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珍禽苗木报价

上海珍禽苗木报价

一、上海珍禽种苗价格行情(论文文献综述)

张博异[1](2019)在《都江堰市森林资源价值开发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化建设加快,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剧,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刻不容缓。2012年,党的十八大开始把“生态文明建设”加入“五位一体”建设中;2018年,又提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提到“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求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树立正确发展思路,推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切实做到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相结合共同发展。都江堰市因水文化、道教文化而兴起,在此背后支撑的是都江堰市饱含生物多样性特点的广袤森林资源。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开发都江堰市蕴藏的丰厚森林资源,将都江堰市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生态经济优势,确保都江堰市林下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都江堰市森林资源和价值开发利用现状出发,对其价值开发的主导模式进行分析。首先基于林下经济,分析都江堰市现有的林下养种模式;接着分析了都江堰市建立在森林山地上的生态、文化、乡村旅游产业;其次针对两种价值开发的主导模式发现其存在的不足:林业产业基础薄弱,市场化经营后劲不足;森林旅游经营管理混乱,现有管理机制落后;旅游市场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组合更新滞后。最后以森林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为立足点,探索适合都江堰市特点的森林资源价值开发利用路径。即发展森林康养,丰富旅游新业态;发展森林碳汇业;发展非木质认证林产品及深加工,打造森林生态产品产业链;构建森林生态文化体系。最后从森林资源管理、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信息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确保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价值。

吴敏[2](2017)在《不同养鹅模式成本收益分析 ——以江苏种草养鹅和全价料养鹅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缓解不断增加的畜牧业用粮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我国提出要调整畜牧业结构,大力支持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同时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改善,饮食上开始追求营养健康。国家的政策支持和逐渐增长的市场需求为鹅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江苏地区鹅业一直保持较强的发展势头,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近年来江苏鹅业一方面面对国家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面临着不断上涨的饲料、人工成本和禁养条令的制约,养殖收益有所下降。在现有的资源环境和政策条件下,农户必须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进行舍饲,舍饲中种草养鹅模式和全价料养殖模式在养殖成本收益上差异很大,农户的模式选择不仅影响最终经济效益,更关乎江苏鹅业的未来的竞争力水平。总结不同养鹅模式的成本收益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具体的影响因子,可以为农户的行为选择提供有益的帮助。本文在充分阅读梳理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和理论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简单概括我国鹅业的发展变化,从资源优势、养殖品种、出栏量、鹅业在畜牧业中的地位等方面论述江苏鹅业的发展现状;根据调研数据分别对江苏地区肉鹅和蛋鹅不同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差异进行分析,每种养殖方式中选择典型农户重点分析,并对种草养鹅的潜在收益进行描述;从个体角度进一步研究养鹅成本收益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降低鹅养殖成本增加收益的政策建议。根据文章分析,初步得出的结论有:第一,可以看出无论是种草养鹅还是全价料养鹅,平均每只鹅蛋的净收益都要远远高于肉鹅。第二,在两种养殖模式中种草养殖肉鹅和蛋鹅的收入都要低于全价料养殖,但是种草养鹅的成本更低,其中饲料费用差异最大,主要是种草的成本比较低,产量高,与种粮食相比同一块土地上能产生更多的营养物质,整体看来,无论是养殖蛋鹅还是肉鹅,两种模式种草养鹅的净收益和生产效率都更高,是适合在江苏推广的养鹅模式。第三,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户成本收益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养殖规模和草场资源禀赋至关重要,种草养鹅适宜中等规模,草畜要相符;全价料养殖户要逐步向大规模过渡也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养殖合作组织形式影响到农户的成本收益,种草模式下“合作社+农户”方式农户可以灵活的选择销售方式,获得的净利润较高,“公司+农户”方式降低了农户的市场风险,按市场价折算的养殖收益较高,但是实际利润分配不合理,“中间商+农户”合作方式下农户的养殖利润相对较低。另外养殖的鹅品种、疾病和污染管控情况、管理技术、养殖资金限制和鹅副产品开发等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养殖收益,进而影响模式选择。第四,对于养殖户来说,最终的养殖模式和方式选择要综合考虑管理能力、资源禀赋以及成本收益等因素,才能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根据全文分析,提出以下能增加鹅养殖效益的建议:养殖户要选择优良鹅品种,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根据综合实力选择适度的经营规模,并利用当地闲弃资源保障饲草供应,养殖过程中加强防疫,适当开发鹅毛和鹅粪便资源增加养殖收入,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切实保障养殖者的收益。

史云光[3](2018)在《句容市苗木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对城市生态环境要求日益增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走生态文明之路,发展森林城市,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典范。我国的园林绿化苗木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成为现代农业的“朝阳产业”和“生态产业”。作为城市绿化支柱产业的苗木产业,从某种角度说,它是做好城市绿化的重要环节。因而,对于苗木产业发展的研究尤为关键,这对于分析我国目前苗木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国苗木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以及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这会形成一个完善的,专业的产业,从而使得我国苗木产业能够得到稳定有效的发展。华东地区以及长江流域是我国主要的苗木产业聚集地区,花卉苗木产品总量占全国的2/3左右,辐射华南和华北。江苏省是我国传统的苗木生产大省,句容市作为江苏省苗木发展的重点地区,近年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收益明显提升。句容的苗木产业是句容市最具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的绿色支柱产业。二十一世纪以来,句容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扶持林业,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江苏”及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机遇,精心培育苗木产业。通过一手抓政策扶持和引导,一手抓多元化投入,使苗木产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本文以句容苗木产业发展为研究主体,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方法,运用配第-克拉克定理、合理性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句容苗木产业结构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并结合苗木产业结构相关概念,构成了句容苗木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框架。根据地理位置、自然资源、苗木产业结构现状、生产制度等实际情况,分析了句容苗木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从节约用水、生态保护、循环经济等方面,对句容苗木产业结构调整改进的思路进行整理,确定句容苗木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与方向,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确保研究切实有效。提出了通过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苗木生产方式转变;优化品种结构,重视特色品种开发,构建稳定的产业体系;坚持科技创新,提升市场化水平,改变苗木产销方式;做好统筹规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掌握先进科技,促进种植方式转变等对策,以此为句容市苗木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坚持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改革对提高我市苗木产业稳健高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可推动我国国土绿化事业和城市绿化工程建设高速有效的的发展。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4](2017)在《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禽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中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最高、与国际先进水平最接近的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阐述了福建省家禽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学科发展趋势、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学科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学科建设的战略任务、学科发展的战略对策,以期促进福建省家禽学学科的发展和学术交流,为进一步提高福建省家禽学的育种、营养、疫病防控、健康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卫生等提供理论参考。

赵兹瞧,赵长东[5](2017)在《家禽H7N9流感的防控措施》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初,H7N9流感在我国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山东等10余省份相继发生,引起人民群众的高度恐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兽医工作者,笔者仔细查阅了大量与H7N9流感相关的专业资料和新闻报道,从而得出一个结论,H7N9流感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H7N9可防可控,我们要正确认识H7N9,不要谈禽色变,更不能信谣传谣。1概述禽流感全称叫禽类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俗称鸡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根据致病力的不

张鹏[6](2016)在《宋代主要园林论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宋代文献中的主要园林论述为主,宋代园林遗迹等为辅来研究宋代园林。目的在于研究宋代“园林”观念是被知识体系中哪些关键性的概念或范畴所建构出来的?对知识体系和关键概念的关注,是本文贯穿始终的基本框架。本文认为宋代存有的两套知识体系:一、宋代图书分类体系;二、宋代类书分类体系;对“宋代园林”等相关概念或观念的形成较为重要。这两套知识体系共同构成宋人对知识的理解。首先,本文研究了宋人如何在五种不同语境中,建构出园林的基本概念范畴:前两种是在四部“经类”书籍中对“苑囿园圃”的直接注释和间接解释;第三种是在史类书籍中对“苑囿园圃”等园林范畴的直接或间接解释;第四种出现在宋代类书的分类体系中对苑囿、园圃、园、圃、园池等关键范畴的归类及其解释系统中;第五种是文集类书籍中,对园所进行的概念替换现象。其次,本文对公共性论述中的史书和子类对园林道德上的评判进行了研究,其中体现出来宋人在公共性论述中严格依照儒家礼法对园林进行道德评价、理解和使用。然后,本文依托对文集类园记研究,分析了宋代文人在园林中形成的多元化审美观念:“乐”。而对乐的讨论也直接影响到了如园林中“众乐与独乐、内乐与外乐、至乐、君子之乐”等的审美观念。而“乐”的观念主要来源于儒家文化,也暗示了儒家礼法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园林的审美。最后,因为宋人论述中并没有系统性的讨论宋园的理法,因此本文通过分主题论述研究园林理法。第一、对南宋“馆阁园林”布局的研究。第二、“见山”概念对造园和欣赏的影响。第三、园林模仿自然界水体的方法及讨论。第四、在顺物性的观念下,对盆池和植物修剪的多元态度。第五、不同职业对园中植物选择的限制。第六、园篱的造景、编织手法等。本文依托宋代两套知识框架展开研究,依照宋人知识体系、概念、观念等来理解宋代园林,构建起一个丰满的、多元的宋代园林形象。

方勇[7](2015)在《永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7年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蓬勃发展,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拓展、规模不断壮大、形式日渐多样、质量不断提升的特点,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标准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解决。本研究基于对永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综合运用文献查阅、典型调查、与有关部门领导座谈、专家座谈、合作社调查等方法,系统分析永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点、经营模式、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永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通过有效调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本研究具体的内容框架为:第一部分详细地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对比的形式,更加具体的区分和了解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对各种国内外合作社经济理论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第三部分阐述了永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运行情况,具体分析了永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总体状况、主要特征以及经营模式。第四部分在认真总结分析永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归纳总结出永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分别从政府层面和合作社层面提出永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安森用[8](2015)在《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及推广模式研究 ——以泰安市天泽农业科技园为例》文中指出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以其集约化、高效化、规模化的优势成为当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最终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是我国新阶段推进新的农业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现在,我国农业园区发展迅速。但从相关调研显示,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很大一部分农业园区处于连年亏损的状态。究其原因,硬件设施设备建设已经不是问题,软件建设才是症结所在。经营管理模式(或运营模式)就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很有必要对农业园区运营模式展开研究,探讨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基于此,本文从现代农业园区的技术对接机制入手,以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为重点,在理论上探讨其可行性,在实践上归纳其成功的案例模式,并以山东省泰安市天泽农业科技园为案例进行案例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背景,并对现代农业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阐述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相关概念,归纳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出路的观点;第三,对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下的技术对接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其理论上的可行性;第四,从实践上对园区专家大院下的技术对接与推广模式汇总分析,总结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六种技术对接模式;第五,以山东省泰安市天泽农业科技园区为案例,根据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并对其技术对接体系提出了改进方案。

李艳莉[9](2015)在《崇高与平凡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日常生活研究(1912-1937)》文中研究指明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提出:人类必须能够生活,才得以具备“创造历史”的前提。人类的日常生活是他们能动性、创造性激发的基础,离开日常生活空谈人类发展无疑是空中楼阁。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日常生活的论述入手,加之运用日常生活哲学相关理论,试图走入关注民国时期大学教师日常生活的研究之中,找寻到鲜活的教育史研究对象的真实存在和生活,改变之前研究中“见物不见人”的研究取向。在此思路的指导下,本文主要考察了民国时期(1912-1937年)大学教师的日常生活,并按照大学教师的日常文化生活、日常经济生活、日常消费生活、日常交往生活以及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为模块进行了研究。通过围绕前述几个方面,勾勒了这一时期大学教师日常生活的图景,并对此作出思考和评价,最终为我国当前大学教师的不断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导论主要从“方鸿渐们”的日常生活切入,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价值、研究现状、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资料说明、概念界定、理论参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研究路径以及分析问题的理论支撑。第一章大学教师:一个新群体的崛起清末民初之际,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终于在时代背景下应运而出,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教师作为新群体出现并不断壮大。本章首先论述了大学教师作为新群体依托大学为生存环境,因履行大学的职能、根据社会要求等而肩负教学、研究和推广责任;同时,又进一步对这一新群体的空间分布、家庭背景、教育程度、职称分布及籍贯、性别、年龄等方面具备的特点进行了剖析;此外,对大学教师日常生活开展的前提活动及促使大学教师群体特点形成的聘任活动、大学教师入职后的职称评定活动进行了相应论述。第二章文化生活:高深学问终为伴大学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为教学、研究、推广,而三项职责也成为大学教师日常文化生活的核心。本章以三项职责作为三小节,依次介绍了大学教师的教学、研究以及推广生活。其中,大学教师在教学中,既遵守校历、课时数等规范,也为了传授新知而编写讲义,琢磨教学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在研究中,他们于课余闲暇时抽时间“泡图书馆”,出入新旧书店之间搜罗各种书籍,有些则钻入了大学的实验室之中或奔赴野外调查求证。此外,学校给予大学教师的留学和学术休假权利,更促使大学教师在研究中吸收异域空气,扩大和更新学术视野;大学教师不仅活动于象牙塔中,还在社会空间中通过农业、教育等推广活动,服务大众。这三项活动,构成了大学教师的日常文化生活内容,也使大学教师区别于其他群体。第三章经济生活:仓廪实而知礼节本章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我国大学教师的经济收入,指出民国政府专门出台了大学教师薪俸规范,规定其收入主要为月俸,且各类各级大学教师收入有异。同时,各大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融合,亦有调整,且制定了本校的薪酬规范。大学教师除享有月俸外,还享有养老金、恤金、差旅费等福利。总体来看,大学教师的经济收入属于中上层,但是民国时期军阀统治下教育经费时常被挪用,欠薪时有发生,大学教师的经济生活中又增加了为维护生存权、经济权等观念指导下的索薪生活,有些则自谋出路过上了“跑街式生活”。第四章食衣住行:消费生活的运转事物总是在对立和统一中发展,大学教师有经济收入就有消费。在第三章主要对经济收入等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模块进行论述基础之上,本章则主要对大学教师的日常消费进行了研究,通过选取民国时期大学教师日常消费生活中最重要的四大块——食衣住行进行分析,展现了大学教师以学校、校外为空间展开的食、住,中西结合的服装以及交通工具的不断丰富,反映了他们从日常消费来看,亦属于中上层。大学教师的日常消费中还渗透了本群体的选择、消费能力和具备的特色,且家庭内部恩格尔系数较低。以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的日常消费加以经济收入,进一步论证了大学教师处于中上层群体。第五章 日常交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本章主要从大学教师的交往空间入手,辅以交往对象、形式等对大学教师日常交往进行了研究。首先再现了以家庭为场域与朋友间的闲聊式交往,或足不出户通过信件、电话等实现的文字式交往,紧接着将空间放置于社会之中,展现了大学教师结伴而行,以旅行的形式进行交往;其次,以学校为空间展现了大学教师间的工作交往、游戏交往,以及借助教员休息室进行的交往;最后,以大学教师和学生入手,描述了师生联谊会、导师制等平台下二者的交往。总体来看,大学教师的日常交往是在固定圈子和固定群体中进行的。第六章爱情、婚姻、家庭:叫我如何不想他民国时期,国人在爱情、婚姻、家庭生活方面已经发生了变革,大学教师作为最先接受新观念洗礼的群体,其婚恋、家庭生活亦有所变化。本章首先对大学教师的爱情、婚姻进行了研究,指出他们对待旧式爱情、婚姻,有固守也有反抗,更多则走上了自由恋爱、新式婚姻的道路上,有些还和学生共谱恋曲;在大学教师家庭生活的研究中,主要分析了大学教师的家庭模式以核心式家庭为主,但与其他群体的家庭亦有相似之处,如赡养父母、抚育后代等,进而又阐述了大学教师这一群体的家庭生活经营之道,主要对夫妻、父子关系更为平等、夫妻相处之道以及家庭教育、家庭成员之间的闲暇生活等进行了研究。可以说,爱情、婚姻、家庭生活是大学教师日常生活中心灵和情感停泊的港湾,维持和激发大学教师的鲜活性和情感性。第七章思考与评价:特点、与社会变迁及启示本章主要在史实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近代大学教师日常生活的特点、与社会变迁的接受和推动进行了分析,指出近代大学教师日常生活具备了日常生活的一般特点,即基础性、重复性、规范性、情境性、情感性,但其日常生活同样因构成以及日常文化生活、经济生活、消费生活、特定交往圈以及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等而具备特殊性;同时,大学教师日常生活深受时代影响而兼具中西古今特色,作为主体的人,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推动社会变迁;据大学教师日常生活的特点、与社会变迁而形成借鉴,主张当前需要关注大学教师日常生活,明确“生活人”角色,继而改进其日常文化、经济、交往、婚恋以及家庭生活。结语在回归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儒学传统的追求中,指出要关注大学教师的日常生活,这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促进大学教师持续长久发展的最基础支撑,否则只能是空谈心性。

许言实[10](2014)在《新疆兵团四师六十九团香料产业化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影响国家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以及社会的安定繁荣。发展我国香精香料产业,不仅是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提高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际社会接轨,香料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化发展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重视。探索农业产业化模式创新的实现形式,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尤其是适合新疆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九团农业香料产业化的团场经济组织体系,实现农业香料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合理化,一方面有利于建立有效的香料产业市场竞争秩序,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实现新疆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九团香料产业的良性发展。本文以农业产业化和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内外相关产品产业化的先进经验,以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经济组织模式为依托,对新疆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九团的香料生产经营模式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指出了六十九团香料产业在生产、加工、经营过程中存在着经营规模小,缺乏协调性;龙头企业、企业和加盟农户地位不对等,合同违约现象严重;纵向合作松散,随机性强等问题,为六十九团香料产业化发展找到现实依据。通过分析伊犁香极地香料有限责任公司香料产业化模式发展的现状,总结了其产业化发展模式中存在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构建六十九团香料产业产业化模式的整体思路,即:与时俱进、提高市场化意识,组建农业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生态型香料产业以及加强品牌建设。

二、上海珍禽种苗价格行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珍禽种苗价格行情(论文提纲范文)

(1)都江堰市森林资源价值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可能创新与可行性分析
        1.4.1 研究的可能创新
        1.4.2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2 都江堰市森林资源和价值开发现状分析
    2.1 都江堰市概况
    2.2 都江堰市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2.2.1 森林土地储蓄现状
        2.2.2 森林动植物资源现状
    2.3 都江堰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3 都江堰市森林资源价值开发现有模式分析
    3.1 林下养种模式的现状和不足
        3.1.1 笋用竹种植
        3.1.2 三木药材与其他林下药材
        3.1.3 林下蔬菜种植
        3.1.4 林下养殖与野生动物驯养繁育
    3.2 森林旅游模式的现状和不足
        3.2.1 依靠森林资源的生态旅游模式
        3.2.2 依托森林山地的文化旅游模式
        3.2.3 依托森林山地的乡村旅游模式
    3.3 现有模式价值利用不足的原因分析
        3.3.1 产业基础薄弱,市场化经营后劲不足
        3.3.2 经营管理意识薄弱,现有管理机制落后
        3.3.3 旅游市场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组合更新不及时
4 都江堰市森林资源价值开发利用路径探究
    4.1 发展都江堰市森林康养产业,丰富森林旅游新业态
        4.1.1 都江堰市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优势
        4.1.2 建设森林康养小镇,构建森林康养全产业链
        4.1.3 森林康养产业价值体现
    4.2 发展都江堰市森林碳汇业,助力生态产业扶贫
        4.2.1 都江堰市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评价
        4.2.2 森林碳汇助力产业扶贫
    4.3 发展非木质认证林产品,打造森林生态产品产业链
        4.3.1 建立以青城崖蜜为特色的非木质认证林产品
        4.3.2 发展非木质林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传统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4.4 构建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强调森林的生态社会价值
        4.4.1 都江堰市森林资源生态社会价值评价
        4.4.2 构建都江堰市森林生态文化体系
5 都江堰市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配套措施
    5.1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促进生态保护进程
        5.1.1 加强林业管理机构建设,稳定和丰富林业队伍
        5.1.2 加强林政管理,建立林业发展生态保护措施
    5.2 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5.2.1 建立健全林权保护管理制度
        5.2.2 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5.3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打造现代信息化林业
        5.3.1 积极开展高新技术研究,打造信息化林业
        5.3.2 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提高林业科技的贡献率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不同养鹅模式成本收益分析 ——以江苏种草养鹅和全价料养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粮食安全与草食性畜牧业发展
        1.1.2 养鹅符合政策导向和消费需求
        1.1.3 江苏鹅业发展受到成本和环境双重制约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案
        1.6.1 研究思路
        1.6.2 技术路线
        1.6.3 研究方法
        1.6.4 数据来源
    1.7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7.1 可能的创新
        1.7.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2.1 研究理论基础
        2.1.1 成本收益理论
        2.1.2 生产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2.1 鹅业发展现状研究
        2.2.2 关于家禽养殖成本收益和影响因素分析
        2.2.3 鹅饲养模式及成本收益对比分析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3 鹅业发展现状研究
    3.1 中国鹅业发展现状分析
        3.1.1 鹅业产值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比重稳中有涨
        3.1.2 生产总量持续增加,占禽业比重比较稳定
        3.1.3 鹅产品出口量减少,国内人均消费量逐年增加
        3.1.4 养殖逐渐朝现代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3.2 江苏鹅业发展现状
        3.2.1 江苏发展鹅业优势明显
        3.2.2 江苏鹅业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2.3 畜禽结构升级在望,鹅业未来发展空间大
        3.2.4 组织形式多元化,养殖方式现代化
        3.2.5 生产要素成本上涨,农户盈利空间变小
        3.2.6 疾病和环境治理成本增加,鹅出栏量下降
4 江苏不同养鹅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
    4.1 江苏地区鹅养殖模式
        4.1.1 种草养鹅
        4.1.1.1 特点
        4.1.1.2 发展趋势
        4.1.2 全价料养鹅
        4.1.2.1 特点
        4.1.2.2 发展趋势
    4.2 鹅养殖成本收益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4.3 调研情况说明
    4.4 两种养鹅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
        4.4.1 种草养殖肉鹅和全价料养殖肉鹅成本收益对比分析
        4.4.1.1 种草养殖肉鹅模式下农户成本收益情况
        4.4.1.2 全价料养殖肉鹅模式下农户成本收益情况
        4.4.1.3 两种模式下养殖肉鹅成本收益对比分析
        4.4.2 种草养殖蛋鹅和全价料养殖蛋鹅成本收益对比分析
        4.4.2.1 种草养殖蛋鹅模式下农户成本收益情况
        4.4.2.2 全价料养殖蛋鹅模式下农户成本收益情况
        4.4.2.3 两种模式下养殖蛋鹅成本收益对比分析
    4.5 种草养鹅的潜在效益
5 江苏不同养鹅模式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5.1 养殖规模
    5.2 资源禀赋
    5.3 不同组织形式
    5.4 养殖品种
    5.5 疾病与污染防治
    5.6 管理技术
    5.7 养殖资金
    5.8 鹅副产品开发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提高鹅养殖效益的建议
        6.2.1 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养殖收益
        6.2.2 充分利用资源,保障饲草供应
        6.2.3 规范合作组织,保障双方利益
        6.2.4 加强品系培育,选择优良品种
        6.2.5 注重疾病预防,建立安全体系
        6.2.6 提高管理技术,降低养殖成本
        6.2.7 加强政策引导,支持鹅业发展
        6.2.8 开发鹅副产品,增加养鹅收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句容市苗木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句容市苗木业发展现状
    一、句容市发展苗木产业的基础条件
    二、句容市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章 句容市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苗木产业发展的认知不足,观念落后
    二、产业化程度较低
    三、有效的市场调控措施的缺乏
    四、苗木品种档次不高,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五、政府对种植户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够
    六、苗木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
    七、种植用田面积减少,种植成本增加
第三章 国内外苗木产业发展经验
    一、美国、日本苗木产业发展经验
    二、国内苗木产业发展具代表性地区经验
第四章 加快句容市苗木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苗木生产方式转变
    二、提升市场化水平,改变苗木产销方式
    三、做好统筹规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四、掌握先进科技,促进种植方式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概述
2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发展现状
    2.1学科平台建设
    2.2学科人才培养
    2.3学科研究现状
        2.3.1家禽遗传育种
        2.3.2家禽饲料生产
        2.3.3禽病防治
        2.3.4兽药新产品
        2.3.5其他
    2.4学科主要获奖成果
    2.5学会活动及学术交流
3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发展趋势
    3.1 家禽育种
    3.2 家禽营养
    3.3 家禽疫病防控
    3.4 家禽的生态健康养殖与产品深加工
4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
    4.2 饲养标准不健全
    4.3 疾病防治及生物安全体系不完善
    4.4 优秀人才匮乏
    4.5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4.6 产业化水平不高
5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
6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6.1 发展思路
    6.2 发展目标
7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建设的战略任务
    7.1 家禽遗传育种
    7.2 新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及其加工设备
    7.3 动物重要疫病防治
    7.4 禽产品加工
    7.5 畜禽场环境控制与废弃无害化、资源化
8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发展的战略对策
    8.1 加强学科基础设施建设, 为学科发展提供设施平台
    8.2 强化学科关键技术攻关研究, 为学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8.3 加强学科人才培养与整合, 为学科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8.4 加大对家禽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为产学研和学科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5)家禽H7N9流感的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禽流感病毒与流感病毒的关系
3 H7N9亚型流感病毒
4 临床症状
5 诊断
6 活禽交易市场的风险
7 预防措施
8 H7N9对我国家禽业的重大影响和危害
9 对今后一个时期家禽产销形势的分析判断
1 0 防控H7N9流感的建议

(6)宋代主要园林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古代园林“通史”写作中“宋代园林史”研究的几个特征
        1.1.2 “通史”写作中“宋代园林史”研究的两个默认前提
        1.1.2.1 前提一: 知识体系的改变----从“四库之学”到“七科之学”
        1.1.2.2 前提二: 重要概念的变迁----以“中国园林”概念的形成为例
        1.1.3 论文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1.1 在结构上梳理宋代“知识体系”和园林的联系
        1.2.2.2 在宋代“知识体系”下明确宋代园林的有关观念
        1.2.2 研究意义
        1.2.2.1 对宋代园林的多元化认知的意义
        1.2.2.2 对继承和发展宋代园林的意义
    1.3 研究结构
    1.4 概念界定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5.1 现代学术和“传统学术”的区分
        1.5.2 “传统学术”中对宋代园林的研究
        1.5.3 现代学术对宋代园林的研究
        1.5.3.1 宋代园林研究的二手文献目录
        1.5.3.2 二手文献中针对中国园林史学史的研究
        1.5.3.3 现代学术中中国园林史研究的不同阶段
        1.5.3.4 宋代园林为主的二手文献研究综述
    1.6 论文的创新点
2. 宋代园林论述的知识框架及资料库
    2.1 宋代书目体系作为园林论述的主要知识框架
    2.2 按宋代主要知识框架梳理现存宋代园林论述
        2.2.1 当代出版文献中所引用的宋代园林论述
        2.2.2 现存古籍中的宋代园林论述
        2.2.2.1 现存宋代古籍的书目查找文献
        2.2.2.2 断代宋诗、词、文、笔记的总集
        2.2.2.3 古籍电子资源检索渠道
        2.2.3 宋代园林论述分类资料库的建立
3. 宋代园林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3.1 现代学科对“园林”及其相关范畴的讨论
        3.1.1 对园林定义及范畴的设定
        3.1.2 对“园及其相关概念的讨论”与“最早园林形式”的研究
        3.1.3 作为古代汉语复合词的园、园林、园圃、园亭、苑囿等
    3.2 五种语境下宋代对“苑囿园圃”范畴的解释
        3.2.1 宋代小学类论述中对“苑囿园圃”的注释
        3.2.1.1 宋人在“词书”中对“园及其相关概念”的解释
        3.2.1.2 宋人在“字书”研究中对”苑、囿、园、圃”的直接注释
        3.2.1.3 宋在“韵书”中对“苑、囿、园、圃”的直接注释
        3.2.1.4 小结
        3.2.2 宋代易类、周礼类论述中“园圃”的两种基调性风格
        3.2.2.1 宋人在《周易》研究中对园圃“质素”的解释
        3.2.2.2 宋人在《周礼》研究对园圃中“毓”的解释
        3.2.2.3 小结
        3.2.3 宋代史类论述中对“苑囿、园池”的解释
        3.2.4 宋代类书对“苑囿、园圃”的分类解释系统
        3.2.4.1 早期“类书”形成及其归类依据
        3.2.4.2 宋代之前类书中对苑囿、园圃的归类
        3.2.4.2.1 《北堂书钞》中园林内容的归类特征
        3.2.4.2.2 《艺文类聚》中园、圃的归类特征及不设苑囿类的原因
        3.2.4.2.3 《初学记》和《白氏六帖事类集》中苑囿、园圃的归类特征
        3.2.4.2.4 小结
        3.2.4.3 宋代类书中对苑囿、园圃内容的归类
        3.2.4.3.1 《太平御览》居处部与资产部中苑囿、园圃与园、圃的归类特征
        3.2.4.3.2 《书叙指南》对“楼台池园”的归类特征
        3.2.4.3.3 《海录碎事》对宫苑、园圃概念的解释
        3.2.4.3.4 《事物纪原》对宫苑、内园、园、圃、囿、池、亭等概念的解释
        3.2.4.3.4 小结
        3.2.5 宋代文集中园圃的三种代称:三径、醉乡、无何有之乡
    3.3 小结:多元语境对宋代园林基本概念与范畴的影响
4. 儒家文化对宋代史书和儒家书籍中园林论述的影响
    4.1 儒家文化在史类文献论述中对苑囿、园圃的道德判断
        4.1.1 宋记录前代的史书中反映出的对苑囿、园圃的道德判断
        4.1.1.1 对帝王、王侯、官吏大肆营建苑囿、沉湎园圃游乐行为的批判
        4.1.1.2 对帝王为贫民开放苑囿行为的赞许
        4.1.1.3 唐初的禁止穿池筑苑及其在唐中宗时期的忽略
        4.1.1.4 帝王诸侯苑囿中亲自种植麦祭祀并强调农耕之难
        4.1.1.5 对帝王之苑囿和王侯之园圃的目的是弘礼法而非娱乐的解释
        4.1.1.6 对官吏退居小园的赞颂
        4.1.2 宋代正史中反映出对“苑囿、园圃”的道德判断
        4.1.2.1 北宋苑囿中观看稻、麦谷物与祭祖行为
        4.1.2.2 对官员沉溺园圃享乐的行为进行批判
        4.1.2.3 对官吏退休后营建小园或悠游园林的赞赏
        4.1.3 宋代帝王对园圃态度的转变
        4.1.3.1 宋代之前园圃作为因功绩而赏赐的资产
        4.1.3.2 宋代园圃除了作为资产进行赏赐,还能进献、贿赂和抢夺
        4.1.4 小结
    4.2 儒家文化在儒家文献论述中对苑囿、园圃性质的影响
        4.2.1 苑囿应有“扬礼”和“劝谏”之性质
        4.2.2 儒家“君子”的身份对园圃性质的影响
        4.2.3 小结
5.宋代园林重要的审美观念“乐”
    5.1 中国早期文化中对“乐”的探讨
        5.1.1 对“乐“诠释的两种主要面向及其关系
        5.1.2 儒家对”乐“的几种关键概念讨论
        5.1.2.1 颜子之乐
        5.1.2.2 后乐,众乐与独乐
        5.1.2.3 山水之乐
        5.1.3 道家对“至乐“的讨论
    5.2 “乐”对早期园林的影响
        5.2.1 众乐、独乐与早期园林
        5.2.2 山水之乐与早期园林
        5.2.3 宫室苑囿之乐
    5.3 “乐”对宋代园林的影响
        5.3.1 宋代之前园林论述中对“乐”的讨论
        5.3.2 “乐”作为宋代园林论述中的主要话题
        5.3.3 “众乐与独乐”对宋代园林的影响
        5.3.3.1 “众乐”对兴建官署园林的影响
        5.3.3.2 “共乐”对帝王开放苑囿现象的影响
        5.3.3.3 宋代园林众乐现象的特例:真假“独乐”园林
        5.3.3.4 小结
        5.3.4 多元化的“乐”对宋代园林欣赏的影响
        5.3.4.1 山水之乐与众乐的区别
        5.3.4.2 君子之乐与众人之乐
        5.3.4.3 内乐与外乐
        5.3.4.4 贤者后乐
        5.3.4.5 园林的大小与君子之乐、世俗之乐的关系
        5.3.4.6 小结
6. 对宋代园林论述中理法的研究
    6.1 宋代馆阁翰苑中的园林布局形态
        6.1.1 宋代馆阁翰苑的沿革与基本特征
        6.1.1.1 宋代馆阁制度及其特征
        6.1.1.1.1 宋代之前“馆阁”制度
        6.1.1.1.2 两宋的馆阁制度
        6.1.1.1.3 宋代馆阁制度建筑和使用者的特征
        6.1.1.2 宋代翰苑制度及其特征
        6.1.1.2.1 宋代之前的翰林院制度
        6.1.1.2.2 宋代翰林学士院制度建筑和使用者特征
        6.1.1.3 馆阁翰苑的关系
        6.1.2 宋代之前的馆阁翰院园林布局
        6.1.2.1 汉代石渠阁园林情况
        6.1.2.2 唐代馆阁翰院园林情况
        6.1.2.2.1 三馆的园林情况
        6.1.2.2.2 翰林院园林
        6.1.2.2.3 小结
        6.1.3 宋代馆阁园林布局
        6.1.3.1 北宋东都馆阁园林布置
        6.1.3.1.1 东都皇城升龙门左
        6.1.3.1.2 东都内外馆并存、外馆
        6.1.3.1.3 东都皇城
        6.1.3.2 南宋临安的秘书省园林布局
        6.1.3.2.1 宋官署园林布局特点
        6.1.3.2.2 临安淳熙年间至绍定年间秘书省建筑庭院及后园园林布局复原
        6.1.3.3 小结
    6.2 “见山”观念对宋代园宅营建的影响
        6.2.1 “见山”对南北朝谢氏家族园林观念的影响
        6.2.2 “见山”对宋人园林观念的影响
        6.2.2.1 “见山”对卜居、选址、买宅的影响
        6.2.2.1.1 郊野筑居以见山
        6.2.2.1.2 城内利用场地地势建堂见山
        6.2.2.1.3 城内住宅利用建高台见山
        6.2.2.1.4 城内花费钱财购买可见山之宅
        6.2.2.1.5 宅园选址应在山正面
        6.2.2.2 “见山”的多元欣赏方法及对造园的影响
        6.2.2.2.1 陶氏之“见山”而非“望山”
        6.2.2.2.2 见山需要依靠心、胸与儒家道德观
        6.2.2.2.3 观假山、屏绘山与儒家道德观中对此的反对
        6.2.2.2.4 “登高看山或看山外”与道家“脱尘”文化
        6.2.2.3 “见山”的组景模式
        6.2.2.3.1 见山近在几席
        6.2.2.3.2 见山与“列岫”、“入檐”
        6.2.2.3.3 见山的山色
        6.2.3 小结
    6.3 宋代园林对水的模仿
        6.3.1 悬水模式
        6.3.2 模仿水声
        6.3.3 对真假水的讨论
    6.4 “顺物性”的观念对宋代园林的影响
    6.5 宋代园林中对植物的选择
        6.5.1 宋代园林中的三大类植物
        6.5.2 禁止官员在园中种园蔬获利
    6.6 宋代园圃重要组成要素:园篱
7.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7)永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1.6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农业合作社的新古典经济学研究
        2.1.2 农业合作社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2.1.3 农业合作社的博弈论研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农业合作社的质性规定研究
        2.2.2 农业合作社的制度变迁研究
        2.2.3 农业合作社的制度安排与运行机制研究
        2.2.4 农业合作社的制度环境及制约因素研究
3 永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
    3.1 永安市社会经济与农业发展状况
    3.2 永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总体状况
    3.3 永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
        3.3.1 合作社+农户模式
        3.3.2 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3.3.3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3.3.4 合作联社+农户模式
    3.4 永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特征
        3.4.1 合作社合作范畴不断拓宽,层次不断加深
        3.4.2 合作社合作方式不断的变化与创新
        3.4.3 合作社合作地域不断扩大
        3.4.4 合作社内部制度的不断规范
4 永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问题
    4.1 素质较低,合作意识不强,人才缺乏
    4.2 规模不大,服务层次低,抵御风险能力弱
    4.3 资金短缺,融资难度大,发展受限
    4.4 内部机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
    4.5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有待加强
5 永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政府层面
        5.1.1 加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5.1.2 强化指导与服务
        5.1.3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5.1.4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5.1.5 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5.2 合作社层面
        5.2.1 经营规模化
        5.2.2 运作实体化
        5.2.3 营销品牌化
        5.2.4 制度规范化
参考文献
附件

(8)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及推广模式研究 ——以泰安市天泽农业科技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1.2.2 关于农业园区类型和特征问题的研究
        1.2.3 关于园区功能与运行模式
        1.2.4 关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3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3.4 论文创新点
2 现代农业
    2.1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背景
        2.1.1 传统农业遭遇发展瓶颈
        2.1.2 城镇化迅速发展
        2.1.3 “三农”问题
    2.2 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
        2.2.1 现代农业
        2.2.2 农业产业化
        2.2.3 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3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3.1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概念及内涵
        3.1.1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概念
        3.1.2 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3.1.3 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意义
    3.2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类型划分
        3.2.1 农业科技园区现有分类标准汇总
        3.2.2 基于主体功能的类型划分
    3.3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
        3.3.1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产生
        3.3.2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阶段
    3.4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4.1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3.4.2 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3.4.3 农业科技园区存在问题的原因
    3.5 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出路
        3.5.1 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3.5.2 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化经营的概念
        3.5.3 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化经营的瓶颈
4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与推广体系
    4.1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与推广的理论基础
        4.1.1 农业技术创新理论
        4.1.2 农业技术推广理论
        4.1.3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4.1.4 农户行为理论
        4.1.5 农业技术革新变迁与农业踏板原理
    4.2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与推广的相关概念
        4.2.1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与推广的概念和特征
        4.2.2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与推广体系的结构框架
    4.3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与推广的组织形式——专家大院
        4.3.1 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的概念与特征
        4.3.2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的内涵与功能
        4.3.3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的类型
    4.4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的对接机制分析
        4.4.1 “专家+农业中介组织+农民”技术对接机制
        4.4.2 “专家+龙头企业+农户”技术对接机制
        4.4.3 “专家+农业经纪人+农民”技术对接机制
        4.4.4 “专家+企业+基地+农户”技术对接机制
        4.4.5 “专家+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技术对接机制
        4.4.6 “专家+龙头企业+经纪人+农户”技术对接机制
        4.4.7 小结
5 基于泰安市天泽农业科技园的案例分析
    5.1 园区发展概况介绍
        5.1.1 基础建设方面
        5.1.2 产业项目建设方面
    5.2 园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5.2.1 园区科研组织体系建设
        5.2.2 园区专家队伍建设
        5.2.3 园区产学研及示范、辐射、带动体系建设
    5.3 取得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5.3.1 主要成果
        5.3.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5.4 天泽农业科技园专家大院技术对接机制的构建
        5.4.1 专家大院组织结构
        5.4.2 “专家+ 企业+基地+农业中介组织+农户”技术对接机制的运行程序
        5.4.3 “专家+企业+基地+农业中介组织+农户”技术对接机制的特征
        5.4.4 新技术对接模式下所承担科技项目的预期成效
        5.4.5 推进天泽农业科技园专家大院建设的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9)崇高与平凡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日常生活研究(1912-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方鸿渐们”的日常生活
    二 研究缘起
    三 研究价值
    四 研究现状述评
    五 研究方法及资料说明
    六 概念界定与理论参照
第一章 大学教师:一个新群体的崛起
    第一节 时局变幻中的大学教师角色
        一 生存环境变迁:从大学堂到大学
        二 学者探寻:从教学 研究者到推广者
    第二节 大学教师的群体概况综览
        一 大学发展与大学教师群体壮大
        二 校际、地区、院际分布
        三 家庭背景、教育程度、职称分布
        四 籍贯、性别和年龄分布
        五 专、兼任分布
    第三节 大学教师的聘任及升级活动
        一 由松到紧:宏观层面的聘任规范
        二 各自为政:中观层面的校别调整
        三 授予聘书:微观层面的聘任活动
        四 循序渐进:大学教师的职称进级
第二章 文化生活:高深学问终为伴
    第一节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
        一 规矩方圆: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
        二 教室之内:“黑白生活”拉开帷幕
        三 赴外考察:深入实践的参观教学
        四 择师运动:正常教学生活的挑战
    第二节 学术研究:高深学问的追寻
        一 依托书籍:相忘于理论之内研究
        二 实验室:动手操作之中求真知
        三 调查实证:读书不实践,仿佛昙花现
        四 留学休假:远离于本土之外拓展
    第三节 社会推广:致力于改善民智和民力
        一 拥抱社会:大学教师社会推广现场还原
        二 多重获利:大学教师社会推广的意义
第三章 经济生活:仓廪实而知礼节
    第一节 收入情况:大学教师经济生活的维系
        一 薪酬:各级各类教师所得有异
        二 福利:薪酬之外的间接性回报
        三 纵横比较:大学教师收入水平考量
    第二节 索不完的薪饷:艰难时局下的奋力争取
        一 集体行动:索薪正在进行时
        二 对于索薪:大家有话说
        三 点面关系:索薪不仅是索薪
    第三节 “跑街式生活”:第二生存空间的拓展
        一 政府和大学对大学教师“跑街”的态度
        二 大学教师“跑街式生活”的群像素描
        三 大学教师“跑街式生活”之针砭
第四章 食衣住行:消费生活的基本运转
    第一节 食:张先豆腐马先汤
        一 食在学校:学校提供的饮食服务
        二 学校外围的居家饮食或“下馆子”
        三 大学教师中的美食家和招牌菜
    第二节 衣:蓝布衫故事和马夹教授
        一 大学男教师:中西服饰杂糅
        二 大学女教师:旗袍一枝独秀
    第三节 住:安得广厦千万间,教师俱欢颜
        一 校内:大学教职员住宅和宿舍
        二 校外:租赁住宅呈集聚分布
    第四节 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一 黄包车:人力助力下的便捷
        二 校车:学校配备的出行工具
        三 汽车:便捷和身份的双重象征
        四 火车 轮船 飞机上的长途跋涉
第五章 日常交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第一节 基于校外空间的私人交往
        一 制度——非制度:家庭空间内的交往
        二 鸿雁传书:文字 声音符号的互动
        三 结伴出行:交往和领略美景并行
    第二节 基于学校空间的同事交往
        一 共同体:校务会议平台的工作交往
        二 运动 聚餐 俱乐部:健身联谊两不误
        三 教员休息室:教学空隙的闲聊 交往
    第三节 学术 精神坐标:与大学生的交往
        一 课余交往:解决学生困惑的良方
        二 联谊活动:师生情谊融合的纽带
        三 导师制:学业 生活交往的平台
第六章 爱情、婚姻、家庭:叫我如何不想他
    第一节 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爱情和婚姻
        一 遵循传统,旧式婚姻的守弃
        二 爱神眷顾,渐生情愫相结合
        三 昔日师生,芙蓉帐里成夫妻
    第二节 近代大学教师的家庭生活
        一 大学教师家庭结构的静态呈现
        二 大学教师家庭生活的动态图景
        三 与家人共享其乐融融休闲时光
第七章 思考与评价:特点、与社会变迁及启示
    第一节 近代大学教师日常生活的特点
        一 大学教师日常生活的一般性
        二 大学教师日常生活的特殊性
    第二节 近代大学教师日常生活与社会变迁
        一 社会变迁推动大学教师日常生活微适
        二 大学教师日常生活反作用社会变迁
    第三节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日常生活的启示
        一 关注日常生活,明确大学教师“生活人”角色
        二 秉持教—研—推,提升文化生活的基线
        三 调整薪酬津贴,保障经济生活良性稳健运行
        四 肯定主体间性,深化日常交往形式及共同体
        五 积极调节和理解,提升婚姻 家庭生活质量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10)新疆兵团四师六十九团香料产业化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化
        2.1.2 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规模经济理论
        2.2.2 社会分工与协作理论
        2.2.3 交易费用理论
        2.2.4 产业组织理论
3 兵团四师六十九团香料产业化现状
    3.1 兵团四师六十九团香料产业发展现状
        3.1.1 新疆建设兵团发展的历史背景
        3.1.2 农四师六十九团发展现状
        3.1.3 农四师六十九团香料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2 兵团四师六十九团香料产业经营模式
        3.2.1 分散小规模农户
        3.2.2 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
        3.2.3 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农户
        3.2.4 六十九团香料产业经营模式特点
    3.3 兵团四师六十九团香料产业经营模式分析
        3.3.1 六十九团香料产业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4 案例分析—伊犁香极地香料有限责任公司香料产业化模式研究
    4.1 伊犁香极地香料有限责任公司介绍
    4.2 伊犁香极地香料有限责任公司香料产业化模式分析
        4.2.1 香极地公司香料产业化模式的组织形式
        4.2.2 香极地公司香料产业化模式的运行机制
        4.2.3 香极地公司香料产业化模式的收益
    4.3 伊犁香极地香料有限责任公司实施香料产业化模式的经验与教训
        4.3.1 香极地公司实施香料产业化模式的经验
        4.3.2 香极地公司实施香料产业化模式的教训
5 兵团四师六十九团农业香料产业化模式完善
    5.1 完善原则
        5.1.1 适应性原则
        5.1.2 有效性原则
        5.1.3 循序渐进原则
        5.1.4 市场主导、政府推进原则
    5.2 主要措施
        5.2.1 与时俱进,提高市场化意识
        5.2.2 组建农业企业
        5.2.3 延伸产业链条
        5.2.4 发展生态型香料产业
        5.2.5 加强品牌建设
6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上海珍禽种苗价格行情(论文参考文献)

  • [1]都江堰市森林资源价值开发研究[D]. 张博异.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1)
  • [2]不同养鹅模式成本收益分析 ——以江苏种草养鹅和全价料养鹅为例[D]. 吴敏.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3]句容市苗木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史云光.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8)
  • [4]福建省家禽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A].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7
  • [5]家禽H7N9流感的防控措施[J]. 赵兹瞧,赵长东.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06)
  • [6]宋代主要园林论述研究[D]. 张鹏.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4)
  • [7]永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方勇.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3)
  • [8]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及推广模式研究 ——以泰安市天泽农业科技园为例[D]. 安森用.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4)
  • [9]崇高与平凡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日常生活研究(1912-1937)[D]. 李艳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1)
  • [10]新疆兵团四师六十九团香料产业化模式研究[D]. 许言实.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上海珍禽苗木报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