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热脱甲基制苯工业中试装置成功投产

甲苯热脱甲基制苯工业中试装置成功投产

一、甲苯热脱甲基制苯工业试验装置投产一次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1](1977)在《甲苯热脱甲基制苯》文中认为我国第一套甲苯热脱甲基制苯工业试验装置于1975年底胜利建成并投产。反应条件控制在反应器出口压力16.5-20公斤/厘米2,反应器平均温度760—780℃,反应停留时间4—4.5秒,苯总收率可达较高水平。实践证明,这套装置流程和设备简单,操作平稳,投资少,见效快,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此外,还对二甲苯、甲苯与二甲苯混合原料进行了热脱制苯试验。

张燕姝[2](1978)在《热法甲苯脱甲基制苯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及反应器放大》文中指出 我国第一套甲苯热脱甲基制苯工业试验装置于1975年底胜利建成投产。在参加这项工作过程中对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及反应器的放大问题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热法甲苯脱甲基制苯的动力学模型; 二、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3](1978)在《甲苯热脱甲基制苯》文中指出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苯的生产有了显著增长,但仍然满足不了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为了增产纯苯,我厂自己研究、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我国第一套甲苯热脱甲基制苯工业试验装置于一九七五年底投产一次成功,每年可生产三千吨纯苯一九七六七七年进行了革新、改造,年产苯已达8千吨。甲苯热脱甲基制苯是世界上近年出现的制苯新工艺。我厂的甲苯热脱甲基制苯工业试验装置的原料为

戴厚良[4](2013)在《芳烃生产技术展望》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分离技术、反应生成技术、目的产品转移技术、甲基烷基化技术以及组合工艺最大程度增产芳烃技术等国内外芳烃生产技术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出近年来芳烃生产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催化剂和吸附剂性能的提高、新型反应及分离工艺的开发与应用、采用组合工艺最大化增产芳烃、单位产品物耗能耗的降低、装置规模的不断扩大等方面,而芳烃生产原料短缺是长期困扰芳烃生产的现实问题。归纳了紧紧围绕拓宽原料来源、开发新型高性能催化剂与吸附剂、应用组合生产工艺和装置大型化等芳烃生产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以建设国产化大型芳烃联合装置为契机,加快开发并形成原料多样化、产品结构调整灵活、物耗能耗更低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芳烃成套生产技术的建议。提出应加快开发LPC、轻烯烃、芳烃抽余油等轻烃芳构化技术,使芳烃副产品进一步增值;加强炼油化工资源的一体化工作,充分利用催化裂化轻循环油、裂解重质汽油、炼油厂重质芳烃以及煤焦油以生产BTX;加大芳烃与煤化工结合的力度,尽快工业化实施甲苯甲基化生产二甲苯技术;进一步拓展生产芳烃的原料,开发并利用甲醇、纤维素等生物质生产芳烃新技术。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5](1977)在《甲苯热脱甲基制苯工业试验装置运转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在1975年底建成我国第一套甲苯热脱甲基制苯工业试验装置(以下简称热脱试验装置),到1976年6月,累计运转时间已近半年。半年来的运转实践表明,甲苯热脱甲基制苯装置,流

张方伟[6](1979)在《热脱甲基制苯装置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 近几年来,我国在利用甲苯制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国内设计的第一套以甲苯和重整氢为原料的热脱甲基制苯工业试验装置,于1975年底在大庆炼油厂建成投产。经过三年多的生产实践,生产能力已由原来设计的5000吨/年提高到10000吨/年。这一装置具有流程简单、设备少、操作方便的特点。因此投资少(约50万元),建设快(不到半年时间),是一条多快好省的工艺路线。

范明慧[7](2014)在《木质素催化转化制芳香化合物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木质素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主要成分之一。从分子角度看,木质素是一种无定型的、结构复杂的三维网状芳香类天然高聚物,它是自然界中唯一能提供大宗可再生芳香基化合物的天然资源。受环境保护和石油资源短缺压力的影响,如何将木质素高效利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课题之一。木质素通过催化转化可制备石化工业中重要的基础原料,如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异丙苯等高值芳香族化工产品,而目前这些芳香族化合物的生产几乎全部依赖石油或煤等不可再生资源。本论文探索研究了利用木质素催化转化制备高附加值的芳香族化合物,主要结果如下:1.木质素催化转化制取三苯的研究考察了不同孔径和酸度的HZSM-5、HY和MCM-22催化剂,优选了木质素催化裂解制备三苯BTX(苯、甲苯、二甲苯)的HZSM-5催化剂。同时详细研究了木质素催化裂解的反应过程及其反应条件影响(包括反应温度、载气流速、催化剂/木质素配比)。木质素催化裂解产物主要由苯、甲苯和二甲苯构成,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分布影响极大:BTX的选择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过高的反应温度也增强了二次裂解反应,使得大于600℃时BTX的产率明显下降;催化剂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BTX的芳香选择性,但过量的催化剂使得木质素裂解油在催化剂上进一步裂解生成烷烃、烯烃类产物,从而降低了BTX的产率。实验表明,当裂解温度为550℃、载气流速为300ml/min.催化剂与木质素的质量配比等于2时,木质素催化裂解得到的BTX芳香选择性达到79.8C-mol%, BTX碳产率为25.3%C-mol%。详细分析了木质素热裂解和催化裂解过程,发现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与热裂解相比,催化裂解过程得到的BTX收率明显增加。木质素热裂解主要是大分子聚合物解聚生成小分子含化氧合物;催化裂解过程主要分两步:一是通过热裂解过程形成大量中间含氧化合物,二是中间含氧化合物在催化剂上进一步经过脱羧基、脱羰基、脱水反应形成BTX或其他碳氢化合物。2.木质素催化转化制备乙苯研究以木质素为原料定向制备乙苯可为石化工业提供重要的基础产品。本论文通过木质素定向催化制苯与苯烷基化的有机耦合,探索研究了木质素定向催化转化制乙苯的反应过程。利用优选Re-Y/HZSM-5(25)复合催化剂,将木质素定向催化转化为苯,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获得了苯的选择性和产率分别为83.2C-mol%和22.7C-mol%;同时利用HZSM-5(25)催化剂和烷基化试剂乙醇进行烷基化反应制备乙苯,在烷基化温度350℃C、油醇比为1、载气(N2)流速为150ml/min的优化反应条件下,产物中乙苯的选择性达到62.5C-mol%;烷基化过程的副产物主要是二乙苯和甲苯。利用产物分析并结合催化剂表征,详细分析了木质素定向催化制苯与苯烷基化过程的反应通道。3.木质素催化转化制异丙苯初步研究利用苯和烷基化试剂(乙醇和异丙醇)作为木质素催化裂解模型化合物,初步研究了苯烷基化转化为异丙苯的反应过程。采用HZSM-5(50)催化剂和300℃C反应温度时,苯的转化率为27.5%,醇几乎完全转化,乙苯和异丙苯的选择性约为75.4C-mol%;提高反应温度显著增加了苯的转化率,同时也导致副产物(包括甲苯、二乙苯、正丙苯、丁苯)的大量形成;当烷基化温度低至280℃C时,有机产物中乙苯和异丙苯的总芳香选择性可达91.7C-mol%。初步探讨了苯烷基化转化为异丙苯的反应过程和机理。

郝国璋[8](1982)在《甲苯的利用》文中研究说明 一、前言在不同来源的芳烃原料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甲苯。在重整法生产的芳烃原料中,甲苯含量高于苯,在煤液化法或煤气化气合成的芳烃原料中甲苯产率更高。在今后数年内,甲苯生产能力将随着苯产量的增长而相应增长,很可能接近苯的水平(例如美国从1978年到1985年,甲苯产量将增长15%,产量约1.5百万加仑)。自从1939年临氢重整法用于工业生产取得

申群兵[9](2010)在《负载金属氧化物和贵金属的分子筛催化剂上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制备BTX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催化加氢脱烷基技术将重芳烃转化生成苯、甲苯、二甲苯(合称BTX)等基本石油化工产品,是提高重芳烃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负载金属氧化物和贵金属的分子筛催化剂上C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制备BTX反应进行了研究。首先对C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然后对用于该反应体系催化剂的分子筛载体HZSM-5和氧化物载体γ-Al2O3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借助XRD、H2-TPR、N2吸附、NH3-TPD以及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分子筛载体、活性组分、活性组分负载量、活性组分复合以及浸渍顺序等对催化剂物性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筛选出催化性能优良的NiO/HMCM-56催化剂。此外,以偏三甲苯为模型反应物,对NiO/HMCM-56上加氢脱烷基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体系中加氢脱烷基反应最易发生,为不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远大于异构化反应、烷基转移反应和歧化反应。对于C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负载于HZSM-5分子筛载体上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优于负载于y-Al2O3载体上的催化剂。不同分子筛为载体的NiO和MoO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表明,HMCM-56是适用于C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的优良载体。对于NiO催化剂,NiO与分子筛载体间的相互作用适中时催化剂具有相对较高的BTX选择性;对于MoO3催化剂,分子筛孔道内与B酸位相互作用的Mo物种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反应的BTX选择性。B酸的存在、L酸酸强度的增强、酸量的增加以及比表面积的增大均有助于提高加氢脱烷基反应的C9+芳烃转化率。对活性组分的研究结果表明,负载不同金属氧化物的HMCM-56催化剂中,NiO/HMCM-56催化性能最为优异;NiO负载量对NiO/HMCM-56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与NiO的加氢功能、催化剂酸性以及NiO在HMCM-56表面的分散状态有关;适宜的NiO负载量为3wt%-6wt%,对于6wt%NiO/HMCM-56催化剂,C9+芳烃转化率可达72.75mol%,BTX选择性为78.51mol%,BTX收率可达57.1lmol%;对于含有贵金属的二元复合活性组分催化剂Re-NiO/HMCM-56,活性组分Re与NiO的复合对催化剂物性结构和催化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两者浸渍顺序对其影响较小。NiO/HMCM-56催化剂上以偏三甲苯为模型反应物的加氢脱烷基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主反应加氢脱烷基反应由L酸中心催化,按照自由基反应机理进行;歧化反应由B酸中心催化,按照双分子碳正离子反应机理进行;异构化反应由B酸中心催化,按照单分子和双分子碳正离子反应机理进行;加氢裂解反应则经过芳烃在金属中心上苯环加氢生成环烷烃以及环烷烃在B酸和L酸中心上开环裂解生成低碳烷烃两步反应而完成。

关颖[10](2017)在《国内外C9综合利用技术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C9的来源、组成、性质、产业链,重点介绍了C9的综合利用技术情况。分析了C9产业链发展现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甲苯热脱甲基制苯工业试验装置投产一次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苯热脱甲基制苯工业试验装置投产一次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4)芳烃生产技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分离技术进展
    1.1 分离并回收芳烃的抽提或抽提蒸馏技术
    1.2 二甲苯异构体的分离和提纯技术
        1.2.1 结晶分离技术
        1.2.2 吸附分离技术
2 反应生成技术进展
    2.1 催化重整技术
    2.2 轻烃芳构化技术
    2.3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生产芳烃技术
    2.4 催化裂化轻瓦斯油加氢生产催化重整进料技术
    2.5 蒸汽裂解汽油生产BTX及重整原料技术
    2.6 焦化粗苯与煤焦油的加工利用技术
        2.6.1 焦化粗苯加工利用技术
        2.6.2 煤焦油加工利用技术
    2.7 将纤维素转化成BTX芳烃技术
3 目的产品转移技术进展
    3.1 烷基转移和芳烃转化技术
    3.2 重质芳烃轻质化增产BTX技术
    3.3 增产对二甲苯的甲苯选择性歧化技术
    3.4 增产对二甲苯的C8芳烃异构化技术
    3.5 间二甲苯生产技术
    3.6 邻二甲苯生产技术
4 甲基烷基化技术进展
    4.1 甲苯与甲醇甲基化高效生产对二甲苯技术
    4.2 甲醇芳构化制芳烃的MTA技术
5 组合工艺最大程度增产芳烃技术进展
    5.1 BTXtra组合工艺
    5.2 选择性歧化与芳构化组合工艺
    5.3 结晶分离与吸附分离组合工艺
    5.4 抽提蒸馏和芳构化组合工艺
6 其它芳烃生产技术进展
    6.1 偏三甲苯和均三甲苯生产技术
    6.2 均四甲苯生产技术
    6.3 萘生产技术
7 结束语

(7)木质素催化转化制芳香化合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我国生物质利用现状
    1.2 木质素的概述及应用介绍
        1.2.1 木质素的结构
        1.2.2 木质素的分离技术
        1.2.3 木质素的综合利用
    1.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木质素催化转化制取三苯的研究
    2.1 引言
        2.1.1 三苯的工业用途
        2.1.2 三苯的工业生产方法
        2.1.3 裂解催化剂
        2.1.4 实验思路
    2.2 反应原料和方法
        2.2.1 反应原料
        2.2.2 催化剂的表征
        2.2.3 实验装置和方法
    2.3 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2.4 锯屑制BTX与木质素制BTX的对比
        2.4.1 实验思路和方法
        2.4.2 木屑制BTX的数据结果分析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木质素制备乙苯的研究
    3.1 引言
        3.1.1 乙苯的工业用途
        3.1.2 工业生产乙苯的方法
        3.1.3 乙苯生产工艺中常用的催化剂
        3.1.4 国内催化干气制乙苯工艺的发展
        3.1.5 国内生物乙醇产业的发展
        3.1.6 研究思路和创新
    3.2 反应原料和方法
        3.2.1 反应原料
        3.2.2 催化剂的表征
        3.2.3 实验装置和方法
    3.3 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木质素制异丙苯的探索
    4.1 引言
        4.1.1 异丙苯的工业用途
        4.1.2 异丙苯的合成方法
        4.1.3 研究思路和意义
    4.2 反应原料和方法
        4.2.1 反应原料
        4.2.2 实验装置和方法
    4.3 数据结果分析
    4.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致谢

(9)负载金属氧化物和贵金属的分子筛催化剂上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制备BTX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重芳烃的复杂组成
    1.2 重芳烃综合利用状况
        1.2.1 混合重芳烃的利用
        1.2.2 分离组分的利用
        1.2.3 重芳烃轻质化技术
    1.3 重芳烃轻质化技术研究
        1.3.1 重芳烃轻质化技术路线
        1.3.2 重芳烃轻质化反应工艺
    1.4 重芳烃催化加氢脱烷基轻质化技术研究
        1.4.1 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体系
        1.4.2 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机理
        1.4.3 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特征
        1.4.4 重芳烃加氢脱烷基轻质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1.5 前人研究不足与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 实验装置与仪器
    2.3 实验步骤
        2.3.1 催化剂制备
        2.3.2 催化剂装载
        2.3.3 实验操作步骤
    2.4 原料和产物分析方法
    2.5 催化剂表征
        2.5.1 X射线衍射(XRD)
        2.5.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5.3 程序升温还原(TPR)
        2.5.4 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
        2.5.5 氨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2.5.6 N_2吸附
    2.6 活性评价指标与计算方法
第3章 C_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体系热力学
    3.1 反应体系
        3.1.1 加氢脱烷基反应
        3.1.2 异构化反应
        3.1.3 烷基转移反应
        3.1.4 歧化反应
    3.2 反应体系涉及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3.3 反应体系的焓变
    3.4 反应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
    3.5 反应体系的平衡常数
    3.6 小结
第4章 γ-Al_2O_3与HZSM-5载体的比较以及MoO_3/HZSM-5上C_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
    4.1 γ-Al_2O_3与HZSM-5载体的比较
    4.2 不同MoO_3负载量的MoO_3/HZSM-5催化剂上C_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
        4.2.1 MoO_3负载量对催化剂物性结构的影响
        4.2.2 MoO_3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4.3 工艺条件对MoO_3/HZSM-5催化剂上C_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性能的影响
        4.3.1 反应温度
        4.3.2 重芳烃重量空速
        4.3.3 氢烃体积比
        4.3.4 反应压力
    4.4 小结
第5章 不同分子筛负载的NiO和MoO_3催化剂上C_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
    5.1 不同分子筛负载的NiO和MoO_3催化剂的物性结构
        5.1.1 晶相分析
        5.1.2 还原性能
        5.1.3 比表面积与孔结构
        5.1.4 酸性
    5.2 不同分子筛负载的NiO和MoO_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5.2.1 NiO催化剂
        5.2.2 MoO_3催化剂
    5.3 分子筛载体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5.3.1 比表面积与孔结构
        5.3.2 酸性
        5.3.3 金属氧化物与分子筛间的相互作用
    5.4 小结
第6章 负载不同金属氧化物及NiO负载量对HMCM-56催化剂上C_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的影响
    6.1 负载不同金属氧化物的HMCM-56催化剂上C_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
    6.2 不同NiO负载量的NiO/HMCM-56上C_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
        6.2.1 NiO负载量对催化剂物性结构的影响
        6.2.2 NiO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6.3 小结
第7章 负载贵金属及Re-NiO二元复合组分的HMCM-56催化剂上C_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
    7.1 Pt(Re、Pd)/HMCM-56上C_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
    7.2 Re-NiO/HMCM-56上C_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
        7.2.1 活性组分复合及其浸渍顺序对催化剂物性结构的影响
        7.2.2 活性组分复合及其浸渍顺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7.3 小结
第8章 NiO/HMCM-56催化剂上以偏三甲苯为模型反应物的加氢脱烷基反应机理
    8.1 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8.2 反应网络的建立—产物收率随偏三甲苯重量空速的变化关系
    8.3 NiO/HMCM-56催化剂上偏三甲苯转化过程反应机理推测
        8.3.1 催化剂酸性测定结果
        8.3.2 加氢脱烷基反应机理
        8.3.3 歧化反应机理
        8.3.4 异构化反应机理
        8.3.5 加氢裂解反应机理
    8.4 反应机理的初步验证—产物收率随NiO负载量的变化关系
    8.5 小结
第9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国内外C9综合利用技术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C9的来源、组成及性质
    1.1 来源
    1.2 组成
    1.3 性质
    1.4 产业链
    1.5 资源量及现状
2 综合利用技术
    2.1 裂解C9综合利用技术
        2.1.1 芳烃溶剂油及其他衍生品生产技术[4~5]
        (1) 精馏直接制芳烃溶剂油。
        (2) 裂解C9加氢生产芳烃溶剂油。
        (3) 裂解C9加氢轻质化增产BTX。
        (4) 裂解C9闪蒸油加氢生产芳烃溶剂油。
        (5) 裂解C9加氢生产汽油调和组分。
        (6) 裂解C9催化加氢制二甲苯。
        2.1.2 C9石油树脂合成技术
    2.2 重整C9综合利用技术
        2.2.1 精馏分离
        2.2.2 重芳烃轻质化 (HAL) [8]
        (1) HAD工艺。
        (2) Detol工艺。
        (3) ATA-Ⅱ催化工艺。
        2.2.3 重整C9+转化制备BTX/三甲苯
        (1) 北京石科院研发技术。
        (2) 中石化研发技术。
        2.2.4 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技术
        (1) TAC9工艺。
        (2) Trans-Plus工艺。
        (3) GT-Trans Alk技术。
3 C9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1 产业现状
    3.2 发展趋势

四、甲苯热脱甲基制苯工业试验装置投产一次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甲苯热脱甲基制苯[J].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 石油化工, 1977(05)
  • [2]热法甲苯脱甲基制苯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及反应器放大[J]. 张燕姝.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78(02)
  • [3]甲苯热脱甲基制苯[J].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 化学通报, 1978(02)
  • [4]芳烃生产技术展望[J]. 戴厚良.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3(01)
  • [5]甲苯热脱甲基制苯工业试验装置运转总结[J].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 石油炼制与化工, 1977(01)
  • [6]热脱甲基制苯装置的设计[J]. 张方伟. 炼油设计, 1979(05)
  • [7]木质素催化转化制芳香化合物的研究[D]. 范明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10)
  • [8]甲苯的利用[J]. 郝国璋. 石油化工, 1982(11)
  • [9]负载金属氧化物和贵金属的分子筛催化剂上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制备BTX研究[D]. 申群兵. 华东理工大学, 2010(09)
  • [10]国内外C9综合利用技术及发展趋势[J]. 关颖. 化学工业, 2017(06)

标签:;  ;  ;  ;  ;  

甲苯热脱甲基制苯工业中试装置成功投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