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计划的编制应分步进行

审计计划的编制应分步进行

一、编制审计计划应分步进行(论文文献综述)

马艳秋[1](2021)在《开展审计对象调查 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开展审计对象调查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出发,基于黑龙江省审计机关以往开展审计对象调查的经验做法和2021年度厅本级开展审计对象调查的创新性探索,从建立审计对象库、审计项目库、加强审计工作统筹等三个方面,对进一步优化审计对象调查、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提出优化建议。

胡琳[2](2021)在《强化审计工作统筹 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文中认为目前,审计系统在审计工作统筹方面尚未形成系统、完备的机制保障。本文结合我厅审计工作实际,坚持向统筹要效率、靠创新提效能,围绕理念树立、项目谋划、人员力量调配、项目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审计工作统筹推进的具体途径和建议。

程培培,姜凝,宋毅来[3](2021)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三维一体”系统化内部审计转型路径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航天企业因自身发展需要,内部审计转型势在必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提出了系统化内部审计转型思路,设计了做精审计项目、做深审计管理、创新审计流程"三维一体"的实施路径。

黄新夏[4](2021)在《关于国有企业安全发展的内控管理数字化的研究——以LQ集团实践为例》文中指出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对保证国有企业贯彻实施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有效地防范企业各类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LQ集团内部控制数字化管理为例,阐述对搭建内部控制数字化管理的路径思考,通过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并运用数字化手段升华体系建设、延伸审计维度的应用实践,实现助力企业防控风险、促进企业安全发展的目标。

王凌智[5](2021)在《论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文中指出一、引言2018年1月12日,审计署印发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国有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总审计师协助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管理内部审计工作。"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了,国有企业是否按照这一规定建立了总审计师制度,是我们研究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以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97家中央企业为例,比较了总会计师、总审计师建立情况,分析了建立总审计师存在的问题,由此得出,应加快推进这项制度的落地,以发挥总审计师制度应有的作用。

范小红[6](2020)在《XD电气公司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评价及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面对的经营和投资风险日益加大。企业与金融机构因巨额亏损而破产、倒闭的事件时有发生,舞弊和违规事件也层出不穷,从这些惨痛的案例中我们总能发现内部控制失控的踪影。内部控制完善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而采购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和公司成本控制的重点,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我国缺少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监督力度有待提升、采购预算控制严重缺失、尚未严格管控内部数据、信息与沟通系统落后的内部控制现状,加强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评价及优化,促进企业采购业务顺利进行,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势在必行。本文以XD电气公司采购业务为研究对象,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特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通过收集内部控制文件、组织机构图、采购流程图、年度报告等资料,对XD电气公司采购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掌握,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问卷调查、穿行测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XD电气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进行有效性研究,从而进行全面客观评价。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构建符合XD电气公司经营管理所需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路,提出优化XD电气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方案。应包括加强供应商管理、优化采购方式、加强质量管理及付款管理的优化措施,以及夯实监督责任、建立举报制度、完善外部监督的保障措施。并以XD电气公司为例,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建议。

贾云洁[7](2018)在《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8月31日修订通过的《预算法》,明确了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职责授权,政府决算草案审计作为一个必经的程序,内嵌到预算管理过程中,本级决算审计得到完整授权,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得以提升。然而,授权并非意味着必然的供给。如何确保政府决算审计的有效开展?需要什么样的机制保障?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研究关注的焦点话题。梳理现有文献发现,我国政府决算审计理论研究单薄,规范研究较多、实证分析偏少,且以实务操作研究为主,缺乏对决算审计发展演变规律的探讨,理论认知不统一、系统性研究匮乏。截至目前,既无博士硕士论文对决算审计的专题研究,也无决算审计的专着面世。现有决算审计理论研究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审计实践技术规范的建设,加上现行行政型审计体制的制约,严重阻碍了我国政府决算审计的发展。基于现行研究的不足,本文期望在决算审计的发展变迁规律、供求偏差、审计体制改革、决算审计理论理念框架以及审计法规建设上有所突破。在基本概念界定和社会契约、委托代理、公共受托责任、国家治理、制度环境、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等理论基础的分析支撑之上,本文梳理了我国制度环境变迁下的决算审计授权沿革。研究发现:一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影响决算审计授权变迁的动力来源,制度环境变化催生了决算审计需求的变化,由此形成不同阶段决算审计的功能定位及业务授权的变化;二是我国决算审计发展演变规律特征:由单纯的行政属性审计逐渐向政治属性审计转变;从单一“上审下”模式逐渐向“同级审”扩展;真实、效益目标逐渐被重视、信息供给维度更加丰富;审计业务模式逐渐同世界接轨;专业化发展是审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政治属性审计定位下的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其外部“应然”需求特征为:政治属性审计功能定位,高质量的信息供给,专业化、规范化的政府决算审计服务。而我国决算审计的现实供给状况如何?来自审计一线的反馈信息可为佐证。为此,本文选择了案例研究法,在统计分析公开的决算审计项目相关信息基础上,优选已开展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四个审计机关作为案例样本,进行深入调研访谈。通过访谈问卷及公开数据发现:样本单位政府决算审计探索起步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决算审计模式;在整合利用社会中介资源、业务流程管理、审计报告模式、审计法规体系同步建设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对其项目计划、审计方法模式、资源投入与整合、质量控制、审计意见发表、审计结果公开、审计法规依据、理论认知和审计体制保障等多个方面调查访谈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政府决算审计“实然”供给状况为:政治属性审计功能的发挥限受限,信息供给有限,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决算审计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造成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求偏差的根源是什么?为此,本文在访谈问卷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分析造成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给偏差的根本原因:一是内置于一级政府的行政型审计体制与本级政府决算审计的政治属性授权存在冲突,出现了“下审上”、“内服务于外”的悖论,其实质影响是架空了政府决算审计的法律授权,政府决算审计业务开展缺乏有效的审计体制保障。二是理论概念框架研究滞后,政府决算审计的报表审计业务属性不明确,鉴证职能及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缺乏系统论证;审计目标层次缺乏区分、认知不统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概念界定不清晰,一致认可的审计意见类型和独立审计报告模式尚未形成。决算审计理论单薄,难以发挥实践指导力,更无法有效统领审计法规体系的建设。三是政府决算审计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一者是政府决算审计授权、标准性法规尚未实现协同修订,再者是专门性法律规范体系尚未建立。审计法及实施条例修订工作还刚刚起步,国家审计准则缺乏有关决算审计的实质性指导条款,决算审计专业准则、指南等技术规范缺位,利用社会中介资源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分工和绩效考核制度也未能依据决算审计授权及时调整,这一系列审计法规建设的滞后,导致政府决算审计实践中无据可依,严重影响了政府决算审计实践的开展。西方国家是否有独立的政府决算审计?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过程?为了能从世界各国审计业务发展过程中,透视我国政府决算审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吸收借鉴其成熟的实践经验,以更好地指导我国政府决算审计的发展,本文研究了政府会计、审计改革起步较早的OECD国家的实践经验,综合比较、归纳其较为代表性的经验做法:OECD国家基本没有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叫法和业务授权,与之相近的OECD国家大量开展的法定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业务,其是伴随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改革而同步确立的,且目前大多形成了成熟、规范的政府财务报表审计模式;随着为数不多的行政型审计体制向立法审计体制的改革变迁,OECD国家已形成独立性较强的审计保障体制;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法律授权模式包括统一授权和分开授权两种;OECD国家均具有较为完善的财务报告审计法律和准则体系,大量整合利用社会中介审计资源和技术,形成了严密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在对政府决算审计供求偏差成因分析基础上,结合OECD国家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业务的经验做法,充分考虑我国制度环境的差异性,本文提出了我国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改进建议。第一,基于政治属性审计的功能定位,提高的审计独立性的和制衡能力、协同互补于国家治理体系整体改革设计、兼顾我国现实制度环境及机构编制精简原则,本文认为,我国审计体制重构宜采取强制性变迁路径,中长期的审计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国家审计委员会。设立中央和地方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主任由本级人大选举产生,副主任、委员由审计委员会主任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免;审计委员会对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同级人大监督;其直接的上位权力是全国人大行使的最高国家权力,国家审计权与行政、司法、监察权处于同一位阶。将现行审计机关从政府机构中整体移出,成为与本级政府平级的、专司审计监督的国家机关,并考虑其与监察委员会的工作有效衔接。业务上接受上级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向上一级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第二,建立逻辑一致的政府决算审计理论概念认知框架。政府决算审计具备报表审计业务属性,需要发表总体审计意见,对政府决算报表的信息鉴证,可以提高决算信息的可靠性。政府审计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指针对政府决算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编制是否合法、信息反映是否真实,发表审计意见;具体审计目标分为:业务和事项层的真实、完整、截止、准确和分类目标;账户余额层的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和准确目标;列报和披露层的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准确、分类与可理解性目标。政府决算审计目标的实现,需准确界定政府决算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政府决算审计应对政府决算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发表积极式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以提高信息预期使用者对政府决算报表的信赖程度。审计风险是指决算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审计后发表不当意见的可能性。建立风险导向决算审计方法模式,在全面了解政府及其环境基础上,评估政府决算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依据风险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风险应对措施,包括确定总体审计策略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建立融合简式报告优势和信息含量要求的决算审计报告模式。第三,建立政府决算审计法规体系。1.依据新预算法,协同修订政府决算审计授权与标准性法规。修订宪法中的审计体制设置条款;修订监督法,单列政府决算审计审查的内容重点,审计工作报告标题中单独提及决算草案审计;预算法实施条例中增加并细化政府决算审计的条款;制定发布政府决算草案编制办法。2.构建决算审计专门法规体系。包括修订完善审计法及实施条例,明确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授权,补充增加决算审计的个性化条款;修订国家审计准则,将其归位于基本准则,建立专业的决算审计准则、指南等技术规范;完善利用社会中介资源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修订国家审计准则中利用外部人员参与审计的相关条款、明确利用方式及责任界定,修订出台利用社会中介资源开展审计的管理办法及其审计报告质量核查制度,建立同业质量复核制度;修订审计管辖权限分工规定,建立与审计署业务协同安排的地方共享税收入审计制度,创新审计机关分类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加大审计质量考核比重。

徐薇[8](2018)在《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研究》文中指出在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困境之中,公众的环境责任意识逐步觉醒。政府在全体社会成员的授权下承担合理使用生态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完善环境治理、追究环境责任和报告环境管理情况等公共受托环境责任。政府公共受托环境责任的存在催生了政府环境审计,这既是责任政府内生的逻辑结果,也是治理“政府失灵”的外部制度要求。中国的政府环境审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顶层设计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政府环境审计被赋予全新的定位和职能。为保障公民环境权益,维护国家环境安全,促进环境保护和治理,国家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法对承担公共受托环境责任的对象履行受托责任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和鉴证,从而监督政府环境职能的履行,制约政府环境管理的权力,推动环境管理制度的完善,提升国家环境治理的能力。中国的政府环境审计基础相对薄弱,在快速增长的现实需求之下,改革的推进亟需理论框架的新构和实务操作的创新。本研究以公共行政管理的视角,采用规范研究、比较研究和经验研究的方法,在审视政府环境审计的历史发展规律,分析中国政府环境审计实践和现实的矛盾问题,借鉴国外政府环境审计经验的基础上,新构政府环境审计的理论框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务创新路径。理论方面,政府审计本质的最新理论一“免疫系统论”为政府环境审计研究提供了引导。本研究依循这一理论,在政府审计理论总框架之下,探讨政府环境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框架构建、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实务方面,从理论框架的各基本要素出发,针对制约政府环境审计实务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改革和创新的目标、思路和途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通过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历史演变、现状和特点,审视政府环境审计各关键要素和风险环节,可以发现,当前的政府环境审计理论研究不足,实务操作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的双重影响,存在依据不足、职责不清、信息不畅、方式单一、技术乏力、专业能力欠缺等突出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政府环境审计职能的发挥。面临应对痼疾并顺应发展的双重压力,加之审计本质和审计动因的双重驱动,政府环境审计必须也必将走上革新之路。其次,政府环境审计的改革研究分为于理论和实务两个层面。首先从构建理论框架出发,这一框架需要体现政府审计理论的普遍性要求,并同时兼顾环境审计制度的特殊性。研究中创新地提出了研究逻辑起点“二元论”的观点,即以政府环境审计的本质和动因作为逻辑起点,立足于政府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本质,以公共受托环境责任为基础,结合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和需求,构建由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的政府环境审计理论框架。基础理论以审计本质为基点,研究政府环境审计的理论依据、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应用理论围绕审计动因,探究审计需求、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实现良性互动,在理论中寻求指引、明确导向,从实务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理论与实务相互印证、相互检验、共同发展。最后,在新构的理论框架之下,政府环境审计实务层面的改革在国家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政府审计制度完善的背景下进行,新公共行政的理念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顶层设计为改革指明了方向和基调。本研究认为,政府环境审计制度改革应以政府审计体系本身为起点,运用新公共行政学理论,从政府环境审计理论框架中的审计规范、审计目标和审计控制入手逐步展开。研究提出了完善环境审计法律依据、拓展政府环境审计对象和内容、创新政府环境审计组织形式、改善政府环境审计管理流程和构建专业环境审计人才队伍等五个方面的实务改革目标和思路,并结合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重点研究提出了以上五个方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改革实施路径,旨在切实发挥政府环境审计职能,监督并推进政府受托公共环境责任的履行,有效提升国家环境治理能力。

杭亚军,吉远忠,李进[9](2018)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县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文中认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重庆、贵州、云南等7省市启动了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为此,本文结合县级审计机关实际和实践,就今后如何深化市县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畅谈了一些肤浅的看法。本文首先阐述了7省市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的现状,其次指出目前改革措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后,本文重点谈了深化市县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构想。具体在高点定位,充分认识深化市县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尽责担当,不断提升深化市县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推进全国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应建立十个方面的统一管理体系和制度。本文对今后深化省以下市县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一定建设性的引导作用。

蒋荡[10](2017)在《X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构建研究》文中提出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ing,IIA)发布风险导向实务标准框架,标志着内部审计进入风险导向新阶段。近年来,国内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纷纷尝试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转型,众多中小型企业也已开始探索把业务导向型内部审计转向管理导向型、甚至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以加强企业风险管理。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风险控制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对X公司构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进行案例研究,对于提高高科技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战略管理理论、系统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联系,及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通过X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分析,发现其内部审计存在审计资源匮乏、未能有效识别风险、达不到审计质量要求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鉴于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X公司现行内部审计模式的局限、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及其研发业务的特殊性,本文认为,X公司有必要构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X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环境业已形成,信息技术业已具备,构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切实可行。本文认为,应从内部审计作业和内部审计管理两个方面构建X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根据审计内容与范围的不同,分计划、执行、终结和后续审计四个阶段实施差别化审计,并加强审计资源、审计质量、审计信息技术和审计成果四个方面的协同管理,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培育全面风险管理文化,构建风险管理机制,保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运行。

二、编制审计计划应分步进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编制审计计划应分步进行(论文提纲范文)

(1)开展审计对象调查 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展审计对象调查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黑龙江省开展审计对象调查的探索实践
    1. 以往年度开展审计对象调查的做法。
    2.2021年度开展审计对象调查的创新探索。
三、扎实推进审计全覆盖,优化审计对象管理的路径选择
    1. 建立审计对象库并定期更新,有效扩大审计覆盖面。
    2. 建立厅本级审计项目库,分步有序推进审计全覆盖。
    3. 切实加强审计工作统筹,合力推进审计全覆盖。

(2)强化审计工作统筹 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强化统筹理念
二、科学谋划审计项目
    (一)建立审计工作联系机制
    (二)科学制定审计规划和计划
    (三)强化审计项目统筹
三、分类统筹调配人员力量
    (一)分类统筹,均衡安排人员力量
    (二)统一调配,激发内部人员潜力
    (三)科学管理,优化人力资源效能
四、强化统筹组织实施项目管理
    (一)压实牵头业务处责任
    (二)统一组建一个审计组
    (三)成立流动审计组
    (四)及时总结考评

(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三维一体”系统化内部审计转型路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分析
二、“三维一体”系统化内部审计转型的思路与目标
三、“三维一体”系统化内部审计转型的实施路径
    (一)审计项目精益化,挖掘审计附加值
        1. 拓展范围方面。
        2. 整合资源方面。
        3. 控制成本方面。
        4. 提升质量方面。
    (二)审计管理深加工,增添审计贡献度
        1. 编着手册,固化成熟经验。
        2. 提炼清单,提供警示指导。
        3. 创办《审计专报》,完善沟通机制。
    (三)审计流程信息化,提高服务精准度
        1. 上线运行基础管理模块,促进质量、效率双提升。
        2. 研究开发新功能,探索服务新模式。

(4)关于国有企业安全发展的内控管理数字化的研究——以LQ集团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安全发展面临的挑战
    1.1 我国国有企业安全发展总体形势
    1.2 我国国有企业安全发展面临的挑战
2 LQ集团安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内控体系不够健全,未能达到协同效果
    2.2 制约机制不够到位,未能实现监督合力
    2.3 数据共享不够顺畅,未能打通运用壁垒
    2.4 信息转型不够及时,未能实现价值目标
3 内控管理数字化统筹安全发展的工作思路
4 构建及融合运用数字化内控体系提升国有企业安全发展的路径
    4.1 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4.2 运用高效的数字化管理手段,提升内控体系建设水平
    4.3 推动数据与审计融合运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5 数字化内控体系构建及融合运用,推动LQ集团安全发展的实践
    5.1 推动内控体系建设,实现风控目标
    5.2 构建内控数字化平台,实现监督合力
    5.3 强化审计数据分析应用,推动安全发展
    5.4 深化审计成果运用信息化,完善内控长效机制
6 结束语

(6)XD电气公司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评价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2.1.2 内部控制评价相关概念
        2.1.3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2.2 基础理论分析
        2.2.1 控制理论
        2.2.2 信息理论
        2.2.3 系统理论
        2.2.4 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章 XD电气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3.1 XD电气公司概况
        3.1.1 XD电气公司简介
        3.1.2 经营范围及业务收入
        3.1.3 组织架构
        3.1.4 人力资源政策
    3.2 XD电气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3.2.1 XD电气公司采购业务概述
        3.2.2 XD电气公司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规定
        3.2.3 XD电气公司采购业务流程
        3.2.4 XD电气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流程及措施
    3.3 XD电气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3.3.1 问卷调查设计与基本思路
        3.3.2 采购内部控制问卷调查结果
    3.4 XD电气公司完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第四章 XD电气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
    4.1 XD电气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选取的原则
    4.2 XD电气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的有效性分析
        4.2.1 穿行测试准备工作
        4.2.2 穿行测试控制的目标
        4.2.3 穿行测试样本的选择
        4.2.4 穿行测试结果及评价
    4.3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权重
        4.3.1 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4.3.2 层次分析法在XD电气公司的应用
        4.3.3 XD电气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综合得分
    4.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及原因分析
        4.4.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分析
        4.4.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XD电气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建议
    5.1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概述
        5.1.1 优化目标
        5.1.2 优化原则
    5.2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5.2.1 加强供应商管理
        5.2.2 优化采购方式
        5.2.3 加强质量管理
        5.2.4 加强付款管理
    5.3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保障措施
        5.3.1 夯实监督责任
        5.3.2 建立举报制度
        5.3.3 完善外部监督制度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7)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分析
    第一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概念界定
        一、政府决算和决算草案
        二、政府决算草案审计
        三、政府决算审计的功能定位
    第二节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
        一、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及要素
        二、风险基础审计含义及程序特征
    第三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基础
        一、契约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四、国家治理理论
        五、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理论
第二章 政府决算审计的历史变迁和当前需求特征
    第一节 审计监督缺位阶段
        一、制度环境
        二、专职审计监督职能机构被撤并取代
    第二节 未明确政府决算审计授权阶段
        一、制度环境
        二、行政属性审计功能定位
        三、未明确政府决算审计授权
        四、业务开展
    第三节 不完整的政府决算审计授权阶段
        一、制度环境
        二、行政属性主导的审计功能定位
        三、不完整的同级政府决算审计授权
        四、业务开展
    第四节 完整的政府决算审计授权阶段
        一、制度环境
        二、政治属性审计功能定位凸显
        三、完整的政府决算审计授权
        四、业务开展
    第五节 政府决算审计授权变迁规律和现实需求
        一、我国政府决算审计授权变迁规律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下的政府决算审计需求特征
第三章 政府决算审计供给现状——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研究的思路、目标和数据获取
        一、案例研究的思路方法
        二、案例研究的目标
        三、案例选择的原则
        四、数据获取与分析
    第二节 样本单位政府决算审计供给现状
        一、A省级审计机关决算审计供给情况
        二、B省级审计机关决算审计供给状况
        三、C省级审计机关决算审计供给状况
        四、D省级审计机关决算审计供给状况
    第三节 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求偏差分析
        一、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给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求存在较大偏差
第四章 我国政府决算草案审计供求偏差成因分析
    第一节 审计体制与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法律授权悖论
        一、影响我国政府审计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环境
        二、政府审计中的多层级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
        三、决算审计类型与审计体制独立性保障的差异
        四、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法律授权的悖论
        五、访谈结果基本印证本级政府决算审计授权问题
    第二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研究支撑单薄
        一、理论研究缺位,难以发挥实践指导作用
        二、基本概念认知不统一,理论支撑单薄
        三、访谈结果印证决算审计理论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法规体系尚未建立
        一、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授权、标准性法规协同建设不足
        二、专门性审计法规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
        三、访谈结果充分印证决算审计法规体系建设滞后问题
第五章 OECD国家政府决算(财务报告)审计实践
    第一节 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及审计制度的发展
        一、各国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报告系统
        二、各国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及审计改革背景
        三、各国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及其审计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审计体制及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授权模式
        一、各国国家审计体制设置变迁
        二、各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授权分工模式
    第三节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法规准则建设
        一、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审计法规准则建设
        二、美国政府财务审计法规准则建设
    第四节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资源、技术整合与质量控制
        一、各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中的资源整合
        二、各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中的技术整合
        三、各国政府财务报表审计质量控制做法
第六章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改进建议
    第一节 政府决算审计体制保障重构
        一、审计体制改革时机日趋成熟
        二、审计体制重构的定位、原则
        三、审计体制重构的路径选择
        四、审计体制重构的模式选择
    第二节 构架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概念框架
        一、构建政府决算审计目标层次
        二、明确重要性等概念框架及其运用
        三、构建政府决算审计报告模式
    第三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法规体系构建
        一、协同建设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授权、标准性法规制度
        二、构建政府决算草案审计专门性法规制度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调查问卷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 公共受托环境责任
        (二) 政府审计
        (三) 政府环境审计
    三、研究综述
        (一) 政府环境审计的基础理论研究
        (二) 政府环境审计的实务问题研究
        (三) 国内外政府环境审计的比较研究
        (四) 政府环境审计研究评述
第一章 政府环境审计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国外政府环境审计的历史演变
        一、国外政府环境审计的起源
        二、国外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
        三、国外政府环境审计发展的规律
    第二节 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历史演变
        一、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政府环境审计发展的规律
第二章 中国政府环境审计实践与现实的矛盾问题
    第一节 当前中国政府环境审计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成效
        一、审计主体
        二、审计内容
        三、审计程序
        四、审计方式
    第二节 政府环境审计实践与外部环境的矛盾问题
        一、政府环境责任方面的问题
        二、环境法律规范方面的问题
        三、环境政策方面的问题
        四、环境信息数据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政府环境审计实践与内部机制的矛盾问题
        一、政府环境审计法律制度方面的问题
        二、政府环境审计对象和内容方面的问题
        三、政府环境审计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
        四、政府环境审计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
        五、政府环境审计结果运用方面的问题
        六、政府环境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方面的问题
第三章 国外政府环境审计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政府环境审计的经验
        一、环境审计对象和内容兼顾常规和新兴领域
        二、环境审计成果利用形式多样、利用率高
        三、环境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科学高效
        四、环境政策审计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五、环境审计法律规范体系较为完善
        六、重视环境审计的横向协作
    第二节 荷兰政府环境审计的经验
        一、环境审计机构独立性强
        二、环境审计法律体系完善合理
        三、率先探索了对环境政策本身有效性的审计
        四、环境审计队伍管理开放
    第三节 加拿大政府环境审计的经验
        一、环境审计监督主体多元化
        二、环境审计队伍专业化
        三、注重环境审计内容的创新
    第四节 欧盟环境审计的经验
        一、以互补审计和统一审计报告的组织方式在环境问题中开展联合审计
        二、环境政策绩效审计中注重宏观分析
    第五节 国外政府环境审计对中国的启示
        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开展政府环境审计的必备前提
        二、拓展审计范围和内容是政府环境审计的客观需求
        三、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是政府环境审计的必然趋势
        四、专业化和多元化的人才队伍是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关键
第四章 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理论框架的构建
    第一节 政府环境审计理论框架的新构
        一、确定政府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
        二、政府环境审计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政府环境审计理论框架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辨析
        一、政府环境审计本质
        二、政府环境审计动因
        三、政府环境审计目标
        四、政府环境审计规范
        五、政府环境审计控制
第五章 中国政府环境审计实务的改革
    第一节 中国政府环境审计实务改革的背景
        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中逐步引入并吸纳新公共行政学理论的观点
        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调整
    第二节 政府环境审计法规体系的改革
        一、政府环境审计法规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二、政府环境审计法规体系改革的实施路径
    第三节 政府环境审计对象和内容的改革
        一、政府环境审计内容和对象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二、政府环境审计内容对象改革创新的实施路径
    第四节 政府环境审计组织方式的改革
        一、政府环境审计组织方式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二、政府环境审计组织方式改革的实施路径
    第五节 政府环境审计流程管理的改革
        一、政府环境审计流程管理改革创新的目标和思路
        二、政府环境审计流程管理改革创新的实施路径
    第六节 政府环境审计专业队伍建设的改革
        一、政府环境审计专业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二、政府环境审计专业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X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内部审计准则
        1.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定义与作用
        1.2.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设计与运用
        1.2.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开展与运行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
第2章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风险与风险管理
        2.1.2 内部审计与内部审计风险
        2.1.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2.2.1 战略管理理论
        2.2.2 系统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分析
        2.3.1 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联系
        2.3.2 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第3章 X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3.1 X公司风险管理基本情况
        3.1.1 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3.1.2 公司面临的风险
        3.1.3 公司的治理结构
    3.2 X公司现行内部审计模式
        3.2.1 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
        3.2.2 公司内部审计规范
        3.2.3 应对风险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3.3 X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3.3.1 审计资源匮乏
        3.3.2 未能有效识别风险
        3.3.3 达不到审计质量要求
    3.4 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3.4.1 相关法规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3.4.2 现行审计模式的局限性
        3.4.3 研发业务的特殊性
        3.4.4 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4章 X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构建
    4.1 构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可行性
        4.1.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环境业已形成
        4.1.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信息技术业已具备
    4.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框架
    4.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作业模式
        4.3.1 审计的内容及范围
        4.3.2 审计程序
        4.3.3 审计方式
    4.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
        4.4.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资源管理
        4.4.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4.4.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信息技术管理
        4.4.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果管理
    4.5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运行
        4.5.1 分步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4.5.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保障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编制审计计划应分步进行(论文参考文献)

  • [1]开展审计对象调查 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J]. 马艳秋. 现代审计与会计, 2021(12)
  • [2]强化审计工作统筹 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J]. 胡琳. 现代审计与会计, 2021(11)
  • [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三维一体”系统化内部审计转型路径设计与应用[J]. 程培培,姜凝,宋毅来. 财务与会计, 2021(18)
  • [4]关于国有企业安全发展的内控管理数字化的研究——以LQ集团实践为例[J]. 黄新夏. 大众科技, 2021(09)
  • [5]论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J]. 王凌智. 齐鲁珠坛, 2021(04)
  • [6]XD电气公司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评价及优化研究[D]. 范小红.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1)
  • [7]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研究[D]. 贾云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8)
  • [8]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研究[D]. 徐薇. 云南大学, 2018(10)
  • [9]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县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A]. 杭亚军,吉远忠,李进. 江苏省审计学会市县审计机关发展和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2018
  • [10]X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构建研究[D]. 蒋荡. 湖南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审计计划的编制应分步进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