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性能

最大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性能

一、极大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特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姜国庆,闫秋丽,李东,陈玉川,许洪高[1](2021)在《螺旋藻中藻蓝蛋白提取、纯化及稳态化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藻蓝蛋白是螺旋藻中一种主要功能性蛋白质,能占到螺旋藻(干基)的20%,也是一种天然着色剂(CNS:08.137)。根据纯度(purity, P)藻蓝蛋白分为食品级(P>0.7)、试剂级(0.7<P<3.9)和分析级(P>4.0)等多种规格,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及医药等领域;但藻蓝蛋白的光、热易敏性,以及不耐受酸碱的特性,造成藻蓝蛋白的产业化应用尚未普及。本文对近5年来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提取纯化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总结,系统分析、比较了藻蓝蛋白分离、纯化的影响因素;同时对藻蓝蛋白稳态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旨在为藻蓝蛋白的精深加工、应用推广提供系统性认识。

王志钢,刘彬,于春媛,周立新[2](2020)在《藻类保健功能及保健食品应用与开发》文中提出综述了藻类的主要保健功能及目前注册保健食品中的藻类应用现状,并对此类产品的开发提出建议。

张亚旗,卢珍华,黄世英,李桂玲,李健[3](2020)在《钝顶螺旋藻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文中认为以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藻粉为原料,采用热碱浸提法提取螺旋藻中多糖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对螺旋藻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用等电点沉淀与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技术联用工艺进行脱蛋白,并与Sevag法脱蛋白作对比。同时,对比探究了不同浓度下螺旋藻多糖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其对正常细胞LO2和肿瘤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影响最为显着的因素为提取时间,当料液比(m∶V)为1∶20、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3 h、碱液质量分数为1.25%时,多糖提取率为8.78%;等电点沉淀与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技术联用工艺法的多糖得率(7.55%)及蛋白质脱除率(89.54%)均高于Sevag法的多糖得率(6.33%)及蛋白质脱除率(48.40%);螺旋藻多糖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500~2 0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的螺旋藻多糖对LO2细胞无毒,对HepG2细胞有显着的抑制作用。

胡炜,陈天鉴,钱颖聪,林艺涵,阮依莉,张拥军[4](2020)在《南瓜色素的制备及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南瓜中含有的南瓜色素是一类安全、着色力强且兼有营养保健功能的天然色素。笔者综述了南瓜色素的理化性质,包括南瓜色素的显色特点、脂溶性、稳定性与结构;南瓜色素提取与纯化的制备工艺,主要是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及叶黄素;南瓜色素的检测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及色谱法;以及南瓜色素抗氧化性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医药、保健领域的应用,并对南瓜色素分子结构鉴定方法、抗氧化应激作用的机制及结构与活性间的构效关系等提出展望,以期为南瓜色素的深化研究提供思路。

曹猛[5](2020)在《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C74)多糖及蛋白质等活性物质研究》文中指出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含有丰富的油脂、蛋白质、多糖、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目前关于C.sorokiniana的研究主要在油脂方面,而其多糖和蛋白质的研究(分离纯化、组成结构、生物活性等)相对较少且缺乏系统性。经油脂提取后的C.sorokiniana藻渣中含较丰富的多糖、蛋白质等,而小球藻多糖作为小球藻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显着的抗氧化、抗肿瘤、抑菌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小球藻富含的蛋白质,可用作单细胞蛋白质原料。因此,系统研究C.sorokiniana多糖和蛋白质,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利用藻类资源,为开发具有生物活性微藻提供依据,同时为高产多糖及蛋白质的小球藻工业化生产提供支持。本文通过对分离自海南省淡水及海水区域的藻株进行筛选,确定实验藻株(C.sorokiniana C74),对其营养成分、多糖和蛋白质提取方法以及藻株培养条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多糖及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分析测定和探究。所得结果如下:(1)以生长速率、生物量、多糖和蛋白质产量以及抗氧化活性为依据,对24株淡水或海水藻进行了比较,确定C.sorokiniana C74为实验用藻。C.sorokiniana C74营养成分:蛋白质28.17%、油脂20.05%、总糖28.96%、灰分7.28%、水分4.65%、粗纤维8.25%、多糖5.90%、氨基酸1.24%。其脂肪酸及氨基酸均为18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比74.74%,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61%。C.sorokiniana C74含25种微量元素,铬、砷、镉、汞、铅含量均低于污染物限量标准。(2)C.sorokiniana C74多糖提取方法中,以冻融超声法的提取率最高(5.90±0.32%),对此方法中工艺参数(液料比、冻融超声次数、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所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液料比27:1,冻融超声5次,超声21 min,超声功率325 W,此时多糖提取率为9.28±0.11%,相对于优化前(7.93±0.26%)提高17.02%。C.sorokiniana C74蛋白质提取方法中,以微波辅助碱法最优(提取率为50.07±1.21%),经正交实验所得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氢氧化钠浓度0.05 mol L-1、微波温度55℃、微波时间15 min、料液比1:25,此时,蛋白质提取率为62.50±0.52%,较优化前(50.07±1.21%)提高24.83%。(3)以BG11培养基培养C.sorokiniana C74,所得藻粉生物量、多糖及蛋白质产量分别为1.05±0.06 g L-1、0.15±0.01 g L-1、0.11±0.01 g L-1。在单因素基础上,以氮浓度、碳浓度、通气量及镁浓度为自变量,以生物量、多糖及蛋白质产量为响应值,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设计。最优培养工艺:氮浓度15.80 mmol L-1,碳浓度0.36mmol L-1,通气量40 L h-1,镁浓度0.33 mmol L-1。C.sorokiniana C74经优化培养后的生物量、多糖和蛋白质产量分别为3.58±0.07 g L-1、0.52±0.02 g L-1、0.46±0.02 g L-1。室外放大实验所得藻粉的三个参数值分别提高了150.63%、211.11%、187.50%。(4)实验通过DEAE-52和琼脂糖凝胶CL-6B柱层析对C.sorokiniana C74多糖进行了纯化,得到四个多糖组分。高效凝胶色谱结果显示CM1-1、CM2-1、CM3-1、CM4-1皆为均一组分。紫外波长扫描、蒽酮-硫酸反应、考马斯亮蓝反应、碘-碘化钾反应、斐林试剂反应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四个组分均为不含蛋白质、淀粉和还原性糖的多糖。相对分子量及单糖组成分析表明,CM1-1、CM2-1、CM3-1、CM4-1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544 D、31533 D、92900 D、98536 D,它们由含量不一的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岩藻糖组成。差式扫描量热结果表明CM1-1的热稳定性最高,CM2-1的热稳定性最差。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分析表明四个纯化多糖组分中均含有1→2、1→3、1→4、1→6位糖苷键或非还原末端基。其中,CM1-1中含有的1→4位糖苷键较多;CM2-1中含有的1→6位糖苷键或非还原末端基较多;CM3-1中含有的1→2或1→4位糖苷键较多;CM4-1中含有的1→4位糖苷键较多。生物活性实验分析显示,CM3-1和CM4-1对DPPH、ABTS、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CM1-1和CM2-1。(5)在对蛋白质的三种沉淀方法(醇沉法、盐析法、等电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利用DEAE-52柱层析对经盐析法沉淀所得蛋白质进行纯化,并得到五个蛋白质组分,各组分紫外和红外光谱均具有蛋白质特征吸收峰。蒽酮-硫酸及考马斯亮蓝反应表明各组分为不含糖的蛋白质。差式扫描量热结果表明YM2和YM5分别为五个蛋白质组分中热稳定性最差及最高的两个组分。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表明各蛋白质组分均为非均一蛋白,其中YM1、YM2、YM3主要集中在25-35 KD区间,而YM4的分子量相对较小,YM5主要分布在17-25 KD范围内。对各蛋白质组分红外图谱的酰胺Ⅰ带进行基线校正、去卷积以及二阶导数拟合分析,各蛋白质组分均含β-折叠、无规卷曲、α-螺旋、β-转角结构,且均以β-转角结构为主(占比38%-42%)。生物活性分析表明,YM2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而YM3清除DPPH和羟自由基的能力较强。研究结果表明,C.sorokiniana C74除含有较高占比的多糖和蛋白质外,多种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其丰富的营养成分组成及高营养价值的蛋白质等特点,表明其具有作为饲料进行开发利用的价值,且其相对过剩的色氨酸和缬氨酸可考虑作为营养补充剂进行研究利用。实验获得了提取C.sorokiniana C74多糖和蛋白质最优方法,其中冻融超声法在提高多糖提取率的同时,其相对温和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多糖结构等的破坏。C.sorokiniana C74培养工艺的优化设计,显着提高了生物量、多糖及蛋白质产量,为C.sorokiniana C74藻粉的利用以及多糖和蛋白质的研究提供大量原料,有助于藻类资源的开发。实验对C.sorokiniana C74多糖和蛋白质的结构、性质等进行了分析,提供了了解C.sorokiniana C74多糖和蛋白质的多个视角,有助于藻类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多糖和蛋白质生物活性的测定,增加了其作为饲料等开发的可能。

任佳佳[6](2020)在《不同光照度保存下波吉卵囊藻的生长、生化组分及转录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波吉卵囊藻是实验室从亚热带对虾高位养殖池塘分离出来的绿藻,在对虾养殖水质调控方面具有显着优势,目前,我国是全球首个将波吉卵囊藻开发成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的国家,如何使微藻生态制剂产品实现易贮藏、长期贮藏且维持生物活性是波吉卵囊藻产业化和在对虾养殖中应用所存在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波吉卵囊藻作为研究对象,将波吉卵囊藻浓缩(1.22±0.2×107 cell/m L)并于40 lx、400 lx、1500 lx、3000lx和5000 lx五个光照度下常温(25℃)保存100 d。通过测定保存期间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总糖、总蛋白和脂质含量、存活率以及复苏培养阶段的比增长率和色素含量等指标,研究光照度对波吉卵囊藻保存期间生长、生化组分和复苏效果的影响。最后,对不同光照度(40 lx、1500 lx和5000 lx)保存下的波吉卵囊藻进行转录组测序,探索不同光照度保存的表达谱差异,分析波吉卵囊藻响应光照度的分子机制,为研究波吉卵囊藻的常温保存的分子机制提供新认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光照度会对室温保存100 d的浓缩波吉卵囊藻生长、色素含量及生化组分产生显着影响(p<0.05)。弱光(40 lx)及低光条件(400 lx)下波吉卵囊藻出现不增长或负增长,生长最好的是正常光照(1500 lx)条件下的波吉卵囊藻。波吉卵囊藻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但各色素含量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波吉卵囊藻在不同光照度下会累积不同的生化成分以应对环境变化。弱光(40 lx)条件下波吉卵囊藻积累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而强光(5000 lx)条件下积累了大量的脂质。2.光照度对室温保存100 d的浓缩波吉卵囊藻的存活率及再培养过程的生长和色素有显着影响(p<0.05)。其中400 lx下保存的浓缩波吉卵囊藻存活率显着低于其它组(p<0.05),为82.56±1.72%;极低光照度或高光照度下保存的波吉卵囊藻存活率较高,在87.78±1.08%~91.50±0.94%;波吉卵囊藻在不同光照度下保存时间达60 d后经复苏培养(7~10 d),其比增长率与光照度呈正相关;40 lx下保存的波吉卵囊藻在复苏短期内(2~3 d)比增长率要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之后则该优势消失;不同光照度下保存40 d后的波吉卵囊藻在复苏培养阶段叶绿素含量会增多。3.与正常光照组(1500 lx)相比,在弱光(40 lx)条件下保存的波吉卵囊藻,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的基因及光合磷酸化过程的关键基因都显着上调,大量的CO2被固定转化为糖。核糖体结构及功能的相关基因显着上调,表明在弱光条件下不仅新生蛋白质合成中的肽链的延伸,识别与转运得到促进,且对蛋白结构的保护作用也加强,从而导致蛋白含量的显着升高。过氧化酶体及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途径基因显着上调,表明此时波吉卵囊藻细胞的抗氧化能力的提升。在氮代谢途径中的相关基因显着上调,表明细胞对外界无机氮有机氮均有较高的吸收能力,为蛋白质及核酸等的合成提供了原料。4.与正常光照组(1500 lx)相比,在强光(5000 lx)条件下保存的波吉卵囊藻,编码PSⅡ反应中心蛋白D1和D2的psb A、psb D基因,捕光色素蛋白亚基cp47的Psb B基因显着下调,表明波吉卵囊藻长期处于强光条件时,PSⅡ受到抑制,PSⅡ反应中心蛋白减少,结构稳定性下降,PSⅡ对光的利用能力下降,电子传递和H+生成减少,增加的细胞色素b6/f复合物可帮助转移PSII产生的电子并增加PSI周围的环状电子流,同时在高光下产生ATP。过氧化酶体相关基因显着上调较弱光更多,表明相对于弱光,强光对其抗氧化系统的刺激更大,相关酶的合成也被促进,并且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β氧化过程也得到促进,进而促进了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且强光下主要合成的是DHA。对氮代谢途径的各基因显着上调,为该条件下蛋白质及核酸等的合成提供了原料,且甲酰胺酶(EC 3.5.1.49)各相关基因较弱光显着上调,表明强光更利于有机氮的吸收。

梁霄[7](2020)在《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与生物活性的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C-藻蓝蛋白作为一种卟啉类色素蛋白是螺旋藻中重要的功能活性成分,在天然色素、天然药物、生化试剂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其在存储环境中易发生褪色稳定性降低,鲜有报道C-藻蓝蛋白在发生褪色失稳时其他功能活性有何变化。本文探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对钝顶螺旋藻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及生物活性的影响,全面评价其稳定性,为其应用条件及基础研究的深入作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环境因素p H、温度、光照及蛋白质干扰剂,均对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有显着影响。p H10、温度(≥70℃)、盐酸胍(≥1 mol/L)、乙醇(≥50%,V/V)以及SDS(≥1%,W/V)等条件下,C-藻蓝蛋白色素保留率、荧光强度均下降超过40%,发生严重褪色。光照强度及时间的增加可使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指标下降且红、蓝波段光源对其影响最大。研究表明在p H6-7、温度4-30℃、黑暗避光条件下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指标变化均小于15.12%,能保持相对稳定范围。由第二章实验基础、于褪色因素下评价C-藻蓝蛋白对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随温度上升C-藻蓝蛋白对两种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且其抗氧化活性与色泽(色素保留率、蓝度值b*)和荧光强度(F.I.)均呈显着相关,而在p H因素评价中其抗氧化活性与b*呈显着相关,但与F.I.无显着相关性。表明仅当温度升高引起褪色,同时可导致F.I.及抗氧化活性的减弱。在蛋白质干扰剂SDS、尿素、盐酸胍等的变性作用下,C-藻蓝蛋白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具有抗氧化活性,SDS 0.01-0.05%(W/V)完全变性范围内ABTS清除活性甚至比未经处理样品高7.07%。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中C-藻蓝蛋白对两种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高于未经消化的对照组,且在肠消化阶段抗氧化活性的增加量高于胃消化阶段,体现了C-藻蓝蛋白作为抗氧化剂的可利用性。研究表明C-藻蓝蛋白发色基团结构被破坏、光学特性改变时,整体抗氧化活性也可来源于脱辅基蛋白。在褪色因素下对C-藻蓝蛋白抗肿瘤活性进行探究。C-藻蓝蛋白能够显着抑制A549、Hep G2两种肿瘤细胞的增殖(p<0.05),但经褪色因素处理后其在极端p H2条件及高温80℃、100℃下已无抗肿瘤活性,同时Caspase-3凋亡酶活性评价也显示出相一致的结果。C-藻蓝蛋白二级结构分析表明,p H2、80℃条件下主链α螺旋结构含量减少并向无规则卷曲结构特征转变,为抗肿瘤活性变化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了高温及极酸性p H条件等对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与生物活性的破坏作用,且其存在脱辅基蛋白结构影响机制,为其应用提供研究基础,为深入构效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翟诗翔[8](2020)在《螺旋藻藻蓝蛋白体内外抗肝纤维化机理研究》文中认为肝脏疾病在我国有很高的发病率,肝纤维化是肝脏疾病加重的一个必经过程,防治肝纤维化是防止肝脏疾病加重的有效手段。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激活后,产生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Ⅰ,Co-Ⅰ)等胞外基质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此外,肠道中的微生物及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microbial-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MAMPs)也能通过肝肠循环到达肝脏,引 起肝脏炎症,促进肝纤维化的发展。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因为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增强免疫等特性,在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之前的很多研究表明PC具有保肝作用,但PC缓解肝纤维化的机理尚不明确,为了揭示PC缓解肝纤维化的具体机制,推动PC的精准应用,我们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究了 PC对肝纤维化的具体影响,以及肠道微生物在PC缓解肝纤维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体外实验中,我们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活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探究了不同浓度的PC对HSC-T6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10、100和1000 μg/mL的PC作用48 h后显示了对HSC-T6较好的抑制率,1000μg/mLPC对细胞的抑制率能达到60%以上,且呈剂量依赖性。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PC能进入到HSC-T6的细胞质中。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PC干预后能使细胞变圆、皱缩。qRT-PCR的结果显示PC干预能促进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抑制肝纤维化标志物Co-Ⅰ的表达。结果表明PC能够抑制HSC的增殖,促进HSC的凋亡,从而减少了 Co-Ⅰ等胞外基质的产生,缓解了肝纤维化。在体内实验中,我们利用CC14腹腔注射诱导了大鼠肝纤维化,探究了 PC干预后肝脏的纤维化状态及肠道微生物的变化。结果显示每天灌胃100 mg/kg的PC显着改善了 CC14诱导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降低了肝脏中纤维化标志物Co-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等胞外基质的表达,降低了肝脏组织中的炎性浸润和纤维交联。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CC14诱导使大鼠肠道微生物发生了紊乱,增加了厚壁菌门的(Firmicutes)丰度,降低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而PC干预抑制了 CC14造成的Firmicutes的丰度升高和Bacteroidetes的丰度降低,改善了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此外,CC14还降低了具有抗炎活性的益生菌拟杆菌属(Bacteroides)、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的丰度,PC干预显着增加了具有抗炎活性的益生菌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和具有肠屏障保护作用的益生菌别样棒菌属(Allobaculum)的丰度,说明PC能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降低机体的炎症水平,从而缓解肝纤维化。综上,我们的结果表明PC在体内外均具有缓解肝纤维化的能力。一方面,PC能够通过促进HSC的凋亡,减少纤维化标志物Co-Ⅰ等胞外基质的产生,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另一方面,PC通过增加肠道中具有抗炎活性的益生菌的丰度,降低了机体炎症水平,从而阻遏了肝纤维化的发展。

刘文强[9](2020)在《低分子红藻硫酸多糖制备及其对小鼠细菌性与过敏性腹泻的抑制作用》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环境污染以及工作压力等因素,肠道菌群紊乱人群越来越多,进而导致细菌性与过敏性腹泻易感人群快速增加。本文从红藻中提取和制备低分子量硫酸半乳聚糖,对其抗菌活性的构效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在动物水平上进一步探讨肠道菌群调节与抑制细菌性、过敏性腹泻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低分子量硫酸多糖的制备及构效关系研究。通过水提醇沉法从麒麟菜(Eucheuma serra)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meiformis)中提取硫酸半乳聚糖,并采用EDTA离子螯合-超滤技术脱除金属离子;麒麟菜硫酸半乳聚糖(ESP)和龙须菜硫酸半乳聚糖(GSP)中的半乳糖含量分别为93.4%和93.5%,硫酸根含量分别为30.0%和15.4%,总灰分分别为8.2%和6.7%;121℃下降解1 h,ESP和GSP的粘度分别降到0.02 dL/g和0.05 dL/g。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降解后的多糖在1265 cm-1、933 cm-1具有硫酸基团、3,6-内醚半乳糖的特征吸收峰。以产毒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K88为受试菌,分子量﹤6 kDa的麒麟菜硫酸多糖(DESP)和龙须菜硫酸多糖(DGSP)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15.0 mg/mL和25.0 mg/mL;进一步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DEAE-cellulose 52分级纯化,DESP与DGSP的MIC值可分别达到8.0 mg/mL和10.0 mg/mL。2.低分子硫酸多糖的抑菌机理研究。分别以ETEC-K88、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 saureus)和3种肠道益生菌为研究对象,探讨DESP与DGSP对不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 mg/mL的浓度下,DESP和DGSP对革兰氏阴性病原菌ETEC-K88的抑制率为100%,但对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生长均无明显影响;采用2-AMAC荧光标记技术发现,DESP与DGSP均能够通过ETEC-K88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破坏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DESP与DGSP使ETEC-K88细胞膜表面发生皱缩以及宿主细胞表面附着能力明显减弱。3.低分子硫酸多糖对细菌性腹泻的影响。通过链霉素干扰肠道菌群的方式构建小鼠细菌性腹泻模型:ICR小鼠服用含有5 g/L的链霉素水溶液36 h后,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菌群中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的比例上调,乳酸细菌科(Lactobacillaceae)、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破坏严重;紧接着给小鼠每天灌胃剂量为109 CFU/kg的ETEC-K88,1天后小鼠出现腹泻、发抖、被毛蜷缩等症状,解剖发现小鼠小肠绒毛破坏严重,肠道内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拟杆菌科细菌比例大幅增加,成为优势菌群。采用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的DESP对正常小鼠连续灌胃7天(预防组),DESP能够明显降低肠道菌群中拟杆菌科细菌的数量,提高普氏菌科(Rikenellaceae)、胃瘤菌科(Ruminococcaceae)、双歧杆菌科等细菌的丰度。继续给预防组小鼠灌胃ETEC-K88和DESP,3天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gA水平为1235.75 ng/mL,显着(P﹤0.01)低于模型组的2177.83 ng/mL;且肠道菌群中的肠杆菌科、拟杆菌科细菌的丰度明显低于模型组,而乳酸细菌科、双歧杆菌科细菌丰度接近正常菌群水平。4.低分子硫酸多糖对过敏性腹泻的影响。以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食物过敏模型中,小鼠血清IgE、IgA、mMCP-1和TNF-α水平分别为1399.9 ng/mL、2358.3ng/mL、3228.8 pg/mL、992.5 pg/mL,小肠绒毛末端溃烂,肠壁变薄,肠道微生物组成发生改变。通过灌胃100 mg/kg(低剂量)、200 mg/kg(中剂量)和300 mg/kg(高剂量)的DESP,均能有效缓解小鼠的过敏症状,减轻小鼠肠道炎症的发生,且高剂量组血清中IgE、IgA、mMCP-1和TNF-α水平分别降到了698.6 ng/mL、1280.8 ng/mL、1122.6pg/mL、488.3 pg/mL。从肠道菌群结构来看,致敏小鼠的肠道菌群中乳酸细菌科丰度上升,螺旋杆菌科比例显着下降;灌胃DESP后,仍然能够提高乳酸细菌科的比例,同时有效恢复螺旋杆菌科、毛螺杆菌科的丰度,降低S24-7比例。

饶本强,张少丽,李慧娟,陈玉平,朱亚利,李岩[10](2019)在《具鞘微鞘藻多糖提取、结构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提出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是广泛分布于荒漠区土壤中的一种丝状蓝藻.采用水提醇沉法分别提取具鞘微鞘藻胞内、外多糖,测定其提取率、产率和抗氧化活性,并对其结构进行初步解析.结果表明:胞内、外多糖的提取率最高分别为3.46%和77.98%,多糖产率最高分别为83.67%和50.76%.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蛋白含量可低至3.26%.具鞘微鞘藻胞内、外多糖体外能够有效地清除O2-·、DPPH·和·OH及微弱地螯合Fe2+.傅立叶红外光谱(IR)分析表明:具鞘微鞘藻多糖中普遍存在分子间的氢键,且其中的单糖多以吡喃糖甙的形式存在,糖苷键类型为α-型.

二、极大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特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极大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螺旋藻中藻蓝蛋白提取、纯化及稳态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藻蓝蛋白提取研究进展
    1.1 细胞破壁方法
        1.1.1 溶胀法
        1.1.2 反复冻融法
        1.1.3 超声波辅助破壁法
        1.1.4 高压均质法
        1.1.5 高速剪切法
        1.1.6 化学试剂法
        1.1.7 生物酶法
        1.1.8 脉冲电场法
        1.1.9 电阻加热法
    1.2 提取工艺
        1.2.1 提取溶剂
        1.2.2 料液比
        1.2.3 离子强度
        1.2.4 p H值
        1.2.5 温度
2 藻蓝蛋白纯化研究进展
    2.1 盐析沉淀法
    2.2 膜过滤法
    2.3 双水相萃取法
    2.4 自由流电泳
    2.5 柱层析
    2.6 几种方法混合使用
3 藻蓝蛋白稳态化研究进展
    3.1 调节p H
    3.2 添加稳定剂或防腐剂
    3.3 微胶囊化
    3.4 化学修饰
4 结束语

(2)藻类保健功能及保健食品应用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藻类的保健作用
    1.1 免疫调节作用
    1.2 抗氧化作用
    1.3 降血糖作用
    1.4 降血脂作用
    1.5 减肥及润肠通便作用
    1.6 其他
2 藻类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现状
    2.1 原料使用情况
    2.2 保健功能
    2.3 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分析
3 藻类保健食品的开发
    3.1 适应消费需求,开发多元化系列化的产品
    3.2 精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保健食品
    3.3 藻类保健食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1 从源头上控制和监测原料的质量安全
        3.3.2 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的产业化和标准化

(3)钝顶螺旋藻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实验流程
        1.3.2 热碱浸提螺旋藻多糖单因素试验
        1.3.3 螺旋藻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1.3.4 脱蛋白方法
        1.3.5 螺旋藻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1.3.6 细胞毒性实验
    1.4 分析方法
        1.4.1 葡萄糖标准曲线
        1.4.2 多糖含量的测定
        1.4.3 螺旋藻多糖脱蛋白率和多糖损失率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
    2.2 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2.3 螺旋藻多糖脱蛋白研究
        2.3.1 等电点沉淀与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技术联用工艺法脱蛋白
        2.3.2 Sevag法脱蛋白
    2.4 螺旋藻多糖对DPPH的清除能力
    2.5 螺旋藻多糖细胞毒性实验测定结果
3 结论

(4)南瓜色素的制备及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南瓜色素的理化性质
    1.1 南瓜色素的着色特点
    1.2 南瓜色素的溶解性
    1.3 南瓜色素的稳定性
    1.4 南瓜色素的结构
2 南瓜色素制备方法
    2.1 南瓜色素的提取
        2.1.1 β-胡萝卜素的提取
        2.1.2 α-胡萝卜素的提取
        2.1.3 叶黄素的提取
    2.2 南瓜色素的纯化
        2.2.1 β-胡萝卜素纯化
        2.2.2 α-胡萝卜素纯化
        2.2.3 叶黄素纯化
3 南瓜色素的检测方法
    3.1 分光光度法
    3.2 色谱法
4 南瓜色素的抗氧化性
    4.1 清除自由基
    4.2 淬灭单线态氧
    4.3 抑制过氧化效应
5 小结与展望

(5)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C74)多糖及蛋白质等活性物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微藻
        1.1.1 微藻概述
        1.1.2 小球藻
    1.2 小球藻研究现状
        1.2.1 小球藻的培养
        1.2.2 小球藻多糖
        1.2.3 小球藻蛋白质
        1.2.4 小球藻油脂
        1.2.5 小球藻其他活性物质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药品与试剂
        2.1.3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微藻的选择及营养成分测定方法
        2.2.2 C.sorokiniana C74多糖及蛋白质提取优化方法
        2.2.3 C.sorokiniana C74优化及放大培养方法
        2.2.4 C.sorokiniana C74多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分析及生物活性测定
        2.2.5 C.sorokiniana C74蛋白质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分析及生物活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微藻的选择及营养成分分析
        3.1.1 不同微藻生长曲线的绘制
        3.1.2 微藻生物量、多糖和蛋白质产量分析
        3.1.3 微藻多糖及蛋白质粗品的抗氧化能力分析
        3.1.4 C.sorokiniana C74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3.2 C.sorokiniana C74多糖及蛋白质提取优化方法分析
        3.2.1 C.sorokiniana C74多糖优化提取工艺
        3.2.2 C.sorokiniana C74蛋白质优化提取工艺分析
    3.3 C.sorokiniana C74优化及放大培养分析
        3.3.1 氮源对C.sorokiniana C74生物量和多糖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3.3.2 氮浓度对C.sorokiniana C74生物量和多糖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3.3.3 碳源对C.sorokiniana C74生物量和多糖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3.3.4 碳浓度对C.sorokiniana C74生物量和多糖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3.3.5 磷浓度对C.sorokiniana C74生物量和多糖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3.3.6 钙浓度对C.sorokiniana C74生物量和多糖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3.3.7 镁浓度对C.sorokiniana C74生物量和多糖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3.3.8 铁浓度对C.sorokiniana C74生物量和多糖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3.3.9 初始p H对 C.sorokiniana C74生物量和多糖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3.3.10 接种量对C.sorokiniana C74生物量和多糖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3.3.11 通气量对C.sorokiniana C74生物量和多糖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3.3.12 响应面优化分析
        3.3.13 验证实验
        3.3.14 放大实验
    3.4 C.sorokiniana C74多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分析及生物活性分析
        3.4.1 乙醇含量的选择
        3.4.2 DEAE-52柱层析纯化
        3.4.3 琼脂糖凝胶CL-6B柱层析纯化
        3.4.4 紫外光谱分析
        3.4.5 理化性质分析
        3.4.6 红外光谱分析
        3.4.7 差式扫描量热分析
        3.4.8 扫描电镜分析
        3.4.9 纯度鉴定及相对分子量分布
        3.4.10 单糖组成分析
        3.4.11 高碘酸氧化
        3.4.12 Smith降解
        3.4.13 生物活性分析
    3.5 C.sorokiniana C74蛋白质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分析及生物活性分析
        3.5.1 蛋白质析出方法的选择
        3.5.2 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纯化
        3.5.3 紫外光谱分析
        3.5.4 理化性质分析
        3.5.5 红外光谱分析
        3.5.6 差式扫描量热分析
        3.5.7 扫描电镜分析
        3.5.8 纯度鉴定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3.5.9 氨基酸组成分析
        3.5.10 生物活性分析
4 讨论
    4.1 实验藻株的选择及营养成分测定
        4.1.1 实验藻株选择依据
        4.1.2 C.sorokiniana C74营养成分分析及价值评价
    4.2 C.sorokiniana C74多糖及蛋白质提取方法的优化
        4.2.1 多糖提取方法的优化
        4.2.2 蛋白质的提取方法优化
    4.3 C.sorokiniana C74优化及放大培养
    4.4 C.sorokiniana C74多糖分离纯化、理化性及生物活性
        4.4.1 C.sorokiniana C74多糖的分离纯化
        4.4.2 C.sorokiniana C74多糖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分析
    4.5 C.sorokiniana C74蛋白质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
        4.5.1 C.sorokiniana C74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4.5.2 C.sorokiniana C7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分析
5 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不同光照度保存下波吉卵囊藻的生长、生化组分及转录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1.1 微藻的保存
    1.2 光照度对微藻的影响
        1.2.1 光照度对微藻生长及色素含量的影响
        1.2.2 光照度对微藻生化成分的影响
    1.3 微藻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应用
    1.4 波吉卵囊藻及其应用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不同光照度保存对波吉卵囊藻生长、色素含量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藻种培养及浓缩
        2.3.2 实验设计
        2.3.3 生物量测定
        2.3.4 色素含量测定
        2.3.5 多糖含量测定
        2.3.6 总蛋白含量测定
        2.3.7 总脂含量测定
        2.3.9 数据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不同光照度保存对波吉卵囊藻生物量的影响
        2.4.2 不同光照度保存对波吉卵囊藻色素含量的影响
        2.4.3 不同光照度保存对波吉卵囊藻生化组分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不同光照度下保存的波吉卵囊藻存活率及复苏效果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试剂
        3.2.4 营养液配方
    3.3 实验方法
        3.3.1 藻种培养及浓缩
        3.3.2 实验设计
        3.3.3 存活率测定
        3.3.4 复苏率测定
        3.3.5 色素含量测定
        3.3.6 数据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光照度保存对浓缩卵囊藻存活率的影响
        3.4.2 不同光照度保存下浓缩卵囊藻的复苏效果
    3.5 本章小结
4 不同光照度保存下浓缩波吉卵囊藻的转录组响应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总RNA提取和m RNA的纯化
        4.3.2 cDNA文库的构建与测序
        4.3.3 转录组测序质量控制和组装
        4.3.4 基因功能注释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波吉卵囊藻RNA质量检测结果
        4.4.2 转录组测序质量控制和组装
        4.4.3 功能注释
        4.4.4 物种分类
        4.4.5 Unigene功能分类
        4.4.6 样本关系分析
        4.4.7 不同光照度下保存的差异基因分析
        4.4.8 不同光照度下保存的代谢通路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与生物活性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藻类色素蛋白研究及应用现状
        1.1.1 藻胆蛋白概述
        1.1.2 藻胆蛋白的来源
        1.1.3 藻类色素蛋白应用现状
    1.2 C-藻蓝蛋白的研究概况
        1.2.1 C-藻蓝蛋白的组成结构
        1.2.2 C-藻蓝蛋白的纯化及其光谱特征
        1.2.3 C-藻蓝蛋白的生物活性
        1.2.4 C-藻蓝蛋白的开发应用前景
    1.3 C-藻蓝蛋白在应用中的难题
        1.3.1 C-藻蓝蛋白的稳定性研究
        1.3.2 C-藻蓝蛋白的稳定化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C-藻蓝蛋白的光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C-藻蓝蛋白样品色价及纯度的测定
        2.3.2 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评价
        2.3.3 pH对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的影响
        2.3.4 温度对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的影响
        2.3.5 光照对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的影响
        2.3.6 蛋白质干扰剂对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的影响
        2.3.7 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对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的影响
        2.3.8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C-藻蓝蛋白样品的色价及纯度
        2.4.2 C-藻蓝蛋白的光谱特征
        2.4.3 pH对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的影响
        2.4.4 温度对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的影响
        2.4.5 光照对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的影响
        2.4.6 蛋白质干扰剂对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的影响
        2.4.7 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对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褪色因素对C-藻蓝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C-藻蓝蛋白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3.3.2 C-藻蓝蛋白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3.3.3 pH对C-藻蓝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3.4 温度对C-藻蓝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3.5 蛋白质干扰剂对C-藻蓝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3.6 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对C-藻蓝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3.7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pH对C-藻蓝蛋白抗氧化活性影响
        3.4.2 温度对C-藻蓝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4.3 蛋白质干扰剂对C-藻蓝蛋白抗氧化活性影响
        3.4.4 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C-藻蓝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褪色因素对C-藻蓝蛋白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C-藻蓝蛋白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4.3.2 褪色因素对C-藻蓝蛋白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4.3.3 C-藻蓝蛋白圆二色光谱的测定
        4.3.4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C-藻蓝蛋白对A549、Hep G2 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作用
        4.4.2 C-藻蓝蛋白对HL-7702的细胞毒性作用
        4.4.3 C-藻蓝蛋白对肿瘤细胞形态的影响
        4.4.4 .褪色因素处理C-藻蓝蛋白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4.4.5 褪色因素对C-藻蓝蛋白促凋亡酶Caspase-3 活性的影响
        4.4.6 褪色因素对C-藻蓝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5.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螺旋藻藻蓝蛋白体内外抗肝纤维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1.1.1 肝脏疾病的流行现状
        1.1.2 慢性肝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1.1.3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1.1.4 肝脏疾病与肠道微生物
        1.1.5 藻类活性物质与肝损伤
    1.2 藻蓝蛋白的生理活性及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1.2.1 藻蓝蛋白的结构
        1.2.2 藻蓝蛋白的安全性及生物利用度
        1.2.3 藻蓝蛋白的生理活性
        1.2.4 藻蓝蛋白的保肝效果
        1.2.5 藻蓝蛋白的调节肠道微生物效果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藻蓝蛋白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2.1.3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的培养方法
        2.2.2 藻蓝蛋白对细胞的渗透性观察
        2.2.3 细胞内荧光强度的观察
        2.2.4 细胞增殖的检测
        2.2.5 细胞总RNA的提取
        2.2.6 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和纤维化标志物的检测
        2.2.7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藻蓝蛋白进入HSC-T6细胞的观察
        2.3.2 藻蓝蛋白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2.3.3 藻蓝蛋白对肝星状细胞影响的形态学观察
        2.3.4 藻蓝蛋白对肝星状细胞纤维化标志物及凋亡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藻蓝蛋白缓解CCl_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0 实验动物伦理
        3.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干预
        3.2.2 样本采集
        3.2.3 HE和Masson染色
        3.2.4 大鼠肝脏总RNA的提取
        3.2.5 大鼠肝脏组织中纤维化标志物的检测
        3.2.6 肠道微生物的高通量测序
        3.2.7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大鼠体重变化
        3.3.2 大鼠肝脏病理分析
        3.3.3 PC对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
        3.3.4 PC对大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主要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常用缩略词表
    附录2 动物实验福利伦理审查申请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低分子红藻硫酸多糖制备及其对小鼠细菌性与过敏性腹泻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多糖的提取、纯化及鉴定
        1.1.1 海藻硫酸多糖的提取
        1.1.2 海藻多糖的纯化
        1.1.3 多糖的组成及构效关系
        1.1.4 多糖的降解和分级
    1.2 多糖抑菌机理及调节菌群作用
        1.2.1 多糖抑菌活性研究
        1.2.2 多糖抑菌机理研究
        1.2.3 多糖调节肠道菌群
    1.3 细菌性腹泻的研究
        1.3.1 腹泻的危害
        1.3.2 细菌性腹泻的机制
        1.3.3 细菌性腹泻的治疗
    1.4 多糖对食物过敏的防治作用
        1.4.1 食物过敏反应
        1.4.2 食物过敏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1.4.3 食物过敏的防治
    1.5 论文立题依据、目的及主要内容
        1.5.1 论文立体依据和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硫酸多糖的提取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粗多糖提取
        2.2.2 多糖金属离子的脱除
        2.2.3 多糖降解
        2.2.4 多糖理化性质鉴定
        2.2.5 多糖特征峰扫描
        2.2.6 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2.2.7 多糖粘度计算
        2.2.8 扫描电镜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粗多糖成分分析
        2.3.2 金属离子的脱除
        2.3.3 高压降解对多糖的影响
        2.3.4 降解后多糖的电镜观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理化性质多糖的制备及抑菌活性鉴定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供试菌种
        3.1.3 主要实验试剂
        3.1.4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不同分子量硫酸多糖的制备
        3.2.2 不同阴离子强度硫酸多糖的制备
        3.2.3 抑菌实验
        3.2.4 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的确定
        3.2.5 碳源利用度实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降解与脱金属对抑菌活性的影响
        3.3.2 分子量对硫酸多糖的影响
        3.3.3 阴离子强度对硫酸多糖的影响
        3.3.4 单糖组成对抑菌活性的影响
        3.3.5 碳源转化能力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硫酸多糖对大肠杆菌抑菌机理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供试菌株及培养基
        4.1.3 主要实验试剂
        4.1.4 主要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硫酸多糖对肠道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4.2.2 硫酸多糖作用位点研究
        4.2.3 细胞膜完整性测定
        4.2.4 对细胞膜蛋白的影响
        4.2.5 多糖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4.2.6 扫描电镜观察细菌表面
        4.2.7 细菌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定植能力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菌种对抑菌活性的影响
        4.3.2 多糖作用位点研究
        4.3.3 多糖对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4.3.4 胞内核酸蛋白质分子泄露
        4.3.5 细胞膜蛋白变化及微观结构损伤
        4.3.6 硫酸多糖对粘附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分子硫酸多糖对小鼠细菌性腹泻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动物
        5.1.2 菌种活化与计数
        5.1.3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动物模型
        5.2.2 腹泻指数
        5.2.3 小鼠肠HE染色切片和扫描电镜
        5.2.4 小鼠血清因子测定
        5.2.5 菌群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腹泻指数及体重
        5.3.2 小鼠临床症状及解剖观察
        5.3.3 体温及体重变化
        5.3.4 血清变化
        5.3.5 小肠绒毛SEM及 HE染色
        5.3.6 多糖对腹泻小鼠微生物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低分子硫酸多糖对小鼠过敏性腹泻的影响
    6.1 实验原料及试剂
        6.1.1 实验动物
        6.1.2 试剂
        6.1.3 实验材料
    6.2 实验方法
        6.2.1 动物模型
        6.2.2 小鼠肠组织HE染色和扫描电镜
        6.2.3 小鼠血清因子测定
        6.2.4 菌群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小鼠体温、腹泻指数、过敏评分
        6.3.2 小鼠临床症状及解剖观察
        6.3.3 小鼠血清因子
        6.3.4 小肠绒毛SEM及 HE染色
        6.3.5 多糖对过敏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多糖的提取纯化
        7.1.2 多糖的构效关系及抑菌机理
        7.1.3 多糖对细菌性腹泻的影响
        7.1.4 多糖对食物过敏的影响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10)具鞘微鞘藻多糖提取、结构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藻种选择
    1.3 实验方法
        1.3.1 藻种培养
        1.3.2 微鞘藻胞内多糖(IPS)提取分离与纯化
        1.3.3 微鞘藻胞外多糖(EPS)提取分离与纯化
        1.3.4 微鞘藻多糖提取率及产率测定
        1.3.5 微鞘藻胞内、外多糖的红外光谱解析
        1.3.6 微鞘藻胞内、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研究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鞘藻多糖提取率和产率
    2.2 微鞘藻胞内、外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2.2.1 微鞘藻胞内、外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2.2.2 微鞘藻胞内、外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
        2.2.3 微鞘藻胞内多糖螯合亚铁离子
        2.2.4 微鞘藻胞外多糖清除·OH
    2.3 微鞘藻胞内、外多糖的红外光谱解析
3 讨论
4 结论

四、极大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特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螺旋藻中藻蓝蛋白提取、纯化及稳态化研究进展[J]. 姜国庆,闫秋丽,李东,陈玉川,许洪高.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06)
  • [2]藻类保健功能及保健食品应用与开发[J]. 王志钢,刘彬,于春媛,周立新.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12)
  • [3]钝顶螺旋藻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J]. 张亚旗,卢珍华,黄世英,李桂玲,李健.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4]南瓜色素的制备及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胡炜,陈天鉴,钱颖聪,林艺涵,阮依莉,张拥军. 中国瓜菜, 2020(09)
  • [5]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C74)多糖及蛋白质等活性物质研究[D]. 曹猛. 海南大学, 2020(02)
  • [6]不同光照度保存下波吉卵囊藻的生长、生化组分及转录组分析[D]. 任佳佳.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7]C-藻蓝蛋白光学特性与生物活性的稳定性研究[D]. 梁霄. 广西大学, 2020(02)
  • [8]螺旋藻藻蓝蛋白体内外抗肝纤维化机理研究[D]. 翟诗翔.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020(02)
  • [9]低分子红藻硫酸多糖制备及其对小鼠细菌性与过敏性腹泻的抑制作用[D]. 刘文强. 集美大学, 2020(08)
  • [10]具鞘微鞘藻多糖提取、结构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饶本强,张少丽,李慧娟,陈玉平,朱亚利,李岩.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标签:;  ;  ;  ;  ;  

最大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性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