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能力模型 - 加拿大审计长办公室

财务管理能力模型 - 加拿大审计长办公室

一、财政管理能力模式──加拿大审计长公署(论文文献综述)

贾云洁[1](2018)在《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研究》文中认为2014年8月31日修订通过的《预算法》,明确了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职责授权,政府决算草案审计作为一个必经的程序,内嵌到预算管理过程中,本级决算审计得到完整授权,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得以提升。然而,授权并非意味着必然的供给。如何确保政府决算审计的有效开展?需要什么样的机制保障?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研究关注的焦点话题。梳理现有文献发现,我国政府决算审计理论研究单薄,规范研究较多、实证分析偏少,且以实务操作研究为主,缺乏对决算审计发展演变规律的探讨,理论认知不统一、系统性研究匮乏。截至目前,既无博士硕士论文对决算审计的专题研究,也无决算审计的专着面世。现有决算审计理论研究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审计实践技术规范的建设,加上现行行政型审计体制的制约,严重阻碍了我国政府决算审计的发展。基于现行研究的不足,本文期望在决算审计的发展变迁规律、供求偏差、审计体制改革、决算审计理论理念框架以及审计法规建设上有所突破。在基本概念界定和社会契约、委托代理、公共受托责任、国家治理、制度环境、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等理论基础的分析支撑之上,本文梳理了我国制度环境变迁下的决算审计授权沿革。研究发现:一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影响决算审计授权变迁的动力来源,制度环境变化催生了决算审计需求的变化,由此形成不同阶段决算审计的功能定位及业务授权的变化;二是我国决算审计发展演变规律特征:由单纯的行政属性审计逐渐向政治属性审计转变;从单一“上审下”模式逐渐向“同级审”扩展;真实、效益目标逐渐被重视、信息供给维度更加丰富;审计业务模式逐渐同世界接轨;专业化发展是审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政治属性审计定位下的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其外部“应然”需求特征为:政治属性审计功能定位,高质量的信息供给,专业化、规范化的政府决算审计服务。而我国决算审计的现实供给状况如何?来自审计一线的反馈信息可为佐证。为此,本文选择了案例研究法,在统计分析公开的决算审计项目相关信息基础上,优选已开展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四个审计机关作为案例样本,进行深入调研访谈。通过访谈问卷及公开数据发现:样本单位政府决算审计探索起步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决算审计模式;在整合利用社会中介资源、业务流程管理、审计报告模式、审计法规体系同步建设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对其项目计划、审计方法模式、资源投入与整合、质量控制、审计意见发表、审计结果公开、审计法规依据、理论认知和审计体制保障等多个方面调查访谈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政府决算审计“实然”供给状况为:政治属性审计功能的发挥限受限,信息供给有限,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决算审计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造成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求偏差的根源是什么?为此,本文在访谈问卷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分析造成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给偏差的根本原因:一是内置于一级政府的行政型审计体制与本级政府决算审计的政治属性授权存在冲突,出现了“下审上”、“内服务于外”的悖论,其实质影响是架空了政府决算审计的法律授权,政府决算审计业务开展缺乏有效的审计体制保障。二是理论概念框架研究滞后,政府决算审计的报表审计业务属性不明确,鉴证职能及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缺乏系统论证;审计目标层次缺乏区分、认知不统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概念界定不清晰,一致认可的审计意见类型和独立审计报告模式尚未形成。决算审计理论单薄,难以发挥实践指导力,更无法有效统领审计法规体系的建设。三是政府决算审计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一者是政府决算审计授权、标准性法规尚未实现协同修订,再者是专门性法律规范体系尚未建立。审计法及实施条例修订工作还刚刚起步,国家审计准则缺乏有关决算审计的实质性指导条款,决算审计专业准则、指南等技术规范缺位,利用社会中介资源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分工和绩效考核制度也未能依据决算审计授权及时调整,这一系列审计法规建设的滞后,导致政府决算审计实践中无据可依,严重影响了政府决算审计实践的开展。西方国家是否有独立的政府决算审计?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过程?为了能从世界各国审计业务发展过程中,透视我国政府决算审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吸收借鉴其成熟的实践经验,以更好地指导我国政府决算审计的发展,本文研究了政府会计、审计改革起步较早的OECD国家的实践经验,综合比较、归纳其较为代表性的经验做法:OECD国家基本没有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叫法和业务授权,与之相近的OECD国家大量开展的法定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业务,其是伴随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改革而同步确立的,且目前大多形成了成熟、规范的政府财务报表审计模式;随着为数不多的行政型审计体制向立法审计体制的改革变迁,OECD国家已形成独立性较强的审计保障体制;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法律授权模式包括统一授权和分开授权两种;OECD国家均具有较为完善的财务报告审计法律和准则体系,大量整合利用社会中介审计资源和技术,形成了严密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在对政府决算审计供求偏差成因分析基础上,结合OECD国家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业务的经验做法,充分考虑我国制度环境的差异性,本文提出了我国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改进建议。第一,基于政治属性审计的功能定位,提高的审计独立性的和制衡能力、协同互补于国家治理体系整体改革设计、兼顾我国现实制度环境及机构编制精简原则,本文认为,我国审计体制重构宜采取强制性变迁路径,中长期的审计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国家审计委员会。设立中央和地方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主任由本级人大选举产生,副主任、委员由审计委员会主任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免;审计委员会对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同级人大监督;其直接的上位权力是全国人大行使的最高国家权力,国家审计权与行政、司法、监察权处于同一位阶。将现行审计机关从政府机构中整体移出,成为与本级政府平级的、专司审计监督的国家机关,并考虑其与监察委员会的工作有效衔接。业务上接受上级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向上一级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第二,建立逻辑一致的政府决算审计理论概念认知框架。政府决算审计具备报表审计业务属性,需要发表总体审计意见,对政府决算报表的信息鉴证,可以提高决算信息的可靠性。政府审计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指针对政府决算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编制是否合法、信息反映是否真实,发表审计意见;具体审计目标分为:业务和事项层的真实、完整、截止、准确和分类目标;账户余额层的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和准确目标;列报和披露层的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准确、分类与可理解性目标。政府决算审计目标的实现,需准确界定政府决算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政府决算审计应对政府决算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发表积极式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以提高信息预期使用者对政府决算报表的信赖程度。审计风险是指决算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审计后发表不当意见的可能性。建立风险导向决算审计方法模式,在全面了解政府及其环境基础上,评估政府决算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依据风险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风险应对措施,包括确定总体审计策略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建立融合简式报告优势和信息含量要求的决算审计报告模式。第三,建立政府决算审计法规体系。1.依据新预算法,协同修订政府决算审计授权与标准性法规。修订宪法中的审计体制设置条款;修订监督法,单列政府决算审计审查的内容重点,审计工作报告标题中单独提及决算草案审计;预算法实施条例中增加并细化政府决算审计的条款;制定发布政府决算草案编制办法。2.构建决算审计专门法规体系。包括修订完善审计法及实施条例,明确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授权,补充增加决算审计的个性化条款;修订国家审计准则,将其归位于基本准则,建立专业的决算审计准则、指南等技术规范;完善利用社会中介资源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修订国家审计准则中利用外部人员参与审计的相关条款、明确利用方式及责任界定,修订出台利用社会中介资源开展审计的管理办法及其审计报告质量核查制度,建立同业质量复核制度;修订审计管辖权限分工规定,建立与审计署业务协同安排的地方共享税收入审计制度,创新审计机关分类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加大审计质量考核比重。

宋夏云[2](2006)在《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国家审计是基于加强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其基本职能在于监督、评价和鉴证。国家审计起源于公共受托责任关系,又服务于公共受托责任关系。国家审计目标理论在整个国家审计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研究国家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审计规范和审计报告的基础。从层次上划分,国家审计目标包括总目标、具体目标和项目目标,它们三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国家审计目标体系。关于国家审计目标的研究,是随着社会、国家和民众对国家审计功能与作用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的。国家审计目标是国家审计实践行为的预期效果与最终方向。根据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理论与国家审计关系理论,国家审计总目标在于独立地提供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鉴证信息。国家审计总目标体现国家审计的本质与存在意义,它是高度浓缩的、精炼的和相对稳定的;国家审计具体目标是总目标的分解形式,总目标是具体目标确立的基础。随着公共受托责任的内容与标准的深化,具体审计目标表现出动态发展的特性;国家审计项目目标是具体审计目标的承担者与最终实现途径。国家审计的目标提出与目标实现具有同等的价值。国家审计目标是审计需求与审计供给的均衡统一。审计需求决定国家审计的理论目标,审计供给影响国家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两者是一对矛盾。根据审计供需理论与目标期望差理论,国家审计目标实现机制框架的核心要素包括专业胜任能力强化机制、独立性保证机制、审计规范优化机制和审计报告健全机制。本次研究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其研究路径包括问题提出、理论分析、观点对比、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全文共分八章,具体内容及主要观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动机、研究路径及方法、研究内容及框

孙平[3](2006)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七十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使得政府审计开始进入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段。面对绩效审计已成为发达国家政府审计关注焦点和主要工作内容的大环境,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审计署提出:要积极开展绩效审计,争取到2007年,投入绩效审计的力量占整个政府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而我国所处的现状却是一方面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的不经济、效率低、效果差的状况长期存在;另一方面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不完善,实践经验不足。在上述背景下,作者选择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目的在于借鉴国外政府绩效审计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构建起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体系;针对存在大量妨碍政府绩效审计健康发展的现实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积极推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的开展,以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不断增强。 文章在对政府绩效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规范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称谓并定义了绩效审计的概念,以利于国内外理论交流与实践探索。 文章从借鉴政府绩效审计先进国家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入手,结合当前我国开展绩效审计所面临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范围、对象、程序、技术方法、审计报告等政府绩效审计要素的系统阐述,初步确立了适用于我国目前审计环境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框架。 文章针对我国目前理论界与实务界普遍关注的政府绩效审计衡量标准问题提出作者观点:建立完全统一的政府绩效衡量指标是不现实的,指出审计人员应在政府各公共机构建立起评价自身业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核这些指标的合理性并加以借鉴。 文章通过对审计质量控制主要方法的论述结合审计程序的质量控制构建起审计质量控制系统,以保障绩效审计质量,确立绩效审计的权威性,降低审计风险。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对我国绩效审计实践过程的回顾,指出现阶段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针对目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周维培[4](2017)在《国际政府审计同业复核的实践与启示》文中认为"同业复核"是当代国际政府审计质量评估的重要方法,被众多国家最高审计机关所接受和运用。1997年对冰岛审计署开展的质量和管理系统的检查,是最早的国际政府审计同业复核案例。21世纪初欧盟主导的对中东欧国家最高审计机关的综合检查,开启了国家政府审计国际同业复核的篇章。积极探索并具有示范价值的加拿大2004年的绩效审计项目、全覆盖式的欧洲审计院2008年的综合项目、类似专项调查的世界审计组织秘书处2016年"关于独立性"的全球项目,在众多国际同业复核项目中最具代表性。加入世界审计组织"同业复核"分委员会、主动参与相关国际同业复核项目、在国内借鉴和推广同业复核方法,对提升我国政府审计的国际化、加强质量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刘芳雨,文海涛[5](2005)在《国外绩效审计相关问题的比较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绩效审计是当前国际审计的主流,开展绩效审计是我国审计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学习借鉴国外绩效审计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开展绩效审计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典这四个国家在政府绩效审计领域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本文比较和分析四国关于绩效审计的含义、方法、标准等重要问题,以期对发展我国绩效审计产生积极影响。

曹宏举[6](2010)在《美国与瑞典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审计的发展完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与受托责任关系的发展以及其内涵和外延的扩大相适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的审计理论和实务有了较大发展,在审计类型上已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发展到绩效审计为主,政府审计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本质也发生很大变化,审计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宽泛,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显重要。但由于审计理论从世界来看不知是难以研究,还是审计实务性太强而显得理论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的人很少,发表的文章数量也少之又少。不断发展中的绩效审计实践不仅给审计理论研究,也为自身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挑战。当前世界经济不断发生变化,作为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保障手段,绩效审计必须发挥其合理而适当的作用,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政府资源的使用效率,维护国家安全。为进一步理解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变化过程中审计本质及其职能的变化,需要重新运用审计动因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与创新等原理,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变迁、目的和本质及其作用和机制理论进行全新的深入研究,并给予新的诠释,并对审计实务予以指导。美国绩效审计是立法模式的发展者和现今的典型代表,是世界上开展绩效审计最早的国家;瑞典绩效审计原属行政型模式的典型代表,2003年7月1日已变革为立法型模式,开展绩效审计既比较早,发展也较快。美瑞两国在政府绩效审计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目前,瑞典国家审计署有40%左右的审计业务属绩效审计,每年完成约60个绩效审计项目,涉及财政、教育、环境、卫生、养老、文化、外事、农业、交通、政府投资,以及公共服务与私营合作等几乎所有政府部门、行政和公共机构,并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效:一是节约了社会资源;二是提高了政府效能;三是提高了管理水平。美国国家审计署有90%左右的审计业务属绩效审计,在2006年,美国审计署为财政创造的价值高达510亿美元,投入产出比是1:105,即在GAO的工作上每投资1美元,就得到105美元的回报。与此同时,还出版了近1000份报告和公告,并向政府提出了2700条工作改进建议,所提出的建议中有4/5得到贯彻执行。根据GAO的文件,在协助制定法律,改善公共服务方面,GAO还带来了1300项无法以财务计算的益处。在过去的十年间提高税收1000多亿美元。本文对美国和瑞典政府绩效审计进行比较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美国和瑞典绩效审计的变迁和体制、机制变革的探讨,总结其经验和缺陷,发现新成果,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与美国和瑞典相比,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迫切需要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审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制度。在结构安排上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共八章。其中:第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基础,包括第一章到第三章;第二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包括第四章到第七章;第八章为第三部分,是对前文分析研究的总结,即结论和启示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包括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思路、文献综述和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是政府绩效审计的一般分析。主要评述绩效审计的内涵与目标、体制类型与地位、功能与作用、绩效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是绩效审计理论综述。主要阐述绩效审计动因理论,它是用来论证绩效审计产生根源的理论依据;论述制度变迁理论,它是用来论证绩效审计变迁的理论依据;对绩效审计自身理论结构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评析,为后面的论述做铺垫。第四章是美瑞政府绩效审计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比较分析。主要对美国和瑞典政府绩效审计的形成背景、发展过程与现状及其各阶段的特点和政治、经济、社会需求、法律、文化传统、技术基础等影响绩效审计变迁的环境因素绩效比较分析。通过结合实际案例的比较分析,找出两国在政府绩效审计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第五章是美瑞政府绩效审计体制的比较分析。主要对美国和瑞典政府绩效审计体制发展变化、审计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审计机构人事安排及其职责、审计经费来源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结合实际案例的比较分析,找出两国在政府绩效审计体制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第六章是美瑞政府绩效审计运行机制的比较分析。主要对实施绩效审计的目标、范围、程序、技术方法、质量控制和审计报告等运作机制的主要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结合案例的比较,分析两国在绩效审计运作机制方面的共同特点和不同的地方。第七章是美瑞政府绩效审计功能与效果的比较分析。主要是结合具体的案例,对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的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的特点和不同之处;对美瑞政府绩效审计在各自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所最终产生的效果,如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对外效果、维护国家安全效果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以证明绩效审计的重要性。第八章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的经验、缺陷及对我国的启示。本章是本论文研究的最终成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针对上述各章的比较研究,总结出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的成功经验和缺陷,并提出自己的几点结论;第二部分是通过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的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美瑞两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成功经验和缺陷以及研究结论,提出开展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合理化建议。做到“实务上升到理论、理论指导实务,理论和实务论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刘利[7](2017)在《日加中政府审计比较研究及其对我国政府审计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加中作为世界的三个经济大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三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使政府审计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免疫系统自然而然亦各具特色。本文通过对日加中政府主要特点的分析,比较三国在审计体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问责制度方面的差别以及日加两国政府绩效审计与我国的合规性审计的不同之处,借鉴日加两国政府在政府审计方面的先进做法,取长补短,以促进我国政府审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王华[8](2009)在《基于政府治理的国家审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针对政府公共行政极权化和官僚主义而导致的政府公共行政效率低、高昂的社会成本等问题,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旨在推行绩效管理、强调顾客至上与服务意识、在政府管理中引进竞争与市场机制的政府改革运动,积极推进政府治理,追求善治的政府结构,它起源于英国、美国、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后来迅速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这就是“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于公共资源的责任在政府治理过程中至关重要,它同时也是健全民主制度的重要因素。立法机构、政府官员和社会公众需要了解政府的资源是否得到适当的管理和使用,是否遵循各项法律、法规,政府项目是否讲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政府项目是否实现了其目标和预期的成果。政府管理者就其各种活动及其相关结果对立法机构和社会公众负责。在履行政府对人民负有的各项职责的过程中,国家审计是一个关键性要素,审计监督让利益相关方相信报告的项目结果或经营情况,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家审计代表国家行使审计监督职能,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是政府治理的工具,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促进政府改进管理和决策、加强监督和增强责任心。政府治理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实现政府治理目标关键在于深化国家审计职能,正是围绕着这样一个主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国家审计现状的基础上,以我国政府治理目标为主线,借鉴国外国家审计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把国家审计放到政府治理的框架中来研究,将深化国家审计职能与实现政府治理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职能定位、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效益审计、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等方面着手,最终促进政府治理目标的实现。本文共分七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引出研究问题,指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对政府治理与国家审计的文献进行综述,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指出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章政府治理与国家审计的理论分析。从治理、善治、新公共管理、政府治理与治理机制、政府委托代理对政府治理理论进行分析,指出在全球化深刻的影响下,当下中国应该在善治理论的观照下,立足于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能力提升,在政府治理的推动下,通过建设责任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等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走向善治。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国家审计本质与职能对国家审计理论进行分析,指出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是政府治理的工具,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第3章国家审计模式--我国的现实选择。对世界主要国家审计模式进行介绍、比较分析,指出政府治理导向下中国国家审计模式改革的路径选择。一般来讲,国家审计模式的合理构建不能割断与本国政治经济发展以及文化环境的联系,应当根据本国情况,在国家审计现代化的进程中加以总结、吸收,借鉴不同模式的成功经验,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审计发展的道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国家审计监督体制的发展与完善,一个现实而有效的做法,就是借鉴世界各国国家审计在制度设计上的优点,充分协调国家审计制度改革的本土化与引进之间的关系,审计模式应力求与审计制度环境相适应,并不断积累我国国家审计模式改革的条件,进而改革与完善我国的国家审计模式。第4章我国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对我国国家审计的发展历程和局限性进行分析,阐述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治理目标与国家审计在促进政府治理中的作用,指出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职能定位。国家审计作为评价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审计监督形式,通过揭示和揭露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有效地发挥其职能作用。社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政府适应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经济与政治目标,这意味着不同时期国家审计的重点也是一个与政府目标协调且动态发展的过程。完善政府治理是国家审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可以说,政府治理越完善,国家审计监督工作就越容易进行,国家审计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相反,缺乏政府治理机制,或缺乏政府治理理念,国家审计监督工作就很难进行,国家审计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职能定位,取决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双重职能。国家审计应该通过自己的审计行为,促进政府职能的有效实现。国家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其更多肩负的是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政府经济行为有效性的一种评价和监督,应将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作为国家审计的终极目的。我国国家审计在政府治理中具备强化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监督机制、提高政府治理效率、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公开透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五种职能,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通过审计监督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的经济行为及其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为政府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支持,必将成为对政府活动的经济、社会效益和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有力工具和手段。第5章经济责任审计。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过程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阐述责任政府治理与责任政府治理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对我国政府治理导向下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分析。作为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制度下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实现本级人大常委会对本级政府主要领导履行经济责任的监督,而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而且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加强政府官员责任,强调责任政府治理,推行问责制度,已经成为创新政府体制的全球化潮流,责任政府治理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政府治理导向下的经济责任审计是适应我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财经秩序,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第6章政府效益审计。对我国政府效益审计的实施进程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政府治理效率与高效政府治理要求加快向政府效益审计为中心的转变,对我国政府治理导向下的政府效益审计进行分析。政府效益审计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民主和法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国家审计本质的内在要求,符合审计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实现高效政府治理,要求积极推进效益审计,加快向政府效益审计为中心的转变,这是实现我国国家审计工作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政府效益审计的有效开展的确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与监督政府权力运行机制,提升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政府效益审计是以促进政府组织正确决策、提高服务效能为目标的,这与我国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要求相吻合。政府治理导向下的政府效益审计是对政府及其部门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它有助于明确政府使用公共资源和提供服务的责任,是国家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第7章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对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发展进程和存在差距进行分析,阐述透明政府治理与透明政府治理要求审计结果公告,对我国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进行分析。实行国家审计监督及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体现我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需要,是提高政府治理效率的需要,也是实现政务公开、权力制衡,督促和保障政府有效达成公共目标的基本要求。透明政府治理有利于增加市场信息的有效性和精确性,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减少腐败、增加公民参与决策的机会,给公民以知情权,从而提高决策的民主合法性,透明政府治理要求审计结果公告。我国国家审计实施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有其必然性,实行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有利于促进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公共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有利于政府实施政务公开,有利于对权利进行制约监督,有利于遏制与惩治腐败,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走向透明、走向公开,从而加速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指出完善政府治理是国家审计的目标和任务,国家审计作为评价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监督形式,其作用的发挥,受制于政府治理的完善程度;国家审计代表国家行使审计监督职能,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是政府治理的工具,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在分析我国国家审计职能现状的基础上,以我国政府治理目标(责任、高效、廉洁、透明、法治)为主线,借鉴国外国家审计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把国家审计放到政府治理的框架中来研究,将深化国家审计职能与实现政府治理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指出要实现政府治理目标关键在于深化国家审计职能。第三,在理论上,结合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行政学来研究政府治理与国家审计之间的关系,对政府治理目标和国家审计职能定位提出见解;在实践上,探索具有一定现实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深化国家审计职能的对策和促进政府治理目标实现的措施。

裴文英[9](2005)在《对政府绩效审计若干问题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中外政府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审计范围、制度建设、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差别比较,分析了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问题。在借鉴其他国家绩效审计经验的基础上,为开展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董楠[10](2017)在《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中指出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审计制度。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键期,经济责任审计也在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升级,现有研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难以适应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要求,存在比较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重点研究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审计内容、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规范研究、历史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并在对国外典型国家相关审计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其改进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一是研究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包括概念界定、主要特点和功能作用。二是系统评述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思想、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等。三是全面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环节,对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结果运用等进行具体研究。第二,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根据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要求,提出了将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分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内部管理情况、自主创新情况、境外资产管理情况、风险管控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8个主要方面。对上述8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提出明确具体的审计内容和主要评价指标。第三,探讨了国外典型国家相关审计制度。具体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外比较成熟和典型国家的审计制度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国外相关审计制度安排中,与经济责任审计最接近、最有借鉴意义的是绩效审计制度。第四,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指出:审计体制方面,存在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缺乏必要的执法权限、人员经费受制等问题;审计对象方面,存在认识模糊、覆盖面不全等问题;方法程序方面,存在缺乏统一指南、计划统筹不够、方法比较传统等问题;审计内容方面,存在界限模糊、分类不明、不够细化等问题;评价标准方面,存在缺乏指标体系、定量评价欠缺、忽视绩效评价等问题;责任界定方面,存在责任界限划分困难、界定责任难以量化等问题;结果运用方面,存在不同内容运用程度不一、整改督导力度较弱、运用情况不够透明等问题;风险防范方面,存在风险突出、防控不力等问题。对每一个问题,深入分析了成因。第五,提出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建议。研究提出:审计体制方面,应推进审计体制改革、扩大审计执法权限、实行审计垂直管理;审计对象方面,应扩大审计对象范围、准确把握审计对象;方法程序方面,应出台统一程序指南、加强审计计划统筹、应用先进审计方法;审计内容方面,应厘清受托责任分类、细化明确审计内容;评价标准方面,应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定量评价方法、强化履责绩效评价;责任界定方面,应高度重视责任界定、科学划分责任界限、量化界定经济责任、注重审计证据支撑;结果运用方面,应健全结果运用制度、发挥联席会议功能、加大问责追究力度、强化结果运用整改、完善结果公告制度;风险防范方面,应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强化风险防控措施。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的"三来源"论,并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环节进行系统分析。二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分为8个方面、27个审计事项,并对每个审计事项进行了细化分析,在内容分类、系统性、可操作性上丰富了以往的类似研究。三是对国外典型国家的相关审计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既丰富和发展了以往的类似研究,也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

二、财政管理能力模式──加拿大审计长公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财政管理能力模式──加拿大审计长公署(论文提纲范文)

(1)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分析
    第一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概念界定
        一、政府决算和决算草案
        二、政府决算草案审计
        三、政府决算审计的功能定位
    第二节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
        一、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及要素
        二、风险基础审计含义及程序特征
    第三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基础
        一、契约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四、国家治理理论
        五、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理论
第二章 政府决算审计的历史变迁和当前需求特征
    第一节 审计监督缺位阶段
        一、制度环境
        二、专职审计监督职能机构被撤并取代
    第二节 未明确政府决算审计授权阶段
        一、制度环境
        二、行政属性审计功能定位
        三、未明确政府决算审计授权
        四、业务开展
    第三节 不完整的政府决算审计授权阶段
        一、制度环境
        二、行政属性主导的审计功能定位
        三、不完整的同级政府决算审计授权
        四、业务开展
    第四节 完整的政府决算审计授权阶段
        一、制度环境
        二、政治属性审计功能定位凸显
        三、完整的政府决算审计授权
        四、业务开展
    第五节 政府决算审计授权变迁规律和现实需求
        一、我国政府决算审计授权变迁规律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下的政府决算审计需求特征
第三章 政府决算审计供给现状——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研究的思路、目标和数据获取
        一、案例研究的思路方法
        二、案例研究的目标
        三、案例选择的原则
        四、数据获取与分析
    第二节 样本单位政府决算审计供给现状
        一、A省级审计机关决算审计供给情况
        二、B省级审计机关决算审计供给状况
        三、C省级审计机关决算审计供给状况
        四、D省级审计机关决算审计供给状况
    第三节 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求偏差分析
        一、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给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我国政府决算审计供求存在较大偏差
第四章 我国政府决算草案审计供求偏差成因分析
    第一节 审计体制与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法律授权悖论
        一、影响我国政府审计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环境
        二、政府审计中的多层级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
        三、决算审计类型与审计体制独立性保障的差异
        四、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法律授权的悖论
        五、访谈结果基本印证本级政府决算审计授权问题
    第二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研究支撑单薄
        一、理论研究缺位,难以发挥实践指导作用
        二、基本概念认知不统一,理论支撑单薄
        三、访谈结果印证决算审计理论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法规体系尚未建立
        一、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授权、标准性法规协同建设不足
        二、专门性审计法规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
        三、访谈结果充分印证决算审计法规体系建设滞后问题
第五章 OECD国家政府决算(财务报告)审计实践
    第一节 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及审计制度的发展
        一、各国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报告系统
        二、各国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及审计改革背景
        三、各国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及其审计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审计体制及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授权模式
        一、各国国家审计体制设置变迁
        二、各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授权分工模式
    第三节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法规准则建设
        一、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审计法规准则建设
        二、美国政府财务审计法规准则建设
    第四节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资源、技术整合与质量控制
        一、各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中的资源整合
        二、各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中的技术整合
        三、各国政府财务报表审计质量控制做法
第六章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改进建议
    第一节 政府决算审计体制保障重构
        一、审计体制改革时机日趋成熟
        二、审计体制重构的定位、原则
        三、审计体制重构的路径选择
        四、审计体制重构的模式选择
    第二节 构架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概念框架
        一、构建政府决算审计目标层次
        二、明确重要性等概念框架及其运用
        三、构建政府决算审计报告模式
    第三节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法规体系构建
        一、协同建设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授权、标准性法规制度
        二、构建政府决算草案审计专门性法规制度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调查问卷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论文的研究动机
    二 论文的研究路径及方法
    三 论文的结构及内容安排
    四 论文的主要观点及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家审计目标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 国家审计目标实现机制的文献综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框架要素研究
    第一节 国家审计目标的涵义及确立原则
    第二节 国家审计总目标的定位研究
    第三节 国家审计具体目标研究
    第四节 国家审计项目目标研究
    第五节 国家审计目标实现机制的框架要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家审计专业胜任能力的强化机制研究
    第一节 国家审计专业胜任能力的涵义与种类
    第二节 国家审计机关的专业胜任能力
    第三节 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家审计独立性的保证机制研究
    第一节 国家审计独立性的衡量尺度
    第二节 国家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中国国家审计独立性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家审计规范的优化机制研究
    第一节 国家审计规范体系的构成及设计原则
    第二节 国家审计法
    第三节 国家审计准则
    第四节 国家审计的质量控制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家审计报告的健全机制研究
    第一节 国家审计报告的种类和格式
    第二节 国家审计报告的信息特征
    第三节 国家审计报告的公告制度
    第四节 国家审计的法律责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方向
    一 本研究的结论
    二 本研究的政策建议
    三 后续研究方向
附录一: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的调查结果
附录三: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的调查名单
附录四: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的调查问卷
附录五: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的调查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3.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2 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2.1 政府绩效审计概念界定
        2.1.1 绩效审计的称谓
        2.1.2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术语使用辨析
        2.1.3 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
    2.2 政府绩效审计的基础理论分析
        2.2.1 公众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3 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理论
        2.2.4 资源有效配置理论
        2.2.5 外部影响理论
    2.3 政府绩效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的关系
    2.4 政府绩效审计基本要素
        2.4.1 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
        2.4.2 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
        2.4.3 政府绩效审计对象
        2.4.4 绩效审计职能
        2.4.5 绩效审计程序
        2.4.6 政府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
        2.4.7 绩效审计报告
    2.5 本章小结
3 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现状研究
    3.1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轨迹
        3.1.1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践回顾
        3.1.2 深圳市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状况
        3.1.3 深圳市政府绩效审计案例
    3.2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借鉴
        3.2.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借鉴
        3.2.2 英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借鉴
        3.2.3 加拿大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借鉴
        3.2.4 日本绩效审计借鉴
    3.3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启示
        3.3.1 政府绩效审计的促进性作用明显
        3.3.2 坚持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3.3.3 政府绩效审计法规建设完备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4.1 审计体制制约
        4.1.1 审计组织独立性差
        4.1.2 审计行为独立性差
        4.1.3 经济上独立性差
        4.1.4 审计人员聘任独立性差
    4.2 审计人员制约
        4.2.1 审计人员知识构成不合理
        4.2.2 审计人员素质难以达到要求
    4.3 审计实施中的制约
        4.3.1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4.3.2 绩效审计方法、技术复杂
        4.3.3 获取审计证据困难
        4.3.4 绩效审计标准尚不完善
        4.3.5 无政府绩效审计准则、规范可供遵循
    4.4 制度制约
        4.4.1 审计公告制度不健全
        4.4.2 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4.4.3 预算编制的不完整
    4.5 本章小结
5 政府绩效的衡量标准
    5.1 我国政府绩效衡量标准简述
        5.1.1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5.1.2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
        5.1.3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5.2 西方国家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借鉴
    5.3 西方国家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启示
        5.3.1 西方国家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特征
        5.3.2 西方国家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5.3.3 现阶段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标准的确定
    5.4 本章小结
6 政府绩效审计的质量控制
    6.1 审计质量控制概念及标准
        6.1.1 审计质量控制概念
        6.1.2 审计质量控制的特点
        6.1.3 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6.2 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6.2.1 审计质量区域控制法
        6.2.2 同业互查质量法
        6.2.3 制度控制法
        6.2.4 业内自查质量法
    6.3 审计程序的质量控制
        6.3.1 计划阶段的质量控制
        6.3.2 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6.3.3 报告阶段的质量控制
    6.4 审计质量控制系统
    6.5 《政府绩效审计准则》及工作指南
    6.6 本章小结
7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保障措施
    7.1 审计体制保障
        7.1.1 审计体制的形成
        7.1.2 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
        7.1.3 我国立法型审计体制构想
    7.2 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人事政策保障
        7.2.1 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7.2.2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7.2.3 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
        7.2.4 改进人事政策
    7.3 绩效审计法规、制度建设保障
        7.3.1 制定绩效审计的相关法规和工作规范
        7.3.2 加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开发
        7.3.3 强化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7.3.4 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7.3.5 加强绩效审计的宣传
        7.3.6 以绩效预算理念推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4)国际政府审计同业复核的实践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同业复核产生的背景与成因浅析
二、典型案例和最佳实务述要
三、同业复核对我国政府审计的意义

(5)国外绩效审计相关问题的比较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四国绩效审计的发展
    (一) 美国绩效审计的发展
    (二) 加拿大绩效审计的发展
    (三) 英国绩效审计的发展
    (四) 瑞典绩效审计的发展
三、相关问题的比较与分析
    (一) 绩效审计定义的比较与分析
    (二) 绩效审计执行机关及其职能和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三) 绩效审计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四) 绩效审计标准的比较与分析
四、启示与借鉴

(6)美国与瑞典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基本思路
        1.2.1 研究对象
        1.2.2 基本思路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1.3.2 国内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1.4 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政府绩效审计的一般分析
    2.1 绩效审计的内涵与目标
        2.1.1 绩效审计的内涵
        2.1.2 绩效审计的目标
    2.2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联系与区别
        2.2.1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联系
        2.2.2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区别
    2.3 绩效审计的体制类型与地位
        2.3.1 绩效审计体制类型
        2.3.2 绩效审计的地位
    2.4 绩效审计的功能与作用
        2.4.1 绩效审计功能
        2.4.2 绩效审计的作用
第3章 绩效审计理论综述
    3.1 绩效审计相关理论
        3.1.1 绩效审计动因理论
        3.1.2 制度变迁理论
    3.2 绩效审计理论
        3.2.1 绩效审计理论结构
        3.2.2 绩效审计理论的发展趋势
第4章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4.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变迁及其特点
        4.1.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形成与发展的背景
        4.1.2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的过程
        4.1.3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的特点
    4.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的变迁及其特点
        4.2.1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形成与发展的背景
        4.2.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变迁的过程
        4.2.3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变迁的特点
    4.3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变迁的影响因素比较
        4.3.1 政治环境的影响因素比较
        4.3.2 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比较
        4.3.3 社会需求的影响因素比较
        4.3.4 法律环境的影响因素比较
        4.3.5 文化传统的影响因素比较
        4.3.6 技术基础的影响因素比较
    4.4 综合评析
第5章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体制的比较分析
    5.1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体制发展变化的比较
        5.1.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体制的发展变化
        5.1.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体制的发展变化
        5.1.3 比较分析
    5.2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机构设置及其职能的比较
        5.2.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5.2.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5.2.3 比较分析
    5.3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机构人事安排及其职责的比较
        5.3.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机构人事安排及其职责
        5.3.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机构人事安排及其职责
        5.3.3 比较分析
    5.4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经费来源的比较
        5.4.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经费来源
        5.4.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经费来源
        5.4.3 比较分析
    5.5 综合评析
第6章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运行机制的比较分析
    6.1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目标、范围的比较
        6.1.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目标与范围
        6.1.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目标与范围
        6.1.3 比较分析
    6.2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程序、质量控制的比较
        6.2.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程序与质量控制
        6.2.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的程序与质量控制
        6.2.3 比较分析
    6.3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技术和方法的比较
        6.3.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技术和方法
        6.3.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技术和方法
        6.3.3 比较分析
    6.4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报告的比较
        6.4.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报告
        6.4.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报告
        6.4.3 比较分析
    6.5 综合评析
第7章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功能及效果的比较
    7.1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的功能比较
        7.1.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功能
        7.1.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的功能
        7.1.3 比较分析
    7.2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效果的比较
        7.2.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效果
        7.2.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的效果
        7.2.3 比较分析
    7.3 综合评析
第8章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的经验、缺陷及对我国的启示
    8.1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的经验与缺陷
        8.1.1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的经验
        8.1.2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的缺陷
        8.1.3 结论
    8.2 对我国的启示
        8.2.1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现状
        8.2.2 我国与美瑞两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差别
        8.2.3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7)日加中政府审计比较研究及其对我国政府审计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日加中政府审计的比较
    1.1 审计体制的比较
        1.1.1 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不同。
        1.1.2 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同。
        1.1.3 审计经费的来源不同。
    1.2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比较
    1.3 审计问责制度比较
    1.4 日加绩效审计与我国合规性审计比较
2 启示———我国政府审计的对策与思考
    2.1 注重审计重要性, 实现政府审计资源优化配置
    2.2 改革审计体制, 提高政府审计独立性
        2.2.1 改革审计体制, 加强人大监督。
        2.2.2 重视人才培养, 发挥专家作用。
        2.2.3 进行审计经费拨付的调整。
    2.3 完善审计公告制度
        2.3.1 细化审计报告, 使审计报告更精确规范。
        2.3.2 完善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及辅助措施。
    2.4 强化审计问责
        2.4.1 建立完备的问责机制, 加强审计机关行政处罚的权力。
        2.4.2 注重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
        2.4.3 加强外部的监督力量。
        2.4.4 统一问责主体, 加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
        2.4.5 推进绩效审计。
    2.5 建立政府审计人员选拔和晋升制度
    2.6 建立政府审计一审一派制度

(8)基于政府治理的国家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政府治理的文献综述
        1.2.2 国家审计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
        1.4.2 论文的不足
2. 政府治理与国家审计的理论分析
    2.1 政府治理理论
        2.1.1 治理理论
        2.1.2 善治理论
        2.1.3 新公共管理理论
        2.1.4 政府治理与治理机制理论
        2.1.5 政府委托代理理论
    2.2 国家审计理论
        2.2.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2.2.2 国家审计本质与职能
3. 国家审计模式——我国的现实选择
    3.1 世界主要国家审计模式
        3.1.1 以美国为代表的立法型审计模式
        3.1.2 以法国为代表的司法型审计模式
        3.1.3 以瑞典为代表的行政型审计模式
        3.1.4 以德国为代表的独立型审计模式
    3.2 国家审计模式的比较分析
        3.2.1 国家审计模式的比较
        3.2.2 国家审计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3.3 政府治理导向下中国国家审计模式改革的路径选择
4. 我国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
    4.1 我国国家审计的现状分析
        4.1.1 发展历程
        4.1.2 局限性
    4.2 政府治理目标与国家审计职能
        4.2.1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治理目标
        4.2.2 国家审计在促进政府治理中的作用
    4.3 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职能定位
        4.3.1 强化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监督机制
        4.3.2 提高政府治理效率
        4.3.3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4.3.4 实现政府治理公开透明
        4.3.5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5. 经济责任审计
    5.1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分析
        5.1.1 发展过程
        5.1.2 制约因素
    5.2 责任政府治理与经济责任审计
        5.2.1 责任政府治理
        5.2.2 责任政府治理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5.3 我国政府治理导向下的经济责任审计
        5.3.1 理论分析
        5.3.2 政府治理导向下的经济责任审计
6. 政府效益审计
    6.1 我国政府效益审计的现状分析
        6.1.1 实施进程
        6.1.2 存在问题
    6.2 政府治理效率与政府效益审计
        6.2.1 政府治理效率
        6.2.2 高效政府治理要求加快向政府效益审计为中心的转变
    6.3 我国政府治理导向下的政府效益审计
        6.3.1 政府效益审计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6.3.2 政府治理导向下的政府效益审计
7.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7.1 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现状分析
        7.1.1 发展进程
        7.1.2 存在差距
    7.2 透明政府治理与审计结果公告
        7.2.1 透明政府治理
        7.2.2 透明政府治理要求审计结果公告
    7.3 我国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7.3.1 理论分析
        7.3.2 政府治理导向下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9)对政府绩效审计若干问题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与国外的差距
二、 开展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
    (一) 明确审计战略地位, 确立审计重点领域
    (二)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确保绩效审计有法可依
    (三) 尊重审计发展规律, 创建评价标准体系
    (四) 积极探索审计模式, 开展特色绩效审计
    (五) 注重人员综合素质, 强化复合教育培训

(10)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历史沿革
        二、国外研究进展
        三、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难点和创新
        一、研究难点
        二、预期创新
第二章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辨析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界定
        一、概念界定
        二、审计目标
    第三节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思想
        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
第三章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环节
    第一节 审计计划
        一、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
        二、制定中长期审计规划
        三、制订年度审计计划
        四、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第二节 审计实施
        一、组建审计组
        二、制发审计通知书
        三、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四、实施现场审计
    第三节 审计报告
        一、评价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二、拟定有关审计文书
    第四节 结果运用
        一、结果运用特点
        二、结果运用原则
        三、结果运用途径
        四、结果运用程序
第四章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情况
        一、审计内容
        二、评价指标
    第二节 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一、审计内容
        二、评价指标
    第三节 财务收支情况
        一、审计内容
        二、评价指标
    第四节 内部管理情况
        一、审计内容
        二、评价指标
    第五节 自主创新情况
        一、审计内容
        二、评价指标
    第六节 境外资产管理情况
        一、审计内容
        二、评价指标
    第七节 风险管控情况
        一、审计内容
        二、评价指标
    第八节 党风廉政建设
        一、审计内容
        二、评价指标
第五章 国外典型国家审计的实践及其启示
    第一节 国外典型国家的审计实践分析
        一、美国审计实践分析
        二、英国审计实践分析
        三、法国审计实践分析
        四、德国审计实践分析
        五、瑞典审计实践分析
        六、澳大利亚审计实践分析
        七、加拿大审计实践分析
        八、日本审计实践分析
    第二节 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启示
        一、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二、审计内容范围广泛
        三、注重考察绩效表现
        四、审计程序严谨周密
        五、审计方法系统专业
        六、审计评价标准多元
        七、重视审计质量控制
        八、审计结论公开透明
第六章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审计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机关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
        二、审计机关缺乏必要的执法权限
        三、审计机关人员和经费不足
        四、原因分析
    第二节 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
        一、对审计对象的认识模糊
        二、审计对象的覆盖面不全
        三、原因分析
    第三节 方法程序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程序指南
        二、审计计划统筹不够
        三、审计方法比较传统
        四、原因分析
    第四节 审计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内容界限模糊
        二、审计内容分类不明
        三、审计内容不够细化
        四、原因分析
    第五节 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评价指标体系
        二、定量评价相对欠缺
        三、忽视履责绩效评价
        四、原因分析
    第六节 责任界定存在的问题
        一、责任界限划分困难
        二、界定责任难以量化
        三、界定责任缺乏证据
        四、原因分析
    第七节 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内容运用程度不一
        二、整改督导推动力度较弱
        三、结果运用不够公开透明
        四、原因分析
    第八节 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比较突出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不力
        三、原因分析
第七章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审计体制
        一、推进审计体制改革
        二、扩大审计执法权限
        三、实行审计垂直管理
    第二节 审计对象
        一、扩大审计对象范围
        二、准确把握审计对象
    第三节 方法程序
        一、出台统一程序指南
        二、加强审计计划统筹
        三、应用先进审计方法
    第四节 审计内容
        一、厘清受托责任分类
        二、细化明确审计内容
    第五节 评价标准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二、使用定量评价方法
        三、强化履责绩效评价
    第六节 责任界定
        一、高度重视责任界定
        二、科学划分责任界限
        三、量化界定经济责任
        四、注重审计证据支撑
    第七节 结果运用
        一、健全结果运用制度
        二、发挥联席会议功能
        三、加大问责追究力度
        四、强化结果运用整改
        五、完善结果公告制度
    第八节 风险防范
        一、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二、强化风险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四、财政管理能力模式──加拿大审计长公署(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研究[D]. 贾云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8)
  • [2]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D]. 宋夏云. 上海财经大学, 2006(12)
  • [3]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 孙平. 东北林业大学, 2006(10)
  • [4]国际政府审计同业复核的实践与启示[J]. 周维培. 审计研究, 2017(04)
  • [5]国外绩效审计相关问题的比较与分析[J]. 刘芳雨,文海涛.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 [6]美国与瑞典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D]. 曹宏举. 吉林大学, 2010(05)
  • [7]日加中政府审计比较研究及其对我国政府审计的启示[J]. 刘利. 理论月刊, 2017(04)
  • [8]基于政府治理的国家审计研究[D]. 王华. 西南财经大学, 2009(01)
  • [9]对政府绩效审计若干问题的探究[J]. 裴文英.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5(06)
  • [10]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董楠. 武汉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财务管理能力模型 - 加拿大审计长办公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