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灾害事故调查初探

矿山灾害事故调查初探

一、矿井灾害事故调查工作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周瑞雪[1](2021)在《基于CMM的煤矿应急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虽然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情况持续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各类重大及以上煤矿事故仍时有发生。面对严重的煤矿事故危害,煤矿企业完备的应急能力不仅是其抵抗事故的有力武器,也是维持自身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煤矿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以促进煤矿企业应急能力的不断提升,对煤矿企业长远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本文以煤矿企业应急能力为研究对象,针对以往研究中对煤矿应急能力评价等级划分以及指标评分标准确定关注较少等问题,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CMM)的核心思想进行了改进。首先,对我国煤矿企业生产特点、近几年煤矿重大及以上事故、事故特征以及事故致因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描述。利用文献综述法,对煤矿应急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其特有属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事故案例,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剖析了煤矿应急能力影响因素,为后续的研究奠定重要的理论支撑;其次,基于全过程危机管理思想,设计了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已有研究成果,从事前建设准备、事中应急处置以及事后恢复处理三方面对本文评价指标进行了选取,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引入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核心理念与方法,论述其在煤矿应急能力评价领域的可行性,探索性地划分出适用于煤矿应急能力评价的成熟度等级,以及具体的指标评分标准,并选用突变级数法作为成熟度等级的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一套完整、高效的煤矿应急能力成熟度评价体系。为验证所建煤矿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本文在上述所做工作的基础上,以陕西省某煤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基础数据,对该企业的应急能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该企业应急能力成熟度等级,并结合改进优先矩阵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该煤矿企业应急能力水平的提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王光肇[2](2021)在《虚拟现实技术在煤矿领域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煤矿行业涉及诸多地下作业,矿井开采工序非常复杂,并且巷道交错,整个开采环节面临大量不确定因素,而煤矿行业又属于事故频发、安全隐患多、生产周期长以及投资巨大的领域,所以每年国家都要投入大量资金在煤矿领域的培训、优化设计、安全因素排除等方面。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煤矿领域,能够科学模拟煤矿或建立虚拟煤矿,用户可以在如同真实煤矿的环境当中实施对机器的操作,还能预见一些场景,优化巷道设计,促进环境重建等。为进一步促进煤矿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文章着重探究虚拟现实技术在煤矿领域的应用。

刘沛瑶[3](2020)在《基于“4R”理论的煤矿应急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煤矿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煤矿应急管理的监管制度逐步完善,但与新形势的要求还存在欠缺。在应用实践中,由于时间紧迫性、多维度事件并发性,往往忽视了事故的危害程度。为此,本文运用“4R”理论的核心思想,构建出一套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分析模型,以求能够对企业应急管理能力有所提高,有效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各类损失,以及对煤矿安全事故现场反应迟缓、决策者指挥不到位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首先,煤矿突发事件其本质上属于危机范畴。为避免在煤矿突发事件和应急救援过程中,出现主次不清,轻重缓急混乱的情形,本文应用“4R”危机管理理论,探讨了危机管理理论对于解决煤矿突发事件的指导意义。然后,本文提出了危机管理模式对于煤矿应急管理的应对模式,印证了“4R”危机管理模式对于煤矿应急管理的适用性。“4R”危机管理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对煤矿应急救援理论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本文构建了一套基于“4R”理论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各个指标元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不同指标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利用网络分析法(ANP)构建了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网络分析模型,并在Super Decision软件中建立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模型,对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的元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其内部权重和外部权重的混合权重。然后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FCE),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从多个因素对被评判事物隶属度等级状况进行综合评判,将不确定性在形式上转化为确定性,即将模糊性加以量化。将ANP与FCE结合,构建出一套客观合理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应用。最后,本文结合“4R”理论以及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结果,对煤矿应急救援提出建议。

范春姣[4](2020)在《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研究》文中认为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作为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为了防范化解煤矿风险,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严重度,实现煤矿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目的,而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做出的规范。本文以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的应急管理制度框架下,进一步进行研究,构建一套更为完善、更为规范、更为标准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首先利用现场调研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分析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应急管理制度现状,结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中应急管理制度模块的检查结果,得出在我国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中存在内容不规范、落实不到位、协同机制较差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确定了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的制定目标和原则。其次通过研究国内外应急管理相关理论,确定以应急管理全过程周期理论、应急管理“4R”理论、应急管理“3P”对策理论、应急法制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全面梳理了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并汇总了与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各项应急管理制度的目的和适用范围,加以重点分块的形式,对各项应急管理制度的内容进行细化,最终形成完整的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最后,为检验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的可行性,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制度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达到了预期要求,最后提出了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的实施建议。该论文有图20幅,表7个,参考文献51篇。

陈若兰[5](2020)在《基于案例推理的煤矿灾害事故预警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煤矿灾害事故的频繁发生严重危害着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公共财产。对煤矿灾害事故进行预警,能够为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提供救援方案以减少损失。针对现有方法缺乏对煤矿灾害各类事故预警问题的研究,通过对预警方法的分析,结合煤矿灾害事故的特点和致灾因素,本文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的煤矿灾害事故预警方法。通过框架表示法将煤矿灾害事故调查报告按事故类别表示成案例推理需要的结构化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煤矿灾害事故案例库。将框架表示得到的属性分为四类,并给出相应的属性相似度计算方法;由于各个属性对事故发生的影响程度不同,故采用遗传算法对属性的权重值进行调整优化;结合当前事故案例的类别,并根据调整权重值对各个属性相似度进行赋权,采用最近邻算法计算当前事故案例与案例库中历史案例的全局相似度。选取全局相似度高的案例作为当前案例的匹配案例并从案例库中提取匹配案例的预警方案作为当前案例的参考预警方案,若无全局相似度高的历史案例则需进行案例修改并保存。基于上述理论方法,本文研发了可对各类煤矿灾害事故进行预警的煤矿灾害事故预警系统,设计了系统整体框架结构,实现了案例表示、分类检索和案例学习等功能。根据煤矿灾害事故的分类对水害事故和瓦斯事故进行了实例应用和分析,实现水害事故和瓦斯事故的框架表示、属性相似度计算、属性权重调整和全局相似度计算,通过数据分析给出参考预警方案来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预警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杨文亮[6](2020)在《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研究》文中指出甘肃省是产煤大省,2018年甘肃生产煤炭3601.93万吨,煤炭产量排名全国第13位。煤矿行业从业人员约10万人,甘肃的煤矿开采对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煤矿生产是高危行业,2000年至2018年,甘肃煤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517起,死亡925人。国家垂直管理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建立后,全国及甘肃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也逐步好转,甘肃煤矿生产从2004年最高死亡104人降低至2018年的5人。近10年,甘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在10人上下徘徊,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但未进一步向好。随着煤炭开采活动向深部进行,矿井灾害逐步加重,各种煤矿灾害叠加耦合,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本文基于甘肃煤炭资源赋存及灾害程度、矿井管理效能及人员素质等把甘肃煤矿分为三类,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结合甘肃煤矿安全生产特点,通过作者长期的工作实地调研并结合专家调研,从煤矿安全管理、灾害治理、人的因子、系统及设备因子四个方面设计了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邀请资深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专家、煤矿企业安全专家等作为评价主体,采用实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获取评价数据,对甘肃三类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中央在甘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较小,其次是省属煤矿,地方及私营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较大。最后借鉴日本、澳大利亚两国的先进经验及近年来我国煤矿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的提出:企业应持续加大灾害治理力度;加强先进设备及人才的引进;加强现场作业管理;要持续引导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力量,提升专业化水平;建设C类煤矿诚信系统;引导C类煤矿加大安全投入;鼓励C类煤矿聘任国有煤矿退休人员作为技术顾问等对策。

杜学领[7](2020)在《融入人文情怀的新工科综合性实验改革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验教学是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实验教学以科学实验经验为基础,缺少人文情怀的培养,且已有人文实验存在理论基础薄弱、流于形式等问题。借鉴OBE反向教学设计原则,根据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专业教育背景下对人文情怀的行业需求,设计了融入人文情怀的综合性实验。该实验教学改革具有以下特色:内化的人文情怀培养;实现了实验内容、实验平台、实验参与形式的大综合;注重实验整体、单一实验及实验考核的过程性;考虑了社会属性下的个人与团队关系;凸显新工科背景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进行了反思。

方俊[8](2019)在《煤矿井下隐蔽致灾因素定向钻孔探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煤矿开采规模、开采深度和开采复杂程度的逐渐提高,矿井面临的安全生产威胁越来越严重。隐蔽致灾因素是引发矿井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和制约矿井正常有序生产的关键因素。事故预防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首要手段和工作基础,通过事前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可主动降低灾害事故发生的概率。但现有隐蔽致灾因素探查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其中物探方法具有多解性,探查距离较短,需要边开采边探查,且无法进行治理;钻探方法主要采用常规钻孔,不进行轨迹测量和控制,无法确定隐蔽致灾因素的具体空间位置,探查距离短,且易存在探查盲区,远远落后于我国规模化矿井的超前探查与治理需要。本文从我国煤矿井下事故预防及隐蔽致灾因素探查需要出发,提出采用井下定向钻孔进行隐蔽致灾因素探查的思路,利用经验总结、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方法,从隐蔽致灾因素内涵与识别特征、基于定向钻孔的隐蔽致灾因素空间定位原理、探查定向钻孔轨迹测控精度影响因素与提高方法、基于自然伽马和电阻率的探查定向钻孔随钻地层识别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对瓦斯、水害、火灾、顶板、冲击地压等煤矿井下常见灾害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选定采空区、陷落柱、断层、煤层稳定性、充水水源作为主要探查对象;从定义、形成机理和分类等方面对探查对象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并从空间特征、岩性特征和钻探特征等方面出发,总结了不同隐蔽致灾因素的探查要点,构建了探查判据。根据不同隐蔽致灾因素类型,对探查定向钻孔结构形式、布设原则、孔身结构和详细钻孔轨迹参数设计进行研究,确保探查定向钻孔轨迹设计合理;将井下定向钻孔描述模型和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坐标系结合,获得两种模型和坐标体系下坐标值互换方法,计算出钻孔轨迹各控制点和地质异常点在空间中的精确位置,实现煤层底板等高线实时绘制;结合煤层底板等高线、钻孔轨迹空间参数和地质异常点空间参数,推导得到了常见隐蔽致灾因素的参数获取方法,分析了探查精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技术保障措施。探查定向钻孔的测控精度是影响隐蔽致灾因素探查精度的主要因素。从钻孔轨迹计算、测量和控制精度三个方面,对影响探查定向钻孔轨迹测控精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其中钻孔轨迹计算方面,分析了钻孔轨迹计算误差产生原因与误差值,实现井下定向钻孔的准确空间描述。钻孔轨迹参数测量精度方面,对测量精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补偿计算方法,实现钻孔轨迹的精确测量;建立了煤矿井下电磁波信号传输模型,对含煤地层中电磁波信号传输特性和传输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非对称偶极子天线,采用双通道数据接收技术和自增益控制技术,实现了微弱电磁波信号精确解调处理,确保随钻测量数据的稳定高效传输。钻孔轨迹控制精度方面,考虑反扭矩作用,结合定向钻具造斜能力,提出了钻头处钻孔轨迹参数预测方法、螺杆马达工具面向角选取方法和造斜点(即工作模式切换点)的选取方法。探查定向钻孔的随钻地层识别精度是影响隐蔽致灾因素探查精度的次要因素。结合含煤地层物性特征分析,制定了基于自然伽马和电阻率相结合的随钻地层识别方案,研究了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测量方法,分析了其测量影响因素;采用PNN概率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了地层精确识别,为隐蔽致灾因素精准识别和探查定向钻孔施工提供了依据。研究成果在国内多个煤矿进行了井下试验和应用,其中在孟村煤矿进行了断层与煤层稳定性探查试验,在白芨沟煤矿进行了采空区与充水水源探查试验,在梅花井煤矿进行了充水水源探查试验,与传统探查方法相比,采用井下定向钻孔探查的精度高、距离远、周期短,并可进行隐蔽致灾因素治理,取得了显着应用效果,为矿井灾害事故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赵军[9](2019)在《大数据在重庆公共客运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一个数据爆发式增长、深度挖掘数据内在信息和核心价值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作为新的发展趋势,必将加速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带来企业安全管理理念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变革。2018年10月28日震惊中外的重庆市万州区“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暴露出新形势下公共客运安全管理方面的欠缺,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数据信息与政府信息不能实时对接,这对公共客运安全管理提出了挑战,为此有必要对公共客运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保障公共客运安全。本文以重庆市公共客运安全风险管理系统为例,介绍了在公共客运安全管理方面应用大数据,构建智能型安全管理网络,从源头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政府在公共客运安全管理上的水平,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政府监管部门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管理理念的创新和管理能力的变革提供参考,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重庆市公共客运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就是以海恩里希法则、戴明法则等为理论指导,提出设计理念,并应用于实践中。目前大数据在重庆公共客运安全管理中应用现状主要表现为四点,一是建立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智能型安全管理体系。重庆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快速高效的特点,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监控系统等收集车辆行驶状况、驾驶员当班期间工作状态、车内乘客情况等数据,并进行分析,找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对公共客运的车辆实现了动态管理。整合大量、杂乱、零散的安全信息,形成“大数据”,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划分为规章制度、隐患排查、风险管理、统计分析、作业管理、安全保障、安全目标、行业监管八大板块,构建智能型安全管理体系,从源头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实现公共客运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化。重庆市公共客运风险管理系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在日常安全检查工作中收集的数据,不断完善和总结出52个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点,针对52个风险点,采取专家问卷、企业调查等方式,设定不同权重,提出事故征候概念。对不同风险隐患,采取分类管理、角色管理、过程管理和评估机制等,将管理工作实现了量化,逐步将公共客运的安全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安全管理的各环节,从而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常态化。三是构建公共客运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根据戴明法则,首先是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主要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并执行,执行后,检查执行效果并总结成功经验,最后制定相应的标准,从而实现戴明循环。四利用信息技术实时动态监管,取得好的效果。大数据在重庆公共客运安全管理应用中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大数据采集和应用的边界模糊,二是大数据收集的范围窄,三是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浅显,四是车载监控数据不能在平台保存,五是在政府主导下企业被动参与。本文针对重庆公共客运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如下解决方案,完善大数据在重庆公共客运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对策,一是加快大数据立法;二是实施大数据开放;三是建立人才培养制度;四是强化基础设施投入;五是政府引导大数据应用。

聂荣山[10](2019)在《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围绕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问题开展研究,包括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影响因素、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决策、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过程评估五个方面。通过建立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应急资源调配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首先,研究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模型和煤矿应急资源库的选址规划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决策模型和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评估模型,最后将这些模型应用于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案例中。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根据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得到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变量。根据各变量之间的反馈关系,利用Vensim软件绘制了因果关系图和存量流量图,并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存量流量方程,由此建立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某矿的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所建立的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该案例进行仿真模拟,得出应急资源的到达速率与应急管理投资、运输工具数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与应急资源的调配路线长度存在负相关的关系。针对现有的公共安全领域应急资源概念的认识,结合矿井火灾事故所具有的特点,提出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的概念,并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划分为应急救援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两类。根据矿井火灾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初步选取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模型的自变量,收集和统计我国历年矿井火灾事故的基本信息和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资源的使用情况,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了以持续时间、火灾事故类型和可燃物种类为自变量,应急资源需求量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得出多元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准确。通过对煤矿应急资源库的选址规划原则和选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多目标规划理论和图论理论,建立了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数学模型,利用免疫优化算法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应急资源库选址的多个可行性方案。根据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的影响因素,建立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理论对各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方案进行评估,确定最优选址规划方案。利用所建立的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数学模型,对柳林县的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方案进行设计,得出了柳林县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最优方案。根据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特点和应急资源调配决策制定的原则,建立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决策的数学模型,采用自适应蚁群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利用所建立的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决策数学模型和自适应蚁群算法,对“富华煤矿9.20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应急资源调配方案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了应急资源调配的最优方案,此外,改进的自适应蚁群算法的收敛速度比传统的蚁群算法收敛速度快一倍左右。根据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建立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利用熵权法计算得到了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并根据各评估指标的特点制定了评估指标的评分标准以及评分范围。收集并整理了同煤集团下属的54个煤矿的应急资源调配演练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样本训练数据进行机器学习,从而建立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预测,以此来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评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支持向量机评估模型对样本数据的预测结果比较准确。最后,利用建立的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模型,对鹤岗“泰源煤矿3·5重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资源的调配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并对应急资源的调配过程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最终形成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整体的解决方案。

二、矿井灾害事故调查工作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矿井灾害事故调查工作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MM的煤矿应急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1.2.2 煤矿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1.2.3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煤矿应急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煤矿企业生产特点与事故分析
        2.1.1 我国煤矿企业生产特点
        2.1.2 煤矿事故统计分析
        2.1.3 煤矿事故特征分析
        2.1.4 煤矿事故致因分析
    2.2 煤矿应急能力分析
        2.2.1 煤矿应急能力概念界定
        2.2.2 煤矿应急能力属性分析
    2.3 基于案例的煤矿应急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3.1 典型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案例
        2.3.2 煤矿应急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全过程思想的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基于全过程思想的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3.2.1 全过程危机管理理论
        3.2.2 煤矿应急能力全过程管理思想
        3.2.3 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3.3 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指标选取及体系构建
        3.3.1 事前建设准备能力评价指标选取
        3.3.2 事中应急处置能力评价指标选取
        3.3.3 事后恢复处理能力评价指标选取
        3.3.4 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CMM的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4.1 能力成熟度模型及其可行性分析
        4.1.1 能力成熟度模型
        4.1.2 可行性分析
    4.2 煤矿应急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
        4.2.1 煤矿应急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定义及组成
        4.2.2 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其特征分析
        4.2.3 成熟度指标评价标准确定
    4.3 煤矿应急能力成熟度模型综合评价方法
        4.3.1 煤矿应急能力成熟度评价方法选取
        4.3.2 煤矿应急能力成熟度改进优先矩阵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煤矿应急能力成熟度评价体系的应用
    5.1 数据收集与整理
        5.1.1 矿井概况
        5.1.2 问卷设计
        5.1.3 数据整理
    5.2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煤矿应急能力成熟度评价
        5.2.1 各层指标重要性确定
        5.2.2 各层指标突变类型确定
        5.2.3 底层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5.2.4 综合计算
        5.2.5 初始评价结果修正
        5.2.6 改进优先顺序分析
    5.3 评价结果及对策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2)虚拟现实技术在煤矿领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2 虚拟现实技术在煤矿领域的应用
    2.1 在煤矿培训教学方面的应用
    2.2 在采掘工作面中的应用
    2.3 在煤矿生产系统设计及规划方面的应用
    2.4 在矿井灾害模拟方面的应用
    2.5 在煤矿事故调查和分析方面的应用
3 结 语

(3)基于“4R”理论的煤矿应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1.2.2 煤矿行业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1.2.3 “4R”理论研究现状
        1.2.4 网络分析法(ANP)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2 煤矿应急管理理论基础
    2.1 突发事件
        2.1.1 煤矿突发事件、危机管理及应急管理
        2.1.2 煤矿事故特点分析
    2.2 “4R”危机管理模式
        2.2.1 “4R”危机管理模式对煤矿应急管理的指导性
        2.2.2 “4R”危机管理模式对煤矿应急管理的应对
    2.3 本章小结
3 煤矿应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煤矿现行事故应急预案模式(以某矿瓦斯事故为例)
        3.1.1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3.1.2 应急预案与应急管理体系的架构适应关系
    3.2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
        3.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3.2.3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构建
    3.3 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分析
        3.3.1 缩减力
        3.3.2 预备力
        3.3.3 反应力
        3.3.4 恢复力
        3.3.5 指标关联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应急管理评价模型研究
    4.1 基于网络分析法(ANP)煤矿应急救援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1.1 网络分析法(ANP)理论
        4.1.2 建立网络分析模型
        4.1.3 权重的计算
        4.1.4 指标权重分析
    4.2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FCE)
        4.2.1 模糊理论
        4.2.2 模糊综合评判
        4.2.3 多级(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4.3 基于ANP和FCE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实例应用
    5.1 矿井概述
    5.2 基于ANP和FCE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模型建立
        5.2.1 专家问卷调查回收统计
        5.2.2 各级指标权重的确立
        5.2.3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5.2.4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5.2.5 安全等级确定
    5.3 结果分析
    5.4 基于“4R”理论为煤矿应急救援提出建议
        5.4.1 “缩减力”阶段—保障体系
        5.4.2 “预备力”阶段—预防体系
        5.4.3 “反应力”阶段—现场处置体系
        5.4.4 “恢复力”阶段—恢复体系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二
附录三

(4)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应急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1 应急管理制度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关系
    2.2 全过程周期理论
    2.3 应急管理“4R”理论
    2.4 “3P”对策理论
    2.5 应急法制论
    2.6 制度概论
    2.7 本章小结
3 煤矿应急管理制度现状
    3.1 应急管理制度问卷调查
    3.2 应急管理制度标准化检查
    3.3 应急管理制度问题总结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制定
    4.1 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制定的目标及原则
    4.2 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制定的方法
    4.3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
    4.4 本章小结
5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评价及实施意见
    5.1 应急管理制度体系评价
    5.2 实施意见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案例推理的煤矿灾害事故预警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煤矿灾害事故预警方法
    2.1 预警方法
        2.1.1 基于规则推理
        2.1.2 基于案例推理
        2.1.3 基于模型推理
    2.2 方法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案例推理的预警设计
    3.1 煤矿灾害事故预警流程
    3.2 基于框架的煤矿灾害事故案例表示
        3.2.1 煤矿灾害事故数据收集
        3.2.2 煤矿灾害事故框架表示
        3.2.3 煤矿灾害事故案例库构建
    3.3 基于最近邻算法的相似度计算
        3.3.1 文本类型属性相似度计算
        3.3.2 枚举类型属性相似度计算
        3.3.3 数值类型属性相似度计算
        3.3.4 模糊数类型属性相似度计算
        3.3.5 全局属性相似度计算
    3.4 基于遗传算法的属性权重调整
        3.4.1 遗传算法基本概念
        3.4.2 遗传算法原理
        3.4.3 属性权重调整
    3.5 煤矿灾害事故案例学习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研发与应用
    4.1 系统结构框架
    4.2 系统主要功能
    4.3 实例应用与分析
        4.3.1 水害事故预警
        4.3.2 瓦斯事故预警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6)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研究
        1.2.2 国内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研究
        1.2.3 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因失误理论
        2.2.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3 动态与变化的事故致因理论
        2.2.4 能量转移的事故致因理论
第三章 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现状
    3.1 甘肃煤矿基本情况介绍
    3.2 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状况
        3.2.1 政府监察监管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
        3.2.2 企业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4.1.1 政府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4.1.2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4.1.3 基于事故统计的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问题分析
    4.2 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府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2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问题的原因分析
        4.2.3 基于事故统计的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问题原因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价
    5.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5.1.1 煤矿安全生产特性
        5.1.2 指标构建原则
        5.1.3 确立指标体系
    5.2 确立指标权重
        5.2.1 构造判断矩阵
        5.2.2 检验一致性
        5.2.3 计算指标权重
    5.3 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估
        5.3.1 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集
        5.3.2 评估对象基本情况
        5.3.3 数据获取
        5.3.4 专家组评估
    5.4 评价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成功经验
    6.1 日本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经验
    6.2 澳大利亚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经验
第七章 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对策
    7.1 A类煤矿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对策
    7.2 B类煤矿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对策
    7.3 C类煤矿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对策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融入人文情怀的新工科综合性实验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文实验中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
    1.人文实验中的理论问题
    2.新工科背景下人文实验中的现实问题
二、融入人文情怀的新工科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三、实验教学实例及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分析
    2.综合性实验教学设计
        (1)综合性实验教学设计
        (2)教学改革的特色
    3.教学实践及教学反思
结语

(8)煤矿井下隐蔽致灾因素定向钻孔探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探探查技术
        1.2.2 钻探探查技术
        1.2.3 化探探查技术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内涵及识别特征
    2.1 煤矿井下常见灾害及其致灾因素分析
        2.1.1 瓦斯灾害
        2.1.2 水害
        2.1.3 火灾
        2.1.4 顶板灾害
        2.1.5 冲击地压
    2.2 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内涵分析
        2.2.1 采空区
        2.2.2 断层
        2.2.3 陷落柱
        2.2.4 煤层稳定性
        2.2.5 充水水源
    2.3 常见隐蔽致灾因素特征分析
        2.3.1 空间形态特征
        2.3.2 岩性特征
        2.3.3 钻探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定向钻孔的隐蔽致灾因素空间定位原理
    3.1 探查定向钻孔结构与空间布置设计
        3.1.1 探查定向钻孔设计原则
        3.1.2 探查定向钻孔空间布置形态
        3.1.3 探查定向钻孔空间布置参数
        3.1.4 探查定向钻孔孔身结构设计
        3.1.5 探查定向钻孔轨迹参数设计
    3.2 地质异常点空间坐标计算
        3.2.1 钻孔相对坐标系与矿井空间坐标系
        3.2.2 高程点相对坐标与空间坐标转换
    3.3 基于探查定向钻孔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实时绘制
        3.3.1 煤层顶底板等高线高程点计算
        3.3.2 煤层底板等高线绘制
    3.4 隐蔽致灾因素空间参数获取
        3.4.1 采空区
        3.4.2 断层
        3.4.3 陷落柱
        3.4.4 煤层稳定性
        3.4.5 充水水源
    3.5 隐蔽致灾因素探查精度影响因素
    3.6 本章小结
4 探查定向钻孔轨迹测控精度影响因素与提高方法
    4.1 探查定向钻孔轨迹计算误差分析与修正
        4.1.1 钻孔轨迹计算模型
        4.1.2 测量间距
        4.1.3 子午线收敛角
        4.1.4 测量深度
    4.2 探查定向钻孔轨迹参数高精度测量和稳定随钻传输
        4.2.1 电磁波随钻测量装置整体设计
        4.2.2 钻孔轨迹参数测量原理与误差补偿
        4.2.3 电磁波信号传输特性研究
        4.2.4 孔内信号高效发射
        4.2.5 孔口信号接收与解调处理
    4.3 探查定向钻孔控制精度影响因素与技术措施
        4.3.1 探查定向钻孔钻头处轨迹预测
        4.3.2 螺杆马达工具面向角调整与修正
        4.3.3 造斜点选择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自然伽马和电阻率相结合的探查定向钻孔随钻地层识别
    5.1 含煤地层识别基础
        5.1.1 含煤地层地球物理特征
        5.1.2 不同地层伽马放射性特点
        5.1.3 不同地层电阻率特点
    5.2 随钻自然伽马测量技术
        5.2.1 随钻方位自然伽马测量
        5.2.2 方位伽马强度计算与围岩影响因素
    5.3 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量技术
        5.3.1 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量
        5.3.2 电磁波电阻率测量数据模拟
        5.3.3 电阻率的计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5.4 地层识别模型与方法
        5.4.1 地层识别模型的建立
        5.4.2 PNN概率神经网络原理
        5.4.3 基于PNN概率神经网络的地层识别试验
        5.4.4 地层识别效果对比试验
    5.5 本章小结
6 井下定向钻孔隐蔽致灾因素探查技术现场试验
    6.1 孟村煤矿断层与煤层稳定性探查现场试验
        6.1.1 矿井概况与工程背景
        6.1.2 探查方案设计
        6.1.3 钻孔施工
        6.1.4 探查效果
    6.2 白芨沟煤矿采空区与充水水源探查现场试验
        6.2.1 矿井概况与工程背景
        6.2.2 探查方案设计
        6.2.3 钻孔施工
        6.2.4 探查效果
    6.3 梅花井煤矿充水水源探查现场试验
        6.3.1 矿井概况与工程背景
        6.3.2 探查方案设计
        6.3.3 钻孔施工
        6.3.4 探查效果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大数据在重庆公共客运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
        2.1.2 生产安全事故的概念和特征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海恩里希法则
        2.2.2 戴明法则
第3章 大数据在重庆公共客运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3.1 大数据在重庆公共客运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3.1.1 建立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公共客运安全管理体系
        3.1.2 实现公共客运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3.1.3 构建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
        3.1.4 利用信息技术实时动态监管
    3.2 大数据在重庆公共客运安全管理应用效果问卷调查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2.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3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第4章 大数据在重庆公共客运安全管理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大数据在重庆公共客运安全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1 大数据采集和应用的边界模糊
        4.1.2 大数据收集的范围窄
        4.1.3 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浅显
        4.1.4 车载监控数据不能在平台保存
        4.1.5 在政府主导下企业被动参与
    4.2 大数据在重庆公共客运安全管理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大数据应用的政策法规缺失
        4.2.2 未实现大数据的开放共享
        4.2.3 从事大数据分析的专业化队伍缺乏
        4.2.4 大数据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求
        4.2.5 企业缺乏大数据应用的主动性
第5章 国外关于大数据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经验及借鉴
    5.1 欧盟关于大数据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模式
        5.1.1 通过政策手段促进大数据基础设施投资
        5.1.2 注重对公民自身数据权利的保护
        5.1.3 研究从大数据中挖掘出对企业管理有用的信息
    5.2 美国关于大数据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模式
        5.2.1 制定国家层面的大数据发展战略
        5.2.2 实现数据共享
        5.2.3 注重技术手段的应用
    5.3 英国关于大数据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模式
        5.3.1 将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
        5.3.2 强化技术手段和人才培养
        5.3.3 利用法律手段对大数据应用进行规范
    5.4 对大数据在重庆公共客运安全管理中应用的借鉴
        5.4.1 政策层面支持
        5.4.2 推动大数据立法
        5.4.3 实行大数据开放
        5.4.4 建立大数据应用的人才培养制度
第6章 完善大数据在重庆公共客运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6.1 加快大数据立法
    6.2 实行大数据开放
    6.3 建立人才培养制度
    6.4 强化基础设施投入
    6.5 政府引导大数据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1.2.2 应急资源调配研究现状
        1.2.3 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研究现状
        1.2.4 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研究现状
        1.2.5 应急资源调配决策研究现状
        1.2.6 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影响因素研究
    2.1 应急资源调配的影响因素分析
        2.1.1 管理因素
        2.1.2 人员因素
        2.1.3 设备因素
        2.1.4 环境因素
    2.2 系统动力学原理
        2.2.1 系统动力学简介
        2.2.2 系统动力学解决问题的步骤
        2.2.3 Vensim软件简介
    2.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2.3.1 模型的假设与说明
        2.3.2 模型变量的定义
        2.3.3 因果关系图的构建
        2.3.4 存量流量图及系统动力学方程
    2.4 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
        2.4.1 案例背景资料
        2.4.2 系统动力学参数设置
        2.4.3 系统动力学模型检验
        2.4.4 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研究
    3.1 问题的提出
    3.2 应急资源概述
        3.2.1 应急资源的概念
        3.2.2 应急资源的分类
        3.2.3 应急资源的特点
        3.2.4 应急资源的筹集策略分析
    3.3 多元回归分析理论
        3.3.1 多元回归分析简介
        3.3.2 多元回归分析模型
    3.4 实例分析
        3.4.1 案例应用背景
        3.4.2 自变量的选取
        3.4.3 多元回归数学模型的建立
        3.4.4 误差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问题分析
        4.2.1 煤矿应急资源库的选址原则
        4.2.2 应急资源库的选址影响因素
    4.3 相关理论基础
        4.3.1 多目标规划理论
        4.3.2 免疫优化算法
        4.3.3 粗糙集理论
    4.4 应急资源库选址模型的构建
        4.4.1 多目标规划选址模型
        4.4.2 免疫学优化算法求解选址模型
        4.4.3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应急资源库选址方案评估
    4.5 实例分析
        4.5.1 案例背景资料
        4.5.2 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模型
        4.5.3 应急资源库选址方案评估
    4.6 本章小结
5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最优决策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应急资源调配的特点和原则
        5.2.1 应急资源调配的特点
        5.2.2 应急资源调配决策的制定原则
    5.3 应急资源调配模型的建立
        5.3.1 模型的假设
        5.3.2 应急资源调配问题的描述
        5.3.3 数学模型的建立
    5.4 基于蚁群算法的数学模型求解
        5.4.1 蚁群智能优化算法原理
        5.4.2 模型求解过程
    5.5 实例分析
        5.5.1 案例背景
        5.5.2 参数设置
        5.5.3 计算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评估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评估的流程
    6.3 指标体系的建立
        6.3.1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6.3.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6.3.3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6.3.4 评估指标评分标准的定量化分析
        6.3.5 样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6.3.6 指标权重的确立
    6.4 支持向量机评估模型
    6.5 评估模型的训练结果
    6.6 评估模型的检验
    6.7 本章小结
7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模型的应用分析
    7.1 案例应用背景
        7.1.1 鹤岗市基本情况
        7.1.2 泰源煤矿火灾事故简介
    7.2 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
    7.3 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方案规划
        7.3.1 选址规划模型计算结果
        7.3.2 应急资源库选址方案评估
    7.4 应急资源调配决策制定
        7.4.1 模型的参数设置
        7.4.2 计算结果分析
    7.5 应急资源调配过程评估
        7.5.1 数据的采集
        7.5.2 评估结果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8.2 论文的创新点
    8.3 后续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矿井灾害事故调查工作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MM的煤矿应急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 周瑞雪.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虚拟现实技术在煤矿领域的应用[J]. 王光肇.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10)
  • [3]基于“4R”理论的煤矿应急管理研究[D]. 刘沛瑶.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研究[D]. 范春姣.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1)
  • [5]基于案例推理的煤矿灾害事故预警研究与应用[D]. 陈若兰.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6]甘肃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研究[D]. 杨文亮. 兰州大学, 2020(01)
  • [7]融入人文情怀的新工科综合性实验改革初探[J]. 杜学领.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02)
  • [8]煤矿井下隐蔽致灾因素定向钻孔探查技术研究[D]. 方俊.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9]大数据在重庆公共客运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 赵军.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2)
  • [10]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D]. 聂荣山.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12)

标签:;  ;  ;  ;  ;  

矿山灾害事故调查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