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和循环 GMP 介导的信息传输

一氧化氮和循环 GMP 介导的信息传输

一、Nitric Oxide和Cyclic GMP介导的信息传递(论文文献综述)

何文芳[1](2021)在《低频脉冲电磁场通过初级纤毛内PC1/NO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的研究》文中指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系统性骨代谢疾病,其特征是骨组织结构恶化和骨密度降低,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发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更是大大增加了死亡风险,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然而目前还没有理想的防治手段。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EMF)作为一种无创伤的的、安全的以及在研究和诊疗中广泛使用的物理治疗方法,被认为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脉冲电磁场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大大制约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应用。本课题组前期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基础,筛选出了脉冲电磁场能够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矿化与成熟以及提高去势大鼠骨密度的最佳参数,包括频率、强度和作用时间等。因此本论文采用0.5 Hz 0.6 m T的低频脉冲电磁场研究了其促进骨形成与NO信号通路、多囊蛋白-1以及初级纤毛之间的关系,为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一些相应的分子生物学依据。首先,为研究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形成与NO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本实验用50 Hz 0.6 m T PEMFs处理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显着升高,且i NOS、e NOS、p-e NOS、s GC以及PKG-1蛋白表达量亦明显增加,并引起PKG-1发生核转位,提示PEMFs促进骨形成可能与NO信号通路相关。随后,再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对NO信号通路进行阻断,发现脉冲电磁场促进骨形成的能力明显被抑制。说明PEMFs在促进骨形成过程中,激活并依赖于NO信号通路。其次,为了研究PEMFs激活NO信号通路和促进骨形成是否与多囊蛋白-1存在联系。实验发现经PEMFs处理成骨细胞不同时间后,PC1的蛋白质表达量明显升高,提示PEMFs可刺激成骨细胞中PC1的表达。接着再用PC1 sh RNA质粒干扰PC1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发现PEMFs不仅促进骨形成的能力受损,也不再能激活NO信号通路。说明PEMFs在促进骨形成的过程中,首先刺激了PC1的表达,进而激活整个NO信号通路。再次,为了研究NO信号通路、PC1以及初级纤毛在PEMFs促进骨形成中是否存在直接联系。本实验采用IFT88 sh RNA质粒干扰成骨细胞中初级纤毛的发现,发现PEMFs促进骨形成的能力受损,说明PEMFs促进骨形成需要初级纤毛的存在。此外,发现干扰初级纤毛后,PEMEFs不再能增加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PC1/N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C1、i NOS、e NOS、p-e NOS、s GC以及PKG-1蛋白质表达量不再增加,i NOS、e NOS、s GC和PKG-1的m RNA表达不再被提高,并且PKG-1的核转位能力也消失。说明,PEMFs激活PC1/NO信号通路依赖于初级纤毛。同时,为了研究PC1/NO信号通路与初级纤毛纤毛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了PEMFs处理成骨细胞前后,PC1/NO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PC1、i NOS、e NOS、p-e NOS和s GC都位于初级纤毛内,PKG-1虽然正常情况下不在初级纤毛内,但当PEMFs处理成骨细胞90 min后也有部分蛋白会进入初级纤毛内。表明初级纤毛参与了脉冲电磁场促进成骨细胞矿化成熟的过程,并且PC1/NO信号通路的激活离不开初级纤毛,两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最后,为了研究PEMFs对初级纤毛的形态是否有影响。本实验用50 Hz 0.6m T PEMFs处理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不同时间后,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到初级纤毛的长度明显变长,发生率显着增加,与初级纤毛相关的蛋白质IFT88和乙酰化α-tubulin的蛋白质表达量也明显增加,表明PEMFs促进骨形成的过程中,初级纤毛发生了动态变化。为了探讨纤毛长度的变化是否与NO信号通路相关,使用L-NAME对NO信号通路进行阻断,发现PEMFs不再能增加初级纤毛的长度,虽然对IFT88蛋白质的表达量并没有影响,但是乙酰化α-tubulin的蛋白质表达量却不再增加。提示PEMFs诱导的纤毛伸长可能与NO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综上所述,50Hz 0.6m T PEMF通过激活PC1/NO信号途径促进成骨细胞矿化成熟,而此过程依赖于初级纤毛,表明PEMFs通过初级纤毛内的PC1/NO信号途径促进骨形成。此结果为初级纤毛是PEMFs促进骨形成感受器奠定了基础,也为PEMFs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相应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侯潞丹[2](2021)在《一氧化氮调控能量代谢缓解糙皮侧耳热胁迫损伤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食用菌产量90%左右来自农业式栽培,设施简陋、环境调控能力差。突发的高温天气引发食用菌产量的降低和品质的下降。解析食用菌对热胁迫的响应机制,可为耐高温菌株的选育寻找分子标识,为抗热栽培技术创新寻找路径。一氧化氮(NO)作为信号分子在植物响应胁迫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然而NO在食用菌的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仍未阐明。本研究以抗高温性能较强的种类糙皮侧耳为材料,探究NO在热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及调控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NO调控TCA循环及呼吸链,缓解糙皮侧耳热胁迫损伤:(1)外源添加NO供体及清除剂证实了NO降低细胞总呼吸速率,减少TCA循环产物NADH含量及呼吸链上O2-的产生及积累;减少热胁迫下相对离子渗透率及MDA含量。从而缓解热胁迫损伤,促进菌丝热胁迫后恢复生长;(2)RNA-Seq分析表明,热胁迫下KEGG富集到35个受NO特异性调控且与能量代谢相关的DEGs,其中4个在TCA循环中显着性富集,6个与呼吸链相关;(3)外源添加NO供体及清除剂证实了NO显着抑制热胁迫下TCA循环中顺乌头酸酶基因aco及蛋白ACO的表达,诱导呼吸链中交替氧化酶基因aox表达。2.糙皮侧耳aco在热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及调控途径:(1)应用遗传转化技术,构建了aco的过表达及RNAi菌株,验证了糙皮侧耳aco基因的干扰增强了菌丝对热胁迫的耐受性;(2)热胁迫下aco干扰能够促进菌丝内源柠檬酸(citric acid,CA)积累,CA含量的升高进一步诱导交替氧化途径中aox基因的表达,增强菌丝对热胁迫的耐受性。3.糙皮侧耳aox在热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及调控途径:(1)对aox转化菌株不同温度胁迫处理,验证了aox的过表达促进菌丝40℃热胁迫后的恢复生长,提高32℃热处理下菌丝生长速率;(2)通过aox转化菌株不同温度胁迫生理指标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检测,发现不同胁迫温度下aox的调控途径不同:在40℃下,aox过表达后通过降低TCA循环产物NADH含量影响能量代谢,减少ROS的产生及其积累,促进热胁迫后菌丝生长的恢复;在32℃下,aox通过上调关键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加快ROS的清除,加快在热胁迫条件下的菌丝生长。结论:明确了NO缓解糙皮侧耳菌丝热胁迫损伤的关键调控途径;阐明了TCA循环中aco基因在热胁迫响应中的调控机制;解析了交替氧化途径中aox增强菌丝耐热性的调控机制。

王妮[3](2021)在《外源Ca2+/CaM参与NO调控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盐胁迫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植物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害。一氧化氮(NO)和钙离子/钙调蛋白(Ca2+/CaM)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其也感知和响应植物遭遇环境胁迫。因此,本试验以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Ca2+/CaM和NO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生长、抗氧化系统和靶酶的活性,拟探讨Ca2+/CaM和NO在缓解盐胁迫中的作用及其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Ca2+/CaM和NO对盐胁迫条件下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Ca Cl2处理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150μM Ca Cl2的缓解效果最佳。此外,Ca Cl2+GSNO共处理缓解盐胁迫效果最显着。而Ca2+螯合剂(EGTA)、钙离子通道抑制剂氯化镧(La Cl3)或CaM拮抗剂(W7)显着抑制了NO供体GSNO对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根系活力、总根长和叶面积的促进作用。2.研究了盐胁迫条件下番茄的幼苗生长的抗氧化系统。结果表明,Ca Cl2+GSNO处理可有效提高番茄幼苗的抗盐能力,其中Ca Cl2+GSNO共处理时效果最显着。Ca Cl2、GSNO、和Ca Cl2+GSNO处理均能有效降低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显着提高了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苷肽还原酶(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其中Ca Cl2+GSNO处理比单一施加Ca Cl2或GSNO处理变化显着。而Ca2+/CaM的抑制剂处理显着降低了NO诱导的抗氧化酶活性。同时,对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的测定发现Ca2+和NO在盐胁迫条件下显着上调了SOD、CAT、APX1、APX2和P5CS的基因表达水平。这些结果说明Ca2+/CaM和NO通过增强番茄幼苗的抗氧化系统从而提高番茄的耐盐性。3.研究了盐胁迫条件下NO对番茄幼苗中Ca2+/CaM调控的靶酶活性。结果表明,Ca Cl2或GSNO处理可有效提高NAD激酶(NADK)、Ca2+-ATP酶(Ca2+-ATPase)、磷脂酶D(PLD)、磷酸二酯酶(PDE)和鸟苷酸环化酶(GC)活性,其中Ca Cl2+GSNO处理时效果最显着。而Ca2+/CaM的抑制剂处理显着降低了靶酶的活性。同时,加入c PTIO(NO的清除剂)时发现,NADK、Ca2+-ATPase、PDE和GC酶活性也受到了抑制而PLD酶活性抑制作用不明显。综上所述,Ca2+/CaM能够参与NO进行调控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生理特性。同时,NO有可能也参与了Ca2+/CaM调控的下游靶酶共同作用的结果。

刘琪[4](2021)在《延边朝鲜族GUCY1A3基因rs7692387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GUCY1A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rs7692387位点在中国延边地区朝鲜族人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相关研究。方法:本实验将中国延边地区朝鲜族人群纳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连续收集在2019年8月-2021年2月期间就诊的朝鲜族CAD患者282例(CAD组),其中男性病例167例,女性病例115例,平均年龄62.60±9.55岁;在健康体检中心随机选取年龄、性别与CAD组相匹配的定期体检的朝鲜族健康人群351例(NGT组),其中男性病例201例,女性病例150例,平均年龄62.04±9.44岁。采用单碱基延伸的SNa Pshot方法对样本GUCY1A3基因的rs7692387位点进行基因测序及分型,运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根据一般资料的两组比较结果显示:延边地区朝鲜族全部人群中,CAD组的生化指标TG、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8;P=0.004),而CAD组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其他指标在CAD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边地区朝鲜族男性人群中,CAD组血清LDL水平显着高于NGT组(P=0.011),而CAD组血清HDL水平显着低于NGT组(P=0.015),其他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边地区朝鲜族女性人群中,CAD组年龄、合并高血压例数百分比、舒张压、血清TG水平均显着高于NGT组(P=0.001;P=0.001;P=0.009;P=0.001),而CAD组血清HDL水平显着低于NGT组(P=0.046),其他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分析:GUCY1A3基因rs7692387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与CAD组中无显着性差异,均已达到遗传平衡(P>0.05),说明具有良好的群体代表性。3.朝鲜族人群rs7692387位点遗传模型分析及风险评估:CAD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425;P=0.731);构建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进行分析显示:CAD组与NGT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34;P=0.705);rs7692387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和高血压、糖尿病进行比较均无显着相关性(P=0.978,P=0.982;P=0.295,P=0.479)。4.朝鲜族人群男性rs7692387位点遗传模型分析及风险评估:延边地区朝鲜族男性CAD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442;P=0.739);构建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进行分析显示:CAD组与NGT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40;P=0.725)。5.朝鲜族人群女性rs7692387位点遗传模型分析及风险评估:(1)朝鲜族人群女性rs7692387位点基因频率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女性CAD组rs7692387-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3)。以G等位基因作为参考,等位基因A可以视为保护性基因,OR值为0.614(95%CI:0.403~0.936)。(2)朝鲜族人群女性rs7692387位点基因型频率分析:rs7692387位点的基因型频率CAD组与NGT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82)。以GG基因型为参考,AA、AG基因型与其进行比较分别为(P=0.156;P=0.051)。(3)朝鲜族人群女性rs7692387位点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显性模型进行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女性CAD组AA+AG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NGT组(P=0.027);OR值为0.565(95%CI:0.339~0.939),携带AA和AG基因型可能具有保护NGT罹患CAD作用,呈显性遗传模式;隐性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AD组与NGT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281)。(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朝鲜族人群女性rs7692387显性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OR值为0.491(95%CI:0.280~0.862)。结论:在延边朝鲜族女性人群中,GUCY1A3基因rs7692387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的基因型是冠心病的保护性基因,呈显性遗传模式。

罗娟娟[5](2021)在《妊娠糖尿病子代肠系膜小动脉血管反应性改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代谢重编程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子代成年后肥胖、糖脂代谢障碍、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阻力血管功能异常有关,包括对血管紧张性增强以及血管舒张功能障碍。血管的舒张功能包括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前者分别由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类,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类以及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hyperpolarizing factor,EDHF)介导,后者与平滑肌上扩血管活性物质的效应有关。目前关于糖尿病子代NO源和PG源的血管内皮损伤的研究较为广泛,而EDHF源的内皮舒张功能异常的研究数量有限。既往研究表明C型利尿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介导EDHF源的内皮舒张功能,且作用随着血管直径的缩小而增强。而我们前期关于妊娠糖尿病子代胰腺的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提示Npr2基因存在高甲基化改变,该基因编码平滑肌细胞上的B型CNP受体(NPRB),那么糖尿病子代血管反应性异常除了内皮源性舒张功能受损,是否涉及平滑肌上CNP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受体表达或活性异常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孕0天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孕鼠模型,然后将妊娠糖尿病子代子代(Offspring of Gestational Diabetes,DMO)与正常血糖孕鼠的子代(Offspring of Control Mothers,CMO),进行长程高脂饮食干预(16 w),加速内皮损伤的进展,观察DMO是否较CMO更容易出现糖耐量、动脉血压及微血管功能异常。通过血压以及糖耐量检测,分别比较CMO和DMO成年后高脂饮食诱导下血压调控、糖代谢表型的变化趋势;通过体外微血管环张力检测技术,分别比较CMO和DMO肠系膜动脉的第三级分支小动脉对苯肾上腺素(Phennylephrine,Phen)、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及外源性CNP的反应性。本课题旨在通过微血管反应性研究,明确高脂饮食是否加剧糖尿病子代EDHF源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和CNP介导的平滑肌舒张功能障碍,从而为表观遗传因素及成年后二次不良因素暴露对子代血管损伤提供实验依据,为倡导健康饮食有利于维护子代血管功能提供理论支持。目的:探讨DMO和CMO高脂饮食诱导后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变,为宫内高血糖暴露诱发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对子代血管功能的损伤,特别是EDHF源的舒张功能异常及外源性CNP介导的平滑肌舒张功能改变提供的实验支持,为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代系传递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将雄性DMO及CMO随机分组,进行高脂饮食诱导,分别为:高脂饮食喂养的DMO子代(DMO+HFD)、高脂饮食喂养的CMO子代(CMO+HFD);(2)通过尾动脉血压监测、主动脉插管血压检测以及腹腔注射糖耐量实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PGTT),分别比较DMO和CMO血压和糖耐量差异;(3)通过微血管张力检测技术比较两组子代大鼠肠系膜小动脉Phen介导的收缩功能;(4)内皮完整的肠系膜小动脉有或无抑制剂硝基-L-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和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ndo)预处理后ACh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5)去内皮的肠系膜小动脉SNP和CNP介导的平滑肌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与CMO+HFD组相比,DMO+HFD组:(1)血压相对增高;(2)糖耐量明显减弱;(3)Phen诱发差异的肠系膜小动脉收缩无明显差异;(4)内皮源性血管舒张效应:(1)无抑制剂(L-NAME+Indomethacin)预处理下,肠系膜小动脉ACh诱发的血管舒张功能减弱,最大舒张效应无明显差异。(2)抑制剂(LNAME+Indomethacin)预处理后EDHF源的内皮舒张效应减弱,最大效应明显降低;(5)平滑肌依赖性血管舒张效应:(1)SNP介导的去内皮的肠系膜小动脉舒张功能无明显差异;(2)外源性CNP介导的去内皮的肠系膜小动脉舒张功能明显减弱。结论:与CMO雄性子代相比,DMO雄性子代更不耐受高脂饮食,高脂饮食可导致DMO雄性子代糖耐量受损,动脉血压出现上升趋势;阻力血管EDHF源的内皮舒张功能以及外源性CNP介导的平滑肌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受损。

韩宜芯[6](2021)在《氨来呫诺通过靶向抑制脂多糖活化巨噬细胞中的磷酸二酯酶4B发挥抗炎作用》文中指出研究背景:1996年,氨来呫诺经美国FDA批准成为第一个治疗口腔溃疡的处方药。世界上迄今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它用作治疗口腔溃疡的一线药物。然而,作为一个能改善经典炎症(以“红、肿、热、痛”为特征的炎症,亦称为“热炎症”)的老药,其精确的分子机制及作用靶点尚不明确。反而近年来关于氨来呫诺在代谢性炎症(相对于热炎症称其为“冷炎症”)方面的作用备受关注。现有研究证明,氨来呫诺对于二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肥胖患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此作用是通过抑制冷炎症靶点IKKε/TBK1 同源激酶来实现的。但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介导的热炎症中,IKKε的敲除不仅未造成促炎因子表达减少反致其增加。同时也正是在这一炎症模型中,IKKε/TBK1抑制剂氨来呫诺却展现出明确的抗炎效果,这表明IKKε/TBK1一定不是氨来呫诺对抗热炎症的作用靶点。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氨来呫诺在热炎症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静脉注射LPS引起小鼠内毒素血症作为热炎症体内模型、LPS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作为体外模型,分别以Griess法和ELISA法测定氨来呫诺对热炎症相关因子的效果。以全波长酶标仪扫描氨来呫诺的激发-发射3D扫描图谱以获得其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并使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确定其在巨噬细胞中的分布特征。在巨噬细胞中,通过RT-qPCR、报告基因、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研究氨来呫诺对LPS活化的NF-κB和MAPK/AP-1通路中关键信号事件的作用。最后,利用分子对接、荧光偏振、无细胞体系酶活实验、基因静默等技术确定氨来呫诺在热炎症中的作用靶点。结果:LPS致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清中的IL-6及TNF-α浓度显着上升,氨来呫诺能显着降低这两种炎症因子的水平,并压制该模型小鼠腹腔灌流液中TNF-α增高。在LPS活化巨噬细胞体外模型中,氨来呫诺不仅能抑制TNF-α的分泌,还能减少NO的释放以及其合成酶iNOS的活性和表达,并且促进抗炎因子IL-10分泌。机制研究表明,氨来呫诺能减少IκBα磷酸化并阻止其降解,抑制了随后的NF-κB p65亚单位易位入核及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另一方面,可阻止ERK1/2磷酸化及下游的AP-1活化;同时,氨来呫诺可持续增高LPS刺激的巨噬细胞内cAMP的水平、活化其效应蛋白PKA,并影响cAMP/PKA信号调控的胞内氯离子水平和尼日利亚菌素介导的IL-1β释放。而cAMP对抗剂可抵消氨来呫诺对炎症介质NO、TNF-α的抑制作用。我们还发现氨来呫诺自身具有荧光,其最佳激发/发射波长为352nm/398nm。利用其荧光特性,我们检测到氨来呫诺孵育巨噬细胞十分钟即可完成入胞、主要分布区域为细胞质。分子对接预测,在细胞质中它可能通过π-π堆积和离子键结合到PDE4B水解cAMP的活性口袋中。荧光偏振实验显示,PDE4B可使氨来呫诺的荧光偏振值单向、持续变大,意味着氨来呫诺的确可直接与人PDE4B酶结合;而加入另一种非选择性PDE抑制剂IBMX可部分对抗该结合。在无细胞体系酶活抑制实验中,氨来呫诺不仅可直接抑制PDE4B活性(IC50=11 μM),也对PDE1A、PDE3A、PDE3B 有效,IC50 分别为 18μM、3 μM、18μM,因此氨来呫诺对PDE的抑制作用是非选择性的。但在RAW264.7细胞中,PDE3选择性抑制剂并不影响LPS诱导的炎症因子分泌,而敲低PDE4B后氨来呫诺的抗炎作用全部消失。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氨来呫诺是一种非选择性PDE抑制剂。在LPS活化的巨噬细胞中,氨来呫诺能靶向抑制PDE4B减少其底物cAMP水解,进而激活cAMP的效应激酶PKA。活化的PKA不仅能够通过阻止IκBα的降解及随后的p65转位入核来减少转录因子NF-κB活化,还通过减少ERK1/2的磷酸化来抑制AP-1的转录活性。而对NF-κB及ERK/AP-1两条信号通路的抑制最终会表现为促炎因子iNOS和TNF-α表达水平的降低,从而缓解热炎症。

牛丽涓[7](2020)在《镉胁迫下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钙诱导黄瓜不定根发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重金属污染中,镉(Cd)被认为是最具植物毒性的污染物之一,它引起了植物中一系列从基因表达到细胞代谢的多种反应,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自由基参与调控植物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其中S-亚硝化修饰过程被认为是植物体内NO生物活性转导的最重要机制。此外,钙离子(Ca2+)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调节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时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在Cd胁迫下蛋白质S-亚硝基化修饰是否参与了Ca2+诱导的黄瓜外植体不定根的发生机制目前并不清楚。因此,本试验以黄瓜外植体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S-亚硝基化修饰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Cd胁迫下Ca2+对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相关亚硝基化水平的影响,揭示了S-亚硝基化作为一种蛋白质翻译修饰在调控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的功能性作用,为植物根系生长和发育的机理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一氧化氮(NO)诱导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S-亚硝基化蛋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试验结果表明,GSNO处理提高了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S-亚硝基硫醇(SNO)的含量和内源NO的水平,并降低了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的活性,表明S-亚硝化可能参与了NO诱导黄瓜不定根的发生。另外,利用生物素转化技术和质谱分析对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的S-亚硝化蛋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关键蛋白的S-亚硝化可能调节了不定根生根过程中的各种途径。2.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Cl2溶液显着抑制了黄瓜外植体不定根的根数和根长。本试验中1μM CdCl2处理的黄瓜不定根根数和根长减至对照处理根数和根长的一半,因此,在后续试验中选择1μM CdCl2作为Cd胁迫浓度。此外,试验验证了不同Ca2+浓度对Cd胁迫下黄瓜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在本试验中,200μM CaCl2在Cd胁迫条件下对促进不定根根数和根长具有最大生物学效应。然而,去除内源Ca2+后显着抑制了Cd胁迫下不定根的发生,这些结果说明Ca2+在促进Cd胁迫条件下黄瓜不定根的发生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3.研究了Cd胁迫下Ca2+对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亚硝基化水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a2+对Cd胁迫下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NO含量变化有显着影响。此外,Cd胁迫条件下外源加入Ca2+显着提高了内源SNO的水平。然而,外源加入CaCl2后,黄瓜外植体中GSNOR活性显着降低。这些结果说明Ca2+有可能通过调控黄瓜外植体内蛋白质S-亚硝基化修饰过程从而影响Cd胁迫条件下黄瓜不定根的发生。4.研究了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Cd胁迫下Ca2+对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细胞周期循环的影响。CdCl2处理显着降低了细胞周期循环中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相反地,外源添加CaCl2后显着上调了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些结果说明Ca2+在调控Cd胁迫条件下细胞周期循环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此外,Ca2+的加入可以增强TUA被S-亚硝基化修饰的程度。然而,去除内源Ca2+后,TUA的S-亚硝基化水平又显着下调,进一步说明Ca2+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对TUA的S-亚硝基化修饰的积极作用。另外,CdCl2和CdCl2+CaCl2处理下共有13个蛋白可以与S-亚硝基化的TUA蛋白发生互作,说明S-亚硝基化的TUA不仅在不定根发生的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而且通过与碳和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转录和翻译及光合作用等相关蛋白的互作,从而影响了黄瓜外植体不定根的发生过程。5.研究了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Cd胁迫下Ca2+对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AsA-GSH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Ca2+可能作为一个积极的调控因子正向调节AsA-GSH循环相关物质含量及关键基因表达,从而缓解Cd胁迫对黄瓜不定根发生造成的氧化应激伤害,最终影响不定根的发生。另外,在Cd胁迫下Ca2+可能通过提高内源GR的酶活性激活抗氧化剂AsA或GSH的产生,同时显着增加了GR的S-亚硝基化程度,从而提高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的抗氧化水平,增强抗氧化防御。本试验为进一步验证S-亚硝基化的GR对下游蛋白的影响,检测了与发生S-亚硝基化的GR相互作用的蛋白。鉴定出的蛋白主要参与了Cd胁迫下Ca2+诱导的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细胞骨架发育、转录和翻译、响应DNA损伤、光合作用及细胞壁形成等过程。6.研究了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Cd胁迫下Ca2+对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糖酵解途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d胁迫显着下调了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糖酵解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然而,在Cd胁迫下外源加入Ca2+后会显着影响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说明Ca2+有可能通过调控糖酵解中关键酶的基因表达,从而增强了Cd胁迫条件下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的糖酵解途径。此外,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Ca2+显着增强了GAPDH的S-亚硝基化水平,说明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Ca2+可能通过提高内源NO的水平增强了糖酵解关键酶GAPDH的S-亚硝基化修饰程度,相反地,却明显抑制了GAPDH活性,从而缓解Cd胁迫对不定根发生过程的负面效应。同样地,为了进一步研究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S-亚硝基化的GAPDH是否与下游蛋白之间互作,从而继续传递氧化信号,本试验通过CO-IP和质谱分析鉴定了与S-亚硝基化的GAPDH互作的蛋白。鉴定到的蛋白主要参与了不定根发生过程中能量代谢、转录和翻译、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及激素响应等过程。

赵颖[8](2020)在《基于转录组分析揭示一氧化氮调控紫花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机理》文中研究表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目前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在草地畜牧业扮演重要作用。干旱胁迫作为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严重制约了苜蓿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因此,研究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的影响及其适应干旱的机制、及寻找提高紫花苜蓿抗旱的方法对克服干旱地区苜蓿栽培的制约具有重要意义。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可通过细胞膜扩散的气体信号分子,通过信号转导能够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等多个生物学过程。目前,有关NO缓解逆境胁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盐胁迫上,研究的物种也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玉米(Zea mays L.)、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燕麦(Avena sativa L)为主,而NO在牧草上的应用尤其是紫花苜蓿上的报道较少。与此同时,当今关于NO调控苜蓿抗逆性的研究尚处在生理生化水平,而NO对紫花苜蓿抗旱调控的分子机理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硝普钠(SNP)为外源NO供体,Carboxy-PTIO(cPTIO)为内源NO清除剂,以紫花苜蓿(“阿尔岗金”、“三得利”、“金皇后”)为研究材料,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和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等方法,从NO对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种紫花苜蓿抗旱性调节差异、萌发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碳同化及碳代谢的调控、萌发期及幼苗期的转录组分析等方面解析了NO调控紫花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外源NO调控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萌发期抗旱指标变化比较分析,SNP浸种降低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种紫花苜蓿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对8个与抗性相关指标变化进行隶属函数法分析,发现3个紫花苜蓿品种对外源NO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三得利>金皇后>阿尔岗金。选择对NO最为敏感的品种“三得利”为材料研究NO调控紫花苜蓿抗旱机制。(2)通过对NO调控干旱胁迫下“三得利”紫花苜蓿萌发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研究,发现外源SNP浸种提高了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萌发第7天的苜蓿芽苗干重和含水量增加,根长降低;外源cPTIO浸种抑制了干旱下种子的萌发,芽苗干重和根长降低。叶片喷施SNP或cPTI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茎长和根长无显着影响,但施加SNP显着增加了幼苗分枝数对侧根无显着影响;施加cPTIO显着降低了幼苗侧根数对分枝数目无显着影响。干旱胁迫下,外源施加SNP降低了紫花苜蓿萌发期芽苗和幼苗期叶片内O2˙ˉ、H2O2和MDA的积累,·OH清除速率提高,A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最终缓解干旱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而施加cPTIO引起活性氧水平显着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降低,进一步加剧了干旱胁迫的损伤。(3)通过对NO调控干旱胁迫下“三得利”紫花苜蓿碳同化和碳代谢关键酶进行分析,外源施加SNP增加了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萌发期苗芽和幼苗期叶片卡尔文循环中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TBA)、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活性,柠檬酸循环中丙酮酸脱氢酶(PDH)、柠檬酸合酶(CS)、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琥珀酸脱氢酶(SDH)和NADP-苹果酸脱氢酶(NADP-MDH)活性。而外源施加cPTIO可调控干旱下编码卡尔文循环及三羧酸循环代谢中间酶的基因下调表达,且其酶活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碳同化和碳代谢进程效率。(4)RNA-Seq分析NO调控干旱胁迫下“三得利”紫花苜蓿萌发期芽苗的结果显示,干旱胁迫处理与对照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有3524个(FDR<0.01,FC≥2),GO和KEGG分析表明,DEGs主要与类黄酮、黄酮、苯丙烷、单萜、倍半萜和三萜类等次生物质生物合成,光合作用、光合天线蛋白、淀粉和蔗糖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有关。干旱下施加SNP与干旱处理相比引起2208个DEGs(FDR<0.01,FC≥2),DEGs主要富集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氮代谢、肌醇磷酸代谢及淀粉蔗糖代谢通路。干旱胁迫下施加cPTIO(PEG-NO)与干旱处理相比引起3461个DEGs(FDR<0.0001,FC≥2),内源NO介导的基因主要参与柠檬酸循环、丙酮酸代谢、乙醛酸代谢、精氨酸合成代谢、及光合器官的碳同化,且绝大多数基因均下调表达。(5)通过RNA-Seq对NO调控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期叶片进行研究,干旱胁迫处理与对照间叶片有947个DEGs(FDR<0.01,FC≥2),显着富集在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上。干旱下喷施SNP与干旱处理相比有852个DEGs(FDR<0.01,FC≥2),显着富集在苯丙烷类化合物、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合成通路,且参与这些通路的基因几乎全部下调表达。干旱下喷施cPTIO与干旱处理间鉴定出2891个DEGs(FDR<0.01,FC≥4),多数参与光合器官碳同化、氧化磷酸化、碳代谢、柠檬酸循环及氨基酸代谢且下调表达。

白琳[9](2020)在《cGMP特异性PDEs在调控斑马鱼卵子成熟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卵母细胞在早期通过有丝分裂的增殖进入生长期后,发育将会停滞在减数分裂的前期I,直到完全生长期(fully grown stage,FG期),受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刺激使得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第一极体排出,并停滞在中期II,这个过程被称为卵母细胞成熟。最近,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信号通路在脊椎动物卵母细胞成熟中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近两年来,我们以斑马鱼为模型,揭示了cGMP和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cG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G)在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cGMP特异性磷酸二酯酶(PDE5a、PDE6和PDE9)在斑马鱼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斑马鱼中鉴定了PDE5a(pde5aa和pde5ab)、PDE6(pde6a、pde6b、pde6c和pde6d)和PDE9(pde9a、pde9al和pde9as)的直系同源基因。(2)针对PDE5a基因,首先检测了PDE5a编码基因在斑马鱼卵泡中的表达,发现pde5aa和pde5ab主要在卵母细胞中表达。接着用针对哺乳动物PDE5a和磷酸化PDE5a的商业抗体检测了斑马鱼的PDE5a和磷酸化PDE5a在卵泡中的定位,发现PDE5a和磷酸化PDE5a(pPDE5a)均只在卵母细胞中表达,而滤泡细胞中不表达,并且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诱导的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磷酸化PDE5a在卵母细胞中可以被激活。有趣的是,用两种不同的PDE5a抑制剂sildenafil或tadalafil对斑马鱼的卵泡进行体外孵育,发现这两种抑制剂均可诱导卵母细胞成熟,具有明显的浓度、时期和时间依赖性,且这种作用可以被PKG的抑制剂kt5823和间隙连接的两种抑制剂(林丹和甘草次酸)完全阻断。证明PDE5a参与斑马鱼卵母细胞成熟,其活性在维持卵母细胞自发成熟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3)针对PDE6基因,检测PDE6编码基因在斑马鱼卵泡中的表达,发现pde6a、pde6b、pde6c和pde6d均主要在卵母细胞中表达,且pde6a、pde6b和pde6d的表达在卵母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受LH的调控。推测PDE6基因参与斑马鱼卵母细胞成熟。(4)针对PDE9基因,首先检测了PDE9编码基因在斑马鱼卵泡中的表达,发现pde9a、pd9al和pde9as均主要在卵母细胞中表达,其中pde9as的表达在卵母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受LH的调控。接着用PDE9的特异性抑制剂BAY736691对斑马鱼的卵泡进行体外孵育,发现PDE9的抑制剂可诱导卵母细胞成熟,具有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且这种作用可被间隙连接的抑制剂林丹完全阻断。证明PDE9参与斑马鱼卵母细胞成熟,其活性在维持斑马鱼卵母细胞自发成熟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以斑马鱼为模型,揭示了cGMP特异性PDEs在卵泡中的表达规律及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

陈素娟[10](2020)在《亚硝酸盐通过激活Nrf2促进SMMC-772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文中指出背景:肿瘤患者血液和组织中的亚硝酸盐水平普遍高于正常水平。而且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下促进肿瘤生长,但是迄今为止,亚硝酸盐促进肿瘤生长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认为亚硝酸盐以亚硝酸根离子(NO2-)的形式存在于体内,NO2-可能通过直接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并导致超氧阴离子(O2·-)的增加。亚硝酸盐还可以通过还原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NO可以与O2·-快速相互作用,生成过氧亚硝酸盐阴离子(ONOO-)等其他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所以亚硝酸盐可能增加肿瘤细胞细胞内的ROS水平。另外,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2,Nrf2)是细胞抗氧化反应的主要调控因子,当细胞内的ROS过量产生可以促进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上半胱氨酸残基的氧化,抑制Nrf2的降解,促使Nrf2向细胞核中转移,以增加Nrf2的激活。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研究表明对于机体内已经存在的肿瘤,Nrf2的激活有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及其恶性进展。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亚硝酸盐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以及亚硝酸盐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促进作用与Nrf2激活之间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了RNA干扰技术,用Nrf2 si RNA干扰人肝癌SMMC-7721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Nrf2的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变化;采用DCFH-DA染色细胞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SMMC-7721细胞内ROS含量的变化;采用NO检测试剂盒检测SMMC-7721细胞内NO含量的变化;用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盒检测SMMC-7721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Nrf2蛋白表达改变;体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变化;MTT法检测SMMC-7721细胞生存率的变化;DAPI染色观察SMMC-7721细胞细胞核形态的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SMMC-7721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变化;检测细胞微丝的分布观察SMMC-7721细胞的运动能力的改变;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SMMC-772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结果:(1)用Nrf2 si RNA干扰人肝癌SMMC-7721细胞后,RT-PCR检测结果显示SMMC-7721细胞内的Nrf2 m RNA显着减少,同时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MMC-7721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Nrf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反映SMMC-7721细胞内的Nrf2被稳定下调。(2)用DCFH-DA染色法检测SMMC-7721细胞内ROS含量,结果表明亚硝酸盐(SN:16mg/L)增加SMMC-7721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当用Nrf2 si RNA干扰SMMC-7721细胞后,再用亚硝酸盐处理缺失Nrf2的SMMC-7721细胞,细胞内的ROS水平被明显增高。(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亚硝酸盐增加SMMC-7721细胞细胞核内Nrf2蛋白的积累;但是,当Nrf2si RNA干扰SMMC-7721细胞后,再用亚硝酸盐处理缺失Nrf2的SMMC-7721细胞,细胞核内Nrf2蛋白明显减少。检测细胞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明显增强SMMC-7721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但是,当Nrf2 si RNA干扰SMMC-7721细胞后,再用亚硝酸盐处理缺失Nrf2的SMMC-7721细胞,细胞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下降。(4)细胞克隆实验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明显增加细胞克隆数,但是,当Nrf2 si RNA干扰SMMC-7721细胞后,再用亚硝酸盐处理缺失Nrf2的SMMC-7721细胞,细胞克隆数明显减少。同时MTT法检测细胞生存能力结果显示亚硝酸盐增强SMMC-7721细胞生存率,但是,当Nrf2 si RNA干扰SMMC-7721细胞后,再用亚硝酸盐处理缺失Nrf2的SMMC-7721细胞,细胞生存率显着下降。(5)用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亚硝酸盐处理SMMC-7721细胞,细胞核没有明显改变。但是,当Nrf2 si RNA干扰SMMC-7721细胞后,再用亚硝酸盐处理缺失Nrf2的SMMC-7721细胞,此时细胞核出现染色质凝集和核固缩等凋亡的特征性改变。同样,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Nrf2 si RNA+亚硝酸盐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6)通过微丝分布检测细胞的运动能力,检测结果显示亚硝酸盐处理SMMC-7721细胞后,梭形细胞增多,应力纤维和伪足增加,细胞运动能力增加;但是,当Nrf2 si RNA干扰SMMC-7721细胞后,再用亚硝酸盐处理缺失Nrf2的SMMC-7721细胞,细胞的皮质层明显变厚,应力纤维减少甚至消失。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亚硝酸盐明显增强SMMC-772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但是,当Nrf2 si RNA干扰SMMC-7721细胞后,再用亚硝酸盐处理缺失Nrf2的SMMC-7721细胞,SMMC-772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着减弱。结论:亚硝酸盐(16mg/L)增加了人肝癌SMMC-7721细胞内的ROS水平,通过激活Nrf2进而促进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二、Nitric Oxide和Cyclic GMP介导的信息传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itric Oxide和Cyclic GMP介导的信息传递(论文提纲范文)

(1)低频脉冲电磁场通过初级纤毛内PC1/NO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治疗
        1.1.1 骨质疏松症
        1.1.2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
        1.1.3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现状
    1.2 低频脉冲电磁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
        1.2.1 PEMFs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1.2.2 PEMFs对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影响
        1.2.3 PEMFs对成骨细胞的影响
    1.3 一氧化氮与骨形成
        1.3.1 一氧化氮信号途径的简介
        1.3.2 一氧化氮信号途径对体外成骨细胞的影响
    1.4 多囊蛋白-1 与骨形成
    1.5 初级纤毛与骨形成
        1.5.1 初级纤毛的结构与功能
        1.5.2 初级纤毛与骨形成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7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PEMFs促进成骨细胞成熟与矿化依赖于NO信号途径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分析
        2.2.1 成骨细胞形态学观察
        2.2.2 50 Hz0.6 mT低频脉冲电磁场激活NO信号通路
        2.2.3 PEMFs促进骨形成依赖于NO信号通路
    2.4 讨论
第3章 PEMFs通过多囊蛋白-1 激活NO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PEMFs对 PC1 蛋白表达的影响
        3.2.2 不同sh RNA干扰序列对成骨细胞内PC1 蛋白基因的影响
        3.2.3 干扰PC1对PEMFs促进骨形成的影响
        3.2.4 PEMFs激活NO信号通路需要PC1
    3.3 讨论
第4章 PEMFs促进骨形成依赖于初级纤毛介导的PC1/NO信号通路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转染IFT88 siRNA质粒载体对初级纤毛的影响
        4.2.2 PEMFs促进成骨细胞依赖于初级纤毛的存在
        4.2.3 PEMFs通过初级纤毛激活PC1/NO信号通路
        4.2.4 PC1/NO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存在于初级纤毛内
    4.3 讨论
第5章 PEMFs调节初级纤毛的形态变化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分析
        5.2.1 PEMFs对初级纤毛的影响
        5.2.2 阻断NO信号通路对初级纤毛的影响
    5.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一氧化氮调控能量代谢缓解糙皮侧耳热胁迫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糙皮侧耳营养价值
    1.2 糙皮侧耳栽培历史及现状
    1.3 环境条件对糙皮侧耳生长发育的影响
    1.4 糙皮侧耳热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1.4.1 转录因子在热胁迫响应中的研究
        1.4.2 功能基因在热胁迫响应中的研究
        1.4.3 信号转导在热胁迫响应中的研究
    1.5 NO信号分子研究进展
        1.5.1 NO的产生及清除
        1.5.2 NO的功能研究进展
        1.5.3 NO的调控途径研究进展
    1.6 食用菌基因功能研究技术
        1.6.1 转录组测序技术
        1.6.2 基因功能验证技术
    1.7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NO调控TCA循环及呼吸链缓解糙皮侧耳热胁迫损伤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1 实验菌株及培养基
        2.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热胁迫处理
        2.2.2 NO的检测
        2.2.3 ROS的检测
        2.2.4 外源NO的添加实验
        2.2.5 总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
        2.2.6 菌丝内H_2O_2 含量的测定
        2.2.7 菌丝内MDA含量的测定
        2.2.8 ATP含量检测
        2.2.9 离子渗透率及细胞总呼吸速率的测定
        2.2.10 NAD~+/NADH含量检测
        2.2.11 O2~-产生速率及含量检测
        2.2.12 Western blot
        2.2.13 RNA提取和质量检测
        2.2.14 cDNA的制备
        2.2.15 荧光定量PCR(qPCR)
        2.2.16 RNA-Seq文库构建及测序
        2.2.17 原始数据质控及转录组组装
        2.2.18 差异表达分析与功能富集
        2.2.19 基因集分析
        2.2.20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热胁迫下的表型分析
        2.3.2 热胁迫诱导糙皮侧耳菌丝中NO的积累
        2.3.3 外源NO的添加对热胁迫下菌丝的保护作用
        2.3.4 外源NO抑制热胁迫下菌丝中能量代谢及ROS的产生及积累
        2.3.5 转录组测序数据统计
        2.3.6 样品间相关性分析
        2.3.7 遗传变异数量及分布
        2.3.8 热胁迫及NO响应基因分析
        2.3.9 NO调控热胁迫下菌丝中TCA循环
        2.3.10 NO调控热胁迫下菌丝的氧化还原酶活性及氧化还原过程
        2.3.11 NO影响热胁迫下菌丝的呼吸链中电子传递途径
    2.4 讨论
第三章 糙皮侧耳aco基因在热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1.1 实验菌株、质粒及培养基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aco基因克隆
        3.2.2 aco生物信息学分析
        3.2.3 aco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蛋白纯化
        3.2.4 aco过表达及RNAi质粒构建
        3.2.5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3.2.6 OE-aco及 RNAi-aco质粒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
        3.2.7 农杆菌介导OE-aco及 RNAi-aco质粒转化糙皮侧耳菌丝
        3.2.8 转化菌株中aco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3.2.9 转化菌株中ACO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3.2.10 aco转化菌株对热胁迫抗性检测
        3.2.11 aco转化菌株对H_2O_2 耐受性检测
        3.2.12 aco转化菌株中ACO酶活及柠檬酸(citric acid,CA)含量的检测
        3.2.13 外源添加CA实验
        3.2.14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糙皮侧耳aco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3.2 糙皮侧耳aco过表达及RNAi质粒构建
        3.3.3 糙皮侧耳转化子的筛选和鉴定
        3.3.4 糙皮侧耳aco转化菌株影响热胁迫后菌丝的恢复生长
        3.3.5 糙皮侧耳aco转化菌株影响菌丝中CA的积累
        3.3.6 外源CA的添加增强了糙皮侧耳菌丝对热胁迫的抗性
        3.3.7 内外源CA含量的升高诱导了aox基因的表达
        3.3.8 NO抑制ACO调控CA含量诱导aox表达
    3.4 讨论
第四章 糙皮侧耳aox基因在热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4.1.1 实验菌株、质粒及培养基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aox基因克隆
        4.2.2 aox生物信息学分析
        4.2.3 aox过表达及RNAi质粒构建
        4.2.4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质粒转化农杆菌
        4.2.5 农杆菌介导OE-aox及 RNAi-aox质粒转化糙皮侧耳菌丝
        4.2.6 aox转化菌株对热胁迫耐受性检测
        4.2.7 外源添加AOX抑制剂实验
        4.2.8 aox转化菌株对H_2O_2 耐受性检测
        4.2.9 荧光定量PCR
        4.2.10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糙皮侧耳aox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4.3.2 糙皮侧耳aox过表达及RNAi质粒构建
        4.3.3 糙皮侧耳aox转化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4.3.4 aox过表达在40℃热胁迫下减少ROS产生促进菌丝恢复生长
        4.3.5 aox在32℃热处理下的高表达通过促进ROS清除增强菌株耐热性
        4.3.6 aox的诱导表达有助于增强菌丝对H_2O_2 的耐受性
        4.3.7 aox的高表达促进了H_2O_2胁迫下菌丝中抗氧化酶系统基因的表达
        4.3.8 aox在不同温度热胁迫响应中调控途径存在差异
    4.4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及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外源Ca2+/CaM参与NO调控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 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1.2 植物中响应盐胁迫的相关基因
    2 植物一氧化氮(NO)的研究进展
        2.1 植物NO体内的合成途径
        2.2 植物NO对逆境胁迫的响应
    3 钙离子/钙调蛋白(Ca~(2+)/CaM)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3.1 Ca~(2+)/CaM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对逆境胁迫的响应
        3.2 Ca~(2+)/CaM与其他信号分子的互作
    4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内容
        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盐胁迫条件下Ca~(2+)/CaM和 NO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Ca~(2+)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2.2 NO和 Ca~(2+)/CaM抑制剂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盐胁迫条件下NO和 Ca~(2+)/CaM抑制剂对番茄幼苗抗氧化系统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盐胁迫下NO和 Ca~(2+)/CaM抑制剂对番茄抗氧化系统活性的影响
        2.2 盐胁迫下NO和 Ca~(2+)/CaM抑制剂对番茄抗氧化系统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盐胁迫条件下NO对番茄叶片中Ca~(2+)/CaM调控的下游靶酶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酶活性的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NAD激酶活性
        2.2 Ca~(2+)-ATPase酶活性
        2.3 PLD酶活性
        2.4 PDE酶活性
        2.5 GC酶活性
    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1 全文结论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4)延边朝鲜族GUCY1A3基因rs7692387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研究对象
    2.4 实验方法
    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DNA电泳结果
    3.2 基因测序结果
    3.3 朝鲜族人群rs7692387位点SNP与冠心病相关性
    3.4 朝鲜族人群男性rs7692387位点SNP分析
    3.5 朝鲜族人群女性rs7692387位点SNP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GUCY1A3基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5)妊娠糖尿病子代肠系膜小动脉血管反应性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
    2.实验方法
        2.1 妊娠糖尿病孕鼠模型制备
        2.2 子代大鼠血压监测
        2.3 经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PGTT)
        2.4 肠系膜动脉三级分支血管环张力检测
    3.数据处理方法
结果
    1.妊娠糖尿病孕鼠模型制备和鉴定
    2.高脂饮食干预后不同子代血压和糖耐量的变化
        2.1 安静状态下无创尾动脉血压及麻醉状态下颈动脉插管血压改变
        2.2 糖耐量变化
    3.高脂饮食诱导后不同子代肠系膜小动脉对KCL和 Phen引起的血管反应性比较
        3.1 高脂饮食诱导后不同子代内皮完整和去内皮肠系膜小动脉对KCL反应性比较
        3.2 高脂饮食诱导后不同子代内皮完整和去内皮肠系膜小动脉对Phen反应性比较
    4.高脂饮食诱导后不同子代内皮完整肠系膜小动脉ACh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4.1 ACh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4.2 L-NAME+Indomethacin预处理对ACh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影响
    5.高脂饮食诱导下不同子代去内皮肠系膜小动脉对SNP和 CNP介导的平滑肌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5.1 一氧化氮供体(SNP)的舒张作用
        5.2 EDHF抑制剂(CNP)的舒张作用
讨论
    1.妊娠糖尿病与胎儿编程
    2.妊娠糖尿病子代血管功能变化
    3.利尿肽
    4.DMO血压性别差异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糖尿病子代血管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致谢

(6)氨来呫诺通过靶向抑制脂多糖活化巨噬细胞中的磷酸二酯酶4B发挥抗炎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 氨来呫诺的研究现状
    2. 本研究的切入点
    3. 参考文献
实验流程图
第二章 氨来呫诺抑制LPS引起的经典炎症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细胞和实验动物
        2.1.3 仪器设备及其他材料
        2.1.4 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LPS引起的小鼠内毒素血症
        2.2.2 以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的水平
        2.2.3 细胞毒作用的测定
        2.2.4 细胞培养上清中NO水平的测定
        2.2.5 胞内iNOS酶活的测定
        2.2.6 iNOS蛋白表达水平的测定
        2.2.7 细胞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的测定
        2.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氨来呫诺在LPS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小鼠体内的抗炎作用
        2.3.2 氨来呫诺对RAW264.7细胞的安全剂量考察
        2.3.3 氨来呫诺对LPS活化的RAW264.7细胞分泌NO及iNOS活性、蛋白表达的作用
        2.3.4 氨来呫诺对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上清TNF-α和IL-6水平的作用
    2.4 讨论
    2.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氨来呫诺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转录
    3.1 实验材料
        3.1.1 主要试剂
        3.1.2 细胞
        3.1.3 仪器设备及其他材料
        3.1.4 溶液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的处理
        3.2.2 总RNA的抽提
        3.2.3 总RNA的反转录
        3.2.4 以RT-qPCR法检测炎症因子的转录水平
        3.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氨来呫诺抑制LPS活化巨噬细胞中NF-κB和AP-1信号通路关键蛋白事件
    4.1 实验材料
        4.1.1 主要试剂
        4.1.2 细胞与细菌
        4.1.3 仪器设备及其他材料
        4.1.4 溶液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NF-κB和AP-1转录活性的测定
        4.2.2 IκBα磷酸化、降解及p65核转位作用的测定
        4.2.3 JNK1/2、ERK1/2和p38磷酸化作用的测定
        4.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氨来呫诺可抑制LPS活化的NF-κB信号通路
        4.3.2 氨来呫诺可抑制LPS活化的AP-1信号通路
    4.4 讨论
    4.5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氨来呫诺增高LPS活化的巨噬细胞内cAMP水平及相关作用
    5.1 实验材料
        5.1.1 主要试剂
        5.1.2 细胞及动物
        5.1.3 仪器设备及其他材料
        5.1.4 溶液配制
    5.2 实验方法
        5.2.1 cAMP对抗实验
        5.2.2 胞内cAMP水平的测定
        5.2.3 胞内PKA活性的测定
        5.2.4 骨髓源巨噬细胞的分离、分化与培养
        5.2.5 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的测定
        5.2.6 胞内NLRP3炎症小体活性的测定
        5.2.7 胞内氯离子水平的测定
        5.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cAMP对抗剂对氨来呫诺抗炎作用的影响
        5.3.2 氨来呫诺对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内cAMP水平的作用
        5.3.3 氨来呫诺通过增高胞内cAMP产生的其他效果
        5.3.3.1 氨来呫诺对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内PKA活性的作用
        5.3.3.2 氨来呫诺对LPS刺激的BMDMs分泌IL-10的作用
        5.3.3.3 氨来呫诺对LPS刺激的BMDMs中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作用
        5.3.3.4 氨来呫诺对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内氯离子水平的作用
    5.4 讨论
    5.5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氨来呫诺靶向抑制巨噬细胞内PDE4B发挥抗炎作用
    6.1 实验材料及方法
        6.1.1 主要试剂
        6.1.2 细胞
        6.1.3 仪器设备及其他材料
        6.1.4 溶液配制
    6.2 实验方法
        6.2.1 氨来呫诺的荧光特性及其入胞和胞内分布特征考察
        6.2.2 以MOE软件进分子对接
        6.2.3 荧光偏振实验
        6.2.4 重组人PDE4B活性抑制实验
        6.2.5 以siRNA静默巨噬细胞中PDE4B
        6.2.6 PDE4B(+)与PDE4B(-)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水平的测定
        6.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6.3 实验结果
        6.3.1 利用氨来呫诺的荧光特性考察其入胞和胞内分布特征
        6.3.1.1 氨来呫诺的激发-发射3D荧光图谱扫描
        6.3.1.2 氨来呫诺入胞特征
        6.3.1.3 氨来呫诺在巨噬细胞内分布特征的考察
        6.3.2 以MOE软件进行氨来呫诺与PDE4B分子对接
        6.3.3 荧光偏振法测定氨来呫诺与重组人PDE4B蛋白的直接结合
        6.3.4 氨来呫诺对重组人PDE4B活性的作用
        6.3.5 氨来呫诺对LPS刺激的PDE4B(-)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作用.
    6.4 讨论
    6.5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氨来呫诺对PDE的抑制不具选择性,但其抗炎作用与PDE3无关
    7.1 实验材料
        7.1.1 主要试剂
        7.1.2 细胞
        7.1.3 仪器设备及其他材料
        7.1.4 溶液配制
    7.2 实验方法
        7.2.1 HPLC法测定自制PDE粗酶活性
        7.2.2 重组人PDE1C,PDE3A,PDE3B活性抑制实验
    7.3 实验结果
        7.3.1 氨来呫诺对自制PDE粗酶活性的作用
        7.3.2 氨来呫诺对重组人PDE1C,PDE3A,PDE3B活性的作用
        7.3.3 选择性PDE3抑制剂对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NO和TNF-α的作用
    7.4 讨论
    7.5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点
文献综述 氨来呫诺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参与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申请
个人简历

(7)镉胁迫下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钙诱导黄瓜不定根发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镉(Cd)胁迫
        1.1 Cd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 Cd胁迫响应机制
    2.植物中一氧化氮(NO)信号
        2.1 NO信号合成途径
        2.2 NO信号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影响
        2.3 NO与其他信号分子之间的信号转导
    3.植物蛋白质S-亚硝基化修饰
        3.1 蛋白质S-亚硝基化修饰机制
        3.2 蛋白质S-亚硝基化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4.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5.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一氧化氮诱导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S-亚硝基化蛋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试验测定相关指标
        1.4 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分析
        2.1 外源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对黄瓜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2.2 一氧化氮清除剂(cPTIO)对黄瓜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2.3 GSNO对总S-亚硝基硫醇(SNO)含量的影响
        2.4 GSNO对内源NO水平的影响
        2.5 GSNO对 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活性的影响
        2.6 NO诱导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S-亚硝基化蛋白的鉴定
        2.7 GSNO对微管蛋白α链(TUA),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活性和S-亚硝基化水平的影响
    3.讨论
第三章 镉胁迫条件下钙离子诱导黄瓜不定根发生
    1.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2.结果分析
        2.1 不同浓度CdCl2溶液对黄瓜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2.2 Cd胁迫下外源CaCl2对黄瓜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2.3 去除内源Ca2+对Cd胁迫下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3.讨论
第四章 镉胁迫下钙离子对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亚硝基化水平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2.结果分析
        2.1 镉胁迫下钙对内源NO水平的影响
        2.2 镉胁迫下钙对黄瓜外植体下胚轴内源NO荧光水平的影响
        2.3 镉胁迫下钙对内源SNO水平的影响
        2.4 镉胁迫下钙对GSNOR活性的影响
        2.5 镉胁迫下钙对总S-亚硝基化蛋白水平的影响
    3.讨论
第五章 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镉胁迫下钙离子对细胞周期循环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2.结果分析
        2.1 钙对镉胁迫条件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2 钙对镉胁迫条件下TUA S-亚硝基化水平和TUA酶活性的影响
        2.3 免疫共沉淀与质谱联用检测与S-亚硝基化TUA相互作用蛋白
    3.讨论
第六章 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镉胁迫下钙离子对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2.结果分析
        2.1 镉胁迫下钙对AsA-GSH循环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
        2.2 镉胁迫下钙对APX、MDHAR、DHAR和 G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2.3 钙对镉胁迫条件下GRS-亚硝基化水平和GR酶活性的影响
        2.4 免疫共沉淀与质谱联用检测与S-亚硝基化GR相互作用蛋白
    3.讨论
第七章 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镉胁迫下钙离子对糖酵解途径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2.结果分析
        2.1 镉胁迫下钙对糖酵解过程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2.2 镉胁迫下钙对GAPDH S-亚硝基化水平和GAPDH酶活性的影响
        2.3 免疫共沉淀与质谱联用检测与S-亚硝基化GAPDH相互作用蛋白
    3.讨论
第八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1.全文结论
    2.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8)基于转录组分析揭示一氧化氮调控紫花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立题依据
    1 紫花苜蓿抗旱研究进展
        1.1 紫花苜蓿重要性及面临问题
        1.2 紫花苜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1.2.1 紫花苜蓿应答干旱胁迫的萌发特性
        1.2.2 紫花苜蓿应答干旱胁迫的形态特征
        1.2.3 紫花苜蓿应答干旱胁迫的光合特性及光合碳同化响应
        1.2.4 紫花苜蓿应答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
    2 一氧化氮在植物中的研究
        2.1 植物体内NO的生物合成
        2.1.1 氧化途径
        2.1.2 还原途径
        2.2 NO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2.2.1 种子萌发
        2.2.2 幼苗的生长发育
        2.3 NO调控植物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3 转录组学技术在研究苜蓿抗逆机理中的应用
        3.1 转录组学的概述
        3.2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苜蓿抗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5.1 研究内容
        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外源NO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萌发期抗旱性影响的比较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SNP溶液浸种对PEG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MDA含量的影响
        2.2 SNP浸种对PEG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2.3 SNP浸种对PEG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3.1 SOD活性
        2.3.2 POD活性
        2.3.3 CAT活性
        2.3.4 APX活性
        2.4 不同处理及不同PEG胁迫时间对3品种紫花苜蓿抗性的影响
        2.5 SNP浸种对PEG胁迫下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调控效应综合评价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萌发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实验设计及处理
        1.2.1 萌发期试验
        1.2.2 幼苗期试验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种子萌发指标的测定
        1.3.2 生长指标的测定
        1.3.3 生理指标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芽苗生长的影响
        2.2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
        2.3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活性氧积累及MDA含量的影响
        2.4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碳同化及碳代谢的影响
    前言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实验设计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2.1 碳同化关键酶活性测定
        1.2.2 三羧酸循环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1.2.3 碳代谢产物含量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碳同化关键酶活性的的影响
        2.2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三羧酸循环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2.3 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柠檬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NO调控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萌发期芽苗的转录组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1.2 RNA的提取,CDNA文库构建及测序
        1.2.1 RNA的提取
        1.2.2 cDNA文库的构建
        1.2.3 Illumina测序
        1.3 转录本拼接
        1.4 Unigene的功能注释
        1.5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1.6 差异表达基因GO和 KEGG富集分析
        1.7 差异表达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样品质检
        2.2 萌发期紫花苜蓿芽苗转录组测序数据质量
        2.3 转录组拼接结果
        2.4 Unigene功能注释
        2.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6 DEGS的 GO和 KEGG富集分析
        2.6.1 干旱胁迫诱导的紫花苜蓿萌发期种子中DEGs的 GO和 KEGG分析
        2.6.2 NO供体(SNP)诱导紫花苜蓿萌发期种子DEGs的 GO和 KEGG分析
        2.6.3 NO清除剂(cPTIO)诱导紫花苜蓿萌发期种子DEGs的 GO和 KEGG分析
        2.7 NO调控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芽苗DEGS的主要代谢通路分析
        2.7.1 外源NO调控的苯丙烷类合成通路分析
        2.7.2 外源NO调控的淀粉与蔗糖代谢通路分析
        2.7.3 外源NO调控的氮代谢通路分析
        2.7.4 内源NO调控的有机酸代谢通路分析
        2.8 RNA-Seq结果的实时定量PCR验证分析
    3 讨论
        3.1 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芽苗转录调控分析
        3.2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芽苗转录调控分析
        3.3 内源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芽苗转录调控分析
    4 小结
第六章 NO调控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功能叶片的转录组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1.2 RNA的提取,CDNA文库构建及测序
        1.2.1 RNA的提取
        1.2.2 cDNA文库的构建
        1.2.3 Illumina测序
        1.3 转录组拼接
        1.4 基因功能注释
        1.5 差异表达分析
        1.6 差异表达基因GO和 KEGG富集分析
        1.7 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样品质检
        2.2 幼苗期紫花苜蓿叶片转录组测序数据质量
        2.3 转录组拼接结果
        2.4 Unigene功能注释
        2.5 幼苗叶片差异表达分析
        2.6 DEGS的 GO和 KEGG富集分析
        2.6.1 干旱胁迫诱导的紫花苜蓿叶片中DEGs的 GO和 KEGG分析
        2.6.2 NO供体(SNP)诱导紫花苜蓿幼苗叶片DEGs的 GO和 KEGG分析
        2.6.3 NO清除剂(cPTIO)诱导紫花苜蓿幼苗叶片DEGs的 GO个 KEGG分析
        2.7 NO调控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DEGS的主要代谢通路分析
        2.7.1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通路分析
        2.7.2 光合器官碳同化通路分析
        2.7.3 氧化磷酸化通路分析
        2.7.4 碳素代谢通路分析
        2.7.5 三羧酸循环通路分析
        2.8 RNA-Seq结果的实时定量PCR验证
    3 讨论
        3.1 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转录水平调控分析
        3.2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转录水平调控分析
        3.3 内源N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转录水平调控分析
    4 小结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1 全文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9)cGMP特异性PDEs在调控斑马鱼卵子成熟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硬骨鱼类卵母细胞的发育过程
        1.1.1 卵母细胞的生长
        1.1.2 卵母细胞的成熟
    1.2 卵母细胞成熟的调控机制
        1.2.1 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阻滞及其调控因子
        1.2.2 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恢复及其调控因子
    1.3 cGMP相关信号通路在卵母细胞成熟的作用
        1.3.1 NO/sGC/cGMP信号通路在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
        1.3.2 利钠肽家族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1.3.3 cGMP-PKG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1.3.4 PDEs家族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1.4 模式生物—斑马鱼的介绍
    1.5 研究目的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卵巢卵泡的分离
        2.3.2 hCG注射
        2.3.3 总RNA的提取
        2.3.4 反转录
        2.3.5 PCR反应
        2.3.6 卵母细胞与滤泡层的分离
        2.3.7 体外孵育与卵母细胞成熟的检测
        2.3.8 免疫组化
        2.3.9 Western Blot
        2.3.10 cGMP的检测方法
        2.3.11 统计分析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两种不同的PDE5a编码基因的鉴定
    3.2 pde5as mRNA的表达
        3.2.1 pde5as mRNA在斑马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3.2.2 pde5as mRNA在滤泡细胞和卵母细胞中的表达
        3.2.3 pde5as mRNA在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3.2.4 LH对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pde5as mRNA表达的调控
    3.3 PDE5a蛋白的表达
        3.3.1 PDE5a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3.3.2 PDE5a蛋白在斑马鱼FG期卵泡卵母细胞中的定位
        3.3.3 LH对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PDE5a和pPDE5a蛋白表达的调控
    3.4 PDE5a在卵母细胞成熟的作用
        3.4.1 PDE5a抑制剂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3.4.2 PKG对PDE5a抑制剂诱导的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3.4.3 缝隙连接对PDE5a抑制剂诱导的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3.4.4 PDE5a抑制剂的对裸露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3.5 PDE5a的抑制剂对cGMP水平的影响
    3.6 pde9s mRNA的表达
        3.6.1 pde9s 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3.6.2 pde9s mRNA在滤泡层和卵母细胞中的表达
        3.6.3 pde9s mRNA在不同时期卵泡中的表达
        3.6.4 LH对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pde9s mRNA表达的调控
    3.7 PDE9在斑马鱼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
    3.8 pde6s mRNA的表达
        3.8.1 pde6s mRNA在滤泡层和卵母细胞中的表达
        3.8.2 LH对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pde6s mRNA表达的调控
    3.9 PDE5a和PDE9的抑制剂对斑马鱼卵子质量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小结
    4.2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写词表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10)亚硝酸盐通过激活Nrf2促进SMMC-772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实验材料和设备
    1.1 实验主要仪器
    1.2 实验主要试剂及材料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方法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及分组
    2.2 siRNA转染
    2.3 细胞总RNA提取及RT-PCR检测
    2.4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量变化
    2.5 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检测
    2.6 细胞内NO含量检测
    2.7 细胞总抗氧化能力检测
    2.8 细胞生存率检测
    2.9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2.10 DAPI染色检测细胞核形态改变
    2.11 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
    2.12 细胞骨架微丝检测
    2.13 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
    2.1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Nrf2 si RNA处理人肝癌SMMC-7721 细胞,细胞内的Nrf2 水平被稳定下调
    3.2 亚硝酸盐增加人肝癌SMMC-7721 细胞中的ROS水平
    3.3 亚硝酸盐增加人肝癌SMMC-7721 细胞的中Nrf2 的激活
    3.4 亚硝酸盐促SMMC-7721 细胞增殖需要Nrf2 的激活
    3.5 Nrf2 缺失负调控亚硝酸盐诱导的SMMC-7721 细胞抗凋亡能力
    3.6 亚硝酸盐通过激活Nrf2 促进人肝癌SMMC-7721 细胞迁移和侵袭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亚硝酸盐和一氧化氮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缩写词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四、Nitric Oxide和Cyclic GMP介导的信息传递(论文参考文献)

  • [1]低频脉冲电磁场通过初级纤毛内PC1/NO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的研究[D]. 何文芳.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2]一氧化氮调控能量代谢缓解糙皮侧耳热胁迫损伤的研究[D]. 侯潞丹.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3]外源Ca2+/CaM参与NO调控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D]. 王妮.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 [4]延边朝鲜族GUCY1A3基因rs7692387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D]. 刘琪. 延边大学, 2021(02)
  • [5]妊娠糖尿病子代肠系膜小动脉血管反应性改变[D]. 罗娟娟.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6]氨来呫诺通过靶向抑制脂多糖活化巨噬细胞中的磷酸二酯酶4B发挥抗炎作用[D]. 韩宜芯.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7]镉胁迫下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钙诱导黄瓜不定根发生[D]. 牛丽涓.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8]基于转录组分析揭示一氧化氮调控紫花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机理[D]. 赵颖.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9]cGMP特异性PDEs在调控斑马鱼卵子成熟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D]. 白琳.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10]亚硝酸盐通过激活Nrf2促进SMMC-772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D]. 陈素娟. 河南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一氧化氮和循环 GMP 介导的信息传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