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习规律,提高效率——我对两位数除以多位数学习指南的看法

注重学习规律,提高效率——我对两位数除以多位数学习指南的看法

一、讲究学法 提高效率——两位数除多位数学习指导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汤宗瑞[1](1990)在《讲究学法 提高效率——两位数除多位数学习指导之我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两位数除多位数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后继教材三位数除多位数和小数除法的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和影响。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致力于学法指导,力求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牢固地掌握两位数除多位数的试商方法和计算法则。

王珺[2](2009)在《提高小学中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文中认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进行了较大修改,但依旧强调“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技能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也是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课标》要求教师要依据“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提倡算法多样化”“加强估算”等理念,把数与计算教学内容与现实情景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创造生动、实际、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促使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然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少教师产生了疑惑,如“新课程下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吗?”、“新课程下计算教学的目标如何实现?”、“估算的价值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中如何处理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等。为了调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使用人教版的实验教材后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先对儿童认知理论、小学课程理论、小学计算教学理论、教育测量的方法等文献进行研读,确定了调查内容和方法。然后通过文献分析法、调查访谈法、理论探讨法与实验研究法对所在学校的三、四年级学生开展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①通过教师问卷、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以及学生检测,调查师大附小自实施数学新课程改革以来,计算教学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状况。②针对调查研究的分析和结论,制定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开展实验研究。通过学生期末的测试成绩了解学生在实施策略后的学习效果。研究的结论是: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悟算理、生成算法、形成技能;在计算方法的教学中既要重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同时又要有目的的对算法进行整理和优化;在口算和笔算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发挥估算对计算结果的检验作用。

郭婷[3](2020)在《小学数学学困生应对教师提问的体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问题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近年来关于学困生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这些研究大多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理论等为理论依据,本研究试图以教育现象学为理论基础,以体验研究为方法,关注小学数学学困生应对教师提问的真实体验,并对这些体验进行解读,旨在揭示学困生应对教师提问体验的本质意义,并以此为依据,尝试提出几点改善学困生答问体验的建议。本研究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主要通过体验写作法和访谈法收集了小学数学学困生应对教师提问的体验故事,对故事进行现象式的追问和反思,并提炼出相关的主题;在第二章里,尝试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入手,探寻小学数学学困生应对教师提问体验的本质意义,并尝试解读他们的真实处境。学生层面的主要问题是关系紧张,心理安全感缺失;基础薄弱,形成恶性循环;学习动机不强,产生消极行为;教师层面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理念方面,缺乏与时俱进;课堂氛围方面,师生不在乎学困生的窘境;教学公平方面,学困生的答问机会较少;教学方法方面,未为学困生指明改善的方法;教育关爱方面,理解与关心的力度不够。本文的第三章着重回答了怎样促使学困生在应对教师提问时产生积极体验的问题,笔者尝试从如下三个方面提出建议:1.学困生要明确学习的意义,不断提升自我;2.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困生的体验;3.教师要调整教学行为,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

二、讲究学法 提高效率——两位数除多位数学习指导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讲究学法 提高效率——两位数除多位数学习指导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2)提高小学中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术语及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的背景
        1.1.1 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1.1.2 计算教学是小学中段数学教学的难点
        1.1.3 小学中段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
    1.2 研究的概述
        1.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1.2.2 研究现状的概述
        1.2.3 新旧教材计算内容的对比
        1.2.4 课改以来计算教学带来的思考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的方案设计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研究的思路
    1.5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学生计算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归因分析
    2.1 调查研究的设计
        2.1.1 调查的目的
        2.1.2 调查的范围与内容
        2.1.3 调查工具
        2.1.4 调查的设计
    2.2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2.2.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2.2 《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测试题》的统计与分析
        2.2.3 访谈调查的结果分析
    2.3 调查结果带来的思考
    2.4 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2.4.1 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心理因素
        2.4.2 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知识因素
        2.4.3 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非智力因素
    2.5 小结
第3章 提高计算能力的教学理论基础与教学策略
    3.1 提高计算能力的教学理论基础
        3.1.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1.2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3.1.3 估算的发展理论
        3.1.4 数学"双基"教学
    3.2 提高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3.2.1 感悟算理、生成算法、形成技能
        3.2.2 注重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整理和优化算法
        3.2.3 加强估算,让各种形式的计算有机融合
    3.3 小结
第4章 提高小学中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的目的
    4.2 实验的假设
    4.3 实验过程
    4.4 实验设计
    4.5 提高计算能力的教学试验案例研究
        案例1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案例
        案例2 万以内的加法教学片段
        案例3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案例
        案例4 简便计算教学片段
        案例5 笔算小数的加减法教学片段
    4.6 实验结果及分析
        4.6.1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4.6.2 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4.6.3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4.7 实验小结
第5章 结论与思考
    5.1 研究的结论
    5.2 研究带来的思考
    5.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新旧教材计算内容的对比
附录B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附录C 案例的教材内容
附录D 学生测试卷
附录E 各种测试数据统计结果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小学数学学困生应对教师提问的体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C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工作期间的观察与思考
        二、查阅文献引发的思考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学困生的研究
        二、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
        三、关于体验的研究
        四、关于学困生的体验研究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概念界定
        一、数学学困生
        二、体验研究
第一章 直面现象:小学数学学困生应对教师提问的体验
    第一节 小学数学学困生应对教师提问的体验描述
        一、忐忑与失望:“又被盯上了”“老师从不点我”
        二、担忧与躲避:“只能冒险了”“千万别叫我”
        三、迫不得已与请求支援:“硬着头皮上”“还好我有同桌”
        四、受挫与受罚:“想逃离现场”“下课来喝茶”
        五、刻板效应与无所畏惧:“没人相信我”“破罐子破摔”
    第二节 提炼小学数学学困生应对教师提问的体验主题
第二章 探寻本质:小学数学学困生应对教师提问的意蕴
    第一节 学生层面的意蕴
        一、关系紧张,心理安全感缺失
        二、基础薄弱,形成恶性循环
        三、学习动机不强,产生消极行为
    第二节 教师层面的意蕴
        一、教学理念方面,缺乏与时俱进
        二、课堂氛围方面,师生不在乎学困生的窘境
        三、教学公平方面,学困生的答问机会较少
        四、教学方法方面,未为学困生指明改善的方法
        五、教育关爱方面,理解与关心的力度不够
第三章 提出建议:促进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积极体验
    第一节 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不断提升自我
        一、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
        二、坚定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第二节 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困生的体验
        一、尊重个体差异,肯定学困生的潜能
        二、少一点苛责,多一点期望
        三、全方位关注,消除刻板印象
        四、营造民主、平等的班级氛围
    第三节 教师:调整教学行为,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
        一、教学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过程中给予学困生充足的发展空间
        三、以肯定、鼓励为主,进行赞赏式评价
        四、注重教学反思,形成教育智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四、讲究学法 提高效率——两位数除多位数学习指导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讲究学法 提高效率——两位数除多位数学习指导之我见[J]. 汤宗瑞. 江西教育, 1990(01)
  • [2]提高小学中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D]. 王珺. 云南师范大学, 2009(S1)
  • [3]小学数学学困生应对教师提问的体验研究[D]. 郭婷.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注重学习规律,提高效率——我对两位数除以多位数学习指南的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