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奶牛场如何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现代奶牛场如何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一、现代化奶牛场如何实现高产高效(论文文献综述)

徐华,车瑞香,邢宝奎,温书典,苏晓美,李锴良,董建伟[1](2022)在《现代育种技术在中小型奶牛场的应用与探讨》文中认为本文简要分析了广大中小型奶牛场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奶牛场常用的体型线性鉴定、生产性能测定等传统方法,重点分享了基因组检测、活体采卵和体外胚胎生产等可以加快育种进程的现代生物技术,详细介绍了将传统育种与现代育种技术综合应用于中小型奶牛场的技术方案,最后针对当前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举措进行探讨。

刘辰洋[2](2021)在《奶业振兴政策助力 为中国乳企保驾护航》文中提出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对奶业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先后出台多项奶业政策,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6月印发的《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从奶源基地建设、乳制品加工流通、乳制品质量安全、乳制品消费引导以及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对我国奶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目前已成为全国奶业振兴的纲领性文件,开启了我国奶业发展的新篇章。

孙彤彤[3](2021)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受农业经营规模、技术进步程度、国际环境形势等条件变化影响,中国农业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仍然面临很大挑战。当前,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把握新的趋势和格局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是关键,而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的现代农业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均得到了一定发展,其中,美国的农业发展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美国农业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塑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强国,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及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在对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后,确定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内涵及分析框架,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等理论为基础,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为背景,综合评价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详细分析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深入探讨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针对中国农业发展困境提出对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回顾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1)1860年至1945年是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美国农业先后经历了农业半机械化(1860-1914年)与农业机械化(1915-1945年)阶段,美国农业完成了由手工到半机械化、基本机械化、再到全面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转变,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简单机械化来维持。(2)1945年至2000年间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战以后,美国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社会结构,美国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更加明显,并实现了农业科学化,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提升。(3)2000年以后美国农业进入“新时代经济”。在此期间,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农业贸易迅速扩张并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外部市场需求来支撑。本文建立了包含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分别对应竞争力结果、竞争力维度、竞争力来源三个层面。第一部分从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方面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与评价。基于显示性指标的评价:从国际市场占有率看,美国农业出口竞争优势明显,但有减弱趋势,其中植物产品比较优势最为突出,其次是活动物及动物产品、食品及饮料等;从净出口情况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因为美国对农业进口依赖程度也很高,其中谷物产品、稻草秸秆及饲料具有较强净出口能力。基于解释性指标的评价:从建立的国际竞争力“基础——形成过程——结果”三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结果来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在18个观察对象中排名第一,其中,美国农业在国际竞争力形成过程指标上表现最好,可以发现美国充足且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及雄厚的研究开发资金,有效地将美国现有技术和自然资源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同时美国在农业适用技术和专利开发方面具有显着优势,这大幅提升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第二部分从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两个维度探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优势的获取路径。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美国较高的农业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更高产量所抵消,同时较低的内陆运输成本和装卸成本弥补了其较高的农场价格劣势,促使美国农业获得成本优势,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水平;第二,美国在食品供应安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各种农产品质量附加值均较好,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专业化的农业营销方式促进美国农业差异化优势快速形成,农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第三部分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从基本因素和辅助因素两方面讨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本因素包括农业生产要素、农业需求条件、农业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和农业经营主体,辅助因素包括政府因素和历史机遇。通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可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获得由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健全的相关支持产业和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等多个方面综合决定。然而,美国农业仍面临长期产能过剩、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启示。相较于美国农业,中国农业尚面临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有许多不足、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基于中国农业发展困境及上述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深入研究,现阶段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来实现。

张克强,张嫚,李梦婷,杜连柱,牟美睿,刘鹤莹,翟中葳[4](2021)在《奶牛场用水特征及节水措施》文中指出为了系统全面地掌握奶牛养殖场用水特征,提出科学合理的节水措施,采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概述了国内外奶牛养殖现状,系统总结了奶牛养殖各环节用水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饮用水、清洁水、降温水是国内外奶牛养殖主要用水构成,养殖规模、泌乳牛比例、挤奶厅类型、气候特点等是影响奶牛场用水特征的主要因素,构建涵盖多因素的用水量预测模型是研究热点。分析确定了饮用水、挤奶厅用水和喷淋用水是奶牛养殖重点节水环节,并对后续奶牛场养殖过程节水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文怡,蔡泽川,曹授俊[5](2021)在《奶牛福利在奶牛肢蹄病防治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奶牛肢蹄病是奶牛的三大疾病之一,肢蹄病容易导致奶牛的损失较大,体重、产奶量下降,繁殖能力降低,增加奶牛场对奶牛疾病的治疗费用,增大奶牛的淘汰率。而提高奶牛福利待遇,实现精细化管理,经常给奶牛修蹄,保证奶牛营养丰富、均衡,卫生保健工作到位,减少应激发生,能够有效降低奶牛肢蹄病的发生,降低治疗费用,增强奶牛生产力,保障奶牛场获得理想收益。

安达[6](2021)在《河北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的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奶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朝阳产业,在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奶业产业整体素质不断提升,部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突显,逐渐成为行业领军者。在奶业产业总体改善的同时,奶牛养殖环节和乳制品生产环节都出现科技水平低下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奶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大做强民族奶业,到2025年实现奶业全面振兴。河北省作为全国的奶业大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2019年度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开设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旨在提高奶业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奶业振兴步伐,进入奶业发展新时代。为了检验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的实施效果,建立一套适用于奶业的规范、全面、可操作性的科技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十分重要。本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河北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绩效评价进行研究,以技术创新理论和“4E”理论为理论基础,遵循目标一致性原则,明确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和科技专项绩效评价的概念,结合河北省奶业振兴现状、河北省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实施现状和绩效评价现状,构建一套符合河北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最后从河北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中选择一个已经完成预期绩效目标的T项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得出综合绩效评价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并指出不足。本文的创新点:一是丰富了河北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绩效评价工作内容。当前没有针对奶业技术创新专项的绩效评价研究,本文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前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创新专项的评估和验收工作提供借鉴。二是首次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对奶业重大技术创新专项进行绩效评价。本文通过对河北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的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指标权重,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中的一个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其他专项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范例。

徐北春[7](2020)在《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扩散及行为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同时,由于长期的高产导向,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成为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决策的逻辑起点。在这种决策逻辑下,农业资源过度开发,生产要素过度集约,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总体偏低,亟需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是全省第一大作物。玉米的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代表全省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户是玉米生产的具体实践者,是各种农业资源和农用物资的直接利用者,其是否采纳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是玉米生产方式能否转型的关键。受诸多因素影响,吉林省玉米清洁生产至今仍未大规模实现,亟需从农户这一基本生产单元出发,研究其采纳和扩散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行为规律和控制策略。本文以正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推广使用的“可降解地膜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例,从农户异质性视角,在准确界定相关概念、综合评价分析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并从采纳意愿—采纳行为—技术内部扩散—国际经验借鉴—生产行为控制5个环节构建核心研究框架。其中,采纳意愿—采纳行为—技术内部扩散部分重点分析农业清洁生产系统内部要素的影响与作用机理,国际经验借鉴部分重点从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视角分析农业清洁生产外部系统施加的影响与作用机制,行为控制策略部分重点从控制行为熵变化的视角分析农业清洁生产系统内部和外部熵变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策略。重点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第一,系统梳理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供给情况和应用现状,指出当前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单项技术供给较为充足,但集成技术供给整体不足,技术扩散中还存在农民参与程度低、基层技术力量薄弱、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成本分担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视角,综合评价分析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结果显示当前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粮食主产省中处于中下游位置,部分指标处于粮食主产区甚至全国倒数水平。这说明当前吉林省农业生产方式既不环保又不经济,质量效益已成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加快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刻不容缓。第二,基于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有效与非有效、理性与非理性的内在逻辑,在有效意愿、非有效意愿甄别和样本分析前提下,建立影响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多元有序选择模型(ologit)。结果显示:农户家庭决策者受教育程度、资金投入能力、土地性质、土地规模和灌溉水的易获性、农户能力、购买社会化服务情况、对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非清洁生产行为的认知、对清洁生产技术使用成本收益的认知、农户风险态度和应对干旱的态度等变量,对农户采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意愿有显着影响。农户总体采纳意愿强度不高,一般意愿远高于强烈意愿。农户异质性特征对清洁生产技术采纳的一般意愿和强烈意愿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影响。第三,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异质性对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进而分析一般意愿、强烈意愿与采纳行为的转化关系,以及农户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农户家庭决策者受教育程度、资金投入能力、土地性质、灌溉水的易获性、农户能力、购买社会化服务情况、对清洁生产技术使用成本收益的认知和农户应对干旱的态度等变量,对农户采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行为有显着影响。农户对清洁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实施是意愿强度不断累积的结果。“无意愿”农户、“一般意愿”农户和“强烈意愿”农户实际采纳的概率依次提升,具有“强烈意愿”的农户意愿—行为转化效率最高。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存在差异性。第四,综合运用技术扩散理论、博弈论和系统工程理论,分析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由外及里扩散到农业农村并被早期采纳者采纳应用后,在农户内部的扩散机理、扩散效应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内部的技术扩散更多追求互惠和利他,单纯的经济目的不明显。农户基于血缘、亲缘、地缘等社会网络构建的技术扩散渠道,受扩散环境、扩散主体和扩散中介的影响。农户内部技术扩散存在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和运行机制。动力机制主要来源于扩散主体动力、扩散受体动力和扩散环境动力。传导机制主要包括技术传导、效益转移和学习效应。运行机制需要技术供给过程、交流过程和采纳过程的协同作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存在空间效应、时间效应和时空交互效应。空间效应包括近邻效应、等级效应和集聚效应,时间效应包括扩散时间差和技术势能差。时空交互越紧密,越有利于农户内部技术扩散。第五,从农药化肥规制、水污染防治、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三个视角,梳理分析美国、丹麦、日本三个国家关于农业清洁生产的相关政策和控制措施。借鉴三国经验,提出我国亟需完善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农药化肥管理体系,完善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完善统筹环保与农业生产的农药化肥施用体系;亟需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水污染综合防治法律法规,以严格的监管政策和组合措施确保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农业水污染技术创新,引导公众尤其是农民积极参与;亟需健全农业清洁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功能和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业清洁生产。第六,基于系统工程理论,指出农业清洁生产系统是由包括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子系统、农作物生产管理子系统、农产品销售子系统和农业生产服务子系统4个子系统组成的内部系统,以及政策法规子系统、科技服务子系统、农资供给子系统和城镇发展子系统等4个子系统组成的外部系统共同构成。各子系统内要素间相互作用和内外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同时存在,共同推动农业清洁生产系统不断演进。农业清洁生产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和随机涨落性4个特征,是典型的耗散结构系统。引入“行为熵”概念,结合前文研究结论,研判农业清洁生产系统行为熵类型及来源。针对熵流来源,从增加负熵流、降低正熵流视角,构建促进清洁生产技术采纳与扩散,推动农业清洁生产发展的农户行为控制策略。

王钰龙[8](2020)在《山东省奶牛生产区域布局、比较优势及发展预测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立足山东省及17地市的奶牛生产实际,通过函调统计数据、统计年鉴、问卷调查等途径获取原始数据,采用R软件、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 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比较优势指数(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AAI)等函数算法,系统分析了山东省奶牛生产基本状况、区域布局类别和特点、各地市竞争力及优势区域、未来5年发展趋势等内容,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山东省奶牛生产概况。山东省是奶牛养殖大省,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分别居全国第5位和第4位。近年来,山东省奶牛生产发展缓慢,各地市间发展不均衡。2011-2018年,山东省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年均降幅分别为2.91%和2.33%;全省17地市中只有东营、日照、德州、菏泽奶牛存栏量增长,年均最大增幅5.12%,其他13地市奶牛存栏量下降,年均最大降幅9.97%;济南、东营、日照、莱芜、德州、菏泽牛奶产量增长,年均最大增幅17.47%,其他11地市牛奶产量下降,年均最大降幅,为8.95%。调查发现,山东省奶牛生产存在牛奶收购价格低、饲养成本高、缺乏发展资金、政策补贴力度小、饲养管理技术水平落后、与牛奶收购企业关系不和谐等问题。2.山东省奶牛生产区域布局类别和特点。根据2015-2019年山东省17地市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进行联合聚类,17地市被划分为4类:(1)青岛、济南、东营、德州,4个地市年均存栏量381 990头,占全省42.23%;年均牛奶产量1 158 624 t,占全省45.13%;2019年人均牛奶占有量51.88 kg,每公顷土地饲养奶牛0.09头。(2)泰安,年均存栏量150 530头,占全省16.64%;年均牛奶产量365 557 t,占全省14.24%;2019年人均牛奶占有量39.07 kg,每公顷土地饲养奶牛0.09头。(3)菏泽、烟台、临沂、淄博、济宁、聊城、威海、潍坊,8个地市年均存栏量323 960头,占全省35.81%;年均牛奶产量912 277 t,占全省35.53%;2019年人均牛奶占有量15.09 kg,每公顷土地饲养奶牛0.03头。(4)日照、枣庄、滨州、莱芜,4个地市年均存栏量48 143头,占全省5.32%;年均牛奶产量130 986 t,占全省5.10%;2019年人均牛奶占有量9.94 kg,每公顷土地饲养奶牛0.02头。综合比较分析确定青岛、济南、东营、德州、泰安5个地市为山东省奶牛主要产区;菏泽、烟台、临沂、淄博、济宁、聊城、威海、潍坊8个地市为次要产区;日照、枣庄、滨州、莱芜4个地市为一般产区。3.奶牛生产未来5年发展趋势。依据山东省2010-2019年奶牛存栏量和2000-2019年牛奶产量对山东省未来5年奶牛生产预测。预测结果为:2024年较2019年奶牛存栏量减少,年均降幅3.20%;牛奶产量减少,年均降幅0.76%。调查表明,调查的150个奶牛场中79.33%的奶牛场未来5年有扩大存栏的计划,其奶牛饲养规模占调查奶牛场总规模86.74%,结合预测百分之八十和百分之九十五置信度,预计未来5年山东省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出现增长的可能性较大。4.各地市竞争力及优势区域划分。对2011-2018年山东省各地市奶牛生产比较优势指数和年均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济南、青岛、淄博、泰安、威海、东营等地市奶牛养殖具有比较优势;枣庄、潍坊、日照、莱芜、济宁、临沂、聊城、滨州、菏泽等地市奶牛养殖不具有比较优势或优势不明显;烟台失去奶牛养殖的比较优势;德州暂时具备奶牛养殖的比较优势。根据2011-2018年山东省17地市的比较优势指数聚类后对山东省奶牛生产优势区域进行划分,结果为:(1)东营为发展优势较明显区域;(2)济南、青岛、淄博、威海、泰安为发展优势区域;(3)德州、潍坊、滨州、烟台为发展潜力区域;(4)莱芜、日照、菏泽、枣庄、聊城、济宁、临沂为优势欠缺区域。结合山东省奶牛生产布局和优势区域划分,建议以济南为中心的济南都市圈、以青岛为中心胶东半岛和以东营中心的黄河三角洲3个奶牛生产聚集区作为山东省奶牛生产的重点发展区域。总之,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奶牛生产数据分析,并结合实地走访调查,描述了当前山东省奶牛生产区域布局,发现山东省奶牛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设性的意见。同时,预测了山东省未来5年奶牛生产发展趋势,分析了17地市的竞争力,划分出山东省奶牛生产发展的优势区域,这将为实现山东省奶牛生产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采编部,尹亚斌[9](2020)在《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奖情况选登》文中指出三年开展一次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是对全国农业系统的单位和个人工作的极大肯定与鼓励。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表彰奖励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农业农村组织完成了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评审工作。授予"绿色优质农产品(三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应用与推广"等80个项目为"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以下简称"丰收奖")成果奖一等奖,"畜禽规模化养殖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等160个项目为丰收奖成果奖二等奖,"设施蔬菜灾害性天气综合防御技术推广"等159个项目为丰收奖成果奖三等奖;同时,还授予20个项目为丰收奖合作奖。

刁春文,刘长军,丁岚峰[10](2020)在《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装备及消毒剂在奶牛场整体消毒的应用与展望》文中提出综述了次氯酸消毒剂的发展过程,阐述了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CELA水)消毒剂在奶牛场环境、物体、人员消毒以及蹄浴、乳房药浴、奶罐清洗、奶牛热应激等预防消毒的应用途径,展望了CELA水装备及消毒剂在奶牛场的整体消毒发展应用前景。

二、现代化奶牛场如何实现高产高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化奶牛场如何实现高产高效(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育种技术在中小型奶牛场的应用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型奶牛场育种规划和应用现状
    1.1奶牛场选种选配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有待规范
    1.2繁殖技术人员的育种知识匮乏
    1.3奶牛育种数据记录错误或缺失
    1.4企业负责人重繁殖轻育种的思想比较普遍
    1.5 DHI测定牛群比例仍然偏低
2适合中小型奶牛场应用的育种技术
    2.1奶牛体型外貌线性鉴定技术
    2.2奶牛DHI测定技术
    2.3基因组选择技术
    2.4奶牛OPU-IVF-ET技术
        2.4.1?活体采卵(OPU)
        2.4.2?体外受精(IVF)
        2.4.3?胚胎移植(ET)
3中小型奶牛场综合育种应用方案简介
    3.1优秀种子母牛的选择
    3.2制定选种选配方案
        3.2.1?群体选配
        3.2.2?个体选配
    3.3快速扩繁优秀种子母牛后代数量
4讨论
    4.1加强和规范奶牛场生产数据的源头管理
    4.2培育壮大奶牛育种一线技术服务队伍力量
    4.3加大奶牛生物技术育种政策扶持力度

(2)奶业振兴政策助力 为中国乳企保驾护航(论文提纲范文)

一、华北奶牛优势区奶业振兴政策
    (一)2018年12月《河南省奶业振兴行动计划》
        1. 总体目标
        2. 重点任务
        3.发展现状
    (二)2019年6月《山西省奶业振兴实施意见》
        1.总体目标
        2.重点任务
        3.发展现状
    (三)2019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
        1.总体目标
        2.重点任务
        3.发展现状
    (四)2019年7月《山东省加快推进奶业振兴实施方案》
        1.总体目标
        2.重点任务
        3.发展现状
二、东北内蒙古奶牛优势区奶业振兴政策
    (一)2018年9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实施意见》
        1. 总体目标
        2. 重点任务
        3. 发展现状
    (二)2019年5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实施意见》
        1. 总体目标
        2. 重点任务
        3. 发展现状
    (三)2019年7月《吉林省奶业振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1. 总体目标
        2. 重点任务
        3. 发展现状
    (四)2020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奶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1. 总体目标
        2. 重点任务
        3. 发展现状
三、其他奶牛优势区奶业振兴政策
    (一)2019年10月上海市《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实施意见》
        1. 总体目标
        2. 重点任务
        3. 发展现状
    (二)2020年1月《新疆奶业振兴行动方案(2019-2025年)》
        1. 总体目标
        2. 重点任务
        3. 发展现状
四、奶业振兴政策启示

(3)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基本概念的研究
        1.2.2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的研究
        1.2.3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1.2.4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1.2.5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1.2.6 关于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1.2.7 研究述评
    1.3 文章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文章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的内涵
        2.1.2 农业的内涵
        2.1.3 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2.1.4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2.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2.3.1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2.3.2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2.3.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2.3.4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
    3.1 农业机械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860-1945 年)
        3.1.1 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美国农业经济大发展
        3.1.2 农业半机械化与农业基本机械化的实现
        3.1.3 以简单机械化维持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2 农业现代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945-2000 年)
        3.2.1 家庭农场成为美国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主体
        3.2.2 农业机械化全面进步与农业科学化的实现
        3.2.3 以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3 新时代经济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2000 年以后)
        3.3.1 新世纪以来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
        3.3.2 农业贸易迅速扩张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
        3.3.3 以外部市场需求支撑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定与评价
    4.1 基于显示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1.1 显示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测定
    4.2 基于解释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评价指标数据的处理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4.2.5 样本与数据来源
        4.2.6 评价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分析
    5.1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分析
        5.1.1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总体变化
        5.1.2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分析
        5.1.3 美国农业成本优势分析——以大豆和玉米为例
        5.1.4 一个案例:美国与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分析
    5.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化优势分析
        5.2.1 以农业质量获取差异化优势
        5.2.2 以农业安全保障获取差异化优势
        5.2.3 以农业专业化营销获取差异化优势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影响因素分析
    6.1 生产要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1.1 丰富的天然资源为美国农业提供竞争基础
        6.1.2 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提高美国农业生产效率
        6.1.3 技术创新是美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6.2 需求条件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2.1 国内需求助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快速形成
        6.2.2 国际需求驱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6.2.3 新兴市场促使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得以维持
    6.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3.1 种子培育体系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6.3.2 农产品加工业使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强化
        6.3.3 冷链物流业促进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扩张
    6.4 农业经营主体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4.1 家庭农场在美国农业经营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6.4.2 独资经营是美国农场类型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
        6.4.3 专业化农场经营创造和保持美国农业竞争优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辅助影响因素分析
    7.1 政府因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7.1.1 美国农业价格支持政策
        7.1.2 美国农业资源支持政策
        7.1.3 美国农业出口市场计划
        7.1.4 美国农业信贷和税收政策
        7.1.5 美国农业保险补贴机制
    7.2 历史机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7.2.1 西进运动给美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契机
        7.2.2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美国农业发展提速
        7.2.3 科技革命加快了美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7.2.4 世界人口暴增使美国农业继续蓬勃发展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8.1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经验
        8.1.1 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8.1.2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动力
        8.1.3 强势的相关支持产业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8.1.4 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8.2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教训
        8.2.1 长期产能过剩易使美国爆发农业经济危机
        8.2.2 农业企业垄断使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
        8.2.3 农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8.3 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困境
        8.3.1 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8.3.2 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
        8.3.3 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
        8.3.4 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
    8.4 对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
        8.4.1 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8.4.2 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
        8.4.3 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8.4.4 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
    8.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奶牛场用水特征及节水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奶牛养殖用水特征
    1.1 国外奶牛养殖用水特征
        1.1.1 国外奶牛养殖特点
        1.1.2 国外奶牛养殖用水构成
        1.1.3 用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1.1.3. 1 奶牛饮用水及饮水环节
        1.1.3. 2 清洁用水
        1.1.3. 3 用水量与产奶量的关系
    1.2 国内奶牛养殖用水特征
        1.2.1 我国奶牛养殖区域分布与养殖模式
        1.2.2 奶牛养殖用水构成
        1.2.3 奶牛场用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1.2.3. 1 饮用水
        1.2.3. 2 挤奶厅用水
        1.2.3. 3 喷淋用水
2 节水环节与节水措施
    2.1 节水重点环节
    2.2 节水技术设备
3 结论与展望

(5)奶牛福利在奶牛肢蹄病防治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奶牛福利的概念和意义
2 奶牛福利的主要内容
    2.1 不受饥渴的权利
    2.2 生活舒适的权利
    2.3 健康福利
    2.4 行为福利
3 奶牛蹄病的主要病因
    3.1 微生物感染
    3.2 饲料营养因素
    3.3 环境因素
    3.4 遗传因素
4 良好福利在奶牛蹄病防治中的作用
    4.1 平衡日粮对蹄病的防治作用
    4.2 舒适的牛舍地面对蹄病防治作用
    4.3 科学的牛场设施对蹄病的防治作用
    4.4 控制高产对蹄病的防治作用
    4.5 负责任的牛场员工对蹄病的防治作用

(6)河北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的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创新点
2 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绩效评价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
        2.1.1 绩效评价
        2.1.2 重大技术创新专项
        2.1.3 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绩效评价
    2.2 重大技术创新专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2.2.1 技术创新理论
        2.2.2 绩效评价的“4E”理论
    2.3 重大技术创新专绩效评价原则
        2.3.1 评价指标与系统总目标的一致性
        2.3.2 评价指标与评价目的的一致性
        2.3.3 评价目的与系统目标的一致性
    2.4 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绩效评价的方法选择
        2.4.1 德尔菲法
        2.4.2 因子分析法
        2.4.3 层次分析法
        2.4.4 模糊综合评价法
3 河北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绩效评价现状
    3.1 河北省奶业振兴现状
        3.1.1 养殖规模
        3.1.2 养殖区域分布
        3.1.3 乳制品产量
        3.1.4 乳制品经营状况
    3.2 河北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实施与绩效评价现状
        3.2.1 河北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实施现状
        3.2.2 河北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绩效评价现状
4 河北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河北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4.1.1 河北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
        4.1.2 河北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2 河北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各级权重的计算
        4.3.1 各级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
        4.3.2 各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分析
    4.4 模糊综合评价法基本原理介绍
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T项目绩效评价
    5.1 T项目基本概况
        5.1.1 T项目承担单位简介
        5.1.2 T项目主要内容
        5.1.3 项目验收考核指标
        5.1.4 T项目进度安排和完成情况
    5.2 T项目的模糊综合评价
        5.2.1 模型选择与评价因素
        5.2.2 专家打分
        5.2.3 二级指标的模糊评价
        5.2.4 一级指标的模糊评价
        5.2.5 项目绩效模糊综合评价
        5.2.6 项目结果评价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相关建议
        6.2.1 完善承担单位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
        6.2.2 提高重大技术创新专项成果信息公开透明度
        6.2.3 建立项目效果追踪制度
        6.2.4 完善绩效评价研究方法
        6.2.5 针对不同创新专项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3 本文不足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绩效评价指标打分表
作者简介
致谢

(7)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扩散及行为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评述
        1.3.1 农业清洁生产文献综述
        1.3.2 农业技术采纳文献综述
        1.3.3 农业技术扩散文献综述
        1.3.4 农户行为控制文献综述
        1.3.5 相关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清洁生产
        2.1.2 农业清洁生产
        2.1.3 农业技术扩散
        2.1.4 农户异质性
    2.2 范围与对象界定
        2.2.1 研究范围
        2.2.2 研究对象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农户行为理论
        2.3.2 技术扩散理论
        2.3.3 信息扩散理论
        2.3.4 社会网络理论
        2.3.5 系统工程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与分析
    3.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供给与应用现状
        3.1.1 单项技术供给较为充足
        3.1.2 集成技术供给整体不足
        3.1.3 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现状
    3.2 基于生态效益的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3.2.1 吉林省农业生态效益水平纵向演变
        3.2.2 吉林省农业生态效益水平横向对比
        3.2.3 吉林省农业生态效益水平分析
    3.3 基于经济效益的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3.3.1 吉林省农业经济效益水平纵向演变
        3.3.2 吉林省农业经济效益水平横向对比
        3.3.3 吉林省农业经济效益水平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分析
    4.1 研究假说与模型设定
        4.1.1 研究假说
        4.1.2 模型设定
        4.1.3 变量解释与赋值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样本分析
    4.3 实证结果与检验
        4.3.1 模型结果分析与讨论
        4.3.2 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分析
    5.1 研究假说与模型设定
        5.1.1 研究假说
        5.1.2 模型设定
    5.2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5.2.1 数据来源
        5.2.2 样本分析
    5.3 实证结果与检验
        5.3.1 模型结果与分析
        5.3.2 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
    5.4 关于采纳意愿与行为的讨论
        5.4.1 意愿强度与行为转化
        5.4.2 意愿和行为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户内部清洁生产技术扩散机制与效应分析
    6.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要素分析
        6.1.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主体
        6.1.2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受体
        6.1.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渠道及其变动性
    6.2 基于社会网络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机制
        6.2.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
        6.2.2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传导机制
        6.2.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运行机制
    6.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时空效应分析
        6.3.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空间效应
        6.3.2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时间效应
        6.3.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时空交互效应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清洁生产视角的农户行为控制经验借鉴
    7.1 美国农药化肥规制经验及启示
        7.1.1 美国农药管理政策及规制措施
        7.1.2 美国化肥管理政策及规制措施
        7.1.3 美国经验及启示
    7.2 丹麦农业生产水污染防治经验及启示
        7.2.1 丹麦农业生产水污染防治政策及措施
        7.2.2 丹麦经验及启示
    7.3 日本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的经验及启示
        7.3.1 日本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政策和措施
        7.3.2 日本经验及启示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清洁生产视角的农户行为控制策略
    8.1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解析
    8.2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判定
        8.2.1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开放性
        8.2.2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非平衡性
        8.2.3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非线性
        8.2.4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随机涨落性
    8.3 基于熵变模型的农户行为控制策略分析
        8.3.1 农户清洁生产行为熵变模型构建
        8.3.2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行为熵的类型
        8.3.3 农业清洁生产内部系统行为熵控制策略
        8.3.4 农业清洁生产外部系统行为熵控制策略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农户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山东省奶牛生产区域布局、比较优势及发展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内容的提出
        1.1.2 研究界定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2 山东研究情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处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聚类分析
        2.2.2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2.2.3 比较优势指数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东省奶牛生产发展概况
        3.1.1 山东省奶牛生产发展现状
        3.1.2 山东省奶牛生产状况调查
    3.2 山东省奶牛生产区域布局
        3.2.1 奶牛存栏量的聚类分析
        3.2.2 牛奶产量的聚类分析
        3.2.3 存栏量和牛奶产量联合聚类分析
    3.3 山东省奶牛生产比较优势分析及区域划分
        3.3.1 山东省奶牛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3.3.2 山东省奶牛生产优势区域划分
    3.4 山东省未来5年奶牛生产预测
        3.4.1 山东省未来5年存栏量预测
        3.4.2 山东省未来5年牛奶产量预测
4 讨论
    4.1 泰安奶牛生产独特性原因探讨与启示
    4.2 山东省奶牛生产发展减缓原因和应对措施
    4.3 山东省奶牛生产布局与优势区域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山东省奶牛生产情况调查主要内容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奖情况选登(论文提纲范文)

规模化奶牛场优质高效安全体系与关键技术推广
    一、成果采用的核心技术
    二、主要技术措施
    三、组织措施
    四、推广模式
    五、主要技术指标
    六、主要创新点
    七、主要效益及前景分析
草原有害生物可持续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一、指导思想
    二、实施原则
    三、项目技术路线
    四、取得的主要技术成果
    五、主要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六、取得效益
“奶牛保姆行动”的创建与推广应用
    一、模式创建是“奶牛保姆行动”创建的重中之重
    二、“接地气”是“奶牛保姆行动”的一大特点
    三、成为京津冀奶牛产业健康发展“靓丽名片”
王志刚事迹摘要

(10)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装备及消毒剂在奶牛场整体消毒的应用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微酸性次氯酸水装备及消毒剂概述
    1.1 CELA水装备技术原理
        1.1.1 CELA水发生器原理
        1.1.2 CELA水消毒原理
    1.2 CELA水装备及消毒剂的特性
        1.2.1 CELA水发生器的特性
        1.2.2 CELA水与含氯消毒剂的比较
2 CELA水装备及其消毒剂在奶牛场的应用
    2.1 奶牛场环境、物体消毒
        2.1.1 CELA水消毒浓度低、速率快、灭菌谱广
        2.1.2 CELA水装备适应于奶牛场环境、物体消毒
    2.2 奶牛场奶罐清洗、蹄浴、乳房药浴消毒
        2.2.1 挤奶罐清洗消毒
        2.2.2 蹄浴与乳房药浴消毒
    2.3 抗奶牛热应激的喷淋消毒
3 CELA水装备及其消毒剂的整体应用展望

四、现代化奶牛场如何实现高产高效(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育种技术在中小型奶牛场的应用与探讨[J]. 徐华,车瑞香,邢宝奎,温书典,苏晓美,李锴良,董建伟. 今日畜牧兽医, 2022
  • [2]奶业振兴政策助力 为中国乳企保驾护航[J]. 刘辰洋. 乳品与人类, 2021(06)
  • [3]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孙彤彤. 吉林大学, 2021(01)
  • [4]奶牛场用水特征及节水措施[J]. 张克强,张嫚,李梦婷,杜连柱,牟美睿,刘鹤莹,翟中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03)
  • [5]奶牛福利在奶牛肢蹄病防治中的作用[J]. 关文怡,蔡泽川,曹授俊. 养殖与饲料, 2021(02)
  • [6]河北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的绩效评价研究[D]. 安达.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7]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扩散及行为控制策略研究[D]. 徐北春. 吉林大学, 2020(03)
  • [8]山东省奶牛生产区域布局、比较优势及发展预测研究[D]. 王钰龙.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3)
  • [9]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奖情况选登[J]. 采编部,尹亚斌. 中国畜牧业, 2020(17)
  • [10]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装备及消毒剂在奶牛场整体消毒的应用与展望[J]. 刁春文,刘长军,丁岚峰. 中国乳业, 2020(08)

标签:;  ;  ;  ;  ;  

现代奶牛场如何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