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发病率与人体生物节律关系的探讨

小儿肺炎发病率与人体生物节律关系的探讨

一、小儿肺炎发病与人体生物节律关系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覃静松[1](2020)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小儿“脱被征”之脾失健运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小儿“脱被征”之脾失健运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脱被征”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研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共65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单号分为治疗组,33例,双号分为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常规饮食及生活护理指导基础上予口服中药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饮食及生活护理指导;10天为一个疗程,分别在治疗一疗程后的第1天(第一次随访)和1个月(第二次随访)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脱被”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总疗效等,应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平均“脱被”次数:在治疗前后的平均“脱被”次数方面,治疗组依次为,4.61±2.49、2.77±2.33、1.61±1.73,对照组依次为4.47±2.73、4.35±2.89、4.06±2.86;治疗前,两组患儿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平均“脱被”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但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第一次随访相比,第二次随访时治疗组患儿的“脱被”次数减少更为明显(P<0.01)。2、中医证候总积分:两次随访中,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前减少,但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与第一次随访相比,第二次随访时中医证候改善疗效更突出(P<0.05)。3、中医单项症状积分:在改善寐不安、纳呆少食、脘腹胀满、面色暗黄、乏力、大便溏烂的单项中医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嗳气、口干、手足不温方面,两组患儿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临床总疗效:第一次随访,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4.19%(轻度78.57%、中度70.00%、重度50.00%、极重度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25.81%(轻度33.33%、中度22.22%、重度20.00%、极重度0.00%);第二次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升至87.12%(轻度92.86、中度90.00%、重度83.33%、极重度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5.48%(轻度46.67%、中度33.33%、重度20.00%、极重度0.00%)。两次随访中,治疗组的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着(P<0.01);相比于第一次随访,第二次随访时的总有效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轻、中度的“脱被”患儿,疗效更为突出。结论: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小儿“脱被征”脾失健运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患儿“脱被”次数,改善中医脾失健运证相关证候表现,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张宁宁[2](2020)在《膀胱经刮痧对儿童肺炎退热疗效及内生致热原水平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肺炎患儿进行刮痧干预,观察患儿经过干预后的体温变化,进一步分析膀胱经刮痧对儿童肺炎的即时退热疗效和持续退热疗效。同时通过对治疗前后肺炎患儿内生致热原含量变化的统计分析,初步探讨膀胱经刮痧对儿童肺炎退热机制,为其临床推广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病房及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脱落14例,最后对观察组41例,对照组45例进行总结分析。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予抗生素及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背部膀胱经刮痧1次,两组患儿有完整的体温监测表及内生致热原含量检测结果,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观察组的即时退热疗效和两组的持续退热疗效,对比两组内生致热原含量及CRP水平变化。结果:(1)即时退热疗效方面:观察组患儿41例,经治疗后,显效26例,占比63.41%,有效14例,占比34.15%,无效1例,占比2.44%,膀胱经刮痧对儿童肺炎具有较好的即时退热疗效。(2)持续退热疗效方面:两组体温ROC曲线下面积组间比较,观察组体温ROC曲线下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膀胱经刮痧可以减小肺炎患儿体温ROC曲线下面积;两组患儿使用退热西药次数组间比较,观察组使用退热西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膀胱经刮痧可以减少肺炎患儿退热西药的使用频次;观察组的完全退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膀胱经刮痧可以缩短肺炎患儿完全退热时间;观察组完全退热39例,占比45.35%,对照组完全退热25例,占比29.07%,观察组的完全退热率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经刮痧可以提高肺炎患儿完全退热率。(3)内生致热原含量方面:两组内生致热原含量治疗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即处于同一基线,具有可比性;两组内生致热原含量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内生致热原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P<0.05);两组治疗后IL-1β及TNF-α含量组间比较,观察组IL-1β及TNF-α含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及IFN-γ含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膀胱经刮痧可以减少肺炎患儿IL-1β及TNF-α的含量,未能减少IL-6及IFN-γ的含量。(4)CRP方面:两组CRP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CRP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膀胱经刮痧未能降低肺炎患儿CRP水平。(5)住院天数方面:两组患儿住院天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膀胱经刮痧未能缩短肺炎患儿的住院时间。结论:膀胱经刮痧对儿童肺炎具有明确的即时退热疗效。综合分析两组患儿体温ROC曲线下面积、使用退热西药的次数、完全退热时间及完全退热率,膀胱经刮痧具有确切的持续退热疗效,但未能降低患儿CRP水平及缩短住院时间。综合分析两组内生致热原含量变化,提示降低IL-1β及TNF-α含量,进而降低体温调定点水平可能是膀胱经刮痧对儿童肺炎的退热机制。

丁慧鑫,于春光,张春花,王玲,李佩瑶,赵文文[3](2019)在《中医时间护理学应用于胸痹心痛中医护理的前景》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中医时间医学为指导,践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彻天人相应的中医思想,结合胸痹心痛患者的自身时间生物节律和疾病转归时间聚集规律,探究优势病种胸痹心痛的中医护理内容,以期实现中医护理效果的最大化,为解决目前时间护理缺乏规范统一的理论依据和护理临床实践偏离中医时间医学理论的问题提供建议,为优化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提供思路。

黄玲[4](2018)在《基于子午流注纳支法的文献研究从肝脾肾探讨妇科疾病的择时运用规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纳支法治疗妇科疾病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纳支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特点;同时,对纳支法中从肝脾肾论治的各科疾病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从异病同治的角度,探讨妇科疾病从肝脾肾论治的时辰规律,为方法:分别整理纳支法治疗妇科疾病和此法从肝脾肾论治的各科疾病的文献,对疾病的名称、疾病的证型、治疗时间及治疗方法等要素进行数据化处理,并运用统计软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结果:1、纳支法治疗妇科疾病的文献研究通过检索、筛选、分析整理后,统计出纳支法治疗妇科疾病的文献为23篇。23篇妇科文献中,从疾病种类上分析,有11篇文献为妇科腹腔镜术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期(慢性盆腔炎)和月经病各3篇,有2篇文献为围绝经期综合症;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黄体功能不足、排卵障碍、胎位不正的文献各1篇;从证型上分析,从肝脾肾论治的疾病文献为8篇,有2篇文献辨证属湿热证,1篇文献辨证属气血虚弱证,有12篇文献中未明确提及疾病的辨证分型,涉及的疾病为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身体康复类和排卵障碍。在治疗方法上,运用最多的是艾灸、其次为穴位按摩与耳穴压丸,还可选择针刺、服药、中药灌肠、穴位贴敷、中药熨烫等。在治疗时机的选择上,选择最多的为辰时,其次为巳时和卯时,究其原因是纳入的研究对象涉及的多为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的文献,故多选择于胃经、脾经、大肠经流注的辰时、巳时、卯时治疗。2、纳支法治疗从肝脾肾论治的各科疾病的文献研究从肝脾肾论治的各科疾病的文献83篇,其中从肝论治的各科疾病的文献14篇,从脾论治的文献26篇,从肾论治的文献37篇,从脾肾论治的文献4篇,从肝脾论治的文献1篇,从肝肾论治的文献1篇;从肝经论治的疾病中,选择卯时、酉时治疗的最多,其次为子、丑、申、亥时治疗;从脾经论治的疾病中,选择巳时治疗的最多,其次为辰时;从肾经论治的疾病中,选择酉时治疗的文献最多,其次为申时、戌时、卯时。结论:1、子午流注纳支法在临床中的运用是有效的。中医的传统疗法均可与纳支法联合运用,中医外治法运用最为广泛,其次为口服中药的择时运用。2、纳支法在妇科疾病中运用较为多见的是妇科手术后的康复;其次为盆腔炎性疾病、月经病的治疗。纳支法在妇科疾病的运用中,除针刺外,还可选择灸法、穴位贴敷、中药灌肠、耳穴压丸、中药熨烫、中药内服等作为治疗方法。3、总结纳支法治疗从肝脾肾论治的各科疾病的时辰规律,根据异病同治原则,分析妇科疾病从肝脾肾论治的时辰规律:辨证属肝阳上亢型的妇科疾病可选择于卯时治疗,肝阴虚证的妇科疾病可选择于酉时治疗;辨证为脾虚证的妇科疾病,可选择于辰巳时干预;辨证为肾虚的妇科疾病可选择于申酉时、卯时治疗。

徐万超,薛征[5](2017)在《基于“天人相应”时间医学理论防治儿科疾病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天人相应"理论是中医时间医学理论的核心,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该理论认为,辨明节律是治疗基础,顺应自然是治疗核心,借助消长是治疗方法。本文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对近年中医时间医学防治儿科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陈思远[6](2015)在《基于复合型动物模型研究参苓阿胶复方膏剂对气虚体质型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文以气虚体质小鼠为研究对象,旨在改良构建气虚体质小鼠动物模型的方法,并且探讨参苓阿胶复方膏剂(SLEJCO)对于属于气虚体质小鼠之抗疲劳、抗氧化及免疫调节三方面生理机能之作用及其有关机制。方法:将中医学气虚体质的特征表现当做理论基础,借助对比小鼠力竭游泳、水中站立、复合模型组Ⅰ(自由游泳结合水中站立)、复合模型组Ⅱ(控制饮食、自由游泳结合水中站立)4种造模方式,通过对小鼠行为的观察,对小鼠体重、力竭游泳时间比值的计算,以及对小鼠GLU、TC、TG、HDL-C、LDL-C、肝糖原含量、BUN含量、LDH活性等生理学指标的测定,选择满足实验标准之气虚体质小鼠模型。拟定参苓阿胶复方膏剂为干预物质,以10.5g/kg、21.0g/kg、42.0g/kg(生药/小鼠体重)低、中、高三个剂量灌胃参苓阿胶复方膏剂,对正常对照组与气虚模型组小鼠灌胃等量之生理盐水。持续19天后观察各组小鼠的行为差异,检测各组小鼠的体重、力竭游泳时间比值、GLU、TC、TG、HDL-C、 LDL-C、肝糖原、SUN的含量、LDH、SOD、MDA、GSH-Px的活性、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相关数据。结果:气虚模型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活动量降低,呈现出疲劳特性,体重、力竭游泳时间比值、肝糖原含量、SUN含量、LDH活性显着降低(P<0.05), GLU显着升高(P<0.05)。经参苓阿胶复方膏剂干预19天后,SLEJCO低剂量组的小鼠体重、力竭游泳时间比值、肝糖原含量、LDH活性、TG、TC、HDL-C、LDL-C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 GLU、BUN含量、SOD活性、GSH-Px活性、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等指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MDA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SLEJCO中、高剂量组的小鼠体重、GLU、TG、TC、HDL-C、LDL-C、BUN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力竭游泳时间比值、肝糖原含量、BUN含量、LDH活性、SOD活性、GSH-Px活性、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等指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MDA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通过运用控制饮食、力竭游泳组合水中站立的方式,可以比较好的模拟小鼠脾、胃功能减弱导致气虚体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造模方式。2.血糖、血清尿素氮(SUN)、肝糖原、乳酸脱氢酶(LDH)作为评价气虚体质的特异性生理学指标,能够很好的反映机体内糖、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机体疲劳、免疫调节受损,最终造成气虚体质。3.按照中医学理论制作而成的参苓阿胶复方膏剂对气虚体质小鼠血糖、血清尿素氮(SUN)、血清MDA含量起降低作用;对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比值、LDH活性、SOD活性、GSH-Px活性、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起提升作用,通过其一升一降,提示参苓阿胶复方膏剂能够增强气虚体质小鼠抗疲劳、抗氧化功能和调节免疫的作用,这为其推向市场打好了理论基础。

张青[7](2015)在《癫痫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研究及柴贝止痫汤对KA致痫大鼠N-cadherin、MAP2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脑部疾病,全世界约有6500万的癫痫患者。反复的临床发作需要患者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sy drugs,AEDs),且25%-30%的患者对常用AEDs耐药,并容易伴发认知损害、心理疾病、睡眠障碍等。因此,癫痫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癫痫的治疗重在非发作期的预防性治疗,目前的AEDs只是控制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癫痫。根据癫痫发生机制研发阻止、延缓癫痫发生进展的新型AEDs可为更好地治疗癫痫提供线索。中医药治疗癫痫历史悠久,文献丰富,而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在初始脑损伤后的潜伏期、慢性期的发作间期以及服用AEDs而无痫性发作的稳定期,应用中医药纠正偏颇的体质状态对预防癫痫发作意义重大。目的:初步探讨癫痫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观察柴贝止痫汤潜伏期干预对癫痫大鼠行为学、N-cadherin和MAP2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为更好地基于体质调节治疗癫痫、延缓癫痫发生发展、预防发作、提高AEDs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临床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全面采集癫痫患者的临床信息,并填写癫痫临床观察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及有关成年癫痫患者认知、睡眠、情绪、生活质量等情况的相关量表,初步观察癫痫患者体质总体分布情况,运用卡方检验比较各体质在不同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治疗难易度上的分布差异,分析不同体质患者认知障碍、睡眠紊乱、心理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探讨体质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实验研究1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采用侧脑室注射海人酸制备癫痫持续状态后颞叶癫痫模型,随机分为2周组和4周组,每个时间点再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4个亚组。假手术组大鼠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亦分为2周组和4周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在造模术后24小时分别给予柴贝止痫汤、卡马西平、柴贝止痫汤联合卡马西平灌胃治疗。2周组给药2周,4周组给药4周。给药4周组观察记录各亚组大鼠癫痫发生率、首次发作潜伏期、发作频次、平均发作持续时间。给药结束后腹腔注射水合氯醛,断头取脑,应用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2周、4周不同时间点各亚组大鼠海马N-cadherin和MAP2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临床研究1.共纳入322例患者,其中平和质121例,偏颇体质201例,偏颇体质类型中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质(21.43%)、气虚质(21.12%)、气郁质(17.08%)、阳虚质(15.53%)、阴虚质(14.29%)、痰湿质(10.25%)、瘀血质(4.97%)、特禀质(4.04%)。2.九种体质分布特点(1)性别:气郁质(P<0.05)、瘀血质(P<0.01)女性多于男性。(2)年龄:平和质在<18岁出现的比例最高(P<0.01),气虚质(P<0.05)、气郁质(P<0.05)、痰湿质(P<0.01)、阳虚质(P<0.01)在≥40岁患者出现的比例最高。(3)严重程度:平和质在无发作、发作轻的分布较多(P<0.01)。(4)治疗难易程度:平和质非难治的比例高于难治性(P<0.05),气郁质(P<0.05)、阳虚质(P<0.05)难治性的比例高于非难治性。(5)是否肥胖:湿热质患者肥胖的比例高于非肥胖患者所占的比例(P<0.01)。3.不同体质癫痫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认知障碍:气虚质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的比例高于认知正常的(P<0.05)。(2)焦虑:平和质患者焦虑比例低于非焦虑(P<0.01),气虚质(P<0.01)、气郁质(P<0.05)、痰湿质(P<0.05)、湿热质(P<0.05)、阴虚质(P<0.05)患者焦虑的比例高于非焦虑。(3)抑郁:平和质抑郁患者比例明显低于非抑郁(P<0.01),气虚质(P<0.01)、气郁质(P<0.01)发生抑郁的比例高于非抑郁。(4)失眠:平和质患者失眠的比例明显低于睡眠正常的(P<0.01),气虚质(P<0.01)、阳虚质(P<0.05)、阴虚质(P<0.05)出现失眠的比例高于非失眠。(5)日间过度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EDS):平和质患者EDS的比例明显低于非EDS(P<0.01),气虚质(P<0.01)、湿热质(P<0.01)、阳虚质(P<0.01)EDS的比例比非EDS高。4.体质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1) 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QOLIE-89的总分及17个方面与平和质得分呈正相关(P<0.05),与8种偏颇体质得分呈负相关,大部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平和质对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均起促进作用(P<0.05),气郁质是降低QOLIE-89总分及大部分方面的主要因素(P<0.05),气虚质主要影响精力/疲劳和疼痛(P<0.05)。实验研究1.动物行为学观察(1)4周各亚组大鼠癫痫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2)各治疗组首次发作潜伏期均较模型组延长(P<0.01),各治疗组之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中西药联用可降低癫痫大鼠发作频次(P<0.01)。(4)各治疗组较模型组发作持续时间均缩短(P<0.01),西药(P<0.05)、中西药(P<0.01)优于中药,中西药优于西药(P<0.01)。2.Western blot检测N-cadherin、MAP2的表达(1)2周N-cadherin在模型组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中药组(P<0.05)、中西药组(P<0.01)的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2)4周N-cadherin在模型组的表达量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西药(P<0.05)、中西药联用(P<0.01)可降低其表达,且中西药的作用优于单用西药(P<0.05)。(3)2周MAP2在模型组的表达增高(P<0.01),中西药联用可降低其在海马的表达(P<0.05)。(4)4周各组MAP2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cadherin mRNA和MAP2 mRNA的表达(1)2周模型组大鼠海马N-cadherin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P<0.05)、中西药组(P<0.01)的表达降低,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4周模型组N-cadherin mRNA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P<0.05)、西药组(P<0.01)的表达下降,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3)2周模型组MAP2 mRNA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表达均降低,仅西药组(P<0.01)、中西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4)4周模型组MAP2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P<0.05)、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P<0.01)的表达均增高,各治疗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1.癫痫患者体质以偏颇质为主,在偏颇体质类型中较常见的为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2.体质在不同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是否难治的分布上有差异:女性气郁质、瘀血质多于男性,平和质在青少年出现的比例高,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痰湿质在中老年分布较多;平和质在无发作、发作轻的分布较多;平和质难治的少,气郁质、阳虚质难治的多。3.不同体质类型癫痫患者共患病的情况也有差异:平和质是保护性体质,癫痫伴发症的几率较少;气虚质患者更易出现认知障碍;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患者焦虑的较多,气虚质、气郁质患者比较容易伴发抑郁;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患者易出现失眠,而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多EDS。4.体质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平和质对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均起促进作用,气郁质是降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体质因素。5.KA致痫大鼠SE后2周N-cadherin、MAP2及其mRNA的表达增加,4周N-cadherin及其mRNA的表达增加,二者可能参与了SE后癫痫的发生、发展。6.SE后潜伏期应用柴贝止痫汤可延长首次发作潜伏期,缩短平均发作持续时间,进入慢性发作期后,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可降低大鼠发作频次。7.柴贝止痫汤可调控SE后潜伏期海马N-cadherin及其mRNA、MAP2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潜伏期干预癫痫的机制之一

王倩[8](2015)在《基于《伤寒论》热利三方医案文献的中药处方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中医经典着作之一,《伤寒论》中所载诸方因配伍精当,疗效卓着而被冠以“经方”之名并在后世广为流传。然而,由于病证变化多端,加之时代的变迁与度量衡制的更替,历代医家使用经方时常常同时融合了年代的特点与个人的经验,而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药量或药味的加减,这就使得经方本原剂量的面貌逐渐模糊,并在临床用量上表现出重剂与轻剂并存的局面。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三方均为临床常用的经方方剂,在量的使用上均存在上述问题。不仅如此,由于三方还常以全方或单药加味的形式相兼为用,这时,如何通过量的调配来使加减后的方剂形成新的平衡,从而实现取长补短的效果,也是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课题,并因当前合方或加味处方形式的广泛存在,而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意义。无论古今或中医、西医,合理的药量均是治疗取效的关键。但相对于西医周详的标准化用药指南,中医在对药量的把控上更具有经验性与模糊性的特点,部分既有的用量方针,如“三因制宜”等,多为概括性的、语言描述性的整体原则,因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故对临床的指导性与实用性均较为有限。基于上述,本文以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三方医案文献为依据,通过疏理三方临床用量的使用情况,探寻蕴涵于其中的处方用量控制方法和规律,并使其尽可能的客观化、具体化,进而为中医师临床对三方处方用量的掌握与把控提供直观、有效、且便于应用的参考依据。研究目的:1厘清自明代至今《伤寒论》热利三方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的临床用量情况,其中包括经方原方用量、各组成药味用量、各组成药味用量配伍比例,并以所在医案处方总量作为参照对比。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并量化方剂结构,中药相互作用,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和病证信息(发病时间、病程长短,各相关症状与舌象、脉象)对三方各药味用量的实际影响,归纳、提炼蕴涵其中的中药处方用量控制方法与规律。2以三方作为一整体,探测规律性的处方用量模式与调控方法,建立三方中药处方用量的预测模型。3分析三方药味用量和配伍关系在其各自主方与他方之间的异同,为中药用量在方剂中的调配提供依据,并据此得到分类规则以用于文献研究与临床使用的参考。4统计医案处方中加味药的使用情况,对其中常用者与三方药味用量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参与到三方组方用量模式之中的具体方式分别进行探测,以作为三方临床合理加减使用的参考依据。5建立葛根芩连汤各药味用量-各主要药效组分含量的预测模型,对比两种用量配比情况下,各药效组分含量的变化情况和各药味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从处方量-煎煮量这一角度对中药处方用量控制研究和处方用量合理性检验方法进行探讨。6通过对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与评估,获取相应的数据资料,为相关研究的算法选用提供依据。研究对象:1 1368年(明代)~2014年6月,明言以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三方之一为主方,或含有三方之一至少3味组成药物,且全方总药味不超过8味,用于治疗下利的临床个案医案。2 1949年~2014年6月发表,有关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含量测定的研究文献。研究方法:1数据采集与录入:基于《中华医典》、已发行医案集选与数据检索平台,依据数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医案、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并对重复者予以剔除,将所纳入的医案信息与文献数据分别录入预先设计的Microsoft Excel 2007数据表。2数据预处理:包括①相关术语用语的规范化处理,如中医病名、中医证型、症状、中药名称等;②部分语言描述性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如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病程,症状、舌象、脉象等,并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其一按症状的有无,其二按症状的轻重分级;③中药用量单位的统一,药效组分含量单位的统一。3数据分析:采用K-Miner软件系统,根据各部分内容的特点,分别选取适配的算法进行分析或建模,其中主要选用的方法包括分类算法、回归算法、聚类算法、相关分析以及属性重要性打分算法等。研究结果: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所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方剂用量: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三方在后世应用当中用量范围较广,全方量与各药用量配比均较原方有较大调整,且多为加味或合方使用。其中葛根芩连汤中各药君臣佐使角色基本不变,但各药在用量上的差异多有缩小,并以葛根、黄连为着;黄芩汤中,芍药用量比例显着增加,且常与黄芩以1:1用量使用;白头翁汤中,白头翁用量配比多在方中居首,黄连用量明显减少,秦皮用量相对增加且常高于黄连和黄柏用量。中药用量:三方各药味在用量范围上均有一定广度,并以攻邪之品为着,扶正之品的用量范围相对较窄,成人和儿童的处方用量均大体符合这一特点。此外,成人在方量与单味药用量的最大值上均明显高于儿童,但最小值却多与儿童用量接近,并有部分低于儿童用量者,这也反映出成人的中药处方用量范围更为宽广,而儿童则相对狭窄,且二者之间具有相当程度的交集。具体分析结果包括:①采用决策树分类算法建立三方--各药味用量模型,得到分类规则如下:若葛根芩连汤为主方,则葛根用量当>3.0g,若加白头翁则需≤6.0g,若>6.0g,则不可同时有黄柏;若白头翁汤为主方,则白头翁用量不为0,若同时无秦皮,则葛根需≤3.0g,且黄芩≤12.5g,若有秦皮,则黄芩用量不受限定。②三方交叉药味用量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葛根芩连汤与黄芩汤中的黄芩、甘草用量有显着差异,葛根芩连汤与白头翁汤中的黄连用量无显着差异。③各药味用量的相关分析:分别对三方10味组成药味与三方10味主药+10味常用加味药进行了用量间的相关分析,得到两药用量函数表达式有:葛根用量=0.95785103×黄芩用量+1.52477879, 白头翁用量=1.08781865×黄柏用量+3.54663593,白头翁用量=1.06093496×秦皮用量+2.51797048,黄柏用量=0.5444367 x秦皮用量+0.75104051,并得到可显示诸药味两两之间用量相关程度的相关系数。④分别采用属性重要性打分算法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将患者基本信息和病证信息中各项对中药用量所存在具体影响程度进行了数值量化。处方用量模式:①分别基于三方10味组成药味与三方10味主药+10味常用加味药,采用聚类分析算法各得到5个处方用量模式,并对各自方证进行了分析;②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建立了基于患者基本信息和病证信息的三方各药味用量预测模型,并对模型功能进行了测试。处方量--煎煮量:采用神经网络回归、广义线性回归算法,建立了基于葛根芩连汤各药味用量的各主要药效组分含量组合预测模型,并对葛根芩连汤5:3:3:2和8:3:3:2两种用量配比情况下,上述各主要药效组分含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支持8:3:3:2用量配比的合理性;此外,以各主要药效组分含量为监测目标,分别描绘了上述两种用量配比情况下,各药味间相互作用的的模拟曲线。结论:以上研究结果逐层厘清了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自明代至今的临床用量使用情况,探讨了其中潜藏的中药处方用量控制方法和规律,量化了部分语言描述性的用量控制原则,从而为临床对三方中药处方用量的把控提供了更加客观、便捷的参考依据。但结合中医理论来看,其中部分模型评估和分析结果并不理想,考虑主要是与数据总量及分布、医案文献质量、数据处理方法及过程、研究者自身知识储备缺乏等方面的原因有关,对此,我们在总结讨论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对中药处方用量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重点进行了推测和展望。

蔡作英[9](2015)在《湿毒方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湿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湿毒方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湿毒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以及有效方剂。方法:将72例西医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诊断为咳嗽,辨证属于湿热证,年龄在3-14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1、阿奇霉素10mg/kg.d静滴/口服*3天,休息4天。2、喜炎平8mg/kg.d静滴,3、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滴(3-6岁:每次1/2安瓿,每天三次;6-12岁:每次1安瓿,每天2-3次;12岁以上每次1安瓿,每天2-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湿毒方(3岁,30-50m1.potid;4-7岁,50-80ml.po tid;7-14岁,80-120ml.po tid),疗程为1周。进行治疗前后的两组自身比较及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主症及次症疗效的比较,评价湿毒方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组愈显率75%,对照组愈显率33.33%。治疗组及对照组自身前后在各主症及次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上均有显着疗效。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上有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各次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食欲、口臭、舌苔的改善上,P<0.05,故从改善次要症状的食欲、口臭、舌苔三方面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着。结论:湿毒方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湿热证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以及进一步研究。

荀春铮[10](2014)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证候特征及与发作时间相关性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发作时间规律的调查,初步探讨其证型与时间规律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对于此病的诊断、治疗。方法本研究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湖南省洞口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住院部就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填写临床调查表,确定证型,整理调查结果,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本研究中各证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疾病中所占比重不同,风热犯肺证占53.64%,风寒袭肺证占20.53%,肺气亏虚证占16.56%;其发生男性占54.97%,女性占45.03%,没有性别差异(P>0.05),;其在各年龄期的发生率不同(P<0.01),以学龄前期(3-7岁)的发病最多,占总体的53.64%;其病程多集中在14天以内(P<0.01);其发生没有季节差异(P>0.05);其咳嗽在各个时辰的发作有差异(P<0.01),以夜间戌时(19:00-21:00)为主,占36.42%;其次为清晨卯时(7:00-9:00)与不定时。风寒袭肺证在夜间戌时多见(P<0.05);风热犯肺证咳嗽以清晨卯时、夜间戌时多见(P<0.01);肺气亏虚证咳嗽没有集中的时辰(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的发作时间有集中趋势,其发作高峰集中在夜间戌时(19:00-21:00),其次为清晨卯时(7:00-9:00)与不定时;且其证型与发作时间存在相关性,风寒袭肺证的咳嗽在夜间戌时多见,风热犯肺证的咳嗽在清晨卯时、夜间戊时多见,而肺气亏虚证的咳嗽发作没有时辰规律。

二、小儿肺炎发病与人体生物节律关系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肺炎发病与人体生物节律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小儿“脱被征”之脾失健运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理论探讨
    1 小儿“脱被征”
        1.1 小儿“脱被征”释义
        1.2 小儿“脱被征”的起源及研究进展
    2 中医对小儿“脱被征”的相关认识
        2.1 从“营卫气血”辨析小儿“脱被征”
        2.2 小儿“脱被征”与“三焦”
    3 现代医学对小儿“脱被征”的相关认识
        3.1 小儿“脱被征”的病因探讨
        3.2 小儿“脱被征”与脑-肠轴
        3.3 基于脑-肠轴探讨从脾胃论治小儿“脱被征”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脱落、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病例采集与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中医积分评定标准
        2.6 安全性评价
        2.7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结果
        3.1.1 病例收集完成情况
        3.1.2 两组病例性别比较
        3.1.3 两组病例年龄比较
        3.1.4 两组病例病情比较
        3.1.5 两组病例病程比较
        3.1.6 治疗前平均“脱被”次数比较
        3.1.7 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3.1.8 治疗前单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2 实验结果分析
        3.2.1 治疗后的平均“脱被”次数
        3.2.2 治疗后“脱被”程度的变化
        3.2.3 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
        3.2.4 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积分
        3.2.5 不同“脱被”程度下的随访疗效比较
        3.2.6 不同“脱被”病程下的随访疗效比较
        3.2.7 两次随访的总疗效比较
        3.3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
    1 “脱被征”脾失健运的证侯分析
    2 吾师治疗“脱被征”之脾失健运的思路辨析
    3 四君子汤治疗小儿脾失健运证疾病的相关研究
        3.1 脾失健运与四君子汤
        3.2 四君子汤临床应用
        3.3 四君子汤药理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及评价
        4.1 一般资料的分析
        4.2 疗效结果的评价
        4.2.1 治疗后的“脱被”情况
        4.2.2 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
        4.2.3 临床总疗效
    5 不足与展望
        5.1 不足
        5.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小儿“脱被征”中医辨证论治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膀胱经刮痧对儿童肺炎退热疗效及内生致热原水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发热的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外治法对儿童肺炎退热疗效的研究进展
        1 中医辨治肺炎喘嗽
        2 肺炎喘嗽外治退热疗法
        3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西医对发热的认识
        1 生理性体温
        2 体温调节机制
        3 调节介质
        4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样本量估算
        3 诊断标准(见附录1)
        4 筛选标准
        5 研究方法
        6 观察指标
        7 体温观察表(见附录2)
        8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 基线资料比较
        2 临床疗效分析
        3 内生致热原含量比较
        4 CRP水平比较
    讨论分析
        1 肺炎喘嗽证候分析
        2 刮痧疗法
        3 足太阳膀胱经
        4 研究结果分析
    研究结论
    研究中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1
附录2 体温监测表
附录3
附录4 技术路线图

(4)基于子午流注纳支法的文献研究从肝脾肾探讨妇科疾病的择时运用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纳支法治疗妇科疾病的理论与临床
    1.子午流注纳支法的研究概况
        1.1 子午流注纳支法的起源与发展
        1.2 子午流注纳支法的具体内容
        1.3 纳支法中经脉流注与脏腑辨证的关系
    2.从肝脾肾择时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概况
        2.1 从肝脾肾论治妇科疾病的理论基础
        2.1.1 妇科疾病从肝论证
        2.1.2 妇科疾病从脾论治
        2.1.3 妇科疾病从肾论治
        2.2 从肝脾肾择时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2.3 纳支法在妇科运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3.1 妇科疾病择时治疗方法的选择
        2.3.2 妇科疾病择时治疗时机的选择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1.研究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
        1.2.1 检索策略
        1.2.2 检索词
        1.3 文献筛选
        1.4 资料提取
        1.5 统计学方法
        1.6 文献检索流程图
    2.研究结果
        2.1 文献总体情况
        2.1.1 中药内服的时辰选择
        2.1.2 外治法的时辰选择
        2.2 纳支法治疗妇科疾病的文献统计
        2.2.1 纳支法中妇科疾病所涉及的病名
        2.2.2 纳支法中妇科疾病所涉及的证型
        2.2.3 纳支法中妇科疾病所涉及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时间
        2.3 纳支法中从肝脾肾论治的疾病的文献统计
        2.3.1 从肝论治的疾病的文献研究
        2.3.2 从脾论治的疾病的文献研究
        2.3.3 从肾论治的疾病的文献研究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纳支法的文献研究结果分析
        1.1 文献整体情况
        1.2 纳支法治疗妇科疾病的文献分析
        1.3 纳支法中从肝脾肾论治的疾病的文献分析
    2.妇科疾病从肝脾肾论治的时辰规律探讨
        2.1 从肝论治的妇科疾病的择时治疗探讨
        2.1.1 卯时治疗
        2.1.2 酉时治疗
        2.1.3 子时、丑时治疗
        2.2 .从脾论治的妇科疾病的择时治疗探讨
        2.2.1 辰巳时治疗
        2.2.2 亥时治疗
        2.3 .从肾论治的妇科疾病的择时治疗探讨
        2.3.1 申酉时治疗
        2.3.2 卯时治疗
        2.3.3 戌时治疗
第四部分 结语
    1.结论
    2.主要工作与创新
        2.1 主要工作
        2.2 创新
    3.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纳入本研究文献一览
附录二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基于“天人相应”时间医学理论防治儿科疾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天人相应”理论形成及其与儿科疾病的关系
    1.1“天人相应”理论基础
    1.2“天人相应”理论与小儿生理, 病理特点
2“天人相应”理论治疗儿科疾病原则
    2.1 辨明节律是治疗基础
    2.2 顺应自然是治疗核心
    2.3 借助消长是治疗方法
3“天人相应”理论的临床应用
    3.1 日节律
    3.2 年节律
4 展望

(6)基于复合型动物模型研究参苓阿胶复方膏剂对气虚体质型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第一章 气虚体质的研究进展
    1 体质
        1.1 体质的定义
        1.2 体质的分类
        1.3 体质的重要作用
    2 气虚体质的研究概况
        2.1 气虚体质的概念
        2.2 气虚体质的表现及特征
        2.3 气虚体质的形成因素
        2.4 气虚体质与相关脏腑功能的关系
        2.5 气虚体质与其他体质的兼挟状况
        2.6 气虚体质的实验研究
        2.7 气虚体质的可调性
第二章 改良型气虚体质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动物与饲养条件
        1.3 实验方法
        1.4 各项实验指标的测定
        1.5 标本采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小鼠行为观察,体重变化
        2.2 小鼠体重和力竭游泳时间比值变化
        2.3 小鼠血液GLU、HDL-C等指标的变化
        2.4 小鼠肝糖原、血清尿素氮(SUN)血清LDH、活性的变化
        2.5 组织器官切片结果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参苓阿胶复方膏剂对气虚体质小鼠的生理机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1.5 实验方法
        1.6 小鼠气虚体质造模实验
        1.7 实验测定指标
        1.8 小鼠标本采集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鼠行为学观察
        2.2 参苓阿胶复方膏剂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2.3 参苓阿胶复方膏剂对小鼠血液各常规指标的影响
        2.4 参苓阿胶复方膏剂对气虚体质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影响
        2.5 参苓阿胶复方膏剂对气虚体质小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2.6 参苓阿胶复方膏剂对气虚体质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参苓阿胶复方膏剂对气虚体质小鼠体重的影响
        3.2 参苓阿胶复方膏剂对气虚体质小鼠GLU、HDL-C、LDL-C、TC、TG的影响
        3.3 参苓阿胶复方膏剂对气虚体质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影响
        3.4 参苓阿胶复方膏剂对气虚体质小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3.5 参苓阿胶复方膏剂对气虚体质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4.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癫痫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研究及柴贝止痫汤对KA致痫大鼠N-cadherin、MAP2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癫痫中医体质研究进展
        概述
        常用的体质分型
        体质与疾病
        体质与癫痫
        小结、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癫痫发生研究进展
        模型的选择
        癫痫发生的机制
        抗癫痫发生药物
        小结、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癫痫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数据录入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基线资料
        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体质与癫痫共患病
        体质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癫痫体质研究的重要性
        癫痫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分析
        体质与癫痫共患病
        体质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
        创新、不足与展望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柴贝止痫汤对KA致病大鼠N-cadherin、MAP2表达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研究结果
        动物行为学观察
        Western blot检测海马N-cadherin、MAP2的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N-cadherin mRNA、MAP2 mRNA的表达
    讨论
        癫痫发生模型的选择
        神经网络重蛆与癫痫发生、发展
        N-cadherin、MAP2与神经网络重组
        柴贝止痫汤的疗效
        中西药疗效比较分析
        中医治疗癫痫时机和突破口的选择
        创新、不足与展望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8)基于《伤寒论》热利三方医案文献的中药处方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伤寒论》热利三方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临床应用与研究概述
        1.1 历代医家对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的认识与观点
        1.2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的当代临床应用概述
        1.3 与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用量相关的当代研究概述
        1.4 小结
    2 中药用量相关影响因素概述
        2.1 疾病方面的影响
        2.2 中药方面的影响
        2.3 患者方面的影响
        2.4 医师方面的影响
        2.5 小结
    3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概要及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况
        3.1 方药性味归经的判别
        3.2 方剂配伍规律的探寻
        3.3 中医分型辨证依据的获识
        3.4 专家系统的研发
        3.5 方药疗效的评价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伤寒论》热利三方医案的中药处方用量研究与算法应用探讨
    引言
    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
        1 医案纳入标准
        1.1 医案类别
        1.2 医案年代跨度
        2 医案排除标准
        2.1 医案类别
        2.2 医案年代
        2.3 医案疗效
    研究内容
        1 数据来源
        2 数据研究内容设计
        2.1 医案相关信息研究内容设计
        2.2 医案病证信息研究内容设计
        2.3 中药用量信息研究内容设计
    研究方法
        1 数据采集与录入
        2 数据预处理
        2.1 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处理
        2.2 语言信息的数字化处理
        2.3 中药用量单位的统一
        3 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与统计分析
        3.1 K-miner软件系统的特点与优势
        3.2 课题拟采用的数据挖掘方法
        4 研究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三方整方用量与配伍比例研究--方剂用量
        1.1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整方用量的统计分析
        1.2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用量配伍比例的统计分析
        1.3 小结
        2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各药味用量与应用规律研究--中药用量
        2.1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各药味用量的统计分析
        2.2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与各药味用量的相关性探测--方剂与中药用量
        2.3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各药味用量的相互作用探测--中药相互作用与中药用量
        2.4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各药味用量与患者基本信息和病证信息的相关性探测--患者基本信息、病证信息与中药用量
        2.5 小结
        3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的处方用量方法研究
        3.1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的处方用量模式探测--基于三方的计算机聚类成方分析
        3.2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各药味用量与患者基本信息和病证信息的关系探测--基于三方的处方用量预测建模
        3.3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含量测定文献的中药处方量--煎煮量研究
    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
        1 文献纳入标准
        2 文献排除标准
    研究方法
        1 数据采集与录入
        2 机器学习与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1 葛根芩连汤各主要药效组分含量与各药味处方用量的关系建摸
        1.1葛根素含量与各药味处方用量的关系建模
        1.2 黄芩苷含量与各药味处方用量的关系建模
        1.3 盐酸小檗碱含量与各药味处方用量的关系建模
        1.4 甘草酸含量与各药味处方用量的关系建模
        2 模型应用
        2.1 葛根芩连汤配伍比例--5:3:3:2
        2.2 葛根芩连汤配伍比例--8:3:3:2
        3 小结
        4 对中药处方用量研究的启示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湿毒方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湿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咳嗽的认识
        1.1 病名沿革
        1.2 中医学对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
        1.2.1 五脏与咳嗽的关系
        1.2.1.1 咳嗽与肺
        1.2.1.2 咳嗽与脾
        1.2.1.3 咳嗽与肝
        1.2.1.4 咳嗽与心
        1.2.1.5 咳嗽与肾
        1.2.2 咳嗽与六腑的关系
        1.2.3 咳嗽与五运六气的关系
        1.2.4 咳嗽与时间的关系
        1.3 中医学对咳嗽治疗
        1.3.1 内治法
        1.3.2 外治法
        1.4 小儿咳嗽与成人的区别
        1.5 小儿湿热咳嗽
        1.6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 临床实验设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诊断标准
        1.2.1.1 中医疾病诊断表准
        1.2.1.2 中医证候诊断表准
        1.2.2 西医诊断诊断表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1.6 试验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用药
        2.1.1 试验药物
        2.1.2 分组
        2.2 合并用药
        2.3 观察方法
        2.4 观察疗程
        2.5 观察项目
        2.6 疗效评判
        2.6.1 积分标准
        2.6.2 疗效指数公式
        2.6.3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一周后)
        2.6.4 疗效分级评价标准
        2.6.5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2.6.6 安全性判定
    3 统计学方法
        3.1 一般资料分析
        3.1.1 性别
        3.1.2 年龄
        3.1.3 病程
        3.2 临床疗效比较
        3.2.1 治疗前主要症状比较
        3.2.2 治疗前次要症状比较
        3.2.3 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
        3.2.3.1 主症疗效比较
        3.2.3.2 次症疗效比较
        3.2.4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3.2.4.1 主症疗效比较
        3.2.4.2 次症疗效比较
        3.2.5 治疗组对照组之间疗效比较
        3.2.6 安全性比较
        3.2.7 病例脱失情况
        3.3 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湿毒方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湿热证证)立题依据
        4.2 方药分析
        4.3 舌苔的变化在湿热咳嗽中的重要性
        4.4 2014年五运六气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附件2
综述
    参考文献

(10)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证候特征及与发作时间相关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调查指标
        2.3 病例收集结果
        2.4 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发病的证型分布
    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证型与性别的相关性
    3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证型与年龄的相关性
    4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证型与病程的相关性
    5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证型与发病季节相关性
    6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各证型与发作时辰的关系
第三部分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咳嗽”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研究
        1.2 治疗探讨
    2 现代医学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2.1 概述
        2.2 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机制
        2.3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3 时间医学的探讨与发展
        3.1 中医时间医学的探讨
        3.2 西医时间医学的发展
        3.3 时间医学在咳嗽方面的研究现状
    4 研究结果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四、小儿肺炎发病与人体生物节律关系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小儿“脱被征”之脾失健运证的临床观察[D]. 覃静松.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膀胱经刮痧对儿童肺炎退热疗效及内生致热原水平影响的研究[D]. 张宁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中医时间护理学应用于胸痹心痛中医护理的前景[J]. 丁慧鑫,于春光,张春花,王玲,李佩瑶,赵文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16)
  • [4]基于子午流注纳支法的文献研究从肝脾肾探讨妇科疾病的择时运用规律[D]. 黄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基于“天人相应”时间医学理论防治儿科疾病研究进展[J]. 徐万超,薛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08)
  • [6]基于复合型动物模型研究参苓阿胶复方膏剂对气虚体质型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D]. 陈思远. 扬州大学, 2015(05)
  • [7]癫痫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研究及柴贝止痫汤对KA致痫大鼠N-cadherin、MAP2表达的影响[D]. 张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0)
  • [8]基于《伤寒论》热利三方医案文献的中药处方用量研究[D]. 王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0)
  • [9]湿毒方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湿热证)的临床观察[D]. 蔡作英.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
  • [10]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证候特征及与发作时间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 荀春铮.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小儿肺炎发病率与人体生物节律关系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