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和原则指导Visual Basic编程教学

用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和原则指导Visual Basic编程教学

一、用创造教育思想和原则指导《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赵若妍[1](2021)在《基于APT教学模型的中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研究》文中认为个性化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适合于满足个别学生需求的教学。由于中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得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暴露了中职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信息技术》是中职的公共基础课程,教育部于2020年1月发布了中职《信息技术》课程课标,新课标在教学要求中提出应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APT教学模型是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的基础上,将技术工具(Technology)、教学方法(Pedagogy)和教学评价(Assessment)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型,可以实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目的。因此本文选取《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教学作为研究目标,根据企业需求与学生需要,通过聚类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学生特征,融入APT教学模型,分析教学评价、教学方法和技术工具,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对比实验法,进行中职《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教学研究。首先,面向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从企业的就业需求出发,确定教学重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确定教学难点,通过因子分析得到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征,构建了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特征指标体系,通过聚类分析将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的学生分为优等稳定生、次优拓展生、中等潜力生以及普通提高生四种类别。其次,结合中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在教学内容、学生差异性的需求,引入APT信息化教学模型,进行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前期分析,探究了基于APT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体现为课前自主探究、课中互动协作以及课后反思提升三位一体阶段。结合个性化教学设计与智慧职教云课堂平台,构建了基于APT的个性化教学设计框架,打造个性化的智慧教学课堂。最后,基于APT的个性化教学设计流程,选择中职《信息技术》图文编排模块,进行个性化教学案例的应用与实践,并通过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来体现个性化教学效果。在学生方面,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协作学习能力均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教师方面,学生对于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技术工具以及教学资源的设置均非常满意。通过数据分析和问卷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职《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教学研究可以提高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效实现了中职个性化教学。

杜蒙蒙[2](2021)在《面向创新思维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建构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白钰莹[3](2021)在《数学建模竞赛参与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书涵[4](2021)在《基于CIPP理论的地理校本课程评价研究》文中指出

孟子微[5](2021)在《创客教育理念下初中Mixly课程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文中提出“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新社会环境下要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创新型人才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国家更加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学校的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模块编程软件有操作简单,结果直观等特点,非常适合初中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本研究旨在将创客教育的理念融入Mixly课程中,通过优化教学流程,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本研究通过文献调查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对如何将创客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在创客教育的理念下怎样设计教学流程来帮助学生提高创造力进行研究。本研究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中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增加教学流程中实践所占的比例,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在能发挥个性的环境中学习。首先,对文献进行梳理,对国内外创造力和创客教育进行研究,分析模块编程软件的特点,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流程设计。其次,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方式,借助“威廉斯创造力倾向表”和作品评价工具,对比两个班级的前测和后测成绩,以及对两个班级用学生作品评价量规进行分析,来验证教学流程的有效性。最后,在分析实践数据后发现,“威廉斯创造力倾向表”中实验班在四个维度上的成绩和总项成绩都高于对照班,且实验班学生的后测成绩较实验班前测成绩有明显提升,在分析学生作品评价量表中实验班成绩也好于对照班。研究表明创客教育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造力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在好奇性和挑战性上;初步验证了“关注创造力培养的Mixly课程”教学流程是有效果的,为初中生提高创造力提高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陶学艳[6](2021)在《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文中指出新课标提倡高中物理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多元发展。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实际与新课标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着力提升教学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进而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创客教育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分享”为教育理念,这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物理学科基本素养理念的要求。鉴于此,本研究拟应用创客教育理念指导设计中学物理教学并进行实践应用,期望能进一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升核心素养。基于这一研究目的,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二部分主要是对相关文献分析总结,在研读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关于创客教育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得出创客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确定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与创客教育相关的一系列概念。第三部分是通过对上海市某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以及物理创客基本素养的水平,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第四、五部分是探讨创客教育教学模式,对一些适合进行创客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具设计,选择《自由落体运动》和《牛顿第三定律》两个内容进行相应的创客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第六部分是对创客教学实践之后成果进行后测,并与前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物理创客基本素养都有所提升。第七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和展望。

张亚男[7](2021)在《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政府在教育改革与规划中提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探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要求。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是首要任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并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创客教育的产生丰富了教育资源,拓宽了教育活动的领域。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创客教育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研究了创客、创客教育的内涵,并分析创客教育在国内外的实施与发展情况。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创新理论等为指导,基于创客教育理念,探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本文将该创客教育设计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课堂满意度,学生的作品对比以及通过与师生的访谈,得出实验结论:将创客教育理念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最终得出基于创客理念的教学设计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苏鑫[8](2021)在《面向小学生科技创造力培养的机器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科技人才之间的竞争,国民科技创造力水平成为衡量国家实力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世界各国都开始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革新教育教学模式来培养创新型人才。其中,在中小学阶段实施机器人教育就是一种重要的实施途径。机器人教育关注学生的科技创造力发展,倾向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中小学机器人课堂中,机器人教育没有真正发挥出培养学生科技创造力的作用,主要原因是缺乏可操作性的机器人教育教学模式。因此,基于小学生科技创造力的需求和机器人教育的实际需要,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理论指导下构建了面向小学生科技创造力发展的“三段七环式”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包含情景导入、自主探究、解释构想、修正加工、评价反思、经验分享和综合实践七个环节。基于该模式采用教学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了相应教学实践。实验数据显示,“三段七环式”机器人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科技创造力,具体表现在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和视觉造型力五个方面的显着提升,也在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上有所显着。同时,教师教学满意度有所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受机器人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和信息化教学方式飞速发展的影响,面向小学生科技创造力的机器人教育教学模式还在快速变革中,培养小学生科技创造力和实施机器人教育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但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前景值得人们开展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高倩[9](2021)在《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我国“高精尖”人才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对创新创造型人才的需求大幅扩增。“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关注儿童创新、创造能力发展,是实现教育变革、回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探究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思维具有一定的时代紧迫性。图形化编程的认知负荷较小,倡导“用编程学”而非“学编程”,在启蒙儿童的编程思想、培养儿童的创造思维等方面,具有较为显着优势。据此,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图形化编程为基点,探究了儿童创造思维的培养。具体如下:(1)从创造思维培养与图形化编程教育深度融合的角度出发,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的指导下,以尊重和信任儿童的多元化发展为前提,通过引导和促进创造思维的生成过程、明确和利用图形化编程的自身优势,构建的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模型,可以辅助一线教师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创造思维培养逻辑。(2)以“自主探究”、“案例教学”、“编程制作”、“综合探究”、“评价展示”等阶段的循环发展为主线,借助“问题引导→头脑风暴→概念形成”、“知识运用→素材选取→表现方法”等环节的迭代提升,构建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模型。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逻辑、树立学生的创造性自我效能,继而实现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3)应用所建构的培养模型进行教学实践,通过设计不对等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准实验进行实践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实践能够有效塑造儿童的创造性学习倾向、创造性自我效能和创造性思维信念,使儿童创造力表达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与精进性得到提升。上述研究及相关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图形化编程与创造思维的研究思路,为图形化编程教学和儿童创造思维培养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曾艳群[10](2020)在《面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牵动亿万人心弦的必然要数“教育改革”。这一场教育变革牵动了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和各大教育专家,以及社会热心人士。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与普及,各种各样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纷纷露出水面,翻转课堂就是时下最热门的教育教学模式之一。张金磊等人在研究中给出了翻转课堂的定义:“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1]。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微课、慕课、云课堂的出现和发展,翻转课堂应用得更为广泛。研究和开发新型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成效,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施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通过大量的时间和实践证实,在高中阶段,课前翻转和课后翻转受到各种客观因素限制,导致实施困难,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受到学习者和教育者们的青睐。本论文选择面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在对翻转课堂和课内翻转相关理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前人的相关研究理论的梳理分析后,将微课技术支撑课内翻转教学模式,配合一系列的调研。本研究从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特点、学生特点、教师能力、外部条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而构建了面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并采用两个班级对照实验充分证明了该模式的有效性。在学生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实验班实施课内翻转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班则继续传统的讲练法教学,实验时长为一学期。通过能力分析、成绩分析、问卷及访谈分析多维度的对比,检验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对学生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中,笔者选择了两节不同类型的课作为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案例课,一节理论课,一节实践操作课,并通过课例做具体的成效分析,从多方面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等明显优于对照班。即课内翻转教学模式是有助于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

二、用创造教育思想和原则指导《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创造教育思想和原则指导《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PT教学模型的中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2.1 个性化教学的研究现状
        1.2.2 数据挖掘在个性化教学的研究现状
        1.2.3 聚类分析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1.2.4 APT模型的研究现状
        1.2.5 文献总结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对比实验法
    1.5 创新点
2 研究相关理论和技术应用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APT信息化教学模型
        2.1.2 个性化教学
        2.1.3 中职学生特征
    2.2 理论基础
        2.2.1 多元智能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4 掌握学习理论
        2.2.5 数据挖掘理论
    2.3 技术应用
        2.3.1 因子分析
        2.3.2 聚类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中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分析
    3.1 中职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3.1.1 问卷编制
        3.1.2 信效度分析
        3.1.3 相关分析
        3.1.4 回归分析
        3.1.5 现状分析
    3.2 教学内容的需求分析
        3.2.1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模块
        3.2.2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重点的识别
        3.2.3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难点的识别
        3.2.4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重难点分析
    3.3 学生差异性的需求分析
        3.3.1 中职学生聚类分析的必要性
        3.3.2 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特征分析
        3.3.3 聚类分析在学生差异性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APT的中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设计
    4.1 基于APT的个性化教学前期设计
        4.1.1 教学目标设计
        4.1.2 教学资源设计
        4.1.3 教学方法设计
        4.1.4 教学评价设计
    4.2 基于APT的个性化教学过程设计
        4.2.1 课前自主探究阶段
        4.2.2 课中互动协作阶段
        4.2.3 课后反思提升阶段
    4.3 中职个性化教学的教学平台选择
    4.4 基于APT的个性化教学设计框架
    4.5 本章小结
5 中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5.1 中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案例的应用实践
        5.1.1 中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案例的应用
        5.1.2 中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案例的实践
    5.2 中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案例的效果分析
        5.2.1 教学效果
        5.2.2 教学满意度
    5.3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个性化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企业需要员工掌握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调查表
    附录C 学生差异性对中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
    附录D 中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5)创客教育理念下初中Mixly课程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文献综述
        (一)创造力的研究
        (二)创客教育的研究
        (三)创造力与创客教育关系的研究
        (四)初中模块编程教学的研究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做中学”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第三章 创客教育理念下关注创造力培养的Mixly课程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客教育的理念
    二、关注创造力培养的Mixly课程教学流程设计过程
        (一)教学流程设计原则
        (二)教学流程设计具体分析
    三、关注创造力培养的Mixly课程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习
        (二)讲解新课,完成设计
        (三)作品展示,总结归纳
第四章 创客教育理念下Mixly课程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一、教学实践设计
        (一)教学实践思路及内容介绍
        (二)实践对象分析
        (三)实践测量工具
    二、教学实践过程
        (一)教学实践前测
        (二)教学实践过程
        (三)教学实践后测
    三、教学实践结果与分析
        (一)实践前测数据分析
        (二)实践后测数据分析
        (三)实验班前后测分析
        (四)学生作品分析
        (五)实践结果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的总结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
    附录二 《闪烁的灯》任务卡
    附录三 《温控风扇》任务卡
    附录四 学生作品评价规范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创客教育的相关概念
    2.1 创客
        2.1.1 创客的起源
        2.1.2 创客的发展
    2.2 创客运动
        2.2.1 创客运动的定义
        2.2.2 创客运动的发展
        2.2.3 创客运动的意义
    2.3 创客教育
        2.3.1 创客教育的定义
        2.3.2 创客教育价值
        2.3.3 理论基础
        2.3.4 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
    2.4 创客空间
        2.4.1 创客空间的种类
        2.4.2 创客空间的建立
    2.5 创客教育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5.1 面临的问题
        2.5.2 解决方法
第3章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及基本创客素养调查研究
    3.1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3.1.1 调查的目的
        3.1.2 调查问卷的编撰
        3.1.3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3.2 高中生物理基本创客素养调查
        3.2.1 调查的目的
        3.2.2 调查问卷的编辑
        3.2.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第4章 创客教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和教学模式构建
    4.1 创客教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4.1.1 学校加强创客空间建设,培育创客氛围
        4.1.2 教师整合创客资源,促进实验教学
        4.1.3 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主动增强素质
    4.2 创客教育教学模式构建
        4.2.1 构建的原则
        4.2.2 创客教育教学模式设计
第5章 高中物理创客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
    5.1 高中物理创客教具设计
    5.2 高中物理创客教学实施
        5.2.1 教学案例设计一:《自由落体运动》
        5.2.2 教学案例设计二:《牛顿第三定律》
第6章 教学实践成效的调研与分析
    6.1 物理学习兴趣调查结果分析
    6.2 学生物理基本创客素养测试结果分析
    6.3 对教师的访谈
    6.4 调查结论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量表
附录B 高中生物理基本创客素养问卷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7)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评述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创客的内涵
        2.创客教育的内涵
        3.创客教育的发展
        4.创客教育的特征
    (二)创客教育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
        3.创新教育理论
    (三)Scratch创意编程的概述
二、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原则
        1.教学内容可视化
        2.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3.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4.教学评价多元化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
    (三)教学内容的分析设计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设计理念
        2.基于创客教育的教学内容设计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设计
        1.软件资源
        2.硬件资源
    (五)教学模式的设计
    (六)教学策略的设计
        1.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化教学策略
        2.设置具有吸引力的任务并拓展任务
        3.灵活分组,建立学习共同体
        4.关注课堂动态性
    (七)教学评价的设计
三、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验
    (一)实验前的准备
        1.选取样本
        2.前端分析
        3.实验前的调查
        4.实验目的与假设
        5.实验步骤
    (二)实验过程
        1.教学过程
        2.实验效果评价
    (三)实验结论
        1.实验班与对照班对Scratch软件相关知识点的调查
        2.实验班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
        3.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作品对比
        4.与师生的交流与访谈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信息技术初始知识水平掌握情况问卷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角色和舞台》教学满意度调查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面向小学生科技创造力培养的机器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
        1.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2.创新教育发展的需求
        3.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需求
    (二)研究综述
        1.科技创造力培养的发展
        2.机器人教育的发展
    (三)研究问题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实验研究法
    (五)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创造力
        2.科技创造力
        3.机器人教育
    (二)理论基础
        1.科技创造力培养理论
        2.机器人教育相关理论
二、小学机器人教育与小学科技创造力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问卷调查概况
        1.调查基本情况
        2.问卷实施
    (二)访谈调查的概况
        1.访谈的对象
        2.访谈的内容
        3.访谈的过程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机器人学习动机统计与分析
        2.机器人学习态度统计与分析
        3.机器人课程实施的认可程度统计与分析
        4.机器人教学实施效果满意度统计与分析
        5.科技创造力表现统计与分析
    (四)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面向小学科技创造力发展的机器人教育教学模式构建
    (一)科技创造力与机器人教学模式研究
        1.传统科技创造力教学模式研究
        2.机器人教学模式研究
    (二)面向小学科技创造力发展的机器人教育教学模式构建
        1.三个阶段
        2.七个环节
四、面向小学科技创造力发展的机器人教育教学实践
    (一)教学实验设计与实施
        1.实验设计
        2.实验实施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学的效果分析
        2.教师教的满意度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9)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创造型人才培养是AI时代教育的重要目标
        1.1.2 我国儿童编程教育从“非刚需”转为“刚需”
        1.1.3 图形化编程教育是培养儿童创造思维的重要载体
    1.2 研究现状
        1.2.1 儿童创造思维培养研究现状
        1.2.2 儿童图形化编程教育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创造思维
        2.1.2 图形化编程
    2.2 理论基础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多元智能理论
        2.2.4 合作教育学理论
        2.2.5 技术批判理论
第3章 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现状
    3.1 问卷调查
        3.1.1 问卷的设计与修正
        3.1.2 调查实施
        3.1.3 数据分析
    3.2 访谈调查
        3.2.1 访谈提纲的设计与修正
        3.2.2 调查实施
        3.2.3 数据分析
    3.3 调查分析与小结
        3.3.1 调查分析
        3.3.2 调查小结
第4章 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模型构建
    4.1 构建目标
    4.2 构建原则
        4.2.1 引导和促进创造思维的生成过程
        4.2.2 明确和利用图形化编程的自身优势
        4.2.3 拓展和深入多重教学理论的综合应用
        4.2.4 尊重和信任儿童的多元化发展潜力
        4.2.5 辅助和指导一线教师的培养逻辑构建
    4.3 构建过程
        4.3.1 创造思维的相关分析
        4.3.2 图形化编程的相关分析
        4.3.3 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过程分析
        4.3.4 模型的初步构建
        4.3.5 模型修正
第5章 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实践
    5.1 实践方案设计
        5.1.1 研究对象
        5.1.2 研究假设
        5.1.3 实验工具
        5.1.4 实验过程
    5.2 具体实施过程
        5.2.1 教学前测
        5.2.2 教学方案
        5.2.3 教学过程
        5.2.4 教学后测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对比分析
        5.3.2 实验组前测与后测的对比分析
        5.3.3 教师教学体验反馈分析
    5.4 实践总结与反思
        5.4.1 实践总结
        5.4.2 实践反思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研究成果
        6.1.2 研究结论
        6.1.3 研究创新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10)面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
    1.3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论文结构
2.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及学情分析
    3.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及培养目标
    3.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3.3 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指向
    3.4 教学现状调研与分析
4.面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4.1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课内翻转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4.2 面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构建
    4.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实施
5.面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教学成效分析
    5.1 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5.2 学生成绩分析
    5.3 问卷及访谈分析
6.反思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教学案例设计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学生综合能力检测原始数据表
    附录4 学生成绩表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四、用创造教育思想和原则指导《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PT教学模型的中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研究[D]. 赵若妍.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
  • [2]面向创新思维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建构与应用研究[D]. 杜蒙蒙.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数学建模竞赛参与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D]. 白钰莹.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4]基于CIPP理论的地理校本课程评价研究[D]. 张书涵.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创客教育理念下初中Mixly课程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D]. 孟子微.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D]. 陶学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D]. 张亚男. 渤海大学, 2021
  • [8]面向小学生科技创造力培养的机器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D]. 苏鑫. 渤海大学, 2021
  • [9]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儿童创造思维培养研究[D]. 高倩.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10]面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 曾艳群. 西南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用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和原则指导Visual Basic编程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