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视察三峡工程

江泽民视察三峡工程

一、江泽民视察三峡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田姝[1](2021)在《重庆直辖市的诞生》文中研究表明将重庆设立为直辖市,既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一件大事,更是国家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妥善解决三峡库区移民问题、支援三峡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历史基础重庆地处长江大动脉上游,云、贵、川三省的交界点,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接合部。解放初期,重庆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正式发布,遵照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

胡沁琳[2](2021)在《三峡题材纪录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葛美荣[3](2020)在《邓小平与三峡工程上马的决策》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筹划建设三峡工程,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亲自过问过这件事。邓小平、江泽民也都到长江三峡考察过。可以说三峡工程的决策道路是曲折的。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建成,历经近一个世纪。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于1954年11月在京广线的专列上,用了一整夜时间,听取林一山关于长江三峡工程技术问题和坝址情况的汇报,下决心进行规划设计工作。从1955年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各方面人士通力合作,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

王长斌[4](2020)在《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研究》文中认为

宋刚[5](2020)在《1958年成都会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1958年3月召开的成都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虽然在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上助推了“大跃进”运动的发动,但会上所集中讨论的经济问题和通过的文件以及毛泽东的多次讲话和插话,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成都会议提出了改革农具运动、发展军垦农场、发展地方工业等方针政策。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上,成都会议初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了扩大专署部分权限的方针政策。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上,成都会议提出了在地方建立科研机构的方针政策和中国诗的出路是民歌和古典的观点,为创办党的理论刊物提出具体指导方针。这些方针政策观点有完全正确的、有不完全正确的、有的是理论上正确但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偏差。总的来看,这些方针政策观点都是成都会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比较积极的探索,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或多或少的积极作用。有些方针政策观点直到现在仍发挥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成都会议树立的经济发展高速度思想和制定了经济发展的高指标在客观上助推了“大跃进”运动的发动。成都会议盲目地提出把小社合并成大社的意见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生。此外,成都会议上毛泽东还提出了两种个人崇拜论,并支持“正确的个人崇拜”,影响了民主集中制的正确贯彻。而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两个剥削阶级论,则助长了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错误。上述这些都是成都会议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犯的一些错误,并造成了不良的后果,给后世的教训是深刻的,必须永远记取。历史地看,成都会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成果是较为丰富较为积极的,但错误也不少,有些甚至还很严重。“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无论1958年成都会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成功的多还是失败的多,更为重要的是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发扬经验,吸取教训,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历史智慧。

黄茜[6](2020)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长江之治》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治理长江的进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做出的不同历史选择,如以治理为主或开发为主或保护为主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当今中国,长江的作用、影响、地位、功能产生了长足的变化,中国当今治理长江,对长江进行开发的能力、条件、水平也昨今不同,洪水不再是长江治理的主要对象,污水因主要矛盾转换而成为治理的主要对象,开发利用长江不再局限于水动能和水资源的汲取,而是拓展到水生态、水环境,这样快速的发展、巨大的变化、深远的作用,是长江以往不曾展露在任何历史时期过的,其罕见在世界大江大河发展史上也鲜少出现。本文对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围绕长江进行的治理作回顾和分析,并从整体上对治理长江的思想脉络作较为系统的阐述,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内长江的功能和地位,对习近平长江大保护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长江治理展开研究,有助于为防洪提供参考,结合长江生态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帮助打开长江开发新局面具有借鉴意义。文章分为绪论和正文两部分。正文第一章围绕长江治理的历史起点和历史经验来写。主要从中国共产党治理长江思想的思想来源、历史起点、近代长江水患治理的历史经验来论述。以理论视角阐明中国共产党治理长江思想的思想来源是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治水的生态思想。以现实视角从长江由古至今的经济地位和重要作用来论述中国共产党治理长江的历史渊源。第二章主要论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长江治理。从建国初期的实际出发,消除长江水患。以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江的现实基础和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举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章论述综合开发利用长江的探索。主要从三峡工程从构想到实现、水利措施结合生物措施综合治理、沿江开发开放战略的逐步开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及问题等内容论述。第四章阐述中国共产党治理长江思想最新成果长江大保护思想的形成及其内容,以及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取得的治理成效。长江流域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过度索取的人类活动影响了长江生态环境,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共抓长江大保护是时代的要求,是朝着正确方向前行并取得最终成功的关键。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7](2020)在《伟大的成就 深刻的启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共四川省委原书记谢世杰访谈录(下)》文中提出2019年9月27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前夕,中共四川省委原书记谢世杰应邀接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访谈。访谈中,谢世杰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从扶贫开发、交通建设、国企改革、生态环境保护、治水兴蜀、旅游发展、重庆直辖7个方面,畅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四川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结合个人成长经历,表达了对党的教育培养的真诚谢意;结合个人感悟,告诫

卢纯[8](2019)在《百年三峡 治水楷模 工程典范 大国重器——三峡工程的百年历程、伟大成就、巨大效益和经验启示》文中认为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70年光辉历程中建设了一系列彪炳人类史册的重大工程,成为保障国家安全、推动国家富强、造福百姓民生、提升综合国力、展示科技实力的大国重器、民族脊梁、国家名片。在众多的重大工程中,三峡工程是一个杰出代表。三峡工程从提出设想到建成运行长达百年,世界唯一!为三峡工程而筹备设立一个省级行政区,世界唯一!为三峡工程搬迁安置百万移民,世界唯一!三峡工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审议通过,中国唯一!

魏淑艳,蒙士芳[9](2019)在《我国公共决策议程设置模式的历史演进——以重大水利工程决策为例》文中认为政策网络理论为探究我国公共决策网络的主体构成和发展状况提供了新视。采用案例分析法透析三门峡、三峡及怒江水利工程决策过程,可以发现社会演进发展下决策网络的历史演进特点:由单一封闭决策社群向多网络渐趋扩大、各主体间关系由单向沟通向多向沟通渐趋完善。在政策网络理论视域下,我国公共决策议程设置顺应国家治理演进规律的必然性及决策网络演进的特点,从侧面呈现了不同社会发展时期议程设置模式的不同特点。政策社群单一主导决策模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模式。随着历史的演进,单一主导决策模式式微,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为主的政策共同体主导的多群体网络协作模式逐渐形成完善,这反映出我国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胡新民[10](2019)在《三峡工程: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文中研究表明如何兴长江之利、除其害,是千百年未解的难题。新中国成立后,经过40多年的艰辛探索,终于形成较为可行的三峡工程方案。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以这个方案为基础的《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

二、江泽民视察三峡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泽民视察三峡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直辖市的诞生(论文提纲范文)

历史基础
酝酿过程
正式诞生

(3)邓小平与三峡工程上马的决策(论文提纲范文)

(5)1958年成都会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一 ) 选题缘由
        ( 二 )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一 )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
        ( 一 ) 研究思路
        ( 二 ) 研究方法
        ( 三 ) 创新点及不足
第1章 成都会议的召开
    1.1 成都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1.1.1 国内背景
        1.1.2 国际背景
    1.2 会议的基本情况
        1.2.1 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
        1.2.2 会议的性质和主题
        1.2.3 对成都会议有关问题的考证
第2章 成都会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
    2.1 成都会议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2.1.1 以农具改革运动推动农业机械化
        2.1.2 以转业复员军人为主发展军垦(农垦)事业
        2.1.3 以发展地方工业具体落实“两条腿走路”方针
    2.2 成都会议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探索
        2.2.1 初步确立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2.2 以扩大专署权限的形式适当扩大地方权力
    2.3 成都会议对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的探索
        2.3.1 在地方建立科研机构
        2.3.2 提出中国诗的出路是民歌和古典
        2.3.3 为创办党的理论刊物提出具体指导方针
第3章 成都会议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贡献及局限性
    3.1 成都会议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积极贡献
        3.1.1 成都会议取得的一些比较积极的探索成果
        3.1.2 成都会议深化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方法论基础
    3.2 成都会议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历史局限性
        3.2.1 成都会议助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生
        3.2.2 成都会议助长了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蔓延
    3.3 历史的评说
        3.3.1 如何评价成都会议
        3.3.2 如何看待成都会议探索中的成功与失误
        3.3.3 当代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6)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长江之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长江治理的历史起点和历史经验
    第一节 长江治理的理论起点
        一、在气象变化和农业发展中治水起着重要作用
        二、治水是亚细亚生产模式的鲜明特点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马克思主义核心生态观
    第二节 历史上的重心南移及长江承载的重任
        一、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宋代后长江流域承载的历史重任
    第三节 近代以来治理长江水患的历史经验
        一、历史上长江严峻的防洪形势
        二、近代长江治理的失败经验带来思考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长江治理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江的历史地位
        一、长江发展亟待复兴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长江水患
        三、长江流域成为新中国的经济重心
    第二节 工程驱动下的长江治理
        一、荆江分洪工程成功分洪
        二、汉江杜家台分洪工程的兴建及成效
第三章 综合开发利用长江
    第一节 综合开发利用长江的探索
        一、全面治理长江—高峡出平湖的伟大构想
        二、大型水利工程与其他治理举措相结合
    第二节 以开发开放驱动长江之治
        一、沿江开发开放战略推动长江历史性巨变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及问题
第四章 长江大保护成为历史主题
    第一节 长江大保护思想的形成
        一、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习近平长江大保护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长江大保护的成效
        一、长江大保护成为长江治理的主线
        二、长江正在发生历史性巨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伟大的成就 深刻的启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共四川省委原书记谢世杰访谈录(下)(论文提纲范文)

    回忆四川改革往事:上任先拜师,迎难而上
    总结搞改革经验: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着想
    冬季走三州春节前夕去慰问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思想解放敢于担责
    现在仍在关心荥经发展
    分设川渝后发展都比较快
    卸官做官一样,心态比较好

(8)百年三峡 治水楷模 工程典范 大国重器——三峡工程的百年历程、伟大成就、巨大效益和经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 百年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复兴史的见证者、国家独立自强史的亲历者、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史的记述者,它折射出“四个自信”的真理光辉,是读懂中国的一扇窗口
    (一) 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三峡工程的历史性、结论性评价,是我们回望百年三峡工程的重要遵循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评价是对所有三峡工程建设者、支持者和建议者最大慰勉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三峡工程的重要评价是伟人之间跨越百年时空的对话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评价,为我们回望、评述百年三峡工程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历史平台
    (二) 三峡工程的百年历程重叠着中华民族从落后走向复兴、共和国从自立走向自强和从改革开放走向伟大新时代的历史足迹
        第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晚期,孙中山先生首次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伟大设想,这是百年三峡工程的历史起点
        第二,抗战期间,萨凡奇博士首次将三峡工程从设想转变为可以实现的建设计划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峡工程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议事日程被重新提出,成为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见证
        第四,改革开放后,三峡工程进入实质性筹备和重新研究论证阶段,并获得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第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三峡工程提供了高效率、高质量建设的沃土
    (三) 百年三峡工程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执政兴国的具体实践之一,闪耀着“四个自信”的真理光芒
        第一,三峡工程是彰显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民生工程
        第二,三峡工程是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的国家工程
        第三,百年三峡工程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 百年三峡工程寄托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治水情思和家国情怀,在这里可以读懂中国精神、感悟中国价值、感受中国力量
        第一,三峡工程寄托着中华民族对大江安澜、百姓安居、治水安邦的千年期盼
        第二,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韧不拔、万众一心的精神丰碑
        第三,三峡工程是新中国走向富强、民族走向复兴的百年历史缩影
二 三峡工程是治理长江中下游洪水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是治水兴国的伟大实践,是实现人水和谐的治水楷模
    (一) 三峡工程在长江防洪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控制性、关键性、基础性作用,是保障长江中下游亿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第一,保障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是兴建三峡工程的初衷和最主要动因
        第二,三峡工程是长江综合防洪体系的关键骨干工程,扮演着“定海神针”的重要角色
        第三,三峡工程推动长江实现了从“抗洪”到“防洪”再到“洪水资源化利用”历史性转变
        第四,三峡工程防洪效益的显着发挥,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
    (二) 三峡工程是全世界功能最多元、影响最广泛、效益最普惠的水利工程
        第一,三峡工程建成运行之际,就是其发电、航运、生态、补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战略淡水储备等多功能、多目标、多效益全面发挥之时
        第二, 三峡工程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多种功能具有辐射全国的影响力
        第三,三峡工程效益惠及全国、普惠民生
    (三) 三峡工程是“六水共治”的成功实践,为全世界提供了实践人水和谐的工程典范
        第一,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治水实践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改写了人与江河的关系
        第二,三峡工程是“六水共治”理念的成功实践,是实践人水和谐的治水范本
        第三,理性辩证客观地认识三峡工程,是对这一百年工程的充分尊重
三 三峡工程是超大型工程建设的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现代工程文明、当代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结晶
    (一) 三峡工程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是山河再造、社会重构的伟大奇迹
        第一,三峡工程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建筑物
        第二,三峡工程安装了全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
        第三,三峡水电站是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电站
        第四,三峡工程拥有全世界技术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内河船闸和升船机
    (二) 三峡工程是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的的典范
        第一,三峡工程是科学论证的典范
        第二,三峡工程是民主决策的典范
    (三) 三峡工程是改革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典范
        第一,三峡工程是改革创新的典范
        第二,三峡工程是管理体制创新的典范
        第三,三峡工程是原始创新的典范
        第四,三峡工程是集成创新的典范
        第五,三峡工程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典范
    (四) 三峡工程是举国共建、再造库区、实现百万移民安稳致富的典范
        第一,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
        第二,三峡百万移民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才能实现的世界奇迹
        第三,三峡移民工程使贫穷落后的三峡库区实现了山河再造和经济重构
    (五) 三峡工程是绿色发展、人文荟萃的典范
        第一,三峡工程建设始终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三位一体,同步规划、建设和运行
        第二,三峡工程是积极主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工程典范,实现了现代工程科技精华与人文历史精粹交相辉映
    (六) 三峡工程是质量优良、投资节约、安全可靠、管理一流的典范
        第一,三峡工程整体建设质量优良
        第二,三峡工程概算和投资均实现了有效控制
        第三,三峡工程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在设计值范围之内
    (七) 三峡工程是“两坝同筑”、清正廉洁的典范
四 三峡工程的战略地位重要,是民生所系、发展所依、复兴所倚的大国重器
    (一) 三峡工程为国家构建了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进行防灾减灾、淡水资源配置、清洁能源调度的新格局
        第一,三峡工程建成后,以三峡工程为骨干的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及其防洪能力实现了新提升
        第二,三峡工程建设促进了全国电网联网和长江水电清洁能源走廊的形成,推动形成了西电东送、南北互供、水火互补的全国电力供应新格局
        第三,随着三峡水库上游梯级电站的陆续建成运行,以三峡水库为骨干的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和跨流域水资源配置的格局即将全面形成
    (二) 三峡工程建设整体提升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核心能力,推动我国重大装备制造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就了一批大国重器和强国重企,推动我国从世界水电大国成为全球水电强国
        第一,三峡工程建设推动我国水电工程建设关键技术和核心能力实现了全面协同发展和全球引领
        第二,三峡工程推动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制造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三峡工程建设成就了一批大国重器和强国重企
    (三) 三峡工程正在向“洪水控制”与“污水治理”并举的方向转变,将在“共抓长江大保护”这一新时代历史伟业中发挥应有作用
        第一,以“共抓长江大保护”为节点,长江治理保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第二,三峡工程作为长江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多、效益最广泛的国家工程,将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三峡工程正在积极拓展、实践服务“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方式和路径
五 百年三峡工程积累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经验和宝贵启示,是我们在新时代面对新情况、战胜新挑战的重要经验和力量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成就伟大事业的独特优势
    第二,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是我们一往无前、无往不胜的重要动力
    第三,坚持不懈改革、矢志不渝创新是我们在新时代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
    第四,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我们引领新常态、应对新挑战、战胜新困难的重要法宝
    第五,开放包容、科学严谨、理性客观是我们固本强基、行稳致远的重要保证
    第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谐自然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第七,通过建设大国重器培育强国重企,是我们推动国家强盛崛起的重要手段之一
六 结 语

(10)三峡工程: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毛泽东博采众议推进三峡工程建设
三峡工程的决策是新中国民主与科学的一面旗帜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确保三峡工程成功

四、江泽民视察三峡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直辖市的诞生[J]. 田姝. 当代党员, 2021(18)
  • [2]三峡题材纪录片研究[D]. 胡沁琳. 三峡大学, 2021
  • [3]邓小平与三峡工程上马的决策[J]. 葛美荣. 中华魂, 2020(07)
  • [4]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研究[D]. 王长斌.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5]1958年成都会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 宋刚. 湘潭大学, 2020(02)
  • [6]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长江之治[D]. 黄茜. 三峡大学, 2020(06)
  • [7]伟大的成就 深刻的启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共四川省委原书记谢世杰访谈录(下)[J].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巴蜀史志, 2020(01)
  • [8]百年三峡 治水楷模 工程典范 大国重器——三峡工程的百年历程、伟大成就、巨大效益和经验启示[J]. 卢纯. 人民长江, 2019(11)
  • [9]我国公共决策议程设置模式的历史演进——以重大水利工程决策为例[J]. 魏淑艳,蒙士芳. 东南学术, 2019(06)
  • [10]三峡工程: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J]. 胡新民. 党史文汇, 2019(10)

标签:;  ;  ;  ;  

江泽民视察三峡工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