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幼苗侧根形成的化学诱导Ⅲ. Ca~(2+)对棉花幼苗侧根形成及IAA含量影响初报

棉花幼苗侧根形成的化学诱导Ⅲ. Ca~(2+)对棉花幼苗侧根形成及IAA含量影响初报

一、棉花幼苗侧根发生的化学诱导研究 Ⅲ.Ca~(2+)对棉花幼苗侧根发生和根系IAA含量的影响研究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李阳[1](2021)在《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新陆中7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揭示外源褪黑素在NaCl胁迫下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指标和光合特性的调控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褪黑素浸种处理对NaCl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NaCl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受到显着抑制,与正常对照相比,种子萌发指数、下胚轴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均显着降低,褪黑素浸种处理后,棉花种子萌发能力明显提高并促进棉花幼苗下胚轴生长、增加幼苗干物质积累,说明褪黑素能加强棉花抵抗NaCl胁迫的能力,提高棉花苗期耐盐性,缓解NaCl胁迫对棉花幼苗根系活力的抑制作用。其中25μmol·L-1浸种褪黑素处理效果最佳。2.喷施褪黑素处理对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NaCl胁迫下,棉花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总干重、根系等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有显着差异。在喷施褪黑素处理后,增加棉花幼苗的株高、总干重、根系根长及根总表面积等,促进植物正常生长,说明在NaCl胁迫下喷施100μmol·L-1褪黑素处理能够改善棉花幼苗的耐盐性,缓解NaCl胁迫对棉花的伤害。3.喷施褪黑素处理对盐胁迫下棉花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NaCl胁迫显着降低了棉花幼苗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φPSII、q P、Fv’/Fm’荧光参数等指标,在喷施褪黑素处理后,有效缓解棉花幼苗叶片的光合特性指标。各个指标随着NaCl胁迫时间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喷施100μmol·L-1褪黑素浓度处理效果最佳。在NaCl胁迫9 d时,棉花幼苗Pn、Gs、Ci指标逐渐下降,说明9 d内外源褪黑素具有对棉花幼苗促进生长的作用。4.外源褪黑素对田间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的影响喷施外源褪黑素能够缓解NaCl胁迫对棉花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提高叶片SPAD值,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棉花幼苗在NaCl胁迫下正常生长;株高增长和果枝数的增加,促进幼苗生物量的积累,最终增强棉花幼苗抵抗盐害的能力,相对减轻棉花在苗期受到盐害后对收获时品质与产量的不良影响。其中喷施100μmol·L-1褪黑素处理效果较好。

李鹏兵[2](2020)在《几种外源物质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试验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外源激素、激素抑制剂,研究外源物质对棉花蕾铃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旨在探索增铃增产增效的棉花栽培管理方法。【方法】试验以鲁棉研24为材料,在石河子大学教学科研试验场进行。2018年,在棉花盛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物质,分别为α-氨基异丁酸(AIB)、硝酸银(Ag NO3)、钨酸钠(Na2WO4)、赤霉素(GA3)、6-苄氨基嘌呤(6-BA),开展其对棉花现蕾、成铃及产量影响的效应研究,筛选出40 mg·L-1Na2WO4和100 mg·L-1GA3的处理方案,与不同浓度DPC(0,60 mg·L-1,120mg·L-1,180 mg·L-1,240 mg·L-1)进行复配,于2019年进行复配剂喷施试验。【结果】(1)适宜喷施外源物质及其浓度的筛选对LAI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施用不同外源物质不同程度提高了棉花叶面积指数(LAI)的峰值,延长了LAI高值持续时间,其中,40 mg·L-1Na2WO4处理(W3)和100 mg·L-1GA3处理(GA3)效果最显着(P<0.05),其他处理效果不显着(P>0.05);不同外源物质处理的棉花干物质比CK增加了0.12%-19.28%,其中,W3和GA3最显着,分别增加了17.83%和19.28%。对果枝数、果节数、现蕾、成铃及产量的影响。外源物质增加棉花果枝数、果节数,增加棉花现蕾后15-35d的现蕾强度、开花后0-32d的成铃强度,提高棉花现蕾和成铃数,增加产量。其中,GA3显着增加果枝数,而W3和GA3显着提高果节数,相比CK分别增加了28.18%和36.2%;W3和GA3显着增加现蕾数和成铃数,对总铃数的影响最显着,相比CK增加19.9和21.6万个·hm-2,产量也显着增加。(2)外源物质组合喷施调控棉花生长发育和内源激素含量对LAI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外源物质组合喷施增加棉花LAI,40 mg·L-1Na2WO4&0 DPC(WD1)、100 mg·L-1GA3&0 mg·L-1DPC(GAD1)和100 mg·L-1GA3&60 mg·L-1DPC(GAD2)增加显着。Na2WO4主要促进铃期铃重的增加,与DPC组合喷施抑制干物质积累;GA3处理显着增加棉花干物质积累,与DPC组合喷施减少了茎、叶干重,但增加了铃干重。对内源激素的影响。Na2WO4显着降低了盛蕾期、盛花期和盛铃期主茎叶和果枝叶ABA含量,而GA3只降低果枝叶ABA含量;Na2WO4和GA3均不影响IAA含量,但降低盛蕾期叶片GA3和CTK含量,增加盛花期叶片GA3、CTK含量,Na2WO4降低盛铃期果枝叶CTK含量;与DPC混喷,抑制了Na2WO4和GA3对内源激素的调节作用。(3)外源物质组合喷施调控棉花蕾铃发育及产量形成对果枝数、果节数及现蕾的影响。与CK相比,Na2WO4和DPC组合处理对果枝数的影响不显着,除40 mg·L-1Na2WO4&240 mg·L-1DPC(WD5),均显着增加了外围果节数;而GA3和DPC组合处理(GAD)均显着增加了果枝数、果节数及内围下部和外围果节数。外源物质组合喷施主要增加棉花播种后72-103d的现蕾数,WD1提前并增加了棉花现蕾峰值,GAD均显着增加了现蕾峰值。对成铃数及产量的影响。DPC浓度小于180 mg·L-1的处理显着提高棉花成铃数;WD1增加伏前桃数和秋桃数,GAD1降低伏前桃,WD2、GAD1、GAD2增加伏桃;WD1和GAD3铃重最高;WD1、GAD2产量相比CK显着增加21.71%和26.2%。【结论】适宜浓度的外源物质提高棉花LAI、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了棉花铃重;增加棉花果枝、果节、现蕾数,进而增加成铃数;总铃数的提高是产量增加的驱动因子,40 mg·L-1Na2WO4和100mg·L-1GA3对总铃数的提高最显着。调节物质组合喷施通过增加了铃期LAI,铃期GA3、CTK水平,降低叶片ABA含量,提高了铃期干物质积累,进而增加了铃干重。适宜外源物质配比增加果节数、增强现蕾,增加成铃强度,调整成铃空间结构,增加成铃数,进而增加产量。40 mg·L-1Na2WO4,100mg·L-1GA3&60 mg·L-1DPC增产效果显着,相比CK籽棉增产21.71%和26.2%。

赵颖[3](2020)在《基于转录组分析揭示一氧化氮调控紫花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机理》文中认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目前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在草地畜牧业扮演重要作用。干旱胁迫作为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严重制约了苜蓿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因此,研究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的影响及其适应干旱的机制、及寻找提高紫花苜蓿抗旱的方法对克服干旱地区苜蓿栽培的制约具有重要意义。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可通过细胞膜扩散的气体信号分子,通过信号转导能够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等多个生物学过程。目前,有关NO缓解逆境胁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盐胁迫上,研究的物种也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玉米(Zea mays L.)、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燕麦(Avena sativa L)为主,而NO在牧草上的应用尤其是紫花苜蓿上的报道较少。与此同时,当今关于NO调控苜蓿抗逆性的研究尚处在生理生化水平,而NO对紫花苜蓿抗旱调控的分子机理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硝普钠(SNP)为外源NO供体,Carboxy-PTIO(cPTIO)为内源NO清除剂,以紫花苜蓿(“阿尔岗金”、“三得利”、“金皇后”)为研究材料,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和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等方法,从NO对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种紫花苜蓿抗旱性调节差异、萌发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碳同化及碳代谢的调控、萌发期及幼苗期的转录组分析等方面解析了NO调控紫花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外源NO调控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萌发期抗旱指标变化比较分析,SNP浸种降低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种紫花苜蓿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对8个与抗性相关指标变化进行隶属函数法分析,发现3个紫花苜蓿品种对外源NO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三得利>金皇后>阿尔岗金。选择对NO最为敏感的品种“三得利”为材料研究NO调控紫花苜蓿抗旱机制。(2)通过对NO调控干旱胁迫下“三得利”紫花苜蓿萌发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研究,发现外源SNP浸种提高了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萌发第7天的苜蓿芽苗干重和含水量增加,根长降低;外源cPTIO浸种抑制了干旱下种子的萌发,芽苗干重和根长降低。叶片喷施SNP或cPTI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茎长和根长无显着影响,但施加SNP显着增加了幼苗分枝数对侧根无显着影响;施加cPTIO显着降低了幼苗侧根数对分枝数目无显着影响。干旱胁迫下,外源施加SNP降低了紫花苜蓿萌发期芽苗和幼苗期叶片内O2˙ˉ、H2O2和MDA的积累,·OH清除速率提高,A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最终缓解干旱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而施加cPTIO引起活性氧水平显着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降低,进一步加剧了干旱胁迫的损伤。(3)通过对NO调控干旱胁迫下“三得利”紫花苜蓿碳同化和碳代谢关键酶进行分析,外源施加SNP增加了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萌发期苗芽和幼苗期叶片卡尔文循环中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TBA)、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活性,柠檬酸循环中丙酮酸脱氢酶(PDH)、柠檬酸合酶(CS)、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琥珀酸脱氢酶(SDH)和NADP-苹果酸脱氢酶(NADP-MDH)活性。而外源施加cPTIO可调控干旱下编码卡尔文循环及三羧酸循环代谢中间酶的基因下调表达,且其酶活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碳同化和碳代谢进程效率。(4)RNA-Seq分析NO调控干旱胁迫下“三得利”紫花苜蓿萌发期芽苗的结果显示,干旱胁迫处理与对照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有3524个(FDR<0.01,FC≥2),GO和KEGG分析表明,DEGs主要与类黄酮、黄酮、苯丙烷、单萜、倍半萜和三萜类等次生物质生物合成,光合作用、光合天线蛋白、淀粉和蔗糖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有关。干旱下施加SNP与干旱处理相比引起2208个DEGs(FDR<0.01,FC≥2),DEGs主要富集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氮代谢、肌醇磷酸代谢及淀粉蔗糖代谢通路。干旱胁迫下施加cPTIO(PEG-NO)与干旱处理相比引起3461个DEGs(FDR<0.0001,FC≥2),内源NO介导的基因主要参与柠檬酸循环、丙酮酸代谢、乙醛酸代谢、精氨酸合成代谢、及光合器官的碳同化,且绝大多数基因均下调表达。(5)通过RNA-Seq对NO调控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期叶片进行研究,干旱胁迫处理与对照间叶片有947个DEGs(FDR<0.01,FC≥2),显着富集在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上。干旱下喷施SNP与干旱处理相比有852个DEGs(FDR<0.01,FC≥2),显着富集在苯丙烷类化合物、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合成通路,且参与这些通路的基因几乎全部下调表达。干旱下喷施cPTIO与干旱处理间鉴定出2891个DEGs(FDR<0.01,FC≥4),多数参与光合器官碳同化、氧化磷酸化、碳代谢、柠檬酸循环及氨基酸代谢且下调表达。

肖爽[4](2020)在《干旱对棉花微根系与地上部形态生理的影响及细根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干旱是严重限制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棉花作为世界性重要的经济作物,对于非生物胁迫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但是干旱仍然会对棉花生产造成巨大威胁。根系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器官,最先感受到土壤的水分亏缺。微根系(细根、根毛)是根系中较为敏感与活跃的部分,是植物获取水分的重要器官。但是,目前关于大田作物微根系在干旱胁迫下的形态响应却鲜有报道。本研究在人工气候室内开展两类盆栽试验(自制原位根系观察装置培养法和传统盆栽培养法),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国欣棉9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RSWC)的方法设计正常灌溉(CK,70±5%RSWC)和干旱胁迫(DS,40±5%RSWC)处理。通过调查棉花微根系的形态与生理特征,结合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手段,以期探明干旱胁迫对棉花地上部发育的影响和微根系形态变化特征及可能的调控机理,分析微根系干旱响应蛋白的分类及功能。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自制的“植物培养与根系原位观测”一体化装置可满足棉花正常生长发育和根系原位无损观测的需求,能够清晰观察到细根和根毛的形态变化特征。2.干旱胁迫抑制棉株地上部的生长与发育。与CK 比较,DS处理下株高与茎粗在15 DAD(Days After Drought Treatment)出现了显着的降低,叶面积在30 DAD后表现出降低,主茎功能叶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表现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下部叶片变黄、萎蔫后发生脱落。3.干旱胁迫抑制棉株主茎功能叶片的光合性能,提高了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DS处理植株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在30 DAD时均较CK呈现出降低趋势,达到极显着差异水平(P<0.01);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片内禀水分利用效率均在30 DAD和45 DAD时表现为显着的增长(P<0.01),至60 DAD时下降至与CK同水平。4.棉花感受到土壤干旱后,根系变长,直径降低。通过分析自制根系原位观测装置获取的高分辨率根系图片,发现DS处理在处理第9周时细根的根长密度较CK显着增长17.08%(P<0.01),其平均直径于同期出现16.03%的降低(P<0.01),但其根表面积密度的变化并未呈现出规律性。应用传统盆栽培养法获得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平均总根直径等根系形态特征与之相似。说明原位根系图像法对所见局部细根与传统方法所获总根根系形态对于干旱胁迫的响应趋势具有一致性。5.干旱胁迫加速棉花细根与根毛的死亡进程,促进根毛的伸长。CK处理下细根寿命与其直径表现正相关关系(R2=0.6933),直径越大,细根寿命越长,DS处理下这种关系未发生改变(R2=0.7342),但是细根的寿命均发生缩短。干旱胁迫同样加速了根毛的死亡,与细根相比,根毛寿命较短,但却是最先对干旱胁迫做出响应的部位。不同生育阶段的根毛寿命不同,营养生长阶段的中值寿命较生殖生长阶段更长,CK处理下分别为21 d和14 d,DS处理下则分别缩短至19 d和13 d。干旱处理第2周时,DS处理下根毛长度显着高于CK(P<0.01),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两处理下根毛长度的差距逐渐增大,高峰时较CK增加88.01%。6.干旱胁迫不同程度增强了棉花细根的抗氧化酶活性,加重了膜脂过氧化程度,并引发积累渗透调节物质。15 DAD时棉花细根的酶类抗氧化剂活性和非酶类抗氧化剂含量均较CK出现了显着的增长。同时DS处理的MDA含量显着高于CK(P<0.01),H2O2含量于30 DAD后较CK显着升高(P<0.05)。30 DAD时细根内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均较CK发生显着增加。7.基于串联质量标记技术,对0 DAD、30 DAD和45 DAD时的CK和DS处理下棉花细根样品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到11,628个蛋白质,其中10,344个蛋白质包含定量信息。基于细根形态与生理生化结果,选择30 DAD和45 DAD作为重点关注时期,以差异倍数变化数值大于1.3倍作为显着上调,小于0.77倍作为显着下调的变化标准,分别于“DS30 vs CK30”和“DS45 vs CK45”比较组中得到223和1273个差异表达蛋白(DEPs)。8.GO注释将DEPs分为生物过程(主要为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和单一生物过程),细胞组分(主要为细胞、细胞器和细胞膜)和分子功能(主要为结合和催化活性)三类。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DS30 vs CK30”比较组的上调DEPs主要富集到“角质、木栓质和蜡的生物合成”、“糖鞘脂的生物合成”、“半乳糖代谢”和“戊糖、葡萄糖醛酸转换”通路,下调DEPs主要富集到“单萜生物合成”、“碳固定”和“氧化磷酸化”通路;“DS45 vs CK45”比较组的上调DEPs主要富集到“半乳糖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吞噬体”、“淀粉和蔗糖代谢”和“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等通路,下调DEPs主要富集到“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脂肪酸合成”、“萜类骨架的生物合成”和“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等通路。将DEPs富集到的通路和与逆境响应相关的重要差异表达蛋白进一步分为5个大类: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胁迫和防御反应、脂代谢、植物激素代谢、氨基酸代谢、次生代谢,并针对个别蛋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和研究,以探知干旱胁迫响应过程中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DEPs。上述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明确棉花的抗旱机制提供依据,为作物干旱应激调控及抗旱品种培育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可为根系性状的优化改进提供理论指导。

王晓倩[5](2020)在《不同浓度硼、钾、钙缓解豌豆铝毒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南方的酸性土壤铝毒已经成为限制作物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如何缓解酸性土壤中植物铝毒是当前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前期研究表明硼可以缓解植物根系的铝积累,但作用机理还不是很清楚,推测可能与铝胁迫下细胞离子平衡有关。同时,钾、钙等矿质元素作为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对缓解植物铝胁迫的作用也还不清楚。本研究以‘中豌6号’豌豆、铝敏感品种以及耐铝品种豌豆作为供试材料,通过对豌豆根尖表型以及铝含量的分析,探究不同浓度硼、钾、钙对豌豆铝毒的缓解作用。以期通过改良硼肥、钾肥、钙肥的配比来提高植物对铝毒害的耐受能力,对改善南方酸性土壤作物产量,促进酸性土壤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铝对豌豆根尖的影响。Al Cl3浓度高于15μmol/L时会损伤植物根尖,造成根尖弯曲、肿胀和破裂,其主要的毒害部位为植物根尖过渡区;在铝敏感品种中的胁迫现象最严重,耐铝品种胁迫现象较轻;植物铝胁迫下根尖过渡区肿胀的现象主要出现在15μmol/L Al Cl3浓度处理24 h的条件下。2.硼对豌豆铝毒的缓解作用。外源添加高于25μmol/L H3BO3时会一定程度缓解植物因铝胁迫产生的根系伸长抑制、根尖破裂损伤,且缓解程度与硼浓度成正比,但加硼对植物根尖过渡区肿胀只有轻微缓解,因此对于铝胁迫下植物根尖肿胀以及缓解肿胀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3.不同钾离子水平对豌豆铝毒的缓解作用。低钾条件下,根尖肿胀程度加深、铝积累含量增加。当增加钾浓度后,铝毒引起的根尖肿胀以及铝积累得到缓解。4.不同钙离子水平对豌豆铝毒的缓解作用。与铝处理同时加钙不能缓解植物铝胁迫,但在植物铝胁迫前就施加一定量的钙可以明显减轻植物根尖的铝积累以及根尖肿胀。综上所述,15μmol/L Al Cl3以上的铝浓度会使豌豆根尖铝积累明显增加,造成根尖过渡区肿胀、破裂。25μmol/L H3BO3以上的硼浓度会一定程度缓解豌豆根尖铝积累、根尖过渡区肿胀及破裂。同时,增加钾浓度和铝处理前加钙都可以缓解由铝胁迫引起的根尖过渡区肿胀和根尖铝积累的症状。

宋玖玲[6](2020)在《GhNPC基因家族的克隆和GhNPC3a的功能研究》文中提出非特异性磷脂酶C(Nonspecific phospholipase C,NPC)是一类能够水解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和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等常见膜磷脂产生sn-1,2-二酰基甘油(Diacylglycerol,DAG)和磷酸化的头部基团的磷脂酶。NPC在脂质代谢和植物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参与非生物胁迫应答、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过程。作为纤维作物和油料作物,棉花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是研究细胞壁生物合成、细胞伸长和多倍体化的好材料。为了了解NPC基因在植物中的作用,有必要对棉花NPC基因家族进行系统研究。本论文克隆了陆地棉NPC基因家族相关基因,进行了结构、表达和进化分析,并对GhNPC3a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GhNPCs的克隆、结构、表达和进化分析利用棉花基因组测序资料,建立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本地数据库,以拟南芥NPC的序列为“种子”进行电子克隆。依据电子克隆结果设计引物,以陆地棉“中9 07”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测序后确定基因序列,然后进行结构、表达特性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NPC基因家族(GhNPC)由11个成员组成,分布在scaffold269.1、D03、A07、D07、A08、Dl1 和 scaffold3511A13 染色体上,可分为 Ⅰ(NPC1)、Ⅱ(NPC2)、Ⅲ(NPC3、NPC4和NPC5)和Ⅳ(NPC6)四个亚家族。GhNPCs具有典型的磷酸酯酶结构域,属于磷脂酶C超家族。不同GhNPC 棉花不同组织中差异表达,在非生物胁迫下表现出不同的表达变化,不同GhNPC的顺式作用元件的类型和数量也不同,表明不同的GhNPC可能在复杂的环境响应中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在 GhNPC 的 11 个成员中,有 4对GhNPCs(GhNPC1a 和G GhNPC2a和GhNPC2b、GhNPC6a 和 GhNPC6b、GhNPC6c 和 GhNPC6d)是全基因组复制重复基因。这4对GhNPCs的Ka/Ks的值都小于1,表明它们经历了纯化选择,是亚功能化基因。进化分析发现GhNPC3b和GhNPC4来源于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而GhNPC1b、GhNPC6a和GhNPC6b来源于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GhNPC3a具有溶血磷脂酸磷酸酶活性GhNPC3a编码含有554个氨基酸的蛋白,预测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66.2 kDa。利用原核细胞表达的GhNPC3a蛋白,以PC、PE等常见膜磷脂为底物进行酶活性检测,未检测到二酰基甘油的产生,表明GhNPC3a不具有非特异性磷脂酶C的水解酶活性。以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为底物对GhNPC3a进行酶活性测定,检测到了单酰基甘油(Monoacylglycerol,MAG)的生成,说明GhNPC3a具有LPA磷酸酶活性。为了确定GhNPC3a的底物特异性,分别以14:0-LPA、16:0-LPA、18:0-LPA、18:1-LPA为底物进行酶活性测定,发现GhNPC3a对不同类型的LPA都具有水解活性,底物为18:0-LPA时酶活性最高。GhNPC3a的酶活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在30℃、pH 6.0时酶活性最高,但在20℃和50℃下仍表现出较高酶活性,在pH 4.0和pH 8.0下也可保持一定酶活性。过表达GhNPC3a基因影响棉花种子成熟过程中三酰基甘油(Triacylglycerol,TAG)的合成对棉花种子进行油体观察,发现过表达GhNPC3a棉花种子中油体的数目显着多于野生型。对棉花种子中TAG的含量进行测定,发现过表达GhNPC3a棉花种子中 52:7-TAG、53:1-TAG、54:5-TAG、56:6-TAG 和 58:9-TAG 的含量显着高于野生型。GhNPC3a能够水解LPA生成MAG,MAG可在单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Monoacylglycerolacyltransferase,MGAT)的作用下转化为 DAG,DAG 在二酰基甘油酸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acyltransferase,DGAT)的作用下转化为TAG。这条途径为不依赖磷脂酸(Phosphatidicacid,PA)的TAG合成途径。分析TAG合成相关基因在棉花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转录水平变化,发现GhNPC3a在5DPA(Dayspost-anthesis,花后天数)时转录水平最高,而MGAT在15DPA时转录水平最高。在5 DPA时过表达GhNPC3a棉花种子中GhNPC3a的转录水平显着高于野生型。在5 DPA和15DPA,过表达GhNPC3a棉花种子MGAT的转录水平也显着高于野生型对照。而依赖PA的TAG合成途径相关基因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PA acyltransferase,LPAAT)基因和磷脂酸磷酸酶(Phosphatidic acidphosphatase,PAP)基因在50DPA时转录水平最高,且此时LPAAT和PAP在野生型棉花种子中的转录水平显着高于过表达GhNPC3a基因棉花种子的。因此,过表达GhNPC3a基因棉花种子可通过不依赖PA的TAG合成途径促进TAG的合成。过表达GhNPC3a基因影响种子的萌发率及胚轴和胚根的伸长在棉花中过表达GhNPC3a基因显着影响了种子萌发率及胚轴和胚根的伸长。过表达GhNPC3a影响棉花种子成熟时期脱落酸、赤霉素和吲哚-3-丁酸的积累,影响ABAINSENSITIVE3(ABI3)等基因的转录水平,显着降低了棉花种子的萌发率。过表达GhNPC3a基因影响棉花种子萌发过程中脱落酸、赤霉素和吲哚-3-乙酸的含量和动态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过表达GhNPC3a基因促进了萌发种子胚轴和胚根的伸长,但GhNPC3a表达水平过高对胚轴和胚根的伸长有抑制作用。当GhNPC3a的表达水平过高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yclin-dependentkinasesinhibitor,CKI)家族基因表达上调而细胞周期蛋白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kinases,CDK)家族基因表达下调,棉花种子的细胞分裂速率下降,影响了胚轴和胚根的伸长;与此同时,一些细胞壁水解酶基因和扩展蛋白基因的表达下调,从而减缓细胞壁的松弛,制约了胚轴和胚根伸长。Small Auxin-Up RNA(SAUR)和 Gretchen-Hagen 3(GH3)在下胚轴伸长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过表达GhNPC3a基因也可能通过影响SAUR和GH3的表达来影响棉花胚轴的伸长。过表达GhNPC3a基因还可能通过影响WUS-CLV反馈调节途径来抑制干细胞的分化,从而使胚根和胚轴不能正常伸长。在萌发异常的过表达GhNPC3a的棉花种子中,乙醛酸循环体ABC转运蛋白基因CTS/PED3/PXA1的表达下调可能导致TAG水解产生的脂肪酸不能有效地进入乙醛酸循环体进行p氧化,以致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种子萌发所需的蔗糖,造成胚轴和胚根不能正常生长。综上所述,通过对棉花NPC基因家族的系统分析和GhNPC3a的初步功能研究,发现GhNPC基因家族可能参与ABA信号转导和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过程。GhNPC3a是非特异性磷脂酶C的旁系同源物,具有溶血磷脂酸磷酸酶活性,能够在细胞质中水解LPA产生MAG。产生的MAG可在MGAT的作用下转化为DAG,DAG在DGAT的作用下转化为TAG。过表达GhNPC3a基因棉花种子可通过这条不依赖PA的TAG合成途径促进TAG的合成,使棉花种子中52:7-TAG、53:1-TAG、54:5-TAG、56:6-TAG 和 58:9-TAG 的含量显着增加;过表达GhNPC3a基因还会影响种子成熟过程中和萌发阶段的激素含量,不仅显着降低了棉花种子的萌发率,而且对萌发种子胚轴和胚根的伸长产生了显着影响,即在一定范围内过表达GANPC3a基因促进了胚轴和胚根的伸长,但GhNPC3a表达水平过高对胚轴和胚根的伸长有抑制作用。本工作加深了对植物非特异性磷脂酶C基因家族的认识,为进一步探索GhNPC家族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张华文[7](2020)在《高粱响应根际盐分差异分布的生理机制》文中研究表明土壤盐分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但土壤中盐分分布并不均匀,土壤盐分分布不均匀性对高粱生长的影响鲜有研究。本试验利用分根方法将高粱根系均匀分成两部分,并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分别形成无盐对照、盐分差异分布处理和盐分均匀分布处理,研究分根盐处理条件下高粱生长发育、生理响应和短期内转录组表达水平的变化,揭示根际盐分差异分布缓解盐胁迫对高粱生长发育影响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与盐分均匀分布处理相比,盐分差异分布处理高粱幼苗鲜重和干物质重量都显着增加,盐分差异分布处理高粱幼苗的鲜重和干重都取决于根重加权盐分浓度平均值。盐分差异分布处理幼苗无盐或低盐一侧的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根尖数和分支数显着高于有盐或高盐胁迫一侧的根系,整株根系形态得到改善,根系鲜重和干重都显着高于有盐或高盐一侧,从而促进盐分差异分布处理各个生育时期的鲜重、干重、株高和茎粗显着增高。另外,盐分差异分布处理的叶面积显着增加,由此可见,盐分差异分布处理缓解了盐胁迫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2.盐处理对高粱叶片的SPAD值,光合性状参数Pn、Gs、Tr和荧光参数ΦPSⅡ、Fv/Fm、ETR都有显着影响,但盐分差异分布处理条件下植株光合能力得到显着改善,主要体现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片SPAD值、光合参数和荧光参数的提高,部分性状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光合产物显着增加,减小了盐胁迫对高粱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3.盐分差异分布处理叶片Na+浓度和Na+/K+比盐分均匀分布处理显着下降,K+浓度显着上升;无盐或低盐一侧根系Na+浓度和Na+/K+低于有盐或高盐一侧,K+浓度高于有盐或高盐一侧根系。盐分差异分布处理地上部分的Na+积累量显着小于盐分均匀分布处理,K+积累量显着大于盐分均匀分布处理。无盐或低盐一侧根系Na+积累量显着高于盐分均匀分布处理,但通过积累了更多的钾离子,减少了积累量Na+/K+;盐分差异分布处理的Na+积累量根冠比高于盐分均匀分布处理,说明盐分差异分布处理Na+在根部积累显着高于地上部,减缓盐胁迫对地上部的危害。无盐或低盐一侧根系通过积累大量的Na+促进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无盐或低盐一侧根系进行补偿性的吸收水分和增长,从而促进对营养成分的大量吸收,有效缓解了盐胁迫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4.盐分差异分布处理各生育时期的叶片MDA含量增加幅度较小,SOD、APX、POD、CAT和GPX活性,ASA和GSH含量,以及PRO和SS含量增加幅度大于盐分均匀分布处理,但不同的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质在不同生育时期增加幅度不同。5.转录组研究结果表明,分根盐处理条件下RNA-Seq在叶片和根系中分别鉴定出2608个和1305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在盐分均匀分布处理(根系两侧用100 mM NaCl溶液处理)叶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显着高于盐分差异分布处理(根系一侧用无NaCl溶液处理,另一侧用200 mM NaCl溶液处理),而盐分差异分布处理高盐一侧根系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最多,显着高于盐分均匀分布处理和盐分差异分布处理无盐一侧。参与光合作用、叶片中Na+区隔化、植物激素代谢、抗氧化酶和相应盐害的转录因子(TF)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盐分差异分布状态下均有所上调,大部分编码水通道蛋白和必需矿质元素转运蛋白的基因表达在盐分差异分布处理的无盐一侧根系得到强化。

黄文功[8](2020)在《亚麻和水曲柳对低钾或磷耐受性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钾和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元素。我国耕地土壤普遍缺钾,林地主要缺磷。大量施用钾肥和磷肥,不仅增加生产成本、加速钾/磷资源枯竭,并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低钾/磷需求植物品种选育将从根本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典型的草本植物亚麻(Linum usttatissimum)和木本植物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为材料,以探索低钾/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为目标开展研究。主要进展如下:1.田间以50份亚麻品种(系)为材料,对钾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纤维产量的钾利用效率将50份亚麻材料分为钾低、中和高效利用三类。共选出钾高效利用品种(系)4份(Sofie、原2012-306、原2012-295和D93005-15-3)和钾低效利用品种(系)8份(黑亚20、m97020、原2012-302、98019-10-29、03134-3、90018-3-1-28、D95010-10和92199-13-10)。钾高效利用Sofie的工艺长度、全麻率、纤维产量和种子产量等性状比钾低效利用黑亚20高10%以上,体现出高钾利用效率优异特性。钾利用效率与亚麻的株高、工艺长度、纤维产量及全麻率显着正相关,这4个性状可作为筛选钾高效利用亚麻品种的主要目的性状。2.通过对4个不同钾浓度1mmol/L(K1)、3mmol/L(K3)、6mmol/L(K6)和12mmol/L(K12)处理下3份钾高效利用品种(系)和2份钾低效利用品种(系)砂培法试验,研究低钾胁迫对亚麻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影响,结果表明:K6为最适砂培浓度,工艺成熟期对缺钾最敏感。正常供钾(K6)亚麻的生物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根体积、总根表面积、原茎产量、纤维产量和全麻率明显高于低钾K1和较低钾K3(K6>K3>K1)。工艺成熟期对钾需求最高,为获得较高纤维产量,必须确保钾肥充足供应。低钾胁迫(K1)下钾高效利用Sofie和原2012-306的生物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根体积、总根表面积和纤维产量下降显着低于钾低效利用黑亚20和原2012-302。说明低钾胁迫下钾高效利用品种对低钾有更高耐受性,尤其是纤维产量性状,建议生产中根据品种钾肥利用率适地种植。3.钾高效Sofie幼苗钾饥饿下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筛出对缺钾响应强烈的3个钾运转蛋白基因:LusKC1(Lus K channel 1)、LusSKOR(Lus STELAR K+outward rectifier)和LusHAK5(Lus high affinity K+transporter 5),响应峰值为12h和96h。钾饥饿12h和96h分别鉴定到差异表达基因1154个(508个上调,646个下调)和247个(131个上调,116个下调),其中18个基因两时期均响应(8个上调,10个下调);筛出7个与钾直接相关基因(4个钾运输蛋白、2个钾通道蛋白及1个钠钾钙交换蛋白)及6个与纤维素合成相关基因(2个EXOCYST、3个COB和1个FEI)。这些差异基因在亚麻对缺钾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4.钾高效Sofie和水曲柳的磷胁迫适应性及WRKYs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缺磷下亚麻和水曲柳幼苗生物量干重和茎叶干重显着降低,而根干重、根冠比、侧根数量、总根长及总根表面积显着升高。说明缺磷显着抑制植株生长发育。减少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分配,增加植株地下部生物量分配,促进其对磷的吸收。缺磷下亚麻和水曲柳幼苗侧根中生长素(IAA)、油菜素内酯(BR)、乙烯(ETH)含量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升高,而赤霉素3(GA3)、细胞分裂素(CTK)和脱落酸(ABA)含量降低。说明缺磷胁迫通过调控侧根中各激素含量及酸性磷酸酶活性来刺激侧根生长。缺磷下亚麻幼苗侧根中Lus WRKY7、Lus WRKY22、Lus WRKY48和LusWRKY71表达明显升高,水曲柳幼苗侧根中FmWRKY6、Fm WRKY23、Fm WRKY44和Fm WRKY71表达明显升高,说明这些基因参与亚麻和水曲柳缺磷胁迫调控。5.草本植物(亚麻)和木本植物(水曲柳)缺磷响应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缺磷对水曲柳表型及生理影响与亚麻整体趋势相似。但响应差别在于:缺磷胁迫对亚麻植株生长相关的生物质干重、茎干重及根干重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对水曲柳侧根发育相关的根冠比及侧根数量的影响相对较大;亚麻中激素(BR、IAA、GA3和CTK)和酸性磷酸酶对缺磷胁迫的响应相比水曲柳更明显;响应的WRKYs有所差异,且亚麻中Lus WRKYs转录因子表达变化的响应时间明显快于水曲柳。缺磷胁迫下水曲柳侧根发育显着增加,虽然激素、酸性磷酸酶和WRKYs响应程度不如亚麻明显,但侧根发育的增强促进了水曲柳在缺磷环境中吸收更多的磷,所以与亚麻相比,水曲柳对缺磷的适应性更强。以上结果为草本(亚麻)和木本(水曲柳)缺磷比较生物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综上,本研究从表型、生理和分子机制等方面综合解释亚麻对钾,及亚麻和水曲柳对磷依赖性,为草本植物(亚麻)和木本植物(水曲柳)高效培育提供思路,为土壤钾/磷合理施肥、以及林木磷相关性状遗传改良和林地磷的需求提供参考。

熊雪[9](2019)在《紫花苜蓿在不均匀盐胁迫下的耐盐机制》文中提出盐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主要非生物因子之一。由于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土壤中的盐分通常会存在不均匀分布的现象,同一株植物的根系可能会处于不同的盐分浓度下。与均匀的盐胁迫处理相比,不均匀盐胁迫可以缓解高盐对植物造成的伤害。但是,关于植物在不均匀盐胁迫下的耐盐机制研究较少。本论文以紫花苜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根装置将植物的根系分为两部分,使其分别处于均匀和不均匀的盐胁迫下,并进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的不同处理。通过测定植物生长状况、离子吸收、氧化损伤、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及转录组分析,探讨在不均匀盐胁迫下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耐盐性比较,不同浓度不均匀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的影响;紫花苜蓿及其共生AMF在不均匀盐胁迫下的生理耐盐机制和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响应。研究结果为紫花苜蓿的栽培管理和耐盐性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不论在均匀或不均匀盐胁迫处理下,6个紫花苜蓿品种均表现为生长速率下降,地上、地下生物量降低,水分吸收和叶绿素含量减少,膜透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增加,盐胁迫抑制了植物生长,且各指标存在品种差异。通过综合评价,均匀和不均匀盐胁迫下各品种的耐盐性不同,在均匀盐胁迫100/100和200/200mmol·L-1 NaCl处理下各品种的耐盐性为中苜一号>WL354HQ>WL343HQ>WL353LH>阿尔冈金>WL298HQ,而在不均匀盐胁迫0/200 mmol·L-1 NaCl处理下则为中苜一号>WL354HQ>WL298HQ>WL343HQ>WL353LH>阿 尔冈金。中苜一号在不同盐胁迫处理下均表现出较高的耐盐性,而阿尔冈金表现较差,WL298HQ在均匀与不均匀盐胁迫下的耐盐性差异较大,其他品种的耐盐性居中。(2)盐胁迫会抑制紫花苜蓿的生长,但当植株有部分根系处于无盐或低盐胁迫环境时,与处在均匀的高盐胁迫环境下相比,植物叶绿素含量显着增加,膜质过氧化程度降低,叶片中的K+/Na+相对较高;无盐胁迫或低盐胁迫一侧根系表现出补偿性吸水和补偿性生长现象,进而促进了植物生长,增加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0~200mmol·L-1NaCl),与均匀的高盐胁迫处理相比,不均匀盐胁迫下根系所处环境的盐分浓度差异越大,对植物盐害的缓解作用越显着。(3)与均匀盐胁迫处理相比,根系的不均匀盐胁迫缓解了高盐对植物造成的伤害,使两个紫花苜蓿品种具有相对较好的生长状况,同时具有较低的叶片Na+浓度,较高的叶片K+浓度以及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研究发现在不均匀盐胁迫下紫花苜蓿主要通过地上部分和根系之间的离子循环降低叶片Na+积累、增加K+浓度,无盐或低盐一侧根系Na+外排的增加和K+外排的减少在缓解盐害中也起重要作用。此外,在不均匀盐胁迫下紫花苜蓿两侧根系的渗透调节和抗氧化防御不是一个局部的响应,通过根系整体上的功能平衡来抵抗盐害。耐盐品种中苜一号表现出更好的Na+耐受性和外排能力,以及更强的抗氧化防御功能。(4)在均匀和不均匀盐胁迫下,接种AMF可以缓解盐胁迫对植物造成的消极影响,包括增加地上生物量和植株生长速率,提高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维持离子和营养平衡,使植物具有相对较低的膜质过氧化损伤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特别是两端均接种的情况下。在不均匀盐胁迫下,当AMF接种于高盐胁迫一侧,AMF可以将氧化防御作用局限于根系一侧以提高植物耐盐性;当AMF仅接种于无盐一侧,植物两侧根系都具有较高的氧化防御能力,此时除了 AMF的作用,植物自身整体的功能平衡对于抵抗盐胁迫也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无论在均匀和不均匀盐胁迫下,接种了 AMF的根系一侧均具有更高的P的吸收效率和离子调控能力。(5)通过对均匀和不均匀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的转录组分析得出,在组合的cDNA库中获得了 233,742个unigenes。与对照相比,均匀和不均匀盐胁迫下的紫花苜蓿叶片中分别鉴定出710和98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在均匀盐胁迫下紫花苜蓿根中共有5178个DEGs,不均匀盐胁迫下的低盐一侧共有273个DEGs,高盐一侧共有4616个DEGs。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不均匀盐胁迫下紫花苜蓿两侧根系的DEGs均显着富集于“类苯基丙烷生物合成”和“亚油酸代谢”通路中,并且高盐一侧根系中的“MAPK信号通路-植物”在不均匀盐胁迫下对提高植物耐盐性起了关键作用。另外,发现在不均匀盐胁迫下,无盐一侧紫花苜蓿根中通过水通道蛋白和植物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根系的补偿性生长和补偿吸水,是减轻高盐胁迫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紫花苜蓿根部两侧的激素信号转导和抗氧化防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综上所述,紫花苜蓿在不均匀盐胁迫下主要通过低盐或无盐一侧根系的补偿性生长和补偿吸水作用,以及整株植物水平上离子的调控和抗氧化防御功能的平衡来缓解盐害。紫花苜蓿如果接种AMF后,在不均匀盐胁迫下其根系两侧提高耐盐性的机制不同。此外,在转录组水平上分析,发现了“类苯基丙烷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和“MAPK信号通路-植物”等通路对紫花苜蓿在不均匀盐胁迫下的调控起重要作用。

陈晓娇[10](2017)在《DPC浸种促进棉花侧根发育的激素机制及结合态ABAscFv的制备》文中提出缩节安(N,N-Dimethylpiperidinium choride,DPC)是一种在棉花上广泛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主要的生理效应之一是促进侧根发育。植物侧根发育的好坏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及抵抗低温、干旱等逆境的能力有重要的关系。本研究以DPC浸种处理棉花种子,探讨DPC促进棉花幼苗侧根发育的激素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DPC浸种处理后,增加了侧根原基和侧根的数量,处理后4-7d,分别比对照增加了 32.1%、34.9%、21.8%和10.9%。同时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到DPC浸种处理后侧根原基的起始阶段提前。2.DPC浸种处理后,IAA含量在根和子叶中表现出部位差异性。处理后2和3d,显着增加了根中的IAA含量,但降低了在子叶中的IAA和IAA结合态含量。通过免疫组化定位技术,发现DPC浸种处理后,增加了主根中IAA在中柱的积累,对表皮和皮层没有影响。3.DPC浸种处理后IAA主要合成基因GhTAA1、GhTAR2的表达量没有显着变化,但子叶中IAA结合态水解酶基因GhILR1、GhIhR3.1和GhIAR3.2的表达量上调,从而加速了 IAA结合态的水解,同时IAA输出载体GhPIN1s和GhPIN2基因表达量上调,但对IAA输入载体GhAUX1基因表达量的调节没有规律。因此推断根中自由态IAA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子叶中IAA结合态的水解并通过PIN蛋白将IAA转运。4.GA3浸种处理的表型与DPC处理后的表型相反,显着降低了侧根原基数量和密度。DPC浸种处理后根中GA含量降低。GA合成基因GhCPS、GhKS、Gh20oxr1和Gh20ox2总体呈下调的趋势,GA代谢基因Gh2ox1和Gh2ox2呈上调的趋势。5.克隆了 DPC处理后表达量上调较大的IAA结合态的水解酶GhIAR3.1基因并进行功能验证,将纯化的重组蛋白GST-GhIAR3.1与IAA氨基酸结合态孵育,通过HPLC检测表明GST-GhIAR3.1能够催化IAA-Ala与IAA-Asp生成自由态IAA,其平均水解速率分别为11.6±1.9和1.86±0.25μmolIAAreleased/min/mg,该酶不能催化IAA-Ile和IAA-Phe。通过酶促动力学分析,GST-GhIAR3.1 与 IAA-Ala 的 Vmax 和Kw 计算分别为 17.2 μmol/min/mg 和 320.67 μM。6.通过载体上自带的Thromin酶将标签GST和目的蛋白GhIAR3.1分离。将目的蛋白GhIAR3.1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和Balb/c小鼠,成功制备了兔多抗和小鼠单克隆抗体并建立双抗夹心ELISA。用所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测定了子叶中水解酶GhIAR3.1的含量,发现DPC浸种处理后2d,子叶中水解酶GhIAR3.1的含量比对照增加了 17.8%。本论文还以实验室保存的ABA结合态杂交瘤细胞为材料克隆了 ABA结合态VH、VL基因,将VH、VL用一条短肽连接为scFv,scFv与MBP标签融合纯化分析其结合特性,通过ELISA表明能够结合ABA及ABA结合态。ABA、ABA-ME和ABAGE四乙酰基的10%抑制率分别为19.7、8.1和4.0 μg/ml。ABA-ME和ABAGE四乙酰基的抑制率分别为ABA之间1.7和2.4倍。将ABA结合态的scFv建立3D同源模型,并与ABA、ABA-ME和ABAGE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ABA、ABA-ME 和 ABAGE的结合能量分别为-37.1-69.6 和-112.0 kcal.mol-1,ABA-ME/ABA和ABAGE/ABA的能量比率分别为1.87和3.0,与ELISA得出的结果一致。

二、棉花幼苗侧根发生的化学诱导研究 Ⅲ.Ca~(2+)对棉花幼苗侧根发生和根系IAA含量的影响研究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棉花幼苗侧根发生的化学诱导研究 Ⅲ.Ca~(2+)对棉花幼苗侧根发生和根系IAA含量的影响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盐胁迫对作物的影响
        1.2.1 盐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棉花对盐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1.3 外源调节物质在作物中耐盐的应用
    1.4 外源褪黑素在植物中的功能
        1.4.1 外源褪黑素在作物中抗逆的作用
        1.4.2 外源褪黑素对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4.3 外源褪黑素对作物叶片光合系统的影响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种子萌发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盐浓度筛选
        2.2.2 盐胁迫下不同褪黑素处理对棉花种子萌发的比较
        2.2.3 盐胁迫下不同褪黑素处理对棉花幼苗下胚轴长度的比较
        2.2.4 盐胁迫下不同褪黑素处理对棉花幼苗侧根数的比较
        2.2.5 盐胁迫下不同褪黑素处理对棉花幼苗生物量的比较
    2.3 讨论
        2.3.1 褪黑素处理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2.3.2 褪黑素处理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根系的影响
        2.3.3 褪黑素处理对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物质积累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及根系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盐胁迫下不同褪黑素处理对棉花幼苗地上部生长发育的比较
        3.2.2 盐胁迫下不同褪黑素处理对棉花幼苗地下部生长发育的比较
    3.3 讨论
        3.3.1 喷施外源褪黑素对棉花幼苗地上部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
        3.3.2 喷施外源褪黑素对棉花幼苗地下部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盐胁迫下不同褪黑素处理对棉花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4.2.2 盐胁迫下不同褪黑素处理对棉花幼苗叶片光合参数的比较
        4.2.3 盐胁迫下不同褪黑素处理对棉花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
        4.2.4 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4.3.1 喷施外源褪黑素对棉花幼苗光合参数的影响
        4.3.2 喷施外源褪黑素对棉花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3 喷施外源褪黑素对棉花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外源褪黑素对田间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5.1.3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幼苗叶片SPAD值的变化趋势
        5.2.2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生物量的变化趋势
        5.2.3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蕾期株高和果枝数的变化趋势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主要结论
    6.1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6.2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
    6.3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6.4 外源褪黑素对田间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几种外源物质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棉花蕾铃发育特性
        1.2.2 激素对棉花蕾铃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2.3 缩节胺对棉花蕾铃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第二章 不同外源物质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设计
        2.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1.3 数据分析与处理
    2.2 结果分析
        2.2.1 外源物质对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2.2 外源物质对果枝及果节数量的影响
        2.2.3 外源物质对棉花蕾数及现蕾强度的影响
        2.2.4 外源物质对成铃数及成铃强度的影响
        2.2.5 外源物质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外源物质对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3.2 外源物质对蕾铃发育的影响
        2.3.3 外源物质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2.4 小结
        2.4.1 外源物质对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4.2 外源物质对棉花果枝数、果节和现蕾的影响
        2.4.3 外源物质对棉花成铃数及产量的影响
第三章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生长发育及激素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
        3.1.2 测试项目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外源物质组合对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3.2.2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内源激素的影响
    3.3 讨论
        3.3.1 外源物质组合对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3.3.2 外源物质组合对内源激素的影响
    3.4 小结
        3.4.1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4.2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内源激素的影响
第四章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蕾铃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设计
        4.1.2 测试项目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分析
        4.2.1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果节量及果节空间分布的影响
        4.2.2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现蕾数量影响
        4.2.3 外源物质组合对成铃数、成铃强度及吐絮铃空间分布的影响
        4.2.4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4.4.1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果枝数、果节数和现蕾的影响
        4.4.2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成铃数、成铃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第五章 研究结论、创新处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外源物质对棉花蕾铃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5.1.2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5.1.3 外源物质组合对棉花蕾铃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3)基于转录组分析揭示一氧化氮调控紫花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立题依据
    1 紫花苜蓿抗旱研究进展
        1.1 紫花苜蓿重要性及面临问题
        1.2 紫花苜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1.2.1 紫花苜蓿应答干旱胁迫的萌发特性
        1.2.2 紫花苜蓿应答干旱胁迫的形态特征
        1.2.3 紫花苜蓿应答干旱胁迫的光合特性及光合碳同化响应
        1.2.4 紫花苜蓿应答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
    2 一氧化氮在植物中的研究
        2.1 植物体内NO的生物合成
        2.1.1 氧化途径
        2.1.2 还原途径
        2.2 NO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2.2.1 种子萌发
        2.2.2 幼苗的生长发育
        2.3 NO调控植物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3 转录组学技术在研究苜蓿抗逆机理中的应用
        3.1 转录组学的概述
        3.2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苜蓿抗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5.1 研究内容
        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外源NO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萌发期抗旱性影响的比较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SNP溶液浸种对PEG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MDA含量的影响
        2.2 SNP浸种对PEG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2.3 SNP浸种对PEG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3.1 SOD活性
        2.3.2 POD活性
        2.3.3 CAT活性
        2.3.4 APX活性
        2.4 不同处理及不同PEG胁迫时间对3品种紫花苜蓿抗性的影响
        2.5 SNP浸种对PEG胁迫下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调控效应综合评价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萌发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实验设计及处理
        1.2.1 萌发期试验
        1.2.2 幼苗期试验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种子萌发指标的测定
        1.3.2 生长指标的测定
        1.3.3 生理指标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芽苗生长的影响
        2.2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
        2.3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活性氧积累及MDA含量的影响
        2.4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碳同化及碳代谢的影响
    前言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实验设计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2.1 碳同化关键酶活性测定
        1.2.2 三羧酸循环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1.2.3 碳代谢产物含量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碳同化关键酶活性的的影响
        2.2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三羧酸循环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2.3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柠檬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NO调控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萌发期芽苗的转录组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1.2 RNA的提取,CDNA文库构建及测序
        1.2.1 RNA的提取
        1.2.2 cDNA文库的构建
        1.2.3 Illumina测序
        1.3 转录本拼接
        1.4 Unigene的功能注释
        1.5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1.6 差异表达基因GO和 KEGG富集分析
        1.7 差异表达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样品质检
        2.2 萌发期紫花苜蓿芽苗转录组测序数据质量
        2.3 转录组拼接结果
        2.4 Unigene功能注释
        2.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6 DEGS的 GO和 KEGG富集分析
        2.6.1 干旱胁迫诱导的紫花苜蓿萌发期种子中DEGs的 GO和 KEGG分析
        2.6.2 NO供体(SNP)诱导紫花苜蓿萌发期种子DEGs的 GO和 KEGG分析
        2.6.3 NO清除剂(cPTIO)诱导紫花苜蓿萌发期种子DEGs的 GO和 KEGG分析
        2.7 NO调控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芽苗DEGS的主要代谢通路分析
        2.7.1 外源NO调控的苯丙烷类合成通路分析
        2.7.2 外源NO调控的淀粉与蔗糖代谢通路分析
        2.7.3 外源NO调控的氮代谢通路分析
        2.7.4 内源NO调控的有机酸代谢通路分析
        2.8 RNA-Seq结果的实时定量PCR验证分析
    3 讨论
        3.1 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芽苗转录调控分析
        3.2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芽苗转录调控分析
        3.3 内源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芽苗转录调控分析
    4 小结
第六章 NO调控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功能叶片的转录组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1.2 RNA的提取,CDNA文库构建及测序
        1.2.1 RNA的提取
        1.2.2 cDNA文库的构建
        1.2.3 Illumina测序
        1.3 转录组拼接
        1.4 基因功能注释
        1.5 差异表达分析
        1.6 差异表达基因GO和 KEGG富集分析
        1.7 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样品质检
        2.2 幼苗期紫花苜蓿叶片转录组测序数据质量
        2.3 转录组拼接结果
        2.4 Unigene功能注释
        2.5 幼苗叶片差异表达分析
        2.6 DEGS的 GO和 KEGG富集分析
        2.6.1 干旱胁迫诱导的紫花苜蓿叶片中DEGs的 GO和 KEGG分析
        2.6.2 NO供体(SNP)诱导紫花苜蓿幼苗叶片DEGs的 GO和 KEGG分析
        2.6.3 NO清除剂(cPTIO)诱导紫花苜蓿幼苗叶片DEGs的 GO个 KEGG分析
        2.7 NO调控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DEGS的主要代谢通路分析
        2.7.1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通路分析
        2.7.2 光合器官碳同化通路分析
        2.7.3 氧化磷酸化通路分析
        2.7.4 碳素代谢通路分析
        2.7.5 三羧酸循环通路分析
        2.8 RNA-Seq结果的实时定量PCR验证
    3 讨论
        3.1 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转录水平调控分析
        3.2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转录水平调控分析
        3.3 内源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转录水平调控分析
    4 小结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1 全文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4)干旱对棉花微根系与地上部形态生理的影响及细根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耐旱机制
        1.2.1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2 植物抗旱研究概述
        1.2.3 植物根系与干旱胁迫
    1.3 植物微根系研究进展
        1.3.1 植物细根研究进展
        1.3.2 植物根毛研究进展
        1.3.3 微根系对土壤干旱的形态响应
        1.3.4 微根系观测方法研究进展
    1.4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1.4.1 蛋白质组学概述
        1.4.2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概述
        1.4.3 棉花响应干旱胁迫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棉花微根系响应干旱胁迫的原位形态特征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植物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地上部形态、相对叶绿素含量及植株鲜重的测定
        2.3.2 根系图像的原位获取
        2.3.3 根毛长度测量
        2.3.4 细根、根毛寿命观察
        2.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干旱胁迫对棉花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影响
        2.4.2 干旱胁迫对棉花根系发育的影响
        2.4.3 干旱胁迫对棉花细根、极细根比例的影响
        2.4.4 干旱胁迫对棉花活根、死根比例的影响
        2.4.5 干旱胁迫对棉花细根寿命的影响
        2.4.6 干旱胁迫对棉花根毛长度的影响
        2.4.7 干旱胁迫对棉花根毛寿命的影响
    2.5 讨论
        2.5.1 干旱胁迫对棉花植株地上部发育的影响
        2.5.2 干旱胁迫对棉花细根发育的影响
        2.5.3 干旱胁迫对棉花细根寿命的影响
        2.5.4 干旱胁迫对棉花根毛寿命的影响
3 干旱胁迫对棉花地上部形态与细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1.1 植物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2 植物材料的培养及处理
    3.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3.1 地上部形态
        3.3.2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测定与计算
        3.3.3 地上部生理指标测定
        3.3.4 根系形态指标
        3.3.5 渗透调节物质、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的测定
        3.3.6 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3.3.7 数据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干旱胁迫对棉花地上部形态的影响
        3.4.2 干旱胁迫对棉花根系形态的影响
        3.4.3 干旱胁迫对棉花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3.4.4 干旱胁迫对棉花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4.5 干旱胁迫对棉花苗期叶片SPAD值和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3.4.6 干旱胁迫对棉花细根酶类抗氧化剂的影响
        3.4.7 干旱胁迫对棉花细根非酶类抗氧化剂的影响
        3.4.8 干旱胁迫对棉花细根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3.4.9 干旱胁迫对棉花细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4.10 干旱胁迫对棉花细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5 讨论
        3.5.1 棉花通过改变器官形态、生理特征与光合性能响应土壤干旱
        3.5.2 干旱胁迫激活了棉花细根一系列抗氧化反应
        3.5.3 干旱胁迫对棉花细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5.4 干旱胁迫下棉花细根内源激素的响应
4 棉花细根响应干旱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试剂
        4.1.1 植物材料
        4.1.2 药品试剂
    4.2 植物材料的培养与处理
    4.3 试验方法
        4.3.1 蛋白提取
        4.3.2 胰酶酶解
        4.3.3 TMT标记
        4.3.4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级
        4.3.5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分析
        4.3.6 数据库搜索
        4.3.7 基于平行反应监测的靶向蛋白验证
        4.3.8 生物信息学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SDS-PAGE检测
        4.4.2 质谱质控检测结果
        4.4.3 TMT蛋白鉴定总览
        4.4.4 样品重复性检验
        4.4.5 差异蛋白质鉴定数量分析
        4.4.6 正常灌水与干旱胁迫下棉花细根发育相关差异蛋白功能分类
        4.4.7 不同胁迫时间下棉花细根响应干旱胁迫差异蛋白功能分类
        4.4.8 正常灌水与干旱胁迫下棉花细根发育相关差异蛋白GO富集分析
        4.4.9 不同胁迫时间下棉花细根响应干旱胁迫差异蛋白GO富集分析
        4.4.10 正常灌水与干旱胁迫下棉花细根发育相关差异蛋白KEGG富集分析
        4.4.11 不同胁迫时间下棉花细根响应干旱胁迫差异蛋白KEGG富集分析
        4.4.12 正常灌水与干旱胁迫下棉花细根发育相关差异蛋白结构域富集
        4.4.13 正常灌水与干旱胁迫下棉花细根发育相关差异蛋白结构域富集
        4.4.14 差异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验证
    4.5 讨论
        4.5.1 干旱胁迫下参与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的部分差异表达蛋白
        4.5.2 干旱胁迫下参与胁迫抵抗和防御反应的部分差异表达蛋白
        4.5.3 干旱胁迫下参与植物激素代谢的部分差异表达蛋白
        4.5.4 干旱胁迫下参与脂肪酸代谢的部分差异表达蛋白
        4.5.5 干旱胁迫下参与氨基酸代谢的部分差异表达蛋白
        4.5.6 干旱胁迫下参与次生代谢的部分差异表达蛋白
5 结论
6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件

(5)不同浓度硼、钾、钙缓解豌豆铝毒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铝胁迫及其耐铝机制研究
        1.1.1 酸性土壤铝毒
        1.1.2 植物铝胁迫
        1.1.3 植物的耐铝机制
    1.2 硼与植物铝胁迫的关系
        1.2.1 土壤中的硼
        1.2.2 植物硼营养研究
        1.2.3 硼对植物铝毒的缓解作用
    1.3 钾与硼、植物铝胁迫的关系
        1.3.1 钾的生物学功能
        1.3.2 植物对钾的吸收及转运
        1.3.3 钾与硼的关系
        1.3.4 钾与植物铝胁迫的关系
    1.4 钙与硼、植物铝胁迫的关系
        1.4.1 钙的生物学功能
        1.4.2 植物对钙吸收及钙信号
        1.4.3 钙与硼的关系
        1.4.4 钙与植物铝胁迫的关系
    1.5 豌豆与铝胁迫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铝毒对豌豆根尖的毒害作用
    2.1 引言
    2.2 供试材料和试验设计
        2.2.1 供试材料
        2.2.1.1 供试植物
        2.2.1.2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2.2.2 供试植物的培养及铝处理
        2.2.2.1 供试植物的培养
        2.2.2.2 水培处理过程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方法
        2.4.1 豌豆根尖表型的观察方法
        2.4.2 豌豆幼苗侧根苏木精染色方法
        2.4.2.1 苏木精染液配制方法
        2.4.2.2 苏木精染色方法
        2.4.3 豌豆幼苗侧根Morin染色方法
        2.4.3.1 Morin染液配制方法
        2.4.3.2 Morin染色方法
    2.5 数据处理
    2.6 结果分析
        2.6.1 不同铝浓度对豌豆植株生长的影响
        2.6.2 不同铝浓度对豌豆根尖表型的影响
        2.6.2.1 铝对豌豆根尖表型的影响
        2.6.2.2 铝对豌豆根尖肿胀的影响
        2.6.3 不同铝浓度对豌豆根尖苏木精染色的影响
        2.6.4 不同铝浓度对豌豆根尖Morin染色的影响
        2.6.5 不同品种豌豆耐铝性
    2.7 讨论
    2.8 小结
第三章 硼对豌豆铝毒的缓解作用
    3.1 引言
    3.2 供试材料和试验设计
        3.2.1 供试材料
        3.2.2 供试材料的培养及硼铝处理
    3.3 试验设计
    3.4 测定方法
    3.5 数据处理
    3.6 结果分析
        3.6.1 硼对铝胁迫下豌豆植株生长的影响
        3.6.2 硼对铝胁迫下豌豆根尖表型的影响
        3.6.2.1 硼对铝胁迫下豌豆根尖表型的影响
        3.6.2.2 硼对铝胁迫下豌豆根尖肿胀的影响
        3.6.3 硼对铝胁迫下豌豆根尖苏木精染色的影响
        3.6.4 硼对铝胁迫下豌豆根尖Morin染色的影响
        3.6.5 硼对不同豌豆品种铝胁迫的缓解作用
    3.7 讨论
    3.8 小结
第四章 不同钾离子水平对豌豆铝毒的缓解
    4.1 引言
    4.2 供试材料和试验设计
        4.2.1 供试材料
        4.2.1.1 供试植物
        4.2.1.2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4.2.2 豌豆幼苗的培养及钾处理
        4.2.2.1 供试材料的培养
        4.2.2.2 水培处理过程
    4.3 试验设计
        4.3.1 钾浓度筛选
        4.3.2 钾对豌豆根尖铝胁迫的影响
    4.4 测定方法
    4.5 数据处理
    4.6 结果分析
        4.6.1 低钾处理对豌豆植株生长的影响
        4.6.2 高钾处理对豌豆植株生长的影响
        4.6.3 钾对豌豆根尖铝胁迫的影响
    4.7 讨论
    4.8 小结
第五章 不同钙离子水平对豌豆铝毒的缓解
    5.1 引言
    5.2 供试材料和试验设计
        5.2.1 供试材料
        5.2.2 豌豆幼苗的培养及钙处理
        5.2.2.1 供试材料的培养
        5.2.2.2 水培处理过程
    5.3 试验设计
        5.3.1 钙浓度筛选
        5.3.2 钙对豌豆根尖铝胁迫的影响
    5.4 测定方法
    5.5 数据处理
    5.6 结果分析
        5.6.1 低钙处理对豌豆植株生长的影响
        5.6.2 高钙处理对豌豆植株生长的影响
        5.6.3 钙对豌豆根尖铝胁迫的影响
    5.7 讨论
    5.8 小结
第六章 讨论与小结
    6.1 讨论
        6.1.1 铝对豌豆根尖的毒害机制
        6.1.2 硼对豌豆根尖铝毒的缓解
        6.1.3 钾和钙对豌豆根尖铝毒的缓解
    6.2 小结
        6.2.1 铝对植物根尖的抑制作用
        6.2.2 硼对植物根尖铝毒的缓解作用
        6.2.3 钾、钙离子植物根尖铝毒的缓解作用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6)GhNPC基因家族的克隆和GhNPC3a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磷脂酶C的定义和分类
    1.2 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的研究进展
    1.3 非特异性磷脂酶C的研究进展
        1.3.1 细菌非特异性磷脂酶C
        1.3.2 动物非特异性磷脂酶C
        1.3.3 植物非特异性磷脂酶C
    1.4 种子的发育、休眠和萌发
        1.4.1 种子的发育和初级休眠
        1.4.2 种子的休眠释放和萌发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GhNPC家族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植物材料
        2.2.2 载体与菌株
        2.2.3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常用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2.3.2 GhNPCs、GaNPCs和GrNPCs的电子克隆
        2.3.3 GhNPCs的克隆
        2.3.4 GhNPC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5 GhNPCs的表达模式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GhNPCs、GaNPCs和GrNPCs的电子克隆结果
        2.4.2 GhNPC基因家族由11个成员组成
        2.4.3 GhNPC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4.4 GhNPCs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参与低磷、高盐、干旱胁迫应答和ABA信号转导
    2.5 讨论
        2.5.1 陆地棉的NPC基因家族
        2.5.2 GhNPC基因家族的进化分析
        2.5.3 GhNPCs参与棉花非生物胁迫和ABA应答
第三章 GhNPC3a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载体与菌株
        3.2.2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常用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3.3.2 GhNPC3a的酶学性质测定
        3.3.3 GhNPC3a的亚细胞定位
        3.3.4 拟南芥DNA的提取
        3.3.5 棉花DNA的提取
        3.3.6 拟南芥、棉花总RNA提取和反转录
        3.3.7 实时荧光定量PCR
        3.3.8 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
        3.3.9 植物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
        3.3.10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和阳性植株鉴定
        3.3.11 转GhNPC3a基因拟南芥的种子萌发和抗性分析实验
        3.3.12 转GhNPC3a基因拟南芥脂质成分的测定
        3.3.13 棉花种子萌发实验
        3.3.14 棉花种子的油体观察
        3.3.15 成熟时期棉花种子的脂质成分测定
        3.3.16 成熟时期棉花种子的激素含量测定
        3.3.17 棉花种子发育不同时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3.3.18 棉花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含量的测定
        3.3.19 转录组测序
    3.4 结果与分析
        3.4.1 GhNPC3a具有LPA磷酸酶活性
        3.4.2 GhNPC3a定位在细胞质中
        3.4.3 转GhNPC3a基因拟南芥和转GhNPC3a基因棉花的获得
        3.4.4 异源表达GhNPC3a基因影响拟南芥的萌发率、莲座叶大小和主根长度
        3.4.5 异源表达GhNPC3a基因影响拟南芥植株的脂质组成
        3.4.6 过表达GhNPC3a基因影响棉花种子的萌发
        3.4.7 过表达GhNPC3a基因影响成熟时期棉花种子的激素含量
        3.4.8 过表达GhNPC3a基因影响棉花种子的油体数目
        3.4.9 过表达GhNPC3a基因影响棉花种子的脂质组成
        3.4.10 棉花种子发育不同时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3.4.11 过表达GhNPC3a基因影响棉花种子萌发过程中ABA、GA和IAA的含量和动态变化
        3.4.12 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
    3.5 讨论
        3.5.1 过表达GhNPC3a基因影响棉花种子成熟过程中TAG的合成
        3.5.2 过表达GhNPC3a基因影响棉花种子的萌发率
        3.5.3 过表达GhNPC3a基因影响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轴和胚根的伸长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土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高粱响应根际盐分差异分布的生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进展与现状
        1.2.1 高粱盐胁迫研究进展
        1.2.2 根际盐分差异分布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根际盐分差异分布对高粱农艺性状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幼苗培养
        2.1.2 幼苗移栽
        2.1.3 试验设计
        2.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分根盐处理对高粱苗期鲜重、干重的影响
        2.2.2 分根盐处理条件下高粱幼苗干鲜重与不同盐分浓度的关系
        2.2.3 分根盐处理对高粱苗期叶面积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2.2.4 分根盐处理对高粱全生育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2.3 小结
第三章 根际盐分差异分布对高粱光合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幼苗培养
        3.1.2 幼苗移栽
        3.1.3 试验设计
        3.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分根盐处理对高粱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3.2.2 分根盐处理对高粱全生育期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3.2.3 分根盐处理对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根际盐分差异分布对高粱养分、水分吸收和离子平衡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幼苗培养
        4.1.2 幼苗移栽
        4.1.3 试验设计
        4.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分根盐处理对高粱水分吸收的影响
        4.2.2 分根盐处理对盆栽高粱养分吸收的影响
        4.2.3 分根盐处理对高粱幼苗离子浓度的影响
        4.2.4 分根盐处理对高粱幼苗离子积累量的影响
        4.2.5 分根盐处理对高粱全生育期各部位钾钠离子浓度的影响
        4.2.6 分根盐处理对高粱全生育期离子积累量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根际盐分差异分布对高粱抗氧化代谢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幼苗培养
        5.1.2 幼苗移栽
        5.1.3 试验设计
        5.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5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分根盐处理对高粱幼苗叶片氧化代谢的影响
        5.2.2 分根盐处理对高粱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5.2.3 分根盐处理对高粱全生育期叶片氧化代谢的影响
        5.2.4 分根盐处理对高粱全生育期叶片有机渗调物质含量的影响
    5.3 小结
第六章 根际盐分差异分布对高粱盐害缓解作用的转录组学研究
    6.1 材料和方法
        6.1.1 幼苗培养
        6.1.2 幼苗移栽
        6.1.3 试验设计
        6.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6.1.5 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分根盐处理条件下高粱幼苗生理状态的评估
        6.2.2 RNA-Seq数据统计分析
        6.2.3 差异表达基因(DEG)的鉴定
        6.2.4 叶片中DEG的功能分析
        6.2.5 根系中DEG的功能分析
        6.2.6 qRT-PCR验证RNA-seq鉴定的DEG表达水平
    6.3 小结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1.1 分根盐处理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生理机制
        7.1.2 根际盐分差异分布对高粱盐害缓解作用的转录组学研究
    7.2 结论
        7.2.1 根际盐分差异分布缓解了盐胁迫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
        7.2.2 根际盐分差异分布减小了盐胁迫对高粱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的影响
        7.2.3 根际盐分差异分布促进盐胁迫下高粱离子调节和水分养分吸收
        7.2.4 根际盐分差异分布条件下高粱渗透调节和抗氧化代谢能力得到提升
        7.2.5 揭示了根际盐分差异分布对高粱盐害缓解作用的分子机制
    7.3 创新点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8)亚麻和水曲柳对低钾或磷耐受性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植物对缺钾的响应
        1.2.1 中国土壤中钾的分布
        1.2.2 钾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1.2.3 植物不同基因型钾效率的差异
        1.2.4 低钾胁迫下植物的生理响应
        1.2.5 低钾胁迫下植物的适应机制
    1.3 转录组学在植物钾胁迫响应中的应用
    1.4 植物对缺磷的响应
        1.4.1 低磷胁迫下植物的形态响应
        1.4.2 低磷胁迫下植物的生理响应
        1.4.3 低磷胁迫下植物的分子机制响应
    1.5 钾和磷在植物中的互作
    1.6 WRKY转录因子在钾/磷胁迫下的作用
    1.7 木本植物营养胁迫研究和水曲柳改良现状
        1.7.1 木本植物营养胁迫研究
        1.7.2 水曲柳改良现状
    1.8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9 技术路线
2 不同亚麻品种(系)钾利用效率的评价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
        2.1.2 栽培条件
        2.1.3 产量及钾含量测定方法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钾肥对不同亚麻品种(系)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2.2.2 不同亚麻品种(系)钾利用效率差异
        2.2.3 不同钾利用效率亚麻品种(系)聚类分析
        2.2.4 钾利用效率与亚麻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低钾胁迫对亚麻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栽培条件
        3.1.3 形态生理指标和产量测定方法
        3.1.4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低钾胁迫对亚麻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3.2.2 低钾胁迫对亚麻根系生长的影响
        3.2.3 低钾胁迫下亚麻生物量和根冠比分析
        3.2.4 低钾胁迫下亚麻根系生长分析
        3.2.5 低钾胁迫对亚麻重要性状的影响
        3.2.6 钾高/低效亚麻品种(系)的钾利用效率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钾饥饿胁迫下钾高效亚麻Sofie基因表达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生长条件及胁迫处理
        4.1.3 qRT-PCR引物
        4.1.4 RNA测序分析方法
        4.1.5 qRT-PCR分析方法
        4.1.6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Sofie对钾饥饿胁迫响应时间的确定
        4.2.2 RNA-seq测序结果
        4.2.3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4.2.4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
        4.2.5 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类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钾高效亚麻Sofie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及Lus WRKYs基因表达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植物材料
        5.1.2 qRT-PCR引物
        5.1.3 水培条件
        5.1.4 测定参数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低磷胁迫对Sofie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5.2.2 低磷胁迫对Sofie根系生长的影响
        5.2.3 低磷胁迫对Sofie侧根内源激素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5.2.4 低磷胁迫对Sofie侧根中LusWRKYs基因表达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水曲柳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及FmWRKYs基因表达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植物材料
        6.1.2 qRT-PCR引物
        6.1.3 水培条件
        6.1.4 测定参数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低磷胁迫对水曲柳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6.2.2 低磷胁迫对水曲柳根系生长的影响
        6.2.3 低磷胁迫对水曲柳侧根内源激素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6.2.4 低磷胁迫对水曲柳侧根中FmWRKYs基因表达的影响
        6.2.5 低磷胁迫下亚麻和水曲柳的表型及生理差异分析
        6.2.6 低磷胁迫下亚麻和水曲柳的WRKYs差异分析
    6.3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9)紫花苜蓿在不均匀盐胁迫下的耐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Abbreviation)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物在盐胁迫下的生理耐盐机制
        1.2.2 不均匀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1.2.3 丛枝菌根真菌(AMF)提高植物耐盐性的调控机制
        1.2.4 盐胁迫对植物转录组的影响
        1.2.5 紫花苜蓿耐盐性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紫花苜蓿品种在不均匀盐胁迫下的耐盐性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材料培养与胁迫处理
        2.1.3 指标测定
        2.1.4 数据分析
    2.2 试验结果
        2.2.1 生长速率
        2.2.2 生物量
        2.2.3 水分吸收情况
        2.2.4 细胞膜透性
        2.2.5 膜质过氧化程度
        2.2.6 叶绿素含量
        2.2.7 脯氨酸含量
        2.2.8 紫花苜蓿各品种耐盐性综合评价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不同浓度不均匀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培养与胁迫处理
        3.1.2 指标测定
        3.1.3 数据分析
    3.2 试验结果
        3.2.1 对生长速率及生物量的影响
        3.2.2 对水分吸收的影响
        3.2.3 对叶片Na~+、K~+浓度及K~+/Na_+的影响
        3.2.4 对膜质过氧化的影响
        3.2.5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6 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不均匀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的生理耐盐机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培养与分根处理
        4.1.2 盐胁迫处理
        4.1.3 指标测定
        4.1.4 数据分析
    4.2 试验结果
        4.2.1 植物生长和叶绿素含量
        4.2.2 根系分布情况
        4.2.3 叶片和根部Na~+和K~+浓度
        4.2.4 根部Na~+和K~+流速
        4.2.5 叶片和根部的氧化损伤
        4.2.6 叶片和根部的抗氧化防御
        4.2.7 叶片和根部的脯氨酸含量
    4.3 讨论
        4.3.1 植物生长和生物量
        4.3.2 Na~+与K~+的积累和流动
        4.3.3 抗氧化防御
        4.3.4 渗透调节
    4.4 结论
第五章 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均匀盐胁迫下紫花苜蓿耐盐性的调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培养与分根处理
        5.1.2 接种AMF
        5.1.3 盐胁迫处理
        5.1.4 指标测定
        5.1.5 数据分析
    5.2 试验结果
        5.2.1 菌根侵染率
        5.2.2 植物生长情况
        5.2.3 光合作用参数
        5.2.4 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及膜质过氧化损伤
        5.2.5 抗氧化酶活性
        5.2.6 Na~+、K~+和P的含量
    5.3 讨论
        5.3.1 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5.3.2 抗氧化防御系统
        5.3.3 营养吸收和离子平衡
    5.4 结论
第六章 不均匀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在转录组水平的响应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培养与分根处理
        6.1.2 盐胁迫处理与取样
        6.1.3 RNA提取
        6.1.4 文库制备和Illumina测序
        6.1.5 从头组装和unigenes的功能注释
        6.1.6 差异表达分析和功能富集
        6.1.7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RNA-Seq数据
        6.1.8 生理指标的测定
        6.1.9 数据分析
    6.2 试验结果
        6.2.1 紫花苜蓿的生长及生理特性
        6.2.2 转录组组装和功能注释
        6.2.3 识别差异表达基因(DEGs)
        6.2.4 叶片中DEGs的功能分类和基因富集分析
        6.2.5 叶片中盐分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6.2.6 根中DEGs的功能分类和基因富集分析
        6.2.7 根中盐分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6.2.8 RNA-Seq数据的qRT-PCR验证
    6.3 讨论
    6.4 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DPC浸种促进棉花侧根发育的激素机制及结合态ABAscFv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缩节安对棉花侧根发育的调控
    1.2 侧根发育的研究进展
        1.2.1 侧根发育的过程
        1.2.2 植物激素对侧根发育的机制
    1.3 IAA的合成与运输
        1.3.1 IAA的合成
        1.3.2 结合态IAA的研究进展
        1.3.3 IAA的极性运输
    1.4 免疫化学定位技术在植物激素研究上的应用
        1.4.1 前处理
        1.4.2 植物激素的免疫化学定位
    1.5 免疫调节
    1.6 分子对接
    1.7 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DPC浸种对棉花幼苗表型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0 实验材料培养
        2.1.1 实验试剂和溶液
        2.1.2 处理与取样方法
        2.1.3 测定方法
        2.1.4 侧根原基统计
        2.1.5 可见侧根扫描统计
        2.1.6 石蜡切片方法
        2.1.7 统计方差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DPC对棉花幼苗形态的影响
        2.2.2 DPC对侧根原基发育过程的影响
        2.2.3 GA3浸种对棉花幼苗形态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PC对侧根引发区胚根IAA等激素的含量及IAA相关基因和GA合成代谢途径的调控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培养
        3.1.2 实验试剂和溶液
        3.1.3 HPLC-MS测定ABA、IAA含量
        3.1.4 酶联免疫测定(ELISA)方法
        3.1.5 IAA免疫组化方法
        3.1.6 提取总RNA与反转录
        3.1.7 定量Real-time PCR
    3.2 实验结果
        3.2.1 DPC对IAA含量和分布的影响
        3.2.2 DPC对棉花幼苗IAA结合态含量的影响
        3.2.3 DPC对IAA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
        3.2.4 DPC对棉花幼苗ABA、Z/ZR和GA含量的影响
        3.2.5 DPC对GA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IAA酰胺水解酶GhIAR3.1的克隆、表达与鉴定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表达载体的构建
        4.2.2 pGEX-IAR3.1的诱导表达
        4.2.3 pGEX-GhIAR3.1重组蛋白的纯化与蛋白酶切
        4.2.4 pGEX-GhIAR3.1生物功能验证
        4.2.5 GhIAR3.1兔多抗制备
        4.2.6 GhIAR3.1鼠单克隆制备
        4.2.7 血清效价测定
        4.2.8 样品测定
    4.3 结果分析
        4.3.1 表达载体的构建
        4.3.2 重组蛋白不同IPTG诱导表达
        4.3.3 重组蛋白的亲和纯化和去掉标签
        4.3.4 重组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4.3.5 兔多抗血清和小鼠多抗血清效价测定
        4.3.6 单克隆抗体性质效价检测与标准曲线建立
        4.3.7 样品测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合态ABA单链抗体的制备、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杂交瘤与质粒
        5.1.2 VH VL基因的PCR扩增
        5.1.3 ScFv基因的构建
        5.1.4 ScFv基因与pMAL-c2x重组
        5.1.5 ScFv蛋白的重组表达
        5.1.6 蛋白的纯化
        5.1.7 ScFv与抗原结合活性的鉴定
        5.1.8 竞争抑制实验
        5.1.9 S12B8单链抗体的同源建模与分子对接
    5.2 结果分析
        5.2.1 VH和VL序列分析与S12B8 scFv基因的扩增
        5.2.2 S12B8抗体的表达
        5.2.3 S12B8抗体的纯化
        5.2.4 S12B8活性分析
        5.2.5 同源建模与模型验证
        5.2.6 分子对接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DPC浸种处理促进侧根发育及其激素机制的研究
        6.1.2 结合态ABA单链抗体的研究
    6.2 讨论
        6.2.1 DPC浸种对棉花幼苗表型的影响
        6.2.2 DPC浸种对棉花幼苗侧根发育的激素互作
        6.2.3 基于分子对接的氨基酸突变分析
        6.2.4 蛋白外源表达技术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棉花幼苗侧根发生的化学诱导研究 Ⅲ.Ca~(2+)对棉花幼苗侧根发生和根系IAA含量的影响研究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研究[D]. 李阳.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几种外源物质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D]. 李鹏兵. 石河子大学, 2020(05)
  • [3]基于转录组分析揭示一氧化氮调控紫花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机理[D]. 赵颖.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4]干旱对棉花微根系与地上部形态生理的影响及细根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D]. 肖爽.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5]不同浓度硼、钾、钙缓解豌豆铝毒的作用[D]. 王晓倩.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01)
  • [6]GhNPC基因家族的克隆和GhNPC3a的功能研究[D]. 宋玖玲. 山东大学, 2020(10)
  • [7]高粱响应根际盐分差异分布的生理机制[D]. 张华文.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8]亚麻和水曲柳对低钾或磷耐受性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D]. 黄文功.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9]紫花苜蓿在不均匀盐胁迫下的耐盐机制[D]. 熊雪.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10]DPC浸种促进棉花侧根发育的激素机制及结合态ABAscFv的制备[D]. 陈晓娇.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棉花幼苗侧根形成的化学诱导Ⅲ. Ca~(2+)对棉花幼苗侧根形成及IAA含量影响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