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国有资产“流血”

停止国有资产“流血”

一、止住国有资产“流血”(论文文献综述)

邓一光[1](2008)在《我是我的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命在一处处不为人知的地方诞生,也会在一处处不为人知的地方倒下。乌力天扬擦掉剃头推子上胎液般晶莹的黄油,把擦干净的剃头推子放在床头柜上,在病床上坐下,拿过一只枕头垫在腿上,把手伸向躺在床上的父亲,环住父亲的胳肢窝,慢慢用力,一点一点,

王刚[2](2009)在《福布斯咒语(Ⅰ)》文中提出我知道我不是知识分子,我很清楚。根据我的理解,什么叫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知识多于体验和经验。我要举个例子,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说过一句名言,无论我写什么或者说什么,我的目的不在于增加写作对象或者说话对象的知识,而在于增强他们对于人生的感受。我们知道的太多了,我们的知识成为了我们的一种包袱。马丁·瓦尔泽

柳建伟[3](2001)在《英雄时代》文中研究指明着名青年作家柳建伟继长篇小说《北方城郭》、《突出重围》后,呕心沥血三年,奉献给读者的又一力作,与前两部作品一起构成反映中国巨变中的当代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式的长卷《时代三部曲》。《英雄时代》以一个红色家族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沉浮为主线,以世纪之交的北京和西南中心城市西平为舞台,以近几年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为依托,展开故事。小说直面政治、直面经济、直面人生,以大无畏的勇气、雄辩独特的思想力度、全面厚实的艺术功力,深刻地描绘了转型期中国人的生存境况,既写出了物质狂欢时代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本质、物欲横流对正常秩序的破坏,又写出了大多数中国人对信仰的坚守、对现实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希冀。

猛人[4](1995)在《止住国有资产“流血”》文中研究表明 惨不忍睹:国有资产每天流失一个亿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据统计,1990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占54.5%,集体所有制企业占35.7%,个体、私营、“三资”企业占9.8%。 据了解,建国初期,我国政府接管的全部家底只有257亿元,到1993年底国有资产总量已达到34950亿

易丹[5](1999)在《左右与螺旋——关于一个文人和他的时代的另类文本》文中研究表明 从上面看下去,他发现病床上的自己睡得很安静,像一个可爱的婴儿。亲人朋友们关切悲哀的表情,他从上面看得异常清楚。但他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他自己觉得,眼下并没有什么值得悲哀的。此时此刻,当他的灵魂在这洁白的天花板下扑闪翅膀时,当他看见自己的肉体在白布包裹中像具尸体一动不动时,他感到从未有过

孙莹[6](2007)在《俄罗斯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苏联剧变后,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开始了艰难的体制转轨,走上一条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同的改革道路,掀开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俄罗斯经济转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令世人瞩目。这不仅因为俄罗斯是计划经济发祥地苏联的继承国,而且因为,其间俄罗斯经历了激烈的政治冲突、持续的经济危机、国力的下降、国家的衰弱和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恶化。可以说,俄罗斯在为建立市场经济制度所进行的改革比俄历史上的任何一场变革付出的代价都大,疼痛的时间都长。经过十多年的体制变迁,如今的俄罗斯基本上建立起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最大的转轨国家之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在由传统的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俄罗斯经济的转轨对俄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对其转轨的实际效果和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的经验教训对同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也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中国也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分析研究俄罗斯体制转轨问题,可以总结发现社会转型过程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使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对我国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涉及了占世界总人口1/3的大约30个欧亚国家。世界各国对这场规模宏大、史无前例的经济转轨给予了高度重视,经济转轨的研究成了热点问题。对于俄罗斯转轨问题的研究和实证分析,是近十年来在国际经济学界逐渐兴起的一个年轻的学科,是“转轨经济学”或称“过渡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内容。各国从不同角度、不同目的对俄罗斯的转轨进行了大量而细致的归纳总结,对转轨经济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褒贬不一,理论上争论很多,分歧很大。本文由导论、正文(七章)和结论共九个部分组成。在导论里,首先说明选题的原因和意义,然后,通过对俄罗斯经济转轨问题文献的回顾和归纳,提出本文的选题视角和研究方法,粗略勾勒本文的逻辑体系和结构安排。第一章是理论篇。首先介绍了经济发展的含义和目标,而后将其与经济增长相比较,指出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的内涵较小,是一个偏重数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大,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就如同人的成长既表现为身高、体重的增加,又表现为知识的增长和生活能力的提高一样,经济发展也既表现为物质财富的数量增加,又表现为物质财富的质量提高。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应当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并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接着阐述了经济发展的四种度量指标:GDP(GNP)的度量、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贫困程度指标和综合性发展指标。最后介绍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的障碍。第二章:“俄罗斯所有制改革与经济发展”。这一章的内容安排是:首先回顾了传统体制下苏联各个时期的所有制结构及其特点;其次通过分析俄罗斯私有化进程,剖析了小私有化、证券私有化和现金私有化各阶段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整个私有化过程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评价;最后探讨了俄罗斯所有制和产权制度变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三章:“俄罗斯金融制度改革与经济发展”。本章首先梳理了俄罗斯转轨以来以建立二级银行体制为目标的改革的演进过程、俄罗斯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和职能转变,指出,随着俄罗斯中央银行职能和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资金分配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已由市场关系所取代,银行由此前的类似行政机关转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原来由预算完成的那部分职能相应地转到了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竞争态势;其次重点描述了俄罗斯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状况,对俄罗斯的金融市场进行了结构分析,对俄的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和保险市场各自功能作了初步分析;最后总结性分析了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四章:“俄罗斯财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在这一章,首先对俄罗斯预算联邦制模式的主体框架和法律基础进行了综述,并从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的进程、事权和财权的划分以及转移支付制度三个方面出发,解析俄罗斯财政体制改革;其次整理了俄罗斯税制的阶段性变迁过程,详尽地分析了2001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税法典》第二部分的主要税种,主要涉及新的增值税、消费税、自然人收入税和统一社会税四大税种,指出俄罗斯以简化税制、减少税种、下调税率、降低税负、取消优惠为主要内容的税制改革,同时辅以实行“降低税率(税负),扩大税基,加强征管”的税收政策,不仅没有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反而使税收状况有所改观,并在此基础上对俄罗斯税制改革进行了评析;最后从税收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管理、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以及税制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角度探讨了俄罗斯财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五章:“俄罗斯外贸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本章首先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俄罗斯参与全球分工协作的情形下实施对外贸易自由化方针的过程,主要考察了俄罗斯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和调整的基本内容;其次从总体上归纳了俄罗斯外贸体制改革的绩效,指出俄罗斯对外贸易连续多年保持增长的势头和巨额的顺差,成为国民经济中唯一的亮点,并为国库提供了大量外汇收入;最后,初步探讨了俄罗斯外贸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六章:“俄罗斯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本章首先梳理了俄罗斯分配制度的现状,指出俄分配制度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居民货币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两极分化;人民生活贫困化;社会问题严重;其次分阶段考察了俄罗斯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进程,指出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具有模式转换的性质。在保障对象上,由普遍保障制向选择保障制过渡;在给付原则上,由受益基准制向混合给付制和缴款基准制过渡;在资金筹集上,由现收现付制向完全基金制和部分基金制过渡。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明确俄罗斯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和改革的基本方向,从养老金制度、失业救济制度、医疗保障体制、社会保险和救助制度以及实施统一社会税方面具体研究和分析了俄罗斯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最后对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要制度之一的养老金制度的变迁作了具体而详尽地分析,同时也得出结论:俄罗斯的养老保险改革面临着更多的困境以及存在的很多问题。第七章:“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这一章首先追溯了俄罗斯转轨前苏联的经济结构特点和弊端,主要表现为国民经济高度军事化;产业结构中的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传统工业依然占主导地位,服务业产值比重低;经济结构处于资本、资源密集型阶段;其次分别研究和分析了叶利钦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措施和普京执政以来俄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业和农业政策;最后探讨了俄罗斯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提出了俄罗斯政府缓解结构性经济问题的主要对策。最后为全文的结论。本论文的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考察和研究俄罗斯十多年来的改革进程。作者力图用尽可能新的材料和新视角来分析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说明问题的实质。本文的创新点有如下两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上的创新。新的问题要求我们要有更加广阔的视野进行研究。本文力图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俄罗斯漫长的转轨过程进行尝试性研究和考察,特别是研究俄罗斯经济制度变迁问题。在具体研究中,本文以经济发展为视角分析俄罗斯经济转轨,指出俄罗斯经济领域内的主要改革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制约作用,从而建立起一个观察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新视角。第二,研究内容上的创新。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视角分析俄罗斯经济转轨,俄罗斯经济领域内的主要改革内容,如所有制、金融体制、财税体制、对外贸易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和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了宏观分析,这对研究和观察当前和未来俄罗斯经济重新崛起的问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王庆新[7](2003)在《非国有企业与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文中认为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一个显着的特征就是非国有企业在体制外的成长。许多研究表明,非国有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保持不断增长的主要动力。关于非国有企业、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乡镇企业的发生和发展,大量的文献集中于研究非国有企业对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所带来的促进作用,并重点研究非国有企业在转轨经济中不完善的制度环境下为何具有较高的活力。这些研究大都将制度环境当作一个外生变量,考察特定的制度环境对生存于其中的企业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则试图将制度环境内生化,从相反的角度来研究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对制度环境变迁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制度环境的变迁是参与经济活动的各个主体之间进行相互博弈的结果。就本文而言,我们希望通过考察非国有企业对中国转轨经济中其他经济主体的影响来论述非国有企业的不断壮大如何促进制度环境从一个较低的市场化、经济自由化水平逐步向完善的、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环境转变。要研究非国有企业对体制变迁的影响,需要首先了解非国有企业是如何在改革开始后进入中国经济舞台的。为此我们在第二章中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理论给出了一个非国有企业进入的分析框架,指出非国有企业的进入是一群行动主体为了获取制度不均衡所出现的潜在获利机会而自发进行的制度创新活动。这构成了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在接下来的三章中,我们分别就非国有企业发展对经济转轨中其他三个重要决策主体——国有企业、政府和公民个体的影响进行了逐一考察。我们首先用反公共品理论对非国有企业同国有企业的效率差异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释,然后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证明,非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减少了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影响了其利润率和生产效率,而且还通过放松改革的约束条件,促进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提速。对于政府而言,非国有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提供的产权规则的改变和政府管理经济方式的转变。我们用博弈论分析方法证明,非国有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收益诱使政府不断调整产权规则,使之从严重等级化逐渐趋向于平等化。第五章则重点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公民个体独立性的提高两个方面考察了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对于公民个体所带来的影响。通过上述三章的分析,我们将非国有企业对转轨中制度环境的反作用做了分解,初步完成了将制度环境内生化的工作。最后我们对非国有企业自身随制度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的调整作了简要回顾,并对非国有企业和中国经济转轨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刘宏伟[8](2010)在《地产魅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子我们所在的地球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车祸发生,飞驰的汽车与飞溅的鲜血常常如影随形。若是此刻,有位其它星球的人把目光聚焦于地球西半球,聚焦于美洲大陆,再聚焦于美国东部的一条高速公路,当会看见一场堪称谋杀的车祸。杀手驾驶着一辆银灰色美洲豹,紧紧贴

韩冬涛[9](2016)在《后冷战时代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俄苏研究》文中指出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地处欧洲北端,与俄罗斯隔海相望。虽然在俄苏研究领域没有美国和英国那样声名显赫,但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俄罗斯长达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联系,孕育出本地区相对独特的俄苏研究群体和学术思想。冷战后,与美国、英国等西方主要国家的俄苏研究范式转型相似,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俄苏研究在传统区域国别研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科理论的应用。面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转型所带来的学术研究机遇和潜在的经济机会,斯堪的纳维亚国家1990年代在俄苏研究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本地区俄苏研究的机构和研究人员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在此基础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冷战后的俄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有了相应的提升,从而引起了中国学界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学术界在冷战后对苏联和俄罗斯问题研究的发展状况,是国际问题研究框架下,国别问题研究与国内政治经济进程研究的综合。鉴于苏联解体后,西方转型学理论对于俄罗斯的解释力不足,需要将传统的区域、国别研究与国内进程的深度阐述相结合。因而,一方面,本文通过对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苏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面貌进行概括,厘清这一特定地区俄苏研究的特点,从而观察该地区学术研究如何与决策互动,从而影响地区政治;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国际政治的命题,主要是观察俄罗斯本身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如何成为该地区学术的“镜像认知”。为何同样的俄罗斯现象会在不同地区的学术认知中出现不同的分析与解释?这一双向互动本身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简单地说,学术认知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工具。在整体结构上,本文共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共10章节内容。首先,对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苏研究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对当前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并初步提出本地区俄苏研究的特点;随后进入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对本地区代表性学者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性的解读和分析,从学术史的分析中汲取尽可能多的营养;最后,对本地区俄苏研究的独特性、面临的挑战进行概括。第一组成部分绪论与第一章。在阐述本研究的源起,在理论、实践和学术交流方面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一章——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苏研究概述。由历史发展脉络、当前研究状况以及研究特点的初步总结构成。在历史发展脉络部分,回顾了本地区俄苏研究的发展历程、动因和主要特点。在当代研究状况部分主要总结了冷战后本地区俄苏研究在机构、人员方面的增长状况,和研究议题的变化。初步认为本地区俄苏研究具有如下特点:研究议题集中于中观层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分散性特征,注重跨学科研究。第二组成部分,第二章至第八章,对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苏研究学界代表性学者的学术思想进行针对性的个案分析。从代表性学者的所属学科和研究领域出发,划分为三项主题。第一主题,冷战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俄罗斯转型研究,包括瑞典学者奥斯隆德从新自由主义视角下对俄罗斯资本主义革命的研究,瑞典学者赫德兰在新制度主义背景下对俄罗斯转型的研究,丹麦学者诺格德在比较政治、经济学框架下下对原苏东国家的转型研究。第二主题,冷战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俄罗斯历史研究,包括芬兰学者苏特拉从经济思想史角度对苏联经济思想演进的研究,丹麦学者罗森菲尔特从政治制度史角度对斯大林信息控制体系的历史研究。第三主题,冷战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俄罗斯外交研究,包括挪威学者诺依曼基于治理模式认同视角对俄罗斯与国际社会(欧洲)关系的研究,瑞典学者琼森从政策分析角度对俄罗斯1991年至20世纪初零和观念下中亚政策的研究。之所以选择这两位学者,主要是考虑到其研究对象在俄罗斯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欧洲不仅在历史上一直是俄罗斯的主要交往对象和西方化思想的来源,更是俄罗斯在转型进程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中亚对于俄罗斯来说更像是“兄弟”,它们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从现实方面来看,中亚地区是俄罗斯在后苏联时代以及后苏联空间中,重要的战略支点。第三组成部分,结论—一相对均衡、务实、兼容发展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苏研究。基于对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苏研究历史发展脉络,冷战后研究现状和代表性学者学术思想的分析和了解,就冷战后本地区的俄苏研究就行综合性评价。相对于文化同源的美国和英国,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和利益诉求,在俄苏研究的立场方面力求均衡;以政策需要为研究导向,讲求务实性;在研究议题、研究途径、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等方面表现出兼容并包的特征。

胡雪良,黄小宾[10](2004)在《造血工程为何成了流血工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T一条为发展山区经济、造福老区人民的“四自”(自行贷款、建设、收费、还贷)工程公路,自1996年建成以来,当地干部、群众一直上访不止。当年上下齐心协力建设、而后效益显着的“香饽饽”,如今却成为香港公司的摇钱树,而缙云县每年国有资产流失高达数千万

二、止住国有资产“流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止住国有资产“流血”(论文提纲范文)

(2)福布斯咒语(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1
    2
    3
    4
    5
    6
第二章
    1
    2
    3
    4
    5
    6
第三章
    1
    2
第四章
    1
    2
    3
    4
    5
    6
    7
第五章
    1
    2
    3
    4
    5
第六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七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八章
    1
    2
    3
    4
    5
    6
    7
    8
第九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十章
    1
    2
    3
    4
    5
    6
    7
    8
第十一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十二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十三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6)俄罗斯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1章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1.1 经济发展
        1.1.1 经济发展的含义
        1.1.2 经济发展的目标
    1.2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3 经济发展的度量
        1.3.1 GDP(GNP)的度量问题
        1.3.2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1.3.3 贫困程度指标
        1.3.4 综合性发展指标
    1.4 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4.1 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1.4.2 经济发展的障碍
第2章 俄罗斯所有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2.1 俄罗斯所有制改革进程和内容
        2.1.1 传统体制下所有制结构及其特点
        2.1.2 私有化进程分析
    2.2 俄罗斯所有制改革绩效与经济发展
        2.2.1 对私有化的基本评价
        2.2.2 俄罗斯所有制和产权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
第3章 俄罗斯金融制度改革与经济发展
    3.1 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与特点
        3.1.1 以建立二级银行体制为目标的改革
        3.1.2 俄罗斯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
    3.2 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绩效与经济发展
        3.2.1 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的成效
        3.2.2 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第4章 俄罗斯财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4.1 俄罗斯预算联邦制
        4.1.1 俄罗斯预算联邦制模式的主体框架和法律基础
        4.1.2 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
    4.2 俄罗斯税收体制及其改革
        4.2.1 俄罗斯税制的变迁
        4.2.2 俄罗斯税制改革评析
    4.3 俄罗斯财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第5章 俄罗斯外贸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5.1 俄罗斯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与特点
        5.1.1 实行对外贸易自由化方针
        5.1.2 俄罗斯外贸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5.2 俄罗斯外贸体制改革绩效与经济发展
        5.2.1 俄罗斯外贸体制改革的成效
        5.2.2 俄罗斯外贸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第6章 俄罗斯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6.1 俄罗斯分配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6.2 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6.2.1 俄罗斯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进程
        6.2.2 俄罗斯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和改革的基本方向
        6.2.3 对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具体分析
第7章 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
    7.1 转轨前经济结构的特点
    7.2 俄罗斯经济结构的调整
    7.3 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7)非国有企业与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索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非国有企业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非国有企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3.1 非国有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国有企业发展的困境
        1.3.2 非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1.3.3 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1.4 前人研究的回顾与评论
        1.4.1 不同的转轨策略和对不同转轨绩效原因的考察
        1.4.2 转轨中非国有企业的快速增长
        1.4.3 外部制度环境与非国有部门增长
        1.4.4 集体产权安排与非国有企业活力的源泉
        1.4.5 非国有企业发展和制度环境的互动
    1.5 本文的逻辑思路、基本框架和哲学方法论
        1.5.1 本文的逻辑思路
        1.5.2 文章的基本框架与主要观点
        1.5.3 本文的哲学方法论
第二章 制度变迁与非国有企业的进入
    2.1 前言
    2.2 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2.2.1 制度的定义与功能
        2.2.2 制度变迁的动力和流程:诺斯等的理论
        2.2.3 两种不同的制度变迁: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
    2.3 经济改革的启动和进一步制度创新需求的产生
        2.3.1 经济改革的启动:上层执政者偏好的变化
        2.3.2 经济改革的启动:底层农村的自发性变革
        2.3.3 集权型计划体制的松动与进一步制度创新需求的产生
    2.4 非国有企业的进入:以乡镇企业为突破口
        2.4.1 非国有企业进入的市场空间分析
        2.4.2 乡镇企业与其前身——社队企业的比较
        2.4.3 乡镇企业的进入: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第三章 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互动
    3.1 前言
    3.2 非国有企业为什么比国有企业效率高:反公共品理论视角
        3.2.1 非国有企业同国有企业生产效率的比较
        3.2.2 “反公共品”理论概述
        3.2.3 国有企业的反公共品产权状态及其改革
        3.2.4 非国有企业的产权状态以及同国有企业的比较
    3.3 非国有企业的竞争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
        3.3.1 对国有企业产出的影响
        3.3.2 对国有企业利润率的影响
        3.3.3 对国有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3.4 非国有企业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3.4.1 国有企业的绝对主导地位和国企改革的约束条件
        3.4.2 国有企业的渐进改革与困境
        3.4.3 以时间换空间:非国有企业的状大与国有企业改革约束条件的改变
        3.4.4 国有企业改革的提速
第四章 非国有企业发展与政府转型
    4.1 政府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4.1.1 计划体制下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4.1.2 政府转型及其对转轨绩效的影响
        4.1.3 帮助之手:转轨中的中国政府
    4.2 非国有企业发展与产权规则的变迁
        4.2.1 计划体制的等级化产权规则
        4.2.2 等级化产权规则的演变:非公有制企业同政府的博弈
    4.3 非国有企业发展与政府管理经济方式的转变
        4.3.1 市场体制与计划体制下不同的政府管理经济方式
        4.3.2 非国有企业发展与政府调控经济方式的变化
第五章 非国有企业发展与制度变迁中的个体
    5.1 非国有企业发展与企业家精神在中国的发育
        5.1.1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5.1.2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体生存方式和企业家精神的匮乏
        5.1.3 非国有企业与企业家精神的发育:一个实证分析
    5.2 公民个体权利的提高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前途
        5.2.1 非国有企业发展和公民个体权利的提高
        5.2.2 民间力量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前途
第六章 非国有企业自身的演变与发展展望
    6.1 非国有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
        6.1.1 转轨中制度安排的过渡性分析
        6.1.2 乡镇企业改制的政治经济学
        6.1.3 三资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
    6.2 非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6.2.1 非国有企业的融资困境
        6.2.2 市场进入壁垒对非国有企业发展的影响
        6.2.3 非国有企业自身的产权缺陷
    6.3 非国有企业发展的展望:从边缘到中心
参考文献
后记

(9)后冷战时代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俄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苏研究概述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六节 本课题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苏研究概述
        第一节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与俄罗斯的历史联系
        第二节 冷战时期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俄苏研究
        第三节 后冷战时期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苏研究的新发展
        第四节 后冷战时代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仍将俄苏研究归于区域、国别研究框架下
        第五节 后冷战时期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苏研究特点的初判断
第二部分 后冷战时代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俄罗斯转型研究
    第二章 新自由主义者视角下的俄罗斯资本主义革命
        第一节 俄罗斯转型——一场资本主义革命
        第二节 俄罗斯资本主义革命进程的开启——失败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三节 俄罗斯资本主义革命的混合结果——“市场成功,民主失败”
        第四节 导致资本主义革命混合结果的“罪魁”——寻租的国有企业经理
        第五节 俄罗斯资本主义革命的终结——普京治下的威权主义回归
        第六节 奥斯隆德——新自由主义理念“坚定的”支持者
    第三章 新制度主义背景下的俄罗斯制度变迁
        第一节 制度变迁——制度与观念的双重转变过程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关键——打破路径依赖
        第三节 俄罗斯制度变迁的历史循环——“未能打破的路径依赖”
        第四节 叶利钦时期制度变迁的失败——休克疗法成为“掠夺盛宴”
        第五节 普京时代制度变迁的逆转——“莫斯科公国”的重建
        第六节 俄罗斯打破路径依赖的希望——“国家作出可信的承诺”
    第四章 比较政治经济学框架中的原苏东国家转型分析
        第一节 转型比较分析的基本逻辑——民主政治决定经济变革进程
        第二节 初始条件制约下的经济制度变革战略选择与转型成本分析
        第三节 转型成本引发政治反应——民主政治影响经济制度变革的关键路径
        第四节 民主政治与经济制度变革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转型成功
第三部分 后冷战时代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俄罗斯历史研究
    第五章 经济思想史分析框架下的苏联经济思想演进
        第一节 苏联改革前阶段经济思想演进——从“百家争鸣”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统天下”
        第二节 苏联改革阶段经济思想演进——“从间接集中化到市场社会主义”
        第三节 苏联改革的失败同时意味着经济学说的失败
    第六章 政治体制类型学分析路径下的斯大林信息控制体系重现
        第一节 斯大林信息控制体系的基础——列宁遗留的秘密原则
        第二节 信息控制体系的初建与扩展——斯大林对信息流通的初步个人控制
        第三节 信息控制体系的“升级”——斯大林对信息流通的个人垄断
        第四节 后斯大林时代信息控制体系的衰落和重组——决策信息的相对多元化
        第五节 斯大林垄断性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控制
第四部分 后冷战时代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俄罗斯外交研究
    第七章 治理研究视角下的俄罗斯与国际社会关系探析
        第一节 诺依曼对国际社会理论的扩展——治理模式认同
        第二节 持续阻碍俄罗斯模仿西方治理模式的根源——对于“欧洲的他者认知”
        第三节 现代化治理模式不能简单等同于西方化的治理模式
    第八章 国际政治背景下的俄罗斯中亚政策评析
        第一节 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中亚政策的新背景——“关系的重构”
        第二节 叶利钦时期“零和博弈”观念下的俄罗斯中亚政策——昆乱与力不能及
        第三节 普京时期“零和博弈”观念下的俄罗斯中亚政策——“积极与务实”
        第四节 俄罗斯的中亚政策能否从“零和博弈”走向“合作博弈”
第五部分 后冷战时代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相对均衡、务实和兼容的俄苏研究
    第九章 后冷战时代相对均衡、务实、兼容发展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苏研究
        第一节 相对均衡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苏研究
        第二节 务实的斯堪的纳维亚俄苏研究
        第三节 兼容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苏研究
        第四节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苏研究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附录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俄苏研究机构简介
研究成果
后记

四、止住国有资产“流血”(论文参考文献)

  • [1]我是我的神[J]. 邓一光. 长篇小说选刊, 2008(02)
  • [2]福布斯咒语(Ⅰ)[J]. 王刚. 当代, 2009(01)
  • [3]英雄时代[J]. 柳建伟. 中国作家, 2001(04)
  • [4]止住国有资产“流血”[J]. 猛人. 党员之友, 1995(12)
  • [5]左右与螺旋——关于一个文人和他的时代的另类文本[J]. 易丹. 小说界, 1999(02)
  • [6]俄罗斯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孙莹. 东北财经大学, 2007(06)
  • [7]非国有企业与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D]. 王庆新. 复旦大学, 2003(02)
  • [8]地产魅影[J]. 刘宏伟.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0(04)
  • [9]后冷战时代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俄苏研究[D]. 韩冬涛.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8)
  • [10]造血工程为何成了流血工程[N]. 胡雪良,黄小宾. 市场报, 2004

标签:;  ;  ;  ;  ;  

停止国有资产“流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