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琵琶行中琵琶女的议论文

关于琵琶行中琵琶女的议论文

问:关于琵琶女的作文
  1. 答:思路:根据题目琵琶女展开,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从贫苦的老百姓角度看,吃饱穿暖就是幸福。琵琶女的平生不得志,不满足,就是矫情。
    琵琶女是京城里有名的艺伎,她年少成名,才貌双全,被许多同行佩服、嫉妒。她的生活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琵琶女有人爱,有人喜欢,有人愿意为她花钱。她的生活里只有欢笑,可谓幸福。
    即使后来琵琶女遭遇变故“弟走从军阿姨死”,即使“门前冷落鞍马稀”,即使容颜衰老,她依然能嫁给一个好人家,虽然这个人是商人,但是显然琵琶女的生活是富裕的。她不必像普通女人那样操持家务,做针线,洗衣裳。变得手指粗糙,整日劳作,没有休息的时间。
    琵琶女还可以在月朗星稀的夜晚,离开家,有下人伺候着,到浔阳江上赏月弹琵琶。她不知道,在她弹琵琶的时候,也许他的丈夫为了给她优越的生活,正在外地披星戴月地工作。谁不爱老婆孩子热炕头,谁爱在外面风餐露宿?在她眼里“重利轻别离”的丈夫才是凄惨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夜过后,白居易和琵琶女形同陌路,也许他们再也不会见面。
问: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值不值得同情,要有原因,大概两三百字左右
  1. 答: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代商妇诉说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由上可以看出,琵琶女值得同情。
问:如何评价苏轼《琵琶行》中的琵琶女?
  1. 答:在我看来,苏轼《琵琶行》中的那个琵琶女是一个技艺高超,同时身世坎坷的可怜人,是生活在封建古代的一个可怜女子代表。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的伶人,他们从事艺术表演工作,就相当于现在的明星,舞蹈艺术家,音乐家等等。但在古代他们并没有现代这样高的社会地位,受到万人追捧。而苏轼《琵琶行》中的那位琵琶女就是伶人的一个代表,她在琵琶技艺上有着很高的造诣,所以才会使得苏适在送别友人时出现“主人忘归客不发”的场景,她在琵琶方面的造诣能够使得苏轼为其沉迷。所以,她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琵琶艺术家。
    琵琶女的故事让人闻着落泪,听着伤心。由于艺术表演者在古代并不是受人追捧的高尚的职业,而且古代对于女子的束缚并不支持女子在外面抛头露面,这在中国古代封建女子的声誉是一个很大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是她所愿意的,她也想在家相夫教子,但是被生活所迫,所以她不得不拾起自己的技艺,在外表演,讨生活。
    在《琵琶行》中她说起过自己的故事,她曾经在“从良”以后嫁给了一个商户,但因为“商人重利轻离别”,他的丈夫外出经商,但是并没有将她带走,可见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那个商户在外出新商以后很久都没有回来,而她的生活需要经济支持,所以她不得不再次捡起自己的琵琶,在外表演。
    琵琶女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并不是一个特例,而是普遍存在的,正是因为中国古代对于职业的偏见,以及对女子的压迫造成了无数个琵琶女的故事在全国各地上演。在我看来,她只是一个生活在中国古代的一个身世凄惨的可怜女子罢了。
关于琵琶行中琵琶女的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