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桥探头初步测试

双桥探头初步测试

一、双桥探头的初步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田强[1](2020)在《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处治及其工程特性》文中指出本文针对连云港地区的海相软土进行了研究,主要目标是确定连云港某港区海相软土的工程力学特性。主要研究手段包括工程现场试验、室内试验、数值模拟三种方法。其中现场试验分别进行了剪切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室内试验主要包括固结试验、直剪试验。在工程运行期间对土体取样监测,确定了海相软土的矿物成以及颗粒组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针对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后的软土地基,分析在不同荷载条件下地基变形破坏的形式。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剪切波试验我们可以发现,港区土场整体为软弱土场,在未经加固的条件下无法修筑建筑物。(2)连云港地区的海相软土主要成分为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颗粒组成主要为粘粒材料。港区海相软土的矿物成分和颗粒分布与海相软土的沉积环境相互作用,连云港地区的海相软土展示出了高灵敏度、高含水率、高压缩性、低渗透性的特性。(3)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初期海相软土快速压缩,随着时间的增长地表沉降速率减缓,土体强度的增长速度与压缩速度呈正比。这一特点主要是通过静力触探试验确定。(4)通过室内固结试验我们可以发现,海相软土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自然状态下的海相软土压缩性与取土深度无关,这与静力触探试验相驳。这主要是因为自然状态下的海相软土为流塑状态,土体结构极易破坏导致。通过重塑土固结试验发现海相软土的含盐率对土体压缩性影响较大,高盐软土具有高孔隙比,高压缩性的特点。(5)通过剪切试验可以发现,经过真空联合堆载加固后的土体强度仍然较低。(6)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确定,可在加固后的地基上直接修筑港区道路。如直接修筑高层建筑物,土体存在破坏的风险。该论文有图28幅,表3个,参考文献91篇。

魏明鹏[2](2019)在《皖北地区高速铁路PHC桩加固软弱土地基承载及沉降特性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正处于飞跃式发展时期。高速铁路的建设不同于传统的铁路建设,对铁路的设计、施工和路基工后沉降以及地基承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软弱土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由于软弱土特殊的工程性质,必须通过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消除软弱土的不良特性才能满足高速铁路承载力及工后沉降要求。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是近代高性能混凝土(HPC)和预应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它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抗弯性能好、应用范围广、沉桩质量可靠等诸多优势,广泛运用于地基处理中。经过PHC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性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也有效的控制了地基的沉降变形。虽然PHC桩加固处理地基技术已经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理论研究还是远远的滞后于工程实践。本文主要依托商合杭高铁芦庙车站地基处理工程,对PHC桩加固处理软弱土地基承载及沉降特性进行研究,主要开展的工作如下:(1)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在复合地基理论基础之上对PHC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及沉降特性进行探讨,并对PHC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概括总结。(2)对试验段地基土进行大量的室内土工试验,得到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分析研究了试验段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各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揭示了地基土的基本工程特性为工程的设计及相关数值计算提供依据。(3)以PHC桩现场试验为基础,通过静载试验得到单桩复合地基荷载沉降关系曲线,确定了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通过静力触探试验得到了地基土层的比贯入阻力及承载力特征值,估算了PHC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特征值。通过标贯试验得到桩间土、天然地基标准贯入锤击数,以相关经验公式为参考对PHC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估算。通过地基土加固试验得到了两桩间土挤密系数、干密度等指标以及地基加固处理前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变化规律。(4)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GTS建立PHC单桩和群桩复合地基模型,进行PHC桩加固处理软弱土地基数值分析。模拟竖向荷载作用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及荷载传递规律,得到桩体沉降变形规律以及桩身轴力及侧摩阻力的分布,分析得到PHC桩沉降变形特性以及荷载传递机理。最后,采用单一变量法,考虑不同外加荷载、桩长、垫层厚度、垫层模量对PHC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及沉降特性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设计建议。

张青青[3](2011)在《静力触探在辽宁软土地区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静力触探测试(Cone Penetration Test-CPT)具有速度快、数据连续、再现性好、操作方便等优点,作为一种日臻完善的原位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为广大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所接受。本文对静力触探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与介绍。结合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对静力触探在辽宁地区的应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1.结合辽宁软土地区实际工程经验,分析依靠静力触探指标评价土工参数的可靠性、经济性;2.研究丹东软土地区静力触探曲线的特征及划分土层、确定土类的地区经验,并验证利用静力触探确定地基土名称。3.对单、双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与锥尖阻力的换算关系进行对比分析;4.建立了辽宁软土地区静力触探指标与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相关关系,包括静力触探参数与地基土的天然重度、液性指数及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相关关系;5.分析研究了国内静力触探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的经验公式,并与辽宁地区已有经验对比,建立适合辽宁地区确定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的经验公式。经过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了地区性的地基土静力触探指数的取值值域范围,为利用静力触探资料进行土层划分和土性分析等提供了区域经验;得出了qc与土的天然重度γ、液性指数IL及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参考相关关系;得出了东北电力设计院及连云港建筑设计院的承载力经验公式适用于辽宁软土地区的结论,以及盘锦地区静力触探锥尖阻力确定的地基土压缩模量、变形模量的经验公式。

蔡国军,刘松玉,童立元,杜广印[4](2007)在《多功能孔压静力触探(CPTU)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孔压静力触探(CPTU)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兴起的新型原位测试技术,因其诸多优点,特别适合于软土工程的勘察,目前在欧美诸国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静力触探(CPT)技术的发展作了简要的介绍,阐述了国外CPT的发展状况和我国CPT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引进的美国多功能CPTU测试技术以及操作方法与技术要点,结合两个现场试验,对我国的原位测试技术与引进的多功能CPTU作了对比分析,最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樊向阳[5](2007)在《静压桩施工沉桩阻力及沉桩挤土效应研究》文中指出桩基础是土木工程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静压桩由于其诸多优点而在软土地基城市建设中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受桩型选择和设备选型等因素的影响,静压桩在施工前要对其沉桩阻力进行估算,评价沉桩可能性;另外,静压桩都是挤土桩,部分工程施工前要分析沉桩挤土效应的影响,并提出防护措施的建议。从前人的探索可以看到,沉桩阻力和沉桩挤土效应涉及到多方面的理论,是非常复杂的。虽然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尤其在沉桩挤土方面,给出了不少计算方法或计算公式,但因受计算过程复杂,计算参数多且难以确定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计算方法或计算公式来指导静压桩设计与施工,这也成了制约静压桩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收集了大量的工程资料,进行了部分原型试验,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数值分析、计算机模拟等技术,对沉桩阻力和沉桩挤土效应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有:1.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对沉桩阻力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得出了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作为主要参数的估算沉桩阻力的经验公式。考虑到沉桩过程中土体被扰动,公式中引入了土体灵敏度的概念,并给出了上海地区常见粘性土层的土体灵敏度推荐值。利用大量的工程实测资料和试验资料,对本文公式进行了验证,同时给出了估算后期沉桩阻力的方法,以及用其它参数估算沉桩阻力的公式。2.建立了估算沉桩阻力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大量工程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并对拟合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表明,用人工神经网络模拟沉桩阻力简便可行,是有一种估算沉桩阻力的有效方法,可以与用经验公式估算的沉桩阻力相互补充,相互校核。3.运用大量工程资料,得出了上海地区不同地层组合中静压桩沉桩阻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相互关系。通过大量试验数据,从单桩承载力时效性的角度,给出了单桩极限承载力与沉桩阻力及休止期的相互关系。4.利用Segaseta的源—源(汇)理论,得出了饱和软粘土中沉桩挤土效应引起的地表位移的计算公式,并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正。通过大量工程实测资料,给出了不同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和取值范围。最后提出了一些合适的沉桩挤土效应防治措施。5.编制了计算沉桩阻力和沉桩挤土效应的应用软件。软件操作简单,计算结果以计算书的形式输出,避免了繁琐的数据计算,使用非常方便。

李豪伟[6](2020)在《基于CPTU测试参数的黄泛区桩基承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开封地区位处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是以粉质土层为主的典型黄泛区土层,掌握该地区的土层分布以及其准确的参数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室内试验的土体取样会造成土体的扰动,测试参数往往存在误差,会为以后的工程建设带来隐患。多功能CPTU技术是原位测试的一种,相比CPT测试技术考虑了孔隙水压力的因素,测试结果更加精确。本文利用多功能CPTU与CPT技术对开封西郊某场地进行现场测试,对两种技术测试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国内外基于CPTU/CPT测试参数计算桩基承载力的方法,提出了开封黄泛区的桩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现场静载荷试验承载力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了更加深入了解CPTU贯入对周围土体产生的影响以及测试参数的影响因素,利用ABAQUS模拟CPTU在粉土土层中贯入过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开封地区粉质土进行现场CPTU/CPT测试,对两种测试方法所得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对比及相关性分析,得到两组参数的相关关系。通过剪切波速得到最大剪切模量,研究剪切波速与两组锥尖阻力的相关关系。最后研究压缩模量与锥尖阻力的相关关系,得到了开封黄泛区粉土锥尖阻力估算压缩模量的公式。(2)考虑孔压的影响,分别研究了CPTU贯入过程中径向应力、轴向应力、竖直面剪应力在探头周围的分布情况,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随着贯入深度增加的变化趋势,以及贯入停止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过程。结果表明,随着贯入深度逐渐增大,锥尖阻力和侧壁摩阻力都在逐渐增大,在贯入深度15cm左右锥尖阻力逐渐趋于稳定,在贯入深度28cm左右侧壁摩阻力逐渐趋于稳定,稳定后的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与CPTU测试值基本一致;从贯入停止到7800s(约2.25h),孔压从171.4k Pa消散为5.7k Pa左右,已基本消散完毕。(3)为了探究随着贯入深度增加,不同因素对锥尖阻力的影响,通过ABAQUS数值模拟研究,分别控制内摩擦角、剪胀角以及弹性模量的不同,保持其它参数不变,分析以上三种因素对锥尖阻力的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内摩擦角小于15°时锥尖阻力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内摩擦角大于15°时,锥尖阻力基本无变化;锥尖阻力会随着剪胀角和弹性模量增大而增大,但是弹性模量越大,锥尖阻力越不容易达到稳定状态。(4)基于已有计算方法,通过现场CPTU/CPT测试参数计算出开封地区的桩基承载力。并进行现场载荷试验,以现场载荷试验得到的桩基承载力为标准值,研究不同方法得到桩基承载力的差距,发现根据CPTU方法计算的桩基承载力更接近静载试验所得到的承载力。对管桩的静载荷试验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竖向承载力,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管桩竖向承载力进行分析并与现场静载荷试验得带的竖向承载力进行对比,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相近。(5)通过桩基竖向承载力的国内CPT规范法与国外CPTU直接预测法相结合,提出适合开封地区桩基竖向承载力公式,根据CPTU测试资料进行计算验证,结果与静载试验结果相近,符合开封地区竖向承载力的计算要求。

刘松玉,蔡正银[7](2012)在《土工测试技术发展综述》文中指出总结国内外近年来在土工测试技术领域的发展,主要包括室内试验技术,土的特殊性质试验技术,现场原位测试技术,室内模型试验和土工监测技术等。分析表明现代原位测试技术和监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发达国家土工测试技术研究的热点,也是我国土工测试技术需要重点发展的方向。

孙新生[8](2016)在《静力触探在河南省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是一种岩土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原位测试方法,在我国已有将近60年的应用历史。它不仅操作简单、贯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并且经济性较好、连续性及重复再现性好。本文先对静力触探的国内外发展、应用现状及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与分析。结合河南省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大量工程实践,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静力触探在河南省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1.分析了河南省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土静力触探曲线的特征,重点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对应静力触探曲线特征。2.通过现场浸水对比试验,能够判断湿陷性黄土分布深度。3.结合具体工程实践,验证了利用静力触探参数来划分土层和确定地基土名称在河南省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适用性,并总结了比贯入阻力的换算公式。4.通过现场对比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得到了不同贯入速率对静力触探结果的有一定的影响。5.通过搜集研究区域工程资料,对比分析了静力触探参数与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相关关系,得出了符合河南省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经验公式,包括静力触探参数与压缩模量、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相关经验公式,并通过工程实践验证了公式的合理性。6.根据实测的非浸水和浸水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结合静力触探浸水对比试验,对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选取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董晓马,杨广军[9](2008)在《静力触探技术发展及研究动向》文中指出静力触探技术发展解决了大量的地基土测试问题,在工程中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经济效益。简要介绍对比了国内目前三种静力触探方法,同时对当前国内外静力触探技术现状进行了对比,展望了触探技术的研究动向。

同济大学桩基研究班[10](1978)在《静力触探探头阻力预估打入桩单桩承载力》文中研究表明 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桩基工程日益增多。以往确定单桩承载力的多种方法之中,比较可靠的是采用单桩静荷载试验(试桩),但是,试桩不仅费时、费力、费钱,并由于设备及其它原因,不能在设计施工之前取得资料,因此,往往失掉了指导设计施工的作用,给工程造成一定的损失。近几年来,静力触探在我国迅速发展,在浅基础承载力方面,武汉、天津等地区已作了大量的对比试验和分析,获得一定的成果,至于静力触探在确定单桩承载力方面的应用,虽然在天津、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区作了一些试验分析,但仍处于摸索阶段。为了探索静力

二、双桥探头的初步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桥探头的初步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处治及其工程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价值目的和意义
    1.3 海相软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施工与现场检测
    2.1 工程背景
    2.2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机理
    2.3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施工工艺
    2.4 .海相软土工程现场现场试验
    2.5 本章小结
3 海相软土室内试验
    3.1 海相软土的基本工程特性分析
    3.2 固结试验
    3.3 抗剪强度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ansys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评估
    4.1 有限元基本原理简绍
    4.2 基本参数的确立模型的建立
    4.3 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皖北地区高速铁路PHC桩加固软弱土地基承载及沉降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速铁路软弱土地基处理目的及意义
        1.2.1 软弱土地基的概念
        1.2.2 软弱土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
        1.2.3 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及分类
    1.3 复合地基对土体工程性质影响的研究
    1.4 PHC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PHC桩复合地基承载及沉降特性理论依据
    2.1 复合地基的概述
        2.1.1 复合地基的定义
        2.1.2 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
        2.1.3 复合地基的分类
        2.1.4 复合地基的破坏形式
    2.2 PHC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及承载力计算方法
        2.2.1 PHC管桩概述
        2.2.2 PHC桩复合地基承载特点
        2.2.3 PHC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
    2.3 PHC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2.3.1 加固区的压缩变形S1计算方法
        2.3.2 加固区下卧层的变形S2计算方法
    2.4 PHC桩复合地基的重要力学参数
        2.4.1 荷载分担比
        2.4.2 桩土应力比
        2.4.3 置换率
    2.5 小结
3 试验段地基土的工程特性分析
    3.1 皖北地区土体分布概述
    3.2 依托工程概况
        3.2.1 地层条件
        3.2.2 水文地质
        3.2.3 试验段土体类型
    3.3 试验段土体的物理性质试验
        3.3.1 密度试验
        3.3.2 含水率试验
        3.3.3 比重试验
        3.3.4 界限含水率试验
    3.4 试验段土体的力学性质试验
        3.4.1 击实试验
        3.4.2 固结试验
        3.4.3 三轴试验
    3.5 试验段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沿深度变化规律
        3.5.1 物理性质指标沿深度变化规律
        3.5.2 地基土固结变形指标沿深度变化规律
    3.6 本章小结
4 PHC桩现场试验研究
    4.1 试验场地概括
    4.2 PHC桩复合地基设计
        4.2.1 PHC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的确定
        4.2.2 PHC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4.3 静载试验
        4.3.1 天然地基平板载荷试验
        4.3.2 PHC桩单桩载荷试验
        4.3.3 PHC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4.4 静力触探试验
        4.4.1 试验过程及方法
        4.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5 标贯试验
        4.5.1 试验过程及方法
        4.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6 地基土加固效果试验
        4.6.1 试验原理及方法
        4.6.2 桩间土试验结果及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PHC桩复合地基数值模拟分析
    5.1 数值分析基本理论
        5.1.1 数值分析方法的概述
        5.1.2 MIDAS/GTS有限元软件综述
    5.2 本构模型
        5.2.1 土的本构模型
        5.2.2 桩、土接触面的处理
    5.3 PHC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软弱地基模型的建立
        5.3.1 模型的基本假定及建立过程
        5.3.2 模型的参数选取
        5.3.3 模型边界条件及尺寸的确定
        5.3.4 .数值模拟方案
    5.4 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5.5 群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5.5.1 外加荷载对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的影响
        5.5.2 桩体长度对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的影响
        5.5.3 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的影响
        5.5.4 垫层模量对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静力触探在辽宁软土地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静力触探技术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静力触探技术的原理及仪器设备
    2.1 静力触探技术的原理
    2.2 静力触探的理论研究
        2.2.1 承载力理论
        2.2.2 应变路径理论
        2.2.3 孔穴扩张理论
    2.3 静力触探的仪器设备
        2.3.1 触探主机及反力装置
        2.3.2 测量与记录显示装置
        2.3.3 探头
    2.4 静力触探试验方法
第三章 辽宁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现状
    3.1 原状取土与静力触探原位测试
    3.2 丹东软土地区勘察实例
        3.2.1 地层特性
        3.2.2 静力触探与钻探取样获得土工参数稳定性方面的比较
        3.2.3 静力触探与钻探成本费用比较
    3.3 辽宁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第四章 静力触探确定地基土参数
    4.1 用静力触探划分土层、判别土类
        4.1.1 划分土层的原则和界面确定的方法
        4.1.2 用静力触探判别土类
        4.1.3 对于辽宁省软土地层依据静力触探分层、分类判别原则
        4.1.4 场地各层土贯入阻力计算的原则
    4.2 辽宁丹东软土地区静力触探划分土层确定土名的研究
        4.2.1 黏土静力触探参数分析
        4.2.2 粉质黏土静力触探参数统计分析
        4.2.3 粉土静力触探参数统计分析
        4.2.4 淤泥质土静力触探统计分析
        4.2.5 淤泥静力触探参数统计分析
        4.2.6 丹东地基土土类划分范围
    4.3 比贯入阻力的换算
        4.3.1 比贯入阻力的换算公式
        4.3.2 辽宁地区比贯入阻力的换算公式
    4.4 静力触探参数与天然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
        4.4.1 静力触探参数与地基土密度之间的关系
        4.4.2 静力触探参数估计饱和黏性土液性指数的经验研究
        4.4.3 静力触探参数与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关系研究
    4.5 规范中静力触探确定地基土土类在辽宁软土地区应用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静力触探确定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研究
    5.1 国内静力触探确定地基土承载力概况
        5.1.1 规范经验公式研究
        5.1.2 其他地区和部门所建立的经验公式研究
    5.2 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研究
        5.2.1 理论公式的分析与推导
    5.3 辽宁丹东地区静力触探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经验公式研究
        5.3.1 研究区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5.3.2 丹东软土地区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研究
    5.4 土的变形指标研究
        5.4.1 饱和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模量
        5.4.2 饱和黏性土的变形模量E0 和压缩模量Es
        5.4.3 辽宁丹东地区黏性土和软土静力触探锥尖阻力与压缩模量关系研究
        5.4.4 盘锦地区天然地基土静力触探锥尖阻力与压缩模量关系研究
        5.4.5 盘锦地区静力触探参数与螺旋板载荷试验所得的变形模量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多功能孔压静力触探(CPTU)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国内外CPT技术现状与发展
    1.1 CPT技术的发展历史
    1.2 国内外CPT技术规格比较
    1.3 国内外CPT成果应用及其可靠性
2 多功能CPTU测试技术
    2.1 试验设备
    2.2 操作方法与技术要点[3]
3 试验分析
    3.1 场地试验概况
    3.2 试验成果分析
    3.3 双桥CPT与CPTU探头阻力对比
    3.4 电阻率
    3.5 剪切波速
4 结论

(5)静压桩施工沉桩阻力及沉桩挤土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静压桩概述
        1.2.1 静压桩施工方法
        1.2.2 静力压桩机
    1.3 沉桩阻力和单桩承载力
    1.4 静力压桩与静力触探
    1.5 问题的提出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理论研究现状
        1.6.2 模型试验及现场测试研究现状
    1.7 本文研究的目的、方法、技术路线、内容及创新性成果
        1.7.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7.2 本文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1.7.3 本文研究的内容
        1.7.4 本文研究的创新性成果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静压桩沉桩阻力估算
    2.1 已有静压桩沉桩阻力估算经验公式及其分析
    2.2 桩端阻力分析确定
        2.2.1 桩端阻力影响范围
        2.2.2 单位面积桩端阻力取值
        2.2.3 桩端阻力的估算公式
    2.3 桩侧摩阻力分析确定
        2.3.1 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
        2.3.2 上海地区土体灵敏度的研究
        2.3.3 桩侧摩阻力的估算公式
    2.4 沉桩阻力估算公式及其精度分析
        2.4.1 上海地区土层特性及桩基土分类
        2.4.2 工程实测资料收集与整理
        2.4.3 沉桩阻力估算值验证
        2.4.4 典型工程实例验证沉桩阻力估算值
        2.4.5 后期沉桩阻力估算
        2.4.6 用其它原位试验参数估算沉桩阻力的经验公式
        2.4.7 与沉桩阻力有关的一些其它问题
        2.4.8 部分沉桩阻力关键技术问题的定性解答
    2.5 沉桩阻力的人工神经网络估算法
        2.5.1 人工神经网络简述
        2.5.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2.5.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模拟及其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静压桩沉桩阻力与单桩承载力的研究
    3.1 沉桩阻力与单桩承载力相互关系及其研究意义
        3.1.1 沉桩阻力与单桩承载力相互关系
        3.1.2 沉桩阻力与单桩承载力相互关系研究意义
    3.2 单桩极限承载力
        3.2.1 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3.2.2 单桩静载荷试验资料收集与整理
    3.3 沉桩阻力与单桩承载力的经验公式
        3.3.1 沉桩阻力与单桩承载力的经验公式
        3.3.2 经验公式的进一步分析
    3.4 单桩承载力时效性的研究
        3.4.1 单桩承载力时效性的试验研究
        3.4.2 软粘土中桩基承载力增长机理分析
        3.4.3 单桩极限承载力时效性的拟合分析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静压桩沉桩挤土效应
    4.1 沉桩挤土效应及其研究
    4.2 沉桩挤土效应理论分析
        4.2.1 圆柱孔扩张理论简介
        4.2.2 圆柱孔扩张理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分析
        4.2.3 沉桩挤土位移场分析计算
        4.2.4 沉桩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
    4.3 沉桩挤土效应的工程应用研究
        4.3.1 沉桩挤土效应的工程实例分析
        4.3.2 沉桩挤土效应理论计算结果的修正
        4.3.3 沉桩挤土效应修正结果验证
    4.4 沉桩挤土效应的有限元分析
        4.4.1 有限元分析在静压桩施工中的几个问题
        4.4.2 单桩沉桩挤土效应研究
        4.4.3 工程实例对比研究
    4.5 减小沉桩挤土效应的对策
        4.5.1 设计方面对策
        4.5.2 施工前对策
        4.5.3 施工过程对策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静压桩沉桩阻力与沉桩挤土效应的软件实现
    5.1 软件功能
    5.2 软件操作简介
        5.2.1 菜单条
        5.2.2 土层信息输入
        5.2.3 沉桩阻力计算
        5.2.4 桩位信息
        5.2.5 挤土效应计算
        5.2.6 计算书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沉桩阻力方面
        6.1.2 沉桩阻力与单桩承载力方面
        6.1.3 沉桩挤土效应方面
        6.1.4 沉桩阻力与沉桩挤土效应的软件实现方面
    6.2 展望
致谢
附录 静压桩工程资料一览表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基于CPTU测试参数的黄泛区桩基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CPT/CPTU发展现状
    1.3 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3.1 静力触探法(CPT)
        1.3.2 孔压静力触探(CPTU)直接预测法
        1.3.3 静荷载实验法
        1.3.4 标准贯入实验(SPT)
        1.3.5 高应变动测法
        1.3.6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CPTU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基于多功能CPTU测试的土体参数分析
    2.1 前言
    2.2 实验概况
        2.2.1 工程概况
        2.2.2 试验设备
        2.2.3 CPTU测试的基本步骤
        2.2.4 场地地层情况
    2.3 试验结果分析
        2.3.1 CPTU测试结果
        2.3.2 CPT与 CPTU测试结果对比
        2.3.3 测试参数比
        2.3.4 CPTU与 CPT测试参数的相关关系
    2.4 CPTU测试参数与V_s、G_(max)、E_s间的关系
        2.4.1 剪切波速(V_s)
        2.4.2 锥尖阻力q_t/q_c与 V_s的关系
        2.4.3 q_t与 G_(max)的关系
        2.4.4 q_t与E_s的关系
    2.5 结论
第3章 多功能CPTU贯入的有限元分析
    3.1 前言
    3.2 有限元模型前的处理
        3.2.1 几何尺寸参数
        3.2.2 材料参数
        3.2.3 本构模型
        3.2.4 有限元网格划分
    3.3 模型计算结果
    3.4 CPTU锥尖阻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弹性模量
        3.4.2 内摩擦角
        3.4.3 剪胀角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CPTU测试参数的管桩承载力对比分析
    4.1 前言
    4.2 基于CPT/CPTU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的基本方法
        4.2.1 已有的CPT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4.2.2 国外基于CPTU测试的直接预测法
        4.2.3 CPT/CPTU现场测试结果
        4.2.4 基于已有CPT/CPTU计算方法的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结果
        4.2.5 竖向承载力计算新方法
    4.3 静载荷试验
        4.3.1 PHC管桩静荷载试验
        4.3.2 竖向极限承载力对比分析
    4.4 PHC管桩的有限元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土工测试技术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室内试验技术进展
2 土的特殊性质试验技术
    2.1 环境土工试验
        2.1.1 萃取淋滤试验 (TCLP)
        2.1.2 半动态试验 (Semi-dynamic test) 或块体水槽试验 (Tank Test)
        2.1.3 动态试验 (Dynamic test) 或柱体淋滤试验
    2.2 土的热物性参数测试技术
        2.2.1 经验查表法
        2.2.2 稳定热流法
        2.2.3 非稳定热流法
        2.2.4 现场热响应原位测试法 (GRT)
    2.3 土的电阻率测试技术
3 土工原位测试技术
    3.1 多功能CPTU技术
    3.2 几种新型CPT测试技术[45]
        3.2.1 电阻率静力触探RCPTU
        3.2.2 无线CPT技术
        3.2.3 海上CPT技术
    3.3 BAT技术
    3.4 TDR技术
    3.5 轻型动力触探测试法 (DCP)
    3.6 T-BAR测试技术
4 室内模型试验
    4.1 离心模型试验
    4.2 大型室内模型试验
5 土工现场监测技术
    5.1 光纤监测技术
    5.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5.3 无线传感技术 (WSN)

(8)静力触探在河南省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静力触探技术发展技术及应用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静力触探的原理和仪器设备及国内外应用成果
    2.1 静力触探的基本原理
    2.2 静力触探的理论研究
        2.2.1 承载力理论
        2.2.2 运动点位错法
        2.2.3 孔穴扩张理论
        2.2.4 应变路径法
        2.2.5 有限元法
    2.3 静力触探的仪器设备
        2.3.1 触探主机与反力装置
        2.3.2 测量与记录显示装置
        2.3.3 探头
        2.3.4 探杆
    2.4 静力触探的试验方法
    2.5 静力触探在国内外的应用成果
        2.5.1 静力触探参数与砂土的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
        2.5.2 静力触探参数与土的天然重度之间的关系
        2.5.3 静力触探参数与粘性土的稠度之间的关系
        2.5.4 静力触探参数与土的强度参数之间的关系
        2.5.5 静力触探参数与土的变形参数之间的关系
    2.6 本章小结
3 河南省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现状及湿陷性黄土特性研究
    3.1 河南省湿陷性黄土地区勘察现状
    3.2 河南省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层特征
    3.3 静力触探与其他勘察手段技术经济比较
    3.4 湿陷性黄土浸水对静力触探参数的反映
        3.4.1 试验场地
        3.4.2 试验目的
        3.4.3 试验仪器
        3.4.4 试验过程
        3.4.5 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静力触探在河南省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研究
    4.1 河南省湿陷性黄土地区静力触探曲线特征
    4.2 验证静力触探划分土层和确定地基土名称的适用性
        4.2.1 静力触探土层划分
        4.2.2 静力触探确定地基土的名称
    4.3 通过现场对比试验确定不同贯入速率对静力触探结果的影响
        4.3.1 试验场地
        4.3.2 试验目的
        4.3.3 试验仪器
        4.3.4 试验过程
        4.3.5 试验结果分析
    4.4 比贯入阻力的换算公式
    4.5 利用静力触探参数确定土的压缩模量的相关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静力触探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1 静力触探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1.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
        5.1.2 利用静力触探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成果
        5.1.3 利用静力触探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相关研究
        5.1.4 公式合理性验证
    5.2 静力触探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3 浸水对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影响
        5.3.1 试验桩基本参数
        5.3.2 试验方法与步骤
        5.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双桥探头的初步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处治及其工程特性[D]. 田强.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2]皖北地区高速铁路PHC桩加固软弱土地基承载及沉降特性研究[D]. 魏明鹏.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3]静力触探在辽宁软土地区的应用研究[D]. 张青青. 沈阳建筑大学, 2011(07)
  • [4]多功能孔压静力触探(CPTU)试验研究[J]. 蔡国军,刘松玉,童立元,杜广印. 工程勘察, 2007(03)
  • [5]静压桩施工沉桩阻力及沉桩挤土效应研究[D]. 樊向阳. 同济大学, 2007(08)
  • [6]基于CPTU测试参数的黄泛区桩基承载力研究[D]. 李豪伟. 河南大学, 2020(02)
  • [7]土工测试技术发展综述[J]. 刘松玉,蔡正银. 土木工程学报, 2012(03)
  • [8]静力触探在河南省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研究[D]. 孙新生. 郑州大学, 2016(02)
  • [9]静力触探技术发展及研究动向[J]. 董晓马,杨广军. 西部探矿工程, 2008(09)
  • [10]静力触探探头阻力预估打入桩单桩承载力[J]. 同济大学桩基研究班. 勘察技术资料, 1978(S1)

标签:;  ;  ;  ;  ;  

双桥探头初步测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