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花——花瓣之美

中国兰花——花瓣之美

一、中国兰——瓣型之美(论文文献综述)

刘红,瞿辉,弓健,马辉,刘春贵,李风童,袁媛,包建忠,魏晓羽,孙叶[1](2021)在《春兰种质资源的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春兰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19对具有多态性且条带清晰的引物,对48份春兰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19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7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4.052 6个等位基因;观测杂合度(Ho)平均为0.437 5,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547 0;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介于0.657 9~1.405 9之间,平均为0.976 2;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328 1~0.640 4,平均为0.481 5;基因流(Nm)的平均值为12.624 6。对3个参试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色花群体(SH)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色花群体(SH)与素心花群体(SX)亲缘关系较近,与蝶花群体(DH)之间亲缘关系较远。48份春兰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71~1.00,在遗传相似度为0.745时,48个种质聚成5类。仅用5对核心引物能够区分参试种质,并为每份种质构建了指纹图谱。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春兰新品种选育及品种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徐子涵,陈跃,胡凤荣[2](2021)在《兰属植物细胞学与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兰属(Cymbidium)植物作为重要的观赏花卉,是研究被子植物花器官分化的良好模式类群。目前,兰属植物的染色体进化研究十分受限,其物种形成和进化过程尚不清楚,部分种或变种仍缺乏着丝粒、端粒、核仁组织区等细胞学标记。本研究从常规的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两个角度对兰属植物染色体的倍数性、核型、染色体行为、荧光原位杂交、表观遗传标记及分子标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期望为兰属植物的系统研究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参考,并为细胞学及分类学相关工作的研究提供基础。

王宏利[3](2020)在《39种建兰表型性状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指出兰花是珍贵的观赏植物,品种众多,作为主要原产地之一的中国有上千个原种。为了解建兰种质间的亲缘关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基于ISSR标记和主要表型性状对建兰进行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建兰品种鉴定及杂交育种等提供依据。本文选取39个建兰品种作为研究材料,从25个形态特征进行表型性状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I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建兰实验材料各表型性状的变异幅度为9.28%-76.17%,各表型性状间均存在较大程度的变异。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叶长、叶艺、花葶高度呈极显着相关;叶片数与叶色呈极显着相关;叶艺和花葶高度呈极显着相关;花葶着花数与花梗粗呈极显着相关;萼片长与花长、花宽、萼片及花瓣姿态、花瓣颜色数量、唇瓣长度、唇瓣宽度呈极显着相关;花长与萼片及花瓣姿态、花瓣颜色数量呈极显着相关;花宽与唇瓣宽度呈极显着相关;萼片及花瓣姿态与花瓣颜色数呈极显着相关;花瓣颜色数量与唇瓣呈极显着相关;主花色与唇瓣呈极显着相关。3.表型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份建兰实验材料欧式距离范围为3.612-38.796。汇翠粉荷和峨眉水仙的欧式距离最小,为3.612,表明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素君荷和富山奇蝶之间的欧式距离最大,为38.796,表明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远,其他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位于两者之间。对30个供试材料的表型性状使用层次聚类法进行树状图绘制,在欧氏距离为16处,30个建兰供试品种分成4个群集。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贡献值最大的花部性状有花葶高度、花长和唇瓣长等性状均与花部质量有关,花部性状的综合评分表明:广东佛山的红君荷花部综合特性最好,观赏价值最高,广东佛山的水晶皇梅综合特性最低。叶部性状中贡献值最大的是叶片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尖端形状等性状,这些性状都和叶部叶型联系紧密。叶部性状的综合评分表明:叶部综合特性最好的是广东潮汕的铁骨素梅,四川名山的名山仙子综合特性最低。5.从36条ISSR引物筛选出6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高、多态性好的引物,利用这6个引物对39份建兰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64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7条。平均每条引物检测到的条带数为11条,多态性条带为10条,多态性比率为89.88%。ISSR标记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500-0.953,表明39份实验材料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由表可知39份建兰实验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500-0.953,说明39份实验材料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其中台湾花莲的梨山狮王与广东揭阳的秋雪,两者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都达到0.953,表明它们之间的遗传物质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其次是广东佛山的水晶皇梅与广东潮汕的铁骨素梅,两者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875,表明这两份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小的是四川自贡的黄光登和台湾台中的锦旗,福建漳州的红月、四川峨眉山的中华彩霞和台湾基隆的市长红,其值均为0.500,表明这两者间的遗传差距最大,亲缘关系最远。对39个供试材料的ISSR分子标记使用层次聚类法进行树状图绘制,在遗传相似系数约为0.71时39个建兰供试品种分成6个群集。6.表型和ISSR多样性分析表明,39份建兰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为进一步的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汪源[4](2020)在《国兰与兰文化》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兰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探讨了国兰的悠久历史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特有兰文化。国兰鉴赏是兰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也简要进行了介绍。

蒋彧[5](2019)在《一个国兰叶艺新材料的创制及叶艺形成机理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兰作为中国传统名花,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中国兰消费要求不仅停留在花的观赏上,对株型、花艺、叶艺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销售的叶艺兰品种为下山兰,对野生国兰资源破坏严重。而下山兰被疯狂炒作,扰乱国兰市场秩序,百姓对优质国兰望而却步。另一部分叶艺兰为栽培品种的自然芽变,变异率极低。针对此现状,加速人工诱发叶艺新品种势在必行。而中国兰叶艺新品种人工选育困难,亟待解决的就是探索叶艺新材料创制方法并解析中国兰叶艺形成机理,为人工诱发叶艺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以中国兰春剑‘隆昌素’为材料,通过辐射诱变与组织培养技术结合获得了一份叶艺新材料,命名为‘叶艺隆昌素’;并从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开展研究,阐释了‘叶艺隆昌素’叶艺形成的机理,为国兰叶艺新品种的选育奠定生理和分子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叶艺新材料的创制。以春剑‘隆昌素’芽为外植体,优化了外植体诱导和分化条件,以1/2 MS作为基本培养基,添加NAA 1.4-2.0 mg/L、4 g/L活性炭,完成了根状茎的启动。在B5+6-BA 1.0 mg/L+NAA 0.1 mg/L培养条件下,诱导根状茎分化出芽,并通过磁处理技术,提高了根状茎分化芽的效率。在获得‘隆昌素’无性繁殖系基础上,对‘隆昌素’根状茎进行60Co-γ射线处理,在20 Gy处理剂量下,获得了颜色变黄的根状茎,分化出了国兰叶艺新材料,命名为‘叶艺隆昌素’。2.叶片结构及相关生理参数研究。通过对根状茎增殖分化及试管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片结构及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隆昌素’相比,‘叶艺隆昌素’发生了以下变化:(1)根状茎增殖和分化能力下降,试管苗长势缓慢;(2)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3)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相对电导率增加;(4)叶绿体结构不完整,呈囊泡状,基粒片层和类囊体减少;(5)叶绿素合成中间产物ALA、PBG、Urogen III、Coprogen和ProtoⅨ的含量降低,推测受阻位点可能发生在Copr到Proto部位。由此可知,‘叶艺隆昌素’叶绿体结构不完整可能影响了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造成生理功能异常,根状茎分化能力下降,试管苗长势缓慢。3.根状茎转录组测序分析。以‘叶艺隆昌素’根状茎为材料,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根状茎颜色变黄的原因。结果表明根状茎颜色变黄与叶绿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不相关,但是否与叶绿素降解相关需要进一步证实。psbC、psbH等与叶绿体发育相关基因在‘叶艺隆昌素’根状茎中的表达量降低,可能影响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致使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绿素含量降低,根状茎变黄。4.叶片转录组测序分析。以‘叶艺隆昌素’叶片为材料,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叶艺性状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编码尿卟啉原脱羧酶的HEME基因在‘叶艺隆昌素’中表达下调,影响了尿卟啉原Ⅲ的合成,可能是尿卟啉原Ⅲ到原卟啉原Ⅸ合成受阻的原因之一。而叶绿素生物合成中编码镁原卟啉Ⅸ甲基转移酶的CHLM基因、谷氨酸-tRNA还原酶的HEMA基因在‘叶艺隆昌素’中上调表达,可能是一种补偿性的提高表达。同时还发现一个叶绿素降解相关的基因在‘叶艺隆昌素’中表达上调,表明叶艺的形成的部分原因是叶绿素生物合成和叶绿素降解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叶绿体发育和光系统相关基因在‘叶艺隆昌素’叶片中下调表达,可能影响了类囊体膜的发育,致使叶绿素合成后也无法整合到光合蛋白上,进而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

李季鸿[6](2018)在《兰属DUS测试表型及分子性状采集分析方法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兰属(Cymbidium Sw.)是微子目兰科植物,是品种间变异最大、遗传背景最复杂的类群。本文采集了广东、福建市场常见的兰属栽培品种和出版文献里收录的兰属种质资源共142个品种,调查了这142个品种的10个数量性状,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分级。从中选取了代表兰属不同种的10个品种对85对SSR引物进行了筛选,选取出识别性高、多态性好的兰属SSR通用性引物。同时对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6个兰属品种进行了表型和分子特异性测试,确定表型代码,并进行了身份描述照片的拍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的4个品种1701A、1702A、1703A、1704A进行了特异性测试,结果表明:与其各自的近似品种相比,1701A在8个目测性状和12个测量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1702A在2个目测性状和9个测量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1703A在2个目测性状和3个测量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1704A在2个目测性状和10个测量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在近似品种选择足够近似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判定申请品种1701A、1702A、1703A和1704A具备特异性。2.对142个兰属品种的叶片数、叶长度、叶宽度、花序梗长、花数量、萼片长、萼片宽、花瓣长、花瓣宽和唇瓣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度、叶宽度、花序梗长和萼片长符合正态分布,花瓣长和唇瓣长符合近似正态分布,因此对这6个数量性状采用概率法进行了数值范围分级。叶片数、花数量、萼片宽、花瓣宽不符合正态分布的4个数量性状采用极差法进行数值范围分级。3.参照UPOV技术文件TGP/8-3,首次研究了兰属的表型GAIA(盖亚)距离。根据兰属测试指南中76个性状表达的特征,为品种间每一个性状的差异进行了权重赋值,可以消除利用代码法筛选品种存在的由于生态环境、性状观测误差等带来的问题。利用权重赋值,按照性状差异,对6个申请品种及其近似品种,进行了两两对比,得到品种间表型GAIA距离。对6个申请品种及其近似品种的表型GAIA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申请品种与其近似品种基本归为一类,与分子距离聚类分析结果基本吻合,相关系数高达0.6524。说明本研究的表型GAIA距离和分子距离方法所得结果均真实可靠,可较好的相互配合用于兰属品种近似品种的筛选。4.利用有代表性的10个兰属品种,从8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条带清晰、通用性好的引物。这17对引物共扩增出85个不同的条带,平均每一对引物扩增出5个条带;扩增出多态性条带61个,多态性条带比率平均值为0.72,除了个别引物如S11和S10的多态性条带比率较低外(0.25和0.38),其余的15对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比率均在0.50以上。通过17对SSR引物对6个申请品种及其近似品种的进行分子距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申请品种与其近似品种基本归为同一类,说明本研究获得的分子距离基本能真实代表品种的身份信息。5.基于植物新品种DUS测试身份照片拍摄规范,本研究从拍摄期、拍摄地点、材料准备、拍摄背景和拍摄技术要求方面提出了兰属品种群体、植株、花序和单花4张身份照片拍摄技术规范,为兰属新品种DUS测试身份照片的拍摄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导。上述研究结果为兰属植物的性状描述、身份照片的拍摄、品种特异性测试、品种身份真实性鉴定以及近似品种筛选提供了基本技术依据。

漆子钰[7](2017)在《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组培快繁及其试管开花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 Rchb.f.)在我国及其它东南亚地区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多样的瓣型和典雅的花色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被广泛栽培,但在拓展兰花产业和推广新品种的过程中,需要经过授粉、结果、开花到筛选优良新品种至少10年的育种周期,导致相比其它草本花卉成本更高,如何缩短育种周期提前获取优良花型性状和降低培育成本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组织培养作为一种快速繁殖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研究以春兰杂交F1根状茎和试管苗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和激素测定围绕其再生体系、试管开花以及内源激素与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缩短其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转变的时间,为春兰杂交后代选育优良新品种摆脱季节及生长周期对开花的限制,同时探讨春兰花芽诱导过程中分化的规律,为国兰杂交新品种试管开花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春兰杂交F1植株再生中,增殖最适培养基为3.0 g·L-1花宝2号+0.5 mg·L-1 6-BA+3.0 mg·L-1 NAA+1.0 g·L-1 蛋白胨+1.0 g·L-1 活性炭(AC)+30.0 g·L-1 白砂糖(Su)+7.0 g·L-1 琼脂(Ag),生长速度和增殖系数分别为7.31和6.02;分化最适培养基为2.0 mg·L-16-BA+0.3 mg·L-1 NAA+30.0 g·L-1 Su+7.0 g·L-1 Ag,分化率、芽诱导个数和株高分别为90%、5.44个和2.53 cm;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5 mg·L-1 IBA+2.0 g·L-1 蛋白胨+50.0 g·L-1 香蕉+60.0 g·L-1 土豆+1.0 g L-1 AC+25.0 g·L-1 Su+7.0 g·L-1 Ag,生根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分别为100%、8.03条和3.00 cm/条根;春兰组培苗练苗移栽60 d后存活率达 96.53%。2.春兰根状茎试管开花中,细胞分裂素6-BA和TDZ是花芽诱导的主要因素;6-BA相对TDZ更适合春兰试管开花,最适浓度为8.0 mg·L-1,TDZ花芽诱导率高但花芽多畸形;低浓度生长素NAA有利于花芽分化后花朵的开放,以0.1 mg·L-1为宜;MS中2~3倍P比1倍P显着提高了花芽诱导率;Su为35.0 g·L-1时最适合根状茎花芽分化,过高反而抑制成花。春兰组培苗试管开花最适培养基为1.5 mg·L-1 IBA+3.0 g·L-1 蛋白胨+50.0 g·L-1 香蕉+60.0 g·L-1 土豆+1.0 g·L-1 AC+30.0 g·L-1 Su+7.0 g·L-1 Ag,花芽诱导率为20.00%,均能正常开放。3.温差和光周期对春兰根状茎试管开花影响很小,为非决定性因素;春兰根状茎试管开花最适合的光强为700~800 1x,花芽诱导率、正常花芽率分别为19.08%、10.24%;光强、光质和光周期正交设计组合下最适合春兰根状茎试管开花的培养环境为100 μmol·m-2·s-1光强+1R:1B:0.01G光量+14/10h·d-1日夜光照,花芽诱导率、正常花芽率和叶芽诱导率分别为23.43%、11.88%和50.35%;红光的递增抑制了花芽的分化;LED补光系统的花芽诱导率和正常花芽率高于日光灯管。4.在花芽分化初期,低水平的ABA、GA3和高水平的IAA、ZR有利于春兰根状茎的花芽诱导;4种内源激素在盛花期都达到峰值;ZR/IAA、ABA/IAA比值降低与ZR/GA3、ABA/GA3比值升高有利于花芽的形成,ZR/IAA、ABA/IAA、ZR/GA3比值升高和ABA/GA3比值降低有利于花芽的发育。外源NAA浓度升高时,与ABA和ABA/GA3成反比,与IAA、GA3和ZR成正比;该条件下不利于春兰开花;外源6-BA浓度升高时,与IAA和GA3成反比,与ABA/IAA、ZR/GA3和ABA/GA3比值成正比;该条件下有利于春兰开花。

杨乃运[8](2017)在《兰花游 私密档案》文中研究表明最早认识兰花是在颐和园乐寿堂围墙的墙窗上,那不是真花,是绘在窗玻璃上的,自那以后,我就一直认为兰花是那个样子,叶儿长得像韭菜,花朵小小的,很不起眼儿,直到战友王巍邀我们去房山看兰花。也让我对兰花世界开始有了真正的认识和了解。兰花原来根本不是以往我所认知的那个样子,它的品种居然多达25000个到30000个以上,仅按属分就超过800,是开花植物中最大最具多样性的科,没把各属各种

黄佩璐[9](2016)在《六个建兰品种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与园林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 ((L.))Sw.)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和经济文化价值。由于其在栽培生产和园林应用两方面均开发较少,从研究其生理特性和目前在福州地区的园林应用情况的角度出发,应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六个品种建兰的快速光曲线、荧光参数、荧光猝灭、电子传递速率和园林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如下:1、参试品种的ETR随光强升高而升高,所能达到的rETR和可承受最大光照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品种间差异,达到rETR后随光强升高而降低,并且在光强高过一定数值后ETR为0,初步判断是因为光保护机制,ETR和光强的关系为二次项函数。2、同光照强度下,品种Fo数值没有明显差距,而Fm则有显着差异,品种的Fm高低和稳定性有一定相关,Fm均值高的品种Fm稳定性低于Fm均值低的品种。品种的电子传递速率同样有较大的均值标准差,但总体排序和Fm排序基本一致。3、品种间的耐光照程度和光合效率没有必然联系,耐光照程度与NPQ则直接相关。品种间的qP和NPQ的均值标准差高于Fm和F0的均值标准差,其中龙岩素的数值呈现较大的浮动。4、参试品种中,按照达到最大电子传递速率的光化光强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分别是大青、小桃红、龙岩素、尤溪素、市长红、铁骨素,大青显着高于其它品种,铁骨素显着低于其它品种。从园林应用上看,大青、市长红、铁骨素适宜配置在光强中等地区,小桃红、龙岩素适宜光强较低地区,尤溪素适合室内栽培。5、建兰在福州地区的园林应用中原则为因地制宜、艺术效果、环境心理和经济合理。配置方式有盆栽、搭配假山、建筑、水景、乔木和专类园,待开发配置有花境、花台和花箱。所存在问题有应用地点少、应用方式少,最主要原因是建兰的大众认知度低,建兰的园林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发。6、建兰目前的主要问题有两点:(1)建兰缺少系统的繁育研究和推广,当前研究内容未应用于产业生产。(2)建兰缺少景观应用的开发。对于问题的建议有三点:(1)加强对于建兰培育的研究。(2)增加建兰在园林中的应用。(3)提升建兰文化宣传的力度。

朱明雯[10](2015)在《安徽省野生兰花资源多样性研究及评价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农户,结合理论知识等多种研究方式,对安徽的野生兰花的属种数分布、地区散布、区系类型等运用了统计研析,然后用AHP法构建了野生兰花评价体系,研究结果如下:(1)安徽省的兰花资源,有34属,56种,兰科资源种、属分散,很是丰富,同时,也发现兰花资源在安徽省缺少大属,多是小属,大部分属呈零散状态分布生活。(2)安徽省的兰花资源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来说,都是重要的花卉资源库,在华东地区尤为突出,属种分别占75.6%、55.4%。(3)安徽省兰花资源生活型具有多样性:山谷溪边,岩石,树林,草地;7.1%是4种腐生类兰花,占总种数的比例;8.8%是3属腐生类兰花,占总属数的比重;附生种有9种,占总种数的16.1%;附生类有5属,占总属数的14.7%;76.8%是地生种43种,占总种数的比重;76.5%是地生类的26属,占总属数的比例。(4)安徽省兰花垂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低海拔地区,兰花种类较少,随着海拔升高,物种逐渐升高然后下降,在中高海拔地区的兰花是最丰富的。(5)沿江丘陵地区、皖南山区、皖西大别山区基本上都有野生兰花资源的散布存在,其中,大多数齐集在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6)安徽省的兰花资源区系成分:9类型,3变型;热带成分略高于温带成分,两者相当,这表明安徽省的兰科植物的区系组成相对繁杂,温带和亚热带成分共存,具备鲜明的温带和亚热带过渡特征。(7)通过AHP法,对15个选出来的评价因子进行比较研析,计算得出:花奇特性权重值0.208,资源丰富度权重值0.206,芳香性权重值0.148,叶艺权重值0.139,其余权重均小于0.1。由计算出来的综合分数可以看出来,安徽的56种野生兰花可以被分成4个档次:Ⅰ级(>3.5)9种高开发利用价值的兰花;Ⅱ级(3.0-3.5)21种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兰花;Ⅲ级(2.5-3.0)22种属于一般开发利用价值的兰花;Ⅳ级(<2.5)4种低开发利用价值的兰花。

二、中国兰——瓣型之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兰——瓣型之美(论文提纲范文)

(1)春兰种质资源的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多态性SSR引物筛选
    1.2 遗传多样性分析
    1.3 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1.4 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
    1.5 种质的聚类分析
    1.6 指纹图谱代码的构建
2 讨论
    2.1 EST-SSR标记多态性分析
    2.2 遗传多样性分析
    2.3 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亲缘关系分析
    2.4 SSR标记构建指纹图谱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2 DNA提取
    3.3 EST-SSR引物筛选及PAGE电泳
    3.4 PCR扩增和数据分析
    3.5 SSR指纹图谱构建
作者贡献

(2)兰属植物细胞学与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染色体倍性及核型分析
2 染色体行为、分带及荧光原位杂交
    2.1 染色体行为
    2.2 染色体分带及其他细胞学标记
3 基于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
4 展望
作者贡献

(3)39种建兰表型性状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兰属植物简介
    1.2 建兰概况
    1.3 兰属植物表型性状研究现状
    1.4 遗传标记类型及其兰花中的应用
        1.4.1 形态标记
        1.4.2 细胞学标记
        1.4.3 生化标记
        1.4.4 分子标记
        1.4.5 分子标记在兰花中的应用
    1.5 评价遗传多样性的指标参数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试验地基本情况
    2.2 建兰材料表型性状分析
        2.2.1 表型性状的选择及数据采集
        2.2.2 性状评价标准
        2.2.3 表型性状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3 建兰材料I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2.3.1 样品材料采集
        2.3.2 主要实验仪器
        2.3.3 主要试剂
        2.3.4 建兰材料DNA的提取
        2.3.5 建兰材料ISSR-PCR扩增体系的构建
        2.3.6 单因素设计优化ISSR-PCR反应
        2.3.7 ISSR引物筛选
        2.3.8 ISSR-PCR扩增及检测
        2.3.9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建兰主要表型分析与评价
        3.1.1 30个建兰品种表型性状观测结果
        3.1.2 30个建兰品种11个质量性状赋值
        3.1.3 30个建兰品种质量性状出现的频率
        3.1.4 30个建兰品种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
        3.1.5 30个建兰品种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1.6 30个建兰品种主要表型性状聚类分析
        3.1.7 30个建兰品种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2 39份建兰品种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3.2.1 基因组总DNA提取
        3.2.2 引物筛选结果
        3.2.3 39个建兰品种材料引物筛选后扩增结果
        3.2.4 引物扩增条带多态性统计分析
        3.2.5 建兰实验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3.2.6 39个建兰材料的聚类分析
4 结论和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表型性状一致性和差异性
        4.2.2 39份建兰材料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4.2.3 表型性状与ISSR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4.2.4 兰属资源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4)国兰与兰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兰及其分布
2 国兰的悠久历史文化
3 赏兰成为中国特有文化现象
4 国兰的鉴赏

(5)一个国兰叶艺新材料的创制及叶艺形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兰及叶艺兰简介
        1.1.1 兰花简介
        1.1.2 国兰的价值
        1.1.3 春剑‘隆昌素’品种介绍
    1.2 国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2.1 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
        1.2.2 培养基配方
        1.2.3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1.3 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1.3.1 ~(60)Co-γ辐射诱变育种研究现状
        1.3.2 辐射诱变与组织培养综合育种技术研究概况
        1.3.3 国兰辐射诱变研究进展
    1.4 植物叶色突变体研究进展
        1.4.1 叶色突变体的来源
        1.4.2 叶色突变体的分类
        1.4.3 叶色突变体的生长状况
        1.4.4 叶色突变生理机制
        1.4.5 叶色突变主要分子机制
    1.5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观赏植物中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隆昌素’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叶艺新材料的创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培养条件对‘隆昌素’外植体诱导成根状茎的影响
        2.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隆昌素’根状茎分化成芽的影响
        2.2.3 磁处理对‘隆昌素’根状茎分化成芽的影响
        2.2.4 ‘隆昌素’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ISSR研究
        2.2.5 ~(60)Co-γ辐射诱变‘隆昌素’根状茎研究
    2.3 讨论
        2.3.1 不同培养条件对‘隆昌素’外植体诱导成根状茎的影响
        2.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隆昌素’根状茎分化成芽的影响
        2.3.3 磁处理对‘隆昌素’根状茎分化成芽的影响
        2.3.4 ‘隆昌素’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ISSR研究
        2.3.5 ~(60)Co-γ辐射诱变‘隆昌素’根状茎研究
    2.4 小结
第三章 ‘叶艺隆昌素’表型及生理生化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3.1.3 光学显微镜观察
        3.1.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3.1.5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3.1.6 染色体倍性分析
        3.1.7 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测定
        3.1.8 叶绿素合成关键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检测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表型对比
        3.2.2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组培苗增殖及分化差异
        3.2.3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3.2.4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生理参数测定
        3.2.5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叶片结构分析
        3.2.6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染色体倍性分析
        3.2.7 ‘叶艺隆昌素’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
    3.3 讨论
        3.3.1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生理生化比较研究
        3.3.2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叶片结构比较研究
        3.3.3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比较研究
    3.4 小结
第四章 ‘叶艺隆昌素’根状茎转录组测序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根状茎形态观察
        4.2.2 测序结果和组装
        4.2.3 基因功能注释及分类
        4.2.4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及功能分类
        4.2.5 差异表达unigene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相关成员的鉴定
        4.2.6 差异表达unigene中叶绿体发育相关功能蛋白基因的鉴定
        4.2.7 其他调控相关的unigene
        4.2.8 实时荧光定量PCR
    4.3 讨论
        4.3.1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对根状茎变黄的影响
        4.3.2 叶绿体发育相关功能蛋白基因对根状茎颜色变黄的影响
        4.3.3 其他因素对根状茎变黄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叶艺隆昌素’叶片转录组测序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测序结果、组装及注释
        5.2.2 DEGs功能分类
        5.2.3 KEGG功能分析
        5.2.4 差异表达unigene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相关成员的鉴定
        5.2.5 差异表达unigene中叶绿体发育相关功能蛋白基因的鉴定
        5.2.6 其他调控相关的unigene
        5.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5.3 讨论
        5.3.1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对叶艺形成的影响
        5.3.2 叶绿体发育相关功能蛋白基因对叶艺形成的影响
        5.3.3 其他因素对叶艺形成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兰属DUS测试表型及分子性状采集分析方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
1 文献综述
    1.1 兰属概况
        1.1.1 兰属
        1.1.2 兰属内种群的开发情况
        1.1.3 兰文化及观赏体系变迁
        1.1.4 广东兰属品种
    1.2 兰属品种产业化现状概括
        1.2.1 广东兰属品种产业现状
        1.2.2 广东兰属育种力量
    1.3 兰属新品种申请概况
        1.3.1 中国品种登录
        1.3.2 国际兰花登录
        1.3.3 兰花品种审定
        1.3.4 兰属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
    1.4 植物品种DUS测试数量性状分级
        1.4.1 极差等距法
        1.4.2 正态分布概率分级法
        1.4.3 偏态分布概率分级法
    1.5 兰属SSR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开发
    1.6 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数量性状的采集方法
        2.2.2 数量性状的分级方法
        2.2.3 测试品种性状采集和DUS判定
        2.2.4 兰属品种分子指纹图谱构建方法
        2.2.5 试剂和仪器
        2.2.6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兰属新品种特异性测试
        3.1.1 兰属新品种1701A的特异性判定
        3.1.2 兰属新品种1702A、1703A和1704A的特异性判定
    3.2 兰属数量性状分级研究
        3.2.1 数量性状基本特征分析
        3.2.2 正态分布数量性状分级
        3.2.3 非正态分布数量性状分级
    3.3 兰属品种表型GAIA距离
        3.3.1 兰属品种表型性状观测
        3.3.2 兰属品种表型性状GAIA赋值
        3.3.3 兰属品种表型GAIA距离
    3.4 兰属品种SSR指纹图谱构建
        3.4.1 用于SSR标记选择的兰属品种分析
        3.4.2 兰属品种SSR分子标记的筛选
        3.4.3 兰属品种分子距离
    3.5 兰属品种表型和分子距离对比分析
        3.5.1 兰属品种分子距离聚类分析
        3.5.2 兰属品种分子距离与表型GAIA距离相关性分析
    3.6 兰属品种身份图片拍摄规范
        3.6.1 群体照片拍摄标准
        3.6.2 植株照片拍摄规范
        3.6.3 花序照片拍摄规范
        3.6.4 单花照片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DUS近似品种的选择与数据库的构建
        4.1.2 品种间表型距离和GAIA赋值
        4.1.3 分子标记技术在DUS测试中的应用
        4.1.4 兰属技术问卷性状修改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表A用于数量性状采集的兰属品种/资源目录表
附录 表B用于兰属品种分子标记初筛的85对SSR引物

(7)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组培快繁及其试管开花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国兰离体快繁的研究进展
        1.1.1 组织培养流程和外植体的选择
        1.1.2 培养基的选择
        1.1.3 生长调节剂
        1.1.4 添加物的调节
        1.1.5 培养条件
    1.2 兰科植物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1.2.1 生长调节剂
        1.2.2 营养条件
        1.2.3 光照
        1.2.4 温度
        1.2.5 其它条件
        1.2.6 离体材料授粉和结果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春兰的组培快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基本培养基、6-BA和NAA对根状茎增殖的影响
        2.2.2 NAA、6-BA和TDZ对根状茎芽分化的影响
        2.2.3 IBA和蛋白胨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2.2.4 炼苗移栽
    2.3 讨论与小结
        2.3.1 增殖的影响
        2.3.2 芽分化的影响
        2.3.3 生根的影响
3 培养基对春兰试管开花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基本培养基、6-BA和NAA对根状茎花芽的诱导
        3.2.2 高浓度6-BA及低浓度TDZ和NAA对根状茎花芽的诱导
        3.2.3 高浓度TDZ及低浓度6-BA和NAA对根状茎花芽的诱导
        3.2.4 P和Su对根状茎花芽的诱导
        3.2.5 PP333和Su对根状茎花芽的诱导
        3.2.6 PP333和GA3对根状茎花芽的诱导
        3.2.7 IBA和蛋白胨对组培苗花芽的诱导
        3.2.8 CW和TDZ对组培苗花芽的诱导
    3.3 讨论与小结
        3.3.1 外源激素对试管开花的影响
        3.3.2 营养元素和附加物对试管开花的影响
        3.3.3 不同诱导材料对花芽开花的影响
        3.3.4 花型和自花授粉结果现象
4 温度和光照对春兰试管开花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温度的影响
        4.2.2 光强的影响
        4.2.3 光强、光质和光周期的影响
    4.3 讨论与小结
        4.3.1 温度的作用
        4.3.2 光强的作用
        4.3.3 光强、光质和光周期的共同作用
5 内源激素含量与试管开花相关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5.2.2 外源激素对内源激素的影响
    5.3 讨论与小结
        5.3.1 4种内源激素含量与试管成花的关系
        5.3.2 内源激素动态平衡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5.3.3 内、外源激素之间的关系
6 结论
    6.1 快繁体系的建立
    6.2 试管开花培养基的筛选
    6.3 温度和光照对试管开花的影响
    6.4 试管开花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9)六个建兰品种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与园林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建兰概述
        1.1 建兰简介
        1.2 建兰的观赏
        1.3 建兰的应用
    2 国内外建兰研究概况
        2.1 建兰的资源分布与品种调查研究
        2.2 建兰的生理特性研究
        2.3 建兰的栽培繁殖研究
        2.4 建兰的其它方面研究
    3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园艺研究中的应用
        3.1 植物栽培
        3.2 品种改良
        3.3 研究植物光合机制
        3.4 研究逆境胁迫
        3.5 产品品质评估
        3.6 空气质量检测
    4 叶绿素荧光常用参数的基本意义及计算
        4.1 叶绿素荧光的基本原理
        4.2 叶绿素荧光常用参数的基本意义及计算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6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建兰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的选取
        1.2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建兰的快速光曲线
        2.2 建兰的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
        2.3 荧光猝灭和电子传递速率测量
        2.4 光化学量子效率测量
    3 总结
第三章 建兰在福州地区的园林景观应用研究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建兰在福州13处公园的实际应用情况
        2.1 实地调查范围及结果
        2.2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3 配置设计方式
        3.1 盆栽花艺
        3.2 与假山搭配
        3.3 与建筑搭配
        3.4 与竹景搭配
        3.5 与乔木搭配
        3.6 与水景搭配
        3.7 兰科专类园
    4 配置设计构想
        4.1 花境
        4.2 花台
        4.3 花箱
    5 建兰种植物在园林应用中应遵循的原则
        5.1 因地制宜
        5.2 艺术效果
        5.3 环境心理
        5.4 经济合理
    6 问题及建议
        6.1 建兰目前遭遇的问题
        6.2 对于问题的建议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建兰图版
致谢

(10)安徽省野生兰花资源多样性研究及评价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兰科植物概况
    1.2 国内外兰花研究现状
        1.2.1 兰花植物分类系统研究
        1.2.2 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多样性的研究
        1.2.3 野生兰花区系分析的研究
        1.2.4 野生兰花资源观赏评价研究
        1.2.5 安徽省野生兰花资源研究概况
    1.3 小结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3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安徽省野生兰花资源多样性研究概况
        3.1.1 自然概况
        3.1.2 安徽省兰科植物资源概况
    3.2 安徽省野生兰花评价体系的构建
        3.2.1 AHP层次分析法的研究评价方法
        3.2.2 构建野生兰花资源评价体系
        3.2.3 部分安徽省兰花新品种评价体系应用
4 讨论
    4.1 兰花资源属种统计分析
    4.2 兰花资源属种多样性比较分析
    4.3 兰花资源分布及生活型统计分析
    4.4 兰花资源生境多样性统计分析
    4.5 兰花资源分布区统计分析
    4.6 兰花资源区系统计分析
    4.7 兰花资源评价体系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致谢
个人简介

四、中国兰——瓣型之美(论文参考文献)

  • [1]春兰种质资源的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J]. 刘红,瞿辉,弓健,马辉,刘春贵,李风童,袁媛,包建忠,魏晓羽,孙叶. 分子植物育种, 2021(20)
  • [2]兰属植物细胞学与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J]. 徐子涵,陈跃,胡凤荣.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 [3]39种建兰表型性状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王宏利. 广西大学, 2020(07)
  • [4]国兰与兰文化[J]. 汪源. 花卉, 2020(02)
  • [5]一个国兰叶艺新材料的创制及叶艺形成机理研究[D]. 蒋彧.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7)
  • [6]兰属DUS测试表型及分子性状采集分析方法技术研究[D]. 李季鸿.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7]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组培快繁及其试管开花影响因素研究[D]. 漆子钰.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5)
  • [8]兰花游 私密档案[J]. 杨乃运. 旅游, 2017(03)
  • [9]六个建兰品种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与园林应用研究[D]. 黄佩璐. 福建农林大学, 2016(10)
  • [10]安徽省野生兰花资源多样性研究及评价体系的建立[D]. 朱明雯. 安徽农业大学, 2015(04)

标签:;  ;  ;  ;  ;  

中国兰花——花瓣之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