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手段的财税管理

论经济手段的财税管理

一、谈用经济手段管理财税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马浩[1](2021)在《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蚌埠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更好的发挥税收调控经济的作用,国家税务总局围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减税降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主题陆续下发了一系列的税收政策文件,留抵税额退税政策也在近三年税收政策中屡屡涉及。留抵税额,是指纳税人当前属期的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而导致存在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一般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在购买环节所承担增值税额,而销项税额则是指纳税人在销售额环节所承担的增值税。会有很多原因导致留抵税额的产生,例如初创期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较大、企业因为多档税率导致的税率倒挂等等。对于留抵税额,我国长期以来均采取留抵挂账的方式,待企业后期慢慢消化,即使近几年出台了相关的留抵退税税收政策,也在政策规定中增加了诸多的限制,没有能充分发挥增值税特有的调控经济的作用。但是从国外国家税收政策来看,大多数国家均采取留抵退税政策。深化增值税改革持续推进,重大改革蹄急步稳,重磅利好频频推出,惠及广大纳税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但是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确与深化增值税改革的步伐脱钩,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的完善,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充分发挥税收调节静的职能作用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紧紧围绕完善留抵退税制度这一问题开展研究,第一部分阐述了留抵退税制度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围绕着国内外留抵退税制度研究现状,结合国内外文献,初步归纳总结出增值税、留抵税额以及留抵退税的概念、目标以及内容等,并重点分析留抵退税制度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等;第二部分是以蚌埠市近三年留抵退税情况为例,并结合近三年相关企业留抵退税效应分析,概述我国现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现状及实施效应,概述我国现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最后,通过对国外先进留抵退税制度经验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通过完善留抵退税政策、优化税收征管规范、提升基层政策执行力等方面完善留抵退税制度,以期达到更好的发挥税收调结经济的职能作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钱进[2](2021)在《富宁县田蓬镇垃圾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自2015年11月27日开始脱贫攻坚战,截至到今日已经取得重大的成果。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伴随着经济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的总量日益增大且成分也在日趋复杂。加之农村地区农民的环保觉悟不高、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环境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和生产生活结构的不合理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下,造成农村“垃圾围村”的现象出现。因此党和国家进一步重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整治,各地方政府在现行政策条件下积极推进垃圾治理,但农村垃圾治理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通过分析农村垃圾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问题导向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用分析边境乡镇的垃圾治理这一细小的基础环节,以小见大突出展现边境乡镇农村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用以解决问题,从理论层面和概念层面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为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本文主要对边境农村的垃圾治理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前往云南省富宁县田蓬镇及其所属行政村进行多次实地调研,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从田蓬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了解生产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相关的管理条例和治理行动实施情况,并获取政府在垃圾治理的资金筹措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料,同时在集镇上观察集镇收集和处理垃圾的过程,访谈集镇上的居民了解其对垃圾治理的看法;二是,与村干部进行沟通了解村内垃圾收集和处理情况,然后实地观察村内的基础设施使用情况和农民日常生活处理垃圾的方法和过程;三是,进入大石板和老厂两个行政村的农户家中进行垃圾处理方法和习惯的访谈,通过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活动之后,归纳和阐释出田蓬镇垃圾治理上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最后通过对国内乡镇垃圾治理先进的经验进行总结,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下为田蓬镇垃圾治理问题提供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助力田蓬镇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并且也为别的边境乡镇的乡村振兴和人居环整治行动提供一个参照对象,希望它们也能够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环境治理,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成功,同时边境农村作为我国和邻国交界,做好垃圾治理提升当地的生活环境,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彰显了我国国力的强盛,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稳定和谐,维护我国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

白亚妮[3](2021)在《山西省矿山生态补偿实践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山西省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矿产资源开发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区域的进步,但同时不合理的资源开采方式也对山西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空气、水系、土壤、植被等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资源储量下降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自山西省被列为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的试点以来,陆续出台了多项煤炭产业政策,将区域转型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真正开始重视矿山生态补偿,将矿山生态补偿理论付诸实践。本文运用生态补偿相关理论,研究了自2007年以来山西省矿山生态补偿政策实践活动,并对补偿绩效进行评价分析。首先,从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出发,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其次对山西省矿山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从资源补偿、环境补偿以及区域补偿三个角度出发梳理山西省现有的生态补偿政策,并对目前的补偿机制和补偿模式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对山西省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工程和孝义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工程来进一步说明山西省的矿山生态补偿政策落实情况,同时对山西省在矿山生态补偿中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评价体系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再次根据矿山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分析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资源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选取评价指标,从而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指标权重和绩效指数进行分析,最后就山西省在执行矿山生态补偿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山西省矿山生态补偿成效显着,区域补偿对于产业结构改善最为明显;对矿山生态补偿效果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为资源税、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以及政府性基金收入;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后的生态补偿绩效明显大于实施前,理清税费关系对矿山生态补偿至关重要。同时针对山西省在矿山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对矿山生态补偿政策研究,建立补偿绩效评价制度,推进市场化补偿,从而提高生态补偿绩效。

毕李丹妮[4](2021)在《中国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变迁与走向 ——基于政策文本分析》文中认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质量问题也越发突出。有很多质量问题只有在工程交付使用后的一段时间内才会逐渐显现,且出现质量问题后参建单位之间往往会相互推诿,责任难以确定,使得问题无法得到较快、较好的解决,建设工程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所遭受的损失难以得到相应的赔偿,权益得不到有效、合理、及时的保障。因此,亟需引入新的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机制以解决中国严峻的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根据国际先进经验,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完善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工程质量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经济手段。法国是最早开展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国家,也是发展最成熟的国家之一。随后,西班牙、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也逐步引入借鉴法国的运作机制,并结合国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早在20世纪末期,中国就开始关注建设工程质量保险;从2000年起,陆续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试点工作。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和尝试,中国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中国的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尚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能够找到的研究资料非常有限,实践经验就更加缺乏,因此论文试图基于政策文本来对制度的变迁与走向进行探索。在概念界定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搜集整理了2000-2019年中国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相关的文件,从政策文本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两个大方面展开研究:在形式特征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相关政策文本的时间分布、区域分布、发文主体、文种类型、政策主题等形式特征进行分析;在内容特征上,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相关政策文本的内容进行详细剖析。通过对二十年间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梳理发现,在经过几个阶段的探索和发展之后,中国的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内容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局部地区的试点已经卓有成效,北京、上海等地的制度框架已初步搭建起来,但是还有地区仍处于试点起步阶段或制度空白状态;制度内容多以计划为主,近几年专门的地区性实施细则开始增多,但实质性内容仍然稍显不足,也一直缺乏更为具体的专项制度和立法。中国的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仍需完善,相关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深化。

李昂臻,龚道孝,王丽红,邵丹娜,刘兆瀛,凌云飞,姚越[5](2021)在《关于我国城市节水激励政策的思考》文中认为节水型城市激励机制是指用政策引导、经济措施推动城市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对于促进我国城市节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节水型城市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和管理原则,系统梳理了国内城市节水激励政策的发展现状,通过探讨国外城市节水激励政策和措施的经验和做法,思考我国构建节水型城市激励机制的主要目标和途径,为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贺佳[6](2020)在《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技决定国力,科技改变国运。在现代经济体系下,企业是一个国家的创新主体,而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科技竞争力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在诸如高速铁路、航天航空、生物工程等领域,中国企业的科技竞争力水平已经居于世界前列。然而,这些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总体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为高端芯片、光刻机、高端精密制造设备、航空发动机、精密数控机床等前沿高端技术的研发和装备制造方面,也表现在高新技术在企业生产的应用方面。基于科技投入的风险特征,为了促进企业加快科技竞争力的发展,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包括税收优惠在内的减税措施。毫无疑问,这些措施对提升企业科技竞争力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作用的程度如何?如何更加合理地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国家财政收支的一个重要因素,又需要注意怎样把握和其他财政政策相协调的关系?特别是面对目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和国内人口老龄化、城乡发展不平衡、民生需求持续高压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经济下行压力、财政刚性支出增加、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财政赤字率攀升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如何让必要的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产生出更加有效的成果,这对于提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竞争力,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对其他行业税收优惠政策亦具有参考价值。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计量分析法对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总体上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竞争力的提高,但是仍有部分优惠措施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此外,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还有可能造成非税收入的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和市场的分割。所以,应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以税收优惠法定、公平效率兼顾、循序渐进为原则,完善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辅之以相关的配套措施。主要内容和结论为:(1)理论分析。以税收调节理论、创新理论、外部效应理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论等相关理论以依据,阐述了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提高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此外,还分析了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在科技投入方面,利用预算约束线、等产量线、劳动供给曲线、劳动需求曲线的变动,发现税收优惠能够增加企业科技投入;在科技产出方面,以拉姆齐经济增长模型为框架,引入政府税收要素,通过数理推导,得出企业的平均税率与资本的边际产出的关系和企业的平均税率与劳动的边际产出的关系。可以看到,税收优惠能够增加企业科技产出。(2)评价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与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首先,从总体发展状况、整体实力、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支撑等方面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整体上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诸如研发效率不高、地区之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其次,梳理了提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竞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企业的生命周期对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得出的结果是: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中适合实证分析的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减按低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同时,税收优惠政策呈现以税务规章为主、多元化、直接优惠多等特点。(3)实证分析税收优惠政策提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竞争力的效应。利用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分别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支撑、科技转化效率这四个方面,使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税收优惠政策对提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竞争力的效应。此外,在模型中引入特性变量,从企业所有权性质、企业创新意愿、企业所在地理位置、企业金融约束这四个方面,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的异质性对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企业科技竞争力的提高。从具体的效应来说,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科技投入的促进效应最强,然后依次为科技支撑促进效应、科技转化促进效应、科技产出促进效应。从具体的税收优惠措施来看,研发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的促进效应较强,减按低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的促进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此外,税收优惠政策对国有、创新意愿强、东部地区、金融约束小的企业的促进效应更加明显。(4)阐述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税收优惠政策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主动让渡,固然能够激励或保护受惠人更好地实施其正常的经济活动,从宏观上来说,也有利于实现经济和社会长远的发展目标。但是,就某一特定时期而言,政府的减税措施必然会对财政收支平衡以及市场运行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还应当阐述在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时,需要处理好与税收相关的其他经济问题。使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固定效应静态面板模型、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税收优惠政策与非税收入、地方政府债务、公共支出效率、市场分割的关系。研究表明,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会促进非税收入的增长、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公共支出效率的提升、市场分割程度的加剧。(5)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以税收优惠法定、效率与公平兼顾、循序渐进为原则,提出相关的具体建议,包括:加大研发加计扣除优惠力度、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考虑高新技术企业的异质性。同时,为了避免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造成的经济方面的其他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关配套政策,包括: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加强地方债务管理、进一步提高政府支出效率、促进市场融合。论文的创新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分析了税收优惠政策影响企业科技竞争力的机理,税收政策通过影响预算约束线、劳动供给曲线、劳动需求曲线的变动,得出税收优惠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影响,以拉姆齐经济增长模型为框架,引入政府税收要素,通过数理推导,得出税收优惠对企业科技产出的影响;其二,分析了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差异性,考虑了税收优惠政策效应在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创新意愿、所在地理位置、金融约束等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性是通过在模型中引入特征变量而体现的,并没有采用分组回归的方式;其三,系统思考了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时所面临的其他经济问题,该项研究不仅分析了税收优惠政策在提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竞争力的效应,同时还分析了税收优惠政策对政府的非税收入、地方政府债务、公共支出效率、市场分割的影响,有助于丰富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理论;其四,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参考以往的研究并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自身特点,构建了本文的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同时,使用熵权法对各个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

黄赟[7](2020)在《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往粗放式发展的经济模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断,人们对高质量环境的需求日益紧迫。十九大以来,我国处于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政府不断提高对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但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环境污染减排问题仅依靠市场机制难以解决,因此,在处理环境污染问题上,政府力量不可或缺。采用经济手段是国际公认的解决环境有关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我国财政部于2007年设立环境保护支出科目,专项用于环境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因此,研究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的影响,对于政府优化环保财政支出规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有效作用,以促进环境污染减排并提高环境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从我国的环境问题入手,提出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其次,从环保财政支出与环境污染减排的理论出发,研究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接着,采用2007-2017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验证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的直接作用为正。环保财政支出对工业废水、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PM2.5这四种污染物减排均有显着的正向的直接作用。(2)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的间接作用随污染物的不同而不同。具体来说,财政环保支出对工业废水、二氧化碳和PM2.5减排的间接作用为负,对二氧化硫减排的间接作用为正。(3)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的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总效应为正。(4)环保财政支出与三种污染物存在明显的单门槛效应。具体得出,当环保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处于0.011与0.012之间时,环保财政支出对工业废水、二氧化硫和PM2.5减排的效果均显着。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例如,加大环保财政支出的力度、优化环保财政支出的结构、强化环保财政支出资金的监管和加强环保技术研发。

华清君[8](2020)在《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文中认为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国家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国家财经治理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从各个时期的国情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彰显了非凡的国家财经治理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国家财经治理思想。陈云的财经治理能力首先源于青少年时期他在苏南勤勉忙碌的商业氛围和上海浓郁发达的商业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的深刻影响,此后经过长期反复踏实的财经理论学习与钻研,他的财经理论功底不断得以增强、深化和升华。这使他在长期的财经领导工作中,能够把自己财经方面的超凡天赋与财经科学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以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主要的实践参照和理论思考,以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为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运用,从而在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重大决策实践过程中,在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开展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制订、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在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他常常临危受命,并总是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使国家和人民转危为安。研究陈云同志国家财经治理的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其间显现着鲜明独特的思想脉络,主要可以概括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等六个方面。陈云关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着眼于从上层建筑角度发挥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激励作用,从生产关系角度发挥利益攸关方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动创造作用,从资源配置角度发挥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引领作用,从再生产过程角度发挥各环节促进生产发展的导向联动作用。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明确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以及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应当构建的体制机制,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核心和目的,也是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所围绕的核心和目的,旨在阐明发展依靠什么,如何激发活力,而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是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服务的。陈云关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的思想,着眼于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基本路径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脉络和主线,旨在阐明经济如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对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以及对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对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陈云关于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维护理性的计划执行控制。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精髓和动力,旨在阐明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如何组织,应当怎样配置,是对如何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而在资源配置上作出的制度安排。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服从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服务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思想,决定着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陈云关于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的思想,着眼于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运用政策工具稳定市场物价,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动态监控与理性校正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关于对经济运行实行休养和调理的机制,是诊治手段,旨在阐明如何监控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如何回归理性,因而是对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其他分支思想的再运用。陈云关于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的思想,要求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要求,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始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力量源泉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支柱和载体,旨在阐明治理活动的根本依靠是什么,如何形成长久的依靠,因此是践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个思想分支的主体力量,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最能动最根本的部分,是保证思想正确执行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根本依靠。陈云关于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的思想,要求把有利于人民、满足人民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中坚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因此是解决干部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根基和活的灵魂,旨在阐明治理思想的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方法论基础。陈云财经治理实践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始终保持积极而又稳妥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规律和财经理论,不因顺境而冲动,也不因困难而气馁,始终把握好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和安全稳定,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在根本上是由他的治理思想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就是在财经治国中始终坚持风险思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陈云财经治理的思想与实践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妥善处理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更好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双轮联动,避免陷入改革和市场经济治理中的形而上学。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发端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并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作用于以发展对人民有利的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标、以克服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相关思想对于今天的财经治理实践仍有着指导意义,必然为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而令其焕发出新的思想魅力。

刘运佳[9](2020)在《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发严峻。过去一直充当保护环境重要角色的排污收费制度,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起到的环境保护作用在逐渐减小。随着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税法》)的正式施行,我国开始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来替代排污费,以期解决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环境保护税法》的施行是我国特定阶段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税制改革举措,为环境保护税征收提供了统一的法律保障,宣告我国的绿色税制已日趋完善。《环境保护税法》施行后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扩大我国税收的同时,环境污染状况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作为脱胎于我国先前排污收费制度的《环境保护税法》,其实施的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完善。本文从环境保护税的法律界定及我国环境保护税法立法过程的梳理入手,一方面通过对比研究环境保护税与排污费制度的内容,分析出《环境保护税法》的优势及其实施的必要性,进而对《环境保护税法》的内在特性有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客观数据评析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基本要素的分析,将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问题深度剖析并一一细化,如税务部门与生态环境部门如何协调税收工作的问题;税收优惠政策对纳税人激励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征收范围过于狭窄的问题;环境保护税费混乱共存的问题;环境保护税税额标准和计税依据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借鉴国外环境保护税法律制度实施中的成熟经验以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的建议,如在征收范围问题上提出扩大纳税主体范围及应税污染物范围的建议;在税收优惠政策问题上提出细化税收优惠政策内容、明确税收激励重点产业以及增加税收优惠政策方式的建议;在环境保护税费共存问题上提出厘清税费混乱关系,使税费功能互补的建议;在税收征收管理问题上提出明确各部门职责、具体部门间协作方式以及增加征管工作监督内容的建议等。通过这些建议的提出,以期解决《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使其法律效果得到充分发挥,更大程度上实现保护环境与治理污染的目的。

吴筱娅[10](2020)在《环保税实施的影响及完善措施研究 ——以长沙市为例》文中指出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和发展方式,也是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8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环保税,以取代过去的使用多年的“排污费”的征收。这一新的税收政策在全国实施后对地区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使得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逐步淘汰,而且还会促进企业进行绿色产业化转型。文章以长沙市为例,对2018年以来这一新的税制实施的基本情况、影响进行了详细梳理,同时着重剖析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环保税税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和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从税务部门、环保部门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关于法律、税收等方面的应对对策建议。文章认为:环保税税制改革解决了排污收费制度在环境治理上的一些弊端,在环境治理、征收管理机制、企业技术创新和竞争力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有利影响。但目前环保税的开征只是排污收费制度的“政策平移”,改革并不深入,影响环保税治理环境问题的作用,其原因在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政府部门之间协作不畅。同时,目前处于税改的初期阶段,尚未形成独立的环保税体系。“高要求、低配置”决定了环保税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了充分发挥环保税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优势,提高环保税政策实施的效率,深化环保税税制改革,提出了完善环保税法法律法规,健全税收征管机制,增加环保建设投入,推进产业升级,建立环保专项资金制度,加强宣传辅导等建议措施。

二、谈用经济手段管理财税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用经济手段管理财税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蚌埠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访谈调研法
        四、对比研究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本文的创新点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增值税
        二、留抵退税
    第二节 留抵退税相关理论基础
        一、补偿税收政策理论
        二、供给学派减税理论
        三、凯恩斯学派的减税理论
        四、税收激励理论
        五、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
第三章 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现状—以蚌埠市为例
    第一节 留抵退税政策规定的发展改革历程概述
        一、试点前留抵税额的处理方式
        二、留抵退税政策的试点推行
    第二节 蚌埠市留抵退税政策实施现状
        一、蚌埠市税务系统执行的留抵退税流程
        二、蚌埠市留抵退税政策落实整体情况
        三、留抵退税案例分析
第四章 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第一节 留抵退税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
        二、留抵退税制度覆盖面低
        三、退税条件设置比较苛刻
    第二节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征管层面存在的问题
        一、留抵退税流程设置复杂
        二、留抵退税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脱节
        三、地方财政压力导致留抵退税政策落实中存在打折扣的现象
    第三节 落实留抵退税制度基层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税款的入库主体和税款的负担主体不一致
        二、税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第五章 国外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增值税留抵退税情况概述
    第二节 国外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对我国制度完善的借鉴
        一、降低留抵退税的条件限制
        二、缩短留抵退税的时间
        三、增加事后管理
第六章 完善我国留抵退税制度的建议
    第一节 税收制度层面的建议
        一、构建税收法律体系
        二、完善留抵退税政策
        三、构建留抵退税制度的蓝图
    第二节 税收征管层面的建议
        一、加强事前管理
        二、优化留抵退税流程
        三、加强留抵退税的后续管理
        四、优化留抵退税负担机制
    第三节 优化基层运行机制
        一、提升纳税服务质效
        二、提升税务人员素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富宁县田蓬镇垃圾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边境乡镇政府的定义及特点
        一、乡镇政府特点
        二、农村环境治理的定义
        三、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的定义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公共治理理论
        二、公共物品理论
        三、多中心治理理论
第二章 田蓬镇农村垃圾治理现状
    第一节 田蓬镇农村现状
    第二节 田蓬镇农村垃圾治理现状
    第三节 田蓬镇农村垃圾治理相关措施
第三章 田蓬镇农村垃圾治理中主要问题
    第一节 治理的参与主体单一
    第二节 治理的管理体制不全
    第三节 治理的监管机制缺失
    第四节 治理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第五节 治理中农民环保意识薄弱
第四章 田蓬镇农村垃圾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治理的参与主体多元性不足
        一、政府角度
        二、企业和非政府组织角度
        三、农民角度
    第二节 治理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缺失
        一、环保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二、环保的政府管理体制缺失
    第三节 治理的监管机制缺失和专职人员的缺乏
        一、长效的环境监管机制缺失
        二、环保的专职人员的缺乏
    第四节 治理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一、治理的财政资金来源单一
        二、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资金投入不足
    第五节 政府宣传教育不到位
        一、宣传教育的难度大
        二、宣传内容匮乏和手段单一
    第六节 农民生产生活理念和方式的问题
        一、农村的社会资本流失
        二、农民思想观念的落后
第五章 田蓬镇农村垃圾多元治理的路径探索
    第一节 宏观条件下加强乡镇政府对农村垃圾治理能力
        一、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依规治理
        二、转变发展理念明确主体身份
        三、引入市场机制增强多元治理
        四、积极筹措资金提高治理能力
    第二节 微观条件下促进乡镇政府垃圾治理能力提升
        一、完善乡镇建设蓝图改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加块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学技术发展
        三、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监管力度
        四、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第三节 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
        一、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提升公共意识
        二、拓宽参与沟通渠道提升农民参与积极性
        三、明确村委会作用创新垃圾治理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山西省矿山生态补偿实践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生态补偿内涵
        1.2.2 补偿实践
        1.2.3 补偿标准
        1.2.4 补偿绩效评价
        1.2.5 综合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基本结构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
第2章 矿山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矿山生态补偿概念
    2.2 矿山生态补偿经济学理论
        2.2.1 矿产资源耗竭性理论
        2.2.2 生态环境价值理论
        2.2.3 外部性理论
        2.2.4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2.5 公共物品理论
    2.3 矿山生态补偿原则
        2.3.1 环境责任原则
        2.3.2 时序性原则
        2.3.3 新旧分治原则
    2.4 生态补偿类型
        2.4.1 资源补偿
        2.4.2 环境补偿
        2.4.3 区域补偿
    2.5 生态补偿模式
        2.5.1 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
        2.5.2 市场主导的生态补偿
        2.5.3 准市场化的生态补偿
    2.6 补偿绩效评价模型
    2.7 小结
第3章 山西省矿山生态补偿实践
    3.1 配套政策
        3.1.1 资源政策
        3.1.2 环保政策
        3.1.3 区域发展政策
    3.2 补偿机制
        3.2.1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3.2.2 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
        3.2.3 完善政府监督惩罚机制
    3.3 重点工程
        3.3.1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
        3.3.2 孝义经济开发区建设工程
    3.4 生态补偿评价体系
    3.5 小结
第4章 山西省矿山生态补偿绩效评价及结果分析
    4.1 矿山生态补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 数据来源及评价方法
        4.2.1 数据来源
        4.2.2 熵权TOPSIS法
    4.3 矿山生态补偿绩效评价
        4.3.1 指标权重分析
        4.3.2 绩效评价
    4.4 小结
第5章 推进山西省矿山生态补偿的相关对策建议
    5.1 强化矿山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5.2 建立矿山生态补偿绩效评价制度
    5.3 推进生态补偿模式市场化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4)中国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变迁与走向 ——基于政策文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背景
        1.2.1 中国建设工程质量现状
        1.2.2 国外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发展
        1.2.3 中国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发展
        1.2.4 发展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意义
    1.3 研究问题及目的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价值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关于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研究
        1.5.2 政策文本分析研究现状
        1.5.3 研究评述
    1.6 篇章结构安排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建设工程质量保险概念
        2.1.1 建设工程质量风险
        2.1.2 建设工程质量保险
    2.2 政策文本分析方法
        2.2.1 概念界定
        2.2.2 政策文本分析方法的分类
        2.2.3 政策文本分析方法的应用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外部性
        2.3.2 信息不对称
        2.3.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2.3.4 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数理基础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范围
    3.2 研究思路
    3.3 主要研究方法
    3.4 样本选择
    3.5 政策文本编码分类
        3.5.1 政策文本的分类和整理
        3.5.2 政策文本编码体系
第四章 中国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形式特征分析
    4.1 政策文本的时间分布与制度变迁分析
    4.2 政策文本的区域分布
    4.3 政策文本的发文主体
        4.3.1 全国层面政策文本的发文主体
        4.3.2 区域层面政策文本的发文主体
    4.4 政策文本的文种类型
    4.5 政策文本的主题分析
    4.6 形式特征总结
第五章 中国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内容特征分析
    5.1 政策内容概况
    5.2 纵向比较分析——以上海为例
        5.1.1 文本内容比较分析
        5.1.2 上海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5.3 横向比较分析
    5.4 内容特征总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对策和建议
        6.2.1 健全法律法规
        6.2.2 扩大试点范围
        6.2.3 完善配套机制
        6.2.4 培养专业人才
    6.3 贡献和不足
        6.3.1 研究可能的贡献
        6.3.2 存在的不足
    6.4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关于我国城市节水激励政策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节水型城市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 国内城市节水激励政策的发展沿革
3 国外城市节水激励措施与启示
    3.1 多元化的保障措施及管理模式
    3.2 借助经济杠杆调动节水行为
    3.3 拓宽城市节水投融资渠道
4 节水型城市激励机制构建的几点思考
    4.1 构建节水型城市激励机制的主要目标
    4.2 构建节水型城市激励机制的主要途径
        4.2.1 构建公私领域的契约合作机制,创新城镇节水投融资机制
        4.2.2 财政支持与税收优惠并举,构建有利于节水的投融资环境
        4.2.3 完善价格调节机制,建立有效的城市节水激励机制
5 结语

(6)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2.3 研究方法
    1.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减税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2.1.2 减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
        2.1.3 减税政策促进科技竞争力提升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减税政策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研究
        2.2.2 提升创新能力的税收优惠政策的研究
        2.2.3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研究
        2.2.4 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3.1 相关概念
        3.1.1 税收优惠
        3.1.2 高新技术产业
    3.2 理论基础
        3.2.1 税收调节理论
        3.2.2 创新理论
        3.2.3 外部效应理论
        3.2.4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论
    3.3 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机理
        3.3.1 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的影响机理分析
        3.3.2 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出的影响机理分析
        3.3.3 小结
第四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现状评价
    4.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4.1.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
        4.1.2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结构
        4.1.3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4.1.4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4.2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整体实力评价
        4.2.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状况
        4.2.2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状况
    4.3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投入的现状评价
        4.3.1 中国高新技术研发经费投入
        4.3.2 中国科研人员队伍
    4.4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产出的现状评价
        4.4.1 专利申请数量
        4.4.2 产品产值
    4.5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支撑评价
        4.5.1 固定资产投入
        4.5.2 高新技术研究平台
    4.6 支持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及特点
        4.6.1 企业初创期的税收优惠政策
        4.6.2 企业成长期的税收优惠政策
        4.6.3 企业成熟期的税收优惠政策
        4.6.4 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的特点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税收优惠政策提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竞争力实证分析
    5.1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及权重计算
        5.1.1 评价指标的确定
        5.1.2 指标权重的计算
    5.2 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效应分析
        5.2.1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5.2.2 数据来源、描述性统计与多重共线性问题
        5.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2.4 稳健性分析
    5.3 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产出效应分析
        5.3.1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5.3.2 数据来源、描述性统计与多重共线性问题
        5.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4 稳健性分析
    5.4 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支撑效应分析
        5.4.1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5.4.2 数据来源、描述性统计与多重共线性问题
        5.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4 稳健性分析
    5.5 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转化效率的效应分析
        5.5.1 科技转化效率的计算
        5.5.2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5.5.3 数据来源、描述性统计与多重共线性问题
        5.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5.5.5 稳健性分析
    5.6 实证分析主要结论的汇总
        5.6.1 对科技竞争力的效应汇总
        5.6.2 高新技术企业特性对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影响汇总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6.1 减税与非税收入的关系
        6.1.1 减税与非税收入的变化
        6.1.2 构建模型、变量解释、描述性统计
        6.1.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1.4 小结
    6.2 减税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
        6.2.1 减税对政府债务形成的影响
        6.2.2 政府债务的规模及风险
        6.2.3 模型构建、变量解释、数据说明
        6.2.4 实证分析
        6.2.5 小结
    6.3 减税与政府公共支出效率的关系
        6.3.1 减税对政府公共支出效率的影响
        6.3.2 政府公共支出效率的现状
        6.3.3 模型构建、变量解释与数据说明
        6.3.4 实证分析
        6.3.5 小结
    6.4 减税与市场分割的关系
        6.4.1 减税对市场分割形成的影响
        6.4.2 市场分割的现状
        6.4.3 模型构建、变量解释与数据说明
        6.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5 小结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基本结论
        7.1.1 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竞争力的提升
        7.1.2 部分税收优惠政策的效应并不十分理想
        7.1.3 税收优惠政策的效应具有差异性
        7.1.4 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会导致非税收入提高
        7.1.5 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会导致政府债务增加
        7.1.6 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会导致政府公共支出效率提升
        7.1.7 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会导致市场分割问题加剧
    7.2 政策建议
        7.2.1 总体目标与原则
        7.2.2 加大研发加计扣除优惠力度
        7.2.3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
        7.2.4 考虑高新技术企业的异质性
        7.2.5 加强非税收入管理
        7.2.6 加强地方债务管理
        7.2.7 进一步提高政府支出效率
        7.2.8 促进市场融合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内容框架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有关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2.2.2 有关环境污染减排的研究
        2.2.3 有关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的研究
    2.3 研究现状评述
    2.4 本章小结
3 环保财政支出与环境污染减排现状
    3.1 环保财政支出现状
        3.1.1 环保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
        3.1.2 环保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
        3.1.3 环保财政支出的结构
    3.2 环境污染减排的现状
    3.3 本章小结
4 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的影响机理
    4.1 概念界定
        4.1.1 环保财政支出
        4.1.2 环境污染减排
    4.2 影响机理
        4.2.1 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的直接作用
        4.2.2 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的间接作用
    4.3 本章小结
5 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影响的模型设定
    5.2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5.2.1 变量选择
        5.2.2 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5.3 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影响的面板回归检验
    5.4 研究假设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的门槛效应分析
    6.1 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的门槛模型设定
    6.2 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的门槛效应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政策建议
    7.1 加大环保财政支出的力度
    7.2 优化环保财政支出的结构
    7.3 强化环保财政资金的监管
    7.4 加强环保技术研发
8 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参与的工作

(8)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与发展过程
    一、相关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一) 国家治理
        (二) 国家财经治理
        (三) 陈云财经治理的特征
    二、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
        (一) 以马克思主义财经治理的思想和方法为根本指导
        (二) 以苏联社会主义财经管理模式为重要借鉴
        (三) 以西方经济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必要参考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 两次相对集中学习积淀了系统而深厚的理论功底
        (二) 边区和东北的理财经历开始了思想的萌芽
        (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项工作促进了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历程推进了思想的逐步成熟
        (五) 探索和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实践历程
    一、努力探求财经治理实践路径保证根据地自我供给
        (一) 打好与法币间的“货币战争”以稳定市场
        (二) 大力推进生产自救
        (三) 运用再分配手段治理经济困难
    二、成功运用财经治理综合手段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一) 建立财经治理的组织与制度框架
        (二)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恢复
        (三) 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应对困难局面
    三、充分调动财经治理制度力量稳步开展经济建设
        (一) 健全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经制度体系
        (二)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 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四) 用市场手段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问题
        (五) 在加快对外贸易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四、积极发挥财经治理思想作用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一) 对国民经济实行清醒地健康地调整
        (二) 改革完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 在改革中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体系
    一、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 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
        (一) 发挥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激励作用
        (二) 发挥利益攸关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能动创造作用
        (三) 发挥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引领作用
        (四) 发挥再生产各环节在促进生产发展中的导向联动作用
    二、财经治理的基本路径: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
        (一) 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
        (二) 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三) 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
        (四) 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
    三、财经治理的根本方法: 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
        (一) 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
        (二) 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
        (三) 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
        (四) 坚持计划全过程理性控制
    四、财经治理的诊治手段: 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
        (一) 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
        (二) 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
        (三) 运用政策工具治理市场物价
        (四)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
        (五) 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
    五、财经治理的依靠力量: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
        (一) 国家财经治理依靠大量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
        (二) 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
        (三) 严格干部的政治标准是国家财经治理的根本要求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财经治理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六、财经治理的方法论基础: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
        (一) 坚持有利于人民的价值理性
        (二) 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
        (三) 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策
第四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理论的基础
        (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 不同经济运行模式下的财经治理具有共同的目标与手段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丰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对国家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形象概括
        (一) 陈云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始终是关在“笼子”里的
        (二) 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调节
        (三) 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辩证关系
    三、为防范国家财经治理中的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思路
        (一) 防范颠覆性错误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
        (二) 坚持人民性和计划性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思想保障
        (三) 陈云财经治理哲学思想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有效方法
        (四)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物质基础
结语
    一、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紧扣各个时期关键问题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并服务于他所处的时代
    四、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服务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发表学术论文
    出版学术专着
    成果获奖情况
    主持科研项目
致谢

(9)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关于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的研究综述
        1.2.2 国内关于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3.3 跨学科研究法
        1.3.4 历史分析法
第二章 环境保护税与我国环境保护税立法
    2.1 环境保护税的法律界定
        2.1.1 环境保护税的概念和特征
        2.1.2 环境保护税与环境保护费(排污费)之比较
    2.2 我国环境保护税立法
        2.2.1 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律制度的形成过程
        2.2.2 制定实施《环境保护税法》的意义
        2.2.3 我国《环境保护税法》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 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现状和问题
    3.1 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现状
        3.1.1 我国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制度实施现状分析
        3.1.2 我国环境保护税优惠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3.1.3 环境保护税费共存现状分析
    3.2 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2.1 纳税主体和征税范围存在的问题
        3.2.2 环境保护税费共存问题
        3.2.3 税额标准和计税依据存在的问题
        3.2.4 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2.5 征收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的建议
    4.1 完善纳税主体和征税范围的建议
        4.1.1 扩大纳税主体范围
        4.1.2 扩大征税对象范围
    4.2 理清环境保护税费关系的建议
        4.2.1 促使税费功能互补
        4.2.2 逐步实现“以税代费”
    4.3 完善税额标准及计税依据
        4.3.1 完善税额标准
        4.3.2 完善计税依据
    4.4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建议
        4.4.1 明确税收激励重点产业
        4.4.2 增加税收优惠政策方式
    4.5 完善征收管理实施的建议
        4.5.1 明确征管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
        4.5.2 明确征管过程中部门间协作方式
        4.5.3 明确征收工作的监督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环保税实施的影响及完善措施研究 ——以长沙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排污费
        二、环保税
        三、费改税
    第二节 费改税的理论依据
        一、庇古税
        二、波特假说
        三、双重红利理论
第二章 长沙市环保税的实施情况分析
    第一节 长沙市环保税的实施进程分析
        一、长沙市排污费改税的筹备
        二、长沙市环保税征收管理情况
    第二节 长沙市环保税的实施结果分析
        一、长沙市环保税征收情况分析
        二、长沙市环保税税收构成统计分析
第三章 环保税实施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环保税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分析
        一、提高税务部门工作效率
        二、强化环保部门环保职能职责
        三、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
    第二节 环保税实施后的影响分析
        一、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三、增加企业环保成本投入
        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
第四章 环保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节 环保税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征税税率低、范围偏窄
        二、落实执行缺乏保障
        三、征收管理难度大
        四、税收用途不明确
        五、社会接受程度较低
    第二节 环保税实施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主体目标矛盾随环境背景变化发生改变
        二、环保税制度配套性较低
        三、环保税的征收专业性强
        四、财政收入分配政策不够完善
        五、社会宣传力度不够
第五章 完善环保税实施的配套政策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环保税法律法规
    第二节 完善税务监管配套机制
    第三节 增加环保建设投入
    第四节 建立环保专项资金制度
    第五节 加强环保税宣传与辅导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谈用经济手段管理财税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蚌埠市为例[D]. 马浩.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2]富宁县田蓬镇垃圾治理研究[D]. 钱进.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山西省矿山生态补偿实践及评价研究[D]. 白亚妮.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4]中国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变迁与走向 ——基于政策文本分析[D]. 毕李丹妮.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关于我国城市节水激励政策的思考[J]. 李昂臻,龚道孝,王丽红,邵丹娜,刘兆瀛,凌云飞,姚越. 给水排水, 2021(01)
  • [6]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D]. 贺佳. 河北大学, 2020(02)
  • [7]环保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减排的影响研究[D]. 黄赟.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8]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D]. 华清君. 扬州大学, 2020(04)
  • [9]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问题研究[D]. 刘运佳. 河北大学, 2020(08)
  • [10]环保税实施的影响及完善措施研究 ——以长沙市为例[D]. 吴筱娅.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论经济手段的财税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