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教科书《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的看法

我对教科书《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的看法

一、对《用牛顿定律解题》教材的浅见(论文文献综述)

冉婷[1](2019)在《从物理竞赛角度探究高中物理中的概念教学 ——以力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的内容,它影响着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建构,关注物理概念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有着重要意义。竞赛中所涉及到的物理概念相对于高中更为广、更为深,对于同一物理概念的讲解深度也不同。教师将物理竞赛与高中物理结合,能在教学效率上能有一定的提高。本论文主要对物理竞赛与高中物理中部分力学概念作了比较分析,突出了物理竞赛中对物理概念的研究的深入性以及广泛性,说明了物理竞赛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指导作用,研究内容具体如下: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介绍了物理竞赛在国内以及国外的发展史和国内外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概况;而后分析了本文研究的意义,阐述了开展物理竞赛的意义、力学在物理竞赛中的重要性以及从物理竞赛角度探究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高中物理概念与物理概念教学,主要对物理概念及其特点、高中力学概念及其特点、物理概念教学及相关理论基础作了详细的介绍。第三部分为物理竞赛对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反馈,该部分主要是以物理核心素养为依据,分析了物理竞赛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五个方面对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指导作用,说明了从物理竞赛探究高中物理教学的意义。第四部分为高中物理与物理竞赛相关力学概念的比较。本部分主要从静力学、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对物理竞赛与高中物理中的部分概念的介绍作了比较和分析,突出了物理竞赛中对概念研究的深入性以及广泛性,并在物理竞赛与高中物理中分别选取了三个相应的物理模型,通过对其分析解答,突出了物理竞赛对概念考查的灵活性以及深入性,进一步说明物理竞赛对于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指导作用。第五部分为从物理竞赛角度探究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具体案例分析。该部分主要对惯性系与非惯性系、参考系与参考系变换以及机械能守恒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分析说明了教师应如何将物理竞赛的思想渗透到课堂中以及怎样从物理竞赛角度去开展物理概念教学。第六部分为总结,主要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本论文主要以力学为例,从物理竞赛角度去探究了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说明了物理竞赛对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从而引起教育工作者们对物理竞赛的重视,在教学时,能合理的将高中物理涉及的概念或定律与物理竞赛对其理解相结合。期望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及竞赛指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阳[2](2020)在《基于物理思维品质的高一物理教学策略及实践研究》文中认为相关研究表明,很多初中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之后物理成绩直线下滑,甚至直接对学习物理失去了信心,开始害怕物理。新高考3+3模式实行以来,选学物理的学生不足三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非常多,高一新生物理思维品质存在缺陷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2017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提出了“科学思维”这一指导性理念,强调了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思维的重要性。在现有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对物理思维品质进行了探索,但是研究学生物理思维品质与学习现状相关性,从教学的角度研究培养高一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的相关研究非常少,这正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本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通过查阅与物理思维品质的相关文献,结合当前高一新生在物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确定了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同时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从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学生物理学习困难和思维品质缺陷原因,提出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设计具体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为理论部分,首先对思维、物理思维等几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心理学理论,分析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高一新生物理思维品质培养,使学生快速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最后论述了物理思维品质在高一物理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重要性。第三部分为调研部分,以成都市树德中学的高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班级类型进行物理思维品质和学习现状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物理思维品质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生的思维品质存在相关性,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高一新生物理思维品质缺陷原因。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为实践研究环节,针对前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和原因分析,在概念教学、规律教学等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研究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和案例。利用教学实习的机会,将教学案例和策略进行实践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班的大部分学生物理思维品质有所改善,同时班级整体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级,但是实验班仍有少数学生经过实践后的物理思维品质没有明显变化。第六部分主要总结了本论文的结论与不足之处,以及思考了在本研究基础上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希望能为一线教师在培养高一新生物理思维品质方面提供一些帮助,也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许慧[3](2008)在《高中物理能量相关知识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能量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贯穿于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各个部分中。目前的所有现象都可用能量概念比较完备地理解,学科中各领域的局部理论都可用能量概念在逻辑上演绎。从中学开始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去理解物理现象、用能量观点去解决物理问题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研究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及能量概念的建立过程;2、对高中物理中能量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从普通物理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和辨析;3、比较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能量相关知识的要求,及几种版本的教材对能量部分知识的阐述;4、研究了高考和高中学生物理竞赛对能量相关知识考察的规律;5、对苏州地区不同教学水平的学校进行了关于能量相关知识的教与学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教师在认识和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对高中学生运用能量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障碍和困难进行了探讨,然后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了错误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本地区能量相关知识的教学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葛诗昂[4](2016)在《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落实三维目标调查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是笔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落实三维目标现状进行的调查研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中提出来的三维目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调查发现,高中教师在三维目标的目标理解与具体实施方面却有着许多的疑惑,部分学校还是只进行显性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不重视学生的科学态度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培养,这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不利。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进行日常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三维目标能否落实到课程中去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围绕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三维目标展开,在许多的文献着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阐明了三维目标的内涵。通过发放试卷,对高一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和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对高中教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理解和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和调查。并根据问卷调查的情况,初步探讨了高中物理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让广大的物理教师能够深入的理解、认识高中物理的三维目标,并能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落实。

王晓晓[5](2020)在《中印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比较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这就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素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而在这一过程中教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纽带。社会的发展就必然会要求学校教学紧跟步伐,教材也势必要做出一些改变,来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融入社会当中。教材的编写除了要依据课程标准、学生特点、时代特点之外,编写的过程中还要取长补短,吸收其他教材编写中的长处,来得到关于教材编写方面的启示。目前,在中外教材比较研究中更多的是对发达国家与我国教材的比较研究。诚然发达国家的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比较先进,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学习,但对于教材的比较研究不应该只局限于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比较。印度与我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及人口大国,因此对中印教材的比较研究中得到的启示更适用于我国。提到高中物理就会想到力、热、光、电,而在这四大部分中“力学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力学作为高中物理入门部分,连接着初中和高中;其次,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因此,选取中印高中物理教材即中国的人教版和印度的NCERT版教材中的“力学部分”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来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到启示。比较分析时,在了解教材比较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知道对中印教材比较的意义。在对与研究相关的概念即教材、物理课程标准、理论知识和课程标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从中印两版教材“力学部分”的整体和典型章节两个大方面进行具体比较分析。从整体上对两版教材的指导思想、课程内容、栏目设置、图表、实验、例题、习题的设置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在典型章节上,则是选取“力学部分”中的典型章节从教学要求、编排顺序、知识呈现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根据对整体和典型章节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及相关启示。

梁望[6](2015)在《《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分析及对大学物理力学部分的教学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牛顿运动定律无论是在经典力学体系还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大学物理时暴露出许多问题:1)学生眼高手低的学习态度。2)教师为赶进度的满堂灌课堂。3)学生仍停留在使用初等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观念中。因此,基于教材分析的重要意义、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地位以及大学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访谈法以及对比分析法,对人教版《物理1》中“牛顿运动定律”一章教材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和评价建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物理力学部分的教学方法。1.在建构主义基本理论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之上对“牛顿运动定律”一章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从整个物理教学的发展趋势、教师教学素质提升以及课堂教学等方面来研究教材分析的意义,按照树立正确教材观,深刻理解课标,细致分析教材内容、结构、设计意图等歩骤研究如何科学分析中学物理教材,总结出中学物理学科的学科特点:中学物理不仅是知识性极强的学科,而且还是集实践性、实用性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并提出了高中物理教材分析时应保持的综合性、实践性、思想性及发展性原则,以更好地提升教材分析的效果。2.根据教材分析结果以及物理学科特点,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对本章教学和评价提出相关建议,主要体现在: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开发和应用多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以达到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目标。2)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应该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让知识拥有灵魂、拥有活力,充分体现物理学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促进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之上主动的通过同化、顺应的方式构建新的知识体系。3)教学模式综合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摒弃传统“传递——接收”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尽可能采取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3.对中学教材和大学教材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在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和教学方法上的区别,对大学物理力学部分教学提出建议:1)教学模式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模式、自学—辅导模式、探究式、抛锚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2)做好相关内容的衔接工作。中学物理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高等数学相关知识,在学习物理概念时理解过于片面和单一。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知识重新构建和组合,一般采用微分-积分的模式进行相关的分析解释,同时注意和高中所学物理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强调量纲法则的使用:中学物理学习中,学生受数学计算的影响出现将已知物理量直接带数值到物理计算过程中的现象,而忽略物理量之间的运算,故大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讲解量纲法则时,应重点强调如何进行物理量推演,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养成先进行物理量推导,再进行数值计算的习惯。中学物理主要涉及的矢量大多方向都在直线方向,学生并未对矢量的方向加以关注。建议在中学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矢量和标量的正确表示方法。最后对本研究进行总结,提出展望:1)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2)对本文研究结果做大量实践研究;3)对各地区学生情况进行调研,设计更具普遍性的教学建议。

杨婷[7](2017)在《新高考下中学物理动量部分知识点分析及相关试题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高中物理教学和考试体系趋于稳定,一般不会有大的改动,老师教学和学生备考模式也都模式化。然而《2017年全国卷物理考试大纲》将原本选修部分的动量和原子物理部分(选修3-5)列为高考必考内容对考生和老师都有相当大的冲击。教师和考生都应积极调成备考方向和思路来应对考纲的变化。本文首先系统的回顾了动量部分的相关知识,从不同时期,不同版本教材的横纵向对比中得出该部分知识的历史演变进程,并对相关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为动量相关知识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然后针对考纲改革后动量要求的拔高结合自己对该部分相关知识的研究进行总结,对将动量作为选修内容到作为必修的重要性和与之前压轴题力学部分出题的局限性作出对比,预测出题趋势和难度。对动量该部分知识每一种题型都给出多种解法,并针对高考,自招和物理竞赛进行了例题分析和题型改编。最后对易错题型和常用解题思路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给出了普适性的解题步骤和方法。本文在考纲变化动量相关知识高考地位拔高的前提下,对动量相关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相关习题分别总结了七种和四种分类方式,归纳了六种思维方式,对习题的一题多变及改编进行了介绍。相信对今后的教学和备考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郑宇晴[8](2019)在《中英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文中指出教材既是教师领悟国家课程标准及教学理念的重要资源,又是学生把握教学重难点和有效学习的第一手材料。教材对比,可以促进对教材的全面评价,汲取不同教材先进优势,推动教学发展。本文选取英国A level Physics教材与我国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对比研究,针对中英两国高中物理教材的编写参照、内容知识和编排及评价的试题三个大方面着手比较并建立联系,分5个部分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比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英国A水平考试说明,这两个分别是两国教材编写的参照标准。通过对比发现中英物理教育理念、内容标准包含知识及实验要求有差异,英国更加注重实验的科学方法目标要求,我国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性。其次,比较教材内容的内维知识层面与外维编排特色。以“电磁学”部分为例,一方面,在知识层面进行教材目录顺序、知识点的广度、深度及案例“电容器”知识点的比较,研究角度由大入小,发现英国知识点深度高于我国,而我国知识点广度更高;另一方面,研究从栏目设置、实验、书写风格、例题与课后习题的四点展开编排特色的对比,发现两国教材编排各具风格。第三,研究落脚于教材内容比较后的试题评价对比之上,对两国的高考试题就考试说明、题型种类、试题结构及内容采取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的方式展开研究。通过对比发现两国在高考题型种类上有一定不同,英国试卷多解释题、简答题,试题以序列性为典型,更注重对物理本质过程的解释,而我国对结果计算注重更多,关注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最后,研究以银川九中高二(1)班、(15)班学生作为对象,检测学生对英国试卷的适应性情况,通过翻译部分英国A Level“电磁学”真题并按照A level试题结构组成套题,进行样本学生检测,对结果反馈并访谈学生,测试表明,检测学生在现象解释、物理本质过程理解及科学语言书写方面存在不足。

黄鼎谦,姜志强[9](1994)在《对《用牛顿定律解题》教材的浅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用牛顿定律解题》教材的浅见黄鼎谦,姜志强(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102202)中专学生学习物理,首先接触的内容就是力学.学生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认识也从力学开始.因此,中专物理教学在这一阶段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和综合运用的方法,既掌握必要的概念...

赵真真[10](2019)在《基于STS教育的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STS(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其强调在科学教育中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科交叉,让学生在学习中在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决策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本文从STS教育的角度出发,选择中国人教版物理教材(2010年出版)和美国《物理:原理与问题》(2008中译本)高中物理教材,利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对教材的内容结构、栏目设置和具体教育内容进行了比较。在内容结构上,中国教材所分章节分布比美国教材多。中美教材的STS教育内容都以生产生活主题为主,中国教材中科学进步主题和生产生活主题教育内容所占比重均高于美国教材的同类内容所占比重,而在技术应用主题和社会发展主题教育内容上所占比重都要小于美国教材同类内容的比重。中美教材关于STS教育内容的选取都非常广泛,中国教材注重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注重物理学的基础;而美国教材内容的综合性较强,强调跨学科性。在栏目设置上,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各有千秋。从栏目种类上看,人教版教材栏目和美国教材栏目不尽相同。两种教材栏目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STS教育理念,两国教材关于栏目中STS教育内容的选取都比较广泛。在显性栏目中,中国教材重视科学知识的拓展物理学史和科学技术的应用,美国教材关注物理学前沿动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在隐性栏目中,中国教材的实验类栏目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美国教材的实验栏目取材来源于生活,实验课题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中美教材的习题类栏目都是以生产生活为主要内容,中国教材习题类栏目中有利用诗句作为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而美国教材习题类栏目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在具体教育内容上,从内容设计、插图设计和习题设计三方面比较,美国教材在课题引入、教材内容的编写上都富有创新性;在插图的配置上也较为丰富;其STS习题数量较大,并重视物理思维训练。通过对中美教材的对比研究,希望有助于中国高中物理教材的改进和完善,也为教师有效开展STS教育提供参考。

二、对《用牛顿定律解题》教材的浅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用牛顿定律解题》教材的浅见(论文提纲范文)

(1)从物理竞赛角度探究高中物理中的概念教学 ——以力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物理竞赛在国际、国内上的发展历程
        1.1.2 国内外物理概念教学及相关研究概况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1 高中物理竞赛课程意义
        1.2.2 力学在高中物理竞赛的重要性
        1.2.3 从物理竞赛角度探究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意义
第2章 高中物理概念与教学
    2.1 物理概念及其特点
    2.2 高中力学概念及其特点
    2.3 物理概念教学及相关理论基础
第3章 物理竞赛对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反馈
    3.1 物理观念
    3.2 科学思维
    3.3 科学探究
    3.4 科学态度与责任
第4章 高中物理与物理竞赛相关力学概念的比较
    4.1 静力学相关概念的比较
        4.1.1 高中物理中相关静力学概念
        4.1.2 物理竞赛中的相关静力学概念
        4.1.3 高中物理与物理竞赛中静力学相关例题的比较
    4.2 运动学相关概念的比较
        4.2.1 高中物理中相关运动学概念
        4.2.2 物理竞赛中相关运动学概念
        4.2.3 高中物理与物理竞赛中运动学相关例题的比较
    4.3 动力学相关概念的比较
        4.3.1 高中物理中相关动力学概念
        4.3.2 物理竞赛中相关动力学概念
        4.3.3 高中物理与物理竞赛中动力学相关例题的比较
第5章 从物理竞赛角度探究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具体案例分析
    5.1 惯性系与非惯性系
    5.2 参考系与参考系变换
    5.3 机械能守恒问题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2)基于物理思维品质的高一物理教学策略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思维
        2.1.2 物理思维
        2.1.3 物理思维品质
    2.2 心理学理论
        2.2.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2.2.2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高一新生物理思维品质与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高一新生物理思维品质问卷调查
        3.1.1 问卷调查目的
        3.1.2 问卷编制
        3.1.3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3.1.4 问卷的统计
        3.1.5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 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现状问卷调查
        3.2.1 问卷调查目的
        3.2.2 问卷编制
        3.2.3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3.2.4 问卷的统计
        3.2.5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 高一新生物理思维品质与学习现状相关性分析
        3.3.1 物理思维品质与物理成绩相关性分析
        3.3.2 物理思维品质与物理学习兴趣相关性分析
        3.3.3 物理思维品质与物理学习习惯相关性分析
        3.3.4 物理思维品质与物理学习态度相关性分析
        3.3.5 物理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相关性分析
        3.3.6 物理思维品质与家长重视程度相关性分析
        3.3.7 物理思维品质与学生学习现状相关性分析小结
    3.4 高一新生物理思维品质缺陷原因分析
        3.4.1 物理思维品质深刻性缺陷原因
        3.4.2 物理思维品质灵活性缺陷原因
        3.4.3 物理思维品质批判性缺陷原因
        3.4.4 物理思维品质独创性缺陷原因
        3.4.5 物理思维品质敏捷性缺陷原因
第4章 基于物理思维品质的高一物理教学策略
    4.1 概念教学中培养高一新生物理思维品质的策略
        4.1.1 创情景,重引入,建立概念,培养思维品质的独创性
        4.1.2 析过程,重本质,理解概念,培养思维品质的深刻性
        4.1.3 抓辨析,建体系,强化概念,培养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4.1.4 抓应用,重反馈,活化概念,培养思维品质的灵活性
    4.2 规律教学中培养高一新生物理思维品质的策略
        4.2.1 重视规律的建立过程及方法,培养思维品质的灵活性
        4.2.2 剖析规律的核心意义与本质,培养思维品质的深刻性
        4.2.3 强调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培养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4.2.4 建立规律系统,把握内在联系,培养思维品质的敏捷性
    4.3 实验教学中培养高一新生物理思维品质的策略
        4.3.1 揭示实验原理,分析实验现象,培养思维品质的深刻性
        4.3.2 总结实验方法,迁移实验模型,培养思维品质的灵活性
        4.3.3 反思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培养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4.3.4 创新实验方案,设计物理制作,培养思维品质的独创性
    4.4 习题教学中培养高一新生物理思维品质的策略
        4.4.1 重典型,深挖掘,培养思维品质的深刻性
        4.4.2 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培养思维品质的敏捷性
        4.4.3 一题多变,多题归一,培养思维品质的灵活性
        4.4.4 过程反思,错题分析,培养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第5章 高一新生物理思维品质培养教学实践与分析
    5.1 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品质概念教学案例
    5.2 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品质规律教学案例
    5.3 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品质实验教学案例
    5.4 物理思维品质培养案例教学有效性分析
        5.4.1 物理思维品质测试试卷设计分析
        5.4.2 案例及策略有效性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的不足
        6.2.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高中物理能量相关知识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建立
    2.1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建立
        2.1.1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建立的各方面的准备
        2.1.2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初步形成
        2.1.3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初步形成
    2.2 能量概念
        2.2.1 功的定义
        2.2.2 广义功
        2.2.3 能的定义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关于能量知识的分析与研究
    3.1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3.1.1 教学内容及要求的比较
    3.2 关于教材的比较研究
        3.2.1 纵向比较研究
        3.2.2 横向比较研究
第四章 高中物理能量及相关知识的研究与分析
    4.1 各种能量表现形式
        4.1.1 机械能
        4.1.2 内能
        4.1.3 电磁能
        4.1.4 核结合能
    4.2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具体表现形式
        4.2.1 机械能守恒定律
        4.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4.2.3 焦耳定律
        4.2.4 楞次定律
    4.3 功能关系
        4.3.1 各种功能关系
        4.3.2 从能量意义理解系统与外界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 高中物理能量相关知识应用的分析
    5.1 五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5.2 近五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卷的分析
    5.3 应用能量守恒观点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举例
        5.3.1 能量守恒定律成为力学解题新途径
        5.3.2 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电磁学问题
第六章 高中物理能量及相关知识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6.1 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
        6.1.1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6.1.2 教师问卷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6.1.3 结论与思考
    6.2 高中学生运用能量观点解决问题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6.2.1 高中学生对能量概念理解的调查研究
        6.2.2 高中学生运用能量观点解决问题能力的调查研究(测试卷)
第七章 能量专题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7.1 能量复习课的模式
    7.2 能量专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策略
第八章 结束语
    8.1 总结
    8.2 本研究的局限的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4)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落实三维目标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3.2 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基于三维目标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理论概述
    2.1 三维目标概述
        2.1.1 三维目标的内涵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1.2 三维目标间的联系
        2.1.3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再解读
    2.2 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概述
    2.3 牛顿运动定律概述
        2.3.1 基于课程标准的牛顿运动定律
        2.3.2 牛顿运动定律章节三维目标分析
第三章 知识与技能目标落实情况调查研究
    3.1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与技能目标落实现状调查(学生测试卷)
    3.2 总体成绩分布的正态性检验
        3.2.1 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单样本的K—S检验
        3.2.2 频数分布正态性的卡方检验
        3.2.3 Q—Q正态检测图
    3.3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3.3.1 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
        3.3.2 成绩的描述统计
    3.4 试题分析
    3.5 调查结论
第四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情况调查研究
    4.1 牛顿运动定律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现状调查研究(教师卷)
    4.2 对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
        4.2.1 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了解
        4.2.2 对与高中物理过程与方法目标内涵的理解
        4.2.3 高中物理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情况
    4.3 调查结论
第五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情况调查研究
    5.1 牛顿运动定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现状调查研究(教师卷)
    5.2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
        5.2.1 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实施的因素
        5.2.2 具体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5.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5.2.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对于师生关系的意义
    5.3 调查结论
第六章 调查结论与教学设计
    6.1 结论
    6.2 教学设计(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
    6.3 不足与思考
        6.3.1 不足
        6.3.2 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学生测试卷
    附录二:学生测试卷得分统计结果
    附录三:教师问卷
    附录四:教师问卷统计结果
致谢

(5)中印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高中物理教材比较文献综述
        1.2.2 中外高中物理教材比较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2章 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教材
        2.1.2 物理课程标准
    2.2 理论概述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第3章 中印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整体比较及分析
    3.1 中印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对比及分析
        3.1.1 中国高中物理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3.1.2 印度高中物理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3.1.3 中印高中物理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比较及分析
    3.2 中印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的课程内容比较及分析
        3.2.1 中国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的课程内容的设置
        3.2.2 印度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课程内容的设置
        3.2.3 中印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课程内容比较分析
    3.3 中印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
        3.3.1 中国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栏目设置
        3.3.2 印度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栏目设置
        3.3.3 中印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栏目设置比较分析
    3.4 中印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图表、实验比较分析
        3.4.1 中国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图表、实验设置
        3.4.2 印度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图表、实验设置情况
        3.4.3 中印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图表、实验设置比较分析
    3.5 中印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例题、习题比较分析
        3.5.1 中国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例题、习题设置
        3.5.2 印度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例题、习题设置
        3.5.3 中印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例题、习题比较分析
    3.6 中印两版高中物理教材中数学方法的比较分析
        3.6.1 中国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数学方法的设置
        3.6.2 印度NCERT版高中物理教材中数学方法的设置
        3.6.3 中印高中物理教材中数学方法的比较分析
    3.7 小结
第4章 中印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典型章节比较及分析
    4.1 中印两版高中物理教材典型章节Ⅰ比较
        4.1.1 中印两版教材典型章节Ⅰ教学要求比较
        4.1.2 中印两版教材典型章节Ⅰ编排顺序比较
        4.1.3 中印中印两版教材典型章节Ⅰ知识呈现形式比较
    4.2 中印两版高中物理教材典型章节Ⅱ比较
        4.2.1 中印两版教材典型章节Ⅱ教学要求比较
        4.2.2 中印两版教材典型章节Ⅱ编排顺序比较
        4.2.3 中印两版教材典型章节Ⅱ知识呈现形式比较
    4.3 中印两版高中物理教材典型章节Ⅲ比较
        4.3.1 中印两版教材典型章节Ⅲ教学要求比较
        4.3.2 中印两版教材典型章节Ⅲ编排顺序比较
        4.3.3 中印两版教材典型章节Ⅲ知识呈现形式比较
    4.4 小结
第5章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
    5.3 研究局限及展望
        5.3.1 研究局限
        5.3.2 研究展望
附录: 中印高中物理教材章首设置示例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分析及对大学物理力学部分的教学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教材分析的重要性
        1.1.2 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地位
        1.1.3 大学物理力学部分教学存在问题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教材分析的研究
        1.2.2 物理教材分析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2 教材分析的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基本理论
        2.1.1 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2.1.2 建构主义基本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2.2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2.2.1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基本观点
        2.2.2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3 人教版《物理 1》“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分析
    3.1 正确的教材观
        3.1.1 物理教材价值观
        3.1.2 物理教材分析的重要性
    3.2“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分析
        3.2.1 新课程标准中本章内容的研读分析
        3.2.2 教材中本章内容结构分析
        3.2.3 《牛顿运动定理》教材分析
4 “牛顿运动定律”教学和评价
    4.1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4.1.1 教学目标分析
        4.1.2 教学重难点分析
        4.1.3 课时安排
        4.1.4 教学建议
        4.1.5 评价建议
    4.2 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4.2.1 教学目标分析
        4.2.2 教学重难点分析
        4.2.3 课时安排
        4.2.4 教学建议
        4.2.5 评价建议
    4.3 牛顿第二定律
        4.3.1 教学目标分析
        4.3.2 教学重难点分析
        4.3.3 课时安排
        4.3.4 教学建议
        4.3.5 评价建议
    4.4 力学单位制
        4.4.1 教学目标分析
        4.4.2 教学重难点分析
        4.4.3 课时安排
        4.4.4 教学建议
        4.4.5 评价建议
    4.5 牛顿第三定律
        4.5.1 教学目标分析
        4.5.2 教学重难点分析
        4.5.3 课时安排
        4.5.4 教学建议
        4.5.5 评价建议
    4.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4.6.1 教学目标分析
        4.6.2 教学重难点分析
        4.6.3 课时安排
        4.6.4 教学建议
        4.6.5 评价建议
    4.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4.7.1 教学目标分析
        4.7.2 教学重难点分析
        4.7.3 课时安排
        4.7.4 教学建议
        4.7.5 评价建议
5 对大学物理力学部分的教学启示
    5.1 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区别
        5.1.1 教材的区别
        5.1.2 学生基础知识的区别
        5.1.3 教学方法的区别
        5.1.4 力学部分内容知识点的对比
    5.2 大学物理力学部分的教学启示
        5.2.1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5.2.2 教学内容的衔接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新高考下中学物理动量部分知识点分析及相关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动量相关内容的简述
    1.2 新高考动量变动部分简述
    1.3 动量相关内容教学研究的现状
    1.4 动量相关内容教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本文内容安排
2 动量概念的发展与概念辨析
    2.1 动量概念的发展
    2.2 两个重要定理
        2.2.1 动量定理
        2.2.2 动量守恒定律
    2.3 概念辨析
        2.3.1 动量与动能
        2.3.2 动量与冲量
3 动量相关知识的比较研究
    3.1 新高考前后动量部分的比较研究
    3.2 不同教材动量部分的比较研究
        3.2.1 教材比较研究的理论依据
        3.2.2 人教版历年物理教材动量部分的纵向比较研究
        3.2.3 同一时期不同版本物理教材动量部分横向比较研究
        3.2.4 中外物理教材动量部分横向比较研究
4 动量相关知识的教学分析与研究
    4.1 动量计算中方法的教学方法
        4.1.1 动量在新高考中的地位
        4.1.2 动量研究的数学求解方法
        4.1.3 动量相关习题的改编及原创
    4.2 动量在自主招生中的运用
    4.3 动量在物理竞赛中的应用
        4.3.1 动量知识在物理学科竞赛中的地位
        4.3.2 动量知识在物理竞赛中的应用
5 动量相关知识学法指导策略
    5.1 思维方法指导
        5.1.1 系统思维方法
        5.1.2 数形结合思想
        5.1.3 臻美思维方法
        5.1.4 极端思维方法
        5.1.5 类比思维方法
        5.1.6 等效思维方法
    5.2 习题归类指导
        5.2.1 关于动量和动量定理的习题归类
        5.2.2 关于动量守恒的习题归类
    5.3 典型错例分析指导
        5.3.1 动量、冲量概念理解及动量定理应用的典型错误
        5.3.2 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典型错误
        5.3.3 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和应用的通用求解方法
6 结论与思考
    6.1 课题研究的结论
    6.2 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英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相关背景
        1.1.1 教材多样化改革的需要
        1.1.2 物理比较教育研究的需要
        1.1.3 教师是教学“设计师”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中外物理教材对比现状
        1.3.2 国内版本物理教材对比现状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路径设计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比较教育理论
    2.2 教材编写与评价理论
    2.3 教师教学的理论—支架式教学理论
    2.4 学生学习的理论—认知结构理论与认知负荷理论
第三章 中英高中物理教材编写参照标准的比较
    3.1 课程目标的比较
        3.1.1 课程总目标的比较
        3.1.2 课程具体目标的比较
        3.1.3 课程目标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分析
    3.2 内容标准的比较
        3.2.1 课程结构及内容主题的比较
        3.2.2 内容要求比较—以“电磁学”部分为例
        3.2.3 实验要求比较
    3.3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四章 中英高中物理教材内容知识层面的比较—以“电磁学”部分为例
    4.1 目录编排顺序的比较
    4.2 “电磁学”知识点的广度、深度比较
        4.2.1 两国“电磁学”知识结构连线图
        4.2.2 “电磁学”知识点广度、深度的量化统计
    4.3 两国教材“电容器”知识比较
        4.3.1 两国教材“电容器”知识流程图
        4.3.2 “电容器”教材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比较
        4.3.3 “电容器”教材知识点呈现的逻辑方式比较
    4.4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五章 中英高中物理教材编排特色的比较—以“电磁学”部分为例
    5.1 栏目设置比较
        5.1.1 比较分析
        5.1.2 栏目设置的借鉴之处
    5.2 实验的比较
        5.2.1 两套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分析
        5.2.2 实验设置的借鉴之处
    5.3 书写风格的比较
    5.4 例题与课后习题的比较
        5.4.1 例题及课后习题的数量统计分析
        5.4.2 例题与习题内容的分析
        5.4.3 值得借鉴之处
    5.5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六章 教材教学评价—中英高考物理试题的比较
    6.1 中英高考物理考试说明(大纲)的比较
        6.1.1 考试制度简介
        6.1.2 考试说明(大纲)的考核要求
    6.2 中英高考物理题型种类的比较
        6.2.1 英国A水平物理题型种类统计
        6.2.2 我国高考物理题型种类统计
        6.2.3 中英高考物理试题题型种类的比较分析
    6.3 中英高考物理试题结构比较
    6.4 中英高考物理试题内容的分析
        6.4.1 选择题试题内容分析比较
        6.4.2 非选择题试题内容比较
        6.4.3 试题内容比较的启示
    6.5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七章 我国样本学生对英国试卷的适应性研究
    7.1 试题基本信息及相应知识点考察介绍
        7.1.1 试题检测的基本信息
        7.1.2 试题考察知识点及能力分析
    7.2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7.3 考卷对样本学生能力考察的综合分析
    7.4 学生对英国试卷的作答感受访谈
    7.5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国A水平“电磁学”知识要求
    附录2: 英国内容引导法示例
    附录3: 英国实验模块考察要求
    附录4: “HSW”实践标准及要求
    附录5: 中英两国教材目录编排
    附录6: 我国学生所测试的英国考卷
    附录7: 学生对英国试卷的作答感受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介

(10)基于STS教育的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STS教育研究现状
        1.2.2 物理教材对比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对象
2 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 STS教育理论
    3.1 STS教育概述
    3.2 STS教育的特点
    3.3 STS教育在教科书中的呈现方式
4 中美教材内容结构比较
    4.1 人教版教材内容结构设置
    4.2 美国教材内容结构设置
    4.3 两种教材内容结构设置的比较
5 中美教材栏目设置比较
    5.1 人教版教材栏目设置
    5.2 美国教材栏目设置
    5.3 两种教材栏目设置比较
        5.3.1 STS教育专栏的比较
        5.3.2 其他栏目的STS教育内容比较
6 中美物理教材教育内容的比较与案例开发
    6.1 中美教材STS教育内容的具体比较
        6.1.1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在内容设计上的比较
        6.1.2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在插图设计上的比较
        6.1.3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在习题设计上的比较
    6.2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的教材编写建议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7.2.1 给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7.2.2 给教师的建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对《用牛顿定律解题》教材的浅见(论文参考文献)

  • [1]从物理竞赛角度探究高中物理中的概念教学 ——以力学为例[D]. 冉婷.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2]基于物理思维品质的高一物理教学策略及实践研究[D]. 陈阳.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高中物理能量相关知识的教学研究[D]. 许慧. 苏州大学, 2008(11)
  • [4]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落实三维目标调查研究[D]. 葛诗昂. 苏州大学, 2016(01)
  • [5]中印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比较研究[D]. 王晓晓. 扬州大学, 2020(05)
  • [6]《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分析及对大学物理力学部分的教学启示[D]. 梁望. 重庆师范大学, 2015(09)
  • [7]新高考下中学物理动量部分知识点分析及相关试题研究[D]. 杨婷. 重庆师范大学, 2017(01)
  • [8]中英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D]. 郑宇晴. 宁夏大学, 2019(02)
  • [9]对《用牛顿定律解题》教材的浅见[J]. 黄鼎谦,姜志强. 中专物理教学, 1994(S1)
  • [10]基于STS教育的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对比研究[D]. 赵真真.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我对教科书《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的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