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教一体”的大教育观

论“三教一体”的大教育观

一、谈“三教统筹”的大教育观(论文文献综述)

张珍[1](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先后出台各项政策战略来推动农村的发展,如以农促工、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四化同步”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等战略。这些农村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政策依据,还为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机遇。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专门服务于乡村发展的特色教育类型,有责任和义务为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与技术保障,从而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该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内外部规律与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运用历史文献法和比较法,依据时间顺序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以农业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49—1977年)、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78—2002年)、以培育新型农民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03—2012年)与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13—)。在全面梳理和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演变后,我们更加明确了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正确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笔者以开阳县和睢宁县为个案分析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反思,发现农村职业教育需求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外部之限与内部之困,外部之限主要包括:经费投入不足、多头管理的纷争与师资力量薄弱;内部之困主要包括:教育形态的模式单一、涉农专业的“缺位”与培训方式的单一。究其原因,主要归咎于农村职业教育思维理念的滞后、办学主体的单一化与法律供给不足。基于以上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改革,以期探索出一条服务乡村振兴的最佳路径。首先,要加强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创新省级政府统筹的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终身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回报机制。其次,农村职业教育要建设涉农专业群,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与职业衔接的“精准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后农村职业教育要创新培训方式。

刘知新[2](2018)在《写给“化学教育博士/硕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论坛”的信》文中研究说明在"化学教育博士/硕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论坛"(2017年10月28-29日)开幕的时刻,请接受一名离开教学岗位多年的老教师诚挚的祝贺与敬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1993年2月13日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

丁哲学[3](2017)在《大职教视阈下的“新三教统筹”》文中研究表明"新三教统筹",就是在大职业教育系统内部,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老年)教育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多元立交、产教融合、适应需求、充满活力"的多功能办学实体。真正实现三类教育在体制上统筹、规划上统筹、措施上统筹,使三类教育在布局、结构、功能上发挥整体效益。

席东梅,张志增[4](2015)在《为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河北省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纪实》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社会安定、发展的基础和依靠。目前,尽管乡土中国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变革,但"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依旧是"四化同步"伤不起的短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依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须尽快补齐的短板。全国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绝大部分就在农村。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7亿农民的梦想构筑。2013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

杨文龙[5](2014)在《甘做催化剂,走出一条农村成人教育的新路子》文中研究说明农村成人教育要紧紧把握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坚持"三教统筹","农教结合",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农村成人教育的新路子。既要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为"三农"服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建立健全网络,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更要全力以赴,坚持为乡镇经济新跨越作出贡献。尽管目前困难重重,但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成人教育责无旁贷。

赵明安[6](2014)在《20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型与体系构建(1949-2000)——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经纬与演进路径(二)》文中认为本文回顾了20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变革,职业教育体系的提出与形成过程,初步形成的职业教育体系构成与若干特征,并从与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变革的比较中,发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形成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焦书新[7](2013)在《新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研究》文中指出建国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随着近年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越来越关注,农村职业教育逐步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党的十七大制定了关于转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针,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时期,工业化进入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加快。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和经济的结合部,可以有效地提高就业率、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人力支撑,在整个社会中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研究有利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相较于其他教育形式,研究农村职业教育的论文和专着较少。建国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和变革。研究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变迁,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变迁,分析总结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根据不同历史阶段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和办学模式,总结其特点,结合新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重新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对当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论文主体分四个部分,先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启示,再分析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期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结合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提出当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黄勇樽[8](2012)在《乡村教育运动对农村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教育界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的"乡村教育运动"。本文拟从乡村教育运动的背景出发,探讨乡村运动对教育发展的探索以及启示,结合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殊要求和特殊价值,探寻农村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以期解决农村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乡村教育的整体发展。

田宝玉[9](2012)在《晏阳初“定县试验”与新农村建设中教育与发展的互动聚合》文中认为晏阳初以改造中国乡村为重点,首倡"四大教育",并采取"三种方式"加以实施,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教育范畴,并成为社会改造的重要内容,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田宝玉[10](2012)在《晏阳初“定县实验”与新农村建设中教育与发展的互动聚合》文中研究表明晏阳初以改造中国乡村为重点,首倡"四大教育",采取"三种方式",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教育范畴,并成为社会改造的重要内容,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谈“三教统筹”的大教育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三教统筹”的大教育观(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政策背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1.1.2 立足农村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皈依
    1.2 研究综述
        1.2.1 对国外研究的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制度分析法
        1.4.2 技术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乡村振兴”战略
        2.1.2 职业教育
        2.1.3 农村职业教育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2.2.3 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理论)
第三章 新中国以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演变
    3.1 以农业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49—1977年)
        3.1.1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农村职业育(1949—1956年)
        3.1.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57—1965年)
        3.1.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66—1977年)
    3.2 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78—2002)
        3.2.1 “拨乱反正”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78—1984年)
        3.2.2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85-1992年)
        3.2.3 社会主义转型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93—2002年)
    3.3 以培育新型农民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03—2012年)
        3.3.1 实施“新型农民”培育计划
        3.3.2 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内部改革
    3.4 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13—)
第四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反思——以睢宁县、开阳县为个案
    4.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不足
        4.1.1 乡村振兴的目标
        4.1.2 乡村振兴的农村职业教育需求
        4.1.3 农村职业教育的不足
    4.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反思
        4.2.1 价值取向之困:思维理念的滞后
        4.2.2 办学机制之困:办学主体的单一化
        4.2.3 政策环境之困:法律供给不足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5.1 宏观行动:加强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5.1.1 创新省级政府统筹的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5.1.2 完善终身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5.1.3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回报机制
    5.2 中观行动: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5.2.1 建设涉农专业群,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
        5.2.2 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与职业衔接的“精准度”
        5.2.3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3 微观行动:创新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方式
第六章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3)大职教视阈下的“新三教统筹”(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三教统筹”内涵及功能定位
    1.“新三教统筹”的内涵界定
    2. 功能定位
二、“新三教统筹”的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思考
    1.“新三教统筹”的运行机制
    2.“新三教统筹”的办学发展模式
三、政策保障
    1. 做好顶层制度设计
    2. 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
    3. 多元筹资,保障投入
    4. 试点先行,总结经验

(4)为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河北省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历史篇: 回望精彩30年
    农村适合怎样的教育?
    建立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区
    科技进山振兴贫困的太行山之路
经验篇燕赵星火何以燎原
    统筹科教资源催生技术推广新模式
    实施燎原计划架一座推广应用的桥梁
    建县级职教中心担农村职教重任
现代篇:师承农耕之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采取的措施:
结束语

(5)甘做催化剂,走出一条农村成人教育的新路子(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增强为“三农”服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二) 以点带面, 树立典型。
    (三) 确立为民服务的观念。
二、建立健全网络, 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
三、全力以赴, 坚持为乡镇经济新跨越作出贡献

(6)20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型与体系构建(1949-2000)——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经纬与演进路径(二)(论文提纲范文)

1“学校本位”的计划体制时期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
    1.1 旧体制的接管改造
    1.2 新体制的建立、调整与发展
    1.3 职业教育的崩溃与职业教育体系的解体
2 政府主导“多元主体”体制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完善
    2.1 提出并初步探索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1978-1990)
    2.2 进一步确立职业教育基本体系框架 (1991-2000)
3 20世纪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主要成就与特点
    3.1 实现了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型
    3.2 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3.3 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与世界职业教育接轨的发展道路

(7)新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2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2.1 为农业恢复和发展服务的农村职业教育(1949 年-1978 年)
    2.2 为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服务的农村职业教育(1978 年-2000 年)
    2.3 为培养新型农民服务的农村职业教育(2001 年-2010 年)
    2.4 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农村职业教育(2010 年-今)
3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的启示
    3.1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2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服务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3.3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立足服务于经济发展
4 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4.1 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
    4.2 为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非农产业聚集培养“农转非”技能型人才
    4.3 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期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普转专”专业型人才
    4.4 为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5 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法制建设
    5.2 增加教育经费,建立多层次投资体系
    5.3 改革办学模式,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5.4 转变观念,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5.5 加强农村职业院校自身建设,提高办学质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乡村教育运动对农村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乡村教育运动的背景、探索和启示
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与意义
    (一)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殊要求
    (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殊价值
三、农村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实践分析
    (一)农村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面临的问题
    (二)农村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的自我发展
        1. 培植始终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独特精神
        2. 研习把握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3. 明确把握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4. 正确理解并实施有效教学互动
        5. 注重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6. 因地制宜进行课程教学
        7. 建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

(9)晏阳初“定县试验”与新农村建设中教育与发展的互动聚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晏阳初“定县试验”的思想渊源及运作模式
    (一) 以“四大教育”为抓手, 全方位发挥教育的功能
    (二) 以“三大方式”为手段, 实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三) 以“政教合一”为保证, 农村教育与县政改革并进
二、晏阳初“定县实验”的成效及历史局限剖析
    (一) “定县实验”效果显着, 农村社会呈现积极变化
    (二) 晏阳初“定县实验”的社会影响和历史局限
三、教育与发展聚合互动———新农村建设中的必然选择
    (一) 教育优先, 明确教育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层序
    (二) 以教育的力量谋建设, 以建设推演创新农村教育
    (三) 整合农村教育资源, 重构教育结构, 改革教育体制
    (四) 教育要全方位持续推进, 内容要科学化, 方式要现代化
    (五) 协调互动, 推动教育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
    (六) 量能聚合, 推进农、科、教一体化建设

(10)晏阳初“定县实验”与新农村建设中教育与发展的互动聚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晏阳初“定县实验”的思想渊源及运作模式
    1. 以“四大教育”为抓手, 全方位发挥教育的功能
    2. 以“三大方式”为手段, 实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3. 以“政教合一”为保证, 农村教育与县政改革并进
二、晏阳初“定县实验”成效及历史局限剖析
    1.“定县实验”效果显着, 农村社会呈现积极变化
    2. 晏阳初“定县实验”的历史局限
三、教育与发展聚合互动———新农村建设中的必然选择
    1. 教育优先, 明确教育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层序
    2. 以教育的力量谋建设, 以建设的推演创新农村教育
    3. 整合农村教育资源, 重构教育结构, 改革教育体制
    4. 教育要全方位持续推进, 内容要科学化, 方式要现代化
    5. 协调互动, 推动教育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
    6. 量能聚合, 推进农、科、教一体化建设

四、谈“三教统筹”的大教育观(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D]. 张珍.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2]写给“化学教育博士/硕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论坛”的信[J]. 刘知新.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8(09)
  • [3]大职教视阈下的“新三教统筹”[J]. 丁哲学. 成人教育, 2017(04)
  • [4]为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河北省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纪实[J]. 席东梅,张志增.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10)
  • [5]甘做催化剂,走出一条农村成人教育的新路子[J]. 杨文龙. 才智, 2014(33)
  • [6]20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型与体系构建(1949-2000)——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经纬与演进路径(二)[J]. 赵明安.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4)
  • [7]新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研究[D]. 焦书新. 江西农业大学, 2013(01)
  • [8]乡村教育运动对农村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J]. 黄勇樽.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2(36)
  • [9]晏阳初“定县试验”与新农村建设中教育与发展的互动聚合[J]. 田宝玉.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4)
  • [10]晏阳初“定县实验”与新农村建设中教育与发展的互动聚合[J]. 田宝玉. 保定学院学报, 2012(06)

标签:;  ;  ;  ;  ;  

论“三教一体”的大教育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