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加罚息收入管理初探

贷款加罚息收入管理初探

一、对贷款加罚息收入管理问题的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郑彧[1](2021)在《消费贷:现代金融服务模式的“抑”与“扬”》文中指出金融资本是资金在金融领域获取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存在方式。其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或者个人通过金融市场获得生产、消费所需资金,另一方面也会因过度追求剩余价值的特性而出现利益的短视性。聚焦近年来火爆的消费贷问题尤其是"双减"背景下频现的教育贷问题可见:正规金融机构因受到严格的利率、风控等要求,贷款规模裹足不前,无法满足更多受众群体的需求;与此同时,以P2P、小额信贷为代表的非正规金融在满足低信用、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之余,出现了诱骗贷款、利率失控、征信失控、风控失控、催收失控等"偏轨"现象。而金融资本的监管依然局限于"管制"与"打击"的思路,难以摆脱"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传统监管困境。对此,应在正确理解金融资本的特性和对需求侧改革作用的基础上,采取"抑扬"结合的方式规制消费贷,使其真正成为一种可持续、可重复且有利于公众的现代金融服务模式。

张婷婷[2](2021)在《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从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中央一共发布了23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重心都集中到了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上,突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紧迫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证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抓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体现了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2018年、2019年、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科学规划,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聚焦乡村振兴,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经济和民生的根本,而且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马克思指出:“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1)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古至今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农耕文明根基深厚。农业是人民生活的源泉,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农业实力强,国家才能强大。农业起到安邦济民的作用,是治国的关键,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的决策部署,也是中央自新农村建设以后再次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乡村振兴直接关乎现代化农村经济体系的建立,也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根据发展经济学和城乡二元经济理论,乡村振兴首先需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所以振兴乡村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首要内容。而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投入,尤其是持续大量的金融资本的投入,这就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覆盖面广、专业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金融能够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的使命与责任,乡村振兴也为农村金融改革带来重要的机遇,同时农村金融改革更需要现代农业这个大市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仍然远低于城市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倍差长期高达2.5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十分明显,东部受益于改革开放、要素流入以及较快的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了率先发展,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城乡差距也相对较小。金融发展方面,东部农村金融机构种类更加丰富、网点覆盖更广、渗透率更高、金融服务能力更强。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民收入渠道有限,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增长较慢,农村金融机构相对单一,渗透率低,金融服务能力偏弱,尤其是广大偏远的西部地区获取优质金融服务的难度仍然较大。为此,应着手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促进乡村振兴的金融推进机制。那么,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国以“起点低、发展滞后、政府高度重视”为基本特征的农村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乡村振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影响农民收入和消费方面呈现出何种规律?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是否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否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这些问题均是我国农村经济、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现实存在且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研究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回答上述几个基本问题不仅有助于评价我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而且可以动态地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角度理解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的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金融资本理论、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出发,全面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性、主要内容和任务,以及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现状,分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别分析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供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进行实证研究:以理论机制的分析为基础,运用滚动回归模型和TVP-SV-VAR模型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同时,运用我国30个省市2002-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效应是最强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次之,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是最弱的。农村金融发展可以从供给、需求两个层面以及资金融通和风险管理两个途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并且具有明显时变特征。从时点差异看,新时代的影响强度最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期影响次之,农村改革初期最低,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在这三个时期呈现出台阶式上升的特征。从期限差异看,短期效应最弱,中期有所增强,长期影响强度最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以中长期效应为主。从区域差异看,东、中、西的阶梯性差序格局,东部区域的影响强度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从实证分析还可以得出,农村金融发展的乡村振兴效应存在着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长短期限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因此有实现再平衡的必要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应当以基础性制度建设和长期性战略为基本方向。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以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农村金融机构为例,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支持的相关经验,并提出了金融支持要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思路,最终提出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包括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政策支持体系、金融生态环境、风险分担机制等。

杜寰宇[3](2021)在《疫情下中小企业金融纾困策略研究 ——基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H公司的信贷及金融支持》文中认为

刘杭[4](2021)在《G银行X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研究》文中认为

张少武[5](2021)在《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来,全国小微企业发展迅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在财税金融、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20年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有关工作的通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强化“六稳”举措、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国各大商业银行都在大力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然而在此环境下,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不升反降,在信用风险等级评定,贷款资金支付与管理,贷后检查等环节出现重大问题,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已成为BZ农商银行现阶段重点关注的对象,所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体系,是BZ农商银行发展小微企业贷款的关键。本文以BZ农商银行为研究对象,在介绍完研究背景、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小微企业和贷款风险等概念的基础上,分析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深度识别和评价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然后针对贷前信用风险等级评定环节中存在的评分不准确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评分指标的权重进行重新分配,加强非财务指标的占比权重,以更准确的评价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以及对贷款资金的支付与管理和贷后检查环节存在的不足提出改善措施,优化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体系,最后针对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论文的分析过程从实际工作经验中发现问题,通过定性与定量的理论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希望对BZ农商银行未来建设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体系有所帮助。

张琴芳[6](2021)在《BT集团债务违约风险防控研究》文中指出债务融资作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企业的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企业制定投融资决策和经营计划。随着我国债务融资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高杠杆经营,却在国家经济下行,国家“去杠杆”、调结构的经济政策影响下,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不断加大,尤其是民营企业因为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债务违约情况令人堪忧。对于引发民营企业债务危机的因素是什么,民营企业又该如何防控债务违约风险?这一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环保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十三五”期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大量企业依靠举债进行高速扩张,2018年后,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不少企业面临流动性危机,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持续高位,本文以BT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BT集团债务现状和债务融资方式、梳理了BT集团债务违约情况及发生债务违约对BT集团产生的影响,然后从宏观经济因素、环保行业因素以及集团内部因素三个方面对BT集团债务违约风险成因进行了分析,其债务违约风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在金融去杠杆和政策强监管、宏观经济下行、环保行业盈利空间下降和面临融资困境的背景下,BT集团依靠债务激进扩张,导致业绩下滑、财务状况恶化,加上筹资风险不断积累,债务违约风险上升;另外,BT集团非筹资性现金流不断流出,资金压力大,加剧了债务违约风险。同时,本文基于Z-score模型对BT集团的风险程度进行测算,识别BT集团产生债务违约风险的时点和风险趋势,结果显示BT集团从2018年开始就已经存在较高的债务违约风险,且风险程度不断上升。最后,本文分别从经营管理层面和财务管理层面为BT集团应对和控制债务违约风险提出建议。通过BT集团的案例分析,为同样高杠杆经营的民营企业在防范和控制债务违约风险方面形成借鉴意义。

刘雨婷[7](2021)在《永辉超市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我国零售业的业态不断创新,零售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零售企业供应链上多为中小企业,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生存也更加困难,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供应链融资的出现,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思路,能有效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缓解其资金压力。随着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业务参与主体和模式也逐渐增多,加大了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的难度。目前对于供应链融资风险的研究,大多是以银行和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较少涉及到核心企业,但近年来很多大型企业也开始设立金融平台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在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时,核心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业务开展也会使核心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因此就有必要针对核心企业在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时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本文以永辉超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永辉超市的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展开分析。永辉超市是零售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强大的实力,同时也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其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也有较高的融资需求,因此永辉超市也探索了不同模式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本文从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背景和供应链融资风险的相关理论入手,首先总结了永辉超市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开展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具体的业务模式,然后分析了永辉超市供应链融资业务存在的风险、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效果,最后针对零售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控制提出启示。永辉超市在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时,主要面临着行业风险、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采取了加强供应链管理、拓展目标客户群体、打造智能风控系统等风险控制措施,在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永辉超市这一案例为着眼点,对零售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提出了强化数字技术应用,拓宽业务经营领域、拓宽融资渠道、全方位收集用户数据等建议,希望能够为其他零售企业在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时更好地识别和控制风险提供一定的启示。

易鑫洁[8](2021)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水平影响研究 ——以微众银行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传统银行业出现不良贷款率攀升等一系列信贷风险问题,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颠覆了银行业的传统运行方式和经营模式。银行业和金融科技逐渐出现深度融合趋势,催生了一种新型金融模式——互联网银行。2014年12月,前海微众银行作为我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宣告成立,背靠腾讯大数据平台,利用金融科技搭建先进的信用评级体系、模型和机制,微众银行的信贷风险远低于行业水平。本文案例部分介绍了微众银行的基本情况、信贷业务经营现状、信贷业务放贷模式、信贷业务授信客户情况;其次利用具体的信贷指标,如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例和资本充足率来比较微众银行和银行业的信贷风险水平;再选取能代表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指标:科技资金投入、科技人员占比、电子银行替代率和自助机具增长率,比较微众银行和传统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接着进行微众银行金融科技相关指标与信贷风险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和趋势分析,识别出通过金融科技优化信贷风险的具体举措;最后从金融科技角度切入,分析微众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能力优于传统银行的原因,主要从贷前信用评级、贷中放款识别和贷后还款催收和放贷风控模型四个方面来分析。为验证和推广案例部分的结论,本文实证部分选择2010-2019年41家银行包括4家互联网银行的年度数据进一步分别研究银行业、传统银行、互联网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与信贷风险之间的关系,得出银行业发展金融科技可以降低信贷风险,其中互联网银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对信贷风险的控制效果相较于传统银行的效果更好。最后为了在金融科技时代提升我国银行信贷风险承受水平,分别对银行和监管层提出相关建议。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微众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对管理信贷风险的成功案例,包括贷款的前中后全流程如何进行信贷风险识别、防范和控制,得出金融科技能助力我国银行提升信贷风险管控能力的结论,以加强银行业对发展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深入研究互联网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模式和信贷风险特征,分析其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影响,对发展普惠金融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刘璐[9](2021)在《强监管背景下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Z银行济南分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房地产行业实现了较快发展。房地产行业的繁荣为商业银行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传统业务,由于其以所购房产作为抵押,商业银行认为业务风险可控,对业务的风险管理手段也相对单一和保守。近年来,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监管部门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与此同时,对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审慎经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2020年初,Z银行济南分行就因个人住房贷款审查不严被监管部门处以行政罚款、相关责任人受到行政处罚。本文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研究近年来一系列监管政策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影响,结合强监管下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面临的风险现状以及强监管对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的要求,以Z银行济南分行为具体案例,研究强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商业银行应从加强房地产市场风险研判、加强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防控、优化风险管理手段、健全风险应对机制、加强合规文化建设等方面优化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工作。本文基于强监管的时代背景,重新审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点并研究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优化措施,对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赵迪[10](2021)在《重庆N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业务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深化金融开放,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承压较大,不良贷款压力增加。商业银行为妥善应对冲击,顺利化解风险,确保稳健发展,其不良贷款处置业务管理亟待优化。重庆N银行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地方金融机构,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处理好贷款业务风险,高质高效完成不良贷款处置工作,重庆N银行正在积极探索。本文以重庆N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业务管理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国内外理论、现状基础上,借鉴国内商业银行先进经验做法,从处置战略、处置方式、管理模式、考核激励等方面梳理其管理现状,得出该行存在处置战略消极,业务积极性差;业务多头管理,权责划分不清;处置方式单一,组合运用度低;人员专业性差,业务保障不足等主要问题,运用PEST分析和SWOT分析对重庆N银行业务环境分析,提出应采取积极战略,提高处置积极性;统一管理模式,优化事权划分;丰富处置方式,强调组合运用;提升专业水平,加强业务保障等优化建议,为该行不良贷款处置业务管理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二、对贷款加罚息收入管理问题的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贷款加罚息收入管理问题的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消费贷:现代金融服务模式的“抑”与“扬”(论文提纲范文)

我国消费贷市场的基本画像:消费借道金融的四大特点
    (一)普惠金融性服务
    (二)多类型的放款主体
    (三)多类别的借款主体
    (四)多元化的贷款用途
我国消费贷市场的主要问题:金融助力消费的六类风险
    (一)“消费场景化”下的诱贷普遍化
    (二)“牌照管控”下非正规金融的野蛮生长
    (三)“利率名义管制”下贷款利率的两极化
    (四)“失控”的个人征信风险
    (五)“过度放贷”背景下的影子银行风险
    (六)“失控”的骗贷和暴力催收风险
金融服务消费的监管之“抑”:消费贷监管的正本清源
    (一)普惠金融理念的矫正
    (二)金融消费者保护措施的引入
    (三)消费贷的监管模式转型
“扬”:金融促进消费的法律规制的完善
    (一)利率的有限“放开”与“限制”
    (二)声誉罚:“诱贷”行为的公司法治理
    (三)征信服务的“互联互通”
    (四)禁止“借新还旧”“交叉套信”的展期
    (五)强化贷款“知情权”保护
    (六)规范债务催收行为

(2)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可能的创新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马克思经济学的农业农村发展理论
        2.1.1 马克思的城乡关系理论
        2.1.2 马克思的农村集体经济理论
        2.1.3 马克思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2.2 马克思的金融资本理论
        2.2.1 马克思的生息资本理论
        2.2.2 马克思的信用与信用制度理论
    2.3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3.1 金融抑制与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3.2 金融深化与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3.3 金融约束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4 相关文献综述
        2.4.1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
        2.4.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2.4.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2.4.4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相关研究
        2.4.5 乡村振兴及其金融支持的研究
        2.4.6 对现有文献的述评
第3章 我国乡村振兴及其金融支持的现状与问题
    3.1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
        3.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3.1.2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
        3.1.3 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
    3.2 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现状
    3.3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3.4 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分析
        3.4.1 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
        3.4.2 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要金融需求
        3.4.3 乡村振兴金融支持的对象主体
    3.5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供给分析
        3.5.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演变
        3.5.2 农村金融供给现状与问题
第4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分析
    4.1 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分析
        4.1.1 供需层面的影响机制分析
        4.1.2 金融功能层面的影响机制分析
    4.2 变量、数据和时变性检验
        4.2.1 变量和数据说明
        4.2.2 时变性检验
    4.3 实证研究
        4.3.1 TVP-SV-VAR模型
        4.3.2 农村金融发展指数合成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5.1 模型和数据说明
        5.1.1 PVAR模型构建
        5.1.2 变量和数据
    5.2 实证研究
        5.2.1 平稳性检验和模型估计结果
        5.2.2 脉冲响应分析
        5.2.3 方差分解
    5.3 区域差异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分析
    6.1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支持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6.2 长春发展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
    7.1 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
        7.1.1 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7.1.2 充分发挥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
        7.1.3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7.1.4 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健康良性发展
    7.2 构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
        7.2.1 货币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2.2 信贷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2.3 监管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3 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7.3.1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7.3.2 加快土地经营权等农村资产市场建设
    7.4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
        7.4.1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7.4.2 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7.5 加快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发展
        7.5.1 创新土地等抵质押方式
        7.5.2 促进担保机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基础理论概述
    2.1 小微企业定义及特征
        2.1.1 小微企业定义及特征
        2.1.2 国内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2.2 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概述
        2.2.1 贷款风险概述
        2.2.2 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来源
    2.3 贷款风险管理理论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 信贷配给理论
        2.3.3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章 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
    3.1 BZ农商银行基本情况
    3.2 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发展现状
        3.2.1 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基本流程
        3.2.2 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发展现状
    3.3 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3.3.1 贷前信用等级评定现状
        3.3.2 贷中授信审查与审批现状
        3.3.3 贷后检查及风险监测现状
    3.4 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3.4.1 信用风险评级系统适用性差
        3.4.2 系统评分财务指标占比较大
        3.4.3 贷款资金管理环节薄弱
        3.4.4 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第四章 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识别与评价
    4.1 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识别
        4.1.1 小微企业经营风险
        4.1.2 系统性操作风险
        4.1.3 市场风险
    4.2 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评价
        4.2.1 风险分类原则
        4.2.2 风险分类办法
        4.2.3 贷款分类标准及结果
第五章 完善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体系
    5.1 优化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等级评价体系
        5.1.1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5.1.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5.1.3 构造判断矩阵及重新确定指标权重
        5.1.4 构建指标评分模型
    5.2 加强贷款资金的支付管理和控制
        5.2.1 加强贷款资金的支付管理
        5.2.2 加强贷款资金的控制
    5.3 建立贷后检查工作考评机制
第六章 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建议
    6.1 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客户经理综合素质
    6.2 强化贷款风险管控意识
        6.2.1 加强行内信贷业务的学习及培训
        6.2.2 构建良好的风险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
    6.3 建立专业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防控体系
    6.4 加强内部审计
    6.5 提升小微企业贷款的多元发展
        6.5.1 开通多渠道小微企业贷款的发放
        6.5.2 加强线上小微企业贷款产品的研发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DY银行信贷风险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附录2:层次分析法MATLAB主程序源代码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6)BT集团债务违约风险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债务违约风险成因分析
        二、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分析模型
        三、企业债务违约风险防控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债务违约风险相关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债务违约定义
        二、债务违约风险定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资本结构理论
        二、财务困境理论
        三、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节 债务违约风险测度方法
        一、Z-score模型简介
        二、Z-score模型的基本表达式和指标意义
        三、Z-score模型判别临界值
第三章 BT集团债务现状及债务违约情况分析
    第一节 BT集团概况
        一、BT集团简介
        二、BT集团业务和财务状况
    第二节 BT集团债务现状分析
        一、债务融资方式
        二、债务现状分析
    第三节 BT集团债务违约情况及影响分析
        一、BT集团债务违约情况
        二、债务违约对BT集团的影响分析
第四章 BT集团债务违约风险分析
    第一节 BT集团债务违约风险成因分析
        一、企业外部环境原因分析
        二、企业内部原因分析
    第二节 BT集团债务违约风险趋势分析
        一、Z-score模型的内容
        二、Z-score模型适用性分析
        三、基于Z-score模型的债务违约风险趋势分析
第五章 BT集团债务违约风险防控措施
    第一节 经营管理层面防控措施
        一、做好行业预判,制定合理战略
        二、优化业务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
        三、提高管理层稳定性,增加人才引进
    第二节 财务管理层面防控措施
        一、优化资本结构,减轻偿债压力
        二、合理规划投资,提高投资效率
        三、提高运营效率,加强成本费用管控
    第三节 债务违约事后的处置建议
        一、出售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
        二、科学制定还款计划
        三、用“债转股”方式偿还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对行业的建议
        二、对金融机构的建议
        三、对企业自身的建议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7)永辉超市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供应链融资内涵的研究
        1.2.2 关于供应链融资模式的研究
        1.2.3 关于供应链融资风险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主要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供应链融资风险
        2.1.1 外部风险
        2.1.2 内部风险
    2.2 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2.1 风险管理理论
        2.2.2 供应链管理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3章 永辉超市供应链融资案例介绍
    3.1 永辉超市基本情况
    3.2 永辉超市供应链融资业务开展背景
        3.2.1 良好的政策导向
        3.2.2 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
        3.2.3 永辉超市的快速发展
        3.2.4 供应链上企业的融资需求增加
    3.3 永辉超市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过程
    3.4 永辉超市供应链融资模式
        3.4.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3.4.2 纯信用融资模式
第4章 永辉超市供应链融资风险及风控效果分析
    4.1 永辉超市供应链融资风险
        4.1.1 行业风险
        4.1.2 财务风险
        4.1.3 信用风险
    4.2 永辉超市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措施
        4.2.1 行业风险控制措施
        4.2.2 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4.2.3 信用风险控制措施
    4.3 风险控制效果
        4.3.1 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迅速
        4.3.2 坏账率较低
        4.3.3 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第5章 零售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启示
    5.1 强化数字技术应用
    5.2 拓宽业务经营领域
    5.3 拓宽融资渠道
    5.4 全方位收集用户数据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水平影响研究 ——以微众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金融科技
        2.1.2 互联网银行
        2.1.3 信贷风险
    2.2 相关理论
        2.2.1 逆向选择理论
        2.2.2 长尾理论
        2.2.3 交易成本理论
        2.2.4 平台经济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金融科技发展状况研究
        2.3.2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3.3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2.3.4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2.3.5 金融科技与银行的风险与监管问题
    2.4 研究现状评述
第3章 微众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和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分析
    3.1 微众银行简介
        3.1.1 基本情况
        3.1.2 信贷业务经营现状
        3.1.3 信贷业务放贷模式
        3.1.4 信贷业务授信客户情况
    3.2 微众银行信贷风险分析
        3.2.1 不良贷款率远低于行业平均
        3.2.2 拨备覆盖率充足
        3.2.3 流动性充裕
        3.2.4 资本充足率较高,资本较充足
        3.2.5 总结
    3.3 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分析
        3.3.1 科技投入比例远高于行业平均
        3.3.2 科技人员占比远超行业水平
        3.3.3 纯电子银行业务模式更便捷高效
        3.3.4 无传统线下网点,资金流转率高
    3.4 微众银行金融科技投入与信贷风险控制效果分析
        3.4.1 相关性分析
        3.4.2 趋势分析
    3.5 微众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原因分析
        3.5.1 贷前信用评级:防控预授信风险
        3.5.2 贷中放款识别:严防欺诈和网络风险
        3.5.3 贷后还款催收:严防贷款违约风险
        3.5.4 放贷风控模型:全流程监测信贷风险
第4章 金融科技对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取
    4.2 变量选取
        4.2.1 金融科技指数构建
        4.2.2 变量指标
    4.3 模型设计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金融科技发展对总体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4.4.3 金融科技发展对不同类型银行信贷风险水平的异质性影响
        4.4.4 稳健性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众银行案例的启示和借鉴
    5.1 针对银行层面的启示
        5.1.1 利用大数据建立信用评级系统
        5.1.2 与国内互联网巨头展开合作
        5.1.3 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模型
        5.1.4 构建更专业的风控团队
        5.1.5 自建金融科技子公司
    5.2 针对监管层面的启示
        5.2.1 加强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监管
        5.2.2 将数据公开和使用作为国家战略予以推进
        5.2.3 建立健全信用法律体系
        5.2.4 加快金融监管思路与手段的转型
        5.2.5 拓展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渠道
致谢
参考文献

(9)强监管背景下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Z银行济南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识别的研究
        1.3.2 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因素的研究
        1.3.3 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控制的研究
        1.3.4 对金融监管相关要求的研究
        1.3.5 总体评价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基本内容
        2.1.1 个人住房贷款的概念及分类
        2.1.2 个人住房贷款的特征
    2.2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基本内容
        2.2.1 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
        2.2.2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类型
    2.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 预期收入理论
        2.3.3 理性违约与被动违约理论
        2.3.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4 小结
第3章 我国金融监管变化趋势及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影响
    3.1 金融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3.1.1 金融监管政策变化情况
        3.1.2 金融监管发展趋势展望
    3.2 强监管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影响
        3.2.1 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3.2.2 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影响
    3.3 小结
第4章 强监管下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现状分析
    4.1 信用风险分析
        4.1.1 借款人信用风险
        4.1.2 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
    4.2 操作风险分析
        4.2.1 业务流程中的风险
        4.2.2 人员管理中的风险
        4.2.3 系统操作中的风险
    4.3 市场风险分析
        4.3.1 房价波动的风险
        4.3.2 利率调整的风险
        4.3.3 同业竞争的风险
    4.4 其他风险分析
        4.4.1 流动性风险
        4.4.2 法律风险
    4.5 小结
第5章 强监管下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以Z银行济南分行为例
    5.1 Z银行济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现状
        5.1.1 Z银行济南分行简介
        5.1.2 Z银行济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资产质量情况
    5.2 Z银行济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措施
        5.2.1 信用风险控制措施
        5.2.2 操作风险控制措施
        5.2.3 市场风险控制措施
        5.2.4 其他风险控制措施
    5.3 Z银行济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5.3.1 房地产项目准入参差不齐
        5.3.2 对借款人提供的资料无法有效核实
        5.3.3 员工尽责审查流于形式
        5.3.4 员工出现道德风险违规放贷
        5.3.5 不良处置进展缓慢
    5.4 Z银行济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4.1 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不足
        5.4.2 对房地产市场分析不足
        5.4.3 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健全
        5.4.4 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
        5.4.5 风险应对机制不健全
        5.4.6 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滞后
    5.5 具体业务案例
        5.5.1 一手住房贷款案例
        5.5.2 二手住房贷款案例
    5.6 小结
第6章 强监管下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优化措施
    6.1 加强房地产市场风险研判
        6.1.1 建立房地产行业风险预警系统
        6.1.2 建立政府-房地产企业-银行三方信息共享平台
    6.2 加强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防控
        6.2.1 加强准入名单管理
        6.2.2 加强项目全流程跟踪
    6.3 优化风险管理手段
        6.3.1 优化业务流程和岗位设置
        6.3.2 完善个人征信体系
        6.3.3 优化风险评价模型
        6.3.4 加强对第三方的管理
    6.4 健全风险应对机制
        6.4.1 优化整合贷后监测系统
        6.4.2 加强抵押物管理
        6.4.3 加快清收进度
    6.5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6.5.1 加强监管政策的传导
        6.5.2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6.5.3 优化客户经理考核
    6.6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重庆N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业务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结构框架
    1.5 主要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不良贷款处置业务相关概念
        2.1.1 银行与商业银行
        2.1.2 不良贷款
        2.1.3 不良贷款处置
    2.2 理论基础
        2.2.1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
        2.2.2 贷款客户关系理论
        2.2.3 组合拍卖理论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1 国外文献综述
        2.3.2 国内文献综述
        2.3.3 文献述评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业务经验借鉴
    3.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业务典型做法
        3.1.1 工商银行
        3.1.2 广发银行
        3.1.3 莱芜商业银行
        3.1.4 兰州农商行
    3.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业务经验总结
        3.2.1 明确战略,强化研判
        3.2.2 完善机制,提高效能
        3.2.3 分类施策,快速处置
        3.2.4 优化考核,加强保障
第4章 重庆N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业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重庆N银行基本情况
        4.1.1 重庆N银行概况
        4.1.2 重庆N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4.2 重庆N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业务管理现状
        4.2.1 处置战略
        4.2.2 处置方式
        4.2.3 管理模式
        4.2.4 考核激励
    4.3 重庆N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4.3.1 处置战略消极,业务积极性差
        4.3.2 业务多头管理,权责划分不清
        4.3.3 处置方式单一,组合运用度低
        4.3.4 人员专业性差,业务保障不足
第5章 重庆N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业务环境分析
    5.1 重庆N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业务PEST分析
        5.1.1 政策环境分析
        5.1.2 经济环境分析
        5.1.3 社会环境分析
        5.1.4 技术环境分析
        5.1.5 PEST分析总结
    5.2 重庆N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业务SWOT分析
        5.2.1 优势分析
        5.2.2 劣势分析
        5.2.3 机遇分析
        5.2.4 威胁分析
        5.2.5 SWOT矩阵分析总结
第6章 重庆N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业务管理优化建议
    6.1 采取积极处置战略,提高工作积极性
        6.1.1 改变消极思想观念,采取积极处置战略
        6.1.2 开展专项攻坚行动,处置历史遗留贷款
        6.1.3 引入新的考核指标,优化考核激励方式
    6.2 统一管理模式,优化事权划分
        6.2.1 采取统一管理模式,推广内部集中处置
        6.2.2 简化内部审批流程,调整业务管理权限
        6.2.3 健全追责问责机制,改变只奖不惩现状
    6.3 丰富处置方式,强调组合运用
        6.3.1 探索新兴处置方式,积极开展市场化处置
        6.3.2 适当进行以物抵债,争取税费优惠政策
        6.3.3 多种方式组合运用,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6.4 提升专业水平,加强业务保障
        6.4.1 强化员工教育培训,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6.4.2 开展相关业务联动,注重事前风险防范
        6.4.3 强化信息系统建设,借力科技提质增效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对贷款加罚息收入管理问题的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消费贷:现代金融服务模式的“抑”与“扬”[J]. 郑彧. 探索与争鸣, 2021
  • [2]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 张婷婷. 吉林大学, 2021(01)
  • [3]疫情下中小企业金融纾困策略研究 ——基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H公司的信贷及金融支持[D]. 杜寰宇.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1
  • [4]G银行X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研究[D]. 刘杭. 广西大学, 2021
  • [5]BZ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张少武.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6]BT集团债务违约风险防控研究[D]. 张琴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永辉超市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D]. 刘雨婷. 河北金融学院, 2021(07)
  • [8]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水平影响研究 ——以微众银行为例[D]. 易鑫洁.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9]强监管背景下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Z银行济南分行为例[D]. 刘璐.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10]重庆N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业务管理优化研究[D]. 赵迪.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贷款加罚息收入管理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