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妮杂1号

廖妮杂1号

一、嗑食葵杂交种辽嗑杂1号(论文文献综述)

冯飞,汪磊,傅春玲,谭美莲,汪魏,严兴初,王力军[1](2018)在《基于SSR标记的向日葵DNA指纹图谱构建》文中研究指明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24份向日葵参试材料和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旨在为向日葵育种、品种纯度鉴定提供参考。利用19对条带清晰、多态性稳定的SSR引物对群体材料进行扩增分析,发现这些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变化范围为0.300.62,平均值为0.4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间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其最小遗传相似系数为0.62,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不明显。构建了124份材料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除SPQ3和SY7外,19对引物能很好地将其余122份材料鉴别出来,但部分位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基因来源范围较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向日葵材料遗传背景较为狭窄,在育种中应拓宽亲本来源,提高遗传多样性。

彭兵,王德兴,崔良基,孙恩玉,刘金刚,宋殿秀,依兵[2](2017)在《辽宁地区西瓜套种食用向日葵优化栽培技术》文中指出根据近年来辽宁省多个地区西瓜套种食用向日葵的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试种结果,总结优化了包括选地与整地;西瓜的优良品种选择、适期播种与定植、田间病虫草害防控、肥水调控、采收上市等6项西瓜关键栽培技术和套种食用向日葵在品种选择、播期、田间管理、辅助授粉和收获晾晒等5项关键措施的一套西瓜套种食用向日葵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葛玉彬[3](2016)在《食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遗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是世界上主要的一年生食用和油用作物,是人类饮食消费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所含的生育酚能够减少慢性病对人类的危害。本研究利用具有丰富遗传背景的8个食用向日葵自交系,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组配16个杂交组合,构成遗传分析群体,采用环境互作在内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了食用向日葵10个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遗传规律、基因效应及作用特点;采用多元条件分析方法分析了农艺性状对产量遗传贡献率。旨在为食用向日葵自交系改良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所观测的11个性状中,株高、生育期、单盘粒数、结实率、百粒重、单盘粒重、皮壳率和结实率等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基因加性主效应控制,加性效应中,产量最低,出仁率和皮壳率最高;显性效应中,产量性状表现为显性主效应控制,显性×环境互作方差分量比率也较大,盘径的显性效应最大,皮壳率和出仁率的最小。2.参试亲本R121828、R1210368、R1011393、KJR1301和101033R对单盘粒数表现极显着正向加性效应,亲本T1210395、KJR1301和101033R对茎粗表现极显着正向加性效应;杂交组合产量性状显性方差分量比率远高于加性方差分量比率,是影响杂交组合产量的主要遗传因素。盘径和产量性状的F1和F2均表现出极显着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预计的世代数都约为2,基因型杂种优势相对能稳定遗传。50%的杂交组合产量在两试点均表现显着或极显着正向显性主效应,稳定性好,是增产潜力较大的杂交组合。3.除生育期和皮壳率外,产量与结实率、百粒重、单盘粒数、单盘粒重和出仁率等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均较大,分别在0.534-0.728和0.536-0.731之间。产量仅与株高表现极显着加性正相关,而与生育期表现极显着加性负相关;同时与株高、盘径、生育期、结实率、单盘粒重、百粒重等性状间呈显着的显性正相关,与单盘粒数呈显着的显性负相关。4.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除皮壳率和出仁率外,其它性状F1和F2均表现出显着或极显着主效应群体平均优势;所有性状在F1和F2代表现出极显着的主效应群体超亲优势,但多数表现负向。F1杂种优势的强度与F2优势减退程度正相关,个别性状F2残留优势仍十分可观。5.茎粗对产量加性遗传效应的贡献率最高;盘径对3个亲本产量加性效应的贡献率最大,这些亲本的产量加性效应可利用盘径进行间接选择。多数杂交组合的盘径和百粒重对其产量具有较高的贡献值,这两个性状的显性效应可作为杂交组合产量的选择指标;结实率可作为杂交种显性效应的辅助选择性状,就提高杂交种的产量而言,显性基因效应比加性基因效应更为重要。

杨素梅,白苇,尹海峰,靳涛[4](2014)在《冀西北地区食用向日葵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通过3年5个试点的筛选试验,筛选出杂交品种科阳1号、常规品种赤219,其综合性状优良,商品性好,产量较高。科阳1号比对照LD5009增产44.6%,赤219比对照三道眉增产24.1%。在同等密度条件下,采用大小行栽培模式种植可比等行距栽培模式增产,在适宜的大小行比下,最高可增产11.3%。

王玉强,魏玲[5](2011)在《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谷子是北方干旱地区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可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不同种植方式。葫芦岛连山区地处辽西走廊,十年九旱,谷子适应性强,抗旱、抗涝、耐瘠薄、耐盐碱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契合了本区的自然环境,是农民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谷草又是大牲畜的良好饲草,市场需求量大,前景看好;因本区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和农民传统粗放耕作习惯,导致谷子产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为了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经2008~2010年试验、示范,总结出了谷子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王德生[6](2009)在《嗑食葵辽嗑杂1号及其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嗑食葵辽嗑杂1号,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胞质雄性不育系4A做母本,以恢复系S7601-6-2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的嗑食型向日葵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等优点,业已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开发前景广阔。

王德生[7](2009)在《嗑食葵辽嗑杂一号及其栽培》文中研究指明辽嗑杂1号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胞质雄性不育系4A做母本,以恢复系S7601-6-2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的嗑食型向日葵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等优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颇受生产者、经销者、消费者青

王德生[8](2008)在《嗑食葵辽嗑杂1号及其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崔良基,王德兴,宋殿秀[9](2007)在《长粒食用向日葵杂交种辽嗑杂2号的选育》文中研究表明辽嗑杂2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3年以胞质雄性不育系9805A为母本,恢复系2002-8R为父本组配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2006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该杂交种商品性好,自交结实率高,高产,抗病,适应性广。

王德生[10](2007)在《籽仁饱满 食味芳香 嗑食葵辽嗑杂1号》文中研究指明辽嗑杂1号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配制而成的嗑食型向日葵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早熟等优点,经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开发推广前景较为广阔。辽嗑杂1号根系发达,生长势强,植株健壮,株型较矮,株高两米左右,花盘直径23厘米。籽实较大,籽仁饱满,粒长2.2厘米,百粒重12.9克,籽仁率58.8%,食味芳香,品质优良,颇受

二、嗑食葵杂交种辽嗑杂1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嗑食葵杂交种辽嗑杂1号(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SR标记的向日葵DNA指纹图谱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DNA提取
        1.2.2引物合成及筛选
        1.2.3 PCR扩增及电泳
        1.2.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物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2.2 聚类分析结果
    2.3 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3 讨论

(2)辽宁地区西瓜套种食用向日葵优化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块的选择与整理
2 西瓜栽培技术
    2.1 选择优良品种,发挥果品质量优势
    2.2 选择区位适宜的育苗床,准备育苗用营养土
    2.3 合理安排播期,促进瓜苗早生快发
    2.4 强化苗期管理,适期定植促壮苗
    2.5 强化田间管理,防控病虫草害
    2.6 适时采收上市,发挥价格优势保增收
3 食用向日葵栽培技术
    3.1 选择优良品种,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效作用
    3.2 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充分利用水肥光热资源
    3.3 精准管理,培育食葵优良群体结构
    3.4 积极采取提高食葵结实率的辅助措施,促进增产增收
    3.5 适期采收,及时晾晒、清选保品质

(3)食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引言
    1.1 向日葵研究现状
        1.1.1 向日葵品种类型划分
        1.1.2 向日葵杂种优势利用
        1.1.3 国内外向日葵生产现状
    1.2 植物数量性状混合线性遗传模型研究进展
        1.2.1 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分析方法
        1.2.2 其它遗传模型及分析方法
    1.3 食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遗传
        1.3.1 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
        1.3.2 产量性状遗传研究
    1.4 向日葵数量性状遗传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立题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 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食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遗传效应分析
        3.1.1 10 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平均表现及遗传变异分析
        3.1.2 10 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遗传方差组成及遗传力分析
        3.1.3 亲本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加性遗传效应分析
        3.1.4 食用向日葵主要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3.1.5 杂交组合显性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3.2 食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遗传贡献分析
        3.2.1 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净遗传贡献率估算
        3.2.2 农艺性状对亲本产量加性效应的贡献分析
        3.2.3 农艺性状对杂种产量显性贡献的随机效应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食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遗传研究
    4.2 食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遗传效应
    4.3 食用向日葵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4.4 食用向日葵杂种优势分析
    4.5 食用向日葵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遗传贡献率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4)冀西北地区食用向日葵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田间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品种筛选试验
    2.2 新品种配套栽培试验
3 讨论

(6)嗑食葵辽嗑杂1号及其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要特征特性
二、栽培技术要点
    1. 选地与整地。
    2. 选种与播种。
    3. 间苗与定苗。
    4. 除草与培土。
    5. 施肥与灌水。
    6. 防病与治虫。
    7. 传粉与授粉。
    8. 收获与晾晒。
三、适宜种植地区

(7)嗑食葵辽嗑杂一号及其栽培(论文提纲范文)

一、特征特性
二、产量表现
三、栽培要点
    1. 选地与整地:
    2. 选种与播种:
    3. 间苗与定苗:
    4. 除草与培土:
    5. 施肥与灌水:
    6. 防病与治虫:
    7. 传粉与授粉:
    8. 收获与晾晒:
四、适宜地区

(9)长粒食用向日葵杂交种辽嗑杂2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经过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征
    2.2 生物学特性
3 产量表现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
    4.2 合理密植
    4.3 合理施肥
    4.4 田间管理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杂交种父母本主要特征、特性
    5.2 制种措施
        5.2.1 选地与隔离
        5.2.2 种植密度
        5.2.3 播种期
        5.2.4 播种方式
        5.2.5 田间管理
        5.2.6 授粉
        5.2.7 收获
        5.2.8 种子质量标准
6 适应地区

四、嗑食葵杂交种辽嗑杂1号(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SR标记的向日葵DNA指纹图谱构建[J]. 冯飞,汪磊,傅春玲,谭美莲,汪魏,严兴初,王力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04)
  • [2]辽宁地区西瓜套种食用向日葵优化栽培技术[J]. 彭兵,王德兴,崔良基,孙恩玉,刘金刚,宋殿秀,依兵. 辽宁农业科学, 2017(01)
  • [3]食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遗传分析[D]. 葛玉彬.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8)
  • [4]冀西北地区食用向日葵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J]. 杨素梅,白苇,尹海峰,靳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14(07)
  • [5]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 王玉强,魏玲. 辽宁农业科学, 2011(06)
  • [6]嗑食葵辽嗑杂1号及其栽培技术[J]. 王德生. 科学种养, 2009(06)
  • [7]嗑食葵辽嗑杂一号及其栽培[J]. 王德生. 农村科学实验, 2009(05)
  • [8]嗑食葵辽嗑杂1号及其栽培技术[J]. 王德生. 新农村, 2008(10)
  • [9]长粒食用向日葵杂交种辽嗑杂2号的选育[J]. 崔良基,王德兴,宋殿秀. 杂粮作物, 2007(05)
  • [10]籽仁饱满 食味芳香 嗑食葵辽嗑杂1号[J]. 王德生. 农家女, 2007(04)

标签:;  ;  ;  ;  

廖妮杂1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