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Ⅱ对人体纤溶活性的影响

冠心Ⅱ对人体纤溶活性的影响

一、冠心Ⅱ号对人体内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兵,蒋荣,罗先懋[1](2021)在《盾叶冠心宁片联合利伐沙班对高脂血症合并高凝状态患者aPTT、Fbg、D-D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合并高凝状态患者采用盾叶冠心宁片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9月~2020年1月收治的高脂血症合并高凝状态患者115例,采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8),对照组行利伐沙班单一用药,观察组增加盾叶冠心宁片行联合用药,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凝血指标、血脂指标、心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高脂血症合并高凝状态患者采用盾叶冠心宁片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状态指标、血脂水平、心功能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缪文茹[2](2021)在《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同时通过对身体质量指数(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测定,探讨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易感体质类型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等方面的相关性,分析总结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中医体质学说与临床治疗相结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发挥“治未病”的中医特色来防治新加坡NAFLD发生发展。2.在概述中西医诊治NAFLD的基础上,总结导师多年来治疗NAFLD的临床经验,结合新加坡NAFLD的中医体质特点,从NAFLD的“气虚痰湿瘀滞”的病因病机出发,以益气健脾、祛痰化瘀为大法,观察益气健脾消脂汤对新加坡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NAFLD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及临床证候积分等方面综合评价中医干预NAFLD的临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理论研究1.1现代医学方面:从西医学对NAFLD认识的宏观层面出发,系统性分析西医学对NAFLD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西医学对NAFLD认识存在的优缺点,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1.2中医学方面:从中医学对NAFLD的古今认识出发,着重整理历代重要的中医古籍中对该病症的有关论述,研究其学术渊源及规律。并且对近10年内防治NAFLD的现代中医文献进行经验总结,与古医籍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异同处。同时进行NAFLD中医体质学方面的研究,以NAFLD的古今中医文献及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确立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与益气健脾消脂汤的组方原则。2.临床研究2.1选择500例新加坡NAFLD病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问卷调查,同时开展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测定,收集资料后,将其录入SPSS20.0电脑软件中,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探讨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易感体质类型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相关性,分析总结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2.2将问卷调查中符合要求的100例受试者分别采用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组,50例)和中成药月见草软胶囊(对照组,50例)治疗,然后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的疗效观察,疗程均为三个月。结果:1.入选的500例NAFLD患者中:患者体质种类多数为一种体质,部分患者有两种体质,但是也有少数患者具有多种体质,以1-3种体质的病例居多;按王琦教授的九种中医体质类型为指导准则,NAFLD患者的自身体质占体质类型总数的百分比的分布规律如下: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高于正常值;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和降低的病例都存在。将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的体质与B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发现,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常见有BMI增加(P<0.05),体重超标、肥胖者患NAFLD的风险也增加。特禀质、痰湿质、湿热质与HDL降低有相关性(P<0.05)。气虚质与TG的降低有相关性(P<0.05)。气郁质、血瘀质、湿热质、痰湿质及阴虚质中AST升高(P<0.05),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中ALT升高(P<0.05),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中GGT升高(P<0.05),说明偏颇体质的患者常伴有肝血清转氨酶升高,而且因中医体质分类的差别,其AST、ALT、GGT改变则各有不同。女性多见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常见于男性。痰湿质、阴虚质与B超影像显示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且痰湿质多见于轻、中度的 NAFLD(P<0.05)。2.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可达92%,中成药月见草软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8%,益气健脾消脂汤的总体疗效优于月见草软胶囊(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01),且治疗组的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显着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肢体困重、胁肋胀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大便溏薄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重较其自身治疗前显着减轻(P<0.05),且治疗组疗后体重较对照组疗后体重降低(P<0.05)。将两组自身治疗前后血脂水平(TC、TG、LDL)及肝血清转氨酶指标(ALT、AST、GGT)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组均有显着的降血脂、保肝降酶的调节作用(P<0.05),治疗组疗后血脂及肝功能较对照组疗后有所降低(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疗后肝脏B超影像显示程度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本次问卷调查所能收集到的病例中,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痰湿质与湿热质常见于男性,女性多见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常见有BMI增加,体重超标、肥胖者患NAFLD的风险也增加。痰湿质、湿热质中HDL较正常水平降低。气虚质常可见TG降低。偏颇体质多伴有肝功能指标增高,但不同的中医体质类型其AST、ALT、GGT增高也不相同。痰湿质、阴虚质与B超影像显示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且痰湿质多见于轻、中度的NAFLD患者。2.经过连续三个月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益气健脾消脂汤对新加坡NAFLD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的临床疗效优于月见草软胶囊。益气健脾消脂汤在减低症状积分,减轻BMI,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肝脏血清转氨酶指标、减轻肝脏病变在B超下严重程度方面优于月见草软胶囊。益气健脾消脂汤适用于新加坡NAFLD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的患者,其既能祛脂,又能保护肝脏、降低肝血清转氨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NAFLD的中药制剂。

李仙福[3](2021)在《家系早发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差异蛋白FGG、FGB表达研究》文中认为

张书萌[4](2021)在《基于iTRAQ技术探讨家系早发冠心病血瘀证与ITLN1、CFH差异蛋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孟子凡[5](2021)在《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血栓弹力图在冠心病氯吡格雷反应性监测中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常规服用氯吡格雷,部分患者氯吡格雷反应性较低,无法达到预期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本研究通过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血栓弹力图检测的氯吡格雷反应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基因检测和血栓弹力图试验在监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反应性中的应用价值,为指导临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循证依据。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且行PCI术,共799例。根据患者血栓弹力图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受体抑制率试验结果进行分组,分为氯吡格雷反应低下组和氯吡格雷反应敏感组,同时应用焦磷酸测序法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关系,及在评估患者出、凝血风险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中的意义。结果 (1)氯吡格雷反应低下组和氯吡格雷反应敏感组比较,患者的BMI指数、饮酒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和糖尿病史差别无显着性(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和CYP2C19基因型有显着性差异(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反应性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性别和CYP2C19基因型(P<0.01)。(3)本研究群体中CYP2C19等位基因分布情况:以CYP2C19*1为主,占67.2%,CYP2C19*2(28.10%)和CYP2C19*3(4.88%)是较为常见的突变基因。按照基因型不同分为三种类型,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占44.18%(n=353),CYP2C19基因中间代谢型占45.68%(n=365),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占10.14%(n=81)。(4)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在三组CYP2C19基因代谢型中比较差别有显着性(P<0.05)。其中快代谢型与中间代谢型比较,差别无显着性(P>0.05);快代谢型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明显低于慢代谢型,差别有显着性(P<0.01);中间代谢型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低于慢代谢型,差别有显着性(P<0.05)。(5)ADP抑制率:CYP2C19基因三种代谢型比较差别有显着性(P<0.001),两两比较,快代谢型与中间代谢型比较差别无显着性(P>0.05);慢代谢型与快代谢型相比,ADP抑制率明显较低,差别有显着性(P<0.001);慢代谢型与中间代谢型相比,ADP抑制率较低,差别有显着性(P<0.01)。ADP诱导的最大血块凝集强度(maximum amplitude,MA):CYP2C19基因三种代谢型比较差别有显着性(P<0.01),两两比较,快代谢型与中间代谢型比较差别无显着性(P>0.05);慢代谢型与快代谢型相比,MA-ADP值明显较高,差别有显着性(P<0.01);慢代谢型与中间代谢型相比,MA-ADP值较高,差别有显着性(P<0.05)。(6)ADP抑制率和CYP2C19基因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6238,P<0.001。MA-ADP值和CYP2C19基因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6118,P<0.01。(7)MA-ADP值结果<31 mm和在31~47 mm范围的患者比例在氯吡格雷反应低下组较少,与氯吡格雷反应敏感组相比,差别有显着性(P<0.05);MA-ADP值结果>47 mm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氯吡格雷反应敏感组,差别有显着性(P<0.05)。(8)随访半年,排除失访患者32例后,统计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例数,氯吡格雷反应低下组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反应敏感组,差别有显着性(P<0.001)。结论 (1)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反应性之间存在相关性,CYP2C19*2和CYP2C19*3突变基因使氯吡格雷抵抗明显增加。(2)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与血栓弹力图在评估氯吡格雷反应性中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用于指导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选择。(3)血栓弹力图在提示出血、血栓风险及远期MACE发生方面有一定价值。

蔡毅[6](2021)在《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虽然是慢性心功能不全重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但目前对于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功能障碍的研究有限,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探索其有效的治疗途径和治疗方法有着重要意义。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近几年新研发的心衰治疗药物,在替代ACEI作为Ⅰ类推荐出现在各大心衰指南中,临床疗效令人瞩目,但是对于治疗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衰的经验较少。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观察对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和缬沙坦胶囊治疗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衰患者3个月后,患者心功能等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于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寻求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1月在本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50例,按就医时间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单号进入实验组,双号进入临床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25例。两组采用冠心病及心衰的常规治疗,包括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口服,目标剂量200mg BID),对照组则加用缬沙坦胶囊(口服,目标剂量160mg QD)。治疗3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内径(LV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NT—proBNP、6MWT及KCCQ评分等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心衰的再住院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1例低血压退出实验,共24名患者完成实验。对照组中2例失访,共23名患者完成实验。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6分钟步行实验、KCCQ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左室内径(LV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相对于传统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陈菁[7](2021)在《虾头类肝素化合物的制备、结构表征及抗血栓活性评价》文中认为

谢欣序[8](2021)在《降香及替代药材对HMWD导致的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和其主治相关疾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根据降香在中医药传统理论中其功能主治为化瘀止血、理气止痛的概述,本课题采用高分子右旋糖酐致大小鼠微循环障碍模型来对比降香及其替代药材交趾黄檀在化瘀止血方面功效的异同,并采用网络药理学来探讨降香功能主治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为交趾黄檀替代降香提供一定理论基础,以及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第一部分:降香及其替代药材抗高分子右旋糖酐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比较研究方法:将80只KM小鼠雄性按体重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降香水提物高组(10g生/kg),降香水提物低组(5g生/kg),挥发油高组(10g生/kg),挥发油低组(5g生/kg),前列地尔组(0.75ug/kg),血塞通(45mg/kg),模型组,正常组,各组动物连续7天给予相应药物,每天一次;正常组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溶液;在实验过程中,每隔一天记录小鼠体重。第7天,水合氯醛400mg/kg麻醉小鼠,用剪刀剪去耳廓的细毛,耳廓微循环测量仪测小鼠耳廓小动脉及小静脉直径作为初始值,待小鼠苏醒后给药;给药1h后每只动物尾静脉注射10%HMWD溶液,5ml/kg;正常组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溶液;再次用水合氯醛400mg/kg麻醉小鼠,测造模后小鼠耳廓小动脉及小静脉直径。将120只SD大鼠雄性按体重随机分为10组,每组12只,降香水提高组(6g生药材/kg)、降香水提中组(3g生药材/kg)、降香水提低组(1.5g生药材/kg)、交趾水提高组(6g生药材/kg)、交趾水提中组(3g生药材/kg)、交趾水提低组(1.5g生药材/kg)、血塞通组(30mg/kg)、前列地尔组(0.45ug/kg)、模型组、正常组,各组动物连续7天给予相应药物,给药1h后除正常组外每只动物尾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溶液配制的10%HMWD溶液,10ml/kg,正常组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溶液。第7天,采用水合氯醛300mg/kg麻醉大鼠,测第7次注射HMWD前后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直径并记录微血管红细胞流速,采用powerlab记录各组动物心电及左颈动脉压。检测后对各组动物进行腹主动脉采血,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血小板数;对各组动物进行肺部拍照,并对肺部组织进行出血点及瘀血进行评分,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NO、ET-1、TXB2、6-keto-PGF1-α、PAI-1和t-PA含量,另外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AST、CK-MB、LDH、CK含量。结果:1、一般观察:小鼠实验中,前列地尔组体重较模型组体重有下降,但无显着性差异,其他给药组动物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大鼠实验中,各给药组动物与模型组比较体重无明显差异;提示降香水提物、降香油、交趾黄檀水提物对大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2、小鼠耳廓微循环小血管变化:小鼠尾静脉注射右旋糖酐后,小鼠耳廓中小静脉直径较给药前明显下降,小动脉直径下降不明显,模型组小鼠耳廓动脉比造模后明显升高,降香油高低组、降香水提物高组、交趾黄檀高低组小静脉直径与模型组比较下降不明显,动静比差值显着性下降。3、肺脏表观出血评分结果:对各组大鼠进行肺脏表观观察,发现模型组肺脏与正常组比较可见陈旧的点状及片状瘀血斑点,各给药组情况较模型组点状及片状瘀血斑点较模型组少,进行评分,降香水提高、中组、交趾黄檀水提高组评分较模型组明显下较,显示降香及交趾黄檀水提物能改善大鼠肺部瘀血情况4、肠系膜微血管直径及红细胞流速结果:从肠系膜微血管直径变化来看,第7次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前后肠系膜微血管直径有较小上涨的趋势。其中降香高剂量组、降香低剂量组、交趾高剂量组有与模型组比较其为血管直径升高,且有显着性差异。从微血管红细胞流速来看,第7次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其红细胞流速明显下降,降香高组、降香中组与模型组比较,其红细胞流速较明显升高,交趾高组、交趾中组与模型组比较,其红细胞流速较明显升高。5、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电方面,模型组和正常组比较,T波高耸,T-S值,T/R值明显升高,降香高、中组、交趾高组与模型组比较,其T-S值,T/R值明显下降。左颈动脉压,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各给药组左颈动脉压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6、血液流变学指标:降香高、中组,交趾高、中组能够明显降低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降香高组、交趾高、中组能够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7、血清中舒张血管及纤溶指标检测:降香高、中组,交趾高组能够明显提高血清中NO含量,降香高组、交趾高、中组明显降低血清中ET-1含量。交趾高组能明显降低血清中TXB2含量,降香高组、交趾高组能明显升高血清中6-keto-PGF1-α含量;降香高组、交趾高组能明显升高TXB2/6-keto-PGF1-α含量。降香及交趾黄檀对血清中PAI-1和t-PA含量无明显影响8、降香及交趾黄檀具降低血清中AST、CK-MB、LDH、CK含量的趋势。第二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降香功能主治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TCMID和BATMAN-TCM数据库分析降香中的有效活性成分,获取降香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 Card、OMIM、Dis Ge NET数据库和GEO基因芯片整合NASH、AMI、动脉粥样硬化(vascular disease)的作用靶标。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模型进行分析,借助Matescape和DAVID在线工具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注释(GO)和东京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用SYBYL2.0软件对HUB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HPA数据库分析关键靶标蛋白在人体不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降香中37种有效活性成分的预测靶标有105个,GO分析表明,降香可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尤其是对血液循环以及细胞膜电位的调节,其中79个靶点与NASH、AMI和vascular disease相关,共同靶点22个。2、基于22个共同靶点构建降香靶点与NASH、AMI和vascular disease共同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PPI)和GO、KEGG富集分析,确定了CASP3、MAP K14、PTGS2、PPARG和HMOX1等关键靶点,表明降香有效成分主要作用在细胞的膜筏、胞质溶胶、质膜、细胞核和核质,参与缺氧反应,雌二醇反应,信号转导,细胞增殖等生物过程,影响调控血清素激活的突触,钙信号通路,Erb B信号通路,HIF-1信号等相关通路,3、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降香中β-谷甾醇、阔叶黄檀酚、消旋的异剑叶莎属异黄烷和牛角花酮等关键化合物与CASP3、MAPK14、PTGS2、PPARG等关键靶点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1、降香及交趾黄檀对大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降香及交趾黄檀具有扩张小鼠耳廓微血管作用,降香及其替代药材交趾黄檀能够明显增加肠系膜微血管的血液红细胞流速,降香及交趾黄檀能够明显改善肺脏表面出血情况,降香及交趾黄檀能够降低T-S值,T/R值,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降香及交趾黄檀能够提高血清中NO含量并降低ET-1含量;另外降香及交趾黄檀也能够提高血清中6-keto-PGF1-α含量并降低TXB2含量。2、本研究以中药降香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手段分析了其作用NASH、AMI和Vascular disease可能的共同靶标及途径机制,建立“化合物-靶标-通路-疾病-分子对接”的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模式,从多个角度揭示了降香通治疗NASH、AMI和Vascular disease的调控网络。从分析结果来看降香中的各活性成分组要涉及的靶点有CASP3、MAPK14、PTGS2、PPARG和HMOX1,主要作用在细胞的膜筏、胞质溶胶、质膜、细胞核和核质,参与缺氧反应,雌二醇反应,信号转导,细胞增殖等生物过程,影响调控血清素激活的突触,钙信号通路,Erb B信号通路,HIF-1信号等相关通路。

田盼盼[9](2021)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经验总结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导师李军教授在冠心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导师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是由饮食、外感、情志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乃本虚标实之证。临床治疗冠心病应首先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以气血为纲进行辨证,并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心绞痛发作期,往往是由于正气大虚或邪实加重,故以补益正气或祛邪疏通为要,针对性地采用温阳宣痹、行气活血、化痰祛湿、散寒通脉、通腑降浊等治法,在心绞痛缓解或稳定的阶段,则以益气、温阳、滋阴等治本之法为主,兼以祛邪。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导师处方时注重整体观念,采用病、证、症结合的诊疗模式,从气机升降、脏腑相关等多个角度考虑处方用药。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导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医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整理,将其诊疗经验从病因病机认识、辨证思路及分型、常用治法方药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2.临床研究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验证经典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低、中危的UA痰瘀互结证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干预前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总的临床疗效、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发作频次及每次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血脂水平、凝血指标等。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为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绞痛疗效:经4周治疗,两组患者发作心绞痛的频次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减少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硝酸甘油停减率:试验组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90.0%,对照组的停减率为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治疗后,试验组SAQ的各项积分值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的PL、AS、AF、DP四项积分值较治疗前增加(P<0.05),其中试验组的PL、AS、AF、TS积分值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脂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的LDL-C和TC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7)凝血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值均较治疗前增加,纤维蛋白原(Fib)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的PT值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指标:研究期间,受试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相关安全性指标未见异常。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联合常规西药治疗UA痰瘀互结证,在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脂、改善凝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且药物的安全性良好。

徐航[10](2021)在《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及预后相关性研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至2019年期间因急性心肌梗死于延安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就诊并行PCI治疗的患者216例。取血清脂蛋白(a)300mg/L作为截断值将入组患者分为低脂蛋白(a)组133例和高脂蛋白(a)组83例。通过电子或纸质病历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介入治疗相关情况;所有患者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患者出院2年后MACE事件发生情况,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访期间MACE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低脂蛋白(a)组年龄、Killip分级III-IV级占比、LDL-C水平及病变血管数目较高脂蛋白(a)组小(P<0.05)。低脂蛋白(a)组患者随访期间MACE事件发生率为5.3%(7/133),远低于高脂蛋白(a)组27.87%(51/183)(P<0.05)。AMI患者随访期间发生MACE事件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MACE与未发生MACE患者年龄、术后β受体阻滞剂服用情况、LDL-C水平、血清脂蛋白(a)水平、血运重建策略及病变血管数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脂蛋白(a)(OR=1.010,95%CI:1.007~1.013,P=0.000)是AMI患者PCI后随访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PCI术前低水平脂蛋白(a)的AMI患者PCI术后2年随访期间发生MACE风险较低,脂蛋白(a)是AMI患者行PCI治疗后2年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其或可成为预测此类患者预后新指标。

二、冠心Ⅱ号对人体内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心Ⅱ号对人体内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盾叶冠心宁片联合利伐沙班对高脂血症合并高凝状态患者aPTT、Fbg、D-D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2)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西医)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探讨
        1.1 NAFLD病因
        1.2 NAFLD发病机制
        1.3 NAFLD的诊断
        1.4 NAFLD的治疗
        参考文献
    2. 中医学对NAFLD的认识
        2.1 NAFLD相关的古代文献研究
        2.2 现代中医对NAFLD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3. NAFLD中医体质相关研究
        3.1 中医体质学说
        3.2 NAFLD体质类型
        3.3 中医体质学说和NAFLD治疗的相互联系
        3.4 中医体质与NAFLD发病相关性
        3.5 中医体质与治未病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病例收集
        2.1 调查样本来源的范围
        2.2 性别分布
        2.3 年龄分布为5个年龄段
        2.4 学历分布
    3. 病例选择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调查表设计及内容
        4.2 调查方法
        4.3 中医体质判定
        4.4 BMI的测定
        4.5 血压的测定
        4.6 理化指标的测定
        4.7 脱落病例处理
        4.8 整理资料
        4.9 统计分析
    5. 结果(患者情况分析)
        5.1 性别与年龄的分析
        5.2 年龄与BMI相关性的比较
        5.3 年龄与脂肪肝病变的轻、中、重程度相关性的分析
        5.4 体质分型特点分析
        5.5 体质与相关性指标的分析
    6. 讨论
        6.1 新加坡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的讨论
        6.2 新加坡NAFLD患者中医体质与一般情况相关性的讨论
        6.3 新加坡NAFLD患者中医体质与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的讨论
        6.4 中医体质学说与NAFLD治疗的讨论
        6.5 中医体质学说与治未病的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NAFLD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疗程
        3.4 控制偏倚因素的措施
        3.5 观察指标
        3.6 疗效判定标准
        3.7 整理资料
        3.8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基线分析
        4.2 治疗后综合疗效的比较
        4.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4.4 治疗前后体重变化的比较
        4.5 治疗前后肝血清转氨酶疗效的比较
        4.6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的比较
        4.7 治疗前后B超影像显示的比较
        4.8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的比较
    5. 药物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
    6. 讨论
        6.1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6.2 益气健脾消脂汤方解分析
        6.3 现代药理研究
        6.4 方药疗效机理探讨
        6.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之处
    4. 展望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5)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血栓弹力图在冠心病氯吡格雷反应性监测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2.1 主要仪器设备
        2.2 主要实验试剂
    3 标本采集
        3.1 血栓弹力图试验标本采集
        3.2 CYP2C19基因分型标本采集
    4 实验方法
        4.1 血栓弹力图检测
        4.1.1 血栓弹力图试验步骤
        4.1.2 血栓弹力图试验结果判读
        4.2 CYP2C19基因分型
        4.2.1 DNA提取
        4.2.2 DNA扩增
        4.2.3 DNA多态性测定
        4.2.4 CYP2C19等位基因分型
        4.3 随访方式及指标
    5 统计方法与处理
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氯吡格雷反应性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
    4 不同CYP2C19基因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情况
    5 不同CYP2C19基因型ADP抑制率和MA-ADP值情况
    6 ADP抑制率和CYP2C19基因型的ROC曲线分析
    7 MA-ADP值和CYP2C19基因型的ROC曲线分析
    8 氯吡格雷反应低下组和氯吡格雷反应敏感组的MA-ADP值比较
    9 氯吡格雷反应低下组和氯吡格雷反应敏感组的MACE发生情况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血栓弹力图在监测氯吡格雷抵抗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6)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心力衰竭概述
        1.1.1 .心力衰竭流行病学
        1.1.2 .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分型
        1.1.3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
        1.1.4 .心力衰竭的传统药物治疗以及新型药物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
    1.2 .冠心病与心力衰竭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资料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分组方法
        2.1.3 .给药方案
        2.1.4 .实验流程
        2.1.5 .具体观测方法
    2.2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分析
        2.3.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3.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T-proBNP指标比较
        2.3.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部分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2.3.4 .两组治疗前后KCCQ评分比较
        2.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WT比较
        2.3.6 .实验前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2.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综述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各类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降香及替代药材对HMWD导致的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和其主治相关疾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降香及其替代药材抗高分子右旋糖酐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比较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1.2 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实验造模及给药
        2.3 一般观察
        2.4 小鼠耳廓微循环检测
        2.5 大鼠肠系膜相关指标的检测
        2.6 大鼠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检查
        2.7 大鼠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检查
        2.8 大鼠肺组织出血观察及评分
        2.9 大鼠血清中血管扩张及收缩相关因子及纤溶系统指标检测
        2.10 大鼠血清中脏器损伤指标检测
        2.11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观察结果
        3.2 大鼠一般状况观察
        3.3 大鼠肺脏组织出血观察及评分
        3.4 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3.5 微血管直径变化
        3.6 .微血管红细胞流速变化
        3.7 大鼠左颈动脉压的变化
        3.8 大鼠心电的变化
        3.9 血清中血管扩张及收缩相关因子及纤溶系统指标检测
        3.10 大鼠血清中脏器损伤指标检测
    4 讨论
第二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降香功能主治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降香活性成分和靶点的获取
        1.2 降香靶点Metascape分析和疾病靶点的获取
        1.3 靶点Venn图和降香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构建
        1.4 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的构建
        1.5 靶点的GO生物功能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
        1.6 分子对接验证
    2.0 分析结果
        2.1 降香靶点的收集和Metascape分析
        2.2 疾病靶点的获取
        2.3 靶点Venn图和降香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
        2.4 共同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
        2.5 共同靶点的GO生物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2.6 分子对接
        2.7 CASP3、HMOX1、PPARG在人体不同组织和细胞的特异性表达
    3.讨论
结论
期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9)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化痰活血法干预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 理论基础
        2 临床应用
        3 作用机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1 发病机制
        2 治疗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李军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总结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2 辨证思路及分型
        2.1 辨轻重缓急
        2.2 辨病在气分或血分
        2.3 辨病所在脏腑
    3 常用治法方药
        3.1 行气化痰宣痹法
        3.2 益气温阳宣痹法
        3.3 理气活血法
        3.4 散寒活血法
        3.5 清热解毒,滋阴通脉法
    4 医案举隅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终止试验标准
        1.6 医学伦理及注册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样本量计算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疗效指标
        3.3 安全指标
    4 讨论
        4.1 UA的中西医认识
        4.2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4.3 研究结果
        4.4 不足与展望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及预后相关性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学方法
    2.5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3.3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情况比较
    3.4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MACE事件发生情况
    3.5 AMI患者随访期间发生MACE事件单因素分析
    3.6 AMI患者随访期间发生MACE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四、冠心Ⅱ号对人体内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盾叶冠心宁片联合利伐沙班对高脂血症合并高凝状态患者aPTT、Fbg、D-D水平的影响[J]. 刘国兵,蒋荣,罗先懋.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5)
  • [2]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D]. 缪文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家系早发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差异蛋白FGG、FGB表达研究[D]. 李仙福.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4]基于iTRAQ技术探讨家系早发冠心病血瘀证与ITLN1、CFH差异蛋白的相关性研究[D]. 张书萌.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5]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血栓弹力图在冠心病氯吡格雷反应性监测中的研究[D]. 孟子凡. 青岛大学, 2021
  • [6]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D]. 蔡毅. 江汉大学, 2021(01)
  • [7]虾头类肝素化合物的制备、结构表征及抗血栓活性评价[D]. 陈菁. 广东海洋大学, 2021
  • [8]降香及替代药材对HMWD导致的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和其主治相关疾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讨[D]. 谢欣序.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9]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田盼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10]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及预后相关性研究分析[D]. 徐航. 延安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冠心Ⅱ对人体纤溶活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