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一、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文献综述)

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洪葵,华伟,黄从新,黄德嘉,江洪,李学斌,李毅刚,汤宝鹏,王祖禄,吴立群,吴书林,薛玉梅,杨新春,杨艳敏,姚焰,张凤祥,张澍[1](2020)在《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文中提出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曹克将,陈明龙,江洪,姚焰,王祖禄,吴书林,杨新春,薛玉梅,李学斌,洪葵[2](2016)在《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文中提出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非持续性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简称室扑)与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但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并非少见。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毫无症状,也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心脏性猝死。一些患者可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而在另一些患者,室性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专家工作组[3](2013)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前言心律失常多发下各种心血管疾病,但也见于心脏结构无异常者。它可发生上于任何年龄,不同场合和临床各科室。发病可急可慢,病情可轻可重。重则骤然起病,引起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至猝死;轻则起始隐匿,不引起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重者需紧急治疗,甚至就地抢救。而轻者则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处理。紧急处理不仅涉及心血管或急诊专科医师,也与符科医师有关。为普及抢救知识,推动规范治疗,我们根据相关指南、研究证据,汇集各方专家的意见,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持下,联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编写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供临床医生借鉴。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4](2020)在《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文中提出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于圣永,沈建华,陆敬平,赵东生,张刚,耿洁,单其俊[5](2013)在《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文中认为目的目前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的临床特征的认识相对不足,并缺少完善的评估疗效、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本研究对CPVT的治疗及预后进行长期随访,评估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方法 6例CPVT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部分患者给予普罗帕酮,1例患者给予导管消融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治疗。观察心电图、心律失常特点及长期随访预后。结果 6例患者经治疗后1例未再发生晕厥,3例因停β受体阻滞剂一次而发生晕厥,1例因停服β受体阻滞剂猝死,1例仍反复晕厥后猝死。所有患者于胸导联出现ST段抬高、T波双峰或倒置,4例患者出现T电交替,部分患者可见明显的U波,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这些心电异常消失或减轻。所有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前均有窦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早搏。结论 T波双峰或倒置、T波电交替、U波增高可能是CPVT的心电图特点,观察这些心电异常及有无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有助于评估β受体阻滞剂的疗效及预测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的依从性是预测预后的强烈指标。

崔志华[6](2019)在《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的病例分析,包括该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策略,检索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提高该病的诊治率。方法:结合所见的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病例,检索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各方面情况。结果:2例CPVT患者均为情绪激动或运动时出现晕厥、多形性心律失常,平板运动实验是诊断CPVT的金标准,基因检测也是诊断CPVT的一种方法,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CPVT的基石。结论:CPVT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遗传性疾病,易使患者发生潜在的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虽然CPVT患者发病率低,约为1:10000,但病死率较高。CPVT患者多见于运动或情绪激动后出现晕厥、心脏骤停等临床表现,平板运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双向性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为该病特征性表现,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室性心律失常可自行终止,患者随后恢复。然而,如果不正常的心律持续下去,它会恶化成一种更加危险的心律失常,即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如果不给予及时治疗,会恶化导致猝死。CPVT患者在临床检查中很少出现异常体征,这些患者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猝死可能是该病的首发症状。由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很难识别,容易出现漏诊、误诊。该病恶性程度高,危险程度高,如果可以迅速识别,并给予及时救治,有助于渡过危险期。

王福军,罗亚雄[7](2012)在《遗传性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遗传性心律失常包括一大类具有家族聚集倾向,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或猝死的遗传性疾病。该类疾病绝大多数为单基因遗传,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常见,可表现为多种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

杨艳敏,蒋文平[8](2015)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相关问答(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各论篇一、窦性心动过速1.窦性心动过速常见的原因有哪些?窦性心动过速可由多种生理(如运动、兴奋)或病理因素引起。临床所见窦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见于心肌缺血、贫血、心力衰竭、休克、低氧血症、发热、血容量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理情况。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外,这些情况合并窦

黄波,周菁[9](2018)在《社区常见心律失常的分类及其处理原则》文中指出心律失常是社区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心律失常作为一组异质性疾病的总称,不同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影响差异很大,因此,社区医师既不能漏诊潜在的高危患者,也要避免矫枉过正,如过度处理一些危害不大的心律失常。本文将介绍社区常见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旨在为基层医生快速识别、合理处置常见的社区心律失常提供帮助。

夏宏器[10](2015)在《按患者群室早分类新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的分类已有许多方法,但至今尚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对此,本文认为应换一种思考方法进行分类,从室性期前收缩与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的因果关系去思考。目前,VT的临床分类多按QRS波形态学分为单形性VT和多形性VT两大类。这两大类的触发因子都可以是室性期前收缩。VF可分为特发性VF、器质性

二、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提纲范文)

(1)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论文提纲范文)

1 室早
    1.1 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1.2 病因和机制
    1.3 临床表现
    1.4 诊断、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
    1.5 室早诱导性心肌病
    1.6 治疗策略和方法
        1.6.1 药物治疗
        1.6.2 导管消融治疗
    1.7 室早的诊治流程图、专家建议和推荐
2 非持续性室速(NSVT)
    2.1 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2.2 病因和机制
        2.2.1 病因
        2.2.2 发生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诊断、预后评估、危险分层
        2.4.1 NSVT的诊断
        2.4.2 预后评估
        2.4.3 危险分层
        (1)心脏结构正常的NSVT:
        (2)伴有结构性心脏病的NSVT:
    2.5 治疗策略和方法(表5)
        2.5.1 心脏结构正常患者的NSVT
        2.5.2 伴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NSVT
3 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4 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和室颤
5 SCD的危险分层及预防
    5.1 定义与流行病学特征
    5.2 病因和机制
        5.2.1 病因 各种疾病都可导致SCD,其中常见的病因如下。
        (1)冠状动脉异常:
        (2)心力衰竭:
        (3)心肌疾病和其他结构性心脏病:
        (4)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5)药物等外界因素:
        5.2.2 机制
    5.3 SCA和/或SCD的危险分层
        5.3.1 病史和体格检查
        5.3.2 非侵入性评价手段
        (1)12导联心电图:
        (2)运动试验:
        (3)动态心电图:
        (4)ICM:
        (5)非侵入性心脏影像检查:
        (6)生物标志物:
        (7)基因检测:
        5.3.3 侵入性评价手段
        (1)心导管等心脏影像:
        (2)电生理检查:
        5.3.4 风险预测
    5.4 SCA/SCD的预防与治疗
        5.4.1 SCA患者的治疗
        5.4.2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2)β受体阻滞剂:
        (3)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4) 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5.4.3 心力衰竭治疗预防猝死
        5.4.4 ICD预防SCD
        5.4.5 导管消融
        5.4.6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运重建治疗
        5.4.7 提高SCD防治意识
6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6.1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原则
        6.1.1 识别和纠正血流动力学障碍
        6.1.2 基础疾病和诱因的纠正与处理
        6.1.3 衡量获益与风险
        6.1.4 治疗与预防兼顾
        6.1.5 急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原则
    6.2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的药物处理
        6.2.1 NSVT NSVT在结构性及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非常常见。
        6.2.2 SMVT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SMVT需立即电复律。
        6.2.3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6.2.4 多形性室速
        (1)急诊处理原则:
        (2) 尖端扭转型室速:
        (3)某些特殊类型的多形性室速
        6.2.5 室颤/无脉性室速
        6.2.6 室速/室颤风暴
7 不同病因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7.1 缺血性心脏病(IHD)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7.1.1 IHD室性心律失常
        7.1.2 IHD室性心律失常的管理
        7.1.3 ACS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分层及处理方法
    7.2 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7.2.1 推荐证据等级
        7.2.2 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1)NICM患者诊治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2)ARVC患者的诊治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3)HCM患者诊治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7.2.3 诊治流程图
    7.3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7.4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7.4.1 概述
        (1)流行病学:
        (2)先心病患者心电生理检查:
        (3)先心病患者合并室速和室早的治疗(表43):
        7.4.2 成人先心病患者SCD预防和室性心律失常诊治的专家推荐
        7.4.3 成人先心病患者SCD预防流程
    7.5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7.5.1 先天性LQTS
        (1)定义和流行病学:
        (2)病因和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
        (5)LQTS患者管理:
        7.5.2 Brugada综合征
        (1)定义和流行病学:
        (2)病因和机制:
        (3)临床症状:
        (4)诊断:
        (5)临床管理:
        7.5.3 CPVT
        (1)定义和流行病学:
        (2)病因和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
        (5)临床管理:
        7.5.4 ERS
        (1)定义和流行病学:
        (2)病因和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建议:
        (5)临床管理:
        7.5.5 SQTS
        (1)定义和流行病学:
        (2)病因和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
        (5)临床管理:
        7.5.6 妊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1)妊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与治疗策略:
        (2)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3)诊治流程:
        7.5.7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1)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2)特发性非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
        (3)特发性室颤:
        7.5.8 运动员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

(2)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室早
    1.1 流行病学
    1.2 病因和机制
    1.3 临床表现
    1.4 诊断、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
        1.4.1 室早性心肌病
        1.4.2 诊断评估方法
        1.4.2. 1 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
        1.4.2. 2 运动试验
        1.4.2. 3 影像学检查
    1.5 治疗策略和方法
        1.5.1 无结构性心脏病室早患者的治疗指征
        1.5.2 结构性心脏病室早患者的治疗指征
        1.5.2. 1 药物治疗
        1.5.2. 2 导管消融治疗
    1.6 室早的诊治流程及专家建议和推荐
2 非持续性室速(NSVT)
    2.1 流行病学特征
    2.2 病因和机制
        2.2.1 NSVT病因
        2.2.2 NSVT发生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诊断、预后评估、危险分层
        2.4.1 NSVT的诊断
        2.4.2 预后评估
        2.4.3 危险分层
        2.4.3. 1 心脏结构正常的NSVT
        2.4.3. 2 伴有结构性心脏病的NSVT
    2.5 治疗策略和方法(表4)
        2.5.1 心脏结构正常的NSVT
        2.5.2 结构性心脏病NSVT
3 持续性单形性室速(SMVT)
    3.1 流行病学特征
    3.2 病因和机制
        3.2.1 IVT
        3.2.2 结构性心脏病室速
    3.3 临床表现
    3.4 诊断、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
        3.4.1 诊断
        3.4.1. 1 病史和体格检查
        3.4.1. 2 心电图
        3.4.1. 3 心脏成像
        3.4.1. 4 信号平均心电图
        3.4.1. 5 有创心脏电生理检查
        3.4.1. 6 心肌缺血检查
        3.4.2 预后评估及危险分层
        3.4.2. 1 特发性SMVT
        3.4.2. 2 结构性心脏病SMVT
    3.5 治疗策略和方法
        3.5.1 SMVT急性期治疗
        3.5.2 IVT的药物治疗
        3.5.3 IVT的导管消融
        3.5.4 结构性心脏病室速的药物治疗
        3.5.5 ICD植入及程控
        3.5.6 结构性心脏病室速的导管消融
        3.5.7 外科消融
    3.6 SMVT诊治流程图
4 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和室颤
    4.1 流行病学特征
    4.2 病因和机制
    4.3 临床表现
    4.4 诊断、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
        4.4.1 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
        4.4.1. 1 运动试验
        4.4.1. 2 药物试验
        4.4.1. 3 尸检及基因检测
        4.4.2 结构性心脏病患者
    4.5 治疗策略和方法
        4.5.1 ICD治疗
        4.5.2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4.5.3 导管消融治疗
    4.6 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室颤诊治流程图
5 特殊情况下的室性心律失常
    5.1 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5.1.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5.1.1. 1 ACS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概述
        5.1.1. 2 ACS患者住院前期间猝死的预防
        5.1.1. 3 ACS患者住院期间猝死的预防见
        5.1.1. 4 ACS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1ACS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原则
        2ACS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3ACS患者合并室早的处理
        4ACS患者合并持续性室速或室颤的处理
        5持续性室速、反复发作的室颤和电风暴的导管消融治疗
        6体外支持设备
        7ACS患者早期室颤的预后
        5.1.2 心梗后早期
        5.1.2. 1 心梗后早期(10天内)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分层
        5.1.2. 2 心梗后ICD植入的时机
        5.1.3 心梗后稳定冠心病
        5.1.3. 1 危险分层
        5.1.3. 2 最佳治疗策略推荐
        5.1.3. 3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5.1.3. 4 导管消融
    5.2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室性心律失常
        5.2.2 先心病患者合并室速和室早的治疗
    5.3 妊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5.3.1 流行病学
        5.3.2 诊断
        5.3.3 治疗
    5.4 心肌疾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5.4.1 三种常见的心肌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
        5.4.1. 1 DCM
        5.4.1. 2 HCM
        5.4.1. 3 ARVC
        5.4.2 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评估
        5.4.3 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5.5 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5.6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5.6.1 LQTS
        5.6.1. 1 定义和流行病学
        5.6.1. 2 危险分层及管理方法
        5.6.2 SQTS
        5.6.2. 1 定义和流行病学
        5.6.2. 2 危险分层及管理方法
        5.6.3 Brugada综合征
        5.6.3. 1 定义和流行病学
        5.6.3. 2 危险分层及管理
        5.6.4 CPVT
        5.6.4. 1 定义和流行病学
        5.6.4. 2 危险分层及管理方法
        5.6.5 ERS
    5.7 心脏结构正常的室性心律失常
        5.7.1 IVT
        5.7.1. 1 特发性流出道室速
        5.7.1.2特发性非流出道起源室速
        5.7.2 特发性室颤
        5.7.3 短联律间期TdP
    5.8 运动员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5)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评估与随访
        1.2.2 平板运动试验
        1.2.3 肾上腺素激发试验
        1.2.4 基因突变检测
        1.2.5 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
    2.2 β受体阻滞剂对心电特征的影响
    2.3 室性心动过速发作过程特点
    2.4 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对心率及心律失常的影响
3 讨论

(6)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遗传性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长Q-T间期综合征的用药策略
    1.1 发生机制
    1.2 临床诊断
        1.2.1 临床表现特点
        1.2.2 辅助检查结果
        1.2.2.1 心电图检查
        1.2.2.2 心电图运动试验
        1.2.2.3 动态心电图
        1.2.2.4 基因检查
        1.2.3 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1.3 治疗策略
        1.3.1 药物治疗
        1.3.1.1 β受体拮抗药
        1.3.1.2 补钾补镁
        1.3.1.3 其他药物
        1.3.2 非药物治疗
        1.3.2.1 生活方式改变
        1.3.2.2 左侧心脏交感神经切除术 (LCSD)
        1.3.2.3 心脏起搏器和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
        1.3.2.4 其他治疗
    1.4 预后
2 短Q-T间期综合征的用药策略
    2.1 发生机制
    2.2 临床诊断
        2.2.1 临床表现特点
        2.2.2 辅助检查结果
        2.2.2.1 心电图检查
        2.2.2.2 动态心电图
        2.2.2.3 心脏电生理检查
        2.2.3 诊断与鉴别诊断
        2.2.3.1 心电图Q-T间期缩短
        2.2.3.2 临床特点
        2.2.3.3 排除继发性Q-T间期缩短
    2.3 治疗策略
        2.3.1 药物治疗
        2.3.2 非药物治疗
    2.4 预后
3 Brugada综合征的用药策略
    3.1 发生机制
    3.2 临床诊断
        3.2.1 临床表现特点
        3.2.2 辅助检查结果
        3.2.2.1 心电图检查
        3.2.2.2 动态心电图
        3.2.2.3 信号平均心电图
        3.2.2.4 心电生理检查
        3.2.3 诊断与鉴别诊断
    3.3 治疗策略
        3.3.1 药物治疗
        3.3.2 非药物治疗
        3.3.2.1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 (AICD)
        3.3.2.2 射频消融治疗
    3.4 预后
4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用药策略
    4.1 发生机制
    4.2 临床诊断
        4.2.1 临床表现特点
        4.2.2 辅助检查结果
        4.2.2.1 心电图检查
        4.2.2.2 运动负荷试验
        4.2.2.3 药物激发试验
        4.2.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3 治疗策略
        4.3.1 药物治疗
        4.3.1.1 β受体拮抗药
        4.3.1.2 钙通道阻滞药
        4.3.1.3 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
        4.3.1.4 其他药物
        4.3.2 非药物治疗
        4.3.2.1 置入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 (AICD)
        4.3.2.2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4.3.2.3 射频消融术治疗
        4.3.2.4 生活方式改变及监测
    4.4 预后
5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用药策略
    5.1 发生机制
    5.2 临床诊断
        5.2.1 临床表现特点
        5.2.2 辅助检查结果
        5.2.2.1 心电图
        5.2.2.2 心电生理学检查
        5.2.2.3 胸部X线检查
        5.2.2.4 超声心动图
        5.2.2.5 心导管检查
        5.2.2.6 电子束CT和磁共振显像
        5.2.2.7 心内膜心肌活检
        5.2.3 诊断与鉴别诊断
    5.3 治疗策略
        5.3.1 药物治疗
        5.3.1.1 索他洛尔
        5.3.1.2 胺碘酮
        5.3.1.3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
        5.3.1.4 β受体拮抗药
        5.3.1.5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5.3.1.6 抗栓治疗
        5.3.1.7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5.3.2 非药物治疗
        5.3.2.1 置入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
        5.3.2.2 射频消融治疗
        5.3.2.3 外科手术治疗
    5.4 预后

(9)社区常见心律失常的分类及其处理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 心律失常分类
2 心律失常分布
3 心律失常表现
4 常见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
5 室上性期前收缩
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7 房性心动过速
8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
9 室性期前收缩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1 0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1 1 心室颤动
1 2 缓慢性心律失常
1 3 社区常见心律失常的总体处理原则

(10)按患者群室早分类新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一.包含的心脏病
    二.器质性心脏病VT的特点
    三.器质性心脏病VF的特点
    四.器质性心脏病时的室性期前收缩特点
心脏离子通道疾病患者
    一.包含的病种
    二.心脏离子通道疾病VT的特点
    三.心脏离子通道疾病VF的特点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
健康人群
讨论与小结

四、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J]. 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洪葵,华伟,黄从新,黄德嘉,江洪,李学斌,李毅刚,汤宝鹏,王祖禄,吴立群,吴书林,薛玉梅,杨新春,杨艳敏,姚焰,张凤祥,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03)
  • [2]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J]. 曹克将,陈明龙,江洪,姚焰,王祖禄,吴书林,杨新春,薛玉梅,李学斌,洪葵.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04)
  • [3]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专家工作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05)
  • [4]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J].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03)
  • [5]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J]. 于圣永,沈建华,陆敬平,赵东生,张刚,耿洁,单其俊.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08)
  • [6]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D]. 崔志华.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7]遗传性心律失常的用药策略[J]. 王福军,罗亚雄.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04)
  • [8]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相关问答(中)[J]. 杨艳敏,蒋文平. 中华内科杂志, 2015(04)
  • [9]社区常见心律失常的分类及其处理原则[J]. 黄波,周菁. 中国全科医学, 2018(09)
  • [10]按患者群室早分类新思考[J]. 夏宏器.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5(04)

标签:;  ;  ;  ;  ;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