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中的一组矩阵方程

量子力学中的一组矩阵方程

一、量子力学中的一组矩陣方程(论文文献综述)

程守华[1](2019)在《量子场论的实在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量子场论的实在论研究在国内属于空白领域。国际上近十年,量子场论的哲学研究逐渐如火如荼,集中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在微扰论的重正化技巧的哲学解释上,解决发散困难的多种理论构造上的竞争关系,定域性和非定域性的关系上。本文就以上几方面撰写了量子场论的发展简史、概念体系和数学形式以及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历史传统带来的哲学见解,进而构筑语境实在论的量子场论哲学。并创新性的提出模态实在和结构实在融合基础上的跨语境共享共生实在论。论文运用了逻辑方法、实验证实方法和语境方法。绪论介绍了国际上量子场论实在论的研究状况。主要就关系实在论、要素实在论、实体实在论、结构实在论和语义研究的特征进行综述。并简介了数学和经验之间的多样化层次性的冲突。第一章就发散困难引起的非充分决定性论题进行语境实在论的解释,指出次论题的本质是数学和经验的关系问题。第三章,继续第二章的数学和经验之间的表征关系指出,定域性难题,数学表征物理研究对象的表征是根本难题。第四章,运用模态逻辑和模糊模态逻辑指出物理世界的动态性。第五章,指出量子拓扑场论是对定域性和非定域性难题的多样数学进路的统一,第六章给出跨语境的实在论解释。结束语提出跨语境共享共生实在论,为人机共生、人机交互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提供了哲学理论解释。为实在论提出一元论的辩护。本文的理论创新是,首次提出跨语境共享共生实在论,给出物质和意识统一的数学统一和逻辑统一表述。方法论创新:全面移植语境方法论到量子场论的实在论研究中。社会科学技术应用价值创新:为当今的量子计算机的设计新材料的量子计算的数学计算指出新的出路。

张科[2](2020)在《光学成像的纠缠傅里叶变换及分数压缩变换理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学成像系统作为光学中一种最重要的信息处理系统,主要借助于线性变换理论和频谱分析技术,利用光的传播特性来传递物的结构、灰度和色彩等信息。发展光学信息传播和变换的理论,进而扩展光学系统成像的范围,提高成像精度,已成为现代光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沿课题。例如,透镜作为几何光学系统中最基本的器件,其成像的理论对应的就是傅里叶变换。又例如,近年来提出的分数傅里叶变换理论可以应用于光纤中光的传播,也是光学衍射理论和光场的Wigner分布函数理论之间的桥梁。因此为了开发更多的光学应用领域,就急需我们去丰富和拓展积分变换理论。本文在传统的傅里叶光学变换(如傅里叶变换、分数傅里叶变换、菲涅尔变换等)的基础上发展出纠缠变换的内容,即提出光学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及分数压缩变换,为实验物理学家提供新的成像机制。此动议是来自于这样的考虑:在量子力学中有量子纠缠,那么它如何反映到光学变换中?例如寻求将两个独立的多项式xmyn的乘积的函数图像变换为双变量厄密多项式的函数图像(这也许可以通过设计新的透镜组合来实现),以对应目前正方兴未艾的量子纠缠的研究。鉴于连续变量的两体纠缠态的函数空间的基矢是双变量厄米多项式Hm,n(x,y),它是新的完备、正交的函数空间基,所以将两个独立的多项式xmyn变换为Hm,n(x,y)是一种经典纠缠变换,这在量子纠缠理论中将有广泛地应用。与传统的做法不同,我们将采用量子光学过渡到经典光学的途径来实现目标。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为了将待变换的光学图像函数纠缠起来,我们提出了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的概念,该变换具有逆变换以及模不变的特性。然后我们将此变换应用到量子力学的算符函数,在有序算符内的积分方法的帮助下研究了 Wigner算符的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发现了一个经典函数的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只与它的Weyl对应算符在坐标——动量表象的矩阵元相关,这有助于我们发现另外的新光学变换,如分数压缩变换。在此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推导出了新的算符排序公式,分别把P-Q排序、Q-P排序化为Weyl排序。2.将第一部分的工作推广到双模情形,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形式的光学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它可以在双模算符的纠缠态表象中的矩阵元与其Wigner函数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这个积分变换也保持模不变,也有可逆变换。在此基础上,结合复的Weyl-Wigner对应理论,我们发现了产生一个复分数压缩变换的双模算符。在推导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双模Wigner算符的纠缠态表象和Weyl编序形式,给计算带来了方便。这两个阶段工作的成果都用了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自成系统,显示出系列性,是量子光学和经典光学相互借鉴的结晶。3.在前两部分工作基础上进行拓展,从经典量子扩散方程出发,利用密度算符的P表示,导出了量子密度算符的扩散方程。进一步通过引入量子算符的Weyl编序,结合其对应的Weyl量子化方案,导出了描述量子扩散通道的方程,给出了 Wigner算符在量子通道中的演化,展现了 Wigner算符从点源函数向t时刻高斯型函数的演化规律,它简洁而物理清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相干态经过量子扩散通道的演化情况。

王彦懿[3](2020)在《非厄米量子系统中非经典效应的增强与保护研究》文中认为非经典效应是指量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许多不同于经典物理的奇特量子效应,如:量子纠缠、量子失协、量子相干性、量子速度极限、原子压缩效应、量子Fisher信息等。这些非经典效应作为可被有效利用的物理资源在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等研究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在非经典效应的产生上存在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单靠量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非经典效应的强度较弱;二是由于量子系统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导致量子系统的退相干,使量子系统的非经典效应容易遭到破坏。因此,如何增强量子系统的非经典效应,如何抑制量子系统的退相干,保护量子系统的非经典效应免受量子噪声的影响,一直是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研究领域人们关注的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在量子力学的传统研究中,描述量子系统的哈密顿量必须由厄米算符表示,这是为了确保系统哈密顿量的本征值为实数,并且确保系统的时间演化具有幺正性。近年来,随着非厄米量子理论逐渐系统化,关于非厄米量子系统量子特性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能否利用非厄米量子系统的特殊性质实现量子系统非经典效应的增强与保护呢?本文利用非厄米量子系统的特殊性质,研究了量子系统非经典效应的增强与保护,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结果。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然后阐述了量子系统中几种典型的非经典效应,以及非厄米量子系统的基础理论。第二章研究了在局域非厄米操作下两量子比特纠缠系统的几何量子失协和量子纠缠负度两种典型的量子关联。结果表明,局域非厄米操作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系统的量子关联,还能在一定条件下增强系统的量子关联达到其最大值。这种在局域非厄米操作下系统量子关联增加的演化行为似乎违反了量子关联的传统性质,即局域操作不增加系统的量子关联,这种反常演化行为主要是由局域操作具有非厄米性引起的。第三章研究了在局域非厄米操作下两量子比特纠缠系统的量子相干性。基于基矢无关相对熵相干性量度,提出了一种通过局域非厄米操作实现从由振幅阻尼噪声通道引起的退相干中完全恢复系统量子相干性的理论方案。结果表明,非厄米操作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系统的量子相干性,在适当的非厄米参数下,甚至可以从噪声通道引起的退相干中完全恢复系统的量子相干性。第四章研究了非厄米二能级系统的量子速度极限时间。数值结果显示,在非厄米量子系统中两个可区分的量子态之间演化所需的时间没有非零的下限。结果表明,通过调整非厄米参数可以有效地加快系统的量子演化速度,并且量子速度极限时间可以任意小,甚至可以为零。第五章研究了在非厄米操作下Jaynes-Cummings模型中二能级原子的熵压缩,并提出了一种利用非厄米操作产生原子持续最佳熵压缩的理论方案。结果表明,通过对原子执行非厄米操作,能使原子的熵压缩效应显著增强,并且原子极化分量熵压缩的压缩程度和持续时间与非厄米操作中非厄米性的强度密切相关。特别的是,即使在原子初态无任何熵压缩的情况下,通过对原子执行一个适当的非厄米操作同样可以产生原子的持续最佳熵压缩。第六章研究了非厄米操作和去极化作用下二能级系统的量子Fisher信息。结果表明,非厄米操作可以有效地控制系统量子Fisher信息的演化行为。特别是在选择最优输入态和较低去极化率的情况下,通过对系统执行一个适当的非厄米操作可以显著增加系统量子Fisher信息,提高参数估计精度。第七章对全文进行总结与展望。

李军青[4](2012)在《非厄密量子力学》文中研究表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总结大量实验和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量子力学。人们开始深入地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从而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极其变化规律被进一步地掌握。反映这些物质特性的重要指标是可观测物理量,它们在量子力学中用算符来表示。可观测物理量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被当做量子理论的基本要求和前提,而厄密算符能与所有这些量子理论基础自洽,所以长期以来量子力学中用厄密算符表示可观测物理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但事实上可观测物理量只是算符具有厄密性的必要条件,很多非厄密算符也可以对应正定的实数本征值。这些非厄密算符也对应一套自洽的量子理论,这些理论大大地扩展了厄密量子理论的应用范围。本论文主要研究非厄密量子力学中的PT对称理论和赝厄密量子理论,归纳如下:通过对赝厄密量子理论的研究,我们在一个各向异性平面谐振子中加入一个正比于ip1p2的虚数作用项,从而构建了一个两维具有置换对称性的PT赝厄密哈密顿量模型,并证明了此模型等价于Pais-Uhlenbeck振子,从而在此PT对称赝厄密系统与四阶微分振子模型之间建立联系。我们还发现了模型中存在的置换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这种机制在给出模型的实数能谱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保证其能谱不会出现正负能级置换现象。进一步发现,我们模型中的二维置换对称性对应于Pais-Uhlenbeck振子中两个不相等频率的等价性(不是大小,而是属性),并揭示了在Pais-Uhlenbeck振子中作为前提要求的非等频条件可以合理地被解释为这种等价性的自发破缺。我们构建了一种适用于赝厄密系统的代数方法,为此引入了算符η+,定义了新的刃矢量态和刁矢量态,并重新定义互为η+赝厄密共轭的产生算符和湮灭算符。作为应用,构建了一个宇称(P)赝厄密哈密顿量,并进行了详细分析,而且使用这种代数方法得到了此哈密顿量系统的实数能谱。还通过特殊选择的V算符确定了相应的算符η+=P V。对于V算符的选择来说,一方面要保证P赝厄密哈密顿量同时具有PV赝厄密自伴随性质,另一方面,PV还要确保系统具有实数能谱和正定内积。另外,当此P赝厄密哈密顿量系统被拓展到空间坐标算符和动量算符都不对易的正则非对易空间时,得出了一阶非对易修正的能谱。尤其是发现,非对易性并没有改变系统能谱的实数性和正定内积。利用代数方法重新讨论了两个非厄密的PT对称哈密顿量系统,这种代数方法源于求解赝厄密哈密顿量系统而非PT对称系统。相比于将一个非厄密哈密顿量转化为相应的厄密哈密顿的方法来说,代数方法的优点是不改变PT对称哈密顿量的Hilbert空间。我们引入算符V来替代C,从而给出PT对称系统的正定内积。算符V与PT对称量子力学中通常采用的C算符有相同的作用,但它可以直接利用哈密顿量来构建,应用更加方便。最后得到了两个非厄密PT对称系统的能谱,这些结果与原文章中的一致,并且,我们还求出了这两个非厄密PT对称系统的正定内积。推导了在二维坐标空间含有两个独立小量的非厄密微扰公式。运算过程中,用到非厄密系统的正定内积,而不是普通厄密量子力学中的正定内积,比如η+赝厄密内积或PTV内积。得到的本征态函数和能谱的微扰公式分别精确到两个小量的一阶和二阶。我们通过在一维自由谐振子中加入一个正比于ixp的非厄密项,构建了一个非厄密PT对称哈密顿量,并得到了它的实数能谱和本征函数。进而,此模型被推广到动量和坐标都不对易的非对易空间,然后利用推导的非厄密微扰公式得到了推广后分别精确到两个小量一阶和二阶的本征函数和能谱,而且验证了推广后的系统本征函数依然具有PTV正定内积。从对易空间推广到非对易空间,非厄密PT对称哈密顿量系统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孙亮亮[5](2018)在《相干性、非定域性界限的公理化研究及量子互补性诠释》文中研究说明对量子非定域性的研究揭示了量子理论的很多结构特征。然而量子力学还具有其他重要的性质如相干性、互补性等。在本论文中,我们将采用公理化的方式对这些性质和这些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我们提出了理论无关的相干性度量框架,将这一框架用到量子力学中,给出了新的量子相干性度量。我们发现其中一个相干性度量是常用的对比度度量的上界。我们提出了“不确定-相干性”平衡关系,此关系的表述不依赖量子力学,但被量子力学遵守。将我们的框架用到Popescu-Rohrlich box(PR-box)中,我们发现这个模型违背该平衡关系。为了用“不确定性-相干性”平衡关系考察一般的非定域理论,我们定义了平衡强度。我们发现一般理论的非定域界是其平衡强度的函数。我们用这个函数关系解释了量子力学和PR-box的非定域边界。这样我们不仅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研究相干性的框架也给出了几个基本性质之间的定量关系。我们考察了量子力学的互补性关系。在连续测量中,我们发现前测量给出来的信息可以纠正它带来的扰动偏差。在这一观察下,我们提出了偏差纠正的办法,然后我们对表征非对易物理量的参数进行无偏估计。这样就可以采用估计理论对量子互补性关系进行诠释。

李龙[6](2015)在《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文中提出对称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就已经被关注,并在古希腊时期做出记录,同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中形成简单、相似等朴素的美学观点。对称现象的系统化研究在上个世纪中叶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在物理学领域。在完成对称现象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发展并形成对称理论。本文研究物理学中的对称现象,找出实现对称变换的客体,表征对称变换的语言,推演对称变换的逻辑结构,把握对称关系的本质特征;接着分析对称变换的各种形式空间,理清对称关系的认识路径;然后分析各个物理学分支学科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解释物理意义,把握对称关系的形式特征和句法特征,强化对称理论的真理性和可接受性,丰富科学理论语境分析的意义。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具体是序言、第1-2章、第3-10章和结束语。序言部分交代本论文的写作背景,包括对称现象国内外研究现状,语境分析方法的使用情况等内容。然后介绍对称现象语境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写作以此为目标,基本思路具体展开,最后总结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指明下一步工作方向。第二部分包括论文的第1、2章,这两章揭示对称现象的本体论基础和认识论路径。按照认识的先后顺序,第一章是对称概念的认识论路径。这章中首先分析各种空间中建构出与对称相关的概念,然后实现由对称现象的认识到对称关系的把握的转变,并总结得到对称理论。语境分析作为科学哲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运用到对称理论研究中,在具体的语形、语义和语用层面分析对称理论并阐述其意义。第二章分析对称变换的本体论基础,呈现对称关系的逻辑结构及其特征。这章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与对称相关的概念的分析与建构,包括与对称相关的对象、语词、概念,以及对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另一部分,分析与对称相关的语言和命题,实现由日常语言向科学语言再向科学命题的转变。第三部分是第3-10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介绍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这一部分列举八个物理学分支学科,并不是全部物理学分支学科,但较为全面,且具有代表性,包括经典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热物理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学。在章节排序上体现出,实现对称变换的客体由宏观向微观的转变,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对称现象由易于观测到难以观测的转变;科学研究方法由宏观分析方法向微观分析方法的转变。作为一种横断的研究方法,语境分析在对称变换认识的过程中,忽视实现对称变换的载体,完成关于科学语言意义的解释,实现对称变换的结构及其特征的分析,把握对称变换过程中语言的句法及其特征,并将对称理论作为普适定律应用于物理学的其他领域。第四部分是结束语,阐述科学理论语境分析的意义。科学思想可以通过语言做出表达,语言中包含科学语言和形式语言,语言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认识论背景。语句是科学理论陈述的基本单元,科学语言准确描述科学现象,形式语言描述客体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第三章到第十章中,使用语境分析方法分析对称现象,分别从语形、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展开,在结尾部分阐述科学语言语形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意义的意义。

王昆[7](2020)在《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和纠缠目击者》文中研究指明自从量子力学创立之初至今,人们已经对量子非定域性的研究做了很多的工作.2007年,Wiseman,Jones和Doherty对量子非定域性进行更精确的分类:量子纠缠,量子导引和Bell非定域性.关于Jaynes-Cummings模型和非惯性系中的量子纠缠特性前人利用纠缠度量做了很多研究,但是关于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的结果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对Bell非定域性和纠缠目击者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Jaynes-Cummings模型中的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1963年,Jaynes 和 Cummings 提出了 Jaynes-Cummings 模型(简称 J-C 模型),是量子光学中较简单的模型.我们主要考虑三J-C模型中以下面两种类GHZ态作为初始态,根据Svetlichny不等式研究它们的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的演化规律.我们得到了各子系统的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的解析表达式.对于三个原子组成的子系统ABC和三个腔组成的子系统abc,我们得到在某些时间段内这两种子系统都违反了 Svetlichny不等式,即它们是处于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的.然而对于原子和腔混合一起组成的子系统ABc,Abc,ACb和Cab,它们都是满足Svetlichny不等式的.二、非惯性系统中三体GHZ态的Bell非定域性.我们考虑了两种情况,一个观测者做匀加速运动和两个观测者做匀加速运动.首先,我们发现当一个观测者(Charlie)匀加速运动时,无论加速度多大始终有S(ρABCI)>4.这意味着子系统ABCⅠ一直处于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的状态.如果观测者Charlie的加速度变大,则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S(ρABCI)会减小.其次,我们考虑Alice是静止的,Bob和Charlie分别以加速度ab和ac做匀加速运动.我们发现对于不同的子系统的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S(ρ)关于加速度参数rb和rc有不同的单调性变化.与Svetlichny不等式对比,我们得到所有子系统都满足MABK不等式.当对比子系统ABCⅠ与ABCⅡ,ABⅠCⅠ与ABⅡCⅡ,我们发现当加速度变大时,Ⅰ区域的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减小而Ⅱ区域的在增大.如果把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看作资源或信息,这也许意味着加速度能使Ⅰ区域的信息“流向”Ⅱ区域.三、纠缠目击者的构造.Chruscinski等人利用相互无偏基构造出了一类纠缠目击者[Phys.Rev.A,97(3):032318(2018)].但是他们的方法只能得到Cd(?)Cd上的纠缠目击者.我们考虑对任意的a,b(a和b可以不相等),Ca(?)Cb上的纠缠目击者的构造问题.我们利用两个Hilbert空间中的两组相互无偏基构造出了一个保迹的和保持半正定性的映照.据此,我们构造出了一类Ca(?)Cb上的纠缠目击者并且给出了 C3(?)C4上的一个特例.

赵肖荣[8](2019)在《科学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研究》文中提出科学主义是科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科学主义定义繁多,内涵复杂,典型的是对科学技术盲目崇拜、过度乐观,视科学理论为绝对真理,将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无限外推。科学主义并非科学本身,也非科学精神,而是一种非理性的科学观。本研究以科学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为考察对象。1949年建国后,中国的政治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发展模式从“欧美模式”转向“苏联模式”,科学发展受到教条化辩证唯物论的影响,发展了多种形式的科学主义观念和实践。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了自由开放的年代。伴随着对“文革”的反思,以及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日益彰显,中国掀起反思科学和科学主义的热潮。反思科学、探讨科学主义,绝不是反对科学,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科学事业。在当下世界各国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发达国家竞相实施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我国也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讨论科学主义问题,对我们重新理解、传播和吸收科学文化,长远健康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历史分析和个案分析,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对以往研究中国科学主义问题做了文献梳理和综述,将这一研究领域分为三个层面:中国学者对西方科学主义理论的译介;学者对中国科学主义的考察;科学文化学者对科学主义的反思。以此为基础,本研究认为以西方话语考察中国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将科学主义表现还原到中国特定的历史情境、社会现实和传统文化中,做具体的历史和现实分析。因此,本研究试图考察科学主义在中国的特殊表现。(2)建国以后,中国全面向苏联学习。在科学发展模式上从“欧美模式”转变为“苏联模式”。这一转变的历史逻辑是中苏两国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苏联科学技术先进,愿意帮助我们。由于意识形态的对抗,以及辩证唯物论的教条化影响,苏联和我国发展了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科学观——唯“社会主义科学”论,其核心思想是:科学发展的社会制度决定论、自然科学的阶级属性论、科学思想的唯物论。本研究详细考察了这一科学观诞生的历史背景、观念主张和危害。(3)唯“社会主义科学”论,使得中国人对西方科学在整体上持有负面的评价:资本主义制度是腐朽的,资本主义科学也必然是走向衰亡的。以此为基础,中国发动了批判自然科学的运动,这一运动的内外部历史根源,胡化凯等学者已经做了充分的考察。本研究从科学主义维度分别考察了中国批判相对论、大爆炸宇宙学和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思想根源。这一研究视角与学界从“反科学”视角研究科学批判有所不同。本研究认为,以教条化辩证唯物论为依据的科学唯物论思想及绝对真理观将相对论曲解为“相对主义”是批判相对论的两大科学主义根源。通过介绍和分析爱因斯坦社会主义观、哲学思想,以及相对论的科学思想,本研究认为爱因斯坦和相对论,与辩证唯物论在思想上有同质性和相容性。(4)本研究以1973-1976年《自然辩证法杂志》批判大爆炸宇宙学的16篇文献为第一手研究资料,从“20世纪某些宇宙学观点挑战了辩证唯物论的宇宙观”、“一种变形的科学主义——‘唯上的真理观’”、“以科学主义眼光看待当代物理”三个主题,分析了这一批判与科学主义的关系。(5)通过梳理我国对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态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考察我国批判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与科学主义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认为,经典物理学的成功促使了科学主义的诞生,经典物理学塑造的世界观是科学主义的信念支柱,量子力学挑战了经典物理学的世界观,动摇了科学主义的还原主义、扩张主义和理想主义。通过辨析经典物理学和科学主义的关系,以及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对两者的挑战,层层剖析,阐述了我国批判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和科学主义之间的内在关系。(6)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改革开放,在科学发展和学术思想上都呈现出新的面貌。新的时代文化背景,科学主义也有着不同的表现。以北京、上海两地部分科学文化学者举行的“科学文化研讨会”为起点,将科学主义这一议题,从学术象牙塔,推向了公众视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本研究梳理了研讨的内容,分析了争论的过程、观点和性质,探讨了研讨与争论的意义。(7)本章以若干科学争议为案例,考察科学主义在中国的表现。当下,科学争议日益频繁,为研究科学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研究以“中医存废之争”、“转基因主粮产业化之争”和“全球气候变暖之争”为案例,考察这一时期科学主义对争议的影响和表现。(8)考察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发展科学。科学主义会造成种种危害,科学-人文的分裂是其中的一大后果。本研究分析了科学-人文分裂的现象、危害,探索逐步实现科学-人文融合的途径。提出需要建设性的反科学主义,以及加大科学史的传播力度。

赵丹[9](2011)在《量子测量的语境论解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退相干与非定域性等量子力学理论与实验进展的新视野下,审视量子测量的基本特征与量子测量问题是量子力学哲学研究的重要论题。论文通过对量子测量动态过程的语境分析,揭示出非定域性的基本特征,进而构建量子测量的语境论解释,对量子测量问题进行了求解。论文第一章与第二章回顾了量子测量问题及其主要的求解策略,明确了对测量问题的求解需要引入解释的附加因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通过对量子测量的背景理论、测量过程、测量结果解释三方面的分析,论证了量子测量的语境性特征。第六章则把语境性上升到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次,提出了量子测量的语境论解释,并对量子测量问题进行了求解。第一章引入了量子测量及量子测量问题。通过对冯·诺依曼形式化量子力学体系的解读,在量子测量与经典测量的比较中揭示了量子测量的一般特征;指出,量子测量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量子力学理论中预设了两种对立的演化方式,其症结在赋予波函数以传统实在观的物理解释与哲学基础的寻求中,存在主观的与客观的两种求解测量问题的思路;回顾了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玻姆解释和相对态解释等,分析并比较了这些解释中的不同预设、求解测量问题的不同方案以及各自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介绍了求解测量问题的新平台,即退相干理论。对量子测量与量子力学解释引入退相干理论的历程进行回顾,分析了退相干理论对测量问题的分解与求解,指出退相干理论未彻底解决测量问题,并进而解读了退相干理论的意义;在退相干理论视野下,重新审视了量子力学的标准解释、哥本哈根解释、相对态解释和玻姆解释;最后指出测量问题仍然是开放的,有必要结合实际量子测量的特征提出一种新的解释。第三章分析了量子测量背景理论的语境性。在对理论语境进行层次划分的基础上,用语义上升与语义下降描述测量与不同理论语境间的互动关联;以斯特恩-盖拉赫实验为例,分析了实验发生的原理理论语境、操作理论语境和实在解释语境,进而探讨了理论语境与测量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理论语境对测量的制约、生成和解释作用,以及测量对理论语境的检验和再语境化功能。第四章分析了量子测量过程中的语境性。在探讨语义分析之于量子测量的方法论意义基础上,以EPR-玻姆实验为例,分析了该实验从理想实验到真实实验过程中实验的语义表征、语义转换和语义实现,以及非定域性概念从最初的预设,经过数学表述,而后得到实验验证的过程;通过语义分析,澄清了围绕在非定域性概念内涵上的争论,阐述了量子力学中非定域性的表现形式。第五章分析了量子测量结果解释中的语境性。解释语境对于分析科学术语的指称和科学理论的意义非常重要:以能量-时间不确定关系为例,探讨ΔE和Δt的指称、AE·Δt≥h/2的意义要在相应的解释语境下进行,且各种ΔE和Δt的指称、ΔE·At≥h/2的意义分别形成了认识论的解释语境、本体论的解释语境和语义学的解释语境;最后在普遍意义上阐述了语境解释及其功能。第六章构建了量子测量的语境论解释。通过分析哥本哈根解释和新哥本哈根解释对测量与测量语境的强调,提出语境论的解释;语境论解释把语境实在作为本体论基础,把测量的语境性作为认识论途径,把语境分析方法作为方法论平台;语境论解释否弃了本征值-本征态关联,把测量的确定结果解释为客体在语境中的显现,给出了非塌缩的、实在论的量子测量问题求解策略。结语部分按照量子力学与实在论的关系这一线索,总结了论文提出语境论解释的过程,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论文在量子力学要求革新经典实在观这一现实条件下,构建了符合非定域性这一新实在观的量子测量语境论解释。未来,量子测量的语境论解释要接受更多量子理论与实验的挑战,并要为科学实在论作辩护。

郭志华[10](2013)在《关于量子关联性与PT-对称量子理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量子关联是比量子纠缠更为广泛的是一种量子特性,是量子信息处理的重要资源,因而是量子信息中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Bender等人于1998年发现并不是所有量子系统的哈密尔顿量都是自伴的,提出了PT-对称理论,此后,这-发现也引起了大批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算子论与矩阵论的方法,给出了量子关联性的数学刻画以及保持量子关联性的量子信道的数学结构,通过引入了抽象的PT-框架以及CPT-框架的定义,建立了PT-对称量子理论的数学基础,讨论了构成CPT-框架的算子C的存在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T-对称量子系统的时间演化方程与绝热逼近问题.本文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本文主要内容的研究意义和现状,并列出了本文要用到的符号,定义以及定理.第二章研究了量子关联性的刻画以及量化问题.首先,利用一个量子态在一组正规正交基下的矩阵表示来给出它是经典关联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进一步讨论了两个经典关联态的凸组合问题,并得到了全体经典关联态构成的集合是全体量子态之集的完备且无处稠密的紧子集.基于我们关于经典关联态的刻画,给出了量子态关联性的量化函数Q(ρ),证明了一个量子态ρ是量子关联的当且仅当Q(ρ)大于零.特别地,双量子比特系统中的Werner态Wλ是量子关联的当且仅当λ#0.25.最后,利用类似的方法,研究了三体混合态的关联性的分类与刻画.第三章研究了保持量子关联性的局部量子信道.首先研究保持经典关联的局部量子信道的结构,在第二章中给出的经典关联的刻画基础上,我们得到了保持经典关联的局部量子信道,保持交换性的局部量子信道以及每个子系统上保持交换性的量子信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在双量子比特系统中,我们给出了保持经典关联的局部量子信道的一般结构形式.最后,还讨论了保持交换性的量子信道的凸组合问题.另外,我们探讨了两族矩阵之间存在量子信道以及广义酉运算将其一一对应的充分必要条件.作为应用,我们得到了给定输入输出态之间存在酉的对偶量子计算机的充分必要条件.第四章研究了PT-对称量子力学中的抽象数学理论.引入了Hilbert空间上的PT-框架以及CPT-框架的定义,证明了PT-对称的闭稠定线性算子的谱和点谱关于实轴都是对称的,并得到Cd上的线性算子H具有完整PT-对称性当且仅当它具有d个不同的特征值且对应的特征态也是PT的特征态.给定Hilbert空间上的一个CPT-框架{C,P,T},定义其诱导的一个新的正定内积,称为CPT-内积,建立了一个闭稠定线性算子的CPT-伴随算子和Dirac伴随算子(普通内积意义下的伴随算子)之间的关系,并且证明了具有CPT-框架的PT-对称算子是CPT-自伴的当且仅当它是对称的,这时,它一定相似于一个自伴算子.最后,讨论了构成CPT-框架的算子C的存在性.第五章探讨了PT-对称量子力学中的时间演化和绝热定理.我们考虑了哈密尔顿量与时间t相关时的情形.对于一个PT-对称的哈密尔顿量H(t),利用第四章定义的Hilbert空间上的CPT-框架以及其诱导的CPT-内积,引入了它的C(t)PT-框架,进而给出了由它描述的满足PT-对称量子力学原理的Schrodinger方程.最后,得到了PT-对称量子力学中绝热逼近的量化充分条件及逼近误差估计.

二、量子力学中的一组矩陣方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量子力学中的一组矩陣方程(论文提纲范文)

(1)量子场论的实在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选题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国外研究现状
    4.论文思路
    5.应用价值
    6.创新之处
第一章 量子场论发展简史、概念体系和数学形式体系
    1.1 量子场论的发展历史
        1.1.1 量子场论的发展脉络
        1.1.2 量子场理论经验预言: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
        1.1.3 量子场论的数学语言:拉格朗日函数
        1.1.4 结语
    1.2 三种数学形式
        1.2.1 三种通往量子场论的数学途径
        1.2.2 量子场论的数学竞争与走向
    1.3 量子场论的概念体系
        1.3.1 “场粒二象性”
        1.3.2 “一次量子化”与“场量子化”
        1.3.3 重整化
        1.3.4 真空或基态
        1.3.5 拓扑斯和量子拓扑
    1.4 量子场论的实在论研究主要观点
        1.4.1 实体实在论
        1.4.2 多维度的量子场论实在论
        1.4.3 自然主义的实在论
        1.4.4 实践整体下的语境实在论
        1.4.5 结语
第二章 重整化技巧的语境分析
    2.1 重整化理论的历史和概念基础
        2.1.1 临界现象中的物理洞见:重整化群方程的定点解
        2.1.2 度规不变性和重整化群方法
    2.2 重整化技巧的数学形式
        2.2.1 重整化技巧及语境
        2.2.2 不同结构的重整化语境
        2.2.3 重整化群的构造及其语境
        2.2.4 重整化技巧的经验性
        2.2.5 小结
    2.3 重整化与非充分决定性命题
        2.3.1 量子场论语境下的非充分决定性论题的提出
        2.3.2 量子场论的非充分决定性内涵
        2.3.3 量子场论的非充分决定性症结
        2.3.4 结构实在论的回应
        2.3.5 小结
第三章 可能世界、模态及代数量子场论
    3.1 量子场论的模态解释
        3.1.1 Dieks的量子场论的模态解释
        3.1.2 移植量子力学的模态解释
        3.1.3 分离性和退相干的模态解释
    3.2 Rob Clifton 的量子场论的模态解释
        3.2.1 量子力学模态解释
        3.2.2 模态解释的非原子版本和原子版本
        3.2.3 联合概率解释
    3.3 量子场论的模态解释的方法论特征
        3.3.1 对量子力学模态解释的继承和发展
        3.3.2 两种定域方法的局限性
        3.3.3 模态解释的实在论特征
        3.3.4 小结
第四章 非定域性论题的语境论分析
    4.1 非定域性论题的起源
        4.1.1 产生语境:非相对论量子力单个粒子系统的玻恩概率解释
        4.1.2 解释语境:量子场论的模定域
        4.1.3 非定域论题的本质
        4.1.4 “真空极化”与拓扑分裂
        4.1.5 非定域性论题的意义
    4.2 模态逻辑与模糊概念分析的语境模型
        4.2.1 语境模型
        4.2.2 模态逻辑
        4.2.3 总结
第五章 量子拓扑与量子逻辑和实在的跨语境追踪的表征
    5.1 量子场论的数学统一:量子拓扑
        5.1.1 意识的量子拓扑表征
        5.1.2 量子场论中的拓扑量子计算
        5.1.3“耗散脑”的热量子场论系统的余代数模型化拓扑形式
    5.2 余代数和模态逻辑
        5.2.1 余代数
        5.2.2 余代数模态逻辑
        5.2.3“自然计算”:量子场论的“量子拓扑”计算和“耗散脑”计算的统一
    5.3 量子场论和量子场逻辑
        5.3.1 拓扑斯与量子逻辑
        5.3.2 量子拓扑学的基础结构
        5.3.3 “局部引理”和自由格的构造
    5.4 分形逻辑与量子逻辑的语境构造
第六章 量子场论的语境实在论构建
    6.1 物理学的统一之路
        6.1.1 物理数学和物理实验两个分支的历史走向和统一特征
        6.1.2 语境实在的整体性和唯一性
    6.2 代数背景中的量子场论是时空参量代数网格
        6.2.1 定域协变态与全域几何性的模同构
        6.2.2 大脑和意识
        6.2.3 高维代数的拓扑量子理论与希尔伯特态语境
结束语:跨语境的共享共生实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光学成像的纠缠傅里叶变换及分数压缩变换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量子光学表象的正态分布与IWOP方法
    1.1 引言
    1.2 坐标测量算符的正态分布形式
    1.3 从正态分布到坐标表象的建立
<0|的正规排列形式的证明'>1.4 真空场|0><0|的正规排列形式的证明
    1.5 从正态分布算符求谐振子本征函数
    1.6 正规乘积算符内积分法求压缩算符--单模情形
    1.7 正规乘积算符内积分法求压缩算符--双模情形
    1.8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干态的导出与应用
    2.1 正规乘积的性质
    2.2 从复数形式的正态分布导出相干态表象
    2.3 从相干态表象导出菲涅尔算符
    2.4 菲涅尔变换的性质--量子刘维定理
    2.5 相干纠缠态表象
    2.6 反正规乘积排序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算符的Weyl编序和Weyl-Wigner对应规则
    3.1 Weyl-Wigner对应规则
    3.2 Weyl编序记号的引入
<0|的Weyl编序'>3.3 真空算符|0><0|的Weyl编序
    3.4 Weyl编序在相似变换下的不变性
    3.5 用Weyl对应导出Wigner算符的相干态表象
    3.6 Wigner函数
    3.7 P-Q排序和Q-P排序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纠缠态表象
'>4.1 两体纠缠态表象|η>
的共轭表象|ξ>'>4.2 |η>的共轭表象|ξ>
态的纠缠分析'>4.3 |η>态的纠缠分析
    4.4 用纠缠态表象讨论双模压缩算符
    4.5 纠缠态表象中的Wigner函数
    4.6 纠缠态表象对应的Weyl变换关系
    4.7 两个态的Wigner函数乘积在相空间中的积分
    4.8 纠缠Wigner函数对应的上界
    4.9 纠缠形式的Wigner算符的Weyl编序
    4.10 Wigner函数在振幅衰减通道中的时间演化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的来源
    5.1 傅里叶积分在光学中的实现
    5.2 纠缠傅里叶变换的积分核的来源
    5.3 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的定义及其性质
    5.4 纠缠傅里叶变换与经典函数量子化的P-Q和Q-P排序
    5.5 从P-Q和Q-P编序到Weyl编序
    5.6 从Weyl编序到P-Q和Q-P排序
    5.7 P-Q排序和Q-P排序的互换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量子光场中的单模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
    6.1 单模Wigner算符的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
    6.2 函数的纠缠傅里叶变换和其Weyl对应算符的矩阵元
    6.3 利用纠缠傅里叶变换推导出分数压缩算符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量子光场中的双模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
<η|ζ><ξ|和双模Wigner算符的纠缠积分变换'>7.1 联系|η><η|ζ><ξ|和双模Wigner算符的纠缠积分变换
    7.2 纠缠态表象中双模算符的矩阵元与其Wigner函数的新关系
    7.3 复分数压缩变换的推导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量子扩散通道中Wigner算符的演化规律
    8.1 从经典扩散导出量子扩散方程
    8.2 相干光场的扩散
    8.3 Wigner算符在扩散通道中的演化
        8.3.1 扩散通道中Wigner算符的演化方程
        8.3.2 Wigner算符的演化——Weyl编序形式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9.1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9.2 下一步将开展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非厄米量子系统中非经典效应的增强与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非经典效应
        1.2.1 量子纠缠
        1.2.2 量子失协
        1.2.3 量子相干性
        1.2.4 量子速度极限
        1.2.5 原子压缩效应
        1.2.6 量子Fisher信息
    1.3 非厄米量子理论
        1.3.1 PT对称量子理论
        1.3.2 赝厄米量子理论
        1.3.3 非厄米动力学
        1.3.4 非厄米量子系统
第二章 非厄米操作下两量子比特纠缠系统量子关联的增强与保护
    2.1 引言
    2.2 物理模型
    2.3 通过非厄米操作增强与保护系统量子关联
        2.3.1 Case Ⅰ:初态为纠缠纯态
        2.3.2 Case Ⅱ:初态为纠缠混合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厄米操作下振幅阻尼噪声中两量子比特纠缠系统量子相干性的完全恢复
    3.1 引言
    3.2 物理模型
    3.3 通过非厄米操作完全恢复系统量子相干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厄米二能级系统的量子速度极限时间
    4.1 引言
    4.2 物理模型
    4.3 非厄米系统的量子速度极限时间
        4.3.1 Case Ⅰ:初态为纯态
        4.3.2 Case Ⅱ:初态为混合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厄米操作下二能级原子的持续最佳熵压缩
    5.1 引言
    5.2 物理模型
    5.3 通过非厄米操作产生原子持续最佳熵压缩
        5.3.1 Case Ⅰ:初态为激发态
        5.3.2 Case Ⅱ:初态为叠加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非厄米操作与去极化作用下二能级系统的量子Fisher信息
    6.1 引言
    6.2 物理模型
    6.3 通过非厄米操作增加系统量子Fisher信息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目录

(4)非厄密量子力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PT对称量子力学的出现和发展
    第二节 赝厄密量子体系的建立过程
第二章 非厄密量子力学简介
    第一节 PT对称量子系统的理论框架
        2.1.1 P T 对称系统的内积和完备性
        2.1.2 时间演化的幺正性和可观测量
        2.1.3 奇数时间反演对称(T2= 1)下的P T 对称理论
    第二节 赝厄密量子理论
        2.2.1 双正交系
        2.2.2 基于双正交基的赝厄密体系
        2.2.3 不定内积空间的赝厄密体系
        2.2.4 小结
第三章 赝厄密量子力学中的置换对称性自发破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新构建的特殊模型和普通赝厄密体系的一些性质
        3.2.1 P T 赝厄密模型的建立
        3.2.2 反线性算符η在赝厄密理论中的特性
    第三节 我们的模型与Pais-Uhlenbeck振子的等价性
        3.3.1 运动方程的建立
        3.3.2 P T 赝厄密模型与Pais-Uhlenbeck振子的关系
    第四节 我们模型中的置换对称性及其自发破缺和Pais-Uhlenbeck振子中的等价性及其自发破缺
        3.4.1 哈密顿量的置换对称性和对角化
        3.4.2 完全对角化的哈密顿量及其置换对称性自发破缺
        3.4.3 自发破缺机制决定的系统正实数能谱
        3.4.4 置换对称性与非等频等价性的对应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赝厄密量子理论的代数解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赝厄密量子力学体系的代数方法
        4.2.1 η+定义下的新刃矢量态、刁矢量态及其正定内积
        4.2.2 赝厄密代数方法中的产生湮灭算符和粒子数算符
        4.2.3 n粒子态
        4.2.4 时间演化的幺正性
        4.2.5 小结
    第三节 宇称赝厄密系统
        4.3.1 宇称赝厄密模型的构建及对角化
        4.3.2 V 算符和η+算符的构建及其特性
        4.3.3 重新定义的产生湮灭算符和粒子数算符
        4.3.4 正定内积和实数能谱
    第四节 系统的非对易推广
        4.4.1 非对易空间中的哈密顿量
        4.4.2 代数方法下的对角化及系统能谱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求解PT对称量子体系的新思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模型1: 由两个分别为厄密和非厄密的哈密顿量耦合的PT 对称哈密顿量系统
        5.2.1 对角化
        5.2.2 CP T 内积及其缺点
        5.2.3 P T V 内积及其优点
        5.2.4 能谱和本征函数
        5.2.5 P T 对称的破坏
    第三节 模型2: 两个耦合的非厄密PT对称哈密顿量系统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非厄密体系的微扰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非厄密系统正定内积下的微扰公式
        6.2.1 赝厄密哈密顿量系统能谱和本征函数的一阶微扰公式
        6.2.2 赝厄密哈密顿量能谱的二阶微扰公式
    第三节 PT对称哈密顿量及其非对易推广
        6.3.1 一维P T 对称非厄密哈密顿量系统的解
        6.3.2 系统的非对易推广
        6.3.3 微扰解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反线性反厄密算符在赝厄密理论中的基本特性
附录B 非厄密哈密顿量矩阵元表示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相干性、非定域性界限的公理化研究及量子互补性诠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量子相干性理论背景
    2.1 作为资源的量子相干性
        2.1.1 资源理论中的相干零态和不相干干操作
        2.1.2 量子相干度量的要求
    2.2 量子理论中的相干度量
        2.2.1 基于对比度量子相干性度量
        2.2.2 基于态距离的量子相干性度量
        2.2.3 其他量子相干性度量
    2.3 广义概率理论
第三章 理论无关的相干性度量及其应用
    3.1 理论无关的相干度量框架
        3.1.1 相干叠加和经典混合
        3.1.2 基于系综差别和测量结果差别的两种相干性度量
    3.2 在量子力学上的应用
        3.2.1 两种新的量子相干性度量
        3.2.2 量子相干性和对比度的关系
        3.2.3 相干性——不确定关系
    3.3 基于相干性的PR-box模型和量子力学的比较
    3.4 小结
第四章 量子非定域相关原则
    4.1 非定域性及相关概念
        4.1.1 非定域性和纠缠
        4.1.2 非定域性和因果律
        4.1.3 非定域性和互文性
    4.2 文献中限制量子非定域性原则调研
        4.2.1 计算的通信复杂度
        4.2.2 信息因果律
        4.2.3 其他原则
第五章 不确定-互补性平衡关系和非定域性的定量关联
    5.1 相容性测量框架和先后不相容测量框架
    5.2 不确定性-互补性平衡关系
        5.2.1 互补性和不确定性定义
        5.2.2 不确定-互补性平衡关系
    5.3 不确定-互补性平衡关系和非定域性之间的联系
        5.3.1 推导量子力学非定域界
        5.3.2 给出PR-box非定域界
    5.4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参数无偏估计的互补性关系阐述
    6.1 不确定关系与互补性关系概述
        6.1.1 量子测量
        6.1.2 不确定关系
        6.1.3 互补性关系和相关度量
        6.1.4 估计理论
    6.2 基于参数无偏估计的互补性关系诠释
        6.2.1 退相干,扰动,纠正
        6.2.2 信息量之间的互补关系
        6.2.3 测量精度之间的互补关系:
    6.3 小结
第七章 三维纯态估计和推广GHZ定理
    7.1 任意三qubit态的GHZ定理推广
    7.2 三维纯态估计
        7.2.1 四组基矢方案
        7.2.2 三维纯态自适应层析方法(adaptive tomography)
        7.2.3 Peres假设在d=3情况下的证明
        7.2.4 Peres假设四维空间的反例
    7.3 小结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6)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章 对称概念的认识路径
    1.1 对称概念表达的形式
        1.1.1 对称现象的存在空间
        1.1.2 对称变换的行为空间
        1.1.3 对称关系的感觉空间
        1.1.4 对称性的直觉空间
        1.1.5 对称系统的形式空间
        1.1.6 对称理论的语义空间
    1.2 对称理论语境分析及其意义
        1.2.1 对称理论的语形分析及其意义
        1.2.2 对称理论的语义分析及其意义
        1.2.3 对称理论的语用分析及其意义
第二章 对称变换的逻辑基础
    2.1 对称变换语义分析基础
        2.1.1 客体、语言、逻辑
        2.1.2 对称变换的对象、语词、概念
        2.1.3 对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2 传统逻辑视野下的对称变换
        2.2.1 对称变换的判断、语句、命题
        2.2.2 作为关系命题的对称变换
        2.2.3 从对称关系到对称性
        2.2.4 作为性质命题的对称性
第三章 古典对称的语境特征及其意义
    3.1 古典对称的定位及数学分析
    3.2 古典对称的物理意义与结构特征
    3.3 古典对称的句法特征及其意义
第四章 固体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
    4.1 固体物理学中的对称现象及其数学表征
        4.1.1 晶体中的对称现象
        4.1.2 固体物理学中对称关系的数学表征
    4.2 固体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物理意义及其结构特征
    4.3 固体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句法特征及其意义
第五章 热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
    5.1 热物理学中的对称现象及其应用
        5.1.1 热物理学中的对称现象
        5.1.2 对称性在热学中的应用
    5.2 热学对称现象的物理意义及其结构特征
        5.2.1 热学中对称变换的物理意义
        5.2.2 热学中对称变换的结构特征
    5.3 热学中对称现象的句法特征及其意义
第六章 电学与磁学中对称现象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
    6.1 电学与磁学中的对称现象及其数学表征
        6.1.1 电学与磁学之间的形式对称
        6.1.2 电学与磁学之间的本质对称
    6.2 电学与磁学中对称现象的物理意义及其结构特征
        6.2.1 电学与磁学中对称现象的物理意义
        6.2.2 电学与磁学中对称现象结构特征
    6.3 电学与磁学中对称现象的句法特征及其意义
第七章 原子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
    7.1 原子层面的对称现象及数学分析
    7.2 原子之间对称现象的物理意义及结构特征
    7.3 原子间对称的句法特征及其意义
第八章 量子力学中对称现象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
    8.1 量子力学中的对称现象及其数学分析
        8.1.1 量子力学中的对称现象
        8.1.2 对称现象的数学表征
    8.2 量子力学中对称现象的物理意义及结构特征
    8.3 量子力学中对称现象的句法特征及其意义
第九章 量子场论中对称现象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
    9.1 量子场论中的对称现象及其数学分析
        9.1.1 量子场论中的连续对称及其数学表征
        9.1.2 量子场论中的分立对称及其数学表征
    9.2 量子场论中对称现象的物理意义及其结构特征
    9.3 量子场论中对称现象的句法特征及其意义
第十章 粒子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
    10.1 粒子物理学中的对称现象及数学表征
        10.1.1 粒子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描述
        10.1.2 粒子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数学表征
    10.2 粒子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物理意义及其结构特征
        10.2.1 粒子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物理意义
        10.2.2 粒子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结构特征
    10.3 对称现象的句法特征及其意义
        10.3.1 粒子物理学中的句法特征
        10.3.2 对称现象语义分析的意义
结束语 科学理论语境分析的意义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7)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和纠缠目击者(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1.1.1 量子非定域性
        1.1.2 隐变量理论
        1.1.3 Jaynes-Cummings模型
        1.1.4 非惯性系中的量子非定域性
        1.1.5 纠缠目击者
    1.2 论文章节安排及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章 基础知识
    2.1 基本的符号表示
    2.2 量子力学假设
    2.3 密度算子
    2.4 Schmidt分解
    2.5 正映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量子态的非定域性
    3.1 Bell非定域性和Svetlichny不等式
    3.2 特殊的三量子比特X型态真Bell非定域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Jaynes-Cummings模型中的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
    4.1 类GHZ态 |Φ_(ABC)〉的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
    4.2 类GHZ态 |Ψ_(ABC)〉的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惯性系下的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
    5.1 一个观察者加速时的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
    5.2 两个观测者加速时的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量子态的纠缠目击者
    6.1 利用两组无偏基构造正映照
    6.2 一个特例
    6.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8)科学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科学主义在中国的特殊表现
    1.2 对已有研究的综述
        1.2.1 中国学者对西方科学主义理论的译介
        1.2.2 学者对中国科学主义的考察
        1.2.3 科学文化学者对科学主义的反思
        1.2.4 进一步研究的若干可能的维度
        1.2.4.1 紧跟西方前沿理论,从中获得启发和参考
        1.2.4.2 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中考察科学主义问题
        1.2.4.3 动态地把握科学主义的表现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性
        1.3.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分析法
        1.3.2.2 历史分析法
        1.3.2.3 个案分析法
        1.3.3 创新点
        1.3.3.1 考察“科学主义”与“科学批判”的关系
        1.3.3.2 从一般性理论到特殊的事实
        1.3.3.3 考察1949-1978特殊时段的科学主义
第二章 一种特殊的科学观:唯“社会主义科学”论
    2.1 唯“社会主义科学”论的内涵和性质
    2.2 唯“社会主义科学”论的历史背景
        2.2.1 科学革命带来认识论的改变
        2.2.2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非和平特征
        2.2.3 科学技术现状加剧了赶超心理
    2.3 唯“社会主义科学”论的核心思想
        2.3.1 科学发展的社会制度决定论
        2.3.2 自然科学的阶级属性论
        2.3.3 科学思想的唯物论
第三章 相对论批判与科学主义
    3.1 相对论及其意义
    3.2 中国人眼中爱因斯坦形象的变迁
        3.2.1 建国前-1951:“科学的革命家”
        3.2.2 1952-1966:“唯心主义者”
        3.2.3 1966-1978:“帝国主义的御用学者”
    3.3 相对论批判的科学主义根源
        3.3.1 对已有研究的综述
        3.3.2 对批判的科学主义根源分析
        3.3.2.1 对哲学的教条化理解
        3.3.2.2 科学理论的绝对真理观
    3.4 爱因斯坦与马克思主义
        3.4.1 爱因斯坦论社会主义
        3.4.2 爱因斯坦、相对论与辩证唯物主义
第四章 大爆炸宇宙学批判与科学主义——以《自然辩证法杂志》为例
    4.1 对大爆炸宇宙学的批判
        4.1.1 对宇宙学的批判
        4.1.2 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批判
        4.1.3 对粒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批判
        4.1.4 对“惯性、质量和能量”的讨论和批判
        4.1.5 对批判的特征分析
    4.2 对批判的科学主义动因分析
        4.2.1 大爆炸宇宙学挑战了无限宇宙观
        4.2.2 科学主义的变形——“唯上的真理观”
        4.2.3 以科学主义眼光看待当代物理
第五章 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批判与科学主义
    5.1 量子理论与哥本哈根解释
        5.1.1 量子论史的一个简要概括
        5.1.2 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
    5.2 中国人对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态度变化
        5.2.1 建国前:“世界知名之物理学泰斗”
        5.2.2 50年代-70年代:“其唯心主义阻碍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5.2.2.1 苏联批判哥本哈根解释的政治背景和代表性观点
        5.2.2.2 中国批判哥本哈根解释的政治背景和代表性观点
        5.2.2.3 中国批判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风格转向
        5.2.2.3 对批判过程、性质和外部根源的归纳
        5.2.3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三种不同的观点
    5.3 哥本哈根解释批判与科学主义关系研究
        5.3.1 经典物理学与科学主义的关系
        5.3.1.1 经典物理学的成功导致科学主义诞生
        5.3.1.2 经典物理学塑造的世界观是科学主义的信念支柱
        5.3.2 量子力学对经典物理学世界观的挑战
        5.3.2.1 世界是决定论的,还是概率的?
        5.3.2.2 物理实在是独立于观察者,还是观察创造实在?
        5.3.3 量子力学对科学主义的挑战
        5.3.3.1 量子力学改变了还原主义的基石
        5.3.3.2 量子力学动摇了扩张主义的信念
        5.3.3.3 量子力学动摇了理想主义的根基
第六章 走向公众视野的科学主义
    6.1 科学主义、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
    6.2 科学文化与科学主义的争论
        6.2.1 争论过程和内容
        6.2.2 争论的性质
        6.2.2.1 反科学主义与反科学的关系
        6.2.2.2 科学理论与客观真理的关系
        6.2.2.3 科学落后与科学主义的关系
    6.3 研讨与争论的意义
        6.3.1 “科学主义”从学术圈走向公众视野
        6.3.2 提高了科学史学科的影响力
        6.3.3 反思科学拓宽了理论视野
第七章 科学争议中的科学主义
    7.1 为何会出现科学争议?
        7.1.1 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
        7.1.2 公众理解科学的必要性
    7.2 我国若干科学争议案例中的科学主义表现
        7.2.1 科学主义表现之一:用科学标准评判其他知识
        7.2.2 科学主义表现之二:将社会问题简化为科学问题
        7.2.3 科学主义表现之三:“唯科学”引导媒体立场的“一边倒”
第八章 结语
    8.1 全球化时代科学-人文的分裂
    8.2 探索科学-人文融合的途径
        8.2.1 提倡建设性的反科学主义
        8.2.2 大力普及科学史教育
    8.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量子测量的语境论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问题域的划定
    二. 量子测量哲学研究的现状
    三.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四. 本论文的思路和框架
    五. 论文的主要内容
    六. 论文新的认识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量子测量问题的产生与传统求解
    1.1 量子测量问题的理论基础
        1.1.1 形式化的量子力学体系
        1.1.2 量子测量的特征
    1.2 量子测量问题的产生
        1.2.1 量子测量问题的根源
        1.2.2 量子测量问题的症结
        1.2.3 测量问题求解的各种思路
    1.3 量子测量问题的求解体系
        1.3.1 哥本哈根解释的求解
        1.3.2 玻姆解释的求解
        1.3.3 相对态解释的求解
    小结
第二章 量子测量问题求解的新平台——退相干理论
    2.1 量子测量的退相干理论
        2.1.1 退相干理论迟到的原因
        2.1.2 退相干理论与测量问题
        2.1.3 退相干理论的意义分析
    2.2 退相干理论视野下的量子测量问题求解
        2.2.1 退相干理论下的标准解释
        2.2.2 退相干理论下的哥本哈根解释
        2.2.3 退相干理论下的相对态解释
        2.2.4 退相干理论下的玻姆解释
    小结
第三章 量子测量背景理论的语境性——以SG实验为例
    3.1 测量理论语境的层次
    3.2 SG实验的理论语境
        3.2.1 SG实验发生的原理理论语境——旧量子论
        3.2.2 SG实验操作的理论语境——电磁理论
        3.2.3 SG实验的实在解释语境——量子力学中的自旋
    3.3 理论语境与测量
        3.3.1 理论语境对于测量的作用
        3.3.2 测量对理论语境的作用
    小结
第四章 量子测量过程的语境性——以EPR-玻姆实验为例
    4.1 测量过程的语义分析
        4.1.1 语义分析方法
        4.1.2 测量过程语义分析的方法论意义
    4.2 EPR-玻姆实验的语义分析
        4.2.1 EPR-玻姆实验的语义表征
        4.2.2 EPR-玻姆实验的语义转换
        4.2.3 EPR-玻姆实验的语义实现
    4.3 非定域性的语义分析
        4.3.1 非定域性的内涵
        4.3.2 非定域性的外延
    小结
第五章 量子测量结果解释的语境性——以ETUR为例
    5.1 ETUR语境考察的合理性论证
        5.1.1 ETUR的提出
        5.1.2 围绕ETUR的争论
        5.1.3 ETUR语境考察的合理性论证
    5.2 ETUR的解释语境
        5.2.1 认识论的解释语境
        5.2.2 本体论的解释语境
        5.2.3 语义学的解释语境
    5.3 解释语境及其功能
    小结
第六章 量子测量的语境论解释
    6.1 量子测量语境论解释的本体论基础——语境实在论
        6.1.1 客观实在论与主观实在论
        6.1.2 语境实在论
    6.2 量子测量语境论解释的认识论途径——测量的语境性
        6.2.1 哥本哈根解释的测量与语境依赖
        6.2.2 新哥本哈根解释中测量的语境依赖性
        6.2.3 语境论解释的测量语境性
    6.3 量子测量语境论解释的方法论平台——语境分析方法
        6.3.1 语境分析方法
        6.3.2 测量的语境分析
    6.4 测量问题的语境论求解
        6.4.1 测量问题的语形求解
        6.4.2 测量问题的语义求解
        6.4.3 测量问题的语境论求解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10)关于量子关联性与PT-对称量子理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预备知识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量子关联的相关研究
    2.1 引言
    2.2 经典关联态的表示的唯一性
    2.3 经典关联态的刻画
    2.4 经典关联态之集的拓扑性质
    2.5 量子态关联性的度量
    2.6 三体混合态的关联性
第3章 量子信道的相关研究
    3.1 引言
    3.2 保持经典关联态的量子信道
    3.3 两族矩阵之间量子信道的存在性与构造
第4章 PT-对称量子系统中的CPT-框架
    4.1 引言
    4.2 PT-对称量子系统中的PT-框架
    4.3 PT-对称量子系统中的CPT-框架
第5章 PT-对称量子力学中的时间演化和绝热定理
    5.1 引言
    5.2 PT-对称量子力学中的时间演化
    5.3 PT-对称量子力学中的绝热逼近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量子力学中的一组矩陣方程(论文参考文献)

  • [1]量子场论的实在论研究[D]. 程守华. 山西大学, 2019(01)
  • [2]光学成像的纠缠傅里叶变换及分数压缩变换理论[D]. 张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3]非厄米量子系统中非经典效应的增强与保护研究[D]. 王彦懿.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非厄密量子力学[D]. 李军青. 南开大学, 2012(07)
  • [5]相干性、非定域性界限的公理化研究及量子互补性诠释[D]. 孙亮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01)
  • [6]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D]. 李龙. 山西大学, 2015(03)
  • [7]三体真Bell非定域性和纠缠目击者[D]. 王昆.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科学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研究[D]. 赵肖荣.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9]量子测量的语境论解释[D]. 赵丹. 山西大学, 2011(06)
  • [10]关于量子关联性与PT-对称量子理论的研究[D]. 郭志华.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量子力学中的一组矩阵方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