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印象

“蒙医”印象

一、“蒙古大夫”印象(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超[1](2017)在《报刊媒介蒙医传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蒙医作为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西医成为医学的主导类型,蒙医等本土民族医学实际上就是处在边缘地位,这种边缘地位不仅体现在医学的发展以及所能汇集的资源上,而且还深刻地表现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其中蒙医报刊媒介报道中的弱势地位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本文主要着眼于讨论报刊媒介的蒙医传播,旨在通过对相关媒体蒙医传播报道的数量、质量以及成效进行研究,发现在报刊媒介的蒙医传播中,无论是在数量、内容、版面还是报道类型上都存在着诸多不足。这种不足主要表现为报刊媒介对蒙医传播上数量的缺位与内容上的缺失,而且还集中体现在对蒙医的传播存在着猎奇与商业化等异化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本文从媒体自身与蒙医自身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原因,大众媒体自身的角色以及蒙医发展的程度是主要的两个原因,并且认识到报刊媒介的蒙医传播事实上是一个综合的社会文化事实。最后,文章就如何促进报刊媒介对蒙医的传播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其中主要是从传播过程中所涉及的环节提出对策,主要有加强蒙医传播内容的生产与创作,提升传播过程中的艺术以及加强受众与蒙医传播的互动等。

稚卿[2](1993)在《“蒙古大夫”印象》文中提出 北京人有句歇后语“蒙 古大夫——恶治”,是用来形 容和讽刺那些本来医术不高 却胆大妄为、动作粗鲁的江 湖术士,并非专指蒙古族的 医生。在我童年的时候,每当 生病不肯吃药时,大人便吓 唬道:再不听话就请蒙古大 夫啦!因此,“蒙古大夫”在我

徐杰[3](2016)在《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中指向性认定研究》文中认为名誉权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名誉侵权纠纷也出现了不同的形式,这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为基础,着眼于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中主体指向性的认定问题,结合英美法系国家对于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最终提出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多因素考量理论,建立起我国的群体性名誉侵权指向性的认定规则。本文除引言外,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本文第一部分介绍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中指向性认定的研究意义。文章对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的界定和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使其区别于一般的名誉侵权纠纷。同时阐明指向性的认定在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案件中地位以及对其研究的必要性。本文第二部分介绍英美法系国家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指向性认定的立法司法及理论研究现状。论述英美法系国家对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指向性认定原则的发展历程,介绍英美法系国家对指向性认定所采取的一般原则和例外原则。以期对我国研究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指向性认定理论提供有益的经验。本文第三部分为我国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指向性认定的理论研究及立法司法现状。主要介绍我国学界对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指向性认定的研究现状以及不足之处及我国立法司法中对这一指向性认定的现状和不足之处。本文第四部分为关于我国法律实践中应如何认定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指向性的思考。总结前三部分并指出英美法系国家在这一问题中适用原则的不足和优点,继而建议我国立法应借鉴英美法系中的多因素考量理论。

邸敬存,白贵[4](2016)在《书刊出版中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表现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书刊出版中时有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件发生,主要表现包括冒犯少数民族的神圣对象、对其风俗习惯进行审丑描写、无端丑化其形象或轻佻调侃其主要禁忌、使用历史遗留的歧视性语言等。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往往引发社会冲突,应通过熟悉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审读、备案制度,提升相关人员民族、宗教知识水平,向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及时求教等方式规避。

吕新[5](2003)在《我理解的青苔》文中认为 肖部长,我来了从哪里说起呢? 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没想到还有人要纠缠。老纠缠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我都快忘光了。现在,能让我想起来的,能让我清清楚楚地不掺一点儿假地回忆起来的东西,已经不多了,确实不多了,而且眼看着还在一串一串地减少,像旧日的城墙一样在消亡,谁也不知道那些东西最后都去了哪里。你们要是再过几年再来,那时候我可能就是一个完全没有记忆的人了,一切都想不起来了,从前亲手做过的,没做过的,看别人做过的,包括听说过的,所有的一切统统

白贵,邸敬存[6](2017)在《我国网络空间民族歧视或仇恨言论传播现状、危害及治理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网络空间,尤其是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空间,近年来民族歧视或仇恨言论几近泛滥。其中,既有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歧视或仇恨言论,也有对汉族同胞的歧视或仇恨言论,还有曾经受到批评处理的出版物的再次发布等。相关言论泛滥既与民众的民族知识匮乏有关,也不乏极少数"知识精英"的煽动,更受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以及下意识的民族偏见的影响。民族歧视或仇恨言论,既"污名化"少数民族同胞,又制造民族隔阂,甚至有引发民族冲突的可能,必须对其严格治理。治理要纳入"法治"轨道,要大力普及相关法律及法理知识;要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界定相关法律的标准与界限,并协助鉴定有争议的言论;要根据媒体特性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还要对故意煽动歧视或仇恨者依法追责等。

陈驰[7](2016)在《影视作品观众“接受修辞”探析》文中提出观众的接受修辞是影视修辞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作品创作者的表达修辞在对观众接受修辞的预设中形成,影视作品的修辞效果受不同观众的接受修辞检验。影视作品中同样的表达修辞,却会产生多样化的接受修辞结局,影视作品表达与接受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来源于修辞中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指空间,接受修辞的主观能动性会挖掘意指中的各种修辞可能性,而影视作品的表达修辞受接受修辞反作用的影响发展、变化。

虞农[8](2008)在《编辑工作应注意的几个民族宗教问题》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存在着多宗教信仰的状况,因此,编辑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处理好民族关系、宗教问题,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睦。

史永欣[9](2020)在《“90后”作家小说创作论》文中研究表明“90后”作家作为当前文坛最具有活力的文学创作者而备受关注,在其小说创作中,“90后”作家展示出了自己的文学价值追求,为小说创作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本文在对文本进行解读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90后”作家的小说创作进行整体的把握,以期获得对“90后”作家小说创作现状的基本认识,概括作家们的创作内涵,分析其在当下的文学语境中的审美特质,从而获得对“90后”作家及其小说的正确认识。论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其中正文包含三章内容。绪论部分将“90后”作家置于代际写作的文学发展语境下,分析了对“90后”作家小说创作研究的缘起,同时总结了当前对于“90后”作家及其创作的研究现状。正文第一章探讨了“90后”作家文学世界的建构过程,“90后”作家作为青年作家,在他们的创作中不可避免的具有青年人的特征。从青年觉醒和青年成长中作家们的文学世界实现了逐渐打开的过程,同时以具有个性化写作特征的作家们为个例,分析他们的青年写作特征,对作家文学世界的建构过程实现整体把握。正文第二章论述了“90后”作家的文学突围,文学突围的过程实际上是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文本与现实世界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小说艺术形式,包括先锋、科技现实主义、以及孤独个体等,作家通过不同形式的文本实现了了解、突进现实世界、获得文学经验的过程,对作家的写作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文第三章是自我与世界的共振,作家在小说创作内外,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作家本人还是小说人物,都存在与外界世界的普遍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是把个体与外界世界相互独立开来,论证一种同频与否的关系。对于文本外部的发展来说,它面临着来自网络的冲击,对于文本内部来说,小说世界中城与乡、文学经验的表达都对作家的创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共振模式成为了“90后”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最深沉的思考。结语部分对“90后”作家小说创作的成绩和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局限进行分析、总结,对“90后”作家未来的小说创作之路表达期待。本论文在代际视野下,将“90后”作家的小说创作置于文学观察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90后”作家及其创作进行解读,力图还原当前“90后”作家小说创作中的面貌。使“90后”作家及其小说创作能够获得全面的评价,以期对于学界研究“90后”作家及其作品提供参考和借鉴。

张利蕊[10](2019)在《欧美留学生汉语有标复句习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汉语语法体系中,有标复句运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但由于其句法语义的复杂性、句型句式的多样性以及内部成员的繁复性,使其成为留学生汉语学习中极易产生偏误的难点,也使得学界对有标复句的习得研究相当薄弱。复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常规句式与关联标记的使用都不尽相同,这些差异给欧美留学生习得汉语有标复句带来了很大的干扰。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前人对汉语有标复句和英语关联标记研究的基础上,以欧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汉语有标复句的习得做了系统的调查与深入的分析。重点讨论了欧美留学生汉语有标复句的习得顺序、书面语偏误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口语中有标复句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学大纲的不足与有标复句的教学方法问题。文章全面勾勒出欧美留学生汉语有标复句的习得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高欧美留学生汉语有标复句的教学与学习效果。习得顺序的研究基于60万字的欧美留学生的自然语料和诱发语料,采用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和蕴含量表法分析欧美留学生对12类汉语有标复句的习得顺序,依次是:因果句、转折句、假设句、条件句、递进句、并列句、目的句、推断句、让步句、选择句、假转复和连贯句。但从具体句式的习得顺序来看,欧美留学生对52个汉语有标复句句式的习得顺序为:Y1>Z1>Y2>Z2>T3>M1>X1>JZ2>D1>B4>T5>Z3>Z4>Z6>B2>J2>T2>TD2>T1>Y4>Y3>TD1>B1>M4>B3>R2>R1>JZ1>J1>L5>L1>M2>Z5>M3>X4>X2>T4>T6>L2>J5>X3>J3>J4>R3>D4>L3>X6>L4>D2>M5>D3>X5。从研究结果来看,句类和具体句式的习得顺序没有必然联系;有标复句的习得是一种渐进、动态的过程,具体的句式习得没有清晰的界线,而是多个句式同步进行、相互交叉、互相渗透;随着语言水平和等级的提高,对句式的理解和掌握也随之提升;对比其它国别留学生的习得顺序研究结果,不同国别的留学生对某一语法点的习得情况也不尽相同。本研究重点考察了书面语中关联标记的使用情况与偏误情况。我们首先将欧美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使用关联标记的情况做了一个对比分析。统计的样本为433847字的欧美留学生作文和433467字的中国中小学作文。对两种语料中97个较为常见的关联标记进行统计显示,欧美留学生共计使用关联标记9163次,中国中小学生共计使用关联标记4847次,前者为后者的1.89倍。这一结果和对外汉语一线教师对留学生有标复句的使用情况预估有较大的出入。基于真实、自然语料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确保表达准确性和逻辑性,使自己的话语更容易被理解,欧美留学生比汉语母语者更倾向于使用有标复句。这一结论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可以给面向对外汉语的复句教学一些启示。然后我们调查了书面语料的偏误情况。我们借助欧美留学生的书面语语料所做的定量分析。通过对近43万余字语料进行调查,共收集到有标复句的偏误用例1868例。并将这些偏误细分为关联词错搭、关联词错用、关联词缺失、关联词误加、关联项失当、关联词错位和标点不当等7种类型。最后基于这7种偏误类型,我们对43万多字语料样本的12类复句做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并对每一类有标复句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联标记进行了逐一调查,分析高频复句的偏误情况。口语中有标复句的使用情况的调查基于对10名欧美留学生开展的中英文访谈,和对5名汉语母语者的访谈。从访谈语料中识别出13个有标复句中的17个关联标记,统计出欧美留学生在口语中最常使用的5个关联标记依次是:“但是”、“所以”、“因为”、“然后”和“如果”。还有一些关联标记如“再说”、“比如”、“还有”、“尤其”在对外汉语教学大纲未被收录,但在欧美留学生的口语交际中却很常用,其原因是真实语言环境的影响和关联标记自身的语言功能所造成的。与习得顺序的研究结果相比,常用的关联标记Y1、Z1处于习得顺序的第1和第2位,D1处于第9位,J2和B1分别位于第16和23位,而L1、X2和X3分别位于第31、36和41位,这说明欧美留学生口语和书面语中对有标复句的掌握情况是有差异的。与汉语母语者相比,欧美留学生对于“所以”、“或者”、“而且”、“虽然”、“那(么)”这5个关联标记的使用呈现出显着性差异性。差异分析显示,母语迁移、学习年限和学习者个人语言使用习惯是欧美留学生使用关联标记的显着的影响因素。在偏误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从汉语自身语法结构的影响和母语干扰因素以及学习者因素三个方面对欧美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对教学大纲的建议和对汉语教师的建议两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我们将偏误分析中所有高频关联标记的使用频率进行汇总,然后对照五部常用的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发现有些高频词存在未被录入或出现顺序与我们的考察结果不一致的现象,通过比对分析,我们对大纲编写提出了合适的修改建议。综合对有标复句的习得顺序、书面语中的偏误情况、口语中的使用情况、偏误原因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我们针对教师提出四点建议:丰富自身的复句语法知识、科学安排复句教学的顺序、合理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大力强化课堂内外的实践练习。在综合分析了欧美留学生汉语有标复句的偏误情况和偏误原因之后,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本研究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引入对外汉语课堂中有标复句的教学。实验教学持续了两周8个课时,共有22名留学生参与,在严格按照“产出导向法”的“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教学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后,笔者对实验组和对比组在前测、即时后测、延时后测中所有的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两个组别所使用的关联标记的复杂度和准确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产出导向法”在有标复句的教学效果方面没有明显优势,但在促进留学生有标复句的使用复杂度和准确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表现出远超传统教学的优势。

二、“蒙古大夫”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蒙古大夫”印象(论文提纲范文)

(1)报刊媒介蒙医传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评述
    (三) 研究方法
一、前报刊媒介时代的蒙医传播与民众认知
    (一) 蒙医学的历史发展与传播
        1. 蒙医的兴起
        2. 前报刊媒介时代的蒙医传播
    (二) 民众对蒙医的认知与刻板印象
        1. 蒙医"恶治"的刻板印象
        2. "蒙古大夫"与蒙医的被"污名化"
二、蒙医传播的框架分析
    (一) 报刊媒介中的蒙医报道
        1. 目标媒体及其时间跨度
        2. 蒙医报道的类目建构
    (二) 资料分析
        1. 报道总数的年变化情况
        2. 不同报纸对蒙医的报道数量情况
        3. 对报道类型的分析
        4.对报道内容的分析
三、蒙医传播的受众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与研究设计
        1. 调查的区域与对象
        2. 调查目标与内容
    (二) 受众调查的结果分析
        1. 受众人群及其群体特征
        2. 目标报纸的阅读率及其原因分析
四、缺失与异化:报刊媒介蒙医传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 缺位与缺失:报刊媒介对蒙医的忽视与片面传播
        1. 报纸对蒙医报道的缺位
        2. 报纸对蒙医报道内容的缺失
    (二) 猎奇与商业化:报刊媒介对蒙医的异化传播
        1. 蒙医疗法的猎奇报道
        2. 蒙医传播中的商业化现象
    (三) 报刊媒介蒙医传播问题的原因分析
        1、报刊媒介的角色与蒙医传播
        2. 蒙医从业者的缺位与蒙医传播
五、加强报刊媒介蒙医传播效果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蒙医传播内容的生产与创作
    (二) 提升蒙医传播过程中的艺术与技巧
    (三) 加强受众与蒙医传播的互动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中指向性认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创新
一、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中指向性认定的研究意义
    (一)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的界定与表现
    (二)指向性认定在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案例中的地位
    (三)研讨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中指向性认定的必要性
二、英美法系国家关于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指向性认定的理论研究及立法司法现状
    (一)英美法系国家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中指向性认定的历史沿革
    (二)英美法系国家在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中对指向性认定的原则
三、我国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指向性认定的理论研究及立法司法现状
    (一)学界关于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中指向性认定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二)我国关于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中指向性认定的相关立法和司法现状及不足之处
四、关于我国司法实践中应当如何认定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指向性的思考
    (一)确立我国关于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中指向性认定的规则——借鉴英美法系制度
    (二)关于如何运用前述规则处理我国若干典型案例的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7)影视作品观众“接受修辞”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视作品“接受修辞”与“表达修辞”的信息差
二、观众“接受修辞”的多样性
三、观众“接受修辞”的成因
    1、社会传播语境影响
    2、受众接受心理的影响
四、结语

(9)“90后”作家小说创作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90后”作家文学世界的建构
    一、青春幻想中的青年觉醒
        (一)青春爱情的懵懂
        (二)欲望的觉醒与表达
    二、日常生活中的青年成长
        (一)家庭现场的还原
        (二)成长记忆
    三、个性化表达的青年特征
        王占黑:“街道江湖”
        宋阿曼:孤独岛屿里的坚守
        智啊威:真诚的荒诞叙事
第二章 “90后”作家的文学突围
    一、用先锋作为武器
        (一)死亡书写
        (二)肉体的反叛和异化
    二、科技现实主义的文学表达
        (一)科技现实主义的内涵
        (二)科技现实主义的文学表现
    三、孤独个体与漂泊意识
        (一)孤独个体的出现
        (二)孤独的人生之旅
        (三)个体的漂泊感
第三章 自我与世界的共振
    一、网络冲击下的文学坚守
        (一)网络对传统文学的冲击
        (二)“90后”作家的文学坚守
    二、城乡动态下的个体生存
        (一)乡村记忆的建构
        (二)城市的“灵与肉”
    三、文学经验的扩张
        (一)幻想世界的描绘
        (二)文学地理坐标的建立
结语 未完成的文学成长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欧美留学生汉语有标复句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主体内容与研究目标
        1.2.1 主体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3.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3.1 理论基础
        1.3.2 研究方法
    1.4 基本假设与研究思路
        1.4.1 基本假设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句类与句式
        1.5.1 研究句类
        1.5.2 研究句式
    1.6 语料来源与语料加工
        1.6.1 语料来源
        1.6.2 语料加工
第二章 研究现状
    2.1 国内复句的研究现状
        2.1.1 第一阶段: 滥觞期
        2.1.2 第二阶段: 奠基期
        2.1.3 第三阶段: 探索期
        2.1.4 第四阶段: 创新期
        2.1.5 第五阶段: 拓展期
    2.2 海外研究现状
        2.2.1 海外关于汉语复句的研究
        2.2.2 海外对英语关联标记和衔接词的研究
        2.2.3 海外对非母语者习得英语关联标记的研究
        2.2.4 海外对儿童习得连词的研究
    2.3 研究评价
        2.3.1 取得的成绩
        2.3.2 研究的不足
第三章 有标复句句式选定及习得顺序
    3.1 句式选定
        3.1.1 考察对象
        3.1.2 考察结果
        3.1.3 结果分析
        3.1.4 大纲中句式的选定
    3.2 研究方法
        3.2.1 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
        3.2.2 蕴含量表法
    3.3 研究结果
        3.3.1 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研究结果
        3.3.2 蕴含量表法研究结果
        3.3.3 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复句类型习得顺序研究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书面语中有标复句的偏误分析
    4.1 关联标记连接小句的基本模式
        4.1.1 单用
        4.1.2 对用
        4.1.3 连用
        4.1.4 复用
        4.1.5 套用
    4.2 有标复句的偏误类型
    4.3 各类有标复句的偏误情况
        4.3.1 因果复句的偏误分析
        4.3.2 推断复句的偏误分析
        4.3.3 假设复句的偏误分析
        4.3.4 条件复句的偏误分析
        4.3.5 目的复句的偏误分析
        4.3.6 并列复句的偏误分析
        4.3.7 连贯复句的偏误分析
        4.3.8 递进复句的偏误分析
        4.3.9 选择复句的偏误分析
        4.3.10 转折复句的偏误分析
        4.3.11 让步复句的偏误分析
        4.3.12 假转复句的偏误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口语中有标复句使用情况调查
    5.1 调查对象
    5.2 数据收集
        5.2.1 汉语访谈及结果
        5.2.2 英语访谈及结果
    5.3 结果和讨论
        5.3.1 与习得顺序的关系
        5.3.2 与汉语母语者使用情况对比
    5.4 差异显着关联标记分析
        5.4.1 “所以”的使用情况
        5.4.2 “那么”的使用情况
        5.4.3 “虽然”和“而且”的使用情况
        5.4.4 “然后”的使用情况
        5.4.5 “因为”的使用情况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偏误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6.1 汉语自身的影响
        6.1.1 关联标记多义现象多
        6.1.2 易混淆词多
        6.1.3 有标复句句型多变
    6.2 母语的干扰
        6.2.1 母语对关联词错搭的影响
        6.2.2 母语对关联词错用的影响
        6.2.3 母语对关联词缺失的影响
        6.2.4 母语对关联词误加的影响
        6.2.5 母语对关联项失当的影响
        6.2.6 母语对关联词错位的影响
        6.2.7 母语对标点不当的影响
    6.3 学习者因素的影响
        6.3.1 基本描述统计
        6.3.2 出错原因与个体关联性卡方分析
        6.3.3 小结
    6.4 应对策略
        6.4.1 对五部大纲的审视与建议
        6.4.2 针对教师的策略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汉语有标复句教学实践研究
    7.1 研究设计
        7.1.1 实验目的
        7.1.2 实验对象
        7.1.3 实验过程
        7.1.4 数据收集与分析
    7.2 讨论
        7.2.1 POA对有标复句教学情况的影响
        7.2.2 POA对学生有标复句使用情况的影响
        7.2.3 学生对POA的评价
        7.2.4 实验组和对比组的教学差异
        7.2.5 POA模式下汉语教学思考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习得顺序
        8.1.1 句类和句式的习得顺序
        8.1.2 不同级别的习得顺序差异
        8.1.3 不同国别的习得顺序差异
    8.2 书面语偏误分析
        8.2.1 欧美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使用关联标记情况对比
        8.2.2 对书面语料的偏误分析
    8.3 口语中有标复句使用情况
        8.3.1 总体情况
        8.3.2 口语和书面语中有标复句的习得情况对比
        8.3.3 和汉语母语者口语中有标复句使用情况对比
    8.4 偏误原因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8.4.1 偏误原因的分析
        8.4.2 应对策略
    8.5 针对有标复句的教学实验
        8.5.1 “产出导向法”对有标复句教学情况的影响
        8.5.2 “产出导向法”对学生有标复句使用情况的影响
    8.6 本文的创新
        8.6.1 实证研究
        8.6.2 从母语角度深度分析偏误原因
        8.6.3 把标点符号纳入复句的偏误
        8.6.4 将“产出导向法”引入复句教学
    8.7 本研究的不足
        8.7.1 语料样本的不足
        8.7.2 教学实验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四、“蒙古大夫”印象(论文参考文献)

  • [1]报刊媒介蒙医传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王丽超. 内蒙古大学, 2017(01)
  • [2]“蒙古大夫”印象[J]. 稚卿. 家庭中医药, 1993(01)
  • [3]群体性名誉侵权纠纷中指向性认定研究[D]. 徐杰. 西南政法大学, 2016(10)
  • [4]书刊出版中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表现及对策[J]. 邸敬存,白贵. 现代出版, 2016(05)
  • [5]我理解的青苔[J]. 吕新. 花城, 2003(03)
  • [6]我国网络空间民族歧视或仇恨言论传播现状、危害及治理探析[J]. 白贵,邸敬存.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17(02)
  • [7]影视作品观众“接受修辞”探析[J]. 陈驰. 音乐时空, 2016(08)
  • [8]编辑工作应注意的几个民族宗教问题[J]. 虞农. 中国编辑, 2008(01)
  • [9]“90后”作家小说创作论[D]. 史永欣.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10]欧美留学生汉语有标复句习得研究[D]. 张利蕊.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  ;  ;  ;  

“蒙医”印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