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机房实习环境的设置与维护

学校机房实习环境的设置与维护

一、学校中微机房实习环境的设置和维护(论文文献综述)

杨露[1](2021)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姚远[2](2021)在《现代学徒制及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校企合作是髙职院校和企业开展的一种合作办学模式,从本质上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共享资源的方式,分析建立多方参与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制度,培养针对社会发展和企业用工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本文对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校企合作”专业进行研究。发现传统的教育模式优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而对实践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学校毕业生工作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适配差异的问题,文中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三种方法分析现阶段人才培养供需矛盾的现象。首先收集国内外文献及着作资料,研究国外现有校企合作模式类型,对合作案例中的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其次分析影响校企合作的因素、以及造成当前校企合作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困境的原因,如学校和企业对国家政策认识不足、双方结合紧密度不够、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课程结构与市场需求有差距、现有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最后对于完善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试点专业建设,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对校企合作全面而直观的认识,突出开展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校企关系、专业定位、建设目标、课程结构、师资培养、专业评价及质量保证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借鉴国内外职业院校社会办学经验、运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找准学校的特点和定位帮助学校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降低毕业生的失业率,达到校企双赢目的。

李超凤[3](2017)在《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有效供给研究》文中提出2012年美国实施了“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随后德国推出了“德国工业4.0”战略,英国也提出了“英国制造2050”。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2015年5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这将为中国制造业升级发展提供有力依据。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培养一批技术精湛,具有创新型及能够适应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中、高端工匠型人才显得尤为关键。但目前我国制造业人才队伍,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很难满足社会产业发展需要。职业学校作为技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对工匠型人才的供给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供给的理论基础分析入手,通过调查与访谈,分析了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供给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有效供给的几点建议。文章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等方法,从以下几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阐述了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供给的时代背景及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核心概念等。第二部分根据人才分类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及供给理论阐述了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供给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通过对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供给与企业对此类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揭示了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供给存在的问题,如供给力度不强,实施积极性不高,认识不到位,供给生态环境受限等。第四部分针对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供给存在的问题,从工匠型人才供给的力度、工匠型人才供给的生态环境、工匠型人才供给的条件与结构等方面提出了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有效供给的几点策略。

元玉祥[4](2015)在《关于中职学校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文中认为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指出,"实训实习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训实习基地是中职学校学生实训实习、教师教学研究、社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生产性教学实践的重要场所和依托,其建设、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因此,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管理、使用,

张艺高[5](2014)在《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以福建省为例》文中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福建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福建省中长期人才的培养要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紧密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因此,进一步探索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我国职业教育的趋势,我省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符合酒店行业的呼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更适合现代酒店需求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及扎实专业技能的服务型人才,有利于深化以学校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从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理论支撑出发,分析了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分别从中职学校、酒店企业调查了福建省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并结合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分析出福建省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专业教学的经验、从事实习指导教师和参与所在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工作小结,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最后从校企合作企业的选择、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校企人员互动、校企文化融合,校企制度互通,学生实习管理和人才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对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优化对策。

刘钊[6](2014)在《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建设研究 ——以迁安职教中心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全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关注亦更加密切。对作为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来说,可谓进入了战略发展机遇期。中职学校的成长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当人们在关心中职教育整体发展的时候,作为中职教育战线核心和一线的教育实践者——班主任更是感到责任倍加重要。中职学校班主任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一线战士,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是学生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可以说中职学校班主任的能力关系到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然而,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当下中职学校班主任整体素质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其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辅导学生能力等相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还有一定差距。班主任的能力建设还有待提高。通过以迁安职教中心为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从调查问卷、访谈、电话调查等角度和方式对中职班主任的能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合当前社会实际需求,在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专业学习、心理健康辅导等能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班主任的综合能力。希望通过对迁安职教中心的实地调查研究与分析,提出中职班主任能力建设的思路,为中职教育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彭静雯[7](2013)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对学科规训的突围》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工程教育按照科学教育的模式来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学科导向建制以后,高等工程教育领域里最突出的痼疾,并在对“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追捧中有进一步升级的趋势。历史的进程总是如此相似,早于我国工程教育萌芽之前二个世纪的西方国家,工程教育也曾在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影响下,走过科学化的发展道路。那么,究竟这种科学化的发展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在大学这个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主要制度性场所中,没有任何的教育实践可以先天地避免权力的染指,个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接受一种方式的规训。“学科规训”这一概念既指向了知识本身,更多意义上在于它的社会建制。学科规训在本研究中具备双重身份:它首先是一种研究视角,因为它本身就是在学科生成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学科功能理论,它所关注的正在于解释学科知识生产为何会呈现当前的状况,因此,学科规训理论在塑造“学科人”上具有较好的话语建构力量;其次它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即科学进入大学以后,科学教育的规训方式是如何建立起来并影响整个人才培养方式的。18世纪自然科学进入大学,促进了现代意义上学科体系的形成,并改变了知识的特征——分门别类、标准化与规范化及严谨的理论逻辑体系——成为规训权力合法性来源。正是在科学建制化过程中,知识与权力的共谋以及知识所获得的霸权地位才得以彰显,通过学科规训建立起来的知识生产和个体塑型的秩序实质上就是科学规训。科学规训的主要特征在于“书写中心主义”和“可算度性”。其中,“书写中心主义”的本质就是理论中心主义;“可算度性”则指向了评价标准的简单量化。科学规训的结果是,原有的以人文学科为主导的大学教育体系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科分类为基本范式的学科规训制度。这种新的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模式很快也成为了现代大学的基本教育制度。自然科学在大获全胜的独尊地位中,反过来规训了产生于它之前的人文学科及后来进入大学的应用性学科。18世纪后半期至今以来的教育体系就是在这种科学规训的方式下被建构起来的。当科学规训的藩篱套住大学场域的知识生产和传播后,19世纪下半叶才逐渐进入大学的工程知识,也必须借助科学规训才能使经验性、实用性的高等工程研究和教育在大学中获得合法地位。工程教育进入高等教育的领域源于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但因各国办学传统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例如德国和法国的传统大学坚守它的“纯正血统”,长期将实用知识排斥在外,因而产生了一批开展高等工程教育的新机构;而美国的办学模式则比较多样化,较早地在传统综合性大学里建立起了专门的工学院。学科规训让实用工程知识在大学中获得学科建制,从而使工程教育科学化。由此,工程教育的特征表现为:在课程结构设置上,特别重视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比例;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对学生理性逻辑思辨以及公理化、数学化等学术话语方式的训练;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特别重视对确定性理论知识的考核。它的优点在于能够促使个体建构起完整而融贯的理论知识体系,接受严格的方法学训练,熟知具有普适性价值的研究方法,从而有助于个体理论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并最终提高个体的专业化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依赖经验和实践总结的“手册式”工程教育,大大提高了教育质量。但是在这种成功背后,也遮蔽了它内在隐藏的矛盾。以理论和学科为中心的科学教育模式,日益被导向单维的追求效率的工具,它一味地以追求知识的确定性对教育模式作出简单量化及去情境化的非法还原,工程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被分科教育模式分解得支离破碎,其最后的结果是造就了缺乏创造力、实践力和综合能力的“单向度”人。这种不断自我增强的规训机制的弊端,在20世纪50年代工程学科的高度分化与融合以及大量交叉学科与横断学科的出现中被暴露无遗。工程教育开始反求诸己,“回归工程实践本质”、“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工程的本质特征内在地决定了工程教育的特征。就工程本身而言,它是一个领域,而非学科。但任何知识形式要想在大学中获得传播和生产的合法性资格,就必须以学科的形式出现。故此,工程教育改革的破解点在于对科学规训藩篱的突围,寻求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科为依托、强调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从以理论为中心到以实践为中心的转变。

杨宁[8](2013)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层次、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经过对教师能力新视野的剖析,国际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与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对比,以及教育技术内涵的深刻理解,认为未来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主要表现为技术学习力、技术整合力、技术创新力和技术领导力。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需要经过四个主要的阶段:教师作为学习者阶段、教师作为教导者阶段、教师作为协作者阶段和教师作为领导者阶段。教师在不同的阶段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需求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教师作为学习者阶段教师学习的侧重点在于理解技术与个人的关系,熟练应用技术解决个人的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教师作为教导者阶段教师学习的侧重点在于理解技术与学科、技术与教育的关系,熟练应用技术解决学科授导型教学的问题;教师作为协作者阶段教师学习的侧重点在于理解技术与学习的关系,创造性地应用技术建构探究型教学和协作性学习所需的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教师作为领导者阶段教师学习的侧重点在于教育技术研究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教育技术应用的建模能力,从而促进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协同进步和学校文化的融合创生。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并非线性、机械的过程,而是一个与技术和教育系统相互融合过程相辅相成的非线性循环过程,当新技术、新方法出现,打破已有教育系统的平衡时,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就会外显,当新技术、新方法已经与已有教育系统同化或顺应时,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则会内隐为“透明的”能力而“消失”于教师的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和领导能力之中。师范生教育作为教师终身发展的一个重要起步阶段,为了未来能够独立、合作或引领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其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积累方面将表现为异步发展状态,理念应先于实践,核心目标是建立积极的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开阔教育技术应用的视野,提升教育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师范生在理论学习方面应广泛涉及教师作为学习者阶段的信息素养、教师作为教导者阶段的授导型教学设计、教师作为协作者阶段的探究型教学设计,以及教师作为领导者阶段的教育技术研究素养,而在实践积累方面则主要涉及教师作为学习者阶段的信息技能实践和教师作为教导者阶段的授导型教学设计与实施。以此为底线,允许和鼓励部分师范生能够在实践积累方面能够达到教师作为协作者阶段,表现出技术融入的学科探究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初始能力。本研究认为,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主要由一般信息素养、学科信息素养和技术融入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构成。以此为基准我们对四所高师院校的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个别或集体访谈,并收集了四年级实习生教案进行分析。问卷经过项目分析和因子分析,修订并验证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且从因子分析的结果中进一步验证了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应由6个主要的因子构成:(1)因子1:师范生技术融入的学科教学整合、创新与建模能力;(2)因子2:师范生技术融入的一般教学技能;(3)因子3:师范生计算机和网络基本应用技能;(4)因子4:师范生效能工具(Office组件:Word、PowerPoint、Excel)应用技能;(5)因子5:师范生对技术与学科内容互动融合的理解;(6)因子6:师范生信息获取能力。因子3、4、6是信息素养的具体表现,因子5是学科信息素养的主要内容,因子2体现了技术融入的一般教学设计能力,即一般教育技术能力,而因子1则与技术融入的学科教学、创新和研究的综合能力有关。从问卷结果来看,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表现出一般信息素养水平高于学科信息素养水平、学科教学中尚不能恰当应用教育技术进行多样化教学等特点,且各学科师范生还未能真正认识技术之于教学、技术之于学科和技术之于学习的优势与价值,在教育技术应用态度上显现出谨慎甚至消极的一面。除了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外,本研究经过对问卷数据的路径分析,表明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需经由“一般信息素养”——“学科信息素养”——“一般教育技术”的路径,才能最终提升“技术融入的学科教学、创新与研究”能力。从访谈结果来看,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受到课程设置、实践机会、教师示范、学习资源、实习环境和师范生教育信念等多种因素影响,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教师教育整体改革加以干预,如改善教师教育信息化环境、重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课程体系和提升教师教育者的教育技术能力。

许曼[9](2012)在《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同时也对技能人才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在人才供求关系链中凸现出一个薄弱环节,就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技能人才、特别是高层次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有些企业因为缺乏技术工人,从而影响了其发展进程和竞争力。技能人才大部分是由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这就给高职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完善和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国家、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实现技能人才从学校到企业的良好对接。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同样面临着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本文将以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理论为起点,对高职订单式人才模式的内涵、特征、培养过程等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指导思想、前期准备、教学框架、教学计划、教学质量监控几方面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提出相应的运行实施措施。

李贺伟[10](2011)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主要要素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文中指出技术本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一种新的类型,主要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它是一种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并认识到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必要性,人们围绕技术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式的运用等问题展开,但如何针对社会对技术本科教育迫切需求的现实,深刻、准确的认识以上问题并使它们得以有效解决成为制约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论文的基本框架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提出目前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界定技术、技术本科、课程等核心概念,梳理与综述国内外己有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相关的资料、文献并论述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二章,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主要通过典型案例介绍分析德国和台湾地区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为我国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经验借鉴。第三章,是对我国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分析。在论述课程设置依据的基础上,用具体案例分析技术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的情况,并比较分析技术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工程型本科、高职高专的不同,进而找出他们之间的差异;在阐述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对技术本科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具体的论述;比较技术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工程型本科、高职高专的不同,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技术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第四章,是对我国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条件保障进行分析,在探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较深入地研究其课程体系的内容构建,并提出构建的条件,以保障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的顺利运行。

二、学校中微机房实习环境的设置和维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校中微机房实习环境的设置和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2)现代学徒制及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文献综述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实施主体
第三章 现代学徒制及校企合作模式分类标准
    3.1 校企合作模式分类
    3.2 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3.3 校企合作发展优势
    3.4 我国校企合作发展困境
第四章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4.1 学校简介及选择
    4.2 对校企合作签约企业走访调研
    4.3 建立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4.4 建立校企合作的可行性
    4.5 现阶段校企合作模式局限
    4.6 校企合作建设对策建议
    4.7 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3)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有效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当今社会高技能人才缺失现状
        二、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基础
        三、工匠型人才培养是职业学校内在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教育供给相关的研究
        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相关研究
        三、工匠型人才培养相关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工匠型人才
        二、教育供给
        三、工匠型人才供给
第二章 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供给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才分类理论
        一、人才分类理论的观点
        二、人才分类理论对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第二节 积极心理学理论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观点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对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第三节 供给理论
        一、供给理论的内涵与观点
        二、供给理论与工匠型人才的有效供给
第三章 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供给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问卷设计
        四、调查过程
    第二节 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供给调查结果
        一、关于工匠型人才认识的情况
        二、关于工匠型人才培养的情况
        三、关于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第三节 企业对工匠型人才需求情况调查
        一、访谈提纲编制
        二、访谈对象与过程
        三、访谈结果
    第四节 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供给力度不强,实施积极性不高
        二、认识不到位,供给生态环境受限
        三、供给条件欠成熟,供给效率低下
        四、供需错位,供给结构不平衡
第四章 提高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有效供给的对策
    第一节 加大工匠型人才供给力度
        一、做好工匠型人才培养规划
        二、健全工匠型人才培养制度
        三、提高工匠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深化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宣传工作
    第二节 优化工匠型人才供给的生态环境
        一、加强引导,改善社会大环境
        二、精心设计,营造学校小环境
        三、转变观念,更新个人内环境
    第三节 完善工匠型人才供给条件
        一、经费保障
        二、师资条件
        三、实训平台
    第四节 改善工匠型人才供给结构
        一、做好人才需求预测
        二、适当调整专业结构
        三、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4)关于中职学校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规划建设
    1.真实、效用原则
    2.教、学、做一体原则
    3.适用、先进原则
    4.开放、共享原则
    5.效益、持续原则
二、管理机制
三、设备管理
四、队伍建设
    1.机构人员
    2.教育培训
    3.考核评价
五、实践教学
六、培育素养
七、生产与社会服务

(5)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以福建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理论支撑和重要性
    第一节 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理论支撑
    第二节 福建省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第三节 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章 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当前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成果
    第二节 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的对策
    第一节 酒店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素质要求的调查分析
    第二节 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第四章 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政府方面
    第二节 中等职业学校方面
    第三节 企业与行业方面
结束语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6)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建设研究 ——以迁安职教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目标及创新点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班主任
        1.3.2 班主任职责
        1.3.3 中职班主任能力
    1.4 研究内容与可行性分析
        1.4.1 研究内容
        1.4.2 可行性分析
    1.5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中职学校班主任研究现状
        2.2.1 中职班主任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2.2.2 中职班主任应具备的特有能力
        2.2.3 中职学校班主任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章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调查
    3.1 迁安市职教中心简介
    3.2 迁安职教中心班主任现状调查分析
    3.3 迁安职教中心班主任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3.3.1 自身因素对中职班主任能力建设的影响
        3.3.2 学校工作氛围对中职班主任能力建设的影响
        3.3.3 学校管理体制对中职班主任能力建设的影响
        3.3.4 学校制度体系对中职班主任能力建设的影响
        3.3.5 学生因素对中职班主任能力建设的影响
        3.3.6 社会因素对中职班主任能力建设的影响
第四章 迁安职教中心班主任能力培养的对策
    4.1 迁安职教中心班主任能力建设
        4.1.1 建立健全班主任能力培训体系
        4.1.2 不断完善班主任制度建设
        4.1.3 提升中职学校影响力
    4.2 对中职班主任能力建设的建议
        4.2.1 加强中职班主任专业能力的建设
        4.2.2 加强中职班主任特殊性能力的建设
    4.3 培育良好的班主任能力建设的社会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迁安职教中心班主任现状调查表
    迁安职教中心班主任现状调查表
致谢

(7)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对学科规训的突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界定 工程、工程教育
    1.6 研究思路
2 学科规训的实质是科学规训
    2.1 学科规训理论
    2.2 学科规训的实质是科学规训
    2.3 科学规训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3 西方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 被科学规训的历程
    3.1 高等工程教育的诞生 职业技术形态
    3.2 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 工程学科进入大学
    3.3 高等工程教育被科学规训
4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
    4.1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萌芽与兴起
    4.2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恢复与科学规训的历程
    4.3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科学化的特征
5 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 对学科规训的突围
    5.1 突围的学理分析 科学教育与工程教育的辨析
    5.2 西方高等工程教育的突围
    5.3 国内高等工程教育的突围
    5.4 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 科学规训突围后的去向
6 结语
    6.1 本论文的基本结论与观点
    6.2 创新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华中科技大学“种子班”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华中科技大学“种子班”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3 “种子班”学生职业能力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4 清华大学电子系课程安排(2010年)
附录5 欧林工学院课程简介(2010年)
附录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层次、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师教育转型
        二、 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教师教育关注教育技术能力
        三、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困境要求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一、 研究意义和目的
        二、 研究问题的阐述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及概念辨析
        二、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的总体设计
        一、 研究的总体框架设计
        二、 研究方法
        三、 论文写作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能力及教育技术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一、 能力及其构成
        二、 教育技术能力的构成
        三、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构成研究的基础
    第二节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
        一、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二、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三、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述评
    第三节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策略
        一、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策略
        三、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策略述评
第三章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构成要素与目标层次
    第一节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与构成要素分析
        一、 教师角色与教师能力新发展
        二、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国际比较
        三、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与要素分析
    第二节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阶段分析
        一、 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
        二、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阶段的划分
    第三节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
        一、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构成框架
        二、 对教育技术内涵的认识
        三、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
第四章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
    第一节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研究的总体设计
        一、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的目标设计
        二、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的内容设计
        三、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的方法设计
        四、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的工具设计
        五、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的对象设计
        六、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设计
    第二节 师范生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现状:定量数据分析结果
        一、 师范生被试总体上的能力表现
        二、 师范生被试在年级水平上的能力表现差异
        三、 师范生被试在学科专业水平上的能力表现差异
    第三节 师范生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质性数据分析的结果
        一、 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和态度
        二、 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和认知
        三、 师范生对物质层面技术运用的能力现状
        四、 师范生的智慧层面技术运用能力现状
    第四节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讨论
        一、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构成要素的探讨
        二、 师范生的基本信息素养现状
        三、 师范生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现状
        四、 师范生技术融入的学科教学设计与能力现状
第五章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与路径分析
    第一节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实践条件
        二、 教师示范
        三、 课程学习
        四、 实践环节的参与
        五、 学习环境与资源
        六、 师范生的观念与学科文化背景
    第二节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 理论假设模型
        二、 模型界定
        三、 参数估计结果
        四、 模型的拟合度检验
    第三节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策略的讨论
        一、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影响因素总结
        二、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课程路径总结
第六章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策略思考
    第一节 教师教育信息化环境的构建
        一、 学习方式变革的社会整体认知:教师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文化基础
        二、 教师教育范式的变革:教师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制度保障
        三、 教师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教师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核心行动
    第二节 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课程的建设
        一、 课程设计的知识基础:教育技术知识性质的再认
        二、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框架
        三、 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LT3: Learning Technology Through Technology)
    第三节 教师教育者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
        一、 以教育技术专业领域的教师为节点形成教师教育者发展共同体
        二、 以真实的教学问题解决为依托促进理论发展和资源共生
        三、 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是教师教育者发展共同体的实践承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3.1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3.2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1.5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5.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5.2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概述
    2.1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2.1.1 高职教育
        2.1.2 人才培养模式
        2.1.3 订单式培养
    2.2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2.3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过程
        2.3.1 培养目标的制定
        2.3.2 教学内容安排
        2.3.3 教材编写
        2.3.4 教师队伍建设
        2.3.5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2.3.6 教学质量监控
    2.4 高职教育的其它人才培养模式
        2.4.1 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
        2.4.2 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教育
        2.4.3 英国的NVQ职业培训
        2.4.4 美国的社区学院教育
        2.4.5 国内产学研结合模式
        2.4.6 国内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2.5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2.5.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2.5.2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益
        2.5.3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第3章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3.1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历程与组织结构
    3.2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现状
        3.2.1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对象
        3.2.2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3.2.3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与课程设计
        3.2.4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
        3.2.5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教师结构
    3.3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问题
        3.3.1 关于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情况的调查
        3.3.2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问题
    3.4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4章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4.1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指导思想
    4.2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前期工作
        4.2.1 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网络
        4.2.2 校企双方签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协议书》
        4.2.3 按照订单整合校企双方教学资源
        4.2.4 按照订单整合校企双方师资力量
    4.3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
        4.3.1 明确订单专业的岗位群
        4.3.2 确定订单专业的培养目标
    4.4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框架
    4.5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
    4.6 沈阳航空职技术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
        4.6.1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4.6.2 教学质量监测指标
第5章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5.1 政策宣传与引导
    5.2 建立组织保障系统
    5.3 健全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措施
    5.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5 对方案进行动态的调整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10)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主要要素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提出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技术教育与技术本科教育
        (二) 课程与课程体系
        (三) 主要要素
    三、文献综述
        (一) 有关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回顾
        (二) 有关内地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回顾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分析
    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的课程体系
        (一) 课程设置
        (二) 课程内容
        (三) 实践教学环节
    二、台湾地区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一) 课程设置
        (二) 课程内容
        (三) 实践教学环节
    小结
第三章 我国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分析
    一、我国技术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分析
        (一) 技术本科的课程设置
        (二) 技术本科课程设置与工程型本科、高职高专的不同
    二、我国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的分析
        (一) 技术本科教育的课程目标
        (二) 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的分析
    三、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分析
        (一) 技术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
        (二) 技术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调查分析
    小结
第四章 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条件保障
    一、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 定位性原则
        (二) 系统性原则
        (三) 贯穿性原则
        (四) 科学性原则
        (五)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二、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一) 技术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 学生自身的情况
        (三) 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三、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内容
        (一) 技术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构建
        (二) 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三) 技术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
    四、构建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条件保障
        (一)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二) 建立规范的课程体系管理制度
        (三) 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
        (四) 优化教学环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四、学校中微机房实习环境的设置和维护(论文参考文献)

  • [1]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D]. 杨露.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现代学徒制及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例[D]. 姚远.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职业学校工匠型人才有效供给研究[D]. 李超凤.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6)
  • [4]关于中职学校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元玉祥. 河南教育(职成教版), 2015(10)
  • [5]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以福建省为例[D]. 张艺高.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6]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建设研究 ——以迁安职教中心为例[D]. 刘钊.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4(10)
  • [7]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对学科规训的突围[D]. 彭静雯.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2)
  • [8]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层次、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D]. 杨宁.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1)
  • [9]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研究[D]. 许曼. 东北大学, 2012(05)
  • [10]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主要要素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D]. 李贺伟. 沈阳师范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学校机房实习环境的设置与维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