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机化学统一考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论有机化学统一考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谈有机化学统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文文献综述)

信廷梅[1](2021)在《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意识研究》文中指出

葛美娟[2](2021)在《三阶项目学习法在高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

王树秀[3](2021)在《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文中认为

毛桂凯[4](2021)在《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学习现状与教学策略研究 ——以a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为例》文中提出

谭灵芝[5](2021)在《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文中研究指明Understanding by Design(UbD)模式,是一种以逆向思维为主导的教学设计模式,它最先被美国课程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并进行了操作性的定义,它是把学习结果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并且强调评价先行的一种具有较强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模式。通过在教学中运用UbD模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多个方面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我国不断地在进行课程的改革,并且还在多地实施了新高考,当前教学的重心已经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轻素养教学倾向变成了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由原来的教师主导变成了现在的学生主体,由原来的学生单单只掌握知识变成了要能理解和能迁移运用知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以发现,我国的教育背景和UbD模式相吻合。我国的教育背景形势指导了学校的教学,学校的教学中最基础和最根本的形式就是课堂教学,而教师往往以教学设计为依据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在我国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具有我国特色的UbD模式下的化学教学设计就成为了众多教育研究者和中学校一线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将UbD模式落实到化学学科中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以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主题为例,通过检索文献和阅读书籍,分析UbD模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现状,明晰与UbD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相关的理论基础,阐述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程序,通过将其运用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绪论。在对相关文献和书籍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述我国的教育背景,重点综述UbD模式的发展脉络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了解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确定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该部分首先对UbD模式、教学设计、理解三个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从建构主义理论、目标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五个角度出发对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而为整个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与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调查。通过以高中一线化学教师为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了解当前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UbD模式的了解;通过以高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化学的现状以及对教师教学的期望,现状调查的统计结果与分析为整个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第四部分:关于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概述。该部分首先阐述了UbD模式的特征;其次详细阐述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程序;接着阐述了UbD模式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原则;然后对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进行了比较;最后阐述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第五部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案例设计与教学实证研究。该部分首先以人教版高一年级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内容为例,分别设计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笔者分别从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阶段来进行,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笔者设计后经实践学校授课化学教师修改。其次,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分别运用到无显着性差异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践。然后,实践结束后,以“认识有机化合物”内容测验、学生自评量表、学生调查问卷、授课教师的访谈的形式对其教学成效进行检验。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高中化学中运用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来进行教学可操作性强。(2)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3)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自行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提高教学效果。(4)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信息处理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5)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颇受教师和学生的喜欢和认可。最后,研究总结。笔者首先总结和分析了本研究中存在的几点不足,然后结合本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建议。以期为之后的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同时也为落实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邱玉薇[6](2020)在《习题类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不断普及和发展,智能手机、PC电脑、平板的大众化,人们有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条件。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多样:如国外的可汗学院,在美国教育界已有较大的影响,其推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各个院校中也被广泛应用;聚焦国内的微课教学,其具有简单精确、针对性强的独有特性,使用时可通过视频与文本相结合的形式,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拥有更为便利的获取知识的途径,所以该教学模式也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用于教学中。基于高三复习课时紧张,教师无法对学生所练习题进行全面讲解,以及讲评过程中忽略学生个性差异等现状,本文提出了将习题类微课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并以此为研究课题对其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教学实践与追踪,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应用研究:首先进行文献综述并对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以“化学习题微课”为主题调研了国内外微课的基础理论与现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问题和内容。其次采用“习题类微课替代部分习题讲解的可行性调查”等问卷对本人所在深圳市龙岗区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老师以及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微课教学”的可操作性。紧接着根据本地区学生学习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微课教学案例,并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与内容,且要求个别学生自行录制错题的讲解微课上传。再次,以本人教授的高三理科班5班、13班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实践,整个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剖析解题思路、总结归纳方法为贯彻重点,以系统化整合资源为表现形式,以培优补差为提升手段。最后对应用实验进行效果分析与提出建议。笔者在教学实践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抽样访谈,以一学期六次月考(包括期末统考)成绩为依据,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成绩进行多维度对比和分析,发现有以下变化:第一,实验组学生整体成绩有明显进步,排名逐步上升,且学生的学习状态与习惯有明显改善;第二,通过对比数据,中间层次的学生进步尤为明显,年级排名提高了10-20位;第三,大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能思路清晰语言简洁地讲解题目;第四,通过多次录制微课视频(论文P39),部分学生能建构完整的知识脉络,后半期上交的微视频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均有较大提升,且对一些复杂的新题型也可顺利录制并表述清晰,说明对他们高阶思维的培养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习题类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笔者研究表明,习题类微课可用于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辅助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但要注意的是,在应用过程中在前期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同时也必须做好监督工作,甚至联合家长共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由于本人研究水平有限,研究对象的基数较小(只有两个班),本文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希望此研究能进行更多的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深自己对此课题的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展望其未来发展。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王伟[8](2020)在《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中化学教师对化学的理解(即学科理解)是课程与教学领域一个业已存在但容易忽视的研究领域,本轮新课程改革将学科理解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提出,也是因为其是新课程改革亟待研究的一个领域。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是一个是基础、典型的教师实践活动,它是教师进行深度教学的前提。本研究结合科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科学本质研究成果,从梳理化学学科本质出发,充分利用文本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概念、特点、研究向度等诸多要素进行了理论研究,构建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5个维度、28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为标准,从整体调查、具体内容观察两个层面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进行评价,剖析两种水平的特点,挖掘水平、特点背后的影响因素,对此提出多维度、全方位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提升对策。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作为基础的、典型的教师实践活动,其评价标准是多维度、多层次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不高、差异较大,其中青年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尤为薄弱;高中化学教师在对具体知识学科理解及教学的水平也不高、差异也较大,且关系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以制约因素为主,因此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具有复杂性。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问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对教师学科理解概念进行了辨析、界定,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一章论述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PCK理论和深度教学理论进行梳理,研究认为教师学科理解与PCK理论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进行全面、系统地学科理解是其进行深度教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了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问题以及研究向度。第二章是建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评价标准。首先分析科学本质与学科本质的关系,提出学科本质的研究展望,并梳理得出感知、解释、应用、评价四个理解的进程。其次结合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本体论视角,从化学学科发展史中梳理出理解化学学科本质的5个维度,将之作为学科理解的维度,对这些维度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8位专家进行开放式访谈,确定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的初步指标,并结合CVI效度检验法,向10位专家进行内容效度咨询,得到5个维度、28个指标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第三章是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整体水平及现状进行评价。研究首先设计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对1 1 89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调查,再分析调查得到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及现状,最后对此提出了宏观层面的提升对策。第四章是以“原电池”为例,制定高中化学教师对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评价标准。首先,研究对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科书、高考题以及大学教科书中有关“原电池”内容的呈现形式和特点进行分析。其次,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跳出以上几种材料来分析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内容学科理解的生长点,从而确定每个指标“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第五章是对以“原电池”为例,对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层面的学科理解及其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研究遴选10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研究,经过29课时的录像观察、1154多分钟访谈,整理了 31万余字的访谈资料,最终得出10位教师在28个指标上的“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和学科理解教学水平,分析这两个水平的特点以及联系。进一步通过文本分析法得出其两个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特点,得到一些有益的信息。第六章提出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研究认为需要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教学的关系,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教师“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三重认识境界。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只有补足自身学科理解认识上的短板,及时更新自身的学科理解认识,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去实施相关内容,进而真正达成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素养课”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从个人领域、外部领域、实践领域、结果领域四个方面提出整合性的提升对策。在这其中,特别地提出了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第七章是本次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再次简要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郝香贺[9](2019)在《学术型硕士招生的方式、机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表现在培养方式、选拔标准、培养目标、课程要求、导师、论文等方面。本论文主要从历史视角、比较视角出发研究我国学术型硕士招生的方式、机制,并以美国、英国学术型硕士招生为例,立足于中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实际,借鉴其有益成分,以期为我国学术型硕士招生选拔的更好发展提供对策与建议。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学术性”、“科研性”、“理论性”等特殊属性,因此学术型硕士招生选拔应从其特殊属性入手,明确优质生源选拔标准。(2)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的选择不是孤立的行为。一方面,它深受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保持着自身发展的轨迹,携有历史文化的基因;另一方面,它深受历史条件以及所处环境的影响。总体上看,学术型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的嬗变是人类主体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种种努力与抉择。学术型研究生招生选拔的标准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而有所变化。我们不能以孤立、封闭的方式对待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的变迁与选择,而应联系时代背景和纵观全局,关联地和开放地审视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3)我国学术型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具有“二元制”、招生单位自主权扩大、复试改革反复等特点。选拔方式问题、选拔公平问题、人才分流问题、导师选拔权问题、考试科目与考察内容问题是学术性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急需改进与解决的问题。(4)美英两国学术性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都坚持从过程入手,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宽进严出”的培养机制,重视考生的本科生成绩、录取标准严格、考察范围广泛,客观真实的推荐信成为选拔考生的重要依据,维护学术组织在选拔过程中的权力。(5)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应重新审视考生的报考资格,扩大导师在选拔中的话语权,建立第三方招生选拔机构,遵循学术型人才发展规律、人的发展规律、招生考试选拔规律等,立足于科研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

邓王[10](2019)在《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药物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昆明市卫生学校药剂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药物化学基础》课程作为中职药剂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带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提高其教学效果,对培养优秀应用型药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强目标性和实践性,在职业教育中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方法。本文将二者进行融合优化,构建了适用于中职教育的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法,并将其在昆明市卫生学校药剂专业《药物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研究与应用。综合分析了分层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法的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阐释;通过分析中职药剂专业标准、《药物化学基础》课程标准,以及实习学校《药物化学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论述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法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制定其实施方案,具体环节为:调查摸底、学生分层分组、目标分层、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动态调整,并详细论述了各环节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昆明市卫生学校2017级药剂专业班进行近一年的实践应用;实验期间,进行了前、中、后三次测试和三次问卷调查及一次期末统考;分析实验班的测考成绩、学习兴趣和态度、合作意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总结所取得的效果及研究的不足。结果表明: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合作意识、个人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学习,减少了学生的两极分化,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加强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符合中职《药物化学基础》课程目标要求,切合现代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

二、谈有机化学统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有机化学统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5)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实施
        1.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1.1.3 新高考的实施
        1.1.4 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小结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比较研究法
        1.5.4 教育实验法
        1.5.5 访谈法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UbD模式
        2.1.2 教学设计
        2.1.3 理解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情境学习理论
        2.2.3 目标理论
        2.2.4 多元智能理论
        2.2.5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
3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与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调查
    3.1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现状的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与对象
        3.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3 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3.2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
        3.2.1 调查目的与对象
        3.2.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3 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4 关于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概述
    4.1 UbD模式的特征
        4.1.1 “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设计
        4.1.2 “意义学习,理解为先”的大概念教学
        4.1.3 注重区分教学内容的优先次序
        4.1.4 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4.2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程序简述
    4.3 UbD模式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原则
        4.3.1 系统性原则
        4.3.2 科学性原则
        4.3.3 可行性原则
        4.3.4 目标、评估、教学一致原则
    4.4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比较
        4.4.1 教学设计程序的比较
        4.4.2 教学设计出发点和终点的比较
        4.4.3 教学资源的比较
        4.4.4 教学方法运用效果的比较
        4.4.5 教学评价方式的比较
    4.5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4.5.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4.5.2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有助于落实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5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案例设计
    5.1 设计内容的选定和分析
    5.2 具体设计思路
        5.2.1 确定预期结果
        5.2.2 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5.2.3 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5.3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
        5.3.1 单元设计框架
        5.3.2 课时设计
6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证研究
    6.1 研究设计
        6.1.1 研究目的
        6.1.2 研究对象
        6.1.3 研究方法
        6.1.4 研究工具
        6.1.5 研究过程
    6.2 研究的结果分析
        6.2.1 实验班学生自评量表的分析
        6.2.2 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成绩分析
        6.2.3 实验班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6.2.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7 研究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对照班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4:学生自评量表
    附录5:“认识有机化合物”测试卷
    附录6: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7:调查问卷的解释总方差和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附录8: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6)习题类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传统高中化学习题教学的现状
    1.3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微课
    2.2 化学习题微课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3 习题类微课的设计
    3.1 对化学习题课教学、微课教学的认知现状的调查与结果分析
    3.2 习题类微课的替代性调查与结果分析
    3.3 习题类微课录制的形式
    3.4 习题类微课录制的设计原则
    3.5 习题类微课录制的设计步骤
4 化学习题类微课的教学应用实践
    4.1 教师前期准备
    4.2 习题类微课的教学实例
    4.3 习题类微课的延伸作用-培优补差
5 习题类微课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
    5.1 教学实践的方法与过程
    5.2 教学实践研究的效果分析
    5.3 实践总结
    5.4 化学习题类微课实践的优势与不足
6 总结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概念界定
        一、理解
        二、学科
        三、学科理解
        四、学科理解水平
        五、学科理解水平评价
        六、相近概念辨析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框架的确立
        二、化学等学科的理解研究
        三、学科本质的理解研究
        四、课程理解的研究
        五、化学学科理解及发展演变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教师学科理解理论基础与研究向度
    第一节 PCK理论
        一、学科知识概念及特点
        二、学科知识与PCK
        三、学科知识与教师资格认定
        四、学科知识与教师发展
        五、学科知识测评研究
        六、研究启示
    第二节 深度教学理论
        一、深度教学的概念
        二、深度教学的特征
        三、深度教学的启示
    第三节 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及问题检视
        一、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分析
        二、教师学科理解的问题检视
    第四节 教师学科理解的研究向度
        一、教师学科本质的特征
        二、教师学科理解的表征
        三、教师学科理解的评价
        四、教师学科理解的价值
第二章 化学学科理解的内涵及水平标准构建
    第一节 学科本质理解—化学学科理解的起点
        一、理解缘起: 科学本质理解的研究困境
        二、学理分析: 理解研究转向的可行依据
        三、研究维度: 学科本质理解的研究展望
        四、结语
    第二节 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标准构建
        一、从化学史中探寻学科本质的可行性分析
        二、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原则
        三、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要素内涵
        四、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的历史探寻与内容呈现
        五、化学学科理解内容的其它解读
    第三节 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的效度检视
        一、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一轮专家咨询过程
        二、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二轮专家咨询过程
第三章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调查方案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调查工具
    第二节 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的过程分析
        二、调查的分析过程
        三、调查的主要结论
        四、调查的主要启示
第四章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的水平划分——以“原电池”为例
    第一节 高中化学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起点分析—以“原电池”为例
        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三、高考试题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四、大学化学教科书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五、研究小结
    第二节 高中化学具体知识学科理解的水平分析——以“原电池”为例
        一、化学学科价值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及水平划分
        二、化学学科方法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三、化学知识结构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四、化学知识获取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五、化学知识本质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六、研究小结
第五章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测查—一以“原电池”为例
    第一节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研究总体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设计
        三、研究过程
    第二节 基于学科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教学水平分析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教学水平的解读与分析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教学表现水平研究的结论
    第三节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分析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的分析过程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的研究结论
    第四节 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的因素分析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的因素解读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影响因素分析的结论
第六章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
    第一节 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的教学
        一、教师要重新审视素养为本的化学知识教学
        二、教师学科理解要关照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学科理解须纳入教师成长的专业发展指标
    第二节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
        一、个人领域的提升对策
        二、外部领域的提升对策
        三、实践领域的提升对策
        四、结果领域的提升对策
        五、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理论研究结论
        (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是基础的、典型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需要多维、多层的评价标准
        二、实证研究结论
        (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的差异较大
        (二)青年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普遍较弱
        (三)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具体水平较为薄弱
        (四)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受多种因素制约
        (五)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具有复杂性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二、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维度的效度评价量表
    附录二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建构表
    附录三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现状的问卷调查
    附录四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诊断表
    附录五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内容学科理解水平的访谈提纲
    附录六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诊断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学术型硕士招生的方式、机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研究生招生选拔的阶段性特征
        2.2.2 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研究的焦点问题
        2.2.3 研究述评与展望
    2.3 核心概念的界定
        2.3.1 研究生教育
        2.3.2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2.3.3 招生选拔
        2.3.4 机制
    2.4 研究内容
3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探究
    3.1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3.2 研究生教育的两种类型基本特征之比较
        3.2.1 教育需求的比较
        3.2.2 培养过程的比较
        3.2.3 培养对象的比较
        3.2.4 培养层次的比较
    3.3 回归本源: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
        3.3.1 “学术性”
        3.3.2 “科研性”
        3.3.3 “理论性”
4 中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的嬗变
    4.1 1902年-1959年的研究生招生:以模仿为主
        4.1.1 1902年-1911年:招生选拔以“面谈”为主
        4.1.2 1912年-1928年:招生选拔进入入院考试的尝试阶段
        4.1.3 1929年-1948年:招生单位自行组织考试和推荐免试并存
        4.1.4 1949年-1958年:免试、招生单位自主招生考试与全国统考并存发展
    4.2 1959 -至今的研究生招生:走向自主求索发展道路
        4.2.1 1959年-1966年:笔试、口试相结合
        4.2.2 1976年-1998年:统一考试、推荐免试等多种选拔方式并存
        4.2.3 1999年-至今:统自结合、多元选拔
    4.3 结语
5 中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
    5.1 现行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
        5.1.1 全国统考
        5.1.2 推荐免试
        5.1.3 单独考试
        5.1.4 复试
    5.2 我国研究生招生选拔选拔机制的特征
        5.2.1 国家统一领导,并呈现出二元制特点
        5.2.2 招生单位自主权扩大
        5.2.3 复试改革反复,地位突出
    5.3 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存在的问题
        5.3.1 考试仍是选拔考生的重要手段
        5.3.2 招生选拔公平问题
        5.3.3 大一统的招生选拔方式不利于实现人才的分流
        5.3.4 导师缺乏自主选拔权
        5.3.5 考试科目与考察内容的问题
6 美、英两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
    6.1 美国研究生招生选拔特征
        6.1.1 美国的研究生招生具有极强的自主性
        6.1.2 导师在选拔上拥有高度的自主权
        6.1.3 美国的研究生招生选拔注重全面考察
    6.2 英国研究生招生选拔特征
        6.2.1 本科毕业等级证书、英语语言成绩证书是考核录取的重要依据
        6.2.2 面试是英国学术型硕士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6.2.3 高校具有较大招生自主权
7 美英两国招生选拔机制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
    7.1 建立多元化的选拔标准与“宽进严出”的培养机制
    7.2 让客观、真实的推荐信成为考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7.3 重视学术组织的人才选拔的作用,维护导师或者教授的选拔权力
    7.4 坚持研究生招生选拔的“市场导向”特征
    7.5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药物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昆明市卫生学校药剂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课题的研究进展
        1.2.2 国外相关课题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观察法
        1.4.4 实验研究法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的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任务驱动教学法
        2.1.2 分层教学法
        2.1.3 班内“隐性”分层教学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2.2.1 多元智能理论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成就动机理论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中职药剂专业《药物化学基础》课程教学的相关分析
    3.1 中职药剂专业教学分析
        3.1.1 中职药剂专业培养目标
        3.1.2 中职药剂专业教学的特点
    3.2 中职药剂专业《药物化学基础》课程的相关分析
        3.2.1 课程性质和任务
        3.2.2 地位与作用
        3.2.3 课程的目标定位
    3.3 中职药剂专业《药物化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3.3.1 教学目标不全面、缺乏职业性
        3.3.2 教师是课堂中心、学生参与课堂形式单一
        3.3.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3.4 在《药物化学基础》中实施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3.4.1 可行性分析
        3.4.2 必要性分析
第4章 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药物化学基础》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4.1 实施步骤
        4.1.1 调查摸底
        4.1.2 学生分层分组
        4.1.3 目标分层
        4.1.4 分层授课
        4.1.5 分层练习
        4.1.6 分层辅导
        4.1.7 分层评价
        4.1.8 动态调整
第5章 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药物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5.1 调查摸底
    5.2 学生分层和分组
    5.3 教学准备
        5.3.1 教材分析
        5.3.2 学情分析
        5.3.3 教学资源
        5.3.4 教学方法
    5.4 教学目标分层
    5.5 分层授课
    5.6 分层训练
    5.7 分层辅导
    5.8 分层评价
        5.8.1 测试内容分层:施行“一卷多层测试制”
        5.8.2 分层综合评价
    5.9 动态调整
    5.10 应用案例
        5.10.1 应用案例
第6章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研究方案的设计
        6.2.1 实验对象
        6.2.2 实验变量及控制
        6.2.3 实验设计
    6.3 实验过程
        6.3.1 实验假设
        6.3.2 实验前测
        6.3.3 对实验班《药物化学基础》课程实施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法
        6.3.4 实验中测
        6.3.5 实验后测
    6.4 实验结果分析
        6.4.1 知识技能测试数据分析
        6.4.2 学习态度测试数据分析
        6.4.3 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技能竞赛数据分析
    6.5 实验结论
    6.6 实验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问卷1——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的问卷调查(前中后测)
    附录B 问卷2——关于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问卷调查(前中后测)
    附录C 《药物化学基础》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任务设计实施方案
    附录D 《药物化学基础》课程任务设计案例(部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谈有机化学统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意识研究[D]. 信廷梅.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三阶项目学习法在高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葛美娟.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3]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D]. 王树秀. 鲁东大学, 2021
  • [4]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学习现状与教学策略研究 ——以a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为例[D]. 毛桂凯.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5]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D]. 谭灵芝. 西南大学, 2021(01)
  • [6]习题类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D]. 邱玉薇. 西南大学, 2020(05)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D]. 王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9]学术型硕士招生的方式、机制与对策研究[D]. 郝香贺.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10]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药物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昆明市卫生学校药剂专业为例[D]. 邓王.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论有机化学统一考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