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40例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顺应性

活血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40例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顺应性

一、活血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40例超声心动图左室顺应性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马征[1](2021)在《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文中研究指明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多种栓塞性疾病,并诱发、加重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目前,房颤的西医治疗以内科药物和射频消融术为主,虽然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局限。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用药,或可作为临床防治房颤的一个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通过加入清热化痰、养心安神等方法治疗房颤有一定疗效,然而由于当前临床研究的样本量、方法、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其有效性尚缺乏准确的判断。Meta分析作为循证医学寻求最佳证据的有力手段,或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因此,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流行病学显示房颤与高血压之间关系密切,高血压心房重构被认为是其发生房颤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心房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心房结构重构是关键环节。目前,仍缺乏针对高血压心房重构的有效药物,中医药研究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肝阳上亢、痰浊阻滞、气虚血瘀等,发病过程容易出现痰热,而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痰热证表现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如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期,痰热尤为明显。参连复脉颗粒作为我院心内科治疗心律失常的协定处方,其在益气活血的基础上,注重清心化痰,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前期研究发现参连复脉颗粒具有抑制炎症、缩短动作电位时长、降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房颤复发率的作用。相关文献研究亦发现参连复脉颗粒主要组成药物及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TGF-β1通路等作用抑制心房纤维化,减少房颤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复制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运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体心房burst刺激、电生理检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等方法,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层面进行研究,以验证“参连复脉颗粒可能通过调节ERK1/2和TGF-β 1/Smad3通路,抑制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假说。目的1.探讨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房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探究参连复脉颗粒对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及国外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益气活血法为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是否稳定,漏斗图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1.文献检索筛选结果经过文献检索和补充,共检索出712篇文献,排除重复文献215篇,进而浏览标题、,剔除289篇与纳入标准不符的文献,最后进行文献通读,纳入文献17篇。2.纳入文献特征2.1一般资料17篇文献共纳入1639人,其中治疗组828人,对照组811人;17篇文献中有2篇未详细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具体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其余均详细描述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例数、性别、年龄、干预措施和疗程,17篇文献中有3篇文献未明确说明病程情况,其余详细描述了病程;17篇文献均描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2中药使用情况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治法,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人参(10次),黄芪(6次),丹参(8次),三七(7次)。2.3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纳入的17篇文献中,有4篇明确报道无不良反应;有6篇明确报道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有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有7篇未描述是否发生不良反应。3.文献质量评价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一般,经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分,有4篇文献2分,6篇文献3分,6篇文献4分,1篇文献6分。纳入的17篇文献均提及“随机”字样,其中13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17篇文献均未描述分配方案隐藏,有1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盲法,2篇文献报告偏倚风险低,17篇文献结果数据均完整、没有其他偏倚来源。4.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组在临床疗效(RR=1.16,95%CI=[1.08,1.23],Z=4.33,P<0.00001)、中医证候疗效(RR=1.29,95%CI=[1.18,1.41],Z=4.33,P<0.00001)、房颤转复率(RR=1.23,95%CI=[1.04,1.46],Z=2.46,P=0.01)、窦性心律维持(RR=1.31,95%CI=[1.14,1.50],Z=3.80,P=0.0001)、房颤发作次数(SMD=-1.00,95%CI=[-1.73,-0.27],Z=2.67,P=0.008)和安全性评价(RR=0.43,95%CI=[0.28,0.66],Z=3.83,P=0.0001)方面优于常规西药组。结论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的口服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房颤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及房颤发作次数方面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有限,本次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第二部分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方法1.分组与给药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SHR空白组(SHR组)、SHR+氯沙坦钾组(LOS组)、SHR+参连复脉颗粒组(SLFM组),同时以正常血压京都威斯特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共4组。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2.检测方法各组大鼠干预4周后记录体重、血压、心率、死亡情况;利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及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心电图检测P波时限、PR间期;利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利用在体心房burst刺激检测房颤易感性;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心房间质纤维化情况;利用ELISA、Rt-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评价:(1)与WKY组相比,SHR组体重较轻,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P<0.05);(2)与WKY组相比,SHR组左室壁增厚、左室内径缩小、左心房扩大、左心房总射血分数降低、标化左心房重量及标化全心重量增加(P<0.05);(3)与WKY组相比,SHR组P波时限、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增加(P<0.05);(4)与WKY组相比,SHR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胶原蛋白I和胶原蛋白Ⅲ表达增高,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升高(P<0.05);(5)与WKY组相比,SHR组心肌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异常,表现为 ERK1/2 通路相关因子 AngⅡ、AT1R、p-ERK1/2 显着升高(P<0.05),而 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 Galectin-3、TGF-β1、p-Smad3、MMP-3 升高(P<0.05),TIMP-3 降低(P<0.05)。2.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最大容积显着缩小(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左房内径显着缩小(P<0.05),左心房最大容积有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3.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电生理及房颤诱发率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限、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间、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4.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及心房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组与LOS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有所抑制,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表达有所减少,纤维容积分数明显减少(P<0.05)。5.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ERK1/2及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 组与 LOS 组心房 AT1R、p-ERK1/2/t-ERK1/2 显着降低(P<0.05);SLFM组与 LOS 组心房 Galectin-3、TGF-β1、p-Smad3、t-Smad3、MMP-3、MMP-3/TIMP-3 显着降低(P<0.05),TIMP-3 明显升高(P<0.05)。结论1.参连复脉颗粒能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对心房电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有一定抑制作用。2.参连复脉颗粒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的机制可能和调控ERK1/2及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董雪君[2](2021)在《冠心病心衰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收集我院冠心病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冠心病心衰的中医证型和临床治疗规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临床实践中冠心病心衰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用药规律,并进一步研究性别、年龄、常见危险因素、常用临床指标等对冠心病心衰证型分布的影响及诊治特点,更好地为中医药辨证治疗冠心病心衰的中医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之间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确诊为冠心病心衰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采集入选病例资料,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病历号、入院时间、冠心病类型、常见并(伴)发疾病;中医四诊资料,包括中医症状、体征、舌苔、脉象及中医辨证分型;西医观察指标,包括测量心功能的相关指标,包含住院时期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中药处方。中医辨证方法根据诊断标准中的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至少由两名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进行辨证,如出现两名医师意见不同的情况,两者协商解决或是第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参与共同决定,最终获得一致结论,辨证分型时间为入院时。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软件SPSS20.0的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各证型在年龄、性别、心功能、LVEF、LVEDD、NT-proBNP值等方面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着意义。结果:本次研究入选病例177例。1.一般情况比较:所有患者中70-89岁患者人数最多,各组中医证型之间在年龄分布上不存在差异。男性占49.2%,女性占50.8%,男女性别比接近1:1,各中医证型在性别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的患者女性略多于男性,而心肾阳虚证和阳虚水泛证男性略多于女性。常见合并危险因素前三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2.证型分布规律:各中医证型出现的频率依次是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证。3.临床指标比较:心功能以Ⅲ级和Ⅱ级为主,心功能水平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P<0.01),心功能Ⅱ级的中医证型主要为气虚血瘀证,心功能Ⅲ级时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大,心功能Ⅳ级时最主要的证型是阳虚水泛证。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40%-49%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大,阳虚水泛证的LVEF值与各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明显低于其余三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为50-59 mm者数量最多,阳虚水泛证LVEDD大于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各证型之间NT-proBN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中医证型的NT-proBNP水平均数最高为气虚血瘀证,其次是气阴两虚证,然后是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在最后。4.临床用药规律:冠心病心衰中药处方的用药使用频数前54位中运用最多的是补虚药,其次是活血药、利水药、化痰药等。各证型使用药物频数前10位统计结果依次(降序)为,气虚血瘀证为黄芪、党参、红花、桃仁、赤芍、茯苓、甘草、丹参、郁金、桂枝,气阴两虚证为茯苓、党参、甘草、黄芪、白术、神曲、丹参、当归、陈皮、麦冬,心肾阳虚证为茯苓、党参、甘草、桂枝、白术、白芍、川芎、干姜、柴胡、当归,心衰阳虚水泛证为茯苓、黄芪、党参、甘草、葶苈子、猪苓、桑白皮、泽兰、桂枝、桃仁。结论:1.冠心病心衰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最常合并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我院冠心病心衰住院患者以心功能Ⅱ级和Ⅲ级为主,LVEF值轻度降低者(40%-49%)所占比例最大,LVEDD值为50-59 mm者数量最多。2.我院冠心病心衰的患者各中医证型出现的频率依次是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证。3.冠心病心衰各中医证型在性别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的患者女性略多于男性,而心肾阳虚证和阳虚水泛证男性略多于女性。冠心病心衰各组中医证型之间在年龄分布上不存在差异。4.冠心病心衰中医证型与心功能水平具有相关性,心功能Ⅱ级的中医证型主要为气虚血瘀证,心功能Ⅲ级时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大,心功能Ⅳ级时以阳虚水泛证为主。冠心病心衰阳虚水泛证的LVEF值明显低于其余各组,阳虚水泛证LVEDD大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各中医证型的NT-proBNP水平均数依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5.我院心内科冠心病心衰的临床用药总体以补虚药为主,治疗气虚血瘀证以补气药和活血药为主,治疗气阴两虚证以补脾益气药和养血滋阴药为主,治疗心肾阳虚证用补气药兼用温阳通阳药物,治疗阳虚水泛证以利水渗湿药和补气通阳药为主。

谭雨晴[3](2021)在《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分析及miRNA调控机制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类复合性心肌病,以左室、右室或双心室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等为特征,是心肌病的常见类型,为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近年来,DCM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死亡人数持续增加。DCM属疑难病和危重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临床治疗以防止心肌损害,对症治疗,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中医古籍中并没有DCM这一病名,可将其归属于“心胀”、“心痹”、“心悸”、“喘证”、“心水”、“饮证”等范畴,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DCM确切有效,但仍存在辨证分型不规范、证治规律模糊不清、临床研究循证依据较低、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常规西药联合中药干预DC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分析DCM常见证型,总结李军教授治疗DCM的临床经验;基于差异表达miRNA谱初步探索温阳益气活血方干预阳虚血瘀型DCM的可能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及经验分析:收集广安门医院住院系统(HIS系统)在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心内科住院的所有DCM诊断资料,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患者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常规西药联合中药干预DC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纳入研究的DCM证候特点,分析本地区住院患者证型分布情况,并总结李军教授中药治疗DCM的经验。临床机制初步探讨:招募DCM阳虚血瘀证患者,予温阳益气活血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治疗前后DCM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miRNA,通过靶基因的预测,对温阳益气活血方干预DCM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今后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奠定一些基础。研究结果1、回顾性分析: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72例DCM患者。(1)基础资料:72例患者中,有男性49人,女性23人,年龄分布于19-84岁,平均为60.33±14.33岁,61-70岁这一年龄段最多,占35.6%,平均病程为40.33周,平均住院时间为14.54±6.4天。所有的患者均有心力衰竭的表现,有56位(77.78%)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既往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56位心律失常患者中,有6位(10.71%)接受了心脏起搏治疗。(2)临床资料:胸闷、喘憋、气短、心慌为患者入院主要症状,其中胸闷59例(81.94%),喘憋44例(61.11%)居于前2位,20位(27.78%)患者表示感冒是导致其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此外,正虚不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失宜都可致病。(3)疗效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调节患者心率和血压(P<0.05),提升患者心功能(P<0.05),改善 LAD、LVEDd、LVEF、FS、RVD 值(P<0.05),调节HDL-C、LDL-C、CRP、BNP、cTnI、CK-MB 的水平(P<0.05),减轻患者症状,同时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4)证候分析:DCM临证分型主要可以分为阳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阳虚水泛证四个证型,尤以气阴两虚证和阳虚血瘀证居多。(5)用药分析:临证用药灵活配伍,不拘泥于一方一药,疗效显着。成药运用广泛,心脑血管类药中成药多达20种,口服中成药主要以益气温阳、养阴通络、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针剂主要以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为主。西药常规运用的有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及正性肌力药等,具有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力衰竭、调节心率、改善症状等作用。2、经验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气血、阴虚、阳虚多见,标实以血瘀、痰湿、寒凝、热毒等居多。心系疾病病位主在心,但与其他四脏相互生克制化,休戚相关,五脏之病均能相互影响而发病,调其他四脏以调心。阳虚血瘀证属于DCM常见证型,运用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3、临床机制初步探讨温阳益气活血方可以有效改善患者LVEDd、提高LVEF及FS,改善患者心功能,缩小LVEDd。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DCM阳虚血瘀证患者用药前后血样进行分析,发现差异表达miRNA有19个,其中9个miRNA显着上调,10个miRNA显着下调。可预测到靶基因的miRNA有7个,分别为:novel718mature、hsa-miR-1249-5p、hsa-miR-3620-5p、novel372mature、novel995mature、hsa-miR-323a-5p、novel412mature。GO功能结果提示,生物学过程中转录,DNA模板、转录调控,DNA模板、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调控等可能与DCM关系密切;细胞组分主要涉及细胞核、细胞质、质膜、细胞外泌体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ATP结合、RNA结合、DNA结合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可知,相关miRNA调控通路主要包括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张型心肌病(DCM)、NF-κB信号通路等。研究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CM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症状。阳虚血瘀证是DCM临证常见证型,温阳益气活血法是治疗的主要治法。温阳益气活血方可明显改善DCM患者心功能,干预前后差异表达的miRNA共有19个,初步提示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DC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扩张型心肌病(DCM)、NF-κB信号通路等相关,可为今后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奠定一些基础。

张箫箫[4](2021)在《冠心Ⅴ号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干预心梗后心室重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临床类型,死亡率极高。AMI引起的病理改变导致心室重构(VR)的发生,VR的发生会进一步增加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死亡的风险。冠心V号合剂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临床常用院内制剂,我们前期已有研究表明,冠心V号合剂能显着提高AMI大鼠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从而改善心功能,延缓AMI后VR的发生。然而,冠心V号合剂对AMI后VR的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冠心V号对AMI后VR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中药复方制剂干预AMI后VR的作用和机制诠释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60只雄性、8周龄、体重110±20g叙利亚仓鼠经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根据存活情况将48只叙利亚仓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只穿线不打结)、模型组(AMI组)、冠心V号组(GX组)和曲尼司特组(Tra组),每组12只。GX组予冠心V号合剂(6g/Kg/d)、Tra组予曲尼司特(105mg/Kg/d)灌胃给药,AMI组及Sham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给药一次。每周称重并记录,并分别于给药后4周及8周时,每组随机抽取6只仓鼠,行经胸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后,腹主动脉取血法留取血液4ml后处死,摘取心脏组织,称重,保存备用。(2)采用Elisa法检测心脏及血清renin、Chymase、Ang Ⅰ及AngⅡ浓度,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脏Chymase及AT1R蛋白表达水平,IHC染色法观察心脏Chymase及AT1R的表达水平,探讨冠心V号合剂对AMI后叙利亚仓鼠RAAS激活的作用。(3)采用HE染色观察心脏大致形态、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IHC染色观察Ⅰ、Ⅲ型胶原的表达,TB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的聚集程度,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脏TGF-β1、Smad2/3、pSmad2/3和Smad7的蛋白相对水平。探讨冠心V号合剂对AMI后叙利亚仓鼠心肌纤维化程度的作用及可能机制。(4)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心脏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程度,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脏Caspase3和Bcl-2表达水平。探讨冠心Ⅴ号合剂对AMI后叙利亚仓鼠心肌凋亡的调控及可能机制。结果(1)冠心Ⅴ号合剂能够降低心梗后模型叙利亚仓鼠心脏彩超检测的左室内径和容积,提高心功能。(2)冠心Ⅴ号合剂能够降低心梗后模型叙利亚仓鼠心脏体重指数及梗死面积。(3)冠心Ⅴ号合剂能够降低心梗后模型叙利亚仓鼠心肌纤维化的程度。(4)冠心Ⅴ号合剂能够抑制心梗后模型叙利亚仓鼠心脏RAAS的激活。(5)冠心Ⅴ号合剂能够减少心梗后模型叙利亚仓鼠心脏肥大细胞的聚集。(6)冠心Ⅴ号合剂能够抑制心梗后模型叙利亚仓鼠心脏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表达。(7)冠心Ⅴ号合剂能够抑制心梗后模型叙利亚仓鼠心肌凋亡及Caspase3/Bcl-2的表达。结论冠心Ⅴ号合剂通过降低MCs聚集程度、降低Chymase水平、抑制RAAS活性,从而抑制心肌纤维化,干预AMI模型仓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部分作用机制与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此外,冠心Ⅴ号合剂还可以减轻模型仓鼠AMI后心肌细胞的凋亡程度,延缓心室重构,这可能是通过下调Caspase3/Bcl-2的表达来实现的。

黄也[5](2020)在《冠通方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冠通方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从而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方面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心内科住院部及门诊部明确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且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基础疗法,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服冠通方煎剂,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情况、心绞痛积分情况、心功能分级情况、中医症候评分量表评分情况、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试验评分情况,以及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基础、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等指标,对比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缺血性心肌病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治疗后的缺血性心肌病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0.60%,将两组治疗后的缺血性心肌病临床症状疗效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积分进行比较,结果均为P<0.05,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将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积分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治疗后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以及LDL-C水平进行比较,两组结果均为P<0.05,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将两组治疗后结果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将两组患者HDL-C上升水平比较,治疗组HDL-C上升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分别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结果均为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显着下降,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P<0.05);将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4%,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患者进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生活质量评估积分下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行运动耐量试验,采用六分钟步行试验方法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变长(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冠通方能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2)两组均能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气虚血瘀证患者心绞痛、胸闷等症状发作,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3)两组均能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气虚血瘀证患者心功能疗效,使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估积分下降、六分钟步行距离变长,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得到提高,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两组均能改善血脂水平,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5)两组均能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医症候评分量表评分情况,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5)本联合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修晟尧[6](2020)在《扶阳穴位贴敷疗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全球CHD患者数众多,粗略估计为1.1亿人,UAP是CHD中较为常见的临床分型,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发生心肌梗死风险高,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目前UAP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PCI和药物治疗,但两类方法均存在副作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及早进行心脏康复,则有利于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中医对于本病有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大多认为本病病机为“阳微阴弦”,温通气血之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上。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类具有中医特色的心脏康复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透皮吸收药物,起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并且在保持药效的同时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以及肝、肾功能的影响,具有其他药物疗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基于“既病防变”的中医思想,本试验运用扶阳穴位贴敷辅助治疗UAP,对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观察;同时也是发挥中医的优势,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参与心脏康复的一次有益探索。目的:本试验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扶阳穴位贴敷,观察穴位贴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后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情况、心绞痛分级和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量表评分等评价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观察,试验结束后进行安全性评价。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在心脏康复方面提供思路。方法:采取随机、非盲、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的试验设计,通过计算机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将符合入组条件的8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40人,对照组40人。记录入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压、心率等信息。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治疗、降低心肌耗氧、控制血压、降低血脂、控制血糖及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扶阳穴位贴敷,药物组成为:附子30g、干姜15g、肉桂15g、肉苁蓉15g、冰片1g;选取穴位为:双侧心俞穴、双侧内关穴、膻中穴,隔日贴敷1次,每次保留3小时,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对《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西雅图心绞痛评分量表(SAQ)》、《中医五脏系统健康状态自评问卷(TCM-SCL-36问卷)》等量表进行评价,依据《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计算治疗总有效率及积分改善率;并于评价患者心绞痛评分(CCS分级),治疗前后检查超声心动图,将左心室重量(LVM)、左室射血分数(LVEF%)、E/A作为心脏功能评价指标;化验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试验结束后汇总数据,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课题入组前,两组患者基线水平比较:(1)两组患者在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血压、心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在冠心病相关量表评分(中医证候量表积分、SAQ评分、TSCL36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3)辅助检查指标(超声心动图)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符合随机对照原则,基线资料提示两组患者具有良好的可比性。2.根据课题设定的临床有效标准,在FAS,试验组患者中25人为临床有效,有效率为62.5%;对照组患者中17人临床有效,有效率为42.5%,两组病人在有效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PPS中试验组有效25人,有效率为67.5%,对照组组有效17人,有效率为44.7%,有效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FAS分析结果与PPS分析结果不一致,可能受患者依从性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3.在次要结局指标中,(1)西雅图心绞痛评分前后变化方面,FAS和PPS中两组患者在心绞痛总评分、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余症状无统计学差异。(2)心脏功能与结构方面,心脏结构、心脏收缩功能、心脏舒张功能FAS与PPS分析结果一致,无统计学差异。(3)中医五脏健康状态评分前后变化方面,心系满意度、肾系满意度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FAS与PPS分析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4)心绞痛分级方面,FAS与PPS分析结果一致,无统计学差异。4.试验组发现2例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在40例试验组患者中发生率为5%,与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247)。安全性评价指标在两组患者入组前与出组时均属于正常范围,故可以认为扶阳穴位贴敷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过程中较为安全。结论:1.通过扶阳穴位贴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阴证)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可辅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优势在于:①在心绞痛症状方面:扶阳穴位贴敷可总体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②在中医五脏方面:心系症状、肾系症状改善优于单纯常规治疗;③患者对于疾病有更加深入理解,有益于强化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2.在我国当今现有医疗条件下,对心绞痛Ⅰ-Ⅲ级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施用扶阳穴位贴敷进行心脏康复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王点[7](2020)在《高血压合并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超声心动图相关性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研究高血压合并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医证型与超声心动图指标、NT-Pro BNP水平的变化,为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参考依据。(2)研究风眩III号方治疗阴虚阳亢证患者的疗效,进一步验证相关性研究的正确性。研究方法:纳入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四川省中医院心内二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符合要求的高血压病合并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共78例,其辨证为肝火上炎、痰湿壅盛、阴虚阳亢及阴阳两虚。对各证型的心脏超声指标和NTpro BNP水平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前者与高血压舒张功能障碍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观察风眩III号方治疗前后阴虚阳亢证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相关研究:(1)各证型在比较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后无显着差异,因此各证型之间有可比性;(2)心脏彩超结构指标结果显示,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室间隔及后壁厚度3个指标均正常,且无显着差异(P>0.05);(3)心室功能指标的结果表明,所有证型的LVEF均正常,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与其他证型差异显着(P<0.05)。舒张功能指标E、e’、E/e’、A、E/A、TRPV中E、e’、E/e’、A及E/A差异显着(P<0.05),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与其余两个证型有显着差异(P<0.05),TRPV无显着差异(P>0.05);(4)NT-pro BNP水平在各证候中比较有差异(P<0.05),依次为阴阳两虚、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上炎的顺序逐渐下降。(2)疗效研究:阴虚阳亢证患者在加用风眩III号方干预6周后,未见明显的形态学指标改变,心脏收缩、舒张功能、NT-pro BNP水平、血压和证候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1)高血压合并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各证型间心脏彩超指标以及NTpro BNP表现出显着的不同,且随证候进展呈规律性改变。在临床中,可结合症状,与心脏结构、收缩舒张功能、NT-pro BNP水平等客观指标的变化来确定证候的类型。(2)经风眩III号方治疗后的阴虚阳亢证患者其超声心电图指标及血浆NTpro BNP水平与未治疗时比较表现出明显改变,可见,风眩III号方的应用,可使病人心脏左室舒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更加证实了在辨别和判断高血压伴舒张功能不全病人证型方面心脏彩超与血浆NT-pro BNP参数具备一定特异性,和病人临床证型存在良好关联性,进一步证实高血压合并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医证候与心脏彩超各指标及血浆NT-pro BNP水平的密切关系。同时亦说明了我们临床辨证的准确性。

侍煜景[8](2020)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中医证候特点及组合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中医证候特点及组合规律,探讨中医病因病机,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的临床辨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按照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随机观察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120人,选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中医证候采集量表,采用临床病例直接观察法,由两位资深中医专家采集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四诊信息,进行证候辨识,构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及信息数据库,提取各证候要素,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频数分析、效度检验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归一化分析,并据此分析的结果,进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中医证候特点及组合规律的研究。结果:1.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120例(男性60例,女性60例),其中年龄最大为92岁,最小为42岁,平均为(70.66±11.81)岁。男性平均年龄为(68.92±11.99)岁,女性平均年龄为(72.40±11.49)岁。70-79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大,占总例数的38.30%。其次是>80岁的患者,占总例数的21.70%。2.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临床类型中,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最多,占91%;射血分数保留与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患者分布较少,分别占5.0%与3.3%。3.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病因中以冠心病、高血压、房颤、心脏瓣膜病居多,分别42.3%、20.0%、14.6%、10.0%。其余病组分布较平均,先天性心脏病比例最少,仅占 2.3%。4.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常见诱因中心律失常所占比例最高,为37.5%,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为16.7%。合并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占5.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所占比例极少,两者加起来不足3.0%。5.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主要症状出现频率大于40%排序依次为倦怠乏力、气喘、纳差、胸闷、舌质暗、气短息弱、舌苔白、失眠、舌质淡、舌苔腻、小便少、水肿、咳嗽有痰、心悸、脉细、唇色暗、口干。6.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证素组合规律:单一证素(10.0%)、二证素相兼(15.0%)、三证素相兼(45.8%)、四证素相兼(26.7%)、五证素相兼(1.7%)。单证素:气虚(33.3%)、阴虚(25.0%)、阳虚(16.7%),血瘀、痰浊、水饮各占8.3%;二证素:气虚+阴虚(27.8%)、气虚+血瘀(22.2%)、气虚+痰浊(16.7%)、气虚+阳虚(11.1%),气虚+水饮、阳虚+血瘀、阳虚+痰浊、阳虚+水饮各占5.6%,其余二证素相兼较少;三证素:气虚+血瘀+水饮(34.5%)、气虚+阴虚+血瘀(20.0%)、气虚+阴虚+水饮(3.6%)、阳虚+血瘀+水饮(3.6%);四证素:气虚+阳虚+血瘀+水饮(18.8%)、气虚+阴虚+血瘀+水饮(15.6%)、气虚+阴虚+阳虚+水饮(12.5%)、气虚+阳虚+血瘀+痰浊(12.5%)、阳虚+阴虚+血瘀+痰浊(9.4%)、气虚+阴虚+血瘀+痰浊(9.4%)、气虚+血瘀+水饮+痰浊(6.3%);五证素组合较少。7.在心功能Ⅱ-Ⅳ级中,气喘、倦怠乏力、纳差权重系数差不多一致。三者病性分别为阳虚/气虚,气虚,阳气虚。在心功能Ⅱ级中头晕、失眠、舌质红、舌苔少或无的权重系数较大,多属于阴虚。在心功能Ⅲ级中咳嗽有痰、唇色暗、舌苔腻的权重系数较大,多属于阳虚、血瘀。在心功能Ⅳ级中水肿、小便少、脉促权重系数较大,多属于阳虚、水饮、阴虚。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的病位要素主要为心、肺、脾、肝、肾,虚证证素主要为气虚、阳虚、阴虚,实证证素主要为血瘀、痰浊、水饮。2.对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的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研究后显示:(1)出现单一证素、二证素相兼、三证素相兼、四证素相兼、五证素相兼等五种组合方式,其中三证素相兼最为常见,四证素相兼、二证素相兼次之。(2)单证素中最常见是气虚;二证素相兼以气虚+阴虚最多,其次是气虚+血瘀,再次是气虚+痰浊;三证素相兼以气虚+血瘀+水饮最为多见,其次是气虚+阴虚+血瘀,再次是气虚+阴虚+水饮、阳虚+血瘀+水饮;四证素相兼以气虚+阳虚+血瘀+水饮最多见,气虚+阴虚+血瘀+水饮次之;五证素相兼相对较少。3.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证候演变规律一般是心功能Ⅱ级主要为气虚证,少部分为阴虚证,其次心功能Ⅱ-Ⅲ级是气阴两虚证,可伴有血瘀,随着病情的加重,到心功能Ⅲ-Ⅳ级,可发展为心肾阳虚,阴阳两虚,心阳气虚,水饮内停,痰饮阻肺等证候。4.多元统计方法是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证候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努尔扎代木·麦麦提[9](2020)在《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偏痰与偏瘀组患者心功能与生活质量差异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偏痰与偏瘀组患者,对比研究心功能状况、理化指标与生活质量的差异,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中医药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患者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两组,偏瘀组与偏痰组各60例,参照纽约心功能分级,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状况、心绞痛严重程度、理化指标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1、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BMI、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大于0.05);2、两组间血液生化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I(ApoAI)、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心脏彩超指标比较:偏瘀组左室短轴缩短率(FS)低于偏痰组,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4、两组间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比较:(1)西雅图心绞痛(SAQ)评分比较:偏瘀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疾病认知程度与偏痰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偏瘀组明显重于偏痰组;(2)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LiHFe)评分比较:偏瘀组生活质量与偏痰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偏瘀组明显重于偏痰组;5、同一证型不同心功能比较:(1)偏瘀组心功能III级患者与心功能II级患者比较:1)NT-proBNP及凝血功能指标:偏瘀组心功能III级患者NT-proBN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心功能II级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NT-proBNP统计学差异显着(p小于0.01);2)两组间心脏彩超指标比较:偏瘀组患者心功能II级左室短轴缩短率(FS)高于心功能III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偏痰组心功能III级患者与心功能II级患者比较:1)NT-proBNP及凝血功能指标:偏痰组心功能III级患者PT、TT均高于心功能II级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2)两组间心脏彩超指标比较:偏痰组患者心功能II级患者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均高于心功能III级患者,且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均小于0.01);6、不同证型相同心功能比较:(1)偏瘀组心功能II级与偏痰组心功能II级比较:1)生化指标比较:偏瘀组心功能II级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HB)低于偏痰组心功能II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心脏彩超指标比较:偏瘀组心功能II级患者左室短轴缩短率(FS)低于偏痰组心功能II级患者,且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1);3)两组间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比较:(1)西雅图心绞痛评分比较:偏瘀组心功能II级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疾病认知程度方面与偏痰组心功能II级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偏瘀组明显重于偏痰组;(2)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偏瘀组心功能II级生活质量与偏痰组心功能II级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偏瘀组明显重于偏痰组;(2)偏瘀组心功能III级与偏痰组心功能III级比较:1)生化指标比较:偏瘀组心功能III级患者ApoAI低于偏痰组心功能III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心脏彩超指标比较:偏瘀组心功能III级患者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均低于偏痰组心功能III级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3)两组间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比较:(1)西雅图心绞痛评分比较:偏瘀组心功能III级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疾病认知程度方面与偏痰组心功能III级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偏瘀组心功能III级明显重于偏痰组心功能III级;(2)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偏瘀组心功能III级生活质量与偏痰组心功能III级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偏瘀组心功能III级明显重于偏痰组心功能III级。结论:1.偏瘀组患者凝血功能、心功能EF指标均低于偏痰组患者,而偏瘀组患者NT-proBNP高于偏痰组患者,提示偏瘀组患者血栓风险更高,心功能更差。2.偏痰组患者糖脂代谢紊乱,较偏瘀组患者更明显;3.心功能分级越高,NT-proBNP越高,EF越低,提示心力衰竭的程度越重;4.偏瘀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及心绞痛发作情况均比偏痰组严重。偏瘀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偏痰组患者,提示偏瘀组患者较偏痰组患者生活质量更差。

潘宏[10](2020)在《芪参强心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芪参强心合剂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BNP)、6分钟步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的影响,评价芪参强心合剂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芜湖市中医医院心内科门诊或住院就诊的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予以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30例在予以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强心合剂;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BNP、LVEF、6min步行距离、纽约心功能分级的变化情况,而后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主要疗效观察指标:1.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P<0.05),且治疗组积分减少更明显(P<0.05);2.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有效率相比,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3.BNP:两组患者治疗后BNP值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次要疗效观察指标:1.LVEF: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值均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2.6分钟步行距离:两组患者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各组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3.心功能分级: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有效率相比,P<0.05,治疗组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性: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相关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芪参强心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着,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二、活血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40例超声心动图左室顺应性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血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40例超声心动图左室顺应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房颤动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沿革
        2. 心房颤动的脉象
        3. 房颤的中医病因
        4. 房颤的中医病机
        5. 房颤的辨证分型
        6. 中医对房颤的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房颤的发生机制与药物防治靶点
        1. 高血压与房颤的患病情况
        2. 高血压对房颤的影响因素
        3. 高血压房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4. 心房纤维化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心房结构重构的重要特点
        5. 高血压房颤心房纤维化的机制
        6. 高血压房颤的药物干预靶点
        7. 中药可能的防治靶点
        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临床文献研究
    前言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
        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冠心病心衰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1 古代文献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2 心力衰竭的现代中医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各组中医证型一般资料比较
        2 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
        3 冠心病心衰的中医用药规律
    第三节 讨论
        1 冠心病心衰总体资料讨论
        2 冠心病心衰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3 冠心病心衰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4 中药治疗冠心病心衰的临床应用特点
研究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3)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分析及miRNA调控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扩张型心肌病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案
        6 统计及分析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基本资料分析
        2 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3 患者证候分析
        4 用药情况分析
    第三节 讨论
第二部分 李军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用药经验
    第一节 病因病机
    第二节 辨证分型
    第三节 验案举隅
第三部分 基于高通量测序初步探索温阳益气活血方干预DCM的miRNA表达差异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试剂与仪器
        3 血样采集
        4 外周血总RNA的提取
        5 总RNA质量检测
        6 miRNA高通量测序数据预处理
        7 新miRNA预测
        8 miRNA差异分析、靶基因预测及靶基因功能分析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1 临床结果分析
        2 RNA质量评估分析
        3 测序数据预处理
        4 新miRNA的预测
        5 miRNA差异分析
        6 差异miRNA靶基因预测及靶基因功能分析
    第三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冠心Ⅴ号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干预心梗后心室重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医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
        1.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2. 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
        3. 冠心Ⅴ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
    二、现代医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及进展规律
        2. 治疗研究进展
        3. Chymase和肥大细胞
        4. 与重构有关的信号通路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冠心Ⅴ号对心梗后叙利亚仓鼠心室重构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
        1. 主要药物、试剂及实验器材
        2. 主要仪器设备
    二、实验方法及过程
        1. 冠心Ⅴ号制备及有效成分检测
        1.1. 中药复方冠心Ⅴ号及冠心Ⅴ号含药血清的制备
        1.2.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检测冠心 V 号入血有效成分
        2. 动物实验
        2.1. 实验动物饲养
        2.2. 造模及给药
        2.3. 标本留取
        3. 实验步骤
        3.1. 心脏超声检查
        3.2. 心脏重量指数及心脏梗死面积(TTC染色法)测定
        3.3. RAAS活性的检测
        3.4. 心肌纤维化程度检测及机制探究
        3.5. 心肌凋亡程度检测及机制探究
        4.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5. 结果分析
        5.1. 冠心Ⅴ号对心梗后叙利亚仓鼠心脏彩超的影响
        5.2. 冠心Ⅴ号对心梗后叙利亚仓鼠心脏体重指数及梗死面积的影响
        5.3. 冠心Ⅴ号对心梗后叙利亚仓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5.4. 冠心Ⅴ号对心梗后叙利亚仓鼠心脏RAAS的影响
        5.5. 冠心Ⅴ号对心梗后叙利亚仓鼠心脏肥大细胞数量的影响
        5.6. 冠心Ⅴ号对心梗后叙利亚仓鼠心脏TGFβ/Smad通路的影响
        5.7. 冠心Ⅴ号对心梗后叙利亚仓鼠心肌凋亡及Caspase3、Bcl-2的影响
结论
讨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篇: Meta分析
    英文缩略语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一、参加的科研项目
    二、发表的论文
    三、获得的奖励
致谢
个人简历

(5)冠通方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及现状
    1 中医学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认识
        1.1 缺血性心肌病的命名
        1.2 中医学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病机
        1.3 中医学缺血性心肌病的辨证分型
        1.4 中医学缺血性心肌病气虚血瘀证的认识
        1.5 中医药对缺血性心肌病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及研究近况
    2 西医学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认识
        2.1 缺血性心肌病的定义及发病机制
        2.2 缺血性心肌病的危险因素
        2.3 西医学对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及研究近况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量估算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终止试验标准
        1.7 脱落病例标准
        1.8 研究方法
    2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2.1 安全性观察指标
        2.2 疗效性观察指标
        2.3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2.4 心功能疗效评定标准
        2.5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3 统计学处理
    4 观察结果
        4.1 入选病例和完成情况
        4.2 病例一般资料
        4.3 疗效统计学分析
        4.4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缺血性心肌病流行病学现状
    2 冠通方组方原理及现代药理研究
    3 冠通方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3.1 缺血性心肌病症状疗效比较分析
        3.2 心绞痛症状积分比较分析
        3.3 心功能疗效比较分析
        3.4 血脂水平变化比较分析
        3.5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分析
        3.6 生活质量评估比较分析
        3.7 运动耐量试验比较分析
    4 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主要缩略词表
综述 中西结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扶阳穴位贴敷疗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康复研究进展
        1、冠心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2、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
        3、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病机认识及“阳微阴弦”理论
        1、古代医家对于胸痹病机认识
        2、现代医家对于胸痹病机认识
        3、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
    (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的选择
        3、试验药品制备
        4、研究方法
        5、随访及观测指标
        6、研究程序
        7、统计分析
        8、研究的伦理问题
        9、研究路线图
    (二) 结果
        1、病例入组情况
        2、患者基本资料
        3、症状基线分析
        4、脱落患者入组情况描述
        5、主要结局指标
        6、次要结局指标
        7、安全性评价
    (三) 讨论
        1、研究背景与理论依据
        2、“扶阳穴位贴”组方及选穴依据
        3、本研究课题结果分析
        4、不足
        5、展望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宄成果

(7)高血压合并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超声心动图相关性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五、毒副反应观察
第二部分 讨论
    一、现代医学对高血压及舒张功能不全的认识
    二、中医学对高血压及舒张功能不全的认识
    三、高血压合并舒张功能不全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差异
    四、单证治疗验证相关性
第三部分 结论
    一、课题创新点
    二、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一
文献综述 高血压合并舒张功能不全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二
附件一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危险因素表
附件二 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在研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中医证候特点及组合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研究
        1.1 病名研究
        1.2 病因病机研究
        1.3 辨证分型研究
        1.4 证素辨证学研究
        1.5 中医治疗研究
        1.6 中医证的规范化研究
    2. 西医学对心力衰竭的研究
        2.1 定义、分期分级及流行病学研究
        2.2 病因和病理生理研究
        2.3 常规检查研究
        2.4 西医治疗研究
    3. 西医学对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3.1 定义、流行病学研究
        3.2 分类、分型及分级研究
        3.3 病因研究
        3.4 急性心力衰竭的西医治疗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及辨证标准
        1.3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1.4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年龄和性别分布
        2.2 临床类型的分布
        2.3 病因的分类
        2.4 诱因的分类
        2.5 主要症状描述分析
        2.6 四诊信息的因子分析及公因子证素的判定
        2.7 心功能不同级别的证素分布
        2.8 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
第三部分 讨论
    1. 基本特点分析
        1.1 年龄及性别特点
        1.2 病因的特点
        1.3 诱因的特点
    2. 证素分析
        2.1 病性要素分析
        2.2 病位要素分析
        2.3 中医证候演变规律
        2.4 因子分析及频数分析
    3.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偏痰与偏瘀组患者心功能与生活质量差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诊断标准
    3.研究方法
    4.统计学处理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患者信息采集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芪参强心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数目、来源及分组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心功能分级标准
        2.3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与脱落标准
    6 治疗方案
        6.1 试验分组方案
        6.2 对照组治疗方法
        6.3 合并用药
        6.4 治疗组治疗方法
        6.5 治疗时间
    7 观察指标
        7.1 安全性指标
        7.2 疗效评价指标
    8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8.1 中医证候疗效判断标准
        8.2 心功能疗效判定标准
    9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
    2 两组治疗前后对比
        2.1 主要疗效观察指标
        2.2 次要疗效观察指标
        2.3 安全性检测
第三部分 讨论
    1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2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3 慢性心力衰竭西医治疗方法
        3.1 利尿剂
        3.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3.3 β受体阻滞剂
        3.4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3.5 If通道抑制剂
        3.6 洋地黄类药物
        3.7 其他药物
    4 结局评价指标选择的意义
    5 芪参强心合剂研究讨论与组方分析
        5.1 研究背景
        5.2 芪参强心合剂药物组成
        5.3 芪参强心合剂功效主治
        5.4 芪参强心合剂方解
        5.5 芪参强心合剂单味药物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中医临床证候分级记分表
文献综述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活血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40例超声心动图左室顺应性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D]. 马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冠心病心衰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探讨[D]. 董雪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分析及miRNA调控机制初探[D]. 谭雨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冠心Ⅴ号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干预心梗后心室重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张箫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冠通方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也.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扶阳穴位贴敷疗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疗效观察[D]. 修晟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高血压合并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超声心动图相关性及疗效研究[D]. 王点.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中医证候特点及组合规律研究[D]. 侍煜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7)
  • [9]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偏痰与偏瘀组患者心功能与生活质量差异的研究[D]. 努尔扎代木·麦麦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芪参强心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 潘宏.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活血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40例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顺应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