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视频图像传输系统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视频图像传输系统

一、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视频图像传输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顾金波[1](2021)在《水下蓝光LED视频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人们在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一些部署在水下的机器人和智能传感器也逐渐增多。因此,作为这些领域重要的技术支撑,水下无线通信迫切需要实现更高带宽和更大容量的数据传输。目前应用最成熟的水下无线通信方案是水声通信,但它存在传输速率低、延时高和收发设备体积大的缺点,并且其使用的声呐设备对水下生物有害。由于海水的电导性,电磁波信号在水下传播时会受到严重的衰减,导致水下射频(RF)通信的传输距离受限,而且电磁波的发射需要很高的功率,也不太适用于水下高速无线通信的场景。基于LED的水下可见光通信是水下无线通信领域一种新的技术,具有高传输带宽、高传输速率、低链路延时和高安全性的优点,目前正受到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密切关注。本课题立足于水下资源勘探和水下环境监测等场景下的实际需求,对水下可见光通信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实现了基于蓝光LED的水下高清视频图像采集和传输系统,并进行了相关测试和验证,论文的主要工作概述如下:(1)通过讨论海洋中四种不同物质对可见光的吸收和散射效应,探究了海水的光学特性,并得出了光在海水中传播时的总衰减模型。在此基础上仿真得出适合在深海水域传播的光波段,为光源的选择及系统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依靠。(2)对相干光调制和强度调制两种主要的光通信调制技术在系统复杂度方面进行了对比,并详细阐述了强度调制/直接检测技术中几种主要调制解调方案的原理,选择了在能量效率和抗干扰性能等方面更具优势的PPM调制方案。(3)对LED的各项特性进行了分析,设计了蓝光LED驱动电路,通过硬件预均衡技术提高了LED的调制带宽;利用STM32嵌入式系统实现了RTSP协议,完成了对网络摄像机的控制,然后由FPGA完成对视频数据的调制和发射。(4)设计并制作了高速AD采样模块和以太网通信电路模块,并完成FPGA与上位机的网口通信;研究分析了时域均衡技术的原理,基于Verilog语言设计实现了LMS算法自适应数字滤波器。(5)完成整套蓝光LED视频传输系统的搭建,在水下环境中对系统进行了误码率测试和性能分析,并进行了视频图像的采集传输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在水下1.2米距离内进行可靠通信,传输速率为20Mbps;同时,系统可以完成水下高清视频图像的采集和实时传输。

乔丹[2](2021)在《红外和高清双路视频处理传输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市面上单一种类图像传感器的视频处理传输平台仅在光照充足的白天可以得到清晰的图像信息,在夜晚等光线不好的情况下,获得的图像信息有限。本文设计了一种在白天和夜晚都可获得清晰图像的红外和高清双路视频处理传输平台。本次设计采用TI公司的TMS320DM8168作为平台的核心处理器,结合目前视频处理传输平台的需求分析,利用其多核架构的优势完成了红外和高清双路视频处理传输平台的方案设计。在硬件方面,设计了基于TMS320DM8168核心处理器的电路板,主要设计了视频输入输出模块、网络传输模块、存储模块、电源模块等硬件电路;在软件方面,选用Linux操作系统Ubuntu 12.04,基于Mc FW软件框架,采用C语言完成了视频采集程序设计、视频融合程序设计、视频压缩编码程序设计和视频传输程序设计。双路视频处理传输平台将红外和高清两路视频图像融合叠加并综合显示,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图像信息,同时针对实时视频采集出现畸变的问题,采用了图像矫正算法对发生畸变的图像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设计的图像处理传输平台可降低光线影响,获得清晰完整的视频图像,增加了图像的有效信息,提高了视频处理传输平台的适用性。

吴胜兵[3](2020)在《基于海思Hi3521A芯片H264编解码视频传输》文中指出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些领域(如导弹飞行视频监控领域)对视频低延时、低带宽传输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市面上相关的视频实时传输系统时延在200ms-500ms不等,且存在因传输带宽大而丢帧严重的情况。不能很好满足实时性要求严格的传输领域。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本课题便提出了对实时视频进行低延时、低带宽传输的研究。另外,在网络环境较差的低带宽情况下,需要控制较低压缩码率来适应严重受限的网络传输能力。目前视频监控系统平台越来越小型化,要求对视频图像的编码、传输以及解码系统实现低功耗、小型化。基于以上现状,本课题基于H.264算法,展开了基于海思Hi3521A芯片H.264编解码视频传输的深入研究。为了以上系统平台,本文选择了Hi3521A作为H.264 Codec核心芯片,完成了系统硬件设计、系统嵌入式编解码软件设计以及相关上位机设计。实现了基于H.264编解码低延时、低带宽的720p30分辨率视频传输系统。在视频监控传输工程中,为了解决对高清视频低时延编解码的实时传输,经过对H.264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后,提出了一种编码优化算法。该算法有效降低了系统对视频采集、图像压缩、传输和解码过程中的码率大小,有效控制了整个系统传输时延,使整个系统传输时延控制在100ms左右。同时为了降低视频传输带宽,提高视频传输质量和实时效率,本文采用了RTSP和UDP网络协议传输,并采用了FEC算法和双链路负载均衡策略来降低丢包误码率。该系统涉及的主要工作有:查阅视频编解码传输原理相关资料、降低时延和丢包误码率优化算法研究、降低带宽系统优化研究、SoC芯片选型、系统硬件设计、系统嵌入式编解码程序设计、相关上位机软件设计以及软硬件联调。其中系统硬件设计部分以Hi3521A为核心,搭载外围设备(如摄像头、显示器、DDR3、以太网卡等)来设计完成。编解码程序是在PC机(Ubuntu系统)上开发和编译完成并运行在硬件开发板上的嵌入式程序。两个上位机软件的设计基于C++语言和GUI开发程序Qt,运行与PC机上,实现带宽调试以及丢帧误码率的统计。经过软硬联调后,系统能满足低延时、低带宽传输指标(时延低于120ms,1200-1500码率下带宽不超过200KB/s)要求。并且带宽调试上位机软件能实现不同码率值下系统带宽的调试。丢帧误码率统计上位机软件能实现丢帧和误码率的实时统计以及通过视频播放的质量来验证相关丢帧误码率统计的正确性。

李新宇[4](2019)在《嵌入式无线视频加密传输系统》文中提出近年来视频监控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变得越来越重要,视频监控在保障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且视频监控可以帮助我们实时了解远程最新的发展状况。传统的监控系统因为需要网络布线、而且传输过程可能出现安全隐患。所以本系统基于嵌入式ARM平台实现了一种无线视频加密传输的方案,本系统利用无线WIFI技术组网方便,避免了网络布线的资源消耗,同时对传输的图像加入加密算法,提高了安全性能。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如下:首先分析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且对当前混沌理论、密码学、嵌入式图像传输系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实验室现有的硬件设备给出了本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其次针对本系统所使用的硬件设备进行了介绍,包括视频图像采集模块、各个主要的电路单元模块、无线网络通讯模块。再次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系统和DNA的图像加密算法,首先对原图像进行分块编码,并用超混沌系统产生的序列值选择原图像分块之后和Logistic序列的运算。这样加密之后得到的图像已经看不出原始图像的任何有效特征,通过解密程序对加密之后的图像解密,在仿真软件上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在嵌入式ARM处理器上实现了本系统的软件设计,本系统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这样一个流程完成了系统的整体功能。视频采集端通过V4L2接口完成图像采集,使用Socket套接字进行网络传输并且加入了加密功能;在视频接收端程序实现了对接收的图像解密、转换和显示功能,整个程序框架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设计。本课题设计的视频加密传输系统不仅可以保证视频图像的实时传输,而且本课题的设计的加密算法对初值敏感性强、密钥空间可达2265之多可以有效的抵抗外部的各种攻击。

谢海海[5](2019)在《基于ARM和VC++的视频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嵌入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视觉算法的持续创新,如何将嵌入式系统和计算机视觉算法相互结合成为学者们新的研究方向。基于视觉的图像处理技术在视频监控、城市管理、人体医疗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但在实际中容易受到场地固定,灵活性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本文通过将嵌入式系统和图像处理算法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具有实时性强,实用性高等优势。本文以ARM(Advanced RISC Machine)处理器为核心,搭载VC++开发环境,设计了一款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系统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选用嵌入式开发板作为服务器端,外接USB(Universal Serial Bus)摄像头,采用V4L(Video4Linux)接口的采集程序对视频图像信息进行采集,采用H.264编码、解码技术对视频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并使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协议的套接字(Socket)实现图像数据的传输和显示,并完成图像的保存;系统客户端选用移植了OpenCV的VC++平台,为了更好的对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显示,采用基于MFC框架开发设计图像处理系统,实现了图像的灰度化处理、旋转处理、边缘检测、形态学梯度处理以及仿射变换和透视变换、人脸检测等功能,同时介绍了其算法原理和代码实现,并给出系统运行结果。本文进行了多次系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完成嵌入式图像采集,并且在PC机上对采集到的图像可以实时处理,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论文最后简要总结了设计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并对图像采集处理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做出了总结,对后续的改进和开发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吴躜[6](2019)在《基于Wi-Fi的超市广告视频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超市中提供向导服务能够极大的帮助消费者快速选购到心意的商品,因此管理方迫切希望寻找一种成本相对较小并且自动的导购方案。本论文以此为背景,设计和实现了一种以H.264作为视频压缩编码标准、以Wi-Fi作为无线传输方式的超市广告视频系统。本系统分为广告推送服务器和终端设备两部分,广告推送服务器上的软件通过H.264视频编码算法和RTP/RTCP实时传输协议对广告视频进行压缩和封装,通过Wi-Fi传输至超市中提前布置的终端设备处;终端设备接收H.264编码格式的广告视频流后,对数据包进行解封和H.264视频解码并进行实时播放。同时终端设备通过摄像头采集当前超市内的环境图片,对其中的人脸进行识别,以此对当前超市中的顾客人流数量进行统计。论文设计并实现了广告推送服务器软件,包括H.264视频编码模块和RTP封装/发送模块,并对H.264视频编码中的帧间预测运动估计算法的搜索模板进行优化。H.264视频编码模块可以通过H.264编码库可以对超市视频进行压缩,RTP封装/发送模块可以通过RTP协议可以将码流文件封装成RTP数据包,并且按照RTCP协议发送RTP数据包。论文设计了基于RK3288主控处理器芯片的终端设备硬件,完成了 Wi-Fi模块、以太网模块、音频模块、MIPI屏模块、摄像头模块、DC/DC模块、存储模块等各个组成模块的实现。论文设计了基于嵌入式Linux的终端设备嵌入式软件,完成了嵌入式Linux4.4平台的构建,实现了 RTP接收/解封模块、H.264解码/播放模块和终端视频信息采集模块等组成的应用软件。RTP接收/解封模块可以通过视频传输协议RTP/RTCP,对从广告推送服务器处接收到的RTP数据包进行接收并解封拼接成H.264码流文件,H.264解码/播放模块可以通过FFmpeg库和SDL库对H.264码流文件进行解压以及实时播放,终端视频信息采集模块可以通过V4L2和OpenCV开源库对摄像头采集图片中的人脸进行检测,对超市中的人流情况进行统计。对超市广告视频系统的测试表明,本论文对H.264视频编码帧间预测中运动估算算法搜索模板的改进,在基本保持原有视频质量的前提下改进后的算法比原算法在编码时间上有所节省。超市广告视频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表明,系统可良好运行。

杜鲁梅[7](2019)在《植物病害图像处理与传输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图像监测是获取植物生长状态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可视化。本文通过监测植物的图像,直观地了解其生长状态,对植物图像进行处理传输,有利于数据对比、分析,可实现农业精准生产和优质高产。本文选用植物图像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个基于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图像传输技术的嵌入式监测系统。系统硬件包括PC机、网络硬件、摄像头、显示器、DM6467处理器等;软件主要包括开发环境搭建相关软件和图像处理传输软件。根据现有的技术以及要实现的功能目标,对软硬件环境进行了配置和设计。依据设计方案,本文采用了 DM6467处理器作为主处理器,使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作为主要软件平台,搭建了整体开发环境,包括仿真调试环境、Linux开发环境、Qt应用环境。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中,通过交叉编译,将H.264编解码、灰度变换、直方图统计和边缘检测等程序编译下载到开发板中,用户可直接调用应用程序进行相关的图像处理。根据开发板中图像处理分析结果,获得植物病害信息,对植物图像的采集时间进行设定。设计了植物图像的以太网传输、Qt网络传输、ZigBee无线传输、WiFi无线传输方式,进行了调试分析,依据具体环境和要求可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及时将病害图像传输至PC机。在LabVIEW开发环境中,利用病斑面积计算和病斑色调提取方法对病害图像进行处理识别,提高了病害识别效果。系统综合应用了嵌入式、图像处理和图像传输技术,能够实现植物图像的信号采集、处理、传输的功能,为植物病害的精细化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农业智能化水平。

杨涛[8](2018)在《基于OMAP4460的无线实时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传输技术成为了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较快的技术,嵌入式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成为了新一代技术研究的热门内容。将数据流的实时传输建立在嵌入式系统上,使得该系统具有较强的防范能力,并且能提供流程控制、数据监控、直播等多种服务。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嵌入式的无线实时视频传输系统,研究内容来源于实习公司的工程应用项目,该系统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通过研究V4L2视频驱动接口、H.264视频压缩编码、视频实时传输协议簇与开源的GStreamer多媒体框架等相关技术,搭建了基于OMAP4460的无线实时视频传输系统,提出了一种流媒体码率自适应调整方法,实现了视频实时可靠传输。测试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满足指标要求。主要的工作集中在以下方面:(1)首先,根据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需求进行整体方案设计,其中硬件开发平台以TI公司的OMAP4460为核心处理器,软件开发平台在GStreamer多媒体框架上应用C语言完成;(2)其次,通过HDMI接口与V4L2视频驱动相结合实现视频采集功能模块。采用H.264编码标准将采集的视频流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处理,并对压缩编码的数据流中RTP封包策略进行了研究。通过RTP/RTCP、UDP、RTSP协议与GStreamer框架的结合,获取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与此同时,客户终端将丢包情况反馈给服务器进行处理;(3)最后,搭建了无线传输系统平台,并结合所提出的流媒体码率自适应调整方法,客户终端将传输中丢包的情况反馈给服务器,由服务器对所反馈的信息进行自适应调整。系统测试表明,所设计的无线实时视频传输系统能够实时获取视频信息、进行压缩编码并在客户终端播放,满足了工程应用中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下视频实时可靠传输的需求。

宋艺敏[9](2018)在《基于嵌入式的视频实时去雾、压缩与传输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夜间有雾天气,场景中的大气光照强度比较微弱且含有人工光源,此时主光源为人工光源,有雾图像的大气光值不再为一个固定值,而是由人工光源位置不同而发生改变的大气光函数,为此本论文基于高斯滤波和信息损耗理论约束提出改进的夜间实时去雾算法,该算法处理后图像信息质量显着提高,有效提升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算法达到快速去雾效果,具有高实时性。同时针对高清摄像头在有雾场景中拍摄视频所得到的图像画面质量降低、图像数据量较大,并且需要实时去雾处理与网络传输的问题,本论文以优化本文所提出的夜间视频图像实时去雾算法为核心,使用H.264标准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通过UDP组播协议网络传输,采用多任务绑定多核处理器的并行处理算法,建立一种夜间视频实时采集、去雾、压缩以及网络传输系统。该系统性能较为优越,兼备高质量和高稳定的特点。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如下:1、本文通过学习夜间有雾场景中雾成像特性,研究和分析多种经典图像去雾算法的去雾原理和实验效果,建立适用于夜间含人工光源场景的大气传输模型,基于高斯滤波函数估计随光源位置变化而改变的大气光函数,根据信息损耗理论调整有雾图像中大气传输透射率,并采用快速中值滤波细化大气传输透射率,提出改进的夜间实时去雾算法,实现快速高效地对夜间有雾图像进行去雾处理。2、本文采用Cortex-A9架构的i.MX6Quad四核处理器芯片,在以Linux内核为操作系统搭建的软件开发平台中,通过驱动和使用OV5640高清图像传感器设备,采集视频图像数据,优化基于高斯滤波和信息损耗理论的去雾算法,使用硬件编解码单元对视频数据进行H.264格式的压缩编码操作,并通过UDP组播协议将压缩后的视频数据进行网络传输,最后在上位机端完成实时显示。3、本文嵌入式系统中采用多核处理器并行算法,将系统中的视频数据采集、快速图像去雾、VPU视频压缩编码以及UDP网络传输等多项任务绑定到处理器的不同核心上,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提高嵌入式系统的总体性能。在本文提出的去雾算法和嵌入式系统基础之上进行仿真实验,与各种经典和改进后的去雾算法实验结果相比,本文算法对有雾图像恢复程度较高,处理后图像色彩自然,去雾效果较好,能够高效和实时地应用在嵌入式系统中。

黄婧[10](2017)在《基于Linux无线视频采集传输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线视频采集传输系统现如今已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起到重要作用,并逐渐应用于温差大、射线强等极端环境的恶劣环境探索等特殊领域。近年来,各国对恶劣环境领域都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恶劣环境与地表环境的不同,研发适应恶劣环境的视频采集传输系统成为各国研究热点。然而我国恶劣环境探索起步晚,加之国外的技术封锁,因此适用于恶劣环境的无线视频采集系统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恶劣环境领域相关的视频采集传输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恶劣环境温差大,射线强度大、种类多,国内视频采集芯片不能很好适用于恶劣环境。参考国外相关系统,本文选择了 EV76C560视频采集芯片,并添加其他硬件设备,完成可以在恶劣环境运行的电路板设计。由于EV76C560视频采集芯片驱动代码无法得到,因此在V4L2标准下搭建了开发环境,编译了内核及引导程序,开发了 EV76C560芯片的驱动程序,并完成了应用程序中的视频采集部分,实现了适用于恶劣环境的无线视频采集传输系统。无线信号传输的性能对系统效率起到重要影响,针对视频信号无线传输部分,本文分别对存在相位噪声情况下,AF双跳系统转发放大时不同功率缩放因子、不同子载波映射模式的信噪比、中断概率、误码率等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系统性能的定量表达式。通过仿真验证了表达式的准确性,并得到瞬时功率缩放系统对相位噪声更加敏感,BTW模式下系统性能优于BTB模式等结论,为后续视频信号的编解码等处理算法提供参考依据。

二、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视频图像传输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视频图像传输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水下蓝光LED视频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1.3 水下可见光通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水下可见光通信信道特性分析
    §2.1 海水的光学特性
        §2.1.1 吸收效应
        §2.1.2 散射效应
    §2.2 海水总衰减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下光通信调制技术
    §3.1 相干光调制技术
    §3.2 强度调制技术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蓝光LED视频传输发射系统设计
    §4.1 发射系统设计方案
    §4.2 LED的特性分析
        §4.2.1 LED的结构原理
        §4.2.2 LED的伏安特性
        §4.2.3 LED的功率特性
        §4.2.4 LED的调制特性
    §4.3 光源的选择及驱动电路设计
    §4.4 硬件预均衡技术
        §4.4.1 硬件预均衡技术原理
        §4.4.2 几种硬件预均衡技术的分析比较
        §4.4.3 桥T型幅度均衡器的电路实现
    §4.5 STM32嵌入式系统部分设计
        §4.5.1 STM32 系统硬件设计
        §4.5.2 RTSP协议的介绍
        §4.5.3 STM32 嵌入式程序设计
    §4.6 发送端FPGA逻辑设计
        §4.6.1 FPGA开发流程
        §4.6.2 发送端FPGA逻辑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蓝光LED视频传输接收系统设计
    §5.1 接收系统设计方案
    §5.2 高速AD模块设计
    §5.3 以太网通信模块设计
    §5.4 时域均衡技术
        §5.4.1 时域均衡的原理
        §5.4.2 LMS自适应算法的介绍
        §5.4.3 自适应均衡器的仿真与实现
    §5.5 接收端FPGA逻辑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水下通信误码性能测试
    §6.2 水下视频传输与播放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2)红外和高清双路视频处理传输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论文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视频处理传输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2.1 课题需求分析
    2.2 总体方案设计
    2.3 视频处理传输平台硬件方案
    2.4 视频处理传输平台软件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视频处理传输平台硬件设计
    3.1 CPU功能模块
    3.2 视频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设计
        3.2.1 视频输入接口设计
        3.2.2 视频输出接口设计
    3.3 通信接口设计
        3.3.1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3.3.2 串口电路设计
        3.3.3 JTAG电路设计
    3.4 电源电路设计
    3.5 存储电路设计
        3.5.1 DDR3 存储电路设计
        3.5.2 Flash存储电路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红外和高清双路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4.1 图像缩放算法
        4.1.1 双线性插值算法原理
        4.1.2 双线性插值算法实现
    4.2 图像叠加算法
        4.2.1 图像叠加算法原理
        4.2.2 图像叠加算法实现
    4.3 图像校准算法
        4.3.1 图像校准算法原理
        4.3.2 图像校准算法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cFW框架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软件链路总体设计
    5.2 嵌入式系统的环境搭建
        5.2.1 交叉编译工具
        5.2.2 Linux内核移植
        5.2.3 DVRRDK软件开发包环境搭建
    5.3 采集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5.4 图像融合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5.5 视频压缩编码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5.6 视频传输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测试与结果
    6.1 测试环境
    6.2 功能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基于海思Hi3521A芯片H264编解码视频传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图像压缩算法研究现状
        1.2.2 视频编解码的实现技术
    1.3 嵌入式视频实时编解码系统的技术难点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H.264 标准的关键技术研究
    2.1 H.264 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
    2.2 H.264 的分层模型
        2.2.1 H.264 的视频编码层
        2.2.2 H.264 的网络抽象层NAL
    2.3 H.264 编码技术
        2.3.1 帧内编码
        2.3.2 帧间编码
        2.3.3 变换编码与量化
        2.3.4 熵编码
        2.3.5 环路滤波器
        2.3.6 H.264 编解码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方案及优化
    3.1 系统技术方案
    3.2 SoC芯片的选型
    3.3 降低时延的编码优化算法
        3.3.1 QP调整
        3.3.2 编码模型优化
        3.3.3 传输码率设置
        3.3.4 时延与I帧控制
        3.3.5 提高组帧速率
        3.3.6 编码时延分析
    3.4 传输带宽系统优化设计
        3.4.1 低码率的编码控制
        3.4.2 网络传输优化
    3.5 降低丢包误码率优化算法
        3.5.1 数据差错控制
        3.5.2 FEC算法纠错过程
    3.6 所需仪器和工具软件
    3.7 系统的技术指标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
    4.1 系统功能框架图
    4.2 硬件设计原理
    4.3 硬件模块分析
        4.3.1 编解码处理器
        4.3.2 电源模块
        4.3.3 时钟和复位模块
        4.3.4 内存模块
        4.3.5 以太网传输模块
        4.3.6 视频输入模块
        4.3.7 视频输出模块
    4.4 硬件实物图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嵌入式编解码程序设计
        5.1.1 寄存器配置
        5.1.2 获取本地编码参数
        5.1.3 开启UDP网络通信
        5.1.4 系统初始化
        5.1.5 捕获通道数据和绑定视频输入
        5.1.6 开始视频流编码
        5.1.7 开启线程以获取编码数据
        5.1.8 编码后的数据组帧UDP发送
    5.2 带宽调试上位机软件设计
        5.2.1 Qt简介
        5.2.2 软件设计
        5.2.2.1 界面区域划分
        5.2.2.2 开发实现
        5.2.3 软件操作流程
    5.3 视频丢帧误码率上位机软件设计
        5.3.1 FFmpeg简介
        5.3.2 软件设计
        5.3.2.1 设计架构
        5.3.2.2 视频数据帧结构
        5.3.2.3 误码率统计
        5.3.2.4 丢帧统计
        5.3.2.5 使用FFmpeg解码播放
        5.3.4 软件操作流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和时延测量
    6.2 带宽测试
    6.3 丢帧误码率统计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嵌入式无线视频加密传输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沌理论的研究
        1.2.2 密码学理论的发展
        1.2.3 嵌入式图像处理设备的发展
        1.2.4 无线视频传输技术发展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系统的硬件方案选择
        2.2.1 主控芯片概述
        2.2.2 USB摄像头
    2.3 系统的主要电路设计
        2.3.1 USB总线接口
        2.3.2 串行接口电路
        2.3.3 电源接口电路
        2.3.4 DM9000 网卡
    2.4 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2.5 通信方式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混沌和DNA编码的图像加密算法
    3.1 引言
    3.2 混沌理论
        3.2.1 混沌的定义
        3.2.2 混沌的特性
        3.2.3 混沌系统的判断
        3.2.4 几种常见的混沌映射
    3.3 DNA密码理论基础
    3.4 加密与解密算法
    3.5 图像的加密方案设计
    3.6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3.6.1 实验结果
        3.6.2 灰度直方图分析
        3.6.3 相邻像素相关性分析
        3.6.4 密钥敏感性分析
        3.6.5 密钥空间分析
        3.6.6 信息熵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线视频加密传输的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嵌入式开发软件平台的搭建
        4.2.1 交叉编译工具的安装
        4.2.2 bootloader的移植
        4.2.3 Linux内核的移植
        4.2.4 根文件系统的制作
        4.2.5 nfs和 tftp服务器搭建
    4.3 无线网络的搭建
    4.4 视频采集模块驱动的设计
        4.4.1 V4L2 驱动模型
        4.4.2 UVC驱动模型
    4.5 视频压缩传输C/S架构软件设计
        4.5.1 libjpeg库的移植
        4.5.2 mjpeg-streamer的移植
        4.5.3 视频采集功能程序设计
        4.5.4 视频加密程序设计
    4.6 接收端程序设计
    4.7 视频显示功能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总体功能实现及实验现象分析
    5.1 引言
    5.2 系统的总体分析
    5.3 系统测试内容
    5.4 制作ext2 镜像
    5.5 系统存在问题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5)基于ARM和VC++的视频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嵌入式技术研究现状
        1.2.2 视频图像采集技术研究现状
        1.2.3 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相关概述及开发环境介绍
    2.1 嵌入式系统概述
        2.1.1 嵌入式系统简介
        2.1.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2.1.3 嵌入式系统的结构
    2.2 系统开发环境介绍
        2.2.1 VC++6.0 集成开发环境
        2.2.2 MFC框架
        2.2.3 OpenCV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嵌入式系统开发
    3.1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
    3.2 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3.3 硬件结构分析
        3.3.1 硬件组成
        3.3.2 嵌入式处理器
        3.3.3 FLASH存储
        3.3.4 DMA控制器
    3.4 嵌入式软件环境搭建
        3.4.1 Bootloader驱动
        3.4.2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
        3.4.3 U-Boot配置和编译
        3.4.4 Linux内核的配置与移植
        3.4.5 USB摄像头驱动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图像采集与传输的过程实现
    4.1 嵌入式图像采集设计
        4.1.1 V4L2 接口
        4.1.2 V4L2 图像采集设计
    4.2 H.264 视频编解码研究
        4.2.1 H.264 编码与解码过程
        4.2.2 ARM端 H.264 编码技术实现
        4.2.3 PC端 H.264 解码技术实现
    4.3 视频图像传输模块设计
        4.3.1 相关传输技术
        4.3.2 服务器视频传输实现
    4.4 软件系统开发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VC++的图像处理与结果展示
    5.1 客户端应用软件总体框架
    5.2 客户端视频图像接收与显示
    5.3 客户端图像处理
        5.3.1 图像灰度化处理
        5.3.2 图像旋转处理
        5.3.3 图像边缘检测
        5.3.4 形态学梯度处理
        5.3.5 仿射变换和透视变换
        5.3.6 图像人脸检测
    5.4 系统性能测试
        5.4.1 网络连接功能测试
        5.4.2 监听状态下ARM端性能测试
        5.4.3 数据采集传输状态下ARM端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Wi-Fi的超市广告视频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主要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Wi-Fi技术发展现状
        1.2.2 视频编解码技术发展现状
        1.2.3 视频传输技术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
    2.1 基于Wi-Fi的超市广告视频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概述
    2.2 广告推送服务器软件设计方案概述
    2.3 终端设备硬件设计方案概述
        2.3.1 嵌入式处理器芯片的选择
        2.3.2 终端设备硬件的组成结构
    2.4 终端设备软件设计方案概述
        2.4.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2.4.2 终端设备应用软件的组成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广告推送服务器软件设计
    3.1 广告推送服务器软件概述
    3.2 H.264视频编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2.1 H.264视频编码标准简介
        3.2.2 H.264视频编码主要技术
        3.2.3 H.264运动估计算法改进
        3.2.4 H.264视频编码模块的实现
    3.3 RTP封装/发送模块的实现
        3.3.1 流媒体传输协议简介
        3.3.2 实时传输协议RTP/RTCP
        3.3.3 RTP封装/发送模块的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终端设备硬件设计
    4.1 终端设备硬件结构设计
    4.2 Wi-Fi模块设计
    4.3 以太网模块设计
    4.4 音频模块设计
    4.5 MIPI屏模块设计
    4.6 摄像头模块设计
    4.7 DC/DC模块设计
    4.8 存储模块设计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终端设备嵌入式软件设计
    5.1 终端设备嵌入式软件架构设计
        5.1.1 软件的分层结构
        5.1.2 应用软件的组成结构
    5.2 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
        5.2.1 BootLoader移植
        5.2.2 Linux4.4内核移植
        5.2.3 根文件系统制作
    5.3 系统设备驱动移植
        5.3.1 mipi屏驱动
        5.3.2 ov13850摄像头驱动
        5.3.3 ES8323声卡驱动
    5.4 RTP接收解封模块的实现
    5.5 H.264视频解码/实时播放模块的实现
        5.5.1 FFmpeg库
        5.5.2 SDL库
        5.5.3 H.264视频解码/实时播放的实现
    5.6 终端视频信息采集模块的实现
        5.6.1 OpenCV开源库
        5.6.2 视频采集/人流统计的实现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超市广告视频系统的测试和运行
    6.1 H.264编码中运动估算算法改进效果测试
    6.2 超市广告视频系统的的视频播放运行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植物病害图像处理与传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1.2.1 农业智能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1.2.2 图像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植物图像监测系统设计
    2.1 系统的总体设计
        2.1.1 需求分析
        2.1.2 技术支持
        2.1.3 总体结构
    2.2 系统功能模块
        2.2.1 DM6467主处理器
        2.2.2 图像输入模块
        2.2.3 图像输出模块
        2.2.4 存储模块
    2.3 传输模块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构建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3.1 Linux操作系统的选择
    3.2 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
        3.2.1 仿真调试环境搭建
        3.2.2 Linux开发环境搭建
    3.3 Linux系统内核移植
        3.3.1 系统分析
        3.3.2 内核移植实现
        3.3.3 TFTP与NFS服务器配置
    3.4 Qt移植
        3.4.1 Qt特点
        3.4.2 Qt移植
        3.4.3 信号与槽机制
        3.4.4 网络连接
    3.5 本章小结
4 Linux系统中图像处理及分析
    4.1 图像编解码
        4.1.1 H.264编解码
        4.1.2 编解码实现
    4.2 图像的灰度变换
        4.2.1 灰度变换实现
        4.2.2 关键帧图像对比分析
    4.3 直方图统计
        4.3.1 直方图的实现
        4.3.2 关键帧图像对比分析
    4.4 图像的边缘检测
        4.4.1 边缘检测的实现
        4.4.2 关键帧图像对比分析
    4.5 图像存储
    4.6 本章小结
5 图像传输与识别
    5.1 图像有线传输
        5.1.1 以太网传输
        5.1.2 Qt网络传输
    5.2 图像无线传输
        5.2.1 ZigBee无线传输
        5.2.2 WiFi无线传输
    5.3 几种传输方式比较
    5.4 图像监测显示
        5.4.1 传输协议
        5.4.2 监测显示
    5.5 图像识别
        5.5.1 LabVIEW与MATLAB混合编程
        5.5.2 病斑面积计算
        5.5.3 病斑色调提取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不足之处
7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8)基于OMAP4460的无线实时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标识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1.3 论文的内容及其章节安排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无线实时视频传输的相关技术
    2.1 嵌入式系统
        2.1.1 嵌入式系统结构的构成
        2.1.2 嵌入式Linux系统的特点与内核
    2.2 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2.2.1 视频编码标准
        2.2.2 H.264编码技术动态调整数据流的方法
    2.3 实时视频传输协议
        2.3.1 实时传输协议_RTP
        2.3.2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_RTCP
        2.3.3 RTP和RTCP之间的关系
    2.4 本章节小结
第三章 无线实时视频传输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的总体设计
    3.2 系统硬件框架的设计
        3.2.1 OMAP4460开发板
        3.2.2 视频图像采集的设计
        3.2.3 无线数字数据链接模块
    3.3 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
        3.3.1 开发工具的选择与安装
        3.3.2 嵌入式开发平台的移植
        3.3.3 GStreamer开发环境的搭建
    3.4 本章节小结
第四章 无线实时视频传输系统应用软件开发
    4.1 基于GStreamer的应用
        4.1.1 GObject对象系统
        4.1.2 GStreamer开发基础
    4.2 实时视频采集压缩编码模块软件实现
        4.2.1 实时视频采集软件实现
        4.2.2 视频压缩编码软件实现
    4.3 实时视频网络传输实现
    4.4 本章节小结
第五章 无线实时视频传输系统的测试
    5.1 无线实时视频传输系统测试平台的构建
        5.1.1 视频数据流采集端
        5.1.2 服务器与客户终端连接
    5.2 码率自适应测试方法的实现
    5.3 系统测试及分析
        5.3.1 视频质量测试
        5.3.2 视频实时性测试
    5.4 本章节小结
论文的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嵌入式的视频实时去雾、压缩与传输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夜间图像去雾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Linux和嵌入式系统的研究现状
        1.2.3 视频编码技术的研究现状
        1.2.4 有线网络传输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夜间图像去雾算法
    2.1 夜间环境光照模型
    2.2 夜间有雾图像恢复
        2.2.1 基于高斯滤波的大气光函数估计
        2.2.2 基于信息损耗理论的传输透射率估计
    2.3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2.4 本文算法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第3章 系统硬件介绍
    3.1 硬件架构介绍
        3.1.1 硬件架构简介
        3.1.2 系统处理器简介
    3.2 视频采集模块
        3.2.1 摄像头芯片硬件介绍
        3.2.2 摄像头芯片性能参数
        3.2.3 图像数据传输接口
第4章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4.1 ARM交叉编译环境
        4.1.1 交叉编译环境搭建
        4.1.2 交叉编译Linux内核
        4.1.3 交叉编译应用程序
    4.2 U-Boot移植
    4.3 Linux文件系统移植
    4.4 软件程序烧录
        4.4.1 嵌入式系统烧录
        4.4.2 用户应用程序烧录
第5章 系统工作流程及实验结果
    5.1 视频图像获取流程
    5.2 视频去雾算法流程
    5.3 视频图像压缩
        5.3.1 H.264 结构和码流介绍
        5.3.2 VPU压缩编码
    5.4 视频图像网络传输
        5.4.1 UDP协议介绍
        5.4.2 UDP网络传输
    5.5 多核并行处理算法
    5.6 系统实验结果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10)基于Linux无线视频采集传输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论文工作内容
    1.5 论文章节安排
2 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硬件分析
        2.1.1 关键硬件部分的选择
        2.1.2 硬件设计
    2.2 软件分析
        2.2.1 嵌入式操作系统
        2.2.2 系统总体软件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系统软件实现
    3.1 平台搭建
        3.1.1 开发环境搭建
        3.1.2 内核编辑
        3.1.3 引导程序
    3.2 驱动实现
        3.2.1 Linux驱动基本思想
        3.2.2 V4L2基本思想
        3.2.3 视频驱动实现
    3.3 应用实现
        3.3.1 程序流程
        3.3.2 关键函数
    3.4 系统仿真
    3.5 本章小结
4 无线传输系统模型
    4.1 系统选择
        4.1.1 正交频分复用
        4.1.2 中继转发机制
        4.1.3 干扰因素
    4.2 系统模型
    4.3 相位噪声模型
    4.4 子载波干扰的高斯性
        4.4.1 子载波干扰的均值和方差
        4.4.2 子载波干扰的高斯性
    4.5 本章小结
5 不同功率缩放因子下系统性能
    5.1 端到端信噪比
        5.1.1 平均功率缩放
        5.1.2 瞬时功率缩放
    5.2 系能分析
        5.2.1 矩生成函数
        5.2.2 误码率
        5.2.3 中断概率
    5.3 仿真结论
        5.3.1 不同相位噪声的影响
        5.3.2 不同子载波数量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不同子载波映射下系统性能
    6.1 端到端信噪比
        6.1.1 信噪比表达式
        6.1.2 信噪比累积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
    6.2 系能分析
        6.2.1 误码率
        6.2.2 中断概率
    6.3 仿真结论
        6.3.1 不同相位噪声的影响
        6.3.2 不同子载波数量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视频图像传输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水下蓝光LED视频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D]. 顾金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02)
  • [2]红外和高清双路视频处理传输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乔丹.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基于海思Hi3521A芯片H264编解码视频传输[D]. 吴胜兵.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4]嵌入式无线视频加密传输系统[D]. 李新宇. 燕山大学, 2019(03)
  • [5]基于ARM和VC++的视频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 谢海海. 长安大学, 2019(07)
  • [6]基于Wi-Fi的超市广告视频系统设计与实现[D]. 吴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7]植物病害图像处理与传输的研究[D]. 杜鲁梅.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8]基于OMAP4460的无线实时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涛. 西北大学, 2018(01)
  • [9]基于嵌入式的视频实时去雾、压缩与传输系统[D]. 宋艺敏. 湖南大学, 2018(02)
  • [10]基于Linux无线视频采集传输系统的研究[D]. 黄婧.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视频图像传输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