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项目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项目

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路尧[1](2019)在《大型机场旅客城市空间分布预测与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文中认为机场是城市大规模客流的集散点,航空运输因其速度快、便捷性强、舒适度高、辐射范围广等特点,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航空运输也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机场体量和规模不断攀升,目前我国大型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普遍超过4000万人次。从国内外大型机场的建设规划经验来看,由于大型机场往往远离市区,引入轨道交通变得越来越普遍,如果没有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连接机场和市区,大型机场的成功运作很难实现。因此,为保障城市航空运输服务的快捷高效,增强大型机场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围绕大型机场的需求分布、旅客的出行特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已具备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依托中国民用航空局重大专项科技项目“北京新机场智能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子课题1“以机场为主体的大型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战略规划技术”以及子课题5“与超大机场协调的轨道交通布局规划与设计技术”,研究工作以大型机场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大型机场交通基本特征分析、大型机场旅客城市空间分布预测、大型机场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大型机场轨道旅客空间分布预测四个问题的研究。对大型机场交通基本特征的分析,主要是以实地调查、手机信令以及公交IC卡等多源数据为基础,提出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旅客出行OD识别方法以及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机场轨道旅客识别方法,对大型机场的旅客属性、出行特征、时空分布、公交出行特征、轨道乘客特征等进行分析与总结。对大型机场旅客城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的研究,主要是借助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得到的旅客空间分布,考虑用地、人口等因素,对大型机场旅客城市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确定以交通小区的居住人口、工作人口以及交通小区至机场的距离为输入变量,以交通小区机场旅客的所占百分比为输出变量,分别建立基于修正重力模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和遗传BP神经网络的大型机场旅客城市空间分布预测模型,并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发现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和遗传BP神经网络预测的效果优于重力模型,其中遗传BP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更好,最后基于该预测方法对2025年首都国际机场以及北京新机场的旅客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对大型机场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机场旅客交通方式选择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得到大型机场旅客到离港的主要出行链路,同时根据旅客特性及交通方式的选择行为提出基于AP算法的旅客分类,然后以出行链为方式划分,并结合广义费用的概念,建立考虑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准时性的出行链广义费用函数,并分别为不同类型的旅客构建基于非集计选择模型的大型机场旅客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将该模型与不考虑旅客分类的模型进行对比,发现考虑旅客分类的大型机场旅客交通方式选择模型预测效果更好,最后以北京新机场为例,进行了北京新机场的出行方式比例划分研究。对大型机场轨道旅客空间分布预测方法的研究,首先根据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心理过程,对机场轨道客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机场轨道可达性以及交通方式的广义费用两大影响因素,并提出大型机场轨道交通可达性的定义与模型,最后基于手机信令数据,以各类交通方式的广义出行费用、机场轨道交通可达性作为输入变量,以各交通小区内的机场轨道客流分担率为输出变量,分别构建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和遗传BP神经网络的机场轨道客流空间分布预测模型,并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发现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大型机场旅客空间分布预测方法效果更好,同时以北京新机场为例,对新机场的轨道旅客分布进行了预测。论文通过对大型机场交通基本特征分析、大型机场旅客城市空间分布预测、大型机场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大型机场轨道旅客空间分布预测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研究,为未来大型机场的建设规划,城市相关设施的合理匹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与理论支撑。

颜超[2](2015)在《上海市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研究 ——以浦东国际机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航空运输在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运输系统作为机场与城市问交通联系的纽带,规划是否合理、运行是否顺畅、公众体验如何,无不体现出一座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水平。从现实情况来看,枢纽机场的陆侧公共交通管理遇到了交通容量需求急剧上升、交通安全管理难度加大、交通效率要求渐高等挑战,如何为公众提供便捷、安全的陆侧交通服务,是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浦东国际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的管理及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目前浦东国际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的管理中还存在公众交通出行方式结构失衡、公共交通资源不足、公共交通分担率未达预期、出租车排队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公共交通出行竞争力不足、陆侧公共交通资源未良好整合、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出租车管理存在制度与责任落实缺失。由于国外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起步较早,在交通组织及管理方面经验丰富,国内部分枢纽机场近年来也在陆侧公共交通管理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选取了国内外多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组织的案例,分为轨交主导型、公交为主型以及公路换乘型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外先进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的模式手段与方法,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由三种类型的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管理组织方式为切入点,总结国内外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的模式及其有益经验。针对实证研究中发现的浦东国际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的管理经验,本文从以新公共服务理念为导向建立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以协同理论为基础做好停车资源利用与路网规划、以服务公众为目的提升陆侧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以及加强组织监督健全出租车管理制度与责任落实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孙一兵[3](2014)在《我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建筑设计浅析》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航空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机场的发展呈现枢纽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机场已不再承担单一的陆空交通转换功能,取而代之的是,作为集合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融入城市、区域的综合交通体系。对于机场而言,多种交通方式的汇集固然有利于旅客吞吐能力的提升,却也给其陆侧地面交通组织带来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多种交通方式与航站楼的接驳问题。随着国内各大机场的新建及改扩建,这一问题也日益凸显,并严重的影响到了旅客的换乘效率,已成为制约机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在有限的陆侧区域内理顺各种交通方式,并使之与航站楼顺畅接驳,成为机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作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作为绪论部分,着重阐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对象、内容、方法、目的及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做了整合与梳理;第二章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研究概述,主要对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的产生发展、功能特征、影响其设计的主要因素及其设计的相关理论背景进行了研究,是后文原则与模式提出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实例分析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几个典型的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其规律,是后文原则与模式提出的事实依据;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即通过第二章、第三章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设计的相关原则并对其设计的模式进行了探讨;第五章是理论实践部分,对研究生期间参与过的实际工程项目“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进行深入分析,并批判性的提出其相关不足,以期为后续扩建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第六章是结论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研究成果的整理与总结。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建筑设计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希望本文提出的设计原则与模式能够为我国将来的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建筑设计提供可借鉴的价值与意义。

高兴亮[4](2015)在《自贸区建设背景下上海浦东临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与国直接的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的主要实体单元,而机场作为区域内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逐渐变为区域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工具。后金融危机时代来临、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球城市竞争都迫使经济转型,机场更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临空经济成为各国重视的新兴经济形态。我国高度重视临空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要求上海浦东机场力争要建成国际航空枢纽;《“十二五”上海民航发展纲要》要求大力发展航空服务业等临空产业,加快推进大飞机项目建设,将浦东国际机场打造成为世界第一的航空货运枢纽。浦东新区作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2013年9月29日中国政府批准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浦东国际机场作为我国三大国际机场之一,货邮吞吐量全球第三位,国际货运枢纽建设初见成效,浦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的发展对于浦东、上海的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世界典型临空经济的发展案例为基础,分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环境背景,旨在探索上海浦东新区临空经济的产业发展与布局模式,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实践经验,并提出策略建议。主要包括七个章节,每个章节的内容如下:第1章主要是介绍浦东临空经济发展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明研究思路和方法、指出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总结了研究特色及创新。第2章主要是临空经济的研究进展和理论基础,首先对定义及其内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其次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做了临空经济的文献综述,并进行了简要述评。最后则介绍了临空经济的理论基础,包括经济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产业区及产业集群理论、区域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第3章是临空经济的典型国际案例和经验借鉴,国际案例包括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美国芝加哥奥黑尔机场。总结出产业类型、空间布局和政府三方面宝贵经验。第4章是阐述上海临空经济发展的环境背景,在后金融时代、再工业化趋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球城市竞争四大环境背景下,上海临空经济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第5章主要是分析浦东临空经济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临空经济主要模式和产业的类型、基本概况、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第6章主要探讨新时期海浦东临空经济发展的策略路径,指出了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支撑对策。第7章是进行研究结论的总结、指出研究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王怡雅[5](2020)在《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医药冷链业务流程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以疫苗、注射针剂、血液制品等为代表的冷藏药品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保障冷链药品的质量安全,人们纷纷采用航空运输的方式配送冷藏药品。而机场货站作为航空货运中重要的一环,在保障冷链医药安全、衔接航空物流服务供应链等多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货站承担了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医药货运业务,因此,本文以浦东国际机场货站为研究对象,对其医药冷链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在提升医药冷链货物质量安全、促进上海医药冷链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国际医药冷链进出港业务流程;其次,通过工作危害分析法确定了国际进出港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并运用GOFLOW方法从安全性的角度对国际医药冷链进出港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再次,通过Arena对优化前后国际进出港业务流程进行仿真,验证优化后的方案在时效性和安全性双方面都有显着的提升;最后,对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医药冷链业务提出了相应的发展举措。总体来讲,本文从提升医药冷链货物质量安全的角度,对机场货站国际进出港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不仅提升了浦东国际机场货站的综合竞争力,还为国内其他发展医药冷链货运的航空货站提供了宝贵经验。

张嘉玥[6](2019)在《航站楼建筑玻璃幕墙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城市建设将交通基础设施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随着航空业务的不断壮大,作为机场核心建筑的航站楼不论是内部功能、空间环境还是外部形象都越来越重要。目前,玻璃幕墙作为航站楼重要外围护结构之一,对航站楼的室内空间环境、外在建筑形象等多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但由于现阶段我国玻璃幕墙的设计模式缺乏对玻璃幕墙建筑设计的重视,使玻璃幕墙设计与建筑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当代技术与艺术并重的背景下,从航站楼这一特定建筑类型出发,研究其玻璃幕墙的设计,对指导航站楼建筑实践、促进建筑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对航站楼建筑的玻璃幕墙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航站楼建筑和玻璃幕墙进行了基本解析,对航站楼玻璃幕墙的应用、特点及设计要素进行了研究,作为航站楼玻璃幕墙设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五十个国内外大中型航站楼的玻璃幕墙进行文献和实地调研,总结出现阶段航站楼玻璃幕墙主要应用的结构类型、玻璃材料、立面分格尺寸及采用的节能措施四个方面,结合案例分析不同类型在航站楼建筑中的适用性。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分析,从建筑整体设计的角度对玻璃幕墙进行分析,对设计特点进行总结。结合以上案例研究,对航站楼玻璃幕墙的围护功能和艺术表现进行解析,研究玻璃幕墙作为航站楼建筑设计的元素之一,如何实现优越的围护功能和提升建筑艺术表现力。最终从航站楼玻璃幕墙的整体设计、分项设计、节能设计几方面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多个实际工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将实践经验总结与设计理论结合起来,目的是构建一个关于航站楼玻璃幕墙设计的参考性框架,并使其成为具体而有效的方式引导设计人员更好的实践。

顾承东[7](2006)在《大型国际机场多元化融资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大型国际机场是航空运输网络的节点和基地,汇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随着民航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机场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机场主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大型国际机场,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已成为所在城市和地区,乃至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如何采用有效的模式,多方筹集资会,推动机场持续、健康发展,就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民营化已经成为机场发展的主要趋势,即通过转移机场的经营权或所有权,实现私营部门参与机场经营管理,以及国资的退出。同时,民营化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了机场的经营效率和效益。 论文在对国内外机场融资模式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型国际机场多元化融资模式,并通过“机场设施的分类—融资模式的分类—多元化融资模式的设计和实现—多元化融资模式的市场化运作”的研究逻辑展开整篇论文。 论文首先对机场的公共产品属性、自然垄断属性和基础产业属性进行研究,根据设施的可经营性和可拆分性,将机场设施分为:Ⅰ类设施、Ⅱ类设施、Ⅲ类设施、Ⅳ类设施等4种类型。在民营化所推动的公私合作(PPP)模式基础上,根据机场经营权、所有权的转移与否,将融资模式分为12类。然后,借鉴国内外大型机场的经验,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将不可经营的与可经营的、不可拆分的与可拆分的设施进行组合,并将设施组合与融资模式进行匹配,形成机场多元化融资模式。论文同时对几类典型的设施组合融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在多元化融资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机场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结构和投资分工结构。最后,论文提出多元化融资模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即利用市场化招标选择投资者、形成中标价格。通过建立中标价格形成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中标价格形成的机理,并用实例加以分析。中标价格是在一系列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市场化的运作,也使风险在公私之间得以有效分配。

顾晶莹[8](2014)在《上海浦东空港物流园区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航空货运已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航空货运为主要支撑的空港物流也已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类企业对于航空货运的需求日益增加。空港物流产业正逐渐成为机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空港物流园区的发展在推动城市发展航空货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意见,将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纳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体系,明确了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航空枢纽”的目标。上海航空枢纽建设是中国民航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要求上海航空枢纽建设,要以扩大空港设施能力为重点,优化航空运输网络为主线,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加强设施建设,提高中转能力,发展为国际航空网络的主要枢纽之一。根据“十二五”上海民航的发展目标,浦东机场将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枢纽、亚太地区的核心枢纽和全球排名第一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这对浦东机场的货运枢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浦东机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快上海浦东空港物流园区的发展建设刻不容缓,如何研究制定上海浦东空港物流园区的发展战略,实现货物运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和完善,增强上海空港的物流辐射能力和国际货源的聚集能力,是浦东机场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快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机场的建设步伐,早日实现“十二五”上海民航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学习借鉴国内外空港物流园区发展经验以及对当前上海浦东空港物流园区现状的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运用战略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多元化战略等理论知识,使用SWOT分析法结合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等战略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上海空港物流园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等,找到战略对策研究的切入点,提出一体化功能整合、高效化产业竞合、个性化客户服务等战略,并从理论结合实际的层面提出具体实施举措,进一步理清上海浦东空港物流园区的发展思路,帮助空港物流园区更好更快地发展,早日实现全球排名第一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发展目标。

宋思曼[9](2013)在《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理论与重庆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中心是一个大国范围内能级最高的中心城市,在全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发挥引领、集聚、辐射、控制、影响和带动的作用与功能,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是区域发展的空间支点,是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门户。国家中心城市是基于国情与国家战略中国特色的城市等级规划概念,是对中心城市经典理论和世界城市理论的发展。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本质是实现其特定的城市的功能。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导功能体现为“1+3+1”的结构体系:政治功能是关键因素,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是主要内容,枢纽功能是基础。本论文以全球的开放视野,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研究,提炼和总结了五大主导功能的概念内涵、作用原理和发展特征,提出了普遍意义上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实现的路径,初步构建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理论框架。论文围绕“1+3+1”的功能体系建立了评价国家中心城市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有助于国家中心城市的研究更加系统化与科学化。重庆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其地缘特征、特殊市情、规模基础、国家战略的特殊地位和后发型成长优势,都使重庆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道路存在与其他沿海地区国家中心城市较大差异性。论文研究并提出,重庆构建国家中心城市要在政治功能上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策划发展重点,在经济功能方面结合传统工业城市和农村区域面积大的特点确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三次产业发展的结构目标和方向,在社会功能方面要重视人口规模集聚与人口结构优化的路径,在文化功能方面重点完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及其产业发展规划,在枢纽功能方面突出构建内陆联通世界的交通与信息网络的开放策略。

韦薇[10](2014)在《基于枢纽机场的长三角机场群协调运行管理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和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民用机场发展呈现新的问题:机场发展呈现两极分化局面,机场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主要表现在,大中型城市机场处于超饱和状态运行,航班延误现象日益严重,导致机场规模必须不断扩建,从而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土地和空域等资源面临严峻挑战,机场运行安全、服务质量和运行成本等压力也随之增加,而运行效率下降,规模经济优势逐渐减弱;而周边大部分中小机场却“饥渴难耐”,吞吐量不足,出现设施闲置、资源浪费、经营亏损的困境,每年还需政府大量的资金补贴。针对我国机场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和《中国民航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机场群”这一宏观战略,试图通过相邻机场的资源互补,以缓解大型机场容量饱和、积极发展支线机场。目前国内针对机场群协调运行、多机场管理模式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为此,本文从理论探讨、模型建立以及实证分析等多个角度,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深入探讨我国机场群协调运行与管理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枢纽机场的区域机场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以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机场分布密集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分析法,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多机场系统和机场群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航空运输业发展现状、机场分布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提出构建基于枢纽机场的区域机场群系统,并给出基于枢纽机场的区域机场群系统概念和基本特征。2.研究我国机场分布密集区域的经济、产业结构分布与航空运输市场相互间的关联性,以枢纽机场为核心的机场群内航空客流分布特征以及基于非期望产出的机场运营效率评价。其一,论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与航空运输客货市场的因果关联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机场客货运量及各地区机场客货运量与区域经济及地区经济增长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同时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机场群比单个机场更具优越性。其二,论文运用连续函数的处理方法,引入旅客心理因素,建立了基于最小出行代价的航空旅客空间连续平衡选择模型,预测机场群内国内航空客流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客流集中分布在枢纽机场周围,各机场运量呈现“马太效应”。其三,传统的机场运营效率评价模型忽视了机场运营过程中航班延误、噪音及有害排放物等非期望产出带来的负面效应。论文采用非参数方向距离函数法,构建基于非期望产出的机场运营效率评价模型。结果显示,非期望产出是评价机场运营效率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之一;非期望产出要素对机场运营效率产生非常显着的影响。引入非期望产出要素后,我国机场运营效率和运营规模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性。以上研究内容充分阐述了构建协调运行的基于枢纽机场的区域机场群系统的必要性,为研究机场群系统如何协调运行奠定了理论依据。3.探讨基于枢纽机场的区域机场群系统协调运行方法。分析基于枢纽机场的区域机场群系统形成的动力机制,借鉴机场生命周期理论和“多智能体”理论、协同理论,构建基于枢纽机场的区域机场群系统演化发展模型;对构建区域机场群系统产生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定性分析;深入探讨区域机场群系统的结构模式、协调运行机制、管理与运行模式以及协调运行的政策与建议。论文以期抛砖引玉,促进我国机场业学术研究的繁荣,推动我国机场业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机场旅客城市空间分布预测与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 论文构成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大型机场枢纽陆侧交通规划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小结
    2.2 大型机场旅客交通空间分布研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小结
    2.3 大型机场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3 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型机场交通基本特征分析
    3.1 大型机场定义与基本特征
        3.1.1 大型机场的定义
        3.1.2 世界主要机场交通特征
        3.1.3 大型机场人群类型与结构
    3.2 研究数据来源
        3.2.1 实地调查数据
        3.2.2 交通大数据
    3.3 数据处理技术
        3.3.1 移动通信数据采集原理
        3.3.2 机场旅客出行OD识别
        3.3.3 机场轨道旅客识别
    3.4 大型机场特征分析
        3.4.1 旅客基本属性
        3.4.2 旅客出行特征
        3.4.3 旅客时间分布特征
        3.4.4 旅客公交出行特征
        3.4.5 机场轨道乘客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型机场旅客城市空间分布预测方法
    4.1 大型机场旅客城市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
        4.1.1 大型机场影响范围
        4.1.2 旅客空间分布特征
        4.1.3 影响因素
    4.2 预测方法研究思路
    4.3 预测模型
        4.3.1 重力模型
        4.3.2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
        4.3.3 遗传BP神经网络
    4.4 模型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4.4.1 模型检验方法
        4.4.2 模型预测结果检验与对比
    4.5 案例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型机场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5.1 大型机场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
        5.1.1 交通方式选择特征
        5.1.2 影响因素
    5.2 研究思路
    5.3 大型机场旅客聚类方法研究
        5.3.1 数据说明
        5.3.2 属性变量凝聚
        5.3.3 旅客的聚类
    5.4 大型机场旅客全过程、全方式出行链广义费用模型
        5.4.1 全过程、全方式出行链定义与内涵
        5.4.2 影响因素的量化方法
        5.4.3 广义费用模型
    5.5 大型机场旅客交通方式选择预测方法
        5.5.1 NL模型理论基础
        5.5.2 模型选择肢
        5.5.3 模型标定
        5.5.4 模型检验
    5.6 应用案例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型机场轨道交通旅客空间分布预测方法
    6.1 大型机场轨道交通发展状况
    6.2 大型机场轨道旅客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6.2.1 旅客出行方式选择心理过程
        6.2.2 影响因素
    6.3 预测思路
    6.4 机场轨道交通的可达性
        6.4.1 可达性的定义
        6.4.2 相关理论
        6.4.3 可达性模型
    6.5 预测模型
        6.5.1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
        6.5.2 遗传BP神经网络
    6.6 模型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6.6.1 模型检验方法
        6.6.2 模型预测结果检验与对比
    6.7 应用案例
    6.8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结论
    主要创新点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首都国际机场出发层乘客问卷(中文版)
    附录B 首都国际机场出发层乘客问卷(英文版)
    附录C 首都国际机场到达层乘客问卷(中文版)
    附录D 首都国际机场到达层乘客问卷(英文版)
    附录E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出发层乘客问卷
    附录F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到达层乘客问卷
    附录G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层乘客问卷
    附录H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层乘客问卷
    附录I 首都国际机场轨道乘客问卷
    附录J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轨道乘客问卷
    附录K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轨道乘客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上海市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研究 ——以浦东国际机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节 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枢纽机场
        二、陆侧公共交通
        三、交通管理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协同理论
第三章 上海市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现状——以浦东国际机场为例
    第一节 上海市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的整体情况描述
    第二节 浦东国际机场作为研究个案的代表性分析
    第三节 浦东国际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 浦东国际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现状分析
第四章 浦东国际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浦东国际机场客流特征及交通体验满意度调查
        一、问卷的设计
        二、调查的实施
        三、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浦东国际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众交通出行方式结构失衡
        二、公共交通资源不足
        三、公共交通分担率未达预期
        四、出租车排队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第三节 浦东国际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公共交通出行竞争力不足
        二、公共交通资源整合调整滞后
        三、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四、出租车管理存在制度与责任落实缺失
第五章 国内外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的实践和经验
    第一节 “轨交主导型”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情况
        一、东北亚地区部分枢纽机场案例
        二、希思罗机场机场案例
    第二节 “公交为主型”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管理情况
        一、香港赤腊角国际机场案例
        二、北京首都机场案例
    第三节 “公路换乘型”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管理情况
        一、迈阿密国际机场案例
        二、亚特兰大机场案例
    第四节 国内外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的经验启示
        一、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方式是发展的方向
        二、要提高轨交分担率,必须首先提高其服务水平
        三、公交巴士的运营应满足乘客便捷快速的需求
        四、应充分重视停车资源配置
        五、通过功能定位及多样管理手段来提高出租车载客能力
第六章 完善上海市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的对策
    第一节 以新公共服务理念为导向建立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
        一、公共交通设施一体化
        二、公共交通战略一体化
        三、公共交通管理一体化
    第二节 以协同理论为基础做好停车资源利用与路网规划
        一、实现停车资源功能分区,远近结合
        二、完善枢纽机场路网规划建设
    第三节 以服务公众为目的提升陆侧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一、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建议
        二、提升机场巴士服务水平建议
        三、提升出租车服务水平建议
    第四节 加强组织监督健全出租车管理制度与责任落实
        一、明确管理职责与责任落实
        二、完善行业管理办法与准入机制
        三、建立出租车运能调配协作机制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3)我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建筑设计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航空运输业的迅猛发展
        1.1.2 航空运输业迅猛发展背景下的机场发展
        1.1.3 我国机场发展现状
    1.2 课题研究的对象及其概念界定
        1.2.1 机场陆侧的相关概念
        1.2.2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的概念
    1.3 课题研究与讨论的主要问题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1.5.1 课题研究的方法
        1.5.2 课题研究的框架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 小结
2 我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研究概述
    2.1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的产生及其发展趋势
        2.1.1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的产生
        2.1.2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建设的发展趋势
    2.2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的特征与功能
        2.2.1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的特征
        2.2.2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的功能
    2.3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设计的相关理论背景
    2.4 我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建筑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4.1 机场陆侧交通方式的组成及其特性分析
        2.4.2 航站楼的构型及其流程设计
        2.4.3 机场陆侧交通人员的组成及其出行特性分析
        2.4.4 影响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建筑设计的客观因素
    2.5 小结
3 我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典型案例分析
    3.1 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换乘中心
        3.1.1 项目概述
        3.1.2 交通设施布局
        3.1.3 换乘步行交通组织
        3.1.4 换乘中心与航站楼的衔接
    3.2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T3 航站楼换乘中心
        3.2.1 项目概述
        3.2.2 交通设施布局
        3.2.3 换乘步行交通组织
        3.2.4 换乘中心与航站楼的衔接
    3.3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换乘中心
        3.3.1 项目概述
        3.3.2 交通设施布局
        3.3.3 换乘步行交通组织
        3.3.4 换乘中心与航站楼的衔接
    3.4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换乘中心
        3.4.1 项目概述
        3.4.2 交通设施布局
        3.4.3 换乘步行交通组织
        3.4.4 换乘中心与航站楼的衔接
    3.5 上海虹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
        3.5.1 项目概述
        3.5.2 交通设施布局
        3.5.3 换乘步行交通组织
        3.5.4 换乘中心与航站楼的衔接
    3.6 我国典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设计特点总结
    3.7 小结
4 我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的设计原则及模式初探
    4.1 我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设计的原则及策略
        4.1.1 安全性原则及相应策略
        4.1.2 便捷、舒适性原则及相应策略
        4.1.3 满足旅客多样化需求的原则及相应策略
        4.1.4 公交优先原则及相应策略
    4.2 我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的设计模式初探
        4.2.1 垂直尽端式
        4.2.2 垂直穿越式
        4.2.3 平行式
        4.2.4 综合式
    4.3 小结
5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设计分析
    5.1 项目工程设计分析
        5.1.1 项目简介
        5.1.2 总平面布局
        5.1.3 平面布局
        5.1.4 车行流线交通组织
        5.1.5 人行流线交通组织
        5.1.6 空间设计
        5.1.7 造型设计
    5.2 设计反思
        5.2.1 未能与轨道交通进行一体化建设
        5.2.2 旅客换乘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人车流交叉
        5.2.3 连接航站楼与换乘中心的地下通道利用率不高
    5.3 小结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及资料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研究生期间成果

(4)自贸区建设背景下上海浦东临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特色及创新
第2章 临空经济研究进展和理论基础
    2.1 临空经济的定义和内涵
        2.1.1 临空经济的定义
        2.1.2 临空经济的内涵
    2.2 临空经济研究综述
        2.2.1 临空经济的理论分析
        2.2.2 临空经济的实证研究
        2.2.3 简要述评
    2.3 临空经济的理论基础
        2.3.1 经济区位理论
        2.3.2 增长极理论
        2.3.3 核心-边缘理论
        2.3.4 产业区及产业集群理论
        2.3.5 新经济地理学论
        2.3.6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
第3章 临空经济的典型国际案例和经验借鉴
    3.1 典型国际案例
        3.1.1 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
        3.1.2 英国-伦敦-希思罗
        3.1.3 新加坡-樟宜
        3.1.4 美国-芝加哥-奥黑尔
    3.2 经验借鉴
        3.2.1 临空经济主要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3.2.2 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简化手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助力临空经济
        3.2.3 临空产业发展应充分依托快速交通线进行合理布局
第4章 上海临空经济的发展背景
    4.1 国内外环境分析
        4.1.1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
        4.1.2 再工业化趋势的出现
        4.1.3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1.4 全球城市的竞争
    4.2 自贸区与上海临空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4.2.1 中国(上海)自贸区战略
        4.2.2 上海临空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第5章 上海浦东临空经济的现状
    5.1 临空经济的产业类型和主要发展模式
        5.1.1 临空经济的组成要素和产业类型
        5.1.2 临空经济的主要模式
    5.2 基本概况
        5.2.1 地理区位
        5.2.2 基础设施
        5.2.3 航线运营
    5.3 发展现状
        5.3.1 旅客运输
        5.3.2 货物运输
        5.3.3 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5.3.4 上海自贸区对机场保税区及周边地区发展的影响
    5.4 主要问题
        5.4.1 低端产业亟需进行空间置换
        5.4.2 产业分工协作水平较低
        5.4.3 产业多样化程度偏低
第6章 新时期上海浦东临空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策略
    6.1 总体思路
        6.1.1 合理规划产业集聚
        6.1.2 大力促进产业多样化
        6.1.3 合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开发
    6.2 支撑对策
        6.2.1 加快临空经济发展的政策创新
        6.2.2 推动临空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6.2.3 优化临空产业的空间布局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和发表论文
后记

(5)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医药冷链业务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图
    1.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医药冷链物流
        2.1.2 工作危害分析
        2.1.3 GO-FLOW法
        2.1.4 Arena仿真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机场货站研究现状
        2.2.2 医药冷链物流研究现状
        2.2.3 业务流程优化研究现状
第三章 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业务流程问题分析
    3.1 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3.1.1 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发展现状
        3.1.2 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冷鲜处理中心现状
        3.1.3 浦东国际机场货站药品分类
    3.2 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国际医药冷链进出港业务流程研究
        3.2.1 国际医药冷链出港业务流程
        3.2.2 国际医药冷链进港业务流程
    3.3 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国际医药冷链业务流程问题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国际医药冷链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识别与优化
    4.1 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国际医药冷链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分析
    4.2 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国际医药冷链业务流程GO-FLOW模型建立
        4.2.1 建立国际医药冷链业务流程GO-FLOW图
        4.2.2 国际医药冷链业务流程GO-FLOW运算
    4.3 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国际医药冷链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优化方案
        4.3.1 国际医药冷链出港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4.3.2 国际医药冷链进港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Arena的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医药冷链业务流程仿真
    5.1 Arena仿真建模的基本步骤
    5.2 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医药冷链业务流程仿真模型建立
        5.2.1 仿真边界设定及模型假设与简化
        5.2.2 国际医药冷链进出港业务流程优化前仿真模型建立
        5.2.3 国际医药冷链进出港业务流程优化后仿真模型建立
    5.3 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医药冷链进出港流程仿真运行及结果分析
        5.3.1 国际医药冷链进出港业务流程仿真模型运行
        5.3.2 国际医药冷链进出港业务流程优化前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5.4 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医药冷链物流未来发展举措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医药冷链业务流程问题分析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6)航站楼建筑玻璃幕墙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航站楼快速建设背景
        1.1.2 玻璃幕墙在航站楼中的应用背景
        1.1.3 航站楼玻璃幕墙设计现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3.1 研究对象界定
        1.3.2 研究范围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4.3 其他相关理论研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比较研究法
        1.5.3 案例分析法
        1.5.4 图示语言法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2 航站楼玻璃幕墙概述
    2.1 航站楼建筑概述
        2.1.1 航站楼的功能与流程
        2.1.2 航站楼建筑构型
        2.1.3 航站楼建筑特征
    2.2 玻璃幕墙概述
        2.2.1 玻璃幕墙的定义
        2.2.2 玻璃幕墙的构成
        2.2.3 玻璃幕墙的分类
    2.3 航站楼玻璃幕墙概述
        2.3.1 航站楼玻璃幕墙的应用发展
        2.3.2 航站楼玻璃幕墙的应用动因
        2.3.3 航站楼玻璃幕墙的应用原则
        2.3.4 航站楼玻璃幕墙的特点
    2.4 航站楼玻璃幕墙的设计要素
        2.4.1 玻璃幕墙的结构选型
        2.4.2 玻璃幕墙的材料选择
        2.4.3 玻璃幕墙的立面分格
        2.4.4 玻璃幕墙的节能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航站楼玻璃幕墙的应用及实例研究
    3.1 调研的目的、对象和方式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对象
        3.1.3 调研方式
    3.2 航站楼玻璃幕墙应用类型及适用性研究
        3.2.1 航站楼玻璃幕墙的结构体系
        3.2.2 航站楼玻璃幕墙的玻璃材料
        3.2.3 航站楼玻璃幕墙的分格尺寸
        3.2.4 航站楼玻璃幕墙的节能措施
    3.3 国内航站楼玻璃幕墙设计实例解析
        3.3.1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 航站楼
        3.3.2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T3 航站楼
        3.3.3 首都国际机场T3A航站楼
        3.3.4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
        3.3.5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
    3.4 国外航站楼玻璃幕墙设计实例解析
        3.4.1 曼谷第二国际机场航站楼
        3.4.2 巴拉哈斯机场T4 航站楼
    3.5 航站楼玻璃幕墙设计存在问题
    3.6 本章小结
4 航站楼玻璃幕墙的围护功能和艺术表现
    4.1 航站楼玻璃幕墙的围护功能
        4.1.1 航站楼玻璃幕墙采光
        4.1.2 航站楼玻璃幕墙通风
        4.1.3 航站楼玻璃幕墙隔声
        4.1.4 航站楼玻璃幕墙视线
    4.2 航站楼玻璃幕墙的艺术表现
        4.2.1 航站楼玻璃幕墙建构艺术表现
        4.2.2 航站楼玻璃幕墙空间艺术表现
        4.2.3 航站楼玻璃幕墙界面艺术表现
    4.3 本章小结
5 航站楼玻璃幕墙设计策略
    5.1 航站楼玻璃幕墙设计原则
        5.1.1 建筑主导原则
        5.1.2 协同综合原则
        5.1.3 技术适宜原则
    5.2 航站楼玻璃幕墙整体设计
        5.2.1 基于航站楼功能需求
        5.2.2 基于航站楼建筑构型
        5.2.3 基于航站楼建筑表现
        5.2.4 与其他建筑元素的结合
    5.3 航站楼玻璃幕墙分项设计
        5.3.1 技艺结合的结构选型
        5.3.2 科学合理的材料选择
        5.3.3 模数化的立面分格
    5.4 航站楼玻璃幕墙节能设计
        5.4.1 幕墙性能的提高
        5.4.2 综合的遮阳设计
        5.4.3 新技术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航站楼玻璃幕墙设计研究总结
    6.2 航站楼玻璃幕墙发展趋势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国内航站楼玻璃幕墙总结
附录二 国外航站楼玻璃幕墙总结

(7)大型国际机场多元化融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
    1.2 国外机场融资模式的发展
        1.2.1 世界机场经营管理模式概述
        1.2.2 世界机场民营化浪潮
        1.2.3 机场民营化的主要形式
    1.3 国内机场融资模式的发展和探索
        1.3.1 国内机场融资的主要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1.3.2 国内机场属地化和民营化的探索
    1.4 论文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思路
    1.5 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意义
第2章 机场的基本经济属性及设施分类
    2.1 机场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2.1.1 机场的功能和设施构成
        2.1.2 机场的服务内容
        2.1.3 机场的主要收入和支出
        2.1.4 机场的运行特点
    2.2 机场的公共产品属性
        2.2.1 机场的公共性和收益性
        2.2.2 机场作为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2.3 机场的自然垄断属性
        2.3.1 机场的自然垄断属性
        2.3.2 机场自然垄断属性的变异和有效竞争
    2.4 机场的基础产业属性
        2.4.1 机场内部产业经济性
        2.4.2 机场的主要收益性资源
        2.4.3 机场的基础产业特征
    2.5 机场设施可经营性、可拆分性分类
        2.5.1 机场设施可经营性分类
        2.5.2 机场设施的拆分
        2.5.3 机场设施的四种类型划分
    2.6 本章结论
第3章 民营化发展推动机场融资模式的创新
    3.1 民营化推动机场发展模式的变革
        3.1.1 民营化推动机场由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
        3.1.2 民营化推动机场投资主体的创新
    3.2 机场融资模式的创新和分类
        3.2.1 民营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质
        3.2.2 公私合作(PPP)模式的概念
        3.2.3 公私合作(PPP)模式的主要形式
        3.2.4 融资模式按经营权、所有权转移的分类
    3.3 国内外机场采用的几种典型融资模式
        3.3.1 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
        3.3.2 特许经营(Concession)
        3.3.3 股权出售(Share Flotation)
        3.3.4 同行拍卖(Trade Sale)
    3.4 本章结论
第4章 大型国际机场多元化融资模式
    4.1 世界上大型国际机场融资模式的经验借鉴
        4.1.1 美国
        4.1.2 日本
        4.1.3 香港
    4.2 机场多元化融资模式的探索
        4.2.1 浦东国际机场一期、二期工程的融资
        4.2.2 机场经营管理和融资模式的演进
    4.3 机场多元化融资的相关因素分析
        4.3.1 需要考虑的因素
        4.3.2 机场建设发展过程的利益和资金循环
        4.3.3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投资平衡
    4.4 机场多元化融资模式的设计和实现
        4.4.1 多元化融资模式的设计
        4.4.2 设施组合1—Ⅰ类设施的融资
        4.4.3 设施组合2—Ⅱ类设施的融资
        4.4.4 设施组合3—Ⅲ类设施的融资
        4.4.5 设施组合4—Ⅳ类设施的融资
        4.4.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设施组合N融资模式的选择
    4.5 投资主体结构和投资分工结构
        4.5.1 机场投资主体结构
        4.5.2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投资分工结构
    4.6 本章结论
第5章 多元化融资模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5.1 选择投资者的招标机制
        5.1.1 浦东国际机场磁浮车站宾馆招商及其运作
        5.1.2 招标运作机制
    5.2 中标价格形成的机理
        5.2.1 招标人、投标人的理性行为
        5.2.2 投标人的成本和报价
        5.2.3 招投标过程的竞争机制
        5.2.4 中标价格形成模型
    5.3 通过市场化实现风险分配
        5.3.1 项目的风险因素
        5.3.2 风险在公、私部门之间分配的依据
        5.3.3 风险在公、私部门之间的分配
    5.4 本章结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上海浦东空港物流园区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企业战略理论研究
        2.1.1 企业战略理论发展阶段
        2.1.2 企业战略的本质特征
        2.1.3 目前企业战略研究存在的问题
    2.2 空港物流及空港物流园区的研究综述
        2.2.1 空港物流的研究综述
        2.2.2 空港物流园区的研究综述
    2.3 国内外空港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分析
        2.3.1 国外空港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分析
        2.3.2 国内空港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分析
    2.4 空港物流园区发展战略研究的战略理论支撑
        2.4.1 企业多元化战略
        2.4.2 企业核心竞争力
        2.4.3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经营战略
        2.4.4 SWOT 模型分析
        2.4.5 波特五力模型
        2.4.6 PEST 分析法
第3章 上海浦东空港物流园区发展 SWOT 分析
    3.1 内部优势(Strengths)分析
        3.1.1 优良的地理位置
        3.1.2 优越的集疏运条件
        3.1.3 货运枢纽建设优势
    3.2 内部劣势(Weaknesses)分析
        3.2.1 空港物流园区的全面建设起步相对较晚
        3.2.2 货运业务流程总体效率较低
        3.2.3 空港物流园区运营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3.3 外部环境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3.3.1 政府的大力支持
        3.3.2 巨大的市场需求
        3.3.3 经济的快速发展
        3.3.4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整合
    3.4 外部环境威胁(Threats)分析
        3.4.1 国外枢纽机场的连接性优势
        3.4.2 同行业竞争者的威胁
        3.4.3 替代性的威胁
    3.5 空港物流园区发展 SWOT 矩阵
第4章 上海浦东空港物流园区发展战略分析
    4.1 战略依据
    4.2 战略目标
    4.3 战略选择
        4.3.1 一体化功能整合战略
        4.3.2 高效化产业竞合战略
        4.3.3 个性化客户服务战略
    4.4 实施举措
        4.4.1 提高机场连接性,吸引外航参与,争取航权开放
        4.4.2 提高多式联运的组织能力,加强海空联运和空陆联运
        4.4.3 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整合物流设施,推进信息化建设
        4.4.4 提高通关效率,加强战略合作,加快大通关建设步伐
第5章 结语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9)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理论与重庆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学术意义
        1.1.3 实践价值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与实践发展
        1.2.1 国内国家中心城市理论研究
        1.2.2 国内国家中心城市实践发展
        1.2.3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1.2.4 国外相关实践发展
        1.2.5 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研究综述及其学术视角
    1.3 研究的学术取向与研究方法
        1.3.1 学术取向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内容安排
    1.5 研究创新点
2 国家中心城市内涵与功能
    2.1 中心城市与国家中心城市
        2.1.1 中心城市基础理论
        2.1.2 国家中心城市的理论核心
    2.2 世界城市与国家中心城市
        2.2.1 现代世界城市特征
        2.2.2 世界城市五大学说
        2.2.3 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
    2.3 城市功能意义的引入
        2.3.1 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
        2.3.2 城市功能的意义
        2.3.3 城市功能的内容
    2.4 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体系
        2.4.1 基于西方特色的城市功能体系
        2.4.2 中国城市的发展特征
        2.4.3 中国城市的政治功能地位
        2.4.4 基于中国特色的城市功能体系
        2.4.5 国家中心城市“ 1+3+1”功能关系
    2.5 国家中心城市内涵
    2.6 中国规划发展国家中心城市的必要性
    2.7 本章小结
3 国家中心城市政治功能
    3.1 政治功能的内涵
    3.2 政治功能的表现与特征
        3.2.1 较高等级政治地位
        3.2.2 国家战略部署重地
    3.3 政治功能的作用原理
    3.4 重庆政治功能演变与战略意义
        3.4.1 重庆政治功能演变
        3.4.2 重庆国家战略意义
    3.5 重庆政治功能可利用优势与发展重点
        3.5.1 上海浦东新区发展启示
        3.5.2 重庆政治功能可利用优势与发展重点
    3.6 本章小结
4 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功能
    4.1 经济功能的内涵
    4.2 经济功能的表现与特征
        4.2.1 全国高占比经济总量
        4.2.2 高占比较的三次产业
        4.2.3 机体丰厚的第二产业
        4.2.4 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4.2.5 独特的金融中心地位
    4.3 经济功能的作用原理
    4.4 经济功能的实现途径
        4.4.1 知识经济促进产业升级
        4.4.2 三次产业高端向发展
        4.4.3 二次产业集群式发展
    4.5 重庆经济功能的发展演变
        4.5.1 重庆经济功能发展演变
        4.5.2 传统工业城市基础
        4.5.3 服务业腾飞的机遇
    4.6 重庆经济功能实践突破与发展路径
        4.6.1 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4.6.2 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
        4.6.3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4.6.4 商务会展产业发展
        4.6.5 金融中心创新发展
    4.7 重庆经济发展预测
    4.8 本章小结
5 国家中心城市社会功能
    5.1 社会功能的内涵
    5.2 社会功能的表现与特征
        5.2.1 集聚性与城市规模
        5.2.2 开放性与外来人口
        5.2.3 知识性与智力人群
    5.3 社会功能的作用原理
    5.4 社会功能的实现途径
        5.4.1 树立开放城市的发展理念
        5.4.2 创造知识人群的发展环境
    5.5 重庆开放的城市社会传统
    5.6 重庆社会功能实践突破与发展路径
        5.6.1 建设开放高地吸纳国际人口
        5.6.2 改革户籍制度集聚市内人口
        5.6.3 建成教育高地提高人口素质
    5.7 重庆城市规模预测
    5.8 本章小结
6 国家中心城市文化功能
    6.1 文化功能的内涵
    6.2 文化功能的表现与特征
        6.2.1 多元的文化生态
        6.2.2 丰富的文化设施
        6.2.3 发达的文化经济
    6.3 文化功能的作用原理
    6.4 文化功能的实现途径
        6.4.1 加强物质文化设施规划与建设
        6.4.2 扩大非物质文化的影响与辐射
    6.5 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解读
    6.6 重庆文化功能实践突破与发展路径
        6.6.1 重庆建筑风格与城市风貌特色
        6.6.2 公共文化设施规划
        6.6.3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6.6.4 巴渝文化体验旅游
    6.7 本章小结
7 国家中心城市枢纽功能
    7.1 枢纽功能的内涵
    7.2 枢纽功能的表现与特征
        7.2.1 综合型交通枢纽
        7.2.2 高等级枢纽地位
        7.2.3 高效的联运系统
    7.3 内陆枢纽的世界联通方式
        7.3.1 内陆与沿海枢纽差异
        7.3.2 内陆与世界的联通方式
    7.4 重庆综合枢纽功能判定
        7.4.1 综合枢纽的辐射范围
        7.4.2 综合枢纽功能的判定
    7.5 重庆枢纽功能实践突破与发展路径
        7.5.1 完善枢纽机场综合规划
        7.5.2 规划空-铁-港联运系统
    7.6 本章小结
8 国家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8.1 经典指标体系借鉴
        8.1.1 弗里德曼世界城市指标体系
        8.1.2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指标体系
        8.1.3 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指标体系
        8.1.4 国家中心城市指标体系及权重
    8.2 经典指标体系评述
    8.3 评价指标设计依据与思路
    8.4 国家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4.1 国家中心城市的 21 个评价指标
        8.4.2 国家中心城市评价指标的量化
        8.4.3 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指标评定模型
        8.4.4 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指标试测算验证
    8.5 本章小结
9 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9.1 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功能空间体系
    9.2 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发展模式
    9.3 以紧凑集约规划塑造大疏大密格局
    9.4 两江四岸规划提升主城的空间品质
    9.5 为大事件预留城市发展用地的空间
    9.6 本章小结
10 结语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不足
    10.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基于枢纽机场的长三角机场群协调运行管理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机场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挑战
        1.1.2 机场业发展现状
    1.2 研究对象及空间层次的界定
        1.2.1 机场类型的定位
        1.2.2 多机场系统及机场群的界定
        1.2.3 机场群的空间界定
        1.2.4 长三角区域机场及航空运输市场现状与挑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机场群协调运行管理模式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民航运输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影响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机场群航空客流分布研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机场运行效率评价方法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长三角区域机场群客货运市场特征分析
    3.1 长三角地区经济与航空运输市场综合分析
        3.1.1 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3.1.2 区域经济与民航发展的互动影响机理
        3.1.3 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与民航发展的因果关系分析
    3.2 长三角地区航空客运市场特征分析
        3.2.1 多机场区域交通系统基本假设
        3.2.2 机场引力函数
        3.2.3 平衡选择数学规划模型
        3.2.4 模型的有限元求解算法
        3.2.5 长三角机场群客运市场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三角区域机场运营效率的评价
    4.1 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机场运营效率评价
        4.1.1 非期望产出的数学描述
        4.1.2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机场运营效率评价模型
    4.2 基于非期望产出模型的机场运营效率评价
        4.2.1 决策单元和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4.2.2 三种对比算例的划分
        4.2.3 机场运营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4.3 对长三角多机场区域提高机场整体运营效率的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枢纽机场的机场群协调运行管理机制
    5.1 机场群形成的内外原因
    5.2 机场群演化发展模型
        5.2.1 时间演化模型
        5.2.2 多智能体协同反馈演化模型
    5.3 机场群结构模式
        5.3.1 单中心机场群
        5.3.2 多中心机场群
    5.4 机场群协调运行的成本效益分析
        5.4.1 机场群协调运行成本的具体分析
        5.4.2 机场群协调运行效益的具体分析
    5.5 机场群协调运行的基本原则
    5.6 机场群协调运行机制
    5.7 机场群协调运行管理模式
        5.7.1“联盟式”机场群
        5.7.2“分工协作式”机场群
        5.7.3“集团式”机场群
    5.8 机场群协调运行的政策与建议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1.1 主要研究工作
        6.1.2 主要创新点
    6.2 未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1 离港旅客对机场评价问卷调查表

四、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机场旅客城市空间分布预测与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D]. 路尧.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3)
  • [2]上海市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研究 ——以浦东国际机场为例[D]. 颜超.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4)
  • [3]我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建筑设计浅析[D]. 孙一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08)
  • [4]自贸区建设背景下上海浦东临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 高兴亮.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2)
  • [5]浦东国际机场货站医药冷链业务流程优化研究[D]. 王怡雅.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6]航站楼建筑玻璃幕墙设计研究[D]. 张嘉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7]大型国际机场多元化融资模式研究[D]. 顾承东. 同济大学, 2006(02)
  • [8]上海浦东空港物流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 顾晶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04)
  • [9]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理论与重庆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研究[D]. 宋思曼. 重庆大学, 2013(02)
  • [10]基于枢纽机场的长三角机场群协调运行管理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D]. 韦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12)

标签:;  ;  ;  ;  ;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项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