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应用型解题思路专项训练十法

分数应用型解题思路专项训练十法

一、分数应用题导向解题思路专项训练十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1](2020)在《自我教导策略促进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数学运算学习成效的研究 ——以二位数进退位加减运算为例》文中指出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认知、语言、迁移类化、策略应用等方面的缺陷导致数学学习困难,学习动机低落,但他们具备一定的基础学科学习能力,在有效的策略引导下能够提高数学能力,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当前培智数学教学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自我教导策略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透过个体语言的逐步内化来改变认知结构,进而引导控制行为的认知行为改变技术,它包含认知示范、外显和内隐的复诵练习、提示以及增强反馈等一系列训练元素,是一种灵活系统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数学学习成效。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法中的跨被试多探试设计,对3名培智学校就读的轻度智障儿童进行教学干预,探讨自我教导策略对轻度智障儿童数学加减运算的学习成效。实验时间为10周,分基线期、处理期和维持期,处理期进行10次教学干预,每次50分钟,实验期间采用自编的《二位数进退位加减运算试卷》和《自我教导策略使用评估表》对被试的答题正确率和策略习得的变化情况进行资料收集,使用视觉分析和C统计处理数据,并对被试自我教导策略的习得过程和效果进行质性分析,以共同论证学习成效。研究发现: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能够有效习得自我教导策略,并且运用其提高数学加减运算的学习成效;在教学中使用恰当的自我教导语和强化方式能提高自我教导策略的教学效果;使用自我教导策略能提高轻度智障儿童数学运算的注意力和自我效能感。本研究针对自我教导策略教学应用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自我教导内容设计应该结构化,并依据儿童的个别需求进行弹性调整;其次,要加强不同情境下的反复练习,促进学习成效的维持和类化;最后,要善用社会性强化和自我强化以提高学习动机。

宋运明[2](2014)在《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课程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作为一种体现国家意志的印刷品,作为教与学的重要媒介、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材编写质量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教材是否有编写特色是衡量其编写质量的重要标志,而教材编写特色是否鲜明是衡量其编写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其易教利学程度有重要影响。然而,教材编写研究长期以来被忽视,尤其是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色研究更少,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小学数学教材建设的需要。例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属性的集中体现,其编写特点直接影响教材质量也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教材编写特色中占据突出地位。本研究以例题编写特色为切入点对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小学数学新教材是指我国自2001年实施新课改以来依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编写并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的小学数学教材,下同)的编写特色进行研究。研究的问题为: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有哪些利教利学的特点,有何凸显例题编写特点的建议?具体可以分解为4个子问题:1)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文本分析的框架,也即是从哪些类目分析教材文本中例题的编写特点?2)在教材文本中,各版本例题编写在框架各类目上存在哪些特点?3)小学数学教师对教材文本中例题编写特点的利教利学认同度如何?4)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有哪些利教利学的特点,有何彰显例题编写特点的建议?其中第1)和2)个问题是研究的重点,第3)个问题是研究的难点,第4)个问题是研究的归宿。研究与凸显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编写特点,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材编写质量、促进小学数学教材多样化发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乃至促进教育公平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借鉴有关研究成果,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人教版、西师版和苏教版四至六年级数学新教材中的例题编写特点进行了文本分析与利教利学认同度调查研究。具体而言,首先基于对课程教材政策文件、小学数学教材特别是其中例题的编写特点及其他相关(数学)教育与心理学研究成果、小学数学教材文本的综合分析,构建小学数学新教材文本中例题的分析框架。其次采用该框架对所选择的教材文本中的例题进行分析、统计,进而比较得出各版本教材例题在分析框架各个类目上的共同特点与各自特点。再次基于文本研究的典型结论制定问卷,对383名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例题编写特点利教利学认同度的调查研究,采用18.0版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综合上述静态和动态研究的主要结论,概括提炼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的利教利学特点,针对存在局限提出彰显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尤其是其中例题编写特色的建议。通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其一,例题文本分析框架分为12个类目:所占篇幅,所含情境类型,所属情境倾向,所含插图类型,所含解题阶段,对知识的处理方式,所含启发方法,所含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开放性,所含对话交流引导,所含动手操作引导,知识主题中例题间的关系。其中大多类目分为若干亚类目或若干类型,如开放性分为所含“问题”信息是否充足、答案是否唯一、是否含“提出问题”提示语三个亚类目;所属情境倾向分为农村情境倾向、中性情境和城市情境倾向三种类型。其二,在文本分析中,三版本教材例题编写的共同点:平均每道例题长度占半个正文页面多一点。属于生活情境类型的例题占比约六成,属于其他学科和动画情境类型的例题占比较低。具有中性情境的例题个数占八成以上,隶属农村情境倾向的例题占比很低。含插图例题比重占七成以上;在三个知识领域(如不特别说明,三个知识领域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下同)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含功能性插图例题比重最高。在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四个解题阶段中,含弄清题意阶段的例题比例最小,含拟定计划阶段的比例次小,而含执行计划阶段的比例最高,回顾阶段得到足够重视;留白例题比例约六成;执行计划阶段含关键处点拨例题比重超过含该阶段例题的两成。用以获取知识的例题比重在54.7%-86.9%之间。使用启发方法的例题比重在三成以上;寻找模式和绘图处在教材例题启发方法使用频率的前三位,而且这两种启发方法主要分布在数与代数领域。含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例题比重在15%-22%之间;在三个知识领域中,数与代数领域含有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例题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两个领域。“问题”信息不充足和含“提出问题”提示语的例题很少,答案不唯一例题比重在14%-18%之间。含对话交流引导的例题比重在43%-58%之间。含动手操作引导的例题比重在15%-30%之间;四至六年级中,四年级含动手操作引导的例题比重最高。重视例题间深层结构变异与概念连接,同时注重通过例题后的“提示或小结”诱发学生的自我解释。三版本各自例题编写也有特性,如人教版例题较注重联系其他学科,西师版较重视农村情境,苏教版在问题解决多样化方面较突出等。其三,在对32个例题编写特点的利教利学认同度调查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师认同度最高的特点是:含插图例题个数比重在72.9%-80.5%之间,平均为76.2%;认同度最低的特点是:具有农村情境的例题个数比重在0.6%-10.5%之间,平均为4.5%。小学数学教师是否使用过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版教材对其认同度的影响较小;数学学科教龄、职称和最后学历的影响一般;学校位置(城市或农村)与是否使用过西师版教材对认同度的影响非常明显。其四,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利教利学的共同特点有:呈现形式注重图文并茂,情境设置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方式倡导对话交流,例题功能注重新知获得,例题之间注意变式连接,活动设计强调动手操作。各版本教材例题也有一些利教利学特性,在三版本中,如西师版使用启发方法的次数最多,使用启发方法的例题个数比重最高;苏教版含回顾反思阶段的例题个数比重最高等。其五,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建议。对彰显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色的建议:1)全力彰显例题编写的个性化特色;2)加强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知识领域例题编写的教学属性;3)关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尤其适当提高农村情境倾向例题比重;4)增强例题与动画情境、其他学科的联系;5)适度增强例题的开放性;6)适度增加含弄清题意阶段的例题比重,减少裸例题比重。对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色发展的建议:1)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选取和组织、难度等应多样化;2)坚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活动化的编写思路;3)关注小学数学教材的地方特色,尤应关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4)重视借鉴发达国家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经验;5)深入挖掘教材编写特色切入点,进行理论与实验研究;6)教育行政部门应适当放宽教材审查标准,特别是对教材形式的规定。论文分为8章。分别为导论,概念界定与文献述评,研究设计,例题文本分析框架的构建,例题文本编码结果的统计与分析,例题编写特点的利教利学认同度调查研究,结论与建议,结束语。本研究创新之处:1)该研究是国内首例对小学数学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进行研究的博士论文,相关研究甚少,这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2)以定量分析为主对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色进行研究,其中构建了例题的文本分析框架,而国内大多已有教材研究是以定性分析为主。3)提出了彰显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的建议。本研究不足之处:1)研究者仅对三个版本的教材例题进行了研究,而对有些比较有特色的教材版本没有涉及,致使有些所得结论说服力不强。2)调查研究中,问卷需进一步改进,调查对象没有涉及小学数学教研员和高校数学教育研究者。

王诗惠[3](2020)在《六年级学生分数解题错误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生学习新知后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进行巩固训练,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类型的错误。教师通过对学生错题的分析能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基于此来改善课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总结学生解题时产生的错误类型,并分析产生解题错误的原因,给出相应的教学优化建议,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降低解题错误率。本文针对六年级学生在分数计算题和应用题方面解题错误率较高的现象,主要研究三个问题:(1)学生进行分数运算和解答分数应用题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错误类型有哪些?(2)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如何有效的改善教学以减少学生解题错误的发生?(优化建议)本文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试卷测试法和个人访谈法。首先,通过收集分数解题错误的相关资料,整理国内外关于分数解题错误的研究。其次,对选定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数测试卷(一)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得到学生解题的错误类型。并在此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题目,与学生进行单独交流,分析学生分数解题错误的原因。最后,进行分数测试卷(二)的测试,对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习进行检测,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根据测试卷的数据分析,总结学生的解题错误类型有知识性错误、策略性错误、操作性错误和疏忽性错误。并结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得到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有(1)分数知识自身的难度;(2)六年级学生所具有的年龄特征和数学思维特征;(3)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4)学生未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习惯;(5)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合理运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最后,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促成学生形成扎实的知识储备;(2)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3)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错题整理意识和错题反思意识。(4)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或解题想法;(5)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将学生的错题进行重新整改,作为教学例题或练习题,合理运用错误资源。(6)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分层提问。

王艳玲[4](2017)在《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问题”有了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关注就成为世界数学教育的趋势之一,包括我国在内,许多国家的数学课程改革已将“问题解决”作为核心内容及课程目标。尽管学者们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定义描述不同,数学教育研究者和心理学研究者对数学问题解决研究的视角不同,但都将数学问题解决视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研究的目的都在于发现学生问题解决的规律和特征、通过教学等手段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水平和思维能力。本研究中,在已有的针对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基础上,笔者界定了数学问题解决等相关的概念、术语,并确定了研究的主要思路和问题。本研究以小学六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进行测量,评价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表现,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直接或间接、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方法的取向,以量化研究为主,具体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纸笔测验及解题记录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通过对研究资料及获得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笔者发现,在本研究所进行的“常规问题—应用型”和“非常规问题—探索型”两类数学问题解决的测验中,学生的表现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总的来说,学生在“非常规问题—探索型”测验中得分要低于“常规问题—应用型”的测验得分,对于具体的题目类型,学生完成比较好的是“小数运算、整数运算、鸡兔同笼问题”这三类问题;两个测验中使用的高频解题策略比较相似,学生的解题错误主要集中在“不理解题意”和“计算类”的错误上;但通过将两个测验中所有样本进行水平分组,并对两个测验的每道题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进行每一个样本的逐一比较,笔者发现,学生在“常规问题—应用型”和“非常规问题—探索型”解题表现上并不是均衡和对等的,或者说学生一般思维能力与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而且,本研究中的三个样本学校来源于“常规问题—规则型”测验的同水平组,却在“常规问题—应用型”和“非常规问题—探索型”测验中均表现出了成绩上的显着差异,而且三所校在学生解题错误情况及策略使用上也明显存在差异。另外,学生样本在问题解决的结果、过程表现上也存在着显着的性别差异。这个结果使得探讨影响学生问题解决因素的现实状况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分析了来自“学生自身、课程、教学及环境”四个方面因素的现实样态,并与学生在本研究中的测试成绩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着学生问题解决的效果。概括的说,学生问题解决的表现是其自身观念及元认知的再现,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的复刻。基于本研究的发现,笔者提出了“要基于‘问题解决’展开数学教学,要加强对一般解题策略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要重视对实践类问题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要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观念及解题的元认知、要调整数学问题解决教与学的方式”这样几个有针对性的建议,供研究者和实践者参考,以期切实改进研究与实践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丁娜[5](2020)在《乡镇六年级学生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错误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问题解决”作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担负着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小学生智力的任务。其中,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重要枢纽。然而,在分数意义的非具体化和运算特征的复杂性、跨区域教育资源不平等、学生家庭教育观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乡镇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相对较低,在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错误频发,学习效果不佳,严重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加深对学生的各类解题错误的认识,有效地找到发生错误的主观原因,寻求规避和纠正学生解题错误的教学策略,借此提升乡镇六年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本文利用调查问卷,从不同维度了解学生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水平;通过对测试卷的分析,呈现学生在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出现的错误情况;结合访谈了解学生解题错误的思维过程,剖析出现错误的根源;基于以上分析找到可以纠正学生解题错误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结果显示,(1)乡镇六年级学生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水平较低,存在大量错误,且学生缺乏解题动机。(2)对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加工过程,学生的策略选择错误率最高,其次是关系表征错误、语义表征错误和解题操作错误。典型错误类型有:数量关系错误、未解答、非逻辑性错误、乘除法混用错误、未按要求解答、概念性错误、计算错误、解题格式错误、誊写错误等。(3)分析发现,语义表征错误主要由学生解题程序意识薄弱、感知不精细、概念不明造成的;关系表征错误源自学生缺乏梳理数量关系的意识和表征数量关系的手段;策略选择错误主要由学生基础薄弱、解题动机不强、找错单位“1”引起的;解题操作错误主要原因是工作记忆容量有限、计算规则不熟、不良的解题习惯等。(4)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在语义表征阶段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解题程序意识,增加精读题目手段;在关系表征阶段培养分析数量关系的意识和能力;在策略选择阶段激发学习动机,科学认识单位“1”;在解题操作阶段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提升运算技能和反思意识,引导学生重视解题规范等。

曾华涛,盛大启,马树勋,乔永洁,孙丽谷[6](1988)在《五年制小学数学单册教例四十七则》文中提出 具体形象的思维是一年级小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形象思维是向概念思维过渡的必不可少的阶段”。因此,教他们学习数学必须从这个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用具体化,形象化的内容,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宋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容易为学生接受。如教得数是11的进位加法时,我把它分为四步进行: 第一步:用磁性制的皮球图形进行演示。盒子里有9个皮球,盒外面有2个皮球,问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学生看出9个皮球加上1个皮球是10个皮球,就到2个皮球里拿1个皮球同9个皮球凑满10,再加上剩下的1个就是11个。共有11个皮球。 第二步:接着离开实物图看算式9+2,它是这样计算的:大数9揍满十缺1,把小数2分成1和1,因为9+1等于10,10加上1等于11,所以9+2=11。 第三步:在此基础上,继续让学生试算9+3=129+4=1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中第二加数

洪婷[7](2011)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小学六年级《数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分数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难点。据调查国内外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内容也相对比较少。新课程教学实施以来,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情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执教毕业班的经验,对2年连续的毕业班的学生和毕业班的老师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分数应用题在教学上和学习上学习目标的达成及学习情感态度等多项内容具体的调查研究发现:各种不同的教材方面存在异同,教师教学方面存在问题及学生的学习也存在问题。并对这三方面作了详细的研究表明:教材方面存在着思维方法顺逆相反,解题方法繁简不一等特点。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着教师对教材解读不深,过分依赖教材,分层教学不显着等特点。而在学生学习方面主要存五方面的策略并进行研究。亦即:因题优化策略;因人而异分层优化教学策略;数型结合的优化策略;关键词句的优化策略;解题思维优化策略五方面逐步进行开放思维引导。在第一种策略里,根据一般基本分数应用题和特殊分数应用题两方面对分数应用题进行优化。在第二种策略里根据组内同质和组内异质把学生分组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第三种策略里详细描述用图释意及用意释图的方法。在第四中策略里具体分析了关键词和关键句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最后列举一些特殊典型的分数应用题详细分析一题多解的方法。以期使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的难题,也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绊脚石。

杨亚萍[8](2016)在《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文中提出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缘由有两方面:一是数的运算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作用,计算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占了大半部分。二是我国小学生的计算技能历来受到国际上的称赞,小学计算教学有着优良传统和自己的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教学该做如何开展小学教师和学生关于计算教与学方面的实施现状,总结昆明市计算教变化。这项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项:首先,学取得的成果和计算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不同课型,搜集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的教学案例,结合调查研究和这项研究中选取的理论基础,探讨小学计算教学的策略。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研究的主要结论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人教版数学教材(2013年审定版)中关于计算教学内容有新变化,体现在内容变化和教法变化两个方面,特别是注意落实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第二,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昆明市小学生的计算水平现状有如下特点:(1)学生的计算兴趣上,计算兴趣和计算成绩呈正相关,但是仍有部分同学不喜欢计算;(2)学习态度方面,三年级学生好于六年级学生;(3)城内小学的学生和城郊结合部小学的学生计算水平相差不大,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方面,城内小学的学生好于城郊结合部小学的学生;(4)计算出错现象很普遍,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第三,教师的计算教学存在相似的困惑,主要有:算理与算法的关系问题,估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等方面,同时被调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但是,昆明市小学一线教师总体教学水准与国内教育发达地区的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准相比有较大差距。第四,研究中总结出来的小学计算教学策略有:(1)关注学生积极情感与态度的培养;(2)引导学生领悟算理,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3)重视口算,学会估算,加强笔算;(4)注重练习的分层和形式多样;(5)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张先波[9](2019)在《中学数学思想的培养研究 ——基于深度教学的视角》文中指出从原始的结绳记事,到对于数与形的重视;从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的表达,到初等数学符号的出现;从面向生活实践的零散数学规律,到系统性的数学学科体系。数学这门古老的学科,在迈过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之后,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继续生根发芽。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不仅致力于传递古今中外的数学知识和定律,更重要的是在与学校生活中其他学科的交融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领会数学思想,感悟数学之美。曾有学者指出,数学是关于美的学科,数学是关于艺术的学科,数学是不断反思发展的学科。数学之美,体现在其数字的变幻之美,体现在数学公式的平衡之美,体现在数学发现的探索之美,同时也蕴含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所体会到的获得之美。数学同时还是关于思想的学科,历代数学家根据自己对相关数学领域的研究,不断充实数学思想库,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实现数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关于数学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性学科的争论至今仍然存在,数学是一门艺术体现在数学通过艺术化的语言、简练的公式表达,使得数学思想得以发展,数学学科也称为学科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的语言及表达要求精确而凝练地指出相应的意图,要求数学学习者和研究者对于相应数学思想的深刻化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做到运用时的精准化。数学同时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原始的数学便发端于人们对于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如古埃及数学文明的发展,便是由于尼罗河三角洲的河道淤积以及洪水泛滥等问题,迫使数学家开始研究淤积的面积,并提供相应的预测。数学的发展往往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数学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必然伴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也在顺应社会的需求。这一点在近现代数学发展史中得到了印证,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基础数学研究的日益专门化和数学教育的大众化等趋势,均是数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表现。无论是古典时期阿基米德的几何《原本》,还是现代数学家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关键突破,均为数学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前数学的发展,除了需要数学家和相关研究者持续不断的努力,同时需要学校教育培养出对数学感兴趣、能够领悟数学之美的人才。学校教育的产生,在人类历史上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使得人类文明的传承有了相对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途径。学校教育的产生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学科教育的发展,使得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能够分门别类的进行传递和发展。正如学者所言,我们的数学教育并非是使每个孩子的都成为数学家,而是要在他们心中埋下数学的种子,使他们感悟和理解数学之美。学科教学的过程,不应当只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科教学应该成为思想领悟的过程,成为数学知识向数学思想跨越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数学思想领悟与获得的基础,是数学深度学习达成的必要前提。基于深度教学的视角探讨中学数学思想的培养过程意味着,从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等方面进行中学主要数学思想进行培养。从深度教学的视角而言,知识的结构分为符号表征、逻辑结构和意义系统三个层次。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当是超越知识的符号性教学和表层化教学,进而深入到知识的内部结构之中,使学生在领悟数学学科知识的结构的基础之上,获得数学思想的熏陶。从数学知识到数学思想,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飞跃式发展,同时也是教学走向深度的必然要求。当前对于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最终需要回归到各个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来,通过学科教学逐步渗透相应的学科思想,培养学生优秀的学科思维,进而促使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对于中学数学教学而言,中学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相应学科思想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数学思想学习尤其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科思想,即重要的数学思想为线索,将数学知识串点成线成面。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经由学科思想的浸润,通常能够加深对于数学学科的认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促进其对于学科结构的把握。因而,数学思想的教学之于数学教学过程而言至关重要,从数学知识到数学思想的跨越是当前课堂教学应当关注的重点。同时,如何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思维品质,也是一线教师及研究者应关注的的问题之一。

宋书璐[10](2021)在《图示法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图示法是一种直观的数学解题方法。它既能为“数与代数”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视角;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数与代数”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还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本研究选取了K市J小学三年级426名学生和全校数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数与代数”中有关数的认识、数的运算、问题解决中的六节典型性课例进行课例分析。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针对教师和学生调查研究的不同维度,综合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针对课例分析,主要研究运用图示法的优势以及出现的问题。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教师和学生调查研究教师和学生对图示法在“数与代数”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看法、建议以及所关注问题分别是什么?2.课例分析运用研究图示法在“数与代数”中有关数的认识、数的运算、问题解决教学内容中的运用优势和出现的问题分别是什么?通过对以上研究内容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1.教师和学生调查研究(1)“图示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2)教师和学生都比较肯定“图示法”的功能。(3)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图示法”应该适度使用,因需使用。(4)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作图的规范性。2.课例分析运用研究第一,运用优势主要有:(1)能够帮助学生理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给予学生解题思路。(2)能够快速地找到解题的关键点,提供解题思路。(3)可以使学生掌握一种解题方法,对今后做题时有所帮助。(4)能够在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变得有趣生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第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作图不规范,不用直尺画图或者画出的图大小、长度不一。(2)学生能正确画图,却无法正确说出图示法的名称。(3)个别学生不能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图。(4)画出的图单一。最后,依据调查和课例分析的结论得到的启示:(1)严格要求,重视作图的规范性。(2)适度使用,呈现图示法的多样性。(3)循序渐进,体会图示法的价值。

二、分数应用题导向解题思路专项训练十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数应用题导向解题思路专项训练十法(论文提纲范文)

(1)自我教导策略促进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数学运算学习成效的研究 ——以二位数进退位加减运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自我教导策略
        (二)轻度智力障碍儿童
        (三)数学运算能力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一、智力障碍儿童数学学习的研究综述
        (一)智力障碍儿童数学能力的相关研究
        (二)智力障碍儿童的数学学习特征的相关研究
        (三)智力障碍儿童数学学习策略应用的相关研究
    二、自我教导策略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综述
        (一)自我教导策略的理论
        (二)自我教导策略的应用
    三、自我教导策略用于智障儿童数学运算学习的研究综述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一)S1的基本情况
        (二)S2的基本情况
        (三)S3的基本情况
    二、研究方法
        (一)自变量
        (二)因变量
        (三)控制变量
        (四)实验设计
    三、研究工具
        (一)《二位数进退位加减运算试卷》
        (二)《自我教导策略使用评估表》
    四、研究程序
        (一)准备阶段
        (二)实验处理阶段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阶段
        (四)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加减运算答题正确率的资料分析
        (一)S1加减运算解题表现
        (二)S2加减运算解题表现
        (三)S3加减运算解题表现
        (四)加减运算解题表现综合分析
    二、自我教导策略习得的资料分析
        (一)S1自我教导策略习得表现
        (二)S2自我教导策略习得表现
        (三)S3自我教导策略习得表现
        (四)策略习得表现综合分析
    三、策略习得过程和效果的质性分析
        (一)S1策略习得过程和效果的质性分析
        (二)S2策略习得过程和效果的质性分析
        (三)S3策略习得过程和效果的质性分析
        (四)策略习得过程和效果的综合分析
第五部分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一)自我教导策略能促进轻度智障儿童数学加减运算的学习成效
        (二)轻度智障儿童能有效习得自我教导策略
        (三)恰当的自我教导语和强化方式能提高自我教导策略教学效果
        (四)使用自我教导策略能提高轻度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和自我效能
    二、讨论
        (一)自我教导策略的教学结构
        (二)自我教导策略教学的干预效果
第六部分 建议
    一、对自我教导策略教学应用的建议
        (一)自我教导内容应结构化,并依据儿童个别需求弹性调整
        (二)加强不同情境下的练习,促进学习成效的维持和类化
        (三)善用社会性强化和自我强化提高学习动机
    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一)在研究对象方面
        (二)在研究方法方面
        (三)在研究内容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自我教导策略使用评估表
    附录2:二位数进退位加减运算试卷(基线期)/(维持期)
    附录3:二位数进退位加减运算试卷(处理期)
    附录4:家长同意书
致谢

(2)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教材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1.2 国内外教材编写特色发展与研究概况
    1.3 例题在数学教材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述评
    2.1 数学教材特别是小学数学教材的相关研究
        2.1.1 对数学教材的认识
        2.1.2 数学教材的静态研究
        2.1.3 数学教材的动态研究
    2.2 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点的相关研究
        2.2.1 对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点的认识
        2.2.2 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点的相关研究
    2.3 样例的相关研究
        2.3.1 对样例、例题及样例学习的认识
        2.3.2 样例内特征设计
        2.3.3 样例间特征设计
        2.3.4 样例与问题间特征设计
    2.4 数学教材中例题的相关研究
        2.4.1 数学教材中例题的重要性
        2.4.2 数学教材中例题的文本分析
        2.4.3 数学教材中例题的使用及其教学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对象
第4章 例题文本分析框架的构建
    4.1 我国数学课程与例题编写相关的主要特点
        4.1.1 数学课程标准中与例题编写相关的主要内容
        4.1.2 数学教学与例题编写相关的主要特点
        4.1.3 数学教育测评中学生表现与例题编写相关的主要特点
    4.2 例题文本分析框架的构建
        4.2.1 例题所占篇幅
        4.2.2 例题所含情境类型
        4.2.3 例题所属情境倾向
        4.2.4 例题所含插图类型
        4.2.5 例题所含解题阶段
        4.2.6 例题对知识的处理方式
        4.2.7 例题所含启发方法
        4.2.8 例题所含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
        4.2.9 例题的开放性
        4.2.10 例题所含对话交流引导
        4.2.11 例题所含动手操作引导
        4.2.12 知识主题中例题间的关系
    4.3 例题文本分析框架的实施方法
第5章 例题文本编码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5.1 例题文本编码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5.1.1 例题所占篇幅
        5.1.2 例题所含情境类型
        5.1.3 例题所属情境倾向
        5.1.4 例题所含插图类型
        5.1.5 例题所含解题阶段
        5.1.6 例题对知识的处理方式
        5.1.7 例题所含启发方法
        5.1.8 例题所含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
        5.1.9 例题的开放性
        5.1.10 例题所含对话交流引导
        5.1.11 例题所含动手操作引导
        5.1.12 知识主题中例题间的关系
    5.2 例题文本分析的主要结论
        5.2.1 三版本教材的例题编写共同点
        5.2.2 三版本教材各自的例题编写特色
第6章 例题编写特点的利教利学认同度调查研究
    6.1 调查过程
        6.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6.1.2 问卷的基本情况
        6.1.3 样本的选取
    6.2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6.2.1 统计分析的整体图景
        6.2.2 例题编写特点利教利学认同度的差异检验
    6.3 调查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的利教利学特点
        7.1.1 呈现形式注重图文并茂
        7.1.2 情境设置联系生活实际
        7.1.3 学习方式倡导对话交流
        7.1.4 例题功能注重新知获得
        7.1.5 例题之间注意变式连接
        7.1.6 活动设计强调动手操作
    7.2 对彰显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色的建议
        7.2.1 全力彰显例题编写的个性化特色
        7.2.2 加强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知识领域例题编写的教学属性
        7.2.3 关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尤其适当提高农村情境倾向例题比重
        7.2.4 增强例题与动画情境、其他学科的联系
        7.2.5 适度增强例题的开放性
        7.2.6 适度增加含弄清题意阶段的例题比重,减少裸例题比重
    7.3 对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色发展的建议
        7.3.1 对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色发展的建议
        7.3.2 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色发展新成效探析——以西师版为例
第8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3)六年级学生分数解题错误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分数计算错误的相关研究
    2.2 分数应用题解题错误的相关研究
    2.3 已有研究述评
    2.4 理论基础
        2.4.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4.2 Newman、Casey错误分析理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工具
        3.4.1 分数计算题的编制说明
        3.4.2 分数应用题的编制说明
        3.4.3 测试卷的信度
    3.5 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框架
第4章 测试结果与分析
    4.1 分数解题错误的总的统计与分析
    4.2 分数计算错误类型分析
    4.3 分数应用题错误类型分析
    4.4 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第5章 日常教学的优化建议与课堂教学实录
    5.1 日常教学中的优化措施
    5.2 分数专题课堂教学实录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分数测试卷(一)
附录2 :分数测试卷(二)
致谢

(4)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目标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问题、问题解决的相关研究
        一、问题的含义
        二、问题解决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数学问题的相关研究
        一、数学问题的含义
        二、数学问题的结构
        三、数学问题的特征
        四、数学问题的分类
    第三节 数学问题解决的相关研究
        一、数学问题解决的含义
        二、数学问题解决的价值
        三、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模式
        四、数学问题解决中的表征
        五、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
        七、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文献综述总结
        一、研究范围:广泛且繁杂
        二、概念内涵:丰富并多义
        三、研究重点:交叠与更替
        四、研究视域:独立兼并行
        五、研究问题:拓展和延伸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一、概念术语的阐释
        二、研究的问题
        三、研究的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的取向
        二、具体方法的运用
        三、研究对象的确定
    第三节 研究工具与数据收集
        一、研究工具的编制
        二、研究工具的运用
        三、数据收集的过程
    第四节 研究的信度、效度与伦理
        一、研究的信度、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四章 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结果表现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工具
        二、评分框架
        三、数据的编码与整理
        四、试测
        五、正式施测
    第二节 学生常规数学问题测验(T2)结果的分析
        一、T2的信度、区分度、难度检验
        二、T2的分数及差异分析
        三、T2成绩不同分值的分布
        四、学生对T2题目及解题过程的自我评价
        五、小结
    第三节 学生非常规数学问题测验(T1)结果的分析
        一、T1的信度、区分度、难度检验
        二、T1的分数及差异分析
        三、T1成绩不同分值的分布
        四、学生对T1题目及解题过程的自我评价
        五、小结
    第四节 学生常规问题、非常规问题(T2、T1)测验结果的对比
        一、(T2、T1)相关系数、差异系数的检验
        二、(T2、T1)同类问题成绩的对比
        三、(T2、T1)同类问题水平的对比
        四、(T2、T1)结果的整体对比
        五、小结
    第五节 总结与讨论
        一、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整体表现
        二、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个体表现
        三、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学校差异
        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性别差异
第五章 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过程表现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过程
        一、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错误的研究
        二、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
    第二节 学生数学问题解决错误情况的分析
        一、学生数学问题解决错误情况的分析
        二、学生数学问题解决错误情况的比较
        三、小结
    第三节 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使用情况的分析
        一、学生视角:对策略使用的自我判断
        二、研究者视角:对可识别策略的判断
        三、整合视角:对策略使用的整理
        四、小结
    第四节 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使用的比较
        一、策略使用的(T2、T1)题目比较
        二、策略使用的学校比较
        三、策略使用的性别比较
        四、策略使用的水平比较
        五、小结
    第五节 总结与讨论
        一、学生数学问题解决错误的表现
        二、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使用的表现
        三、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使用的对比分析
第六章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工具
        三、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第二节 对学生因素的分析
        一、学生的数学观念
        二、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念
        三、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元认知
        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元认知
        五、小结
    第三节 对课程因素的分析
        一、《数学课程标准》及数学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解决
        二、学生对数学教材中问题解决内容的看法
        三、教师对数学教材问题解决内容的看法
        四、小结
    第四节 对教学因素的分析
        一、学生对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评价
        二、教师对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评价
        三、小结
    第五节 对环境因素的分析
        一、家庭环境
        二、其他环境
        三、小结
    第六节 总结与讨论
        一、学生因素与数学问题解决
        二、课程因素与数学问题解决
        三、教师教学与数学问题解决
        四、环境因素与数学问题解决
第七章 结论、建议与反思
    第一节 结论
        一、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表现多样,共性与差异并存
        二、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表现:受到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第二节 建议
        一、转变观念,基于“问题解决”开展数学教学
        二、加强对问题解决一般策略的课程设计与教学
        三、重视对实践类问题的课程设计与教学
        四、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观念及问题解决的元认知
        五、调整数学问题解决教与学的方式
    第三节 反思
        一、本研究的局限
        二、后续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学生测试 1
    附录二:学生测试 2
    附录三:学生自评表 1
    附录四:学生自评表 2
    附录五:学生调查问卷 1
    附录六:学生调查问卷 2
    附录七:学生调查问卷 3
    附录八:学生调查问卷 4
    附录九:学生调查问卷 5
    附录十: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十一: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十二:家长调查问卷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乡镇六年级学生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错误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文献研究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2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4.3 关于数学解题错误的研究
        1.4.4 关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研究
第2章 研究设计及数据处理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步骤
    2.5 研究工具
        2.5.1 测试卷的编制与评分标准
        2.5.2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评价说明
    2.6 样本收集与数据处理
        2.6.1 样本收集
        2.6.2 数据处理
第3章 测试卷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分析
    3.1 测试卷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3.1.1 学生测试卷整体解题水平
        3.1.2 学生不同题型解题水平
        3.1.3 学生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错误分析
        3.1.4 学生分数除法应用题解题错误分析
        3.1.5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错误类型汇总
    3.2 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分析
        3.2.1 学生整体解题水平
        3.2.2 知识储备水平分析
        3.2.3 问题加工水平分析
        3.2.4 解题动机水平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主要错误类型的原因探析
    4.1 语义表征错误原因探讨
        4.1.1 未按要求解答
        4.1.2 概念性错误
    4.2 关系表征错误原因探讨
        4.2.1 基本数量关系错误
        4.2.2 分数乘除法数量关系错误
    4.3 策略选择错误原因探讨
        4.3.1 未解答、非逻辑性错误
        4.3.2 乘除法混用错误
    4.4 解题操作错误原因探讨
        4.4.1 计算错误
        4.4.2 解题格式错误
        4.4.3 誊写错误
第5章 基于解题错误的对策探究
    5.1 语义表征错误的对策
        5.1.1 夯实基础知识
        5.1.2 强化解题程序意识
        5.1.3 增加精读题目手段
    5.2 关系表征错误的对策
        5.2.1 培养分析数量关系的意识
        5.2.2 提升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5.3 策略选择错误的对策
        5.3.1 激发学习动机
        5.3.2 科学认识单位“1”
    5.4 解题操作错误的对策
        5.4.1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5.4.2 提升运算技能
        5.4.3 注重解题规范
        5.4.4 提升解题反思意识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7)分数应用题的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小学六年级《数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主要内容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2.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过程
        1.3.1 被试选择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主要方法
2. 分数应用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建构主义理论
    2.2 元认知理论
    2.3 国内外关于影响数学问题解决因素的研究
    2.4 国内外应用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3. 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现状调查
        3.1.1 问卷调查
        3.1.1.1 教师调查具体情况
        3.1.1.2 学生调查具体情况
        3.1.2 访谈调查
    3.2 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2.1 各种不同教材方面存在的异同比较与分析
        3.2.2 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3.2.3 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4. 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
    4.1 建构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策略的依据
    4.2 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4.2.1 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因题优化策略
        4.2.1.1 基本的分数应用题
        4.2.1.2 特殊的分数应用题
        4.2.2 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分层优化策略
        4.2.2.1 按组内同质分层教学
        4.2.2.2 按组内异质分层教学
        4.2.3 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数型结合的优化策略
        4.2.3.1 用图释意
        4.2.3.2 用意释图
        4.2.4 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关键词句的优化策略
        4.2.4.1 关键字,解题的根源
        4.2.4.2 关键句,解题的条件
        4.2.5 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思维优化的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问卷调查1
    小学数学分时应用题问卷调查2
    六年级数学训练卷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致谢
在读期间论文及课题获奖情况

(8)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术语及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小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1.1.2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计算教学的现状
    1.2 核心概念界定
    1.3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
        1.4.1 研究的假设
        1.4.2 研究的计划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
    2.2 国内外的小学计算教学研究概况
        2.2.1 数产生的历史
        2.2.2 我国小学计算教学的历史演变
        2.2.3 国外小学计算教学的要求
    2.3 国内小学计算教学的研究综述
    2.4 人教版教材计算教学内容分析
        2.4.1 小学数学教材“数与代数”的内容分布
        2.4.2 各分册“数的运算”的内容
    2.5 文献述评
    2.6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的确立
        3.2.1 教师
        3.2.2 学生
        3.2.3 教学案例
    3.3 研究方法的选取
        3.3.1 文献法
        3.3.2 调查法
        3.3.3 访谈法
        3.3.4 比较研究法
        3.3.5 内容分析法
        3.3.6 案例研究法
        3.3.7 教育经验总结法
    3.4 研究工具
        3.4.1 问卷调查表
        3.4.2 小学生计算能力测试卷
        3.4.3 教师的访谈提纲
        3.4.4 教学案例的选取
        3.4.5 教育统计
    3.5 数据收集整理
    3.6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数据的编码与分析
    3.7 研究的伦理
    3.8 小结
第4章 调查研究的分析
    4.1 教师的计算教学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4.1.1 教师对小学生计算方面情感态度的评价
        4.1.2 教师对小学生计算水平现状的评价
        4.1.3 教师对小学计算内容的认识
        4.1.4 教师的计算教学情况
        4.1.5 开放题的结果分析
    4.2 学生计算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4.2.1 小学生计算态度和习惯
        4.2.2 小学生的计算水平现状
        4.2.3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
    4.3 学生测试卷分析
        4.3.1 三年级学生测试卷分析
        4.3.2 六年级学生测试卷分析
    4.4 教师访谈
        4.4.1 教师A访谈
        4.4.2 教师B访谈
    4.5 对调查结论的分析
        4.5.1 教师问卷的结论分析
        4.5.2 学生问卷的结论分析
        4.5.3 学生测试卷的结论分析
        4.5.4 教师访谈的结论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小学计算教学的理论
    5.1 理论基础
        5.1.1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5.1.2 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5.1.3 运算技能的形成阶段论
    5.2 小学计算教学的原则
    5.3 小学计算教学的方法
    5.4 小结
第6章 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的构建
    6.1 小学计算教学常态课案例分析
        6.1.1 案例一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6.1.2 案例二小数加减法
        6.1.3 案例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
        6.1.4 案例四简便计算(复习)
    6.2 小学计算优质课分析
        6.2.1 课的结构
        6.2.2 教学过程
    6.3 优质课和常态课的效果评价
        6.3.1 常态课教学效果
        6.3.2 优质课教学效果
    6.4 小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6.4.1 关注学生积极情感、态度与良好习惯的培养
        6.4.2 引导学生领悟算理和算法的多样化及优化
        6.4.3 重视口算,学会估算,加强笔算
        6.4.4 注重练习的分层与形式多样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对研究的反思
    7.3 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
    7.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的运算”内容结构
附录B 开放题 1:您认为怎样上好计算课?
附录C 开放题 2:您在计算教学中有什么困惑吗?
附录D 小学计算教学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E 小学计算教学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F 三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测试题
附录G 六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测验题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的成果
致谢

(9)中学数学思想的培养研究 ——基于深度教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数学育人价值实现与当前课堂教学实施的矛盾
        二、数学学科思想教学与当前教学变革的错位
        三、学生深度学习达成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偏离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一) 关于数学课程的研究
        (二) 关于数学知识及其教学的研究
        (三) 关于学科思想方法的研究
        (四) 关于数学思想的研究
        二、国外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数学思想:内涵与意义
    第一节 数学思想的发展回溯
        一、数学思想的发展历史及阶段
        二、我国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发展
    第二节 数学思想的含义
    第三节 数学思想的特征分析
        一、内隐性
        二、连续性
        三、可迁移性
    第四节 数学思想的价值分析
        一、数学思想的教学价值
        二、数学思想的发展价值
        三、数学思想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 中学主要数学思想及相关概念辨析
    第一节 数学发展史上的主要数学思想
    第二节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
        一、数形结合思想
        二、分类讨论思想
        三、转化或化归思想
        四、类比或递推思想
        五、构造或建模思想
    第三节 相关概念辨析
        一、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
        二、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
        三、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
        四、数学素养与数学思想
第三章 当前中学数学思想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学数学思想教学现状调查的描述分析
        一、中学数学教师思想教学的基本情况
        二、中学教师数学思想教学现状
    第二节 中学教师数学思想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师自身对于数学思想的认知
        二、学生数学学习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三、教材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联性
        四、教学活动组织的适切性
    第三节 问题与讨论
第四章 基于深度教学的中学生数学思想建立过程
    第一节 中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以观察能力为基础
        二、以猜想能力为辅助
        三、论证思维的建立
    第二节 深度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一、深度学习之内涵
        二、深度学习与数学思想的建立
        三、深度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第三节 深度教学以促进数学思想的培养
        一、深度教学之意涵
        二、深度教学与数学思想的建立
        三、深度教学以促进数学思想的培养
第五章 中学数学思想及其培养策略
    第一节 学科思想的特性与数学思想的价值
        一、学科思想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数学思想的学科意蕴
    第二节 中学主要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中学数学思想培养所必备的学习经历
        二、中学数学思想培养的教学过程
        三、中学主要数学思想的培养
    第三节 中学主要数学思想的培养策略
        一、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策略
        二、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策略
        三、转化或化归思想的培养策略
        四、递推或类比思想的培养策略
        五、构造或建模思想的培养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图示法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标注重小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
        1.1.2 “数与代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1.3 问题解决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地位
        1.1.4 图示法在“数与代数”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图示法的内涵研究
    2.2 图示法的分类研究
    2.3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的理论研究
        2.3.1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
        2.3.2 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
        2.3.3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策略
    2.4 图示法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4.1 有关线段图的应用研究
        2.4.2 有关示意图的应用研究
        2.4.3 有关矩形面积图的应用研究
        2.4.4 有关实物图的应用研究
        2.4.5 有关点子图的应用研究
    2.5 文献述评
第3章 图示法的概述
    3.1 图示法
    3.2 图示法的理论基础
        3.2.1 斯佩里左右脑分工理论
        3.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3 认知心理学表征理论
    3.3 图示法的分类
        3.3.1 实物图
        3.3.2 示意图
        3.3.3 线段图
        3.3.4 矩形面积图
        3.3.5 点子图
    3.4 图示法的功能
        3.4.1 图示法是通向数学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的桥梁
        3.4.2 图示法是提供儿童进行数学推理的直观支撑工具
        3.4.3 图示法是数学建模的手段和模型的表征形式
        3.4.4 图示法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不可或缺的工具
        3.4.5 图示法是启迪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方式
第4章 图示法在“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调查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3.1 文献分析法
        4.3.2 问卷调查法
        4.3.3 案例分析法
    4.4 调查问卷设计与说明
        4.4.1 教师调查问卷设计
        4.4.2 学生调查问卷设计
    4.5 教师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4.5.1 教师对“图示法”的了解情况
        4.5.2 教师对“图示法”的使用情况
        4.5.3 “图示法”的适用范围
        4.5.4 “图示法”的使用方式
        4.5.5 “图示法”的呈现方式
        4.5.6 教师使用“图示法”关注的问题
    4.6 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4.6.1 学生对“画图”方法的接触
        4.6.2 学生对“画图”方法的使用情况
        4.6.3 学生将“画图”方法引入“数与代数”教学的看法
        4.6.4 学生对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选用“画图”方法的建议
        4.6.5 “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使用“画图”方法的优点
        4.6.6 学生运用“画图”方法的反馈
第5章 图示法在“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课例分析
    5.1 图示法在数的认识教学中的课例分析
        5.1.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
        5.1.2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
    5.2 图示法在数的运算教学中的课例分析
        5.2.1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课例
        5.2.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课例
    5.3 图示法在问题解决教学中的课例分析
        5.3.1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课例
        5.3.2 归一问题教学课例
    5.4 课例综合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3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图示法在”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 B 图示法在”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学生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分数应用题导向解题思路专项训练十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我教导策略促进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数学运算学习成效的研究 ——以二位数进退位加减运算为例[D]. 王慧.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2]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D]. 宋运明. 西南大学, 2014(04)
  • [3]六年级学生分数解题错误的调查研究[D]. 王诗惠.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王艳玲. 东北师范大学, 2017(12)
  • [5]乡镇六年级学生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错误的调查研究[D]. 丁娜.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6]五年制小学数学单册教例四十七则[J]. 曾华涛,盛大启,马树勋,乔永洁,孙丽谷. 江西教育, 1988(Z1)
  • [7]分数应用题的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小学六年级《数学》为例[D]. 洪婷. 杭州师范大学, 2011(08)
  • [8]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D]. 杨亚萍.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9]中学数学思想的培养研究 ——基于深度教学的视角[D]. 张先波.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图示法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宋书璐.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分数应用型解题思路专项训练十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