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育

浅谈电育

一、通电育种的初步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丹丹,许腾腾,高迪,齐昕,宁伟,汝振远,张翔栋,郭腾龙,申屠璐燕,于童,马洋洋,李运生,张运海,曹祖兵[1](2021)在《转录因子TEAD4对猪早期胚胎发育的调控》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众所周知TEA结构域转录因子4(TEA 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 4,TEAD4)是TEAD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在决定啮齿类动物着床前胚胎的特性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小鼠胚胎中发现,可以通过促进Cdx2表达来参与调控着床前胚胎滋养层细胞的谱系分化。若当小鼠胚胎中缺乏TEAD4时可导致小鼠囊胚形成失败。然而,TEAD4在猪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通过初步阐明TEAD4对猪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探索转录因子对猪早期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网页版工具对猪TEAD4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主要包括对猪TEAD4序列的分析,猪与人、小鼠之间同源性的比较,以及TEAD4在不同物种之间进化关系的比较。再通过试验检测TEAD4在猪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首先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EAD4在猪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中m RNA表达水平,再通过设计靶向TEAD4的si RNA,采用显微注射技术注入成熟卵母细胞中,降低卵胞质内源性的TEAD4水平,并确定TEAD4 siRNA仅作用于TEAD4,以期确定TEAD4在猪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结果】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猪TEAD4包含11个外显子,定位于5号染色体上,跨越长度37.188 kb,mRNA全长1 473 bp,编码区全长1 305 bp,编码434个氨基酸;与人、小鼠的同源性分析揭示TEAD4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性较高;且在猪和牛上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TEAD4 m RNA在猪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中均有表达,且以GV期卵母细胞为参照时比较发现,MII期卵母细胞表达量最低,并保持较低水平直至4-细胞时期,但到8-细胞时期表达量达到最高,而到桑椹胚和囊胚时期又逐渐下降。通过显微注射靶向TEAD4的si RNA发现:TEAD4 siRNA仅作用于卵母细胞中内源性的TEAD4,而对TEAD1和TEAD3不发挥作用;并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siRNA组相比,注射TEAD4 siRNA显着降低8-细胞和桑椹胚时期TEAD4 m RNA表达量,敲低效率达到80%。当敲低TEAD4表达时观察猪孤雌激活和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效率表明,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si RNA组相比,显着降低TEAD4 siRNA敲低组从8-细胞至囊胚阶段的发育效率。【结论】TEAD4在各物种间保守性高,在猪和牛上的亲缘性最近,TEDA4可参与调控猪早期胚胎的发育。

闫令文[2](2021)在《西瓜种质资源背景选择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文中指出

卢兆锴[3](2021)在《西瓜果实相关性状亲本遗传差异及其F1代杂种优势分析》文中指出

何丹[4](2021)在《《袁隆平-东方“稻神”》;《冬季来临之前》(节选)》文中研究表明

李厂[5](2021)在《基于电池驱动的玉米高地隙穴施肥机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周圣[6](2021)在《利用机器学习优化油菜含油量和脂肪酸的快速分析模型》文中提出

杨舒茜[7](2021)在《集成电路产业共性技术识别研究》文中认为

路军灵[8](2021)在《根际带电栽培对植物工厂生菜生长、叶烧病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蔬菜产量已基本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从而对蔬菜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升高,设施蔬菜生产亟需从数量向质量转型,提高蔬菜质量已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叶烧病是在叶菜中普遍存在的由钙缺乏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设施环境下尤为严重。叶烧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叶菜的外观品质、口感及其经济效益。因此,为了促进植物生长并减缓叶烧病的发生,以设施环境中较易发生叶烧病的生菜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在生菜根际环境产生负电压的通电系统,使生菜植株带负电,并在地上部生长空间形成正向电场的方法,研究了根际带电栽培对生菜生长和叶烧病的影响,并开展了不同电压下的根际带电栽培对生菜生长和品质影响的研究,探究根际带电栽培对生菜生长、根系吸收、钙离子吸收以及叶烧病发生的影响。(1)总光强设置为200μmol/(m2·s),R:B为4:1。根际通电电压为-15 k V的处理组做为试验组,无通电处理的为对照组,探究根际带电栽培对生菜生长和叶烧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生菜植株在第13天发生叶烧病现象,而试验组的生菜则在第15天出现叶烧病现象,且在第20天叶烧病的发生率降低了46.9%;移栽第20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菜植株的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分别提高了6.3%和30.9%,干质量分别提高了17.2%和22.4%;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46.2%、49.0%和5.2%,生菜光合产物的积累也得到提高,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不显着。因此,根际带电栽培在提高生菜生物量的同时,减轻了叶烧病的发病程度。(2)总光强设置为200μmol/(m2·s),R:B为4:1。根际通电电压为-15 k V的处理组做为试验组,无通电处理的为对照组,探究根际带电栽培对生菜根系Ca2+运移和热量交换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第10天,试验组生菜的根系活力和Ca2+吸收能力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33.3%和108.9%;移栽第20天,试验组生菜的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8.7%和71.4%,根系活跃吸收面积的变化不显着;潜热通量明期和暗期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1.6%和35.6%,同时试验组降低了生菜叶片的气孔阻力。因此,根际带电栽培通过提高植物蒸腾、降低气孔阻力促进了生菜根系对Ca2+吸收和运移的功能。(3)总光强设置为200μmol/(m2·s),光源为白光LED灯条。根际通电电压分别为-10、-15和-20 k V的处理组设置为试验组,分别记为T10、T15和T20,无通电处理的为对照组,记为CK,探究根际通电强度对生菜生长、叶烧病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0和T15处理生菜的地上部鲜质量分别提高了56.7%和12.4%;T20处理生菜新叶内的钙含量较CK提高了9.6%,叶烧病发生率降低了39.9%;不同处理下生菜的营养品质指标有所不同,T10和T15处理生菜的可溶性蛋白提高了29.6%和25.9%,T10处理下生菜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23.8%,T10、T15和T20处理生菜老叶内的钙含量分别提高了47.6%、25.2%和21.2%,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47.6%、25.2%和21.2%,生菜的硝酸盐含量影响不显着;综上所述,在R:B为4:1的植物工厂综合环控条件下,-15 k V的根际带电栽培能显着改善生菜的生长,并能有效地减缓叶烧病的发生。在白光LED的植物工厂综合环控条件下,不同电压的根际带电栽培对生菜的生长和品质具有不同的影响。T10和T15处理可提高生菜产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T20处理可提高根系活力促进了生菜新叶内钙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叶烧病的发生率,提高了生菜的外观品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适宜的根际通电强度,T10和T15处理有助于提高生菜的地上部鲜质量,T20处理有助于降低生菜叶烧病的发生率。

岳丽昕[9](2021)在《大白菜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大白菜是我国大面积种植的蔬菜,生产上以一代杂交种为主。但是,大白菜杂种优势形成的机理尚不清楚,杂交种选育很大程度上依赖育种者的经验,育种效率低。因此,探索大白菜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对提高大白菜育种效率及阐明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筛选14份大白菜亲本配制组合,分析各性状的杂种优势;选取两个代表性F1组合,利用不同方法对其F2分离群体的单株重进行QTL定位;结合转录组测序,比较不同耐热性大白菜在高温胁迫处理下的表现,鉴定了参与高温胁迫的关键基因。结果如下:1、利用14份大白菜优良骨干亲本,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91个F1组合,对亲本及组合开展11个性状的田间调查,结果发现:91个组合在28天苗期生长量、单株重、叶球重、生育期(商品成熟期)等四个性状均表现显着的杂种优势,最大超亲优势值分别为241.84%、118.14%、120.69%和-207.79%,说明白菜杂交育种可显着提高产量并缩短生育期。2、对亲本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2,444,676个高质量SNPs。基于全基因组SNPs差异和亲本间纯合差异SNPs位点的不同方法,计算亲本间的遗传距离(GD),遗传距离GDtotal和GDhomo的变幅分别为0.222~0.379和0.211~0.365。通过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GDhomo与28天生长量的中亲优势(r=0.262)和超亲优势(r=0.234)、球重的超亲优势(r=0.214)呈显着正相关(p<0.05),说明遗传距离可以部分预测大白菜杂种优势。3、利用QTL-seq和Graded Pool-seq在产量强优势组合的F2群体(418株)中检测到4个控制单株重的QTLs:q PW1.1,q PW5.1,q PW7.1和q PW8.1。连续两年的遗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1)q PW8.1定位在标记A08_S45(18,172,719)和A08_S85(18,196,752)之间,约23.5 kb,解释了8.6%的单株重和23.6%的白菜总球叶数的表型变异;还包含一个可能控制单株重杂种优势的杂合区段。2)q PW1.1和q PW7.1解释的单株重表型变异分别是11.7%和10.7%,且q PW7.1表达易受环境影响。3)q PW5.1在着丝粒区域具有显着信号,推测其高杂合性造成的“假超显性效应”和来自亲本‘XJD4’的增效等位基因是影响大白菜产量杂种优势的可能原因。4、以亲本“玉田包尖”配制的大白菜组合具有显着杂种优势,且正反交F1、957株F2的单株重、球高等性状的遗传明显偏向该亲本,说明亲本“玉田包尖”为强优势亲本,具有较强的性状遗传力。确定单株重为“玉田包尖”类白菜的优势性状之一;采用QTL-seq和Graded Pool-seq将包尖组合单株重QTL定位在A09染色体。5、筛选耐热亲本‘268’和热敏亲本‘334’,分别对其进行高温胁迫与对照处理,结合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11,055和8,921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所有DEGs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获得7个与高温胁迫高度相关的关键共表达模块和核心基因;高温胁迫后,耐热大白菜‘268’中谷胱甘肽代谢和核糖体生物发生途径显着上调,光合作用途径被抑制;而热敏大白菜‘334’中核心基因HSP17.6、HSP17.6B、HSP70-8、CLPB1、PAP1、PYR1、ADC2和GSTF11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参与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

崔傲[10](2021)在《江苏粳稻品种间多态性KASP标记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水稻是江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中粳稻约占总面积的90%。选育和推广优良的粳稻品种对江苏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江苏可推广种植的粳稻品种至少有200个,品种间的同质化问题严重。另外,众多的品种也给市场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导致种子市场上经常出现套牌侵权、假冒伪劣等违规违法事件,影响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和种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SSR指纹检测技术在品种鉴定中的有效应用,极大约束了种子市场上的各种违规违法事件。然而,由于SSR标记本身的局限性,使得这一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的种业发展需求。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技术具有检测结果准确、二等位、检测位点数灵活,且可在不同通量化程度的检测平台上使用,使得其已成为未来作物品种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最重要标记之一。为加速该标记技术在江苏水稻尤其是粳稻品种鉴定和分子育种中的应用,本研究开发了一批在江苏粳稻品种间多态性丰富的KASP标记并进行了初步应用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对武陵粳1号、淮稻5号、武运粳7号等11个江苏代表性粳稻品种进行了 10X测序,筛选到品种间的SNP位点681个;利用水稻3000份品种重测序信息,筛选江苏粳稻品种间的SNP位点7179个。最终获得在江苏粳稻品种间具备潜在多态性的SNP位点7860个,其在水稻基因组中的平均分布密度为17.5个/Mb。2、从LGC公司开发的2053个水稻商业化KASP标记库中,选择了 583个对24个江苏代表性粳稻品种进行多态性分析,获得了 156个多态性标记,多态率为26.7%。从上述构建的7860个SNP位点库中,随机选择300个位点开发了300个KASP标记,在24个代表性粳稻品种群体中有190个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63.3%,表明本研究筛选的多态性SNP位点库具有较高可靠性。最终获得在江苏代表性粳稻品种间的多态性KASP标记346个,相对均匀分布在水稻不同染色体上。3、选择93个多态性KASP标记,对7个不同省区的252个粳稻品种和16个籼稻品种进行基因分型,发现有5个标记在群体中检测到超过20%的杂合基因型,有76个检测到杂合基因型比例低于5%,其余均介于5-20%之间。进一步比较了 76个标记在不同区域品种及籼稻品种中的分型效果,发现绝大大多数标记在不同区域的粳稻品种群体内均具有较好多态性,标记PIC(多态性信息含量)值在0.24-0.59之间;但是在籼稻品种群体中只有9个标记具备多态性,其余67个均无多态性,表明这些SNP位点存在明显的籼、粳特异性差异。4、构建了 141个江苏粳稻品种在76个KASP标记位点上的DNA指纹,发现有7对品种的彼此间差异位点数在1-4个,其余均大于5个;进一步利用之前建立的60个SSR标记对这7对品种进行SSR指纹比较,发现仅有1对品种间的差异位点数超过2个,其余均小于或等于1个差异位点。随后对本实验室在60个SSR指纹比对中发现的小于等于4个差异位点的7对品种,采用76个KASP标记进行指纹分析,发现各对品种间的差异位点数最少为15个,最高达56个。综合比较显示,76个KASP标记对江苏粳稻品种的鉴别力更强,可以初步用于江苏粳稻品种DNA指纹库的构建。5、收集并初步测定了来自国内外不同区域以粳稻为主的530份种质资源在穗长、一次枝梗数等10个性状上的变异特征,发现品种间在多数性状上的变异还是比较丰富的,籼、粳群体间明显差异。随机选择了 100个KASP标记对所有530个品种进行了基因分型分析,发现有7个没有多态性,另外分别有38个和39个在该品种群体中检测到杂合位点率的比例超过20%和低于10%。利用杂合位点率较低的39个标记基因型数据对所有品种进行遗传相似性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区域或类型品种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6、开发了抗稻瘟病基因Pid3和金粳818中抗除草剂基因ALS627N的功能性KASP标记“KASP-Pid3”和“K-ALS-627”。验证结果显示,各标记不仅可广泛用于相应基因的选择、提高育种效率,而且可用于相应的实质性派生品种鉴定。

二、通电育种的初步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电育种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转录因子TEAD4对猪早期胚胎发育的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猪TEAD4生物信息学分析
        1.3.2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1.3.3 显微注射
        1.3.4 孤雌激活及胚胎培养
        1.3.5 体外受精及胚胎培养
        1.3.6 荧光定量PCR
2 结果
    2.1 猪TEAD4生物信息学分析
        2.1.1 猪TEAD4序列分析
        2.1.2 猪、人和小鼠TEAD4基因同源性比较
        2.1.3 TEAD4在不同物种间的分子进化关系
    2.2 猪早期胚胎发育中TEAD4 m RNA表达
    2.3 TEAD4 si RNA特异性靶向TEAD4并有效降低猪早期胚胎TEDA4 m RNA表达
    2.4 TEAD4敲低对猪孤雌激活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
    2.5 TEAD4敲低对猪体外受精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8)根际带电栽培对植物工厂生菜生长、叶烧病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设施环境下影响叶烧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策略
        1.1.1 品种
        1.1.2 风速
        1.1.3 湿度
        1.1.4 营养液
        1.1.5 生长周期
    1.2 电场对植物生长发育及离子运移的影响
        1.2.1 电场对植物种子的影响
        1.2.2 电场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离子运移的影响
        1.2.3 电场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领域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根际带电栽培对植物工厂生菜生长和叶烧病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试验条件
        2.1.2 试验设计
        2.1.3 叶烧病发生率及生长指标的测定
        2.1.4 光合性能参数的测定
        2.1.5 光合产物的测定
        2.1.6 光合色素的测定
        2.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带电栽培对生菜叶烧病发生率的影响
        2.2.2 带电栽培对生菜产量的影响
        2.2.3 带电栽培对生菜光合参数的影响
        2.2.4 带电栽培对生菜光合产物的影响
        2.2.5 带电栽培对生菜光合色素的影响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根际带电栽培对植物工厂生菜根系Ca~(2+)运移和热量交换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试验条件
        3.1.2 根系形态指标及根系活力的测定
        3.1.3 离子流速测定
        3.1.4 叶片和空气温度测定
        3.1.5 计算方法
        3.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带电栽培对生菜根系形态和活力的影响
        3.2.2 带电栽培对生菜根系吸收面积及离子流速的影响
        3.2.3 带电栽培对热量交换的影响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根际带电栽培强度对植物工厂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试验条件
        4.1.2 试验设计与设备
        4.1.3 生菜产量及形态指标的测定
        4.1.4 生菜叶片全碳、全氮含量测定
        4.1.5 生菜叶片钙含量的测定
        4.1.6 生菜品质的测定
        4.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根际通电强度对生菜生长形态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4.2.2 根际通电强度对生菜品质的影响
        4.2.3 根际通电强度对生菜总碳和总氮含量的影响
        4.2.4 根际通电强度对生菜新叶和老叶钙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大白菜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杂种优势的研究及其遗传机理
        1.1.1 植物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1.1.2 杂种优势的三个经典假说
        1.1.3 其他假说
    1.2 杂种优势预测
        1.2.1 配合力法
        1.2.2 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
        1.2.3 其他预测方法
    1.3 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1.4 BSA基因定位的发展及应用
    1.5 大白菜产量性状研究
        1.5.1 大白菜的产量构成及其相关性
        1.5.2 大白菜产量性状的研究进展
    1.6 大白菜耐热性研究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目的
        1.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白菜骨干亲本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亲本及F_1的田间性状表现
        2.2.2 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2.2.3 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2.2.4 遗传参数估计与分析
        2.2.5 大白菜杂种优势表现
    2.3 讨论
        2.3.1 配合力对杂交育种的影响
        2.3.2 遗传效应对杂交育种的影响
        2.3.3 大白菜产量、生育期表现显着优势
第三章 SNP标记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田间表型鉴定与数据分析
        3.1.3 欧式距离计算与表型聚类分析
        3.1.4 亲本的DNA提取与重测序
        3.1.5 数据质控与变异检测
        3.1.6 基于SNP标记计算遗传距离和亲本的聚类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基于表型数据的聚类分析
        3.2.2 亲本表型均值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3.2.3 亲本重测序与SNP标记开发
        3.2.4 基于SNP标记计算亲本间遗传距离
        3.2.5 基于SNPs的聚类分析
        3.2.6 SNP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3.3 讨论
        3.3.1 SNP遗传距离有助于准确聚类
        3.3.2 SNP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3.3.3 双亲表型均值与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性
第四章 矮桩组合单株重杂种优势QTL定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田间性状调查与数据分析
        4.1.3 单株重梯度混池的构建与测序
        4.1.4 数据质控与群体变异检测
        4.1.5 GPS关联分析
        4.1.6 SNP-index分析和ED分析
        4.1.7 分子标记开发与连锁分析
        4.1.8 候选基因预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大白菜单株重的遗传特性
        4.2.2 单株重与其他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2.3 单株重QTL的定位分析
        4.2.4 单株重QTL验证及候选基因预测
        4.2.5 杂合区段可能是导致单株重杂种优势的原因
    4.3 讨论
        4.3.1 与单株重相关的杂种优势QTL分析
        4.3.2 A05 着丝粒高杂合的原因及解释
        4.3.3 三种QTL分析方法的比较
        4.3.4 QTL“一因多效”现象与性状间的相关性
第五章 包尖组合单株重杂种优势QTL定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田间性状调查与数据分析
        5.1.3 单株重梯度混池的构建与测序
        5.1.4 数据质控与群体变异检测
        5.1.5 GPS关联分析
        5.1.6 SNP-index分析
        5.1.7 分子标记开发与连锁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包尖大白菜优势性状的确定
        5.2.2 亲本、F_1、F_2分离群体的田间性状表现
        5.2.3 优势性状-单株重QTL的定位分析
        5.2.4 单株重候选区间的验证
    5.3 讨论
        5.3.1 混池的数量及大小对定位结果的影响
        5.3.2 “玉田包尖”类白菜表现偏向遗传
        5.3.3 单株重候选区间的验证分析
第六章 大白菜耐热性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6.1 材料和方法
        6.1.1 试验材料与高温胁迫处理
        6.1.2 取样与转录组测序
        6.1.3 转录组分析
        6.1.4 差异表达分析
        6.1.5 基因功能注释与富集分析
        6.1.6 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及可视化
        6.1.7 q RT-PCR验证候选hub基因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大白菜品种高温处理表型
        6.2.2 转录组测序分析
        6.2.3 不同高温胁迫处理下的DEGs比较
        6.2.4 DEGs的功能注释与富集分析
        6.2.5 基因共表达网络的构建
        6.2.6 基因共表达网络确定七个响应高温胁迫的关键模块
        6.2.7 关键模块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6.2.8 与高温胁迫及其恢复处理相关的hub基因
        6.2.9 候选hub基因的表达验证
    6.3 讨论
        6.3.1 利用WGCNA分析构建与高温胁迫相关的共表达网络
        6.3.2 长期胁迫与短期胁迫机制的差异
        6.3.3 HSPs和 HSF在高温胁迫中的作用
        6.3.4 光合作用在高温胁迫中的作用
        6.3.5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在高温胁迫中的作用
        6.3.6 自噬相关基因可能在高温胁迫中起保护作用
第七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致谢
作者简历

(10)江苏粳稻品种间多态性KASP标记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前言
    1.1 DNA分子标记发展
    1.2 SSR标记及检测技术
    1.3 SNP标记及检测技术
        1.3.1 SNP标记
        1.3.2 SNP标记检测技术
        1.3.3 几种SNP标记检测技术比较
    1.4 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1.4.1 DNA指纹图谱构建及品种鉴定
        1.4.2 水稻重要性状基因定位
        1.4.3 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水稻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水稻总DNA提取
        2.2.2 KASP标记开发
        2.2.3 KASP标记多态性验证
        2.2.4 PCR、酶切及凝胶电泳检测
        2.2.5 农艺性状调查
        2.2.6 咪唑乙烟酸除草剂处理
        2.2.7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江苏粳稻品种间候选SNP位点筛选
    3.2 江苏粳稻品种间多态性KASP标记开发
    3.3 KASP标记在不同区域或类型品种间的多态性分析
    3.4 KASP标记在江苏粳稻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3.5 江苏粳稻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6 国内外不同区域种质资源主要农艺表型分析
    3.7 收集的530份品种资源间的遗传相似性初步分析
    3.8 抗稻瘟病基因Pid3的功能性KASP标记开发
    3.9 金粳818中抗除草剂基因功能性KASP标记开发
第4章 讨论
    4.1 KASP标记在水稻品种鉴定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4.2 江苏粳稻品种间高多态性的KASP标记开发
    4.3 KASP标记指纹在粳稻品种鉴定中的应用及多样性分析
    4.4 基因功能标记在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研究中涉及到的530份种质资源信息
附录二: 从3k品种序列中筛选SNP位点的R语言程序代码
附表三: 水稻3K品种中涉及的78份中国粳稻品种名
附录四: 江苏近年审定推广的141个粳稻品种在76个KASP标记位点的DNA指纹
附录五: 在76个KASP标记指纹检测中差异位点数在1-4个的9对品种信息及差异的标记位点
附录六: 在60个SSR标记指纹检测中差异位点数在1-4个的6对品种信息及差异的标记位点
附录七: 基于76个KASP标记指纹的141份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通电育种的初步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转录因子TEAD4对猪早期胚胎发育的调控[J]. 张丹丹,许腾腾,高迪,齐昕,宁伟,汝振远,张翔栋,郭腾龙,申屠璐燕,于童,马洋洋,李运生,张运海,曹祖兵. 中国农业科学, 2021(20)
  • [2]西瓜种质资源背景选择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D]. 闫令文.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西瓜果实相关性状亲本遗传差异及其F1代杂种优势分析[D]. 卢兆锴.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4]《袁隆平-东方“稻神”》;《冬季来临之前》(节选)[D]. 何丹. 新疆大学, 2021
  • [5]基于电池驱动的玉米高地隙穴施肥机械研究[D]. 李厂.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1
  • [6]利用机器学习优化油菜含油量和脂肪酸的快速分析模型[D]. 周圣. 武汉轻工大学, 2021
  • [7]集成电路产业共性技术识别研究[D]. 杨舒茜.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 [8]根际带电栽培对植物工厂生菜生长、叶烧病及品质的影响[D]. 路军灵.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9]大白菜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研究[D]. 岳丽昕.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10]江苏粳稻品种间多态性KASP标记开发与应用[D]. 崔傲. 扬州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浅谈电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