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制定一个简单的初中数学复习大纲

尝试制定一个简单的初中数学复习大纲

一、試拟一个簡单的中学数学复习提綱(论文文献综述)

西峰山[1](2015)在《平面几何教学研究之研究 ——以《数学通报》(1951~1966)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主要利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依据教学论和课程论,把教学活动分成“教”和“学”两个维度,从每个维度的各个环节(即前期准备、内容分析、方法的选择、遵循的原则、计划与实施、评价与反思)对《数学通报》中的有关平面几何教学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我国建国初期15年间的平面几何教学特点及发展脉络。具体研究的过程中,首先,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数学通报》中文章的体现将该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即1951—1957,学习苏联时期;1958—1960,教育改革时期;1961—1966,自我完善时期。其次,对每一阶段从背景的概述、平面几何教学文章的总体特点及趋势和平面几何教学的特点及发展脉络等三个层次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背景概述主要对该阶段的数学教育政策和当时的教学大纲两个方面进行概述;平面几何教学文章的总体特点及趋势对该阶段发表的平面几何文章在总体文章中所占比重和对它的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平面几何教学的特点及发展脉络先从教学的六个环节对这些文章进行进一步分块统计,再对每一块(环节)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先对每环节进行类化,再深入探究)。通过上述研究得到建国初期平面几何教学的如下特点:1.教学准备:备学生方面,了解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并注意个体差异;备教材方面,选材注重数学在历史上的贡献;教师能力方面,主要是注重教育实习。当时为了提高备课质量,还注意到了集体备课方面的问题。2.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苏联时期受到苏联的影响,教材的选择和编排非常重视系统性和严密性;教学改革时期更注重与实际的结合;自我完善时期,意识到改革的极端性,教学内容方面在不损坏内容系统性的和适当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核心对教材进行筛选和精简。3.教学方法选择:当时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演示法、练习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因材施教等。练习法中有案例分析法和复习法;而案例分析法可分为定理的证明方法、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法等三种。4.教学原则:当时遵循的教学原则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性原则、顺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思想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启发式原则等。培养学生能力时初级阶段遵循直观性原则,有一定知识储备能力时再以启发式原则为主,并且教学过程中注意对这些知识与方法的即时巩固与练习,因此要用巩固性原则。5.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的目的从“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相结合的理念。1963年第一次通过大纲提出“三大能力”的培养。教材的编排方面:学习苏联时期主要侧重知识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育改革时期主要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自我完善时期主要围绕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进行编排。6.教学评价与反思:当时数学教育者们已经开始关注教学评价与反思,并组织发表了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章。通过分析《通报》上的文章可以了解到:当时已经关注到了教学的每个环节,即教前反思、教学内容的反思、有教学过程的反思(方法、设计、原则)等。

王光明[2](2005)在《数学教学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学效率不仅体现于学生掌握知识与学好当堂内容的近期学习效果上,还体现于学生获得发展的远期学习效果上,数学教学效率高低不取决于教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取决于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发展。教学效率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学生的时间投入方面,指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全身心、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2)在数学教学结果方面,指近期的学习效果——认知成绩与远期的学习效果——理性精神、效率意识、良好认知结构和数学学习能力。教学效率是相对概念。同样的学习效果,学生用时间较少,则教学效率高:同样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好而且多样,则教学效率高。 数学教学效率研究对于数学教育的贡献包括: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比较教育研究的需要、数学教育发展形势的迫切需要。国内学者试图从对教学效率的测量与评价出发,界定教学效率,但不同程度存在试图套用自然科学意义下关于效率的认识,演绎关于教学效率的认识的问题。的确,教学效率是客观存在的,但评价的标准则因依赖教学观念会具有主观性。而且,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不仅多,而且错综复杂。因此,教学效率测量与评价不可能达到自然科学意义下完全的客观化,而只能做到尽量科学化。但是,认为只有定量化才是科学化的看法是片面的。教学效率更适宜运用优、良、中差等做评价。 主要结论包括:(1)数学教学效率高低不取决于教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取决于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发展。(2)教学效率思想发展的主线为关注教师教的效率,逐步到关注学生学的效率,而目前更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效率。(3)我国学生数学双基与数学认知基础并不厚实。(4)我国数学教学效率亟待提高。(5)理性精神就是对逻辑、自由、普遍法则的追求和超越外在欲望的干扰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6)数学教育让学生形成理性精神是指在数学教学以及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对数学内在理性的感悟以及对数学家的理性精神的感受,学生所获得的精神层面的文化与价值体验。(7)数学教学的应然效果包括塑造学生的理性精神、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刻理解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8)重视数学的内在价值主要是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重视数学对思维的训练。(9)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外源建构、内源建构和辩证建构思维能力。(10)数学认知理解分为操作性、关系性和迁移性理解三种水平。(11)在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学生投入了很大精力,教师费了很大功夫,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远远没有达到深刻理解。(12)数学教师对数学专业与教育专业的理解各存在操作性、关系性和创造性三种水平。(13)数学教师对数学专业与教育专业的理解水平是影响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14)只有那些自我评价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对数学与数学教师的评价才高。(15)在高的教学效率评价标准下,数学教学效率同样可以提高。(16)无所不适、无所不能的某种高效率数学教学方式是不存在的。(17)局限于技术思维是教学效率研究的大忌。(18)在认知教学中,高效率教学注重思维的教学,注重数学教学中的理解问题,注意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19)立足教学效率视角,要辩证分析我国数学教育的成绩和不足。(20)既涉及学生情感参与,又涉及学生思维积极参与,才能保证数学教学的高效率。(21)数学教学效率的理论基础并非仅是西方的某些主义,而是那些所有可以为数学教学效率研究带来启迪的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与相关学科的知识。(22)要用教育中的各种“主义”帮助我们思想和深入思考,而不是僵化我们的思想。(23)提高数学学习效率需要学生有先进的观念和良好的习惯。(24)数学教学与其说激发求知欲,不如说激发求识欲。

黄琛[3](2020)在《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类型及成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错误常常伴随着学习的进程而产生,学生在数学学习与解题中发生错误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有效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将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错误具有顽固性,不少教师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反复出现同类错误,成为颇难治愈的“顽疾”。对此,不能简单归结为粗心、基础不扎实、学习不认真等因素,而应对学生出错时的知识理解、思维状况、心理特征等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诸如学生经常在哪些问题上反复犯错?这样的错误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学生为什么总是犯相同或相似的错误?等等。鉴于此,本文致力于研究学生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顽固性错误,即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在不同时间表现出一致性的错误,具体定义为学生个体在数学学习与解题中反复出现三次及以上的同样或相似类型的错误,以及经教师讲解后仍然再犯的错误。本文通过现象观察和文献梳理,明确顽固性错误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对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和对学生个体的个案跟踪研究,根据大量的经过拍照留存和整理的学生顽固性错误错题资源,结合调查研究成果,探讨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常见类型及主要成因,并提出若干矫正建议。文献研究表明:目前针对学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专门研究比较少,但有不少一般解题错误研究涉及此方面。现有对学生错题反复的实践研究着眼点比较具体,只是指出了部分原因,探索还不够深入全面,尚有研究空间。调查研究表明: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真实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师生对顽固性错误具有广泛的关注度和价值认同。教师对顽固性错误的分类尚不统一,成因分析可分为六个方面;高中生对自己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归因则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对于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常见类型和主要成因,本文主要通过个案研究方法进行质性研究,辅以调查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顽固性错误,按错误发生的时间分,可以分为过程性错误和长期性错误两类;按错误表现的形式分,可以分为知识型错误、计算型错误、考虑不周型错误和规范型错误。顽固性错误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情绪、态度与习惯方面的原因;(2)认知、思维与心理方面的原因;(3)错题处理方式方面的原因;(4)客观方面的原因。基于此,本文提出顽固性错误的矫正原则及若干矫正建议。矫正原则:“找准错因,对症下药”。矫正建议:(1)在学生初次接触某些知识时就给予正面强化;(2)适当应用模块化教学,促进学生图式的构建;(3)适当应用个别辅导等针对性强的错题处理方式;(4)培养学生高效的错题管理方式。

吴瑛[4](2019)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河南省西陕县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优异成绩,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论文主要围绕“三疑三探”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究与讨论,以笔者教育实习学校的高二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来探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实际运用中的效果与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本论文正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即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及最近发展区理论。同时,对“三疑三探”的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的具体操作流程及围绕学生、问题、探究、评价四个方面表现的特点做了一定的阐释。第二部分,分析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发展的现实需要造就了该模式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要性,信息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特征,学生的主体能力也为其应用提供了可能。第三部分,结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情境创设、实施过程、实施结果、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的有效实施原则,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比较研究法,展开实验设计,并探讨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实际效果。第四部分,从具体的四个教学流程来阐述、分析“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五个部分,基于存在的问题,从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完善学校的配套设施与制度三个维度提出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具体改进策略。

李映芝[5](2014)在《概念图在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以函数学习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数学学科知识蕴含着网络化的结构特征,即数学中的概念、定义、证明、算法、法则和理论等,相互之间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有的是线性的、有的是非线性网格化的。概念图是教育发达国家广为推行的一种支持学生学习的工具,它以直观与形象的表现形式表征数学知识与数学概念,能有效地呈现学生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知识间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数学学科知识建构。在高中生数学学习中,学习用网状式的形式将数学知识进行图示显现,能够更好地刻画与体现数学内容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概念图理论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比较研究法、访谈法与个案+反思的方法,从两个方面展开案例分析,一是在传统学习模式下,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特征;二是在概念图学习模式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呈现的问题差异。研究显示:1、学生在普通学习模式下,对知识呈现所存在的差异较概念图模式下呈现的差异大,同时发现成绩优秀学生所呈现的知识是以图式的形式,说明图式理论对于学生学习是有帮助的;而在概念图学习模式下,学生数学学习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2、概念图整体化、结构化的视觉表征特性为学习者提供了结构化的学习空间;概念图能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学习、复习与反思;概念图能帮助学习者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研究发现,基于概念图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优势: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同时,它在学生学习特点上、数学学习内容上与制作概念图软件上存在一些局限性。最后得出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概念图,激发数学学学习的动机;应该让学生个人构图,实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一个新突破;对学生所绘制的概念图,应该让学生自己先自评,然后学生与学生间互评。

姚禾[6](2006)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设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哈尔莫斯说:“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这些真知烁见,一再被科学发展,特别是数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所证实,一个好的问题产生一种理论,甚至一个新的领域。“问题性”无疑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因为有问题,才去解决它,才创造出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对学习过程的深刻剖析。这里的“疑”,指的也是问题。1988年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新的数学教育理念,推动数学教育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的演进,从目的性来看,是从仅重视知识功能向实现才智功能的演进;从教育过程来看,是从学生被动接纳的从属地位向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新知,增长才智的主体性演进。而实现这一转变的核心和前导仍是“问题”;从心理的角度来看,思维靠问题激发,靠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延续、展开和深入,即使已获得解决,新的问题情境又会显现。其他方面,诸如:教学评价与改进,教学中的探询与反馈,引导与调控等都可用“问题”来实现。 可见,“问题”和“如何设计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首先试图对“问题”和“好问题”进行界定,提出一些作者认为是重要的一些特征,进而阐述了中学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双方在问题情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在本文的主体部分“设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分别对设问的“目的”、“原则”、“策略”、“类型”、“过程”、“要求”、“问题链”以及“常见弊端及其防治”进行了论述,并辅以教学实例,起到“引起重视”、“引发思考”的作用。

孔宪懿[7](2006)在《高三数学复习研究》文中指出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我国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更需要大力改革。另一方面,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在我国蓬勃展开,已经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强调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研究主要基于为高中数学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指导学生的高三数学总复习,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的基本理念。他主要作了三部分的研究工作:(1)影响高三数学复习效果的因素有哪些?(2)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策略有哪些?(3)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数学高考复习的效率有何作用?通过对影响高三学生数学复习的诸方面因素的理论分析,运用数学教育心理学原理,探讨了在高三数学教学中自觉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非智力因素的方法与途径,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①“准数学语言”的教学是数学初等化的可行途径。②教会学生调适心理会给学生数学复习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③学习方法与学业成绩存在正相关。④高中生数学学习焦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对学业成绩均有预测作用。

王同义[8](2008)在《高中学生数学焦虑的课堂教学调控研究》文中认为有些高中学生存在过高或者过低水平的数学焦虑,不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不利于数学价值的发挥.把数学焦虑调控在恰当的水平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数学信念,有利于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人本主义数学教育观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高中学生数学焦虑一般成因的基础上,立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合数学学习心理学、数学教学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和国内外有关数学焦虑的研究成果,研究高中学生数学焦虑课堂调控的方法,力求使学生的数学焦虑保持在适当的水平.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1)高中学生数学焦虑的类型、特征及成因.(2)数学焦虑在课堂教学中的分类调控方法.本文提出高中学生数学焦虑课堂调控的以下原则:(1)数学方法论教学原则.(2)以问题解决为重心原则.(3)以情优教原则.(4)适度原则.本文重点探讨了两类数学焦虑的调控:(1)内因型数学焦虑.具体探索了认知因素、个性因素、情感因素、性别因素.(2)外因型数学焦虑.具体探索了关于数学内容的数值焦虑、抽象焦虑、解题焦虑、考试焦虑以及在不同课型中调控数学焦虑的方法.通过研究,可以为数学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有利于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中学数学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实现.在此研究结果的指导下,笔者初步进行了数学教学实验,得出如下结论:以本文的理论为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控高中学生数学焦虑是可行的,能有效地把数学焦虑调控在适当的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数学教育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集文[9](1962)在《試拟一个簡单的中学数学复习提綱》文中指出 本提綱是以1961年高考大綱为依据、以12年制中学数学课本为准則、参照有关复习资料所編拟的。本提綱分为代数、几何两大部分。三角中除解三角形列入几何部分外,其它列入代数部分。各部分又分为綱目、表解、备用題三个部分,复习时首先要使学生彻底搞清綱目中所列举的項目。其次通过表解把有关知識加以归类整理,使学生有个較系统的概念。至于备用題供复习时作例題或练习之用。本提綱与今年高考大綱不符之处,应以今年高考大綱为准。代数部分Ⅰ.数的概念

王春霞[10](2011)在《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 ——以新“人教版”和“华师大版”“统计与概率”内容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对新“人教版”和“华师大版”两套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统计与概率”部分的习题,从数量、类型、选材和实验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习题是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习题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因此,对教科书中习题的研究是一项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工作。关于习题的研究,以前大多是对一道习题进行深入的挖掘或作变式思考,或与中考试题相联系,在教科书中的习题比较研究中,主要是数与代数或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比较研究,而本文的研究是从初中“统计与概率”部分习题进行比较研究,除了对习题的数量、类型、选材这些表层定量的比较研究外,受到实验教学的启发,在研究手段上进行教学实践的研究,以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教师对习题的认同和使用情况提出若干建议和意见,以达到更好的比较研究效果。通过对两套初中数学教科书“统计与概率”部分习题的比较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结论:(1)在习题数量上,“华师大版”的习题数量较多(315道),而新“人教版”的习题数量较少(204道),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频数、频率、统计图的制作)这部分内容的习题数量,却是新“人教版”多一些。(2)在习题类型上,新“人教版”和“华师大版”两版本教科书“统计与概率”部分的习题均具有以下特点:选择、填空、判断和证明这些题型都很少甚至有的就没有出现;较为关注的是简答题与读图应用题;与旧教科书相比两版本的教科书都增加了设计调查问卷的习题和试验的习题及作图题、探究题;作图题、读图应用题、探究题在新“人教版”中所占的比例多一些,简答题、调查设计题在“华师大版”中所占的比例多一些。总的来说,两版本教科书的习题类型都是丰富的,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3)在习题的选材上,教师与学生都比较认同与喜欢贴近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题材为背景,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创设问题情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习题,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新“人教版”得到教师认同的更多一些,而受到学生喜欢的却是“华师大版”的多一些。(4)在习题测评卷中,从整体上看是新“人教版”的测试卷反映出来的成绩更好一些。本研究所做是初步的探索,可以为初中数学教科书“统计与概率”部分的习题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同时也为广大的一线教师在初中“统计与概率”的习题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但仅是自己的一点拙见,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二、試拟一个簡单的中学数学复习提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試拟一个簡单的中学数学复习提綱(论文提纲范文)

(1)平面几何教学研究之研究 ——以《数学通报》(1951~1966)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历史研究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平面几何教学相关理论概述
    2.1 关于“教”的理论基础
        2.1.1 教的准备
        2.1.2 教的内容分析
        2.1.3 教学方法选择
        2.1.4 教学原则
        2.1.5 教学设计与实施
        2.1.6 教的评价与反思
    2.2 关于“学”的理论基础
        2.2.1 学的准备
        2.2.2 训练内容分析
        2.2.3 学习方法选择
        2.2.4 学习策略
        2.2.5 学习计划与实施
        2.2.6 学习评价与反思
    2.3 平面几何教学概述
        2.3.1 平面几何教学基本概念
        2.3.2 平面几何教学特点
第3章 学习苏联时期《数学通报》中关于平面几何教学研究
    3.1 背景的概述
    3.2 平面几何教学文章的总体特点及趋势
    3.3 平面几何教学的特点及发展脉络
        3.3.1 平面几何教学各个环节的统计分析
        3.3.2 平面几何教学的发展脉络
第4章 教育改革时期《数学通报》中关于平面几何教学研究
    4.1 背景概述
    4.2 平面几何教学文章的总体特点及趋势
    4.3 平面几何教学发展脉络及特点
        4.3.1 平面几何教学各个环节的统计分析
        4.3.2 平面几何教学的发展脉络
第5章 自我完善时期《数学通报》中关于平面几何教学研究
    5.1 背景概述
    5.2 平面几何教学文章的总体特点及趋势
    5.3 平面几何教学特点及发展脉络
        5.3.1 平面几何教学各个环节的统计分析
        5.3.2 平面几何教学的发展脉络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历史背景
        6.1.2 平面几何教学文章
    6.2 教学启示
    6.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2)数学教学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概念界定
    第一节 效率与效率的意义
    第二节 教学效率与数学教学效率的界定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经济学基础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信息论与思维学基础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系统科学基础
    第五节 课题研究脑科学的基础与自然现象的启发
    第六节 数学教学效率评价的方法论基础
第三章 教学效率的思想与我国当代开展的相关实验概述
    第一节 我国古代关于教学效率的思想
    第二节 国外关于教学效率的思想
    第三节 我国当代关于教学效率的实验
第四章 时间的理论与应然数学教学效果
    第一节 时间的理论
    第二节 数学教育中的理性精神
    第三节 数学教育要培养效率意识
    第四节 构建完善的认知结构与促进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第五节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学学习自我认识能力
第五章 数学教学效率现状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北大学子和高考状元数学学习效率的现状
    第二节 中学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效率认识的现状
        附录:教师调查问卷
    第三节 中学生关于数学学习效率认识的现状
        附录:学生调查问卷
    第四节 基于数学认知基础测试的数学教学效率的现状
    第五节 基于AHP方法评价的数学教学效率的现状
        附录:专家与学生问卷
第六章 影响数学教学效率因素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高中数学高才生与普通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差异
        附录一:高才生及普通生“两角和与差三角公式”的认知学习比较
        附录二:两个解题记录(要点)
        附录三:“极限”概念学习前后的作业单
    第二节 学生数学认知理解的程度
        附录:理解水平试题
    第三节 学生认为影响数学学习效率的因素
        附录:调查问卷
    第四节 北大学子和高考状元认为影响数学学习效率的因素
    第五节 数学学习效率比较与个案
    第六节 中学数学教师对“双专业”的理解程度
        附录一:数学教师对数学专业理解的水平划分的初步假说
        附录二:关于“中学数学教师对双专业理解水平”的专家首次调查问卷
        附录三:首次向专家征询意见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附录四:关于“中学数学教师对双专业理解水平”的假说再次向专家征询意见的调查问卷
        附录五:中学数学教师对双专业理解程度与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
        附录六:数学教师对双专业理解的程度调查问卷
        附录七:中学数学教师对双专业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附录八:调查统计分析
第七章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 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实践案例
    第二节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实践案例
        附录一:实验班学生对实验教师的评价节选
        附录二:学生关于数学与美认识的作业
    第三节 提高探究课教学效率的实践案例
        附录:胡庆玲老师的“中心对称”和“轴对称”探究课大家谈
    第四节 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的实践案例
    第五节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实验研究之一
    第六节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实验研究之二
第八章 关于数学教学效率的认识与思考
    第一节 研究数学教学效率应该贯穿的精神
    第二节 高效率数学教学的特征
    第三节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需要数学教师对“双专业”有深刻的理解
    第四节 提高数学学习效率需要学生有先进的观念和良好的习惯
    第五节 我国数学教育的成绩与不足
        附录:日历中的方程
    第六节 课题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附录:数学教学效率评价指标聚类分析
参考文献
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3)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类型及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1.1 为什么关注数学解题错误
        1.1.2 为什么关注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
    1.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意义
        1.3.1 实践意义
        1.3.2 理论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数学解题错误
        2.1.2 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行为主义
        2.2.2 建构主义
        2.2.3 认知负荷理论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3.1 关于数学解题错误的分类、归因与对策
        2.3.2 关于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
        2.3.3 相关研究述评
第3章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调查研究
    3.1 研究目的
        3.1.1 对教师访谈的目的
        3.1.2 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目的
    3.2 研究对象
        3.2.1 访谈对象
        3.2.2 问卷调查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访谈提纲
        3.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3.4 研究结果分析
        3.4.1 访谈结果分析
        3.4.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5 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4章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个案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过程
    4.4 研究结果分析
        4.4.1 学生甲的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常见类型与主要成因分析
        4.4.2 学生乙的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常见类型与主要成因分析
        4.4.3 学生丙的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常见类型与主要成因分析
    4.5 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5章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归因与矫正
    5.1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常见类型
        5.1.1 按顽固性错误发生的时间分
        5.1.2 按顽固性错误表现的形式分
    5.2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成因分析
        5.2.1 情绪、态度与习惯方面的原因
        5.2.2 认知、思维与心理方面的原因
        5.2.3 错题处理方式方面的原因
        5.2.4 客观方面的原因
    5.3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矫正原则与建议
        5.3.1 矫正原则
        5.3.2 矫正措施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调查研究结论
        6.1.2 个案研究结论
        6.1.3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常见类型
        6.1.4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主要成因
        6.1.5 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矫正原则与建议
    6.2 反思与展望
        6.2.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2.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6.2.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调查问卷》
致谢

(4)“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概述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具体流程
        1.设疑自探
        2.解疑合探
        3.质疑再探
        4.运用拓展
    (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
        2.以问题为导向
        3.以探究为主线
        4.凸显评价意识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
        1.贯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改革的内在要求
        2.增添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活力的现实需要
        3.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4.符合高中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三疑三探”式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2.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特征为“三疑三探”式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
        3.高中生的主体能力为“三疑三探”式教学提供了可能
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实验设计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教学原则
        1.情境创设:趣味性与价值性兼顾原则
        2.实施过程:渐进性与民主性兼顾原则
        3.实施结果:学会学习与学会关心兼顾原则
        4.教学评价:发展性与过程性兼顾原则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
        2.实验对象
        3.实验材料
        4.实验方法
        5.实验案例
    (三)实验结果的现状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2.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设疑自探环节
        1.学生的设疑积极性不高
        2.问题设置找不到重点
    (二)解疑合探环节
        1.学习小组不健全
        2.时间把控不当
        3.板书设计不完善
    (三)质疑再探环节
        1.学生质疑能力不足
        2.教师急于求成
    (四)运用拓展环节
        1.学生编题拘泥于课本
        2.学生更热衷于老师出题检测
        3.教师对潜质生的关注程度不够
五、“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用中的改进策略
    (一)多渠道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适当增加有质量的课前预习
        3.借力多媒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营造利于思考的校园氛围
    (二)全面提升教师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能力
        1.健全学习小组,完善板书设计
        2.提高课堂智慧,适时把握课堂进度
        3.关爱学生,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
        4.提倡创新,灵活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大力完善学校的配套设施及制度建设
        1.完善基础设施
        2.丰富教学资源
        3.增加教师学习及培训的机会
        4.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及激励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后记

(5)概念图在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以函数学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基本结构与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章 关键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3.1 关键概念界定
    3.2 理论依据
第四章 概念图在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应用的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4 案例选择依据
    4.5 案例分析内容与实施策略
    4.6 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概念图在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应用的案例研究
    5.1 案例1:指数函数学生学习案例
    5.2 案例2:对数函数学生学习案例
    5.3 两个案例的比较
第六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过程讨论
    6.2 研究结论
    6.3 概念图理论运用于数学学习中的建议
    6.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中学数学教学中“设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0.引言
1.“问题”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1.1 对“问题”的界定
        1.1.1 什么是“问题”
        1.1.2 什么是“好问题”
    1.2 “问题”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1.3 师生在“问题”情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1.3.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3.2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3.3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的相互转化
2.“设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1 “设问”的目的
    2.2 “设问”的原则
    2.3 “设问”的策略
    2.4 “设问”的类型
    2.5 “设问”过程的构成
    2.6 “提问”的要求
    2.7 关于“问题链”
    2.8 “设问”的常见弊端及其防治
3.“设问”的教学课例与研究
4.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教师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学生问卷调查表
致谢

(7)高三数学复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研究的文化环境
    (四) 研究问题的表述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论
    (二) 国内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 研究过程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一) 影响高三学生数学复习因素的理论分析
    (二) 高三数学总复习阶段复习策略及教学片断设计分析
    (三)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高考数学复习的影响
五、研究结论及其分析
    一、“准数学语言”的教学是数学初等化的可行途径
    二、教会学生调适心理会给学生数学复习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三、学习方法与学业成绩存在正相关
    四、高中生数学学习焦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对学业成绩均有预测作用。
六、对教师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数学学习兴趣诊断量表
附录二 学习动机的诊断量表
附录三 意志品质诊断量表
附录四 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调查问卷
附录五 数学焦虑调查表
后记

(8)高中学生数学焦虑的课堂教学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综述及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数学焦虑的界定、分类及诊断
    2.1 数学焦虑的界定
    2.2 数学焦虑的分类
    2.3 数学焦虑的诊断
第三章 高中学生数学焦虑的课堂教学调控方法
    3.1 数学焦虑的课堂教学调控概述
    3.2 内因型数学焦虑的课堂教学调控
    3.3 外因型数学焦虑课堂教学调控
第四章 高中学生数学焦虑的课堂调控实验
    4.1 实验设想
    4.2 实验设计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结论
注释
其他参考文献
在职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 ——以新“人教版”和“华师大版”“统计与概率”内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统计与概率编写的基本理念
        1.1.2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统计与概率习题的要求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数学习题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数学习题的分类和特征
        2.1.1 数学习题的分类
        2.1.2 数学习题的特征
    2.2 数学习题的编制和功能
        2.2.1 数学习题的编制
        2.2.2 数学习题的功能
    2.3 数学习题的实验研究
3. 两版本初中数学教科书统计与概率习题表层比较分析
    3.1 习题数量的比较分析
    3.2 习题类型的比较分析
    3.3 习题选材的比较分析
        3.3.1 教师对习题选材认同的调查与分析
        3.3.2 学生对习题选材喜好的调查与分析
4. 两版本初中数学教科书“统计与概率”的习题测试实验比较研究.
    4.1 习题测试实验的界定
    4.2 习题测试试卷比较和分析
        4.2.1 习题测试试卷的比较
        4.2.2 习题测试试卷结果的分析
5. 研究结果及建议
    5.1 比较结果总结
    5.2 比较结果建议
        5.2.1 在习题数量、类型、选材上的建议
        5.2.2 在习题编制方面的建议
    5.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附录1:学生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試拟一个簡单的中学数学复习提綱(论文参考文献)

  • [1]平面几何教学研究之研究 ——以《数学通报》(1951~1966)为例[D]. 西峰山.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03)
  • [2]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 王光明. 南京师范大学, 2005(03)
  • [3]高中生数学解题“顽固性错误”的类型及成因分析[D]. 黄琛.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4]“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研究[D]. 吴瑛.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5]概念图在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以函数学习为例[D]. 李映芝. 天津师范大学, 2014(01)
  • [6]中学数学教学中“设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 姚禾. 云南师范大学, 2006(12)
  • [7]高三数学复习研究[D]. 孔宪懿. 西北师范大学, 2006(04)
  • [8]高中学生数学焦虑的课堂教学调控研究[D]. 王同义. 山东师范大学, 2008(08)
  • [9]試拟一个簡单的中学数学复习提綱[J]. 集文. 数学通报, 1962(05)
  • [10]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 ——以新“人教版”和“华师大版”“统计与概率”内容为例[D]. 王春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尝试制定一个简单的初中数学复习大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