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8基因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IL-8基因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一、乳腺癌中白细胞介素-8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刘琼艳[1](2021)在《基于CXCL8信号通路研究化合物GA13316抑制结肠癌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CXCL8信号通路研究化合物GA13316抑制结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裸小鼠异种移植瘤模型,验证化合物GA13316的体内抑瘤作用;2、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检测GA13316作用HCT-116细胞后,细胞基因在转录组水平的变化;3、采用qRT-PCR检测GA13316对HCT-116细胞白细胞介素-8(CXCL8)、白细胞介素-8受体CXCR2基因转录的影响。4、采用ELISA检测GA13316与SB225002单独或联合应用对HCT-116细胞CXCL8、CXCR2蛋白表达的影响;5、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GA13316与CXCR2相互作用的亲和力及动力学过程;6、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化合物GA13316对HCT-116细胞CXCL8-CXCR2下游信号通路MAPK中JNK1、ERK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GA13316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裸小鼠异种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且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2、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GA13316明显上调HCT-116细胞CXCL8的转录;3、qRT-PCR结果显示,GA13316上调结肠癌HCT-116细胞CXCL8、CXCR2基因的转录:4、化合物GA13316单用促进HCT-11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XCL8蛋白分泌,增加CXCR2蛋白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与SB225002联合应用时HCT11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XCL8蛋白分泌增加明显,且近乎两者作用之和;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合物GA13316与CXCR-2的分子对接及结合过程具有自发性和稳定性;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化合物GA13316明显下调HCT-116细胞内JNK1、ERK2蛋白的表达。[结论]化合物GA13316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具有显着的体内外抑制作用,此作用与GA13316与白细胞介素-8(CXCL8)膜受体CXCR2结合,导致CXCL8不能与之结合,进而抑制CXCL8-CXCR2下游信号通路MAPK的活性有关。

李文英[2](2020)在《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大分割放疗急性毒副反应及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同步大分割放疗、序贯大分割放疗及常规分割放疗方案之间急性毒副反应的差异及不同放疗方案对患者心理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需要全乳放疗的患者156例,采用SPSS17.0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随机分为三组,为获取最大检验效能,等比例设置:同步大分割放疗组52例,全乳腺照射剂量为43.5Gy/2.9Gy/15F,瘤床同步加量剂量为49.5Gy/3.3Gy/15F;序贯大分割放疗组52例,全乳腺照射剂量为43.5Gy/2.9Gy/15F,瘤床序贯加量8.7Gy/2.9Gy/3F;常规分割放疗组52例,全乳腺照射剂量50Gy/2Gy/25F,瘤床序贯加量10Gy/2Gy/5F。1按照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标准比较三组患者皮肤、肺部和血液的急性毒副反应;ELISA法检测三组患者放疗前(T0)、放疗结束时(T1)、放疗结束后1个月(T2)及放疗后3个月(T3)时外周血细胞因子浓度,比较不同放疗方案对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及其与放疗损伤之间的关系。2按照放射治疗联合中心(Joint Center for Radiation Therapy,JCRT)标准评价三组患者放疗前(T0)、放疗结束时(T1)、放疗结束后1个月(T2)及放疗后3个月(T3)时乳腺局部的美容效果,放疗前(T0)及放疗结束时(T1)填写焦虑评估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了解不同放疗方案对患者美容效果的影响及患者心理状况的变化。结果由于在放疗过程中,4例患者感染流感,2例退出研究,1例未按规定进行复查,最终共纳入患者149例:同步大分割组50例,序贯大分割组51例,常规分割组48例。随访至2020年2月,随访率100%:1三组患者急性皮肤反应、放射性肺炎及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9,P=0.938;χ2=0.496,P=0.780;χ2=0.132,P=0.717)。2 IL-6、IL-10和IL-12P70浓度在不同放疗方案和检测时间无交互作用(F=0.233,P=0.797;F=0.792,P=0.461;F=0.232,P=0.842),不同放疗方案之间IL-6、IL-10和IL-12P7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00,P=0.819;F=0.411,P=0.792;F=0.334,P=0.716),时间因素对IL-6、IL-10及IL-12P70的浓度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81,P<0.001;F=5.443,P=0.019;F=18.541,P<0.001)。IL-6浓度在放疗结束时较放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2),并于放疗结束后1个月和放疗结束后3个月较放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01,0.031;P<0.001,<0.001,<0.001);IL-10浓度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后1个月较放疗前均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8,0.214,0.112;P=0.073,0.415,0.061),放疗结束后3个月较放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6);IL-12P70浓度放疗结束时较放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1),放疗结束后1个月较放疗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3,0.195,0.132),放疗结束后3个月较放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1)。3三组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1个月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美容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68,P=0.919;χ2=0.340,P=0.844;χ2=0.340,P=0.844;χ2=0.340,P=0.844)。4放疗前及放疗结束时三组患者SAS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全国协作组根据1158例正常人测评的平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2,P<0.001;t=7.493,P<0.001;t=7.815,P<0.001;t=5.623,P<0.001;t=5.898,P<0.001;t=8.442,P<0.001);三组患者放疗前后SAS评分差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8,P=0.029);放疗后三组患者SAS评分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94,P=0.324;t=1.915,P=0.371;t=0.652,P=0.183)。结论1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大分割放疗、序贯大分割放疗及常规分割放疗方案引起患者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同步大分割放疗并未显着增加患者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2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同步大分割放疗减少了治疗次数,缩短了治疗时间。3与常规分割放疗组和序贯大分割放疗组相比,同步大分割放疗组减轻了患者心理负担。图7幅;表12个;参133篇。

徐涵潇[3](2019)在《RDGN成员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DACH1抑制乳腺癌生长,且DACH1与CD44的表达呈负相关目的:作为视网膜决定基因网络(RDGN)的重要成员,DACH1是一个关键的细胞命运决定因子。据报道,DACH1失调可导致乳腺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然而,对于DACH1在乳腺癌中抗肿瘤作用的确切的分子机制目前仍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CD44是一种跨膜糖蛋白,为细胞外基质成分透明质酸的受体。据报道,CD44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是对于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仍有争议。在本项研究中,我们主要综合评价DACH1和CD44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之间的关系,并探索DACH1和CD44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物、肿瘤干细胞(CSCs)标志物和增殖相关基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此外,我们还验证DACH1是否抑制乳腺肿瘤的生长,并且进一步探索DACH1是否影响乳腺癌中CD44的表达。方法:我们利用乳腺癌GEO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利用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分析以及乳腺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IHC)分析,以综合评价DACH1和CD44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利用乳腺癌GEO数据(GSE20685)和乳腺癌细胞系数据评价DACH1和CD44与EMT标志物、CSCs标志物和增殖相关基因之间的相关性。此外,我们构建DACH1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和相应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验证DACH1对乳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索DACH1对乳腺癌中CD44表达的影响。结果:人乳腺癌组织中和分化程度较低的乳腺癌组织中的DACH1的表达分别低于正常乳腺组织和分化程度较高的肿瘤组织。Luminal型乳腺癌组织中的DACH1的表达高于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而Luminal型肿瘤组织中的CD44的表达低于TNBC。相关性分析显示,DACH1的m RNA表达与EMT标志物、CSCs标志物和增殖相关基因呈负相关,而CD44的m RNA水平与这些基因呈正相关。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DACH1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中CD44、Fibronectin和Vimentin的表达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乳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IHC分析显示,DACH1过表达的移植瘤组织中的CD44、Myc、Sox2、Fibronectin、Vimenti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Ki-67的表达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此外,DACH1过表达显着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乳腺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DACH1 m RNA高表达与较好的总生存期(OS)、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无转移生存期(MFS)有关,而CD44高表达与较差的OS和MFS有关。结论:我们的结果提示,DACH1和CD44均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密切相关。DACH1与CD44的表达呈负相关,且DACH1抑制乳腺癌生长。此外,DACH1低表达和CD44高表达均与乳腺癌病人的不良预后有关。第二部分SIX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分子分型和预后相关目的:SIX是RDGN网络的另一个关键成员。SIX家族成员包括SIX1、SIX2、SIX3、SIX4、SIX5和SIX6。据报道,SIX1可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增加CSCs,且SIX1高表达与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SIX2可通过调节Sox2和E-cadherin的表达促进肿瘤转移。SIX3则在多种肿瘤中表现为一个抗肿瘤因子。目前,SIX4、SIX5和SIX6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甚少被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SIX家族成员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并评价SIX家族成员在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我们利用乳腺癌TCGA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SIX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分期、激素受体状态和分子分型之间关系。另外,我们还利用公共数据平台进行SIX家族成员在乳腺癌中的生存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SIX1-4的m 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癌旁组织。III-IV期的乳腺肿瘤中SIX1和SIX4的m RNA水平略高于I-II期的肿瘤组织,而III-IV期的肿瘤组织中的SIX3 m RNA水平低于I-II期的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阳性的乳腺肿瘤组织中SIX1和SIX4的m RNA表达高于ER阴性的肿瘤组织,而ER阳性的肿瘤中SIX2、SIX3和SIX6的m RNA水平显着低于ER阴性的肿瘤。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肿瘤组织中的SIX2、SIX3和SIX6的m RNA表达低于PR阴性的肿瘤组织。此外,SIX家族成员的m RNA水平还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和预后相关。结论:我们的分析提示,SIX家族成员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分期、激素受体状态、分子亚型和预后密切相关。第三部分EYA2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相关并预示预后不良,且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目的:EYA2是一个转录激活因子,其对于器官发育至关重要,但EYA2的异常调节已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被报道。然而,对于EYA2在乳腺癌中的作用仍然缺乏充分的认识。在本项研究中,我们综合评价EYA2是否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并探索EYA2是否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方法:我们进行乳腺癌GEO数据的荟萃分析、TCGA数据的表达分析和乳腺癌组织芯片的IHC分析,以综合评价EYA2的表达是否与乳腺癌的分化程度、激素受体状态和分子分型相关。我们还利用GSE25066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索EYA2的m RNA水平与间质性标志物、CSCs标志物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此外,我们还构建乳腺癌EYA2过表达细胞系,并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和Ed U实验探索EYA2过表达是否影响乳腺癌细胞增殖以及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EYA2过表达是否影响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最后,我们还利用公共数据平台进行EYA2的生存分析。结果:乳腺肿瘤中的EYA2的m RNA表达低于正常乳腺。分化差的乳腺肿瘤组织中的EYA2的m RNA表达高于分化较好的癌组织。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ER阳性和PR阳性的癌组织中的EYA2的表达分别低于ER阴性和PR阴性的肿瘤组织。TNBC中的EYA2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Luminal型乳腺癌。相关性分析显示,EYA2的m RNA水平与TNBC标志物、间质标志物、CSCs标志物和增殖相关基因之间均呈正相关。EYA2过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且上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周期蛋白E和Y-框结合蛋白1的表达。此外,EYA2高表达是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我们的研究提示,TNBC高表达EYA2,且EYA2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此外,EYA2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并且上调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吴刚[4](2019)在《TLR4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在高原肺水肿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是一种在高原特殊环境下发生的急性重症高原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发病率高的特征,对初期进入高原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国内外对于HAPE发病率的报道有很大差异,主要是因为引起HAPE的发病因素和发病诱因有很多种,比如海拔高度、种族差异、初入高原或重返高原、进入高原的方式、职业类别和劳动强度、季节和气候变化、个体和家族易感性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目前,HAPE的发病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者认为肺动脉压升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是HAPE发病的主要机制,也有研究者认为HAPE的发病与体内液体潴留和体液转运失调有关。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炎性反应在HAPE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1)上呼吸道感染是HAPE发生的重要诱因;2)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抗炎治疗对HAPE有明显的效果;3)HAPE患者血液样本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显着升高和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显着增加;4)HAPE患者尸检结果发现肺泡腔内具有很多的炎性渗出成分、纤维素沉积和透明膜形成等;5)HAPE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是一种蛋白含量很高的炎性渗出液,其中包括大量的蛋白质、炎性细胞和红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分等。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对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数据的综合分析,提供了对单个疾病复杂分子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可能,并已在肿瘤、糖尿病等疾病分子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HAPE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基因转录、蛋白翻译过程及其与低氧环境的相互作用,其分子基础错综复杂。从系统的角度对HAPE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找到在其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基因、蛋白及其参与的关键信号通路,为HAPE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健康对照组(Control组)和HAPE组的临床数据和血液炎症因子检测结果;使用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对HAPE患者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筛选HAPE发生时的差异基因和蛋白质,并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c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对HAPE发生中的差异基因和蛋白质参与的重要生物学过程和关键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揭示HAPE发生中的关键机制。第二部分,根据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联合分析结果: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在HAPE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使用急性低氧复合低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复制出稳定的大鼠HAPE动物模型和炎症反应增强的肺泡巨噬细胞模型。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大鼠HAPE模型的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细胞筛选出急性低氧复合低剂量LPS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发现其主要参与到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调控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并且TLR4信号通路是其中的关键信号通路。然后在肺泡巨噬细胞模型上对TLR4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进行了验证。第三部分,有文献报道外周血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蛋白水平与HAPE发生的易感性相关,并且我们实验发现Control组TLR4的表达与血清中的LPS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但在HAPE组两者却无显着相关性,提示在HAPE发生中可能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了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在HAPE组的差异表达基因TLR4(表达上调)与HIF-1α(表达下调)呈显着负相关,提示在HAPE发生中HIF-1α与TLR4信号通路之间可能具有某些联系。因此,我们使用HIF-1α的抑制剂、激动剂、siRNA干扰序列以及过表达质粒调控肺泡巨噬细胞内的HIF-1α表达水平,从而研究HIF-1α与急性低氧复合低剂量LPS诱导的炎症反应以及TLR4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预处理增强大鼠体内的HIF-1α表达水平,并检测预先增加体内HIF-1α表达水平后对大鼠HAPE模型肺损伤的作用。通过以上研究,揭示了HAPE发生中的关键机制,为今后预防和治疗HAPE提供有效的靶点和新的思路。研究对象和实验方法一、H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血液样本采集和组学数据检测(1)研究对象是急进高原的健康成年男性(Control组)和根据HAPE诊断标准和临床检查结果诊断出的成年男性HAPE患者(HAPE组)。(2)收集研究对象的医院病例资料、临床检查结果和血液样本。(3)进行转录组学(RNA-seq)、蛋白质组学(iTRAQ)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症因子、LPS含量和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5)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验证转录组学筛选出的重要差异基因。二、大鼠HAPE动物模型的实验条件和检测指标(1)研究对象为体重200±20g的8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将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I)常氧对照组(CTL组),(II)单纯LPS刺激组(LPS组),(III)暴露于急性低压低氧组(HPO组),(IV)急性低压低氧暴露复合LPS处理组(COMB组)。(3)在模拟5000m海拔高度中进行HPO组和COMB组大鼠样本的取材。(4)检测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采集腹主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分离血浆。收集BALF,取肺,部分用于病理形态学观察,部分用于测定肺含水量。以ELISA法检测BALF和血浆中的IL-1β、IL-6以及TNF-α的变化。三、肺泡巨噬细胞模型的实验条件和检测指标(1)研究对象为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系(NR8383,中国科学院细胞库,中国上海)。(2)将NR8383细胞分成4组:(I)CTL组,作为正常对照;(II)LPS组,在常氧条件下用含10 ng/ml LPS的培养基培养6小时,(III)HPO组,将细胞放置于含有5%O 2的培养箱中培养6小时,(IV)COMB组,在含有5%O 2的培养箱中使用含10 ng/ml LPS的培养基培养6小时。(3)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TLR4启动子的转录活性。(4)使用TLR4抑制剂(TAK242)作用于NR8383,检测细胞内TLR4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内和培养基中IL-1β、IL-6以及TNF-α的表达变化。四、干预HIF-1α表达水平和使用HIF-1α激动剂预处理大鼠的条件和检测指标(1)使用HIF-1α的抑制剂(PX478)、HIF-1α的激动剂(DMOG)、HIF-1α的siRNA干扰序列以及HIF-1α的过表达质粒对NR8383细胞进行处理,从而干预NR8383细胞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将每种处理条件相应的实验分为两个大组:空白对照组和干预HIF-1α组,而每个大组里面包含4个小组(与前面4个组的处理条件一致)。(2)检测干预HIF-1α表达后TLR4启动子、TLR4、IL-1β、IL-6以及TNF-α的表达变化。(3)使用HIF-1α激动剂(DMOG)预处理大鼠,上调HIF-1α蛋白表达后再复制HAPE模型。检测平均肺动脉压,采集腹主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分离血浆。收集BALF,取肺,部分用于病理形态学观察,部分用于测定肺含水量。以ELISA法检测BALF和血浆中的IL-1β、IL-6以及TNF-α的含量主要结果一、TLR4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高原肺水肿的发生1.HAPE患者炎症反应较对照组显着增强HAPE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咳白色或者粉红色泡沫痰,主要体征为体温升高、呼吸频率加快,肺部听诊可闻及湿罗音;X线胸片可见肺部点片状或者云絮状浸润阴影。与对照组相比,HAP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中IL-1β、TNF-α、IL-6、IL-8的含量显着升高。2.HAPE患者的差异基因和蛋白质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调控等生物学过程转录组学的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HAPE患者共有3352个基因表达出显着性差异,其中包括2112个上调基因和1240个下调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到免疫反应相关生物学过程;炎症反应相关生物学过程;细菌感染相关的分子调控过程;自噬相关生物学过程;氧化磷酸化相关生物学过程;以及能量代谢相关生物学过程。其中,p值最小的生物学过程是激活免疫反应,富集因子最大的生物学过程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正调节,包含差异基因最多的生物学过程是免疫反应的正向调节。蛋白质组学的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HAPE患者共有95个蛋白表达出显着性差异,其中包括58个上调蛋白质和37个下调蛋白质。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参与到免疫系统过程、对细菌的防御反应、细胞激活、应激反应、中性粒细胞激活、IL-8(Interleukin-8,IL-8)的产生、白细胞脱颗粒、细胞因子的产生等生物学过程。此外,反应机体的炎症活动和急性状态的重要敏感指标,如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glycoprotein,α1AG)在HAPE患者血清中显着升高,提示急性炎症反应参与HAPE发生。3.TLR4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在HAPE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HAPE患者的差异基因主要参与到抗原识别相关的炎症信号通路,如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或者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如TNF信号通路和抗原处理和呈递等;也有免疫反应激活相关的信号通路,如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细胞粘附分子(CAMs)等;还有机体抵御革兰氏阴性细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军团杆菌信号调节通路;以及抵御革兰氏阳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这些差异改变的信号通路中,差异改变最明显的通路是免疫反应或者炎症反应相关的通路,很多其他差异改变的通路也是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激活后的下游信号通路,并且改变较为显着的通路也包括机体对于细菌等异物的防御反应信号通路。根据每条通路的差异改变程度、富集因子和包含差异基因数量综合分析,发现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可能在HAPE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HAPE患者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系统性红斑狼疮、IL-17信号通路、血管加压素调节的水重吸收、哮喘、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生物合成、急性髓性白血病、病毒致癌作用、心肌细胞中的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程序性坏死、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此外,在HAPE患者血清中的LPS含量、LBP、Pentraxin相关蛋白PTX3和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8)明显增加;转录组学筛选出TLR4信号通路的重要差异基因,比如CD14、TLR4、MD2、MYD88和IRAK4的表达均显着升高,提示TLR4信号通路可能是HAPE发生中的重要信号通路。二、低氧增强TLR4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是高原肺水肿发生的关键环节1.急性低氧复合低剂量LPS能够复制出稳定的大鼠HAPE模型与CTL组、LPS组和HPO组相比,H.E染色提示COMB组大鼠肺组织中的炎症细胞数量显着增加,肺泡间隔充盈更加明显和肺泡结构的严重破坏更加严重,肺组织湿干重比值明显增加,肺泡灌洗液的蛋白浓度也显着升高。此外,RT-PCR和基因芯片检测到COMB组炎症相关的基因,比如LBP,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CD14),Chemokine(C-C motif)ligand 3(CCL3),NF-kappa-B inhibitor alpha(NF-κBia),TNF-α和IL-1β等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ELISA检测到COMB组BALF和血浆中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也显着高于其他三组。此外,基因芯片检测筛选出1595个表达上调的差异基因,其中COMB组含有1489个,LPS组含有293个,HPO组含有221个;有1213个表达下调的差异基因,其中COMB组含有1171个,LPS组含有158个,提示COMB组的差异基因表达显着增多。综上所述,COMB组的大鼠出现明显的肺水肿,提示急性低氧复合低剂量LPS能够诱导出大鼠HAPE模型。2.大鼠HAPE模型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到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相关生物学过程,TLR4信号通路是关键信号通路通过GO富集分析发现大鼠HAPE模型BALF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最主要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相关的生物学过程,比如对IL-1的反应、IL-8的正向调节、IL-6的产生、NF-κB信号传导的正调节、中性粒细胞趋化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产生、细胞粘附等。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大鼠HAPE模型BALF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B细胞信号通路、T细胞信号通路以及抗原处理和呈递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在COMB组的TLR4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比如LBP、CD14、CCL3、CCL5以及CXCL10等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LPS引起的炎症反应相关基因,比如TNF-α,IL-1β和IL-6等的表达也显着高于其他三组,提示TLR4信号通路可能是急性低氧增强LPS介导的炎症反应中的关键信号通路。3.低氧通过激活TLR4信号通路来增加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与CTL组、LPS组和HPO组相比,COMB组的NR8383细胞和培养基中的炎症因子,比如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此外,COMB组TLR4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增加更明显,转染到COMB组的TLR4启动子活性也显着高于其他三组,提示急性低氧复合低剂量LPS能够显着增加肺泡巨噬细胞的TLR4基因以及其下游的炎症因子表达。使用TLR4的抑制剂(TAK-242)抑制NR8383的TLR4后,LPS组和COMB组TLR4的mRNA和蛋白表达被明显抑制,并且TAK-242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了LPS组和COMB组的炎性因子表达。综上所述,TLR4信号通路可能是低氧使低剂量LPS诱导肺泡肺巨噬细胞中的炎症反应增强的重要枢纽。三、HIF-1α通过抑制TLR4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对HAPE发生具有保护作用1.HIF-1α与TLR4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HAPE发生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在Control组的差异基因TLR4的表达值与血清中的LPS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但在HAPE组两者却无显着相关性,提示在HAPE发生中可能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了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此外,对HAPE患者的上调基因TLR4和下调基因HIF-1α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TLR4与HIF-1α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提示在HAPE发生中表达下调的HIF-1α与表达上调的TLR4之间可能具有某些联系。2.HIF-1α通过调节TLR4的表达来调节肺泡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首先,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使用PX478和siRNA干扰序列降低NR8383的HIF-1α水平能够增强TLR4启动子活性;反之,使用DMOG和HIF-1α过表达质粒增加NR8383的HIF-1α水平能够抑制TLR4启动子活性。其次,使用PX478和siRNA干扰序列降低NR8383的HIF-1α水平能够增强TLR4转录和翻译水平,并且使细胞的TNF-α表达增强;反之,使用DMOG和HIF-1α过表达质粒增加NR8383的HIF-1α水平能够抑制TLR4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并且细胞的TNF-α表达减弱。综上所述,HIF-1α通过调节TLR4的表达来调节肺泡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3.预先增加大鼠的HIF-1α能够缓解急性低氧复合低剂量LPS介导的炎症反应对肺组织的损伤与未处理的COMB组相比,H.E染色结果显示使用DMOG预处理后的COMB组的大鼠肺泡腔中炎性细胞的数量和隔膜充血水平显着降低,肺组织湿干重比也显着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显着升高。此外,DMOG预处理后的COMB组的大鼠血浆中的炎症因子,比如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总之,预先增加大鼠体内的HIF-1α后能够缓解急性低氧复合低剂量LPS介导的炎症反应对肺组织的损伤。结论(1)HAPE患者炎症反应较对照组显着增强。(2)HAPE患者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质的功能主要富集于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其中以TLR4信号通路的差异表达尤为显着。(3)急性低氧复合低剂量LPS能够复制出稳定的大鼠HAPE模型,大鼠肺泡灌洗液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到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相关功能,并且TLR4信号通路是关键信号通路。(4)低氧可通过TLR4信号通路显着增强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5)HIF-1α通过调节TLR4的表达来调节肺泡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上调HIF-1α可显着抑制急性低氧复合低剂量LPS介导的炎症反应和肺组织损伤。(6)TLR4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增强是HAPE发生的重要机制,HIF-1α可调控TLR4信号通路,调控HIF-1α/TLR4信号通路可能是防治HAPE的一种全新策略。

赫银再[5](2018)在《汉族白细胞介素-8,10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性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汉族白细胞介素-8-251A/T,-353A/T和+396T/G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研究背景:1 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乳腺癌发病率日趋增加,现阶段乳腺癌发病机制不明了,主要病因为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在乳腺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机体免疫系统表现出一定的作用。IL-8作为调节因子存在于免疫系统中,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基因转录以及蛋白质表达有着一定的影响,其作用于免疫系统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2 随着生物工程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对乳腺癌生物特性的研究,使乳腺癌的治疗进入了基因治疗时代,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乳腺癌有特有的基因位点。通过相应基因位点与乳腺癌易患因素等相关的分析,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3 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是一种在人体生理代谢、病理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研究表明该因子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等诸多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并参与了恶性肿瘤供血血管的生成。目的:1 通过对乳腺癌和同期相同数量正常人群IL-8-251位点、-353位点、+396位点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分析各个位点与乳腺癌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新的基因型。2 通过对乳腺癌和同期相同数量正常人群IL-8与年龄、体重指数、月经初潮时间、体育锻炼和生育哺乳时间等与乳腺癌的发生进行研究分析,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实验主要使用了病理-对照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方面主要选择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411例中国汉族乳腺癌患者和411例健康对照组,基于此展开流行病学调查。获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患者基因组DNA,病例组和对照组使用PCR技术对IL-8基因-251位点、-353位点以及+396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情况,本实验主要使用了χ2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多种基因型和乳腺癌发病风险关联性展开研究。乳腺癌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利用EDTA抗凝管采集外周静脉血,从全血中用苯酚氯仿法提取染色体DNA,每个标本分别用NanoDrop和凝胶电泳法定性和定量的检测DNA,检测后放置-80℃C低温储存。IL-8-251,-353和+396基因杂交后被扩增:扩增后用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结果:1 选择411例乳腺癌病例以及411例健康对照组;病例组年龄均值为57.47±9.69岁,对照组年龄均值为58.10±8.55岁;两组的绝经状况、生育史、母乳喂养情况、吸烟、饮酒史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平均体重指数23.42±3.07(kg/m2),对照组为22.10±3.14(kg/m2);病例组初潮平均年龄为12.48±2.24岁,对照组为13.41±2.60岁;病例组有着更低的体育锻炼情况;病例组首次怀孕平均年龄为25.73±3.24岁,对照组为24.77±3.24岁;病例组母乳喂养时间为5.27±2.71月,对照组为6.34±2.87月;病例组激素使用史有91例,对照组有58例;病例组激素使用时间为8.33±3.30月,对照组为4.38±1.63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51A/T位点TT基因型频率在乳腺癌病例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38.69%,TA基因型频率在乳腺癌病例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43.55%,AA基因型频率在乳腺癌病例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17.76%;健康对照组中,TT基因型频率在健康对照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50.36%,TA基因型频率在健康对照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39.42%,AA基因型频率在健康对照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1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353A/T位点TT基因型频率在乳腺癌病例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47.69%,AT基因型频率在乳腺癌病例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40.39%,AA基因型频率在乳腺癌病例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11.92%;健康对照组中,-353A/T位点TT基因型频率在健康对照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48.66%,AT基因型频率在健康对照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43.07%,AA基因型频率在健康对照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8.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396T/G位点TT基因型频率在乳腺癌病例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86.86%,TG基因型频率在乳腺癌病例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12.17%,GG基因型频率在乳腺癌病例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0.97%;健康对照组中,+396T/G位点TT基因型频率在健康对照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89.05%,TG基因型频率在健康对照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10.46%,GG基因型频率在健康对照组中所占的比重具体为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8 251A/T基因位点多态性在很大程度上关联中国汉族女性人群乳腺癌易感性,突变的A等位基因让女性乳腺癌有着更高的患病风险,将其视为分子标志进行筛选。IL-8-353A/T、+396T/G基因位点多态性实验结果显示并不关联中国汉族女性人群乳腺癌发病风险。第二部分白细胞介素-8与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性的Meta分析目的:乳腺癌易感性即在同一生活条件下,只有少数女性被确诊为乳腺癌。SNP即单个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出现大量遗传标记,进而使基因组序列出现多态性。本文主要对白细胞介素IL-8 251A/T和IL-10 819T/C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联进行详细研究,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方法:将查阅文献、数据分析、Q检验和12统计等多种调查和分析方法进行结合。PubMed、中国知网以及EMBASE中存在大量关于IL-8和IL-10多态性以及乳腺癌相关资料,通过文献质量对比筛选,得到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以及数据,文献检索于2018年1月25日截止。将分析得到的数据通过STATA 12.0软件实现统计学分析,主要从两个指标对IL-8 251A/T和IL-10 819T/C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两个指标分别为基因模型比值合并值(Odds,ratio)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并且分别从种族以及对照组两个层次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Q检验和12统计来得到研究的异质性,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敏感性分析,最终采用Begg’s漏斗图以及Egger’s检验来进行偏倚评价。结果:1 对IL-8与乳腺癌二者之间的关联进行Meta分析得到:IL-8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并无明显联系;从种族层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证明携带T等位基因的人群与乳腺癌易感性二者为负相关(T vs.A:OR=0.73,95%CI = 0.62-0.86;TT vs.AA:OR = 0.54,95%CI=0.40-0.74;AT+TT vs.AA:OR = 0.73,95%CI =0.57-0.95;TT vs.AT+AA:OR = 0.60,95%CI = 0.46-0.77);从对照组层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证明携带T等位基因的人群与乳腺癌易感性二者同样为负相关(Tvs.A:OR = 0.03,95%CI = 0.70-0.98;AT+TT vs.AA:OR = 0.78,95%CI = 0.65-0.94)。除此之外,各基因型遗传模型不具有明显的发表偏倚,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上述分析得到的结果较为可靠。2 对IL-10与乳腺癌二者之间的关联进行Meta分析得到:IL-10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并无明显联系;并且不论是种群层次还是对照组层次,分析结果都表明各基因型遗传模型与乳腺癌之间都无显着相关性(C vs.T:OR=1.02,95%CI =0.90-1.16;TC vs.TT:OR = 1.04,95%CI = 0.86-1.26;CC vs.TT:OR = 1.11,95%CI=0.85-1.44;TC+CC vs.TT:OR = 1.04,95%CI = 0.87-1.25;TT vs.TC+TT:OR =1.02,95%CI = 0.82-1.27),此外不具有显着发表偏倚,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上述分析得到的结果较为可靠。结论: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后得到IL-8 251A/T和IL-10 819T/C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易感性并无显着关联;但是从种族以及对照组两个层次都表明IL-8的基因型TT与乳腺癌之间有着直接联系。此次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得到的结论仍然需要进行深入检验。

方琦[6](2018)在《4-羟基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抑制乳腺癌进展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乳腺癌为目前全球女性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以他莫昔芬(Tamoxifen,TAM)等为代表的内分泌治疗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乳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TAM抑制乳腺癌进展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由于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8,CXCL8)在肿瘤的形成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检测了乳腺癌组织CXCL8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病人临床指标及10年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发现ER阴性(ER-)的乳腺癌组织CXCL8表达水平显着升高,高表达CXCL8(≥3.095)且ER-的乳腺癌病人总生存期明显短。为了明确TAM是否影响CXCL8的表达及探索TAM抑制乳腺癌进展的可能机制,本研究分析了4-羟基他莫昔芬(4-hydroxytamoxifen,4-OH-TAM)对乳腺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发现4-OH-TAM对ER阳性(ER+)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ER-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及MDA-MB-231)的CXCL8表达均无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4-OH-TAM显着影响MCF-7细胞的652个基因表达,其中332个基因上调,320个基因下调。经实时PCR复测验证,一些与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雌激素和干扰素信号通路等相关的基因,包括上调基因(STAT1、STAT2、EIF2AK2、TGM2、DDX58、PARP9、SASH1、RBL2和USP18)及下调基因(CCDN1、S100A9、S100A8、ANXA1、PGR、KNL1、SGK494、DBF4B、DSCC1、FAM102B、GINS3、KLHL7、KNSTRN、MRPL1、MRPS28、MRTO4、MTFR2、MYO19、NCAPH、POLA2、PPIH、RPS14、SPDL1、TIFA和TESC)与基因芯片的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选择了20个下调基因,用高内涵筛选的方法,通过比较各基因经sh RNA敲减后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对增殖抑制表型最明显的基因是RPS14。RPS14基因敲减后,MCF-7细胞增殖明显减少、凋亡数明显增多、S期的细胞减少、G1期的细胞增多及G2/M期的细胞增多,提示RPS14基因与MCF-7细胞周期显着相关。以上结果表明乳腺癌组织CXCL8基因表达水平与病人总生存期有关,但CXCL8基因并不是TAM的作用靶点;TAM可显着影响与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雌激素和干扰素信号通路等相关的一些基因;并且可能通过下调RPS14基因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本研究为阐明TAM通过ER依赖和非依赖的途径抗乳腺癌的机制提供了新的靶标和实验依据。

范顺阳[7](2017)在《ASD导管封堵前后细胞因子与NF-kB/JNK信号通路关系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使用导管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前后,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探索引起这种变化的分子机制。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20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病例,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导管封堵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之后和治疗12个月之后对患者进行体检,提取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IL-8,IL-10等细胞因子的含量;另外选取200例正常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各随机选取100例样本,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等实验方法进行检测,探索引起患者体内细胞因子上升的分子机制。采用Hybrid方法建立先天性心脏病的幼猪动物模型,成功构建40个先天性心脏病幼猪模型,将40只构建成功的幼猪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0只幼猪。并保留10只正常幼猪测定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在模型构建手术后采用导管封堵术进行治疗并在6个月内连续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B组在模型构建手术后6个月内连续注射PDTC(NF-kb抑制剂),C组在模型构建手术后6个月内连续注射SP600125(JNK抑制剂),D组在模型构建手术后6个月内连续注射PDTC(NF-kb抑制剂)和SP600125(JNK抑制剂),术前和术后6个月后测定幼猪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探究导管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前后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变化的分子机制。结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研究组200例先心病ASD患者术前较对照组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含量均有显着的上升,而抗炎细胞因子IL-10有显着的降低;采用导管封堵术治疗6个月之后研究组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较术前有显着的降低,而抗炎细胞因子IL-10较术前有一定的上升;治疗12个月之后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恢复到正常水平。研究组患者术前较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中NF-KB信号通路和JNK信号通路有显着的激活,术后研究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样本中NF-KB信号通路和JNK信号通路较对照组没有明显的激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前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mRNA水平有显着的上升,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mRNA水平有显着的降低;术后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的mRNA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前较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样本中NK-kB的细胞核染色阳性率更高,术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研究组患者术前较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中p-c-Jun的染色阳性率更高,术后研究组较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中p-c-Jun的染色阳性率无明显差别。免疫印迹分析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前较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中p-c-Jun、p-IkBa、p-P65的蛋白水平均有显着的上升,而术后研究组较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中p-c-Jun、p-IkBa、p-P65的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别。采用Hybrid方法建立先天性心脏病ASD的幼猪动物模型,成功构建40个先天性心脏病ASD幼猪模型,将40只构建成功的幼猪分为A、B、C、D四组。四组幼猪在先心病模型构建后均有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含量上升,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下降的症状。导管封堵术治疗组在导管封堵术治疗后基本回复至正常水平;PDTC注射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的水平较正常水平有一定的上升;SP600125注射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的水平较正常水平也有一定的上升;PDTC与SP600125联合注射组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的水平与正常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ASD患者体内有一定程度的免疫激活,造成患者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上升,抗炎细胞因子水平下降,产生一定的炎症现象;经过导管封堵术治疗后,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逐渐恢复。引发先天性心脏病ASD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变化的可能是通过NF-kB信号通路和JNK信号通路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的,单独一条信号通路可能无法实现对于先心病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调节。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探究先天性心脏病ASD患者体内免疫失衡的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发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夏武艳[8](2016)在《自噬选择性降解肿瘤细胞内细胞因子诱导的非对称二甲基化精氨酸蛋白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蛋白精氨酸甲基化是广泛存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之一,产物是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蛋白和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sDMA)蛋白。但是,对这种修饰的生物学功能的了解还是很肤浅,特别是有关肿瘤微环境中低氧、营养缺乏或者细胞因子如何调节aDMA或者sDMA所知甚少。本研究发现,aDMA和sDMA蛋白质在肿瘤细胞中主要富集在70kDa和90kDa两条带。其中p90aDMA、p70aDMA和p90sDMA蛋白在乳腺癌细胞系中广泛表达,然而在MDA-MB-231细胞中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在MCF-7细胞中相对较高。肿瘤微环境中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或者白细胞介素-6刺激MDA-MB-231细胞后,p90aDMA蛋白在细胞核中特异性积聚,但白细胞介素-8无此作用。p90aDMA蛋白的积聚过程可以被一种常见的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腺苷二醛(AdOx)抑制。同时,乳腺癌和宫颈癌细胞经过自噬诱导因子如低氧、Hank’s平衡液(HBSS)(饥饿)和雷帕霉素(rapamycin)处理后,内源性的aDMA蛋白发生降解。另外,在MDA-MB-231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或白细胞介素-6仅仅上调基础自噬水平,对于雷帕霉素诱导的自噬没有影响。雷帕霉素可以诱导内源性的p90aDMA和p70aDMA蛋白降解,这一作用可以被3-甲基腺嘌呤(3-MA)和ATG5特异性小干扰RNA逆转。与此相反,雷帕霉素可以诱导MDA-MB-231和MCF-7细胞中p90sDMA蛋白积聚。总之,本研究首次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6可以特异性诱导p90aDMA蛋白的表达,而p90aDMA蛋白可以选择性地被自噬降解。与此相反,自噬可以促进p90sDMA蛋白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自噬对精氨酸甲基化调节的两面性、选择性和复杂性,揭示了自噬新的生物调节功能。

吕鹏龙[9](2014)在《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比较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与单纯全身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行乳腺癌根治术对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麻醉效果、相关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催乳素、白细胞介素-8、生长素、皮质醇、肾上腺素)以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病人80例,ASA I-II级,无硬膜外麻醉穿刺禁忌症。随机分为二组,每组40例。A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B组:单纯全身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各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无显着性差异。所有病人入室前30min分别给予0.5mmg阿托品进行肌肉注射,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NI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面罩吸氧,开放静脉通道按6m1/kg/h的速度输注林格氏液,A组在全麻诱导前经第2-3胸椎或第3-4胸椎椎间隙穿刺,成功后硬膜外腔注入试验量5m1(1%利多卡因),5分钟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5-8m1,使麻醉平面维持在胸2至胸9,维持量每隔1h自硬膜外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5-7m1,或连续硬膜外泵入5-7m11%利多卡因。两组全麻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0.05-0.2m.g/kg,丙泊酚1.5-2.5mg/kg,维库溴铵0.07-0.15mg/kg,芬太尼0.2-0.4mg,3分钟后行气管插管,术中维持用丙泊酚3-9mg/kg.h,瑞芬太尼0.1-0.3μ g/kg.min。术中依据心率血压变化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输注量,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肌肉松驰。镇痛方法:A组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行自控硬膜外镇痛。镇痛液配方:0.77%布比卡因20m1+芬太尼0.4mg+氟哌利多5m1加生理盐水至总量100m1,2ml/h泵入,自控追加剂量0.5m1,锁定时间15minn B组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给予0.05nmg芬太尼,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镇痛药配方:芬太尼0.015-0.020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镇痛泵设定方法,负荷量5m1,2m1/h泵入,自控追加剂量1.6m1,锁定时间16min。记录术后镇痛的效果。同时用流式细胞仪研究了不同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对恶性肿瘤患者围麻醉期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相关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中的血流学动力学变化为,B组的MAP和HR升高事件明显高于A组(P<0.05)。2.在A,B各组中,每组患者的PRL的含量均为TO最低,T1最高。在T1时两组患者中PRL的含量B组显着高于A组(P<0.05)。3.A组患者血清中的GH的含量T1和T2的大于T0,T3和T4的(P<0.05),B组患者血清中的GH的含量T2,T3大于T0,T1和T4,TO大于T1和T4(P<0.05)。A组患者血清中的GH的含量小于B组。4.A组患者血清中的IL-8的含量T0最大(P<0.05);B组没有明显差异。A组小于B组(P<0.05)。5.在A,B两组之间及在A,B各组患者血清中的COR的含量也均无明显差异(P>0.05)。6.A组患者血清中的IFN-γ的含量T3和T4的大于T0(P<0.05);B组患者血清中的IFN-γ的含量同样为T3和T4的大于TO(P<0.05)。在A,B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7.在A组中T1和T2时的CD3+显着低于其它三组(P<0.05)。而在B组中T1时的CD3+显着低于其它四组(P<0.05)。在A组中T各组的CD4+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而在B组中,CD4+逐渐升高(P<0.05)。B组显着低于A组(P<0.05)。通过检测两组患者中CD8+发现在A,B各组中,及在A,B两组之间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通过检测两组患者中CD4+/CD8+发现,其中在A组中各组的CD4+/CD8+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而在B组中,CD4+/CD8+在各个时间点逐渐降低(P<0.05)。在T2,T3,T4时A组显着高于B组(P<0.05)。8.其中在A组患者中NK细胞在各个时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而在B组中,T2,T3,T4时间的NK细胞显着高于T0和T1时间(P<0.05)。而T3和T4时A组显着高于B组(P<0.05)。结论:1.乳腺癌患者在麻醉前已处于应激状态。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更好的抑制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术中的应激反应,同时减少麻醉药的用量。2.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较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好,且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发复,前者镇痛方式并发症少于后者。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可以更好的激发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活性。

巨大维[10](2011)在《白细胞介素8在胃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及消痰散结方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易侵袭转移是胃癌重要的病理学特征,也是其治疗困难,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8(IL-8)在胃癌中呈高表达,表达水平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等密切相关[1-2]。导师魏品康教授以“消痰散结”为法则,创立消痰散结方应用于胃癌的临床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其可较好的减少肿瘤的转移,阻止肿瘤的发展。因此,本实验通过观察IL-8在胃癌细胞黏附力、侵袭力以及胞外基质降解等方面作用,进一步探讨IL-8在促进胃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机制,同时用消痰散结方进行体内、体外实验干预,观察其对IL-8表达水平以及对IL-8在胃癌侵袭过程中作用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抗胃癌侵袭的可能作用机制。目的通过应用重组人IL-8干预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检测胃癌细胞黏附和侵袭力及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胃癌侵袭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消痰散结方中药血清干预IL-8培养的人胃癌细胞以及消痰散结方干预胃癌荷瘤鼠,检测胃癌细胞的黏附和侵袭力等变化以及胃癌组织中IL-8及其受体等表达变化,探讨消痰散结方在抗胃癌侵袭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IL-8对人胃癌细胞侵袭相关生物学因素的影响:(1)ELISA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在24h、48h和72h的IL-8蛋白表达水平。(2)将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rIL-8(0ng/ml、1ng/ml、10ng/ml、50ng/ml、100ng/ml)培养干预,CCK-8方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以及与血管内皮细胞和胞外基质的黏附能力;划痕修复实验检测胃癌细胞迁移力;Transwell方法检测胃癌细胞侵袭力;Westenblot和RT-PCR方法检测MMP-2、MMP-9和E-cad、ICAM-1蛋白和基因表达变化。2、消痰散结方干预IL-8在人胃癌细胞侵袭中作用的研究:(1)制备消痰散结方中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药物血清。CCK-8方法观察消痰散结方中药血清对胃癌细胞增殖和IL-8蛋白表达的影响。(2)将rIL-8(100ng/ml)培养处理的胃癌细胞,给予消痰散结方中药血清干预,CCK-8方法检测消痰散结方中药血清干预IL-8对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和胞外基质的黏附能力的作用;划痕修复实验检测胃癌细胞迁移力的变化;Transwell方法检测胃癌细胞侵袭力的变化;Westenblot和RT-PCR方法检MMP-9和E-cad、ICAM-1蛋白和基因表达变化。3、消痰散结方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中IL-8及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消痰散结方组;术后48h后各荷瘤鼠灌胃给药(0.4ml,1次/日,6次/周,34w);观察实验动物全身情况、体重变化;实验4周后,处死荷瘤鼠,称取瘤重;透射电镜观察胃癌组织的超微结构;运用ELISA法、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中IL-8和受体CXCR1、CXCR2蛋白以及MVD(CD34标记)表达水平。结果1、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有IL-8蛋白的表达,而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IL-8的表达浓度逐渐增加,连续培养72h时,胃癌细胞中IL-8的蛋白浓度达到(277.476±26.650)pg/ml,与24h和48h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CCK-8检测结果提示:rIL-8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未见明显增殖作用(P=0.995);rIl-8可以促进人胃癌细胞SGC7901与内皮细胞的黏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rIL-8可以促进胃癌细胞与胞外基质成份(collagen, laminin和fibronectin)的黏附作用,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1,P <0.01),并且人胃癌细胞与内皮细胞和胞外基质成份的黏附作用随着rIl-8干预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均呈现浓度依赖的递增趋势。3、划痕修复实验结果提示:rIL-8干预的胃癌细胞24h内迁移的速度明显增强。而且迁移能力随rIL-8浓度的递增而明显增强;Transwell实验结果提示:rIL-8可提高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移动,随着rIL-8干预浓度的增加,穿过Matrigel基质膜的胃癌细胞数明显增多,组间两两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4、Westenblot和RT-PCR结果提示:在不同浓度的rIL-8干预下MMP-2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未见明显改变;而MMP-9和ICAM-1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随rIL-8干预浓度增加而表达明显增高,E-cad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随着rIL-8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表达改变与rIL-8具有浓度依赖关系。5、消痰散结方中药血清干预实验结果提示:消痰散结方中药血清可以明显降低IL-8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和空白药物血清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1),而空白药物血清与对照组相比可促进IL-8蛋白的表达水平(P <0.05);消痰散结方中药血清与对照组和空白药物血清组相比,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1),空白药物血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以rIL-8(100 ng/ml)干预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给予消痰散结方中药血清干预:(1)消痰散结方中药血清可明显抑制rIL-8对胃癌细胞与内皮细胞和胞外基质成份(collagen,laminin和fibronectin)的促黏附作用,与对照组和空白药物血清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中药血清可明显抑制rIL-8对胃癌细胞24h内迁移力的促进作用;Transwell实验结果提示:中药血清可抑制rIL-8对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的促进作用,穿过Matrigel基质膜的胃癌细胞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和空白药物血清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1)。(3)中药血清可较好抑制rIL-8对胃癌细胞中MMP-9、ICAM-1和E-cad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7、消痰散结方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20只造模裸鼠,右侧腋下均有移植瘤生长。实验结束时,计算荷瘤鼠去瘤体重变化△W,对照组和消痰散结方组比较,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痰散结方组瘤重明显小于对照组,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8、消痰散结方对胃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对照组染色质浓缩呈环形状,胞质中含有少量空泡,细胞膜完整,肿瘤细胞有少量伪足,胞外基质结构损伤严重,细胞骨架松散,基底膜溶解破坏;消痰散结方组可见细胞核固缩,呈团块状分布,呈凋亡状态,肿瘤细胞未见明显伪足,肿瘤细胞胞外基质结构有中等程度的损伤。9、消痰散结方对胃癌组织中IL-8及其受体以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消痰散结方可较好下调肿瘤组织中IL-8和受体CXCR1和CXCR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1);消痰散结方组可显着降低肿瘤组织中MVD计数,二者差别有统计意义(P <0.01);对照组荷瘤鼠移植瘤中IL-8蛋白表达水平与MVD计数存在高度相关性(r=0.788,P=0.007)。结论1、IL-8可以促进人胃癌细胞SGC7901黏附和迁移侵袭力,调节MMP-9、E-cad和ICAM-1的表达水平,是其促进胃癌细胞侵袭的可能分子机制;2、消痰散结方中药血清可以抑制胃癌细胞中IL-8蛋白的表达水平,可明显抑制IL-8对胃癌细胞黏附和和迁移侵袭力的促进作用以及胃癌细胞中MMP-9、E-cad和ICAM-1表达的调控作用;消痰散结方可抑制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下调胃癌组织中IL-8及其受体CXCR1和CXCR2的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计数水平;3、消痰散结方可调节胃癌中IL-8和其受体的表达水平及抑制IL-8促侵袭的生物学作用,是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侵袭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二、乳腺癌中白细胞介素-8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腺癌中白细胞介素-8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XCL8信号通路研究化合物GA13316抑制结肠癌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XCL8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大分割放疗急性毒副反应及对患者心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随机分组
        1.1.3 放疗设备及放疗过程
        1.1.4 血液标本采集及处理
        1.1.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1.6 随访
        1.1.7 伦理问题
        1.1.8 样本量确定方法
        1.1.9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临床基本资料
        1.2.2 三组患者急性毒副反应对比结果
        1.2.3 三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结果
    1.3 讨论
        1.3.1 急性毒副反应
        1.3.2 放疗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乳腺癌放疗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2.1 乳腺癌的治疗现状
        2.1.1 外科治疗
        2.1.2 药物治疗
        2.1.3 放射治疗
    2.2 乳腺癌放疗的重要性
    2.3 放疗后细胞因子浓度变化的意义
        2.3.1白细胞介素-2
        2.3.2白细胞介素-6
        2.3.3白细胞介素-8
        2.3.4白细胞介素-10
        2.3.5 其他细胞因子
    2.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焦虑评估量表(SAS)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3)RDGN成员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DACH1抑制乳腺癌生长,且DACH1与CD44的表达呈负相关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SIX 家族成员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EYA2 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且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RDGN 在器官发育和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1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2 博士期间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致谢

(4)TLR4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在高原肺水肿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TLR4 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高原肺水肿的发生
    2.1 研究对象与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低氧增强TLR4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是高原肺水肿发生的关键环节
    3.1 研究对象与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HIF-1α通过抑制TLR4 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对高原肺水肿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4.1 研究对象和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汉族白细胞介素-8,10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性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汉族白细胞介素-8-251A/T,-353A/T和+396T/G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研究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IL-8和IL-10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性的Meta分析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6)4-羟基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抑制乳腺癌进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序言
    1.乳腺癌研究背景
    2.他莫昔芬研究背景
    3.CXCL8的研究背景
    4.总结
第一部分 CXCL8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二部分 4-OH-TAM抑制MCF-7 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对其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三部分 4-OH-TAM通过下调RPS14 基因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发表论文
附录
    附1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附2 基因芯片相关内容及数据分析补充内容
    附3 RNAi基因慢病毒载体构建和包装
致谢

(7)ASD导管封堵前后细胞因子与NF-kB/JNK信号通路关系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录
    附录 1:主要缩写语
    附录 2:重要溶液配制方法
引言
    1、先天性心脏病
    2、细胞因子
    3、NK-kB信号通路
    4、JNK信号通路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导管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ASD前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1.2、血清的采集及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
        1.3、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
        1.4、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a)
        2.2、白细胞介素-6(IL-6)
        2.3、白细胞介素-8(IL-8)
        2.4、白细胞介素-10(IL-10)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先心病ASD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异常及在导管封堵术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机制的细胞水平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资料
        1.2、血清的采集及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
        1.3、免疫细胞化学实验
        1.4、免疫印迹分析实验
        1.5、实时定量PCR
        1.6、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2.2、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2.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先心病ASD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异常及在导管封堵术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模型的建立
        1.2、抑制剂的使用
        1.3、血清的采集
        1.4、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
        1.5、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先天性心脏病幼猪模型各组的细胞因子TNF-α 的水平变化
        2.2、先天性心脏病幼猪模型各组的细胞因子IL-6 的水平变化
        2.3、先天性心脏病幼猪模型各组的细胞因子IL-8 的水平变化
        2.4、先天性心脏病幼猪模型各组的细胞因子IL-10 的水平变化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创新点
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致病遗传因素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8)自噬选择性降解肿瘤细胞内细胞因子诱导的非对称二甲基化精氨酸蛋白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肿瘤
        1.1.1 肿瘤的流行病学
        1.1.2 肿瘤与免疫
        1.1.3 肿瘤的治疗
    1.2 肿瘤微环境
        1.2.1 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成分
        1.2.2 肿瘤微环境与免疫
    1.3 自噬
    1.4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1.4.1 甲基化
        1.4.2 磷酸化
        1.4.3 泛素化
        1.4.4 乙酰化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系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4 统计分析和作图软件
    2.2 常用实验操作
        2.2.1 细胞培养
        2.2.2 siRNA转染
        2.2.3 细胞质蛋白提取
        2.2.4 细胞核蛋白提取
        2.2.4.1 细胞准备
        2.2.4.2 细胞质和细胞核蛋白提取
        2.2.5 蛋白浓度测定(BCA法)
        2.2.6 蛋白质免疫印迹
第三章 结果
    3.1 aDMA和 sDMA蛋白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谱
    3.2 白细胞介素特异性上调的p90aDMA蛋白可以被雷帕霉素抑制
    3.3 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调控白细胞介素诱导产生的p90aDMA蛋白
    3.4 白细胞介素对自噬的影响
    3.5 细胞应激时降解聚集在细胞核中aDMA蛋白
    3.6 自噬选择性降解aDMA蛋白,但刺激产生p90sDMA蛋白
    3.7 抑制自噬逆转p90aDMA和 p70aDMA蛋白的降解
    3.8 细胞因子、aDMA蛋白和自噬之间关系
第四章 结束语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激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乳腺癌简介
    2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3 全凭静脉麻醉
    4 应激反应
        4.1 PRL
        4.2 IL-8
        4.3 GH
        4.4 T淋巴细胞亚群
        4.5 γ干扰素
    5 本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论文正文
    1 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病例选择及分组
        2.2 麻醉方法
        2.3 血液动力学指标
        2.4 Elsia方法检测PRL\GH\IL-8\COR\IFN-γ
        2.5 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和CD8
        2.6 数据统计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血流动力学变化
        3.3 两组患者中催乳素(PRL)的含量变化
        3.4 两组患者中生长激素(GH)的含量变化
        3.5 两组患者中白介素-8(IL-8)的含量变化
        3.6 两组患者中皮质醇(COR)的含量变化
        3.7 两组患者中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
        3.8 CD3+/CD4+/CD8+细胞亚群的变化
        3.9 NK细胞的变化
        3.10 两种术后镇痛的不同
    4 讨论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白细胞介素8在胃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及消痰散结方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白细胞介素8 对人胃癌细胞侵袭相关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一、 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消痰散结方干预白细胞介素8 在人胃癌细胞侵袭中作用的研究
    一、 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结果
第三部分:消痰散结方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中白细胞介素8 及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结果
第四部分: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乳腺癌中白细胞介素-8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XCL8信号通路研究化合物GA13316抑制结肠癌的作用机制[D]. 刘琼艳.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大分割放疗急性毒副反应及对患者心理的影响[D]. 李文英.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3]RDGN成员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 徐涵潇.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4]TLR4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在高原肺水肿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吴刚.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
  • [5]汉族白细胞介素-8,10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性系列研究[D]. 赫银再. 武汉大学, 2018(06)
  • [6]4-羟基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抑制乳腺癌进展的机制研究[D]. 方琦. 苏州大学, 2018(06)
  • [7]ASD导管封堵前后细胞因子与NF-kB/JNK信号通路关系探索[D]. 范顺阳. 郑州大学, 2017(11)
  • [8]自噬选择性降解肿瘤细胞内细胞因子诱导的非对称二甲基化精氨酸蛋白的机理研究[D]. 夏武艳.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9]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激素水平的影响[D]. 吕鹏龙. 内蒙古大学, 2014(10)
  • [10]白细胞介素8在胃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及消痰散结方的干预研究[D]. 巨大维. 第二军医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IL-8基因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