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刘立公,黄琴峰,胡冬裴[1](2021)在《瘟疫的古今针灸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数据库配合人工筛选,获得针灸治疗瘟疫的古代文献91条和现代文献168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显示,针灸治疗本病,除取病变部位的穴位外,还当注意选取末端部、关节部和病变局部穴,临床可采用刺血、针刺、艾灸、刮痧、按摩、外敷,以及拔罐、穴位注射、电针、仪器、梅花针、微针系统等疗法。同时还比较了古今治疗瘟疫的异同。

王秋华[2](2021)在《百年风雨路,杏林创辉煌——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中医药科技成果》文中提出该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中医药的重大科技成果,从六大方面展示了中医药理论研究、重大疾病防治、新药开发等方面科技创新亮点。这些代表性成果既包含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又包含百姓关注度高、科研难度大的热点话题,充分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医药创造的辉煌成就。

曾亭亭,刘道利,周伟青,龙华婧,梁涯,高东华,常勇[3](2021)在《流行性出血热合并2型糖尿病1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报告1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治过程,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2020年9月10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1例EHF患者,该患者入院后检测血常规,并进行肝、肾、心功能检查与电解质、血糖、外周血疟原虫和登革病毒抗体等各项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根据结果综合分析。结果患者为40岁男性,入院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呕吐并进行性加重,1 d前出现气促症状,于2020年9月10日入院。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PLT)显着降低,肝肾功能异常,心肌酶指标异常增高,空腹血糖(FBG)与随机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EHF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检测阳性。西医诊断为EHF合并2型糖尿病,给予护胃、抗感染、调节肠道菌群、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中医治疗以运脾祛湿为原则,处方以清肠利湿为法联合治疗,给予定向透药治疗以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经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PLT恢复至正常范围,其余指标亦明显改善,患者于9月17日出院。结论 EHF的表现形式多样,患者常因不典型症状就诊,当患者有发热史和PLT明显减少时要注意发生EHF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血清特异性EHF抗体IgM,结合病史和患者临床表现得出诊断。尤其本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应引起警惕。

李楠[4](2021)在《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的建立与应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构建“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G-TCM)”,对现有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进行全面汇总,为科研、临床决策快速获取指南、指南推荐意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1、顶层设计与平台搭建:成立多学科专家组,借助Spring,MyBatis,Vue,Element-UI,Redis,Elasticsearch,Flowable等软件对系统进行开发,设置数据管理、评价报告、系统管理和权限管理4个模块。专家组参照RIGHT清单条目制订指南管理原则、提取/录入字段及质量控制规范。采用AGREEⅡ工具和RIGHT清单,对中医药CPGs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进行评价。2、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收集、管理与评价:通过多渠道进行指南收集,包括(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SinoMed),(2)手工检索当当网、亚马逊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3)搜索指南制订及发布国家级相关机构网站。采用NoteExpress软件对各数据库文献题录处理并手工查重,依据预设的纳排标准进行指南筛选。其中指南筛选、数据录入、数据标化和指南评价过程均经过培训考核,数据录入严格执行“双录+核查”规范,以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3、G-TCM系统的应用:基于本系统对糖尿病相关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检索及统计分析,总结指南推荐信息及方法学质量,并与人工检索比较,以校验平台的可靠性及功能性。[结果]G-TCM系统已上线运行,已完成对658部中医药CPGs的提取、评价工作;可实现快速获取疾病/病证相关的中医药指南信息和指南推荐的中医药疗法,包括指南方法学专家对该疗法证据级别和推荐级别的评级。用户可通过查看指南的质量和报告规范的评价结果,快速评估相关指南的质量和获取推荐意见,有利于促进指南的利用和更新。基于本平台以糖尿病为主题进行示范研究,共纳入32部CPGs,87.5%的指南关注糖尿病合并症/并发症,推荐信息中涉及方剂、中成药、针灸、中医外治法等多种中医疗法。19部指南采用循证方法进行制订,指南的证据类型多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但证据引文的年份较久远,引用研究的样本量较低,导致证据级别普遍较低。此外,纳入CPGs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质量方面,在某些领域评分较低,为指南的修订提供参考。[结论]本次研究设计、构建了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G-TCM),为临床医师、研究者、指南制(修)订以及评估人员提供一个临床指南信息快速查询和获取平台,对推进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规范化和可及性,更好指导临床实践发挥支撑作用。

赵向菲[5](2021)在《290例恙虫病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2017年~2020年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0例恙虫病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探讨大理地区恙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器官损伤的因素,为今后大理地区恙虫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恙虫病的290例住院患者。2.结合.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指.标,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无器.官损伤.组和.有.器官损.伤组。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四环素组和多西环素组。3.将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QL,QU)]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90例确诊患者男性109例,女性181例,男女比例1:1.7;平均发病年龄是51.9±13.7岁;发病.时间多.集.中在7~10月;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2.平均住院前发热天数为7.1±3.9天(1~30天);畏寒238例,占82.07%;纳差232例,占80.00%;头痛192例,占66.21%;恶心或呕吐86例,占29.66%;结膜充血3例,占1.03%;皮疹3例,占1.03%;焦痂或溃疡198例,占68.28%;淋巴结肿大20例,占6.90%;肝大1例,占0.34%;脾大56例,占19.31%。3.嗜酸性粒细胞(EO)减少或消失65.17%;血小板(PLT)减少28.62%;有异型淋巴细胞48.28%;白蛋白(ALB)降低196例(67.59%);C反应蛋白(CRP)升高252例(86.90%);200例送检肥达外斐试验,阴性140例(70.00%),阳性60例(30.00%)。4.并发症肺损害102例,占35.79%;肝损害100例,占34.48%;血液系统损害83例,占28.62%;肾损害12例,占4.13%;心肌损害15例,占5.17%;中枢神经系统损害3例,占1.03%。5.器官损伤相关因素分析两组比较,有器官损伤组患者年龄、PLT、CRP、ALB明显高于无器官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P=0.001,P<0.001),入院.前发.热天.数、EO.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治疗及转归多予以四环素、多西环素治疗,分别为150例(51.72%),98例(33.79%)。对比四环素组和多西环素组治疗效果(治愈、有效和无效),两组进行比较分析(χ2=0.552,P=0.75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恙虫病的分布受年龄、职业、季节的影响,表现为: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41~70岁之间;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属于“夏秋型”,7~10月发生率较高。2.常以不明原因发热起病,焦痂或溃疡对诊断有重要价值,EO减少及异型淋巴细胞的出现对恙虫病有一定诊断价值。3.在疾病早期肥达外斐试验阳性率不高,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4.恙虫病可导致多种器官损害,年龄、PLT、CRP、ALB与器官损伤因素有关。5.四环素与多西环素治疗效果大致相同。

熊兴江,苏克雷,王朋倩[6](2021)在《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解读伤寒实质及寒温统一》文中研究说明既往研究认为,《伤寒论》为一切外感热病而设,为广义伤寒;且伤寒详于寒而略于温,温病详于温而略于寒,伤寒与温病为两种不同的理论系统,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外感发热性疾病的两大证治体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虽属温病范畴,但运用《伤寒论》经方合方——"清肺排毒汤"等治疗取得显着疗效。有鉴于此,我们重新梳理伤寒与温病实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1)《伤寒论》为狭义伤寒,伤寒本质可能为炎症,其六经辨证本质为人体对炎症反应不同阶段的描述,《伤寒论》为临床治疗急危重症的专着。(2)温病的本质同样可能为炎症,伤寒与温病同为感染性疾病导致的炎性损伤状态。(3)寒温存在能够统一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但因致病因素不同而致临床表现有所差别。伤寒的六经辨证,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同为人体对炎症反应的不同阶段的诊疗方法,但其背后蕴藏的方证辨证则为其共性特征。虽然辨病机的方法不同,但无论在病理生理还是方证辨证治疗上,伤寒与温病能够统一。因此,在新冠肺炎的中医认识上,不应拘泥于伤寒与温病的病名归属之争,可运用伤寒六经辨证与方证辨证进行治疗,且三阳合病为其重要病机。

林呈翰[7](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玉液汤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运用统计工具-数据挖掘,在古代医籍诊案的基础上,对现代期刊中玉液汤进行频数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等。揭示玉液汤之诊治用药规律,有助于临床进一步运用。研究方法:对1955~2018年的中医期刊文献库记载的所有玉液汤进行搜索下载,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等,逐条记录玉液汤临床医案诊疗信息。将这些信息规范药名、病名、症状和证候等术语,对这些医案建立数据库,并运用MedcaseV3.2数据挖掘工具进行统计处理,依据统计数据重点在症状、病种、方药、病机等几个方面深入挖掘分析探讨玉液汤。研究结果:提炼期刊中484诊次医案进行数据研究分析,性别方面,232诊次为女性,252诊次为男性患者;年龄方面,最大者为76岁,最小者仅4岁(小儿夏季热);年龄段方面,出现频次由高到低年龄段分别为:50~59岁、40~49岁、30-39岁这三个年龄段。①中西医病名方面,频率在5%以上的所有中西医疾病病名主要有糖尿病、冠心病这两种病名。依据频次排序前十位西医病种中,其中内分泌系统疾病占多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甲亢、重症肌无力;频次在十次以上的中医病种为:消渴病、胸痹、项痹、内燥,疾病种类统计显示分布广泛,中医特色之异病同治突显无疑。②临床表现方面,主症总数共计30类别,频率大于30%的主症包括乏力、口干、多饮、神疲、尿频、尿有泡沫、寐差、头晕、心烦。进行内关联规则数据分析,所有症状间只有口干与乏力两组项集支持度最高,多饮与口干的项集支持度次之。神疲、乏力与多饮三个症状为置信度最高的症状。关联项集分析显示,关联项集最多的症状是乏力(达8项),次之为口干(共7项集)。③舌苔方面,统计显示最常见的舌质为质红(61.78%),数据处理结果显示,质红明显高于其余舌质出现的频率。频率最高的舌苔为苔薄白(31.40%)、苔薄(25.21%),结果显示苔薄白和苔薄频率均在20%以上,数据处理结果显示,苔薄白和苔薄明显高于其余舌苔出现的频率。进行内关联规则数据分析,A→B示舌质红与苔薄白、苔薄的关联度最密切,支持度非常高。B→A示苔薄白、苔薄与舌质红的关系也较密切,其中的支持度也是最高,从内关联分析来看,舌质红与苔薄白、苔薄之间的相关性非常之高。④脉象方面,频率数据分析,细脉频率最高,其次为弦脉,由高到低脉象依次为细脉(85.74%)、弦脉(57.44%)、滑脉(43.80%)、数脉(25.83%),频率均大于20%。对脉象相兼性进行内关联规则数据统计分析,A→B示细脉与弦脉的关联度也大,B→A示弦脉与细脉的关系也较密切,说明,常见的相兼脉为弦脉和细脉,弦滑细脉为常出现的三脉相兼脉。⑤病机方面,统计显示,频率最高的病机有气阴两虚和气虚血瘀两种病机,气阴两虚病机频率最高(72.73%),这两个病机频率均在5%以上。对病机之间进行内关联分析,其中有三组关联度最高,分别为气虚失摄与阴血不足组,肾虚胃燥与气阴两虚组,血瘀内阻与气阴两虚组,第一组气虚失摄与阴血不足组的关联度最高,支持度达0.0331,置信度为1.000。对治法进行内关联分析,数据显示,其中两组治法关联度高,分别为生津止渴与益气养阴组、活血化瘀与益气养阴组,其中生津止渴与益气养阴关联度最高(支持度达0.4261)。⑥药物方面,药物频次分析所示,排序在前十的高频次药物分别为:黄芪、葛根、山药、五味子、知母、天花粉、鸡内金、丹参、生地黄、麦冬。其中除玉液汤原方剂药物外,丹参(38.22%)、生地黄(30.79%)、麦冬(30.37%)药物频率较高。对药物进行内关联数据分析,其中黄芪一味与葛根、五味子、知母、山药均呈双向相关性。⑦药物外关联规则数据分析显示,与黄芪关联度较高的临床症状有乏力、多饮、头晕、口干;与葛根关联度较高的症状主要有乏力、多饮、口干、头晕;与五味子、山药关联度较高的症状均为多饮、口干、乏力;与五味子关联度较高的舌象主要有苔薄、质淡、质淡红、质红;与黄芪之间产生外关联规则的舌象主要有质淡红、质暗、质淡、苔薄白、苔薄;与葛根关联度较高的舌象为苔薄、质暗、苔薄白、质淡红;与山药关联度较高的舌象为质淡、苔薄、质淡红、质红、苔薄白;滑脉与黄芪关联度最高,与黄芪相关度较高的脉象还有滑、弦、数脉,与五味子关联度较高的脉象为数、细、弦、滑,与葛根关联度较高的脉象为数、细、弦、滑,与山药关联度较高的脉象为数、滑、弦、细。结论:本次研究所示,临床中运用玉液汤治疗涉及的中西医疾病种类分布非常广泛,王旭导师临床善用此方加减,治疗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疗效显着。虽然治疗病种不一,但统计示频率最高的病机为气阴两虚和气虚血瘀。治法关联度最高的有两组,分别为生津止渴与益气养阴组、活血化瘀与益气养阴组。王旭教授临证常用玉液汤益气养阴生津、清热润燥,配以活血化瘀通络。并注重量体裁衣,以证选方,对症下药。原方中黄芪-葛根为核心药对,本研究采用关联规则来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性,导师在糖尿病诊疗过程中无时不体现中医治病思想,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规则中的多种证候和药物的一致性,在临床处方配药上可以考虑采用异病同方的治疗手段,增强中医治疗疾病的灵活性。

闫凤华,米伟[8](2021)在《1例流行性出血热致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文中研究说明总结了1例流行性出血热致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隔离和防护,病情观察,出血的观察和护理,基础护理,气道护理,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护理,高热护理,营养护理及心理护理。患者住院16 d,通过医疗护理精细化的管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优质的护理服务,最后患者治愈出院。

蓝天[9](2021)在《知信行教育模式下精准护理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知信行教育模式下精准护理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负面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2020年2-10月收治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采取本院2020年2月新改进的知信行教育模式下精准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并对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5.12±3.05)d,观察组为(18.14±2.6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5%、11.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均明显提高(P<0.05),但观察组对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负性情绪均明显得到不同程度缓解(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机体症状积分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信行教育模式下精准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缓解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康复,临床上值得推广。

张婷,何扬彪,熊荣兵,傅晓骏[10](2021)在《重型不典型流行性出血热1例诊治体会》文中指出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组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1]。以往中国为重疫区[2],近些年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疫苗的免费接种,多地流调显示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总体下降的趋势[3,4],临床上多为散发病例。既往我院成功救治1例重型不典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瘟疫的古今针灸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古今取穴对照
    1.古今均取头面部穴
    2.古今均取上背部穴
    3.古今均取胸腹部穴
    4.古今均取末端部穴
    5.古今均取关节部穴
    6.古今均取病变局部穴
古今方法对照
    1.古今均用刺血
    2.古今均用针刺
    3.古今均用艾灸
    4.古今均用刮法
    5.古今均用按摩
    6.古今均用外敷
    7.现代采用的其他方法
结 语

(2)百年风雨路,杏林创辉煌——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中医药科技成果(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发展
2 对传染病防治的巨大贡献
3 中西医结合救治危重症
4 慢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5 效果显着的针灸疗法
6 中药现代化发展
7 总结

(3)流行性出血热合并2型糖尿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4)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的构建
    1 顶层设计及关键技术
    2 G-TCM功能模块设计
    3 字段设置
    4 指南库效果展示
    5 小结
第二部分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收集、管理与评价
    1 指南收集与信息提取
    2 数据录入与管理
    3 指南评价
    4 质量控制
    5 G-TCM工作进度
    6 小结
第三部分 数据库应用示范研究—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证据及质量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引文和证据类型的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290例恙虫病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1.前言
    1.1 恙虫病简介
    1.2 恙虫病的流行现状
2.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流程
        2.2.2 分级与分组
        2.2.3 研究因素
    2.3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恙虫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
        3.1.1 性别分布
        3.1.2 年龄分布
        3.1.3 发病地区分布
        3.1.4 职业分布
        3.1.5 民族分布
        3.1.6 发病季节
    3.2 临床特征
        3.2.1 住院前发热天数
        3.2.2 住院期间发热情况
        3.2.3 临床表现及比例
        3.2.4 皮疹
        3.2.5 焦痂或溃疡
        3.2.6 淋巴结肿大
        3.2.7 肝脾肿大
    3.3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3.3.1 血常规指标
        3.3.2 尿常规
        3.3.3 生化指标
        3.3.4 心肌酶学
        3.3.5 心电图
        3.3.6 凝血功能
        3.3.7 肥达外斐试验检测结果
        3.3.8 恙虫病抗体及流行性出血热抗体
        3.3.9 胸部CT或X片
        3.3.10 腹部彩超
    3.4 并发症
    3.5 器官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3.6 误诊
    3.7 治疗与转归
4.讨论
    4.1 流行病学特征
    4.2 临床特征
    4.3 实验室检查特征
        4.3.1 血常规
        4.3.2 肥达外斐试验
        4.3.3 肝肾功能、尿常规、凝血功能
        4.3.4 心肌酶谱、心电图
        4.3.5 胸部CT或X线
        4.3.6 恙虫病抗体与流行性出血热抗体
    4.4 误诊原因分析
    4.5 器官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4.6 治疗与转归
    4.7 预防
5.结论
6.不足与展望
附录 A
参考文献
综述 恙虫病的临床特征
    1.恙虫病的发病机制
    2.恙虫病的临床表现
        1.1 发热
        1.2 焦痂或溃疡
        1.3 皮疹
        1.4 淋巴结肿大
        1.5 肝脾肿大
        1.6 其他
    3.恙虫病引起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2.1 呼吸系统
        2.2 心血管系统
        2.3 消化系统
        2.4 泌尿系统
        2.5 神经系统
        2.6 血液系统
        2.7 怀孕相关并发症
        2.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4.实验室检查
    5.误诊
    6.治疗
    7.预后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解读伤寒实质及寒温统一(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冠肺炎虽属温病,但运用伤寒经方取效
    1.1 新冠肺炎的流行性与传染性与历代瘟疫相似
    1.2 新冠肺炎属温病范畴
    1.3 伤寒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
2 伤寒实质考证——伤寒为狭义伤寒,其本质可能为炎症,六经实质很可能为人体对炎症反应不同阶段的描述
    2.1 伤寒可能为急危重症
    2.2 伤寒为狭义伤寒,可能为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其本质可能为炎症
3 温病实质考证——温病也是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其本质也可能为炎症,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实质是人体对炎症反应不同阶段的描述
    3.1 温病可能为急危重症
    3.2 温病可能为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其本质为炎症
4 寒温统一实质解读
    4.1 基于传统认知的寒温关系解读
    4.2 基于病理生理机制与方证辨证的寒温统一
5 基于寒温统一及方证辨证的新冠肺炎临床治疗启示
6 结语与展望

(7)基于数据挖掘玉液汤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 玉液汤方证理论研究
        1.1 玉液汤方源流
        1.2 组方意义发微
        1.3 配伍特点探讨
        1.4 组方影响深远
    2 玉液汤现代临床应用
        2.1 糖尿病
        2.2 甲亢
        2.3 干燥综合征
        2.4 慢性胃炎
        2.5 流行性出血热
        2.6 小儿夏季热
        2.7 乳腺增生
        2.8 尿崩症
    3 玉液汤现代药理研究
        3.1 复方药理研究
        3.2 单味药药理研究
    4 数据挖掘应用概况
        4.1 数据挖掘简介
        4.2 常用挖掘方法
        4.3 中医临床应用
    5 评诉
第二部分 医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医案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医案的预处理
        2.2 医案信息纳入方法
        2.3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入选医案的基本信息
        3.2 频数分析数据结果
        3.3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3.4 药物系统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疾病分布
        4.2 临床表现
        4.3 舌苔脉象
        4.4 病机治法
        4.5 处方用药
        4.6 药物聚类分析
第三部分 玉液汤化裁配伍
    1 组方药物分析
        1.1 中医研究
        1.2 现代药理研究
    2 临证加减配伍
        2.1 加味玉液汤
        2.2 生津玉液汤
        2.3 复方玉液汤
        2.4 黄芪玉液汤
        2.5 金津玉液汤
    3 数据挖掘探讨
    4 临床验案举隅
    5 导师运用玉液汤经验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1例流行性出血热致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介绍
2 护理
    2.1 隔离和防护
    2.2 病情观察
    2.3 出血的观察和护理
    2.4 基础护理
    2.5 气道管理
    2.6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护理
    2.7 高热护理
    2.8 营养护理
    2.9 心理护理
3 小结

(9)知信行教育模式下精准护理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对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SAS、SDS评分比较
    2.4 两组护理前后机体症状积分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1 EHF患者负性情绪突出及生存质量低下的原因及干预需求
    3.2 知信行教育模式下精准护理在EHF患者中的应用可取性分析
    3.3 知信行教育模式下精准护理在E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0)重型不典型流行性出血热1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临 床 资 料
讨 论
    1 特色问诊及基础治疗部分
    2 中医药病因病机及治疗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瘟疫的古今针灸比较研究[J]. 刘立公,黄琴峰,胡冬裴. 中医文献杂志, 2021(05)
  • [2]百年风雨路,杏林创辉煌——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中医药科技成果[J]. 王秋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21(15)
  • [3]流行性出血热合并2型糖尿病1例[J]. 曾亭亭,刘道利,周伟青,龙华婧,梁涯,高东华,常勇.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1(02)
  • [4]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的建立与应用[D]. 李楠.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290例恙虫病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D]. 赵向菲. 大理大学, 2021(09)
  • [6]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解读伤寒实质及寒温统一[J]. 熊兴江,苏克雷,王朋倩. 江苏中医药, 2021(05)
  • [7]基于数据挖掘玉液汤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D]. 林呈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1例流行性出血热致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J]. 闫凤华,米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07)
  • [9]知信行教育模式下精准护理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 蓝天. 中国医学创新, 2021(09)
  • [10]重型不典型流行性出血热1例诊治体会[J]. 张婷,何扬彪,熊荣兵,傅晓骏.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03)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