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铜器分期研究的历史考察

西周青铜器分期研究的历史考察

一、西周铜器分期研究的历史考察(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昱[1](2020)在《张亚初先生的古文字学研究》文中指出张亚初先生是当代卓有成就的古文字学家,学术造诣颇深,尤其擅长金文研究,在学术界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张亚初先生研究古文字所取得的成就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了张亚初先生在甲骨文考释、金文考释与研究、青铜器及历史文化研究、汉字理论、有关专着等方面的成就。文章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张亚初先生的生平和主要学术成就,国内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方法、目的及意义。这一部分内容,对张亚初先生的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以及学术活动的特点进行了简短的概括。第二部分为“张亚初先生的文字学考释与研究”,是本文的重点章节,分类讨论了张亚初先生在甲骨文考释、金文考释与研究、青铜器及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成就。在甲骨文考释方面,本文介绍了张亚初先生对甲骨文中“铸”、“(?)”、“挞”、“讯”等字的理解;在金文考释与研究方面,本文介绍了张亚初先生对金文中“免”、“(?)”等字的考释成果以及对多友鼎、太保罍、作册嗌卣等器铭文的研究成果;在青铜器及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本文介绍了张亚初先生对乙辛时期青铜容器、对商周青铜盉及卣壶等内容的研究成果;并对其撰写的包括《西周金文官制研究》《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商周古文字源流疏证》《商周金文姓氏通考》在内的诸多着作进行了概括总结。第三部分为“张亚初先生的汉字理论及其它”,一方面对张亚初先生提出的关于古文字形体、造字法以及古文字考释方法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总结评析,另一方面对张亚初先生所做的包括编写年鉴在内的其它工作进行了梳理。第四部分“结语”,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第五部分为“附录:张亚初先生论文汇编”。附录部分搜集、整理了张亚初先生发表、合作发表论文以及会议发言稿42篇,按发表年代先后顺序升序排列,并选用较为清晰的古文字形体代替了部分模糊形体,将部分手抄本文章录入为更加清晰的印刷体文章,以方便读者阅读与推进后续研究的深入发展。

黄薇[2](2018)在《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现与研究史》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享誉世界的文物,自史前时代诞生,到战国末年,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关青铜器的研究自北宋金石学始,也有一千年的历史。面对不断涌现的青铜器发现资料和研究成果,需要我们整理归纳,考镜源流,阐述近千年来青铜器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本文采用时间分期的方式,尝试综合分析每一时期青铜器研究的特点与方法。共分为五期。第一期是萌芽期,谈宋代以前的青铜器研究。宋代之前的人们认为发现铜器是一种祥瑞之事,并且已经开始对铜器年代进行初步判断,研究成果大多零星记载于文献中。第二期是雏形期,谈宋代到清代的青铜器研究。宋代学者的最大的贡献是确立了青铜器研究的着录形式与研究体例,对铜器进行了初步的定名与分类,开创了青铜器研究的最初研究范式,为后世树立了典范。清代学者将青铜器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纠正了宋人在定名与分类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且研究者众,着述丰富。本期重要特点是重视铭文研究,并取得较高的成绩。第三期是蜕变期,谈民国时期的青铜器研究。随着民国时期铜器标准器断代法的提出,考古层位学与类型学的运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开始科学化,铜器的定名和分类研究进一步明晰,青铜器研究已开始脱离金石学的窠臼。第四期是融合期,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此时青铜器研究已经成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体系进一步完善,专题研究成果显着,并关注青铜器的起源问题,研究类别也扩展到兵器、工具、农具等。第五期是成熟期,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本文成稿时。此时青铜器综合研究的方法已成为学界共识,“多因素综合分析断代法”得以熟练运用,通过青铜器分期分区系研究,已基本构建起中国的青铜文化谱系,并深入研究青铜器与中国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关系。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史的发展有三个值得注意的动因。首先是物质方面的原因。1925年7月,王国维先生在清华大学(当时叫清华学校)演讲时指出:“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①。正是由于青铜器的不断发现,尤其是经考古发掘的青铜器的问世,促进了青铜器研究这门分支学科的新生。萌芽期、雏形期的青铜器都是偶然零星发现,非特意寻找。蜕变期之后,有了科学考古发掘,青铜器出土有了地层学做参照,类型学做基础,拓展了青铜器整体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其次是学术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考古学的介入。在西方考古学传入后,地层学、类型学的应用,使得青铜器研究产生了巨大的蜕变,真正成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从此青铜器研究在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都焕然一新。研究目的,由雏形期之前的补史正经、考礼问道,变为蜕变期之后,通过青铜器遗物以及相关遗址等,来考察当时的人类社会生活。在萌芽期和雏形期,研究对象局限于偶然得到零散青铜器。蜕变期的研究对象是传世青铜器与新出土无地层关系的青铜器群。而到了融合期、成熟期,研究对象是所有出土的与传世的青铜器,包括青铜车马器、工农具等。研究内容也扩展为“三大层面六大线条”:即考古与历史层面、艺术层面、科技层面;形制、纹饰、铭文、分期、地域、铸造六大线条。青铜器研究方法由浅到深,从粗到细,由单件器物的研究到器群的研究,再提升到研究青铜器的背后族群、文化等深层次问题。青铜器研究形成了将历史文献与出土发现相结合,重视考古学角度的考察,并进行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基本成熟的研究范式。再次是研究群体的变化。萌芽期与雏形期时,研究群体是以单纯的古文字学家、经学家、金石学家组成。而蜕变期之后的研究群体发生了变化,大体分为两大群体。一是古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如王国维、容庚、郭沫若、唐兰、陈梦家、李学勤等先生。二是考古学家,如李济、郭宝钧、邹衡等先生。同时还有一些自然科学研究者参与。以上两大研究群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携手共进,共同开创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新时代。最后,有几点说明,本文中青铜器研究包括青铜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农具等,未包括铜钱、铜镜等类别。又因关于金文、铭文的研究已有专论,故文中在此方面不做过多介绍。由于时间关系及本人能力所限,文中未对铜器铸造等科技方面以及海外铜器研究情况做深入考察,希望日后有机会补充完善。

梅军[3](2010)在《殷商西周散文文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作源头性的考察和研究,以出上文献(甲骨刻辞、铜器铭文)和传世文献(今文《尚书》、《周易》、《逸周书》)中属于殷商西周时期的作品为基本文本,系统地探讨了殷商西周时期散文文体的发展演变轨迹。本文分为两编,共八章。根据殷商西周时期散文文体发展的历史状况,从宏观上将其划为两个阶段,认为殷商是我国古代散文文体的萌芽时期,西周是我国古代散文文体的成长时期。论文上编(第一至三章)是对殷商时期散文文体的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殷墟甲骨刻辞、殷商铜器铭文、今文《尚书·商书》;下编(第四至八章)是对西周时期散文文体的研究,研究对象包括西周甲骨刻辞、西周铜器铭文、《周易》卦爻辞、今文《尚书·周书》及《逸周书》中属于西周时期的作品。本文重点探讨文本在发生学意义上的文体属性,在对具体文本进行系统梳理和考察的基础上,采用以功能为标准的分类原则,将殷商西周时期的散文分为“占”、“告(诰)”、“命”、“卜”、“表”、“记”、“约”、“典”、“训”、“誓”、“论”十一种文体。分述如下:一、占。指记录视卜兆断吉凶之事的文辞。这种文体用于占卜场合,见于殷墟甲骨刻辞和西周甲骨刻辞。殷商时期的“占”文应用频繁,内容丰富,历时较长,使用者主要是殷王,少数为大臣。至西周早期,“占”文使用明显减少。二、告(诰)。指记录君臣告祭神祖、君王诰诫臣属、臣属告诫君王、臣属禀告君王、臣属相互告谕、臣属告知晚辈等内容的文辞。这种文体见于殷墟甲骨刻辞、西周铜器铭文、今文《尚书·商书》、《周书》以及《逸周书》中属于西周时期的作品。其中西周铜器铭文中载录周王告祭先王的“告”文虽仅见二例,但其文字渊奥宏朗,语多用韵,表明至迟在西周晚期,有关告祭先祖之类的“告”文已臻于成熟。而殷墟甲骨刻辞中的王告臣属之“告(诰)”,实已接近于后世之“诰”,可见后世之“诰”体至迟已十殷商时期发其端倪。今文《尚书·周书》中的“周初八诰”,则标志着“诰”体散文在西周早期已经发展成熟。记录臣属禀告君王的“告”文,其内容及体制较记录君臣告祭神祖的“告”文更为丰富灵活,可看作后世之上行公文在萌芽时期的产物。三、命。指记录上对下发号施命的文辞。这种文体见于殷墟甲骨刻辞、西周甲骨刻辞、西周铜器铭文以及今文《尚书·周书》、《逸周书》中属于西周时期的作品。总的来看,“命”文用于朝政场合,经由殷商、西周的长期应用,至西周晚期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四、卜。殷墟甲骨刻辞中的“卜”文,指不能归入“占”、“告”、“命”的卜辞。其数量庞大,内容十分丰富。本文着重探讨了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历时较长的五种内容即祭祀、巡行、田猎、征伐、卜旬中的部分卜辞,以见出殷墟甲骨刻辞“卜”文的体制特征与流变过程。《周易》卦爻辞中的“卜”文,指或载录事物、必着以判断吉凶之语的卦爻辞,其性质与甲骨卜辞相类。五、表。指殷墟甲骨刻辞中载录“干支表”、“商王世系表”、“贵族世系表”的记事刻辞。较同时期的其他文体而言,殷墟甲骨刻辞中的“表”文结构相对简单,使用范围过于狭小。随着殷商王朝的灭亡,这类文体也就消失了。六、记。指载录记事言辞之文。这种文体在殷墟甲骨刻辞中已出现,经由殷商西周时期的长期使用和发展,渐趋成熟,并为后世的叙事文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七、约。指载录内容与法律文书相关的文辞。这种文体见于西周中、晚期铜器铭文。按其所反映主要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治地之约;(二)治民之约;(三)治律之约。八、典。指载录君臣言辞可作为后世治国法典之文。这种文体见于今文《尚书·周书》,现存两篇,即《洪范》和《吕刑》。前者具体论述了统治国家的大政方针,被视为帝王之术,自西汉以后,受到历代封建帝王的推崇;后者提出了刑法的具体内容与实施原则,记载了西周时期的刑法制度,是迄今所见我国古代最早而又较为系统的法典。九、训。指记录训导言辞之文。今文《尚书·商书》中的“训”文现存一篇,即《高宗肜日》。此文记录殷王祖庚肜祭武丁时,祖己训导祖庚的言辞。另有一例见于西周早期铜器铭文,即《叔趯父卣》。此文记录叔(?)父对焂进行训导的言辞,出自肺腑,情意深远。十、誓。指载录战争誓词之文。今文《尚书·商书》中的“誓”文现存一篇,即《汤誓》,为汤伐桀灭夏的出征誓师词。今文《尚书·周书》中属于西周时期的“誓”文现存两篇,即《牧誓》、《费誓》。前者是周武王在牧野与商纣王的军队进行决战之前的誓师词,后者是周公之子伯禽率师讨伐淮夷、徐戎叛军之前,在费地对出征将士所作的誓师词。十一、论。指载录议论言辞之文。这种文体见于《周易》卦爻辞。按是否记有断辞,可分为载录断辞、不载录断辞两类。前者数量较少,所记断辞有的位于议论之辞的中间,有的位于议论之辞的首尾。后者数量相对较多,言辞简短,虽无“论”之名,却有“论”之实,开启了后世“论”体散文的先河。

侯林果[4](2013)在《西周有铭青铜器断代整理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选取《殷周金文集成》、《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中的西周时期青铜器及一些新近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同时整理并汇集各家的分期断代研究成果,从而便於以後研究时进行查阅。在汇集这些研究成果的同时,并总结造成各家研究成果不一致的原因,分析学者们研究时使用的主要方法。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概述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的现状、选题意义以及本文的凡例。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要部分。主要是搜集整理的各家研究成果。共分为西周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部分。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工作的总结和整理,也是本文的重要部分。包括现今学者研究分期断代时主要使用的方法以及造成他们研究结果不同的原因。结束语:主要是对本文的自我评价,包括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文章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文末附参考文献和引用书刊简称对照表。

王帅[5](2015)在《西周金文字形书体演变研究与铜器断代》文中提出本文主要从三个层面对西周金文字形书体展开研究。一是借用考古类型学“先分类、後断代”基本原理,参照殷墟甲骨文分类分组的成功经验,对西周金文字形书体演变规律进行探索,试图在理论方法上有所突破,提出“金文字体类型学”。二是结合商周金文字形书体自身特点,依据标准器铭的文字形态、书体特徵,在字形上,重点选取一批在某个历史阶段出现频率较高,形体结构有着明显时代特徵的单字,从字体结构、形体姿势、笔划形态等角度,细致划分型式并进行分期;在书体上,改变以往笼统模糊的行款描述,从字排行间布局、单字轮廓体势、字体偏旁架构、笔道粗细曲直诸方面,梳理器铭的整体风貌及时代变迁。三是依据金文字形书体演变规律,并结合器形、纹饰、铭文内容等,对西周一批所属时代有争议的铜器进行综合判定,也希望对构建西周铜器断代体系有所裨益。我们的研究重点及结论摘要如下:一、研究西周金文字形书体演变的理论依据、对象、范围及程序。在方法论上借鉴考古类型学基本原理,分别从金文的字形与书体两个系统进行探索,建构一套可以复制、可以应用的理论框架,即“金文字体类型学”。二、西周金文字形的类型学研究。在3700多例标本中,对搜集到出现频率30次以上、平均分布于西周全时期及字形变化多样且具有一定时代特徵的27个单字进行分型分式,以代表性单字梳理出西周金文演变轨迹。三、西周金文字形的分期。根据各单字的型式情况,可以将西周金文字形的发展过程分为四期六段。其中,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第三段与第四段之间,第五段与第六段之间,是字形集中变化的节点,这是划分四期的依据。四期可分别用“宝”字的典型偏旁特徵描述如下:耸顶“(?)”时期,平顶“(?)”时期,圆角“(?)”时期,卷檐“(?)”时期.前两期为殷式风格递减期,周人逐步摆脱原先殷系青铜器形制、纹饰、器铭、组合等要素的风格,开始形成自身特点的过程,後两期为为周式风格确立期,周系青铜器脱胎换骨,完全确立自己风貌并进一步发展。四、西周金文书体的演变与发展。根据行间字排、单字轮廓、笔划曲直、笔势姿态、偏旁架构、笔道粗细、肥笔出锋形态等特徵,可以将西周器铭书体分为三型。书体三型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分别是“殷式续承期”, “周式萌芽期”,“周式巩固期”及“周式确立期”。相对於以往的“波磔体”、“玉箸体”等称呼,四期的划分可以更细致的了解器铭整体风貌及变迁。五、利用字形书体,结合器形、纹饰进行铜器断代分析。对历史上聚讼较多,时代差异在两代王世以上,诸家各持—说或缺乏器形、纹饰影像的器物重新研判,以字形书体型式为观察的切入点,综合对器形、纹饰、铭文内容、考古信息及以往分期断代成果进行审视。我们得出的多数结论与传统铜器断代体系下的结论大致相同或相近,这说明“金文字体类型学”在铜器断代中的初步实践是可靠的、有益的。出现与以往不同的结论也可以促使铜器断代体系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夏之民[6](1990)在《西周铜器分期研究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说明一、西周铜器分期研究早期历史的考察人类历史由石器时代,经青铜时代,而进入铁器时代,青铜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我国的青铜时代从殷商一直延续到战国,这一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乃至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无不打上了青铜文明的烙印,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青铜器的最大量的使用。因此,青铜器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这一段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青铜器铭文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政治活动、经济关系、法律事务、战争、祭祀等社会活动情况;通过对青铜型制和装饰风格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意识和社会风尚等情况;而通过对青铜器组合关系的研究,

李刚[7](2010)在《唐兰的青铜器及铭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唐兰是我国着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青铜器断代及铭文考释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他的青铜器及铭文研究为考察对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一、唐兰的生平及主要学术成就,通过这一章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古文字学是唐兰从事时间最久也是取得成就最大的的研究领域,他的古文字研究成果涉及到考古学和历史学等领域,以他的青铜器及铭文研究作为论文选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唐兰在青铜器铭文考释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本章将唐兰的金文考释成就大致分为字形考释、词义诠释和文句疏通三个方面,肯定了唐兰对诰、郊、襮、(?)、(?)(夷)、剌(厉)传等字的释读。三、唐兰与西周青铜器断代,本章对唐兰提出的“康宫说”作了重点分析,认为目前还无法否定青铜器断代中的“康宫说”,肯定了唐兰对昭王时期铜器的断代,本章中的西周青铜器断代比较表可以帮助读者了解郭沫若、陈梦家、唐兰等学者在断代结论上的异同。四、利用青铜器铭文来研究西周史,唐兰曾利用青铜器材料来研究中国古代史,对中国古代使用青铜农具等问题进行过讨论,本文主要分析这些研究成果是否可信。五、唐兰青铜器及铭文研究的得与失,本文作者认为唐兰重视《说文》和传世文献、学术研究毫无保守习气是他取得巨大学术成就的原因。本文充分肯定了唐兰在青铜器断代及青铜器铭文考释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虽然唐兰在古文字研究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些不足是次要的,并不影响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古文字学家。

赵军贤[8](2020)在《西周恭王时期青铜器铭文文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西周恭王时期的青铜器铭文是商周铜器铭文的杰出代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此文共分五章,用四种视角详细分析探讨恭王时期铭文的文学价值及其这一特定时期铭文彰显的个性色彩。恭王时期的铭文上承穆王时期的铭文特点,下启懿王、孝王时期的铭文风格,是铭文繁荣时期的杰出代表。恭王时期的铭文是在西周礼乐文化繁盛、礼乐制度相对完备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当时社会文化在青铜器铭上地反映。青铜器铭文作为特定时代下,在特定载体上的文学表现形式,投射了西周恭王时期贵族高雅文学的创作活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恭王时期文学所能达到的高度。从铭文文本角度而言,恭王时期的铭文按载录内容可划分为册命铭文、记事铭文、追孝铭文和约剂铭文。册命铭文是铭文文本仪式性的完美体现,追孝铭文代表了当时铭文抒情达到的高度,恭王时期的约剂铭文是商周青铜铭文中“治地之约”的典型代表。从叙事角度来说,恭王时期铭文的叙事手法、叙述模式、及叙事艺术的表现等代表了恭王时期叙述艺术所取得的成就。从文体角度而言,根据恭王铭文的文本特性及显现的文体特征,可分为命体、记体、祭祀体和文书体。此外,恭王时期的铭文具有典雅、简质的审美风格,器铭又蕴含着当时铭文文学的功用观,且体现了恭王时期的时代文化观念。本文若论创新之处,便在恭王时期铭文文本的特性与“写本”特点的比照上。册命铭文的“二手文本”性质以及同铭铭文文本的个体性特点,都和写本的主要特点具有很强的相似性,甚至相通,尽管二者的载体不同,单就文本生成而言,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或许我们可以用研究写本特点的方法和视角去审视铭文文本。

岳连建[9](2014)在《商末周初青铜容器的整理与断代研究》文中提出商末周初时期是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商王朝走向灭亡,西周王朝刚刚建立的时期,商、周两种文化在此交汇、更替和传承,表现在青铜器方面就是商式铜器的继续流传和周式铜器的萌芽。同时,商末周初时期又是青铜器铸造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此时的青铜器不仅铸造技术精湛、造型美观、器体厚重、装饰华丽,而且出现了许多史料价值很大的较长铭文的铜器,为青铜器的分期断代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论文所界定的“商末周初”是一个相对的时空概念,其中“商末”是指商王朝的最后两位王——帝乙和帝辛在位时期(涵盖周邦的文王时期),亦即学界所划分的殷墟青铜器的第四期;“周初”是指西周的武王、成王、康王时期,亦即学界所分的西周早期的偏早阶段。青铜容器,是青铜器分类中的一个概念,泛指能盛纳物品的青铜器,其中包括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四大类。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商末周初的青铜容器,所以对青铜容器之外的器类暂不涉及,有的纯动物形的铜容器也未录入。文中资料来源包括传世品中的商末周初时期的青铜容器、考古发掘出土的商末周初时期的青铜容器、偶然发现的窖藏或墓葬出土的商末周初时期的青铜容器、流散在国外的商末周初时期的青铜容器。本文采用考古类型学、地层学、古文字学以及与装饰花纹相结合的办法,对搜集到的商末周初青铜容器进行类型学研究,以总结出各类青铜器的型式变化规律和器形早晚演变轨迹。在此基础上,引入郭沫若先生创立的标准器断代法,对出土的有明确地层关系、有伴出陶器的铜器资料,以及铭文中表明了自身年代的铜器资料和学界多数学者公认的商末周初时期诸王世的标准器进行研究,确定出商末周初各个期段的标准器。然后依此为标准对其他出土和流散的青铜器资料进行分期断代研究,排出各自的时代或王世。论文第三、第四章对商末周初青铜容器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古类型学研究,划分出了青铜器的类别和型式,排出了每种器类的型式演变及分期对照表。第五章是分期与年代研究。对商末周初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的历史现状做了简单回顾;对青铜器分期研究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其后分别对商末周初青铜器进行了分期与年代推断,并对每期、段青铜器的特征做了分析和阐述。笔者将商末周初时期的青铜容器分为两大期,每期又各分为前、后两段。其中第一期相当于殷墟四期,其前段相当于帝乙时期,后段相当于帝辛时期,个别器物可能进入周纪年;第二期相当于西周早期的偏早阶段,其前段相当于武王、成王时期,后段相当于康王时期,少数器物可上跨到成王、康王之际,或下延到康王、昭王之交。第六章是对商末周初青铜容器分期断代研究的总结。通过对商末和周初两个时期青铜器的器类、形制、纹饰、铭文、组合等方面的对比研究,总结出了商末青铜文化以及周初青铜文化各自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性。总之,本文在比较全面地占有青铜器资料的基础上,对商末周初青铜容器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考古类型学研究,划分出各类器物的型式,排出了器物形制发展的早晚关系,揭示出器物形态的演变规律,将商末与周初铜器区分开来,并尽可能地归到某个王世,细化了部分着录、发掘报告(简报)中青铜器的分期并更正了一些错误等。

夏之民[10](1990)在《西周铜器分期研究的历史考察》文中指出一、西周铜器分期研究早期历史的考察人类历史由石器时代,经青铜时代,而进入铁器时代,青铜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我国的青铜时代从殷商一直延续到战国,这一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乃至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无不打上了青铜文明的烙印,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青铜器

二、西周铜器分期研究的历史考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周铜器分期研究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张亚初先生的古文字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张亚初先生生平及其学术成就述略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目的、意义
第二章 张亚初先生文字学考释与研究
    第一节 甲骨文考释
    第二节 金文考释和研究
    第三节 青铜器及历史文化研究
    第四节 有关专着
第三章 张亚初先生的汉字理论及其它
    第一节 汉字理论
    第二节 其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张亚初先生论文汇编
    附录说明
    附录1 吴史新证
    附录2 《对扬补释》质疑
    附录3 周厉王所作祭器?簋考——兼论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
    附录4 从商周八卦数学字符号谈筮法的几个问题
    附录5 甲骨金文零释
    附录6 谈多友鼎铭文的几个问题
    附录7 商周族氏铭文考释举例
    附录8 殷墟都城与山西方国考略
    附录9 两周铭文所见某生考
    附录10 《北京图书馆所藏青铜器铭文拓片汇编》序
    附录11 张亚初先生关于淅川下寺楚墓的发言稿
    附录12 论鲁台山西周墓的年代和族属
    附录13 论楚公(?)钟和楚公逆镈的年代
    附录14 于省吾先生在学术方面的贡献
    附录15 淅川下寺二号墓的墓主、年代与一号墓编钟的名称问题
    附录16 解放后出土的若干西周铜器铭文的补释
    附录17 宋代所见商周金文着录表
    附录18 对妇好之好与称谓之司的剖析
    附录19 对商周青铜盉的综合研究
    附录20 商代职官研究
    附录21 殷代乙辛时期青铜容器的形制
    附录22 论商周王朝与古蜀国的关系
    附录23 谈古文字中的变形造字法
    附录24 古文字分类考释论稿
    附录25 金文研究(1988)
    附录26 北京琉璃河出土西周有铭铜器座谈纪要
    附录27 金文研究(1990)
    附录28 蔡国青铜器铭文研究
    附录29 从古文字谈胡、胡国与东胡
    附录30 殷周青铜鼎器名、用途研究
    附录31 太保罍、盉铭文的再探讨
    附录32 金文新释
    附录33 金文研究(1992)
    附录34 现代已故史学家于省吾
    附录35 疑难铭文拟定字一览表——摘自《殷周金文集成引得》
    附录36 金文考证例释
    附录37 商周卣壶考述
    附录38 甲骨文字新解(二则)
    附录39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订补
    附录40 燕国青铜器铭文研究
    附录41 谈四种整体文字及其意义
    附录42 古文字源流疏证释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现与研究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特殊性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两宋以前的青铜器发现与研究
第三章 宋代的青铜器发现与研究
    第一节 代表人物与主要着述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成果
        一、着录体例的形成与确立
        二、在定名与分类方面的贡献
        三、以铭文为中心的断代研究
第四章 元明时期的青铜器发现与研究
第五章 清代的青铜器发现与研究
    第一节 青铜器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第二节 代表人物与主要着述
        一、清代前期
        二、清代中期
        三、清代后期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成果
        一、着录书籍大量问世
        二、书籍质量的提高
        三、着录体例的进一步完善
        四、定名与分类取得新成就
        五、研究方法取得一定进步
第六章 民国时期的青铜器发现与研究
    第一节 青铜器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第二节 代表人物与主要着述
        一、金石与史学研究者
        二、受西方考古学影响的学者
        三、外国学者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成果
        一、“二重证据法”的提出
        二、分期断代标准的创立
        三、分国别研究的提出
        四、类型学方法的初步运用
        五、定名与分类研究的进展
        六、综合性研究着作的出版
        七、开始关注冶铸技术
第七章 20世纪50~70年代的青铜器发现与研究
    第一节 青铜器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第二节 代表人物与主要着述
        一、古文字与史学研究者
        二、考古学者
        三、外国学者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成果
        一、青铜器研究已成为考古学的分支
        二、关注青铜器的起源问题
        三、断代研究进一步科学化
        四、类别研究有了新进展
        五、研究青铜器与文明的关系
        六、其他专题研究蓬勃开展
第八章 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的青铜器发现与研究
    第一节 青铜器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一、中原地区
        二、西部地区
        三、南方地区
        四、北方地区
        五、东部地区
    第二节 代表人物与主要着述
        一、各考古文博单位
        二、高校研究群体
        三、外国学者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成果
        一、综合研究已成共识
        二、分期断代研究方法更加缜密
        三、分区系研究取得进步
        四、类别研究更加细致而系统
        五、工艺与铸造的研究蓬勃开展
        六、青铜器与古代文明研究成果丰硕
第九章 青铜器研究的分期与基本特征
    第一节 青铜器研究史的分期
        一、萌芽期
        二、雏形期
        三、蜕变期
        四、融合期
        五、成熟期
    第二节 青铜器研究的基本特征
        一、研究对象的变化
        二、研究群体的转变
        三、研究方法的转变
        四、青铜器的研究范式形成
余论 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对考古学、历史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殷商西周散文文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凡例
绪论
    一、本选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本选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 殷墟甲骨刻辞
    第一节 概述
        一、文字考释
        二、分期断代
        三、辨伪缀合
        四、文例语法
        五、内容体类
    第二节 占
        一、载录"某占曰"云云的"占"文
        (一) "王占日"之文
        1. 祭祀
        2.气象
        3.农业
        4.生育
        5.疾病
        6.贡纳
        7. 取获
        8.田猎
        9.征伐
        10.卜旬
        11.其他
        (二) "臣占日"之文
        1. 祭祀
        2.气象
        3.田猎
        4.其他
        二、载录"某曰"云云的"占"文
        三、载录"曰"云云的"占"文
    第三节 告
        一、载录王告神祖的"告"文
        (一) 直行告祭礼于神祖而不说明内容的"告"文
        (二) 行告祭礼于神祖且说明具体内容的"告"文
        1. 告秋
        2.告日
        3.告疾
        4.告方
        5.告执
        二、载录臣属告王的"告"文
        1. 告伐
        2.告麦
        3.告猎
        三、载录王告臣属的"告(诰)"文
    第四节 命
        一、令
        1. 令祭
        2.令奠
        3.令往
        4.令取
        5.令省廪
        6.令壅田
        7.令猎
        8.令伐御
        二、乎
        1.乎祭
        2.乎往
        3.乎取
        4.乎猎
        5.乎伐御
        三、使
    第五节 卜
        一、与祭祀有关的"卜"文——以侑祭刻辞为例
        二、与巡行有关的"卜"文——以"王步"刻辞为例
        三、与田猎有关的"卜"文
        四、与征伐有关的"卜"文
        五、与卜旬有关的"卜"文
    第六节 表
        一、干支表
        二、商王世系表
        三、贵族世系表
    第七节 记
        一、与卜事有关的"记"文
        (一) 载录卜用甲骨之来源的"记"文
        1. 载录卜用龟甲之来源的"记"文
        2. 载录卜用牛胛骨之来源的"记"文
        (二) 载录卜用甲骨之祭祀的"记"文
        (三) 兼录卜用甲骨之来源与祭祀的"记"文
        二、与卜事无关的"记"文
        (一) 刻于卜用甲骨而与卜事无关的"记"文
        (二) 刻于非卜用甲骨而与卜事无关的"记"文
第二章 殷商铜器铭文
    第一节 概述
        一、铜器分期断代
        二、铭文内容体类
    第二节 记
        一、非记事性质的"记"文
        (一) 载录作器者名的"记"文
        1. 记单一族氏名
        2. 记复合族氏名
        (二) 载录作器对象名的"记"文
        (三) 兼录作器者名、作器对象名的"记"文
        (四) 载录作器名称、用途、存放位置的"记"文
        二、记事性质的"记"文
        (一) 载录作器之事的"记"文
        (二) 兼录赏赐、作器之事的"记"文
        1. 记"王赏+作器"
        (1) 殷王赏赐+为祖辈作器
        (2) 殷王赏赐+为父母辈作器
        2. 记"臣赏+作器"
        (1) 大臣赏赐+为祖辈作器
        (2) 大臣赏赐+为父辈作器
        (3) 大臣赏赐+为其他人作器
        (三) 与祭祀有关的"记"文
        (四) 与巡行有关的"记"文
        (五) 与宴飨、田猎、征伐有关的"记"文
第三章 今文《尚书·商书》
    第一节 概述
        一、《尚书》释名
        二、《尚书》传本源流
        三、《尚书》篇目演变
        四、今文《尚书·商书》体类
    第二节 诰
        一、载录王告臣属的"诰"文
        二、载录臣属告王的"告"文
        三、载录臣属互告的"告"文
    第三节 训
    第四节 誓
第四章 西周甲骨刻辞
    第一节 概述
        一、发现认知
        二、族属来源
        三、分期断代
        四、行款文例
        五、内容体类
    第二节 占
        一、载录"(?)曰"云云的"占"文
        二、载录"曰"云云的"占"文
    第三节 命
    第四节 卜
    第五节 记
        一、与卜事有关的"记"文
        (一) 载录卜用甲骨之来源的"记"文
        (二) 载录卜用甲骨之整治的"记"文
        二、与卜事无关的"记"文
第五章 《周易》卦爻辞
    第一节 概述
        一、释名性质
        二、作年作者
        三、内容体类
    第二节 卜
        一、不载录事物的"卜"文
        二、载录事物的"卜"文
        1. 祭祀
        2.出行
        3.征伐
        4.政事
        5.刑讼
        6.饮食
        7. 田猎
        8.气象
        9.畜牧
        10.疾病
        11.婚姻家庭;
        12. 日常生活
        13.道德修养
        14.其他
    第三节 记
        1. 祭祀
        2.出行
        3.征伐
        4.政事
        5.田猎
        6.婚姻家庭
        7. 日常生活
        8.其他
    第四节 论
        一、载录断辞的"论"文
        二、不载录断辞的"论"文
第六章 西周铜器铭文
    第一节 概述
        一、文字考释
        二、分期断代
        三、语法音韵
        四、内容体类
    第二节 告
        一、载录王告的"告"文
        (一) 王告先王之"告"文
        (二) 王告臣属之"诰"文
        二、载录臣告的"告"文
        (一) 臣属告王之"告"文
        (二) 臣属告祖之"告"文
        (三) 臣属告子之"告"文
    第三节 命
        一、令(命)
        (一) 载录王令(命)的"令"文
        1. 令赏赐
        2.令册命
        3.令行往
        4.令征伐
        5.其他
        (二) 载录臣令(命)的"令"文
        1. 令赏赐
        2.令册命
        3.令行往
        4.令征伐
        二、乎
        (一) 载录赏赐的"乎"文
        1. 着以"乎"、"召"之语
        2. 着以"乎"、"召"、"令"之语
        3. 着以"佑"、"乎"之语
        (二) 兼录册命、赏赐的"乎"文
        1. 公佑+乎册命+赏赐
        2. 伯佑+乎册命+赏赐
        3. 公族佑+乎册命+赏赐
        4. 宰佑+乎册命+赏赐
        5. 三有司佑+乎册命+赏赐
        6. 其他臣佑+乎册命+赏赐
        三、使
    第四节 训
    第五节 约
        一、治地之约
        二、治民之约
        三、治律之约
    第六节 记
        一、非记事性质的"记"文
        (一) 载录作器者名的"记"文
        1. 记单一族氏名
        2. 记复合族氏名
        (二) 载录作器对象名的"记"文
        (三) 兼录作器者名、作器对象名的"记"文
        二、记事性质的"记"文
        (一) 载录作器之事的"记"文
        1. 记"作某器"
        2. 记"某人作某器"
        3. 记"某人作某人某器"
        (1) 为祖辈作器
        (2) 为祖、父辈作器
        (3) 为父母辈作器
        (4) 为兄辈作器
        (5) 为自己作器
        (6) 为妻辈作器
        (7) 为晚辈作媵器
        (8) 为其他人作器
        (二) 兼录赏赐、作器之事的"记"文
        1. 记"王赏+作器"
        (1) 周王赏赐+作器
        (2) 周王赏赐+为祖辈作器;
        (3) 周王赏赐+为父辈作器
        (4) 周王赏赐+为妻辈作器
        2. 记"臣赏+作器"
        (1) 大臣赏赐+作器
        (2) 大臣赏赐+为祖辈作器;
        (3) 大臣赏赐+为父母辈作器
        (4) 大臣赏赐+为其他人作器
        3. 记"父赏+作器"
        4. 记"兄赏+作器"
        (三) 与祭祀有关的"记"文
        (四) 与巡行有关的"记"文
        (五) 与大射、宴飨、田猎有关的"记"文
        (六) 与征伐有关的"记"文
        1. 记王伐
        2. 记臣伐
第七章 今文《尚书·周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典
    第三节 诰
        一、载录王告臣属的"浩"文
        二、载录臣属告王的"告"文
        三、载录臣属互告的"告"文
    第四节 命
    第五节 誓
    第六节 记
第八章 《逸周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诰
        一、载录王告臣属的"诰"文
        二、载录臣属告王的"告"文
    第三节 命
    第四节 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引用书目简称表
    二、商王世系表三种
    三、西周诸王年代诸说异同表
    四、西周年月历日四要素俱全青铜器分期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着、科研成果
致谢

(4)西周有铭青铜器断代整理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西周有铭青铜器断代集录
    第一节 西周早期铜器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
        二十画
        二十一画
        二十二画
        其他
    第二节 西周中期铜器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
        十九画
        二十画
        二十一画
        二十五画
        其他
        三十六画
    第三节 西周晚期铜器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
        十九画
        二十一画
        二十三画
        其他
第三章 关於西周铜器断代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引用书刊简称表
後记

(5)西周金文字形书体演变研究与铜器断代(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输
    第一节 选题的确定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本文的学术背景
        一、金文字形书体演变研究的既有成果
        二、西周铜器断代体系的既有成果
第一章 “金文字体类型学”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金文字体类型学”的提出与应用
        二、本文的研究范围对封象
    第二节 具体方法
        一、“金文字体类型学”的研究程序
        二、“金文字体类型学”与铜器断代
第二章 西周金文字形的型式分析
    一、一级高频单字型式分析
    二、二级高频单字型式分析
    三、三级高频单字型式分析
    四、四级高频单字型式分析
第三章 西周金文字形的分期与演变
    第一节 西周金文字形分期与时代推定
        一、西周金文字形的分期
        二 各期的时代推定
    第二节 西周金文字形的发展演变与时代特徵
第四章 西周金文书体研究的新思考
    第一节 西周金文言体的型式划分
    第二节 西周金文书体的发展演变与时代特徵
第五章 “金文字体类型学”视野下的西周铜器断代
    第一节 西周铜器断代标准与方法的建立
    第二节 西周部分争议青铜器的时代推定
        一、西周前期
        二、西周後期
        三、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唐兰的青铜器及铭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唐兰生平及主要学术成就
    第二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唐兰的金文考释成就
    第一节 字形的考定
    第二节 对词义的诠释
    第三节 文句的疏通和铭文的翻译
    第四节 唐兰的错误考释举例
    小结
    附录 郭沫若、唐兰、陈梦家对宜侯夨簋的考释
第三章 唐兰与青铜器断代研究
    第一节 西周青铜器断代研究回顾
    第二节 “康宫说”的提出与发展
        附 迄今为止所见与“康宫”有关的青铜器铭文
    第三节 对昭王时期铜器的断代
    第四节 其他断代研究成果
    第五节 西周青铜器断代比较表
    小结
第四章 利用青铜器及铭文材料来研究古代史
    第一节 利用金文资料考证古代地理方国
    第二节 利用金文资料研究古代典章制度
    第三节 对金文材料中古代史实的研究
    第四节 用金文材料来写西周史
    小结
第五章 唐兰青铜器及铭文研究的得与失
参考文献
附录一唐兰着作中论及的青铜器一览表
附录二唐兰所作青铜器铭文白话译文一览表
附录三唐兰青铜器断代观点前後变化比较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摘要
ABSTRACT

(8)西周恭王时期青铜器铭文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原由及意义
    二、西周恭王时代的青铜器铭文及研究状况梳理
        (一)恭王时代的青铜器铭文状况
        (二)恭王时期青铜器铭文着录研究历史梳理
        (三)铭文文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梳理
    三、研究重难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西周恭王时期青铜器的断代
    第一节 恭王时期器
        一、标准器组
        二、非标准器组
    第二节 疑似恭王时期器
        一、穆恭时期的铜器
        二、恭懿时期的铜器
    第三节 非恭王时期器
    小结
第二章 西周恭王时期铜器铭文文本探析
    第一节 恭王时期铭文的类别
        一、册命铭文
        二、记事铭文
        三、约剂铭文
        四、追孝铭文
    第二节 恭王时期铭文文本的写作模式
        一、册命铭文的写作模式
        二、记事铭文的写作模式
        三、约剂铭文的写作模式
        四、追孝铭文的写作模式
    第三节 恭王时期铭文文本特性与写本特点比照
        一、恭王时期铭文文本的特点
        二、写本的概念及特点
        三、铭文文本的生成与写本内涵的关系
        四、同铭铭文与写本内涵比较
        五、铭文私人化色彩与写本个体性比较
第三章 西周恭王时期铜器铭文叙事研究
    第一节 叙事手法
    第二节 恭王时期铭文的叙事艺术表现
        一、叙事要素的把握上
        二、叙述顺序的掌控上
    第三节 记言的叙述模式
        一、“王若曰”形式
        二、“某某曰”形式
        三、祝嘏辞(祈祝辞)形式
    第四节 恭王时期铭文的私人性叙事
第四章 西周恭王时期铜器铭文文体特点及类型
    第一节 恭王时期铭文文体的特点
    第二节 恭王时期铭文文体的类型
        一、命体
        二、记体
        三、祭祀体
        四、文书体
第五章 恭王时期铜器铭文文学观照
    第一节 恭王时期铭文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 恭王时期铭文蕴含的文学功用观
    第三节 从铭文所见恭王时期的时代风尚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一 西周恭王时期相关青铜器铭的基本文献信息
附录二 周代长篇铭文篇目统计表

(9)商末周初青铜容器的整理与断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目录
插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商末周初”与“商末周初青铜容器”的定义
    二、商末周初青铜器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商末周初青铜器研究概述
    第一节 传统金石学对商周青铜器的研究
        一、宋代学者对青铜器的着述
        二、清代学者对青铜器的着述
    第二节 1949年前对商末周初青铜器的研究
        一、商周青铜器着录定名方面的研究成果
        二、商周青铜器分期断代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 1949年后对商末周初青铜器的研究
        一、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二、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 商末周初青铜器的类型学研究(上编)
    第一节 考古类型学与青铜器的分类原则
    第二节 商末周初青铜器资料来源及分类
    第三节 青铜炊器的型式划分
        一、鼎
        二、甗
        三、鬲
    第四节 食器的型式划分
        一、簋
        二、簋
        三、豆
第四章 商末周初青铜器的类型学研究(下编)
    第一节 酒器的型式划分
        一、觚与爵
        二、斝与觯
        三、觥与角
        四、尊与卣
        五、壶与彝
        六、罍与瓿
    第二节 水器的型式划分
        一、盘
        二、盉
第五章 商末周初青铜器的分期与年代
    第一节 商末周初青铜器分期研究现状
        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商周青铜器的分期断代研究
        二、1949年后商周青铜器的分期断代研究
    第二节 商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方法讨论
        一、前人的分期断代研究方法
        二、本文采用的分期断代研究方法
    第三节 商末周初青铜器的分期
        一、第一期
        二、第二期
    第四节 各期年代推断
        一、商末周初青铜器标准器的确定
        二、各期、段青铜器年代的推断
第六章 结语——商末周初青铜器的比较与时代特征
    第一节 商末与周初青铜器的比较
        一、器类比较
        二、形制比较
        三、纹饰比较
        四、铭文比较
        五、组合比较
    第二节 商末周初青铜器的时代特征
        一、商末青铜器的时代特征
        二、周初青铜器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周承商制”在青铜器上的反映
参考文献
附表一 商末周初青铜容器考古发掘出土品分期统计表
附表二 商末周初青铜容器流散传世品分期统计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四、西周铜器分期研究的历史考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张亚初先生的古文字学研究[D]. 杨文昱.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2]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现与研究史[D]. 黄薇.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2)
  • [3]殷商西周散文文体研究[D]. 梅军. 上海大学, 2010(03)
  • [4]西周有铭青铜器断代整理与思考[D]. 侯林果. 西北师范大学, 2013(06)
  • [5]西周金文字形书体演变研究与铜器断代[D]. 王帅. 陕西师范大学, 2015(03)
  • [6]西周铜器分期研究的历史考察[J]. 夏之民. 南开史学, 1990(02)
  • [7]唐兰的青铜器及铭文研究[D]. 李刚. 吉林大学, 2010(09)
  • [8]西周恭王时期青铜器铭文文学研究[D]. 赵军贤.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商末周初青铜容器的整理与断代研究[D]. 岳连建. 陕西师范大学, 2014(12)
  • [10]西周铜器分期研究的历史考察[A]. 夏之民. 南开史学(1990年第2期), 1990

标签:;  ;  ;  ;  ;  

西周青铜器分期研究的历史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