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老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的预后

早老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的预后

一、老年前期、老年期痴呆的预后(论文文献综述)

温小雨,孙玉浩,夏猛[1](2022)在《五脏温阳化瘀汤含药血清干预阿尔茨海默症细胞模型磷酸化tau蛋白的变化》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前期各项研究表明,五脏温阳化瘀汤对阿尔茨海默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其药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五脏温阳化瘀汤含药血清对阿尔茨海默症细胞模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β-淀粉样蛋白干预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症细胞模型,给予五脏温阳化瘀汤含药血清、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干预72 h,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原代神经细胞树突长度及分支数,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细胞树突长度及分支数明显下降(P <0.0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蛋白表达下降,磷酸化tau蛋白表达升高(P <0.05或P <0.01);与模型组比较,五脏温阳化瘀汤组与盐酸多奈哌齐组神经元树突长度及分支数增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蛋白表达升高,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 <0.05或P <0.01)。结果表明,五脏温阳化瘀汤对β-淀粉样蛋白干预的阿尔茨海默症细胞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蛋白表达,抑制Tau蛋白的磷酸化相关。

范东伟,陈仲强[2](2021)在《骨质疏松症与痴呆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近年来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与痴呆密切相关。骨质疏松症人群痴呆发病风险高、发病率高;另一方面,痴呆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大,致残、致死率高。骨质疏松症和痴呆在危害患者健康的同时,也给照护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负担,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慢性病研究热点问题。该文对骨质疏松症与痴呆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讨论痴呆对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也对相关骨-脑轴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希望能为骨质疏松症伴痴呆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刘丹丹[3](2019)在《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证型与认知障碍及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老年期痴呆患者中医证型与认知障碍及营养状况的相关性,为中医改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认知障碍及营养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保健科(老年医学科)的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采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中医四诊信息、痴呆相关量表评分(临床痴呆评定表(CDR)、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R))、营养相关量表评分(简易营养评价法(MNA))、体重指数(BMI)、营养相关血生化指标(血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钙(Ca)、铁(Fe)、锌(Zn)、25-(OH)D水平),根据《中药新药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辨证分型。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医证型与认知障碍及营养状况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100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86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较高(36%),中学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证型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本研究痴呆患者证型出现率,肾虚髓减证(64%)>痰浊阻窍证(58%)>气滞血瘀证(44%)>心脾两虚证(37%)>心肝阴虚证(19%),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单证型较少,大多为复合证型所占比例为77%,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3.不同证型的认知障碍程度比较:五证的MMSE、CDR、ADL-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就虚实证而言,MMSE评分:虚实夹杂证<虚证<实证,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ADL-R及CDR评分中,虚实夹杂证>虚证>实证,有统计学差异(P<0.05)。4.营养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中,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5%,进一步其相关性研究发现,老年期痴呆患者的MNA评分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与CDR、ADL-R评分呈负相关。BMI、血清ALB、PA、Ca、Fe、Zn及血Hb水平与MNA评分呈正相关,可同时反应患者营养状况。MMSE评分与BMI及ALB、PA、Hb、Fe、Zn水平呈正相关,CDR评分的与BMI及ALB、PA、Ca、Fe、Zn水平呈负相关,BMI、血清ALB、PA、Fe、Zn及血Hb水平与ADL-R评分呈负相关。5.不同证型的营养状况比较分析: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心脾两虚证>痰浊阻窍证>肾虚髓减证>气滞血瘀证>心肝阴虚证,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虚实夹杂证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单纯虚证及实证,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不同证型的BMI及营养相关生化指标比较:本研究中,BMI值、ALB、Zn、Ca含量水平:心脾两虚证<痰浊阻窍证<肾虚髓减证<气滞血瘀证<心肝阴虚证,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五证间的其它生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但除了Fe以外,都以心脾两虚证及痰浊阻窍证的含量最低,与MNA营养量表评分结果基本一致。对于虚实证,血清ALB水平比较:虚实夹杂证<虚证<实证,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虚、实与虚实夹杂证的其它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除了PA及Zn含量外,其它血生化结果和MNA评分结果一致,均是以虚实夹杂证及虚证含量最低,与MNA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本研究中,肾虚髓减证、痰浊阻窍证、气滞血瘀证所占比率最高,符合目前所认知的肾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的病机,并与心脾两虚密切相关。2.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的认知功能损害无统计学差异。虚实夹杂证的认知损害较单纯虚证或实证较重,表明在改善患者认知状况时,既要辨证论治,又要标本兼治,祛邪不忘扶正,扶正不忘祛邪。3.营养不良是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营养状况与认知障碍程度呈负相关,表明在临床中,要注意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营养水平,防止因营养不良而引起病情加重。4.五个证型中,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营养不良主要与虚证中的心脾两虚证及实证中的痰浊阻窍证关系密切。虚实夹杂证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比单纯虚证或实证高。表明用中医中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时,要注重补益心脾、祛痰化浊,不能一味补益,要扶正祛邪同时兼顾。

罗辉[4](2019)在《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医体质和疾病相关性(简称“体病相关”)是中医体质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2009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简称“《标准》”)的发布,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公认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因此,近10年来采用该标准开展临床研究所发表的文献从无到有,迅速增长,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对于认识体质和疾病的关系,促进体质在中医治未病和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尚未见到对于现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以及临床研究方法学的全面系统研究。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如何?研究的重点病种和体质有哪些?各研究在体质和疾病的相关性方面有哪些发现?现有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如何?如何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现有文献对临床实践的价值?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尚未见到相关论文发表。因此,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系统评价、理论研究等方法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1研究目的(1)通过对《标准》发布以来的所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分析和评价,总结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体病关系结果、研究质量等,以期为读者了解体病相关研究领域的历程、现状以及各中医体质类型和疾病的相关性,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2)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选择一个特定的病种(代谢综合征),检索、纳入所有研究该疾病与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对文献中相关数据的meta分析,研究该疾病人群的体质分布特征、体质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以获得基于更大人群的体病关系结果,从而为疾病防治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为今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及时总结和应用提供示范。(3)分析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和面临的方法学挑战,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报告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今后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指导,并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实施和报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更多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和应用。2研究方法文献计量研究(研究一):全面系统地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和Embase数据,检索期限从2009年4月1日(《标准》的颁布日期)至2018年12月31日。纳入所有研究中医体质与疾病关联性的文献(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从各文献中提取文献计量学特征、内容、结果、方法学要点等内容。采用横断面研究AHRQ标准、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NOS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所有数据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系统评价研究(研究二):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为例,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开展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研究,分析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与MS发病有关的危险体质因素。文献的检索数据库、研究类型、质量评价方法同研究一。采用R 3.5.2软件对各研究报告的MS患者人群中主要体质比例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er Manager 5.3软件比较MS患者和一般人群中各体质的分布差异,并用倒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方法学研究(研究三):在研究一、二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文献和理论研究、访谈循证医学和中医体质学专家等方式,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思路分析中医体质研究的特殊性,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质量评价和报告方面提出提高研究质量的相关建议。3研究结果研究一:共纳入1441篇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样本量总数达858271例。研究地域覆盖中国大陆29个省区、台湾、香港以及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法国。研究病种313个,覆盖了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的19个疾病类别,研究较多的病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失眠、痛经、乳腺癌、乙肝、脂肪肝、骨质疏松症等。研究类型以横断面研究最多,共1300篇(90.2%),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分别有81篇和60篇。各体质的疾病谱分布:(1)气虚质在糖尿病、脑梗死、艾滋病、慢阻肺、冠心病、亚健康、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乙肝、乳腺癌等疾病中分布较高。(2)阳虚质在不孕症、骨质疏松症、肠易激综合征、膝骨关节炎、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复发性流产等疾病中分布较高。(3)阴虚质在高血压、糖尿病、便秘、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干眼症、肺癌、复发性脑卒中、失眠等疾病中分布较高。(4)痰湿质在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脑卒中/梗死、冠心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超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中分布较高。(5)湿热质在痤疮、高尿酸血症、慢性胃炎、少弱畸形精子症、湿疹、乙肝、便秘、胆石症、高血压、痛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6)气郁质在乳腺增生、乳腺癌、失眠、抑郁症、卵巢早衰、偏头痛、青光眼、不孕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子宫腺肌病等疾病中分布较高。(7)血瘀质在冠心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脑卒中等疾病中分布较高。(8)特禀质在哮喘、变应性鼻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各体质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1)气虚质发生肥胖、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焦虑症等的风险较高。(2)阳虚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肥胖、颈椎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3)阴虚质发生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等的风险较高。(4)痰湿质发生脑梗死、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5)湿热质发生便秘、高血压等的风险较高。(6)气郁质发生亚健康、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焦虑、乳腺癌、乳腺增生、痛经等的风险较高。(7)血瘀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脑卒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风险较高。(8)特禀质发生哮喘的风险较高。方法学质量:横断面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4.6%、90.8%和4.6%;病例对照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7.2%、51.9%和21.0%;队列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8.3%、58.3%和13.3%。各研究在体质测量的质量控制、控制混杂因素、应答率等条目的报告较差。研究二:共纳入23项研究代谢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总样本量21239例,其中MS患者13393例,对照组人群7846例。按研究设计分类,病例对照研究3项,横断面研究20项,无队列研究。MS患者体质类型比例最高的3种依次为痰湿质[30%(22%-39%)]、气虚质[20%(15%-26%)]和湿热质[14%(11%-18%)]。痰湿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75(95%CI:1.17-2.62),校正混杂因素后的OR值为3.46(95%CI:2.14-5.59)。气虚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39(95%CI:1.04-1.85)。男性患者的痰湿质、湿热质比例分别是女性患者的1.19和2.10倍,女性患者的气虚质比例是男性的1.32倍。45岁以下MS患者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的比例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为最高。2项横断面研究属于高质量文献;20项横断面研究均属于中等质量文献。倒漏斗图分析显示:各文献向周围分散,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提示发表偏倚和研究异质性的存在。研究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属于一种特殊的观察性研究,开展高质量研究面临各种方法学挑战:一是观察性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较少,临床方法学研究滞后;二是体病关系的研究受多种混杂因素的影响,且体质对疾病的影响贯穿从发病到预后的全过程;三是体质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包括体质的主观性对量表调查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体质的动态可变性不利于长周期研究的开展。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中各有其应用范围和作用,对揭示体质和疾病的关联或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也有差异,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设计类型。研究实施阶段,受试者纳入尽可能选择典型体质的新发病例,并报告样本量估算依据;基线资料信息的采集做到全面、定量;体质测量应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数据统计分析应采用多元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谨慎客观地作出体病关系的结论。观察性研究国际公认的现有标准和规范具有普适性,大部分条目适用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评价和报告。本研究根据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点,尝试在现有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对相关条目进行完善,为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实施和报告规范提供参考。4研究结论《标准》发布10年来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验证体病相关理论的科学性,发现各体质类型与相关疾病存在的密切关联,为体质辨识在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有助于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分析,提供体病关系的更高级别证据,并为辨体-辨证-辨病诊疗模式提供参考。开展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在遵循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需充分考虑体质研究的特殊性,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设计类型,研究实施全过程均应重视质量控制,降低偏倚,研究的报告应遵循相关的报告规范,并体现中医体质的特色。最后,本文提出了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建议,以期为高质量研究的开展和发表提供指导,从而促进中医体质在疾病治疗和治未病中的应用。

王超[5](2018)在《中医传统手法治疗老年期痴呆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老年期痴呆(Senile Dementia,SD)是指老年人(>60岁)出现持续六个月以上的智能损害。临床表现为记忆、计算、语言、思维、定向力和精神障碍,并出现日常生活能力的减退。当前首选治疗药物多奈哌齐的治疗有效率仅在22.82%-31.65%之间。中药、针灸虽然在本病的疗效上有一定优势,但各种标准不统一(如疗效判定标准),要求辩证用药或施针等原因限制了其发展与推广。中医传统手法是一种操作流程标准化的推拿手法,相较中药、针灸简单易学,适合推广。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实施中医传统手法治疗的老年期痴呆患者进行整体疗效评价,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来自民政部示范项目中武汉两个研究组(武汉市老年病医院和武汉市武昌医院)的23名老年期痴呆的患者,实施中医传统手法的治疗方案。治疗每次40分钟,每周3次,隔天1次,周期为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神经精神症状量表(NP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分结果。试验后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六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MMSE评分、ADL评分有显着性提高(P<0.01),NPI评分有显着性降低(P<0.01)。在MMSE、ADL、NPI评分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0.87%、30.43%、47.83%。2.在认知功能方面,治疗六个月后,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显着性提高(P<0.05),而患者的注意力和计算力无显着性差异(P>0.05)。3.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治疗六个月后,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评分显着性提升(P<0.01),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IADL)评分显着性提升(P<0.05)。4.在神经精神症状方面,治疗六个月后,10项异常精神症状评分显着性降低(P<0.05),2项植物神经功能评分显着性降低(P<0.01)。结论:1.中医传统手法能显着改善老年期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本手法可显着提高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而对患者的注意力和计算力无显着改善。2.中医传统手法能显着提高老年期痴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手法可显着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使用日常生活工具的能力。3.中医传统手法能显着减轻老年期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本手法可显着减轻患者的异常精神症状和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并且在减轻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夜间睡眠和饮食功能)上更显着。4.中医传统手法是一种操作流程标准化的推拿手法,可以有效治疗老年期痴呆,操作简单易学,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王帆[6](2018)在《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候分型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前期,基于对老年期痴呆相关文献的研究,制定《老年期痴呆中医临床症状资料采集表》,结合回顾性调查与现场调查2种方式,建立老年期痴呆患者中医症状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探讨老年期痴呆的证候分型规律,为老年期痴呆证候分型的规范研究提供基础,为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本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方法:第一部分:关于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候分型的荟萃分析。第一部分通过电子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检索出近20年有关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候分型研究的相关中医文献。将符合本次要求的文献所涉及的中医证候分型情况进行纳入并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候及方药据库,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二部分:临床观察第二部分临床观察病例,招募西安、咸阳两地患者,收集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四诊资料。筛选出老年期痴呆的典型症状、体征(包括舌象、脉象),并总结老年期痴呆的证候分型规律。结果:第一部分:关于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候分型的荟萃分析。总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15篇,共989例病人,出现15种证型。从证型的种类方面,以虚实辨证来看,虚证共459例,占总例数的46.4%,虚实夹杂20例,占总例数的2.1%,实证共510例,占总例数的51.5%;依据脏腑辨证共466例,占总例数的47.1%;依据病因及气血津液辨证的共523例,占总例数的52.9%。在15种证型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痰浊阻窍(15.4%)、气滞血瘀(12.4%)、肝肾亏虚(12.4%),三者占总例数的40.2%,其余12种证型占59.8%。第二部分:临床观察。本次临床研究共纳入老年期痴呆患者140人,平均年龄67.13岁,年龄分布:60-69岁84例,占60.28%;70-79岁47例,占33.33%;80-85岁9例,6.38%。男51例,占36.43%,女89例,63.57%,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上,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肾精亏虚证(102人,占总人数72.34%);痰浊阻窍证(56人,占总人数39.72%);肝阳上亢证(61人,占总人数43.26%)。

赵珺瑜[7](2017)在《创新表达认知干预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效果及中枢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建立适于中国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的创新表达认知干预活动方案。2、评价创新表达认知干预对老年MCI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脑电生理信号的影响。3、探索创新表达认知干预对老年MCI患者脑功能网络连接的变化。方法:1、将前期研究建立的《中国老年期痴呆患者创造性故事疗法标准路径》应用于轻度认知障碍老人。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0名来自三甲医院和老年活动中心的轻度认知障碍老人进行6周共12次的干预活动。通过3轮的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螺旋循环的行动研究优化并完善活动方案,以定性(观察、访谈)和定量(量表、问卷)相结合收集分析资料,构建适合中国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的《创新表达认知干预活动》标准路径,并初步评价其可行性和有效性。2、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3例轻度认知障碍老人,随机分组分别参加创新表达认知干预活动(n=30)或一般社会活动(n=33),两组同期开展为期16周,共25次的团体小组活动。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听觉词语学习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数字广度测验、连线测验、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并采用定量脑电图及事件相关诱发电位比较两组轻度认知障碍老人在干预前、干预后及6个月随访的脑电生理电位的变化。3、以完成干预活动的轻度认知障碍老人为研究对象,在排除磁共振禁忌后,对创新表达认知干预活动组(n=18)和一般社会活动组(n=18)进行静息态f MRI和任务态f MRI脑功能磁共振扫描。数据经预处理后,利用SPM12及See CAT软件先以双侧海马作为ROI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再以基于体素的脑网络连接分析法衡量ROI与每个体素的功能连接强度,比较各组在干预前和6个月随访后、比较两组间在6个月随访后静息态f MRI功能连接、创新表达任务的f MRI激活图、功能连接图及网络连接差异。结果:1、干预前后,两组MCI老人的Mo CA和ADL得分虽无显着性差异(t=1.27,P=0.37;t=0.89,P=0.39),但活动观察表、访谈及反馈结果客观地评价了创新表达认知干预活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经过3轮行动研究,优化、完善了标准路径的活动前评估、活动前准备、活动流程及注意事项4个部分,初步建立起适合中国MCI老人的创新表达认知干预活动方案。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试验组在干预后、6个月随访的Mo CA、ADL、AVLT、VFT、DST、TMT、ADAS-cog得分较干预前其差异皆有明显的改善;QEEG主要表现在α频段、θ频段、α/θ值存在统计学意义,而δ频段、δ+θ/α+β值无明显变化;ERP-P300潜伏期和反应时间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干预后、6个月随访的Mo CA、ADL、AVLT、VFT、DST、TMT、ADAS-cog得分虽有所提高,但其差异还未达到统计学意义;QEEG主要表现在α频段存在明显的改变,而δ频段、θ频段、α/θ值,δ+θ/α+β值无统计学意义;ERP-P300潜伏期和反应时间存在显着改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干预后、6个月随访两组间的Mo CA、ADL、AVLT、VFT、DST、TMT、ADAS-cog得分差异较干预前相比皆有明显的改善;QEEG主要表现在α频段、θ频段、α/θ值,δ+θ/α+β值颞叶部,而δ频段无明显变化;ERP-P300潜伏期和反应时间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3、静息态f MRI功能连接结果:组间比较,以海马为种子点全脑功能连接负激活差异脑区为右角回、扣带回、楔前叶,正激活差异脑区为辅助运动区;以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其差异脑区为左右角回。任务态f MRI功能连接结果:对照组和基线状态比较,正连接差异脑区为右额叶,负连接差异脑区为双侧额叶、右侧颞叶、楔前叶;其中部分双额叶、楔前叶为正激活,部分双额叶、右颞叶为负激活。试验组和基线状态比较,正连接差异脑区前扣带回、内侧额上回、右豆状核壳、枕上回及楔叶,负连接差异脑区为右颞叶、双枕叶、左顶叶、楔前叶及后扣带回;其中前扣带回、内侧额上回、右颞叶、楔前叶及后扣带回为正激活,右豆状核壳、楔叶、双枕叶及左顶叶为负激活。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的正激活脑区为右额叶、双枕叶、楔前叶及后扣带回,负连接激活脑区无显着差异。结论:1、创新表达认知干预活动能激发MCI老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行为表达力,重塑自信和希望,增进人际交往,为老年服务产业建立了的一种可行有效的社会支持工作模式。2、创新表达认知干预活动能明显改善MCI老人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而QEEG的α频段、θ频段、α/θ值、δ+θ/α+β值和ERP-P300潜伏期和反应时间可作为评价非药物认知治疗干预效果的有效、敏感的指标。3、创新表达认知干预活动能增强MCI老人脑功能网络连接的强度和范围,右额叶、双枕叶、楔前叶及后扣带回的网络连接可能与活动密切相关。

师伟斌[8](2017)在《补肾益智汤干预老年期痴呆典型证候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求补肾益智汤干预老年期痴呆典型证候的生物学机制方法:依据现代医学及相关理论,通过分次永久性结扎并截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长期腹腔注射D-半乳糖,共同构建老年期痴呆疾病动物模型;同时,在此基础上分别叠加过度疲劳和房事不节、喂养高脂饲料、寒冷刺激,建立老年期痴呆病证结合典型证候的大鼠模型。选用临床验方补肾益智汤,对老年期痴呆病证结合模型大鼠干预,从行为学、组织病理学检测、血液生化学等方面观察该方对老年期痴呆疾病及典型证候的干预作用。结果:1.老年期痴呆、病证结合组大鼠的学习、记忆与认知功能均有明显的下降;老年期痴呆干预组、病证结合干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的恢复。2.海马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的海马组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3.血清中GSH-Px含量、海马匀浆中NO的含量以及SOD和AChE的含量与活性的检测结果显示:补肾益智汤干预前后,肾虚精亏证组大鼠的各项生化检查均存在显着的差异,而痰浊阻窍证组与寒凝血瘀证组改变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老年期痴呆的病机以肾虚为主。2.补肾益智汤对老年期痴呆的干预是建立在证候基础上。3.老年期痴呆的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反应、性激素水平下降及胆碱能系统负荷相关,受多种生理机制的调节。4.补肾益智汤的干预则通过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调节性激素水平,进而恢复胆碱能系统,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和认知功能,从而达到对老年期痴呆的治疗。

林鸿(Lum Hung)[9](2016)在《益智四项头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又叫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大脑退行性疾病,该病起病隐匿,病程呈慢性进行性加重性改变,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占老年期痴呆总患病率的60%。其最主要的症状表现在认知、记忆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在早期和中期,症状主要体现在近事记忆力减退,自制力障碍,性格改变,以及理解能力的下降甚至丧失,在晚期,表现为认知功能的丧失,包括记忆力完全丧失、行为能力丧失、语言能力丧失等,例外该存在大小便失禁等生活功能的改变。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复杂,目前对其的发病病因、病机尚未得到完全阐明,临床研究中较为统一的认识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环境、衰老等多种因素相关联。根据临床理论与实践研究,目前医学家对于该病的发病原因的认识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的病变位置是大脑,属于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较为多见的病种,发病后呈缓慢性性进展及进行性加重的趋势,最后逐渐丧失生活能力而神识不清。对于该病的病理学研究表明,该病主要的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是β-淀粉样蛋白沉积,以及由此沉积的基础上而引起的存在于细胞外的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该病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神经元丢失并且伴有胶质细胞的增生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人口学统计资料显示,预计到2050年,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占我国总人数的35%左右,更加不容乐观的是,8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预计将达到总人口数的22%。随着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加之我国的人口基数众多,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基数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AD患者的人数将为世界之最,由此而产生的医疗负担和照料需求将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寻求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法,解除广大老年患者的病痛,不仅仅具有临床医学意义,更具有社会经济价值。但目前对于该病认识局限,因此导致治疗上缺乏针对性,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神经内科疾患,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可逆转患者进行性加重的认知及记忆障碍。现在临床中所使用的药物治疗多为神经保护剂、胆碱能加强剂、脑代谢复活剂、钙通道阻滞剂、抗自由基药物、改善脑血流和脑循环药物等等,西药治疗需长期应用,具有较大的副作用,部分药物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异动症、精神与行为改变等不良反应,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还会出现剂末现象、开关现象等特殊反应,最终很多病人无法坚持治疗而逐渐放弃治疗。祖国医学源远流长,目前临床上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和针灸。现有研究表明,针灸在改善AD主要症状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主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发展,以及记忆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辨证论治及整体施治的观念,发挥了针灸治疗疗效显着、无副作用等优势,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毫针、电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及其它治疗方法,其中以毫针和电针最为常用,同时也不乏嗅三针、针刺配合药物这样的综合疗法。这些疗法疗效肯定,有国外的研究结果也初步证明了针灸疗法在AD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其中,在有效性研究方面,也有临床证据表明AD患者在针灸治疗后,其主观症状得到部分好转。“靳三针”疗法,是我校靳瑞教授创立的针灸处穴流派,其核心内容是组穴配方、用穴精减,其作为岭南针灸学派的重要学术内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颞三针为靳三针疗法中改善智力障碍的主要取穴组方。四神针为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的四个穴位,靳三针疗法中要求针尖向外刺,对于治疗由于大脑病变引起的精神及神智疾病有着不错的临床效果。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脑为髓之海,且督脉从百会穴入络脑腑,故针刺四神针可调节脑府经气,醒脑安神益智,治疗大脑病变引起的精神、神智疾病。目前靳三针疗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在治疗中风后遗症、小儿脑性瘫痪及其他神经内科疾患方面均有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经过对历年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综述研究后发现,目前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普遍缺乏RCT研究,疗效评定标准不够客观、规范、统一,有关作用机理的研究报道少。在现有的理论和临床指导下,本项研究旨在为传统针灸疗法治疗AD寻求突破,同时为益智四项头针治疗AD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因此,本研究选择靳三针疗法中的益智四项头针疗法作为主要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穴位,力求客观的研究靳三针疗法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中选择的靳瑞教授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定位简明,操作方便,在提高智力及记忆力、改善运动功能方面能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疗效显着。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中的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运动功能、行为能力、精神及情绪的影响,评价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作用,观察益智四项头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探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病例选择:本临床研究来自香港复康矫形中心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经过剔除标准的筛选后,共收入符合条件的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措施干预,其中头针组30例,综合疗法治疗组30例,西药组30例。2.治疗方法:第一组(简称头针组)患者接受的是益智四项头针疗法,主穴取穴: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颞三针,随症配穴:髓海不足加绝骨;肝肾亏虚加太溪;脾肾两虚加足三里、三阴交;心肝火旺加太冲;痰浊阻窍加丰隆;气滞血瘀加气海、血海。其中头部穴位的针刺均采用平刺法向下刺卜1.5寸,而体针穴位则按常规刺法根据辨证分型予以补泻手法刺激,留针30min。第二组(简称综合治疗组)患者接受的治疗干预措施为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口服西药多奈哌齐(安理申),其中西药多奈哌齐每次口服5mg(或者根据患者的病情与病程确定服用剂量),每日1次。第三组(简称西药组)患者接受单纯口服西药多奈哌齐的治疗方法,用法及用量同上组。3.疗程:各组一次疗程均为4周,针刺治疗每周进行5次,休息2天再继续治疗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常规基础药物治疗4周。连续观察3个疗程,整个临床研究共计治疗12周。4.疗效评定:对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痴呆病疗效评定表评价其痴呆程度及疗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价其总体智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citivity of Living, ADL)评价其日常生活能力,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Alzheimer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ection,ADAS-cog)评价其高级认知功能,以此评判三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其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入组之后,在治疗措施进行干预之前,三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均具有可比性(P>0.05),经过针刺、口服药物等不同治疗手段干预之后,对其痴呆病临床疗效、以及MMSE、ADL、ADAS-cog三个方面进行量表对比结果如下:1.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经过三种不同措施干预之后,头针组总有效率为80%,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0%,而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0%,经统计学检验,结果如下: (1)头针组与综合组相比,P=0.406,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头针组与西药组相比,P=0.025,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综合组和西药组进行比较,P=0.071,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MMSE评分结果MMSE评分结果经过统计学检验,结果提示,3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表明3种治疗方法在MMSE评分方面存在着组间差异。在不同的治疗时期中,各组患者的MMSE评分变化总趋势表现亦有明显的不同,其中,综合组中患者,其MMSE评分要高于头针组和西药组(P值分别为0.048、0.012);而头针组与西药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后,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两组患者MMSE评分结果基本相同。3.ADL评分结果ADL评分结果方面,经过统计学检验,结果提示,3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提示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存在组间差异。在不同的治疗时期中,各组患者的ADL评分变化总趋势表现亦有明显的不同,其中,综合组中患者,其ADL评分要高于头针组和西药组(P值分别为0.029、0.017);而头针组与西药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后,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两组患者ADL评分结果基本相同。4. ADAS-cog评分结果ADAS-cog评分结果方面,经过统计学检验,结果提示,3组患者ADAS-cog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提示3种治疗方法存在组间差异。在不同的治疗时期中,各组患者的ADAS-cog评分变化总趋势表现亦有明显的不同,其中,综合组中患者,其ADAS-cog评分要高于头针组和西药组(P值分别为0.021、0.017);而头针组与西药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后,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两组患者ADAS-cog评分结果基本相同。结论:靳三针疗法中的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可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根据量表评分结果,本研究表明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高级认知功能方面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记忆学习及认知等方面的功能,并经本临床研究证实该疗法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与口服多奈哌齐效果一致,经过组间比较后可发现,两者联合使用时可达到更显着的临床效果。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记忆能力方面,针刺治疗的显着作用已被广泛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所证实,尤其是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早期阶段,尽早地介入针刺治疗对延缓疾病进展、防止恶化进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西药口服因不良反应的原因在此方面则稍显不足。若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结合此两种治疗方法,则其临床效果更加明显,对逆转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发挥很好的疗效。

陈惠英[10](2015)在《创造性故事疗法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福建省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后期针对老年期痴呆患者开展的临床干预研究奠定基础。(2)汉化功能性沟通评价分量表(The Subscales of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ommunication Skills,SFACS),形成中文修订版功能性沟通评价分量表,并评价其信效度。(3)评价创造性故事疗法项目对老年期痴呆患者认知能力、抑郁症状、沟通能力、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1)便利抽取福建省9个地市38所养老机构共421例老年人进行现况调查,收集老年人基本信息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eale of Happiness,MUNSH)资料,分析解释影响老年人幸福度的因素。(2)将SFACS译成中文,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Delphi Method)进行修订,调查、收集128例轻、中度老年期痴呆患者SFACS资料,测量量表信效度。(3)采用类实验研究,便利选取100例轻、中度老年期痴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共91例患者完成研究,试验组43例,对照组4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采用创造性故事疗法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社会关注小组活动干预,两组均干预6周。于干预第0周、第7周、第10周运用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Cornell scale for depression in dementia,CSDD)、SFACS、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Alzheimer’s Disease,QOL-AD)收集两组患者资料,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现况调查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为(34.19±12.3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关系、性格、业余爱好、参加机构活动情况、进行体育活动情况、进行娱乐活动情况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2)测评工具建立:修订后功能性沟通评价分量表共2个维度,21个条目。内容效度为0.91;主成分提取2个公因子,解释变异量分别为30.922%、22.119%,联合解释变异量为53.042%;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30,重测信度为0.839,评分者间一致信度为0.606。(3)临床干预研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MMSE语言能力维度得分7.53高于对照组5.92(P﹤0.001),试验组CSDD得分2.97低于对照组4.46(P﹤0.05),试验组简单社交沟通得分6.22高于对照组5.88(P﹤0.05),试验组QOL-AD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ERS得分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试验组患者活动时OERS高兴情绪得分、一般警觉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福建省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幸福感受属中上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有家庭关系、性格、业余爱好、参加机构活动情况、进行体育活动情况、进行娱乐活动情况。(2)中文修订版SFACS量表信效度良好,能真实地评价中国痴呆患者的沟通能力。(3)创造性故事疗法能够改善轻、中度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抑郁症状、社交沟通能力、情绪状态。患者总体认知力、生活质量得分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有意义水平。

二、老年前期、老年期痴呆的预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前期、老年期痴呆的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1)五脏温阳化瘀汤含药血清干预阿尔茨海默症细胞模型磷酸化tau蛋白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材料
        1.3.1 实验动物
        1.3.2 实验药物及制备
        1.3.3 实验试剂
        1.3.4 实验仪器
    1.4 实验方法
        1.4.1 含药(对照)血清制备
        1.4.2 原代神经元细胞获取
        1.4.3 阿尔茨海默症细胞模型构建及分组
        1.4.4 免疫荧光检测
        1.4.5 Western blot检测
    1.5 主要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五脏温阳化瘀汤含药血清对小鼠海马神经元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影响
    2.2 五脏温阳化瘀汤含药血清对阿尔茨海默症C57BL/6小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
    2.3 五脏温阳化瘀汤含药血清对阿尔茨海默症C57BL/6小鼠海马神经元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
    2.4 五脏温阳化瘀汤含药血清对阿尔茨海默症C57BL/6小鼠海马神经元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Discussion

(2)骨质疏松症与痴呆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骨-脑轴
2 骨质疏松症与痴呆
    2.1 骨质疏松症与AD
    2.2 骨质疏松症与卒中后痴呆
3 结论

(3)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证型与认知障碍及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检测指标
        (二)检测方法
        (三)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三)各证型的MMSE、CDR、ADL-R比较
        (四)营养状况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五)各证型的营养状况比较
讨论
    一、老年期痴呆的西医认识
        (一)血管性痴呆
        (二)阿尔茨海默病
    二、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认识
        (一)五脏与呆病的相关性
        (二)气血津液与呆病的相关性
    三、认知障碍的评价
    四、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营养及评价方法
        (一)血生化指标
        (二)MNA量表
    五、中医对营养的认识
        (一)营养与五脏的关系
        (二)营养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六、研究结果分析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老年期痴呆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
        (三)中医证型与认知障碍及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性
        (四)认知障碍与营养的相关性
        (五)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型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老年期痴呆与营养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4)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理论综述
        1 体病相关理论的渊源
        2 体病相关理论的内涵
    综述二 体病相关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开展的背景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
    综述三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1 适用于研究体病相关的临床研究方法概述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设计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现状
前言
第二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研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和筛选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1.4 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2.2 文献计量学特征
        2.3 研究设计基本信息
        2.4 各体质类型的疾病谱分布
        2.5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
        2.6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低的疾病
        2.7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8 纳入研究的体质测量方法信息
    3 讨论
        3.1 近10 年来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学术成就和贡献
        3.2 各体质与疾病的关联性及其对临床和公共卫生的意义
        3.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分析
        3.4 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的比较
        3.5 对今后体病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启示
        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第三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以代谢综合征为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1.4 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中医体质分布的meta分析
        2.4 代谢综合征患者与一般人群体质类型比较的meta分析
        2.5 中医体质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分布比较
        2.6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2.7 倒漏斗图分析
    3 讨论
        3.1 代谢综合征与体质的关联性分析
        3.2 纳入研究存在的方法学问题
        3.3 对临床和科研的启示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第四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研究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
        1.1 中医药领域观察性研究应用和方法学的相对滞后
        1.2 体病关系的全过程均易受到混杂因素影响
        1.3 体质自身的特殊性对体病关系研究的影响
        1.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相对其他观察性研究的优势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2.1 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与比较
        2.2 受试者纳入和基线资料采集
        2.3 体质测量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2.4 研究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
        3.1 现有标准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3.2 根据现有标准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标准的建议
    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报告规范
        4.1 现有报告规范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报告的适用性分析
        4.2 在STROBE声明基础上完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报告质量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中医传统手法治疗老年期痴呆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综述
    2.1 现代医学对老年期痴呆的研究进展
        2.1.1 老年期痴呆的定义
        2.1.2 老年期痴呆的临床分型
        2.1.3 老年期痴呆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1.4 老年期痴呆的症状和体征
        2.1.5 老年期痴呆的临床诊断
        2.1.6 老年期痴呆的现代医学治疗
    2.2 中医对老年期痴呆的研究进展
        2.2.1 中医对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2.2.2 老年期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
        2.2.3 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诊断
        2.2.4 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药治疗
    2.3 总结与展望
3.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标准
        3.2.1 诊断标准
        3.2.2 纳入标准
        3.2.3 排除标准
        3.2.4 中止试验标准
        3.2.5 脱落标准
    3.3 治疗方法——中医传统手法
        3.3.1 人体背面经络手法
        3.3.2 人体正面经络手法
        3.3.3 人体侧面经络手法
        3.3.4 人体头面部经络手法
    3.4 疗效观察及判定标准
    3.5 安全性观测
    3.6 统计学方法
4.研究结果
    4.1 治疗前后量表积分对比
    4.2 患者在量表积分上表现出的治疗有效率
    4.3 安全性分析
    4.4 典型病例介绍
5.讨论
    5.1 选取经络和穴位依据
    5.2 中医传统手法对患者智力和认知功能状态的影响
    5.3 中医传统手法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5.4 中医传统手法对患者神经精神状态的影响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附表1: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附表2: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附表3:神经精神问卷-临床医师评定量表(NPI)
致谢

(6)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候分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概念及流行病学调查
    2.分类
    3.现代医学对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4.祖国医学历代医家对痴呆的认识
临床研究
    1 关于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候分型的荟萃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2 临床观察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荟萃分析讨论
        3.2 关于临床观察的讨论
        3.3 结合导师王凌主任医师临床经验的探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创新表达认知干预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效果及中枢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词缩略表
研究概述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研究理论框架
    5 操作性定义
    6 伦理道德和科学态度
    7 研究技术路线
    研究概述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MCI老人创新表达认知干预方案的行动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过程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创新表达认知干预活动对MCI老人的效果评价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创新表达认知干预活动对MCI老人脑功能磁共振网络连接的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补肾益智汤干预老年期痴呆典型证候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或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老年期痴呆的现代医学研究
        (一) 概述
        (二) 诊断
        (三) 治疗
    二、中医传统理论关于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一) 中医学对老年期痴呆的概念及范畴界定
        (二) 中医学对老年期痴呆的病因病机学认识
        (三) 中医学关于老年期痴呆的证候学研究
        (四) 中医学关于老年期痴呆的治则及治法
    三、补肾益智汤治疗老年期痴呆的理论研究
        (一) 理论基础
        (二) 组方依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动物
        (二) 实验药物和试剂
        (三) 实验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一) 实验分组
        (二) 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
        (三) 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
        (四) 补肾益智汤对模型组的干预
        (五) 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
        (六) 待测样本的制备及检测
        (七) 统计数据并分析处理
    三、实验结果
        (一) 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
        (二) 海马组织镜检结果
        (三) 血脂、血流变检测结果
        (四) 性激素水平检测结果
        (五) 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
        (六) AchE活性及含量检测结果
    四、讨论
        (一) 老年期痴呆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评价
        (二) 氧化应激与老年期痴呆的研究
        (三) 性激素与老年期痴呆的研究
        (四) 胆碱能系统与老年期痴呆的研究
        (五) 补肾益智汤对老年期痴呆的干预研究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益智四项头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1.1.1 古代医家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1.1.2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病机
        1.1.3 现代医者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进一步认识
        1.1.4 阿尔茨海默病的辨证分型
        1.1.5 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现状
    1.2 西方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1.2.1 概述
        1.2.2 疾病分型
        1.2.3 临床表现
        1.2.4 病因病机
        1.2.5 病理研究
        1.2.6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1.2.7 现代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1.3 中药及针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基本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标准及脱落处理
        2.1.7 研究中止原则
    2.2 治疗方法
        2.2.1 随机分组方法
        2.2.2 头针组
        2.2.3 综合治疗组
        2.2.4 西药组
        2.2.5 针灸时意外情况的处理
    2.3 观察指标
        2.3.1 疗效性观测
        2.3.2 安全性观测
    2.4 统计方法
        2.4.1 基础资料的对比
        2.4.2 临床症状评分的比较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3.1 结果分析
        3.1.1 痴呆病疗效评定表的比较分析
        3.1.2 MMSE量表评分的比较分析
        3.1.3 ADL量表评分的比较分析
        3.1.4 ADAS-cog量表评分的比较分析
    3.2 研究探讨
        3.2.1 研究内容的选题依据
        3.2.2 祖国医学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优势
        3.2.3 穴位的选择依据
        3.2.4 头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分析
    3.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3.3.1 创新之处
        3.3.2 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10)创造性故事疗法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研究理论框架
    5 操作性定义
    6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7 伦理学问题
预试验
    1 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第一部分 福建省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调查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功能性沟通评价分量表的汉化、修订与评价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创造性故事疗法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患者基本信息表(调查用)
附录三 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
附录四 患者基本信息表
附录五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附录六 老年痴呆病人生活质量量表(QOL-AD)
附录七 康耐尔痴呆抑郁量表(CSDD)
附录八
附录九
附录十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老年前期、老年期痴呆的预后(论文参考文献)

  • [1]五脏温阳化瘀汤含药血清干预阿尔茨海默症细胞模型磷酸化tau蛋白的变化[J]. 温小雨,孙玉浩,夏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07)
  • [2]骨质疏松症与痴呆关系的研究进展[J]. 范东伟,陈仲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1(20)
  • [3]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证型与认知障碍及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D]. 刘丹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4]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D]. 罗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中医传统手法治疗老年期痴呆临床疗效研究[D]. 王超. 武汉体育学院, 2018(01)
  • [6]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候分型临床研究[D]. 王帆.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18(12)
  • [7]创新表达认知干预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效果及中枢机制研究[D]. 赵珺瑜.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7)
  • [8]补肾益智汤干预老年期痴呆典型证候的生物学机制研究[D]. 师伟斌.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7(01)
  • [9]益智四项头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D]. 林鸿(Lum Hu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10]创造性故事疗法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 陈惠英. 福建医科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早老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的预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