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比较

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比较

一、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孙晶晶[1](2018)在《不同动脉置管监测血压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探讨不同动脉置管监测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结果之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为利用有效血压更准确地指导临床抢救和治疗,提高动脉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桡动脉组)50例,B组(足背动脉组)50例。A组行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B组行足背动脉穿刺监测血压,两者均在穿刺侧上臂肱动脉处测无创血压,并记录24小时血压值以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置管后有无并发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差异性比较:A、B两组动脉穿刺监测有创和无创SBP、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相关性比较:散点图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存在高度线性相关(A组桡动脉SBP、DBP:r=0.915、r=0.903,P<0.001;B组足背动脉SBP、DBP:r=0.818、r=0.892,P<0.001);3.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桡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62%,足背动脉组一次性穿刺率为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动脉穿刺所致并发症(穿刺点瘀紫血肿、堵塞曲折、脱出)比较:桡动脉与足背动脉穿刺所致并发症(穿刺点瘀紫血肿、堵塞曲折、脱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与足背动脉穿刺所致瘀紫血肿、堵塞曲折、脱出各单个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留置时间比较:桡动脉组与足背动脉组在留置时间(12d、35d、5d以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在12d这一留置时间范围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留置天数平均值为3.21±1.16,足背动脉组留置天数平均值为3.95±1.25。结论1.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在ICU患者血压监测中不可相互代替,应优先行有创血压监测;2.经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血压能更真实反映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3.足背动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留置时间更长,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更小。

范勇,李沛尧,张楠,刘晓莉,张政波,曹德森[2](2018)在《基于大样本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Ⅲ的无创和有创血压测量一致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血压是人体基本生命体征,是临床病情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基于最新版的多参数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Ⅲ(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研究比较无创和有创血压测量的一致性。方法提取了11 671例患者同时测量的226 093对无创和有创血压测量数据,采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技术,从年龄和血压分层的角度对比了有创和无创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从ICU死亡率判别的角度,分析了两种方法在危重患者病情判断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收缩压在[80120]mmHg(1 mmHg=0.133 k Pa)范围内,有创和无创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低于80 mmHg,无创高于有创,偏差随血压下降呈增大趋势;高于120 mmHg,无创低于有创,偏差随血压升高也呈增大趋势,Bland-Altman图显示两种测量方法存在难以消除的比例性偏倚。不同年龄分层的收缩压对照分析也呈现相同的现象。从ICU死亡率看,收缩压在低血压片段(<80 mmHg)的有创和无创结果存在显着性差异,无创血压所对应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有创血压,而基于平均压的判断,无创与有创结果基本一致,在各个血压段的死亡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基于大样本临床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示波法无创血压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在各个年龄段,正常血压范围,无创和有创测量方法差异不大,但当血压异常时(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二者差异较大,且呈增大趋势;从判断预后的角度而言,无创和有创平均压的结果较一致,比收缩压更适合用于指导ICU患者的治疗。

樊骏[3](2016)在《体位及血压测量方法对血压测量值的影响及中心动脉压与外周无创血压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血压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参数,其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判断及处理。无创血压测量方法简便易行,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血压测量方法、体位、袖带宽度等。其中,血压的测量方法和受试者体位是目前争议比较大的因素,尤其是不同体位对血压测量值的影响更具实际意义,因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患者病情多种多样,并非所有患者都能采取标准的血压测量体位,而不同体位状态下所测量的血压数值有所不同。本研究通过观察受试者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及平卧位无创血压测量值的变化,探讨不同体位下无创血压测量值的变化规律及其发生机制。有创血压测量为实时、持续、动态的血压监测过程,准确、直观,可及时发现瞬间的动脉血压变化情况,可以更真实的反映危重症患者的实际血压状态。和无创测压方法一样,有创压是否也存在体位变化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测量受试者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桡动脉有创血压测量值的变化,探讨不同体位状态下桡动脉有创血压的变化规律及其发生机制,同时通过对不同体位下有创、无创血压测量值的比较,探讨有创与无创血压是否存在差异。另外,通过比较肱动脉无创血压测量值和主动脉根部有创血压测量数值,探讨外周无创血压与中心动脉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行经桡动脉途径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CAG)同时行双侧锁骨下动脉造影证实双侧上肢动脉无明显狭窄者40例,于导管室同时测量左侧肱动脉袖带(无创)血压、主动脉根部(有创)血压数值。患者术后保留右侧桡动脉鞘管,回病房后,分别测量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的有创桡动脉血压和右侧肱动脉袖带无创血压,记录不同体位下的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单位为毫米汞柱(mm Hg)。结果:平卧位桡动脉有创血压的平均值为154.32±24.32mm Hg/76.89±14.39mm Hg,同时测量的无创右侧肱动脉袖带血压的平均值为141.30±20.60m m Hg/86.19±11.23mm Hg,两者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差异,P值均<0.01。左侧卧位桡动脉有创血压值为137.46±20.73/60.92±11.98 mm Hg,同时测量的无创右侧肱动脉袖带血压为127.35±19.08/71.22±11.56mm Hg,两者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差异,P值均<0.01。右侧卧位桡动脉有创血压为157.51±27.09mm Hg/78.32±17.94mm Hg,同时测量的无创左侧肱动脉袖带血压为139.21±23.19mm Hg/85.32±13.35mm Hg,两者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差异,P值均<0.01。不同体位下有创血压测量值比较,平卧位与右侧卧位有创血压测量值分别为154.32±24.32mm Hg/76.89±14.39mm Hg和157.51±27.09mm Hg/78.32±17.94mm Hg,两者比较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而平卧位与左侧卧位有创血压测量值分别为154.32±24.32mm Hg/76.89±14.39mm Hg和137.46±20.73/60.92±11.98 mm Hg,两者比较,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左侧卧位与右侧卧位有创血压测量值分别为137.46±20.73/60.92±11.98 mm Hg和157.51±27.09mm Hg/78.32±17.94mm Hg,两者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差异,P值均<0.01。不同体位下右侧肱动脉无创袖带血压测量值比较,平卧位与右侧卧位血压测量值分别为141.30±20.60mm Hg/86.19±11.23mm Hg和139.21±23.19mm Hg/85.32±13.35mm Hg,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而平卧位与左侧卧位的血压测量值分别为141.30±20.60mm Hg/86.19±11.23mm Hg和127.35±19.08/71.22±11.56 mm Hg,两者比较,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左侧卧位与右侧卧位无创血压测量值分别为127.35±19.08/71.22±11.56 mm Hg和139.21±23.19mm Hg/85.32±13.35mm Hg两者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差异,P值均<0.01。同一体位下主动脉根部测压与肱动脉无创动脉测压值分别为158.41±24.815mm Hg/85.19±12.65mm Hg和148.43±19.315mm Hg/77.00±10.67mm Hg,两者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值均<0.01。结论:1在相同体位下,平卧位有创血压较无创血压收缩压平均高13.03mm Hg,舒张压低9.30mm Hg。左侧卧位有创血压较无创血压收缩压高10.11mm Hg,舒张压低10.30mm Hg,右侧卧位有创血压较无创血压收缩压高18.3mm Hg,舒张压低7.00mm Hg。2不同体位下,有创血压测量值在右侧卧位与平卧位无显着差异,但左侧卧位则低于平卧位和右侧卧位,收缩压分别平均降低16.86mm Hg、10.05mm Hg,舒张压平均降低15.97mm Hg、17.4mm Hg。3不同体位下,无创血压测量值在右侧卧位与平卧位无显着差异,而左侧卧位则低于平卧位和右侧卧位,收缩压分别平均降低13.95mm Hg、11.86mm Hg,舒张压平均降低14.97mm Hg、14.1mm Hg。4中心动脉压与左侧肱动脉无创袖带血压测量值具有明显差异,中心动脉压较左侧肱动脉无创袖带血压收缩压升高9.97mm Hg、舒张压升高8.19mm Hg、平均动脉压升高8.78mm Hg。

高万露,汪小海[4](2015)在《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下肢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全麻手术患者下肢踝部无创血压与同侧足背动脉有创血压的差异。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24例,ASAⅠⅢ级,均行静脉全身麻醉。术中同时监测下肢踝部无创袖带血压和同侧足背动脉置管有创血压。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两种血压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下肢无创SBP、DBP均明显高于有创SBP、DBP(P<0.05)。有创血压值与无创血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SBP与DBP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33和0.757(P<0.01)。有创SBP与无创SBP的平均偏差-3.8mm Hg,一致性界限为-24.016.4mm Hg,有创DBP与无创DBP的平均偏差-5.4mm Hg,一致性界限为-18.17.4mm Hg。结论围手术期监测患者下肢血压时应该考虑到无创袖带和动脉内置管两种测压方法所得血压值存在一定的差异。

胡祥芹,王春梅[5](2008)在《有创血压监测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有创血压监测在危重症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专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张春花,邓卓军,郭旋,吕钦,杨志慧,周春霞,耿倩[6](2018)在《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不同部位有创血压监测比较》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对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监护治疗的临床差异。方法选择老年严重脓毒症伴有脓毒症性休克患者60例,均给予右侧桡动脉、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同时采用同侧肱动脉无创血压连续监测。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分为休克期与稳定期。比较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血压,桡动脉有创血压与肱动脉无创血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桡动脉与股动脉平均动脉压相关性较好,呈高度直线相关(r=0.969,P<0.05)。稳定期及休克期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肱动脉无创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桡动脉(P<0.05)。肱动脉与桡动脉平均动脉压呈直线正相关(r=0.871,P<0.05)。休克期肱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桡动脉(P<0.05)。休克期肱动脉与桡动脉平均动脉压相关性低于稳定期(r=0.784)。结论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平均动脉压相关性好,临床监测可以相互替代,建议在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早期加强有创血压的监测。

徐鑫,吴廷丽,马正良,顾小萍[7](2015)在《全身麻醉患者无创血压与有创血压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双侧肱动脉无创血压(NIBP)与桡动脉有创动脉压(IBP)的关系。方法于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患者82例,麻醉诱导前后及术中同步测量双侧无创血压及有创血压,根据有创收缩压值(ISBP)大小分为A组(ISBP≤90mm Hg)、B组(90mm Hg<ISBP≤120mm Hg)、C组(120mm Hg<ISBP≤150mm Hg)和D组(ISBP>150mm Hg)。对各组数值进行差异分析,并对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值做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4组患者双侧无创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有创收缩压低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B、C、D组有创收缩压高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且随着血压升高差值呈逐渐增高趋势;A、D组有创舒张压与双侧无创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有创舒张压低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有创收缩压与同侧袖带收缩压显着相关(r=0.940,P<0.01),有创舒张压与同侧袖带舒张压显着相关(r=0.925,P<0.01)。结论全麻平卧位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显着相关,在一定血压范围内,可通过无创血压对有创血压进行初步估计。

杜雪莲,王滨涛,王柏岩[8](2019)在《通过血压测量运行模型的建立研究测压速度对无创血压测量值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建立血压测量运行模型并计算测压速度和无创血压测量值的关系,评价无创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方法:1、模型建立的依据:血压测量共振理论及实验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确定了作为柯氏音主要组分的血压听诊音起源于以二尖瓣为主的房室瓣关闭产生的振动,具有共振的性质,并与第一心音同源,是收缩期声音;2、建立血压测量运行模拟图:把脉音图上的每一个心动周期均分成6份,收缩期与舒张期各占3份,再虚拟6条测压线,通过数学的方法推算不同测压速度下收缩压的理论值(取整数);3、设立理想被测血压个体:每次心搏收缩压均为130mmHg,心率是60次/min。结果:测压速度是1mmHg/每心搏时测出130和129mmHg两个值;测压速度为2或3mmHg/每心搏时测出130,129和128mmHg三个值;测压速度是4和5mmHg/每心搏时测出130至126mmHg区间的五个值;测压速度是10mmHg/每心搏时测出130至122mmHg区间的九个值。结论:测压速度越快,测出的收缩压值范围越广,误差越大。测压速度可以极大地影响收缩压的测量,是血压波动的重要因素。

丁振江,单伟超,张英,赵洁,刘佳梅[9](2013)在《不同臂围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不同臂围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测量值的差别。方法:178例冠脉造影患者分为臂围<27cm组(46例)和臂围≥27cm组(132例),分别测量两组主动脉有创血压和肱动脉无创血压。结果:有创血压的收缩压明显高于无创血压的收缩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血压的舒张压明显低于无创血压的舒张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无创血压与有创血压收缩压测量值的差值,臂围<27cm者明显高于臂围≥27cm者(P<0.01);臂围<27cm者与臂围≥27cm者无创血压与有创血压舒张压测量值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臂围,无创血压测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有创血压的测量结果均有差别;臂围≥27cm者无创血压的收缩压更接近真实的血压水平。

衣晓卓,李天发,王红霞,夏豪,周期[10](2016)在《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下肢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一致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下肢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一致性。方法选取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30例,均行静脉全身麻醉。术中及术后同时监测患者脚踝部的无创血压及同侧足背动脉的有创血压,对两种血压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开始后04 h内,有创测量脚踝部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测量值均高于无创测量(P<0.05),在手术开始后416 h,两种测量方法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测量方法对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下肢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监测一致性均好(Kappa=0.70,0.79)。结论监测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下肢无创血压和有创血压一致性好,但仍存在一定差异,在手术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血压的测量方式。

二、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动脉置管监测血压在ICU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1.2.1 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差异性及相关性研究
        1.2.2 不同部位动脉置管监测有创血压的研究
        1.2.3 有创血压监测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1.2.4 ICU有创血压监测的优点
        1.2.5 血压测量工具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纳入标准
        2.1.3 病例排除标准
        2.1.4 病例的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2.1.5 穿刺材料、监测设备及用途
    2.2 研究方法
        2.2.1 有创血压监测
        2.2.2 无创血压监测
    2.3 临床观察记录
    2.4 观察指标及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2.6 质量控制
        2.6.1 干预者
        2.6.2 研究过程质量控制
    2.7 伦理学原则
    2.8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3.2 结果
        3.2.1 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结果比较
        3.2.2 桡动脉穿刺与足背动脉穿刺成功率比较
        3.2.3 桡动脉穿刺与足背动脉穿刺所致并发症比较
        3.2.4 桡动脉穿刺与足背动脉穿刺留置时间比较
4 讨论
    4.1 ICU患者血压监测的重要性
    4.2 ICU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优势及注意事项
    4.3 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结果差异性分析
    4.4 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相关性分析
    4.5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比较分析
    4.6 留置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4.7 留置时间的比较分析
    4.8 创新之处
    4.9 局限性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基于大样本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Ⅲ的无创和有创血压测量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及方法
    1.1 数据提取及预处理
    1.2 不同血压分布的无创与有创差异性
    1.3 不同年龄分布的无创与有创差异性
    1.4 ICU死亡率判别上的无创与有创差异性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血压分布的无创与有创差异性
    2.2 不同年龄分布的无创与有创差异性
    2.3 ICU死亡率判别上的无创与有创差异性
3 讨论
4 结论

(3)体位及血压测量方法对血压测量值的影响及中心动脉压与外周无创血压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心动脉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下肢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5)有创血压监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有创血压监测介绍
    1.1 冲洗装置
    1.2 传感器
    1.3 连接管道
2 有创血压监测的影响因素
    2.1 测量部位
    2.2 系统校零
    2.3 导管口方向
    2.4 测压装置校验
3 有创血压监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比较
    3.1 休克、低血压和低体温病人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比较
    3.2 高血压及高血压危象病人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比较
4 有创血压监测展望

(6)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不同部位有创血压监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监测方法
        1.3.1 无创血压监测
        1.3.2 有创血压测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血压水平比较
    2.2 肱动脉无创血压与桡动脉有创血压水平比较
3 讨论

(7)全身麻醉患者无创血压与有创血压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9)不同臂围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测量臂围:
        1.2.2 有创血压测量:
        1.2.3 无创血压测量: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2组病人血压测量结果
    2.2 2组病人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差值
3 讨论

(10)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下肢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一致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主要仪器
    1.3 操作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两种测量方法的收缩压测量值比较
    2.2 不同时间段两种测量方法的舒张压测量值比较
    2.3 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一致性分析
3 讨论

四、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动脉置管监测血压在ICU患者中的应用[D]. 孙晶晶.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8(01)
  • [2]基于大样本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Ⅲ的无创和有创血压测量一致性研究[J]. 范勇,李沛尧,张楠,刘晓莉,张政波,曹德森.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8(02)
  • [3]体位及血压测量方法对血压测量值的影响及中心动脉压与外周无创血压关系的研究[D]. 樊骏. 河北医科大学, 2016(04)
  • [4]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下肢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相关性分析[J]. 高万露,汪小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5(02)
  • [5]有创血压监测的研究进展[J]. 胡祥芹,王春梅. 护理研究, 2008(03)
  • [6]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不同部位有创血压监测比较[J]. 张春花,邓卓军,郭旋,吕钦,杨志慧,周春霞,耿倩.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15)
  • [7]全身麻醉患者无创血压与有创血压的对比研究[J]. 徐鑫,吴廷丽,马正良,顾小萍. 医学研究杂志, 2015(07)
  • [8]通过血压测量运行模型的建立研究测压速度对无创血压测量值的影响[A]. 杜雪莲,王滨涛,王柏岩. 2019第四届公共健康与医学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 2019
  • [9]不同臂围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J]. 丁振江,单伟超,张英,赵洁,刘佳梅.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05)
  • [10]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下肢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一致性分析[J]. 衣晓卓,李天发,王红霞,夏豪,周期. 广西医学, 2016(01)

标签:;  ;  ;  ;  ;  

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