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核电站发展概况

苏联核电站发展概况

一、苏联核电站发展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张菊萍[1](2021)在《转向“灾难外交”: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戈尔巴乔夫政府的外交行为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之初,苏联政府围绕事故开展的外交行为,实际上是决策层内部两派之间出现意见分歧的结果,并与决策参与者各自秉持的对外战略思想相关联。一派以葛罗米柯为代表,主张围绕事故开展的政府外交行为应相对保守,即以"灾难不外交"为主要表现形式;另一派以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为代表,谋求更加开放的政府外交行为,即"灾难外交"。在救灾过程中,苏联政府的外交行为逐渐由"灾难不外交"转向"灾难外交"。这种转向既是由救灾需求所导致,也有戈氏在外交领域的改革意图作为思想前提。转向"灾难外交"虽意味着苏联政府起初的救灾方式确有失误,但也为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战略新思维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沈莉华[2](2021)在《俄乌关于二战后乌克兰历史问题的争议》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俄乌史学界对二战后乌克兰历史热点问题存在争议。俄罗斯学者认为:二战后苏联政府对乌克兰的民族政策虽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在教育、宗教文化等领域采取了不少尊重乌克兰民族利益的政策措施;苏共中央出于恢复和发展克里米亚经济的考量,将克里米亚从联邦划归乌克兰,但这是一份有"瑕疵"的礼物;苏联政府虽然隐瞒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消息,但这一事件真相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苏联领导人故意隐瞒。乌克兰学者则认为:苏维埃政权在乌克兰推行俄罗斯化政策,对乌克兰天主教会活动进行打压;尽管苏联政府极力宣扬将克里米亚赠予乌克兰是为了显示俄罗斯人民对乌克兰人民的友好情谊,但实际上此举给乌克兰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没有及时向公众披露事实真相,而是极力隐瞒这场灾难的规模和后果。

郭慧芳,仇若萌,高寒雨[3](2021)在《俄罗斯核电发展现状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俄罗斯是传统的核电大国,始终将核电发展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维持国际地位的重要战略决策。稳步促进本国核电发展、努力推动核电科研与管理创新,以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为近年来俄罗斯核电发展的重中之重。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统一负责整个核电产业的规划、发展与运营,这也为我国核电管理体制与技术创新,以及推行核电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从俄罗斯核电发展的历史概况、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核电发展的两点启示。

孙阳[4](2021)在《纪实文学翻译实践报告 ——以《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费海汀[5](2021)在《苏联式国家与软预算约束——苏联民用核工业的案例》文中研究说明国家理论研究的前沿主要集中在对个人与机构之间关系的讨论。这其中,公共选择学派的理性人假设做出了显着的理论贡献。但基于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理性人假设很难完全匹配苏联式国家的政治现实。分析苏联式国家中的个人与结构关系,可以尝试直接采用解释此类国家经济运行规律的软预算约束理论作为基础。政治学领域将软预算约束理论应用于分析苏联式国家的典型代表是政党国家模型。这一模型指出,苏联式国家内存在广泛的依附线网络,因此政治精英可以对所在网络内企业有选择地施以软预算约束,而对网络外企业施以硬预算约束,从而增强所在网络的力量。同时,在苏联式国家的政治领域也一样存在"软约束"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政治精英的"软绩效约束"。此类国家中的软预算约束正是通过"软绩效约束"实现的。但这一模型过于强调个人理性在此类国家中的作用,对组织机构理性重视不足。实际上,在苏联式国家中软预算约束现象存在双重实现机制。一种是通过政治精英的"软绩效约束"带动企业的"软预算约束",另一种则是由于政治精英的"硬绩效约束"导致对其不得不对企业施以"软预算约束"。前者通过个人与网络的途径实现,后者则通过组织与机构的途径实现。苏联民用核工业就是后一种机制运转的典型案例。研究发现,在这一机制中,国家理性首先确定重点发展领域,从而硬化了对相关组织机构与政治精英的"绩效约束"。之后在国家的默许下,再由政治精英主动选择对企业施以"软预算约束"。结果导致这一领域创新缺乏、效率低下,未能实现国家扶持的初衷。苏联式国家的现实条件与历史传统共同决定其一方面很难摆脱发展职能,另一方面又存在积极干预的倾向。对此类国家而言,现实的选项是对政治精英施加差异化的约束政策,根本方案还是需要引进社会的力量,平衡过滤国家干预中的负面成分,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治理。

Solomykov Aleksandr[6](2020)在《核能供热的中俄比较及基本热负荷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集中供热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节能减排压力随之增加。目前,中国面临着调整能源结构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迫切需要,寻找有效、可靠、经济的清洁供热能源的相关课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核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洁能源,其环保性、高能量密度性以及稳定性等优势是核能供热技术研究的起点。目前,中国核能供热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在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标准规范等各方面都亟待开展系列深入的研究。首先,详细梳理了俄罗斯与中国核能供热技术发展的历程。将俄罗斯的核能供热归纳为五个发展阶段,中国有四种核能供热技术在不同时期得到发展。分析了俄罗斯核能供热关键技术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包括AST-500反应堆的低温核能供热、核电站汽轮机组抽汽供热以及目前世界领先的漂浮式核能热电厂,并与中国低温核能供热堆及核电站汽轮机组抽汽供热技术进行了对比,指出俄罗斯目前核能供热技术以核电站汽轮机组抽汽供热为主;给出了俄罗斯和中国未来核能供热战略政策的对比;对与核能供热密切相关的长输供热管网技术也进行了比对分析;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核电站通风技术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梳理了两国相关标准体系,进行了中俄两国核电站通风技术标准化相互借鉴探析,为进一步完善两国核电站暖通空调标准及防火规范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表明:中国和俄罗斯在核能供热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俄罗斯成熟的核能热电联产技术和经验对中国发展核能供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其次,研究了低温核能供热堆最佳基本热负荷比例。在分析中国低温核能供热堆供需矛盾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反应堆功率调节范围及热负荷延续时间图的低温核能供热堆热负荷比例确定方法。在低温核能供热堆功率条件而范围为20%时,以东北地区典型城市为例,计算出低温核能供热堆最佳基本热负荷比例为0.30.5。针对中国非供暖期集中供热负荷较低的问题,提出提高低温核能供热堆热负荷因子的措施,包括跨季节蓄热系统、供热及海水淡化联供以及冷热联产技术。再次,基于一次能源相对节约率(RPES)建立核能热电联产热化系数优化模型,研究了核能热电联产的优化基本热负荷。通过对常规热电厂与核能热电厂评价指标的综合分析,以核能热电联产系统的最大一次能源相对节能率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核能热电联产热化系数优化模型;同时,建立了核能热电联产系统的能耗及供热量等重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对核能热电联产最佳热化系数进行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核能热电联产最佳热化系数的关键影响因素敏感性排序。对中国北方集中供热区的92座城市进行了主要影响因素对核电站供热系统最佳热化系数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6个主要条件参数中,供暖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的无因次量β与最佳热化系数相关度最高。得到了在不同影响因素变化范围内的最佳热化系数回归公式。在不考虑常年性热负荷条件下,综合考虑其他主要影响因素,基于一次能源相对节约率模型估算的核电站供热系统最佳热化系数范围为0.6130.735。

贵浩泽[7](2020)在《冷战后美国对印度核能政策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后,美印两国核能领域的合作拉开帷幕。在布什政府时期,美国解除了对印度的制裁和核封锁。其制裁封锁原因最早可以追溯到1968年印度拒绝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进行核试验。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印度的核能领域的发展在俄罗斯等国的帮助下有了一定的基础。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十亿多的人口,对能源的需求以及核能领域的应用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相比中国,印度核能发展较大程度依赖于俄罗斯等国家,没能像中国一样实现自主发展。但在与布什政府签署《美印民用核能协议》后,得到美国的支持,印度的核能领域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奥巴马继任总统后继续加大与印度在核能领域的合作,但是另一方面这显示出美国对待防核扩散问题的“双重标准”。美印两国重启核能合作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服务美国的国家利益,推动美印两国关系的发展,提高美国在南亚地区的话语权从而来遏制中国。为了应对中国核能领域的迅速崛起,利用印度来制衡中国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印度的核能应用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为美国提供相当可观的就业人口以及经济效益,同时还减少了环境污染。但是美国自身的做法再一次让美国陷入“双标”的境地,一方面强调核不扩散,另一方面与印度进行核能合作,舆论导向不利。同时近几十年来印度的核能发展在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的帮助下有所进展,尤其是俄罗斯几乎在印度已经站稳脚跟,美国此时进入竞争压力较大。除此之外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印度自身对于核电站维护能力不足以及印度核电站被黑客攻击等事件,导致印度民众对于核电站安全运行产生忧虑并发生多次抗议。因此美印两国核能合作的还是有着较大的挑战。印度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非同寻常,并且中巴两国核能合作取得很大的成就。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在核能领域的发展落后于中国,因此其对核能的强烈追求导致急功近利,发生过多起核泄漏事件。人员的管控和能力水平被不断质疑。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印度是民事核责任赔偿制度,而不是像其他国家一样政府兜底,这使得很多大公司不敢轻易涉足印度的核能领域的运营,导致印度核能发展一直被局限,先进技术不敢进入印度市场,使得印度核能发展历程一路艰辛。

杨晨[8](2020)在《朝核问题起源中的苏联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朝核问题是指朝鲜因为发展核电站项目获取核技术和核废料,并逐渐有了开展其核计划的能力和意愿,给地区安全和国际防止核扩散带来冲击并引发地区危机。朝核问题的缘起最早可以追溯到苏联援助朝鲜核反应堆并帮助建设核电站,之后朝鲜不断派技术人员在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并开展本国的原子能研究。20世纪80年代之后,苏联要求朝鲜加入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并且采取措施限制朝鲜发展核武器的行为。此后一直到苏联解体,苏联向朝鲜提供核保护伞但限制对朝核技术援助,可以说苏联因素显着影响朝鲜核技术的水平。苏联解体对朝核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苏联解体让朝鲜彻底丧失了最重要的政治同盟和安全保障,世界范围内的冷战的结束反而恶化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朝鲜拥核以自保并扭转自身实力不足的动机越来越明显,并在随后转化为自力更生的核武计划。另一方面,朝鲜核技术的发展一直离不开苏联的技术援助。苏联的限制和管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朝鲜向核武计划迈进的步伐。苏联解体后,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发挥苏联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从本质上来讲,苏联的解体彻底地让朝核问题失去了约束。

徐枫潇[9](2020)在《利益与身份的张力:“黄金时代”的英国对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益优先”,长期以来都是英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关切。自二战结束起,英国在对华交往中也始终奉行这一原则。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英国日益看重同中国的伙伴关系并着力扩大和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往来,2015年10月,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并以此开启中英“黄金时代”的繁荣景象,政治互动达到新高点。2018年,特蕾莎·梅访华时更是盛赞英中关系的“黄金时代”,并表示看好双方经贸关系潜力。然而,合作关系中难掩分歧,英国在对华政策中除了利益考量之外,其身份的考量也占据重要组成部分。在以经济利益为代表的国家利益追求和以西方大国为典型的国家身份方面,常导致在对华交往中出现“政经两张皮”的表现,即:既想获得最大程度的经济利益,又不愿放弃西方大国的身份,在一些具体的外交事务中同中国疏离乃至对立。近几年来,这两者之间的张力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英国对华政策之中。“黄金时代”的开始,至今已近五个年头,在这五年中英国经历了脱欧公投、国家领导人的几番轮替和脱欧事务的反复与波折。在对华政策上,卡梅伦第二任期时形成的、对华保持密切合作的总体态势尚未出现较大改变,但英中之间的龃龉和分歧频现,并多以英国对华事务进行干涉和介入为主。其中以南海问题和新疆问题尤为典型:在南海问题中,英国素以国际规则和秩序的扞卫者自居,联合亚太域内其他国家对中国进行施压,意在高调介入南海;在新疆问题上,英国搬出西方传统自由主义价值观中“人权高于主权”的相关论调,一再借各种多边外交场合对中国新疆事务的处理加以指责。以这两大代表性问题来看,英国多选择无视南海和新疆主权归属这一客观现实,将中国国内问题国际化、同时配合其西方大国的身份立场和脱欧后国家政策的转型,来横加干涉。而在涉及重要经济利益的产业合作方面,英国从未动摇过通过对华合作获取物质实利的原则。尤其在金融、教育、新能源和通讯科技领域,英中近五年来合作密度与广度显着提升,英国在吸引中国企业投资,加速英国技术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推进高等教育输出等方面着力加大同中国的合作,也因此获得了可观经济收益。但是必须承认,英国“西方大国”的身份定位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并在英国绝对实力业已下降的今天,这一身份追求仍未改变,因此,英国对华合作中基于身份追求和利益追求而显现的张力,或将长期存在。

龙武[10](2020)在《菲律宾对美军基地撤离态度研究(1986-1991)》文中认为1991年,美国政府与菲律宾政府之间有关军事基地续约谈判的工作失败,美国军事基地限期撤出菲律宾。这一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美军基地撤离菲律宾是20世纪美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十分特别的案例,此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基地调整都是主动的,然而菲律宾军事基地的搬离则是唯一的一次被动行为。这一切都发生在科拉松·阿基诺执政时期。阿基诺时期是菲律宾政治从独裁走向民主重建的最初阶段。经历了十几年独裁统治的菲律宾民众十分渴望民主,在菲律宾各方势力的推动下,阿基诺夫人走到了台前,接过了带领菲律宾人民重建民主政治的重任。在六年的总统生涯里,阿基诺夫人重建和巩固了民主制度,但是由于国家的负债和积弊,经济重建工作举步维艰。阿基诺夫人走上了马科斯的老路,试图通过支持美军基地继续留在菲律宾的做法来换取美国的经济援助。菲律宾民众和非政府组织在反马科斯独裁的运动中逐渐成长,反马科斯的经历增加了他们对美国这个曾经作为马科斯政权支持者的反对情绪。在民主重建时期自由的政治环境里,以菲律宾无核联盟为代表的反美军基地组织蓬勃发展,凭借着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去宣传和组织民众,形成了一支势力庞大的反基地力量。国会中的大部分参议员曾遭受马科斯迫害或曾参与反马科斯运动,有着较强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反基地的非政府组织的游说和群众性游行示威的压力下,参议院尊重了民众的意愿,否决了两国有关延期撤离美军基地的新协定。文章从科拉松·阿基诺时期,菲律宾总统、参议院和非政府组织对美军基地的态度为切入点,探究他们对基地撤离各自所持的观点以及背后的原因,揭示菲律宾在这一时期的新变化和致使美军基地撤离的主要原因。

二、苏联核电站发展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苏联核电站发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转向“灾难外交”: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戈尔巴乔夫政府的外交行为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2)俄乌关于二战后乌克兰历史问题的争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二战后苏联政府对乌克兰的民族政策问题
二、1954年克里米亚从俄联邦划归乌克兰问题
三、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问题

(3)俄罗斯核电发展现状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历史概况
    1.1 机构设置(组织机构和研究机构)
    1.2 核电发展历史
        (1)核电起步阶段(1950s~1960s)
        (2)蓬勃发展阶段(1970s~1980s初期)
        (3)近乎停滞阶段(1980s中期~1990s)
        (4)复苏阶段(2000s~)
2 发展现状
    2.1 积极开拓国际核电市场
    2.2 努力推进核电技术创新
        2.2.1 开发新型快中子堆(BREST-OD-300)
        2.2.2 建造世界上功率最大的钠冷快中子研究堆(MBIR)
        2.2.3 开发三代+压水堆(VVER-TOI)
        2.2.4 开创首座浮动核电站(FNPP)
3 启示与建议
    3.1 探寻完整的运营管理模式,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加强核电技术创新
    3.2 坚持“走出去”战略,推进核电国际化发展
4 小结

(5)苏联式国家与软预算约束——苏联民用核工业的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 绪言:国家理论与苏联式国家
二 理论反思
    (一)理性人假设与苏联式国家:软预算约束理论的可能性
    (二)政党国家模型及其缺陷
    (三)模型的补全:软预算约束实现的双重机制
三 苏联民用核工业的案例
    (一)概述:苏联国民经济与民用核工业
    (二)“绩效约束”的硬化:经济过热与能源缺口
    (三)“硬绩效约束”到“软预算约束”:反应堆的设计与选择
    (四)“软预算约束”及其后果:原子能科学家到常规能源工程师
四 结论

(6)核能供热的中俄比较及基本热负荷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核能供热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
        1.2.2 核能供热系统的基本热负荷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本研究技术路线
2 中俄核能供热技术发展与关键技术的对比
    2.1 中俄核能供热技术发展历程分析
        2.1.1 俄罗斯核能供热技术发展历程
        2.1.2 中国核能供热技术发展历程
    2.2 中俄核能供热的关键技术的对比
        2.2.1 俄罗斯核能供热的关键技术
        2.2.2 中国核能供热的关键技术
        2.2.3 中俄核能供热的关键技术对比
    2.3 中俄核能供热经验及发展战略对比
        2.3.1 俄罗斯核能供热经验及发展战略
        2.3.2 中国核能供热经验及发展战略
    2.4 中俄长输供热管网技术对比研究
        2.4.1 俄罗斯长输供热管网技术
        2.4.2 中国长输供热管网技术
        2.4.3 中俄长输供热管网技术对比探析
    2.5 中俄核电站通风系统设计标准的对比
        2.5.1 核电站通风系统特点
        2.5.2 俄罗斯核电站通风系统设计标准体系及特点
        2.5.3 中国核电站通风系统设计标准体系及特点
        2.5.4 中俄核电站通风系统设计标准体系对比分析
    2.6 俄罗斯核能供热技术对中国的相互借鉴
    2.7 本章小结
3 低温核能供热堆的基本热负荷分析
    3.1 低温核能供热堆设计及运行的基本参数
        3.1.1 低温核能供热堆基本热负荷比例
        3.1.2 低温核能供热堆热负荷因子
        3.1.3 核反应堆的功率调节范围
    3.2 低温核能供热堆的供热能力及运行特点
        3.2.1 低温核能供热堆的功率调节范围分析
        3.2.2 中国集中供热系统全年热负荷变化特点
        3.2.3 中国低温核能供热堆的供需矛盾分析
    3.3 低温核能供热堆最佳基本热负荷比例分析
        3.3.1 前苏联低温核能供热站的基本热负荷比例
        3.3.2 中国低温核能供热系统热负荷类型的确定
        3.3.3 中国低温核能供热堆基本热负荷确定方法
    3.4 提高低温核能供热堆热负荷因子措施的分析
        3.4.1 跨季节蓄热系统
        3.4.2 水热联产技术
        3.4.3 冷热联产技术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一次能源相对节约率的核能热电联产热化系数优化
    4.1 核能热电联产的热力学评价指标
        4.1.1 热电联产系统能源利用效率
        4.1.2 热电分产系统能源利用效率
        4.1.3 热电联产系统一次能源相对节约率(RPES)
        4.1.4 热电联产系统的热化系数
        4.1.5 热力网输送效率
    4.2 基于RPES的核能热电联产热化系数优化模型建立
        4.2.1 核能热电联产一次能源相对节约率计算模型
        4.2.2 核能热电联产与热电分产系统能耗的计算
        4.2.3 核能热电联产供热量的计算
        4.2.4 基于RPES的核能热电联产热化系数优化模型
    4.3 核能热电联产热化系数优化模型关键控制变量的确定
        4.3.1 核能热电联产二回路热力系统的控制变量
        4.3.2 供热系统的控制变量
    4.4 核能热电联产最佳热化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4.4.1 基于正交试验的热化系数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4.4.2 气候参数对最佳热化系数的影响
        4.4.3 长输供热管网输送效率对最佳热化系数的影响
        4.4.4 锅炉房热效率对最佳热化系数的影响
        4.4.5 核电站汽轮机组抽汽热功率对最佳热化系数的影响
        4.4.6 一次管网输送效率对最佳热化系数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主要符号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冷战后美国对印度核能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主题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论文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美印冷战时期核关系概况
    第一节 美印核能合作概况
        一 1947-1974 美印两国核关系变迁
        二 1974 年后美国加大核技术控制
    第二节 冷战时期美印核能合作与破裂的原因
        一 冷战格局的需要
        二 美印双边关系的变化
        三 印度的国家利益使得合作逐渐破裂
        四 印度领导人的政策
第二章 美国对印度核能政策调整
    第一节 冷战后美国对印度核政策调整
        一 老布什政府在核政策上对印度的遏制
        二 克林顿政府时期对印核政策
    第二节 布什政府时期的新起点
        一 美印双方关系回暖
        二 911事件成为转折点
        三 美印两国签署的原因
    第三节 奥巴马时期的合作高峰
        一 延续合作政策
        二 影响两国合作的因素
    第四节 特朗普时期的延续合作
    第五节 合作给双方带来的影响
        一 美国的战略利益
        二 印巴力量平衡
        三 对地区安全稳定的影响
第三章 美国调整对印度核能政策的内在驱动
    第一节 南亚地区在美国外交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一 印太战略使得印度成为美国重要合作伙伴
        二 印度在南亚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第二节 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一 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
        二 符合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
        三 试图将印度纳入美国的控制
第四章 美国调整对印度核能政策的不利因素
    第一节 印度的国情阻碍了美国对印核能政策调整
        一 印度国内反核势力的影响
        二 技术不足导致核事故频发
        三 印度发展核能的资金缺口
    第二节 美国占据印度核能市场难度加大
        一 俄罗斯在印度民用核能领域站稳脚跟
        二 日本后来居上成为另一个合作伙伴
        三 世界其他国家与印度的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朝核问题起源中的苏联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档案解密情况
    三、主要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苏联与朝鲜核计划的缘起
    第一节 苏联扶持下的朝鲜核能源开发
    第二节 苏联的核管控与朝鲜核开发规模受限
    第三节 朝鲜的核发展引发国际社会担忧
第二章 苏联解体后走向失控的朝核问题
    第一节 第一次朝核危机的爆发
    第二节 苏联解体后的权力真空
    第三节 作为冷战遗留物的朝核危机
第三章 从苏联因素看朝鲜核意图变化
    第一节 冷战期间的朝鲜核意图分析
    第二节 苏联解体后的朝鲜核意图分析
第四章 结论
    一、苏联基于国家利益援助及限制朝鲜核项目
    二、苏联解体对朝核问题的影响
    三、苏联因素分析视角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朝核问题起源大事年表

(9)利益与身份的张力:“黄金时代”的英国对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利益”与“身份”在英国对华政策中的考量
    第一节 “国家利益”与“国家身份”的基本阐释与界定
        一、国家利益
        二、国家身份
    第二节 “利益”与“身份”作为研究对象的选择
        一、权力、安全因素考量在战后英国的逐渐消解
        二、利益、身份因素考量在英国对华政策中的凸显
    第三节 “利益”与“身份”张力下的英国对华基本政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身份”作用下的对华强硬——积极介入与干预
    第一节 南海问题
        一、南海问题始末及英国对南海的传统“关切”
        二、国家身份作用下英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行动划分
    第二节 新疆问题
        一、涉疆问题回顾及英国对新疆问题的传统“关切”
        二、国家身份作用下英国政府在涉疆问题上的介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利益”作用下的对华合作——传统领域的新发展
    第一节 金融领域
        一、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崛起
        二、金融科技成为合作新领域
    第二节 教育领域
        一、高等教育合作交流蓬勃发展
        二、其他类型教育及服务出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益”作用下的对华合作——新兴产业的特色发展
    第一节 以核电、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
        一、以核电为主发展民用核能
        二、以海上风电为主的其他清洁能源合作
    第二节 以“华为”为代表的通讯科技领域
        一、华为进入英国市场及其对英经济影响
        二、英国政府同华为5G合作的意向及现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英国对华政策中“利益”与“身份”张力缘何
    第一节 “脱欧”背景下的经济发展需求
        一、“脱欧”冲击下的英国经济波动的整体情况
        二、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刺激英国扩大对华合作
    第二节 “大国”定位下的发展战略驱使
        一、渴望通过“影响美国进而影响世界”
        二、寻求在欧洲事务中发挥力量
        三、积极推行对外政策的全球化转向
    第三节 “功利”外交传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再出发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逆“一体化”抉择
        二、“利益至上”的“变”与“不变”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致谢

(10)菲律宾对美军基地撤离态度研究(1986-199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美国驻菲律宾军事基地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美菲军事基地的建立和价值
        一、美菲军事基地的建立
        二、美菲军事基地的价值
        (一) 两大核心基地的服务价值
        (二) 两大核心基地的战略价值
    第二节 科拉松·阿基诺执政前的收回基地谈判
        一、菲律宾独立至马卡帕加尔时期
        二、马科斯时期
第二章 科拉松·阿基诺时期菲律宾的新变化
    第一节 民主政治的重建
        一、民主是必由之路
        二、《1987年宪法》和全国大选
        三、应对军队政变的挑战
    第二节 民众情绪的高涨
        一、反马运动中提升的民族自信
        二、反马运动中激化的反美情绪
第三章 科拉松·阿基诺政府对美军基地的态度
    第一节 总统科拉松·阿基诺
        一、总统态度由反对变为支持
        二、态度转变的原因
        (一) 经济因素
        (二) 军队和国防因素
        (三) 个人因素
    第二节 国会参议院
        一、半数以上参议员反对续约
        二、议员反对的原因
        (一) 反马科斯经历形成的反美情绪
        (二) 维护宪法的尊严
        (三) 其他因素
第四章 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对美军基地的态度
    第一节 菲律宾非政府组织概况
        一、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的历史回溯
        (一) 起步阶段
        (二) 发展阶段
        (三) 繁荣阶段
        二、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的特点
        (一) 以小型化、地方性组织为主
        (二) 热衷于政治竞选
    第二节 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的态度
        一、菲律宾无核联盟
        二、菲律宾教会
        三、其他非政府组织的态度
        (一) 基地清理人民工作队(PTFBC)
        (二) 妇女教育、发展、生产力和研究组织(WEDPRO)
        (三) 全国国际贸易联合会(NCIT)
第五章 国际外部因素对国内民众态度的影响
    一、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内部分歧
    二、苏联对东南亚的新政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苏联核电站发展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转向“灾难外交”: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戈尔巴乔夫政府的外交行为探究[J]. 张菊萍. 俄罗斯研究, 2021(06)
  • [2]俄乌关于二战后乌克兰历史问题的争议[J]. 沈莉华. 西伯利亚研究, 2021(06)
  • [3]俄罗斯核电发展现状及启示[A]. 郭慧芳,仇若萌,高寒雨.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七卷)——中国核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8册(核情报分卷), 2021
  • [4]纪实文学翻译实践报告 ——以《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为例[D]. 孙阳.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5]苏联式国家与软预算约束——苏联民用核工业的案例[J]. 费海汀. 世界政治研究, 2021(02)
  • [6]核能供热的中俄比较及基本热负荷优化研究[D]. Solomykov Aleksandr.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7]冷战后美国对印度核能政策研究[D]. 贵浩泽.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朝核问题起源中的苏联因素分析[D]. 杨晨.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9]利益与身份的张力:“黄金时代”的英国对华政策研究[D]. 徐枫潇. 外交学院, 2020(08)
  • [10]菲律宾对美军基地撤离态度研究(1986-1991)[D]. 龙武.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苏联核电站发展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