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

针刺麻醉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

一、针刺麻醉应用于断肢再植手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箭[1](2014)在《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文中研究表明仔细通读《聊斋志异》,可知17世纪末的清初尚无玻璃;传统小型武器猎具弹弓仍在使用;大型火器火炮使用渐广;人们正积极探索对新传入传开的性病梅毒的防治办法;有人在向往和尝试断颈再植术和断肢再植术;传统针灸术有了进一步发展。

许文颖[2](2011)在《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研究(1975-1985)》文中指出中国援外医疗队是我国对外援助的一种重要形式,至今已有48年的历史。48年来,中国医疗队作为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民间使者,早已享誉世界,为各受援国人民称颂。作为我国派出医疗队最多、最早的地区——非洲,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约26个省、市、自治区向约48个非洲国家,派遣了1.6万余名医疗队员。1其中,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是我国派出批、次、人数最多,时间最长,接触当地人民最广,收治病人最多的医疗队。自1975年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始派起,至今已有36年历史。本文选取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为考察重点,以各种档案、年鉴、专业志及法规为主要依据,对1975年至1985年期间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的历史及规模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剖析不同历史时期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在组建、培训及管理等具体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最后,在肯定成效的基础上,总结10年来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中国援非医疗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分为序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1963-1974年上海援非医疗队的历史背景与规模。20世纪60、70年代,中国面临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交恶的局面,为了打破外交困境,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优先对象。1963年4月,以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的派出为标志,中国拉开了援外医疗队的序幕。1965年起,上海先后派出援索马里、阿尔及利亚、多哥和摩洛哥医疗队。第二章主要论述了上海首批援摩洛哥医疗队员的工作概况。1975年9月,由12人组成的上海首批援摩洛哥医疗队经北京出境,奔赴摩洛哥塞塔特省哈桑二世医院,开始了为期2年的对外医疗援助工作。在设备差、药品缺、人员少的困难条件下,上海首批援摩洛哥医疗队员艰难摸索、积极动脑,凭借精湛的医术与勤奋的工作态度赢得了摩洛哥政府及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浇灌了中摩人民友谊之花。第三章主要论述改革开放后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的发展,着重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至80世纪初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转变以及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在组建与管理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第四章主要论述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的成效与经验,揭示中国援外医疗队与中国外交之间的特殊关系。实践证明,上海派遣援摩洛哥医疗队是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成功范例,它为中摩关系的发展、中国在非洲“软实力”培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结语中,笔者进一步指出医疗援外在外交领域的特殊价值,分析在新形势下,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所面临的新困境,并对今后的援外医疗队工作提出粗浅建议。

韩阳[3](2011)在《针刺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寻求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肌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取穴:主穴选患侧C5~T1夹脊穴;配穴根据损伤的神经不同,取相应的穴位。腋神经损伤:极泉、肩髃;正中神经损伤:内关、曲泽;桡神经损伤:曲池、合谷;尺神经损伤:后溪、神门;日久脾胃虚弱:足三里、三阴交。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上述穴位常规消毒,用28号毫针快速刺入皮下,夹脊穴略斜刺进针0.5-1寸,手法以捻转为主,使局部产生酸胀感;患侧上肢穴位直刺进针0.5-1.5寸,手法以提插为主,取得触电感并向远端放射;足三里、三阴交均直刺进针1-1.5寸,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留针30min,每日1次,治疗1个月。对照组:单纯肌注营养神经药物。肌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6100mg、弥可保500μg,1次/日,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对上肢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本功能自身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疗前无差异,具有可比性,疗后差异显着(P<0.05);治疗后实用功能疗效评估显示治疗组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疗效肯定,在常规营养神经药物的治疗基础上早期进行针刺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丁刘欣[4](2011)在《针刺内麻点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后镇痛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内麻点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进一步评价针刺内麻点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电针刺激内麻点治疗,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镇痛效果、安全性及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静脉血中β–内啡肽含量。实验数据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取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观察组评分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镇痛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安全性等级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β–内啡肽含量较治疗前都有增高,但观察组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电针刺激内麻点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常用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2.针刺内麻点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方法,设备简单、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经济实用,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杨子明[5](2011)在《新中国外科暨《中华外科杂志》发展史料(1951年至1978年)》文中研究表明《中华外科杂志》迄今60年的办刊历史记录了新中国外科事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新中国外科事业的发展进步。继承传统,光大荣誉,努力开创我国外科事业更加美好的未来,是当代外科工作者肩负的历史责任。为了便于广大外科同道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我们以《中华外科杂志》及其前身《外科学报》的报道内容为依据,以杂志记载的历史事件、重要学术成果以及外科学会的重大活动为主线,采用编年的形式概要整理了这份史料。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一,"史料"只是历史的片段,并不能完整地、全面地反映和记录历史;同时,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这一史料也难免会有疏漏。第二,1978年之后,随着外科各专科分会的纷纷成立,外科各学科的专业期刊亦纷纷创刊。此后,由于文献资料的相对分散,《中华外科杂志》对我国外科领域重要事件以及外科各学科发展情况的记载已难以做到全面、完整和具体,因此我们对这一史料的整理截至1978年。我们认为,这既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从保障史料的价值和客观性这一角度来讲也是必要的、合适的。

张建中[6](2008)在《针麻 道路曲折 未来 任重道远》文中研究说明@@@一、两条新闻引起的话题针刺麻醉在临床上仍在运用并继续在深入进行研究@@@ 最近读到了两条有关针刺麻醉的新闻,标题取得很默契、也很有意思,一说用了5根银针,一说用了6根银针。一篇说的是上海

王凤兰[7](2004)在《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北京对外交流与合作概述》文中研究说明

刘涛[8](2003)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师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教师队伍建设决策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学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对优化整个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反馈和调控作用。能否科学、公正、合理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已经成为检验教学管理工作者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的综合尺度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立足于军队医科大学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经验,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就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问题进行探讨。 一、评价理论的回顾 评价理论是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在本研究当中,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理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和意义,二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三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 文献表明,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内涵的阐释,教育学家各有高见,通过比较我们认为,美国教育家拉尔夫.W.泰勒(Ralph.W.Tyler)在1986年提出的观点比较全面。他指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就是根据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手段,判断教师教学效果价值的过程,它为教育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开展评价可以对教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评判和调整,可以促进教师实现教学工作的“最小——最大”效应,可以通过培养更好的人才实现教育的社会效益,可以为调整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各国学者也研究较多,由于所处的角度、环境及价值观的差异,各国学者所提出评价模式也不尽相同。综合诸多学者的观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教师教学基本素质标准,教学技能标准和教学效果标准。教师的教学基本素质标准应包括品德素养、师德修养、文化科学素养、业务素质、身心审美素质和创新素质等方面的标准。教学技能标准应包括能力标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运用教法能力、激励学习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科特殊能力等)和技术标准(任务标准、效果标准、管理标准、经济标准、技术标准)。教学效果标准应包括社会评价和院校评价,院校评价者包含专家、同行、学生和管理者评价。 近十年来,从国内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指导思想上看,均较重视体现“创新素质”和“综合素质”两个核心评价概念,既评价教师又培养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评价的组织形式上看,是以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为主,其他各方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一评估做为参考。从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看,国外的评价比较全面和先进,对我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从评价结果的处理上看,既要和教师的资格获得、聘用、续聘、解聘相挂钩,又要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系统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起步比较晚,但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还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质量。二是评价指标专业针对性不强,可信度有待提高。三是评价结果对教学工作的反馈调控作用比较弱。本课题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二、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根据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需要,本研究确定的任务是:构建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研究与教学相关的基本知识考核(不含专业知识)、不同教师类型授课评价和学生评价;研究评价结果与公认教学水平的符合度。 研究的目的是对教师起选优、激励和导向作用,也为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其中,调控教学质量是最基本的目的。评价性质是:以绩效评价为主要特征,兼具过程评价的特点。 构建评价体系的五条指导原则:一是与时俱进;二是全面客观;三是重视创新;以评促改;五是博采众长。评价思路是“三个结合”:知识一能力一素质评价相结合,基础评价和专业评价相结合,教育教学专家一教师一学生一教学管理人员评价相结人 口 o 本研究建立的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含三个部分,即教师教学基本素质评价,教师施教技能评价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教师教学基本素质评价,评价教师是否具备教学的基本素质、素质高低的问题。教师施教技能评价,评价教师在具备基本素质后,能否应用施教技能达到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评估教师在运用一定教学设计和施教技能后,能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问题。三个部分紧密结合,构成本研究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教师的教学基本素质评价当中,重点研究了与教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的评价。评价采用试题库方式进行。试题库命题工作由第四军医大学医学教育教研室等6个单位30名教授或副教授按照一定的要求完成。试题范围包括:医学教育学、医学史、医学教育技术、中西方文学史、文学基本常识、中西方审美观、医学伦理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心理学、管理学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共精选出859道试题。 在教师施教

项红兵[9](1997)在《邮票,医学的伴侣》文中研究说明 邮票有"国家的名片"和"国家的自画像"之称,集邮是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一种好形式。近年来我国的集邮事业发展之快,规模之大,当属世界第一。不少学者就邮票在银幕、民俗、交通、文艺、航空、军事等领域的内容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旨在进行医学上的系统研究,为专题集邮者提供参考。一、邮票上的医学家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医药学上的发明创造及其宝贵经验丰富了世界科学的宝库,医药学家在这方面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被称为祖国医学史上医德规范的开拓

关前,陈建新,赵玉林[10](1991)在《当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反映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学技术工作所取得伟大成就,从本期起本刊开辟专版对我国科技成就进行系统介绍,其编写工作由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史》课题组的同志承担。如何确定当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是比较复杂和严肃的问题,请广大读者和有关专家阅读后及时将意见或建议反馈给本刊,以便我们在以后的介绍中更加准确和全面。

二、针刺麻醉应用于断肢再植手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麻醉应用于断肢再植手术(论文提纲范文)

(2)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研究(1975-1985)(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1963—1974年上海的援非医疗队
    第一节 中国对非医疗援助的背景与基本方针
    第二节 上海对非医疗援助的起始和规模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上海首批援摩洛哥医疗队的派遣
    第一节 上海首批援摩洛哥医疗队的组建
    第二节 摩洛哥塞塔特地区医疗卫生状况
    第三节 上海首批援摩洛哥医疗队在困难中前行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的发展与探索
    第一节 历史背景与援助政策的变迁
    第二节 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管理体制的调整
    第三节 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规模和内容的变化
    第四节 面临的困境与应对措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评析
    第一节 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的成效
    第二节 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的工作经验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3)针刺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认识及治疗
        1.1 中医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认识
        1.2 中医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
    2 西医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认识及治疗
        2.1 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
        2.2 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基础
        2.3 臂丛神经的损伤类型及临床表现
        2.5 周围神经损伤恢复的因素
        2.6 现代康复医学认识
    3 夹脊穴文献研究
        3.1 夹脊穴的源流
        3.2 主治及选穴原则
        3.3 作用机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病例来源及分组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本功能评定
        3.2 两组治疗前后手功能评分比较
        3.3 治疗后实用功能评估
        3.4 安全与不良反应观察
讨论
    1 针刺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疗效分析
    2 针刺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中医理论探讨
    3 针刺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现代机理分析
    4 存在的问题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4)针刺内麻点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后镇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术后疼痛的产生机制
        1.1.1 术后疼痛产生的中枢机制
        1.1.2 术后疼痛产生的外周机制
    1.2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1.2.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2.2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2.3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1.2.4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1.2.5 对胃肠道和泌尿系统的影响
        1.2.6 其它不良影响
    1.3 术后疼痛的评估
        1.3.1 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1.3.2 数字疼痛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
        1.3.3 Wong-Banker 面部表情量表法(facial expression scale,FPS-R)
        1.3.4 语言评价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VRS)
        1.3.5 口述疼痛程度分级评分法(Oral pain rating score,OPRS )
        1.3.6 McMillan 疼痛评估表
        1.3.7 MOPS(改良目的疼痛评分)标准
        1.3.8 MBPS(改良儿童疼痛行为评分)标准
        1.3.9 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
    1.4 术后镇痛常用药物
        1.4.1 阿片类镇痛药
        1.4.2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
        1.4.3 局麻药
        1.4.4 曲马多(tramadol)
        1.4.5 氯胺酮
        1.4.6 其他药物
    1.5 术后镇痛方法
        1.5.1 口服用药
        1.5.2 肌内注射
        1.5.3 静脉注射
        1.5.4 椎管内注药镇痛
        1.5.5 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
        1.5.6 神经阻滞
        1.5.7 经皮肤给药
        1.5.8 经直肠黏膜给药
        1.5.9 经皮神经电刺激
        1.5.10 超前镇痛
        1.5.11 平衡镇痛
        1.5.12 其它方法
    1.6 术后镇痛的问题与展望
第2章 引言
    2.1 背景回顾
    2.2 研究现状
    2.3 研究意义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1.1 一般资料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
    3.3 方法
        3.3.1 观察组
        3.3.2 对照组
    3.4 观察项目
        3.4.1 手术后疼痛强度评估
        3.4.2 安全等级标准
        3.4.3 疗效评定标准
        3.4.4 观察指标
    3.5 血浆内啡肽含量测定
    3.6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4.2 术后各时点VAS 评分比较
    4.3 两组患者镇痛疗效比较
    4.4 安全性比较
    4.5 两组患者血浆内啡肽含量比较
    4.6 不良反应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腹部手术后疼痛治疗
    5.2 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在腹部手术后的应用
    5.3 针刺镇痛及内麻点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5.4 β?内啡肽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5.5 本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北京对外交流与合作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全国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
2 北京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概述
    2.1 党和国家政府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奠定了北京地区对外交流与合作基础
    2.2 援外医疗为该时期对外交流的主要形式, 富有北京地区特色
    2.3 针刺麻醉在临床和原理研究上均取得实质性进展, 成为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对外交流的一朵奇葩。
    2.4 北京地区对外交流与合作集中在直属卫生部的在京中医院校以及研究机构
    2.5 留学生的教育与培训等尚处于初期阶段
3 结语

(8)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一、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和意义
    二、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标准
    三、 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开展现况
第二部分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一、 本研究的理性定位
        (一) 本研究的主要任务
        (二) 研究对象
        (三) 构建评价体系的指导原则
        (四) 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五) 研究步骤与方法
    二、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一)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基本框架
        (二) 教学基本知识考核试题库的构建与实践
        (三) 教师理论课授课质量评价表的设计与实践
        (四) 教学效果评价表的设计与实践
第三部分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 教师教学基本知识考核试题库

四、针刺麻醉应用于断肢再植手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J]. 张箭. 蒲松龄研究, 2014(02)
  • [2]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研究(1975-1985)[D]. 许文颖.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1)
  • [3]针刺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D]. 韩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 [4]针刺内麻点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后镇痛的研究[D]. 丁刘欣. 河南科技大学, 2011(09)
  • [5]新中国外科暨《中华外科杂志》发展史料(1951年至1978年)[J]. 杨子明. 中华外科杂志, 2011(01)
  • [6]针麻 道路曲折 未来 任重道远[N]. 张建中. 上海中医药报, 2008
  • [7]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北京对外交流与合作概述[J]. 王凤兰. 北京中医, 2004(05)
  • [8]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D]. 刘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03)
  • [9]邮票,医学的伴侣[J]. 项红兵. 祝您健康, 1997(04)
  • [10]当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J]. 关前,陈建新,赵玉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91(03)

标签:;  ;  ;  ;  

针刺麻醉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