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特性及处理工艺评述

印染废水特性及处理工艺评述

一、印染废水的特点及其处理工艺问题述评(论文文献综述)

章耀鹏,沈忱思,徐晨烨,李方[1](2021)在《纺织工业典型污染物治理技术回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升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纺织工业排放标准和环境管理要求日趋严格。为更好地预防及消除纺织行业产生的污染,在梳理行业典型产排污特征的基础上,针对重金属、浆料、染料及其中间体三大类特征污染物,分别从物化处理、生化处理及高级氧化处理等方面展开典型污染物治理技术的梳理与分析,对其处理效果进行比较及总结,并结合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发展情况对目前的治理技术发展现状给出建议。提出"物化-生化-深度处理"多重联动技术的开发是纺织工业向绿色发展转型的关键思路,为未来纺织工业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方向。

魏新吉[2](2021)在《MBBR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对污水进行处理过程中,MB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技术最初应用于对生活污水进行治理,现如今,其也应于对其他废水进行处理。MBBR工艺汇集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全部优点,使污水处理效果越来越显着。文章先对MBBR工艺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其在制革废水、石化废水、炼油废水、印染废水、造纸废水等各种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旨在为今后废水处理奠定基础。

薛海月,王连勇,刘向宇,韩建丽[3](2021)在《粉煤灰处理印染废水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粉煤灰结构特殊,来源广泛,吸附性能良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本文通过对印染废水的基本特性及处理技术,与粉煤灰处理印染废水的作用机理的介绍与阐述,反映了粉煤灰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提出并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赵阁阁,孙婧,张运波,王洪波,吴俊森[4](2021)在《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印染废水的来源及现状,探究了不同印染工序下主要污染物的种类、组分差异及特点,详细介绍了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Fenton氧化法、高铁酸盐氧化法等高级氧化法的优缺点及研究案例,简要分析了各自方法的作用机理,总结了高级氧化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发挥的作用及研究进展,指出了提高高铁酸盐稳定性和纯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期为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日后的大规模工业化发展指出研究方向,提供实际应用参考。

徐向枝[5](2021)在《臭氧/微电解工艺对活性偶氮染料废水的处理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纺织印染行业一方面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但同时也产生了成吨的污染废水。单纯的生物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废水的处理要求,同时资金投入比较高昂。通过对微电解填料与臭氧联合应用,创造性的结合形成了臭氧/微电解处理工艺,更加高效的将内部电解的优点以及与臭氧协同作用发挥出来。为了使印染废水达到标准排放,我们研究了不同臭氧/微电解的耦合方式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率,和反应体系中的化学反应原理,探究和优化了两个主要工艺参数。首先,通过实验结果对三种臭氧与微电解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OIE工艺的处理效率远远比O3+IE和IE+O3高,不仅运行成本较低,同时反应速率快;当三种工艺的处理效果一致时,OIE工艺的运行时间比O3+IE和IE+O3工艺少了一倍。另外,OIE工艺能够将合理的控制废水中生成的苯胺浓度,保持低生物毒性水平,同时实现活性偶氮染料废水的清洁环保性。当利用OIE工艺对活性偶氮染料活性模拟废水进行处理时,进水溶液的COD浓度为150 mg/L,反应一小时就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溶液的色度降至30倍左右,COD的处理效率达到60%。其次,OIE反应体系是由臭氧和零价铁组成的耦合复杂系统。其作用机理包括臭氧氧化,铁碳微电解和铁的催化。该反应体系不仅能够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同时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其中,染料的脱色主要是臭氧的氧化作用,在反应体系中各种功能的相互促进大大提高了有机物的去除率。最后,对OIE工艺操作参数的优化研究表明,OIE工艺处理活性偶氮染料废水的最佳参数为:COD初始浓度小于150 mg/L,pH的范围在6-9之间。综上所述,首先,OIE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色度和有机物,处理活性偶氮染料废水的一种优良高级处理工艺;其次,新型填充材料的使用,极大的缓解了材料的板结问题,臭氧与微电解的耦合也极大地降低了微电解填料的消耗速率。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效率表明该工艺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马萌[6](2021)在《太阳能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物的效能研究》文中指出论文针对高效、低耗、绿色活化过硫酸盐(PS)效能问题,研究构建了一套将太阳辐射能-热能的转化应用于热活化PS的太阳能集热装置,通过研究单一染料污染物罗丹明B(Rh B)和实际中药废水的降解特性,探讨了不同PS浓度、底物浓度和溶液初始p H等因素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率的影响,分析了太阳能热活化PS对于有机物的氧化降解机制,为太阳能热活化PS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探究太阳能热活化PS降解罗丹明B的效能和机制,依据不同太阳辐照强度、PS浓度、底物浓度和溶液初始p H条件下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热活化PS体系具有十分突出的有机污染物氧化降解性能,反应120 min对于罗丹明B的去除率和矿化率分别高达94%和60%;结合该系统在不同天气下的处理效果,发现太阳辐照强度与降解率呈现正相关;通过控制体系的反应环境,解析出了优化系统降解效率的条件为增大PS浓度或降低底物初始浓度,并调节溶液初始p H为中性。为探究太阳能热活化PS降解特定污染物质过程中无机阴离子和类腐殖质类物质的影响,对比不同反应环境下污染物质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无机阴离子和类腐殖质类物质会与目标污染物竞争消耗体系中的活性氧化性物质,进而会降低系统的处理效率。通过EPR和自由基探针对反应过程中的活性氧化物进行分析,发现太阳能热活化PS体系中产生了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两种强氧化性自由基,其中·OH的贡献率可达到60%以上,起主要降解作用。与此同时,采用实际中药废水验证了该反应体系的处理功效,结果表明,太阳能热活化PS体系能够实现实际中药废水有机物的高效降解与矿化,中药废水中的UV254、UV280和色度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8%以上,COD的去除率可达到86%以上。适当增大PS浓度,调节体系为中性或者碱性,均能显着提高中药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效率。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经太阳能热活化PS体系作用240min,EEM图谱中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类腐殖酸荧光峰荧光强度明显消除,表明基于太阳能热活化PS体系对于中药废水中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

周丽宏[7](2021)在《不同晶型Al2O3纳米粒子的低温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氧化铝是一种同质多晶的氧化物,常见的晶型有α-Al2O3和γ-Al2O3。通常α-Al2O3是通过铝盐的高温热分解或者?-Al OOH的相转化来制备的,但是这种传统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制备温度过高,需要1200oC以上的高温煅烧过程,因此很难制备出小颗粒纳米α-Al2O3。进而,小尺寸α-Al2O3纳米粒子的合成已成为纳米氧化铝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次以自制的尿素铝配合物为前驱物,采用一步热分解法,在550oC~600oC的低温下制备出了分布均匀且小尺寸α-Al2O3纳米粒子(小于20 nm粒子)。进而,制备出了小尺寸γ-Al2O3纳米粒子(小于10 nm粒子)、α/γ-Al2O3和高温型α-Al2O3纳米粒子,并以制备的氧化铝为吸附剂,探究其对刚果红和弱酸性深蓝的吸附性能。具体结果如下:1、以Al(NO3)3·9H2O和CON2H4为反应物,采用固相法合成尿素铝配合物,并以尿素铝作为前驱物,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制备出不同晶型Al2O3纳米粒子。利用TG-DTA、FTIR、XRD、BET、SEM和TEM等多种表征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550oC~600oC制得了小于20 nm粒子低温型α-Al2O3(简写为LTα-Al2O3,LT=Low Temperature);700oC下产物为γ-Al2O3,其晶粒尺寸为7.6 nm;750oC~850oC区间产物为α/γ-Al2O3(混合型),其晶粒尺寸为25 nm;1000oC下产物为高温型α-Al2O3(简写为HTα-Al2O3,HT=High Temperature),其晶粒尺寸为35.2 nm。由BET的表征结果可知,LTα-Al2O3、γ-Al2O3、α/γ-Al2O3和HTα-Al2O3均为介孔结构,其比表面积分别为3.7 m2/g、12.5 m2/g、29.8 m2/g和18.4 m2/g;由SEM图可以清晰的看到样品具有不规则孔径的海绵形貌。2、以LTα-Al2O3、γ-Al2O3、α/γ-Al2O3和HTα-Al2O3为吸附剂,研究其对阴离子型染料刚果红(CR)的吸附性能,探索了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各吸附剂对CR吸附效果最佳,LTα-Al2O3、γ-Al2O3和α/γ-Al2O3对CR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为多分子层吸附;而HTα-Al2O3对CR的吸附对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均符合,说明HTα-Al2O3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是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的复杂的吸附过程;LTα-Al2O3、γ-Al2O3、α/γ-Al2O3和HTα-Al2O3的极限吸附量分别为139.28 mg/g、118.91 mg/g、140.25mg/g和131.41 mg/g。3、以上述4种不同晶型Al2O3为吸附剂,研究其对阴离子型染料弱酸性深蓝(5R)的吸附性能,探索了最佳吸附条件。由实验结果总结可知,在酸性条件下对5R吸附较好;LTα-Al2O3、γ-Al2O3和HTα-Al2O3对阴离子型染料5R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说明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而α/γ-Al2O3对弱酸性深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为复杂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的吸附。LTα-Al2O3、γ-Al2O3、α/γ-Al2O3和HTα-Al2O3的极限吸附量分别为107.07 mg/g、269.54 mg/g、332.23 mg/g和168.63 mg/g。

张晗璐[8](2021)在《基于粉煤灰的磁性和催化功能材料制备及其水污染治理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粉煤灰(FA)是煤炭经过燃烧之后在烟气中捕集下来的细小颗粒物,是当前储存量较大的工业废渣之一,粉煤灰大量的堆积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其有效的处理处置受到广泛关注。粉煤灰稳定性好,且具有多孔结构,常作为良好的吸附材料在染料及重金属吸附、土壤改良等领域广泛应用。近年来粉煤灰的功能化利用更进一步推动了其治理和综合利用的发展,而与功能纳米材料结合所制备复合材料是粉煤灰功能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现有的功能化方法存在复合过程可控性差,所制备复合物材料结构稳定性差等问题。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通过配位作用连接而成的网格结构的功能材料,具有有序的孔道结构及大的比表面积,其在热解条件下可以形成金属氧化物多孔碳材料,是制备新型无机功能材料的有效前驱材料。本论文通过热解FA与MOF的复合材料,成功制备了FA与功能纳米材料的复合物,实现了FA的功能化。所得材料可控性好,结构稳定,具有较好的应用特性。论文具体实现了磁性粉煤灰及粉煤灰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在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和组分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的同时,对其染料废水治理应用特性进行了研究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粉煤灰基本特性、改性方法、粉煤灰吸附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对MOF材料的特性、合成方法以及应用情况作了简要的概括;随后对染料废水的进行简单的阐述,并简要介绍了磁性吸附材料、光催化材料以及粉煤灰基吸附剂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的立题思路。即将MOF材料负载于工业废料粉煤灰的表面,并通过煅烧热解处理,可控制备合成FA@Fe3O4、FA@ZnO两种粉煤灰功能材料,并将其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在提高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效率的同时,为粉煤灰的回收处理提供新的思路。其次通过在FA表面负载铁系MOF材料MIL-88B-NH2,并进一步煅烧热解得到了FA@Fe3O4功能材料,利用FA与Fe3O4多孔碳材料协同作用实现了磁性粉煤灰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充分利用了Fe3O4多孔碳材料的磁性和吸附性能。对所得FA@Fe3O4功能材料的结构、组分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得到的复合物由FA与Fe3O4稳定复合,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磁分离特性;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FA:MIL-88B-NH2=1:5,煅烧温度600℃。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复合物材料吸附性能优异,吸附率达到了98%以上,吸附过程在热力学方面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在动力学方面更接近于准一级反应过程,材料回收利用效率较高,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然后通过将锌系MOF材料ZIF8负载在FA表面,并通过高温热解反应,在可控条件下成功制备了FA@ZnO光催化材料。FA的存在可以提高复合材料表面的底物浓度,使得ZnO提供的光催化性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与前叙方法类似,研究分析了MOFs的负载量对所得材料结构及功能性质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其结构、组分及光催化降解废水中染料的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所制备FA@ZnO光催化材料在具有光催化特性的同时,具有好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比表面积,并表现出较好的染料光降解性能,在环境治理及粉煤灰功能化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最后在对MOF负载进行粉煤灰功能化制备方法特点,以及选题实验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展望了粉煤灰基功能材料在制备方法、结构和组分分析、性能研究以及应用开发方面的研究发展前景。

翟世民[9](2021)在《生物炭材料的结构调控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物炭的制备成本低、孔隙率高、官能团丰富,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应用前景广阔。以废弃生物质制备生物炭并将其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可以实现废弃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印染废水的处理成本,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然而,由于废弃生物质中的无机组分占比较高,造成制备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比常规活性炭低,且在印染废水处理中,普通生物炭往往只对带特定电荷的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吸附普适性差;另外,生物炭使用后进行堆积或填埋处理,还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上述原因限制了废弃生物质生物炭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基于此,本论文以制革污泥和竹子等生物质为原料,通过调控热裂解条件、引入活性官能团和负载金属氧化物等方式制备了不同结构和性能的生物炭,研究所制备生物炭材料对印染废水中污染物的作用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通过改变制备条件调控生物炭(BCs)的比表面积和Zeta电位电势,然后在BCs表面引入酰胺基和氰基等官能团,制备改性生物炭(MBCs),提高MBCs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和吸附普适性。研究发现BCs仅对阳离子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其中BC50用量为10 g/L时对100 mg/L的Cr(Ⅵ)最大去除率为43.5%,8 g/L的BC50对活性红X-3B、直接黄RS、阳离子蓝X-GRL和酸性蓝2GL(200mg/L)的去除率分别为0.1%、17.9%、99.1%和0.05%;在BCs表面引入酰胺基和氰基等官能团后,MBCs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和吸附普适性明显提高,在上述相同条件下MBCs对Cr(Ⅵ)、活性红X-3B、直接黄RS、阳离子蓝X-GRL和酸性蓝2GL的最大去除率均可达到98%以上,且被吸附污染物在模拟环境中未出现明显的脱附现象;在MBCs表面负载Fe3O4粒子后,在磁场作用下可以实现MBCs从水中的快速分离,提高了生物炭的实际应用性能。为实现生物炭的循环使用,研究以Fe粉和竹粉为原料,通过热裂解制备生物炭Fe-BC,然后在Fe-BC多孔结构上负载TiO2、Mg O和Zn O,得到具有吸附-催化功能的生物炭复合材料(TiO2@Fe-BC和Mg O/Zn O/TiO2@Fe-BC),将其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射和乙酸作用下,TiO2@Fe-BC(0.1 g)对Cr(Ⅵ)(10 m L,25 mg/L)的最大去除率为93.29%,而Mg O/Zn O/TiO2@Fe-BC对Cr(Ⅵ)的去除率为79.97%;在紫外光照射下,0.8 g/L的Mg O/Zn O/TiO2@Fe-BC可以实现50 mg/L亚甲基蓝(MB)的100%脱色,且Mg O/Zn O/TiO2@Fe-BC循环使用4次后,其对MB的去除率仍在80%以上。将竹片经水热碳化得到生物炭微球(BMs),采用溶胶凝胶法在BMs表面包覆Mg O-Zn O和TiO2-Ag,制备金属氧化物包覆生物炭球复合材料(DSMs),氧化煅烧去除BMs,得到内层为非光敏催化材料Mg O-Zn O、外层为光敏催化材料TiO2-Ag的中空催化微球(HCMs),以提高催化材料的光能利用效率。研究HCMs对亚甲基蓝(MB)的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后,HCMs对光的最大吸收波长拓展到了可见光范围(580 nm);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Xe灯,150W),HCMs在水中可以产生·O2-、e-和·OH等活性物质,当HCMs使用量为0.01 g时,可以将100 m L浓度为5 mg/L的MB催化降解,HCMs循环使用5次后对MB的去除率仍然可达到80%,与所制备的生物炭多孔负载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Mg O/Zn O/TiO2@Fe-BC)、商品级锐钛矿和金红石相比,HCMs的光能利用效率和光催化降解能力更高。为拓展生物炭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以腈纶纤维为骨架,在纤维表面包覆沉积Mg(OH)2,分别在纤维间填充竹粉或制革污泥,经模板压制成形和高温无氧煅烧,制备生物炭饼光热转化材料,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得到了热能转化效率高、亲水性强的生物炭饼光热转化材料(BC3-0和BC3-1)。研究BC3-0和BC3-1对活性红X-3B废水的净化效果表明,BC3-1对光能的利用率最高可以达到78.98%;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通过太阳能-蒸汽-冷凝水的界面转化,可以去除活性红X-3B废水(10 g/L)中绝大部分污染物,其中利用BC3-0收集到的净化水中活性红X-3B、COD、TOC、TC和IC浓度分别为4.67 mg/L、17.52 mg/L、34.33mg/L、46.94 mg/L和12.61 mg/L,可以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中直接排放的要求。

佘帅奇[10](2021)在《进水水质对溶解性有机氮生变规律及水质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纺织行业是我国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之一,印染废水中的总氮污染问题突出。随着总氮浓度的下降,出水中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占比提高,并且DON易被藻类吸收利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印染废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偶氮染料以及尿素助剂,使印染废水中的总氮含有较大比例的DON,因此DON的去除亦是提升总氮去除的关键。由于偶氮染料在处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毒性,微生物受到有毒物质刺激后可能会释放包含DON在内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因此,进水水质对DON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以活性黑5作为偶氮染料的模式物模拟染整废水(RB5组),以尿素作为有机氮模式物模拟印花废水(Urea组),以氯化铵作为氮成分模拟生活污水(NH4Cl组)。采用水解酸化及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作为废水处理工艺,探究了进水水质对无机氮及DON生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RB5组由于活性黑5的影响,导致活性污泥的硝化作用受到抑制,因此出水存在氨氮的残留与亚硝酸盐氮的积累,此外,三组反应器由于缺氧段缺乏碳源,导致三组反应器均无反硝化脱氮功能。RB5组DON浓度在好氧段增加,Urea、NH4Cl组DON浓度在好氧段降低,导致RB5组出水DON/TN占比高于其余两组,RB5组出水DON/TN占比最高可达49.0%。缺氧段投加碳源后,反硝化过程得以实现,使RB5、Urea、NH4Cl组TN去除率分别提升49%、94%、86%,而Urea、NH4Cl组DON浓度在投加碳源后略微降低,RB5组DON浓度在投加碳源后进一步增加,导致RB5组TN去除率的提升低于其余两组。为评估DON的环境风险,分析了进水水质对DON水质特性的影响,包括DON的分子量、亲疏水性、可生物利用度及可生物降解度。结果表明,三组反应器低分子量DON占比随反应的进行呈增加的趋势,导致出水DON以低分子量DON为主。由于活性污泥易吸附去除疏水性组分,三组反应器出水DON均主要为亲水性DON。低分子量DON及亲水性DON往往更易被藻类吸收利用,与本研究所得结果相一致,三组反应器出水DON均易被藻类吸收利用,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且均为难生物降解DON,可生化性较差,易残留在水体中。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探究了废水中DON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三组反应器废水中的DON主要来源于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或胞外聚合物,并且均主要为色氨酸类的DON。在DON分子组成上,废水中的DON主要以木质素类DON为主。随着反应的进行,Urea、NH4Cl组DON组成无较大变化,RB5组木质素类DON占比逐渐降低,单宁及缩合芳烃类DON占比逐渐增加。此外,进水水质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影响。在门水平上,反应各阶段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及胞外聚合物主要来源于丰度最高的优势菌种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RB5组序批式反应器中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丰度低于其余两组,导致RB5组中活性污泥的硝化能力弱于其余两组。

二、印染废水的特点及其处理工艺问题述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印染废水的特点及其处理工艺问题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纺织工业典型污染物治理技术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印染废水中重金属种类及处理方法
    1.1 重金属锑
        1.1.1 混凝沉淀法
        1.1.2 去除锑的吸附法
        1.1.3 其他方法
    1.2 重金属铬
        1.2.1 还原-沉淀法
        1.2.2 去除铬的吸附法
        1.2.3 还原-吸附/吸附-还原法
        1.2.4 破络-还原法
2 纺织浆料及其处理方法
3 染料和染料中间体及其处理方法
    3.1 染料
        3.1.1 物化法
        3.1.2 化学氧化法
        3.1.3 生物法
    3.2 苯胺类物质
4 结束语

(2)MBBR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MBBR工艺的主要特点
2 在水处理中MBBR工艺的应用
    2.1 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
    2.2 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2.3 对制革废水进行处理
    2.4 对炼油废水进行处理中
    2.5 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
    2.6 对造纸废水进行处理
    2.7 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
3 结语

(3)粉煤灰处理印染废水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印染废水的特点及处理技术
    1.1 物理法
    1.2 化学法
    1.3 生物法
2 粉煤灰处理印染废水机理及应用
    2.1 粉煤灰处理印染废水机理
    2.2 粉煤灰处理印染废水应用现状
        2.2.1 粉煤灰进行改性后处理印染废水
        2.2.2 粉煤灰合成沸石后处理印染废水
        2.2.3 粉煤灰与铁屑结合处理印染废水
        2.2.4 粉煤灰负载催化剂处理印染废水
        2.2.5 粉煤灰基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
3 结论

(4)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印染废水的来源及现状
2 印染废水的特点及种类
3 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
    3.1 催化湿式氧化法
    3.2 电化学氧化法
    3.3 光催化氧化法
    3.4 臭氧氧化法
    3.5 Fenton氧化
    3.6 高铁酸盐氧化
4 展望

(5)臭氧/微电解工艺对活性偶氮染料废水的处理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处理印染废水的难题
        1.1.1 废水处理现状
        1.1.2 国内外废水处理的差异
        1.1.3 印染废水排放标准
    1.2 染料、废水特点
        1.2.1 染料的类别
        1.2.2 印染加工
        1.2.3 印染废水
    1.3 活性偶氮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3.1 处理技术的对比分析
        1.3.2 芬顿法
        1.3.3 臭氧氧化法
        1.3.4 微电解法
    1.4 臭氧/微电解耦合工艺的应用
        1.4.1 臭氧与微电解耦合的可行性
        1.4.2 臭氧与微电解耦合方式
    1.5 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试剂
        2.1.2 微电解材料
        2.1.3 惰性填料
        2.1.4 实验水质
    2.2 试验装置及方法
        2.2.1 实验装置
        2.2.2 实验设计
    2.3 检测和计算方法
        2.3.1 检测指标与主要仪器
3 臭氧与微电解耦合方式和工艺
    3.1 工艺耦合方式的选择
        3.1.1 三种耦合方式对色度的去除效果
        3.1.2 三种耦合方式对COD的去除效果
        3.1.3 三种耦合方式中pH的变化
        3.1.4 苯胺浓度及生物毒性的变化趋势
        3.1.5 总铁离子溶出结果比较
    3.2 OIE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的验证
        3.2.1 处理染料模拟废水
        3.2.2 处理实际染料废水
    3.3 本章小结
4 臭氧/微电解体系对染料的作用机制
    4.1 臭氧与微电解的协同作用
    4.2 电化学过程
    4.3 铁与臭氧的协同
    4.4 臭氧氧化过程
    4.5 活性炭与臭氧的协同
    4.6 微电解填料的变化
    4.7 本章小结
5 RR2 降解的中间产物分析
    5.1 RR2 染料降解的主要中间产物
    5.2 主要中间产物的浓度或峰面积变化
    5.3 OIE反应体系中苯酚的降解规律
    5.4 本章小结
6 工艺运行参数优化
    6.1 参数的正交试验分析
    6.2 初始pH值对OIE处理RR2 效果的影响
    6.3 初始染料浓度对OIE处理效果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太阳能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物的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有机废水的现状及特点
        1.1.2 有机污染物传统处理方法
    1.2 高级氧化技术
        1.2.1 Fenton氧化技术
        1.2.2 光催化氧化技术
        1.2.3 臭氧氧化技术臭氧氧化技术
        1.2.4 电化学氧化法
    1.3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高级氧化技术
        1.3.1 硫酸根自由基的性质和特点
        1.3.2 传统PS活化方式
    1.4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药剂与仪器
        2.1.1 实验药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装置
    2.3 实验方法
        2.3.1 中药废水水质
        2.3.2 降解实验
        2.3.3 体系中自由基的测定实验
    2.4 检测与分析方法
        2.4.1 水质指标表征方法
        2.4.2 罗丹明B的定量分析
        2.4.3 自由基浓度的测定
        2.4.4 荧光特性分析
3 太阳能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染料罗丹明B的能效研究
    3.1 不同反应体系降解罗丹明B的效能对比
    3.2 太阳能热活化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3.2.1 太阳辐照强度(天气)的影响
        3.2.2 溶液PS浓度的影响
        3.2.3 初始pH的影响
        3.2.4 污染物罗丹明B浓度的影响
        3.2.5 无机阴离子的影响
        3.2.6 腐殖质的影响
    3.3 太阳能热活化PS降解罗丹明B的机理分析
        3.3.1 罗丹明B降解中间产物的鉴定
        3.3.2 罗丹明B降解的途径分析
    3.4 太阳能热活化反应体系中活性物质识别
        3.4.1 自由基EPR鉴定
        3.4.2 自由基淬灭法鉴定
    3.5 本章小结
4 太阳能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实际中药废水的能效研究
    4.1 不同反应体系降解中药废水的效能对比
    4.2 太阳能热活化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4.2.1 不同PS浓度
        4.2.2 不同初始pH
        4.2.3 中药废水中有机物质的处理效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不同晶型Al2O3纳米粒子的低温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氧化铝的简介
        1.2.1 氧化铝的性质
        1.2.1.1 α-Al_2O_3的性质2
        1.2.1.2 γ-Al_2O_
        1.2.2 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1.2.2.1 固相法
        1.2.2.2 液相法
        1.2.2.3 气相法
        1.2.3 氧化铝的应用
    1.3 水污染问题
        1.3.1 水污染现状及危害
        1.3.2 水污染处理方法
    1.4 选题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固相法制备不同晶型氧化铝纳米粒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1.1 实验试剂
        2.2.1.2 实验仪器
        2.2.2 样品的制备
        2.2.2.1 尿素铝配合物的固相法合成
        2.2.2.2 不同晶型Al_2O_3纳米粒子的制备
        2.2.3 平均晶粒尺寸的计算
        2.2.4 晶面间距计算
        2.2.5 样品的表征手段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尿素铝配合物的表征
        2.3.1.1 尿素铝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1.2 尿素铝配合物的元素分析
        2.3.1.3 尿素铝配合物的差热-热重曲线分析(TG-DTA)
        2.3.2 不同晶型Al_2O_3纳米粒子的表征
        2.3.2.1 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2.2 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2.3 样品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
        2.3.2.4 样品的扫描电镜分析(SEM)
        2.3.2.5 样品的结构形貌分析(TEM)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晶型氧化铝纳米粒子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刚果红吸附实验
        3.2.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2.3.2 溶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
        3.2.3.3 吸附速率实验
        3.2.3.4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的影响
        3.2.3.5 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3.2.4 吸附率和吸附量的计算
        3.2.5 吸附动力学模型
        3.2.6 吸附等温线模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刚果红的标准曲线
        3.3.2 不同晶型氧化铝纳米粒子对刚果红的吸附
        3.3.2.1 溶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
        3.3.2.2 吸附速率实验
        3.3.2.3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的影响
        3.3.2.4 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晶型氧化铝纳米粒子对弱酸性深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1.1 实验仪器
        4.2.1.2 实验试剂
        4.2.2 弱酸性深蓝吸附实验
        4.2.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4.2.2.2 溶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
        4.2.2.3 吸附速率实验
        4.2.2.4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的影响
        4.2.2.5 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4.2.3 吸附率和吸附量的计算
        4.2.4 吸附动力学模型
        4.2.5 吸附等温线模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弱酸性深蓝标准曲线
        4.3.2 不同晶型氧化铝纳米粒子对弱酸性深蓝的吸附
        4.3.2.1 溶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
        4.3.2.2 吸附速率实验
        4.3.2.3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基于粉煤灰的磁性和催化功能材料制备及其水污染治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粉煤灰的研究现状
        1.1.1 粉煤灰的来源与特性
        1.1.2 粉煤灰的改性方法
        1.1.3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1.2 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的研究现状
        1.2.1 MOF材料的概述
        1.2.2 MOF材料的制备方法
        1.2.3 MOF材料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1.3 染料废水
        1.3.1 染料废水的概述
        1.3.2 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
        1.3.3 磁性吸附材料、光催化材料和粉煤灰吸附剂在处理染料废水中的研究进展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4.1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磁性粉煤灰功能材料及染料吸附处理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2 FA@MIL-88B-NH_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2.2.3 亚甲基蓝吸附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FA@MIL系列材料的结构与组分分析表征
        2.3.2 FA@MIL系列材料的吸附性能测试
        2.3.3 FA@MIL-0.5-600对MB的吸附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粉煤灰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染料光降解处理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2 FA@ZIF8 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3.2.3 光催化性能测试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FA@ZIF8 系列材料的结构和组分分析表征
        3.3.2 FA@ZIF8 系列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9)生物炭材料的结构调控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印染废水概况
        1.1.1 印染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1.1.2 印染废水的危害
        1.1.3 印染废水的治理
    1.2 生物炭材料的研究进展
        1.2.1 生物炭材料的制备
        1.2.2 生物炭材料的改性研究
        1.2.3 生物炭材料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生物炭材料比表面积和官能团的调控及其吸附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部分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
        2.2.3 响应面的因素与水平设计
        2.2.4 污泥/竹材生物炭(BCs)的制备
        2.2.5 响应面函数方程的建立
        2.2.6 响应面函数方程的验证
        2.2.7 生物炭(BCs)的活化
        2.2.8 官能团改性生物炭(MBCs)的制备
        2.2.9 磁性生物炭(Fe_3O_4-MBCs)的制备
        2.2.10 生物炭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2.2.11 生物炭材料对废水中重金属Cr(Ⅵ)的吸附试验
        2.2.12 生物炭材料对废水中染料污染物的吸附试验
        2.2.13 吸附机理研究
        2.2.14 生物炭上被吸附污染物的脱附风险研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响应面试验结果分析
        2.3.2 响应面函数方程的验证与补充
        2.3.3 生物炭材料的表征
        2.3.4 生物炭材料对废水中重金属Cr(Ⅵ)的吸附
        2.3.5 生物炭材料对废水中染料污染物的吸附
        2.3.6 吸附机理研究
        2.3.7 生物炭上被吸附污染物的脱附风险研究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生物炭多孔负载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催化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部分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仪器
        3.2.3 生物炭多孔材料BC的制备
        3.2.4 生物炭复合材料TiO_2@Fe-BC的制备
        3.2.5 生物炭复合材料MgO/ZnO/TiO_2@Fe-BC的制备
        3.2.6 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3.2.7 生物炭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及催化还原试验
        3.2.8 生物炭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及降解试验
        3.2.9 吸附及催化降解机理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生物炭材料的表征
        3.3.2 生物炭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及催化还原
        3.3.3 生物炭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及降解
        3.3.4 生物炭的吸附及催化降解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生物炭金属氧化物中空催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催化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部分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仪器
        4.2.3 生物炭微球(BMs)的制备
        4.2.4 金属氧化物包覆生物炭球材料(CSMs和 DSMs)的制备
        4.2.5 中空催化微球(HCMs)的制备
        4.2.6 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4.2.7 微球样品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及降解试验
        4.2.8 HCMs对 MB的催化降解机理研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微球样品的表征
        4.3.2 微球样品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及催化降解
        4.3.3 模拟太阳光下HCMs对 MB的催化降解机理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生物炭光热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印染废水的净化处理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部分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仪器
        5.2.3 生物炭光热转化材料的制备
        5.2.4 光照条件下材料的热能转化
        5.2.5 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5.2.6 生物炭光热转化材料对染料废水的处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光照条件下生物炭材料的热能转化效果
        5.3.2 生物炭光热转化材料的表征
        5.3.3 生物炭光热转化材料对染料废水的净化效果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
    6.3 展望
致谢
附录一: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二:部分缩略词对照表

(10)进水水质对溶解性有机氮生变规律及水质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印染废水中的氮污染特点
        1.1.1 印染废水的特点
        1.1.2 溶解性有机氮的污染
    1.2 DON的组成测定及水质特性
        1.2.1 DON组成的测定
        1.2.2 DON的水质特性
    1.3 废水中DON的处理方法
        1.3.1 物理法处理DON
        1.3.2 化学法处理DON
        1.3.3 生物法处理DON
    1.4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测定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测试方法
        2.2.1 DON浓度的测定
        2.2.2 DON分子量的测定
        2.2.3 ABDON的测定
        2.2.4 BDON的测定
        2.2.5 DON的亲疏水性测定
        2.2.6 胞外聚合物的提取
        2.2.7 蛋白质测定
        2.2.8 多糖的测定
        2.2.9 腐殖酸的测定
        2.2.10 FT-ICR-MS的测定
        2.2.11 活性黑5 的测定
        2.2.12 三维荧光光谱
        2.2.13 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分析
        2.2.14 其它指标的测定
第三章 进水水质对溶解性有机氮生变规律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3.2 无机氮及有机氮的生变规律
        3.2.1 无机氮的生变规律
        3.2.2 有机氮的生变规律
        3.2.3 活性黑5 及尿素的生变规律
    3.3 投加碳源提高反硝化对DON的影响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进水水质对溶解性有机氮水质特性的影响
    4.1 DON的分子量分布
    4.2 DON的亲疏水性分布
    4.3 DON的生物利用度
    4.4 DON的生物降解度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进水水质对溶解性有机氮的影响机理分析
    5.1 DON的来源分析
        5.1.1 废水中有机物成分研究
        5.1.2 胞外聚合物含量及成分研究
    5.2 DON分子组成分析
    5.3 不同废水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5.3.1 门水平分析
        5.3.2 属水平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印染废水的特点及其处理工艺问题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 [1]纺织工业典型污染物治理技术回顾[J]. 章耀鹏,沈忱思,徐晨烨,李方. 纺织学报, 2021(08)
  • [2]MBBR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魏新吉. 大众标准化, 2021(15)
  • [3]粉煤灰处理印染废水应用进展[A]. 薛海月,王连勇,刘向宇,韩建丽. 第十一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 2021
  • [4]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J]. 赵阁阁,孙婧,张运波,王洪波,吴俊森. 应用化工, 2021(09)
  • [5]臭氧/微电解工艺对活性偶氮染料废水的处理及性能研究[D]. 徐向枝. 常州大学, 2021(01)
  • [6]太阳能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物的效能研究[D]. 马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7]不同晶型Al2O3纳米粒子的低温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 周丽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8]基于粉煤灰的磁性和催化功能材料制备及其水污染治理应用研究[D]. 张晗璐. 山西大学, 2021(12)
  • [9]生物炭材料的结构调控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翟世民. 江南大学, 2021(01)
  • [10]进水水质对溶解性有机氮生变规律及水质特性的影响研究[D]. 佘帅奇. 东华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印染废水特性及处理工艺评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