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蝇飞行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荧光老化色素含量的年龄变化研究

家蝇飞行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荧光老化色素含量的年龄变化研究

一、家蝇飞翔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荧光衰老色素含量的年龄变化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邵梦华[1](2021)在《锑对家蝇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文中提出锑(Sb)是一种类金属,是生物体的非必需元素。由于日益增多的采矿和工业活动,环境中的锑含量与日俱增,但其对生物体的影响尚未得到系统评估。并且,我国是世界上锑产量与使用量最高的国家,锑污染引发的环境与健康风险亟待深入探讨。本研究以家蝇(Musca domestica)为受试生物,系统考察锑暴露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和内在机制,重点关注锑对家蝇生长发育、生殖能力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从卵期开始,将家蝇置于含有不同浓度五价锑盐(Sb(V))的培养基中进行暴露实验。使用经典毒理学、生物化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全面分析锑暴露对家蝇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和生殖能力的影响,探究锑的毒性效应和潜在机制,获得如下研究结果:1.锑暴露会引起家蝇的生存能力下降,具体表现为体重减轻、体长变小、发育延滞、生长畸形和存活率降低等现象。2.锑暴露会诱发家蝇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引起肠道损伤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破坏机体营养吸收和能量供给,最终导致家蝇运动能力下降。3.锑暴露破坏家蝇的生殖能力,具体表现为卵巢DNA损伤和发育不良、卵泡发育迟缓和后代存活率降低,并扰乱家蝇生殖相关信号通路中多个关键基因的表达。综上,锑会阻滞家蝇的生长发育过程并破坏家蝇的繁殖能力,使家蝇的生存能力降低。本论文可为锑的毒性效应和机制研究提供丰富数据,为锑暴露引发的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锑引发的人体健康毒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苟玉萍[2](2021)在《异硫氰酸烯丙酯及CO2浓度升高对异迟眼蕈蚊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异迟眼蕈蚊Bradysia impatiens Johannsen食性广,在国外因为害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而被首次记录,我国最早发现于食用菌和药用菌种植大棚。最近的调查发现,异迟眼蕈蚊对设施蔬菜(韭菜Allium tuberosum、葱Allium fistulosum和蒜A.sativum等),以及设施瓜果和花卉造成严重危害,在高温高湿的温室环境周年发生,世代重叠。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防治方法仍然是以化学农药灌根或直接喷药为主,但长期频繁用药,使异迟眼蕈蚊的抗药性显着增强,用药量进一步增加,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而且蔬菜、瓜果等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因此,生产上对新的绿色防控技术需求很大。新近发现的十字花科植物提取物—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 isothiocyanate,AITC)因绿色、安全、低毒、低残留、易降解,已广泛用于多种仓储害虫的熏蒸防治,对地下害虫、杂草、线虫和病原菌也具有很好的作用活性。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是调节昆虫呼吸作用的重要气体,浓度升高(?10%)会促进昆虫呼吸,使气门保持永久开放。温室大棚设施内生态环境密闭性较好,能为AITC室内熏蒸和土壤熏蒸防控异迟眼蕈蚊提供良好环境。此外,生产中人们常采取措施对设施作物进行CO2富集,以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因此,CO2浓度适当升高对设施作物有利,基于高CO2浓度可以使昆虫气孔保持永久开放,我们将AITC与高CO2混用,以期增强异迟眼蕈蚊对AITC的吸收,达到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本论文从毒理学、生态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层面研究了异迟眼蕈蚊对AITC的响应机制;测定了AITC熏蒸剂与高CO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的作用活性;从生态学和生理学上探讨了异迟眼蕈蚊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方式。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对异迟眼蕈蚊卵、幼虫、蛹、雌虫和雄虫均有良好的熏蒸活性,尤其对雌、雄成虫效果更明显;AITC对3龄幼虫熏蒸法测得的LC50为10.400μL/L,浸叶胃毒法测得的LC50为13.632μL/L;两种生测法亚致死浓度处理异迟眼蕈蚊3龄幼虫后,幼虫期和蛹期延长,化蛹率和羽化率减小,蛹的重量下降,雌虫繁殖力显着受到抑制,且熏蒸亚致死比浸叶胃毒亚致死对繁殖力的抑制作用更显着。2.AITC处理异迟眼蕈蚊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雌虫体内共出现480个差异表达基因,雄虫体内共出现14856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KEGG数据库的通路富集分析发现:(1)异迟眼蕈雌虫差异表达的上调基因在昆虫激素生物合成通路上显着富集,该通路中保幼激素酯酶(hormone esterase,JHE)基因被诱导上调表达;(2)差异表达的上调基因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通路、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代谢通路和谷胱甘肽代谢通路上也显着富集,而且这些通路出现了一个共同上调表达的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3)通过对JHE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验证,得到的值与转录组数据FPKM值保持一致,证明转录组数据可靠。以上结果表明,AITC引起异迟眼蕈蚊激素、产卵和解毒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的相关基因表达,其中JHE基因是调控AITC抑制异迟眼蕈蚊产卵的关键基因;GST基因在异迟眼蕈蚊对AITC解毒代谢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应答作用。3.AITC处理异迟眼蕈蚊后产生了大量的差异代谢物;采用层次聚类法鉴定共筛选出22种表达量显着上升的代谢物;对这些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有15条通路影响较显着;最终鉴定得到的关键代谢产物主要包括:L-丝氨酸、L-蛋氨酸、L-亮氨酸、L-天冬酰胺、DL-丝氨酸和牛磺酸等氨基酸类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与AITC对异迟眼蕈蚊的致病或致死机理具有重要作用,为异迟眼蕈蚊的防控提供新思路。4.增加CO2浓度可以提高AITC对异迟眼蕈蚊的熏蒸毒力,致死率显着提高,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致死率高达100%;高CO2浓度胁迫后,异迟眼蕈蚊体内三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均被显着诱导;AITC熏蒸处理后,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 E)活力被显着诱导;AITC与高CO2双重胁迫之后,SOD、GST和Car E活力显着提高。5.CO2浓度升高,异迟眼蕈蚊成虫前期和总产卵前期先缩短后延长,在正常CO2浓度(NC=400 ppm)下分别为19.01和20.43 d,中等CO2浓度(MC=600 ppm)条件下最短(分别为14.48和15.59 d),高CO2浓度(HC=800 ppm)条件下最长(分别为19.98和21.41 d);雌成虫寿命随CO2浓度升高而逐渐缩短;产卵量先增加后减少,在NC浓度时为92.50粒,MC浓度增高到99.33粒,但HC浓度时产卵量较低(75.50粒)。异迟眼蕈蚊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在MC浓度下均最高,而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陪时间均最短;HC浓度时各种群参数值与之相反。6.CO2浓度升高影响寄主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进而间接影响异迟眼蕈蚊体内生理生化指标。韭菜叶片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随CO2浓度升高呈上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下降,对游离脂肪酸含量无显着影响;异迟眼蕈蚊体内糖原、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逐渐被诱导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出现持续下降趋势,海藻糖和总脂肪含量则出现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异迟眼蕈蚊体内生理指标含量与韭菜叶片营养物质含量相关,且这种相关性随CO2浓度升高而发生变化。研究结果为异迟眼蕈蚊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为植物源农药AITC的开发和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CO2浓度升高后异迟眼蕈蚊的适生性提供参考依据。

井金苗[3](2021)在《家蝇硫氧还蛋白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抗氧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家蝇(Musca domestica)为双翅目蝇科蝇属昆虫,繁殖和扩散能力强,是人类所知全球分布最广的昆虫之一,其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逆防御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氧化还原系统在生物体抵抗病原或外界环境胁迫过程中,通过调控氧化还原平衡来介导信号传导和抗菌免疫反应。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被认为是机体重要的抗氧化组成之一,其抗氧化角色在哺乳动物中有较多研究,但昆虫Trx的抗氧化机制研究较少。本实验对家蝇的一种线粒体特异表达的Trx2(MdTrx2)基因进行了研究,重点关注在重金属等氧化应激诱导物胁迫下MdTrx2对机体和线粒体的保护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转录组信息,克隆获得MdTrx2基因c DNA序列720 bp,包含一个42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一条1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序列,MdTrx2蛋白含有Trx结构域以及典型的2个半胱氨酸构成的氧化还原活性位点“C-X-X-C”,与人Trx2蛋白具有43.08%序列相似性。在家蝇基因组中共搜索到13个Trx基因,其中MdTrx2的编码蛋白被预测定位于线粒体上。2.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家蝇MdTrx2进行了重组表达,体外实验显示纯化的rMdTrx2对胰岛素的二硫键具有还原活性。与空载转化菌株相比,rMdTrx2的重组菌株表现出显着升高的吩嗪硫酸甲酯(Phenazine methosulfate,PMS)耐受能力,证实MdTrx2参与细胞的抗氧化过程。同时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法(ITC)测定了rMdTrx2与重金属(Cd2+和Cu2+)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rMdTrx2具有结合重金属Cd2+和Cu2+的能力,结果说明MdTrx2可能在抗重金属胁迫中发挥重要功能。3.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MdTrx2的单克隆抗体,筛选纯化得到4株优良抗体。使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了MdTrx2在家蝇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dTrx2在家蝇的卵和蛹中没有表达,在羽化后第5天的成蝇表达量最高,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的发育相关性;MdTrx2在幼虫和成蝇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家蝇幼虫的肠道和脂肪体,成蝇的马氏管和神经组织中表达量较高。4.通过荧光定量PCR从mRNA水平检测了家蝇MdTrx2在盐酸阿霉素(doxorubicin,DOX)、CdCl2和CuCl2暴露后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MdTrx2在DOX、CdCl2和CuCl2处理后均有显着升高,表明这些条件刺激对MdTrx2基因的转录表达具有促进作用。5.为了进一步分析MdTrx2在抗重金属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通过dsRNA显微注射法成功敲低MdTrx2在家蝇幼虫体内的表达。此时再用重金属Cd2+处理幼虫,与对照组相比,MdTrx2干扰组的存活能力显着降低,同时线粒体复合物I和II的活性也明显受到抑制,推测MdTrx2在维持线粒体氧化还原平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重金属等胁迫条件下,MdTrx2功能缺失会增加氧化应激水平,进而造成线粒体功能损伤,造成复合物I和II的活性降低。总之,该论文证实家蝇MdTrx2在维持线粒体功能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宿主的抗重金属胁迫过程,维持机体氧化还原平衡。

马红悦[4](2021)在《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调控的分子机理》文中认为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是一种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上猖獗成灾的新害虫,主要危害沙葱Allium mongolium、多根葱A.polyrhizum、野韭A.ramosum等葱属植物,不仅给草原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草原退化,严重威胁我国北方生态安全。滞育是昆虫为了躲避不利的环境条件并确保种群延续的适应性策略,目前关于昆虫滞育调控的生理生化及生态学机理已有深入的了解,而对其分子机制、特别是专性夏滞育调控的分子机理却较少了解。沙葱萤叶甲一年发生1代,为专性滞育昆虫,以成虫滞育越夏,以卵滞育越冬。本研究采用蛋白组学、转录组学及RNAi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揭示专性夏滞育及生殖滞育的分子调控机理,而且为发展基于滞育调控的害虫防控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构建了沙葱萤叶甲成虫滞育前期(PD)、滞育期(D)及滞育后期(TD)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库,共获得2383个蛋白,其中进入滞育(D/PD)和滞育结束后(TD/D)分别有139和118个蛋白差异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与吞噬体通路、代谢过程、胁迫反应、细胞骨架重组、昆虫保幼激素、钙离子信号通路、核糖体通路及化学感受等有关。2.应用RNA-Seq测序技术构建了外源JH类似物烯虫酯(JHA,methoprene)处理沙葱萤叶甲成虫后的转录组数据库,在JHA施用后24 h和48 h分别得到310和598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表明,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于各种代谢通路,主要与能量代谢、生物合成、胁迫反应以及信号传导通路密切相关。RNA-Seq和qPCR分析表明,JHA促进了Gd Vg、Gd FOXO和Gd Kr-h1的表达,而抑制了Gd JHBP、Gd JHE、Gd JHAMT、Gd JHEH和Gd FAS的表达,其作用强度随JHA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滞育前期注射JHA可抑制脂质蓄积并延缓成虫进入滞育,在滞育期间施用JHA则对滞育和脂质积累没有显着影响。3.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沙葱萤叶甲保幼激素酯酶、保幼激素耐受蛋白、保幼激素甲基转移酶、保幼激素环氧化水解酶、叉状头转录因子、卵黄原蛋白、锌指转录因子和脂肪酸合酶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Gd JHE、GdMet、Gd JHAMT、Gd JHEH、Gd FOXO、Gd Vg、Gd Kr-h1和Gd FAS,ORF全长为222~6162bp,编码74~2053个氨基酸。qPCR分析表明,GdMet、Gd JHE、Gd JHAMT及Gd Kr-h1在沙葱萤叶甲滞育前期高表达,滞育期间表达量显着下调,且低水平表达模式持续到滞育后期;Gd Vg在滞育前期和滞育后期的表达量水平显着高于滞育期;Gd JHEH和Gd FAS在滞育前期均下调表达,滞育期均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表达趋势,Gd JHEH在滞育后期上调表达,Gd FAS在滞育后期下调表达;Gd FOXO仅在25日龄的滞育期高表达,其余发育阶段表达量均维持较低水平。4.利用RNAi技术沉默GdMet,在第48 h沉默效率最佳为84.11%。qPCR分析表明,沉默GdMet抑制了Gd JHBP、Gd JHE、Gd Vg及Gd Kr-h1的表达,促进了Gd FAS的表达,而对Gd JHAMT、Gd JHEH和Gd FOXO的表达没有显着影响。与对照组(ds GFP)相比,注射ds Met试虫的总脂含量显着增加,促进脂肪体发育,导致成虫提前3.1 d进入滞育。5.通过RACE技术克隆获得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和核糖体蛋白S3a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Gd HK和Gd RpS3a。Gd HK的cDNA全长为1699 bp,开放阅读框长为1479 bp,编码492个氨基酸。qPCR分析表明,Gd HK在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成虫滞育期间表达量维持在低水平,而滞育结束后表达量急剧上升达最高值。在0~40℃范围内,随着温度增加,Gd HK在沙葱萤叶甲成虫体内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d RpS3a的cDNA全长为800 bp,开放阅读框长为687 bp,编码228个氨基酸。Gd RpS3a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沙葱萤叶甲体内均有表达,在成虫滞育结束后表达量最高,在卵期和成虫滞育期间低表达。温度对Gd RpS3a的表达有显着的影响,30℃下最高,0℃下最低。

余毅豪[5](2021)在《海参肽抗疲劳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疲劳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质量、生理健康以及精神状态。开发高效抗疲劳功能的营养调节补充剂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海参肽具有抗疲劳效果,但其抗疲劳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从促进脂肪分解代谢、促进糖异生、增强线粒体供能等方面探讨了海参肽的抗疲劳作用机制。此外,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海参肽抗疲劳作用的生物学过程以及核心作用靶点,并进行实验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海参肽抗动物疲劳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海参体壁酶解产物海参肽含量71.32%,分子量小于1998 Da占92.59%。采用7周龄C57BL/6J健康雄性小鼠64只按体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海参肽组(0.7 mg/g·d)、中剂量海参肽组(1.4 mg/g·d)和高剂量海参肽组(2.8 mg/g·d)。饲喂第21天时,进行前肢握力实验,第25天时进行疲劳转棒实验,第30天时进行等时游泳实验,构建运动性疲劳模型,游泳结束后动物采血、取组织样品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海参肽增加了小鼠的采食量,但组间体重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H-Scp组前肢握力、各海参肽组疲劳转棒时间均显着提高(p<0.05),且均呈量效关系。海参肽改善了小鼠等时游泳后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水平,血糖水平及组织糖原含量高于对照组,并降低了疲劳代谢标志物的含量。进一步发现,海参肽提高了肝脏、心脏和骨骼肌组织中的脂肪酸分解代谢能力,肝脏中PPARα、PGC1α、CPT1、LPL和PDK4的表达提高,心脏中PPARα和CPT1的表达提高,骨骼肌中PPARδ和CPT1的表达提高。海参肽提高了肝脏中糖异生能力,G6Pase和PEPCK的表达提高。此外,海参肽提高了心脏和骨骼肌中的线粒体拷贝数(Mt DNA)含量。等时游泳后,海参肽组心脏和骨骼肌中的ATP酶活性,COXI、PGC1α、NRF2、NRF1、TFAM、AMPK和SIRT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海参肽维持了运动时的能量稳态以及提高了线粒体ATP生成能力。2.海参肽抗疲劳的生物信息学研究。首先,将DPPH·清除能力最强的海参肽组分使用UPLC-Q-TOF-MS/MS进行肽段鉴定,并对序列进行靶点预测。其次,通过转录组数据构建抗疲劳靶点集合。最后将海参肽构效靶点与抗疲劳靶点进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1)经色谱分析鉴定得到的134条海参肽序列,通过SEA及Target Net服务器预测得到488个有效靶点。(2)通过对耐力训练相关的转录组GSE59088、GSE9013、GSE155271数据集进行差异基因分析,构建了含1762个基因的抗疲劳靶点数据集。(3)联立后得到海参肽抗疲劳潜在靶标的蛋白互作网络,主要生物过程包括“调节炎症反应”,“调节小分子代谢”,“应对缺氧及不同氧水平”,“调节钙离子稳态”等;其中“调节脂肪代谢”,“应对活性氧”,“炎症调控”和“钙离子稳态”与动物实验结果相符。分析还显示,NF-κB/STAT3/RELA/SRC,共同作用于IL-6和TNF-α的产生。(4)进一步对海参肽干预疲劳的蛋白互作网络进行分析,核心模块的关键基因ESR1可能与海参肽提高采食量作用相关。3.海参肽功能的细胞学验证试验。根据134条海参肽功能分析的结果,选择合成了海参肽P1(G(Hyp)LQADY)、P2(FD(Hyp)GA)、P3(LPGSDDF)、P4(APGLTY)肽段,对H2O2诱导的C2C12氧化损伤模型进行干预,验证其对氧化还原稳态以及炎症相关靶点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与模型损伤组相比,海参肽P1和P2在50μg/m L浓度时,显着提高了细胞活力和抗氧化能力,显着降低了IL-6和TNF-α的含量及表达,降低了NF-κB的磷酸化水平,提高了STAT3的磷酸化水平,表明P1和P2肽具有抗炎功效,符合生物信息的功能预测结果。综合本研究动物、细胞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实验结果,海参肽通过运动时增加肌组织糖原含量、加速脂肪分解代谢,提高线粒体拷贝数及ATP生成能力,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水平起到了抗疲劳作用。

闫嘉晴[6](2020)在《次血红素六肽生物功能及其对牙周炎治疗的研宄》文中提出牙周炎是一种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口腔疾病,可导致牙龈上皮组织炎症,引起牙龈及牙周膜胶原纤维溶解破坏以及牙槽骨吸收,造成牙齿松动脱落。牙周炎发病率高、危害大、病因复杂、病理过程反复、治愈困难,在世界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是造成我国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首要原因。目前牙周机械治疗和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牙周炎最有效的手段,但预后仍差强人意。因此了解牙周炎的发病因素,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迫在眉睫。次血红素六肽(Deuterohemin-Ala-His-Thr-Val-Glu-Lys,Dh HP-6)是在天然微过氧化物酶(Microperoxidase-11,MP-11)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种过氧化物模拟酶。Dh HP-6与天然过氧化物酶相比,具有易于合成、稳定性高、成本低等优势。前期研究表明Dh HP-6很容易进入细胞并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因此,本文首先探究了Dh HP-6分子在复杂的p H、温度和溶剂范围内的酶学性质,进而研究了其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Dh HP-6的过氧化物酶酶学性质研究利用酶活分析和谱学方法对Dh HP-6的活性和催化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考察分析了Dh HP-6催化苯酚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Dh HP-6在较宽的p H和温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并且对多种有机溶剂表现出了很好的耐受性。在苯酚作为底物的模型反应中,Dh HP-6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优于MP-11,其最佳酶活性可达到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 Radish Peroxidase,HRP)活性的16倍。Raman光谱和EPR谱揭示了在甲醇的作用下,Dh HP-6组氨酸上的咪唑基对铁卟啉中心铁进行了轴向配位,使其由高自旋态向低自旋态转变,这有利于催化H2O2产生高活性的氧自由基,从而促进苯酚的氧化反应。正是Dh HP-6在宽泛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使其有可能应用于与氧化应激相关性疾病如牙周炎、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等的治疗。2、Dh HP-6对人牙龈成纤维(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细胞抗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建立H2O2诱导的HGFs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检测Dh HP-6对HGFs细胞内ROS的生成、相关凋亡蛋白的活性以及抗氧化因子的表达等影响。研究发现Dh HP-6提高了HGFs细胞内抗氧化因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表达水平。此外,Dh HP-6可抑制HGFs细胞内ROS的生成,降低细胞内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同时Dh HP-6还降低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以及HGFs细胞上清液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结果表明,Dh HP-6对H2O2诱导的HGFs细胞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3、Dh HP-6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抗氧化及抗炎的作用效果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从体内角度检测Dh HP-6对大鼠牙周炎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Dh HP-6有效提高各组大鼠牙龈组织以及血清中抗氧化酶SOD、CAT和抗氧化剂GSH的表达水平,降低大鼠血清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同时降低血清和牙龈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减轻大鼠牙周炎的炎症反应,并且Dh HP-6对牙周炎造成的牙槽骨吸收有保护作用。因此,Dh HP-6通过提高全身及局部组织内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的表达水平,降低氧化产物及细胞炎症因子的含量,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黄元城[7](2020)在《山核桃和薄壳山核桃幼苗对酸雨与干旱胁迫的响应》文中研究表明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是世界重要的干果和油料树种,种仁含油量高达80%,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防衰老、健肠胃、预防前列腺癌的作用。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又名为小核桃,主要分布在浙江和安徽交界的天目山脉,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近些年来,山核桃和薄壳山核桃产业蓬勃发展,但依旧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例如:土壤贫瘠,干旱,酸雨等,因此,本实验采用盆栽控水,PEG模拟干旱以及模拟酸雨的方式,研究在不同胁迫处理下,山核桃和薄壳山核桃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对不同处理下的叶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分析,为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抗旱抗酸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干旱胁迫对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实生苗生理生化的影响在干旱胁迫处理下,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植株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显着降低,脯氨酸含量显着增加。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轻度干旱(LD)和中度干旱(MD)处理下保护酶酶活均高于对照组处理,且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薄壳山核桃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都高于山核桃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初始荧光(Fo)在前期增长较为缓慢,到后期呈迅速升高趋势。在干旱胁迫下,Ci DREB2A基因和Cc DREB2A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Cc DREB2A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更加显着;Ci MYB96基因在轻度干旱胁迫和中度干旱胁迫中表达量大于对照组,Cc MYB96基因在中度干旱胁迫表达量基本不变,轻度干旱胁迫表达量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对叶片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在中度干旱胁迫处理下,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的细胞结构变成卵圆形,其中薄壳山核桃叶绿体外被膜呈波浪状,断裂不完整,基粒和基质类囊体模糊不可见,排列混乱;山核桃叶绿体的基粒弯曲、膨胀、排列较混乱,类囊体膜结构模糊。2.PEG模拟干旱对薄壳山核桃、山核桃和湖南山核桃叶片的生理生化影响在-0.25MPa、-0.5MPa和-0.75MPa、-1.0MPa的PEG-6000溶液中,随着模拟干旱程度增加,3种山核桃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都显着降低。湖南山核桃中POD、CAT与MDA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山核桃与薄壳山核桃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叶片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湖南山核桃和薄壳山核桃叶片细胞皱缩团聚在一起,细胞完全被破坏,细胞壁、细胞膜断裂严重,内含物流出。山核桃叶片部分细胞受到破坏,但大部分仍结构完整。3.模拟酸雨对不同类型山核桃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随着酸雨胁迫增强,不同类型山核桃幼苗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都呈现下降的趋势;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胞间CO2浓度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抗氧化酶CAT和SOD呈单峰曲线先上升后下降;POD活性则呈现下降趋势。对株系组间比较SOD、POD、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山核桃嫁接山核桃苗(L)>湖南山核桃嫁接山核桃苗(H)>山核桃实生苗(S);丙二醛含量则相反;最大净光合速率呈山核桃嫁接山核桃苗>湖南山核桃嫁接山核桃苗>山核桃实生苗的趋势;观察切片,山核桃嫁接山核桃苗的气孔密度和栅栏组织厚度都最大。

刘晓菲[8](2020)在《敲除生物钟基因Period对家蚕抗菌能力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钟作为生物体内控制时空节律的生理机制,影响着多种复杂的生物功能。家蚕是唯一被完全驯化和畜牧化家养的昆虫,也是中国特色的无脊椎模式动物,是农林害虫—鳞翅目昆虫唯一的模式昆虫。家蚕生物钟分子作用环路的核心成员,在蛋白质分子进化和相互作用网络等方面,与哺乳动物甚至与果蝇和线虫等经典模式昆虫有较大差异。研究家蚕的生物钟分子作用机制,对于深入探明鳞翅目昆虫的复杂生理行为分子机制,进一步有效开展家蚕饲养与鳞翅目害虫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家蚕生物钟与先天免疫系统之间的关联,本文利用本实验室创制的生物钟周期基因(Per)敲除突变体纯系(Per-/-),系统研究了突变体家蚕对高温逆境环境和染菌生物侵染后的存活时间变化及其影响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周期基因敲除家蚕(Per-/-)的转录和蛋白水平验证利用40种生物的PER蛋白序列进行系统发育进化树的构建,发现家蚕PER蛋白与烟草天蛾同源性最高(约90.00%),与拟暗果蝇等双翅目昆虫也有较高同源性(约70.00%),但与脊索动物之间同源性只有60.00%左右。家蚕PER蛋白具有保守的PAS和PAC结构域且排列方式和其他物种类似。PER蛋白三维结构预测显示,其与人类的PER蛋白结构相类似(49.00%)。家蚕基因组仅编码单拷贝的PER,暗示家蚕体内唯一的PER蛋白,可能承担高等动物哺乳类多个(PER1/PER2/PER3)的复杂功能。基于家蚕周期基因Per的结构特点,对实验室通过TALEN基因编辑方法创制的周期基因Per敲除突变体系统(Per-/-)进行鉴定,敲除突变体的Per基因在第1个外显子的27 bp处,由C突变为A,并在28 bp和29 bp中间插入了 19个碱基,导致27-29 bp处编码的氨基酸由天冬酰胺变为赖氨酸,并在插入的19 bp之后引入了一个终止密码子,导致转录的提前终止和PER蛋白质的缺失。(2)敲除周期基因未改变家蚕正常饲养环境下的存活时间,但缩短了高温下的存活时间,延长了细菌感染后的存活时间。敲除周期基因Per的家蚕,在正常饲养环境中,摄食量和消化率显示的摄食行为有变化,在生长最快速的5龄,幼虫生长发育与野生型无显着差异,存活时间也无明显差异,但5龄幼虫在32℃逆境高温下,生存中值(T50)比野生型缩短了25.00%。5龄期经口感染E.coli和S.aureus,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存活时间无显着差异,但循环血液注射感染E.coli和S.aureus后,敲除突变体的T50比野生型分别延长了 11.11%和25.00%。接菌后18 h,敲除突变体血淋巴中的菌载量分别只有对照野生型的40.00%和14.00%,表现出对E.coli和S.aureus较强的抗性和清除能力。(3)敲除突变体通过提高抗菌肽基因表达和ROS积累量来更有效地清除细菌血细胞吞噬能力检测结果显示,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没有显着差异,但5龄幼虫期吞噬相关基因ActinA1、Ced6、TetraspaninE的表达模式发生了与野生型相反或交替上升的差异表达模式。敲除突变体血淋巴中黑化免疫相关的黑色素合成酶PPO,虽然在染菌后的时间表达谱相比于野生型发生了模式变化,但黑色素水平与血淋巴黑化免疫能力无显着差异。敲除突变体家蚕幼虫体内,染菌后抗菌肽基因Enbocin、Moricin的表达较野生型家蚕显着上调,Toll信号通路的激活程度也显着高于野生型,但是两种细菌之间的模式有所差异。敲除突变体染菌后的血细胞中,ROS含量较野生型显着升高。敲除家蚕Per基因,虽然影响了血细胞吞噬相关基因和黑化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但没有最终改变循环血液系统对家蚕染菌后的细菌清除能力,敲除突变体依赖染菌后高度激活的Toll信号通路及抗菌肽基因的快速高效上调表达,增强了血淋巴通过抗菌肽发挥的抑菌能力,提高了血细胞中通过ROS发挥杀菌能力,最终实现清除入侵细菌的作用。结论:敲除生物钟周期基因的突变体家蚕(Pe-/-),缩短了非生物逆境如高温环境下的存活时间,但提高了幼虫抗菌肽基因表达和ROS积累量来更有效的清除细菌,提高了对血淋巴中入侵细菌的抵抗性。

朱佩佩[9](2020)在《铅胁迫下椭圆食粉螨SOD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Troupeau)隶属于蜱螨亚纲Aacari、粉螨科Acaridae,是一种世界性的储粮害螨,且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对生物的健康及生存繁殖产生了严重危害。椭圆食粉螨抗氧化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于Pb2+胁迫的响应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克隆了椭圆食粉螨三个SOD基因cDNA全长,并且研究了不同浓度Pb2+胁迫下各发育阶段椭圆食粉螨总SOD酶活及mRNA表达变化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椭圆食粉螨SOD酶活在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浓度Pb2+胁迫下的响应测定5个不同浓度(0、12.5、25、50和100mg/kg,其中0mg/kg为对照组)Pb2+胁迫下椭圆食粉螨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三若螨和成螨的总SOD酶活。研究发现,0-100 mg/kg Pb2+处理下,椭圆食粉螨体内SOD酶活随着发育历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卵期酶活最低,第一若螨最高。随着Pb2+浓度升高,各发育阶段椭圆食粉螨SOD酶活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其中,在25 mg/kg Pb2+浓度下各螨态SOD酶活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此后SOD酶活随浓度升高而降低。2、椭圆食粉螨SOD基因序列的特征分析克隆得到了椭圆食粉螨三个SOD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分别命名为AoSOD1,AoSOD2和AoOSD3。AoSOD1 基因为胞外 Cu/ZnSOD,全长 1100bp,ORF长为546bp,编码181 aa,分子质量约为18.999kDa,理论等电点pI为9.10,Cu2+结合位点为 His73,His75,His90,His147.Zn2+结合位点 His90,His98,His107,Asp110,包含 2 段签名基序,165-176(GNAGGRVGCGII)和 71-81(GFHIHQYGDTR),且N端有一段含19 aa的信号肽。AoSOD2为线粒体MnSOD,全长1042bp,其中ORF为693 bp,编码230 aa,分子质量约为25.065 kDa,理论等电点pI为9.10,Mn2+结合位点为His57,His105,Asp189,His193,包含1段签名基序:189-196(DVWEHAYY)。AoSOD3基因同为线粒体MnSOD,全长1003 bp,ORF为786bp,编码261 aa,分子质量为28.765 kDa,理论等电点pI为6.54,Mn2+结合位点为 His80,His127,Asp211,His215,含有一段签名基序:211-218(DVWEHAYY)。椭圆食粉螨AoSOD2和AoSOD3均为糖蛋白。椭圆食粉螨SOD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AoSOD1与胞外Cu/ZnSOD聚为一支,AoSOD2和AoSOD3与 MnSOD 聚为一支。3、椭圆食粉螨SOD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浓度Pb2+胁迫下的表达分析荧光定量PCR检测0 mg/kg Pb2+胁迫下椭圆食粉螨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三若螨和成螨三个SOD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以卵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卵期相比,AoSODs基因均在若螨阶段表达显着上调,其幼螨和成螨的表达量均下降,但无显着差异。AoSOD1表达量在第三若螨期显着上调,为对照组的2.63倍;AoSOD3在第一若螨阶段显着上调,为对照组的7.83倍,AoSOD2在第一、三若螨均显着上调,分别为对照组的2.7和3.0倍。椭圆食粉螨第三若螨分别在12.5、25、50和100 mg/kg Pb2+处理后,以β-Actin和α-Tub作为内参基因,0 mg/kg Pb2+处理为对照,荧光定量PCR检测三个SOD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0-100mg/kg Pb2+范围内均能检测到AoSODs基因表达。在12.5和25mg/kgPb2+胁迫下AoSODs基因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差异不显着;在50和100mg/kgPb2+胁迫下,AoSCD1和AoSOD2基因表达量均显着上调(P<0.05),AoSCD3仅在100mg/kgPb2+处理下显着上调。AoSCOD1,AoSOD2,AoSOD3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在100 mg/kg Pb2+处理下达到最高峰,分别为对照组的3.1,4.1和2.3倍。椭圆食粉螨总SOD酶活具有发育阶段特异性,且Pb2+促进椭圆食粉螨SOD酶活的表达。椭圆食粉螨三个AoSODs基因mRNA的表达均具有发育阶段特异性,高浓度Pb2+促进椭圆食粉螨SOD酶活的表达,且线粒体MnSOD 比胞外Cu/ZnSOD响应更强且更广。此外,本研究发现椭圆食粉螨SOD基因的酶活变化与其mRNA表达水平并不同步。

刘娇[10](2020)在《飞蝗细胞色素P450的杀虫剂代谢解毒特性及其表达调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喜食多种农作物,是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目前,高密度蝗灾的防治仍然依赖于大量化学杀虫剂的施用。杀虫剂的大规模、高频率施用又会带来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包括昆虫抗药性的产生及农业环境污染等。研究表明,导致害虫抗药性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是害虫体内解毒酶解毒能力的增强。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P450)是昆虫体内重要的解毒酶系之一,由多个基因编码,在昆虫对包括多种化学杀虫剂在内的内源和外源化合物代谢解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飞蝗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转录组数据库的积累,越来越多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被克隆。迄今为止,飞蝗中至少已有78个P450基因被克隆并命名,面对如此庞大数目的P450基因,对各个基因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制的解析成为P450研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课题组前期通过RNAi结合杀虫剂生测实验,发现一些可能参与杀虫剂解毒的P450基因,但鉴于虫体内环境的复杂性和RNAi技术的局限性,从蛋白水平对P450的生化特性和解毒机制的解析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P450蛋白表达具有精密复杂的调控机制,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因此,深入了解其调控机理对揭示P450的诱导机制及害虫抗药性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飞蝗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蛋白含量及其对底物和化学杀虫剂代谢活性比较对飞蝗5龄若虫4种主要解毒组织器官(中肠、胃盲囊、马氏管和脂肪体)中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蛋白含量和酶活力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胃盲囊中微粒体P450蛋白含量最高,其次是中肠和马氏管。脂肪体中微粒体P450含量最低,却表现出较高的芳环羟基化(aromatic hydroxylation)、O-脱烷基化(O-dealkylation)和脱苄基化(O-dearylation)活性。尽管胃盲囊中细胞色素P450蛋白含量最高,但对7种检测底物中的6种都显示出较低的酶活性。此外,中肠、胃盲囊和脂肪体可以显着代谢两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溴氰菊酯和氟氨氰菊酯),然而,对其他4种杀虫剂(马拉硫磷、毒死蜱、西维因和烯虫酯)则没有明显的代谢活性。由此可见,昆虫P450酶活性具有组织器官特异性和底物选择性。此外,研究结果还提示我们,仅根据总微粒体P450蛋白含量预测其酶活性是不全面的;2、重组飞蝗CYP6FD1蛋白对模式底物及杀虫剂的代谢研究通过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在Sf9细胞中成功表达飞蝗CYP6FD1(LmCYP6FD1)和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LmCPR)。测定了重组蛋白对6种模式底物(Luciferin-H、Luciferin-Me、Luciferin-Be、Luciferin-PFBE、Luciferin-CEE和7-ethoxycoumarin)和4种杀虫剂(溴氰菊酯,毒死蜱、西维因和烯虫酯)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LmCYP6FD1可以催化7-ethoxycoumarin和Luciferin-Me的脱烷基化反应,但未检测到对其他萤光素底物的活性。此外,重组LmCYP6FD1可有效催化溴氰菊酯氧化为羟基溴氰菊酯,且反应过程具有时间依赖性。3、飞蝗CYP6FE1蛋白重组表达及其杀虫剂代谢功能研究采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细胞中成功表达飞蝗CYP6FE1(LmCYP6FE1)和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LmCPR)。测定了重组蛋白对6种模式底物(Luciferin-H、Luciferin-Me、Luciferin-Be、Luciferin-PFBE、Luciferin-CEE和7-ethoxycoumarin)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重组CYP6FE1对几种模式底物均未出现可检测到的活性。鉴于P450对底物的高度选择性,且重组蛋白具有典型的P450吸收峰,通过HPLC技术检测了重组蛋白对5种杀虫剂(溴氰菊酯、毒死蜱、西维因、烯虫酯和吡虫啉)的代谢,发现重组LmCYP6FE1可以催化吡虫啉代谢,进一步通过质谱技术对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发现重组LmCYP6FE1可以将吡虫啉代谢,转化为羟基吡虫啉。4、飞蝗细胞色素b5分子特性及其在P450介导的氧化反应中的功能研究基于飞蝗录组数据库,通过RT-PCR技术克隆获得飞蝗Cyt-b5(LmCyt-b5)全长cDNA序列,并经测序进行验证。对其氨基酸聚类分析结果表明,LmCyt-b5与蜚蠊目的Cyt-b5聚为一枝。定量分析结果表明,LmCyt-b5在飞蝗卵巢、马氏管、中肠、胃盲囊和脂肪体中高表达。沉默LmCyt-b5表达后,飞蝗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未出现明显变化。干扰LmCyt-b5或同时干扰LmCyt-b5和LmCPR基因表达后,飞蝗总微粒体蛋白对底物7-ethoxycoumarin(7-EC)的催化活性未出现明显改变。然而,通过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LmCyt-b5与LmCYP6FD1和LmCPR共表达时,可显着提高重组LmCYP6FD1对底物7-EC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LmCyt-b5在LmCYP6FD1对7-EC的催化反应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5、转录因子CncC对飞蝗杀虫剂解毒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克隆获得飞蝗CncC(LmCncC)全长cDNA序列,进一步沉默飞蝗CncC基因表达后,结合杀虫剂生物测定实验,发现干扰LmCncC基因表达后,飞蝗对溴氰菊酯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增加。为进一步解析CncC通过调控哪些解毒基因表达,从而导致杀虫剂敏感性增加。本文对注射dsCncC和dsGFP的样品进行比较转录组测序,筛选到与解毒相关的9个下调表达基因,包括5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6FD1、CYP6FD2、CYP6FE1、CYP6HL1和CYP6MU1)和4个UGT(UGT392A1、UGT392A2、UGT392B1和UGT392C1)基因。对上述基因进行测序验证后,通过RNAi结合杀虫剂生测实验,分析其在溴氰菊酯和吡虫啉解毒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沉默LmCYP6FD1和LmUGT392C1基因表达后,飞蝗若虫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增强;沉默LmCYP6FE1和LmUGT392C1基因表达后,飞蝗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增强。由此推测,飞蝗CncC通过调控上述基因的表达,参与溴氰菊酯和吡虫啉的代谢。综上所述,本文首先从蛋白水平对飞蝗主要解毒组织器官中微粒体P450的生化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接着以两个CYP6家族细胞色素P450为代表,借助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重组P450蛋白,并对其酶活特性和杀虫剂代谢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从解毒基因重要转录调控因子CncC入手,研究了其对杀虫剂的响应及对解毒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将为今后深入开展飞蝗P450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蛋白生理生化特性及杀虫剂代谢解毒机理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家蝇飞翔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荧光衰老色素含量的年龄变化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蝇飞翔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荧光衰老色素含量的年龄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锑对家蝇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锑的性质及应用
    1.2 锑的分布及污染
    1.3 锑的生物毒性
    1.4 金属胁迫对昆虫的毒性研究现状
    1.5 家蝇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锑对家蝇的胁迫处理方案
        2.4.2 锑对家蝇成虫LC_(50)的测定
        2.4.3 家蝇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
        2.4.4 家蝇成虫的生长发育情况
        2.4.5 家蝇的蛹期发育观察
        2.4.6 家蝇蛹期发育相关激素含量测定
        2.4.7 家蝇的摄食量测定
        2.4.8 家蝇的运动损伤
        2.4.9 家蝇的肠道损伤
        2.4.10 家蝇的氧化损伤
        2.4.11 家蝇的线粒体损伤
        2.4.12 家蝇的产卵能力检测
        2.4.13 家蝇的卵巢发育观察
        2.4.14 家蝇的卵泡发育观察
        2.4.15 家蝇卵巢的DNA损伤
        2.4.16 家蝇后代的存活情况
        2.4.17 家蝇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2.4.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锑对家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3.1.1 锑对家蝇的半致死浓度测定
        3.1.2 锑暴露下家蝇的生长发育观察
        3.1.3 锑暴露下家蝇的变态发育观察
        3.1.4 锑暴露下家蝇的生物学指标检测
    3.2 锑对家蝇损伤的生理生化指标
        3.2.1 锑暴露对家蝇运动的影响
        3.2.2 锑暴露对家蝇的肠道损伤
        3.2.3 锑暴露对家蝇的氧化损伤
        3.2.4 锑暴露对家蝇的线粒体损伤
    3.3 锑对家蝇的生殖能力损伤
        3.3.1 锑暴露对家蝇产卵能力的影响
        3.3.2 锑暴露对家蝇卵巢发育的影响
        3.3.3 锑暴露对家蝇卵巢的DNA损伤
        3.3.4 锑暴露下家蝇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3.3.5 锑暴露对家蝇后代存活和性别发育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锑暴露导致家蝇生长发育延滞
    4.2 锑暴露诱发家蝇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和运动能力障碍
    4.3 锑暴露引发家蝇生殖能力下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异硫氰酸烯丙酯及CO2浓度升高对异迟眼蕈蚊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异迟眼蕈蚊研究概况
        1.1.1 形态体征、生活习性及为害
        1.1.2 发生规律
        1.1.3 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1.4 防治策略
    1.2 植物源杀虫剂概况
        1.2.1 植物源杀虫剂简介
        1.2.2 杀虫植物资源及活性成分
    1.3 异硫氰酸烯丙酯概况
        1.3.1 异硫氰酸烯丙酯简介
        1.3.2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提炼步骤简介
        1.3.3 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杀菌活性
        1.3.4 异硫氰酸烯丙酯的除杂草活性
        1.3.5 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杀虫活性
        1.3.6 异硫氰酸烯丙酯的作用机制概述
    1.4 转录组学概况
        1.4.1 转录组学简介
        1.4.2 转录组学的研究方法
        1.4.3 转录组学在调控昆虫生殖方面的应用
    1.5 代谢组学概况
        1.5.1 代谢组学简介
        1.5.2 非靶向代谢组学在昆虫领域的研究进展
    1.6 设施作物概况
        1.6.1 设施作物简介
        1.6.2 温室大棚环境条件及常见虫害
        1.6.3 防治策略
    1.7 大气CO_2浓度变化趋势及对昆虫的影响
        1.7.1 大气CO_2浓度变化趋势分析
        1.7.2 CO_2浓度升高对昆虫的影响
        1.7.3 CO_2 对熏蒸剂的作用
    1.8 研究背景及意义
        1.8.1 研究背景
        1.8.2 研究意义
    1.9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9.1 研究内容
        1.9.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异硫氰酸烯丙酯对异迟眼蕈蚊的作用活性及亚致死效应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寄主植物
        2.1.2 供试昆虫
        2.1.3 试剂及仪器
        2.1.4 配药
        2.1.5 熏蒸法
        2.1.6 浸叶法
        2.1.7 AITC亚致死浓度对异迟眼蕈蚊3 龄幼虫后续发育的影响
        2.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
        2.2.1 AITC对异迟眼蕈蚊的生物活性分析
        2.2.2 AITC异迟眼蕈蚊各虫态的存活率分析
        2.2.3 AITC亚致死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2.2.4 AITC亚致死浓度对异迟眼蕈蚊蛹期和蛹重的影响
        2.2.5 AITC亚致死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化蛹率和羽化率的影响
        2.2.6 AITC亚致死浓度对异迟眼蕈蚊成虫寿命及繁殖力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异硫氰酸烯丙酯对异迟眼蕈蚊转录组学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寄主植物
        3.1.2 供试昆虫
        3.1.3 试剂及仪器
        3.1.4 测序样品准备
        3.1.5 c DNA文库构建
        3.1.6 转录组测序
        3.1.7 序列拼接和功能注释
        3.1.8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3.1.9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
        3.2.1 测序质量评估
        3.2.2 Unigene功能注释
        3.2.3 GO功能分类
        3.2.4 KEGG功能分类
        3.2.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2.6 差异表达基因GO注释与分类
        3.2.7 差异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3.2.8 差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验证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异硫氰酸烯丙酯对异迟眼蕈蚊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寄主植物
        4.1.2 供试昆虫
        4.1.3 设备及试剂
        4.1.4 样品准备
        4.1.5 样本提取方法
        4.1.6 色谱-质谱分析
        4.1.7 数据分析流程
    4.2 结果
        4.2.1 样本质控分析
        4.2.2 代谢物化学分类归属统计
        4.2.3 组间PLS-DA分析
        4.2.4 组间差异显着的代谢物
        4.2.5 差异代谢物热图分析
        4.2.6 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的熏蒸效率及酶活力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韭菜
        5.1.2 供试昆虫
        5.1.3 试剂及仪器
        5.1.4 幼虫的高CO2 胁迫
        5.1.5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幼虫的双重胁迫
        5.1.6 抗氧化酶、解毒酶和消化酶活力检测
        5.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结果
        5.2.1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致死率的影响
        5.2.2 AITC熏蒸、CO_2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异迟眼蕈蚊死亡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5.2.3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5.2.4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解毒酶活力的影响
        5.2.5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5.2.6 AITC熏蒸、CO_2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异迟眼蕈蚊酶活力影响的方差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CO_2浓度升高对异迟眼蕈蚊生长繁殖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寄主植物
        6.1.2 供试昆虫
        6.1.3 异迟眼蕈蚊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
        6.1.4 异迟眼蕈蚊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的建立
        6.1.5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存活率的影响
        6.1.6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繁殖力的影响
        6.1.7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寿命期望的影响
        6.1.8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各虫态繁殖值的影响
        6.1.9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种群参数的影响
        6.1.10 数据分析
    6.2 结果
        6.2.1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
        6.2.2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各虫态存活率的影响
        6.2.3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种群存活率及繁殖力的影响
        6.2.4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各虫态寿命期望值的影响
        6.2.5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各虫态繁殖值的影响
        6.2.6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种群参数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CO_2浓度升高通过食物链对异迟眼蕈蚊生理特性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供试寄主植物
        7.1.2 供试昆虫
        7.1.3 试剂及仪器
        7.1.4 样品收集
        7.1.5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7.1.6 数据分析
    7.2 结果
        7.2.1 CO_2浓度升高对韭菜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7.2.2 CO_2浓度升高对异迟眼蕈蚊生理指标的影响
        7.2.3 韭菜营养物质含量与异迟眼蕈蚊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总体结论与展望
    8.1 总体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家蝇硫氧还蛋白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抗氧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硫氧还蛋白简介
    1.2 硫氧还蛋白生物学功能
    1.3 氧化应激与抗氧化系统
    1.4 昆虫中的硫氧还蛋白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2.1.1 实验动物及细胞株
        2.1.2 质粒、菌种及引物
        2.1.3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Trx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2.2 MdTrx2 的原核表达
        2.2.3 rMdTrx2 的纯化及活性检测
        2.2.4 MdTrx2 促进宿主菌对PMS的耐受
        2.2.5 rMdTrx2 的金属结合活性
        2.2.6 动物免疫方案
        2.2.7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2.8 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
        2.2.9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2.2.10 单克隆抗体的特性鉴定
        2.2.11 MdTrx2 在家蝇发育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2.2.12 MdTrx2 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2.2.13 MdTrx2 干扰后在重金属镉刺激条件下家蝇幼虫的存活率及线粒体活性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MdTrx2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2 MdTrx2 的原核表达及蛋白活性分析
    3.3 MdTrx2 促进宿主菌对PMS的耐受
    3.4 rMdTrx2 的金属结合活性
    3.5 MdTrx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3.6 MdTrx2 在家蝇发育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3.7 MdTrx2 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
    3.8 MdTrx2 对家蝇幼虫抵抗重金属Cd~(2+)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调控的分子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沙葱萤叶甲研究概况
    1.2 滞育研究概况
        1.2.1 滞育简介
        1.2.2 滞育的调控机制
        1.2.3 保幼激素通路关键基因
        1.2.4 保幼激素对滞育的调控
    1.3 组学技术
        1.3.1 蛋白组学概述
        1.3.2 蛋白组学在昆虫滞育研究中的应用
        1.3.3 转录组学概述
        1.3.4 转录组学在昆虫滞育研究中的应用
    1.4 RNAi干扰技术
        1.4.1 RNAi的概述
        1.4.2 RNAi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昆虫
        2.1.2 样品制备
        2.1.3 蛋白质消化和TMT标记
        2.1.4 高PH反向分离
        2.1.5 低PH nano-HPLC-MS/MS分析
        2.1.6 数据库搜索
        2.1.7 蛋白质鉴定与定量
        2.1.8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定性质控分析
        2.2.2 蛋白质i TRAQ鉴定
        2.2.3 差异表达蛋白定量
        2.2.4 差异蛋白GO分析
        2.2.5 差异蛋白KEGG分析
    2.3 讨论
        2.3.1 吞噬体通路
        2.3.2 代谢变化
        2.3.3 保幼激素
        2.3.4 胁迫反应
        2.3.5 Ca~(2+)信号传导
        2.3.6 细胞骨架重组
        2.3.7 核糖体蛋白
        2.3.8 化学感受蛋白
3 烯虫酯处理沙葱萤叶甲转录组学分析
    3.1 材料
        3.1.1 供试昆虫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3.1.3 主要溶液配制方法
    3.2 方法
        3.2.1 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
        3.2.2 转录组测序
        3.2.3 qPCR验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转录组测序及de novo组装
        3.3.2 Unigenes功能注释
        3.3.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3.4 差异表达基因的qPCR验证
    3.4 讨论
        3.4.1 能量代谢变化
        3.4.2 生物合成通路
        3.4.3 胁迫反应
        3.4.4 信号传导通路
4 J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4.1 材料
        4.1.1 供试昆虫
        4.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4.2 方法
        4.2.1 总RNA提取
        4.2.2 第一链cDNA合成
        4.2.3 基因鉴定
        4.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4.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4.2.6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Met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2 JHE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3 FOXO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4 Vg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5 JHAMT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6 Kr-h1 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7 JHEH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8 FAS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4 讨论
5 烯虫酯对沙葱萤叶甲J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滞育的影响
    5.1 材料
        5.1.1 供试昆虫
        5.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5.1.3 主要溶液配制方法
    5.2 方法
        5.2.1 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
        5.2.2 总RNA提取
        5.2.3 第一链cDNA合成
        5.2.4 引物设计及合成
        5.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5.2.6 JHA处理后脂肪含量的测定
        5.2.7 JHA处理后对滞育情况的观察
        5.2.8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外源JHA对羽化3d沙葱萤叶甲J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5.3.2 外源JHA对羽化5d沙葱萤叶甲J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5.3.3 外源JHA对羽化15d沙葱萤叶甲J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5.3.4 外源JHA对沙葱萤叶甲总脂含量的影响
        5.3.5 外源JHA对沙葱萤叶甲成虫滞育的影响
    5.4 讨论
6 RNAi介导沙葱萤叶甲GdMet基因功能研究
    6.1 材料
        6.1.1 供试昆虫
        6.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6.2 方法
        6.2.1 dsRNA合成
        6.2.2 dsRNA体外注射
        6.2.3 沉默效率检测
        6.2.4 沉默GdMet后 JH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6.2.5 沉默GdMet后脂肪含量测定
        6.2.6 沉默GdMet后脂肪体的观察
        6.2.7 沉默GdMet后滞育情况的观察
        6.2.8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dsRNA的合成
        6.3.2 GdMet基因的沉默效率
        6.3.3 沉默GdMet对 JH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3.4 沉默GdMet对沙葱萤叶甲总脂含量的影响
        6.3.5 沉默GdMet对沙葱萤叶甲滞育的影响
    6.4 讨论
7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Gd HK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7.1 材料
        7.1.1 供试虫源
        7.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7.2 方法
        7.2.1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
        7.2.2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7.2.3 不同发育阶段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表达
        7.2.4 不同温度下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表达
        7.2.5 数据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7.3.2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的序列比对
        7.3.3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的系统进化分析
        7.3.4 不同发育阶段中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表达
        7.3.5 不同温度下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表达
    7.4 讨论
8 沙葱萤叶甲核糖体蛋白基因GdRpS3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8.1 材料
        8.1.1 供试虫源
        8.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8.2 方法
        8.2.1 沙葱萤叶甲RpS3a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
        8.2.2 沙葱萤叶甲RpS3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8.2.3 沙葱萤叶甲RpS3a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8.2.4 数据分析
    8.3 结果与分析
        8.3.1 沙葱萤叶甲RpS3a的 cDNA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
        8.3.2 沙葱萤叶甲GdRpS3a的同源序列对比及系统进化分析
        8.3.3 沙葱萤叶甲RpS3a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
        8.3.4 不同温度下沙葱萤叶甲RpS3a的表达模式
    8.4 讨论
9 全文总结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5)海参肽抗疲劳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1 绪论
    1.1 抗疲劳生物活性蛋白肽研究进展
        1.1.1 背景概述
        1.1.2 运动性疲劳发生机制
        1.1.3 抗疲劳蛋白活性肽研究进展
    1.2 海参肽抗疲劳研究进展
        1.2.1 海参肽抗疲劳研究现状
        1.2.2 海参肽研究进展
        1.2.3 海参肽研究小结
    1.3 海参肽抗疲劳生物信息学研究
        1.3.1 生物信息学研究背景
        1.3.2 生物分子网络
        1.3.3 疲劳的生物分子网络背景
        1.3.4 活性肽功能预测
    1.4 立题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4.1 立题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海参肽制备
        2.2.2 海参肽分子量分布及氨基酸组成测定
        2.2.3 实验动物饲养
        2.2.4 行为学实验
        2.2.5 组织及样品收集
        2.2.6 基础生化指标检测
        2.2.7 DPPH·清除率测定
        2.2.8 海参肽分离鉴定
        2.2.9 海参肽功能预测与鉴定
        2.2.10 细胞模型建立及样品收集
        2.2.11 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
        2.2.12 免疫印迹试验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海参肽对小鼠疲劳模型的脂肪分解、糖异生和线粒体供能的影响
        3.1.1 海参肽分子量分布
        3.1.2 海参肽氨基酸组成
        3.1.3 海参肽对体重、采食量、心脏和骨骼肌质量的影响
        3.1.4 海参肽对小鼠前肢握力和疲劳转棒试验的影响
        3.1.5 海参肽对疲劳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3.1.6 海参肽对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3.1.7 海参肽对糖异生和脂肪分解代谢的影响
        3.1.8 海参肽对线粒体供能的影响
        3.1.9 海参肽对AMPK和 SIRT1 的影响
        3.1.10 讨论
        3.1.11 小结
    3.2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的海参肽抗疲劳作用机制分析及细胞验证
        3.2.1 海参肽分离鉴定
        3.2.2 抗疲劳差异基因数据集分析
        3.2.3 海参肽抗疲劳功能靶点分析
        3.2.4 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及海参肽功能评分
        3.2.5 GO分析
        3.2.6 H_2O_2介导的氧化应激模型和海参肽干预的保护作用
        3.2.7 合成海参肽对细胞炎症的干预作用
        3.2.8 讨论
        3.2.9 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次血红素六肽生物功能及其对牙周炎治疗的研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牙周炎
    1.2 氧化应激与口腔疾病的关系
        1.2.1 氧化应激
        1.2.2 氧化应激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1.2.3 氧化应激与咀嚼肌疾病
        1.2.4 氧化应激与口腔癌及癌前病变
        1.2.5 氧化应激与牙周炎的关系
    1.3 口腔中过氧化物酶系统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1.4 过氧化物模拟酶
        1.4.1 金属纳米粒子过氧化物模拟酶
        1.4.2 金属卟啉过氧化物模拟酶
        1.4.3 过氧化物模拟酶的研究现状
        1.4.4 过氧化物模拟酶的应用
        1.4.5 过氧化物模拟酶在口腔治疗中的应用
        1.4.6 次血红素六肽(DhHP-6)过氧化物模拟酶
    1.5 选题目的和研究内容
        1.5.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DhHP-6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仪器
        2.1.2 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DhHP-6的鉴定
        2.2.2 DhHP-6的结构表征
        2.2.3 DhHP-6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检测
        2.2.4 影响DhHP-6催化苯酚反应的因素
        2.2.5 DhHP-6与HRP催化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2.2.6 DhHP-6近端配体的关键作用
    2.3 结果与讨论
        2.3.1 DhHP-6的分子结构表征
        2.3.2 DhHP-6酶活性的测定
        2.3.3 影响DhHP-6酶活性的因素
        2.3.4 DhHP-6与HRP以苯酚为底物的酶动力学分析
        2.3.5 近端配体的关键作用
        2.3.6 DhHP-6过氧化物酶催化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hHP-6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抗氧化的作用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试剂
        3.1.2 仪器
        3.1.3 细胞株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培养
        3.2.2 细胞来源鉴定
        3.2.3 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
        3.2.4 DhHP-6对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形态影响的检测
        3.2.5 H_2O_2对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形态影响的检测
        3.2.6 DhHP-6+H_2O_2 对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形态影响的检测
        3.2.7 细胞内GSH、CAT含量的检测
        3.2.8 细胞内MDA含量的检测
        3.2.9 细胞内ROS生成水平的检测
        3.2.10 细胞内caspase3、8、9 蛋白活性的检测
        3.2.11 细胞凋亡的检测
        3.2.12 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含量的检测
        3.2.13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HGFs细胞的原代培养
        3.3.2 HGFs细胞来源鉴定
        3.3.3 不同浓度DhHP-6对细胞活力及形态的影响
        3.3.4 不同浓度H_2O_2对细胞活力及形态的影响
        3.3.5 DhHP-6对H_2O_2 诱导的细胞存活率及形态的影响
        3.3.6 DhHP-6 对细胞内ROS生成的影响
        3.3.7 DhHP-6 对细胞内CAT含量的影响
        3.3.8 DhHP-6 对细胞内GSH含量的影响
        3.3.9 DhHP-6 细胞内MDA含量的影响
        3.3.10 DhHP-6 对细胞caspase3、caspase8、caspase9 活性的影响
        3.3.11 DhHP-6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3.3.12 DhHP-6 对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hHP-6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抗炎抗氧化作用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试剂
        4.1.2 仪器
        4.1.3 实验动物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动物处置流程
        4.2.2 建立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
        4.2.3 建模大鼠纳入标准
        4.2.4 分组及给药方法
        4.2.5 大鼠的观察指标
        4.2.6 DhHP-6 对大鼠血清中GSH、CAT、SOD含量的影响
        4.2.7 DhHP-6 对大鼠牙龈组织中GSH、CAT、SOD含量的影响
        4.2.8 DhHP-6 对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
        4.2.9 Micro-CT评估牙槽骨丢失量
        4.2.10 大鼠肝功的测定
        4.2.11 组织学HE染色观察大鼠主要脏器的损伤情况
        4.2.12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大鼠牙周炎模型的建立情况
        4.3.2 大鼠身体状况及口腔情况
        4.3.3 DhHP-6 提高大鼠血清内GSH、SOD、CAT的含量
        4.3.4 DhHP-6 提高大鼠牙龈组织中GSH、SOD、CAT的含量
        4.3.5 DhHP-6 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的含量
        4.3.6 大鼠牙槽骨Micro-CT扫描结果
        4.3.7 大鼠肝功的检测
        4.3.8 大鼠内脏组织HE染色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7)山核桃和薄壳山核桃幼苗对酸雨与干旱胁迫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课题背景
    1.2 植物干旱胁迫研究进展
        1.2.1 干旱对植物生长形态的影响
        1.2.2 干旱对植物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1.2.3 干旱对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
        1.2.4 干旱对植物细胞膜系统的影响
        1.2.5 干旱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2.6 干旱对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3 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1.3.1 叶片细胞质膜的氧化损伤
        1.3.2 叶片光合色素的变化
        1.3.3 叶片气体交换数值的变化
        1.3.4 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变化
        1.3.5 根系的变化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2.干旱胁迫对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实生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设计与处理
        2.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干旱胁迫对实生苗生长形态的影响
        2.3.2 干旱胁迫对实生苗光合生理的影响
        2.3.3 干旱胁迫对实生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2.3.4 DREB2A基因和MYB96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3.PEG模拟干旱对薄壳山核桃、山核桃和湖南山核桃叶片的生理生化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设计与处理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PEG模拟干旱处理对不同山核桃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3.3.2 PEG模拟干旱处理对POD和CAT活性的影响
        3.3.3 PEG模拟干旱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4 显微结构观察
    3.4 小结与讨论
4.模拟酸雨对不同类型山核桃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4.1.3 显微结构观察
    4.2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模拟酸雨对山核桃嫁接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4.3.2 模拟酸雨对山核桃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3 模拟酸雨对山核桃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3.4 模拟酸雨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4.3.5 山核桃叶片解剖学形态特征
    4.4 小结与讨论
5.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敲除生物钟基因Period对家蚕抗菌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生物钟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1.1 哺乳动物生物钟分子机制
        1.1.2 果蝇生物钟分子机制
        1.1.3 帝王蝶生物钟分子机制
        1.1.4 家蚕生物钟分子机制
    1.2 生物钟与免疫及氧化应激反应的联系
        1.2.1 生物钟与免疫
        1.2.2 生物钟与氧化应激
    1.3 家蚕抵御病原微生物侵染的途径
        1.3.1 家蚕的先天免疫系统
        1.3.2 活性氧的杀菌作用
    1.4 论文研究思路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及管理
    2.2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2.3 主要仪器设备
    2.4 研究方法
        2.4.1 生长发育调查
        2.4.2 高温逆境饲养生存力调查
        2.4.3 家蚕染菌处理
        2.4.4 染菌后家蚕生存曲线绘制
        2.4.5 染菌后家蚕血淋巴菌载量统计
        2.4.6 活性氧(ROS)染色
        2.4.7 酚氧化酶酶活测定
        2.4.8 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测定
        2.4.9 超氧阴离子含量测定
        2.4.10 总RNA提取
        2.4.11 DNA消化
        2.4.12 RNA反转录
        2.4.13 实时定量PCR
        2.4.14 细胞吞噬能力统计
        2.4.15 菌抑制实验
        2.4.16 家蚕基因组DNA提取
        2.4.17 半定量PCR
        2.4.18 家蚕体蛋白质的提取
        2.4.19 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
3 结果与分析
    3.1 周期基因敲除家蚕(PER~(-/-))的验证
        3.1.1 周期蛋白PE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2 周期基因敲除家蚕(Per~(-/-))的转录和蛋白水平验证
    3.2 敲除周期基因对家蚕存活时间的影响
        3.2.1 敲除周期基因对家蚕体重增长和消化吸收的影响
        3.2.2 敲除周期基因缩短了家蚕的高温逆境存活时间
        3.2.3 敲除周期基因延长了家蚕染菌后的存活时间
    3.3 敲除周期基因对家蚕存活时间影响的相关免疫变化
        3.3.1 敲除周期基因未影响家蚕脂肪体中TOR信号通路的激活
        3.3.2 敲除周期基因未影响家蚕的血细胞吞噬能力
        3.3.3 敲除周期基因未影响染菌后家蚕血淋巴的黑化能力
        3.3.4 敲除周期基因提高了家蚕染菌后抗菌肽基因表达和抑菌能力
        3.3.5 敲除周期基因提升家蚕染菌后血淋巴的氧化应激能力
4 讨论与结论
    4.1 敲除周期基因提高了家蚕的抗菌肽基因表达和抑菌能力
    4.2 敲除周期基因提升了家蚕染菌后的血淋巴氧化应激能力
    4.3 敲除周期基因未通过血细胞的吞噬和黑化能力影响家蚕的抗菌能力
    4.4 敲除周期基因对家蚕抵抗生物逆境与非生物逆境的不同影响
    4.5 综合结论
    4.6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参与项目与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9)铅胁迫下椭圆食粉螨SOD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椭圆食粉螨的研究概况
        1.1.1 椭圆食粉螨生物学特征
        1.1.2 椭圆食粉螨的研究现状
    1.2 昆虫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
        1.2.1 重金属危害
        1.2.2 昆虫对重金属的解毒机制
    1.3 昆虫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研究进展
        1.3.1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概述
        1.3.2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布及特点
        1.3.3 SOD基因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本研究的意义
        1.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椭圆食粉螨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及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2 椭圆食粉螨的处理与饲养
        2.1.3 椭圆食粉螨取材
        2.1.4 椭圆食粉螨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的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椭圆食粉螨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椭圆食粉螨的处理与饲养
        3.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3.1.3 椭圆食粉螨总RNA的提取
        3.1.4 cDNA第一链的合成
        3.1.5 椭圆食粉螨5'/3'RACE cDNA文库的构建
        3.1.6 椭圆食粉螨SOD基因全长的克隆
        3.1.7 三种SOD基因全长的获得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1.8 椭圆食粉螨SOD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椭圆食粉螨AoSOD基因全长的克隆
        3.2.2 椭圆食粉螨AoSOD基因全长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2.3 AoSOD的系统发育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椭圆食粉螨AoSOD在Pb~(2+)胁迫下的mRNA表达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椭圆食粉螨处理与饲养
        4.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4.1.3 椭圆食粉螨样品的收集
        4.1.4 总RNA提取
        4.1.5 cDNA合成(用于荧光定量)
        4.1.6 RT-qPCR引物设计
        4.1.7 Pb~(2+)处理下AoSOD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检测
        4.1.8 荧光定量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椭圆食粉螨RT-qPCR的熔解曲线与溶解峰
        4.2.2 不同浓度Pb~(2+)胁迫下AoSOD的表达研究
        4.2.3 不同发育阶段AoSOD的表达研究
    4.3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飞蝗细胞色素P450的杀虫剂代谢解毒特性及其表达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飞蝗概述
        1.1.1 飞蝗为害与防治
        1.1.2 飞蝗研究动态
    1.2 细胞色素P450 概述
        1.2.1 细胞色素P450 的发现与命名
        1.2.2 细胞色素P450 的分子特性
        1.2.3 细胞色素P450 的催化机制
        1.2.4 细胞色素P450 Redox Partners
        1.2.5 昆虫细胞色素P450 的生理功能
        1.2.6 昆虫细胞色素P450 解毒功能研究方法
        1.2.7 杀虫剂解毒相关P450 基因的调控研究
    1.3 本文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飞蝗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含量及其对底物和杀虫剂的代谢活性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昆虫
        2.1.2 飞蝗组织器官解剖
        2.1.3 不同组织器官微粒体蛋白制备
        2.1.4 微粒体蛋白浓度测定
        2.1.5 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含量测定
        2.1.6 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对模式底物催化活性比较
        2.1.7 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对杀虫剂代谢活性比较
        2.1.8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细胞色素P450 含量测定结果
        2.2.2 细胞色素P450 对模式底物的催化活性
        2.2.3 细胞色素P450 对杀虫剂的代谢活性
    2.3 讨论
第三章 重组飞蝗CYP6FD1 蛋白对模式底物及杀虫剂代谢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昆虫及Sf9 细胞培养
        3.1.2 重组bacmids的构建
        3.1.3 CYP6FD1和CPR蛋白的重组表达
        3.1.4 CO差光谱测定重组CYP6FD1 的完整性
        3.1.5 重组CYP6FD1 的活性测定
        3.1.6杀虫剂处理和细胞毒性实验
        3.1.7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杀虫剂代谢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重组飞蝗CYP6FD1和CPR表达分析
        3.2.2 血红素前体对CYP6FD1 表达的影响
        3.2.3 重组CYP6FD1 对模式底物催化活性测定
        3.2.4 杀虫剂对CYP6FD1/CPR表达细胞的细胞毒性
        3.2.5 CYP6FD1/CPR对杀虫剂的体外代谢
    3.3 讨论
第四章 飞蝗CYP6FE1 重组表达及其杀虫剂代谢功能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昆虫及Sf9 细胞培养
        4.1.2 LmCYP6FE1 重组表达
        4.1.3 重组LmCYP6FE1 活性测定
        4.1.4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杀虫剂代谢
        4.1.5 LmCYP6FE1 在飞蝗吡虫啉解毒中的功能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重组飞蝗CYP6FE1 表达分析
        4.2.2 重组CYP6FE1 对模式底物活性测定
        4.2.3 CYP6FE1/CPR对杀虫剂的体外代谢
        4.2.4 LmCYP6FE1 基因沉默后飞蝗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变化
    4.3 讨论
第五章 飞蝗细胞色素b5分子特性及其在P450 介导的氧化反应中的功能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昆虫及Sf9 细胞培养
        5.1.2 LmCyt-b5 全长c DNA克隆
        5.1.3 LmCyt-b5 生物信息学分析
        5.1.4 LmCyt-b5 的组织器官特异性表达分析
        5.1.5 沉默LmCyt-b5表达后飞蝗对杀虫剂敏感性分析
        5.1.6 沉默LmCPR和(或)LmCyt-b5表达后P450 酶活性分析
        5.1.7 重组LmCyt-b5对LmCYP6FD1 活性的影响
    5.2 结果与分析
        5.2.1 LmCyt-b5 全长c 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5.2.2 昆虫Cyt-b5的系统发育关系
        5.2.3 LmCyt-b5 的组织器官特异性表达模式分析
        5.2.4 沉默LmCyt-b5表达后飞蝗对杀虫剂敏感性分析
        5.2.5 沉默LmCPR和(或)LmCyt-b5表达后P450 酶活性分析
        5.2.6 重组LmCyt-b5对LmCYP6FD1 活性的影响
    5.3 讨论
第六章 转录因子CncC对飞蝗杀虫剂解毒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昆虫
        6.1.2 飞蝗CncC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6.1.3 沉默CncC表达后飞蝗对杀虫剂敏感性分析
        6.1.4 沉默CncC后飞蝗转录组数据库建立
        6.1.5 差异表达基因验证及序列分析
        6.1.6 差异表达基因的杀虫剂解毒功能验证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干扰LmCncC基因表达后飞蝗对杀虫剂敏感性分析
        6.2.2 沉默CncC基因后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6.2.3 差异表达基因序列验证
        6.2.4 RT-q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
        6.2.5 差异表达基因的杀虫剂解毒功能分析
    6.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家蝇飞翔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荧光衰老色素含量的年龄变化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锑对家蝇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D]. 邵梦华. 河北大学, 2021(09)
  • [2]异硫氰酸烯丙酯及CO2浓度升高对异迟眼蕈蚊的影响[D]. 苟玉萍.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3]家蝇硫氧还蛋白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抗氧化研究[D]. 井金苗. 河北大学, 2021(09)
  • [4]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调控的分子机理[D]. 马红悦.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5]海参肽抗疲劳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余毅豪. 江南大学, 2021(01)
  • [6]次血红素六肽生物功能及其对牙周炎治疗的研宄[D]. 闫嘉晴. 吉林大学, 2020(03)
  • [7]山核桃和薄壳山核桃幼苗对酸雨与干旱胁迫的响应[D]. 黄元城.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7)
  • [8]敲除生物钟基因Period对家蚕抗菌能力的影响[D]. 刘晓菲. 苏州大学, 2020(02)
  • [9]铅胁迫下椭圆食粉螨SOD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 朱佩佩. 南昌大学, 2020
  • [10]飞蝗细胞色素P450的杀虫剂代谢解毒特性及其表达调控研究[D]. 刘娇. 山西大学, 2020

标签:;  ;  ;  ;  ;  

家蝇飞行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荧光老化色素含量的年龄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