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对急性放射性损伤小鼠早期骨髓微血管的影响

川芎嗪对急性放射性损伤小鼠早期骨髓微血管的影响

一、川芎嗪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早期骨髓微血管系统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薛琦[1](2021)在《没食子酸对X射线照射小鼠辐射防护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放射线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将导致患者其他的正常组织细胞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目前辐射防护药物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选用低毒性及安全性高的辐射防护剂来降低放射治疗引起的毒副作用。中草药毒性小、副反应少并且广泛存在植物中。目前,中草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包含多糖类、生物碱、皂苷类及多酚类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辐射作用。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又名棓酸,是一种天然多酚类物质,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菌、保护心血管等生物学活性。但目前关于GA抗辐射作用的研究报道很少,因此本文探究了GA对X射线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为其进一步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GA组和GA保护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GA保护组给予低、中、高剂量的GA(50mg/k g、100mg/kg和200mg/kg),GA组给予高剂量的GA。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灌胃14 d,第15 d除阴性对照组和GA组外均给予全身一次性X射线照射。照射后不同时间处死小鼠,分别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肝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血清CAT、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MN-PCE)率、骨髓细胞周期的变化和骨髓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计量资料间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方差不齐及多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Kruskal-Hails H检验,两组计量资料方差不齐及两组间计数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GA对小鼠骨髓MN-PCE、血清和肝脏MDA含量的影响单纯给予小鼠高剂量的GA后,小鼠骨髓MN-PCE率、血清和肝脏MDA含量均降低,且(除骨髓MN-PCE率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剂量GA对2.0 Gy X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WBC、脏器指数、肝脏CAT、SOD、GSH-Px活性、MDA含量和骨髓MN-PCE的影响预防性给予不同剂量GA能够提高2.0 Gy X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WBC、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肝脏CAT、SOD和GSH-Px的活性,且随着GA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除CAT和SOD活性外);并且中剂量GA组(除中剂量CAT组外)和高剂量GA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剂量GA均可以降低2.0 Gy X射线照射小鼠肝脏MDA的含量和骨髓MN-PCE率,且随着GA给药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并且其中中剂量GA组和高剂量GA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GA对2Gy 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外周血WBC的影响小鼠受2Gy X射线照射后24h外周血WBC下降至最低,其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预防性给予GA,能够提高2Gy X射线照射后24h、48h和72h小鼠外周血WBC,并且与相同照后时间的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GA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WBC、脏器指数、抗氧化酶和MDA含量的影响小鼠受1.0 Gy、2.0 Gy、3.0 Gy和4.0 Gy X射线照射后,其外周血WBC、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肝脏CAT、SOD和GSH-Px的活性和血清CAT、SOD的活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p<0.01),并且随着吸收剂量增加而减少;而小鼠肝脏和血清中MDA的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p<0.01),并且随着吸收剂量增加而增高。预防性给予GA能够增加1.0 Gy、2.0Gy、3.0 Gy和4.0 Gy X射线照射小鼠的外周血WBC、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肝脏CAT、SOD和GSH-Px的活性和血清CAT、SOD的活性,降低肝脏和血清中MDA含量,并且与相同吸收剂量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5.GA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骨髓MN-PCE的影响5.1 GA对2Gy 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骨髓MN-PCE的影响小鼠受2Gy X射线照射后24h骨髓MN-PCE率最高,其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预防性给予GA干预,能够降低2Gy X射线照射后24h、48h和72h小鼠骨髓MN-PCE率,并且与相同照后时间的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2 GA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骨髓MN-PCE的影响单纯给予GA处理,降低了小鼠骨髓MN-PCE率,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小鼠接受1.0 Gy、2.0 Gy、3.0 Gy和4.0 Gy X射线照射后,骨髓MN-PCE率随着吸收剂量(1.0-3.0Gy)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收剂量为4.0Gy时出现骨髓MN-PCE率增加幅度减小,这可能与骨髓抑制有关,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性给予GA能够降低1.0 Gy、2.0 Gy、3.0 Gy和4.0 Gy X射线照射小鼠的骨髓MN-PCE率,并且与相同吸收剂量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GA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单纯给予GA减少了小鼠骨髓细胞G0/G1期细胞的比例,提高了G2/M期和S期细胞的所占比例,并且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接受1.0、2.0、3.0和4.0 Gy X射线照射后,骨髓细胞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2/M期和S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并且随着吸收剂量增加而逐渐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A能够明显降低受1.0、2.0、3.0和4.0 Gy X射线照射小鼠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提高G2/M期和S期细胞的所占比例,并且与相同吸收剂量的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7.GA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率的影响7.1 2 Gy 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小鼠受2Gy X射线照射后5h骨髓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均达到最高,其后随着照后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各时间点(除48h晚期凋亡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2 GA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单纯给予GA处理后,小鼠骨髓细胞的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均明显减少,并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受1.0、2.0、3.0和4.0 Gy X射线照射后5h,骨髓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率随着吸收剂量(1.0-3.0Gy)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收剂量为4.0Gy时出现凋亡率增加幅度减小,这可能与骨髓抑制有关,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A可以降低受1.0、2.0、3.0和4.0 Gy X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并且与相同吸收剂量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1.GA可以增加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WBC、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肝脏CAT、SOD、GSH-Px和血清CAT、SOD活性,还能够降低小鼠肝脏和血清MDA的含量;2.GA可以降低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骨髓MN-PCE率;3.GA可以减轻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4.GA可以降低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率。

熊家青,徐基平,李逵,吴泳蓉,黄晓蒂,田莎,吴若霞,田雪飞[2](2020)在《中医药辨证调控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目前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在提升骨髓造血功能方面展现出了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检索本领域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归纳,发现中医药多从肾、脾、气、血、毒等方面来辨证论治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或细胞结构有关。

樊飞燕,张运克[3](2021)在《益气活血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新生的作用与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良好,益气活血类中药在促进血管新生方面亦存在显着疗效。目的:综述益气活血类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新生的机制,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angiogenesis,ischemic strok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为英文关键词,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新生,缺血性脑卒中,中药"为中文关键词,检索2009至2020年期间收录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的文献,纳入血管新生相关机制及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血管新生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与相关性弱的文献,对145篇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1)梳理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新生的定义及血管新生的机制;(2)总结了益气活血类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血管新生的相关因子及信号通路,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生成素、整合素αvβ3、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SDF-1/CXCR4信号轴;(3)总结发现益气活血类中药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应用能增强血管新生作用,提升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

张雷,徐辉[4](2020)在《急性放射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急性放射病是一种在短时间内机体因大剂量(剂量≥1.0 Gy)电离辐射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1]。外照射导致的急性放射病的原因有:(1)医疗照射,对于多数人来说,医疗照射是目前最常见的放射源,过度照射会导致急性放射病[2-3];(2)核武器辐射,最严重的一种照射。现就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临床特点、治疗原则的研究现状作以综述。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特点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具有阶段性、临床症状复杂、病变范围广等特点。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吸收剂量,且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彭仁军[5](2020)在《二甲基亚砜对急性放射病多组织器官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核及其相关技术在医疗、能源、工业、军事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与此同时,急性放射损伤的风险也日益增加,一旦发生核袭击或大型核事故,大量的平民和应急救援人员需要放射防护,寻找安全有效、方便给药、预防时间窗长的广谱类抗放药物一直是国家安全和医疗救护的迫切需求。短时间内机体受照剂量超过1Gy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被称为急性放射病(Acute radiation syndrome,ARS)。根据受照剂量和主要发病症状,ARS分为骨髓型急性放射病(Hematopoietic acute radiation syndrome,H-ARS)、肠型急性放射病(Gastrointestinal acute radiation syndrome,GI-ARS)和脑型急性放射病。骨髓造血组织是对射线最敏感的组织之一,H-ARS发病时大量的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progenitors and stem cells,HPSC)死亡,引发外周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可能死于继发的感染和出血。目前用于治疗H-ARS的抗放药物十分有限,没有用于预防H-ARS的获批上市的药品。GI-ARS发病时机体受照剂量更大,小肠隐窝细胞大量死亡,肠道上皮黏膜屏障破坏,患者多因继发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败血症等在两周内死亡,由于没有特效防治药物,目前没有治愈的先例。ARS病人常常包含多组织器官的放射损伤(Radiation-induced multiple tissue and organ injuries,RI-MTOI),除骨髓和胃肠外,机体其他器官如皮肤、口腔黏膜、肺脏、肾脏等对射线也非常敏感,表现为急性放射损伤或急性放射病的迟发效应(Delayed effects of acute radiation exposure,DEARE)。RI-MTOI可加重为多器官功能障碍(Radiation-induce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RI-MODS),这是目前治疗的难点。不幸的是,针对RI-MTOI的防治措施鲜有报道。电离辐射及其电离水分子生成的自由基均可破坏蛋白质、脂质、DNA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改变细胞的代谢和功能,诱导细胞损伤或死亡。自由基介导的损伤被认为是电离辐射损伤的主要方式,DNA损伤是介导细胞损伤或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氨基硫醇类化合物WR2721(Amifostine)是一种研究最为深入的自由基清除剂,多种照射动物模型中都证明,WR2721几乎可以防护所有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但同时WR2721存在毒副作用明显、照前给药有效时间短(15-30min),口服给药无效等缺点,目前仅批准用于减轻临床上肿瘤放化疗引起的正常细胞损伤,不能作为抗放药应用于核紧急事件。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也是一种含硫酰基团的自由基清除剂,文献报道DMSO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止痛、镇静、利尿、抑菌等,1978年FDA批准DMSO用于治疗间质性膀胱炎。1962年Ashwood Smith首先报道DMSO腹腔给药可提高致死剂量照射后小鼠的存活率,实验室前期研究也证明DMSO可以预防放射引起的口腔黏膜炎。DMSO口服吸收迅速,在体内很少被代谢分解,包括灵长类在内的多种动物实验证明DMSO口服给药毒性非常低,由此我们推测DMSO口服可能也有抗放作用。本研究系统评价了DMSO口服给药对急性放射病造血和胃肠组织损伤的防护作用,观察了大剂量照射后长期存活小鼠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特点及DMSO对RI-MTOI潜在的防护作用。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ASC)在骨髓和胃肠照后组织重建中起核心作用,所以减轻射线对ASC的损伤,减少照后ASC的死亡,促进照后ASC重建组织是防治H-ARS和GI-ARS的关键策略。电离辐射引起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的凋亡是干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敲除小鼠的p53或PUMA基因后可以抑制HSC凋亡,提高放射耐受性,说明p53-PUMA是介导细胞凋亡的重要信号通路。放射还会引起HSC长期损伤,表现为自我更新能力和重建造血能力的减弱。DMSO能否抑制照后HSC凋亡,保护HSC功能,减轻放射所致的短期和长期造血抑制,还有待阐明。正常造血组织的放射损伤在放疗时更为常见,放射防护剂若不能区分造血干细胞与白血病干细胞将影响白血病放疗的疗效,因此DMSO对白血病细胞有无放射防护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小肠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ISC)位于隐窝底部,证据表明Lgr5可作为ISC的表面标记物,且Lgr5干细胞在肠上皮放射损伤后的重建中必不可少。高能射线可造成ISC多种类型的DNA损伤,其中以DNA双键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DSBs)最为严重,一般认为DMSO通过清除自由基减少DSBs来发挥抗放作用,近年来又有报道低浓度DMSO不能减轻体外照射细胞的DNA损伤,但能促进DNA损伤修复。实验室在前期也发现DMSO可以促进照后小鼠舌上皮干细胞DNA损伤修复,DMSO对ISC是否也有类似的作用,还有待研究。隐窝细胞的凋亡在GI-AR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敲除促凋亡基因PUMA后可抑制照后隐窝细胞凋亡,促进隐窝再生;另一方面,敲除p53可以抑制照后隐窝细胞凋亡,但不能抑制细胞的增殖性死亡(Mitotic death),结果反而加重了GI-ARS的病情。DMSO能否通过抑制凋亡保护ISC,还不清楚。因此,为探讨DMSO对H-ARS和GI-ARS的防护效应及其机制,本研究首先使用全身照射小鼠构建H-ARS和GI-ARS模型,明确DMSO对H-ARS和GI-ARS的防护效应;然后以γ射线损伤后的骨髓或小肠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体外细胞集落培养实验、体内竞争移植实验分析HSC的数量和功能,运用Caspase3/7流式检测、p53-/-和PUMA-/-小鼠分析DMSO对HSC凋亡的影响,探究DMSO对H-ARS的防护机制;随后,采用Brd U免疫组化分析隐窝细胞增殖,Tunel、Cleaved Caspase 3免疫组化分析隐窝细胞凋亡,γ-H2AX、53BP1免疫组化分析隐窝细胞DNA损伤和修复,震荡切片技术直接观察隐窝内Lgr5ISC,探究DMSO对GI-ARS的防护机制;此外,我们还通过观察大剂量照射后长期存活小鼠,评价DMSO对多器官DEARE的影响;构建了Mll-AF9细胞诱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评价DMSO对白血病细胞的放射防护作用。通过以上研究,取得的结果和结论如下:1,DMSO单次口服给药可以促进照后骨髓有核细胞和外周血象恢复,提高致死剂量(9.0Gy)和超致死剂量(9.5Gy)照后C57小鼠存活率至100%,剂量修正系数(Dose modifying factor,DMF)为1.24(95%置信区间,1.22-1.26),有效给药时间为照前4h到15min。DMSO不但能防护HPSC的急性放射损伤,还能提高照后远期HSC重建造血能力,减轻放射所致的长期骨髓造血抑制。此外,DMSO按最佳防护效应的给药剂量(10g/kg)连续口服两个月,小鼠的生长速度,外周血象,多脏器生理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提示DMSO单次口服给药的安全性很高;2,研究DMSO防护H-ARS时发现,DMSO不能减少照后Caspase3/7+LKS细胞数量,对p53-/-和PUMA-/-来源的HPSC仍有放射防护作用;研究DMSO防护GI-ARS时发现,在DMSO的有效防护照射剂量范围内(8-22Gy),DMSO不能减少照后隐窝不同位置细胞的凋亡,也不能减少绒毛基质层细胞的凋亡,可以促进照后p53-/-和PUMA-/小肠隐窝再生-,以上结果说明,DMSO对HSC和ISC的放射防护作用均不依赖于抑制凋亡;3,DMSO体内给药或体外给药均能提高照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和竞争移植能力,说明DMSO可以直接作用于HSC,减轻HSC的放射损伤。DMSO不能抑制体外照射后Mll-AF9白血病细胞的凋亡、集落形成能力及体内扩增能力,但能延长小鼠白血病模型放疗后的存活时间,提示DMSO对白血病干细胞没有放射防护作用。除小鼠外,DMSO对体外照射的人脐带造血干祖细胞也有保护作用;4,DMSO单次口服给药可以提高大剂量全身照射后C57小鼠小肠再生隐窝数量,延长GI-ARS小鼠存活时间,联合骨髓移植后对≤19Gy照后C57小鼠防护率为100%,最大防护剂量达22Gy(40%存活),可将照射剂量-存活曲线平移7Gy,DMF值为1.48(95%置信区间,1.46-1.50)。DMSO照前12h给药即能显着增加16Gy照后小肠再生隐窝数量,照前6h给药联合照后骨髓移植小鼠存活率为70%,提示DMSO有效给药时间不少于照前6h。与阳性对照药WR2721相比,DMSO防护GI-ARS的有效给药时间更长,有效防护照射剂量更大;5,γH2AX和53BP1免疫组化结果发现,DMSO不能减轻照后早期隐窝细胞DNA损伤,但能促进DNA损伤修复;Brd U免疫组化提示,DMSO对15Gy照后6-12h放射引起的隐窝细胞周期阻滞没有影响,但能促进照后24h更多细胞重新进入S期;震荡切片直接观察显示,DMSO可以减少照后早期Lgr5干细胞死亡,促进Lgr5干细胞恢复;谱系追踪结果进一步证明DMSO可以促进Lgr5干细胞增殖分化为小肠绒毛。以上结果说明,DMSO通过促进照后ISC DNA损伤修复而减少ISC死亡,进一步促进ISC重建小肠绒毛;6,对经DMSO防护后的17-22Gy全身照射后存活的小鼠的观察,发现DMSO可以延长小鼠总生存时间至200-500天,减轻照后肺脏、肾脏、肝脏、心脏的迟发性放射损伤,多脏器生理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提示DMSO对放射所致的多组织器官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总之,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口服DMSO对H-ARS和GI-ARS的防护作用;特别地,DMSO对GI-ARS的防护作用超过了所有目前已报道的放射防护剂。DMSO具备安全低毒,口服预防给药效果突出,较广的有效给药时间窗口,能保护多组织器官放射损伤等特点,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放射防护剂候选药物,预防给药应用于核突发事件和核医学治疗时的人体防护。机制上,我们发现DMSO可以减轻照后成体干细胞损伤,促进干细胞重建组织,其防护作用不依赖于凋亡,这可能是DMSO发挥放射防护作用的共同机制。我们的研究为机体多组织器官放射损伤共性发病机制与防护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

祁永华,孙晖,张宁[6](2020)在《中药辅助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实验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在中医上属于"血虚""虚劳""血证"等范畴,传统中药单味药、经典方剂以益气养血为骨髓抑制的治疗原则,主要通过改善外周血象、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等途径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中药在治疗骨髓抑制方面作用显着,包括人参、黄芪、当归、川芎、四物汤、八珍汤等。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辅助治疗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以期为中药抗骨髓抑制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文献参考。

张文婷[7](2020)在《δ-生育三烯酚通过诱导内源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成治疗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核袭击、大型核事故等可造成众多人员受到大剂量射线照射。急性放射病(或称为急性放射综合症,ARS)是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1Gy)电离辐射引起的造血、胃肠等多组织器官损伤的全身性疾病。根据照射剂量大小、病理和临床过程等特点,把ARS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其中骨髓型又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四度。造血组织中的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具有很高的放射敏感性,受射线作用后很快就有明显的损伤,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造血因子的一种,能特异刺激粒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并维持其功能与存活。1991年美国FDA批准重组人G-CSF(rh G-CSF)上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骨髓造血机能障碍性疾病等。大量研究表明,rh G-CSF照后给药可显着促进大剂量照射小鼠和猕猴的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提高致死性照射动物的存活率。rh G-CSF是目前辐射事故病人临床治疗中的首选药物。2018年美国FDA批准rh G-CSF治疗急性放射病的新适应症。rh G-CSF多为大肠杆菌或CHO细胞表达,体内给药半衰期短,并有皮疹、潮红、骨疼等副作用。因此,应用小分子化合物促进内源性G-CSF生成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维生素E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人们发现,包括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两类共8种化合物,即α、β、γ和δ构型的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维生素E除能促进生殖外,还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性、降低胆固醇合成、抗癌等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γ-和δ-生育三烯酚以及生育酚琥珀酸酯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放活性和诱导内源性G-CSF生成作用,照前给药可显着提高致死性照射小鼠的存活率,且发现该类化合物的抗放活性依赖于内源性G-CSF生成。相较于生育酚,生育三烯酚具有更强的促G-CSF生成作用。生育三烯酚是棕榈油和米糠油的一种功能性成分,但含量少,种类多,分离困难。δ-生育三烯酚(DT3)在胭脂果油中含量丰富,种类单一,易于获得。基此,本研究拟应用ELISA、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标志分析、骨髓造血细胞竞争移植实验等多种方法,探讨了DT3诱导小鼠体内G-CSF生成的剂量-时间效应,比较DT3升高G-CSF的作用专一性,了解DT3对健康小鼠外周血细胞生成、骨髓造血以及脾脏髓外造血的影响,并研究了DT3对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1. DT3剂量和时间依赖地诱导小鼠内源性G-CSF生成研究发现DT3 100 mg kg-1可显着促进小鼠体内G-CSF生成,单次给药后48 h内以及连续给药期间小鼠血清G-CSF浓度均可维持在较高水平。发现DT3对小鼠CXCL1生成也有一定的升高作用,给药期间小鼠血清TPO和EPO略有升高。DT3可显着增加小鼠淋巴-造血组织如胸腺、脾、淋巴结和骨髓组织的G-CSF含量,而对其它组织器官G-CSF生成则没有明显影响。2. DT3促进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增殖以及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成DT3连续给药5 d可显着促进健康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动员和生成,给药期间和给药后外周血血小板有轻微升高,而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则有一过性降低。DT3给药后28 d内骨髓有核细胞同对照组没有显着增加,但骨髓造血干祖细胞(LSK)比例和绝对数于开始给药后3至28 d内明显高于对照组,长期造血干细胞的比例和数量在给药后早期增加显着,而短期造血干细胞的比例和数量则在给药后期增加明显。3. DT3动员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增强脾脏髓外造血脾脏髓外造血可反映骨髓造血的活跃程度。研究发现DT3开始给药后第3 d脾脏重量开始增加,脾指数升高,均于第14 d达峰值,随后开始降低,第28 d已接近正常水平。伴随脾脏指数的升高,脾脏造血干细胞(LSK)和祖细胞(LK)比例和数量也明显增加,均于第10 d达峰值,随后开始降低,第28 d已接近正常水平。给药期间及给药后28 d内,长期造血干细胞、短期造血干细胞以及多能祖细胞比例和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峰时间分别位于给药后第10、14和21 d。脾脏有核细胞数在给药后14和21 d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用造血细胞竞争移植实验分析了给药后第10 d骨髓和脾脏造血干细胞的重建能力,发现DT3给药后骨髓造血细胞的重建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脾脏造血细胞的重建能力则显着高于对照组,说明DT3动员了骨髓造血干细胞进入到脾脏,进而增强了脾脏髓外造血。4. DT3照后给药可促进亚致死照射小鼠骨髓造血功能重建以及外周血细胞的恢复在7Gy照射小鼠模型上,研究了DT3治疗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最佳时程和剂量效应。发现DT3 100 mg kg-1,照后2 h开始给药,连续给药5 d,对照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的效果最忧;增加DT3剂量至200 mg kg-1时,其促造血恢复效果没有进一步增强。于照后第10 d分别检测照射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和功能,发现DT3给药组骨髓有核细胞数、造血干细胞(LSK)和造血祖细胞(LK)比例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长期造血干细胞和多能祖细胞的比例和数量也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造血细胞竞争移植实验发现DT3给药组小鼠骨髓细胞的造血重建能力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DT3可剂量和时间依赖地诱导小鼠内源性G-CSF生成。DT3短时程给药可增加健康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数量,促进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进入到脾脏,进而增强了脾脏的髓外造血。并发现DT3照后短时程给药可促进亚致死照射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建以及外周血细胞的恢复。DT3副作用小,易于获得,在急性放射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王雪[8](2019)在《黑虎掌菌子实体多糖促进化疗损伤小鼠免疫及造血系统功能修复的研究》文中认为黑虎掌菌(Sarcrodon imbricatus(L.ex Fr.)Karst.)学名枣翘鳞肉齿菌,隶属于担子菌纲多孔菌科多孔菌属,是一类高营养、多活性的药食同源大型真菌资源,主要分布于中欧、北美和亚洲地区,在我国四川、云南、西藏、甘肃和新疆产量最高,已实现大规模人工栽培。黑虎掌菌作为传统药材和健康食品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祖国医学认为,该菌具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降血脂、排毒益气、治风破血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黑虎掌菌能抗癌、解毒、缓解肝硬化,是理想的保健食品之一。国内外对黑虎掌菌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侧重于化学成分分析、多糖提取、菌株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优化、抑菌及抗肿瘤活性,缺乏对黑虎掌菌药理药效及作用机制的深入挖掘。迄今为止,有关黑虎掌菌在免疫调节和提升造血功能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论文以黑虎掌菌子实体为实验原料,系统分析了黑虎掌菌子实体干品的活性成分及含量分布。在此基础上,我们以黑虎掌菌子实体多糖(SIPS)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结合体内和体外实验探究SIPS的免疫调节和恢复骨髓造血的能力,初步阐明SIPS发挥相应药理活性的分子学机制,主要结论归纳如下:黑虎掌菌子实体的总糖含量占干重的35.22%,其次是粗纤维23.28%,总蛋白18.33%,甘露醇9.41%,总灰分9.30%,总甾醇3.16%,维生素0.44%,脂肪仅占3.02%;总黄酮(2.05×10-2%)、总多酚(0.41%)和总三萜(4.12×10-2%)类化合物含量略少;在矿物质元素中,钾含量最高,为39.57×10-22 mg/100 g子实体,其次是铁(78.42 mg/100 g子实体)和钙(68.04 mg/100 g子实体),且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检测结果显示,黑虎掌菌子实体由17种氨基酸(12.44%)、24种脂肪酸组成,涵盖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35%。本论文利用脱色、热水浸提、除蛋白和醇沉的方法,从黑虎掌菌子实体中提取粗多糖,经DEAE-52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级纯化,获得纯度为86.8%的SIPS。高效液相色谱(HPLC)显示,SIPS为非均一性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在56331.8Da93963.6 D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显示,SIPS在3365.8 cm–1处存在O-H伸缩振动吸收峰,2922.2 cm–1处存在C-H伸缩振动吸收峰,1597.1 cm–1存在一较强的糖环吸收峰,1398.4 cm–1处存在C-H变角振动吸收峰和1028.4 cm–1处由C-O-H和C-O-C拉伸引起的C-O弯曲振动,12001000 cm–1之间出现三个较弱吸收峰,说明存在吡喃环骨架结构,这些都是多糖的典型特征吸收峰。本论文首先考察了SIPS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SIPS灌胃治疗免疫抑制小鼠28天后,检测小鼠的体重、脾脏指数、胸腺指数、NK细胞杀伤活性、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以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析Nrf2蛋白及下游抗氧化酶系统的表达情况,揭示SIPS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学机制。结果显示,相比于模型组,经SIPS给药治疗后,免疫抑制小鼠的体重和脾脏指数恢复正常,NK细胞杀伤活性及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显着上升。同时SIPS能够促进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和脾脏中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白介素2(IL-2)、IL-6、IL-10、IL-12和干扰素γ(IFN-γ)的分泌,显着降低免疫抑制小鼠脾和胸腺内活性氧(ROS)的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以及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ZM)的活性。病理切片证实SIPS减轻了免疫抑制小鼠脾脏内多核巨细胞和炎症浸润现象,且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经SIPS治疗后的免疫抑制小鼠脾脏中Nrf2及下游抗氧化酶SOD1、SOD2、血红素氧化酶1(HO-1)、CAT和II型解毒酶(NQO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上调,表明SIPS可能是通过调控Nrf2介导的氧化应激信号通路改善由CTX诱导的免疫抑制,提示SIPS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为探究SIPS能否恢复重建骨髓造血功能,我们首先通过体外实验,利用XTT法、联苯胺染色以及流式细胞术(FCM)考察SIPS对K562和CHRF两种造血细胞的细胞活力、细胞分化和凋亡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SIPS可显着促进两种造血细胞的细胞活力,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和巨核系的分化,同时上调两种造血细胞中与造血功能相关转录蛋白RSK1p90、c-Myc和ELK1的表达,且不存在细胞毒性,提示SIPS可能是通过上调转录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随后,我们通过建立体内骨髓抑制小鼠模型,探究SIPS对CTX诱导的骨髓抑制小鼠造血系统功能的影响,揭示SIPS提升和重建骨髓造血活性的分子学机制。结果显示,经SIPS灌胃给药28天,骨髓抑制小鼠体重和胸腺指数逐渐回升,脾/肝肿胀现象消退,外周血血象的淋巴细胞(LY)数、中性粒细胞(NE)数以及血红蛋白(HGB)水平明显升高。此外,SIPS能够有效改善骨髓抑制小鼠受损骨髓内的形态结构,缓解脾/肝肿胀程度,诱导骨髓B淋巴细胞的合成,提高造血干/祖细胞(HSCs/HPCs)的增殖能力。抗体芯片和ELISA验证分析结果显示,SIPS显着提高了骨髓抑制小鼠血清和脾脏中IL-2、IL-3、IL-4、IL-5、IL-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水平,抑制了肿瘤坏死因子(TNF-α)、IFN-γ、C-C基序趋化因子1(CCL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分泌,显着上调了骨髓抑制小鼠脾脏中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M-CSF、酪氨酸激酶(JAK2)和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该结果在体外培养的K562,CHRF和原代骨髓单核细胞(BMMNCs)中均得以证实,提示G-CSF调控的JAK2/STAT3信号通路可能是SIPS促进化疗损伤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主要分子学机制。总之,以上实验研究表明:(1)SIPS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rf2介导的氧化应激途径有关;(2)SIPS对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G-CSF介导的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有关。本课题的提出有助于推动黑虎掌菌从健康食品向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转变,也将为筛选和研发具有缓解由长期化疗诱发骨髓免疫抑制的候选药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张学全[9](2019)在《益母康颗粒的安全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母畜产后疾病在母畜疾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产后母畜的抵抗力下降,且身体有伤口,一旦处理不及时,容易导致感染,引起生殖系统的炎症,严重时造成母畜的终身淘汰。益母生化颗粒是在益母生化散的基础上改变剂型而成,是预防母畜产后疾病的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促进恶露排出等功效。益母康颗粒作为一种新兽药其安全性未知,根据《新兽药研制管理办法》及原农业部第442号公告等的相关要求,对其进行临床前毒理学评价,试验内容主要包括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生殖毒性试验三部分。试验结果如下:1.益母康颗粒的急性毒性试验:SPF昆明种小鼠经口灌胃给药试验期间,未见死亡,精神、行为状态良好,体重、采食正常,脏器重量、器官指数和组织病理学等指标均正常,各个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测定其最大给药量为19.2g/kg,表明益母康颗粒的对小鼠无急性毒性作用。2.益母康颗粒的亚慢性毒性试验:SD大鼠30d经口灌胃给药试验期间,大鼠全部存活,各剂量组(15.0,7.5,1.5 g/(kg·d))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的各种观察指标都正常,体重、增重、采食量,血液生理生化、脏器重量、器官指数和组织病理学等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表明益母康颗粒对大鼠无慢性毒性作用。3.益母康颗粒的生殖毒性试验:3.1性成熟母鼠的生殖毒性试验,性成熟母鼠15d经口灌胃给药试验期间,母鼠全部存活,其行为正常,体重、摄食量、生殖器官(子宫、卵巢)的重量和器官指数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均正常,且各剂量组(0.6、2.4、9.6 g/(kg·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着不差异(P>0.05),说明益母康颗粒对成熟母鼠生殖系统无不良影响;3.2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孕鼠给药期(妊娠第6-15d)及饲养期间,孕鼠的各种行为活动正常,体重、脏器重量及指数均正常,胎鼠的各发育指标(子宫(包括胎重)、总着床数、活胎、死胎、吸收胎、畸胎)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说明益母康颗粒对孕鼠及胎鼠无不良影响;3.3母鼠围产期的毒性试验,母鼠给药期(妊娠第15d至仔鼠离乳)及饲养期间,母鼠的各种行为活动正常,体重、脏器重量及指数均正常,仔鼠的生长发育、体重、生理发育达标时间、新生鼠反射达标时间、脏器重量及指数、病理组织学和子代生殖行为等均正常,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益母康颗粒对围产期母鼠及仔鼠无不良影响;综上所述,益母康颗粒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大鼠的慢性毒性作用和母鼠的生殖毒性作用,均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证明益母康颗粒对小鼠和大鼠是安全的,没有药物毒性作用。研究为下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了依据。

陈志维[10](2019)在《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加味当归补血片是依据“精源于脾,血生于气,阴阳互根”的中医理论,由黄芪、当归以及淫羊藿三味中药按5:1:5的质量比例制成,具有补肾助阳,益气生血的功效,可用于妇女绝经后肾阳虚证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症状,是一种易诱发骨折风险的全身性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产生是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骨生成与骨吸收平衡受到破快,骨密度降低而产生的。为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的发生,现代医学常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即在妇女围绝经期时开始补充雌激素,以预防骨质疏松。在发生骨质疏松后,患者需长期服用调节骨代谢与形成的药物,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并不满意。中医认为,骨质疏松可属于“骨痿”的范畴,与肾密切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肾为先天之本,女性进入“七七之年”后,肾气渐衰,天癸耗竭,阴阳失衡,从而累及各脏腑,产生不同的症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其中的表现之一。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是整体论治,对绝经后期骨质疏松症而言,常以补先天之肾入手,兼调后天脾胃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协调。前期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加味当归补血方可以促进MG-63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另一方面可增加受雌激素影响的基因在MCF-7细胞的表达水平,说明加味当归补血片可以直接影响成骨过程,也可以起到雌激素样作用间接促进骨生成,从而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理及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明确。另一方面,近年来关于含淫羊藿制剂造成肝损伤的不良反应偶有报道,作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用药,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用药周期漫长,而淫羊藿又是加味当归补血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长期安全性需接受更多的考察。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的方法,先预测加味当归补血片抗骨质疏松的相关作用机制及可能潜在的毒性作用,然后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对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长期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加味当归补血片的新药开发、临床应用以及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1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及相关文献,筛选出黄芪、当归、淫羊藿三味中药的化学成分。设定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以及人体肠道细胞通透性≥-0.4作为药代动力学筛选指标,筛选出加味当归补血片中的入血成分作为活性成分,并从TCMSP数据库中查找活性成分的预测作用靶点(Putative target,PT)。通过OMIM、PharmGKB、DurgBank、TTD、CTD数据库查找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靶点(Anti-osteoporosis target,AT),将加味 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靶点与骨质疏松症靶点进行交集,得到加味当归血片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靶点(Putative anti-osteoporosis target,PAT)。另将所有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骨质疏松靶点进行并集,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构建靶点蛋白间的相互关系,筛选关联度大于2倍平均关联度的关键靶点(Keytarget,KT)作为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靶点。将PAT和KT进行并集,得到加味当归血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核心靶点(Core target,CT)。利用DAVID数据库对CT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通路(Pathway)富集分析,综合解读加味当归补血片的分子作用机制、生物通路以及潜在药理活性。2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通过计算机毒理学预测软件eMolTox对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的潜在毒性进行预测分析,找出加味当归补血片的潜在毒性富集器官及系统。通过计算机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admetSAR分析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与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P糖蛋白(P-glycolprotein,P-gp)以及肾有机阳离子转运体(Renal 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ROCT)的相互作用,结合eMolTox预测分析加味当归血片中可能具有肝毒性及肾毒性的成分。3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骨骼的影响研究以11月龄自然衰老雌鼠作为实验对象,设定衰老模型组(蒸馏水);加味当归补血片受试药组(高剂量0.22g生药/mL、中剂量O.11g生药/mL、低剂量0.055g生药/mL);西药阳性药组(结合雌激素片10.42μg/mL)以及中药阳性药组(右归丸0.45g/mL)。每组8只,按照1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4个月,末次给药后动物禁食12h。测定大鼠全身、腰椎、双侧股骨颈以及双侧股骨的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骨小梁面积、骨小梁面积率以及骨小梁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比较各组间差异。4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以11月龄自然衰老雌鼠作为实验对象,设定衰老模型组(蒸馏水);加味当归补血片受试药组(高剂量0.88g生药/mL、中剂量0.44g生药/mL、低剂量0.11g生药/mL,分别为临床剂量的80、40、10倍)。每组30只,按照1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6个月,6个月后停药,停药后给予等量蒸馏水继续观察1个月。每天观察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每日摄食量、饮水和二便情况,每周测摄食量,饮水量1次;给药前和给药后每周测体重1次;分别于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禁食14小时,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及性激素六项水平;给药期间及结束时各组取10只大鼠放血处死,对其进行剖检,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大小、颜色、硬度、表面光滑情况及胸、腹腔有无积液。测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脑、子宫、卵巢湿重,求出脏器系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1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中含有33个入血活性成分,共关联235个PT。通过OMIM、PharmGKB、DurgBank、TTD、CTD 数据库查找与得到 AT 共 132 个,与 PT交集后得到12个PAT。通过PPI分析,得到48个KT。将KT与PAT并集得到53个CT,当中包括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前列腺素G/H合成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等。对53个CT进行GO及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的基因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刺激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DNA转录的正向调控等。通过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可通过直接及间接通路影响骨代谢,从而起到防治绝经期骨质疏松的作用。另外富集程度较高的还有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甲状腺信号通路等,这些通路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绝经后多发肿瘤疾病都有密切的联系,为加味当归补血片在绝经后各种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研究方向。2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加味当归补血片预测得到的主要毒性器官/系统为肝脏及内分泌系统,提示其肝毒性风险及对内分泌的影响较大。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对CYP450的抑制泛杂性以及对P-gp抑制的计算机预测结果提示,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元(lcarintin)以及8-异戊二烯-黄酮(8-prenyl-flavone)是具有高风险肝毒性的成分。对活性成分的ROCT抑制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加味当归血片中活性成分对ROCT无抑制作用,提示其肾毒性风险较低。3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骨骼的作用影响结果结果显示,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全身、腰椎、双侧股骨颈及双侧股骨BMD均高于衰老模型组,其中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全身骨密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雌性自然衰老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加味当归补血片高、中、低剂量组全身、腰椎、左侧股骨颈及双侧股骨BMD均高于衰老模型组,其中的中、低剂量组全身BMD,低剂量组腰椎BMD,高剂量组右股骨BMD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另一方面,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及各给药组的骨小梁面积、骨小梁面积率及骨小梁数均高于衰老模型组,部分组别与空白组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或显着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加味当归补血片可提高自然衰老雌鼠的BMD,缓解自然衰老雌鼠骨小梁的结构退化,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有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4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包括空白组在内各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饮水、体重增长等均无异常变化;加味当归补血片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均在正常范围,部分指标如尿酸、血糖、甘油三酯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有下降趋势;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指标停药1月后也未见改变。对激素六项水平的检查发现,与空白组相比,各给药组在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的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升高,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和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降低。结果表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低、中、高三个剂量给药6个月后对自然衰老雌鼠的基本状态无明显影响,恢复期观察1月后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对激素水平影响的结果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临床应用剂量的安全性较高,对调节自然绝经后内分泌水平紊乱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治疗绝经前后诸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对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能通过多个作用靶点,多种生物通路影响骨生成,为加味当归补血片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了解释。研究同时也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在提高免疫力,肿瘤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通过计算机毒理研究发现,加味当归血片对肝脏及内分泌系统具有潜在毒性或重要影响,其中预测肝毒性高风险成分来源于淫羊藿,与文献报道相符。通过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的临床应用剂量对肝功能、肾功能没有影响,提示其临床应用剂量安全性较高。此外观察也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能调节体内E2、P、T、LH、FSH以及PRL的水平,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是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促进骨生成而起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可作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进行开发。

二、川芎嗪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早期骨髓微血管系统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川芎嗪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早期骨髓微血管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没食子酸对X射线照射小鼠辐射防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1.1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
        1.1.1 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损伤
        1.1.2 电离辐射对免疫系统的损伤
        1.1.3 电离辐射对肺组织的损伤
        1.1.4 电离辐射对肝脏的损伤
        1.1.5 电离辐射对生殖系统的损伤
        1.1.6 电离辐射对胃肠系统的损伤
    1.2 中草药的辐射防护作用
        1.2.1 多糖类中草药的辐射防护作用
        1.2.2 生物碱类中草药的辐射防护作用
        1.2.3 皂苷类中草药的辐射防护作用
        1.2.4 多酚类中草药的辐射防护作用
    1.3 没食子酸的生物学活性
        1.3.1 清除自由基作用
        1.3.2 抗氧化作用
        1.3.3 抗肿瘤作用
        1.3.4 抗炎抗菌作用
        1.3.5 保护心血管作用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动物
    2.3 实验方法
        2.3.1 动物分组及处理
        2.3.2 照射条件
        2.3.3 小鼠外周血WBC数的测定
        2.3.4 小鼠脏器指数的测定
        2.3.5 小鼠肝组织CAT、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的测定
        2.3.6 小鼠血清中S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测定
        2.3.7 小鼠骨髓MN-PCE的测定
        2.3.8 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的测定
        2.3.9 小鼠骨髓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的测定
    2.4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GA对小鼠骨髓MN-PCE、血清和肝脏MDA含量的影响
    3.2 不同剂量GA对2.0 Gy X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WBC、脏器指数、肝脏CAT、SOD、GSH-Px活性、MDA含量和骨髓MN-PCE的影响
        3.2.1 不同剂量GA对2.0 Gy X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WBC的影响
        3.2.2 不同剂量GA对2.0 Gy X射线照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影响
        3.2.3 不同剂量GA对2.0 Gy X射线照射小鼠肝脏中CAT、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剂量GA对2.0 Gy X射线照射小鼠骨髓MN-PCE的影响
    3.3 GA对2Gy 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外周血WBC的影响
    3.4 GA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WBC、脏器指数、抗氧化酶、MDA和骨髓MN-PCE的影响
        3.4.1 GA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WBC的影响
        3.4.2 GA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影响
        3.4.3 GA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肝脏CAT、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3.4.4 GA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血清CAT、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3.5 GA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骨髓MN-PCE的影响
        3.5.1 GA对2Gy 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骨髓MN-PCE的影响
        3.5.2 GA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骨髓MN-PCE的影响
    3.6 GA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
    3.7 GA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3.7.1 2Gy 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3.7.2 GA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GA对X射线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防护作用
    4.2 GA对X射线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器官的防护作用
    4.3 GA对 X射线所致小鼠DNA损伤的防护作用
    4.4 GA对X射线辐射损伤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中医药辨证调控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从肾论治为主
2 从脾论治为主
3 从脾肾论治为主
4 从气论治为主
5 从血论治为主
6 从气血论治为主
7 从毒论治为主
8 小结

(3)益气活血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新生的作用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文献检索和筛选要求
    1.2 文献筛选标准
    1.3 质量评估及数据的提取
2 结果Results
    2.1 血管新生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2 益气活血类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新生的影响
        2.2.1 益气活血类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影响
        2.2.2 益气活血类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影响
        2.2.3 益气活血类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血管生成素的影响
        2.2.4 益气活血类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2.2.5 益气活血类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2.2.6 益气活血类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整合素αvβ3的影响
        2.2.7 益气活血类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2.2.8 益气活血类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2.2.9 益气活血类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2.2.1 0 益气活血类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3 小结Conclusions

(4)急性放射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特点
2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分型、分度诊断
    2.1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2.2 骨髓型轻度急性放射病
    2.3 骨髓型中度急性放射
3 治疗药物选择
    3.1 抗放药物
    3.2 激素类药物
        3.2.1 “500”针剂
        3.2.2 地塞米松
    3.3 天然动植物类
        3.3.1 多糖类
        3.3.2 酚类
        3.3.3 生物碱
    3.4 细胞因子类
        3.4.1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3.4.2 白介素-12
    3.5 造血生长因子
4 总结与展望

(5)二甲基亚砜对急性放射病多组织器官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二甲基亚砜对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防护效应研究
    1.1 引言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实验讨论
    1.6 小结
第二章 二甲基亚砜对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防护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实验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二甲基亚砜对肠型急性放射病的防护效应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3.5 实验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二甲基亚砜对肠型急性放射病的防护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方法
    4.4 实验结果
    4.5 实验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6)中药辅助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抗骨髓抑制的机制
2 单味中药
    2.1 人参
    2.2 黄芪
    2.3 当归
    2.4 川芎
3 经典方剂
    3.1 四物汤
    3.2 八珍汤
    3.3 十全大补汤
    3.4 当归补血汤
    3.5 圣愈汤
4 小结

(7)δ-生育三烯酚通过诱导内源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成治疗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1.3 实验主要仪器
    1.4 实验照射条件
2 实验方法
    2.0 正常情况下小鼠给药方案和全身照射下给药方案
    2.1 实验样本制备
    2.2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δ-生育三烯酚升高小鼠血清以及组织脏器混悬液中G-CSF细胞因子含量以及血清中其它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实验
    2.3 检测δ-生育三烯酚皮下给药后对小鼠外周血常规影响的实验
    2.4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δ-生育三烯酚连续皮下给药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影响的实验
    2.5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干细胞的实验
    2.6 观察δ-生育三烯酚连续皮下给药后健康小鼠脾脏变化
    2.7 δ-生育三烯酚连续皮下给药对小鼠骨髓细胞和脾脏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的竞争移植实验
3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第一节 :δ-生育三烯酚对健康小鼠内源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成的影响
    第二节 :δ-生育三烯酚对健康小鼠外周血细胞生成以及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影响
    第三节 :δ-生育三烯酚对健康小鼠脾脏外造血的影响
    第四节 :δ-生育三烯酚对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研究
5.结论与展望
6.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生育三烯酚类的生物学作用
    参考文献

(8)黑虎掌菌子实体多糖促进化疗损伤小鼠免疫及造血系统功能修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索引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食(药)用真菌多糖的研究现状
        1.1.1 食(药)用真菌的研究概述
        1.1.2 食(药)用真菌多糖的研究概述
        1.1.3 食(药)用真菌多糖的提取
        1.1.4 食(药)用真菌多糖的分离纯化
        1.1.5 食(药)用真菌多糖的生物学功能
    1.2 黑虎掌菌的研究概述
        1.2.1 黑虎掌菌生物学特性
        1.2.2 黑虎掌菌的营养成分
        1.2.3 黑虎掌菌的药理活性
    1.3 食(药)用真菌多糖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
        1.3.1 多糖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1.3.2 多糖对免疫因子的影响
        1.3.3 多糖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1.4 现代医学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概述
        1.4.1 化疗诱导的骨髓抑制及发病机制
        1.4.2 骨髓抑制疾病模型的建立方法
        1.4.3 造血干细胞对骨髓造血的影响
        1.4.4 造血微环境对骨髓造血的影响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黑虎掌菌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
        2.2.3 黑虎掌菌子实体来源
    2.3 实验方法
        2.3.1 总灰分的测定
        2.3.2 总糖含量的测定
        2.3.3 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2.3.4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2.3.5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2.3.6 总三萜含量的测定
        2.3.7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3.8 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2.3.9 总甾醇含量的测定
        2.3.10 甘露醇含量的测定
        2.3.11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2.3.12 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2.3.13 维生素含量的测定
        2.3.14 矿物质元素的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黑虎掌菌子实体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2.4.2 黑虎掌菌子实体的功能性成分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黑虎掌菌子实体多糖制备及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材料
        3.2.3 细胞及抗体
        3.2.4 实验动物
    3.3 实验方法
        3.3.1 SIPS的制备及结构鉴定
        3.3.2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治疗方案
        3.3.3 SIPS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
        3.3.4 SIPS免疫调控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3.3.5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SIPS的制备和分级
        3.4.2 SIPS的纯度
        3.4.3 SIPS的相对分子质量
        3.4.4 SIPS的IR结构鉴定
        3.4.5 SIPS对免疫抑制小鼠体重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3.4.6 SIPS对免疫抑制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3.4.7 SIPS对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影响
        3.4.8 SIPS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形态结构的影响
        3.4.9 SIPS对免疫抑制小鼠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3.4.10 SIPS对免疫抑制小鼠体内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
        3.4.11 SIPS对免疫抑制小鼠胸腺中ACP和LZM水平的影响.
        3.4.12 SIPS对免疫抑制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13 SIPS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中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黑虎掌菌子实体多糖促造血系统功能活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材料
        4.2.3 细胞及抗体
        4.2.4 试剂的配制
        4.2.5 实验动物
    4.3 实验方法
        4.3.1 SIPS体外造血功能活性的研究
        4.3.2 SIPS促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修复的研究
        4.3.3 统计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SIPS对体外造血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
        4.4.2 SIPS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活性的影响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益母康颗粒的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益母草研究进展
    1.2 生化汤研究进展
    1.3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1.4 本试验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益母康颗粒的急性毒性试验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益母康颗粒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益母康颗粒的生殖毒性试验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与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加味补血片及其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 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 淫羊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 当归补血汤及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及治疗现状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概述
        2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研究及主要治疗药物
        3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主要治法
    第三节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概况及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1 网络药理学的起源及定义
        2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及意义
        3 中药网络药理学的常用数据库及工具
第二章 网络药理学研究
    第一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及小结
第三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骨骼影响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及小结
    第二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及小结
结语
    第一节 研究思路、结果与讨论
        1 整体研究思路
        2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性、不足与展望
        1 研究的创新性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附录2 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作用靶点
    附录3 防治骨质疏松症生物作用靶点
    附录4 加味当归补血片长期安全性评价病理学检查报告
    附录5 统计学审核证明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四、川芎嗪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早期骨髓微血管系统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没食子酸对X射线照射小鼠辐射防护作用的研究[D]. 薛琦. 吉林大学, 2021(01)
  • [2]中医药辨证调控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机制研究[J]. 熊家青,徐基平,李逵,吴泳蓉,黄晓蒂,田莎,吴若霞,田雪飞.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11)
  • [3]益气活血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新生的作用与机制[J]. 樊飞燕,张运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13)
  • [4]急性放射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 张雷,徐辉. 临床军医杂志, 2020(08)
  • [5]二甲基亚砜对急性放射病多组织器官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彭仁军. 军事科学院, 2020(02)
  • [6]中药辅助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实验研究进展[J]. 祁永华,孙晖,张宁. 中国医药导报, 2020(09)
  • [7]δ-生育三烯酚通过诱导内源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成治疗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实验研究[D]. 张文婷.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8]黑虎掌菌子实体多糖促进化疗损伤小鼠免疫及造血系统功能修复的研究[D]. 王雪. 吉林大学, 2019(10)
  • [9]益母康颗粒的安全性评价[D]. 张学全. 聊城大学, 2019(01)
  • [10]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D]. 陈志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川芎嗪对急性放射性损伤小鼠早期骨髓微血管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