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耳草(天极黄)

地耳草(天极黄)

一、地耳草(田基黄)(论文文献综述)

刘静[1](2014)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文中研究表明在资料整理、野外调查、访问调查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的组成,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的性味和有毒药用植物进行分析,并探讨县域内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途径;对毛南族常用药用植物进行整理;对本县域内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进行统计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为该县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调查结果如下:1、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处低纬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既有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又有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药用植物也较为丰富。县域内共有维管束药用植物1439种(包括种下单位),隶属219科789属,其中野生药用植物有1317种,隶属166科690属,栽培药用植物有122种,隶属53科99属。药用蕨类植物154种,隶属41科79属;药用裸子植物18种,隶属7科12属;药用双子叶植物1077种,隶属143科576属;药用单子叶植物190种,隶属28科122属。2、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含11种及以上的优势科为:菊科、蝶形花科、茜草科、兰科、大戟科、蔷薇科、唇形科、桑科、百合科、水龙骨科、荨麻科、紫金牛科、马鞭草科、葫芦科、禾本科、毛莨科、芸香科、茄科、蓼科、萝蘑科、樟科、鼠李科、凤尾蕨科、伞形科、玄参科、莎草科、苦苣苔科、卫矛科、夹竹桃科、鸭跖草科、苋科、苏木科、天南星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十字花科、野牡丹科、葡萄科、五加科、木犀科、报春花科,合计种数为901种,占县域内药用植物总种数的62.61%。含1~10种药用植物的属有783属,占总属数的99.24%,共包括1351种,占总种数的93.88%,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说明了本县药用植物多样性丰富。3、本次调查较为全面,相较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所记载的原有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本次调查新增补了药用植物562种,隶属52科228属,科的比重为原来的131.14%,属的比重为原来的140.64%,种的比重达到了原来的164.08%,充分说明了本次调查的全面性。4、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丰富,共有125种,隶属70科112属,样方调查中出现的有37种,隶属32科37属,余下的都在路线调查中发现。余下的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未在样方中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药用植物本身数量稀少;第二,药用植物生境的专一性;第三,药用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在代表区域内;第四,药用植物生长的季节较短,而样方调查所进行的时间与之生长时间不重合。在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野生药材市场的调查中发现,年交易量超过1000kg的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有槲蕨Drynaria roosii、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和百部(?)temona japonica。5、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有栽培药用植物122种,隶属53科99属,就其主要用途来看,食用和观赏类的占主要地位。仅食用类就有60种,隶属22科43属,大多都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蝶形花科Fabaceae和十字花科Cruciferae的瓜果蔬菜;观赏类有33种,隶属23科30属;而作为药用进行栽培的的仅有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一种。6、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以草本类和灌木类为主,共有1072种,占总种数的74.49%。药用部位以全株和根茎类为主,共有1214种,占总种数的84.37%,这种现象意味着药用植物的死亡,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当不利。7、药用部位为寒性的药用植物有233种,隶属93科178属;药用部位为凉性的药用植物有325种,隶属108科241属;药用部位为温性的药用植物有261种,隶属94科182属;药用部位为热性的药用植物有5种,隶属5科5属;药用部位为平性的药用植物有332种,隶属112科243属。药用部位滋味为苦的有211种,隶属91科169属;药用部位滋味为甘的有141种,隶属65科113属;药用部位滋味为辛的有128种,隶属67科102属;药用部位滋味为淡的有27种,隶属22科27属;药用部位滋味为酸的有19种,隶属13科15属;药用部位滋味为涩的有17种,隶属15科17属;药用部位滋味为咸的仅有1种;其他药用植物有2种以上的滋味。8、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有毒药用植物丰富,有145种,隶属86科123属。其中有大毒的药用植物有8种,隶属8科8属;有毒的药用植物有50种,隶属28科38属;有小毒的药用植物有87种,隶属50科77属。9、毛南族医生多用新鲜的草药,随采随用。毛南族常用药用植物有167种,隶属80科142属,其中蕨类药用植物9种,隶属9科9属;裸子药用植物1种,双子叶药用植物132种,隶属58科111属;单子叶药用植物25种,隶属12科21属。10、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有广西特有药用植物11种,其中药用蕨类植物和药用裸子植物没有广西特有种,药用双子叶植物有9种,隶属9科9属,药用单子叶植物仅有2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分布的的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共有66种,隶属19科43属,占总种数的4.59%。依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标准(3.1版)对县域内未列入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物种进行评估,建议将县域内97种药用植物列入本县的特定小区药用植物保护名录。

陈楚英,彭旋,陈玉环,万春鹏,陈金印[2](2016)在《21种药用植物提取物对柑橘青霉病抑菌作用的筛选及白薇醇提物对脐橙青霉病的防治效果》文中研究指明为开发研制新型植物源柑橘保鲜剂,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利用牛津杯法筛选出对柑橘采后意大利青霉有良好抑制作用的21种中草药的醇提物,并对白薇醇提物防治脐橙青霉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薇、零陵香、鸦胆子、藏青果、白药子5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对意大利青霉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圈直径达26 mm以上,其中白薇醇提物抑菌活性最佳,抑制圈直径可达38.39 mm,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3.13 mg/m L和6.25 mg/m L,且抑菌效果与对照药剂1 000倍咪鲜胺无显著差异。25 mg/m L白薇醇提物处理脐橙7 d后,对脐橙青霉病的防治效果达35.93%,与1 000倍咪鲜胺的防治效果相当(36.37%);白薇醇提物处理后可抑制意大利青霉菌菌丝生长,导致菌丝肿胀、膨大、畸形、细胞膜透性增加、细胞内含物外渗;还可诱导脐橙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而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上升。表明白薇醇提物对脐橙采后青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进一步开发为植物源柑橘保鲜剂。

卜广发[3](2013)在《海南铜鼓岭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研究》文中认为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的东北部,是一个集热带季雨林物种资源、地质地貌资源和珊瑚礁资源于一体的生态系统保护区。铜鼓岭地带性顶极植被为热带常绿季雨矮林,森林相当茂密。沿滨海沼泽、沙滩、阶地至山麓和丘陵上依次分布有红树林、半红树林、滨海沙生植被、山麓灌木林、热带常绿季雨矮林以及部分人工林,也是海南岛东北部地区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路线法、小样方法与固定大样地法结合的方法对铜鼓岭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铜鼓岭保护区植物资源共计1019种,隶属170科643属。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640种(隶属139科,544属)占植物总数62.81%,其中蕨类植物占48.78%,裸子植物占50%,单子叶植物占59.15%,双子叶植物占64.03%,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地区有3种海南特有种药用植物,7种国家级保护药用植物。在铜鼓岭地区的640种药用植物中,有79种为全国第四中药资源海南省重点普查种,占全省重点普查种的37.98%。特别是在这些重点普查种中,海南大风子作为该地区森林植被的优势种,种群数量大,分布广泛,突显出该区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2)从药用部位、性味以及功效三个方面分析铜鼓岭药用植物药性特点。结果显示,铜鼓岭药用植物以全草入药居多,性味以寒、凉,辛、苦为主,功效以清热类最多。(3)对铜鼓岭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进行地理成分分析。从药用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类型来看,铜鼓岭药用种子植物科属均以泛热带分布为主,热带分布科属在全部分布区类型中占绝大多数,反映了海南处于热带北缘这一特性。(4)对铜鼓岭保护区季雨矮林中优势种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格局以及种间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这几种药用植物在小尺度上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趋于随机分布或者均匀分布,在样方内不同种间的关联性也不一样,总体以正关联为主,最终有向不关联发展的趋势,表明铜鼓岭药用植物资源分布趋于稳定。

何海文[4](2014)在《广西瑶族民族植物学研究 ——以上思县南屏乡常隆村为例》文中指出本研究运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南屏乡常隆村为例子,对当地瑶族的传统药用植物、染色植物及食用植物进行系统调查,收集瑶族民间处方,运用打分排序法评估筛选其具有开发潜力的植物,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进行瑶族传统医药植物、食用植物和染色植物的种植与开发,并对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对81科176种植物(包括药用植物156种隶属81个科,染色植物7种隶属5个科,食用植物13种隶属13个科,共12个医药处方)进行民族植物学编目(编目内容包括植物拉丁文名称,当地名,药用部位,用法,用途等)。(2)归纳了当地瑶族命名植物的4个特点:①借助汉语对植物进行命名。②根据植物的形态与用途命名。③根据植物功效强弱命名。④同药异名,同名异药。(3)总结了当地瑶族药用植物与瑶医的诊断治疗特点:①有17种药用植物属于瑶族民间流传“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的老班底药材。它们分别为夹竹桃科“红九牛”-毛杜仲藤,云实科的“九龙钻”-龙须藤,茜草科的“双勾钻”-钩藤根,茶茱萸科的“铜钻”-定心藤等药用植物,简称“一牛三钻十三风”。②按照瑶族盈亏平衡理论体系,将药用植物划分为49种“打”类药物;57种“风”类药物;50种其他类药物。“打”类药物与“风”类药物共106种,占全部药用植物种类的67.95%。③在治疗方法上除了结合药物的内服外,还采用针放血、指压、艾灸、骨灸、火针等方法。(4)13种食用植物具有鲜吃,熬汤,炒,作调料的特点,当地流传利用10种食用植物与动物一起熬汤的方式。7种染色植物,仅有4植物种得以传承,3种染色植物的加工工艺已失传。(5)收集到了12个瑶族医药处方,其中第12个处方配制是亲眼所见且记录整个治疗过程,其他处方只是调查时收集记录,尚缺验证的依据。(6)运用打分排序法评估筛选出异叶泽兰(Eupatorium heterophyllum)和红菇(Russula vinosa)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野外驯化培植的潜力,聚花海桐(Pittosporum balansae)、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四方藤(Cissus pteroclada)等10种植物具有较高的医药价值和开发潜力。

张妍妍[5](2014)在《黄酮强吸附与分子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及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并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物质。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药理活性,如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及杀菌等多种功能,在天然药物化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槲皮素(quercetin)、芦丁(rutin)和染料木素(genistein)是三种典型的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它们的提取与分离在化学与生物医学领域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通过分子设计的构思,设计制备对黄酮类物质具有强吸附作用的聚合物材料,并采用“接枝聚合与分子印迹同步进行”的新型分子表面印迹技术,制备黄酮分子表面印迹材料,以促进天然药物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研究以及它们的临床应用。显然,本课题研究在生物药学与化学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首先,使用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化学改性,制得表面带有伯胺基的改性微粒AMPS-SiO2,使用水和二甲亚砜的混合溶剂,使改性微粒AMPS-SiO2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铵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乙酸乙烯酯(VAc)在硅胶微粒表面的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高接枝度的接枝微粒PVAc/SiO2。经醇解,将PVAc转变为聚乙烯醇(PVA),从而制备了高接枝度的功能接枝微粒PVA/SiO2。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产物微粒进行了表征。并深入研究了主要因素对VAc表面引发接枝聚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氨基与过硫酸盐水溶性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和二甲亚砜的混合溶剂中,可以高效地实现油溶性单体VAc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经过醇解反应,成功制得表面接枝有功能大分子PVA的功能接枝微粒PVA/SiO2。然后,以接枝微粒PVA/SiO2为固体吸附剂,对槲皮素、芦丁和染料木素三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吸附研究,考察了主要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深入探讨了吸附机理,并研究了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接枝微粒PVA/SiO2表面含有高密度的羟基,使得该接枝微粒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之间,可形成多位点的常规氢键和π型氢键,正是这两种类型的氢键使功能接枝微粒PVA/SiO2对三种黄酮都产生了很强的物理吸附作用。溶剂的竞争吸附对黄酮化合物的吸附容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以弱极性的1,2-二氯乙烷(DCE)为溶剂时,几乎不存在溶剂的竞争吸附,槲皮素、芦丁和染料木素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而在质子溶剂乙醇中,强烈的溶剂竞争吸附使三者的吸附容量均大大降低。升高温度会减弱氢键作用,甚至使氢键断裂,导致吸附容量减小。质子溶剂中电解质的存在,对吸附作用产生负性影响。功能微粒PVA/SiO2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为放热过程,且为焓驱动的吸附过程,吸附模式符合Langmuir模型。最后,使用本课题组新建立的“接枝交联聚合与印迹过程同步进行”的新型分子表面印迹方法,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染料木素为模板分子,凭借主-客体之间的常规氢键和π型氢键两类氢键相互作用,在氨基/过硫酸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作用下,使MAA及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在硅胶微粒表面发生接枝交联聚合,除去模板,成功地制备了染料木素分子表面印迹材料MIP-PMAA/SiO2。采用静态、动态及竞争性吸附等实验方法,考察了染料木素印迹材料MIP-PMAA/SiO2对染料木素的识别选择性与结合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染料木素表面印迹材料对模板分子具有优良的结合亲和性,结合容量可高达0.36mmol·g-1,更重要的是该印迹材料对染料木素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相对于槲皮素和芦丁,MIP-PMAA/SiO2对染料木素的选择性系数分别高达5.4和11.8。研究结果还表明,印迹条件对印迹材料的选择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当单体与模板的比例为4:1,单体与交联剂的比例为5:1时,印迹材料具有最好的识别选择性。依同样的方法,制备槲皮素分子表面印迹材料MIP-PMAA/SiO2,并考察槲皮素印迹材料对槲皮素的识别选择性和结合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印迹材料对槲皮素具有高的结合性能和识别选择性能。结合容量达0.33mmol·g-1;相对于染料木素和芦丁,印迹材料对槲皮素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4.4和7.69。此外,槲皮素印迹材料还具有优良的洗脱性能,以0.001mmol·L-1的NaOH作为洗脱剂,在19个床体积槲皮素的解吸率高达98.1%,有利于印迹材料的再生和重复使用。

周威[6](2013)在《海南文昌铜鼓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稀疏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铜鼓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文昌市东部,东濒南海,西连海南本岛内陆。地理位置110°58’30"-111°03’00"E,19°36’54"~19°41’21”N,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土壤以砖红壤为主,土层浅薄。保护区内分布有红树林、半红树林、滨海沙生植被、山麓灌木林、热带常绿季雨矮林及局部人工林。其中顶级植被类型为热带常绿季雨矮林。通过路线调查法和固定大样地调查法,共记录了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1019种,隶属170科,651属。作为铜鼓岭地区的顶级植被类型热带常绿季雨矮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高于常绿灌木林。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大小也是热带常绿季雨矮林>灌木林,基于Simpson指数的Pielou均匀度则为灌木林>热带常绿季雨矮林。基于Shannon-Wiener指数的Pielou均匀度则为热带常绿季雨矮林>灌木林。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热带常绿季雨矮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5.647255,具有很高的物种多样性,保护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在铜鼓岭主峰设置了21个10×10m小样方,采集坡度(ANG)、坡向(ASP)、坡位(POS)等地形环境因子数据,测定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环境因子,植物多样性因子包括每个样方的物种丰富度(R)、物种多样性指数(SW)以及均匀度指数(E)。利用主成分分析、典范相关分析、RDA约束性排序分析、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铜鼓岭热带季雨矮林的物种多样性主要受地形因子中的坡度影响,在本研究区域所测的坡度范围内(3°-35.5°),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与坡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各地形因子对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异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坡度(ANG)>坡向(ASP)>坡位(POS)。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与坡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2)0-1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SM1)、土壤有机质含量(SOM1)和10-20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K2)、土壤含水量(SM2)等因子依次为影响铜鼓岭热带季雨矮林群落物种丰富度及其多样性发展的主要土壤因子。其中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土壤因子是多样的,影响最大的是0-1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P1),它对物种丰富度有较大负作用,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本研究的区域内测得的0-1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22.92%-32.69%)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0-10cm的土壤有机质含量(SM1)呈正相关关系,与10-20cm土层的土壤速效钾的含量(K2)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物种多样性指数也与本研究区域内测得的0-1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22.92%-32.69%)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与0-10cm的土壤有机质含量(SOM1)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3)地形因子中,坡度是影响土壤环境因子最主要的因素。坡度(ANG)与土壤环境因子中的0-10cm土层的含水量(SM1)呈极显著负相关,与0-1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SOM1)和10-20cm的速效钾含量(K2)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坡向(ASP)与0-1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SM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关于地形、土壤、植物三者之间的两两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影响着植物物种多样性,也影响着土壤因子的理化性质,而土壤因子对物种多样性也产生影响,反过来群落结构也影响着土壤的理化因子,三者互相作用,共同演替。以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0m×160m的山麓灌木林固定样地中胸径(DBH)≥1.5cm的所有木本植物为对象,并根据DBH划分为7个径级,研究其稀疏规律,结果表明:(1)群落中Ⅰ级(DBH<4.5cm)个体数所占百分比最大,占64%,群落结构为“倒J型”,林分密度是幼树>小树>成年树,该群落正处于稳定状态,且个体间为争夺更多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发生强烈的自疏和它疏作用,存在明显的稀疏现象。(2)各径级地上生物量随着密度增加呈幂函数增加,幂函数方程为:AGB=6×107N0.4626或lnAGB=0.46261nN+17.855,在较小的密度范围内,随林分密度的增加,群落地上总生物量增加较快,但当密度趋于0.6株/m2时,地上生物量变化缓慢,趋于恒定值。(3)林分密度与各径级平均胸径呈负相关关系(密度越大,平均胸径越小),其幂函数关系式为:N=70.1d-3.5506。(4)选择Yoda提出的幂函数方程对天然灌木林自然稀疏规律进行模拟,林分密度与平均生物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其关系式为:W=2219.1N-0.5374或lnW=7.7048-0.53741nN;稀疏指数α值为0.5374,这与Yoda所提出的3/2指数相差甚远,并不满足-3/2自疏定律。(5)此次调查的物种有常见种(0.2hm2样地中个体数≥5的种为常见种)41种,非常见种53种。天然灌木林在物种层面的稀疏也有一定的规律。通过研究9个80m×80m样方的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稀疏强度的相关关系表明:群落的稀疏指数与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负相关关系,且群落的稀疏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群落的稀疏指数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减小,但绝对值变大,稀疏强度增强。群落的稀疏也为物种多样共存提供条件。

林彤,李丽,梁彩君,彭立生[7](2020)在《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处方规律及潜在药物发掘》文中提出目的:挖掘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处方规律,阐释核心用药可能的作用机制,探索NASH的关键机制并发掘潜在药物。方法:搜集中药治疗NASH的临床文献,对药物频次、类别、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及聚类进行分析,挖掘用药规律,筛选核心用药。构建NASH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对重要靶点行功能富集分析,阐释核心用药的作用机制和疾病关键机制;用DrugBank、CTD和TCMSP数据库探寻NASH的潜在药物。结果:纳入127篇文献,药物145味,补益药占比最多;寒性、苦甘辛味与归肝、脾、胃经药物使用最多;核心用药为决明子、丹参、山楂和泽泻,可能的药效机制是调节脂质代谢。NASH的重要靶点22个,集中在免疫炎症、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相关通路;为NASH匹配到白藜芦醇等8种治疗化合物及若干潜在中药。结论:本研究总结了中药治疗NASH的处方规律,并针对NASH的重要靶点发掘潜在药物,为临床选药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与参考。

戴兴安[8](2010)在《长沙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生态学角度,湿地是介于陆地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并兼有两类系统的某些特征;其地表为浅水覆盖或者其水位在地表附近变化。长沙市湿地生态系统不仅为长沙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生产生活用水和动植物产品等多种资源,在调节气候、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是诸多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湿地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和延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对长沙市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价值的研究,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认识已从过去主要存在手知识界,发展到现在逐渐被公众所认识,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影响到社会决策;另一方面,长沙市湿地环境对长沙市社会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的影响也日益显著,长沙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净化能力、缓冲能力以及超强的自维持能力已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本研究在系统总结和分析国内外湿地尤其是城市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长沙市湿地资源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结构与服务功能关系为主线,评估湿地景观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思路。本文首次系统地研究长沙市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特征,以及评价长沙市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目的在于揭示长沙市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功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辨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子,科学评价湿地服务功能价值;旨在为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研究了长沙市湿地类型结构及其分布规律,长沙市湿地水土资源及生物资源特点;长沙市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淡水湖泊,草本沼泽等自然湿地类型,水库、拦河坝、水电坝,淡水养殖池塘,农用池塘、小型水池,废水处理场所,城市景观水面和娱乐水面,灌溉用沟、渠等人工湿地类型。2)分析了长沙市城市湿地分布格局;城市湿地景观斑块分布很不均匀;城市景观水面多由湖泊构成,淡水养殖池塘主要分布城乡交错带,淡水养殖池塘是长沙市斑块数量最多的湿地类型。3)综合评价了长沙城市湿地生态功能综合效能;其中最高的是永久性河流,紧随其后的是淡水养殖池塘,然后依次是景观水面;农用池塘、小型水池;水库、拦河坝、水电坝;灌溉用沟、渠;废水处理场所。淡水湖泊与草本沼泽两种自然湿地在长沙城市湿地中没有分布。4)分析了长沙城市湿地综合价值的影响因素;城市湿地景观的类型及其空间格局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城市湿地综合价值的两方面。其中社会经济发展因素是关键因素。社会经因素包括人为干扰、人类的生态需求水平、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和生态环境压力等。5)评估研究了长沙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包括物质生产、涵养水源、气候调节、调蓄洪水、净化环境、提供生物栖息地、旅游休闲、文化教育等8项。评估得出长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值为133.092亿元/a,其中,直接价值18.113亿元,占总价值的13.61%,间接价值114.979亿元,占总价值的86.39%,远远高于直接价值。直接价值中,贡献最大的是固碳价值达74.358亿元/a,占总价值的55.87%;其次是调蓄洪水价值、物质生产价值、涵养水源价值和栖息地价值,分别达到26.883亿元/a、10.004亿元/a、8.109亿元/a和6.479亿元/a,分别占总价值的20.20%、7.52%、6.09%和4.87%;然后是净化水体价值、休闲旅游,最小的是文化科研价值。6)运用CVM估算了长沙市湿地资源的非使用价值为1.274亿元/年,其中存在价值为0.739亿元/年,遗产价值为0.280亿元/年,选择价值为0.255亿元/年。所计算出的非使用价值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量,随着经济条件和人们的环境意识增强,对湿地资生态资源的支付意愿将呈增长的态势。

邵芳芳,尹卫平,梁菊[9](2010)在《重要的植物多酚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植物多酚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次生代谢物。笔者着重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植物多酚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白藜芦醇、槲皮素、儿茶素、水飞蓟素、大豆异黄酮等重要的植物多酚的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阐述了其抗氧化机理。结果与结论植物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屈建[10](2009)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地耳草(田基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耳草(田基黄)(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全国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1.2 广西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1.3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1.4 药用植物资源存在的问题
    1.5 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进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必要性
第二章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自然及毛南族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水文
        2.1.4 土壤类型
        2.1.5 植被概况
    2.2 毛南族概况
第三章 调查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内容
    3.3 调查方法
        3.3.1 文献收集和整理
        3.3.2 野外调查
        3.3.3 访问调查
        3.3.4 室内整理和分析
第四章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特点
    4.1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特点
    4.2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分析
        4.2.1 调查方法
        4.2.2 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分析
    4.3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栽培药用植物分析
    4.4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分析
        4.4.1 药用植物性状分析
        4.4.2 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分析
        4.4.3 药用植物的性味分析
        4.4.4 有毒药用植物分析
第五章 毛南族常用药用植物调查
    5.1 毛南族使用药用植物的讲究
    5.2 毛南族常用药用植物
第六章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的保护和特有现象
    6.1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特有现象
    6.2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的保护
        6.2.1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类组成
        6.2.2 建议列入药用植物保护名单的种类
        6.2.3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致危的原因和保护策略
第七章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编目
读研期间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2)21种药用植物提取物对柑橘青霉病抑菌作用的筛选及白薇醇提物对脐橙青霉病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中草药醇提物的抑菌活性测定
        1.2.2 最低抑菌浓度及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
        1.2.3 白薇醇提物对意大利青霉菌丝形态的影响
        1.2.4 白薇醇提物对意大利青霉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1.2.5 白薇醇提物对脐橙青霉病的室内防治效果
        1.2.6 白薇醇提物处理脐橙后各指标的测定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草药提取物对意大利青霉的抑制效果
    2.2 中草药提取物对意大利青霉的MIC及MFC
    2.3 白薇醇提物对意大利青霉菌丝的影响
    2.4 白薇醇提物对脐橙青霉病的防治效果
    2.5 白薇醇提物对丙二醛含量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海南铜鼓岭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引言
    1.1 我国药用植物研究资源研究概述
    1.2 海南药用植物资源概述
    1.3 铜鼓岭森林植被研究概况及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意义
二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对象
        2.3.1 研究对象
        2.3.2 研究方法
三 铜鼓岭保护区自然地理概况
    3.1 地理位置与面积
    3.2 地形地貌
    3.3 气候特征
    3.4 土壤特征
四 结果与分析
    4.1 植物资源概况
    4.2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4.2.1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研究
        4.2.2 药用特性分析
        4.2.3 铜鼓岭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区系分析
    4.3 铜鼓岭药用植物分布规律研究
        4.3.1 铜鼓岭保护区中药资源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分析
        4.3.2 铜鼓岭保护区药用植物分布格局分析
五 讨论
    5.1 药用植物调查方法
    5.2 药用植物资源对比分析
    5.3 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格局研究
    5.4 药用植物资源种间联结性研究
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样地中5种优势种药用植物点分布图
附录2 5种优势种药用植物种群间关联性分析
附录3 铜鼓岭药用植物名录

(4)广西瑶族民族植物学研究 ——以上思县南屏乡常隆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国内外对瑶族的研究现状
    1.2 民族植物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概况
        2.1.3 研究的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2.2 研究方法
        2.2.1 野外工作
        2.2.2 数据的处理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民族植物学编目
    3.2 瑶族植物命名特点
    3.3 药用植物资源特点及瑶医的诊断治疗特点
        3.3.1 当地药用植物属于瑶族广泛流传的老班底药材
        3.3.2 当地瑶医的诊断治疗特点
    3.4 食用植物
    3.5 染料植物
    3.6 常隆村瑶族12个复方
    3.7 运用打分排序法评估筛选具有开发潜力的植物
第4章 结论
第5章 讨论
    5.1 药用植物知识在广西不同瑶族支系存在存在异同点
    5.2 瑶药基本形成“盈亏平衡理论”,具有传统药的发掘和开发的潜力
    5.3 瑶族各方面传统知识的面临流失的威胁
    5.4 瑶族传统植物知识的应用与保护提出四方面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南屏乡植物标本凭证目录
致谢

(5)黄酮强吸附与分子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及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生物活性
        1.1.1 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1.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1.1.3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及药理活性
        1.1.4 槲皮素等三种典型黄酮类化合物
    1.2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1.2.2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1.3 固相萃取法分离纯化黄酮及其机理
        1.3.1 固相萃取技术
        1.3.2 固体吸附剂
        1.3.3 氢键相互作用与黄酮的分离
    1.4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黄酮分离中的应用
        1.4.1 分子印迹技术概述
        1.4.2 传统分子印迹技术
        1.4.3 新型分子表面印迹技术
        1.4.4 黄酮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创新点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5.2 本课题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2 功能接枝微粒 PVA/SiO_2的制备与表征
    2.1 原料与仪器
        2.1.1 原料
        2.1.2 仪器
    2.2 实验部分
        2.2.1 接枝微粒 PVAc/SiO_2的制备及表征
        2.2.2 功能接枝微粒 PVA/SiO_2的制备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制备功能接枝微粒 PVA/SiO_2的化学过程
        2.3.2 功能接枝微粒 PVA/SiO_2的表征
        2.3.3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的高接枝度特点
        2.3.4 主要因素对表面引发接枝聚合的影响
        2.3.5 接枝微粒 PVAc/SiO_2的醇解反应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功能微粒 PVA/SiO_2对槲皮素和芦丁的强吸附作用的研究
    3.1 原料与仪器
        3.1.1 原料
        3.1.2 仪器
    3.2 实验部分
        3.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2.2 功能微粒 PVA/SiO_2对槲皮素和芦丁的吸附实验
        3.2.3 考察主要因素对功能微粒 PVA/Si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功能微粒 PVA/SiO_2对两种黄酮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3.3.2 功能微粒 PVA/SiO_2对黄酮化合物的吸附性能与机理
        3.3.3 主要因素对功能微粒 PVA/Si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3.3.4 氢键作用力下的吸附热力学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 功能微粒 PVA/SiO_2对染料木素强吸附作用的研究
    4.1 原料与仪器
        4.1.1 原料
        4.1.2 仪器
    4.2 实验部分
        4.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4.2.2 功能微粒 PVA/SiO_2对染料木素的吸附实验
        4.2.3 考察主要因素对功能微粒 PVA/Si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功能微粒 PVA/SiO_2对染料木素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4.3.2 功能微粒 PVA/SiO_2对染料木素的吸附性能与机理
        4.3.3 主要因素对功能微粒 PVA/Si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4.3.4 氢键作用力下的吸附热力学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 染料木素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分子识别特性的研究
    5.1 原料和仪器
        5.1.1 原料
        5.1.2 仪器
    5.2 实验部分
        5.2.1 PMAA/SiO_2的制备及 PMAA 与染料木素相互作用的考察
        5.2.2 染料木素分子表面印迹材料 MIP-PMAA/SiO_2的制备与表征
        5.2.3 考察 MIP-PMAA/SiO_2对染料木素的识别与结合性能
        5.2.4 考察印迹条件对 MIP-PMAA/SiO_2结合选择性能的影响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MAA/SiO_2对染料木素的吸附行为与吸附机理
        5.3.2 染料木素分子表面印迹材料 MIP-PMAA/SiO_2的制备过程
        5.3.3 分子表面印迹材料 MIP-PMAA/SiO_2的表征
        5.3.4 MIP-PMAA/SiO_2对染料木素分子的识别与结合性能
        5.3.5 印迹反应条件对 MIP-PMAA/SiO_2结合选择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6 槲皮素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分子识别特性的研究
    6.1 原料与仪器
        6.1.1 原料
        6.1.2 仪器
    6.2 实验部分
        6.2.1 PMAA/SiO_2的制备及 PMAA 与槲皮素相互作用的考察
        6.2.2 槲皮素分子表面印迹材料 MIP-PMAA/SiO_2的制备与表征
        6.2.3 考察 MIP-PMAA/SiO_2的结合性能与识别选择性
        6.2.4 考察印迹条件对 MIP-PMAA/SiO_2结合选择性能的影响
    6.3 结果与讨论
        6.3.1 PMAA/SiO_2对槲皮素的吸附行为与吸附机理
        6.3.2 槲皮素分子表面印迹材料 MIP-PMAA/SiO_2的制备过程
        6.3.3 分子表面印迹材料 MIP-PMAA/SiO_2的表征
        6.3.4 MIP-PMAA/SiO_2的识别与结合性能
        6.3.5 印迹反应条件对 MIP-PMAA/SiO_2选择性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海南文昌铜鼓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稀疏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文献综述
        1.1.1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概念
        1.1.2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价值
        1.1.3 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1.1.4 群落稀疏规律的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概况
        2.1.3 气候特征
        2.1.4 土壤特征
        2.1.5 水文特征
        2.1.6 植被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植物调查方法
        2.2.2 植物鉴定
        2.2.3 植物群落分析方法
        2.2.4 环境因子数据的采集
        2.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铜鼓岭地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3.1.1 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组成
        3.1.2 铜鼓岭植物群落两种主要植被类型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
    3.2 铜鼓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环境解释—以热带常绿季雨矮林为例
        3.2.1 不同群落样方物种多样性及环境因子的一般特征
        3.2.2 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3.2.3 地形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2.4 土壤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2.5 地形因子对_土壤因子的变异影响
    3.3 海南铜鼓岭植物群落物种及个体的稀疏规律研究—以灌木林为例
        3.3.1 灌木林群落植物组成
        3.3.2 群落各径级的林分密度和种群数的变化趋势
        3.3.3 群落各径级地上生物量与林分密度关系
        3.3.4 平均胸径与林分密度的动态关系
        3.3.5 各径级植株平均地上生物量与密度关系
        3.3.6 群落各径级种群变化规律
    3.4 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稀疏强度的关系
4 讨论
    4.1 铜鼓岭地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4.2 铜鼓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环境解释
        4.2.1 地形因子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2.2 土壤环境因子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2.3 地形环境因子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
        4.2.4 地形、土壤、植物多样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4.3 铜鼓岭植物群落物种及个体的稀疏规律—以灌木林为例
        4.3.1 天然灌木林群落结构特征
        4.3.2 林分密度与植株地上生物量关系
        4.3.3 林分密度与平均胸径关系
        4.3.4 天然林的稀疏
    4.4 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稀疏强度的关系
5 结论
    5.1 铜鼓岭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5.2 铜鼓岭热带常绿季雨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环境解释
        5.2.1 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各环境因子基本特征
        5.2.2 地形因子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5.2.3 土壤环境因子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5.2.4 地形环境因子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
        5.2.5 地形、土壤、植物多样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5.3 铜鼓岭灌木林植物群落物种及个体的稀疏规律
    5.4 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稀疏强度的关系
参考文献
附录
就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处方规律及潜在药物发掘(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筛选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整理及统计分析
    1.4 核心用药靶点预测及NASH靶点
    1.5 NASH靶点互作网络
    1.6 功能富集分析
    1.7 潜在药物发掘
2 结果
    2.1 治疗NASH药物频次及类别分析
    2.2 治疗NASH中药性味归经分析
    2.3 治疗NASH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2.4 治疗NASH聚类分析
    2.5 NASH靶点互作网络及富集分析
    2.6 治疗NASH核心药物作用机制及潜在药物
3 讨论

(8)长沙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
        1.1.1 城市湿地的概念
        1.1.2 城市湿地景观类型
        1.1.3 城市湿地的功能
    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1.3 湿地价值类型与评价方法研究
        1.3.1 湿地价值类型
        1.3.2 湿地生态系统经济价值的理论基础
        1.3.3 湿地生态系统经济价值的特点
        1.3.4 湿地价值评价方法
    1.4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
2 研究方法与途径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4 数据采集
        2.4.1 野外调查与实验分析
        2.4.2 社会调查
3 长沙市湿地资源类型及其特征分析
    3.1 长沙市湿地资源类型
        3.1.1 长沙市重点湿地保护等级划分
        3.1.2 长沙市一般湿地类型和分布
    3.2 长沙市湿地分布规律和特点
        3.2.1 河流、湖泊与沼泽湿地
        3.2.2 人工湿地
    3.3 长沙市湿地生物资源
        3.3.1 湿地植物种类
        3.3.2 湿地动物种类
    3.4 长沙市湿地资源的特征
        3.4.1 湿地土地与土壤资源的特点
        3.4.2 湿地生物资源的特点
        3.4.3 湿地水资源的特点
4 长沙市城市湿地景观功能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4.1 长沙市城市湿地景观类型及其特征
        4.1.1 长沙城市湿地景观类型
        4.1.2 长沙城市湿地景观的特点
        4.1.3 长沙城市湿地的景观变化状况分析
    4.2 城市湿地景观功能及其价值评价指标
        4.2.1 城市湿地景观功能
        4.2.2 城市湿地景观功能价值评价指标
    4.3 长沙市城市湿地景观功能价值评价
        4.3.1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4.3.2 问卷调查分析
        4.3.3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4.3.4 评价指标量化及处理
        4.3.5 综合评价值的确定
        4.3.6 评价结果分析
    4.4 影响城市湿地景观功能价值的因素分析
        4.4.1 人为干扰
        4.4.2 人类的生态需求水平
        4.4.3 区域土地利用状况
        4.4.4 生态环境压力
5 长沙市湿地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5.1 研究方法
        5.1.1 物质生产功能
        5.1.2 涵养水源功能
        5.1.3 旅游科考功能
        5.1.4 物种栖息地功能
        5.1.5 调节气候功能
        5.1.6 污染净化功能
        5.1.7 调蓄洪水功能
    5.2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5.2.1 湿地的直接使用价值
        5.2.2 湿地的非直接使用价值
    5.3 评估结果与讨论
6 长沙市湿地景观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价
    6.1 CVM研究方案
        6.1.1 CVM调查对象和评估范围的确定
        6.1.2 CVM调查表的设计
        6.1.3 提问方式
        6.1.4 样本大小的选择
    6.2 计量模型
        6.2.1 Probit模型
        6.2.2 Tobit模型
    6.3 模型建立与变量设置
    6.4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6.4.1 样本特征统计
        6.4.2 被访者支付意愿分析
        6.4.3 非使用价值估算
        6.4.4 模型估计
        6.4.5 结果分析与建议
7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湿地植物名录
附录2 湿地植物群落名录
附录3 长沙市不同湿地类型功能评价体系的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4 长沙城市湿地非使用价值的个人支付意愿调查表
博士期间研究课题与论文
致谢

(9)重要的植物多酚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多酚概况
    1.1 白黎芦醇
    1.2 槲皮素
    1.3 儿茶素
    1.4 大豆异黄酮
    1.5 其它
2 总结与展望

(10)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药材来源的评价
2 处方组成的评价
3 制备工艺的评价
4 质量标准的评价
5 功能主治的评价
6 机体差异的评价
7 临床应用的评价
    7.1 误用与滥用
    7.2 剂量与浓度
    7.3 浓度与微粒
    7.4 溶媒与pH值
    7.5 储存与操作
    7.6 不良反应
    7.7 相互作用

四、地耳草(田基黄)(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D]. 刘静. 广西师范大学, 2014(12)
  • [2]21种药用植物提取物对柑橘青霉病抑菌作用的筛选及白薇醇提物对脐橙青霉病的防治效果[J]. 陈楚英,彭旋,陈玉环,万春鹏,陈金印. 植物保护学报, 2016(04)
  • [3]海南铜鼓岭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研究[D]. 卜广发. 海南大学, 2013(02)
  • [4]广西瑶族民族植物学研究 ——以上思县南屏乡常隆村为例[D]. 何海文. 广西师范大学, 2014(10)
  • [5]黄酮强吸附与分子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 张妍妍. 中北大学, 2014(08)
  • [6]海南文昌铜鼓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稀疏规律研究[D]. 周威. 海南大学, 2013(02)
  • [7]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处方规律及潜在药物发掘[J]. 林彤,李丽,梁彩君,彭立生.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0(04)
  • [8]长沙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研究[D]. 戴兴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08)
  • [9]重要的植物多酚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概况[J]. 邵芳芳,尹卫平,梁菊. 西北药学杂志, 2010(01)
  • [10]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评价[J]. 屈建.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02)

标签:;  ;  ;  ;  ;  

地耳草(天极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