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历史与人口(续)

敦煌历史与人口(续)

一、敦煌沿革与人口(续)(论文文献综述)

谢书磊[1](2021)在《吐蕃统治时期沙州汉人研究》文中提出唐贞元二年(786),在围困沙州十余年却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吐蕃答应了“毋徙它境”的条件,从而和平占领了沙州。至大中二年(848)张议潮率领沙州各族民众起事并推翻吐蕃在沙州的统治讫,吐蕃统治沙州的时间达62年之久。吐蕃统治时期的沙州汉人数量,在传世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可以根据安史之乱爆发前有关沙州户口数的记载和敦煌文书中的有关吐蕃统治时期以及张氏归义军时期的零星材料,共同推测吐蕃统治时期的沙州汉人数量。通过对《旧唐书》《新唐书》《通典》《元和郡县图志》等汉文史籍中沙州汉人户口数的爬梳,我们认为在天宝元年(742)沙州汉人约有30000余人。而之后吐蕃十余年的围城无疑造成了沙州汉人的大量伤亡。但也要看到,河西节度使府的西迁和河西东部各州部分人口迁至沙州给这一地区增加了大量的汉人户口,并补充了沙州的守备力量。这些外来人口包括河西节度使府辖下的部分士卒、官吏和家眷,还有从河西东部州县逃难而来的部分汉人。同时,陷蕃前沙州汉人的自然增长,也不容忽视。沙州境内的战争伤亡人口与迁入人口和自然增长人口大致相互抵消,所以,陷蕃前的沙州汉人约有30000余人。陷蕃前后,沙州确有部分官民逃离、吐蕃放归部分唐军将士和汉人起义失败等汉人户口减少的现象。但随着吐蕃在沙州统治的巩固、汉人地位的提高和农业经济的恢复,汉人数量有了缓慢的回升。至吐蕃在沙州的统治瓦解之时,沙州的汉人数量至少有三万余人。而这也可以在敦煌写卷S.11345号《达多等状(?)》中“三万余口是吾远祖”得到证明。

王丰艳[2](2021)在《瓜州郡县治所考辨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瓜州县目前探明的汉唐古城共65处,是我国汉唐土遗址保存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保存状况最好的地区之一。随着学界对土遗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瓜州县所存的古代城址因规模大、数量多、现状好、沿革序列完整等特点,在我国土遗址研究中占有很大比重,是研究汉唐古城建筑、军事防御、政治管理、土遗址修复等方面的珍贵实物。其中,锁阳城更是在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联合申遗中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遗产点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名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瓜州土遗址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而言,瓜州县土遗址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汉唐瓜州郡县治所的具体地方仍存在许多争论,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学界的诸多争议,梳理悬而未决的观点,从而引发对瓜州郡县治所地望的新思考。

郝二旭[3](2011)在《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 ——以敦煌写本文献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文献中有大量与唐五代时期农业相关的文字记载,是研究这一时期敦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的重要资料。同时,在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等石窟的壁画中还有大量描绘农业生产场景的农作图,生动的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水平。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展现了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的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面貌。本文以敦煌文献中的文字记载和诸石窟壁画中的农作图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唐五代时期的敦煌农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文章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农业生产篇,共三章。第一章首先对敦煌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资源等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当地的农业开发历史进行了必要的回顾。第二章讨论了唐五代时期敦煌的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涉及土地耕整与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和粮食收获与加工技术。第三章主要围绕当时敦煌地区的农作物及其种植比例的变化展开了研究,探讨了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和种植制度、麦粟种植比例的变化以及水稻种植的兴起与哀落。文章的下篇为农业社会篇,共分四章。其中,第四章主要对不同阶段的土地制度进行了简要的叙述。第五章对唐前期、吐蕃统治时期、归义军统治时期敦煌农业人口的增减、身份的变化、负担的轻重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第六章主要分析了不同阶段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方式的转变。第七章主要讨论了唐五代时期的农业生产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社会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当时的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范英杰[4](2019)在《五凉侨置及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五凉侨置作为十六国时期北方侨置的一个典型,对把握五凉政权兴替、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的历史轨迹和河西行政地理的建制沿革至关重要。本文从汉魏历史演进中的河西-陇右交通、民族、人口等方面切入,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十六国时期河陇侨置州郡县进行考察,主要是对史籍、志书中所见的五凉侨置州郡县做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考辨梳理,进而分析侨人的来源,并结合历史形势、地理环境进行了考察;对这些侨置州郡县在五凉及以后的演变趋势、特征、生存状态及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另外,还附带对五凉周边政权在河陇的侨置做了梳理。进而对作为五凉侨置典型的河西会稽做了个案研究;以敦煌吐鲁番文书为中心,从新的视角对五凉时期的乡、里、坞等“准政区”做了再研究。五凉政区是对汉魏西晋凉州及其所辖诸郡、县的进一步发展,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的复杂背景,进而影响到北朝、隋唐河陇地区的行政区划走向。五凉侨置政区以及作为“准政区”的乡、里、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河西具有普遍、典型意义,它们多以侨流人口为主体,以政治、军事、或经济的关系凝聚在一起,在关键时期成为影响时局、政治军事形势以及保存民族文化的关键因素,其置废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了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

陈双印[5](2021)在《张氏归义军时期敦煌汉族人口蠡测》文中认为晚唐五代宋初敦煌张氏归义军政权辖下人口数量尤其是汉族人口多少,因事关吐蕃占领敦煌后对当地汉族百姓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归义军政权性质、敦煌居民构成等重要问题,所以有很多学者进行过探讨,但是所得数据相差很大。本文利用正史资料、敦煌汉文吐蕃文资料和今人相关研究,再次进行深入考证,提出了新的看法。

石晶[6](2018)在《唐五代宋初敦煌水利社会研究》文中认为敦煌农业是典型的绿洲农业。水作为敦煌农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在敦煌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水资源的占有和分配方式都有可能诱导社会变迁,具有难以估量的意义。敦煌文献中有一定量的水利资料,虽然比较分散,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在借鉴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围绕敦煌环境特征、渠社组织运行与水神信仰等方面分别展开研究。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行生产的前提。而水资源对于传统农业社会更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前人理论都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讨论了水所具有的政治意义,文章从敦煌环境特征和人工水系出发,凸显出水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敦煌地区的人工灌溉网络体系至唐五代宋初时基本完善,人工水渠与天然河流交通连结,共同灌溉着当地的土地,促进当地的农业的发展,促使敦煌成为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对河西走廊乃至全国的发展影响深远。此外,敦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类型多样,为我们研究水资源利用方式以及公共水利秩序的形成提供了依据。唐五代宋初的敦煌民间结社呈现出十分多样化的景象。利用水渠的居民结成渠人社,从事水利灌溉和水渠维修等工作。而敦煌地区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特性又导致当地渠道维修频繁,渠人在渠人社的领导下自发、自费进行修整,为保证敦煌水利设施的正常使用及敦煌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水利秩序的发展,敦煌也形成并逐步完善了各宗教杂糅的多神信仰。这一传统在加强民众归属感与依附感的同时,也成为以水为中心的社会运行秩序强有力的维护者;在保持着自身特色的同时,也作为唐五代宋初宗教祭祀活动的缩影,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情况提供了依据。

陈光文[7](2016)在《西夏至清代敦煌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敦煌位处河西走廊最西端,汉唐时期一直是中西经济、文化往来的交通枢纽。特别是隋唐五代宋初时期,敦煌户口滋盛,文化繁荣,商贾行旅往来不绝,达到其历史发展的最顶峰。北宋皇祐五年(1053)以后,西夏取代沙州回鹘并开始了在敦煌的统治。自此,敦煌又进入了其历史上的西夏至清代统治时期。1036年,党项军队攻克沙州(敦煌)、瓜州,但次年沙州回鹘势力又将党项军队逐出沙州,并建立短暂统治沙州的回鹘政权;瓜州在破城后一直处在西夏的统治之下。1053年以后,西夏军队击溃沙州回鹘政权,并开始对沙州的统治。西夏前期瓜、沙地区的统治中心在瓜州,1097年以后西夏在沙州设立了监军司,瓜、沙地区的统治中心又移至沙州。西夏在敦煌设立有监军司、转运司、经制司等机构,建立起完备的行政建置与职官体系,敦煌的农业、畜牧业等经济也得到进一步发展。1227年,蒙古军攻克沙州、瓜州,沙州先后属拔都和察合台势力范围。至元十七年(1280),元代设立沙州路总管府,瓜州为其属州,同时任命出伯家族进行镇戍。元代时期,敦煌的农业、畜牧业等经济有所发展,敦煌也成为元朝至西域站赤交通的重要节点。西夏、元时期,敦煌佛教氛围浓厚。尽管敦煌石窟艺术已接近尾声,但其中的西夏、元代壁画仍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1368年明军攻克沙州,但明朝并未在当地建立统治,而是先后设立了沙州卫和罕东左卫,以蒙古族首领担任都督、指挥使等官职实行羁縻统治。但明中期以后由于西北边疆形势的恶化,明代最终将七卫部众全部内迁,闭关绝贡,彻底放弃关西土地。清朝康熙后期,以平定西域准噶尔之乱为契机,开始经理关西地区。雍正三年(1725)设立沙州所、四年(1726)升为沙州卫,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式设立敦煌县。雍正、乾隆时期,通过设所置卫改县及建城移民屯田等举措,敦煌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均得到了恢复性发展。总体而言,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发展,敦煌在中西交通上的枢纽地位逐渐下降。另一方面,西夏、蒙元时期敦煌汉人数量减少,汉唐时期形成的以汉文化为主体、参之以少数民族文化的敦煌文化已逐渐衰弱。明代敦煌更是进入了其历史发展的最低谷时期。清代时期进行了积极经营,使敦煌的社会面貌和经济发展迅速恢复,但由于敦煌人口全为甘肃各地移民发展而来,其文化、信仰已非昔日之状。

陈光文[8](2018)在《清代敦煌人口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清朝康熙年间积极开拓西域,并以此为契机对嘉峪关以西地区渐次经营,而移民屯垦则是清朝经营关西地区的主要手段。雍正五年至六年间,征集甘肃各州县移民2405户、约1万余人至敦煌,分给土地,鼓励垦种,对移民进行了妥善安置。移民的到来,不仅奠定了清代乃至近现代敦煌的人口基础,也对敦煌社会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雍正移民之后,敦煌的人口数量稳步增长,并于乾隆、道光时期达到峰值,但由于兵燹的增多,咸丰、同治年间敦煌人口数量有明显减少,至清末时又有所恢复。

陈继宏[9](2016)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历史问题研究二题》文中提出吐蕃曾于公元786—848年统治敦煌达62年。虽然传统汉、藏史籍对这一段历史的记载语焉不详,但敦煌地区所出吐蕃统治时期汉、藏文文献资料,以及当时开窟造像活动留下的石窟壁画等考古资料,为厘清这一时期史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些文献、考古资料,选定吐蕃入主敦煌后的统治秩序和经济生产两个专题,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本文按照所选二题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重点探讨吐蕃统治敦煌后建立的新统治秩序,下含三章。第一章为背景铺陈,探讨了吐蕃攻陷敦煌的历史背景,对敦煌落蕃始末的相关史事做一梳理。第二章探讨吐蕃统治敦煌的管理方式即部落制,从纵向上按时间划分为初期、中期、后期,分别探讨每一时期的部落设置情况,并对部落内部的百户组织、十户组织做了探讨。第三章探讨吐蕃对敦煌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系,内容包括敦煌的上级机构、当地职官设置和军事基层组织三个方面。下编重点探讨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经济生产,下含三章。第四章探讨了吐蕃在敦煌执行的经济制度,内容包含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和劳役制度四个方面。第五章探讨了吐蕃时期敦煌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其中农业从水利、具体生产情况、农业人口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畜牧业一节对当时敦煌的官营、寺营、民间饲养等几种生产方式分别进行了研究。第六章探讨了吐蕃时期敦煌的手工业,内容包含金属铸造业、纺织业、粮食加工业和其他手工业生产情况,并就吐蕃当局对敦煌手工业劳动者的管理方式进行了研究。

郝二旭[10](2011)在《唐五代敦煌地区水稻种植略考》文中研究指明在藏经洞出土的敦煌文书中,有许多与水稻种植和稻米消费相关的记录。由于其内容散乱,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本文在系统梳理相关文书的基础上,分三个阶段对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的水稻种植展开研究,对该地区唐五代时期水稻种植的起止时间、起止原因、种植规模、稻田性质以及稻米消费主体等问题分别加以论述和考证。

二、敦煌沿革与人口(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敦煌沿革与人口(续)(论文提纲范文)

(1)吐蕃统治时期沙州汉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四、研究对象的界定
    五、研究综述
第一章 沙州陷蕃时期汉人户口蠡测
    第一节 安史之乱爆发前的沙州汉人户口基数
    第二节 陷蕃前的沙州汉人数量
    第三节 沙州陷蕃时期的汉人数量
    第四节 张议潮起义成功后的汉人数量
第二章 陷蕃前后沙州汉人户口的流失
    第一节 沙州部分官民的逃离
    第二节 吐蕃放归唐军将士家属
    第三节 吐蕃掳掠汉人奴婢
    第四节 汉人起义失败导致人口损失
第三章 陷蕃时期沙州汉人户口保存相对完好的原因
    第一节 河西陷落,军民移驻沙州
    第二节 和平占领,避免滥杀掳掠
    第三节 设置汉人部落,推行计口授田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瓜州郡县治所考辨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汉敦煌郡广至县城考辨
二、曹魏宜禾县城、唐常乐县城考辨
三、锁阳城考辨

(3)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 ——以敦煌写本文献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界定与范围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史回顾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上篇 农业生产篇
    第一章 敦煌地区的自然条件与开发历史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地形
        二、气候
        三、水文
        四、土地类型
        五、野生动植物资源
        第二节 唐代以前的农业开发历史
        一、汉代的农业开发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开发
    第二章 唐五代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
        第一节 土地耕整与播种技术
        一、敦煌地区耕犁形制的演变与耕地技术的发展
        二、播种工具和播种技术
        第二节 田间管理技术
        一、中耕技术
        二、灌溉技术
        第三节 粮食收获与加工技术
        一、收获技术
        二、粮食加工技术
    第三章 主要农作物及其种植比例的变化
        第一节 主要农作物品种和种植制度
        一、主要农作物品种
        二、种植制度
        第二节 麦粟种植比例的变化
        一、小麦和粟的生产概况
        二、麦粟种植比例的变化
        第三节 水稻种植的兴起与衰落
        一、唐前期的水稻种植
        二、吐蕃统治时期的水稻种植
        三、归义军时期的水稻种植
下篇 农业社会篇
    第四章 敦煌地区土地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 唐前期的土地制度
        一、均田制的实施程度
        二、均田制下的官田和私田
        第二节 吐蕃统治时期的土地制度
        一、突田制
        二、官田和私田
        第三节 归义军时期的土地制度
        一、土地占有状况
        二、请田制度
    第五章 农业人口的消长与劳动者身份的演变
        第一节 唐前期敦煌地区的农业人口及其负担
        一、唐前期农业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二、农业人口的身份与负担
        第二节 敦煌陷蕃前后农业人口的萎缩
        一、陷蕃前敦煌地区农业人口数量的萎缩
        二、陷蕃初期农业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 吐蕃时期农业人口数量的恢复和劳动者身份的降低
        一、农业人口数量的恢复
        二、劳动者身份的降低
        三、农业人口负担的加重
        第四节 归义军时期的农业人口及其负担
        一、农业人口的数量
        二、农业人口的结构
        三、农业人口身份的上升和负担的加重
    第六章 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与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
        第一节 唐前期乡里制下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产方式
        一、乡里制度下的居民村落分布
        二、均田制下居民的土地分布状况
        三、乡里制度下的农业生产方式
        第二节 吐蕃时期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产方式
        一、农业生产条件的复杂化
        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第三节 归义军时期的农业生产条件与农业生产方式
        一、农业生产条件的转变
        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第七章 农业社会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农业生产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绿洲天然植被的破坏
        二、绿洲生态用水的减少及其后果
        第二节 农业社会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农业社会生活中对柴草的消费
        二、柴草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唐五代时期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植树
        二、限垦
        三、禁伐
结语
附图
参考文献
后记

(4)五凉侨置及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五凉史志文献概述
    三、相关研究:以往五凉史地人口研究的简要回顾和检讨
    四、基本思路
    五、时间和空间的界定
第一章 五凉侨置的历史背景
    一、五凉疆域与交通地理
    二、十六国时期的河陇人口迁徙
    三、五凉民族形势
    四、汉魏之际的河陇侨置考述
第二章 史籍所见五凉侨置考
    一、中原动荡时期的前凉侨置
    二、非汉族势力统治下的后凉、南凉、北凉侨置
    三、强制徙民背景下的西凉侨置
    四、周边政权下的河陇侨置
第三章 五凉侨置述论
    一、五凉侨置的演变趋势
    二、五凉侨置的特征分析
    三、侨置、遥领、虚封——诸凉政权的正统性问题
    四、五凉侨置州郡在十六国北朝时期的存续情况
    五、五凉侨置与大族政治
    六、五凉侨置的影响
第四章 历史时期河西会稽置废迁移再探
    一、晋隋之际河西会稽置废迁移研究概述
    二、对西凉会稽郡地理位置的再探讨
    三、北周至隋初会稽县地理位置辨析
    四、瓜沙曹氏所置会稽镇地理位置再探
    五、小结
第五章 再论敦煌高昌里民的来源——以S.113《西凉户籍残卷》为中心
    一、汉魏西晋十六国时期的高昌与敦煌
    二、《西凉户籍残卷》所见人户姓氏及其来源新探
    三、十六国时期道教在高昌地区的流播
    四、小结
第六章 论敦煌、高昌地区的坞——以敦煌吐鲁番文书为中心
    一、汉魏时期河西的坞
    二、《西凉户籍残卷》所反映的敦煌地区的坞
    三、高昌壁与敦煌
    四、吐鲁番文书所见高昌地区的坞及其属性
    五、余论
结语
附录一:《南北朝侨置州郡表》中的十六国时期河陇侨置
附录二:文献所见十六国时期河陇侨置州郡表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张氏归义军时期敦煌汉族人口蠡测(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界对张氏归义军时期敦煌人口数目的推论
二、已有敦煌张氏归义军时期人口研究的不足
三、张氏归义军时期敦煌汉族人口蠡测
四、张氏归义军时期敦煌汉族户口保存相对完好原因
五、结论

(6)唐五代宋初敦煌水利社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重点与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敦煌人口、资源与环境特征
    第一节 敦煌社会发展的环境要素
    第二节 敦煌的水资源概况
第二章 唐五代宋初敦煌水渠与社会经济
    第一节 水渠的修建
    第二节 水利型经济
第三章 唐五代宋初敦煌的渠社组织及渠社运行
    第一节 渠人社与水利管理
    第二节 敦煌的水利纠纷与社会调控
第四章 唐五代宋初敦煌的水神信仰与文化
    第一节 敦煌的水神信仰
    第二节 敦煌其他神祇信仰
    第三节 敦煌水神信仰的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西夏至清代敦煌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本文研究中“敦煌”的时空限定
    二 西夏至清代敦煌史研究综述
    三 本文的研究意义
    四 研究思路与论文架构
    五 研究资料概说
    六 研究重点与研究难点
第一章 西夏统治时期的敦煌
    第一节 西夏在敦煌建立统治的过程
        一 党项军队攻占沙州始末
        二 西夏前期沙州的外部政治环境
    第二节 敦煌的行政建置与职官设置
        一 沙州监军司——正、副、通判、习判、都案、案头
        二 沙州刺史——都案
        三 沙州经制司——大人、承旨
        四 沙州转运司——正、承旨、都案、案头
        五 沙州——州主、城守、通判等
        六 沙州的基层建置以及作为民间基层组织的“社”
    第三节 敦煌的社会经济
        一 族属构成与人口规模
        二 生产方式与经济构成
    第四节 西夏时期敦煌的佛教
        一 西夏统治者的崇佛政策
        二 敦煌石窟的营建、重修与清沙活动
        三 信众游客对敦煌石窟的巡礼活动
第二章 蒙元统治时期的敦煌
    第一节 蒙古军攻克敦煌的历史过程
        一 蒙古军第一次进攻沙州
        二 蒙古军第二次进攻沙州
        三 蒙古军第三次进攻并占领沙州
    第二节 敦煌的行政建置与职官设置
        一 蒙古帝国时期沙州的隶属情况
        二 元代沙州、瓜州的行政建置与职官设置
    第三节 出伯家族及其后裔对敦煌的出镇
        一 第一代豳王出伯对沙州、瓜州的出镇#
        二 第二代豳王南忽里对沙州、瓜州的出镇
        三 喃答失太子对沙州、瓜州的出镇
        四 嗣越王阿剌忒纳失里对沙州的短暂出镇
        五 出伯家族的支系化与西宁王系对沙州的出镇
    第四节 蒙元时期敦煌的地理特点与驿站交通
        一 敦煌的地理特点
        二 敦煌的驿站交通
    第五节 元代敦煌的社会经济
        一 沙州、瓜州城池的修建
        二 人口规模与族属构成
        三 屯田举措
    第六节 元代敦煌的宗教信仰
        一 佛教信仰
        二 景教、伊斯兰教与道教信仰
第三章 明代时期的敦煌
    第一节 明军攻克敦煌与关西七卫的设立
        一 明军攻克敦煌的历史过程
        二 关西七卫的相继设立
    第二节 明代敦煌沙州卫历史研究
        一 设卫背景与卫所性质
        二 设卫时间与卫治、辖区
        三 沙州卫兴废史
    第三节 明代敦煌罕东左卫历史研究
        一 罕东左卫卫治与辖区
        二 罕东左卫兴废史
        三 罕东左卫部众内徙与吐鲁番占据敦煌
    第四节 明代敦煌社会诸相
        一 族属构成与人口迁徙
        二 生产方式与物产
        三 敦煌的佛教景象
第四章 清代统治时期的敦煌
    第一节 清代经营敦煌的历史背景与行政建置的逐步设立
        一 清代经营敦煌的历史背景
        二 敦煌行政建置的逐步设立
    第二节 清代敦煌的城堡修建与移民实边
        一 城堡修建
        二 移民实边
    第三节 清代敦煌的经济发展与文化教育
        一 经济发展
        二 文化教育
    第四节 清代敦煌的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
        一 佛教信仰
        二 道教信仰
        三 伊斯兰教信仰
        四 民间信仰
结语
    一、行政建置与职官设置
    二、人口数量与族属构成
    三、经济发展
    四、宗教信仰
    五、西夏至清代敦煌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清代敦煌人口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雍正年间移民敦煌的过程、人数与安置情况
    (一) 移民敦煌的过程与人数
    (二) 移民在敦煌的安置情况
二、雍正移民之后敦煌的人口数量与族属构成变化
结语

(9)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历史问题研究二题(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界定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界定
    第二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与难点、创新点
    第三节 前人研究综述
        一、前人研究成果
        二、成绩与不足
上篇统治秩序篇
    第一章 吐蕃统治敦煌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安史乱后的河西形势
        一、安史乱后的唐蕃战争形势
        二、吐蕃对河西地区的蚕食
        第二节 敦煌落蕃始末
        一、敦煌文书所见落蕃前河西形势
        二、敦煌的陷落
        三、敦煌的收复
    第二章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部落制
        第一节 敦煌落蕃前的行政建制
        一、唐朝的地方行政建制与落蕃前的敦煌
        二、吐蕃的地方行政建制
        第二节 吐蕃统治敦煌初期的部落设置
        一、世俗民众
        二、宗教人口
        第三节 吐蕃统治敦煌中期的部落设置
        一、行人部落
        二、丝绵部落
        三、擘三部落
        四、敦煌文书所见其他部落
        第四节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的部落设置
        一、阿骨萨部落
        二、悉董萨部落
        三、悉宁宗部落
        四、通颊部落
        第五节 敦煌部落的内部行政设置
        一、百户组织——将(Tshan)
        二、十户组织
    第三章 吐蕃统治敦煌的职官体系与军制
        第一节 敦煌所属的上级军政机构
        一、吐蕃中央的直接管辖
        二、东道节度使
        三、瓜州节度使
        第二节 吐蕃时期敦煌的职官体系
        一、吐蕃告身制度
        二、敦煌蕃官体系
        三、敦煌汉官体系
        第三节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军事组织
        一、河陇地区的吐蕃军事体系
        二、吐蕃军事褒奖制度——大虫皮告身
        三、敦煌的基层军事组织
下篇经济生产篇
    第四章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经济制度
        第一节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户籍制度
        一、吐蕃本土的户籍制度
        二、敦煌的户籍制度
        第二节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土地制度
        一、突田制探源——吐蕃的土地制度
        二、敦煌的突田制
        第三节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赋税劳役制度
        一、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赋税
        二、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劳役
    第五章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农牧业
        第一节 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水利
        一、敦煌的水文环境
        二、蕃占之前敦煌水利建设沿革
        三、吐蕃时期的敦煌水利
        第二节 吐蕃时期敦煌农业概观
        一、农业恢复发展的背景
        二、农业生产工具与技术
        三、吐蕃文书中所见敦煌农作物种类及其变化
        第三节 吐蕃时期敦煌农业人口
        一、唐前期敦煌农业人口概观
        二、蕃占时期敦煌的农业人口
        三、蕃占时期敦煌的奴隶问题
        第四节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畜牧业
        一、官营畜牧业
        二、寺营畜牧业
        三、民间饲养
    第六章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手工业
        第一节 金属铸造业
        一、统治初期的凋敝
        二、铜铁器制造
        三、金银器制造
        第二节 纺织印染业
        一、丝织业
        二、棉纺织业
        三、麻纺织业
        四、毛纺织业
        五、印染业
        第三节 粮食加工业
        一、碾硙业
        二、造酒业
        三、榨油业
        第四节 其他手工业及官府对工匠的管理
        一、造纸业
        二、其他手工业
        三、吐蕃官府对敦煌工匠的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成果
致谢

(10)唐五代敦煌地区水稻种植略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唐前期的水稻种植
二、吐蕃统治时期的水稻种植
三、归义军时期的水稻种植

四、敦煌沿革与人口(续)(论文参考文献)

  • [1]吐蕃统治时期沙州汉人研究[D]. 谢书磊. 兰州大学, 2021(12)
  • [2]瓜州郡县治所考辨研究综述[J]. 王丰艳. 今古文创, 2021(27)
  • [3]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 ——以敦煌写本文献为中心[D]. 郝二旭. 兰州大学, 2011(10)
  • [4]五凉侨置及相关问题研究[D]. 范英杰. 兰州大学, 2019(08)
  • [5]张氏归义军时期敦煌汉族人口蠡测[J]. 陈双印. 敦煌学辑刊, 2021(02)
  • [6]唐五代宋初敦煌水利社会研究[D]. 石晶.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 [7]西夏至清代敦煌史研究[D]. 陈光文. 兰州大学, 2016(02)
  • [8]清代敦煌人口问题研究[J]. 陈光文. 敦煌学辑刊, 2018(01)
  • [9]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历史问题研究二题[D]. 陈继宏. 兰州大学, 2016(03)
  • [10]唐五代敦煌地区水稻种植略考[J]. 郝二旭. 敦煌学辑刊, 2011(01)

标签:;  ;  ;  ;  ;  

敦煌历史与人口(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