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说“正确的废话”

不要再说“正确的废话”

一、少说“正确的废话”(论文文献综述)

柳袁照[1](2020)在《教育也要少说正确的废话》文中研究说明很多事看上去无是无非,做一些无是无非的事,保险,也无是无非。社会上是这样,教育也如此。有一次,我与一位知名医院的院长聊天,他直率地告诉我,现在医院门诊里,医生的门诊至少有70%是做的无效的诊断与治疗。怎么说?我进一步询问。院长接着说,医生开药方,对患者说,这些药你吃吃看,一星期后没有效果,再来复诊换药。确实如此,在门诊看病,医生正是这样对我们吩咐的。医生这样做,有问题?看我有疑惑,院长进一步解释道:一般到门诊来看病的,都是小毛病,不

吕铮[2](2019)在《无所遁形》文中研究表明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尼采1.瞎猫冬至之前,海城迎来了几场雨,稠稠密密的夹着冰碴,和经久不散的雾霾裹在一起,像个巨大的罩子一样笼罩在城市上空。天气很冷,街上几乎看不到人,反倒显得医院检查室里格外温暖。黎勇躺在检查床上,大睁着眼睛盯着手电筒,耳畔响起雨打玻璃的声音。"这里模糊吗?这里。"女医生戴着口罩,眉

徐洋[3](2019)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少”“多少”的习得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多”“少”“多少”作为汉语日常交际时常用的词汇,不仅具有多重义项,还拥有着丰富的语用特点,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难点。多年来,学者们从现代汉语本体研究角度出发,对“多”“少”“多少”这三个词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并得到了显着成果。但从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来看,现阶段对这三个词进行的专门研究还是较为少见的。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收集、比较分析、语料排比等方法,以内在大纲假说及普遍语法假说理论为依托,对“多”“少”“多少”等词语进行了句法、语义、语用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通过收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各个国家汉语学习者在“多”“少”“多少”运用方面存在的大量偏误现象,分析描写偏误的类型,归纳总结偏误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多”“少”“多少”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最后,根据上述研究成果,设计了我们觉得具有适用性的教学案例。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为“多”“少”“多少”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和有益的启迪。

格非[4](2011)在《春尽江南》文中研究指明从《人面桃花》到《山河入梦》,再到《春尽江南》,故事钟摆的振幅越来越小。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时间本身正在褪去它原有的光晕。小说中的人物,也许各有其观点但他们都不能代表作者。假如作者一定要代表什么人的话,我愿意代表的,或许仅仅是失败者而已。正如我时常强调的那样,文学原本就是失败者的事业。

吕宁[5](2020)在《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口语是个体语言发展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信息交流手段。现代社会强调人际互动与合作,口语素养更成为了现代公民所必备的素质。口语对社会来说亦是不可或缺的,国民口语素养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息息相关,国民的母语水平更是展现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因此,应研究汉语口语教育,优化汉语口语教育,保证个体拥有和谐的语文生活,这是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重文轻语”的背景下,汉语口语教学是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薄弱环节,相关理论研究和卓有成效的实践也相对较少。这成为制约语文课程改革、汉语口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先辈们曾就汉语口语教育进行过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朱自清作为语文大家,对于口语教育有着许多独特的见解。这为我们的课程教学变革积累了宝贵的资源,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发展。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展开探究:在绪论部分,本文阐明了研究的缘起、意义、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梳理、评述了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有关研究,以及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汉语口语课程实施现状。第二部分以朱自清的口语观为切入点,首先溯源了其汉语口语观的形成,分析了其思想成长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和同侪背景。其次,依托朱自清的相关论述对口语的价值、功能、特点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基于对朱自清“语脉”、“文脉”、“用笔如舌”等概念的总结分析,明确了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与联系,澄清了学生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能力的发展及其关系,探讨了口语、书面语训练的方法;明确了汉语普通话和地方方言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汉语普通话的教育问题;最后,提炼出汉语口语的三大特点。第四部分基于朱自清的汉语口语教育论述与实践,总结了汉语口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梳理了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的具体内容与原则。明确了汉语口语教育有满足言说需要、发展语文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个体作用,及推动语言发展的社会作用;汉语口语教育包含普通话、语境、表达、思维方面的训练内容。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朱自清的汉语口语教学思想。相关的汉语口语教学方法包括三类:借助法是结合阅读、诵读、口头问答、讨论活动进行的汉语口语教学方法;专门法包含演剧、辩论、演说等方法;课外活动则是通过团体活动和日常谈话活动进行的教学方法。第六部分立足上述梳理与总结,得出对当下汉语口语教育的启示与建议。启示包括重估汉语口语教育的重要价值、合理构建汉语口语课程的内容、明确汉语口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三方面。建议包括“语”“文”并举:书面语训练和口语训练结合;文道统一:口语训练和语文素质发展协调推进;统筹兼顾:学普通话和巧用方言协调统一;“教”“学”协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整合;继承发展:传统方法与教育技术优势互补;回归生活:语文课程教学和学生生活深度融合。

敬文东[6](2019)在《李洱诗学问题(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腹语《应物兄》长达九十万字。在它开篇大约两千字左右的地方,出现了这样两句话——"就这么说,行吗?"他问自己。"怎么不行?你就这么说。"他听见自己说道。这里的"他"是应物兄,"你"当然还是应物兄,宛如鲁迅家的后园墙外那两株树,像商量好了一样,竟然都是枣树。"这些话,他虽然没有说出来,但他听见自己在说(或在这么说)……""他听见自己说……"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密密麻麻,散见于《应物兄》,直至

王凯[7](2015)在《瀚海》文中提出引子"几亿年前,这是一片海。几千万年前是原始森林。到了几百万年前,它成了沙漠。你们知道一个地方为啥会变成沙漠不?"钟军把脸贴在车窗上自问自答,"因为干旱,还有风。""没准以前还有恐龙呢,始祖鸟什么的,嘎嘎叫着飞,从天上掉下一个

魏思孝[8](2014)在《我们为什么无聊》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一次简单的逃亡1.耳朵王蛊把一个家伙的耳朵割了下来。带血的耳朵就摆在我的面前,仔细看的话,那块耳朵上面还有些绒毛。我用手碰了碰那块耳朵,质地柔软。从这块已经脱离主人的耳朵形状上来看,王蛊在割的时候很紧张,以至于没有完整地割下来,应该还有一小块耳垂残留在主人身上。王蛊没对我说他当时很紧张,他只说自己要割这个耳朵可不是心血来潮,已经筹划了好几天。我一手拿着镜子,一手拿这块耳朵往自己头上比照了一下,断定这是个左耳。

刘禀诚[9](2012)在《现代汉语代词组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总论):阐述代词组构的理论基础,梳理了代词组构的理论依据、特征、标准、分类,以及与代词组构相似相关的重要概念。包括第一章。第二部分(分论):以代词组构的应答句(词语)、插入语等为例,描写它们的表现形式,并进行功能研究。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三部分(总论):探究代词组构的规律与机制,内容涉及代词组构的对称与不对称,代词组构隐现的规律与机制,以及代词组构的语法化与主观(性)化。包括第四、五、六章。本论文通过以上三大部分的现代汉语代词组构研究,借鉴标记理论、构式语法等理论和方法,试图表明:一、代词组构是范畴化的产物,是从千差万别的熟语性结构中找到相似性并据此对其分类的过程和结果。不同的代词组构之间存在的熟语性程度差异,体现了原型范畴理论。在“代词组构”这一范畴上,不同的“代词组构”之间呈现出程度不等的相似性;在“代词组构”的典型性或熟语性上,体现了“固定的熟语(现成的熟语)>高度熟语性>熟语性”这一连续统。二、一方面代词演绎着组构的结构形态,另一方面组构又规定和诠释了代词的功能:指代功能、话语(语用)功能和篇章功能。三、代词的三个子系统之间存在单一组构和交叉组构,三称人称代词在对话性、语法化、主观化上往往呈现出不同等级序列。在代词组构的功能梯级上,语义、语用、篇章功能优先于语法功能。四、代词交叉组构中的代词在组构优先序列上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这两个序列较为固定。五、代词组构呈现熟语性、话语性、篇章性、(强)主观性等特性,其机制主要是语法化与主观化。代词组构基本遵循“行域→知域→言域”的演变路径,通过语法化(虚化)与主观化的手段,逐步演变为概念意义消失、拥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话语标记(语用标记)。六、代词组构具有如下特征:语法上采用代词形式、单用形式;语义上具有整合性和多义性;语用上具有熟语性、话语性、主观性。七、应重视代词组构的共时语法化研究。共时语法化落实在代词组构上就是:代词组构的各种变体形式之间的变化关系,体现了共时语法化历程。

王倩倩[10](2014)在《现代汉语“X说”的共时词汇化状态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存在着”一批“X说,它们同时存在着“词”和“短语”两种用法,是处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词汇化的阶段。针对这一语言现象,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对这一类具有相同外在表现形式的“X说”结构的共时词汇化状态进行考察。首先是找出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所有正在发生或己经发生了词汇化的“X说”,然后对每一个符合本文研究范围的“X说”进行具体地考察。考察其共时词汇化的状态,词汇化程度的高低,同时,为判断其在何种情况下为“词”,在何种情况下为“短语”提出相应的判定规则。力图通过对每一个典型个案的细致分析来揭示出每一小类的特点和规律,以期描写出总类的特点和规本文主要考察了两类情况,其一是针对这些已经被收入词典的,符合本文研究范围的"X说”的讨论,即对“别说”、“听说”、“再说”的讨论。分别讨论了其作为“词”和“短语”时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同时提出了的相应的判定规则,用来判定具有相同外在表现形式的不同属性的“X说”到底是“词”还是“短语”。其二是针对那些到目前为止还未被收入词典的,但是也属于本文研究对象的“X说”的讨论,即对“要说”、“少说”的讨论。也分别讨论了其各自作为“词”和“短语”时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判定规则。本文的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国内夕卜的研究概况,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角度,所采用的语料来源等情况。第二章是文章的基础部分,主要是划定本文的研究范围,提出相应的判定规则,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下面的研究做好基础工作。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是对己经被收入词典,但是符合本文研究对象的“听说”、“别说”、“再说”的讨论。首先是提出一些具体的判定规则,利用这些判定规则将具有相同外在表现形式的“听说”、“别说”、“再说”区分幵来,然后针对这些具有相同外在表现形式,但是属性不同的“听说”、"别说”、“再说”,讨论它们各自的语义特征、句法功能以及语用功能。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是对未被收入词典,但是符合本文研究对象的“要说"、“少说”的讨论。首先提出一些判定规则,然后利用这些判定规则将不同属性的“要说”、“少说”区分开来,然后对其各自的语义特征、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进行讨论。第八章是全文的结论部分,主要是讨论了这些“X说”发生词汇化的动因及其机制。

二、少说“正确的废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少说“正确的废话”(论文提纲范文)

(2)无所遁形(论文提纲范文)

1. 瞎猫
2. 疯魔
3. 城市博览会
4. 银行抢劫案
5. 老炮儿
6. 组队
7. 地下停车库
8. 谈判
9. 时间空间逻辑
1 0. 识别眼镜
1 1. 外援
1 2. 设局
1 3. 鹰眼
1 4. 动作识别
1 5. 名捕
16.九转十八弯
17.合作
18.师徒
19.别墅盗窃案
20.人皮面具
21.线索
22.暗影人
23.捕影者
24.小A
25.移交
26.专家
27.事故
28.猫与老鼠
29.飞鸟
30.收网
31.完败
32.旧案
33.重装上阵
34.指纹
35.点线面
36.后门
37.视频忽略
38.诱饵
39.天网
40.陷阱
41.直播
42.无所遁形

(3)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少”“多少”的习得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多”“少”“多少”的研究意义和现状
        一、“多”“少”“多少”的研究意义
        二、“多”“少”“多少”的本体研究现状
        三、“多”“少”“多少”的对外汉语研究现状
    第二节 “多”“少”“多少”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多”“少”“多少”的研究方法
        二、“多”“少”“多少”的研究步骤
    第三节 “多”“少”“多少”研究的理论依托和语料来源
        一、“多”“少”“多少”研究的理论依托
        二、“多”“少”多少”研究的语料来源
第二章 “多”“少”“多少”的本体研究
    第一节 “多”“少”“多少”的句法功能特征
        一、“多”的句法功能特征
        二、“少”的句法功能特征
        三、“多少”的句法功能特征
        四、“多”“少”“多少”句法功能的异同
    第二节 “多”“少”“多少”的语义特征
        一、“多”的语义特征
        二、“少”的语义特征
        三、“多少”的语义特征
        四、“多”“少”的语义特征异同
    第三节 “多”“少”“多少”的语用特征
        一、“多”的语用特征
        二、“少”的语用特征
        三、“多少”的语用特征
        四、“多”“少”“多少”的语用特征异同
第三章 “多”“少”“多少”的习得偏误类型及成因
    第一节 “多”“少”“多少”的偏误类型
        一、错序
        二、误加
        三、遗漏
        四、误用
        五、别字
    第二节 “多”“少”“多少”的偏误成因
        一、母语负迁移影响
        二、目的语泛化影响
        三、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四、学习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 “多”“少”“多少”的教学策略及案例设计
    第一节 教学策略
        一、加强语际对比
        二、深化情景教学
        三、合理设计课程
        四、科学编写教材
    第二节 案例设计
        一、经典对外汉语教材课程设计分析
        二、“多”“少”教学案例设计
        三、“多少”教学案例设计
        四、教学案例设计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4)春尽江南(论文提纲范文)

1. 天气预报。
2. 一般性问候。
3. 她开始抽烟。有时很凶。
4. 她把那辆本田牌小轿车, 转让给了单位的一个

(5)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重估汉语口语及其教育的价值
        1.1.2 反思语文课程中的汉语口语教育
        1.1.3 对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关注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1.3.2 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研究综述
        1.3.3 汉语口语教育的研究综述
        1.3.4 相关研究评述
    1.4 华语区汉语口语课程发展现状及评述
        1.4.1 华语区汉语口语课程发展状况
        1.4.2 华语区汉语口语课程发展评述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汉语口语
        1.5.2 汉语口语教育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分析法
        1.6.2 比较研究法
        1.6.3 文本分析法
第二章 朱自清口语观研究
    2.1 朱自清汉语口语观的形成溯源
        2.1.1 朱自清汉语口语观形成的文化背景
        2.1.2 朱自清汉语口语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1.3 朱自清汉语口语观形成的同侪背景
    2.2 口语的价值
        2.2.1 口语的历史价值
        2.2.2 口语的时代价值
        2.2.3 口语的生活价值
    2.3 口语的功能
        2.3.1 交际功能
        2.3.2 思维功能
        2.3.3 审美功能
        2.3.4 教育功能
        2.3.5 社会功能
        2.3.6 职业功能
    2.4 口语的特点
        2.4.1 临场性
        2.4.2 瞬时性
        2.4.3 辅以副语言
        2.4.4 强调情感信息
第三章 朱自清汉语口语思想研究
    3.1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
        3.1.1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
        3.1.2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联系
        3.1.3 学生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能力的发展
        3.1.4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训练
    3.2 汉语普通话与方言
        3.2.1 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3.2.2 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联系
        3.2.3 汉语普通话教育
    3.3 汉语口语的特点
        3.3.1 以活的“方言”为参照
        3.3.2 来源于民众的日常生活
        3.3.3 雅俗共赏的大众语
第四章 朱自清论汉语口语教育
    4.1 汉语口语教育的作用
        4.1.1 满足学生的言说需要
        4.1.2 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4.1.3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4.1.4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4.1.5 推动汉语言的建设
    4.2 汉语口语教育的内容及原则
        4.2.1 国语训练
        4.2.2 语境训练
        4.2.3 表达训练
        4.2.4 思维训练
第五章 朱自清汉语口语教学法研究
    5.1 借助法
        5.1.1 阅读法
        5.1.2 诵读法
        5.1.3 口头问答与讨论法
    5.2 专门法
        5.2.1 演剧
        5.2.2 辩论
        5.2.3 演说
    5.3 课外活动
        5.3.1 团体活动
        5.3.2 日常谈话
第六章 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与建议
    6.1 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对当下口语教育的启示
        6.1.1 重估汉语口语教育的重要价值
        6.1.2 合理构建汉语口语课程的内容
        6.1.3 明确汉语口语教学的基本方法
    6.2 基于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相关建议
        6.2.1 “语”“文”并举:书面语训练和口语训练相结合
        6.2.2 文道统一:口语训练和素质发展协调推进
        6.2.3 统筹兼顾:学普通话和巧用方言协调统一
        6.2.4 “教”“学”协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整合
        6.2.5 继承发展:传统方法与教育技术优势互补
        6.2.6 回归生活:语文课程和生活世界深度融合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李洱诗学问题(下)(论文提纲范文)

一、腹语
二、语气与叙事
三、体系性写作

(7)瀚海(论文提纲范文)

引子
第一章时光之炉
    1
    2
    3
    4
    5
    6
    7
    8
    9
第二章乌鸦掠过发射架
    1
    2
    3
    4
    5
    6
    7
    8
第三章空箱子
    1
    2
    3
    4
    5
    6
    7
    8
    9
第四章残骸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五章此页无正文
    1
    2
    3
    4
    5
    6
    7
尾声

(9)现代汉语代词组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代词组构
        一、 范畴化、再分类与问题提出
        二、 代词、组构与代词组构
        三、 其他问题探讨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 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二、 本论文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目标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五节 研究重点与难点
    第六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七节 语料来源与说明
第一章 代词组构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代词组构的理论依据
        一、 标记理论(Markedness Theory)
        二、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
    第二节 代词组构的特征
        一、 语法特征
        二、 语义特征
        三、 语用特征
    第三节 代词组构的标准
        一、 形式的单用性(形式标准)
        二、 结构的凝固性(形式标准)
        三、 意义的整体性(意义标准)
        四、 使用的长期性(语用标准)
        五、 语用的频率性(语用标准)
    第四节 代词组构的分类
        一、 按语法形式划分
        二、 按语义语用分类
    第五节 与代词组构相似相关的重要概念
        一、 相似概念
        二、 相关概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代词组构的应答句(词语)
    第一节 应答句(词语)研究现状
        一、 定义、特征和研究对象
        二、 分类
        三、 总评
    第二节 代词组构与否定性应答句(词语):语义分类
        一、 引言
        二、 “否定”类
        三、 “责怪”类
        四、 “劝阻”类
        五、 “怀疑”类
    第三节 代词组构与否定性应答句(词语):语用分类
        一、 隐显分类
        二、 强弱分类
    第四节 代词组构与非否定性应答句(词语):语义分类
        一、 引言
        二、 “赞同”类
        三、 “鼓励”类
        四、 “应允”类
        五、 “肯定”类
        六、 “接受”类
        七、 “知晓”类
        八、 “理解”类
        九、 “转换”类
    第五节 代词组构与非否定性应答句(词语):语用分类
        一、 隐显分类
        二、 强弱分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代词组构的插入语
    第一节 插入语研究述评
        一、 插入语研究基本现状
        二、 插入语研究择要评价
    第二节 插入语的分类考察
        一、 “提醒”类
        二、 “强调”类
        三、 “注释”类
        四、 “来源”类
        五、 “推断”类
        六、 “意见”类
        七、 “语气”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代词组构的对称与不对称
    第一节 代词组构的对称
        一、 肯否形式的对称
        二、 代词形式的对称
        三、 对举句中的对称
        四、 “否定词+疑问代词”形成的疑问与否定的形式对称
        五、 小结
    第二节 代词组构的不对称
        一、 人称代词“我”“你”“他”组构的不对称
        二、 指示代词“这”“那”组构的不对称
        三、 疑问代词“什么”“啥”组构的不对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代词组构隐现的规律与机制
    第一节 代词的“现”:代词作为对比焦点
        一、 引发句、应答句、插入语中的代词
        二、 复杂句中的代词
    第二节 代词的“可隐可现”:代词作为“轻主语”
        一、 应答词语中的代词隐现
        二、 插入语中的代词隐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代词组构的语法化与主观化
    第一节 代词组构的语法化
        一、 代词组构中的代词虚化
        二、 代词组构中的动词虚化
        三、 代词组构的整体语法化
        四、 代词组构的语法化程度
        五、 代词组构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
    第二节 代词组构中的主观性与主观化
        一、 代词组构的整体主观化(性):以插入语、应答词语为例
        二、 代词组构中的主观标记成分:代词与虚化动词
        三、 代词组构中的主观标记成分:非代词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一 代词组构的应答词语
附录二 代词组构的插入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现代汉语“X说”的共时词汇化状态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关于词汇化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2.2 关于“X 说”的研究概况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角度和语料
第二章 研究对象的确立
    2.1 已被收入词典的“X 说”
    2.2 未被收入词典的“X 说”
第三章 现代汉语“听说”的共时词汇化状态考察
    3.1 引言
    3.2 不同属性“听说”的判定规则
    3.3 不同属性“听说”的特征
        3.3.1 “听说”的语义类型及其特征
        3.3.2 不同属性“听说”的语义分布
    3.4 不同属性“听说”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3.4.1 “听说1”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3.4.2 “听说2”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汉语“别说”的共时词汇化状态考察
    4.1 引言
    4.2 不同属性“别说”的判定规则
    4.3 不同属性“别说”的特征
        4.3.1 “别说”的语义类型及其特征
        4.3.2 不同属性“别说”的语义分布
    4.4 不同属性“别说”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4.4.1 “别说1”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4.4.2 “别说2”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代汉语“再说”的共时词汇化状态考察
    5.1 引言
    5.2 不同属性“再说”的判定规则
    5.3 不同属性“再说”的特征
        5.3.1 “再说”的语义类型及其特征
        5.3.2. 不同属性“再说”的语义分布
    5.4 不同属性“再说”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5.4.1 “再说1”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5.4.2 “再说2”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5.4.3 “再说3”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现代汉语“要说”的共时词汇化状态考察
    6.1 引言
    6.2 不同属性“要说”的判定标准
    6.3 不同属性“要说”的特征
        6.3.1 “要说”的语义类型及其特征
        6.3.2 不同属性“要说”的语义分布
    6.4 不同属性“要说”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6.4.1 “要说1”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6.4.2 “要说2”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现代汉语“少说”的共时词汇化状态考察
    7.1 引言
    7.2 不同属性“少说”的判定规则
    7.3 不同属性“少说”的特征
        7.3.1 “少说”的语义类型及其特征
        7.3.2 不同属性“少说”的语义分布
    7.4 不同属性“少说”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7.4.1 “少说1”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7.4.2 “少说2”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少说“正确的废话”(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也要少说正确的废话[J]. 柳袁照. 今日教育, 2020(03)
  • [2]无所遁形[J]. 吕铮.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4)
  • [3]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少”“多少”的习得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D]. 徐洋. 苏州大学, 2019(04)
  • [4]春尽江南[J]. 格非. 作家, 2011(17)
  • [5]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研究[D]. 吕宁. 江南大学, 2020(01)
  • [6]李洱诗学问题(下)[J]. 敬文东. 文艺争鸣, 2019(09)
  • [7]瀚海[J]. 王凯. 当代, 2015(06)
  • [8]我们为什么无聊[J]. 魏思孝. 百花洲, 2014(03)
  • [9]现代汉语代词组构研究[D]. 刘禀诚. 黑龙江大学, 2012(09)
  • [10]现代汉语“X说”的共时词汇化状态考察[D]. 王倩倩. 上海师范大学, 2014(02)

标签:;  ;  ;  

不要再说“正确的废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