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举与《西域图》

裴举与《西域图》

一、裴矩与《西域图记》(论文文献综述)

牛时兵[1](2021)在《从“开国西蕃”到“退居河朔”:4-8世纪中期吐谷浑史研究》文中认为吐谷浑史是中国古代史、西北民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正史吐谷浑传是记载吐谷浑历史的主要文献系统。已有研究对这些史料在文本和书写层面的关注非常不足,即使在文献层面仍有推进必要。本文通过史料批判的方式,在系统梳理吐谷浑基本史料的基础上,以吐谷浑自身政权发展及与周边政权关系为线索,探究4—8世纪中期吐谷浑的兴衰历程。第一章系统地对正史及其他史料中吐谷浑传进行了史源梳理与史料辨析,为本文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宋书》和《十六国春秋》中吐谷浑传早期史部分,当来源于吐谷浑“国史”类文献,二者也是之后诸书吐谷浑传早期史记载的两个源头。之后诸书吐谷浑传有着复杂的传抄关系,各代又加入新的内容,形成层累交叠的文本面貌。本文对诸书吐谷浑传史源进行细致梳理,明确先后关系及其生成过程,并对其文献价值予以讨论。第二、三、四章的研究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历史书写”角度的探究,这是本文尝试有所突破的重要方面。根据吐谷浑早期史的逻辑线索,吐谷浑“国史”类文献产生于南北朝初吐谷浑王拾寅在位时期,是吐谷浑刚刚经历继位之争,以及迫切需要构建政权合法性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将吐谷浑早期史中建构的部分与史实尝试剥离。首先,其早期史中对先王形象的塑造、对父死子继制度的维护,以及对吐谷浑昌兴预言的书写,皆服务于构建政权合法性这一目的。其次,一些隐微的情节得以浮现,发现早期史中乌纥堤、阿豺一系与树洛干、拾寅一系存在王位之争,以及念氏及其部落对稳定王权具有重要作用。再次,从吐谷浑采用中原式的官称,以及对其“国史”的建构可见,十六国至南北朝初是吐谷浑政权意识从觉醒到发展的关键时期。另外一个角度是从“文献”、“文本”出发,对吐谷浑在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历史中,前人没有论及或值得商榷的问题进行探究。首先,对十六国时期吐谷浑迁徙时间、最初部落规模、职官设置等进行再检讨;将吐谷浑置于鲜卑族传统的大背景下,探讨其迁徙路线、以歌纪事传统等问题;对这一时期吐谷浑与东晋、西秦、南凉、北凉、西羌等周边政权关系,以及在诸方互动下的政权发展情况,进行细致的梳理。其次,对南北朝时期吐谷浑诸王各阶段政权发展情况,以及与周边政权的互动,进行详细研究。探讨了树洛干和拾寅时期吐谷浑的政权中心,并重点讨论了拾寅时期吐谷浑“国史”的撰述活动及其背景;详细梳理了吐谷浑与北魏、刘宋、东魏、西魏、柔然、突厥等政权的关系,尤其对吐谷浑在洮河、白龙江流域的势力伸缩,以及由此牵涉到的诸方互动,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探讨。第五章结合文献和诸多墓志资料,首先就隋文帝对吐谷浑的一系列政策、炀帝北巡途中对征讨吐谷浑事件的谋划,进行详细讨论,并对炀帝时东化公主出降于吐谷浑一事进行钩沉。其次,梳理了唐与吐谷浑矛盾不断升级,最终以拘行人赵德楷事件为导火索,贞观九年唐对吐谷浑战争爆发的过程。并以墓志材料为线索,揭示出唐朝以扶持党项拓拔氏来瓦解吐谷浑内部同盟的策略,以及贞观年间唐朝派遣唐俭册封慕容顺的细节。另外,还揭示出唐朝以“唐氏之甥”取代“隋氏之甥”,与吐谷浑构建起新的藩属关系的过程。之后吐谷浑为吐蕃所逼,以其王室为代表的部落内附唐朝,退居朔方一带。在唐人的观念中,吐谷浑就此灭国,本章最后以职贡类图记为切入点,探讨了吐谷浑从南北朝至隋唐,在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天下秩序中位置的变化。吐谷浑王族入唐以后,唐朝继续与其延续和亲、册封等关系。第六章以新出墓志为线索,结合已出吐谷浑王族墓志及传世史料,详细探讨了隋唐所册封可汗号的延续性及其含义,并对苏度摸末与慕容忠、金城县主与金明县主的身份进行了重新讨论,对相应的和亲关系进行了辩正。然后对宣超之后的王位承袭,以三个封号为线索,进行了再探讨,并揭示出吐谷浑王族从“蕃国国王”向“华夏长吏”转变的线索。由此扩大范围,从唐王朝对历代吐谷浑诸王册封入手,揭示出唐朝“磔数州而分其势”的策略在边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吐谷浑王室为代表的吐谷浑人逐渐融入中国大一统王朝国家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进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李宗俊,梁雨昕[2](2020)在《《隋书·附国传》与早期吐蕃史相关问题》文中研究表明尽管《隋书》为唐初史官魏徵等人撰修,但《附国传》的史料却并非出自魏徵等人之手,而是出自隋裴矩《西域图记》,因之史官及后世学者多没意识到附国即吐蕃;《北史·附国传》与《新唐书·附国传》均是对《隋书·附国传》的继承或删节;附国之名并非真正的国名,而仅是一种俗称。"吐蕃"一词的发音应该是吐蕃人在原来称号的基础上,附会或因赐姓而自称"秃发"或"拓跋"而来;隋唐之际,客观上给吐蕃的兼并战提供了绝佳机会,期间吐蕃因忙于内部的兼并战争或赞普易代而汉籍无闻。但贞观八年前后的唐蕃互动,正如同大业四年、五年的隋与附国的互动一样,为该时期唐朝为攻灭吐谷浑而与吐蕃的呼应结盟。

王慕尧[3](2017)在《中西文化交流视域下的裴矩与西域经略》文中指出裴矩是隋炀帝时期西域经略的实施者,正是其对西域的谋划与经营,加深了隋朝对西域的认识,促进了与西域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往来。其用计分化东、西突厥,吞并吐谷浑,巩固了隋朝统治,扩大了国家版图。通过招抚、使节往来等政策与西域建立良好关系,并借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加强与西域诸国的经济联系,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与互鉴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展开。裴矩在西域的经营,开创了中西交通的新局面,将自西汉后逐渐衰落的中西交流推向另一个高峰,也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毛亚莉[4](2019)在《裴矩与隋唐民族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裴矩,出身于河东裴氏家族,历仕北齐、北周、隋、唐四朝。是隋炀帝统治集团核心成员之一,也是隋炀帝时期最关心边疆和民族问题的官员,辗转归唐后位至宰相。在隋唐两朝的内政和民族关系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与隋炀帝“勤远略”的活动卓有建树,但也因此颇受诟病。本文通过现有史料对裴矩及其与对隋唐民族关系的经营进行考察,以期对裴矩与隋唐民族关系及其之间的关系有更为清晰和全面的认识。论文内容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了裴矩的家世及其对裴矩的影响。不论是裴矩所属的“西眷裴”在河西地区的迁播,还是裴氏家族世代传承的家学家风造就的裴矩较高的文化素养,亦或是裴矩早年形成的为官处世之道,都在最初的时候为裴矩日后经营民族关系打下了基础,或者说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为裴矩在隋及唐初的内政中的绝大部分事迹都与他参与经营民族关系构成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在第二章对裴矩与隋朝及唐初内政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裴矩凭借平定岭南叛乱获得隋文帝重视,大业年间又以隋炀帝官制改革为契机,进入隋朝统治集团核心,得以参与决策隋朝的民族关系。另外,从他在江都宫的种种表现均可见他的为官处世之道和政治智慧,这也是他能够获得历代统治者的支持得以参与和主持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归唐后的裴矩先是凭借其对突厥的斗争经验进入太子府,唐太宗即位后又被任命为民部尚书并针对唐朝内政多次建言献策。第三章和第四章作为论文的重点部分论述了裴矩对于隋唐民族关系的经营。隋朝建立之初到隋炀帝即位初年都面临着严峻的民族形势,在社会经济取得发展以及获得统治者支持的前提下,裴矩参与并主持了对隋朝周边民族关系的经营。包括他对西域和突厥的经略,以及在隋朝与高丽的关系的处理,其中兼论了裴矩入唐以后在民族关系方面的事迹。因为对裴矩的评价大都离不开他对隋唐民族关系的经营,所以第五章对有关裴矩的历史评说进行了探讨。唐及五代人对裴矩的评价还较为客观,但进入北宋以后由于受到北宋国情的影响,史家对裴矩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裴矩在后世所谓“佞于隋而忠于唐”的形象也于此时定型,但此形象并不能客观反映裴矩及其在隋唐民族关系中的作用。

焦梦娟[5](2019)在《《新疆图志·艺文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图志·艺文志》为清代新疆官修地方志书目之首创,其内容汇集了自魏晋至清末有关新疆的历代文献典籍79部,各书下列卷帙、作者、内容简介和评价。它从文献学的角度再现了新疆地方历史文化状貌,是一部价值较高的清代新疆方志艺文志。研究以《新疆图志·艺文志》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学和目录学为基本的研究方法,辅之以考据学、比较分析法、文献计量学等相关方法,从《新疆图志·艺文志》的书目编撰和文献梳理的角度,对《新疆图志·艺文志》的体例、着录、收录版本、提要等有待分析和说明的问题进行研究。整体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简要概述成书背景、作者介绍、版本情况及编撰体例,让读者从整体层面认识和了解《新疆图志·艺文志》;其次分别从序言和文献着录两个方面对《新疆图志·艺文志》进行全面的史实描述和价值判断。通过对《新疆图志》的编撰体例、序言和着录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立体的总结分析,有助于从整体层面把握新疆地方文献发展的概貌,有助于从研究中窥探《新疆图志·艺文志》的学术价值,挖掘出书目所承载的文化风貌;再次从《新疆图志·艺文志》的价值入手,探究《新疆图志·艺文志》着录书目的研究现状、目录价值、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最后补充说明《新疆图志·艺文志》编撰的局限性。在研究过程中,系统的总结和梳理《新疆图志·艺文志》着录的文献典籍,并对涉及书目的文献整理和研究状况加以说明,揭示其研究状况与趋势,以求较为全面地反映清末新疆地方文献面貌,客观地评价《新疆图志·艺文志》的着录得失,为当代中国古籍整理工作和学术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李中华[6](2019)在《裴矩与隋朝拓边浅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裴矩,隋朝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在巡抚岭南和经略西域问题上,维护了隋政权的稳固,边疆的安定。同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对于处理好隋政权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也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贾发义,毛亚莉[7](2018)在《监理异民:裴矩对隋朝周边民族关系的经略》文中研究说明隋朝建于大分裂时期之后,立国之初即面临着严重的民族问题,因此隋朝统治者不得不在相当长时间内致力于处理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裴矩作为边疆和民族问题专家,在隋朝对周边民族关系的经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根据民族情况的不同与时势的发展运用了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并通过离间、和亲、劝诱、战争等多种手段加以实现。虽然策略运用偶有失误,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但在他以和平方式为主、武力征伐为辅策略的指导下,隋朝西、北方的民族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一定时间内维护了隋朝边疆的安全,加强了隋朝与少数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颜世明[8](2017)在《许敬宗《西域图志》研究拾零--兼议道世《法苑珠林》的成书时间》文中认为《西域图志》由志文与图画两部分组成,编撰时间为显庆三年至乾封元年(658—666)。其中,志文的完稿时间在龙朔三年(663),至晚在麟德元年(664)已开始编绘图画。《西域图志》的史料来源有二:一为唐以前史料,有惠生行记、萧绎《职贡图》;一为唐代史料,有玄奘《大唐西域记》、王玄策《西国行传》、王名远《西域图记》,以及其他西域使者的见闻。《法苑珠林》的成书时间在总章元年(668),咸亨二年(671)道世续补若干内容。史料所及,王玄策与王名远指同一人的可能性较小。《西国行传》的成书时间在龙朔元年至三年(661—663)。俄藏敦煌文书《圣地游记述》,或为王玄策《西国行传》的残卷,或系《西域图志》的残卷。《唐会要》所引《西域图》,可能指《西域图志》。

刘森垚[9](2016)在《隋代安西都护蠡测》文中提出近年来出土的几方墓志文献反映出隋代曾有"安西都护"之设。隋代"安西都护"的出现与隋炀帝、裴矩等人企图"掩吞秦汉"的西域经略有密切的联系。它的设立可能正是为了弥补裴矩离开西域之后此区域的高层权力真空,其职能也应当继承了裴矩时代的接引、招待、互市、涉外,甚至军事管控等。隋代"安西都护"与此区域内扮演重要角色的粟特人有直接的关联,这可能也为其从幕后推动高昌"义和政变"提供了有利条件。

颜世明,高健[10](2016)在《裴矩《西域图记》研究拾零——兼与余太山、李锦绣二先生商榷》文中认为《西域图记》是研究隋唐时期中外交通的重要史料,惜在南宋时亡佚,现存七则佚文,其中一则保存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其书序言讲述成书过程、篇章结构、主要内容。唐初《西域图记》残缺不全,且诸国题记次序错乱。《隋书》纪传编撰者将《西域图记》残本作为《西域传》的基本史料,并且保留原样,不作修正,以致今本《隋书·西域传》西域二十国编排混乱,与《西域图记》序言中四十四国及其以交通位置系国的叙述不符。

二、裴矩与《西域图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裴矩与《西域图记》(论文提纲范文)

(1)从“开国西蕃”到“退居河朔”:4-8世纪中期吐谷浑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意义及解题
    二、研究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吐谷浑基本史料史源梳理与史料辨析
    第一节 吐谷浑早期史史源梳理与史料辨析
        一、《晋书》《宋书》《十六国春秋》中关于吐谷浑的记载
        二、《晋书·吐谷浑传》的史料来源
        三、《晋书》《宋书》和《十六国春秋》吐谷浑传内容比对
        四、吐谷浑有“国史”——《宋书》《十六国春秋》中吐谷浑早期史的史源
        五、《宋书》和《晋书》吐谷浑传异文比较
    第二节 南北朝正史中吐谷浑传史源梳理与史料辨析
        一、《宋书·鲜卑吐谷浑传》
        二、《魏书·吐谷浑传》
        三、《北史·吐谷浑传》
        四、《南齐书·河南传》
        五、《梁书·河南传》和《南史·河南传》
        六、《周书·吐谷浑传》
    第三节 隋唐正史中吐谷浑传史源梳理与史料辨析
        一、《隋书·吐谷浑传》
        二、两《唐书·吐谷浑传》
    第四节 正史以外史料中吐谷浑传史源梳理与史料辨析
        一、《通典·吐谷浑传》
        二、《册府元龟》之《吐谷浑传》
第二章 吐谷浑政权的初建
    第一节 吐谷浑部落分离及迁徙
        一、吐谷浑部落分离时间再论
        二、“一千七百家”还是“七百户”——基于史源学角度的考察
        三、吐谷浑迁徙路线与鲜卑族自西晋以来的南迁
        四、《阿干之歌》与鲜卑族早期以歌纪事传统
    第二节 吐谷浑政权早期史事考论
        一、吐谷浑初至青海时的势力范围及职官设置问题质疑
        二、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之冲突
        三、卵翼之下——念氏“专制国事”与吐谷浑念姓部落
    第三节 吐谷浑早期史的自我书写与建构
        一、“僭伪诸君有文学”:吐谷浑对其先王形象的塑造
        二、“远朝天子”:吐谷浑对其早期政权合法性的建构
        三、“玄孙间始当显耳”:吐谷浑昌兴预言的背后
第三章 吐谷浑政权在十六国时期的发展
    第一节 吐谷浑与周边诸政权之关系
        一、吐谷浑与西秦政权之关系
        二、吐谷浑与南凉、西羌政权
        三、吐谷浑与北凉、东晋之关系
    第二节 树洛干时期的吐谷浑政权
        一、树洛干时期吐谷浑的发展
        三、树洛干驻牧之“莫何川”再论
        三、“都护”“都尉”之置与树洛干时吐谷浑的东部疆域
    第三节 吐谷浑政权意识的觉醒与其政权合法性的最初建构
        一、十六国时期吐谷浑政权意识的觉醒
        二、“都督制”与吐谷浑对其政权合法性的最初建构
第四章 南北朝时期的吐谷浑
    第一节 南北朝初期的吐谷浑政权
        一、南北朝初期吐谷浑政权发展及与刘宋关系
        二、慕璝时吐谷浑的崛起与北魏关系的紧张
        三、北魏征伐吐谷浑与经营河西、西域之战略
    第二节 拾寅时期吐谷浑的发展
        一、吐谷浑的继位之争与拾寅自立
        二、拾寅时代吐谷浑与北魏的关系
        三、拾寅始邑之“伏罗川”再考——兼论白兰之所在
        四、吐谷浑“国史”的生成与拾寅对其政权合法性的建构
    第三节 伏连筹时期的吐谷浑
        一、吐谷浑在洮河、白龙江流域与北魏的争衡
        二、吐谷浑“岷江道”
        三、北魏末年吐谷浑的再次崛起
        四、《宋云行纪》与北魏末年的吐谷浑
        五、伏连筹之后的王位承袭问题
    第四节 夸吕时期的吐谷浑
        一、夸吕继位后吐谷浑的发展及其与柔然、东魏的结盟
        二、突厥与西魏合击吐谷浑
        三、吐谷浑在洮河、白龙江流域的扩张
        四、吐谷浑姓氏与“夸吕还以慕容为姓”
第五章 隋唐对吐谷浑之经略
    第一节 隋对吐谷浑之经略
        一、隋文帝对吐谷浑之政策
        二、隋炀帝对吐谷浑之经略
        三、被历史掩盖的“东化公主”
    第二节 唐对吐谷浑之经略
        一、唐与吐谷浑关系的紧张
        二、导火索:拘行人赵德楷
        三、从“隋氏之甥”到“唐氏之甥”
        四、贞观九年对吐谷浑王的封授及唐册封青海国王的时间
        五、唐对党项族的扶持
    第三节 天下秩序中的吐谷浑——以职贡类图记为切入点
        一、梁元帝《职贡图》中的河南国
        二、裴矩《西域图记》与隋对吐谷浑的经略
        三、阎立本《王会图》与吐谷浑的灭国
第六章 从蕃国国王到华夏长吏:入唐吐谷浑王族的华夏化
    第一节 新见唐慕容智墓志考论——以入唐吐谷浑王族可汗号、世系及与唐和亲关系为中心
        一、关于“丽杜吐浑”与“拔(跋)勤豆”可汗号
        二、苏度摸末并非慕容忠
        三、金明县主即金城县主
    第二节 从蕃国国王到华夏长吏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宣超之后的王位承袭问题——以三个封号为线索
        三、磔数州而分其势——以唐对吐谷浑诸王册封为线索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隋书·附国传》与早期吐蕃史相关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隋书·附国传》之史料渊源
二、附国与吐蕃之名称
三、早期吐蕃与隋唐关系及其政局

(4)裴矩与隋唐民族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动态
        1.2.1 关于裴矩与隋朝的民族关系的研究
        1.2.2 关于裴矩个人评价的研究
        1.2.3 关于裴矩所撰《西域图记》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裴矩的家世
    1.1 魏晋之际的河东裴氏
        1.1.1 显赫的家世
        1.1.2 “三眷五房”说
        1.1.3 “西眷裴”之迁播
    1.2 家学家风对裴矩的影响
        1.2.1 家学渊源
        1.2.2 家风传承
    1.3 裴矩为官处世之道的形成
第二章 裴矩与隋唐的内政
    2.1 裴矩与隋朝内政
        2.1.1 平定岭南叛乱
        2.1.2 裴矩与大业年间的官制改革
        2.1.3 从幸江都宫
        2.1.4 选贤举能
    2.2 裴矩与唐初内政
        2.2.1 从李建成阵营改从李世民
        2.2.2 建言献策
第三章 裴矩与隋朝经略西域
    3.1 裴矩参与处理隋朝民族关系的背景及外部条件
        3.1.1 隋初的民族形势
        3.1.2 社会经济的发展
        3.1.3 统治者“大一统”的政治理想
    3.2 经略西域
        3.2.1 准备阶段——情报搜集
        3.2.2 重点内容——引致诸蕃
        3.2.3 巩固阶段——伊吾建城
        3.2.4 关键步骤——重击吐谷浑
第四章 裴矩与隋唐同突厥、高丽关系的经营
    4.1 经略西突厥
        4.1.1 招抚处罗可汗
        4.1.2 主张与统叶护可汗联姻
    4.2 经略东突厥
        4.2.1 计杀大义公主
        4.2.2 削弱始毕可汗势力
    4.3 参与处理隋及唐初与高丽的关系
        4.3.1 从征辽东
        4.3.2 维护唐与高丽的宗藩关系
第五章 有关裴矩的历史评说
    5.1 唐及五代人评说
    5.2 宋人评说与裴矩形象的转变
结语
附录 裴矩生平事迹年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新疆图志·艺文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清代新疆地方志与《艺文志》
        1.2.1 清代新疆地方志概况
        1.2.2 清代新疆方志《艺文志》概况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2 《新疆图志·艺文志》成书概述
    2.1 成书背景
        2.1.1 清末“新政”
        2.1.2 新疆地方文献的积累
        2.1.3 清末新疆知识分子的聚集
    2.2 作者
        2.2.1 王树枏:主持《新疆图志·艺文志》的编修
        2.2.2 袁大化:为《新疆图志·艺文志》写序
        2.2.3 华承谟:编修《新疆图志·艺文志》
    2.3 版本研究
        2.3.1 图志本
        2.3.2 单行本
        2.3.3 通志局本与东方学会本《新疆图志·艺文志》的比较
3 《新疆图志·艺文志》编撰研究
    3.1 序言研究
        3.1.1 《新疆图志·艺文志》总序
        3.1.2 《新疆图志·艺文志》袁大化后序
    3.2 编纂目的
        3.2.1 保存文献
        3.2.2 反映新疆文化概貌
        3.2.3 为国家修史准备资料
    3.3 编纂原则
        3.3.1 收书侧重近世人着作
        3.3.2 着录提要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4 《新疆图志·艺文志》着录研究
    4.1 《新疆图志·艺文志》的着录范围
        4.1.1 时间范围
        4.1.2 典籍范围
    4.2 《新疆图志·艺文志》着录文献情况
        4.2.1 着录文献数量
        4.2.2 着录文献分析
    4.3 《新疆图志·艺文志》的着录内容
        4.3.1 地方方志
        4.3.2 行记着作
        4.3.3 历史纪实
        4.3.4 诗文集
5 《新疆图志·艺文志》的价值与局限性
    5.1 《新疆图志·艺文志》着录书目的研究现状
        5.1.1 年代分布趋势的统计分析
        5.1.2 论文分布情况分析
        5.1.3 作者分布情况分析比较
    5.2 意义与价值
        5.2.1 目录价值
        5.2.2 文献价值
        5.2.3 史料价值
        5.2.4 文化价值
    5.3 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新疆地方志中艺文记载情况
    附录2 :《新疆图志·艺文志》着录书籍的研究结果统计表
后记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6)裴矩与隋朝拓边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一、 巡抚岭南
二、 经略西域
三、 结语

(7)监理异民:裴矩对隋朝周边民族关系的经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裴矩其人
二、裴矩经营隋朝周边民族关系中的策略运用
    (一) “皇华遣使, 弗动兵车”
        1.情报先行———《西域图记》
        2.消灭反隋势力, 扶植亲隋力量
        3.“以夷制夷”———借铁勒之力打击吐谷浑
        4.“离强和弱”———离间东、西突厥内部势力
        5.经济交往———监知关市, 重开丝路
        6.炫耀财富———彰显大国风范
    (二) 武力征伐
三、结语

(8)许敬宗《西域图志》研究拾零--兼议道世《法苑珠林》的成书时间(论文提纲范文)

1 编撰成书
    1.1 史料来源
        1.1.1 玄奘《西域行传》
        1.1.2 唐使见闻
    1.2 始撰时间、成书时间
        1.2.1 显庆三年(658)
        1.2.2 乾封元年(666)
        1.2.3 龙朔三年(663)
2 佚书四种
    2.1 王名远《西域图记》
    2.2 王玄策《西国行传》
    2.3《圣地游记述》
    2.4《西域图》
3 结语

(9)隋代安西都护蠡测(论文提纲范文)

一、安西都护的设置背景
二、安西都护与初期公务
三、安西都护与义和政变
四、结语

(10)裴矩《西域图记》研究拾零——兼与余太山、李锦绣二先生商榷(论文提纲范文)

一佚文七则
二与《隋书·西域传》关系
三结语

四、裴矩与《西域图记》(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开国西蕃”到“退居河朔”:4-8世纪中期吐谷浑史研究[D]. 牛时兵. 兰州大学, 2021
  • [2]《隋书·附国传》与早期吐蕃史相关问题[J]. 李宗俊,梁雨昕.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3]中西文化交流视域下的裴矩与西域经略[J]. 王慕尧. 人文丛刊, 2017(00)
  • [4]裴矩与隋唐民族关系研究[D]. 毛亚莉. 山西大学, 2019(02)
  • [5]《新疆图志·艺文志》研究[D]. 焦梦娟.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6]裴矩与隋朝拓边浅谈[J]. 李中华. 考试周刊, 2019(25)
  • [7]监理异民:裴矩对隋朝周边民族关系的经略[J]. 贾发义,毛亚莉.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8]许敬宗《西域图志》研究拾零--兼议道世《法苑珠林》的成书时间[J]. 颜世明.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7(02)
  • [9]隋代安西都护蠡测[J]. 刘森垚.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0]裴矩《西域图记》研究拾零——兼与余太山、李锦绣二先生商榷[J]. 颜世明,高健. 敦煌研究, 2016(03)

标签:;  ;  ;  ;  ;  

裴举与《西域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