野;二是优化教师开放的教学方式。最后,以学校为平台,增强教学融入开放发展理念的实践意识。一是加强开放校园的文化建设;二是倡导开放发展的教育实践。

王媛媛[4](2020)在《生态教育理念下“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以长春市Y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生态教育是为了应对当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综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和学生“深度学习”的需求而提出的。研究者认为,生态教育是扎根于生命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继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之后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教育形式。生态教育理念凝结了生态教育的核心特质和基本原则,对学校教学文化的形成、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教学的设计等方面都有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主要探究生态教育理念指导下个案学校教学模式的建构机制。论文主要采用了本质性个案研究法,研究者自2017年至2019年,以“生态教育理念下区域学校改进”项目中Y校驻校研究生的角色,在Y校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研究。个人身份经历了教学模式建构的“观察者”、为教学模式建构出谋划策的“参与者”、追求个人专业成长的Y校发展“共同体”三个阶段,深入的参与了Y校“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的建构。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采用了“三角论证”的方法,提高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首先,以观察单的形式观察记录了Y校“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提出、构想、设计、实施的全过程;其次,拟定了访谈提纲,对校长、副校长、主任、教师共计10人进行了访谈;最后,收集Y校教师教学设计稿、《卓越教育探索与行动》书稿、《风车》校本课程书稿、重要活动校长发言稿等文本,运用文本分析法对上述的资料编码和分析,辅证访谈内容和观察单中的观察内容。想要通过本研究,挖掘Y校生态教育理念指导下“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建构过程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与价值。本研究主要解决生态教育理念下“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建构的机制问题,包括以下四个小问题,首先是生态教育理念是如何指导个案学校进行教学模式建构的?其次是个案学校的教学模式建构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然后是“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具体内涵和操作流程是什么?最后是“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的建构机制是什么?基于本研究的研究问题,本论文从生态教育理念内涵和Y校“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建构过程出发形成全文。全文分为导论和正文两大部分。导论部分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设计、研究过程、文献综述进行了详尽了阐述。正文部分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是基于导论中的文献综述,对生态教育理念的时代内涵、特征以及对教育的启示总结和概括;第二章从Y校的建校历史、发展现状、团队建设、教学文化四个角度对Y校在生态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卓越教育”办学理念进行了完整的素描;第三章和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将生态教育理念下“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建构过程总结为无意识缄默期、困顿探索期、“1361”凝练期、“学-导-研-习-拓”萌生期。第四章对生态教育理念下“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的指导理念、具体目标、主要任务、操作流程、保障条件、评价体系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五章提升了“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的理论高度,从顶层设计、任务驱动、制度保障、活动载体几个部分挖掘其建构的机制;第六章从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中各选取一节有典型意义的示范课呈现“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第七章对生态教育理念下教学模式建构进行了反思与展望。最终,本研究认为:第一,生态教育理念根据其崇尚“整体共进性”、“有机联系性”、“动态开放性”的核心特质,作用于教学文化的建设、教师团队的组织和教学指导纲要的拟定来发挥其对个案学校教学模式建构的影响。第二,生态教育理念下教学模式建构的机制主要包括:生态教育理念、教师组织、教学指导纲要的顶层设计,历史反思、教学审视和模式完善的任务驱动,对话机制、研究机制、协同机制、会议机制、研修机制的制度保障,“同课异构”、“头脑风暴”、“专家论坛”的活动载体。第三,生态教育理念下教学模式建构的动力是学校内外部力量的合作与交流;策略是挖掘历史教学定式、寻找创新教学变式、形成标准教学范式;教学模式的课堂运用是基于理解知识的学生个体知识建构、基于均衡知识的小组协作知识建构、基于拓展知识的集体合作知识建构;教学模式的现存问题包括:教学模式内涵—学科属性不显、教学模式建构—理论高度有限、教学模式实践—“灵活”和“统一”难平衡。

王娜[5](2020)在《议题式教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运用研究 ——以“伟大的改革开放”为例》文中指出面对新时代国民素质和人才质量提出的新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与时俱进提出要培育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这就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了实现此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更新教学方式,采用议题式教学,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学习,以实现课程目标。本文对议题式教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和访谈,分析议题式教学在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可行性建议。除引言以外,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概念界定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笔者首先对议题、议题式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其与主题教学、问题教学的概念进行区分;然后分析了议题式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议题式教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的适用性分析。首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的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从议题式教学的目的、特点和内容三个方面分析议题式教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中应用的必要性。第三部分,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策略。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为教学内容,设计总议题为“改革开放何以伟大”,并从“整体分析、把握方向”,“讨论议题、展开教学”,“总结升华、体现核心素养”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策略阐述。第四部分,议题式教学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访谈,总结了议题式教学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议题的设置问题,议题式教学在应用中出现形式化现象,活动有余、活动内容化有待提升,教学知识容量与课时之间有矛盾等。然后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第五部分,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策略。理论联系实际,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改进,争取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提高教师对议题式教学的认识,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开展合作学习、寻求权威性的解读和培训;增强学生议题探讨的意识,培养学生议题探讨的能力;改善课堂研讨环境,寻求多媒体教学的改进和优化。

任东辉[6](2020)在《议题式教学设计在《哲学与文化》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伴随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和实践的创新,议题式教学已经成为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和塑造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教学设计便是议题式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步骤。议题式教学设计日益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普遍共识。所以,笔者以《哲学与文化》模块为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进行实地访谈,了解议题式教学设计在该模块中运用的现状,着重归纳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然后,据此制定议题式教学设计在《哲学与文化》中运用的对策,以期为该模块的议题式教学设计研究贡献绵薄之力。除导论以外,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议题式教学设计的含义、特点、课程价值和方法论原则。首先,详细界定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的含义;其次,总结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的思想性、知识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序列化的特点;然后,介绍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的课程价值和方法论原则。第二部分,分析议题式教学设计在《哲学与文化》中运用的现状和出现问题的原因。首先,呈现此次现状调查的介绍说明;其次,介绍议题式教学设计在该模块中运用取得的成效和出现的问题,问题主要包括:议题式教学设计基本要素的具体操作存在误区、议题的选择与运用有待改善、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待优化和教学问题的设计仍需改进;最后,从教师对议题式教学设计的认识、教学设计能力和考试评价制度三方面介绍产生问题的原因,为下文介绍实施对策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介绍议题式教学设计在《哲学与文化》中运用的对策。结合议题式教学设计在该模块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并根据该模块积累的教学案例,制定一些实施对策,包括:正确处理议题式教学设计中诸多关系的对策、筹划议题式教学设计基本要素的对策、精选教学议题的对策和优化教学情境和教学问题的对策。

沈若宇[7](2019)在《基于供需关系的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计划及其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教育发展自“癸卯学制”以来,已走过110余年。国内基础教育已完成普及阶段,然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际校际差距明显,学校空间严重超载,无法适应新的教育理念等问题依然存在。以适应知识传授为主旨的现行中小学校建设规范标准在实践中被质疑或更新;缺乏科学依据盲目追求高标准建设,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全面提升中小学校空间环境品质,适应教育理念发展之需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方向。然而我国地域面积较大,城际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本研究在分析教育理念发展的同时,主要以北京及深圳为代表借鉴城市,并立足于西安市为重点研究对象,针对国内城市小学校舍空间发展困境,以创新型育人教改为依托,运用建筑计划学“空间与行为相适应”理念及田野方法,在深入细致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构成指标,进而结合就学人口预测,以规模为指导,研究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优化的方法与模式。首先通过对教育理念发展的梳理,明确教育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与校舍空间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国内城市小学校舍空间的现状困境,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其次通过对优质城市小学影响因素及其空间需求的分析,明确教学空间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总结适应教育理念发展的城市小学校舍空间需求,并通过校舍空间关系分析,探索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构成指标,并结合学社空间共享探索,为城市小学校舍空间的适应性发展提供明确目标。再者以学生就学通勤方式,合理就学通勤时间为指导,结合学社共享空间交通组织,明确城市小学服务范围,为就学人口的预测提供合理的空间限定。同时以学生家庭居住空间为出发点,通过对居住空间与就学人口之间的关系分析,结合统计学研究方法,构建基于居住空间的就学人口预测模型。为城市小学校舍规模的确立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最终以西安JH小学群4所学校为具体案例,通过优化学区空间,明确就学人口预测范围,确立4所学校空间规模,进而分析各校达到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标准的具体措施。并在核心片区具体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需求指导规模的城市小学校舍空间优化思路,并通过供需关系影响下的城市小学分类,构建了结合学社空间共享发展的校舍空间优化与空间再造计划模式。本研究通过对以上研究内容的分析,结合具体案例研究,梳理了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构成指标及其空间优化模式,并获得以下结论:总结了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构成指标;以学校合理空间服务范围为指导预测城市小学就学人口,进而探讨城市小学学区就学供需关系;以就学供需关系指导学校空间规模,总结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计划模式。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计划研究,是涉及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复杂过程,因而,后续研究工作开展将在此基础上,通过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构成与标准的关系分析,学社空间共享对校内空间潜力的影响,大数据在就学人口预测方法中的应用以及学区空间组织原则对学区划分的影响等等环节拓展,进而促使我国基础教育逐步走向优质且公平的教育时代。

崔聪燕[8](2019)在《开放教育资源在海外华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外华文教育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放教育资源在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海外华文教育由于缺乏各方面的支持,信息化方面的教学应用探索比较少,将开放教育资源应用到文化内容教学的研究实践也比较少,为了促进海外华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我们借鉴国内优秀的信息化教学经验,将开放教育资源应用到海外华文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去。本文从海外华文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出发,根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认为数字化的开放教育资源的特性能够更好地传递中华文化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主动性。通过笔者的调查实践发现,泰国的华文民校努力追赶国内中小学的脚步,开始给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虽然使用率还不高,但是已经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基础的硬件条件。目前华文民校的大部分学生是华裔后代,他们学习汉语和中华民族文化大多是父母祖辈的要求,学生本人学习中华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开放教育资源生动形象,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祖籍国语言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等方面有积极作用。然而,目前使用开放教育资源进行海外华文教学实践的教师偏少,且应用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好时长和频率,造成课堂效果不太理想,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进行开放教育资源课堂教学时,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制作合理的教学设计,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本文在研究中用到的开放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中文流行歌曲、汉语水平考试听力资料、中文动画片、华语电影、中文情景喜剧片段、汉语学习客户端、华文教学专题网站等,本文在相关学习理论基础之上,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教学实践和评价,探索开放教育资源在华文教育中的应用实践,提出了利用开放教育资源进行海外华文教育的一些建议: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文化知识水平,选取合适的开放教育资源形式;设计教学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并且注意跨文化的认知差异;重视华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和提高;重视数字化的教学课件的开发与使用;重视海外华文教育开放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与维护;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提高海外华文教育的教学质量;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扬,增强海外华人华侨同胞的民族自豪感。

张蕾[9](2017)在《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研究 ——以A市H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思想品德课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虽然与其他学科有着诸多的共性,但是其作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独特功能。目前我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学生知行不一、教学实效性差的问题,这些都导致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难以完全实现。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式教学提出的,其本质在于开放性,核心是以学生为本。本文基于对开放式教学的理论分析,对H中学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的调研,提出了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完善开放的教学内容、组织开放的教学过程、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和实施开放的教学评价的系统解决对策。并在此基础上对实施开放式教学进行了反思。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开放式教学的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开放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开放式教学在A市H中学思想品德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A市H中学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及反思。笔者通过对这四部分的阐述来深入展开对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的研究,旨在通过这一研究能够将开放式教学应用到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中,解决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中学生知、情、信、意、行的全面发展。

张田,田戎[10](2017)在《“高效自主、开放融合”选修课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为进一步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改革,适应高科技战争人才复合化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和学员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学院在保证各专业军事课程教学圆满、高质量完成的基础上,运用军事人才个性化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理论,利用选修课程教学的阵地,立项研究"高效自主、融合开放"的选修课教学模式,对学员实施个性化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

二、汇编课程改革的开放教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汇编课程改革的开放教学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前沿教学理念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时代与技术发展推进教育变革
        1.1.2 世界各国开展对未来教育的探索
        1.1.3 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的提出与实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技术路线与框架
2 中小学校建筑与教学理念综述
    2.1 中小学校教学与建筑概况
        2.1.1 中小学教学发展概况
        2.1.2 中小学建筑设计发展概况
        2.1.3 教学理念与学校建筑的关系
    2.2 前沿教学理念的概念及内涵
        2.2.1 多种教学理念的兴起
        2.2.1.1 以人为本理念
        2.2.1.2 开放式教学
        2.2.1.3 STEAM
        2.2.1.4 蒙特梭利教学法
        2.2.2 班级制度的革新
        2.2.2.1 走班制
        2.2.2.2 大小班制
        2.2.3 教学方式的革新
        2.2.3.1 项目式学习
        2.2.3.2 翻转课堂
        2.2.3.3 慕课
        2.2.3.4 混合式教学
        2.2.4 技术理念的革新
        2.2.4.1 智慧校园
        2.2.4.2 智慧教室
        2.2.4.3 智慧学校
    2.3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指导原则
        2.3.1 学生为中心
        2.3.2 自由开放灵活
        2.3.3 高效复合多元
        2.3.4 智慧可持续发展
    2.4 本章小结
3 中小学校教学调研研究
    3.1 问卷设计与发放概况
        3.1.1 问卷设计
        3.1.2 调研学校基本情况
    3.2 问卷回收总体情况分析
        3.2.1 回收基本概况
        3.2.2 教学概况分析
        3.2.3 问卷对比交叉分析
        3.2.4 初步结论
    3.3 本章小结
4 前沿教学理念下的学校建筑设计
    4.1 学校校园设计分析
        4.1.1 学校现状及分析
        4.1.2 师生对学校要求
        4.1.3 教学理念对学校要求
    4.2 中小学校校园建构分析
        4.2.1 校园布局分析
        4.2.2 建筑空间结构分析
        4.2.3 房间组织形式分析
    4.3 校园总体布局
        4.3.1 更新式布局
        4.3.2 综合体式布局
        4.3.3 聚落式布局
    4.4 建筑空间结构
        4.4.1 联结式
        4.4.2 中心式
        4.4.3 单元式
        4.4.4 有机式
    4.5 房间组织形式
        4.5.1 扩大走廊式
        4.5.2 豆荚社区式
        4.5.3 学习中心式
    4.6 本章小结
5 前沿教学理念下的内部空间设计
    5.1 学校建筑空间设计分析
        5.1.1 建筑空间现状及分析
        5.1.2 师生对建筑空间要求
        5.1.3 教学理念对建筑空间要求
    5.2 学校建筑空间建构分析
        5.2.1 教学空间分析
        5.2.2 公共空间分析
        5.2.3 辅助空间分析
    5.3 新型教学空间
        5.3.1 灵活自由的学习中心
        5.3.2 交融创新的学科中心
        5.3.3 个性多样的艺术中心
    5.4 非正式学习空间
        5.4.1 整合的图书学习空间
        5.4.2 多功能的学习走廊空间
        5.4.3 流通的公共大厅空间
        5.4.4 放大的复合楼梯空间
    5.5 教学辅助空间
        5.5.1 联合办公空间
        5.5.2 复合功能的餐厅空间
        5.5.3 再利用的辅助用房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学校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基于前沿教育理念的中小学建筑调查问卷
索引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高中地理开放式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需要
        (二)适应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
        (三)契合教师专业标准基本要求
        (四)地理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小结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开放式教学
    二、理论基础
        (一)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多元智能理论
        (五)生活教育理论
第三章 开放式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一、调查研究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工具设计
        (三)调查实施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二)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三)小结
第四章 开放式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对策
    一、更新地理教学观念
        (一)树立长远的教育观
        (二)采用多元的地理学习方式
    二、完善地理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
        (二)教学目标要体现多维性
    三、丰富教学内容,把握各种开放式教学资源
        (一)挖掘教材,积极开发乡土地理资源,网络资源
        (二)重视地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三)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四、开放教学过程
        (一)开放教学时间与空间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营造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
    五、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一)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
        (二)加强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三)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
第五章 开放式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案例
第六章 结语
    一、主要结论
        (一)开放式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二)缺少相应的硬件设施和长期的应试教育等是影响开放式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
        (三)提出了高中地理实行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二、创新点
    三、不足及展望
        (一)不足之处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B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C 访谈提纲
致谢

(3)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开放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主要价值
    一、开放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一)开放发展是主动开放
        (二)开放发展是双向开放
        (三)开放发展是全面开放
        (四)开放发展是共赢开放
    二、开放发展理念的主要价值
        (一)开放发展理念的文化价值
        (二)开放发展理念的社会价值
        (三)开放发展理念的人本价值
        (四)开放发展理念的学科价值
第三章 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必要性
        (一)思政学科的发展需求,增强教学实效
        (二)高中学生的发展诉求,促进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政治认同
        (四)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培养合格接班人
    二、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可行性
        (一)开放发展理念与高中思政课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二)开放发展理念与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相通性
第四章 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二、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方式有待创新
        (二)教育内容缺乏,素材开发较少
        (三)教师重视不足,素质有待提高
        (四)教育实践较少,宣传引导不足
        (五)教育实效不高,融入效果不佳
    三、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对开放发展理念的认识理解不足
        (二)教师对开放发展理念的实际运用不足
        (三)学校对开放发展理念的现实需求不足
第五章 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的有效策略
    一、以教材为载体,挖掘课堂融入开放发展理念的教育资源
        (一)厘清融入内容,找准融入的关键点
        (二)挖掘教学资源,切实增强融入实效
    二、以教师为主导,树立课堂融入开放发展理念的责任意识
        (一)培养教师开放的教学视野
        (二)优化教师开放的教学方式
    三、以校园为平台,增强教学融入开放发展理念的实践意识
        (一)加强开放校园的文化建设
        (二)倡导开放发展的教育实践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生态教育理念下“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以长春市Y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过程
    (五)文献综述
一、生态教育理念基础理论研究
    (一)生态教育理念基本内涵与核心主张
    (二)生态教育理念核心特质与基本原则
    (三)生态教育理念时代启示与教育借鉴
二、Y校: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卓越教育”素描
    (一)六十年风雨,塑造卓越品格
    (二)自主转型,突破发展瓶颈
    (三)生态引领,构建卓越团队
    (四)深化教改,创生卓越教学文化
三、“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的孕育
    (一)无意识缄默期
    (二)困顿探索期
    (三)“1361”凝练期
    (四)“学-导-研-习-拓”萌生期
四、生态教育理念下“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指导理念
    (二)目标实现
    (三)主要任务
    (四)操作流程
    (五)保障条件
    (六)评价体系
五、生态教育理念下“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建构机制
    (一)教学模式建构的顶层设计
    (二)教学模式建构的任务驱动
    (三)教学模式建构的制度保障
    (四)教学模式建构的活动载体
六、“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实践课例
    (一)《水调歌头》
    (二)《平方差公式》
    (三)《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四)教学模式课堂运用过程总结
七、反思与建议
    (一)教学模式建构的动力
    (二)教学模式建构的策略
    (三)教学模式的问题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议题式教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运用研究 ——以“伟大的改革开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1.课标要求
        2.个人经历
        3.导师点拨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一、话语背景: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核心概念界定
        2.议题式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二、必要性分析:议题式教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的适用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简要分析
    (二)议题式教学的目的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
    (三)议题式教学的特点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
    (四)议题式教学的内容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
三、案例实施: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一)整体分析,把握方向
        1.制定目标,设置议题
        2.设计进程,明确路径
        3.课前准备,组织教学
    (二)讨论议题,展开教学
        1.导入新课,提出议题
        2.设计活动,探讨议题
        3.链接教材,提炼知识
    (三)总结升华,体现素养
        1.教师讲解,理解知识
        2.拓展延伸,补充教学
        3.聚焦素养,突出目标
四、症结所在:议题式教学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议题式教学在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1.议题的设置问题
        2.议题式教学应用中出现形式化现象
        3.活动有余,活动内容化有待提升
        4.教学知识容量与课时之间有矛盾
    (二)原因分析
        1.教师对议题式教学认识和能力的不足
        2.学生参与议题式教学的主体意识不强
        3.教学环境的制约
五、建言献策: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议题式教学
    (一)教师方面
        1.提高对议题式教学的认识
        2.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3.开展合作学习,寻求权威性的培训和解读
    (二)学生方面
        1.增强学生议题探讨的意识
        2.培养学生议题探讨的能力
    (三)教学环境方面
        1.改善课堂研讨环境
        2.寻求多媒体教学的改进和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议题式教学设计在《哲学与文化》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 选题缘由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 研究方法
        2. 技术路线图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及其方法论原则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的界定
        1. 议题
        2. 议题式教学
        3.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的特点
        1. 思想性:凸显观点思辨,落实价值引领
        2. 知识性:立足基础知识,关注知识建构
        3. 综合性:整合知识与形式,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4. 开放性:立足学生主体,强化教师引导
        5. 序列化:注重活动序列,知识生发而成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的课程价值
        1. 以议题为纽带,通过活动设计构建学科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3. 有效增强学生对《哲学与文化》模块知识的认同程度
    (四)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原则
        1. 凸显观点
        2. 关注过程
二、议题式教学设计在《哲学与文化》中运用的现状
    (一) 议题式教学设计在《哲学与文化》中运用取得的成效
        1. 议题统领,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目标融合,有效衔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3. 情境创设,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 问题牵引,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 议题式教学设计在《哲学与文化》中运用出现的问题
        1. 议题式教学设计基本要素的具体操作存在误区
        2. 议题的选择与运用有待改善
        3.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待优化
        4. 教学问题的设计仍需改进
    (三) 议题式教学设计在《哲学与文化》中运用出现问题的原因
        1. 教师对议题式教学设计认识不足的制约
        2.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难以满足议题式教学设计的要求
        3. 传统考试评价制度的制约
三、议题式教学设计在《哲学与文化》中运用的对策
    (一) 正确处理议题式教学设计中诸多关系的对策
        1. 正确处理议题与学科内容、教学情境、教学问题的关系
        2. 妥善处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知识的关系
        3. 正确对待教学情境、教学问题和学科知识的关系
        4. 恰当处理议题式教学与多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关系
    (二) 筹划议题式教学设计基本要素的对策
        1. 了解学生情况,紧跟学生实际
        2. 精研课程标准,细化素养目标
        3. 细读课程教材,精选教学内容
        4. 统筹议题与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三) 精选教学议题的对策
        1. 树立议题教学观念,明确议题选取的要求
        2. 拓宽议题来源渠道,丰富议题教学资源
        3. 围绕素养目标,制作主议题细目表
        4. 比较鉴别议题,精心设置子议题
    (四) 优化教学情境和教学问题的对策
        1. 总结传统教学经验,掌握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要求
        2.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
        3. 运用逆向教学设计理念,优化教学情境之体
        4. 有效设计教学问题,驱动议题式教学顺利开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致谢

(7)基于供需关系的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计划及其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来源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1.2.1. 相关概念解释
        1.2.2. 研究对象明确
        1.2.3. 研究范围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综述小结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目标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标
        1.5.3. 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2. 教育理念对城市小学空间的影响
    2.1. 教育发展概述
        2.1.1. 教育起源
        2.1.2. 教育理念发展
        2.1.3. 国内教育理念现状
    2.2. 城市小学及学区发展概述
        2.2.1. 国内学校起源
        2.2.2. 学区制度的出现
        2.2.3. 学区制度的发展
    2.3. 国内城市小学现状困境
        2.3.1. 学校发展滞后城市化进程
        2.3.2. 校舍空间无法满足就学人口的日益增长
        2.3.3. 学区内无条件就近入学难以实现
        2.3.4. 班级规模存在普遍超额现象
        2.3.5. 学校建筑规范难以满足当前需求
        2.3.6. 校舍空间与教育理念适应性不足
    2.4. 城市小学校舍空间发展思路
        2.4.1. 构建适应的教育理念发展的城市小学空间标准
        2.4.2. 科学的就学人口预测方法
        2.4.3. 以就学通勤时间为主导的就学供需关系分析范围
        2.4.4. 以规模为指导落实城市小学校舍空间优化得以实施
    2.5. 本章小结
3. 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需求解析
    3.1. 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概述
        3.1.1. 优质城市小学影响因素
        3.1.2. 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定义
    3.2. 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影响因素
        3.2.1. 城市小学规划用地分析
        3.2.2. 城市小学体育场地分析
        3.2.3. 城市小学可比用地面积
        3.2.4. 城市小学可比容积率
        3.2.5. 城市小学建筑用地分析
    3.3. 适应教育理念的城市小学空间需求
        3.3.1.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3.3.2. 行政办公用房
        3.3.3. 生活服务用房
        3.3.4. 其他空间
    3.4. 本章小结
4. 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构成分析
    4.1. 城市小学校舍空间关系
        4.1.1. 学校使用面积系数—K值
        4.1.2. 普通教室空间占比
        4.1.3. 空间复合利用
    4.2. 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构成及指标
        4.2.1. 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构成
        4.2.2. 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标准
    4.3. 城市小学空间外溢分析
        4.3.1. 城市小学空间外溢类型
        4.3.2. 城市小学空间外溢模式
    4.4. 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容量分析
        4.4.1. 既有用地学校空间容量
        4.4.2. 学校规模指导的学校用地规模
        4.4.3. 城市小学空间容量调整
    4.5. 本章小结
5. 城市小学学区空间组织分析
    5.1. 城市小学服务范围
        5.1.1. 城市小学服务半径
        5.1.2. 城市小学服务范围
    5.2. 城市小学就学距离
        5.2.1. 城市小学主要就学距离分布
        5.2.2. 城市小学合理就学距离
    5.3. 城市小学就学方式
        5.3.1. 城市小学主要就学方式
        5.3.2. 城市小学其他就学方式
        5.3.3. 城市小学就学方式变革
    5.4. 城市小学就学时间
        5.4.1. 城市小学就学时间分布
        5.4.2. 城市小学合理就学时间
    5.5. 城市小学与外溢空间交通关系
        5.5.1. 城市小学与外溢空间交通组织分类
        5.5.2. 城市小学与外溢空间交通关系
    5.6. 城市小学学区空间组织原则
        5.6.1. 学住空间组织原则
        5.6.2. 学社共享空间组织原则
    5.7. 本章小结
6. 城市小学就学人口分析
    6.1. 就学人口预测方法概述
        6.1.1. 城市小学布点规划
        6.1.2. 城市小学学区划分
        6.1.3. 基于居住空间的就学人口预测思路
    6.2. 居住空间对就学人口的影响
        6.2.1. 宏观层面
        6.2.2. 中观层面
        6.2.3. 微观层面
    6.3. 基于居住空间的就学人口预测模型
        6.3.1. 分析方法选取
        6.3.2. 影响因素确立
        6.3.3. 预测模型构建
        6.3.4. 预测模型检验
    6.4. 基于居住空间的就学人口预测方法
        6.4.1. 基于居住空间的就学人口预测单元
        6.4.2. 居住空间影响就学人口的指标统计
        6.4.3. 基于居住空间的就学人口预测
    6.5. 本章小结
7. 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计划——以西安JH小学群为例
    7.1. 西安JH小学群概况
        7.1.1. 西安JH小学
        7.1.2. 西安JF小学
        7.1.3. 西安LF小学
        7.1.4. 西安PT小学
    7.2. 西安JH小学群学区概况
        7.2.1. 西安JH小学群现状学区范围
        7.2.2. 西安JH小学群现状学区矛盾
    7.3. 西安JH小学群区域就学人口分析
        7.3.1. 西安JH小学群社区概况
        7.3.2. 西安JH小学群居住空间统计
        7.3.3. 西安JH小学群就学人口分析
    7.4. 西安JH小学群学区范围优化
        7.4.1. 西安JH小学群服务范围
        7.4.2. 西安JH小学群服务社区范围
        7.4.3. 学区边界优化
        7.4.4. 学校规模优化
        7.4.5. 就学时间优化
    7.5. 西安JH小学群校舍适应性空间优化
        7.5.1. 西安JH小学群学校规模
        7.5.2. 西安JH小学群校舍适应性空间优化
    7.6. 本章小结
8. 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计划模式
    8.1. 城市小学学区空间优化模式
        8.1.1. 单一学校学区空间优化模式
        8.1.2. 多校学区空间优化模式
    8.2. 城市小学学区供需关系分析
    8.3. 基于供需关系的城市小学分类
        8.3.1. 供大于求
        8.3.2. 供求平衡
        8.3.3. 供小于求
    8.4. 城市小学校舍空间优化方式
        8.4.1. 校舍空间优化
        8.4.2. 校舍空间再造
        8.4.3. 城市小学与社区空间共享发展
    8.5. 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计划模式
    8.6. 本章小结
9. 结论
    9.1. 研究结论
        9.1.1. 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构成标准
        9.1.2. 城市小学学区就学供需关系
        9.1.3. 基于供需关系的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计划模式
    9.2. 研究创新
        9.2.1. 结合学区空间指导学校规模及校舍空间计划的研究视角创新
        9.2.2. 为适应教育理念发展提出城市小学校舍空间适应性指标
        9.2.3. 以就学供需关系为指导提出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计划模式
    9.3. 研究展望
        9.3.1. 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标准
        9.3.2. 学社空间共享对城市小学校内空间潜力的影响
        9.3.3. 大数据支撑下的就学人口预测方法
        9.3.4. 学区空间组织原则对学区划分的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式录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 1:西安JH小学群小学现状图纸
        西安JH小学
        西安JF小学
        西安LF小学
    附录 2:西安JH小学群校舍适应性空间优化
        西安JH小学
        西安JF小学
        西安LF小学
    附录 3:西安JH小学群周边社区居住空间统计
    附录 4:学区划分部门调研问卷
    附录 5:学校管理部门调研问卷
    附录 6:专业教师调研问卷
    附录 7:学生调研问卷
    附录 8:社区调研问卷
    附录 9: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现行国家规范与各省市标准对照表

(8)开放教育资源在海外华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外华文教育的研究现状
        1.2.2 开放教育资源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2 理论与技术基础
    2.1 海外华文教育概念界定
    2.2 开放教育资源概念界定
        2.2.1 开放教育资源平台
        2.2.2 中国华文教育网
    2.3 学习理论
        2.3.1 建构主义理论
        2.3.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2.3.3 人本主义理论
        2.3.4 经验之塔理论
    2.4 教育技术理论
3 开放教育资源在海外华文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3.1 调查研究的思路
    3.2 调查研究过程设计
    3.3 调查试测
    3.4 调查实施
    3.5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3.5.1 海外华文教师师资结构不稳定
        3.5.2 华文教师对开放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不足
        3.5.3 现有的可用资源数量有限
        3.5.4 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层次低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开放教育资源的海外华文课程教学设计
    4.1 指导思想
        4.1.1 教材分析
        4.1.2 学情分析
        4.1.3 教师情况分析
    4.2 课程设置简介
    4.3 教学目标的制定
    4.4 开放教育资源选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4.5 教学方法
        4.5.1 多媒体教学
        4.5.2 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
        4.5.3 情境体验式教学方法
    4.6 教学评价
    4.7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4.7.1 课堂教学环境
        4.7.2 课堂教学实例
    4.8 校园学习模式
5 教学效果分析
    5.1 教学效果的分析
        5.1.1 成绩对比分析
        5.1.2 课堂效果评估
        5.1.3 学生调查反馈
    5.2 利用开放教育资源进行海外华文教学的建议
    5.3 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研究 ——以A市H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目标
        2.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开放式教学理论概述
    (一)开放式教学的概念界定
        1.开放及开放式教学
        2.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
    (二)开放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3.杜威的教育本质思想
        4.建构主义理论
二、开放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开放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必要性
        1.促进中学生社会化的必然选择
        2.提高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客观要求
        3.提升初中生身心发展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开放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可行性
        1.开放式教学理念与国家素质教育方针方向一致
        2.开放式教学目标与思想品德课的培养目标高度相容
        3.开放式教学方法与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特点相适应
三、开放式教学在A市H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一)开放式教学在H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1.开放式教学意识有所增强
        2.开放式教学形式多样化
    (二)开放式教学在H中学思想品德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2.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
        3.僵化被动的教学过程
        4.闭塞单一的教学环境
        5.单一固化的教学评价
    (三)开放式教学在H中学思想品德课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对学生取得好成绩路径的认识过于僵化
        2.对开放式教学的实施不到位
        3.对思想品德课的自主学习不重视
四、A市H中学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及反思
    (一)思想品德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
        2.完善开放的教学内容
        3.组织开放的教学过程
        4.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5.实施开放的教学评价
    (二)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反思
        1.处理好学科特质和其他课程的关系
        2.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
        3.处理好教学观念革新与客观条件局限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高效自主、开放融合”选修课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理论支撑
        (一) 基本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
        2.心理学理论
        3.教学理论
        (二) 国内外学术史流
        1.自主教学模式研究方面
        2.开放教学模式研究方面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 课题的总体框架
        (二) 课题研究重点
        (三) 主要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
    四、课题研究计划
    五、创新点
    六、预期成果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7.1人员条件
        7.2物质条件
        7.3环境条件
第二部分: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与实施要点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与启动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五、对后续课题研究的思考

四、汇编课程改革的开放教学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前沿教学理念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研究[D]. 张胜男.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高中地理开放式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例[D]. 马妮. 河南大学, 2020(02)
  • [3]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研究[D]. 杜衡.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4]生态教育理念下“学-导-研-习-拓”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以长春市Y中学为例[D]. 王媛媛.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5]议题式教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运用研究 ——以“伟大的改革开放”为例[D]. 王娜.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6]议题式教学设计在《哲学与文化》中的运用研究[D]. 任东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7]基于供需关系的城市小学校舍适应性空间计划及其模式研究[D]. 沈若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8]开放教育资源在海外华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崔聪燕.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9]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研究 ——以A市H中学为例[D]. 张蕾. 鞍山师范学院, 2017(04)
  • [10]“高效自主、开放融合”选修课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A]. 张田,田戎.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二卷), 2017

标签:;  ;  ;  ;  ;  

编译课程改革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